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课题研究)

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课题研究)

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课题研究)
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课题研究)

《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课题研究方案

江宁区铜井中心小学蔡大河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叶圣陶)从素质教育的角度来讲,良好习惯不仅是人的基本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终身学习的源动力。而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一个从自觉、自强到自动、自然的实践过程,更是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飞跃过程,如何让学生学会学习是当前新课程改革实验的目标。而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就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所以教学的任务不应仅仅是传授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掌握科学计算的方法,积聚终身学

习的能力。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可见重点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使他们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从这个意义上说,新课程实验是一次教与学方式的变革,旨在使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习惯,提高学习质量,形成最重要的是能够使学生学会迁移的、终身受用的良好学习方法。

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心小学,还有许多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读,由于不少学生从小所处环境的影响和所受教育的局限性,因而在数学学习习惯和解决实际问题方法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不善于合理安排时间,缺乏有计划学习的习惯;②缺乏认真阅读课本的习惯;③缺乏预习和课前准备的习惯;④上课精力不集中,听课方法差,抓不住重点的习惯;⑤学习懒散,缺乏认真独立完成作业、仔细检查的习惯;⑥不善于温故知新,缺乏自觉复习的习惯;⑦识记方式单调,机械识记成份多,理解记忆成份少,学习死记硬背,只求结论,不重探究过程,缺乏大胆质疑、主动探究、合

作交流的习惯……

从教师层面上看,教师的学法指导还存在许多问题:一是教师学法指导意识淡薄,学法指导能力差;二是强调教法设计,忽视学法设计;三是强调接受性学习,忽视探究性学习;四是强调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忽视过程和方法的学习;五是强调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忽视学法的指导训练。

以上这些问题既造成了教师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效率低下,也严重地影响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加强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和计算、验算方法的指导,是目前学校校本研究的当务之急。为了合理转变教师教学行为、探寻教师进行学法指导的路径,选择《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课题的研究很有必要,尤其符合本校新课程改革的教学发展要求。

二、课题的界定:

低年级:小学一、二年级学生。

计算:学生的口算、竖式计算、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达到较高的正确率和

计算速度。

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严格教学要求是保证学生计算高正确率的前提;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关键: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培养认真计算的习惯,培养耐心验算的习惯;探求合理、灵活的算法,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提高计算效率。即加强低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

高。

三、研究的目标: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首先需要教师教的方式的转变”;“没有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育就可能蜕变为‘驯兽式’的活动。”从实践上看,本课题研究与教师课堂教学同步结合,真正能解决教学问题,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通过课题研究,推动校本教研,开发教师潜能,从根本上转变教师教学观念,促使教师目中有“人”,以学法而定教法,使学生在获得“鱼”的同时也获得“渔”,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和谐的发展,努力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计算教学模式。从理论上看,本课题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可以为学法指导的研究提供实践基础和可借鉴的经验,丰富和发展学法指导教学理论。具体的目标为:

1.通过对低年级学生在计算学习各环节存在的不良习惯的调查分析,找出问题。运用教育理论,确立良好学习习惯的本质特征和层级结构水平,有针对性地实施指导矫正,研究总结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学生计算学法指导的实践操作策略,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通过计算方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正确计算意识和主动验算的自觉性,挖掘自身的学习潜能,增强学习能力,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把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汇聚成合力,提高学习效率。

3.用调查问卷等方法总结学生现有的计算、验算方法,以现代教育论、教育心理学等理论为指导进行分析,总结、整理、提炼教师教学实践中积累的教学经验,制定相应的指导方案和操作的一些基本方法。

4.通过对课堂教学的观察和分析,寻找因教师忽视对学生进行计算方法指导从而造成无效或低效教学行为的根源,探求计算教学指导的教学理念和实施办法;对教师课堂行为进行合理分解,分析对学生进行科学计算方法的指导与训练的高效教师行为特征,在实践层面上推进突出学生计算能力提高的教学策略。

5.通过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探索教法与学法的最优组合,使教法与学法体现在课堂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中并形成一定的教学特色。使学生掌握优化选择计算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使教师自身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探索、反省、思考、总结并在教学中优化选择与运用适合自身的教法,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将新课标中计算方法的指导落到实处,实现

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四、研究的内容:

1.学生学习习惯和计算方法、速度、能力现状的调查研究;

2.影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的成因分析研究:

(1)主观因素的分析(学生自身生理、心理方面的因素);

(2)客观因素的分析(包括家庭因素、教师因素、学生之间相互影响的因

素、校园文化环境的影响因素等)。

3.学生各种非智力因素、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和学习心理的指导研究:

(1)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的指导。通过这种指导、让学生明确学习态度和动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学习毅力和意志。

(2)计算方法体系的指导。通过指导,让学生掌握科学的计算方法进行有效学习,指导学生学会制定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学会预习、听课、作笔记、复习、阅读、做作业、总结归纳等方法。

(3)计算能力的指导。通过指导,培养学生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分析、概括、表达等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注意力以及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动手操作实践能力的培养。

4.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研究:

(1)一般性学习习惯培养方法研究:包括①培养学生合理安排时间有计划地学习的习惯;②培养学生认真预习的习惯;③培养学生认真笔记的习惯;④培养学生认真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⑤培养学生及时系统复习的习惯;⑥培养学生认真审题、仔细检查的考试习惯等方法培养。

(2)发展性学习习惯培养方法研究:包括对学生科学用脑、讲求效益、勤于思考、大胆质疑、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反思性学习、开放性学习等发展性学

习习惯的方法培养研究。

5.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方法的优化指导研究:

(1)指导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方法。如:观察、实验、预习、听课、复习、思考、作业、错题记录等环节的指导。(2)指导学生整理知识的方法。(3)指导学生记忆的方法。(4)指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数学应用问题的方法。

6.数学单元知识的习题专题研究:做好单元习题专题教学研究,注重选取隐含着本质因素、根本因素、基础因素的典型事例和范例来组织教学,使学生透过这种范例,领悟掌握科学计算方法,将知识的系统性与学生的主动性和谐地统一起来,鼓励学生独立学习、学会学习、学会总结,提高学生学习新知识、解决新

问题的能力。

7.教师教学方法的优化选择的研究:探索在新课程下以提高学生计算正确率和速度的指导为特点的课堂教学模式,包括教学结构、特点、操作方法、注意问

题、适应范围等。

五、研究的方法:

根据不同的研究内容,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进行研究,具体采用如下方法:

1.前期研究内容主要采用观察法、调查法、文献研究法等,从多角度收集情报资料,通过对师生进行问卷调查、座谈的方式,了解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开展影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归因分析。分析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行为特征,找准

研究的突破口。

2.具体研究阶段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研究实践,对学生进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与提高计算能力的指导,帮助学生消除不良学习习惯,促进良好学法的形成。在行动中反思,在反思中行动,逐步完善指导教学方

案和实施策略;

3.个案研究法,对某些教师和学生在研究实践中的创新、发现以及遇到的问

题进行个案研究。

4.总结阶段,采用经验总结法。根据课题实践进行经验交流、总结、提炼成

果,撰写论文,综合采用“质”和“量”的办法,形成研究报告。

六、支撑性理论依据:

1.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理论:教师应当用“变中有不变”的辨证观点,正确认识新课程改革。为适应新教育形势的需要,虽然与时俱进,我们的有些教育思想、教育理念要变,但是,“变中有不变”,数学教学实用性实效性不能变,全面提高学科质量的宗旨不能变,教师要掌握“变”与“不变”的辨证关系,消除新课程什么都好,传统的什么都不好的错误认识。

2.建构主义理论:即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

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包含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等四大要素。这一阐述为本课题研究的组织、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策略及教学模式提供了实质性理论支撑。

3.人本主义理论:人本主义是与科学主义相对立的现代哲学思潮。人本主义理论十分注意人的个性、重视理性和感性的统一,注重人的个性发展,它与新课改“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思想相统一。

4.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人在各个方面只有得到充分而自由的发展,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这一理论揭示了学生在探索性、自主性、研究性学习中具有一

定的潜力。

七、研究措施和策略:

课题实施的几条措施:

1.研究计划的具体落实。将研究方案中的目标和任务细化,定出每阶段的分

步目标,落实到位。

2.适时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教育科研知识,掌握良好学习习惯和提高学生

计算能力方法指导的本质特征。

3.对学生的计算习惯进行现状调查。制定问卷调查和访谈计划,与学生、教师、家庭和社区紧密配合,营造良好的课题研究调查环境,确保调查结果的有效

度与可信度、客观性与真实性。

4.对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科学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方法进行研究。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人际氛围中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深入课堂,组织好交流、讨论,并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

5.进行教师的计算教学方法研究。每学期至少进行两次,并及时研讨,进行

阶段性总结和交流,收集整理有关资料,形成书面材料。

6.增强成果意识。要及时反思回顾,认真总结在课题研究中的经验、教训,以案例、教育叙事、论文的形式形成阶段性研究成果;及时、妥善地收集整理好各种资料,全面总结研究并形成科学完善的“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与提

高”的研究报告。

7.积极争取学校领导、相关任课教师和科研部门有关专家的指导和支持。

课题实施的总体策略:

1.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因素的指导:教师要抓住最佳契机,适时地引导学生对计算的有效性、重要性进行理性的反思,在反思中强化学生的自我意识,树立对自己认知策略的自我监控与调适,提高元认知能力。

(1)认识计算方法的重要性;(2)激发学习动机;(3)进行挫折教育,锻炼学习意志;(4)强化成功体验,进行自信心的培养;(5)树立榜样,激发

自觉性,培养良好学风。

2.良好学习习惯的指导:结合学科特点师生共同制订数学学习习惯的常规制度。在实践中重视对学习的“四个基本环节”进行系统性指导,具体指导学生如何课前预习、课堂听课、课后复习、独立作业。

(1)数学学习常规的制订与学习;(2)加强预习指导;(3)加强高效率听课的指导;(4)加强总结归纳复习指导;(5)加强独立作业和错题记录本摘

录的指导。

3.计算方法的指导:

(1)开设学法指导课:由指导教师做好充分准备,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教材特点不定期的开设学法指导课,印发一些介绍学习方法的文章资料,请同学对照、分析自己的学习方法,讨论异同点。

(2)经验交流:不定期召开计算方法研讨会,让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介绍自己成功的学习经验,供大家分享;让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说出自己学习上的困惑,请其他同学帮助解决。教师适时介入点评、激励,既让优等生产生成功感,也让学困生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和途径。

