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

如何提高低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

小课题“小学数学低年级计算能力低下的成因与计算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日常生活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掌握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我国公民应当具备的文化素养之一。”而计算则是数学基础知识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计算能力的培养关系着学生观察、记忆、思维等能力的发展,关系着学生学习习惯、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有一定的计算能力是每个人都应具备的基本数学素养。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培养的一般策略。

一、善于创设丰富生动的教学情景,培养学生参与数学计算的兴

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需要的产生也取决于学习材料的呈现方式。一般而言,教师形象生动地讲授、画图、幻灯、录像、实验演示等教学方式的有效配合,都会有助于学生对学习材料和学习活动产生直接的学习兴趣。直接的学习兴趣总是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伴随着愉快的情绪体验,从而产生进一步的学习需要。

如在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时:课件出示玩具柜,每件玩具都标出相应的价格,并以好朋友过生日为引子,要求同学们只拿35元钱给好朋友买生日礼物,还剩多少钱或还差多少钱?这一实际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并进一步进行计算。

5元4元2元8元35元12元

15元36元

学生先选择自己喜欢的玩具,并提出数学问题:

生1:我有35元,给朋友买一个,还剩多少元?

生2:我有20元,如果给朋友买一个,还差多少元?

……

使计算教学成为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既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又可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教学中,还应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许多教学资源编成有趣的故事,吸引学生想出结果,学习计算。精彩的情境创设,不仅能很快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愿望。因此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心理及年龄特征,将学生带入情境之中,使之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如在教学9加几时,其中有一道练习题,插图内容大概是:“有9只蚂蚁抬着一条毛毛虫行进,旁边还有6只蚂蚁在使劲喊着‘加油’”。题目的意思是求一共有多少只蚂蚁。我把这一情景图以动画的形式展现给学生“有9只蚂蚁抬着1条毛毛虫艰难的前进,旁边喊加油的6只蚂蚁中跑出一只蚂蚁加入抬毛毛虫的行列,后来剩下的5只也加入其中,这条毛毛虫被轻轻松松的抬到蚂蚁洞中,全体蚂蚁高兴极了,并夸奖了这15只蚂蚁”在这一真实的情境中,学生不但直观感受了9加几的“凑十

法”,而且明白了“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

二、注重动手操作,在操作中理解算理。

操作是学生根据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与教师提供的定向指导,通过动手操作学具探究数学问题、获得数学结论、理解数学知识的一种活动。按照现代教学论的观点,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

的结论,还要让学生了解知识的发生过程。

由于数学知识本身的抽象性,低年级学生不容易理解,我们要用实际操作、建立表象的方法去启发学生,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领会算理,突破难点。例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退位减法,是计算教学中的难点,学生在理解上比较困难。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先摆小棒,36-8先摆出3捆和6根的小棒,让学生拿走8根,说说他们是怎么拿的,有的孩子一根一根地拿,有的先拿走一根,一直到拿走8根,有的首先就把3捆小棒拿一捆出来拆散了,拿走8根……通过拿小棒,说过程,分解板书,然后放下小棒在脑海里回忆计算的过程,建立表象,进一步明晰算理。把操作活动与知识教学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把抽象的数学思维外显为直观的活动过程。学生把数与形、量结合起来,让他们真切地感受数量分合的过程,把抽象的思维直观化。

三、加强合作交流,积极引导学生算法的多样化和最优化

心理学家加德纳曾指出,每一个人都具有多种智慧,其差异之一,仅仅是某人这方面的智慧占优势,某人那一方面的智慧占优势;差异之二是某些智慧已被人显示,某些智慧还没有被人显示。人人都具有多方面的智慧,而占主导地位的教师应该为每个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氛围和情境,以使每个学生的智慧得以显示,使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得以挖掘。口算、笔算、估算不管在低年级的那一种计算方法的教学中,都提倡算法多样化,这个多样化是存在于一个班级或一个年级之中的,不是要求每个学生必须掌握多种算法。对于孩子来说能够顺利使用,并提高自己计算能力的方法就是好方法。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计算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充分展示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同时,要组织学生及时、积极的交流,引导学生在自觉比较、批判中建立起自己的好的计算方法。

如在教学13-8的例题时,学生就有很多算法:

生1:因为8+5=13,所以13-8=5。即“想加算减”;

生2:因为10-8=2,2+3=5,所以13-8=5。即“破十法”;

生3:13-8可以用13一个一个减,减8次,是12、11、10、9、8、7、6、5,所以13-8=5。即“连续减”……在组织学生充分讨论和争辩后,再和自己的计算方法进行比较,选择并掌握了他们认为好的计算方法。学生在积极交流中,汲取了别人好的“营养”,不断完善自己的想法,学生对于计算方法掌握就更为深刻。

四、扎实开展练习,进一步培养计算能力

教育心理学认为,计算是一种智力操作技能,而知识转化为技能是需要过程的。只有通过适当的练习,才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形成计算技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首要任务。在数学课堂练习中,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基本口算经常练;

我在每节授课之前,坚持3-5分钟的口算训练,并结合内容,有目的的选择口算题目,这样既有助于本节课内容的教学,又可以训练口算能力,从而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一般采用视算与听算相结合的方式。视算是通过眼看、脑算、口说得数;而听算则要通过耳听、脑记,才能说出得数。听算训练最主要是培养学生注意力,充分激发他们的听、知觉兴奋意识,使学生的大脑始终处于高度集中和兴奋状态。学生专心听课,集中注意力的良好学习习惯也得到了培养。

2、要突出难点,讲究实效。

练习不是越多越好。要注意练习的针对性,讲究实效。对比较难掌握,容易出错的内容,要多练。例如“20以内进位加法”的“数的分成”训练;“20以内退位减法”的“进位加”训练;“百以内退位减法”的“20以内退位减法”;“列竖式计算”的“进、退位”训练等。

