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国学基础》课程大纲

国学基础》课程大纲

国学基础》课程大纲
国学基础》课程大纲

《国学基础》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国学基础

英文名称:

课程编码:

学分: 4学分

总学时:32学时

适用专业:五年制二年级航空服务专业

理论学时:32学时

实训学时:0学时

执笔人: 冯杜娟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国学虽不是一门专业、一个科目,但却是各种学问生发的土壤。大到中国文化的标志,促进民众了解本国文化、树立文化自信;小到增进个人的文化内涵,护养根本,滋养灵魂。国学,不可不立。《国学基础》是一个国学的入门课程,主要在浩如烟海的传统文化中,为学生构建一个了解国学、学习国学的框架体系。

二、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国学的内涵、外延及发展演变;了解国学的内容框架体系;了解经史子集释道等相关内容。

2.学会诵读经典、乐于背诵经典、增加文化底蕴。

3.形成一定的收集、整理、传播、交流,运用国学知识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第一讲国学概述 8

学时

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国学的内涵及发展演变;掌握国学的框架体系。教学重点:什么是“国学

第一节什么是国学

一、何谓“国学”?

二、国学的框架体系

三、有“西学”,所以有“中学”、“国学”

——国学概念的历史回顾

四、中西方知识形态与学术分类差异

——新国学的历史任务

第二节为什么要学国学

一、为什么要研究“国学”?

二、关于现代“国学”热的思考

第三节朱子家训诵读

第二讲经学

6学时

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经学的发展历程及框架体系。

教学重点:经典概述

第一节经学的发展

一、“经典”的确立

二、历代经学

第二节经典概述

一、易经

二、诗经

三、“三礼”

四、春秋

五、孝经

六、尔雅

七、“四书”

第三节:经学与传统文化

一、史部目录学

二、经部史籍简说

三、史籍的传统分类

四、经学与学术

(经学与中国哲学)

第三讲经学

8学时

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史学的基本情况;掌握史籍的分类。教学重点:史籍的分类。

第一节史学概述

一、中国史学之性质与意义

二、史家的精神与传统

三、中国史学的三个系统

第二节史籍的分类

一、史籍的分类

二、中国史学的三个系统

第第三讲:子学

6学时

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子学基本情况及发展历程;了解先秦诸子的思想体系

教学重点:先秦诸子的思想体系

第一节子学概说

第二节诸子精神与文化思潮的变迁

第三节先秦诸子

五、考核方法及成绩评定:

本课程为专业选修课,考核形式应采取闭卷考试形式,课程成绩采用百分制,期末考试成绩占60%,平时成绩占40%。

六、大纲说明:

本课程教学应本着对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出发,着重学生个人修养及综合素质的提升。

七、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盛邦和:《解体与重构——现代中国史学与儒学思想变迁》

桑兵:《晚清民国的国学研究》

龚成鹏:《国学入门》

钱穆:《国学概论》

环保 校本课程纲要

《环保让生活更美好》校本课程纲要 开发背景: 随着我国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深入人心,提高农村人口的环境意识势在必行,农村中小学生的环境意识关系到农村地区未来的发展,作为一所农村学校,进行农村环境教育校本课程资源开发有着更加深远的意义。学校作为传授环保知识的主渠道,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我校则借着新课程改革的契机,将本校的校本课程之一定为环保课程,有计划有步骤地对我校学生进行系统的环境教育。 环境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素质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持久地开展环境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使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环境价值观和环境伦理观,并具备良好的环境素质。环境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具备对环境问题的关心和认识,不仅要对人类的活动和环境的关系有综合性的理解和认识,还要掌握能够对环境保护的关心有推动力的技能、思考力和判断力,参加一些以创造良好环境为主体的活动,并养成对环境负责任的行为习惯。我校一向十分重视环境教育,采用多渠道,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在加强环境教育,促进学生良好环境行为习惯的形成方面取得可喜的成效。地方课程《环境教育》主要是讲述环境保护方面的基础知识,而且范围太广离学生生活太远,学生感触不深。为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尽可能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环保素养,我校根据农村学生的生活特点,结合当地的生产生活情况,编写了《环保让生活更美好》,内容不仅包括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环保知识,还通过系列丰富多彩的环保活动吸引学生参与,增强课程的实效性。 开发方案 为顺利开发《环保让生活更美好》校本课程,学校首先成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指导小组和教师小组,建立完善的组织网络。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由校长、主管课程开发的副校长以及教导处等处室的负责人组成,对校本课程的开发作出正确决策,予以全面部署。校本课程开发指导小组由教导处和一些骨干教师组成,制定校本课程开发的总体方案。校本课程开发的教师小组也是校本课程的实施者,按照校本课程开发的不同项目而分别组建负责制定本科目的开发方案,编写课程纲要和教学指导书,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料。 学校在师资紧张的情况下对校本课程进行倾斜,安排学校的部分骨干教师引领校本课程的开发,并积极组织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类培训学习,定期开展组内培训,深入学习校本课程开发的有关知识,指导教师根据教材编写原则和学校学生实际编写系列校本课程教材。学校为保障校本课程的顺利开发实施,还将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和硬件条件。 开发步骤:2007.9—12,规划课程内容;2008.1—7,策划教材开发,在部分级部试行;2008.9始,在全校推广使用并修订教材。 课程目标 通过实施环保校本课程,培养学生智能领域目标和发展领域目标,促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环境意识、环境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树立知环境、爱环境、卫环境、创环境的思想和爱家乡、建家乡的感情,既实现自己的知行转变,培养了自身的能力,又增强社会责任感,产生一定的社会效应,最大程度的发挥教育的作用。 通过系列农村环保主题的教学和实施,帮助学生从其生活环境中选择感兴趣的主题和内容,注重学生对环境的感受和体验,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并学会健康而愉悦地、自由而负责任地、智慧而富有创意地生活,并学以致用。 课程名称 《环保让生活更美好》 课程性质 必修课程