(3)质疑问难:主要解决个体同学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包括心理方面、技巧方面的问题。根据学生遇到的学习方面的困惑或问题,教师采用个别辅导的形式帮助学生分析学习中存在的偏差和误区,指导正确的学习方法、计算方法。

4.计算方法的内化指导:内化指导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把数学学习常规要求转化为良好的学习习惯,由良好的学习习惯促使科学有效的计算方法的形

成,这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

(1)学习的常规习惯内化:如先复习后作业的习惯。

(2)选择运用具体方法的习惯内化。通过教师、学生每课时有意识反复地对照比较,每日持之以恒地总结,共同分析自己的进步与困难,教师适度的点评来促进学生学习策略的自我调整和同化顺应。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能自觉执行学习行为标准,掌握一系列的解决实际问题方法。

在解决实际问题方法内化指导过程中教师要重视以下几点:(1)学生能读懂的尽量指导学生自己去读、去思考、去领悟其中的含义,

以培养学生的自学意识;

(2)学生能分析的题目尽量让学生动手动脑、独立分析完成,以培养学生

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生能归纳概括的知识结构、解题规律,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归纳总结,

以培养学生概括、总结的能力;

(4)学生能探索到的新知识、新方法尽量鼓励他们去尝试、去探索,以利于他们获得成就感,激发更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形成勇于探索、钻研的习惯。

(5)适时的学法矫正,形成符合学生自己个性的学习方法。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总要暴露出这样那样的问题,这就需要老师对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有较清晰的认识,善于发现问题的症结,在教学工作过程中密切注意学情,随时记载并采取相应措施予以针对性矫正,从而使学生改进学法,逐步掌握科学的学

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

(6)瞄准重点,强化训练,自动内化。像数学中的假设法、转化法等最基本的解题策略,必须让每个学生都掌握,教师可以进行专门辅导,通过“范例教学”,促使学习方法的自主迁移,使学生不仅能掌握这些重要的解题方法与策略,还能体验到这些学法的优势,使之在应用这些学法时逐步达到自动化的程度。

5.教法与学法指导的优化组合:

教师要树立强烈的学法指导意识,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学法因素,结合课堂教学,做到教法与学法指导优化组合,并将学法指导有机地渗透于课堂教学之中。

(1)教学设计中重点考虑学生的学法。

教学设计是对教学各环节的策划,也是教学的起始环节,它是上好课的前提条件,所以备课要备学情,明学法,要了解本班学生的学习心理,做好渗透学法

指导的准备;

(2)教学各环节中加强学法指导。

学生“会学”的前提是教师教会学生如何学。数学课程教学分预习、听课、复习、完成作业等几个环节。教师要根据各个环节的教学目标,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加强学生学法指导,重点在课堂上要实现教法和学法的有机结合。讲解知识点要注重点拨学法,练习设计要有助于学生运用学法、迁移学法。如指导学生解题时,不能单纯地教给学生结论,也不能就题论题,要教给学生解题的思考方法。

(3)课外辅导中强化学法指导。

课外辅导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学生在课堂上只是对学法的初步接受或掌握,而要融会贯通还要通过课外很多学习活动来完成巩固,因此在课外辅导中

对强化学生学法指导很有必要。

八、研究对象:

一二年级全体学生。

九、研究的过程:

1.第一阶段(2008年6月——2008年8月),研究的准备阶段。分析在教学实践中积累的素材,研究了学生在计算习惯上、方法上的困难与障碍,开展相关的调查,设计课题研究方案,确定研究的目标、内容、措施、方法等。

2.第二阶段(2008年9月——2009年5月),研究实施阶段。进行理论学习,收集有关资料,全面展开研究工作。

(1)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现状系统性调查,侧重于对学生一般性学习

习惯的培养和学习方法指导的研究。

(2)对学生发展性学习习惯的方法培养和学习方法指导的研究。

(3)对教法和学法指导的优化组合研究。

3.第三阶段(2009年5月——2009年6月),研究总结阶段。整理资料,分析研究,完成课题成果的总结和提炼,形成研究报告,申请结题验收。

十、研究成果:

1.阶段性成果:主要是相关的典型案例、教育叙事、论文展示、阶段性研

究报告。

2.最终研究成果:主体研究报告,《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3.最终成果转化:

(1)在校内形成浓厚的科研氛围,指导相关教师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帮助

教师形成有效的学法指导教学策略;

(2)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为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使每位学生都能掌握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并在学习中能自动化

地应用这些方法解决问题;

(3)探索出科学性强、易于操作的“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的课堂教学模式,为其他年级教师提供可行性经验。

十一、研究保障:

1.人力、时间保障。研究者具备完成研究任务的基本素质和从事研究的时间,长期从事教学管理与研究,有一定组织管理和研究水平。研究者是从教多年的低年级数学教师,精力充沛,积极进取,能主动学习探索、实施研究和撰写论文,有多篇论文在省市区级教育学会获奖或发表,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积淀了有关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研究较丰富的感性材料。

2.技术手段保障。一是学校领导高度重视。二是低年级组教师团结合作意识特别强。三是具有现代化的科研手段作保障,学校建有远程教育资源系统和宽带网络系统,可以多方收集课题研究的相关资料,与外界互通研究信息。

“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课题研究报告

莱州市沙河镇中心小学徐振珍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计算能力是每个人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

从长远看,学生计算终身受用,生产、生活中处处离不开计算;就目前而言,作为数学基础的计算能力,随着计算机时代的到来,独立计算能力越来越被师生所忽视。从小学阶段各年级考试试卷来看,计算所占的比例很大(约80%),如数学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步骤、结果要通过计算来落实;几何知识的教学要涉及周长、面积、体积的求法,这些公式的运用同样离不开计算;至于简易方程、比例和统计图表等知识也无不与计算密切相关,而学生计算失分率却非常高,据平时检测和期末考试学校统计上来的数据,学生计算平均失分10——15分之间。可见,学生的计算能力普遍较低,无疑给学生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障碍。要迅速有效的提高学生计算能力,更好的发展学生的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就必须加强计算教学,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使学生的计算既准确又迅速,从而达到教学大纲中所要求的熟练程度并使计算方法合理灵活。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就成了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的重要问题。

小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例如,不是看错数字,就是写错数字;不是抄错数字就是漏写符号;或是加法忘了进位,减法忘了退位,加法当减法做,乘法做成了除法;有时会出现一些无法理解的错误。对此,部分家长以及相当多的学生,都愿意将这些现象归结为“粗心大意”。我们不禁要问:“粗心大意”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错误从一般意义上讲,是指只要结果不对就是错误。如:34 -16 = 16 、5 × 6 = 11、42 + 18 < 60 等都是错误,如果只考察结果,以回答的问题是否正确为标准,那么这些错误的性质是一样的,都应该打个“×”,但只停留在“对”或“错”的标准是不行的,我们必须针对学生在计算中出现的错误类型加以分析研究,才能纠正和改正学生计算中出现的错误,但由于学生是千差万别的,犯的计算错误也是不同的。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拥有各自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计算的错误也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对于每个学生来说,发生错误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不能简单的归结为粗心,根据以上的错误类型,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1)缺乏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熟练的基本口算技能。由于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对于一些简单的运算口诀不熟练,常常出现5+9=15,二六十八,六九四十五等类似的错误,从而导致计算时出现错误。(2)对计算法则不明确,算理不理解。运算法则是根据实例总结出来的,如按一般方法进行教学,学生只知道要这样算,而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在计算的过程中知识性的差错就比较多。(3)没有形成技能技巧。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生计算多样性,学生不但能正确地进行计算,而且要能合理灵活地进行巧算,才能省时省力、提高计算的速度,提高计算的质量。但很多学生只是掌握了形式,而没有形成技能,所以也会发生计算的错误。(4)学生心理角度存在的问题。感知比较粗略。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从感知开始。人类的知识无论是简单还是复杂,都是建立在通过感知而获得感性知识的基础上。“任何

知识的来源在于人的肉体感官对客观外界的感受。”同样,小学生在计算时,首先是通过感觉器官来感知数,符号或数的符号组成的算式,即看题,读题审题。小学生感知事物不仔细、不全面,比较笼统、模糊,只能感知客体的个别部分,而且感知的目的性较低,他们一般还不会独立地给自己提出感知任务,即使对于教师提出的任务也不能很好地排除干拢,集中感知事物。这就造成小学生在计算时,由于受到算题本身的影响,常常会感知不全面,不精细,造成抄错数字或漏写数学等。如把 54 写45;把×写成+;有时抄题时,抄了这一题的前半部,下题的后半部,首尾不符。有时由于观察不具体,只看到大致轮廓,遗漏了某些细节而导致错误。还有注意不够集中等等。(5)受学生不良学习习惯和计算习惯的影响。

二、课题的界定

能力等于知识加经验加智力,《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掌握数的基本的运算,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会口算百以内的加减法,提倡算法多样化;应减少单纯的技能性训练,避免繁杂计算……要引导学生借助计算器进行计算和探究数学问题。”对学习者而言,学会借助计算器进行计算和形成一定的计算能力在促进人的发展方面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俗语说“以车代步”,但现在很多人都有了汽车,为什么还要练跑步呢?因为汽车是工具,而跑步是能力。掌握了计算器是外在的工具,计算技能是内在的能力。掌握了计算器,你只能掌握了按哪几个键会得到什么数字,而掌握了计算技能,你就明白了“怎么样”去计算,“为什么”要那样计算。计算能力是一个人必要掌握的能力。

计算时的心理现象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计算的结果。不同的个性心理特征,感知能力等心理因素,对于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有密切的联系。

三、研究实践

(一)正确处理好算法多样化和优化的关系。

1、寻找计算方法多样化的实效性。数学第一册以二十以内的计算为这册教材的重点,现在的计算课不单单是计算课,这其中还渗透了很多的数学思维。但是所要达到的目标还是得让学生掌握并且熟练20以内的加减法,在教学中我总是千方百计地让学生提出不同的计算方法,以体现计算的多样化,目的是激活,发散学生的思维,当有很多方法呈现的时候,我心里面有觉得最简便的方法,可是一年级的小朋友有他们认为简洁的方法,上课的时候我问: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很多学生往往会回答说:因为我这种方法简洁。这个时候总是会束手无策,让你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这样做的目的是想让学生体验的自己思考成功的喜悦,同时也尊重学生的思考成果,和个体之间的差异。但是几节计算课上下来,存在比较多的问题,学生方法的多样性和评价标准的单一性,批作业的时候我不知道应该是对还是错,如果我现在认为他这样做是对的,碰到考试,考试的答案是否是唯一的呢?而且有些学生喜欢的方法往往不是一般的通用的方法,计算速度比较慢,要不要引导学生比较得出一般的具有通用性的方法呢?同时我也感受到有些孩子是为了找方法而编方法,即使有些方法也有道理但既不简便又

