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的相关问题探讨

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的相关问题探讨

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的相关问题探讨
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的相关问题探讨

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的相关问题探讨

作者:李琦山

来源:《建筑与装饰》2020年第29期

摘要泥石流作为山区中比较常见的一种自然地质灾害,其是因为降水而产生的一种带有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其产生比较突然,历时短,影响大,具有较强的破坏性。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作为长时间以来相关部门重点探究的防灾减灾工程,本文就结合泥石流流体的“设计容重”,重点探讨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的相关问题,具体内容如下。

关键词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问题

在泥石流中,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等物体,其形成基本条件有以下几点:足够的可以补给水流的固体物质;足够的具有携带功能的水动力条件;在侵蚀和动力区域具有充足陡峻特点的地质地貌环境。上述三项条件和其他因素的变化,形成不同类型的泥石流。在进行泥石流防治工程建设设计过程中,需要提前对所有河流地质情况进行勘查,明确泥石流活动趋势,从而实现防治工程的合理设计。

1 泥石流流体的“设计容重”

1.1 “设计容重”的定义

在防治工程设计中,应科学计算出泥石流流体容重,也就是该工程流体设计容重。对于泥石流流体容重来说,其设计意义在于,设计容重应展现出泥石流所固有的流体属性;设计容重应该是在历史泥石流活动中出现过,或者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可能出现的对防治工程有不利影响的流体容重值,其中,最不利的容重值不一定是流体容重的最大值。一个完整的泥石流防治工程体系,可以由多个单项工程组合而成,而各单项工程在整个体系中发挥着重要防治效果。因为流体属性各不相同,在防治工程设计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各单项工程最不利的不同属性流体容重值[1]。在这种情况下,导致各防治工程所依据的不同属性流体设计容重值的采用成为可能。所以,在设计过程中可以认为,沟谷可以是一个,也可以为多个,其数值各不相同。为了保证容重设计的合理性,应结合防治工程实际情况和性质来确定。

1.2 设计容重值的确定

在确定设计容重值过程中,主要采用的方法是根据历史和当前泥石流活动数据信息,了解流体容重变化,注意不可遗漏不同属性流体的历史数据;对流体整体情况进行考察,了解不同物质供给区域中物理化学属性、补给方式等,正确掌握泥石流变化及给未来流体容重带来的影响,以正确确定在防治工程设计期限内可能出现的最不利的各不同属性的流体容重值,提供不同设计要求的泥石流防治工程数据。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DZT0239-2004)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 DZ/T0239-2004 中国地质调查局 二○○四年十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DZ/T0239-2004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 1总则 1.1泥石流灾害防治的基本程序 第1.1.1条泥石流防治程度是指泥石流灾害防治项目从决策、勘查、可行性研究、工程设计、施工到竣工验收全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及其先后次序。为保证获得最佳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泥石流灾害防治应遵循下列基本程序。 第1.1.2条工程勘查主要根据设计阶段和泥石流灾害体及其防治区域,进行测量、测绘、测试、勘探、试验、鉴定、研究与综合分析评价工作。目的是为防治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第1.2.3条可行性研究通过初步勘查、监测、稳定性分析,危害性评估等工作,对是否需要进行防治,以及防治的范围和重点区域,防治工程方案的选定等,提出可行性分析,上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和国务院国土资源部,作为领导机关决策的依据。 第1.1.4条立项与编制设计任务书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区别泥石流灾害项目的重要性、危害性与规模,按地质灾害防治项目的批准权限,提出立项报告。立项批准后,应立即组织编写设计任务书。

第1.1.5条工程设计包括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主要是编制适应这两个阶段的设计说明书、工程图件和工程概、预算。 第1.1.6条工程施工是实现设计文件的重要阶段,应做到计划、设计、施工三个环节互相衔接,投资、工程内容、施工图纸、设备材料、施工力量五个方面落实,保证全面完成设计文件的内容及要求。 第1.1.7条竣工验收检查施工单位是否按设计文件、施工合同完成任务,同时还要移交固定资产、次会给当地政府或专职单位使用和维护管理。 1.2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的特点 第1.2.1条非标准设计不同类型的泥石流灾害有不同的特点,防治工程设计对每个泥石流的治理范围、采取的方案和措施是互不相同的。所以,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属非标准设计,必须对每个泥石流进行具体的针对性设计。 第1.2.2条风险性设计泥石流是不良的复杂地质体,为非均质、各向异性介质,物理力学参数是随机变量,变异性大;其次,防治工程承受来自泥石流体和外界的各种荷载,不仅自身应具有足够的抗变形和破坏的能力,而且还要求下伏的地质体也具有优良的性质;另外,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迄今还是一门不严谨、不完善、在成熟的科学技术。因此,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受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必然存在着相当大的风险,要求在施工过程中加强检验和监测,根据检测资料适时进行设计变更,以使设计能更接近实际,保证工程

