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_公路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指南_梗概

_公路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指南_梗概

_公路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指南_梗概
_公路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指南_梗概

第25卷 第4期重 庆 交 通 学 院 学 报2006年8月V o1125N o14JOURNA L OF CH ONG QI NGJ I AOT ONG UNI VERSITY Aug.,2006

《公路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指南》梗概

陈洪凯1,Ξ 马 康2, 马永泰3, 唐红梅1

11重庆交通学院岩土工程研究所,重庆400074;21四川省交通厅公路局,四川成都610041;

31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公路局,四川西昌615000

摘要:作者基于多年来对公路泥石流的研究成果积累,编制了《公路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指南》(简称《指南》).本文简述了《指南》的编写背景及依据、概述了《指南》的主要技术框架以及《指南》应用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关键问题,为公路建设及养护等相关技术规范的修改提供了重要依据.

关 键 词:公路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指南;梗概

中图分类号:U41815+6,P642123,U418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2716X(2006)0420020206

1 《指南》的编制背景及依据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泥石流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从泥石流形成条件、发育机理、模型试验、现场观测及防治技术等方面基本构建了泥石流研究体系[1~7],但是,这些成果对公路泥石流的研究及防治缺乏显著的针对性,这也是目前我国公路泥石流病害仍然极为发育的根本原因,尤其是西部地区因泥石流造成公路交通断道占总通行时间的20%~40%、每年造成经济损失数十亿元.在现有交通部部颁规范[8~11]中,仅有《公路路线设计规范》和《公路路基设计规范》涉及到泥石流问题,但也仅仅以“应慎重对待”、“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做好总体规划”、

“采取综合措施”等出现,因此,完善规范中的泥石流防治相应技术要求,势在必行.

20世纪90年代以来,陈洪凯等一直致力于公路泥石流研究,开创了公路泥石流研究新领域,在公路泥石流形成环境、孕发机理、流速及冲击力计算、泥石流磨蚀作用及治理技术等方面作了大量开创性工作,比较全面系统地形成了公路泥石流理论,比较成熟地开发了速流结构、底埋隧道、翼型墩汇流结构、糙底群桩、护岸结构等技术类型并构建了多个综合治理技术[12~33],据此实施了大量示范工程,通过多年的现场观测,运行效果良好,解决了相应路段的泥石流病害,取得了显著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了全面推动我国公路泥石流病害的防治工作,基于已经获得并经过工程实践验证的研究成果,于2004年编制完成了《公路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并由四川省公路局组织召开现场交流会,据此在四川省内公路建设中试行推广应用.本文简述了《指南》的编制过程及技术框架等,旨在抛砖引玉,为同行交流提供技术平台,进而为公路建设及养护等相关技术规范的修订提供重要依据.

2 《指南》的技术框架

211总则

1)公路穿越泥石流多发地区,一般情况下路线应设法绕避.必须穿过且易受泥石流危害的,应根据泥石流形成条件,泥石流类型,流动特点及活动规律,在采用工程治理的同时,应加强监测和预报,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分阶段实施,并利用生物措施作好水土保持工作,充分发挥综合治理的社会和环境效益.

2)为使公路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符合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和环境保护,特制定本指南.

3)公路泥石流的防治,尤其是对大型及特大型公路泥石流应坚持以理论为基础、防治技术为手段、工程防治为目的的原则.

4)防治公路泥石流目的在于确保穿越泥石流区的公路构建筑物的安全与稳定、使公路交通有序进

Ξ收稿日期:2005208201

基金项目:四川省公路局重点科技项目;交通部重点科技基金项目(95060233);交通部跨世纪人才基金项目(95050508)作者简介:陈洪凯(1964-),男,重庆江津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交通部科技英才,重庆市首批学术技术带头人,从事公路泥石流、危岩及隧道健康研究.

行.

5)因地制宜,正确有效地防治公路泥石流病害,遵循泥石流运动规律.

6)公路泥石流防治除应遵守本指南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及交通部行业标准的有关规定. 212基本规定

1)可根据规模大小、活动频率、流体性质、泥石流沟形态及物源等进行公路泥石流分类[15].

2)防治工程设计前期技术基础资料包括地质资料、地震资料、地形资料、气象资料、水文资料、检测资料(泥石流治理段物源类型,储量大小及分布沉积物粒径及岩土的物理力学参数、泥石流体参数)、沟内土壤植被状况、附近地区泥石流防治工程类型、效果及存在问题以及治理区的水土流失、山崩、滑坡及崩塌的详细分布,一次能最大参与泥石流的物源补充量,等等.

3)泥石流计算包括流速计算、流量计算、冲起爬高计算、冲击力计算、磨蚀力及磨蚀量计算以及泥石流弯道超高计算等[12~15].

4)公路泥石流防治重点是公路建构筑物附近区域,拦粗泄细,以排为主,排导结合,条件合适时应兼顾全流域,进行全面综合防治,做到标本兼治,除害兴利.

5)公路泥石流防治工程应从泥石流对防治结构的冲击和磨蚀作用两方面出发考虑结构的耐久性设计.

6)公路泥石流防治工程有效使用期应与公路等级相适应,原则上不低于25年,防治工程营运期间应加强泥石流对防治结构的毁损监测,及时采取相关补救措施,有效发挥防治结构功能.

7)公路泥石流防治应采取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以工程措施为主.工程措施应根据泥石流与公路的组合关系、泥石流规模、泥石流运动冲淤特性及演变规律、公路等级等采用以下一种或几种措施综合应用:速流结构、底埋隧道、拦渣坝、护岸结构及导流堤、翼型墩汇流结构、渡槽、糙底群桩、过水路面、水土保持、抗冲磨材料及构造措施.

213防治工程

21311速流结构

1)一般规定

①速流结构是一种快速导排泥石流体的工程防治结构,由汇流槽和速流槽组成.公路从速流槽上部横向穿越的速流结构称为底越式速流结构,公路从速流槽下部横向穿越的速流结构称为顶越式速流结构.

②速流槽由钢筋砼现场浇筑,汇流槽可由钢筋砼或素砼、浆砌石砌筑.

③汇流槽应根据泥石流冲击力及流量进行设计,速流槽应根据泥石流排导量及泥石流抛程进行设计.

2

)结构与构造

①速流结构由倒八字形的汇流槽和纵横断面均为上凹曲线的速流槽组成(图1),其中速流槽平面形态可为矩形或上宽下窄的梯形.

②速流槽横断面由上部矩形、中部梯形、底部曲面共三部分组成,其中底部曲面为半圆曲面时的效果最佳.速流槽纵断面呈曲面,可为圆弧线、抛物线、螺旋线、正弦线、余弦线、反正弦线、反余弦线、双曲线和椭圆线,但是确保出口段倾向上游,倾角8°左右.为了增强结构的稳定性,可在速流槽底部设嵌固桩,嵌固桩应满足对速流槽的支承能力.

③汇流槽侧墙的长度、高度、厚度及与泥石流主体流向的夹角需要根据具体的泥石流沟形态及泥石流冲击路径、冲击力大小综合确定.

④速流槽的宽度、侧墙高度与厚度、纵横上凹弧度及侧墙上的锁固桩的长度、埋深及间隔等均需要综合考虑泥石流体的流量、流速、流体性质、泥石流沟比降等因素确定.

⑤速流结构每隔3~5m应设置锁固桩,桩与速流结构刚性连接,桩嵌入速流槽或汇流槽基础底部以下深度不小于1/3倍桩长.

图1 速流结构平面

3)适用条件

①泥石流沟属于中型或小型的沟谷型泥石流.

②公路从泥石流沉积区横向穿越.

③泥石流沟沉积区纵向比降不小于12%.

④泥石流沟轴线与主河谷上游端呈现锐角相交,锐角不小于70°.

⑤泥石流沟前主河谷应具有较强的排泄能力. 21312底埋隧道

1)一般规定

①底埋隧道(也称为泥石流隧道)是指采用隧道使公路从泥石流堆积体内横向穿越的工程防治结构型式,包括拱式、墙式和棚洞式三类,建成后泥石流体从底埋隧道顶部宣泄,确保公路交通运输的有序进行.

12

第4期 陈洪凯,等:《公路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指南》梗概

②实施底埋隧道必须较为准确地确定后期泥石流体的最大切割深度,应按不低于25年一遇的泥石流重现期确定.

③底埋隧道顶部结构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抗御泥石流冲击、磨蚀能力,由钢筋砼建造.