3、练习以课堂为主。

低年级的学生是非常活泼的,他们爱动,好动,喜欢接受新事物。在教学中注意选择好的练习形式,使每个学生在课内都有较多的练习机会。例如“开火车”、“摘苹果”、“接力”、“送信”、“对口令”、“找朋友”等,都是很好的练习形式。而且这些练习形式具有游戏性,容易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同时,可以给每个学生参与的机会。

例如在教学“20以内进位加法”的整理与复习时,我设计成为了“送信”的游戏:先给每个学生发一封写有算式的“信”,并在黑板上贴出信箱,接着学生根据信箱开始送信,在学生送信的过程中,当把“11”、“12”信箱中的信送完后,大部分学生就已经找出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表”的排列规律,

11 9+2 8+3 7+4 6+5 5+6 4+7 3+8 2+9

12 9+3 8+4 7+5 6+6 5+7 4+8 3+9

13 9+4 8+5 7+6 6+7 5+8 4+9

14 9+5 8+6 7+7 6+8 5+9

15 9+6 8+7 7+8 6+9

16 9+7 8+8 7+9

17 9+8 8+9

18 9+9

全体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不仅进行了“20以内进位加法”口算练习,而且进一步的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在教学中,还需要根据班级的教学实际和其他客观条件,积极创设运用新颖的练习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练习活动中提高计算能力。

总之,计算能力是孩子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基础,也是今后进一步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甚至是孩子长大后进入社会,参加工作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计算教学不能凭借反复机械的练习,加大计算强度,来提高计算能力,这是以牺牲学生的身心健康、扼杀学生的创新精神为代价的,我们不能做这种本末倒置的事情。只有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动手、动脑、动口,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学生为主体,才能真正达到提高学生的能力,促进其持续、健康发展的目的.

如何培养小学生计算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计算能力 【内容摘要】《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培养计算能力,应该要求学生算得正确、迅速,同时还应注意计算方法的合理性和灵活性,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是学生今后学习、生活及参与社会所必需的基本素质之一。 【关键词】计算、审题、策略、检查、强化练习,并持之以恒。 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认识数学是从认数和计算开始的,它是学习数学的最基本能力,《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培养计算能力,应该要求学生算得正确、迅速,同时还应注意计算方法的合理性和灵活性,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是学生今后学习、生活及参与社会所必需的基本素质之一。实施新课程以来,我们发现,学生在计算方面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我们重视了学生的动手实践、相互合作,关注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但却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学生良好计算习惯的养成以及实际计算能力的提高,或者说在计算教学这一块花的力气小了,导致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 一、学生计算能力的基本现状和成因: 1、审题不认真

计算是数学中最重要的内容,但学生对它的重视程度往往不够,因此经常有些同学做完题目了可能连题目的要求是什么也不清楚。一旦出现问题,往往简单地归结为马虎或不认真等原因,以至于屡次出现同样的计算错误。而我们的一些老师在学生发生同样的错误时可能只会简单地说上一句“你真粗心啊”或是“下次看题目要注意了”,而没有教会学生怎么样去审题,怎么样从平时养成仔细审题的良好习惯。 2、书写不规范 书写不规范也会给学生的计算带来一些影响。在教学中,我们许多老师都发现这一现象,一些学生在抄数字时把“6”写成“0”,把“7”写成“1”,直接改变了算式的原样,从而导致错误的出现。如:在计算“16-7”时,有位小朋友把“16”抄成了“10”,10-7=3。而许多这样的错误不是没有看仔细,而是因为他们的数字写得不端正,不规范,经常把数字写得自己也认不清了。因此书写不规范也是小学生在计算时常见的毛病之一。 3、做完不检查 我们在调查时也发现一些学生没有良好的检查习惯,许多学生在做完题目以后就直接上交或者做其他的事情了。其实许多题目只需要稍稍仔细地检查一下,就可以发现一些错误或失误的地方。如在计算“25-16”时,要求列竖式计算并验算,有些同学在列竖式和验算的过程全是对了,可是在抄写得数到算式后面时却抄成了验算的结果“25”。也有一些同学的数字抄写错了,其实只要再认真地看检查一

“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开题报告

“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认识数学是从认数和计算开始的,它是学习数学的最基本能力,《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培养计算能力,应该要求学生算得正确、迅速,同时还应注意计算方法的合理性和灵活性,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是学生今后学习、生活及参与社会所必需的基本素质之一。实施新课程以来,我们发现,学生在计算方面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我们重视了学生的动手实践、相互合作,关注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但却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学生良好计算习惯的养成以及实际计算能力的提高,或者说在计算教学这一块花的力气小了,导致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 小学阶段是学生计算能力的最佳培养期,是培养学生认真、细致、耐心、不畏艰难的优秀品质,踏实、求真的科学态度的关键时期。为此,我们确立了《如何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研究》实验课题,探索如何在平时的教学中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根据我国《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其中,培养

学生的运算能力是异常重要的,在新课程改革向纵深推进的过程中,作为一线的数学教师越来越感觉到学生的计算能力有所下降,许多学校就这方面也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如:提高学生兴趣的情境教学法;呵护学生的心理分层次作业布置;让学生充满自信的竞赛激励法等等。 纵观世界各国,在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上,大都有较高要求,如英国虽然不赞成烦琐笔算,但十分重视心算和估算能力的培养;日本在新修订的课程大纲中明确提出了增加数学教学时间进行“计算的反复训练”。 本课题将充分利用国内外已有的计算教学的经验与理论,在国内外已有的调查,研究,分析结果的基础上充分结合当前我校学生计算能力的实际,进一步开展讨论,力求构建符合我校教育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鼓励学生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确,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实现有效的学习,自主学习是基础。数学教学要努力实现先学后教,真正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需要施教,积极鼓励学生自主确定教学内容,自主选择教学方法,自主设计评价方式,真正地促进孩子的发展。因此,教师应该更新教学观念,确立主体地位;创设情境,实施愉快教学;教给方法,重视培养能力;课后延伸,养成良好习惯等。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良机,把数学教学的水平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一、更新教学观念,确立主体地位。 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学习过程应始终以人为本,应坚信学习者可以自己教育自己,发展自己的潜能,最终达到自我实现。”这就明显地告诉我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不应成为一句空话,或是贴在墙上不起眼的标语。首先,教师必须更新观念,端正教学思想,明确素质教育的要求。从而确立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转变学生是“收音机”、“容器”、“观众”或配合教师演“教案剧”的配角的传统观念。“教”完全是为了“学”,“教”要服从于“学”,学生才能成为真正的主角、主人。其次,要克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三多”(即教师讲得多、问得多、控制限制得多)和“三少”(即学生读得少、练得少、自主探究得少)的弊病。最后,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成为传播文化科学知识的艺术家,也应该成为传递治学方法、让学生成为真正主人的艺术家。因此,教师应善于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让自己的“启”达到学生的“发”,让学生在知识的内在联系上,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分析、思考、理解、