《气象科技活动》校本课程纲要

《气象科技活动》校本课程编写纲要 (成果总结) 一,课程简述 人类已经进入了二十一世纪,为了适应科技的迅猛发展,中小学的科技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已成为共识。近年来,我校以气象科技活动教育为突破口,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形成了一定的特色.特别是气象观测,我校建立了小学生自己观测的气象哨,2010年被北碚区教委命名为“北碚区xxx小学气象观测工作室”,被北碚区气象局命名为“北碚区气象防灾减灾教学示范校园”。当前,我校面临如何保持并提高气象科技活动教育的质量,如何扩大气象科技教育的面,如何开展以气象科技活动为主的综合实践活动,使之规范化,科学化;如何依托气象科技教育活动,促进学生多方面科技素养的提高等问题,因此,我校迫切需要进一步发掘气象科技活动教育资源,开发我校气象科技教育的校本课程。 二,课程目标: 1、了解掌握气象的一些基本知识,体会气象科学的魅力,知识的力量,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气象科学的浓厚兴趣。 2、通过让学生亲身实践活动,更好地掌握气象知识,并培养他们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增强学生预防灾害的能力。 3、通过探究主动获取气象知识,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课程内容: 我们将教材分为上下册,学习的内容分为气象故事篇,气象常识篇,气象实践篇、气象灾害预防篇四个部分,每部分从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予以体现.本课程内容以正文为主体辅以古今经典气象故事、气象名人"、气象知识"、气象谚语"、气象灾害与预防"等多种形式相结合,介绍一些与气象有关的历史故事、气象名人名言、谚语等拓展知识作为课程的一种补充,同时,根据不同年段的知识基础和实践能力的差异,在课程编制上予以各自不同的侧重点:一至三年级为兴趣培养阶段,以看,听,说画的方为主,适当有一些气象观测,调查;四至六年级除了继续学习气象常识外,以气象观测实践、认识气象灾害与预防为学习的主要内容,环保知识学习及实践调查为学习。各年级既相互并列又各有自己的侧重点,既体现连续性又相互独立,体现了不同年级段不同的学习特征,加强了校本教育的针对性和科学性。 具体内容如下: 1、气象故事篇 课程目的:了解气象对人类的影响与作用,认识气象名人,激发学生探究气象知识奥妙的兴趣。课程内容: 火烧赤壁、雅安天漏、草船借箭、巴山夜雨、竺可桢的故事、涂长望的故事。2、气象常识篇

《国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国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700122016 课程英文名称:Ancient Chinese Literature Search Foundation 课程总学时:24 讲课:24 实验:0 上机:0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7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国学基础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留学生)本科三年级的一门选修课。本课程主要介绍中国国学的基本知识,使学生了解国学发展的历史,掌握中国文化的起源和发展,提高文学鉴赏和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国学关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着重了解国学的发展和基本内容,了解中国文化和中国语言文字形成的原因。 (三)实施说明 1.国学基础适用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留学生)本科三年级使用,共24学时。 2.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采用教师讲授、分析,与学生自行阅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尽可能组织学生自行阅读的前提下,写出书面发言提纲,开展课堂讨论,使学生了解国学发展的历史轮廓。 3.教师在具体的授课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酌情安排各部分的学时,课时分配表仅供参考。 4.本课程建议采用课堂讲授、对话、讨论以及实际运用能力考查等多种教学手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四)对选修课的要求 已完成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二年的学生。 (五)对习题课、实验环节的要求 习题的选择以围绕教材筛选出的练习题为主,同时在讲授过程中加以扩充,实践环节可通过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国学知识比赛,观看反映国学内容的历史影视作品,并对著名作家和作品进行课堂辩论,还可以进行多种形式的表演。 (六)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考查 2.考核目标:要求学生了解国学发展的历史,掌握国学基础知识和发展情况,能结合社会现实体会中国的文化。 3.成绩构成:本课程的总成绩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查成绩占70%。 (七)参考书目 《国学基础教程》,刘韶军编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7月第一版 二、中文摘要 国学基础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留学生)本科三年级的一门选修课。本课程主要介绍国学的基本知识,使学生了解国学发展的历史,掌握中国文化的起源和发展,提高文学鉴赏和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

易经与养生

易经与养生(二) 透视人生盲点开启生命智慧 挖掘国学精典,普及国学知识,国人认祖归宗 《易经》为帝王之学,群经之首,群经之始 中华易经四川省协会?慧心道馆联合成立“子规国学大讲堂”!本国学讲堂以易经为主线,贯穿儒释道东方文化,并将以书院形式定期举办国学讲座、沙龙活动,并成立以下国学精品班: 1、以成人为主举办易经班、国学班、禅修班 2、音乐、字画品鉴、并开设书画、音乐培训班 3、展示汉代各种香道文化,古琴演奏 4、定期举办各类东方文化主题讲座 【本期学习内容】 一、易经与改变命运之三:命理与健康(杜宗骏中华易经四川省协会副秘书长) 二、现场展示汉代各种香道文化,古琴演奏。(慧心道馆) 三、生命的图腾——姓名揭示的人生密码(陈春花中华易经四川省协会高级讲师) 四、易经与养生(二)(杨六德中华易经四川省协会技术指导) 五、吉他音乐组合。(杨丛笑、曾卫东、杜宗骏) 【主讲老师】 杨六德:早年投身文化事业,从事绘画艺术及宣传工作,数十年来自修儒释道学术,对易经及道家长寿之道造诣较深。特别对佛学禅宗心性之理、道家丹道之法有切身体悟、实证,并将此心得教诲于人,善化大众,得以助人明心见性,达到祛病延年,长生久视之功效。得法者众,明理心性者不少。感悟到:“一日清闲一日仙,六神合和保平安。丹田有实休寻道,对境无心即是禅”实境。达此境心性和谐,处事对人皆有益用,对己对彼都可达共鸣之效。 陈春花:中华字道社成都会馆馆长;五库源人文装饰设计院成都分院院长;成都红墨丹青文化传播公司总经理;中华易经四川省协会高级讲师 杜宗骏:中华易经四川省协会副秘书长;四川省科技扶贫基金会常务秘书长;全