④底埋隧道洞口位置应避开崩塌、滑坡等不良地质地段,同时应避开泥石流流向分叉及漫流改道影响范围,避免泥石流回灌洞室.

2)结构与构造①底埋隧道的平面图见图

2.

图2 底埋隧道平面

②底埋隧道洞顶应置于25年一遇的泥石流重

现期最大下蚀深度以下1~2m ,避免泥石流体直接冲击、磨蚀隧道结构.

③底埋隧道除按隧道规范设置排水措施外,必要时宜设置泄水洞.高寒地区应考虑抗冻要求.

④底埋隧道的养护除按隧道规范进行常规养护外,当洞顶泥石流体堆积物超过设计预留量后应及时进行清除.

⑤底埋隧道临河方向应设置必要的支撑结构,隧道迎流侧应设置缓倾的导流底板,使泥石流体能够顺利地从洞顶翻越.

⑥底埋隧道临河方向应设置必要的挑流结构措施,避免泥石流体翻越底埋隧道后在隧道外测冲蚀隧道基础.

3)

适用条件①底埋隧道适用于防治大型及特大型公路泥石流.

②泥石流体淤埋厚度大于20m 、流动路径横向摆动范围较大时优先选用底埋隧道.21313翼型墩汇流结构

1)一般规定①翼型墩汇流结构是指利用两个翼型墩之间和墩外形成的泥石流速度差和压力差达到快速汇集、输运并排泄泥石流体的工程防治结构型式,两个翼型墩成对排列,墩头指向泥石流沟上游.

②翼型墩汇流结构宜设置在泥石流沟流通区与

沉积区之间的过渡部位.

③翼型墩由钢筋砼、砌筑砼或砌筑条石或块石等组成.

④翼型墩设计的控制荷载是泥石流固相块石的冲击力,在迎水面应考虑防治泥石流冲击性能.

⑤翼型墩汇流结构通常与速流结构共同使用,可强化汇流槽汇集泥石流体的作用.

2)结构与构造①翼型墩汇流结构平面见图3,由两个翼型墩构成.

图3 翼型墩汇流结构

②翼型墩的墩间距离、墩长度、墩头宽度、墩高度等需要根据泥石流流速、流量大小、活动频率、泥石流体性质等综合确定.

③翼型墩轴线与泥石流主流线之间的夹角δ不宜大于15°,墩轴线间距B 占墩头处泥石流沟横断面宽度的2/3左右.

④翼型墩为悬臂式墩体,嵌入25年一遇的泥石流最大下蚀深度以下的墩长度不低于翼型墩总长的1/3倍.

⑤翼型墩迎流面应考虑泥石流体的冲击和磨蚀性能.

3)适用条件①翼型墩汇流结构主要适用于稀性泥石流.②置于泥石流流通区出口处、沉积区上游端.③泥石流沉积区纵向比降大于15%.21314糙底群桩

1)一般规定①糙底桩群是指利用低矮钢筋砼桩通过增大泥石流沟床糙度而达到减缓泥石流流速或调节泥石流流向的防治结构型式,通常由多根桩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排列组合,一般位于流通区出口段及沉积区内.

②糙底群桩可分为整体式群桩和汇流式群桩两类.整体式群桩的目的在于淤埋泥石流体,进而降低所在地段沟槽比降,并使群桩所在地段前部泥石流

2

2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 第25卷

沟槽纵比降增大便于设置排导结构;汇流式群桩的目的在于汇集泥石流体,并通过缩小泥石流过流断面增大泥石流流速.

③汇流式群桩通常与速流结构共同使用,可强化汇流槽汇集泥石流体的作用.

2)结构与构造①糙底群桩的平面布设见图4和图

5.

图4 

整体式群桩

图5 汇流式群桩

②整体式群桩的位于迎流面的属于第一排桩,

承受的泥石流荷载占总荷载的30%~40%.

③桩嵌入25年一遇泥石流最大冲刷深度以下的长度不低于1/3倍桩长.21315抗冲磨材料及构造措施

1)易于被泥石流冲击磨蚀破坏的防治工程可采用抗冲磨消能砼材料、面层材料或相应的构造措施

,提高防治结构耐久性.

2)泥石流防治结构抗磨面层材料选取中,宜按照闪长岩>玄武岩>花岗岩>大理岩>片麻岩>砂岩的顺序优先选用,面层材料底部与结构物表面应粘贴紧密.

3)抗冲磨构造措施.钢轨排:①钢轨排是指利用废旧钢轨安置锚固在防治结构强烈冲击、磨蚀部位的构造措施,是通过充分发挥钢轨强度高耐磨蚀能力较强的力学特性的辅助技术措施.

②该技术主要针对稀性泥石流,可以减弱或避免泥石流体中粗大块石对防治结构的冲撞毁损.

③钢轨排主要适用于速流结构速流槽、汇流槽、护岸结构、挑坝、翼型墩及拦渣坝泄水孔等防治结构的相关部位.可选用废旧钢轨,当钢轨长度不足槽长时可采用锚固连接.基本图示见图6.

消能齿:

①消能齿是指在速流槽底部适当部位建造微型

台阶通过引气产生滑托水流的构造措施(图7).

图6 速流结构速流槽钢轨排

②消能齿的台阶高度一般0164~0196m ,台阶

面宽度尽可能与台阶高度一致,但应确保台阶缘的连线为速流槽底平滑曲线的一部分.应防护消能齿微齿被泥石流体冲磨毁损.

图7 速流结构内消能齿布设区段

轮胎护层:①为了削弱泥石流对防治结构的冲击作用,可在防治结构迎冲面安置轮胎保护层,发挥轮胎缓冲消能的作用,减小泥石流对防治结构的冲击毁损作用.

②该技术一般用于速流结构汇流槽,尤其在泥石流冲击方向与汇流槽轴线近于垂直时使用效果更好.

③该技术使用的轮胎可为废旧轮胎,通过螺栓锚固在汇流槽壁面.轮胎在汇流槽壁面的布设范围宜在中上部.每年定期检查轮胎的毁损状况,据此进行替换.

21316拦渣坝、渡槽、水土保持、过水路面、护岸结

构及导流堤等技术类型见相关文献及规程、规范.

21317综合治理模式

针对泥石流发育规模、活动周期及地形条件,可将前述防治技术联合应用,可包括四类组合技术:

组合1:拦渣坝+速流结构组合2:底埋隧道+速流结构

32第4期 陈洪凯,等:《公路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指南》梗概

组合3:翼型墩汇流结构+底埋隧道

组合4:糙底群桩+速流结构

3 应用《指南》的注意事项

1)应用本《指南》进行公路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时,应在详细了解泥石流发育现状、活动规律及冲击磨蚀的基础上选用相应防治技术类型及组合模式.

2)治理公路泥石流应坚持防治结构与抗冲磨新材料、新工艺等有机结合,减小泥石流对防治结构或泥石流沟岸的冲击和磨损.

3)选用组合模式治理泥石流时,辅助性技术可连续多次设置,如组合一中“拦渣坝”可根据需要设置多道.

4)为了确保泥石流对底埋隧道拱顶的直接强烈冲击,可在拱顶适当部位设置泥石流导流板,导流板下泥石流体压实度应大于85%.

5)重视对底埋隧道外侧基础的保护,使其免受泥石流体或河流流水的冲蚀掏空.

6)重视防治结构与泥石流沟前主沟谷输运能力之间的协调,避免因此造成的次生公路病害或地质灾害.

4 结 语

综上可见,公路泥石流研究与防治涉及多学科,应坚持以理论研究为基础、技术研究为手段、工程应用为目的的总体指导思想,以排为主、排导结合,确保公路建构筑物的安全与稳定、确保公路交通有序进行.谨慎而合理地选用防治技术类型及其组合,根据泥石流在重现期内的冲击力及磨蚀力大小,合理拟定防治结构尺寸,并进行结构计算及设计.该《指南》中部分关键技术尚处于不断完善阶段,避免生搬硬套进行防治工程设计.该《指南》的姊妹篇《公路泥石流防治工程施工指南》处于编制过程中,希望同行专家、学者提出宝贵意见,推动我国公路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 吴积善,田连权,康志成,等.泥石流及其综合治理

[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3:10228.

[2] 杜榕桓,李鸿琏,唐邦兴,等.三十年来的中国泥石流研

究[J].自然灾害学报,1995,4(1):64273.

[3] 章书成.泥石流研究述评[J].力学进展,1989,19(3):

3652375.