[云南]河道泥石流拦渣坝及防治工程施工组织设计_secret

德钦县河泥石流拦渣坝及县城河 泥石流防治工程 施工组织设计 云南省 2007年7月4日

目录 第一部分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原则 1、编制依据 2、编制原则 3、施工总体目标 第二部分施工布置 1、场内布置 2、弃料场、堆料场的规划布置 3、生产、生活临时设施 4、水、电、通讯 第三部分施工组织机构 1、施工组织机构的设置 2、组织机构框图 第四部分施工机械设备 第五部分施工进度计划安排 1、施工进度计划 2、工程施工进度保证措施 第六部分劳动力和材料投入计划及其保证措施 1、劳动力安排 2、材料投入计划 3、劳动力、材料保证措施 第七部分主要施工程序及施工方法 第1节施工测量 第2节土石方开挖 第3节土方回填

第4节浆砌石施工 第八部分施工质量保证体系 1、本工程质量目标 2、质量承诺 3、质量保证体系 4、质量保证措施 第九部分施工安全保证体系 1、安全保证体系框图 2、安全保障组织机构 3、安全保证措施、现场安全预控措施第十部分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措施 1、文明施工措施 2、环境保护措施 第十一部分冬雨季施工措施 第1节雨季施工措施 第2节冬季施工措施 第十二部分降低成本措施 第十三部分降低环境污染和噪音措施第十四部分防止破坏地下设施措施第十五部分成品、半成品保护措施

第一部分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原则 1、编制依据 ①、业主提供的招标文件、图纸及现场踏勘资料; ②、与工程有关的法律、法规; ③、与工程有关的国家及专业技术规范、规程、标准; ④、公司长期积累的丰富施工经验及施工能力; ⑤、公司质量体系文件; 2、编制原则 ①、业主对工程工期、质量要求及安全生产、文明施工要求的原则; ②、与业主、监理工程师、设计代表及有关单位协调施工的原则; ③、充分利用多工作面及充足的施工机械设备,做到有节奏、连续、均衡生产、文明施工; ④、先进的施工工艺、施工技术,制定科学的施工方案。 3、施工总体目标 我公司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质量至上、文明诚信、服务社会”的质量方针,以丰富的施工经验、雄厚的技术力量、先进的管理经验、完善的质量做主体系,以事关企业信誉、事关企业生死存亡的高度,认真对待每个承建的工程,赢得了良好的社会信誉。我公司将从战略高度重视本工程的施工,响应招标文件全部条款,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达到如下目标: (1)质量目标:坚持“以人为本、质量至上、文明诚信、服务社会”

