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西方音乐史 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

西方音乐史 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

西方音乐史 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
西方音乐史 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

第七章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1870——1920年)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1870——1920年)第一节历史文譬匕背景及音乐特点概述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是人类历史上变化最剧烈的时期之一,巨大的社会变革使人们的思想产生了急剧变化,一些新的哲学思潮蜂拥而出,如泰纳(法国)的实证主义哲学、柏格森(法国)的直觉主义哲学,还有尼采(德国)的超人哲学、弗洛伊德(奥地利)的精神分析学、斯宾塞(英国)的社会生理学,以及重新流行起来的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哲学,所有这些都对欧洲的思想、文化和艺术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文学艺术流派方面,这个时期占主流的是批判现实主义的文学思潮。但随着哲学上的唯心主义的出现,也相应出现了自然主义文学(左拉)、象征主义文学(马拉美)、印象主义画派(莫奈)等。在俄国、东欧、北欧主要是批判现实主义的文学,结合着民族独立运动的向前发展,出现了托尔斯泰、易卜生、莫泊桑等著名作家。政治、社会、科学及文化方面的各项新发展和一系列重大事件的发生,都不可避免地对20世纪的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音乐家中有两种消极的世界观:一类对社会现实不满,但又找不到出路而苦闷彷徨;另一类人则脱离现实脱离社会,用虚伪的艺术来麻痹自己,提出“为艺术而艺术”的口号。东欧和北欧一些被压迫民族国家的音乐则侧重于表现民族独立运动以及本民族的风土人情,发展民间音乐。欧洲音乐出现了一些崭新的特征,形成了某些新的流派,对20世纪的音乐的多元化发展奠定了实践和理论方面的基础。法国音乐的发展在这一时期有着重要意义,作曲家、管风琴演奏家弗朗克创建法国民族音乐协会并亲任主席,联合夏布里埃、肖松、丹第、福雷等人,形成了法国民族乐派。当然,更加具有历史意义的是德彪西受印象派绘画和象征主义诗歌的影响,成为法国印象派音乐的创始人。继德彪西之后,拉威尔、杜卡被认为是带有一定印象派音乐特征的作曲家。在音乐创作方面,德奥的地位相对来说有所下降。在交响曲和交响诗的创作方面,较为重要的作曲家有布鲁克纳、马勒和理查·施特劳斯等人。舒曼和舒伯特之后,欧洲的艺术歌曲乐史与尔仵赏忻创作陷入低潮,沃尔夫的创作使人们对德奥艺术歌曲有了新的认识-在意大利,由于真实主义文学的影响而出现了真实主义歌剧,马斯卡尼的《乡村骑士》和莱翁卡瓦洛的《丑角》两部真实主义歌剧代表作,使欧洲歌剧艺术山此跨人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普契尼以《艺术家的小涯》、《托斯卡》、《蝴蝶夫人》和《图兰多》等歌剧杰作,将意大利歌剧艺术推上了又一个顶峰,他的成就可以视为意大利歌剧艺术最后的辉煌;;俄罗斯的音乐通过格拉祖诺夫、斯克里亚宾和拉赫玛尼诺大等人的努力,在继续保持俄罗斯音乐遥远广袤,淳朴自然等朴点的基础上,主动积极地向欧洲学/J,使俄罗斯音乐很快就有厂国际声誉;-美国音乐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具彳/多元化(国际化)、发胰速度快和吸收性强等特点,除·厂本地印第安人的旨乐之外,美国音乐中的元素大多米自欧洲、·小洲、大洋洲以及亚洲;麦克道尔、艾犬斯等人对美国早期的专业音乐做出厂自己的贡献:籼斯特的歌曲创作以具旋律流畅,简单动听和朗朗上口而深受广泛欢迎;.第二节法国音乐一、法国民族乐派法国在经历厂巴黎公社的革命风暴和普法战争以后,人们又,/政治以及社会变笮普遍感到厌倦,对远离社会现实的事物反倒逐渐产牛兴趣;普法战争的失败刺激了法闲人的民族感情,对意大利和德国歌剧垄断法国音乐舞台的状况感到不满,尤其对歌剧中的“北格纳热”产生反感、当时法国大歌剧已经衰落,舞台卜盛行的足奥芬巴赫的轩歌剧,器乐创作dl很不景气;;以弗朗克和圣—桑为代表的一批法国作曲家,于1871年创建厂“民族音乐协会”,标志看法国民族乐派的诞生、该协会在组织创作和演出法国作曲家的作品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加入协会的作曲家们通过自己的创作(特别是交响乐和室内乐创作),发扬了本国民族音乐的优良传统,促进了法国音乐事业沿着自己的轨道不断发展;,首先应该提到的人物足塞扎尔·弗朗克(CesarFranck,1822一1890),弗朗克原籍比利时,1822年]2月10日生于列日,1890年11月8日卒于巴黎,.起初,父亲想把他培养成钢琴家,即人当地钢琴学校学习,11岁时就以钢琴家的身份在比利时巡回演出:1837年人巴黎旨乐学院学/J,1842年毕业后定居巴黎,1858年起在圣克罗蒂尔德教堂任管风琴师,因其出色的