[4] 李德基.我国西南泥石流灾害防治现状与最新进展

[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1996,7(1):10214. [5] 周必凡,李德基,罗德富,等.泥石流防治指南[M].北

京:科学出版社,1991:652108.

[6] 陈光曦,王继康.泥石流防治[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

社,1983:30248.

[7] 王继康.泥石流防治工程技术[M].北京:中国铁道出

版社,1996:372170.

[8]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 T J011-

94)[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4.

[9]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 T J013-

95)[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5.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

(J T J033-95)[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5.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 T J018-

97)[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7.

[12] 陈洪凯,唐红梅,马永泰,等.冲淤变动型沟谷泥石流

治理与抗毁路基设计一体化模式研究[R].交通部重

点科技资金项目,2003:12180.

[13] 陈洪凯,唐红梅,陈野鹰,等.冲淤变动型沟谷泥石流

防治结构抗撞关键关键技术研究[R].交通部人才基

金项目,2004:12230.

[14] 张运辉,唐红梅,马永泰,等.公路泥石流防治机理及

推广应用研究[R].四川省公路局重点科技项目,

2005:12160.

[15] 陈洪凯,唐红梅,马永泰,等.公路泥石流研究及治理

[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1402200.

[16] CHE N H ongkai&T ANG H ongmei.Research and C ontrol of

G iant Debris Flow along Highway[M].See:The PRO2

CEE DI NG S OF THE CHI NA ASS OCI ATI ON FOR SCIE NCE

AND TECH NO LOGY.N o111Beijing/New Y ork:Science

Press,2004:3202328.

[17] 陈洪凯.中国西部特大型公路泥石流研究及治理[C].

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文集《科技工程与经济

社会协调发展》(张玉台主编).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

版社,2004,427.

[18] 陈洪凯,唐红梅,马永泰.公路特大型泥石流研究及治

理新理念[J].公路,2004,(2):77283.

[19] 陈洪凯,唐红梅.公路泥石流水毁概化模式研究[J].

公路,2003,(8):1432147.

[20] 陈洪凯,唐红梅.平川沟泥石流体形成的动力机制研

究[J].公路,2003,(12):45250.

[21] 唐红梅,陈洪凯,李亚训,等.新疆天山公路泥石流形

成环境研究[J].公路,2004,(6):87292.

[22] 陈洪凯,陈野鹰,唐红梅.泥石流沟岸冲蚀演绎及动力

学研究[J].公路,2004,(12),1492154.

[23] 陈洪凯,唐红梅,吴四飞.公路特大型泥石流灾害控制

技术研究[J].公路,2004,(3):125.

[24] 陈洪凯,唐红梅.速流结构防治泥石流的理论及应用

[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4,15(1):11216. [25] 陈洪凯,唐红梅,吴四飞.泥石流对速流结构的磨损作

用研究[J].应用数学和力学,2004,25(11):115021156.

[26] 唐红梅,陈洪凯.从泥石流沟的岩土稳定性论冲淤变

动型泥石流的物源问题[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1,

20(1):74278.

[27] 唐红梅,翁其能,王 凯,等.冲淤变动型泥石流沟中

42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 第25卷

物质启动类型及机理研究(Ⅰ

)[J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1,20(2):65268.

[28] 唐红梅,翁其能,王 凯,等.冲淤变动型泥石流沟中

物质启动类型及机理研究(Ⅱ

)[J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1,20(2):69272.

[29] 王 蓉,陈洪凯.冲淤变动型沟谷泥石流防治结构及

计算[J ].山地学报,2001,19(5):1182122.

[30] 唐红梅,陈洪凯.冲淤变动型沟谷泥石流形成条件研

究[J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4,23(5):82288.

[31] 吴四飞,唐红梅,李 强,等.泥石流和速流结构耦合

作用数值模拟[J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4,23(5):

89293.

[32] 周富春,陈洪凯,刘立平,等.泥石流在渡槽中的流动

速度研究[J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1,20(3):55261.

[33] 易朋莹,唐红梅,陈洪凯.沟谷泥石流护岸固底与糙底

技术研究[J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2,21(2):88292.

Outline of 《Design G uidbook of Civil E ngineering against

Debris Flow along H ighw ays 》

CHE N H ong 2kai 1, MA K ang 2, MA Y ong 2tai 3, T ANG H ong 2mei 1

11Institute of G eotechnical Engineering ,Chongqing Jiaotong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74,China ;21Highway Bureau of the

C ommunication Department of S ichuan Province ,Chengdu 610041,China ;31Highway Bureau of Liangshan

Y i Nationality Autonom ous Prefecture of S ichuan Province ,X ichang 615000,China

Abstract :Debris flow is main disaster along highway in m ountainius region.On the basis of research results to debris flow along highway for years ,authors of this paper draw up 《Design G uidbook of Civil Engineering against Debris Flow along Highways 》.The paper presents briefly background and evidences to draw up the guidbook ,establishes key techniques of the guidbook ,and discusses s ome key problems during using the guidbook ,which provide im portant foundation to revise bearing technique codes about constructing and maintaining of highways.K ey w ords :debris flow along highway ;control strucutre ;design guidbook ;outline

(上接19页)

I ntersection deterioration analysis of an elevated overpass

ZH OU Bing , SHI Shang 2wei , BAO Li 2xin

S tructural Engineering Lab ,Chongqing Jiaotong Unviersity ,Chongqing 400074,China

Abstract :In the paper the B and C line intersection of an elevated overpass on Chao T ianMen ,Bin Jiang R oad ,JiaLing River ,Chongqing city had been com prehensively investigated on deterioration in bridge sur face ,between 2pier hollow slabs ,expansion joints and bearings of three continuous spans and one sim ply 2supported span ,and the reas ons for the bridge deterioration analyzed.The w ord could provide useful reference to rehabilitation and im provement of bridges.

K ey w ords :elevated overpass ;deterioration ;analysis

5

2第4期 陈洪凯,等:《公路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指南》梗概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DZT0239-2004)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 DZ/T0239-2004 中国地质调查局 二○○四年十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DZ/T0239-2004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 1总则 1.1泥石流灾害防治的基本程序 第1.1.1条泥石流防治程度是指泥石流灾害防治项目从决策、勘查、可行性研究、工程设计、施工到竣工验收全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及其先后次序。为保证获得最佳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泥石流灾害防治应遵循下列基本程序。 第1.1.2条工程勘查主要根据设计阶段和泥石流灾害体及其防治区域,进行测量、测绘、测试、勘探、试验、鉴定、研究与综合分析评价工作。目的是为防治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第1.2.3条可行性研究通过初步勘查、监测、稳定性分析,危害性评估等工作,对是否需要进行防治,以及防治的范围和重点区域,防治工程方案的选定等,提出可行性分析,上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和国务院国土资源部,作为领导机关决策的依据。 第1.1.4条立项与编制设计任务书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区别泥石流灾害项目的重要性、危害性与规模,按地质灾害防治项目的批准权限,提出立项报告。立项批准后,应立即组织编写设计任务书。

第1.1.5条工程设计包括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主要是编制适应这两个阶段的设计说明书、工程图件和工程概、预算。 第1.1.6条工程施工是实现设计文件的重要阶段,应做到计划、设计、施工三个环节互相衔接,投资、工程内容、施工图纸、设备材料、施工力量五个方面落实,保证全面完成设计文件的内容及要求。 第1.1.7条竣工验收检查施工单位是否按设计文件、施工合同完成任务,同时还要移交固定资产、次会给当地政府或专职单位使用和维护管理。 1.2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的特点 第1.2.1条非标准设计不同类型的泥石流灾害有不同的特点,防治工程设计对每个泥石流的治理范围、采取的方案和措施是互不相同的。所以,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属非标准设计,必须对每个泥石流进行具体的针对性设计。 第1.2.2条风险性设计泥石流是不良的复杂地质体,为非均质、各向异性介质,物理力学参数是随机变量,变异性大;其次,防治工程承受来自泥石流体和外界的各种荷载,不仅自身应具有足够的抗变形和破坏的能力,而且还要求下伏的地质体也具有优良的性质;另外,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迄今还是一门不严谨、不完善、在成熟的科学技术。因此,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受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必然存在着相当大的风险,要求在施工过程中加强检验和监测,根据检测资料适时进行设计变更,以使设计能更接近实际,保证工程