泥石流防治措施

泥石流及其治理措施 一、泥石流简介 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发生泥石流常常会冲毁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甚至村镇等,造成巨大损失。 二、泥石流灾害防治的基本措施 泥石流有不同的特点,相应的治理措施也应有所不同。在以坡面侵蚀及沟谷侵蚀为主的泥石流地区、应以生物措施为主、辅以工程措施;在崩塌、滑坡强烈活动的泥石流发生(形成)区,应以工程措施为主,兼用生物措施,而在坡面侵蚀和重力侵蚀兼有的泥石流地区,则以综合治理效果最佳。 (一)生物措施 泥石流防治的生物措施是包括恢复植被和合理耕牧。一般采用乔、灌、草等植物进行科学地配置营造,充分发挥其滞留降水,保持水土,调节径流等功能,从而达到预防和制止泥石流发生或减小泥石流规模,减轻其危害程度的目的。生物措施一般需要在泥石流沟的全流域实施,对宜林荒坡更需采取此种措施。但要正确地解决好农、林、牧、薪之间的矛盾,如果管理不善,很难收到预期的效果。 与泥石流工程防治措施相比较,生物防治措施具有应用范围广,投资省、风险小,能促进生态平稳,改善自然环境条件,具有生产效益,以及防治作用持续时间长的特点。生物措施初期效益一般不够显著,需三五年或更长一些时间才可发挥明显作用,在一些滑坡、崩塌等重力侵蚀现象严重地段,单独依靠生物措施不能解决问题,还需与工程措施相结合才能产生明显的防治效能,生物措施包括林业措施、农业措施和牧业措施等各种措施,通常在同一流域内随地形、坡度、土层厚度及其他条件的变化而因地制宜的进行具体布置。 (二)工程措施 泥石流防治的工程措施是在泥石流的形成、流通、堆积区内,相应采取蓄水、引水工程,拦挡、支护工程,排导、引渡工程,停淤工程及改土护坡工程等治理工程,以控制泥石流的发生和危害,泥石流防治的工程措施通常适用于泥石流规模大,暴发不很频繁、

泥石流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抗滑桩监理规划范本

监理规划报审表 云南省德钦县一中河泥石流地质灾害防治工程

监 理 规 划 编制:审核: 业主单位:德钦县国土资源局 设计单位:云南地质工程第二勘察院 监理单位:四川四强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施工单位:辽宁绿科环境工程限公司 编制日期:二〇一七年三月十八日

第一章工程项目概况 第一节工程概况 一、建设单位及相关单位 建设单位:德钦县国土资源局 设计单位:云南地质工程第二勘察院 监理单位:四川四强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辽宁绿科环境工程限公司 二、工程名称和工程地址 1、工程名称:云南省德钦县一中河泥石流地质灾害防治工程 2、工程地址:德钦县一中河 三、工程投资及工程概况 1、工程投资:总投资约7159140.45元元 2、工程概况: 一中河泥石流位于德钦县升平镇拓展新区东侧,属芝曲河左岸之流,是一条处于旺盛期的山区型高频发粘性泥石流。依据相关勘查单位报告和现场复核情况,一中河泥石流直接威胁着德钦县城新区、县一中、县民族小学、县党委、县委、县政府、县政府下辖的各局办机关等多个单位1940余人,威胁固定资产约22020万元。施工难度大,综合确定该泥石流的防治工程安全等级为一级,桩坝主控工程设计使用年限为30年。根据所处地形、地质条件,本次防治工程设计拦挡坝采用片石混凝土作为泥石流拦挡措施。主要类型包括谷坊坝(G1~G9)、钢筋石笼坝(S1~S9)、桩板式拦渣坝(1#、2#)、副坝(F1、F2)及修补拦渣坝B1。该区抗震设防烈度为Ⅶ度。 第二章监理工作目标和范围 第一节监理工作目标 监理工作质量要求: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规程、施工图纸和有关合同要求

浅谈泥石流对工程的影响

浅谈泥石流对工程的影响 :泥石流是发生在山区及山前地区的一种含有大量泥砂和石块的暂时性急水流。它的发生受很多条件的制约,是山地常发地质灾害之一。本文对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对工程的的影响以及防治措施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泥石流形成条件防治措施 一、引言 泥石流是一种突然暴发的含有大量泥砂、石块等固、液体两相混合介质的特殊洪流,呈黏性层流或稀性紊流。泥石流常常具有突然暴发、来势凶猛、运动快速、历时短暂之特点,并兼有崩塌、滑坡和洪水破坏的双重作用,其危害程度比单一的崩塌、滑坡和洪水的危害更为广泛和严重。近年来,我国泥石流有渐趋加重的趋势。鉴于泥石流的严重危害性,了解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及其防治措施是有必要的。 2010年8月7日22时许,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突降强降雨,县城北面的罗家峪、三眼峪泥石流下泄,由北向南冲向县城,造成沿河房屋被冲毁,泥石流阻断白龙江、形成了堰塞湖。截至28日,山洪泥石流灾害造成1463人遇难,失踪302人,已解救1243人。此次特大山洪地质灾害灾情之大,伤亡人数之多、损失之严重在甘肃乃至全国也都是少见的。下面让我来进一步了解泥石流, 二、泥石流的形成条件 1、地质条件 (1)构造:地质构造复杂,断层皱褶发育,新构造活动强烈,地震烈度较