不清楚。这时教师应如何控制交流时间提高交流的实效性?或者给学生一个暗示?或者用语言自然引导进行下一环节的探究?使学生明白:计算的方法不在多少,更要注重这种方法是否清楚明白,又对又快。从而达到计算教学“放得开更收得拢”。

2、消除鼓励算法多样化与教学中个别学生掌握不扎实的矛盾。

在鼓励算法多样性的过程中,有些学生可能掌握了好几种,而有些反应速度偏慢的学生,在多种方法的冲击下,就搞不清倒底要学的是哪一种,结果一种方法也没掌握好。这个问题的实质可能就是以前常说的后进生“转化”问题,新教程重视信息呈现形式的多样而有选择性,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这无疑在很大程度上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但在课堂教学中,智力较好、反应较快的学生群体已经掌握了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但对个别学困生就是一种方法也没掌握。面对这些学困生又该如何处理?可否给这些学生安排一些单独辅导?但加班加点补课似乎又违反了新课程的理念。班里有个学生十以内的加减法还没掌握好,而现在又学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在鼓励愉快学习的情况下,我想新课程教学对于学困生也需要额外适量练习的巩固。

(二)精心设计计算练习,多样计算方法和计算结果的评价模式。

1、培养口算能力,注重训练质量。口算也称心算,它是一种不借助计算工具,主要依靠思维、记忆,直接算出得数的计算方式。《新课程标准》指出: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要从口算能力着手。(1)每堂课上安排练。每节数学课教师视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选择适当的时间,安排3~5分钟的口算练习,学生每人准备一本口算本,这样长期进行,持之以恒,能收到良好的效果。(2)多种形式变换练。例如:视算训练、听算训练、抢答口算、口算游戏、“对抗赛”、“接力赛”等等。

2、收集错题类型,做到对症下药。几节新授课后,在练习课中安排一节专门以改错类型的课,以巩固、运用新知识为主要任务,目的是及时针对学生作业中输出的错误信息,集中分析订正,使学生准确掌握新知识,并在改错中化知识为能力。(1)创设情境,学生独立改错。设计灵活多变的练习形式,让学生独立判断、分析错误原因并改错。且利用多样的练习形式吸引住学生,保证教学效果。(2)集体讨论,师生交叉反馈。学生独立练习后,就组织学生集体或分组讨论改错题的“症状”,相当于“会诊”。找准错误,分清原因,充分发挥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叉反馈作用。(3)引以为戒,总结防错措施。“改错”不能仅满足于学生分清了错误原因,改正了错误,还要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找出预防再出同类错误的方法,达到预防效果,教育学生对这些错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安排“改错课”的好处是:可使学生在宽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错误订正,更有利于他们克服思维障碍。同时,改错训练也是巩固知识的有效手段,可以保证学生正确地掌握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觉性,克服受暗示性和独断性。此种练习重在让学生分析错误原因,既让学生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计算能力和计算习惯。

3、强化估算练习,让学生掌握估算方法,培养学生估算能力,从而满足学生求知的需要。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实际,因势利导,不失时机地对学生给予引导,让他们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掌握各种估算方法,以便更好地开阔解题思路,培养思维的变通性,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增进评价机制,培养学生兴趣。制定一项评优制度,并在整个学期中参照和加以执行。1、课堂尝试练习中,正确率达100%,口头表扬。2、课堂作业正确率达100%,红旗奖励,并可加七彩评比分两分。3、组织开展小型的班级口算比赛三次(暂定),对于表现优秀者,进行口头表扬和适当的物质奖励。

(三)加强家校联系,关注个体差异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于班里计算能力较差的学生,专门制定表格《我的数学在进步》表格中分星期一到星期五五格,每天都从上课表现和作业情况加以评定,有笑脸,平脸,哭脸,为三个等级,由老师评定。给这些学生请一个小老师。小老师关注他们的作业情况,并每天加以评定。表上有爸爸妈妈的话和家长签字,加强家校联系,让家长知道自己孩子这一周数学学习的表现。并对孩子在家庭作业中的表现进行说明,更有利于教师对学习情况的了解。使得这部分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持之以恒,教师强化检查。

爸爸妈妈的话:

家长签字:

四、研究成效

(一)理论性成效

1、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基奠学生学习的心理基础。在具体展开新课的时候,我创设有趣的情境,揭示新知与旧知的碰撞点,从而引起学生探索的欲望。整个学习的过程,都在一个情境里完成,不仅激起了学生一定的学习兴趣,也有突出的指向性。让学生参与亲自体验中,是低年级小朋友学习计算学习最有效的途径,也培养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一年级学生虽然没有具体的生活经验,但他们

在日常生活中也积累了一些生活常识。创设一个有趣的情境,让每一个学生参与进来,让计算算成为学生学习情感和获取能力的需要,教学的效果才得以充分体现。

2、从认知心理,看动手实践的必要性。《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通过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填一填、分一分、圈一圈、画一画等,帮助学生通过大量的感知,形成表象,在此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比较,对计算关系有了明确的认识,其实也是培养质疑、批判和创新精神,学会学习、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先通过实物操作,再经历图画表征,有利于把解决问题从操作水平引向表向水平。从而促进学生的认知水平的发展。

3、在实际教学中寻找技能与心理的结合点加以突破。如果仅仅为了计算而教学,那么在形成技能的过程中,会出现比较多的错误,而注意把计算教学和解决问题教学紧密结合起来,无论是认识还是学习都注意从实际问题引入,让学生结合具体实例体会有各类计算的意义,引导学生在体验中获取知识,有利于理解并掌握计算方法。

4、运用学习成果的反馈作用。心理学研究表明:刺激物持续作用于某一感官,感官就会对这刺激产生顺应,引起感官性降低。在巩固练习的计算练习中,当学生产生一种只是把计算当成任务,没有任何目标,机械式的去完成的念头时,这时候计算出现错误的机率就会大大增加,也是计算出现错误的重要原因。如果学生可以及时了解自己学习的结果,就能够让学生订立学习的目标,从而强化有益的动机,克服不利的动机,产生进一步学习好的愿望。在教学中,我抓住了课堂上的即时反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于计算准确的和能够正确运用规律进行计算的学生给于肯定,对于计算出现错误的学生给予鼓励和引导;让学生很快知道学习的结果。这就是学习成果的反馈作用。每一次的进步与成功,都会给学生的心灵深处增添向上的动力。实验证明,学生了解其学习结果比不了解结果其学习积极性要高得多,从心理学上说就是给予及时强化,激发起继续学好的愿望。

(二)实践性成效

从学生的课堂作业来看实效。课堂作业中有大量的练习,所以作业能有效的反应学生的掌握情况。关注学生的每一次的作业情况,并从整体和个别两个维度加以分析。从整体的情况,主要看班级的正确率有多少,错误的题中,哪一类型的错误出现的最多,从整体出现的问题来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实效。个别主要关注学生出现某一问题可能存在的原因。比如这一个错误为什么会出现,有哪些可能存在的情况。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方面来看,关注问题出现的心理方面的原因。从每一次作业中发现问题,整理问题,改进问题,从而达到课题研究的目的,促进学生计算能力的发展和提高。

经过研究实践,学生从一年级下学期期末检测中以计算错误为主要到失分点,到二年级下学期单元检测中计算的失分率明显减少,学生计算的正确率有了很大幅度的提升。

五、研究困惑与反思

(一)如何正确把握算法多样和最优化的衔接点

提倡算法多样化的主旨是为了尊重学生个性化学习与思维,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高水平的数学思维。算法优化是在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为了提高学生的基本运算能力,从而达到“上不封顶、下要保底”的教学要求的前提下提出来的。但是,我们从众多的案例中和研讨课堂中发现课堂教学中往往以下问题:一是为了多样化而多样化,二是不能正确处理好算法多样化与优化的关系,即只重视多样化,而不注重算法优化。如何正确处理好算法多样化与算法优化的关系,值得我们继续研究。

(二)进一步认识口算和估算在提高学生计算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

重视口算与估算训练,经常给学生提供口算与估算的机会和创设学习情境,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由学生反馈信息可知:学生估算意识的激发一是有赖于教师的“提示”,二是有赖于反复的强调和训练。另外,在老师不作要求的时候,学生口算与估算的自觉性有待于加强,由此可见,口算与估算学习意识和习惯的培养,不能一蹴而就,有一个长期训练积累的过程。学生口算与估算应用意识与应用习惯的培养,需要教师持之以恒,还有待进一步总结经念,在非实验班进行推广。并从低年级开始,不能局现于中高年级和实验班。

(三)如何让数学学习的评价操作更加有效、便捷

我们虽然探索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评价系统,但是许多质性评价的方法工作量太大,教师负担过重,如何让评价工作操作起来更方便,我们还要进一步研究。

《小学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与研究》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数与计算是人们生活、学习、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数学方法,也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和周围事物的重要工具之一。在小学阶段学好计算,并形成一定的计算能力,这是终身有益的事情。

一、问题的提出

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认识数学是从认数和计算开始的,它是学习数学的最基本能力,《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培养计算能力,应该要求学生算得正确、迅速,同时还应注意计算方法的合理性和灵活性,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是学生今后学习、生活及参与社会所必需的基本素质之一。实施新课程以来,我们发现,学生在计算方面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我们重视了学生的动手实践、相互合作,关注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但却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学生良好计算习惯的养成以及实际计

算能力的提高,或者说在计算教学这一块花的力气小了,导致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

错误。

在新课程实施的今天,我们的课堂内、课堂外仍然存在一些想法,认为数学学习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但是一位学生有再好的头脑,计算能力不强,他怎么能顺利解答问题?怎样体现学生的综合数学能力?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仍然承受着应试教育的压力,只有加强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提高学习成绩。在数学计算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到一些数学思想,可以强化口算、笔算、估算

等计算方法和能力。

基于以上的认识,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小学数学的学科特点,以新课程标准为参照,我们提出了进行“小学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和研究”,希望通过对该课题的研究,让学生重视数学计算,培养计算的兴趣,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计算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综合数学能力的养成,提高学生的数学综