球华人企业家联合会西南管理委员会副秘书长;四川省智企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2012年皈依我佛,入龙居寺通慧老法师门下,法号“心宗”。从小酷爱国学文化,从事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多年,对易经,自然养生,儒、释、道文化有独特见解,并把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社会生活融入其中,形成了一套全新的国学体系,为我国的传统文化传播做出了重大贡献。 【课程特色】课程深邃:发人深思,引人悟道,深入浅出,揭示人类本源。

学校校本课程开发计划

法哈牛学校校本课程开发计划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础开发出来的课程。实施校本课程是实现学校的办学宗旨,体现办学特色的有效途径。学校在完成国家课程计划的前提下,可以对国家课程进行部分改造,可以自行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实施校本课程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校本课程的开发还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课程开发水平。随着课程权力的再分配和学校自主权的加强,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将是今后我国课程革新的焦点。为落实素质教育精神,顺应课程教材改革的发展趋势,根据省市课程改革会议精神,提出我校校本课程开发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一)确立一个中心:人文素养的培养 通过对校本课程的需要评估,我们决定以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进步、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要求为前提,将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定为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方向。 (二)建立一个基础:生活 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从生活出发,引导学生理解生活的意义,生活的方式,扩展学生生活经验,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使学生从思想到行动,都能贴近生活,适应生活。从而解决学生生活中的问题,并创造生活,享受生活。因此,我们的校本课程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在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我们重视师生的自我发展、自我体验,正视学生的个人知识。重视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体验、自我选择,张扬

学生知识中的个性化,使之共同成为时代精神的建构者。 (三)明确一个原则:开放(包括内容和形式上的开放) 开放可以给师生更广阔的天地,校本课程内容上的开放可以使教师更好的把握教改的实质,形式上的开放可以促进内容更趋科学、完整。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和内容 1.总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邓小平同志的"三个面向"为指导,体现时代的要求,体现本次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核心内容,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指导学生,促使每一个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教师、学生共同成长。培养自尊、自强、自立的有独特个性、有完善人格、有创造精神、敢于标新立异的人才。 2.具体目标 发扬"尊重人格、尊重差异、思想自由、个性解放、自知自律、自主发展"的人文主义精神,推进小学教育人文化改造,培养自尊、自强、自立的有独特个性、有完善人格、有创造精神、敢于标新立异的人才符合课程改革的宗旨。因此,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是我校校本课程的目标,针对学生实际,我们把它分为:尊重他人、认识自我、勤于反思、善于合作。 3.校本课程开发内容 校本教材的开发内容,主要有“课程整合、课程新编和课程选择

校本课程纲要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纲要 一、课程开发背景 教育部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良好的心理素质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对人的基本素质要求。 初中生正处在生长发育的高峰期,一方面面对因青春期生理、心理急剧变化而产生的丰富而深刻的感受和体验,有诸多成长的烦恼;另一方面面对沉重的学习、升学压力和开放的社会环境带来的各种刺激和诱惑,难免困惑茫然,不知所措。这一成长阶段的特殊性,使得个体这一时期的心理健康显得格外重要。尤其在此时,他们对于自我、对于他人、对于人际关系、对于社会生活表现出极其强烈的认知需求,这种自觉、主动的求知状态,也构成了教育上可遇而不可求的最佳教育契机。因此适时适宜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能化被动防范为积极预防,达到初中生心理健康的目的,也是十分有效地对个体的发展发挥作用并对其将来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课程目标 当前,校本课程开发应从学校特色角度考虑课程目标。如此形成的标志性的课程是学校特色之所在。因此,学校特色的形成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必然结果。 (一)总目标: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二)具体目标: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 1、教学内容: 第一章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 第二章培养和保持良好的情绪 第三章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第四章学习是生命发展的阶梯

《国学基础》课程大纲

《国学基础》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国学基础 英文名称: 课程编码: 学分: 4学分 总学时:32学时 适用专业:五年制二年级航空服务专业 理论学时:32学时 实训学时:0学时 执笔人: 冯杜娟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国学虽不是一门专业、一个科目,但却是各种学问生发的土壤。大到中国文化的标志,促进民众了解本国文化、树立文化自信;小到增进个人的文化内涵,护养根本,滋养灵魂。国学,不可不立。《国学基础》是一个国学的入门课程,主要在浩如烟海的传统文化中,为学生构建一个了解国学、学习国学的框架体系。 二、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国学的内涵、外延及发展演变;了解国学的内容框架体系;了解经史子集释道等相关内容。 2.学会诵读经典、乐于背诵经典、增加文化底蕴。 3.形成一定的收集、整理、传播、交流,运用国学知识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第一讲国学概述 8学时 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国学的内涵及发展演变;掌握国学的框架体系。 教学重点:什么是“国学 第一节什么是国学 一、何谓“国学”? 二、国学的框架体系 三、有“西学”,所以有“中学”、“国学” ——国学概念的历史回顾 四、中西方知识形态与学术分类差异 ——新国学的历史任务 第二节为什么要学国学