完整如何提高小学低年级的数学计算能力

如何提高小学低年级的数学计算能力 刘春卉三合小学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的主要任务之一。计算的准确率和速度如何,将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质量。在计算时过于自信,或注意力不集中,结果错误。因此,计算教学不容忽视。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让学生“正确、? 迅速、灵活、合理”地进行计算呢改变学生认识发现问题一、为了让学生认识到计算的重要性,我首先在学生中开展让学生自己搜集计算中经常要犯的错误,可以了一项活动:每位 同学自己进行,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一起找,填写错题记录,包括出错原因,看谁找的认真,错因找的准。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 (1)题目看错抄错,书写潦草。6与0,1和7写得模棱两可。 (2)列竖式时数位没对齐等。 (3)计算时不打草稿。 (4)一位数加、减计算错误导致题错。 做作业时思想不集中。(5). 从一些学生的计算错误来看,“粗心”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由于儿童的生理、心理发展尚不成熟,另一方面则是由于

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一方面是个自然成长过程,第二方面则可以采取相应方法进行培养,所以在引导学生分析原因的同时,要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突出出来,这是提高计算能力的关键,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计算中出现的错误,大多数是粗心大意、马虎、字迹潦草等不良习惯造成的。因此,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计算能力的保证。在计算训练时,要求学生一定做到一看、二想、三算、四查。 1、看:就是认真对数。题目都抄错了,结果又怎么能正确呢?所以,要求学生在抄题和每步计算时,都应当及时与原题或上一步算式进行核对,以免抄错数或运算符号。要做到三点:①抄好题后与原题核对;②竖式上数字与横式上的数字核对; ③横式上的得数与竖式上的得数核对。 2、想:就是认真审题。引导学生在做计算题时,不应拿起笔来就下手算,必须先审题,弄清这道题应该先算什么,后算什么,有没有简便的计算方法,然后才能动笔算。另外,计算必须先求准,再求快。 3、算:就是认真书写、计算。作业、练习的书写都要工小数点、对题目中的数字、格式一定要规范,不能潦草,整,运算符号的书写尤其要符合规范,数字间有适当的间隔,草稿上的竖式也要数位对齐、条理清楚,计算时精力集中,不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计算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在小学计算教学更是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是一项涉及到多方面教学内容的系统工程,“计算”在教学中所占的比重相当大,无论是应用题、统计知识,还是几何题、简易方程,都离不开计算。计算的准确率和速度如何,将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质量,因此,计算教学不容忽视。计算教学应跳出认知技能的框框,不把法则的得出,技能的形成作为唯一的目标,而应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参与算理算法的探索过程,让学生在实践探索的过程中实现发展性领域目标。本人在教学中,实行分类指导,加强训练,循序渐进,从提高口算能力来达到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有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内动力,是学习的基础。凭心而论,计算的确是枯燥乏味的,要培养学生计算方面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作为教师要想方设法吸引学生。由于计算题是由数和计算符号构成的,比较抽象,没有生动的情节,因此,必须设计形式多样,灵活多变,既有针对性、知识性,又有趣味性的练习,利用学生“好动”、“好胜”的心理,设计一些数学游戏的计算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予,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用卡片、小黑板视算,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等。等;同时可以采用计算“免做”的方案(连续三天计算全对者可“免做”三天计算)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二、加强口算训练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要坚持经常练习,逐步达到熟练,因为任何一道题都是由若干个口算题组成的,它是笔算的基础,口算能力直接影响到笔算的正确率和速度。口算能力强的学生,笔算的正确率高且速度快;口算能力差的学生,往往笔算速度慢且错误率高。口算能力加强了,计算的速度就会提高。口算能力作为计算能力的一个方面,是不可忽视的。所以我认为注重口算是提高计算能力的重要环节。具体做法是: (一)基础性训练 从小学生不同的年龄心理特点上看,口算的基础要求不同。低中年级主要在一二位数的加法。高年级把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作为基础训练效果较好。具体口算要求是,先将一位数与两位数的十位上的数相乘,得到的三位数立即加上一位数与两位数的个位上的数相乘的积,迅速说出结果。这项口算训练,有数的空间概念的练习,也有数位的比较,又有记忆训练,在小学阶段可以说是一项数的抽象思维的升华训练,对于促进思维及智力的发展是很有益的。这项练习可以安排在两段的时间里进行。一是早读课,一是在家庭作业的最后安排一组。每组是这样划分的:一位数任选一个,对应两位数中个位或十位都含有某一个数的。每组有18道,让学生先写出算式,口算几遍后再直接写出得数。这样持续一段时间后(一般为2~3个月),其口算的速度、正确率也就大大提高了。 (二)针对性训练 小学高年级数的主体形式已从整数转到了分数。在数的运算中,异分母分数加法是学生费时多又最容易出差错的地方,也是教与学的重点与难点。这个重点和难点如何攻破呢?经研究比较和教学实践证明,把分数运算的口算有针对地

低年级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16.12)