合素质。

数学上,计算是一种行为,通过已知量的可能的组合,获得新的量。计算的本质是集合之间的映射。小学数学中常见的计算包括加、减、乘和除等法则运算,有口算、笔算、估算等形式。所谓计算能力,就是指数学上的化归和转化的能力,即把抽象的、复杂的数学表达式或数字通过数学方法转换为我们可以理解

的数学式子。

二、研究的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分析影响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各种因素,认真研究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努力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口算、估算和笔算能力,在计算过程中,不仅注重方法的多样化,还能够根据实际情形优化算法,实现算法的多样化与优化的有机结合,促使学生在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学习中慢慢喜欢数学,对计算产生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三、研究的方法

1.调查法:统计分析一—三年级学生实验前的现状,以及实验实施中学生各方面表现的现状。

2.文献资料法:查询整理关于培养和提高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

3.实验研究法:通过低年级学生参与实验,采用观察记录和案例的形式,真实客观地记录课题实验的实施

过程,及时进行反思、调整、改进。

4.统计分析法:对实施中获得的信息进行科学的统计分析,获得直观有力的研究结果和数据。

四、研究的过程

(一)调查研究,分析错因。

通过对学生计算能力的调查问卷研究,结合我们实际教学的观察发现,我们认真分析了学生计算错误的原

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学生算理不明,没有真正掌握计算方法。

经调查,有部分同学在计算时的错误是由于不明算理,没有真正掌握计算的算法造成的。比如多位数的除

法,有的学生不能正确列竖式。

(2)教师轻视口算,不能正确看待估算。

由于和旧教材相比,新教材削弱了计算的教学,教师也相应降低了要求。很多老师不在进行持之以恒的口算训练。只有教材涉及到时,教师才会进行偶尔的训练,口算完全依靠教材。甚至还有的老师为了追求正

确率,向学生提出口算题也可以列竖式解决。

虽然《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但现实教学中,很多老师只是教材上有估算才教估算,遇到估算题时才让学生进行估算。对估算的认识不到位,为“估算”而“估算”,把估算看做是求近似数,估算脱离实际,起不到它的作用,无实际意义。

(3)课堂教学重视了算法多样化,而忽略了算法最优化。

由于新课程强调“算法多样化”,那么很多老师一直重视“算法多样化”,从而不注意算法的最优化,导致

学生不能正确选择最合适方便的方法。

(4)学生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出错时由于没有良好的做题习惯。主要表现为:不认真审题,看错数字或运算符号。

没有固定草稿本,在课本空白处,甚至桌面到处打草稿。粗心大意,不细想就计算。

(二)探索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

(1)重视口算训练。

a.重视培养学生说算理。

低年级口算训练,首先要重视培养小学生说算理,学生能说就能想,这样有利于理解算理,掌握口算方法,进而提高口算能力。如教学进位加法可以让学生讲出各种思考过程,25+6=?先算5+6=11,再算20+11=31;

或先算24+6=30,再算30+1=31;也可以先算6+4=10,再算10+21=31。

学生说口算思路的过程也就是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了,就能促进他们更好的理

解算理,口算能力也必然得到培养。

b.强化练习,并持之以恒。

首先教师要注重课堂上的口算训练,可以建议学生相互出题,对答式的口算练习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口算水平,而且还有助于融洽学生间的关系。教师应鼓励孩子参加必要的社会实践活动。譬如,让孩子跟父母外出购物时,帮助家长口算用的钱数,应找回的钱数,这是培养学生口算能力、反应能力的有效途径,并能激发、培养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不能忽视家长对孩子的影响,因此家长可以在饭前、饭后闲谈的时间中,与孩子对答式的口算练习,再配合适当的奖励,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应注重口算方法,并且按一定速度要求训练。好的算法,是提高口算能力的催化剂,比如各种运算定律的灵活运用,一些简单数的记忆等等。口算能力表现在正确、迅速上,正确是第一位,但速度也很重要,一定的速度能反映出口算能力的高低,同时也能间接地反映一个人思维是否敏捷、灵活。在教学中,教师就可以根据班级学生的情况,采取不同方式逐步提出速度要求,例如组织口算竞赛,瞬时提高,限时完成

等方式。

再次应采用多种形式训练。比如进行视算听算结合练。视算和听算是口算练习中两种基本的形式。视算是通过眼看题目脑算、口说得数;视算、直接写得数或直接说得数,这种训练就是对眼、脑、手、口等的技能训练而听算则要求通过耳听、脑记和脑算,方能算出得数,难度较大。听算就是对耳脑口等的训练。在口算中经常调换口算形式,将视算和听算相互结合起来,交替使用,可以提高学生口算的兴趣,训练记忆力,提高速度能力,使他们的学习心理始终保持着渴求积极状态。又如新旧知识对比练。特别用在进位和不进位的对比;减法和加法对比;乘法与加法对比;除法和乘法对比。这样训练促使新旧知识互相沟通,形成完整知识体系,有利于学生良好认知结构的形成。还可以进行针对性训练,即抓住各种类型口算知识的特点,进行知识归类后再训练,进而综合训练,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应调动学生的多种器官和各种机能高度参与,从而提高学生计算方面的技能和技巧。

(2)注重笔算训练。

笔算过程中,要求学生做到“一看、二读、三回头”一看:做题前先完整地看清每个数和每个运算符号,进行初步感知。二读:做题时,养成边读题边抄写的习惯,调动多种感官的参与对短时记忆是大有影响的。三回头:每算一步,要及时“回头看”,检查方法是否合理,数据运算符号是否抄错,括号、小数点是否漏

抄,计算结果是否写错。

(3)注重估算训练。

估算,是学生逻辑思维的凝结与浓缩,其优点是简捷、迅速、流畅。学生掌握了科学的估算方法,并能够灵活地运用它,对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构建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和独创性都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努力创设和捕捉一切可利用的估算教学的课程资源,加强估算方法的指导,让学生经历估算的过程,掌握科学的估算方法。

(4)掌握算理,注重方法。

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法则、公式的推导过程,让学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这样做比直接

得出结论,然后通过死记硬背或题海战术要高效得多。

计算的过程中教师应适时地引导学生进行对比、辨析,明确知识间的区别和联系,以此克服思维定势对学生的影响,促进知识的正迁移,克服负迁移的干扰。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越牢固,学习中可利用的因素就越多,知识的正迁移的可能性也就越大。我们可以加强记忆训练,促进短时记忆水平的提高结合实际的生

活,以激励的方式训练他们记忆数字的能力,帮助他们在计算时记住数字,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我们还要加强针对性练习,设计对比训练,排除强信息的干扰。当然在教学时,我们不能忽视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的途径和方法

上述诸多影响计算的因素迫使教师从头培养学生的计算习惯和方法,抓基础,抓细节。经过长期的锻炼,才能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促使他们运用正确的方法计算获得正确的结果。同时在此过程中学生获得了成就感,也就增加了学生的底气,变成动力,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1)培养学生规范书写的习惯

踏入小学数学课堂的大门,第一件事就是认数和学习写数,学生最初的态度都很好,但是好景不长就有了字迹潦草的现象,导致自己误看。特别是学习书写竖式时格式不规范,数位不对齐,导致无法准确计算等

情况。

(2)培养学生读题的能力

认真读题是一种审题能力,在不理解的情况下学生很难正确解决实际问题。在计算教学中,学生如果不能做到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就容易出现各种问题。比如学生常常会看错运算符号,甚至书写横式是加法,列竖式是减法。倘若将四种运算方法混合在一起,学生就更容易出错了。学生还会在誊写数字的过程中出错,这些现象的发生和这个学生读题能力是有着直接关系的。

(3)培养学生计算后检查的习惯

小学低年级学生自控意识和主观意识比较差,虽然老师常常叮嘱一定要及时检查完成的作业,但是真正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做的学生很少。很多学生看似在检查,但总有心不在焉的嫌疑,真正能够检查出自己作业中错误的学生比较少。在这样特殊的低年级学生群体中,还是需要老师监督他们养成检查的习惯,教给学生检查的方法,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检查出错误给予自己的胜利感。

(4)培养学生的计算兴趣,乐于计算。

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是我们能够众所, 周知的,如此大的兴趣使他们喜欢这门课,再次验证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我们所感兴趣的事情,我们都会尽其所能去做好。当我们的学生对数学有了浓厚的兴趣,产生正向的心理动因,他心理内质就会萌生学习驱动力,从而倾心刻磨,获得自我心理预期达到的目的和效果。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把激发兴趣放在首要位置,使学生热爱数学,以便打开数学之门,这样才能

全面提高数学教学质量。那么何以激趣呢?

(1)课堂教学以“导”为先。

课堂导入是教师讲授每一节课时给予学生的第一感知,它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发学生的兴趣,带领学生共同去探究数学知识和奥秘。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

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实践证明,教师导入得好,就能吸引学生,把学生引入无比瑰丽的知识世界,唤起学生的求知

欲望,就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

(2)课堂教学以“疑”激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适当的设疑,就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注意力和求和欲。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问题,由启示铺垫到逐步放开,层层深化。学生通过解答不断思考、联想,进而释疑,这就能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享受到对未知探索的愉快,焕发起学习兴趣。

(3)课堂教学以“错”激趣。

在计算教学中,常常有练习要求学生找出计算过程中的错误,那么这样的教学方法随时都可以借用。比如几位学生在黑板上所写的笔算过程中有错误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来发现错误,分析原因,找对方法,最后改正。从一定意义上说,学生的思维发展是与错误作斗争并取得成功的过程中实现的,因此这样的过程能

够让学生对此教学内容记忆深刻。

(4)课堂教学以“爱”激趣。

教师应在各方面关心学生,激励学生,让学生从教师的期待、信任、关怀中得到鼓励和勇气;教师应有不厌其烦的耐心和高度的责任心,消除学生的自卑感,维护学生的自尊心,鼓励学生的上进心;应提倡民主,激励学生超过自己,鼓励学生提问题讲出自己的见解,即使错了也要尽量做出积极评价。

五、研究对象:王庄中心小学一—三年级学生

六、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用一年时间(2010年9月---2011年8月),拟分三个阶段展开。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0年9月---2010年10月)

以调查性研究为主,重点查阅文献资料和实态调查研究,分析影响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因素,完成开题

报告。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0年11月----2011年5月)