公路桥梁抗风设计规范

公路桥梁抗风设计规范 一、背景情况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15,以下简称《通规》)明确了桥梁抗船撞的设计原则,规定了IV~Ⅶ内河航道和通航海轮航道的船撞力设计值,是当前公路桥梁抗船撞设计的基本原则和统一标准。近年来,通航船舶呈现出吨位大、航速快的发展趋势,随着我国在建和拟建跨越航道桥梁的不断增多,保障桥梁结构在船舶撞击下的安全十分重要。为进一步保障在船舶撞击下的桥梁安全,完善细化桥梁抗船撞设计,在设计中综合考虑和体现船舶通航密度、船桥撞击概率、风险综合防控、桥墩抗撞性能等系统性和精细化设计要求,交通运输部组织完成了《规范》的制订工作。 二、《规范》的定位 《规范》为桥梁抗船撞设计提供可行或具体技术方法,提出了降低船撞风险的总体要求、降低船撞效应的结构性防船撞设施要求和基于性能的抗撞设计方法(结构设计准则由一系列可实现的性能目标来表示,保证在船舶撞击力作用下实现结构预定功能的抗撞设计方法),是对《通规》的重要补充,作为推荐性标准、与《通规》一起规定了公路桥梁抗船撞设计要求。《规范》贯彻了“综合防控、分级设防”的思想,提升了抗船撞设计的科学性,形成了一套系统的解决方案,引导公路抗船撞设计的标准化与精细化。《规范》充分考虑了与其他标准的衔接,以国内外工程实践和先进研究成果为依托,以安全可靠、先进有效、经济合理、

成熟实用为基本原则,广泛征求意见,具有清晰明确的定位,对进一步提升综合交通和基础设施的安全保障工作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 三、《规范》的特点 《规范》注重落实高质量发展理念和交通强国建设纲要要求,对标国内国际先进水平,吸纳了交通运输行业桥梁抗船撞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及工程建设经验,开展了大量的理论研究与试验验证。《规范》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贯彻“综合防控、降低风险”的理念。一方面加强总体设计,提出了合理确定桥位、桥型、跨径和构造等总体要求,以降低船桥碰撞概率;对非通航孔桥,逐桥考虑船舶到达的可能性进行设计。另一方面,重视防撞设施的布设,规定了必要的结构性防船撞设施,以降低主体结构船撞效应。 (二)采用“性能设计、分级设防”的方法。基于性能的抗撞设计方法,主要包含抗船撞设防目标、设防船撞力与船撞效应计算、抗撞性能验算等内容。根据桥梁重要性等级和失效概率,抗船撞设防目标采用分级设防,桥墩、基础和支座的抗撞性能采用分级评估的分析方法。 (三)落实“风险概率、精细分析”的要求。在抗撞的设防船撞力计算上,提出了操作性很强的分位值法;考虑通航密度、船桥撞击概率等因素,建立了精细化程度高的概率-风险分析法。在抗撞的船撞效应计算上,明确了强迫振动法和质点碰撞法的技术要求,反映了船-桥-防船撞设施撞击效应分析的主流方法。四、实施注意事项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设计实例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设计实例 一、设计资料: 本公路等级为高速公路,经调查得,近期交通量如下表所示。交通量年平均 区。 增长率为9.5%,设计年限为15年,该路段处于Ⅳ 2 二、交通分析: 轴载分析路面设计以BZZ-100为标准轴载。 1、以设计弯沉值为指标及验算沥青层层底拉应力中的累计当量轴次 (1)累计当量轴次 注:轴载小于25KN的轴载作用不计。 (2)累计当量轴次 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设计年限取15年,六车道的车道系数η取0.3~0.4,取0.3。交通量平均增长率为9.5%。

2、验算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中的累计当量轴次 (1)轴载换算 车型i P(KN) C1C2i N(次/日) 小客车 前轴16.5 1 18.5 6750 0.0686 后轴23.0 1 1 6750 0.05286 中客车 SH130 前轴25.55 1 18.5 2000 0.67194 后轴45.10 1 1 2000 3.42328 大客车 CA50 前轴28.70 1 18.5 1250 1.06448 后轴68.20 1 1 1250 58.5039 小货车 BJ130 前轴13.40 1 18.5 4250 0.00817 后轴27.40 1 1 4250 0.13502 中货车 CA50 前轴28.70 1 18.5 1500 1.27737 后轴68.20 1 1 1500 70.2047 中货车 EQ140 前轴23.70 1 18.5 2125 0.39131 后轴69.20 1 1 2125 111.74 大货车 JN150 前轴49.00 1 18.5 2125 130.647 后轴101.60 1 1 2125 2412.73 特大车日野 KB222 前轴50.20 1 18.5 1500 111.916 后轴104.30 1 1 1500 2100.71 拖挂车 五十铃 前轴60.00 1 18.5 187.5 58.2617 后轴100(3轴) 3 1 187.5 562.5 5624.304 注:轴载小于50KN的轴载作用不计 (2)累计当量轴次 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设计年限取15年,六车道的车道系数η取0.3~0.4,取0.3。交通量平均增长率为9.5%。 三、设计指标的确定 8 2 1 ? ? ? ? ? ' ' P P n C C i i 8 2 1 1 ? ? ? ? ? ' ' ='∑ = P P n C C N i i i i

[云南]河道泥石流拦渣坝及防治工程施工组织设计_secret

德钦县河泥石流拦渣坝及县城河 泥石流防治工程 施工组织设计 云南省 2007年7月4日

目录 第一部分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原则 1、编制依据 2、编制原则 3、施工总体目标 第二部分施工布置 1、场内布置 2、弃料场、堆料场的规划布置 3、生产、生活临时设施 4、水、电、通讯 第三部分施工组织机构 1、施工组织机构的设置 2、组织机构框图 第四部分施工机械设备 第五部分施工进度计划安排 1、施工进度计划 2、工程施工进度保证措施 第六部分劳动力和材料投入计划及其保证措施 1、劳动力安排 2、材料投入计划 3、劳动力、材料保证措施 第七部分主要施工程序及施工方法 第1节施工测量 第2节土石方开挖 第3节土方回填

第4节浆砌石施工 第八部分施工质量保证体系 1、本工程质量目标 2、质量承诺 3、质量保证体系 4、质量保证措施 第九部分施工安全保证体系 1、安全保证体系框图 2、安全保障组织机构 3、安全保证措施、现场安全预控措施第十部分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措施 1、文明施工措施 2、环境保护措施 第十一部分冬雨季施工措施 第1节雨季施工措施 第2节冬季施工措施 第十二部分降低成本措施 第十三部分降低环境污染和噪音措施第十四部分防止破坏地下设施措施第十五部分成品、半成品保护措施

第一部分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原则 1、编制依据 ①、业主提供的招标文件、图纸及现场踏勘资料; ②、与工程有关的法律、法规; ③、与工程有关的国家及专业技术规范、规程、标准; ④、公司长期积累的丰富施工经验及施工能力; ⑤、公司质量体系文件; 2、编制原则 ①、业主对工程工期、质量要求及安全生产、文明施工要求的原则; ②、与业主、监理工程师、设计代表及有关单位协调施工的原则; ③、充分利用多工作面及充足的施工机械设备,做到有节奏、连续、均衡生产、文明施工; ④、先进的施工工艺、施工技术,制定科学的施工方案。 3、施工总体目标 我公司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质量至上、文明诚信、服务社会”的质量方针,以丰富的施工经验、雄厚的技术力量、先进的管理经验、完善的质量做主体系,以事关企业信誉、事关企业生死存亡的高度,认真对待每个承建的工程,赢得了良好的社会信誉。我公司将从战略高度重视本工程的施工,响应招标文件全部条款,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达到如下目标: (1)质量目标:坚持“以人为本、质量至上、文明诚信、服务社会”