一、为什么要研究“国学”? 二、关于现代“国学”热的思考 第三节朱子家训诵读 第二讲经学 6学时 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经学的发展历程及框架体系。教学重点:经典概述 第一节经学的发展 一、“经典”的确立 二、历代经学 第二节经典概述 一、易经 二、诗经 三、“三礼” 四、春秋 五、孝经 六、尔雅 七、“四书” 第三节:经学与传统文化 一、史部目录学 二、经部史籍简说 三、史籍的传统分类 四、经学与学术

文化养老

申论热点解析:文化养老 [意义] “文化养老”是一种能体现传统文化与当代人文关怀的养老方式,它是以老年人的物质生活需求基本得到保障为前提,以满足精神需求为基础,以沟通情感、交流思想、拥有健康身心为基本内容,以张扬个性、崇尚独立、享受快乐、愉悦精神为目的的养老方式。实施“文化养老”是以人为本思想的具体体现,对于保障老年人文化权益,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实现“老有颐养”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对策] 第一,深度开发,提供点面相宜网格化服务。 适应老年人文化需求个性化、多元化、多样化发展趋势,不断创新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积极引导和激活老年人的文化需求,把传统单一的服务拓展为综合性强、覆盖面广、针对性实的文化服务格局。 提供喜闻乐见的文化服务形式和内容。针对老年人的特长爱好,以养心、养德为基础,紧紧围绕老人的精神慰籍、健康、快乐需求来设计,探索各种文化娱乐活动的形式和服务内容,引导老年人组织开展健身养生、歌咏比赛、书画摄影展等有益身心的活动,加强网络文化建设,鼓励老年人发展网络社区,发布共享资料,开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网络文化活动,使网络成为老年人文化建设新阵地。 大力发展老年教育事业,提高教育水平。挖掘资源,统筹管理,努力扩大老年大学的办学规模,建立政府主导和社会各界参与的办学机制,在组织形式上,将老年大学创办延伸到区市、街道甚至社区,与各社区的老年人活动中心联合开展活动,从而为更多的老年人就近或居家接受教育创造有利条件。在课程设置中,应对学员低龄化、高学历的趋势,努力提高授课教师资质以及专业化水平,在绘画、舞蹈、声乐等传统课程的基础上增设国学、养生等文化品位较高的课程。 积极鼓励引导老年人参与文化建设。充分调动起老年人参与办文化的热情和潜力,培育一批老年人艺术团体,使老年人不被视为文化权益的被动享受者,而是作为需求主体参与到“文化养老”体系建设中来,结合原来“岗位人”的特点和擅长,采取专项活动聘请、项目聘请、短期聘请等多种方式,鼓励和支持他们从事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咨询服务、医疗卫生等具有专业特点的工作,支持老年人对青少年开展爱国主义、中华民族精神教育以及维护社会治安、参与社区建设等社会公益活动,为他们老有所为创造条件,搭建平台。 简约平实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文化服务。对于老年人中的空巢、失独、失能等特殊群体,提供更具人文关怀的文化服务。可通过义工和志愿者与老人结对方式,为老年人提供各种持续性可复制的心灵关怀项目,如通过“口述历史”活动为老人整理简单的人生经历,让老人找到生命的价值;通过“时间记忆”活动把老人一生的照片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出来,使其成为老人晚年生活中的美好记忆;通过“梦想清单”活动征集老人梦想并努力帮助其圆梦,使其不留遗憾度过晚年。 第二,整合资源,构建条块益彰体系化渠道。 在办好老年大学、老年人活动中心以及各类老年人文化社团的基础上,积极整合社区、民办非营利文化机构、企业、高校、文化义工等各种社会资源,积极拓展老干部“文化养老”渠道。 依托社区资源构建社区“文化养老”服务体系。目前,随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社区的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显著增强,社区文化养老,既是居家养老功能的延伸,也是社会养老的一种变通,它能够弥补居家养老的不足,并充分发挥居家养老与社会养老二者的长

无锡市广益中心小学校本课程纲要

无锡市广益中心小学校本课程纲要 课程简介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地,在国家及地方课程指导下,为满足学生发展需要,依据学校办学理念和特色建设目标,采取民主和开放手段,由学校成员负责自主、独立或与校外相关人员合作,编撰教材,设计教学活动方式,开展的课程开发活动。近几年来,我们根据校本课程开发个性化的价值追求和“以学生为本”的课程理念,坚持趣味性、区域性、适应性的原则,先后开展了构建“科学与生活”“艺术与素养”“足球与健体”等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成功地自编了校本教材《科艺苑》。其中包括模型制作、民间工艺、种植园艺三个主要篇章。同时,指导教师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特征,不同年级的教学要求,编写课程方案,并对授课时间、内容和方法逐一研究,初步形成了该课程的教育纲要。 课程纲要: 上篇:科技制作 一、认识的对象是大自然的秘密 自然界物体的形态、构造、性质。各种自然事物有什么变化,这些变化有什么规律,是在什么条件下发生的,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各种自然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各种自然事物与人有什么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 二、以"探究"的方式认识各种自然秘密 所谓"探究"的方式是指:当面临一个不明白或尚待解决的问题时,要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方法,反复地研究,寻找问题的答案或解决的方法。"探究"是在问题的基础上进行的,没有问题就无从探究;"探究"是以自己(一个人或一个群