低年级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素质教育已经成为语文教育的核心内容。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符合素质教育改革的客观要求,对促进学生综合语文能力的提高更是有着显著意义和作用,因此,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有鉴于此,本文结合新形势下的语文教学实际,就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朗读能力进探索和研究。 关键词:朗读、培养、兴趣、音乐、快乐、想像、竞争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为基本的方式,也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重点,是把语文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能带着兴趣走进语文殿堂的一种方式。朗读,是引导学生更好地探索研究,感悟语文世界的一把金钥匙。好的朗读不仅能规范学生的口语,增强学生的语感,加深学生对语文的感悟,还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的朗读也提出教学要求:“喜欢阅读,感到阅读的乐趣。”“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朗读的重要性我们不言而喻。那么,如何培养学生正确地把握文章,有感情地去朗读?这就要求我们语文老师对学生的朗读多加培养与指导。结合教学经验,我认为,低年级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重点从以下五方面做起: (一)以音乐带动,从旋律引导 朗读是有技巧与方法的,低年级的学生初次接触朗读,我们不仅要教会他们如何在句子与句子,段落与段落之间有自然的停顿,还要教给学生读好轻声、儿化和各种句子的语气的方法。带孩子们入

门,我们可以以音乐带动,从旋律引导。以一首《让我们荡起双桨》为例,我们可以让孩子们先听一遍这首歌,然后告诉他们,朗读也是需要有节奏的,就像我们唱歌一样,在每段之间都要有适时地停顿。在唱到“小船儿轻轻”这句时,我们应特别强调“儿化”的读音和轻声等,让孩子们首先从心理上认识到,朗读得好,其实也能像音乐一样奏出优美的旋律。其次,让音乐和朗读相映得彰。针对小学语文不同类型的课文,我常常选择与课文内容的感情基调相宜的音乐进行伴读,使学生的情感引起强烈的共鸣,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寓教于乐,快乐朗读 在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体会到朗读应该是一件快乐的事。如何感受到快乐,那就是让学生形象朗读,配合各种不同动作衬托朗读的气氛,让朗读生动化,形象化。当我教学《丑小鸭》这篇文章时,我让一位同学朗读课文,另一位同学模仿小鸭子的动作。当读到谁都欺负小鸭子时,让模仿动作的同学低着头,露出沮丧的样子,读的人自然地受到影响,声音不自觉也会缓慢而低沉;当后来小鸭子发觉自己原来是天鹅的时候,朗读的同学也会跟着扮演者的行为,声音中透着喜悦。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调动学生们的情绪,而且能让学生感受到朗读的快乐有趣。 (三)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情感 想要学生朗读得更投入,我们还得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情感。在教学《邓小平爷爷植树》时,我让学生联系各人实际情况,谁家里爷爷还在的,大概有多少岁了,身体状况怎么样等等,在学生们

一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电子教案

一年级学生计算能力 的培养

一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小学一年级无论什么课程都是基础,一年级所学的知识,就好比工程师起一座高楼,预先一定要将基脚打牢。数学这门重要学科,要想打好基础,就必须在一年级夯实地抓好计算教学,一年级计算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因此,计算能力的培养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成为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总结自己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调动学生积极性是基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计算能力培养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乐中学”,教会学生用口算、笔算和计算辅助工具进行计算,并掌握一定简便的计算方法,达到算得准、算得快的目的。 探究训练形式,激发计算兴趣。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可以让学生多进行一些口算练习,在强调计算的同时,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如:用活动卡片出示、开火车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等,多种形式的计算训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还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有意识创设活跃的学习氛围和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好玩”是孩子的天性,怎样才能让孩子在玩中提高计算能力呢?我编排设计

了很多不同的游戏、故事。教学中,适时地列举中外数学家的典型故事,或者是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故事来增添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爱好和兴趣,使学生集中精神进行计算,提高课堂上的学习效果,更培养了孩子的合作学习习惯。 二、理解明白是重点 “笔算教学应把重点放在算理的理解上”,“根据算理,掌握法则,再以法则指导计算”。学生掌握计算法则关键在于理解。既要学生懂得怎样算,更要学生懂为什么要这样算。如教学《两位数加整十数》,要使学生理解两点:①36+20通过直观观察使学生看到,就是求36+20的和。可以先让学生明白:36是一个两位数,20也是一个两位数,它们都有个位和十位组成。36的3在十位上,6在个位上;而20的2在十位上,0在个位上。这样使学生看得见,摸得着,通过例题教学,使计算的每一步都成为有意义的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理解算理,掌握算法。②计算过程中还要强调数的位置原则,“个位加个位,十位加十位”,所以6+0=6 3+2=5书写时6还在个位上,5在十位上,这个数就是56,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数位对齐的道理。这样,通过反复训练,就能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法则。 三、培养思维是关键

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摘要]: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习的质量,因此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就成了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问题之一。为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本文从多方面的措施和方法入手,寻求有效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提高计算能力方法 计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多的数学知识,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内容,因此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问题之一。那么如何有效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呢? 一、研读教材,创新计算教学的内容 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突破教材的束缚,在领会教材的同时,对教材进行整体动态地分析,合理有效地运用教材,从而促进学生学习的迁移,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整体认知结构。 1.根据课标,合理设置计算教学的目标 新课程下的计算教学目标更多地关注多元目标的整合。在确定一节课的学习目标时,我们不仅要考虑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学到什么”,更要思考“怎样学才是最有效的”。 2.细读教材,合理变通书本例题及练习题 教学时,抓住切入点变通,培养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使他们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用最小的时间,做最小量的题,又

能掌握较多的知识,发展一定的思维能力。这样学生不仅学习了计算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因此教师无论是在选例还是选题时,注重合理选题,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计算创新能力。

3. 透彻理解算理掌握法则,是提高计算能力的基础 计算法则是计算方法的程序化和规则化,如果不懂算理,光靠机械训练,是无法真正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所以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组织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理解算理。学生理解并掌握新的运算法则之后,开始训练时,要严格要求学生用法则进行运算,还应要求口述计算过程,培养学生言而有理,行必有据,以确保运算的自觉性和正确性。口述运算过程,不是简单的背诵计算法则,而是按照法则结合具体题目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讲述,并逐渐过度到语言简练。在此基础上,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压缩运算的思维过程,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最本质的内容,逐步形成计算技能。 二、多种形式,探索提高计算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1.重视口算训练提高计算速度 《新课程标准》指出:“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口算是极其重要的。 (1)加大训练频度