高的地区,一般对泥石流的形成有利。由于这些因素导致地表岩层破碎、滑坡、崩塌、错落等不良地质现象发育,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固体物质来源。 (2)岩性:结构疏松软弱、易于风化、节理发育的岩层,或软硬相间成层的岩层易遭受破坏,碎屑物质来源丰富。 2、地形条件 (1)山高沟深,地势陡峻,沟床纵坡大,流域的形状便于水流的汇集。 (2)上游形成区的地形多为三面出口的瓢状或漏斗状,地形比较开阔,周围山高坡陡,山体破碎,植被生长不良。这样的地形有利于水和碎屑物质的集中。 (3)中游流通区的地形多为狭窄陡深的峡谷,谷床纵坡大,使泥石流得以迅猛直泻。 (4)下游堆积区的地形为开阔平坦的山前平原或河谷阶地,使碎屑物质有堆积的场所。 3、水文气象条件 (1)水是泥石流的组成部分,又是搬运介质的基本动力。泥石流的形成与短时间内突然的大量流水密切相关。突然大量来水有:①强度较大的暴雨;②冰川、积雪的强烈消融;③冲川湖、高山湖、水库等的突然溃决。 (2)水的作用:浸润饱和山坡松散物质的侧蚀掏挖作用产生滑坡、崩塌等,增加了物质来源。 4、人类活动的影响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建设的基本程序与措施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建设的基本程序与措施 一、防治工程建设的基本程序 泥石流灾害工程防治是防治泥石流灾害最根本、最重要的手段,对那些危险程度高、危害严重的泥石流沟,往往须通过生物、工程防治才能得到根治。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也是一项基本建设工程,为保证工程的科学性、经济性和有效性,必须遵循防治工程方案的可行性论证、防治工程设计、防治工程施工等基本程序与步骤。每一步骤都有不同的任务和工作内容。 (一)拟定防治工程方案和可行性论证 为拟定合理可行的防治方案,一般需作下列工作。 1.开展泥石流区的专门性地质调查研究,查明泥石流沟固体物源、水源和地形等形成条件的特征和发展趋势,划分各泥石流沟的危险程度。调查各泥石沟,在暴发泥石流时可能遭受危害的人口数量;住房等家庭财产的类型、数量、价值;耕地、林地、草地的数量和年产值;工业、交通设施、设备的类型、数量、价值及其受损至恢复时段产值等,结合泥石流沟的危险程度,评价其危害性。编制泥石流危害程度区划和防治区划,拟定相应防治方案。 2.对危害性大泥石流沟谷,应进行生物、工程防治。为此须开展下列几方面的工作: (1)收集或测绘泥石流形成区、堆积区内,比例尺为1:1000—1:5000的地形图,流通区内比例尺为1:200—1:500。测定各地段斜坡和沟谷坡度。 (2)对泥石流沟进行全流域工程地质勘察,主要查明流域内松散土层(包括已有崩、滑坡分布、体积,大块石直径)斜坡的稳定状况,可能产生滑坡、崩塌的地段和规模;沟内松散土层的分布、厚度,大漂砾直径,土层下伏岩层的埋藏深度、岩性和物理力学指标;流域内井水、泉水的分布及流量,流通区、堆积区地下水位,埋藏深度和水量。 (3)收集、观测流域内的降雨量和水文资料(包括沟谷水量、水位、泥砂含量和洪水发生时的树枝杂草含量等)。 (4)在上述资料基础上编写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5)拟定包括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在内的多种防治方案,进行技术、经济论证、对比推荐优选方案报请主管部门审批。 (二)防治工程设计 在防治工程方案可行性报告得到主管部门审查批准后,即可组织防治工程设计。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 2000.10.28

目录 前言 本规范的适用范围 基本符号 1 总则 1.1 泥石流防治的基本程序 1.2 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的特点与特殊性 1.3 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的基本技术要求和原则1.4 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的依据和基础资料 1.5 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的阶段及其主要任务1.6 泥石流防治工程安全等级划分 1.7 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标准和要点 2 荷载分析与计算 3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 6.1 一般规定 6.2 排导槽 6.3 拦砂坝 6.4 谷坊 6.5 格栅坝 6.6 停淤场 6.7 渡槽 6.8 沟道整治工程 6.9 坡面治理工程 6.10 生物工程