体)研究为主,不是由别人直接告诉问题的答案或解决的方法;"探究"通常是经过多方寻求、逐步逼近问题的正确答案,不是一蹴而就,马到成功的。 三、学会"像科学家那样"探究各种自然秘密。 为什么要像科学家那样探究呢?首先,科学家是学生景仰的人,科学家的探究活动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活动,提出像科学家那样探究大自然的秘密,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科学家是职业从事探究工作的人,是探究世界秘密的成功者,他们不仅拥有专门的科学知识,而且具有丰富的探究经验,只有像科学家那样探究,才能正确地认识各种自然事物,学到科学的、行之有效的探究方法,受到科学的教育。 科学家是怎样探究大自然的秘密的呢?概括地说,科学家总是从不明白的或需要解决的问题出发,本着学的态度、按照科学的过程、采用科学的方法探究各种自然秘密的。所谓科学态度是指:人在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中,必须具备的、正确的、持久而稳定的内在反应倾向(看法和作法),例如实事求是、认真细致、勇于探索、不怕困难、与人合作等。所谓科学过程和科学方法是指:科学研究工作的程序和在科学研究工作中必须用到的、行之有效的方法。由于科学家研究的对象、他们所处的时代、研究条件,以及各人的经验习惯不同,科学家在探究各种自然秘密时应用的程序和方法自然会有所不同,但其中又存在着一定的相同点。对此法国科学家狄德罗曾有过精辟的论述,他说:"我们有三种主要的方法:对自然的观察、思考、和实验。观察搜集事实,思考把他们组合起来,实验则来证实组合的结果。自然教学希望学生掌握的正是这些。 根据上述思想,在科学教学中就应该引导学生:像科学家那样随时留心观察周围的世界,自己提出要探究的问题;像科学家那样针对研究的问题,通过观察、实验(有时也需要调查和阅读资料等方法)去搜集有关的事实;想科

小学科学校本课程纲要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小学科学《生命留影》校本课程开发纲要昌黎三小杨金英 课程名称:《生命留影》 课程开发者:杨金英 课程适用对象:四--六年级学生 课程类型:学科拓展类 课程资源:新编(自编)

学习时间:隔周一节 课程目标: 1.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开发适合学生水平,符合学生特点的综合活动型校本课程。 2.通过学习不同类型动植物标本的采集和制作,让学生学会动植物标本采集、制作的具体操作过程,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通过采集和制作动植物标本,增强学生对自然界生物的益害的认识和了解,增强自觉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观念。 4. 通过对校园植物的认识,让学生亲近自然,提高学生热爱自然、热 5.爱生物、珍惜生命的理念。 课程内容: 一、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二、参观学校标本室,了解动植物标本的种类和基本制作方法,布置采集植物任务和注意事项。 三、 四、学习制作腊叶标本。 五、学习制作液浸标本。 六、制作叶子粘贴画。 七、植物标本展览与评价。

八、昆虫标本的采集、制作与保存。 九、 十、蝶类标本的采集、制作与保存。 十一、动物标本展览与评价。: 课程实施建议(一)教学方式: 1.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体现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角色。 3.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标本制作活动的机会。 重在培养学生科学学习的兴趣和良好习惯。4. (二)学习方式: 1.动手与动脑相结合,观察与实践相结合。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2.学习活动是活泼的、主动的、和有个性的。 3.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地位。 一、评估方法 1.每小组在每次标本制作实验后,每人上交一份实验成果,每个实验成果按等级打分,占总成绩的55%。 2. 3.书面测试。试题主要考核学生对几种比较常用动植物标本制作的掌握情况,要求学生能写出具体的制作流程,并且加强试题的探究性和开放性。这部分占总成绩的35%。 4. %。10出勤率和课堂参与态度占总成绩的 5. 精品文档.

#《国学智慧与人生价值观》课程大纲 胡水木老师

《国学智慧与人生价值观》 主讲老师:胡水木 (俞晴焱工作室) 【课程背景】 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物质需求日益充足,到处都充满惟利是图、追求名利、无限享乐的引诱下,众多员工的价值取向开始发生了扭曲,他们陷入价值困惑。由此,他们没有了目标,没有了昔日的激情,更没有了支撑自己的坚定的信念,使得他们不知如何度日,不知为何而生,不知该做何事......更可惜的是他们对真理和金钱的取舍颠倒,对做人标准模糊不清,对个人目标茫然不知,感觉到了空虚,生活没有一点情趣和品味,生命没有一点光泽。 关于人生有四句话:㈠、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㈡、人生没有重来;㈢、如果找到人生的精神家园,就离幸福不远了;㈣、圆满人生,经历四个阶段——1、谋生;2、事业;3、艺术哲学;4、宗教。 如何秉承圆满人生的“王道”?如何找到生存发展的“新驱动”?如何进入人生经营的“可持续发展”轨道? 心智模式不仅决定我们如何认知周遭世界,并影响我们如何采取行动。对于心智模式来讲,只有更“自觉”,才能更“自信”。该课程辅导我们将心智模式摊开,并加以检视和改善。这对于建立学习型组织而言,这是一项重大的突破。 国学(中国传统文化),充满心智的营养,为我们点亮了一盏人生价值观的明灯! 儒家讲求——“中庸”,道家讲求——“太极”,佛家讲求——“因果”,医家讲求——“五行”,易家讲求——“天地人和”。这些都是世界精神文化遗产,几千年来根植在中国人的血脉和头脑之中,在“以人为本”的企业基本经营理念之下,必将焕发崭新的、强劲的生机。 【培训目的】 将国学故事化﹑通俗化、案例化,与员工实际相结合, 以心理需求和心理疏导为重点,授业解惑,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展开,注重趣味性和煽情效果。让员工在国学的分享中获取经验知识和生命智慧,接受文明的熏陶,转化为实际工作中的文明行为、工作价值观、工作态度。 读书体会: ——《第五项修炼》 ——《六顶思考帽》 ——《高效能人士七个习惯》