公路桥梁抗风设计规范.ashx

ISBN7—5608—2212—6/Ⅲ?377第十四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 2000.11.5~7南京 《公路桥梁抗风设计规范》概要 及大跨桥梁的抗风对策 项海帆陈艾荣 (同济大学) 【摘要】随着我国桥集工程的不断发展.迫切需要精帝|适合我国国情的(公路桥梁抗风设计规范)。本文介绍了{莪规范螭翩中的几个主要问题,其中包括基本风速图和风压圈、风衙藏的表达方式、桥檗动力稳定性检验和风洞试验要求等.此外。还讨论了太跨桥集成桥和施工阶段的各种抗风对策。 关键词惭粱抗风设计规范 :碴鹂. 一、撅述… 1999年10月,江阴长江大桥正式建成通车标志着中国有了第一座超千米的悬索桥,同时也成为世界上能够建造千米级大桥的第六个国家。自从80年代初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建成了一百余座各种类型的斜拉桥,成为世界上建造斜拉桥最多的国家。如果把即将于2001年建成的南京长江二桥和福州闽江大桥统计在内,在跨度超过500m的世界斜拉桥中中国的斜拉桥已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1996年我国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了我国第一部由同济大学和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编写的《公路桥梁抗风设计指南》,几年来已被广泛用于多座大跨桥梁的抗风设计中。在此基础上,受交通部的委托,同济大学、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中央气象研究院以及西安公路交通大学针对其中的几个关键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为形成最终的《公路桥梁抗风设计规范》奠定了基础。这几个专题的内容以及通过多次修改形成的报批稿的目录如表l所示。 表1<公路桥梁抗风设计规范>专曩的内窖以最报批稿的目曩 专题内容规葩目录1全国基本风建圈和基本风压圈的绘制;第一章总用 2.斛拉桥和慧索桥的基顿的近似公式;第二章基本术语与基本符号 3.桥架的辱敢静阵风荷羲研究;第三章风建计算 4.斜拉桥和怎索侨的阻尼比研究;第四章风荷载计算 5.风参数的合理取值研究;第五章桥檠的动力特性 6.鼻塑桥梁断面的气曲参敷铡定第六章抗风稳定性验算 第七章风致限幅振动 第八章风洞试验要求 第九章风致振动控制 附录 40

高速公路路面结构

1 高速公路路面结构设计原则 (1) 具备足够的承载能力,满足高速公路路面行车荷载 的要求高速公路由于重型车辆较多,车速相对较快,因而对于路面的荷载能力要求较高因此,在高速公路路面结构设计中,应该结合个结构层的材料特点,按照荷载应力应变自上而下扩散衰减的规律,充分利用结构层材料的刚度以及强度同时,路面结构层设计应综合各结构层的特点,高速公路路面结构层分为上中下三层,各层厚度以及基层材料厚度的计算应该符合规范以及承载能力的要求 ( 2) 路面稳定性以及耐久性高,与环境适应性较好路 面设计应该符合不同地域的气候环境条件,避免后期各种病害的发生例如对于严寒以及冰冻地区,由于无机结合料基层容易出现温缩以及干缩裂缝,因此应合理设计沥青面层材料与厚度,避免路面反射裂缝的发展对于高温或者降水较多区域,路面结构设计重点应控制车辙以及水损害的发生( 3) 设计方案经济合理,尽可能的提高经济效益对于 高速公路结构层组合材料的设计以及结构层厚度的设计方面,应在技术可靠合理的基础上尽可能的降低成本投入,充分发挥路面哥结构层的效能 2 我国高速公路结构设计 2.1 高速公路结构层组合设计 ( 1) 传统的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形式这是我 国高速公路路面设计中应用最广泛的形式,以半刚性基层作为路面荷载的主要承重层,这种结构组合形式造价相对较低,但是路面整体性能及使用寿命对半刚性基层依赖加大( 2) 全厚式沥青路面这种形式依靠沥青稳定材料作 为基层以及面层,由于沥青材料是一种粘弹性材料,因此容易产生塑性变形,沥青层厚度相对较大,引入建设初期的投入较高,但是解决了半刚性基层容易损坏的问题,使用寿命较长,养护维修简单方面,一般只需处理表面层 ( 3) 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形式这种形式的特点 在于以混凝土或者贫混凝土替代传统的半刚性基层,因而承载能力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其缺点在于混凝土的刚度较高,容易发生断板开裂的现象,而且养护及病害处治工序较为繁琐,成本较高 ( 4) 混合式沥青路面混合式沥青路面结构的特点在 于在半刚性基层与沥青面层之间增加了沥青材料作为联接层,常见的有大粒径碎石排水层以及应力吸收层,因而分别可以起到阻止水分渗入路基,减缓半刚性基层由于开裂导致的应力集中现象,可以有效的减轻路基损坏以及避免反射裂缝的发展混合式结构的造价介于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与 柔性路面之间,结构性能也兼具了两种形式的特点 2.2 高速公路各结构层材料设计 (1) 垫层对于地下水位较高,路面排水不良以及季节

泥石流防治措施

泥石流及其治理措施 一、泥石流简介 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发生泥石流常常会冲毁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甚至村镇等,造成巨大损失。 二、泥石流灾害防治的基本措施 泥石流有不同的特点,相应的治理措施也应有所不同。在以坡面侵蚀及沟谷侵蚀为主的泥石流地区、应以生物措施为主、辅以工程措施;在崩塌、滑坡强烈活动的泥石流发生(形成)区,应以工程措施为主,兼用生物措施,而在坡面侵蚀和重力侵蚀兼有的泥石流地区,则以综合治理效果最佳。 (一)生物措施 泥石流防治的生物措施是包括恢复植被和合理耕牧。一般采用乔、灌、草等植物进行科学地配置营造,充分发挥其滞留降水,保持水土,调节径流等功能,从而达到预防和制止泥石流发生或减小泥石流规模,减轻其危害程度的目的。生物措施一般需要在泥石流沟的全流域实施,对宜林荒坡更需采取此种措施。但要正确地解决好农、林、牧、薪之间的矛盾,如果管理不善,很难收到预期的效果。 与泥石流工程防治措施相比较,生物防治措施具有应用范围广,投资省、风险小,能促进生态平稳,改善自然环境条件,具有生产效益,以及防治作用持续时间长的特点。生物措施初期效益一般不够显著,需三五年或更长一些时间才可发挥明显作用,在一些滑坡、崩塌等重力侵蚀现象严重地段,单独依靠生物措施不能解决问题,还需与工程措施相结合才能产生明显的防治效能,生物措施包括林业措施、农业措施和牧业措施等各种措施,通常在同一流域内随地形、坡度、土层厚度及其他条件的变化而因地制宜的进行具体布置。 (二)工程措施 泥石流防治的工程措施是在泥石流的形成、流通、堆积区内,相应采取蓄水、引水工程,拦挡、支护工程,排导、引渡工程,停淤工程及改土护坡工程等治理工程,以控制泥石流的发生和危害,泥石流防治的工程措施通常适用于泥石流规模大,暴发不很频繁、

JTGD60-2015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及删减列表

JTGD60-2015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新规范删减列表 1.0.4、设计使用年限(新增) 桥涵主体结构和可更换部件的使用年限提出明确要求。 1..0.6、增加抗风、抗震、抗撞设计要求。 3.1.2、公路桥涵线形设计:(引用公路路线设计规范)。 3.1.4、地震状况应做承载力极限状态设计(从偶然状况中剥离)。 3.1.5、公路桥梁钢结构部分应根据需要进行抗疲劳设计(通用规范新增内容,对应的钢结构设计新规范执行)。 3.1.6、风险评估:初步设计阶段实行风险评估制度(新增,对应交公路发(2010)175号)。 3.2.3、增加斜交桥梁桥墩斜交正做时,墩台边缘净距的计算简式。 3.2.7、新增跨线桥桥墩设置及防护要求。 3.4.1、紧急停车带的设计长度要求修改。 3.4.2、人行道设置宽度修改。最小宽度有原来0.75或1米,修改为1米。增加路缘石高度设置的进一步说明。 3.5.1、增加易结冰、积雪的桥梁纵坡不宜大于3%的要求。 3.5.3、第四条,增加逆风、冰冻、漂流物的影响下,提高铺砌高度。 3.5.5、详细补充桥台搭板设置长度、宽度、搭接以及厚度要求。 3.6.6、增加桥梁栏杆与桥面板的连接方式描述。 3.6.8、条纹中补充了盆式支座、球钢支座等支座。 3.6.9、简化伸缩缝的要求,删除了数模式伸缩缝中钢梁高度的要求。 3.7.6、增加桥面排水、桥台排水、支挡构造物排水的要求,详见《公路排水设计规范》 3.8.2、新增永久观测点的设置要求。(特大桥、大桥) 3.8.4、修改防雷设计要求。(参考《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高速公路设施防雷设