小学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与研究报告

《小学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与研究》 小课题研究结 盐池一小年级组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课题核心概念及所要解决的问题分析) 1、课题的提出背景 计算能力是每个人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教学所占的课时居于首位,这足以说明计算教学的重要性。近年来,我们所 听的优质课、公开课、观摩课大多是新课程新增的内容,如找规律,统计,观察图形等。当大家都把研究的慧眼放在新增的教材内容时,我发现一一孩子的计算能力下降了。通过平时检测和期末考试的质量分析情况也能看出,学生的计算能 力普遍较低,这无疑给学生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障碍。要迅速有效的提高学生计算能力,更好的发展学生的思维,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使学生的口算既准确又迅速,从而达到新课程标准中所要求的熟练程度并使计算方法合理灵活。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就成了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的重要问题。 2、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计算能力应指学生数学基本计算速度和计算正确率。本课题的研究以现代课堂教学理论为理论依据。旨在研究在新课程实施中,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的教学中,造成学生数学计算的速度变慢和计算正确率下降的原因,以及寻找如何能够提高学生数学计算速度和计算正确率的教学策略。 二、课题研究需解决的问题 早在几年前,泉山区文教局就开展了“堂堂清”的活动,我积极响应和学习 教育部门的有关精神,并付诸于自己的教学实践。我所任教的班级是学校的二年级(2),班级里的学生总体水平还不错。但是学生的计算口算能力较弱。在作业和考试的过程中往往因为计算而失分。因此在本课题研究需解决的问题上,已着重解决了以下问题: 1、了解本校学生在培养计算技能方面的发展现状,调查学生对于数学数学 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培养低年级儿童朗读能力教学案例

培养低年级儿童朗读能力教学案例 《语文新课程标准》在各年级的要求中都明确规定:“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由此可见,朗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项基本功,是阅读教学中进行语言训练的一条重要途径。朗读能力的训练是一项长期的主要任务。为了打好基础,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得从一年级抓起。 一年级的课文围绕生活情境组织教材内容,不仅加强了整合,便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且大幅度更新了教材,教材更加贴近儿童生活。作为一年级的语文老师,不要认为孩子不懂朗读,就包办代替孩子的读,甚至将读的重要性忽视了。诚然一年级的孩子不懂什么是朗读,更不懂如何把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流露出来。但是孩子是有感情的人,他们有喜怒哀乐。教师可以借助孩子的情感去体会教材中蕴涵的情感。以达到情感的融合。教师要特别重视第一次的朗读指导。因为学生对第一次印象特别深刻。作为教师就应抓住这个锲机让孩子喜欢朗读,觉得朗读是多么快乐! 刚开始朗读课文,我采用伴读。伴读是一种较好的朗读方法,所谓伴读就是用教师的范读,全班学生以听范读为主,同时伴以轻读这样可使全班学生在模仿中掌握朗读的语调、速度和停顿。在教第二册语文园地三的读读背背《小鸟》时,我首先绘声绘色的范读,小朋友们也就小声地跟着我读,当我把课文读结束时,只见下面小朋友们纷纷举起小手要求朗读,他们读得很有味儿。可见伴读能以声传情、以声启智。 孩子爱上了朗读,这对于培养孩子的朗读能力迈向了至关重要的一步。可是让孩子保持朗读的热情,在老师的指导下,逐步提高孩子的语言感悟能力是一件极不容易的事情。我觉得有时在指导孩子朗读时,开始师生兴趣高,可后来热情逐渐淡却。有的孩子口在动,可是没有读到心里去;有的孩子拖腔唱读;有的孩子甚至懒得动嘴;有的干脆不理你,干自己的事情。这是什么原因?为何喜欢朗读的孩子不能将美妙的朗读坚持到最后呢? 我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找到了症结,那就是我的朗读训练没有抓住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即初入学学生自控能力较差,注意力维持时间短,单一的朗读形式(老师范读,点生读)容易使学生疲劳和厌倦。我迅速调整自己的朗读形式。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采用自由读、个别读、小组读、集体读、分角色配动作读、伴读等多种形式把学生朗读的兴趣激发出来。在采取多种形式读的基础上,采用各种极激励手段。 在学习《夏夜多美》时我采用了多种形式的读及激励手段,孩子们在40分钟的学习中还觉得意犹未尽。