以实践检验研究为主,探索培养和提高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教学途径。整个实施阶段又分为2011学年第一学期、2011学年第二学期2个学期。在每个学期开始,相关班级都要根据方案的研究目标、内容结合本班实际,制定学期实施计划,积累实施中的研究资料。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1年5月下旬----2010年8月)

对研究材料的全面搜集、分析、归纳,完成课题研究报告。

七、研究成效

经过一年的课题实验研究,使课题研究取得了初步成效,主要体现为:

1.促进了教师整体素质的提升。

在本课题的实践和研究过程中,教师主动学习教育教学理论,钻研教材,积极搜集和参考各种相关资料,主动进行各种有关计算的实验工作,分析和研究相关问题,确定解决各种问题的对策。通过课前准备,课堂活动、课后反思和计算实验准备、实验过程、数据整理等活动,提高对计算教学的认识,积累了相关的教学方法和计算方法,增加了有关计算教学的经验,从而提升了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在实践中逐步构建了小学生计算能力培养的途径和方法,初步形成了一套提高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质量的课堂教学模式。

2.学生的计算能力逐步提高。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改善了计算教学的方式和方法,充分利用已有的教学资源,积极开发新的教学资源,提高了低年级学生对于计算题的兴趣。在计算过程中,强调在学生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生选择正确又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长期的计算练习,促进了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学生的计算错题类型和错题量都在逐渐减少,计算正确率逐渐提高,也促使数学成绩随之提高。

八、研究的困惑和不足

1.如何正确把握算法多样和最优化的衔接点

提倡算法多样化的主旨是为了尊重学生个性化学习与思维,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高水平的数学思维。算法优化是在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为了提高学生的基本运算能力,从而达到“上不封顶、下要保底”的教学要求的前提下提出来的。但是,我从众多的案例中和研讨课堂中发现课堂教学中往往以下问题:一是为了多样化而多样化,二是不能正确处理好算法多样化与优化的关系,即只重视多样化,而不注重算法优化。如何正确处理好算法多样化与算法优化的关系,还是我今后应该继续研究的一个

课题。

2.进一步认识口算和估算在提高学生计算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

重视口算与估算训练,经常给学生提供口算与估算的机会和创设学习情境,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由学生反馈信息可知:学生估算意识的激发一是有赖于教师的“提示”,二是有赖于反复的强调和训练。另外,在非实验班老师不作要求的时候,学生口算与估算的自觉性有待于加强,由此可见,口算与估算学习意识和习惯的培养,不能一蹴而就,有一个长期训练积累的过程。学生口算与估算应用意识与应用习惯的培养,需要教师持之以恒,还有待进一步总结经念,在非实验班进行推

广。并从低年级开始,不能局现于中高年级和实验班。

3. 如何加强个别辅导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一项细致的长期的工作,除了要做好方案中的几项工作外,教师还应该做好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对学生计算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加以解决并认真分析错误原因,找出规律。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本课题的研究时间是一年,感觉过于仓促。许多学生往往都有阶段性的变

“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开题报告

“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认识数学是从认数和计算开始的,它是学习数学的最基本能力,《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培养计算能力,应该要求学生算得正确、迅速,同时还应注意计算方法的合理性和灵活性,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是学生今后学习、生活及参与社会所必需的基本素质之一。实施新课程以来,我们发现,学生在计算方面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我们重视了学生的动手实践、相互合作,关注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但却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学生良好计算习惯的养成以及实际计算能力的提高,或者说在计算教学这一块花的力气小了,导致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 小学阶段是学生计算能力的最佳培养期,是培养学生认真、细致、耐心、不畏艰难的优秀品质,踏实、求真的科学态度的关键时期。为此,我们确立了《如何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研究》实验课题,探索如何在平时的教学中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根据我国《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其中,培养

学生的运算能力是异常重要的,在新课程改革向纵深推进的过程中,作为一线的数学教师越来越感觉到学生的计算能力有所下降,许多学校就这方面也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如:提高学生兴趣的情境教学法;呵护学生的心理分层次作业布置;让学生充满自信的竞赛激励法等等。 纵观世界各国,在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上,大都有较高要求,如英国虽然不赞成烦琐笔算,但十分重视心算和估算能力的培养;日本在新修订的课程大纲中明确提出了增加数学教学时间进行“计算的反复训练”。 本课题将充分利用国内外已有的计算教学的经验与理论,在国内外已有的调查,研究,分析结果的基础上充分结合当前我校学生计算能力的实际,进一步开展讨论,力求构建符合我校教育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鼓励学生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确,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实现有效的学习,自主学习是基础。数学教学要努力实现先学后教,真正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需要施教,积极鼓励学生自主确定教学内容,自主选择教学方法,自主设计评价方式,真正地促进孩子的发展。因此,教师应该更新教学观念,确立主体地位;创设情境,实施愉快教学;教给方法,重视培养能力;课后延伸,养成良好习惯等。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良机,把数学教学的水平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一、更新教学观念,确立主体地位。 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学习过程应始终以人为本,应坚信学习者可以自己教育自己,发展自己的潜能,最终达到自我实现。”这就明显地告诉我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不应成为一句空话,或是贴在墙上不起眼的标语。首先,教师必须更新观念,端正教学思想,明确素质教育的要求。从而确立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转变学生是“收音机”、“容器”、“观众”或配合教师演“教案剧”的配角的传统观念。“教”完全是为了“学”,“教”要服从于“学”,学生才能成为真正的主角、主人。其次,要克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三多”(即教师讲得多、问得多、控制限制得多)和“三少”(即学生读得少、练得少、自主探究得少)的弊病。最后,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成为传播文化科学知识的艺术家,也应该成为传递治学方法、让学生成为真正主人的艺术家。因此,教师应善于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让自己的“启”达到学生的“发”,让学生在知识的内在联系上,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分析、思考、理解、

完整如何提高小学低年级的数学计算能力

如何提高小学低年级的数学计算能力 刘春卉三合小学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的主要任务之一。计算的准确率和速度如何,将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质量。在计算时过于自信,或注意力不集中,结果错误。因此,计算教学不容忽视。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让学生“正确、? 迅速、灵活、合理”地进行计算呢改变学生认识发现问题一、为了让学生认识到计算的重要性,我首先在学生中开展让学生自己搜集计算中经常要犯的错误,可以了一项活动:每位 同学自己进行,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一起找,填写错题记录,包括出错原因,看谁找的认真,错因找的准。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 (1)题目看错抄错,书写潦草。6与0,1和7写得模棱两可。 (2)列竖式时数位没对齐等。 (3)计算时不打草稿。 (4)一位数加、减计算错误导致题错。 做作业时思想不集中。(5). 从一些学生的计算错误来看,“粗心”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由于儿童的生理、心理发展尚不成熟,另一方面则是由于

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一方面是个自然成长过程,第二方面则可以采取相应方法进行培养,所以在引导学生分析原因的同时,要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突出出来,这是提高计算能力的关键,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计算中出现的错误,大多数是粗心大意、马虎、字迹潦草等不良习惯造成的。因此,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计算能力的保证。在计算训练时,要求学生一定做到一看、二想、三算、四查。 1、看:就是认真对数。题目都抄错了,结果又怎么能正确呢?所以,要求学生在抄题和每步计算时,都应当及时与原题或上一步算式进行核对,以免抄错数或运算符号。要做到三点:①抄好题后与原题核对;②竖式上数字与横式上的数字核对; ③横式上的得数与竖式上的得数核对。 2、想:就是认真审题。引导学生在做计算题时,不应拿起笔来就下手算,必须先审题,弄清这道题应该先算什么,后算什么,有没有简便的计算方法,然后才能动笔算。另外,计算必须先求准,再求快。 3、算:就是认真书写、计算。作业、练习的书写都要工小数点、对题目中的数字、格式一定要规范,不能潦草,整,运算符号的书写尤其要符合规范,数字间有适当的间隔,草稿上的竖式也要数位对齐、条理清楚,计算时精力集中,不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计算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在小学计算教学更是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是一项涉及到多方面教学内容的系统工程,“计算”在教学中所占的比重相当大,无论是应用题、统计知识,还是几何题、简易方程,都离不开计算。计算的准确率和速度如何,将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质量,因此,计算教学不容忽视。计算教学应跳出认知技能的框框,不把法则的得出,技能的形成作为唯一的目标,而应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参与算理算法的探索过程,让学生在实践探索的过程中实现发展性领域目标。本人在教学中,实行分类指导,加强训练,循序渐进,从提高口算能力来达到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有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内动力,是学习的基础。凭心而论,计算的确是枯燥乏味的,要培养学生计算方面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作为教师要想方设法吸引学生。由于计算题是由数和计算符号构成的,比较抽象,没有生动的情节,因此,必须设计形式多样,灵活多变,既有针对性、知识性,又有趣味性的练习,利用学生“好动”、“好胜”的心理,设计一些数学游戏的计算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予,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用卡片、小黑板视算,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等。等;同时可以采用计算“免做”的方案(连续三天计算全对者可“免做”三天计算)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二、加强口算训练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要坚持经常练习,逐步达到熟练,因为任何一道题都是由若干个口算题组成的,它是笔算的基础,口算能力直接影响到笔算的正确率和速度。口算能力强的学生,笔算的正确率高且速度快;口算能力差的学生,往往笔算速度慢且错误率高。口算能力加强了,计算的速度就会提高。口算能力作为计算能力的一个方面,是不可忽视的。所以我认为注重口算是提高计算能力的重要环节。具体做法是: (一)基础性训练 从小学生不同的年龄心理特点上看,口算的基础要求不同。低中年级主要在一二位数的加法。高年级把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作为基础训练效果较好。具体口算要求是,先将一位数与两位数的十位上的数相乘,得到的三位数立即加上一位数与两位数的个位上的数相乘的积,迅速说出结果。这项口算训练,有数的空间概念的练习,也有数位的比较,又有记忆训练,在小学阶段可以说是一项数的抽象思维的升华训练,对于促进思维及智力的发展是很有益的。这项练习可以安排在两段的时间里进行。一是早读课,一是在家庭作业的最后安排一组。每组是这样划分的:一位数任选一个,对应两位数中个位或十位都含有某一个数的。每组有18道,让学生先写出算式,口算几遍后再直接写出得数。这样持续一段时间后(一般为2~3个月),其口算的速度、正确率也就大大提高了。 (二)针对性训练 小学高年级数的主体形式已从整数转到了分数。在数的运算中,异分母分数加法是学生费时多又最容易出差错的地方,也是教与学的重点与难点。这个重点和难点如何攻破呢?经研究比较和教学实践证明,把分数运算的口算有针对地