前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令(第4号)颁布的《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国土资源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和地质环境管理司组织并主持编制了《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 本规范编制的目的是:减轻或消除某些最常见的突发性地质灾害,如危岩崩塌、滑坡、泥石流、岩溶塌陷等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保护地质环境,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统一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的标准,推动防治工程设计向规范化和科学化的方向发展,从整体上提高防治工程设计的技术水平;在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和施工中贯彻国家技术经济政策,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 在编制过程中,对全国近十余年来开展的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搜集了大量国内外资料,并对有关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的理论和方法作了较系统的分析和论证。 本规范共分八章和五个附录,主要内容有:总则,总体设计,荷载分析与计算,危岩及崩塌防治工程设计,滑坡防治工程设计,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岩溶塌陷防治工程设计,以及施工过程中的设计变更等。 本规范的归口单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由国土资源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和地质环境管理司组织国土资源部标准化研究中心、四川地矿厅地质环境管理处和成都理工学院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专业实验室等单位起草。本规范的解释单位为国土资源部环境司。 本规范系首次编制,由于受水平和各种条件的限制,尚存在许多不足,甚至错误之处,请各单位在执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建议和修改意见及时函告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地质灾害处,以便在适当的时候作进一步修改。 本规范的主要起草人有:刘汉超、柴贺军、晏鄂川、邓荣贵、葛文彬、徐 均

凉山州喜德县红英镇桃源村5组1号泥石流群泥石流防治工程初步设计报告

目录 1、前言 (3) 1.1 任务来源 (3) 1.2项目地理位置、行政区别、坐标 (3) 1.3勘查报告的主要结论 (3) 1.4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结论 (4) 1.5 设计依据 (4) 2 项目必要性和紧迫性 (5) 2.1 地质灾害灾情分析 (5) 2.2 项目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5) 3 地理地质环境 (5) 3.1 自然条件 (5) 3.1.1 气象 (5) 3.1.2 水文 (7) 3.2 地质环境条件 (7) 3.2.1 地形地貌 (7) 3.2.2 地层岩性 (8) 3.2.3 地质构造 (10) 3.2.4地震 (10) 3.2.5 水文地质条件 (10) 3.3 人类工程活动 (11) 4 泥石流基本特征 (12) 4.1 泥石流灾害史及灾情、危害性分析 (12) 4.1.1 泥石流灾害史及灾情 (12) 4.1.2 泥石流危险区范围及险情 (13) 4.1.3 泥石流堵溃下游河道的可能性分析及危害性 (13) 4.2 泥石流各区段冲淤特征 (14) 4.2.1 邓家河沟泥石流 (14) 1、形成区冲淤特征 (14) 2、堆积区冲淤特征 (14) 4.2.2 杨湾沟泥石流 (15) 1、形成区冲淤特征 (15) 2、堆积区冲淤特征 (15) 4.2.3 桃源沟泥石流 (15) 1、形成区冲淤特征 (15) 2、堆积区冲淤特征 (16) 4.3 泥石流堆积物特征 (16) 4.3.1 泥石流堆积物颗粒特征 (16) 4.3.2 泥石流堆积物叠置关系及成因分析 (17) 4.4 泥石流发生频率和规模 (17) 4.5 泥石流的成因机制和引发因素 (17) 5 泥石流基本特征值的计算 (18) 5.1 泥石流流体重度 (18) 5.1.1 现场配方法 (18) 5.1.3 综合取值 (18) 5.2 泥石流流量 (19) 5.2.1 雨洪法 (19) 5.2.2 形态调查法 (19) 5.2.3 综合取值 (20) 5.3 一次泥石流过流总量 (20) 5.4 一次泥石流固体冲出物 (21) 5.5 泥石流整体冲压力 (21) 5.6泥石流中单块块石最大冲击力计算 (21) 5.7 泥石流爬高和最大冲起高度 (22) 5.8 泥石流弯道超高 (22) 6 泥石流治理工程设计 (22) 6.1 防治目标与原则 (22) 6.2 设计标准、工况和参数的确定 (23) 6.2.1 防治工程安全等级和设计标准的确定 (23) 6.2.2 设计工况及荷载组合的确定 (23) 6.2.3 设计参数的确定 (23) 6.3 治理工程总体设计 (24)