计规范》) 3.8.6、新增结构监测设施设置要求(技术复杂的大型桥梁)。 3.8.7、新增跨线桥设置防抛网要求。 4.1.5、基本组合中将汽车荷载按照车辆荷载的加载时,车辆荷载分项系数调整为1.8。 4.1.5、桥涵结构设计安全等级修改,将原不同情况下的大桥、中桥、小桥的结构设计安全等级提高了一个等级。 4.1.5、偶然组合:修改作用的分项系数。 4.1.6、取消长期组合、短期组合的说法,改为:准永久组合及频遇组合。 4.1.7、增加钢结构疲劳设计荷载组合规定。 4.2.2、增加预加力标准值计算公式。 4.2.5、第五条,增加水浮力标准值计算公式。 4.3.1、各等级公路桥涵的汽车荷载等级做了一定调整,将二级公路荷载等级标准提高了一半(由偏向公路二级,改为偏向公路一级)。车道荷载中集中荷载Pk的起始计算标准提高,由180KN提高至270KN。对交通组成中重载交通比重较大的公路桥涵,宜采用与该公路交通组成相适应的汽车荷载模式进行整体和局部验算。 4.3.1、汽车横向折减系数改为横向车道布载系数,提高单车道布载系数至1.2。 4.3.3、离心力计算取消了半径的限制,弯桥均需计算离心力。 4.3.7、增加疲劳荷载计算模型。 4.3.8、风荷载标准直接引用《公路桥梁抗风设计规范》,删除原来规范中规定的内容。 4.3.12、无悬臂宽幅箱梁,宜考虑横向温度梯度引起的效应。(新增内容) 4.3.13、支座摩擦系数增加盆式支座、球形支座的规定。 4.4.1、取消内河航道等级为1-3级内河船舶撞击作用设计值,要求按照专题研究确定。

公路桥梁设计规范答疑汇编--问题举例

公路桥梁设计规范答疑汇编--问题举例 1、在条文说明中的第3.3.1中的第3款:“应首先考虑与桥涵相连的公路路段的路基宽度,保持桥面净宽与路肩同宽。”主要疑惑是:路肩指的是硬路肩还是土路肩? 2、规范第3.3.2条中规定:“在不通航和无流筏的水库中区域内,梁底面或拱顶底面离开水面的不应小于计算浪高的0.75倍加上0.25m。” 问题如下: (1)以上条款中的0.25m指的是在浪高的0.75倍上加的一个安全值,还是指高于支承垫石顶面高度0.25m?(2)在水库区域内的通航桥的不通航孔,以上条款是否适用? (3)此处的水面是指计算水位还是最高洪水位? (4)最终梁底净空是否需要满足第 3.3.2条中的所有条款?即是否需满足该条最后一段所要求的并同时满足表3.3.2的要求? 3、(1)规范第3.3.6条规定天然气管道不是顺桥过。是所有的天然气管道不得过,还是对直径和压力有限制?在城市桥梁及城市郊区公路桥梁的设计中,此条经常不能满足。 (2)煤气管道是否等同于天然气条文取用?管道与桥梁的交叉如何考虑?高压线的定义是多少电压? 4、(1)规范第3.5.8条中纵坡大于1%的桥梁非常普通,对于空心板等大规模工厂化制作的上部结构,梁底水平如何操作(每根梁的纵坡可能都不同)? (2)规范第3.5.8条中“某一规定坡度”具体数值是多少? 对于纵、横坡较大的空心板桥,如果不能使用球冠支座,梁底只能做垫块,空心板预制比较困难,景观较差,如何处理? 5、规范第3.6.4条规定水泥混凝土桥面铺装面层(不含整平层和垫层)的厚度不宜小于8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40。 条文中,关于“不含整平层和垫层”的含义,如采用沥青混凝土桥面,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一是沥青混凝土下的混凝土铺装,只算是“整平层和垫层”,可不按第3.6.4条的厚度及强度要求;二是沥青混凝土下的混凝土铺装,不是整平层和垫层,是桥面铺装(根据条文解释,似这样理解也是符合精神的),应符合第3.6.4条的厚度及强度要求。 6、《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第3.7.2条“跨越河流或海湾的特大、大、中桥宜设置水尺或标志,较高墩台宜设围栏、扶梯等”。 请问:(1)本条中“较高墩台”中的“较高”二字有没有一个明确的幅度或范围,即“多高”才算“较高”?(2)本条中“较高墩台宜设围栏、扶梯等”中,设置围栏、扶梯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方便桥墩台的养护还是其他目的?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新规范JTGD与老规范JT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新规范(JTGD-)与老规范(JTGD-)调整内容汇总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新规范(JTGD60-2015)与老规范(JTGD60-2004)增删内容汇总 1.0.4、设计使用年限(新增) 桥涵主体结构和可更换部件的使用年限提出明确要求。 1.0.6、增加抗风、抗震、抗撞设计要求。 3.1.2、公路桥涵线形设计:(引用公路路线设计规范)。 3.1.4、地震状况应做承载力极限状态设计(从偶然状况中剥离)。 3.1.5、公路桥梁钢结构部分应根据需要进行抗疲劳设计(通用规范新增内容,对应的钢结构设计新规范执行)。 3.1.6、风险评估:初步设计阶段实行风险评估制度(新增,对应交公路发(2010)175号)。 3.2.3、增加斜交桥梁桥墩斜交正做时,墩台边缘净距的计算简式。 3.2.7、新增跨线桥桥墩设置及防护要求。 3.4.1、紧急停车带的设计长度要求修改。 3.4.2、人行道设置宽度修改。最小宽度有原来0.75或1米,修改为1米。增加路缘石高度设置的进一步说明。

3.5.1、增加易结冰、积雪的桥梁纵坡不宜大于3%的要求。 3.5.3、第四条,增加逆风、冰冻、漂流物的影响下,提高铺砌高度。 3.5.5、详细补充桥台搭板设置长度、宽度、搭接以及厚度要求。3.6.6、增加桥梁栏杆与桥面板的连接方式描述。 3.6.8、条纹中补充了盆式支座、球钢支座等支座。 3.6.9、简化伸缩缝的要求,删除了数模式伸缩缝中钢梁高度的要求。 3.7.6、增加桥面排水、桥台排水、支挡构造物排水的要求,详见《公路排水设计规范》 3.8.2、新增永久观测点的设置要求。(特大桥、大桥) 3.8.4、修改防雷设计要求。(参考《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高速公路设施防雷设计规范》) 3.8.6、新增结构监测设施设置要求(技术复杂的大型桥梁)。 3.8.7、新增跨线桥设置防抛网要求。 4.1.5、基本组合中将汽车荷载按照车辆荷载的加载时,车辆荷载分项系数调整为1.8。 4.1.5、桥涵结构设计安全等级修改,将原不同情况下的大桥、中桥、小桥的结构设计安全等级提高了一个等级。 4.1.5、偶然组合:修改作用的分项系数。 4.1.6、取消长期组合、短期组合的说法,改为:准永久组合及频遇组合。 4.1.7、增加钢结构疲劳设计荷载组合规定。 4.2.2、增加预加力标准值计算公式。

大门大桥抗风分析报告

大门大桥抗风分析报告

目录 概述 1.采用的规范及参考依据 2.设计基本风速、设计基准风速、主梁颤振检验风速的确定2.1 设计基本风速 2.2 主梁颤振检验风速 3.结构动力特性分析 3.1 计算图式 3.2 边界条件 3.3 动力特性分析 4.主梁抗风稳定性分析 4.1 桥梁颤振稳定性指数 4.2 主梁颤振临界风速的估算 4.3 结论

概述: 大门大桥推荐方案采用双塔双索面混凝土斜拉桥,跨度布置为135+316+ 135=586m,主跨主梁为 形断面,主塔为倒Y形索塔。在进行初步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对主桥推荐方案的抗风、抗震性能进行分析。本报告对推荐方案的抗风稳定性进行分析。 分析的必要性 大桥在施工和运营期间,需满足12级以上台风、风速分别为33.3m/s和35.9m/s下的稳定性要求。由于缺乏桥区处风速观测资料,报告中设计风速采用的是《公路桥梁抗风设计规范》附表A中温州市的10m高设计基准风速。 由于桥址处无论是10m平均最大风速,还是瞬时最大风速均较大,而主桥推荐方案有“塔高、跨大”的特点,因此,主桥方案斜拉桥结构的抗风稳定性检算是必需的。 结论 利用ANSYS软件对推荐方案的相关环节进行相应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结构的抗风稳定性等级为Ⅰ级,成桥状态和施工状态的主梁的颤振临界风速大于主梁的颤振检验风速,满足抗风稳定性要求。 1.采用规范及参考依据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部标准《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1.2 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荐性行业标准《公路桥梁抗风设计规范》(JTG/T D60-01-2004)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部标准《公路斜拉桥设计规范》(试行)(JTJ027-96)2.设计基本风速、设计基准风速和主梁颤振检验风速的确定根据《公路桥梁抗风设计规范》(JTG/T D60-01-2004),查得温州地区距地 =33.8m/s。据《温州市大门大桥面以上10米,频率为1/100平均最大风速V 10 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中4.3.7条桥梁抗风、抗震规定标准,大桥在施工和运营期间,需满足12级以上台风、风速分别为33.3m/s和35.9m/s下的稳定性要求。本报告中场地平均最大风速按后者取值。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计算书