即兴演奏才能而名闻遐迩:图7—1弗朗克(1822—1890)第七章跨世纪的转折——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1870—1920年)1891872年任巴黎音乐学院管风琴教授。在不懈的努力下,弗朗克的管风琴演奏艺术日臻完美,终于在1885年获得法国荣誉军团骑士称号及其勋章。1886年被选为法国民族音乐协会主席。弗朗克的创作包括清唱剧、歌剧、宗教音乐、交响音乐、室内乐以及钢琴音乐和管风琴音乐等。代表作有交响诗《可憎的猎人》(1882)、《恶魔》(钢琴与乐队,1884)、细小调交响曲》(1888)、《交响变奏曲》(钢琴与乐队,1885)、《小提琴奏鸣曲》(1886),《弦乐四重奏》(1890)等。细小调交响曲》作于1885—1888年间,这是他惟一的交响乐作品。音乐的中心主题表现了苦难辛酸,向往光明幸福,最后征服内心的孤独苦痛。全曲共三乐章,第一乐章为不太快的快板,由全体乐器强而有力的齐奏呈现;第二乐章将慢板乐章和诙谐曲相结合,形成三段曲式;第三乐章为不很快的快板,采用奏鸣曲式。弗朗克生前主要以管风琴演奏家身份活动,其创作直到晚年才受到重视并在音乐界享有崇高声誉。他的创作,尤其是交响乐作品,以严谨明晰的结构,将悠长动听的旋律同色彩鲜艳的和声融为一体。弗朗克擅长运用主题材料贯穿手法,喜爱使用复调手段,这在一定程度上预示了新古典主义的出现。他力求在音乐中把浪漫主义的形象性和古典主义风格的清晰性结合起来,同时把热情的情绪、严整的结构、管风琴式的复调化管弦乐织体、朗诵式的曲调、丰满复杂的和声、清晰的转调等熔于一炉。他的创作富于哲理性,趣味高雅,思路清晰,鲜明地表现出其法国民族特色。在“民族音乐协会”的旗帜下,还有几位作曲家也应该提及。他们的创作虽然不丰富,但是个别作品特点鲜明,流传广泛。爱德华·拉洛(EdouardLalo,1823—1892)西班牙裔法国作曲家。少年时代学习小提琴和大提琴,16岁时人巴黎音乐学院。1845年开始创作一些室内乐作品,但不为人所注意,仅靠演奏小提琴和教学为生。70-年代,由于民族音乐协会的成立和与小提琴家萨拉萨蒂结识并得到支持,演出了他的一系列器乐作品,继而获得了较大的声誉。他为改革管弦乐做了许多工作,尤其在协奏曲体裁方面的成就引人注目。为小提琴与乐队写的《西班牙交响曲》(1873)将风俗性的主题加以交响性的处理,创造了一种新型的协奏组曲。他首先采用西班牙民间音乐素材作为作品的主题,开法国作曲家以西班牙民间音乐素材进行创作之先河。其他重要的作品有:细小调大提琴协奏曲》、《g小调交响曲》、《挪威狂想曲》和们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等。埃曼纽尔·夏布里埃(EmmanuelChabrier,1841—1894)法国作曲家、钢琴家。6岁开始学习钢琴,在即兴演奏方面有特殊的才能,8岁时即尝试作曲,有“音乐神童”之誉。1856年,遵父母之命来到巴黎学习法律。学成之后于1861年在法国内务部任职,但仍勤奋地学习钢琴与和声、对位。他与丹第、福雷等文艺界的人士交往,并不断地受到文艺新思潮的影响。1880190西方音乐史与名作赏析年他辞去政府职务,专心作曲。1883年到西班牙旅行,创作管弦乐《西班牙狂想曲》,初演后即获好评,成为他的代表作。晚年体弱多病,创作较少。夏布里埃一生创作有歌剧10部,管弦乐曲6首,还有许多钢琴曲和歌曲。他的音乐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瓦格纳的影响,富于戏剧性,但也有抒情和幽默的一面。他善于使调式音乐和复杂的和声统一起来,在有一定创新的基础上又不乏保持法国古老音乐的韵味。他的钢琴音乐的创作追求管弦乐的效果,既突出和发挥了钢琴的特点,又注重音色和层次的对比。夏布里埃的其他创作还包括一些钢琴曲和歌曲等。埃内斯特·肖松(ErnestChausson,1855—1899)法国作曲家。虽然从小就显露出超人的艺术才华,但与夏布里埃的命运一样,也遵父命于1875年来到巴黎法学院学习,1877年成为巴黎法院的高等律师。由于对音乐艺术的痴迷,使得他最后还是放弃了法律而投身于音乐。1879年人巴黎音乐学院,随马斯内学习配器法,1880—1883年期间又旁听弗朗克的课程,并深受瓦格纳歌剧的吸引。他除了从事音乐创作之外,还积极参与由圣—桑、弗朗克等人组织的民族音乐协会的各种活动,并于1886年任该会的书记。正当肖松在音乐创作和音乐社会活动蒸蒸日上之时,一次不幸的车祸夺去了他年轻的生命。肖松的作品包括声乐、器乐和戏剧音乐,并以器乐作品著称于世。他的小提琴与乐队的《音诗》(1896)根据屠格涅夫的短篇小说

《歌颂爱情的胜利》写成,反映了那种后期浪漫主义朦胧压抑的心境。这部作品以异国情调的旋律、绚丽的和声、多变的节奏和丰富的配器,向听众展示了美好的自然风光和动人的民间传奇。他的主要作品还有《降B大调交响曲》(1890),该作在和声、曲式和突出的抒情性方面明显地受到了弗朗克的影响。丹第(VincentD?Indy,1851—1931)法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和音乐理论家。出身于贵族家庭,11岁开始学习钢琴及和声,表现出优异的音乐才能。普法战争期间曾服兵役,战后参加“民族音乐协会”。1872年,在弗朗克的举荐下进入巴黎音乐学院,跟弗朗克学习复调音乐写作技法和作曲。作为弗朗克忠实的学生,继承和发扬了老师的传统,作品结构严密,贯穿了复调的织体和色彩的和声,音乐清澈透明。丹第非常喜爱民间音乐,并有意识地纳入自己的创作中。他对瓦格纳的音乐也十分痴迷,从瓦格纳那里吸取了主导动机的手段用在自己的作品里。1886年发表的《法国山歌交响曲》表明他已经摆脱了德奥音乐的影响,走上了民族乐派的道路。在这部作品中,他成功地运用了一些法国民歌曲调,使该作品成为他的代表作。其他作品有:歌剧《钟之歌》(1885)、交响诗《华伦斯坦》(1881)、双簧管与乐队的《法国民歌主题幻想曲》(1888)、交响组曲《山间夏日》(1905)等。1894年,丹第创办了一所音乐学院并自任院长,主要讲授作曲法,后来将讲稿整理出版,为4卷本的《作曲法教程》。!加布里埃尔·福雷(GabrielFaure,1845—1924)在这个时期众多作曲家中,福雷也是一位值得重视的人物。福雷1854年进入巴黎音乐学校,学习圣咏及文艺复兴时代的宗教音乐。从60年代开始,跟随圣—桑学习钢琴,有很深的师生情谊。毕业后在雷恩的一所教堂里任管191风琴师,廾廾始进行音乐创作.从]870年起,先后在巴黎圣母院等教堂任管风琴师和合唱长,1896年被巴黎音乐学院聘为作曲教授-1905午仟巴黎旨乐学院院K,1909午义被选为法兰内艺术竿:院院十:..在法国作曲家的群体中,福雷既是釜—桑的学生,又是德彪西的同代人,还是拉威尔的老师,所以别人给他的影响和他给别人的影响都是较多的.福雷的创作远离最新的探索,更多地体现在对壬—桑传统的继承和发扬[:-他继承丫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传统,并有所发展,特别是在和声语汇以及乐思处理方面预示—厂印象主义的出现-他的旨乐语言纯沾洗练,具有良好的旋律天赋,作品构思精密严谨..福雷最喜爱纯音乐的休裁,如室内乐、声乐小品,钢琴小品等.这些作品形式严谨。有优美的曲调和细敛的和声,曲式结构精巧玲珑,音乐表现含蓄,充满厂诗意,旨乐透射出山衷的抒情.他的音乐在法国受到青睐,在国外的名声也与口俱增,他写有歌剧、戏剧配乐、宗教旨乐、管弦乐、室内器乐重奏、钢琴曲和艺术歌曲等,其中声乐作品有很高的造诣,而器乐作品山充满歌唱性;他的很多歌曲(其中最著名的是《月光》)和钢琴曲等器乐曲都表现出法同古乐所独具的优稚、明晰的特点:作品以《安魂曲》(1888)和《佩列阿斯与梅丽桑德》组曲(1898)最为知名.二、德彪西与印象主义音乐在文学艺术方面,许多流派源巾法国i如左拉的自然主义小说,波德莱尔,马拉美、魏尔伦的象征主义诗歌,莫奈的印象主义闽派,以及莫泊桑、罗曼·罗兰等人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等,其丰富的内容和创新的艺术f法,村欧洲各国产牛了很大影响;在音乐领域,一些法国音乐家克服厂原先对瓦格纳旨乐的有日崇拜,发㈩厂复兴民族旨乐传统的呼吁;虽然,当时的法国音乐界未能逃脱世纪术颓废思潮的影响,消极悲观或躲进艺术象牙塔而不问世事也较为普遍,但这毕竟是——个革命的时代,不但文学、绘画的创作手法上要求革新,音乐创作也同样追求变革创新:法国音乐开始了向20世纪现代音乐的过渡,当时代表人物是德彪丙和拉威尔.1.生平简介德彪西(ClaudeDebussy,1862—1918)法国作曲家,印象主义音乐的创始人、1862年8月22闩生于巴黎附近的圣日耳昂莱,1918年3月25日卒于巴黎:德彪西自幼学习钢琴,1872年入巴黎音乐学院,师从马蒙泰尔、拉维尼亚克、迪朗等名师,1880年转入吉罗的作曲班-1884午以清唱剧《浪子》获罗马大奖;;图7—2德彪四(●862—1918)神;;在校学习期间,德彪四就表现出对传统音乐理沦的反叛精曾两次利用暑假到俄国接触俄罗斯音乐,深受穆索尔斯基