低年级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16.12)

低年级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素质教育已经成为语文教育的核心内容。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符合素质教育改革的客观要求,对促进学生综合语文能力的提高更是有着显著意义和作用,因此,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有鉴于此,本文结合新形势下的语文教学实际,就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朗读能力进探索和研究。 关键词:朗读、培养、兴趣、音乐、快乐、想像、竞争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为基本的方式,也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重点,是把语文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能带着兴趣走进语文殿堂的一种方式。朗读,是引导学生更好地探索研究,感悟语文世界的一把金钥匙。好的朗读不仅能规范学生的口语,增强学生的语感,加深学生对语文的感悟,还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的朗读也提出教学要求:“喜欢阅读,感到阅读的乐趣。”“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朗读的重要性我们不言而喻。那么,如何培养学生正确地把握文章,有感情地去朗读?这就要求我们语文老师对学生的朗读多加培养与指导。结合教学经验,我认为,低年级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重点从以下五方面做起: (一)以音乐带动,从旋律引导 朗读是有技巧与方法的,低年级的学生初次接触朗读,我们不仅要教会他们如何在句子与句子,段落与段落之间有自然的停顿,还要教给学生读好轻声、儿化和各种句子的语气的方法。带孩子们入

门,我们可以以音乐带动,从旋律引导。以一首《让我们荡起双桨》为例,我们可以让孩子们先听一遍这首歌,然后告诉他们,朗读也是需要有节奏的,就像我们唱歌一样,在每段之间都要有适时地停顿。在唱到“小船儿轻轻”这句时,我们应特别强调“儿化”的读音和轻声等,让孩子们首先从心理上认识到,朗读得好,其实也能像音乐一样奏出优美的旋律。其次,让音乐和朗读相映得彰。针对小学语文不同类型的课文,我常常选择与课文内容的感情基调相宜的音乐进行伴读,使学生的情感引起强烈的共鸣,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寓教于乐,快乐朗读 在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体会到朗读应该是一件快乐的事。如何感受到快乐,那就是让学生形象朗读,配合各种不同动作衬托朗读的气氛,让朗读生动化,形象化。当我教学《丑小鸭》这篇文章时,我让一位同学朗读课文,另一位同学模仿小鸭子的动作。当读到谁都欺负小鸭子时,让模仿动作的同学低着头,露出沮丧的样子,读的人自然地受到影响,声音不自觉也会缓慢而低沉;当后来小鸭子发觉自己原来是天鹅的时候,朗读的同学也会跟着扮演者的行为,声音中透着喜悦。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调动学生们的情绪,而且能让学生感受到朗读的快乐有趣。 (三)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情感 想要学生朗读得更投入,我们还得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情感。在教学《邓小平爷爷植树》时,我让学生联系各人实际情况,谁家里爷爷还在的,大概有多少岁了,身体状况怎么样等等,在学生们

一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电子教案

一年级学生计算能力 的培养

一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小学一年级无论什么课程都是基础,一年级所学的知识,就好比工程师起一座高楼,预先一定要将基脚打牢。数学这门重要学科,要想打好基础,就必须在一年级夯实地抓好计算教学,一年级计算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因此,计算能力的培养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成为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总结自己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调动学生积极性是基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计算能力培养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乐中学”,教会学生用口算、笔算和计算辅助工具进行计算,并掌握一定简便的计算方法,达到算得准、算得快的目的。 探究训练形式,激发计算兴趣。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可以让学生多进行一些口算练习,在强调计算的同时,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如:用活动卡片出示、开火车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等,多种形式的计算训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还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有意识创设活跃的学习氛围和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好玩”是孩子的天性,怎样才能让孩子在玩中提高计算能力呢?我编排设计

了很多不同的游戏、故事。教学中,适时地列举中外数学家的典型故事,或者是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故事来增添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爱好和兴趣,使学生集中精神进行计算,提高课堂上的学习效果,更培养了孩子的合作学习习惯。 二、理解明白是重点 “笔算教学应把重点放在算理的理解上”,“根据算理,掌握法则,再以法则指导计算”。学生掌握计算法则关键在于理解。既要学生懂得怎样算,更要学生懂为什么要这样算。如教学《两位数加整十数》,要使学生理解两点:①36+20通过直观观察使学生看到,就是求36+20的和。可以先让学生明白:36是一个两位数,20也是一个两位数,它们都有个位和十位组成。36的3在十位上,6在个位上;而20的2在十位上,0在个位上。这样使学生看得见,摸得着,通过例题教学,使计算的每一步都成为有意义的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理解算理,掌握算法。②计算过程中还要强调数的位置原则,“个位加个位,十位加十位”,所以6+0=6 3+2=5书写时6还在个位上,5在十位上,这个数就是56,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数位对齐的道理。这样,通过反复训练,就能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法则。 三、培养思维是关键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浅析当代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几点因素 【摘要】创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决定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地位的重要因素。高校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优秀人才的重任,青年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是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就如何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做了粗浅探析。【关键词】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影响因素方式方法 一、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它的到来使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知识经济是主要依靠知识创新和知识广泛传播发展的,以智力资源来创造财富的经济。创新是它的灵魂,而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无论是知识创新还是技术创新,无论是经济竞争还是科技竞争,归根到底还是要靠大量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是时代的迫切需要,也是一个国家富强及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因素。 人才来源于教育,高等学校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摇篮。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原有的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发展个性特长的需要。应试教育只能培养出记忆力好、善于考试和只会模仿的学生,不能培养出富有创造性和综合素质高的人才。因此应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发展个性特长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去考虑,把协调发展上升为一种现代教育观念。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是教育的深刻变革,是一项关系全局的系统工程,须要在人成长的各个阶段始终贯彻素质教育,着眼于培养创新素质。 二、大学生创新素质发展的障碍因素 1.侧重于知识传授,忽视能力的培养 高校目前的教学内容仍以传授知识为主,教学方法仍以课堂讲授为主。这种教学,学生学得较被动,学习积极性不高。而且,一部分教师的思路狭窄,创造性不强,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造成学生思维滞塞,缺乏质疑的品质,不会变通。而且,现在高校评价学生的标准主要是学业成绩,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片面追求成绩,忽视其它能力尤其是科研能力的培养,造成动手能力不强、实践活动能力薄弱的后果。 2.专业课设置过细,限制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高校专业的设置,对培养高等专业性人才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专业的束缚与学生的压力依然存在。 专业范围狭窄,专业的束缚对学生的创新也会产生诸多不利的影响。虽然近几年许多高

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摘要]: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习的质量,因此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就成了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问题之一。为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本文从多方面的措施和方法入手,寻求有效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提高计算能力方法 计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多的数学知识,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内容,因此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问题之一。那么如何有效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呢? 一、研读教材,创新计算教学的内容 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突破教材的束缚,在领会教材的同时,对教材进行整体动态地分析,合理有效地运用教材,从而促进学生学习的迁移,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整体认知结构。 1.根据课标,合理设置计算教学的目标 新课程下的计算教学目标更多地关注多元目标的整合。在确定一节课的学习目标时,我们不仅要考虑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学到什么”,更要思考“怎样学才是最有效的”。 2.细读教材,合理变通书本例题及练习题 教学时,抓住切入点变通,培养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使他们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用最小的时间,做最小量的题,又

能掌握较多的知识,发展一定的思维能力。这样学生不仅学习了计算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因此教师无论是在选例还是选题时,注重合理选题,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计算创新能力。

3. 透彻理解算理掌握法则,是提高计算能力的基础 计算法则是计算方法的程序化和规则化,如果不懂算理,光靠机械训练,是无法真正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所以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组织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理解算理。学生理解并掌握新的运算法则之后,开始训练时,要严格要求学生用法则进行运算,还应要求口述计算过程,培养学生言而有理,行必有据,以确保运算的自觉性和正确性。口述运算过程,不是简单的背诵计算法则,而是按照法则结合具体题目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讲述,并逐渐过度到语言简练。在此基础上,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压缩运算的思维过程,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最本质的内容,逐步形成计算技能。 二、多种形式,探索提高计算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1.重视口算训练提高计算速度 《新课程标准》指出:“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口算是极其重要的。 (1)加大训练频度

小学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与研究报告

《小学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与研究》 小课题研究结 盐池一小年级组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课题核心概念及所要解决的问题分析) 1、课题的提出背景 计算能力是每个人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教学所占的课时居于首位,这足以说明计算教学的重要性。近年来,我们所 听的优质课、公开课、观摩课大多是新课程新增的内容,如找规律,统计,观察图形等。当大家都把研究的慧眼放在新增的教材内容时,我发现一一孩子的计算能力下降了。通过平时检测和期末考试的质量分析情况也能看出,学生的计算能 力普遍较低,这无疑给学生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障碍。要迅速有效的提高学生计算能力,更好的发展学生的思维,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使学生的口算既准确又迅速,从而达到新课程标准中所要求的熟练程度并使计算方法合理灵活。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就成了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的重要问题。 2、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计算能力应指学生数学基本计算速度和计算正确率。本课题的研究以现代课堂教学理论为理论依据。旨在研究在新课程实施中,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的教学中,造成学生数学计算的速度变慢和计算正确率下降的原因,以及寻找如何能够提高学生数学计算速度和计算正确率的教学策略。 二、课题研究需解决的问题 早在几年前,泉山区文教局就开展了“堂堂清”的活动,我积极响应和学习 教育部门的有关精神,并付诸于自己的教学实践。我所任教的班级是学校的二年级(2),班级里的学生总体水平还不错。但是学生的计算口算能力较弱。在作业和考试的过程中往往因为计算而失分。因此在本课题研究需解决的问题上,已着重解决了以下问题: 1、了解本校学生在培养计算技能方面的发展现状,调查学生对于数学数学 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培养低年级儿童朗读能力教学案例