泥石流防治工程

泥石流防治工程 8.1 一般规定 8.1.1 开发建设项目处于泥石流多发地区,易受泥石流危害的,应采取泥石流防治工程。 8.1.2 泥石流沟的防治应以小流域为单元,按以下四个类型区采取不同的工程,进行全面综合防治,做到标本兼治,除害兴利,开发利用水土资源,发展生产。 1 地表径流形成区。主要分布在坡面,应在坡耕地修建梯田,或采取蓄水保土耕作法;荒地造林种草,实施封育治理,涵养水源;同时配合坡面各类小型蓄排工程,力求减少地表径流,减缓流速。有条件的流域可将产流区的洪流另行引走,避免洪水沙石混合,削减形成泥石流的水源和动力。 2 泥石流形成区。主要分布在容易滑塌、崩塌的沟段,应在沟中修建谷坊、淤地坝和各类固沟工程,巩固沟床,稳定沟坡,减轻沟蚀,控制崩塌、滑塌等重力侵蚀的产生。 3 泥石流流过区。在主沟道的中、下游地段,应修建各种类型的格栅坝和桩林等工程,拦截水流中的石砾等固体物质,尽量将泥石流改变为一般洪水。 4 泥石流堆积区。主要在沟道下游和沟口,应修建停淤工程与排导工程,控制泥石流对沟口和下游河床、川道的危害。 8.2 地表径流形成区的防治工程 8.2.1 坡耕地治理: 1 以小流域为单元,对坡耕地进行全面治理,根据土层薄厚、雨量大小等条件,分别修建水平梯田、坡式梯田和隔坡梯田。有关规划、设计、施工等技术参照国家标准GB/T 16452.1—1996《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坡耕地治理技术》第二篇的规定执行。 2 对于25°以下未修梯田的坡耕地,应根据不同条件结合农事耕作,分别采取沟垄种植、草田轮作、套种、问作、深耕深松等耕作法。具体技术要求参照国家标准GB/T 16453.1—1996第一篇的规定执行。 8.2.2 荒坡荒地治理: 1 对于荒坡荒地,应布设植物工程,其中宜林地营造经济林、薪炭林、用材林,并搞好林种、林型、树种规划和整地工程设计。具体技术要求参照国家标准GB/T 16453.2—1996《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荒地治理技术》第一篇的规定执行。 2 适宜种草的土地采取人工种草,须搞好人工草地规划,选好草种和种植方式。具体技术要求参照国家标准 GB/T 16453.2—1996第二篇的规定执行。 3 对于残林、疏林和退化草地,采取封育治理,育林育草,并搞好有关的工程管理与技术管理。具体技术要求参照国家标准GB/T 16453.2—1996第三篇的规定执行。

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的相关问题探讨

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的相关问题探讨 作者:李琦山 来源:《建筑与装饰》2020年第29期 摘要泥石流作为山区中比较常见的一种自然地质灾害,其是因为降水而产生的一种带有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其产生比较突然,历时短,影响大,具有较强的破坏性。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作为长时间以来相关部门重点探究的防灾减灾工程,本文就结合泥石流流体的“设计容重”,重点探讨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的相关问题,具体内容如下。 关键词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问题 在泥石流中,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等物体,其形成基本条件有以下几点:足够的可以补给水流的固体物质;足够的具有携带功能的水动力条件;在侵蚀和动力区域具有充足陡峻特点的地质地貌环境。上述三项条件和其他因素的变化,形成不同类型的泥石流。在进行泥石流防治工程建设设计过程中,需要提前对所有河流地质情况进行勘查,明确泥石流活动趋势,从而实现防治工程的合理设计。 1 泥石流流体的“设计容重” 1.1 “设计容重”的定义 在防治工程设计中,应科学计算出泥石流流体容重,也就是该工程流体设计容重。对于泥石流流体容重来说,其设计意义在于,设计容重应展现出泥石流所固有的流体属性;设计容重应该是在历史泥石流活动中出现过,或者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可能出现的对防治工程有不利影响的流体容重值,其中,最不利的容重值不一定是流体容重的最大值。一个完整的泥石流防治工程体系,可以由多个单项工程组合而成,而各单项工程在整个体系中发挥着重要防治效果。因为流体属性各不相同,在防治工程设计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各单项工程最不利的不同属性流体容重值[1]。在这种情况下,导致各防治工程所依据的不同属性流体设计容重值的采用成为可能。所以,在设计过程中可以认为,沟谷可以是一个,也可以为多个,其数值各不相同。为了保证容重设计的合理性,应结合防治工程实际情况和性质来确定。 1.2 设计容重值的确定 在确定设计容重值过程中,主要采用的方法是根据历史和当前泥石流活动数据信息,了解流体容重变化,注意不可遗漏不同属性流体的历史数据;对流体整体情况进行考察,了解不同物质供给区域中物理化学属性、补给方式等,正确掌握泥石流变化及给未来流体容重带来的影响,以正确确定在防治工程设计期限内可能出现的最不利的各不同属性的流体容重值,提供不同设计要求的泥石流防治工程数据。