一,设计资料: 本公路等级为高速公路,经调查得,近期交通量如下表所示。交通量年平均增长率为9.5%,设计年限为15年,该路段处于Ⅳ2区。 二、交通分析: 1、轴载分析路面设计以BZZ-100为标准轴载。以设计弯沉值为指标及验算沥青层层底拉应力中的累计当量轴次 (1)标准轴载当量轴次

注:轴载小于25KN 的轴载作用不计。 (2)累计当量轴次 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设计年限取15年,六车道的车道系数η取0.3~0.4,取0.3。交通量平均增长率为9.5%。 累计当量轴次: ()[] ()[] 次 235480453.0553.7041095 .0365 1095.01365 1115 1 =???-+= ?-+= ηγ γN N t e 2、验算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中的累计当量轴次

(1)轴载换算 注:轴载小于50KN 的轴载作用不计 (2)累计当量轴次 ()[] ()[] 次 188083253.0238.5624095 .0365 1095.01365 1115 1 =???-+= ?-+= ηγ γN N t e 三、路面参数设计 1、确定路面等级和面层类型 交通量设计年限内累计标准轴次N e =2.35×107次,由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

范,该路交通等级为重交通,高速公路路面等级为高级路面,面层类型为沥青混凝土。 2、结构组合与材料选取及材料设计参数确定 (1)结构组合与材料选取 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的建议值确定各结构层设计参数。 (2)各层材料抗压模量和襞裂强度 查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附录E“材料设计参数”表E1“沥青混合料设计参数”及表E2“基层材料设计参数”得到各层材料的抗压强度和襞裂强度,各值均取规范给定的中值。 干燥与中湿状态各层材料的厚度如下表: 潮湿与过湿状态各层材料的厚度如下表:

泥石流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抗滑桩监理规划范本

监理规划报审表 云南省德钦县一中河泥石流地质灾害防治工程

监 理 规 划 编制:审核: 业主单位:德钦县国土资源局 设计单位:云南地质工程第二勘察院 监理单位:四川四强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施工单位:辽宁绿科环境工程限公司 编制日期:二〇一七年三月十八日

第一章工程项目概况 第一节工程概况 一、建设单位及相关单位 建设单位:德钦县国土资源局 设计单位:云南地质工程第二勘察院 监理单位:四川四强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辽宁绿科环境工程限公司 二、工程名称和工程地址 1、工程名称:云南省德钦县一中河泥石流地质灾害防治工程 2、工程地址:德钦县一中河 三、工程投资及工程概况 1、工程投资:总投资约7159140.45元元 2、工程概况: 一中河泥石流位于德钦县升平镇拓展新区东侧,属芝曲河左岸之流,是一条处于旺盛期的山区型高频发粘性泥石流。依据相关勘查单位报告和现场复核情况,一中河泥石流直接威胁着德钦县城新区、县一中、县民族小学、县党委、县委、县政府、县政府下辖的各局办机关等多个单位1940余人,威胁固定资产约22020万元。施工难度大,综合确定该泥石流的防治工程安全等级为一级,桩坝主控工程设计使用年限为30年。根据所处地形、地质条件,本次防治工程设计拦挡坝采用片石混凝土作为泥石流拦挡措施。主要类型包括谷坊坝(G1~G9)、钢筋石笼坝(S1~S9)、桩板式拦渣坝(1#、2#)、副坝(F1、F2)及修补拦渣坝B1。该区抗震设防烈度为Ⅶ度。 第二章监理工作目标和范围 第一节监理工作目标 监理工作质量要求: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规程、施工图纸和有关合同要求

—桥梁专业施工图设计审查要(终)

上海市市政工程 桥梁专业施工图设计审查要点 (报批稿) 上海市建设工程设计文件审查管理事务中心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2011年10月

目录 1.总则 (1) 2.审查依据 (2) 3.审查要点 (3) 3.1 主要技术标准 (3) 3.2 设计文件 (4) 3.3 桥梁总体设计 (5) 3.4 桥梁地基与基础 (6) 3.5 桥梁结构的抗震、抗风设计 (7) 3.6 桥梁结构构造设计 (7) 3.7 城市人行天桥 (9) 3.8 城市轨道交通高架桥梁 (10) 3.9公众利益 (11)

上海市市政工程桥梁专业施工图设计审查要点 (报批稿) 2011.10. 1.总则 1.0.1为指导桥梁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工作,使桥梁工程施工图设计符合技术先进、安全可靠、耐久适用、经济合理的要求,根据《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134号和《上海市建设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管理规定》沪建交[2011]480号文件精神,制定上海市市政工程桥梁专业施工图设计审查要点(以下简称审查要点)。 1.0.2施工图审查是指建设主管部门认定的施工图审查机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对施工图涉及公共利益、公众安全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内容进行审查。 1.0.3本审查要点适用于上海地区新建、改建的城市道路、公路、轨道交通的桥梁和人行天桥的结构部分施工图设计审查,与桥梁设计有关的其他专业的审查要点见其他相关专业的施工图审查要点。 1.0.4建设单位报请施工图审查的资料应包括以下内容: 1 建设工程项目报建表; 2 立项批文、初步设计批文; 3 规划批文; 4有关主管部门批文; 5初步设计文本; 6 专家评审意见(含专题研究论证报告等); 7 岩土工程勘察文件(详勘)和测绘成果; 8 全套施工图; 9 计算书(主要为软件名称、计算建模、计算工况、计算结果等); 10 第三方复核审查意见(如有); 11 审查需要提供的其它资料。 1.0.5施工图审查应包括以下内容: 1 是否符合有关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 2 地基基础和主体结构的安全性;

《公路桥梁抗风设计规范》概要及大跨桥梁的抗风对策

《公路桥梁抗风设计规范》概要及大跨桥梁的抗风对策 摘要:随着我国桥梁工程的不断发展,迫切需要编制适合我国国情的《公路桥梁抗风设计规范》。本文介绍了该规范编制中的几个主要问题,其中包括基本风速图和风压图、风荷载的表达方式、桥梁动力稳定性检验和风洞试验要求等,此外,还讨论了大跨桥梁成桥和施工阶段的各种抗风对策。 关键词:桥梁抗风、设计规范 0. 前言 1999年10月,江阴长江大桥正式建成通车标志着中国有了第一座超千米的悬索桥,同时也成为世界上能够建造千米级大桥的第六个国家。自从80年代初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建成了一百余座各种类型的斜拉桥,成为世界上建造斜拉桥最多的国家。如果把即将于2001年建成的南京长江二桥和福州闽江大桥统计在内,在跨度超过500m的世界斜拉桥中中国的斜拉桥已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1996年我国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了我国第一部由同济大学和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编写的《公路桥梁抗风设计指南》,几年来已被广泛用于多座大路桥梁的抗风设计中。在此基础上,受交通部的委托,同济大学、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中央气象研究院以及西安公路交通大学针对其中的几个关键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为形成最终的《公路桥梁抗风设计规范》奠定了基础。这几个专题的内容以及通过多次修改形成的报批稿的目录如表1所示。本文将主要介绍该规范编制中的几个主要问题,其中包括基本风速的确定、风荷载的表达方式、桥梁动力稳定性检验和风洞试验要求等 二、全国基本风速图和风压图 基本风速定义为桥梁所在地区的开阔平坦地貌条件下,地面以上10m高度处,100年重现期的10min 平均年最大风速。 本次规范编制,采用我国657个基本台站1961年至1995年间自己记录的风速资料,以极值I型分布曲线进行拟合,将基准高度从原来的20m高改为10m高,并考虑100年重现期,得到相应各气象台站百年一遇的最大风速值。鉴于目前我国有相当多的气象台站,由于近年来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使得台站环境不能满足空旷无遮挡的要求,致使风速记录明显受人为因素的影响而偏小。本次研究,对其部分计算结果参照周围台站的情况予以适当的修正。与此同时,参照国内其他的规范确定基本风压的下限值100年一遇为0.35kN/m2,50年一遇为0.30kN/m2,10年一遇为0.20kN/m2,相应的基本风速下限分别为24m/s,22m/s和18m/s。全国基本风压图和风速图有如下特点: 1.东南沿海为我国大陆上的最大风压区。风压等值线大致与海岸平行,风压从沿海向内陆递减很快,到达离海岸50km处的风速约为海边风速的75%,到100km处则仅为50%左右,这和造成这一地区大风的主要天气系统--台风有关。在这一区域内,大致有三个特大风压带,即湛江以南至海南沿海地区、广东沿海地区以及浙江到福建省中部沿海地带,百年一遇风压在0.90kN/m2(38m/s)以上。由于台湾岛对台风屏障作用,福建南部的风压有所减弱。 2.西北至华北北部和东北中部为我国大陆上风压的次大区。这一地区的大风主要与西伯利亚寒流引起强冷空气活动有关,等风压线梯度由北向南递减。 3.青藏高原为风压较大区。这一地区大风主要是因海拔高度较高所造成的。但该区空气密度较小,因此,虽然风速很大,但所形成的风压相对较小。从风压图和风速图的对比中可以反映出这一特点。 4.云贵高原、长江中游以及南丘陵山区风压较小,特别是在四川中部、贵州、湘西和鄂西为我国风压最小的区域。大部分地区风压在0.4kN/m2(25m/s)以下。 5.台湾、海南岛和南海诸岛的风压各自独立成区,台湾是我国风压最大的地区。据分析,其东部沿海风压可