]92四方音乐史与名作赏析作品影响:在巴黎听到佳美兰音乐的演奏,对其鲜明的色彩深感兴趣-又由于同象征派诗人和印象派画家的交往等,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思想,并产生了一系列印象主义风格的作品,如1890年写成的钢琴曲《01加莫组曲》,其中的《月光》一曲被认为是印象主义音乐的廾端:此后20年中,相继创作了歌剧《佩列阿斯与梅丽桑德》,管弦乐曲《牧神午后》、《夜曲》、《大海》,钢琴曲《意象集》、《组曲》,《版画集》、《儿童角落》等印象主义音乐杰作,2.德彪西创作风格的形成德彪西是法国第一个完全脱离传统束缚的音乐家-他曾经接受厂长达12年的严格的音乐教育,非常熟悉和;厂解传统的音乐文化,这对加强他的音乐修养,提高演奏技巧和作曲技巧来说,无疑是极有帮助的。但是,德彪西并不屈从于古典音乐的传统和规范+早在巴黎音乐学院学习时,他就对传统的和声规则感到厌烦,欲求新的突破-他广泛吸收了各囚、各民族的音乐特点及同日寸代作曲家的长处,如瓦格纳的综合艺术,法国的马斯内、萨蒂的作曲技巧,特别是对萨蒂那种朴实奔放的手法尤为欣赏。1889年在巴黎召开的世界博览会上演奏的东方音乐那新颖的节奏,独特的旋律,奇特的复调、和声尤其使他人迷:东方艺术重感官享受、轻盈多姿的风格吸引了他,这在他后来的许多作品中都有表现;许多音乐史学家称德彪西为印象主义音乐家,主要与印象派绘画行关:1874年,莫奈作了《日出·印象》这样一幅图画,采用了有悖于传统的于法,被批评家称之以“印象画派”;;在当时,这是一个贬义词,主要用来指称那些追求创新,刁;按传统手法创作的人或作品+印象画派的作品色彩明快,笔法简练,这也正是德彪西在音乐上所追求的,加上对于新于法的敏锐感觉,逐渐形成了他独创的美学观点和创作风格,表现了象征主义和印象主义的美学观点;;图7—3莫奈的《日出·印象》德彪西是一个不肯安分的人,被冠以“印象主义”也是很自然的;。也不可否认,德彪西确实在技巧上和理论上受到了印象画派的某种程度的影响,这住他的作品中也有所表露÷但另一方面,从德彪西创作的歌曲、钢琴曲、管弦乐曲以及歌剧来看,其实他受象征主义的影响更

第七章跨世纪的转折——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1870一Ⅱ920年)193多,他的作品许多是取自象征主义诗人的作品。如德彪西的歌曲创作多取自魏尔伦、波德莱尔、马拉美等象征主义诗人,歌剧也是取自象征主义诗人梅特林克的剧作,还有管弦乐《牧神午后前奏曲》及一些钢琴曲,手法也是象征主义的。他的许多音乐理论也是与象征主义者同出一辙的。所以可以这样说:德彪西的作品虽然被称为印象主义,其中却有着强烈的象征主义的倾向。如果要更为准确地将他定位,称为象征一印象派音乐家似乎更为贴切。德彪西作品的主要特点是:音乐较少外在的热情,注重描绘性,借助标题和丰富的音响色彩变化引起人们的遐想;器乐旋律多以细碎的片断作自由的不对称的发展,声乐旋律则兼具朗诵性和抒情性;和声的功能性减弱,色彩性加强,并常采用高位叠置的和弦与平行和弦;扩大了音阶、调式、调性的范围,常使用中古调式、五声音阶及全音阶;以不规则的节奏细分造成朦胧气氛或富有生气的律动感;配器精致细腻。德彪西的晚期,因健康和战争的原因,创作量减少,作品显示出两种倾向:一种是对传统的进一步突破,音乐语言更加复杂化,出现了多调式的因素;另一种则是传统创作法的复归。这两种倾向对20世纪音乐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3.主要作品介绍德彪西的作品主要以描写自然景物为主,也有人物肖像和生活风俗的,但没有社会题材,多表现作家从自然景物或生活风俗中获得的主观感受。德彪西的创作除了早期的一些歌曲外,主要是在钢琴领域和管弦乐领域,歌剧仅有一部。钢琴作品主要有《波西米亚舞曲》(1880)、《两首阿拉伯风格曲》(1880)、《小组曲》(1889,由4首小曲组成)、《贝加莫组曲》(1890—1905,共4首小曲)、《钢琴组曲》(1896—1901)、《版画》(1903,共3首)、《欢乐岛》(1904)、《意象集》(1905—1907,2集共6首)和24首钢琴前奏曲(1910—1913)。从钢琴作品可以看出德彪西音乐风格的发展。德彪西早期的作品未超出传统的风格,但已经开始形成德彪西的风格,如《贝加莫组曲》有歌曲的韵味,飘忽不定的梦幻的意境(第一、二两曲),第三曲《月光》中,富有象征性的缓慢下滑的音调,似乎是月儿的浮动。此后的《版画集》、《意象集》都表

现了德彪西不同于传统的独特的风格。《版画集》集中体现了东方音乐对他的影响,气氛朦胧,音乐富有想像性。《意象集》使用了许多象征性的手法,意境迷人,富有画像色彩,其中也有对全音阶和五声音阶创作的新尝试。德彪西后期比较重要的钢琴作品是《24首钢琴前奏曲》,由于短小,乐思也更为集中、单一,主体多样而富有变化,尤其注意对色彩、光的描写,想像丰富,多表现各种自然现象的音响与感觉。《前奏曲》的第一集,音乐形象非常生动,连续不断的变化和异国情调的想像,就像是一幅幅素描和夸张的漫画展现,又像传说、散文诗歌在音乐中的集会;《前奏曲》第二集在音乐语言和创作技巧上较第一集有新的进展,在情调上,依然是朦胧的意境,双重调性得到了广泛的运用,独特新颖的和声在《24首钢琴前奏曲》中展现得尤为鲜明,例如最后一首《焰火》。在