_公路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指南_梗概

第25卷 第4期重 庆 交 通 学 院 学 报2006年8月V o1125N o14JOURNA L OF CH ONG QI NGJ I AOT ONG UNI VERSITY Aug.,2006 《公路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指南》梗概 陈洪凯1,Ξ 马 康2, 马永泰3, 唐红梅1 11重庆交通学院岩土工程研究所,重庆400074;21四川省交通厅公路局,四川成都610041; 31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公路局,四川西昌615000 摘要:作者基于多年来对公路泥石流的研究成果积累,编制了《公路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指南》(简称《指南》).本文简述了《指南》的编写背景及依据、概述了《指南》的主要技术框架以及《指南》应用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关键问题,为公路建设及养护等相关技术规范的修改提供了重要依据. 关 键 词:公路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指南;梗概 中图分类号:U41815+6,P642123,U418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2716X(2006)0420020206 1 《指南》的编制背景及依据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泥石流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从泥石流形成条件、发育机理、模型试验、现场观测及防治技术等方面基本构建了泥石流研究体系[1~7],但是,这些成果对公路泥石流的研究及防治缺乏显著的针对性,这也是目前我国公路泥石流病害仍然极为发育的根本原因,尤其是西部地区因泥石流造成公路交通断道占总通行时间的20%~40%、每年造成经济损失数十亿元.在现有交通部部颁规范[8~11]中,仅有《公路路线设计规范》和《公路路基设计规范》涉及到泥石流问题,但也仅仅以“应慎重对待”、“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做好总体规划”、 “采取综合措施”等出现,因此,完善规范中的泥石流防治相应技术要求,势在必行. 20世纪90年代以来,陈洪凯等一直致力于公路泥石流研究,开创了公路泥石流研究新领域,在公路泥石流形成环境、孕发机理、流速及冲击力计算、泥石流磨蚀作用及治理技术等方面作了大量开创性工作,比较全面系统地形成了公路泥石流理论,比较成熟地开发了速流结构、底埋隧道、翼型墩汇流结构、糙底群桩、护岸结构等技术类型并构建了多个综合治理技术[12~33],据此实施了大量示范工程,通过多年的现场观测,运行效果良好,解决了相应路段的泥石流病害,取得了显著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了全面推动我国公路泥石流病害的防治工作,基于已经获得并经过工程实践验证的研究成果,于2004年编制完成了《公路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并由四川省公路局组织召开现场交流会,据此在四川省内公路建设中试行推广应用.本文简述了《指南》的编制过程及技术框架等,旨在抛砖引玉,为同行交流提供技术平台,进而为公路建设及养护等相关技术规范的修订提供重要依据. 2 《指南》的技术框架 211总则 1)公路穿越泥石流多发地区,一般情况下路线应设法绕避.必须穿过且易受泥石流危害的,应根据泥石流形成条件,泥石流类型,流动特点及活动规律,在采用工程治理的同时,应加强监测和预报,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分阶段实施,并利用生物措施作好水土保持工作,充分发挥综合治理的社会和环境效益. 2)为使公路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符合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和环境保护,特制定本指南. 3)公路泥石流的防治,尤其是对大型及特大型公路泥石流应坚持以理论为基础、防治技术为手段、工程防治为目的的原则. 4)防治公路泥石流目的在于确保穿越泥石流区的公路构建筑物的安全与稳定、使公路交通有序进 Ξ收稿日期:2005208201 基金项目:四川省公路局重点科技项目;交通部重点科技基金项目(95060233);交通部跨世纪人才基金项目(95050508)作者简介:陈洪凯(1964-),男,重庆江津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交通部科技英才,重庆市首批学术技术带头人,从事公路泥石流、危岩及隧道健康研究.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泥石流课程设计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 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地质灾害防治工程》 课程设计题目:泥石流的主要防治措施及防治措施实例学生姓名:吴耀广 学生班级:013425111101班 学生学号:2113013301004317220 指导老师:汪洋