低年级计算能力的培养

低年级计算能力的培养 计算作为数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直以来任教低年级,作为关键的起始阶段,加、减、乘、除的入门学习对学生今后的继续学习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做好基础的计算教学工作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一个问题。 在低年级阶段,学生在计算上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算理掌握不透彻,算法不明确。新的课程标准提出算法多样化,这有利于优等生的发展,能使他们在面对不同的方法时会自主地比较选择一些更适合于自己的方法,但对于中下水平的学生来说,方法呈现得越多,他们只会越糊涂,不能清晰掌握解题思路,对算理的掌握一知半解。所以,要能优化某种方法,使学生真正理解算理。 2、乘法口诀掌握及运用熟练与否。二年级初学生开始学习乘法,同时进行乘法口诀的学习,在层层深入的基础上学习口诀。有的同学乘法口诀不熟练,在脑子里的印象不深,做到题目的时候速度慢,一紧张就很容易出错;还有的同学乘法口诀的使用在根本上就是错误的,五五二十五,有的同学就是背成五五三十五,六八四十八,他的印象就是六八五十四。这样不错怎么可能?所以,乘法口诀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计算正确率的高低,在我们班就出现过这样的问题。因此,回家背乘法口诀表也是一种家庭作业。 3、学生对四种运算理解得不透彻。在计算时,学生各个运算符号之间有时也会混淆,对各个运算方法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不能很好的理解,或者,有时思维定势,一段时间接触乘法比较多,在出现加法时也用乘法来计算。比如,计算3+4时都等于12。在笔算加、减法时,也会出现两种解法思路不清晰的现象。 那么,在低年级计算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呢? 一、要培养学生对计算的兴趣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计算教学同样需要培养学生浓厚的兴趣,让学生乐学、想做,并教会学生用口算、笔算和计算工具进行计算,熟练掌握一定的计算方法,达到算得又快又对的目的,使学生在获得技能的同时享受成功的乐趣。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寓教于乐,可以让学生练习一些口算,在强调计算的同时,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如,用游戏火车会转弯、竞赛等形式让学生集中注意力;用卡片、小黑板听算、视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等,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另外,在课堂中还可以穿插一些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小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用学生喜闻乐见的人或事来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在学习7的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课题阶段性小结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课题阶段性小结 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了这样一个现象:许多学生虽然掌握了计算方法,却往往还会出现计算错误,计算的准确率很低。这不仅直接影响到对文字题,应用题的学习效果,而且还严重地阻碍了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为此,必须切实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率。一段时间来的微型课题研究实践证明,以下几条措施对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率大有帮助,具体闸述如下: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首先,认真审题是正确计算的前提。其次,要大力培养学生认真书写,列竖式的习惯。一部分同学书写很不认真,经常抄错数字或运算符号,从而造成计算错误;而另一部同学出错的原因是不列竖式造成的。他们往往是在书本上、手上、桌上……随便找个地方来做乱写一下,结果书写糊涂,经常把0写得像6或把6写得像0,抄到本子上就出现了错误。针对这种情况,我要求每个同学必须列竖式,并要求他们书写工整、格式规范,横竖对齐。我还经常不定时检查学生是不是照我的格式去做了,表扬做得好的同学,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列竖式的习惯。再次,培养学生认真检查,独立验算的习惯。 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愉快学习的氛围。 1、开展计算竞赛活动。对于枯燥无味的计算,学在掌握计算方法之后,往往会随便应付,造成更多的计算错误。这时,适当开展一些计算竞赛活动,往往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计算的兴趣,达到提高计算准确率的目的。对于计算正确的学生实行奖励小红旗,小小的一面红旗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 2、热情鼓励学生,加强愉快学习的体验。对于学生由于粗心出错,我们要热情鼓励。首先要肯定其长处,增强自信,再提出殷切的希望,促其改正缺点。 三、对比分析,反复练习,形成计算技能。 1、对于较为普遍或易混淆的计算问题,利用课堂最佳时间,通过典型错例的对比分析,使个别同学的教训转化为全班学生的共识,从而明晰学生的计算思维。 2、对于学生易计算错误的计算题,建立错题档案卡片,反复巩固练习,切实克服常犯的计算毛病,提高计算的准确率。 3、每天的教学保证一定的计算量,使学生的计算能力由量变到质变,逐步形成计算技能,不断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率,为学生的数学成绩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4、自习课上与课下进行个别指导。 四、课题研究成果与反思 效果:通过一学期的努力与实践,全班学生的计算准确率有所提高。最近几次的作业统计发现,学生计算准确率由原来的不足四成提高到现在的近八成,效果是明显的,也更加坚定了我对本课题继续深入研究的信心。 反思:计算能力既是一种技能,也是一种学习态度和习惯;既是一种智能,也包含非智力因素。在如何提高学生计算准确率时,也应采取多管齐下综合推进的策略,单纯地依靠教师与课堂,往往事倍功半。

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几点策略

提升小学生计算水平的几点策略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只有学好前面的知识,才能进一步研究探索后面的新知识。而计算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小学数学中的一项重要基础知识,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牵绊着我们的生活。一方面是传统计算教学带给孩子的枯燥乏味,一方面是生活对计算的需求越来越大。那么,如何才能解决好这个矛盾,提升小学生的计算水平,已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又一新的使命。经过我在实践教学中的摸索,找寻到以下几点策略: 一.活动中发展数感 数感即对数的一种感悟,它不会像知识、技能的习得那样立竿见影,它需要在教学中潜移默化,积累经验,经历一个逐步建立、发展的过程。在发展数感的过程中,要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方式。如提供实物,联系身边具体事物,观察操作、游戏等。比如,刚入学的一年级孩子在学习10以内数的时候,能够通过实物、图片等,将数与实物对应起来。后面学习20以内,100以内的数时,能够对具体事物实行估一估,数一数等活动,协助孩子形成十、百等数量大小的感觉。如数100粒黄豆,100根小棒。估计一堆水果的数量等。我们还能够就同一个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多种意义表现的数量来增强对数的感知。如1000张纸有多厚?你的1000步有多长?1000名学生站成广播体操队形需要多大的场地?类似这样的问题能够让学生举一返三。 二.实践中领悟算理 算理的理解对计算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既要学生懂得怎样算,更要学生懂得为什么要这样算。如我在教学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例题1时,让学生理解两点:(一)24×12通过直观图让学生看到,就是12个24连加的和是多少。能够先求出2套的钱数,即2个24是多少。再求10套的钱数是多少,即10个24是多少。然后把两个积加起来。从而让学生知道,计算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要分两步乘,第三步是相加。这样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使计算的每一步都成为有意义的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理解算理,掌握算法。(二)计算过程中还要强调位置原则。用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就是求2个24是48,所以不要和乘数2对齐写在十位上。用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就是求10个24得240,所以4要写在十位上。从而协助学生理解数位对齐的道理。这样通过反复训练,就能使学生掌握法则。(三)提倡算法多样化、激发学生潜能。算法多样化就是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激励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法来计算。它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水平,有利于学生实行数学交流,而且有利于因材施教,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它能使学生在计算中得到成功的愉悦,而且能使不同层次学生学到不同的数学。 三、竞争中掌握技能 竞争是刺激孩子学习的最有效的方式。因为孩子都喜欢争强好胜,不甘落后于人。我在教学四年级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练习课时。把全班分成四大组实行比赛,规则是每一次上黑板板演的同学不能重复,必须是“新人”,否则失败。为了整组的利益,就连班上几个平时无所事事的所谓差生也参与进来了。在同组优等生的指点下,他们也顺利地完成了。同时优等生通过教授他人也获得了最高效的记忆,掌握了学以致用的技能。岂不是一举两得之美。 四、练习中形成习惯 培根曾说:“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巨大的力量,它能够主宰人生。”良好的学习