194西方音乐史与名作赏析钢琴作品中,已经显示了德彪西独特的风韵,并且在内容题材方面也扩展了钢琴艺术的表现范围。管弦乐作品德彪西重要作品的另一部分是管弦乐,主要有:《牧神午后前奏曲》(1894)、《夜曲》(1893—1899)、《大海》(1903—1905)、《弦乐四重奏》(1893)等。《牧神午后前奏曲》是早期最重要的作品,根据象征主义诗人马拉美的诗《一个田神的午睡》写成。音乐描绘牧神慵懒的情态,以及他的梦幻和他的追忆,朦胧如梦的意境,使人不断产生联翩幻想。节奏自由并富有变化,全音阶的游移不定,有一种奇特、梦幻般的境界。他的旋律的线条、和声的序进、透明的配器、纤细的色调等一切都是新型的,有着鲜明的象征主义的特征。在此,德彪西已经找到了自己的音乐语言,并在以后的作品中逐渐成熟起来。《夜曲》如同印象画派的作品,由三幅各自独立的“画面”组成的:“云雾”、“节日”和“海妖”。按照德彪西的解释,三幅画描绘的含义是这样的:“云”是天空呆滞不变的画面,云朵缓慢而凄凉地掠过,在白茫茫、灰色的虚无飘渺之中消融;“节日”是狂欢节的画面,具有节日气氛的热闹的舞蹈节奏与空气在弥漫中闪烁。“海妖”则是海及其无穷尽的律动,从洒满银色月光的波涛中传出赛伦(希腊神话中以歌声引诱航海人投人海中的女海妖)神秘的笑声和歌声。作品中表现的是从自然中捕捉的瞬间印象和虚幻的想像。《大海》是德彪西最富于印象主义特色的作品之一,创作于1903至1905年间。三幅素描所表现的都是作曲家对大海的印象,这时,已转入了对大自然做逼真的描写,笔触刚健有力,配器手法丰富,和声自由复杂,色彩丰富,大海的波涛,光的变化等等,使之成为一部杰作。歌剧歌剧《佩利阿斯与梅丽桑德》(1902)在德彪西的所有创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较集中地体现了他的艺术观点和创作风格。此歌剧创作于1892—1902年间,是根据比利时象征主义诗人梅特林克的同名剧作改写的一个爱情悲剧。虽然他只有这一部歌剧,但却是极为重要的,因为它直接影响到20世纪的歌剧创作风格。象征主义诗歌本身对语言的音韵要求极严,必须达到音乐的境界,用声音引起读者的联想。所以,在《佩利阿斯与梅丽桑德》中,德彪西非常注意让音乐配合原诗的韵律,追求与原作一样的神秘、安详、静穆的效果。通过《佩利阿斯与梅丽桑德》,德彪西已经确立了自己的音乐语言,调性的自由与平行和弦的运用,使音乐极端不稳定和不完整,许多短小的动机只起暗示和象征的作用,配器极其精致然而富于色彩,使这部歌剧成为歌剧史上的一部杰作。4.对德彪西的评价在法国音乐史上,杰出的印象派音乐大师德彪西是一个伟大的人物,人们称他为“法兰西的灵魂”。他的音乐,同柏辽兹和比才一样,代表着法兰西民族音乐文化的某些方面,德彪西的音乐已经成为法国音乐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他首先打开了由浪漫主义音乐走向现代主义音乐的通道,其历史作用一点也不亚于集古典主义音乐之大成、开浪漫主义音乐之先

null

null

null196西方音乐史与名作赏析拉威尔的钢琴创作吸收了拉莫、库普兰古钢琴音乐的清新、典雅的风格,并使之与象征主义的手法相结合,创造了一种崭新的钢琴音乐风格,清晰、优

美、画面生动形象,把钢琴表演技术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他的第一部比较重要的钢琴作品足《水的嬉戏》(1901),作品显示厂拉威尔钢琴艺术的无限的表现力.这是属于象征主义的作品,山喷泉、瀑布和溪流发出的音乐之声激起灵感,却较少朦胧气息,具有拉威尔独特的清新、明朗和细致;拉威尔较重要的钢琴套曲《镜》(1905)山五酋曲子组成,和声极有特色,它标志着拉威尔在和声演变中一次相当大的变革:其他还有《夜之幽灵》(1908)、《库普兰之墓》(1917)及1931年创作的《左手钢琴协奏曲》等;.拉威尔的管弦乐作品主要有交响组曲《西班牙狂想曲》(1907)、《鹅妈妈组曲》(1911)、《达芙妮与克罗埃第二组曲》(1912)、《波莱罗》(1928)等;其中最宏伟、影响最广泛的是《达芙妮与克罗埃第二组曲》和《波莱罗》,《达芙妮与克罗埃第二组曲》选材自古希腊神话的作品,作品原是三场芭蕾舞剧,后来作者从中选出精华部分组成两套组曲,尤其是第二组曲,使他名声大振。作品宏伟华丽,旋律优美自然,配器精致,对西方舞剧音乐的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波莱罗》是独幕芭蕾舞剧,“波莱罗”是西班牙的一种双人舞:经过拉威尔的处理,西班牙风格并不突出,但配器极有特色,音响丰富,色彩鲜明多变,节奏鲜明,也正是这部作品,使他名扬全世界。拉威尔的成长道路与其他现代艺术运动的带头人所经历的有些相似,在艺术思想上他深受象征主义诗人、印象主义画家的影响,大胆地改变了自己的艺术成长之路。尽管拉威尔对步德彪西后尘的说法不予认同,可由于时间相距很近,人们还足习惯上将拉威尔看成是德彪西的追随者,并进而把他列入印象主义音乐家的行列:拉威尔和德彪西二人都生活在浪漫主义的沃土中,但部在一定程度上背叛了19世纪的艺术精神,都在努力地开辟属于自己的艺术道路+随着创作的日趋成熟,拉威尔逐渐摆脱了象征主义、印象主义的束缚,使他的音乐不论在形象的刻画上,还是旋律、和声上,都有其独到之处,显示出与德彪西不同的、独特的个性-拉威尔更多地接受厂古典音乐传统的影响,回到更古老的法国传统上,将它的典雅、清新与象征主义、印象主义的手法相结合?在他的作品中常常会遇到古典大师们使用过的节奏、音型等,使旋律非常新颖、迷人,音乐形象鲜明,清晰优美、在作品的内容上,除了对自然风光的描绘,拉威尔也多从古代的童话传说中选取题材?建议聆听的曲目《波莱罗》(1928)CD囚}《西班牙狂想曲》(1907)CD1121~]四、杜卡将作曲家、音乐评沦家保罗·杜卡(PaulDukas,1865一1935)列为法国印象主义作曲家,

第L章跨tU纪的转折——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1870—1920年)197这一观点可能难以得到人们的普遍赞同,但杜卡的作品中带有较多的印象主义风格因素,也许是一个可以接受的说法+杜卡的一生都是在巴黎度过的,良好的文化环境使他很早就刘音乐产生了兴趣,14岁时就开始了作曲的尝试,1882年完成了普通教育之后进入了巴黎音乐学院,跟随杜布瓦和吉罗学习作曲,1888年毕业时以一合合唱作品获得罗马二等奖,后被留在该校任教,同时还为多家报纸撰写音乐评论文章,直到最后的日子;;我国音乐家冼星海1935年春考入巴黎音乐学院时,就曾在杜仁教授的高级作曲班上学习过:杜卡对自己的工作十分严格,对别人的音乐作品进行评价时小心谨慎,对将要公布的旨乐观点从来都是考虑再三,因而著述并不多,流传下来的就更少了。杜卡在音乐学院学习期间就已经创作了一些具有一定艺术价值的音乐作品,但只是到了1892年才第一次获得公开演出的机会、1897年,随着《C大凋交响曲》和交响诙谐曲《小巫师》的相继首演,杜卡才逐渐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才被人们认可为有才华的作曲家+杜卡的早期创作,明显受到瓦格纳和弗朗克音乐风格的影响,带有后期浪漫主义音乐的气质?进入成熟期之后,他外始借鉴并巧妙运用了印象主义音乐的一些表现手法,通过他的处理使之独具一格:印象主义那色彩斑斓的配器色调对于杜卡来说简直是得心应手、他时常写出一些既与印象主义音乐风格相似,又体现个人精致特点的音乐,这也许就是杜卡与印象主义音乐之间存在的本质关系-可以说杜卡是在不断地吸收各种音乐流派所长的过程中,逐渐演化和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的,其中印象主义音乐对他的影响特别大,他的成功是建立在印象主义音乐基础之上的。同时,杜卡也通过音乐创作宋表现自己对印象主义音