目录 一、泥石流的危害 (3) 二、泥石流防治 (3) 2.1 防治目的 (3) 2.2 防治原则 (4) 三、泥石流防治具体措施 (4) 3.1 预防措施 (4) 3.2 预警报措施 (4) 3.3 土建工程措施 (5) 3.4 生物工程措施 (5) 四、泥石流综合治理方案 (6) 4.1 全面进行的综合治理方案 (6) 4.2 以治水为主的综合治理方案 (6) 4.3 以治土为主的综合治理方案 (6) 4.4 以排导为主的综合治理方案 (7) 4.5 以生态工程措施为主的综合治理方案 (7) 五、泥石流防治措施实例 (7) 5.1下岸溪泥石流 (7) 5.1.1工程简介 (7) 5.1.2 防治措施 (8) 5.2庐山疗养院山坡型泥石流灾害 (8) 5.2.1工程简介 (8) 5.2.2防治措施 (9) 参考文献: (9)

一、泥石流的危害 泥石流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地质灾害,根据不同的规模、性质、地形条件和受害对象表现为多种形式。由于泥石流中泥、沙、石块等土粒物质含量高,流体浓稠,粘性强,因而致使泥石流具有结构性、惯性强、搬运力大、破坏力强和分选性差等特征。根据泥石流规模、性质、地形条件和受害对象不同,泥石流危害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淤埋。在泥石流活动区内的平缓地带,泥石流停止运动,大量泥沙淤埋各种目标。泥石流规模愈大,淤埋愈严重。 2.冲刷。泥石流发生和流通区域内,大量坡面土体和沟床泥沙被带走,山坡土层被冲刷减薄甚至被剥光,成为难以利用的荒坡;河床被冲刷,岸坡垮塌,使沿岸设施、交通和水利工程等遭破坏。 3.撞击。快速运动的泥石流,尤其是其中的巨石具有很大的动能,能撞毁桥梁、堤坝、房屋、车辆、电杆等与之遭遇的固定设施和活动目标。 4.堵塞。泥石流堵塞自身流路或汇入的主河,形成堵塞坝,上游水位增高,使沿河两岸各种目标遭淹没;一旦堵塞坝溃决,又形成大规模泥石流或洪水,对下游造成危害。 5.漫流改道。泥石流中的固体物质堵塞其流路,造成漫流改道,冲毁或淹没下游各种设施。 6.磨蚀。泥石流含有大量泥沙,在运动中对各种保护目标及其防治工程的表面造成严重的磨蚀。 7.弯道超高与爬高。高重度泥石流运动的直进性很强,在弯道处流动或遇阻时其超高或爬高的能力大,有时甚至能爬脊越岸淤埋各种目标。 8.挤压主河道。泥石流冲出的大量泥砂使堆积扇不断扩大,形成通航河道的险滩,有碍通航,并将主河逼向对岸,使对岸遭受严重冲刷,造成山坡失稳,危害各种目标,而且由于流路改变,使沿岸各种设施遭受危害。 二、泥石流防治 2.1 防治目的 泥石流的发生、发展及危害与特定的地质地理环境有关,也与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关系十分密切。泥石流防治是根据泥石流的发生条件、基本性质、发展趋势和治理需要,从全局的角度采取切实可行的、相互关联的工程措施、预警报措施及有效的行政管理措施等,对泥石流流域或区域统一规划,治坡、治沟、治滩相结合,山水林田综合治理,并根据国家及地方的经济实力按轻重缓急次序安排实施. 其目的是控制泥石流发生和发展,减轻或消除对被防护对象的危害,使被治理流域恢复或建立起新的良性生态平衡,改善环境。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