小学舞蹈校本课程纲要

舞蹈校本课程纲要 课程指导思想: 舞蹈艺术具有鲜明的审美愉悦性。当学生“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的时候内心情感的抒发,人体动作的流动,性格气质的表露,可谓进入了最畅快、最具审美意味的境界。特别要指出的是,让少年儿童从幼年时代就学一点舞蹈,不仅有利于长身体,更可以在协调动作中,一举手一投足都显示出文雅的气质,这也有益于素质的提高。 一、课程目标 1、认知领域:通过舞蹈二课活动中了解身体的方位,舞蹈的基本手位、脚位,把上、把下基本动作训练,基本舞步等,从而丰富学生的艺术知识。 2、技能领域:学习、掌握基本技巧,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 3、情感领域:通过舞蹈二课活动激发学生热爱艺术学习艺术的热情,在舞蹈队节目的排练过程中,增强学生的团结,协作的良好品质。 4、应用领域:学生进行表演,进行舞蹈欣赏、评价。 二、课程组织 1、教材:参考《少儿舞蹈》、《校园舞蹈赏析》、《中国舞蹈》《艺术与欣赏》等书籍,选编教材。 2、课程内容 (1)舞蹈种类介绍。 (2)身体的方位。 (3)舞蹈的基本手位、脚位,把上、把下基本动作训练。 (4)基本舞步训练、编排舞蹈。 三、课程实施 1、教学方法的选择:讲授法、演示法、欣赏法、讨论法、汇报法等。

2、教学的组织形式:面向全体教学、分组教学、个别指导。 3、课时安排:二年32课时,每周一节课。 4、教学场地:舞蹈室。 5、教学用品:录音机、各种舞蹈伴奏磁带。 6、活动队规模:30人左右。 7、授课对象:有一定的表演基础和舞蹈基本功的学生。 四、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总设想:本课程评价应充分体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贯彻本课程目标,着眼于评价的教育、激励与改善的功能。通过科学的课程评价,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激励教师进取,完善教学管理,推动校本课程的建设与发展。 评价包括原型评价、课程本身评价、学生学业评价三方面,这三方面的评价将依据学制指定的评价建议制定具体的评价办法。 评价要求: 1、评价目的是否明确、科学、切合实际。 2、课程目标的制定是否合理、现实。 3、课程内容的选择是否具有科学性、有效性、可实施性。 4、课程实施是否切合实际,活动反馈如何。 评价方式:随机评价与过程、结果评价相结合。 评价方法:观察法、面谈法。 评价者:教师、学生、家长、社会有关人员。

科技教育校本课程纲要

泥井中学2010-2011学年度 ——《科技制作》校本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科技制作 课程类型:科技类选修 课程资源:课程选择 开发主持:校本课程开发小组 主讲教师:王建义 学习对象:七八年级学生 学习时间:每周一课时,共25课时

泥井中学科技教育校本课程纲要课程名称:科技制作 课程类型:科技类选修 课程资源:课程选择 开发主持:校本课程开发小组 主讲教师:王建义 学习对象:七八年级学生 学习时间:每周一课时,共25课时 第一部分课程实施背景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为保障和促进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这样就把课程的一部分权力下放给学校和教师。开发研究科技教育校本课程将对于实现学校的办学宗旨,体现办学特色,向学生提供最迫切的教育有着重要的价值。如何把科技教育开发为校本课程,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和创新能力,更加符合独特的地方环境和教育需求? 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实行以来,我校一直在寻求适合学生发展的科技教育教材,究竟该教给学生些什么?那些内容才是学生需要的?怎样的教材才能贴近我校实际情况又能使学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正在我们苦苦寻觅的时候,市教科所组织开展了创新检测赛。在这次创新检测赛中《稳定的木塔》一项,我校取得了市赛二等奖的好成绩;以此为契机我们开展了科技兴趣小组活动。搜集以往赛事长期题、即兴题作为科技教育的教学内容。2007年市创新检测赛《运水装置》一项中,我们又取得了市赛一等奖、创新奖好成绩,借此机会我们大力宣传科技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科技兴趣小组吸引了大批的学生。从两次比赛的情况看,说明了两点:一是我们的学生需要科技教育;二是我们有这样的教师可以完成科技教育教学任务。在李待军校长的授意下,学校组织了教材编写小组。小组成员认真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派出教师参加市县组织的学习,由刘振平主任负责组织完成了教材的编写。此教材完成后至今一直作为我校的选修课。教材结构和内容也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完善和充实。

国学讲座大纲

《国学讲座》复习纲要 1、神话是由人民集体口头创作,表现对超能力的崇拜及对理想追求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属民间文学的范畴。 2、神话所蕴含的是人类对一些基本问题的追问和回答:宇宙是如何创生的?宇宙的创生在什么时候?谁发明了种植五谷养育我们人类?世界上的第一人是谁?人由何而生? 3、神话大致分为五类:创世神话、始祖神话、洪水神话、战争神话、发明创造神话。 4、创世神话是指讲述人类原始时期,世界、人类、文化起源的神话。以盘古开天辟地最为著名。 5、始祖神话是指有关人类起源的神话。首推女娲补天。 6、洪水神话是以洪水为主题或背景的神话,最杰出的是鲧禹治水。 7、战争神话主要记载原始部落之间的战争,代表作是黄帝战蚩尤。 8、发明创造神话的主人公通常是人的形象,他们都有着神异的经历或本领,他们的业绩在于征服自然,造福人类。具有代表性的是燧人氏钻木取火。 9、神话产生的背景: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人类对社会、自然认知能力很低,幻想出世界上存在着种种神灵和魔力,并对之加以膜拜,世界被神化就产生了神话。 10、中国古代神话对后世文学的影响:一是神话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二是神话的表现方式、创作手法为文学创作开辟了广阔的空间;三是神话宏扬民族正气的精神影响了后世的文学创作。 11、中国古代神话对科学有怎样的启迪之功:一是神话中幻想的东西后来常常被科学所实现,神话竟成了科学的预言;二是神话不知不觉地走向了科学,神话似乎变成了“科学的幻想”。 12、诸子:指先秦至汉初的各派学者或其著作。也可指官名。百家:指学术上的各种派别。 13、所谓诸子百家,实际只有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农、杂、小说等10家发展成学派。