乐的理解,这种理解只属于他自己,既区别于德彪西,也区别于拉威尔。交响诗纠、巫师》是杜卡最为著名的作品,创作于1897午?他以歌德的同名叙事诗为题材,运用谐谑曲的音乐体裁,将这个有趣的故事改写成了一首生气蓬勃、意趣盎然的管弦乐曲。这首交响诗采用单主题回旋曲式,其他所有的音乐主题都是从“小巫师取水主题”发展而来的。乐曲的配器色彩丰富,手法细腻,在某些地方带有印象主义音乐的特点。建议聆听的曲目《小巫师》(1897)CD17i~1第三节德奥音乐德奥音乐在这一时期较有成就的是交响乐、轻歌剧和艺术歌曲,,当时,瓦格纳和勃拉姆斯的音乐还雄踞乐坛,布鲁克纳的交响曲和沃尔夫的艺术歌曲也引入注目,特殊的时代还造就出

null198四方音乐史…j名作赏析两位杰出的音乐家——马勒和理查·施特劳斯;一、布鲁克纳安东·布鲁克纳(AntonBmckner,1824一1896)奥地利作曲家、管风琴家,1824年9JJ4日生于林茨附近安斯费尔登的一个农村教师家庭,1896年10门11日十于维山纳;13岁参加圣弗洛里安修道院唱诗班,并学管风琴.青年时代曾任修道院和大教堂的管风琴师+除厂演奏管风琴外还潜心于作曲;1865年在慕尼黑聆听了瓦格纳的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并拜见厂瓦格纳,后深受其和声手法和交响化乐思的启发,竭力在自己的创作中仿效瓦格纳.自1868年起定居维也纳,任职于维也纳旨乐学院,担任管风琴、和声学、对位法课程的教学丁作,1871年升为教授-曾先后到法国、英国、瑞士等国旅行演出:布鲁克纳是19世纪下半叶奥地利交响乐领域和管风琴演奏领域的一位大师。他的创作涉及交响乐、宗教音乐、管风琴图7—5尔鲁克纳(1824—1896j音乐和室内乐等,其中交响乐占有首届一指的地位-布鲁克纳从来都没有写过有标题或附加声乐的交响曲,也没有写过交响诗-布鲁克纳的交响曲,进—…步扩大了传统(真勺奏鸣套曲形式,庄重而宏伟,独具特色、他总共写了l真部交响曲,其中除了未完成的《第九交响曲》外.还包括1863年写的未列入序号的《r小闹交响曲》和1869年完成的被列入第0序号的《…1小凋交响曲》:这些交响曲气势巍峨,色彩明朗,兼用人典主义01多芬和浪漫主义舒伯特的传统技巧,以及古代众赞歌的手法和后期浪漫主义的音调,内容多描写精神胆y/;布鲁克纳是虔诚的天主教徒,其作品多具有深邃的哲理性和沉思气氛:他的宗教旨乐作品被誉为奥地利教会音乐的典范,3部弥撒曲继承了贝多芬《庄严弥撒曲》的传统,《感恩赞》以十分简洁的手法取得极佳的效果-他的世俗音乐除·郎序曲和一部弦乐石重奏外均为交响曲:。作为一名管风琴师,他在世时主要以承袭巴赫复凋传统的管风琴帅而引人注目,而他对后人的影响则是以一位崇拜瓦格纳和声创新的交响乐作曲家而闻名-他对瓦格纳敬仰备至,3部弥撒曲和《第一交响曲》在和声、配器方面深受瓦格纳影响,《第二交响曲》以瓦格纳为标题,《第七交响曲》结尾的哀乐足悼念瓦格纳之作。他的作品在生前多遭冷遇,卒后多年刁·渐受重视?,布鲁克纳的《第四交响曲》创作于1874午,并在1878—1880午问进行过多次修改,乎后布鲁克纳又为其冠名为“浪漫”.1881年2月20日由汉斯·李赫特指挥维业纳爱乐乐团首演,演出大受欢迎,以至每乐章结束时,布鲁克纳都要到台卜鞠躬致谢.对该部交响曲,布鲁克纳

null第L租跨世纪的转折——191lt纪未全10Ht纪切(1870—1920午)199描述:“在中世纪的一个城镇中——黎明破晓,曙光洒落——城堡传出洪亮的军号声——城门敞开——骑上从洞开的城门中跃马而出——森林的神秘气氛笼罩着他们——森林在沙沙作响——鸟儿在欢唱,”布鲁克纳的创作得到了社会的认同是从1884年首演《第七交响曲》获得成功开始的:《第七交响曲》首演一举成功,使布鲁克纳的名声传遍了整个德国,足可见这首乐曲是推动这位音乐巨匠的全部交响曲为世人所认识的原动力;就此而言,《第七交响曲》堪称布鲁克纳的成名之作,也被公认为他所有作品中的地位最高者-布鲁克纳的交响乐创作将晚期浪漫主义的音乐语言与占典主义的曲式原则相结合,作品即浸透了宗教的伦理观念,又充满丁浪

漫的情感官泄.他的交响曲在保持传统的四乐章套曲结构的同时,篇幅有较大的扩充j音乐文融着戏剧性、史诗性和扦情性白勺因素,内中吸收了奥地利民间旋律,在和声、复调和配器上有很高的造诣;他的音乐具备了哥特式建筑拱门构造的宏伟,有着令人惊叹的巨大广阔,也令人联想起管风琴那恢弘响亮的声旨,表现出时间与空间的无限,它就像巍峨的大教堂,令人由衷发山崇敬的信仰之心;;布鲁克纳对白己的信仰坚定不移,对宗教有着极端的率真和诚实的期待+每听一部布鲁克纳的交响曲或弥撒曲,部宛如步入哥特式教堂,置身于此,人们会油然升起严肃、敬仰和虔诚的心境,建议聆听的曲目《第七交响曲》(1881—1883)第二乐章CD囚司二、马勒生平简介奥地利作曲家,指挥家马勒(GustavMahler,1860—1911)1860年7月7口生于波希米亚的一个犹太小商人家庭,1911年5月18日卒于维也纳;.他在14个孩子中排行第二,图7—6马勒(1860—19]])父亲很早就发现厂马勒的音乐大赋,对他倍加鼓励-1876年.马勒离开巾学进入维也纳音乐学院学作曲,跟布鲁克纳等人学习,在校期间因成绩优异曾数次获得嘉奖;1877年在维也纳大学哲学系学习,1880年起先后在德国、奥地利各地及布拉格、布达佩斯任指挥,马勒首先足一位著名的指挥家..1897—1907年任维也纳皇家歌剧院指挥,是欧洲近代著名的乐队指挥家之一、他的组织能力很强,指挥风格严谨,音乐表现深刻,对乐队的要求极高,为现代指挥艺术的形成与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在维也纳皇家歌剧院的十年中,由于马勒的苦心经营剧院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艺术水平,享有欧洲第一流歌剧院的美誉:他指挥演奏莫扎特、贝多芬、威尔第、瓦