培养低年级儿童朗读能力教学案例 《语文新课程标准》在各年级的要求中都明确规定:“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由此可见,朗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项基本功,是阅读教学中进行语言训练的一条重要途径。朗读能力的训练是一项长期的主要任务。为了打好基础,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得从一年级抓起。 一年级的课文围绕生活情境组织教材内容,不仅加强了整合,便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且大幅度更新了教材,教材更加贴近儿童生活。作为一年级的语文老师,不要认为孩子不懂朗读,就包办代替孩子的读,甚至将读的重要性忽视了。诚然一年级的孩子不懂什么是朗读,更不懂如何把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流露出来。但是孩子是有感情的人,他们有喜怒哀乐。教师可以借助孩子的情感去体会教材中蕴涵的情感。以达到情感的融合。教师要特别重视第一次的朗读指导。因为学生对第一次印象特别深刻。作为教师就应抓住这个锲机让孩子喜欢朗读,觉得朗读是多么快乐! 刚开始朗读课文,我采用伴读。伴读是一种较好的朗读方法,所谓伴读就是用教师的范读,全班学生以听范读为主,同时伴以轻读这样可使全班学生在模仿中掌握朗读的语调、速度和停顿。在教第二册语文园地三的读读背背《小鸟》时,我首先绘声绘色的范读,小朋友们也就小声地跟着我读,当我把课文读结束时,只见下面小朋友们纷纷举起小手要求朗读,他们读得很有味儿。可见伴读能以声传情、以声启智。 孩子爱上了朗读,这对于培养孩子的朗读能力迈向了至关重要的一步。可是让孩子保持朗读的热情,在老师的指导下,逐步提高孩子的语言感悟能力是一件极不容易的事情。我觉得有时在指导孩子朗读时,开始师生兴趣高,可后来热情逐渐淡却。有的孩子口在动,可是没有读到心里去;有的孩子拖腔唱读;有的孩子甚至懒得动嘴;有的干脆不理你,干自己的事情。这是什么原因?为何喜欢朗读的孩子不能将美妙的朗读坚持到最后呢? 我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找到了症结,那就是我的朗读训练没有抓住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即初入学学生自控能力较差,注意力维持时间短,单一的朗读形式(老师范读,点生读)容易使学生疲劳和厌倦。我迅速调整自己的朗读形式。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采用自由读、个别读、小组读、集体读、分角色配动作读、伴读等多种形式把学生朗读的兴趣激发出来。在采取多种形式读的基础上,采用各种极激励手段。 在学习《夏夜多美》时我采用了多种形式的读及激励手段,孩子们在40分钟的学习中还觉得意犹未尽。

低年级计算能力的培养

低年级计算能力的培养 计算作为数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直以来任教低年级,作为关键的起始阶段,加、减、乘、除的入门学习对学生今后的继续学习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做好基础的计算教学工作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一个问题。 在低年级阶段,学生在计算上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算理掌握不透彻,算法不明确。新的课程标准提出算法多样化,这有利于优等生的发展,能使他们在面对不同的方法时会自主地比较选择一些更适合于自己的方法,但对于中下水平的学生来说,方法呈现得越多,他们只会越糊涂,不能清晰掌握解题思路,对算理的掌握一知半解。所以,要能优化某种方法,使学生真正理解算理。 2、乘法口诀掌握及运用熟练与否。二年级初学生开始学习乘法,同时进行乘法口诀的学习,在层层深入的基础上学习口诀。有的同学乘法口诀不熟练,在脑子里的印象不深,做到题目的时候速度慢,一紧张就很容易出错;还有的同学乘法口诀的使用在根本上就是错误的,五五二十五,有的同学就是背成五五三十五,六八四十八,他的印象就是六八五十四。这样不错怎么可能?所以,乘法口诀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计算正确率的高低,在我们班就出现过这样的问题。因此,回家背乘法口诀表也是一种家庭作业。 3、学生对四种运算理解得不透彻。在计算时,学生各个运算符号之间有时也会混淆,对各个运算方法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不能很好的理解,或者,有时思维定势,一段时间接触乘法比较多,在出现加法时也用乘法来计算。比如,计算3+4时都等于12。在笔算加、减法时,也会出现两种解法思路不清晰的现象。 那么,在低年级计算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呢? 一、要培养学生对计算的兴趣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计算教学同样需要培养学生浓厚的兴趣,让学生乐学、想做,并教会学生用口算、笔算和计算工具进行计算,熟练掌握一定的计算方法,达到算得又快又对的目的,使学生在获得技能的同时享受成功的乐趣。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寓教于乐,可以让学生练习一些口算,在强调计算的同时,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如,用游戏火车会转弯、竞赛等形式让学生集中注意力;用卡片、小黑板听算、视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等,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另外,在课堂中还可以穿插一些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小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用学生喜闻乐见的人或事来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在学习7的

大学生怎样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大学生怎样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摘要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促进中国未来建设事业有着重要的长足意义,也是为 提升中国当今竞争水平的必走之路。另外,从中国大学生创新水平现状考虑也是势在必行重要 举措,即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提高其创新能力存在重要性和必要性。本文主要是化工专业 的学生如何来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的。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能力 引言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原动力,科研能力和科研成果标志着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创新也是富国强民的必由之路。 那么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我们高等教育面临和必须解决实际的问题。 创新概念,是一个经济学概念。广义理解的创新概念是指力求将科学、技术、教育等与经济融汇起来,即创新表现为不同参与者和机构(包括企业、政府、大学、科研机构等)之间交互作用的网络。在这个网络中,任何一个节点都可能成为创新性为实现的特定空间。创新行为因而表现在技术、体制或知识等不同的侧面。当代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很多成果都是在大学中进行研究并在实际运用中得到转化的,可以看出,大学拥有着良好的创新氛围,而大学生作为大学主体的一部分具备着良好的条件和优势从事创新活动,因此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存在实现中的可能性。 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增强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不断培养年轻一代的知识水平和创造性能力,是继承中国先进知识成果的首要条件,也是不断创造新发现并赶超世界先进生产力的不竭动力。唯有不断发扬创新精神才能保持民族事业的顺利开展,因此,大学生积极思考并主动参与创新活动,有其重要的历史意义。 一、当代大学生的创新现状 根据研究,大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表现主要体现在:一,缺乏创新的观念和创新欲望;二,缺乏创新性思维能力;三,缺乏创新的兴趣和毅力;四,缺乏创新所必需的毅力。另外,随着网络的盛行、西方思想的传入和现在中国社会所面临的种种压力等问题的日益呈现,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活动也出现了很大的分离,譬如各种心理问题和道德修养缺陷等,这些无疑都给当代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设置了障碍。从中国大学生的创新现状分析,不断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素质,提高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重大工程,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并“紧急治疗”大学生在创新问题上犯下的疾病有着迫切的必要性。 二、大学生如何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是项艰巨的历史任务,不可能在一朝一夕内就能解决,同时,这项历史任务更是赋予了众多的艰辛和曲折,因此在大学生里面建造起浓郁的创新氛围更不可能是一个人或组织的事情,除了国家和政府能审时度势制定出规范的创新方面的政策和必要的物质投资外,作为这项工程的主体,大学生更应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其中来,并与国家的创新体系相配合,形成呼应,拉近互动,最终为创新工程的建构共谱胜利之曲。 1、要主动营造活跃的创新氛围。 创新氛围的营造能为创新行为提供环境支持,积极热烈的创新场景可以使大学生本身产生创新的意识和灵感。一方面,在大学里面我们大学生应该主动配合营建自己的创新团体,如宿舍文化、班级文化、社团组织文化等;另一方面,我们要积极利用好大学里的各

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几点策略

提升小学生计算水平的几点策略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只有学好前面的知识,才能进一步研究探索后面的新知识。而计算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小学数学中的一项重要基础知识,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牵绊着我们的生活。一方面是传统计算教学带给孩子的枯燥乏味,一方面是生活对计算的需求越来越大。那么,如何才能解决好这个矛盾,提升小学生的计算水平,已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又一新的使命。经过我在实践教学中的摸索,找寻到以下几点策略: 一.活动中发展数感 数感即对数的一种感悟,它不会像知识、技能的习得那样立竿见影,它需要在教学中潜移默化,积累经验,经历一个逐步建立、发展的过程。在发展数感的过程中,要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方式。如提供实物,联系身边具体事物,观察操作、游戏等。比如,刚入学的一年级孩子在学习10以内数的时候,能够通过实物、图片等,将数与实物对应起来。后面学习20以内,100以内的数时,能够对具体事物实行估一估,数一数等活动,协助孩子形成十、百等数量大小的感觉。如数100粒黄豆,100根小棒。估计一堆水果的数量等。我们还能够就同一个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多种意义表现的数量来增强对数的感知。如1000张纸有多厚?你的1000步有多长?1000名学生站成广播体操队形需要多大的场地?类似这样的问题能够让学生举一返三。 二.实践中领悟算理 算理的理解对计算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既要学生懂得怎样算,更要学生懂得为什么要这样算。如我在教学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例题1时,让学生理解两点:(一)24×12通过直观图让学生看到,就是12个24连加的和是多少。能够先求出2套的钱数,即2个24是多少。再求10套的钱数是多少,即10个24是多少。然后把两个积加起来。从而让学生知道,计算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要分两步乘,第三步是相加。这样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使计算的每一步都成为有意义的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理解算理,掌握算法。(二)计算过程中还要强调位置原则。用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就是求2个24是48,所以不要和乘数2对齐写在十位上。用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就是求10个24得240,所以4要写在十位上。从而协助学生理解数位对齐的道理。这样通过反复训练,就能使学生掌握法则。(三)提倡算法多样化、激发学生潜能。算法多样化就是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激励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法来计算。它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水平,有利于学生实行数学交流,而且有利于因材施教,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它能使学生在计算中得到成功的愉悦,而且能使不同层次学生学到不同的数学。 三、竞争中掌握技能 竞争是刺激孩子学习的最有效的方式。因为孩子都喜欢争强好胜,不甘落后于人。我在教学四年级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练习课时。把全班分成四大组实行比赛,规则是每一次上黑板板演的同学不能重复,必须是“新人”,否则失败。为了整组的利益,就连班上几个平时无所事事的所谓差生也参与进来了。在同组优等生的指点下,他们也顺利地完成了。同时优等生通过教授他人也获得了最高效的记忆,掌握了学以致用的技能。岂不是一举两得之美。 四、练习中形成习惯 培根曾说:“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巨大的力量,它能够主宰人生。”良好的学习