小学低年级学生朗读能力培养策略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c35254529.html, 小学低年级学生朗读能力培养策略 作者:孙秀春 来源:《语文天地·小学版》2020年第03期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环节,而朗读是语文阅读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形式,要发声朗读,才能逐渐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基本功。针对低年级的学生,更要考虑其过渡成长的过程,没能系统接触朗读的学习,无法掌握朗读的技巧和节奏,因此,教师要重视低年级小学生的朗读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一、加强语气词的训练,体会文章情感 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常用到很多语气词,如“的、呢、了、啦、么”等,结合小学低年级学生生活经验少,积累知识少以及理解能力相对较差的现实,很多学生在进行朗读的过程中无法真正读出语气词,那么教师就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阅读作用,提醒和协助学生重视语气词的朗读,使其更流利地读出文章。 首先,学生要端正自己的朗读姿势,进行朗读的过程中,坐姿要直,不能东倒西歪,手放在正确的位置,保持眼睛与课本的距离。此外,还要确保眼到、口到以及心到,保持节奏的一致性,才是做好朗读准备的第一步。由于小学阅读文本选入的内容多以童话故事、诗歌为主,趣味性较强,读上去朗朗上口,因此学生的朗读学习兴趣很容易被激发,自主性也能提升。但与此同时,还要考虑到小学生自制能力较弱,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的现象,这就需要教师时刻监督学生的阅读过程,及时纠正学生朗读错误的问题,督促其改正,调整姿势,把握规范,才能逐渐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 其次,教师还要尽可能让学生感受到朗读过程中不同音长语调,比如,教学《明天要远足》的文章时,课文中出现三次“唉——”的用词,有加重语气的作用,结合文章的含义就是表达主人公对远足活动的一种期待与激动情感。而在“到底什么时候才天亮呢”中“呢”语气词的朗读,就要加重朗读的语气,因为结合文意这个语气词的应用表达的是小朋友急不可耐的心情。由此可见,具有故事性的语气词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字词,更是串接全文故事内容,表达主人公性格特点的语气词,因此,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去解读全文的内容,带入内容到具体的语句上,琢磨语句的含义,将其体现在语气词的阅读方法上,才能真正表现语气变化,并与全文的内容相衔接,不脱节,学生也能从中学到知识。 最后,是朗读后的评议过程,教师要通过激励的方式推動学生主动去进行朗读,激发积极参与性。低年级的小学生处于非常关键的成长阶段,这时的学生渴望得到外界的赞扬,以形成内在求成的动力,因此,教师的表扬对低年级学生非常重要。教师要及时对其进行正面的点

新课标下小学生计算能力培养浅谈

新课标下小学生计算能力培养浅谈 “计算”不论是对于学习中还是生活中,都至关重要,作为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注重培养小学生计算能力。严格按照教学要求进行教学,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前提。讲清算理是关键,根据算理,掌握法则,再以法则指导计算。要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核心,重视并加强思维训练。培养学生认真、严格、刻苦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计算习惯是大纲的要求,也是加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计算能力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长期训练逐步形成的,因此要加强训练。 标签:小学生计算能力严格教学要求前提讲清算理关键思维训练核心学习态度计算习惯根本加强训练途径 在小学数学课本中,“计算”所占的比重相当大,而且生活中运用“计算”的地方也很多,可见,“计算”有多重要。可是,当前的孩子们的计算能力普遍偏低,原因是什么呢?因素有很多,比如:兴趣、毅力、习惯、粗心等因素。可以说,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在计算能力方面达到“熟练”、“比较熟练”、“会”三个层次,在计算的范围上做了“四个为主”和“三个不超过”的明确规定。那么,如何加强计算教学,提高计算能力呢? 一、严格教学要求是前提 教学大纲在计算教学上要求达到三个层次,具体地说,就是根据每一部分所占的地位、作用区别对待,对一位数的加减法、表内乘除法等最重要的口算要求达到熟练;对于除此以外的基本口算,万以内的加减法和用一两位数乘、除多位数的笔算,要求达到比较熟练;对于三位数乘、除多位数的笔算只要求会算。在小学阶段,特别是小学中低年级,是计算教学的重要阶段,必须过好计算关。 要过好计算关,首要的是保证计算的正确,这是核心。如果计算错了,其它就没有意义了。但如果只讲正确,不要求合理、灵活,同样影响到计算能力的提高。如:20以内的加减法,有的学生用凑十法和用看加算减计算,有的则靠摆学具或掰手指、脚趾、逐一数数做加减法,计算结果都正确,但后者显然达不到要求。又如:在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中,有各种计算方法,可以从低位算起,也可以从高位算起,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具体分析,灵活运用。在三四个数的连加中,关键是会凑整,如果不会凑整,也影响到计算的正确度,要做到比较熟练也是困难的。学了运算定律和速算方法后,如果不会运用,即使计算正确,也达不到教学要求。因此,严格按照教学要求进行教学,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前提。 二、讲清算理是关键 大纲强调,“笔算教学应把重点放在算理的理解上”,“根据算理,掌握法则,再以法则指导计算”。学生掌握计算法则关键在于理解。既要学生懂得怎样算,更要学生懂为什么要这样算。