null200西方音乐史与名作赏析格纳、普契尼和斯美塔那等人的歌剧作品时,根据作曲家的提示,尽可能深人、忠实地挖掘作品的内容,准确、清晰地把它们表现给听众。由于他与保守派的不调和的斗争及艺术处理上的大胆、独创,而为提高歌剧的演出和传统作品的演奏水平做出了卓越的贡献。1907年可谓是马勒的多事之秋:一是由于艺术观点和人事原因被迫辞去了维也纳皇家歌剧院的职务;二是他最宠爱的年仅4岁的长女不幸夭折;三是他自己又被确诊为当时是不治之症的心脏病。一系列的打击造成了马勒一生中悲剧性的最高潮。随后,他离开欧洲,前往美国任纽约大都会歌剧院指挥兼纽约爱乐乐团指挥。1911年,由于健康状况日益恶化,马勒不得不又返回欧洲,开始在巴黎治疗,但病情未见好转。这时他非常怀念故乡,要求人们将他送回维也纳。当年的5月18日,马勒在维也纳的一所疗养院中去世。马勒一生坎坷,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一个“三重无家可归的人”:他既是一个奥地利人,也是一个波西米亚人,还是一个犹太人。因此,他觉得自己不论到何处,对别人来说都是一个陌生人,永远不受欢迎,即使成名以后,这种地位也没有得到多少改变。在个人生活上,他的遭遇也是很不幸的,中年才结婚,晚年丧女,再加上艺术上的艰辛,使他备觉人世的冷酷无情。他对当时的社会十分不满,但又不知出路何在。也许是因为他的生活遭遇,他对不幸者有着极大的同情心。马勒是当时德国晚期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之一,其作曲技法已预示了20世纪作曲家所要采用的各种基本方法,其影响很大。主要作品介绍马勒在指挥之余从事音乐创作,他的主要艺术成就是在歌曲和交响乐体裁方面,其重要作品主要有:10部交响曲(最后一部未完成)、交响套曲《大地之歌》、声乐套曲《流浪艺徒之歌》、歌曲集《孩子们的神奇号角》、声乐套曲《亡儿之歌》。他的作品大多具有深邃的内容和哲理性,时有悲剧色彩及泛神论或宗教思想的流露。马勒9部交响曲的主要艺术特点为形式宏大,配器手法卓越,充分发挥了管弦乐队的交响性;其风格气势磅礴,乐思繁复,但又不失民间音乐的质朴感,其交响曲直接继承、发展了贝多芬的风格,大多具有标题性的构思。从创作总体上来看,马勒的全部交响曲就像一个庞大的统一体,宛如一部宏伟的交响史诗,每一部交响曲都是这部巨著中的一个篇章,它们之间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表现了作曲家带有宗教色彩的人道主义理想的主题,并试图用音乐来回答让他感到困惑的种种问题。在马勒的创作中,时而用漫画式的手法对现实进行扭曲和夸张,时而又以抒情的笔调使人陷入无际的遐想,音乐中

对人类所经受的苦难都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和怜悯,但却把希望寄托在虚无缥缈的幻境之中,这大概就是马勒音乐艺术中悲剧性的主要所在。马勒的交响曲是他思想发展的一面镜子,全面反映了他的内心追求,苦闷和失望。前四部交响曲更多的是对幻想境界的描绘,表现了音乐家对理想,对合理的社会现象的追求。《第一交响曲》着重表现了作者对美好大自然的热爱,对充满活力的青春的赞美,全曲洋溢着一种积铘L巾跨叶纪的外折——●9爪纪木十10叶纪训(1870—1920午)201极乐观的情调-第二、:、四交响曲则带有较浓的宗教色彩,歌颂幻想中的“天国”,富有浪漫主义情调。而第九至第七交响曲U10更多的足肘现实生活的描绘以及内心的体验,充满尖锐的矛盾、冲突,而这些矛盾足不L1/解决的,悲剧色彩很浓,深刻反映厂旨乐家内心对现实的怀疑和因找刁;到出路所产生的苦I:叫、忧郁;《第八交响曲》用马勒自己的话来说,是对前七部的总结,不但规模大,内容也有所突破,个人的悲剧闪素减少了,代之以9、多芬式的人类的博爱、欢乐和幸福、马勒试图用音乐使人们进入超凡脱俗的境界,当然,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这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艺术家很快便从美梦中醒来,发现这原来不过是一场空想:于是产生了《第九交响曲》中理想的破灭,流露[{1一种走投无路的绝望情绪-马勒交响曲创作与声乐存在紧密的联系是一个很重要的特点;。他在第二、第三、第四和第八交响曲加入了独唱、合唱、重唱;最著名的是《第八交响曲》,除了庞大的交响乐队,还有两个混声合唱队,一个童声合唱闭,七个独唱演员,有“干人交响曲”之称?交响套曲《大地之歌》采用中国唐{℃诗人争㈠,盂浩然、乇维等的7首诗谱写而成,系作者的绝笔,作品表现了强烈的愤卅嫉俗、孤傲超脱的思想,悲剧色彩较浓;;他的歌曲创作还有组歌《漂泊者之歌》、声乐套曲《孩子们的挽歌》及歌曲集《孩子们的神奇号角》等。《孩子们的神奇号角》的歌词取白德国民间诗集,音乐采用民歌的音调,白然、朴素、优美.马勒的歌曲创作几乎都采用管弦乐队伴奏,使之具有交响曲的风格;.对马勒的评价马勒是维也纳交响乐传统的最后继承人-他倾向于标题音乐,但并未受其局限,而是根据自己的需要进{了创新和突破;他在音乐创作技法上有很多特点:和声语言复杂化,使用大量不协和和弦,较多使用全旨阶,已显露出无凋性之端倪:音乐织体复杂,配器手法十富多样,旨响效果饱满突出;乐队编制大为扩充,不仅每个声部的乐器都有所增加,而且还增添了汁多交响乐队编制之外的乐器(如一些打击乐器和管风琴等),再有声乐的介入,极大地扩充厂交响乐队的表现力-除此以外,马勒交响曲的结构也有很大的变动,不仅乐章的数量有所增减,而H乐章的快慢川贞序啦钉较大的变动:马勒还是近代杰出的指挥家之一,艺术表现深刻,严谨,要求极高,组织能力很强,对近、现代指挥艺术的形成和发展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建议聆听的曲目《第八交响曲》(1909)结尾CD圆《大地之歌》(1908—1909)第一乐章CDll-i~]三、理查·施特劳斯生平简介德国作曲家、指挥家理查·施特劳斯(RichardStrauss,1864—1949)1864年6月11H生于慕尼黑,1949年9月8口卒于巴伐利业;父亲是宫廷乐队中的圆号手,母亲出身于啤酒商之家÷施竹劳斯4岁开始学音乐,6岁尝试作曲,8岁学小提琴,11岁学作曲。在他父亲严格的教育下,施特劳斯的早期作品大多是采用古典形式写成的室内乐、协奏曲和交响

202西方音乐史勺名作赏忻曲,后来经过一番探索,施特劳斯发现自己更适合于创作标题音乐,从此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音乐风格;18岁时任迈宁根市乐队助理指挥,此后曾在慕尼黑歌剧院、魏玛宫廷歌剧院、柏林宫廷歌剧院和维也纳国家歌剧院等地任指挥、1933年被指定为纳粹德国音乐总监:第二次叭界大战后居住在瑞士,在那里安静地度过了白己的余生:主要作品介绍自李斯特开创交响诗这一音乐领域之后,许多作曲家紧随其后,用各种艺术思想和创作风格不断地丰富和完善这一领域-在众多的后继者中,施特劳斯具有显著的地位,他的交响诗产生于浪漫主义传统之中,并属于向现代音乐过渡的一类作品。施特劳斯的创作大多遵循晚期浪漫主义风格和手法,尤以配器效果丰富、乐队规模宏大著称-主要的作品有交响诗《唐璜》、《死与净化》、《梯尔的恶作剧》,《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堂吉河德》、《英

雄生涯》,交响曲《家庭交响曲》,歌剧《贡特拉姆》、《莎乐美》、《埃莱克特拉》和《玫瑰骑-亡》等;;图7—7埋查·施特劳斯(1864—1949)理查·施特劳斯的交响诗继承了柏辽兹、李斯特标题音乐的传统,但他只侧重人物和事件的表面效果,而没有深刻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忭格,使标题忭趋向庸俗化-在《唐璜》中,他描写唐璜只追求享乐、情欲,最后极尽享乐而死,已经失去厂原苫中这个人物的反封建色彩:《梯尔的恶作剧》取材于德国民间传说,但施特劳斯却只刻画其恶作剧等生活侧面,忽略了主人公的英雄胆略。施特劳斯很赞赏尼釆的“超人”哲学,他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极其形象地再现了尼采的哲学观点和极端个人主义的思想感情,施特劳斯认为自己就是…个“超人”式的英雄,他的交响诗《英雄生涯》其实就是描写他自己奋斗一生终于成名的事迹;《死与净化》则描写一个垂死病人对往事的回忆以及死后得到的净化,也是英雄思想和“超人”哲学的体现,但悲观因素在他作品中却是不多见的;理查·施特劳斯的歌剧内容多描写享乐、淫乱、残暴以及血腥,反映了当时“世纪末”的颓废倾向。《莎乐美》取材于英国颓废诗人工尔德的同名涛剧,描写莎乐美为实现自己的意愿,不择手段地淫荡、残暴与疯狂;《埃莱克特拉》取材于古希腊传说,也是一个残暴的故事-以下对理查·施特劳斯的几部交响诗作一简单介绍:《死与净化》尽管理查·施特劳斯的交响诗都有标题,这些标题的内容有哲理性的.也有描述性的,但音乐的自身仍起主要作用-交响诗《死与净化》就足先完成音乐,再加上厂文字说明。文字恰当地描述了音乐的内容,然而音乐并不可能像文字那样具体地叙事,标题只是引起听众的想像。这部作品包含速度不同的四个段落,大致与文字说明相对应。《梯尔的恶作剧》梯尔是14世纪德国民间传说中的人物,到处恶作剧,戏弄当时的权