国学的学习计划

国学学习计划 经: 读过的书实在是少,基本只是有所涉猎。希望在这一学期全篇阅读这几本书:《论语》《大 学》《中庸》《庄子》《荀子》《孟子》。就按上面的顺序开始阅读。希望能熟读背诵一些篇章。 读完后写读后感以作检查。 史: 对历史的了解仅限于表层认知,《国史大纲》读完之后就此感受。在这一学期,希望可 以阅读一些史论书籍,具体目录待定。虽然看书的时候一直不喜欢思考,但是这个习惯 还是尽量改变。以后看书,尤其是历史书,要多思考,尽量有自己的想法。医: 暂时木有具体计划。准备读一些入门常识性的书,比如《黄帝内经》等。希望可以学习 到平时保健养生的知识,若能有所感受,进一步研究则更好。 书法: 以后由张泽天同学牵头书法学习活动,希望每周参加交流学习。坚持努力,希望可以在 这学期,能让自己的字体有所进步。 崔天龙篇二:一学年国学学习计划(1) 篇三:国学经典教学计划 《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学习《笠翁对韵》、《菜根谭》。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对应, 单字对、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十一字对,节奏明快,琅琅上口,从中可得语 音、修辞的丰富知识,是训练儿童做诗对句、掌握对偶技巧、声韵格律的最佳启蒙读物。 三、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 1、总体目标:通过学校组织小学生诵读、熟背诗文经典,让他们在一生记忆力最好的时 候,以便捷的方式,获得中华文化的熏陶和修养。 2、具体目标:①培养小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②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提升学生语文 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③培养小学生读书兴趣,增加历史、地理、天文、数学、 常识、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的素养。④通过天天颂读活动,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百折不挠的 意志和毅力。 四、教学措施 1、以激发学生兴趣,多鼓励、多表扬为原则,让学生愉快地、自主地参与这项活动,并 在活动中感到生活更加充实、有意义,体验成功的喜悦。 2、注重面向全体和个别差异。集体、小组、个人展示等交错进行,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 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3、每节课前背诵已学过的诗文两分钟。 4.给家长发校信通,介绍诵读活动,请家长协助搞好此项活动。 5、每星期一早上老师利用早读时间,亲自检查一个学生,会背了即算通过,给他一百分, 该生即指定为本周经典诵读班长。让他利用课余时间去检测组长, 组长再去检测组内同学。不能通过检测的人,记下名字,交与老师处理。 6、凡通不过组长检查者,由老师特殊处理。让他利用下课时间补念即可。 7、本学期将举行经典诵读比赛,将以小组为单位,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进一步 激发学生对国学的兴趣。 四、达到目标 本学期四年级学生学习国学达到的目标是:①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进行朗读和背

小足球校本课程纲要

------小足球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小足球 课程类型:体育类 授课对象:三年级学生(22人) 课时安排:隔周一次课 课程定义:足球是对抗性很强的集体竞赛项目,在这个既需要激烈竞争,又需要团结协作的运动中中,意志品质和竞争意识会得到磨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勇于拼搏、不怕困难、吃苦耐劳的精神。 前言 足球运动是小学生特别喜欢的项目。孩子们都喜欢踢球、打球和赛球,著名的球星也往往是他们羡慕和崇拜的偶像。球类活动不仅具有对抗性、趣味性等特点,而且强调集体合作,灵活多变地运用各项技战术,对锻炼人的体力,发展社会适应能力,充分发挥个人和集体的聪明智慧等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运球在小学低年级阶段极为重要,它不仅改变了枯燥的练习所带来的厌倦感,而且趣味的运球比赛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课程目标 1、以学校目标为依据,培养具有人文精神,科学素养的葵英人。 2、在足球基本技能和教学比赛中,使学生体会足球带来的快乐。 3、锻炼学生在比赛中临场反应能力,发展速度、灵敏、协调性等身体素质。 4、培养学生团队精神,与队友合作配合的能力。

(二)分阶段目标 二、课程内容

三、课程实施 1.课程实施原则:在足球训练过程中,科学的训练方法,合理的运动负荷,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会进一步发挥学生灵活多变方面的优势、改善学生身体素质方面的不足,使你的身体素质水平得到全面的提高。 3.实施方法与过程: 4.教学组织方式:在足球场进行集体授课 5.授课时间:隔周一次,周课时为1课时,每课时35分钟 四、课程评价 1. 学生评价原则:1、知识与技能:认识足球,了解足球的起源、发展及作用;走进足球场,了解最基本的足球动作;会观看足球,具有积累足球信息的初步意识,从而关心足球运动。 2、方法与过程:做场外文明观众,观察、感知足球(赛),会画足球;初步体验身体对足球的控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校内足球明星和代表队,了解他们的战绩,增强荣誉感,培养自信心。 2. 具体评价方法:

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纲要

《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课程类型:科学素养类 教学材料:自编 授课课时:36课时 主讲教师:信息技术教研组全体教师 授课对象:高一、高二学生 一、课程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的动手能力,拓 展学生的知识面,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信息素养和能力,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2、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长,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努力培养学生的 一技之长,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提供空间。 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学生选择计算机的实物配件进行组装与维护,选择PHOTOSHOP、FRONTPAGE等信息技术工具进行自主学习、探讨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掌握相关的高级技巧。 (三)、情感与态度 1、树立正确与科学态度,自觉地按照法律与道德行为使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钻研能力。