小学低年级学生朗读能力培养策略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e52807224.html, 小学低年级学生朗读能力培养策略 作者:孙秀春 来源:《语文天地·小学版》2020年第03期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环节,而朗读是语文阅读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形式,要发声朗读,才能逐渐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基本功。针对低年级的学生,更要考虑其过渡成长的过程,没能系统接触朗读的学习,无法掌握朗读的技巧和节奏,因此,教师要重视低年级小学生的朗读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一、加强语气词的训练,体会文章情感 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常用到很多语气词,如“的、呢、了、啦、么”等,结合小学低年级学生生活经验少,积累知识少以及理解能力相对较差的现实,很多学生在进行朗读的过程中无法真正读出语气词,那么教师就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阅读作用,提醒和协助学生重视语气词的朗读,使其更流利地读出文章。 首先,学生要端正自己的朗读姿势,进行朗读的过程中,坐姿要直,不能东倒西歪,手放在正确的位置,保持眼睛与课本的距离。此外,还要确保眼到、口到以及心到,保持节奏的一致性,才是做好朗读准备的第一步。由于小学阅读文本选入的内容多以童话故事、诗歌为主,趣味性较强,读上去朗朗上口,因此学生的朗读学习兴趣很容易被激发,自主性也能提升。但与此同时,还要考虑到小学生自制能力较弱,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的现象,这就需要教师时刻监督学生的阅读过程,及时纠正学生朗读错误的问题,督促其改正,调整姿势,把握规范,才能逐渐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 其次,教师还要尽可能让学生感受到朗读过程中不同音长语调,比如,教学《明天要远足》的文章时,课文中出现三次“唉——”的用词,有加重语气的作用,结合文章的含义就是表达主人公对远足活动的一种期待与激动情感。而在“到底什么时候才天亮呢”中“呢”语气词的朗读,就要加重朗读的语气,因为结合文意这个语气词的应用表达的是小朋友急不可耐的心情。由此可见,具有故事性的语气词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字词,更是串接全文故事内容,表达主人公性格特点的语气词,因此,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去解读全文的内容,带入内容到具体的语句上,琢磨语句的含义,将其体现在语气词的阅读方法上,才能真正表现语气变化,并与全文的内容相衔接,不脱节,学生也能从中学到知识。 最后,是朗读后的评议过程,教师要通过激励的方式推動学生主动去进行朗读,激发积极参与性。低年级的小学生处于非常关键的成长阶段,这时的学生渴望得到外界的赞扬,以形成内在求成的动力,因此,教师的表扬对低年级学生非常重要。教师要及时对其进行正面的点

论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意义

论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意义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蝎动力。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国际竞争将主要体现为创新人才的竞争。当今社会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在这样的新的环境下,对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大学生是21世纪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在党和国家大力强调自主创新的今天,科技创新能力成为高素质人才的核心和灵魂。所以,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问题更加突出地摆在我们面前。 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首先要从教育这个源头抓起”。“科技创新,关键在人才”,关键在于要有自主创新意识和自主创新能力的人才。在知识经济时代,科技创新更是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发展重要的基石。科技创新教育是高校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载体,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高校教育发展的需要。因此,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以及创新能力,是目前高校学生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科技创新能力及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意义 科技创新能力是指通过科学知识的积累和创新性思维不仅能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内在联系,而且能够在此基础上产生新颖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它是一种开创性的探索未知的心理活动,是人类智慧升华的表示。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而且必要的。 创新教育中,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创新精神的培养、潜能

的开发、个性的发展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加学生就业机会有重要意义。在拥有一流的人才、一流的科研设备、全新的知识和高新技术的高等学校,对新世纪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研究和实践,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一大批有素质、有创新意识、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不仅是教育事业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国家兴旺、民族振兴的要求;对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加快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加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战略意义。 第二,培养大学生科技创能力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深化教育改革,加快培养具有科技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已成为我们在未来竞争中赢得主动权的关键。当代大学生是将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力军,高等教育必须尽快担负起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历史责任,把增强大学生创新能力上升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而对于肩负振兴中华历史使命的当代大学生来说,只有培养高度的科技创新精神,在学习和工作中大胆创新,才能担当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第三,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是高校教学内在规律的体现和学生工作的内在要求。高校的教学过程应该是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学习与创造相结合的过程。一方面,学生参与科技活动,可以促进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为应用所学知识提供了条件。另一方面,通过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完善知

如何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实践和研究

如何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实践和研究 ——课题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数与计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多的数学知识,它历来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内容,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但是,一直以来,所谓的小学计算教学常常通过机械重复、大量题目的训练,只重视计算的结果,而不重视计算过程,学生不喜欢上有关计算教学的课,对他们来说,计算往往就是做不完的习题;甚至连老师也不喜欢上计算教学,在公开课的教学中,很少看见计算教学的身影。 新课程实施以来,计算教学有了很大的改进,但在计算教学中存在一些教师过分强调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教师没有起到很好的主导作用,课堂上遍地都是“你是怎么想的”“还有其他不同的算法吗”“你喜欢怎么算就怎么算”。40分钟的课堂教学经常都是你说我说,显然我们发现学生们的思维虽然活跃起来了,场面也显得热热闹闹,但是学生讨论交流占据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课堂上缺乏必要的练习,之后,我们却发现学生的计算能力下降了:有不少学生对算理并不理解,结果计算错误率偏高了,不少学生的计算速度也大大降低。对于每个人来说,在小学阶段形成一定的计算能力,这是终身有益的事情,而且学习数与计算的过程是培养和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过程。纵观整个小学数学教学,其中计算教学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单看各册的教材目录就可以明了;并且在教学评价中,计算的比重也是显而易见的,单是一张数学试卷,从简单的分值来看,100分的试卷中计算就占了40分,还不包括综合运用中的计算。对此我们提出了“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的实践与研究”这个课题,我们想通过此课题的实践研究,克服计算教学的一些弊端,使我们的计算教学充满活力与生机,能明显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让学生喜欢上计算课,做计算题。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教育学告诉我们,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起主导作用,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也明确指出:“教师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教师的“教”和学生“学”共同的活动过程,教学效果的好坏,要看学生是否愿意学。学生不主动地去学,单凭老师硬灌是不行的。所以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自理能力

各位老师,大家好!感谢大家来到今天的班主任沙龙。这一场班主任沙龙由我来为大家主讲,我演讲的主题是: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自理能力。 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生活的自我服务性劳动的能力。简单的说就是自我服务,自己照顾自己,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 小学生到底应该具备哪些自理能力呢?《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二条是这样写的“尊敬父母,关心父母身体健康,主动为家庭做力所能及的事。”第九条规定“衣着整洁,经常洗澡,勤剪指甲,勤洗头,早晚刷牙,饭前便后要洗手。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衣物用品摆放整齐,学会收拾房间、洗衣服、洗餐具等家务劳动。”从《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可以看出,小学生的自理能力主要是指:自我服务性劳动,家庭生活服务性劳动。自我服务性劳动包括:梳头,洗脸,洗脚,洗澡,穿衣、裤,系红领巾,剪指甲,整理书包,刨铅笔,包书皮,铺床单,叠被子,折衣物等;家庭生活服务性劳动主要包括:扫地,拖地,擦桌、椅、柜,洗衣,洗锅、碗、盆,择菜、切菜,削果皮,烧开水,煮面,煮小菜、汤等。 现在家长很重视学生的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提高教育,也很努力地培养孩子们在各方面的兴趣。但往往忽视对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目前,社会上大多家庭为独生子女。四位大人围着一个小孩转。孩子们都成了“小皇帝”,“小公主”。家长们宠爱着,孩子们依赖着,他们依赖性强,动手能力差,生活自理困难。许多孩子只想知道的是自己应该得到什么,不知道自己也有责任,没有良好的责任感,做事情的时候常出现虎头蛇尾的情况,有的孩子经常出现自己的东西总是找不到……这就是自理能力的缺乏。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家庭成员的溺爱包办。现在的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由于父母包揽了所有的家务劳动,只重视对孩子的智力投资,轻视了对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比如,在幼儿园凡是孩子能做的事,老师都注意到了让孩子自己学做,培养孩子做各种力所能及的事情的习惯。但回到家父母(尤其是爷爷奶奶)常溺爱孩子,怕孩子自己吃不饱或太慢而急于去喂他,孩子一切生活全部由成人包揽,养成孩子事事依赖成人的坏习惯。

《小学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与研究》

提高一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 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计算能力是每个人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重要基 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教学所占的课时居于首位,这足以说明 计算教学的重要性。近年来,我们所听的优质课、公开课、观摩课大 多是新课程新增的内容,如找规律,统计,观察图形等。当大家都把 研究的慧眼放在新增的教材内容时,我发现——孩子的计算能力下降了。通过平时检测和期末考试的质量分析情况也能看出,学生的计算能力普遍较低,这无疑给学生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障碍。要迅速有效的提高学生计算能力,更好的发展学生的思维,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使学生的口算既准确又迅速,从而达到新课程标准中所要求的熟练程度并使计算方法合理灵活。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就成了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的重要问题。 计算能力应指学生数学基本计算速度和计算正确率。本课题的研究以现代课堂教学理论为依据在研究新课程实施中,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的教学中,造成学生数学计算的速度变慢和计算正确率下降的 原因,以及寻找如何能够提高学生数学计算速度和计算正确率的教学 策略。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培养学生的口算、心算和笔算能力,在切 实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努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学习成绩,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2、通过课题研究推动学科教研,在教学中研究,以科研促教学,提升学校教学水平。 3、培养学生主动、自觉的学习能力,注重教师的辅导工作,提 高学生的计算技能,开阔新视野,学习新知识。

4、提高学生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从而全面提高计算的能力。 5、通过课题研究锻炼培养教师,形成一个具有一定理论水平及数 学教学、科研能力的教师群体,加快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三、课题研究的对象 研究对象:榆林市第十五小学一年级全体学生。 四、课题的理论依据 《数学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计算能力作了如下的要求“体会数 和运算的意义掌握数的基本运算”,“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 法多样化,逐步形成计算技能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 际问题。”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措施: 1、课题研究的内容: (1).调查分析一年级小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出现错误的原因。 (2).探索提高一年级小学生数学计算正确率的策略。 (3).探索提高一年级小学生计算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4).一年级小学生计算准确性的现状调查。 (5).一年级小学生计算能力较弱的个案分析。 2、课题研究的方法: (1)调查法:采用听课及访问两种方式,对实验学生进行前期 与后期测试,调查分析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现状,进行对比分析,以 便下一步更好的研究。 (2)文献法:查阅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资料,参考或直接应 用美国加里?D.鲍里奇著的《有效教学方法》、孟万金著的《优质高效》、蔡敏著的《当代学生课业评价》等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相关成果,进行 综合分析,寻求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方法。 (3)个案研究法:针对个别学生计算能力较弱不能独立完成、 抄袭的、不会计算的学生进行深入而具体的探究。 (4)比较分析法,对实验对象定期检测,及时对取得数据进行 分析,练出经验及时矫正,完成实验方案。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