第七章跨世纪的转折——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1870—1920年)203贵。施特劳斯曾打算用这一题材写作歌剧,后改用交响诗体裁,虽未写长段文字说明,仍可看出其叙事性手法。施特劳斯为这部交响诗加上的标题是:“梯尔愉快的恶作剧,根据古老的关于一个无赖汉的故事,用回旋曲式写成的一首大型乐队曲”。遵照自由的回旋曲式的结构,为主角梯尔设计了两个主题,作为回旋曲的主要音乐形象,然后,将梯尔的种种恶作剧穿插其间。《堂吉诃德》根据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的同名小说写成,施特劳斯称这部作品为“基于骑士性格主题的幻想变奏曲”。乐曲规模宏大。长大的序奏,叙述了堂吉诃德老先生沉溺于骑士小说,整天想人非非,以致精神失常。乐曲一开始就出现堂吉诃德的主题,刻画他热情冲动的性格。接着,中提琴演奏的主题,描绘堂吉诃德富于幻想和对理想女性的追求。对理查·施特劳斯的评价理查·施特劳斯是19世纪末德国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其音乐风格和技法标志着晚期浪漫主义向20世纪新音乐的过渡,其交响诗和歌剧对现代音乐影响很大。在思想上和艺术创作上都代表了当时的另一种倾向,就是对现实持乐观态度,赞赏上层社会的享乐生活,对自我价值予以充分肯定,崇拜“超人”式的英雄。他的作品很少悲剧阴影,而是充满了乐观的精神。当马勒沉湎于对黑暗现实的痛苦思索之中时,他依然是乐观地对待生活和创作,在某种程度上迎合了统治者粉饰现实、制造虚幻幸福安宁的需要。作品在思想性方面并无可取之处,这些作品之所以能够流传至今,主要的之于音乐的魅力。音乐手法上的创新,既继承柏辽兹、李斯特、瓦格纳等人的传统,又有独特的个性。在他的交响诗作品中,不仅以音乐的色彩变换来反映情感和诗意,而且还用来描述具体的事件、思想和感情。在交响诗和歌剧体裁中,这种描述性的音乐被发挥到了极致,虽然他的音乐有时过于矫揉造作和充满了感官刺激,但总体上还是生机勃勃、风趣俏皮,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也正是由于这一点,使他的作品至今还受到听众的普遍喜爱。理查·施特劳斯的旋律极美,音域宽广,富有激情,有很强的感染力,但很少与民间音乐有直接联系。音乐形式结构自由,不拘泥于传统的形式,而是根据内容的要求有所突破。配器非常出色,和声上出现无调性和多调性的倾向,已具有了20世纪现代派音乐的某些特征。建议转衙的曲目;;;;;;!;《壹拉图斯特拉如是脱扒1896)引子龄ll-f~《七重面纱之舞》,选自歌剧《莎乐荚》(t905)CD1VTg-1四、沃尔夫胡戈·沃尔夫(HugoWolf,

1860—1903)奥地利作曲家,自幼喜好音乐,随父亲学音乐。1875年人维也纳音乐学院学习,因被校长认为不可造就而与校方发生冲突,两年后退学离校,此后全靠自学成才。

null204西方音乐史与名作赏析沃尔夫曾大量研习巴赫、莫扎特和贝多芬的作品,钻研舒伯特、舒曼的艺术歌曲,对瓦格纳的歌剧音乐情有独钟,16岁起热中于歌曲写作。1881—1882年当过萨尔茨堡歌剧院艺术指导,并在报纸上撰写音乐评论文章,因褒扬瓦格纳而贬低勃拉姆斯,招致各方不满。沃尔夫没有固定的经济来源,一生靠写歌、偶尔教几个钢琴学生和撰写音乐评论糊口,生活拮据时甚至要靠朋友接济。作品主要有《青春之歌》(12首,1877—1878)、《诗歌集锦》(31首,1877—1897)等。1888—1892年是他创作的丰收期,连续写了6本歌集。1897年秋天因精神失常而中断了创作活动,住进了精神病院。1898年病情稍有好转,但同年10月又复发,并企图溺水自尽。最后几年精神完全错乱,1903年死于精神病院。沃尔夫一生主要写作艺术歌曲,共写了270余首,此外还写有少量其他器乐作品,如交响诗、弦乐四重奏等。1895年还写过一部喜歌剧《市长》。在沃尔夫的歌曲创作中力求真切深刻地表达人的内心情感,延绵不断的朗诵调旋律风格、调性模糊的半音化和声,以及富于交响性的音乐织体,都可以看出瓦格纳对他的深刻影响。每首歌曲都凝聚着他的心血,就性格刻画而言是无与伦比的,它要求表演者在心理上和声乐、器乐的技巧上都要有极高的艺术才能。沃尔夫深受瓦格纳的影响,在艺术歌曲写作领域继承了自舒伯特以来的浪漫主义艺术歌曲传统并有所发展。他的不少歌曲仍采用分节歌形式,配以传统的钢琴伴奏,但更多的是采用通谱歌形式,带有朗诵调的色彩,曲式自由,强调歌词的自然重音及分句:钢琴伴奏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织体多变,喜欢使用半音阶和声,与声乐部分相互补充,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创作习惯上,沃尔夫经常以诗人的诗集或语种集中谱曲,力求再现表现对象的气质及特点,并且相当成功,被认为是继舒伯特、舒曼和勃拉姆斯之后的德奥最杰出的歌曲作曲家之一。第四节意大利歌剧的新发展19世纪的70--80年代,瓦格纳乐剧冲击着整个欧洲乐坛,即便是曾占统治地位的意大利舞台也未能幸免。但瓦格纳那种夸张的、远离意大利现实的英雄神话歌剧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社会的贫穷和人民的苦难触动了艺术家的良知,艺术家们开始把眼光投向现实社会,投向下层人民的生活。另一方面,在法国自然主义文学的影响下,80年代,意大利产生了真实主义的文学思潮,立足于写现实生活,写下层小人物的悲欢。代表人物是维尔加(1840—1922),他的短篇小说《乡村骑士》是真实主义文学的杰作。在音乐上,音乐家们也以真实主义文学为鉴,向现实生活索取题材,以下层小人物作为歌剧的主人公,以他们的生活作为舞台表现的中心,产生了真实主义歌剧。从某种意义上讲,真实主义歌剧的产生是意大利人对瓦格纳乐剧的一种反抗。