如何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实践和研究

如何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实践和研究 ——课题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数与计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多的数学知识,它历来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内容,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但是,一直以来,所谓的小学计算教学常常通过机械重复、大量题目的训练,只重视计算的结果,而不重视计算过程,学生不喜欢上有关计算教学的课,对他们来说,计算往往就是做不完的习题;甚至连老师也不喜欢上计算教学,在公开课的教学中,很少看见计算教学的身影。 新课程实施以来,计算教学有了很大的改进,但在计算教学中存在一些教师过分强调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教师没有起到很好的主导作用,课堂上遍地都是“你是怎么想的”“还有其他不同的算法吗”“你喜欢怎么算就怎么算”。40分钟的课堂教学经常都是你说我说,显然我们发现学生们的思维虽然活跃起来了,场面也显得热热闹闹,但是学生讨论交流占据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课堂上缺乏必要的练习,之后,我们却发现学生的计算能力下降了:有不少学生对算理并不理解,结果计算错误率偏高了,不少学生的计算速度也大大降低。对于每个人来说,在小学阶段形成一定的计算能力,这是终身有益的事情,而且学习数与计算的过程是培养和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过程。纵观整个小学数学教学,其中计算教学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单看各册的教材目录就可以明了;并且在教学评价中,计算的比重也是显而易见的,单是一张数学试卷,从简单的分值来看,100分的试卷中计算就占了40分,还不包括综合运用中的计算。对此我们提出了“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的实践与研究”这个课题,我们想通过此课题的实践研究,克服计算教学的一些弊端,使我们的计算教学充满活力与生机,能明显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让学生喜欢上计算课,做计算题。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教育学告诉我们,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起主导作用,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也明确指出:“教师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教师的“教”和学生“学”共同的活动过程,教学效果的好坏,要看学生是否愿意学。学生不主动地去学,单凭老师硬灌是不行的。所以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自理能力

各位老师,大家好!感谢大家来到今天的班主任沙龙。这一场班主任沙龙由我来为大家主讲,我演讲的主题是: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自理能力。 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生活的自我服务性劳动的能力。简单的说就是自我服务,自己照顾自己,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 小学生到底应该具备哪些自理能力呢?《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二条是这样写的“尊敬父母,关心父母身体健康,主动为家庭做力所能及的事。”第九条规定“衣着整洁,经常洗澡,勤剪指甲,勤洗头,早晚刷牙,饭前便后要洗手。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衣物用品摆放整齐,学会收拾房间、洗衣服、洗餐具等家务劳动。”从《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可以看出,小学生的自理能力主要是指:自我服务性劳动,家庭生活服务性劳动。自我服务性劳动包括:梳头,洗脸,洗脚,洗澡,穿衣、裤,系红领巾,剪指甲,整理书包,刨铅笔,包书皮,铺床单,叠被子,折衣物等;家庭生活服务性劳动主要包括:扫地,拖地,擦桌、椅、柜,洗衣,洗锅、碗、盆,择菜、切菜,削果皮,烧开水,煮面,煮小菜、汤等。 现在家长很重视学生的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提高教育,也很努力地培养孩子们在各方面的兴趣。但往往忽视对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目前,社会上大多家庭为独生子女。四位大人围着一个小孩转。孩子们都成了“小皇帝”,“小公主”。家长们宠爱着,孩子们依赖着,他们依赖性强,动手能力差,生活自理困难。许多孩子只想知道的是自己应该得到什么,不知道自己也有责任,没有良好的责任感,做事情的时候常出现虎头蛇尾的情况,有的孩子经常出现自己的东西总是找不到……这就是自理能力的缺乏。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家庭成员的溺爱包办。现在的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由于父母包揽了所有的家务劳动,只重视对孩子的智力投资,轻视了对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比如,在幼儿园凡是孩子能做的事,老师都注意到了让孩子自己学做,培养孩子做各种力所能及的事情的习惯。但回到家父母(尤其是爷爷奶奶)常溺爱孩子,怕孩子自己吃不饱或太慢而急于去喂他,孩子一切生活全部由成人包揽,养成孩子事事依赖成人的坏习惯。

《小学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与研究》

提高一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 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计算能力是每个人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重要基 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教学所占的课时居于首位,这足以说明 计算教学的重要性。近年来,我们所听的优质课、公开课、观摩课大 多是新课程新增的内容,如找规律,统计,观察图形等。当大家都把 研究的慧眼放在新增的教材内容时,我发现——孩子的计算能力下降了。通过平时检测和期末考试的质量分析情况也能看出,学生的计算能力普遍较低,这无疑给学生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障碍。要迅速有效的提高学生计算能力,更好的发展学生的思维,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使学生的口算既准确又迅速,从而达到新课程标准中所要求的熟练程度并使计算方法合理灵活。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就成了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的重要问题。 计算能力应指学生数学基本计算速度和计算正确率。本课题的研究以现代课堂教学理论为依据在研究新课程实施中,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的教学中,造成学生数学计算的速度变慢和计算正确率下降的 原因,以及寻找如何能够提高学生数学计算速度和计算正确率的教学 策略。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培养学生的口算、心算和笔算能力,在切 实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努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学习成绩,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2、通过课题研究推动学科教研,在教学中研究,以科研促教学,提升学校教学水平。 3、培养学生主动、自觉的学习能力,注重教师的辅导工作,提 高学生的计算技能,开阔新视野,学习新知识。

4、提高学生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从而全面提高计算的能力。 5、通过课题研究锻炼培养教师,形成一个具有一定理论水平及数 学教学、科研能力的教师群体,加快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三、课题研究的对象 研究对象:榆林市第十五小学一年级全体学生。 四、课题的理论依据 《数学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计算能力作了如下的要求“体会数 和运算的意义掌握数的基本运算”,“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 法多样化,逐步形成计算技能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 际问题。”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措施: 1、课题研究的内容: (1).调查分析一年级小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出现错误的原因。 (2).探索提高一年级小学生数学计算正确率的策略。 (3).探索提高一年级小学生计算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4).一年级小学生计算准确性的现状调查。 (5).一年级小学生计算能力较弱的个案分析。 2、课题研究的方法: (1)调查法:采用听课及访问两种方式,对实验学生进行前期 与后期测试,调查分析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现状,进行对比分析,以 便下一步更好的研究。 (2)文献法:查阅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资料,参考或直接应 用美国加里?D.鲍里奇著的《有效教学方法》、孟万金著的《优质高效》、蔡敏著的《当代学生课业评价》等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相关成果,进行 综合分析,寻求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方法。 (3)个案研究法:针对个别学生计算能力较弱不能独立完成、 抄袭的、不会计算的学生进行深入而具体的探究。 (4)比较分析法,对实验对象定期检测,及时对取得数据进行 分析,练出经验及时矫正,完成实验方案。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