【精品工程资源】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设计实例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设计实例 、设计资料: 本公路等级为高速公路,经调查得,近期交通量如下表所示。交通量年平均增长率为9.5%,设计年限为15年,该路段处于W 2区。 二、交通分析: 轴载分析路面设计以BZZ-100为标准轴载 1、以设计弯沉值为指标及验算沥青层层底拉应力中的累计当量轴次 (1)累计当量轴次

注:轴载小于25KN的轴载作用不计(2)累计当量轴次

旗开得胜 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设计年限取 15年,六车 道的车道系数n 取0.3?0.4,取0.3。交通量平均增长率为9.5% =23599286次 2、验算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中的累计当量轴次 (1)轴载换算 车型 R (KN) C 1 C 2 N i (次/日) P 8 C 1 C 2 n i -P 小客车 前轴 16.5 1 18.5 6750 0.0686 后轴 23.0 1 1 6750 0.05286 中客车 前轴 25.55 1 18.5 2000 0.67194 SH130 后轴 45.10 1 1 2000 3.42328 大客车 前轴 28.70 1 18.5 1250 1.06448 CA50 后轴 68.20 1 1 1250 58.5039 小货车 前轴 13.40 1 18.5 4250 0.00817 BJ130 后轴 27.40 1 1 4250 0.13502 3 [(1 + 7 - 1] >: 365 7 [(1 + 0.095尸-l]x 365 0095 X70S6.875 X 0.3

旗开得胜 注:轴载小于50KN的轴载作用不计 (2)累计当量轴次 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设计年限取15年,六车道的车道系数n取0.3?0.4,取0.3。交通量平均增长率为9.5%。

浅谈泥石流对工程的影响

浅谈泥石流对工程的影响 :泥石流是发生在山区及山前地区的一种含有大量泥砂和石块的暂时性急水流。它的发生受很多条件的制约,是山地常发地质灾害之一。本文对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对工程的的影响以及防治措施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泥石流形成条件防治措施 一、引言 泥石流是一种突然暴发的含有大量泥砂、石块等固、液体两相混合介质的特殊洪流,呈黏性层流或稀性紊流。泥石流常常具有突然暴发、来势凶猛、运动快速、历时短暂之特点,并兼有崩塌、滑坡和洪水破坏的双重作用,其危害程度比单一的崩塌、滑坡和洪水的危害更为广泛和严重。近年来,我国泥石流有渐趋加重的趋势。鉴于泥石流的严重危害性,了解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及其防治措施是有必要的。 2010年8月7日22时许,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突降强降雨,县城北面的罗家峪、三眼峪泥石流下泄,由北向南冲向县城,造成沿河房屋被冲毁,泥石流阻断白龙江、形成了堰塞湖。截至28日,山洪泥石流灾害造成1463人遇难,失踪302人,已解救1243人。此次特大山洪地质灾害灾情之大,伤亡人数之多、损失之严重在甘肃乃至全国也都是少见的。下面让我来进一步了解泥石流, 二、泥石流的形成条件 1、地质条件 (1)构造:地质构造复杂,断层皱褶发育,新构造活动强烈,地震烈度较

高的地区,一般对泥石流的形成有利。由于这些因素导致地表岩层破碎、滑坡、崩塌、错落等不良地质现象发育,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固体物质来源。 (2)岩性:结构疏松软弱、易于风化、节理发育的岩层,或软硬相间成层的岩层易遭受破坏,碎屑物质来源丰富。 2、地形条件 (1)山高沟深,地势陡峻,沟床纵坡大,流域的形状便于水流的汇集。 (2)上游形成区的地形多为三面出口的瓢状或漏斗状,地形比较开阔,周围山高坡陡,山体破碎,植被生长不良。这样的地形有利于水和碎屑物质的集中。 (3)中游流通区的地形多为狭窄陡深的峡谷,谷床纵坡大,使泥石流得以迅猛直泻。 (4)下游堆积区的地形为开阔平坦的山前平原或河谷阶地,使碎屑物质有堆积的场所。 3、水文气象条件 (1)水是泥石流的组成部分,又是搬运介质的基本动力。泥石流的形成与短时间内突然的大量流水密切相关。突然大量来水有:①强度较大的暴雨;②冰川、积雪的强烈消融;③冲川湖、高山湖、水库等的突然溃决。 (2)水的作用:浸润饱和山坡松散物质的侧蚀掏挖作用产生滑坡、崩塌等,增加了物质来源。 4、人类活动的影响

公路桥梁设计规范答疑汇编--问题举例

公路桥梁设计规范答疑汇编-- 问题举例 1、在条文说明中的第3.3.1 中的第3 款:“应首先考虑与桥涵相连的公路路段的路基宽度,保持桥面净宽与路肩同宽。”主要疑惑是:路肩指的是硬路肩还是土路肩? 2、规范第3.3.2 条中规定:“在不通航和无流筏的水库中区域内,梁底面或拱顶底面离开水面的不应小于计算浪高的0.75 倍加上0.25m。” 问题如下: (1)以上条款中的0.25m 指的是在浪高的0.75 倍上加的一个安全值,还是指高于支承垫石顶面高度0.25m?(2)在水库区域内的通航桥的不通航孔,以上条款是否适用? (3)此处的水面是指计算水位还是最高洪水位? (4)最终梁底净空是否需要满足第 3.3.2 条中的所有条款?即是否需满足该条最后一段所要求的并同时满足表 3.3.2 的要求? 3、(1)规范第3.3.6 条规定天然气管道不是顺桥过。是所有的天然气管道不得过,还是对直径和压力有限制?在城市桥梁及城市郊区公路桥梁的设计中,此条经常不能满足。 (2)煤气管道是否等同于天然气条文取用?管道与桥梁的交叉如何考虑?高压线的定义是多少电压? 4、(1)规范第3.5.8 条中纵坡大于1%的桥梁非常普通,对于空心板等大规模工厂化制作的上部结构,梁底水平如何操作(每根梁的纵坡可能都不同)? (2)规范第3.5.8 条中“某一规定坡度”具体数值是多少?对于纵、横坡较大的空心板桥,如果不能使用球冠支座,梁底只能做垫块,空心板预制比较困难,景观较差,如何处理? 5、规范第3.6.4 条规定水泥混凝土桥面铺装面层(不含整平层和垫层)的厚度不宜小于8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40 。 条文中,关于“不含整平层和垫层”的含义,如采用沥青混凝土桥面,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一是沥青混凝土下的混凝土铺装,只算是“整平层和垫层” ,可不按第3.6.4 条的厚度及强度要求;二是沥青混凝土下的混凝土铺装,不是整平层和垫层,是桥面铺装(根据条文解释,似这样理解也是符合精神的),应符合第3.6.4 条的厚度及强度要求。 6、《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第3.7.2条“跨越河流或海湾的特大、大、中桥宜设置水尺或标志,较高墩台宜设围栏、扶梯等” 。 请问:(1)本条中“较高墩台”中的“较高”二字有没有一个明确的幅度或范围,即“多高”才算“较高”? (2)本条中“较高墩台宜设围栏、扶梯等”中,设置围栏、扶梯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方便桥墩台的养护还是 其他目的? 7、规范第4.1.4 条:“作用的设计值规定为作用的标准值乘以相应的作用分项系数”。相应的分项系数在规范中没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