2、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与集体主义荣誉感。 二、课程内容 (一)计算机的组装与维护(包含图片) 1、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的相关知识(结合实物展示) 2、学生动手拆卸废旧电脑,研究计算机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3、了解电脑的相关配件的市场行情; 4、学生动手组装一台性价比高的电脑; 5、计算机各种软件与硬件的故障现象与维护 (二)电子绘画 1、PHOTOSHOP基本知识简介 2、PHOTOSHOP对图片的高级处理技巧;(生活相关) (三)网页制作 1、FRONTPAGE制作网页的基本知识; 2、制作网页的高级技巧; 三、课程实施 在课程的选题中选择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结合交叉的内容,这样既避免开设的校本课程与信息技术学科教学重合,又让学生在学习其他类课程中充分使用计算机与网络这些现代信息工具,形成现代信息学科与传统人文学科、科学学科相互交融的综合性校本课程。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模式进行教学,“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发挥在创设情境、提供学习

《国学小讲堂》课程纲要

《国学小讲堂》课程纲要 一、前言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孕育了优秀的传统美德,时代不同,社会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但是道德传统应该得到继承,因为它所孕育的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在当今的社会中仍然具有积极的意义。2014年4月1日,教育部发布《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要求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学校课程和教材体系,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国学经典蕴藏的智慧精髓和传统美德,是中国文化的生命之源,涵盖了中国中华五千年的文化、历史、根基和灵魂,它不仅是每一个中国人为人处世的立身之本,更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和道德支撑。 为了让国学走进课堂,丰富与提升学生的生命内涵,我们二年级语文组开设了《国学小讲堂》校本课程,以传授《弟子规》、《三字经》为平台,以学生为主体,实践为主线,心灵塑造为宗旨,从习惯抓起,促进学生养成教育的进一步升华。引导学生诵读中华经典,主动吸收传统文化中博大厚重的精华,提升道德修养。感受五千年文明智慧的熏陶,让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在小学生幼小的心灵里生根发芽,成为一名真正的大写的顶天立地的中国人。 (一)课程维度 1.活动体验课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授课内容精心设计一些具有教育性、创造性的体验活动,将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学生通过亲身实

践或经历活动、情境,从而获得心灵的共鸣和思想品德的升华。课程设计与实施注重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日常生活中落实对父母长辈的孝敬,体验浓浓亲情;在日常交往中体现对家人亲人的奉献,感悟人生价值;在日常实践中体现对国家社会的责任担当,拥有家国情怀。 2.文化素养课程 本课程特别强调从文化经典中升华,在诵读经典中领悟,在展示表演中体验,在吟诵中感悟内化,在践行中提升道德素养,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做到知行合一。 (二)设计思路 本课程的设计思路:确立教学目标、明确课程内容体系、选择合适的教学载体与方法、构建多重教学评价体系。 确立教学目标。以“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为指导教学理念,以古诗文诵读为基础,结合创设儿童喜闻乐见的多种有趣形式的教学活动方式激发与引导学生兴趣,培养孩子们的人文修养,通过《国学》校本课程的实践与熏染,达到“丰厚文化底蕴、传承优秀文化、弘扬民族精神、陶冶思想情操、形成健全人格、学会做人做事”的教学目标。 明确课程内容体系。本课程采用了国学课本《弟子规》和《三字经》为教材,辅助以相关的经典故事和古诗词名句,在诵读理解的基础上与学生日常学校生活相融合,学生的日常家庭生活相融合,达到知行合一的目的与效果。

中华国学课程笔记

第一讲《易经》与易学 一、龟卜 龟卜:预测未来的方法。 龟兆:甲骨上经火烤的裂纹判断吉凶祸福。 君主根据卜官的报告决定是否做某件事情。占卜官把占卜的事情刻在甲骨上,这是占辞。占卜官把事情判断的结果刻在甲骨上,这是验辞。 晋献公是晋文公/重耳的父亲。 二、蓍筮 蓍草是一种草。蓍筮指古代用蓍草来占卜预测的一种活动。 变卦:三个多数是老阴,三个少数是老阳。 老阴和老阳是变爻,如果是老阴变为阳爻,如果是老阳变为阴爻。 从老的一卦变为新的一卦称为“之”卦,“之”就是“至”的意思,表示从一卦变到另一卦。 三、《易经》 古代用于蓍筮的有三部《连山》《归藏》《周易》 《周易》是群经之首,分为《易经》《易传》两部分。 《易经》是经文;《易传》是对经文的解释。 《易经》由64卦组成,每卦分为五种要素:卦象,卦名,卦辞,爻名,爻辞。 太极是宇宙的起点,宇宙万物由太极衍化而来,太极包含世间万物。 两仪是太极分化后世界的状态,一般解释为阴阳。 四象是由阳阴组成的四个卦象。 八卦,把四象的每组符号再增加一个阴或阳的符号,会形成八种不同的组合,称为八经卦,是最原始的卦象。 六十四卦,把八经卦相互配合,最多可以形成64别卦,两卦为一组,有相互关系。 四、《易传》 《易传》是对《易经》的解释和发挥。 “十翼”就是指《易传》的十篇,要想读懂《易经》,必须依靠《易传》提供的这十个“翅膀”。 五、京房易学与王弼易学 象数易学:是西汉京房继承《易传》发明出的推算祸福吉凶的方法。 象数易学是易学的主流。特点是采用技术方法对事情进行预测,相当于算卦。《京房易传》非常复杂,被称为“纳甲筮法”。 义理易学:是魏晋王弼等人阐发的,义理易学是着重探讨卦义和道理的学说。 义理易学是后起的学术流派。义:卦象、卦辞的含义。理:道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