null

null

null

null

null

外国教育史备考研知识点:19世纪末至20世纪前期欧美教育思潮和教育实验

外国教育史备考研知识点:19世纪末至20世纪前期欧美教育思潮和教育实验 一、19世纪末至20世纪前期欧美教育思潮和教育实验 (一)新教育运动 1.新教育运动的形成和发展 新教育运动亦称“新学校运动”,是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兴起的教育改革运动。初期以建立不同于传统学校的新学校作为新教育的“实验室”为其特征。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在教育实践不断推广的基础上,新教育理论进一步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新教育运动逐步走向衰落。 1889年,英国教育家雷迪在英格兰的德比郡创办阿博茨霍尔姆乡村寄宿学校,标志着新教育运动的开端。其后,德国的利茨推动了“乡村之家运动”,法国的德莫林开办了“运动学校”。各国新学校的国际交流促成了1899年瑞士教育家费利耶尔在日内瓦建立了“国际新学校局”,1921年在法国加来成立“新教育联谊会”,并出版杂志《新时期的教育》。1922年提出“七项原则”,强调活动以及儿童个人自由而完善的发展,推行儿童中心的教育目标。1942年,通过《儿童宪章》,强调教育机会均等,以符合世界性普及教育的要求。1966年,新教育联谊会改名为“世界教育联谊会”,标志着新教育运动作为一场运动的终结。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考研大军,研究生就业问题近年来也成为热点话题。官方发布的研究生总体就业率高达95%以上,但有的专业首次就业率甚至低至5.56%。究竟什么才是真实的情况,也许永远也无法知道,但多几个渠道了解信息,或许能在作决定时提供帮助。 七成高校研究生就业率超95% 凯程考研以"专业、负责、创新、分享"的办学理念,突出"高命中率、强时效性、全面一条龙服务"的特色,成为考研学子选择专业课辅导的首选。10年来已有千余位考生在凯程的帮助下顺利考取全国著名高校,引发业界强烈关注。 2.新教育运动中的著名实验 (1)1889年,英国教育家雷迪在德比郡创办阿博茨霍尔姆乡村寄宿学校,以11-18岁男孩为对象,以把他们造就新型的英国各种阶层人士为目的。学校课程包括体力和手工活动、艺术和想象力的课程、文学和智力课程以及社会教育和宗教、道德教育。学校作息时间分成三个部分:上午主要学习功课,下午从事体育锻炼和户外实践,晚上则是娱乐和艺术活动。 (2)1893年,英国教师巴德利建立了贝达尔斯学校,实行男女合校,更多地倾向于培养创造者;更关心教学过程;学校管理亦更加民主,因此受到更广泛的欢迎。 (3)1898年德国教育家利茨在哈尔茨山区创办了德国第一所乡村教育之家,招收12-16岁的学生,并推动了德国的“乡村之家运动”。 (4)1899年,法国的社会学家和教育学家德莫林创办了法国的第一所新学校--罗歇斯学

最新西方音乐史考试题合集

西方音乐史习题库 (第一学期) 一、填空题 1、古希腊时期的音乐织体是(单声部);采用(托洛斯体系(调式))调式;用(希腊字母、符号两种方式)记谱。 2、古希腊最早被记录下来的大型史诗称(荷马史诗),当时弹唱史诗的人称(行吟诗人)。 3、罗马教会的礼拜仪式分为(日课)和(弥撒)两大类。 4、西方最早的复调音乐产生在(中)世纪,是以(格里高利圣咏)为固定调,在它的上方或下方加上一个(平行四度)的声部,从而构成的二声部音乐,这种最早的复调音乐叫(奥尔加农)。 5、中世纪兴起的复调音乐形式主要有(奥尔加农)、(迪斯康特)、(孔杜克图斯)、(经文歌)。 6、公元9—11世纪,反映城市生活的世俗音乐兴起,一些骑士们经常饮酒唱歌,歌曲内容多反映战争、爱情,这些人在法国称为(游吟诗人),在德国称为(恋诗歌手)。 7、人们习惯以(新艺术)来通称整个14世纪法国和意大利的音乐,当时意大利兴起的世俗音乐体裁主要有(牧歌)、(巴拉塔)、(狩猎歌)。 8、文艺复兴时期声乐的主要体裁有(牧歌)、(尚松)、(利德)、(比良西科)等。 9、文艺复兴发源于北方的(勃艮第地区),即今日的法国北部,比利时,荷兰等地。音乐史上称为(勃艮第)乐派。10、16世纪的宗教改革运动始于(德)国,由(马丁.路德)发起。 11、罗马乐派和威尼斯乐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是(帕莱斯特里纳)、(托马斯.路易斯.维托利亚)、(加布里埃利叔侄),其中威尼斯乐派成功培育出(宏伟壮观)的音乐风格。 12、16世纪意大利牧歌的代表人物有(马伦齐奥)、(杰苏阿尔多)、(蒙特威尔第)。 1、(数字低音)是巴罗克时期特有的作曲手段,沿用整个巴罗克时期。 2、现存的第一部歌剧是1600年里努契尼写剧本、(佩里)和(卡契尼)作曲的歌剧(《尤丽狄茜》),取材于希腊神话。 3、巴罗克时期的组曲是由不同国家的四种不同风格的舞曲组成的,分别是(德

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的社会福利思想

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的社会福利思想 一、历史背景 19世纪后期,第二次工业革命将资本主义推向了新的发展阶段,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政治、社会生活发生了全方位的改变。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经济发展,使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垄断阶段。 工业的大发展和垄断组织的出现迅速改变着社会阶级结构,使各垄断组织、非垄断的企业界、中小资产者、工人、农民等日益成为利益与愿望不同的各类社会群体。这些群体互相依存又彼此矛盾,便出现了工人运动,并成为一种经常性起作用的社会因素。在工业、科技、竞争意识、社会变迁迅速动荡的环境里,人们的观念也在发生变化。 (三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社会结构的变化、社会矛盾尖锐、工人运动的作用) 在此我们主要分析其中对20世纪福利国家发展有重要影响的社会福利思想。 二、欧洲的社会民主主义思潮 ㈠、思想渊源 19世纪初期的空想社会主义 法国浦鲁东的无政府主义 德国拉萨尔的国家社会主义 自由主义的自由、民主思想 对马克思主义的修正 ㈡、形成 在马克思和恩格斯逝世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主义者逐渐分成了两个派别。 一派认为是仍然坚持正统的马克思主义,后来以马克思列宁主义著称。 另一派则认为马克思的理论中存在着一些错误,与社会经济的新的发展变化也有不相符合之处,需要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必要的修正。 1896—1898年,德国社会民主党内最主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伯恩斯坦发表了一系列的文章,把各种修正主义思想融合成了一个比较完备的体系,对马克思主义提出了系统的修正,由此也产生了所谓的修正主义。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随着资本主义国家政治民主化程度的提高,各国的社会民主党人越来越多地接受了修正主义的思想观点,形成了包括民主社会主义在内的社会民主主义思潮。 ㈢、社会民主主义思想及其基本观点 1、人道主义思想 是社会民主主义的思想核心。社会民主主义者信仰个人价值的优先性,坚持文艺复兴和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康德提出的不能把人作为实现其他目标的工具的“绝对命令”。 2、民主主义精神

西方音乐史机考题库复习题

一、选择题 1.西方音乐的历史通常从哪一个时期讲起?B A 古罗马 B 古希腊 C 古埃及 D 古印度 2.西方音乐的历史痕迹可见于:D A 考古挖掘的乐器与乐谱残片 B 陶器、浮雕上的音乐图像 C 古代文献记载 D 以上三点均可 3.“音乐”一词的来源与什么神灵有关?B A 宙斯 B 阿波罗 C 缪斯 D 雅典娜 4.德尔斐赞美诗常用的伴奏乐器是:C A 阿夫洛斯管 B 潘笛 C 里拉琴 D 竖琴 5.酒神颂歌常用的伴奏乐器是:A A 阿夫洛斯管 B 管风琴 C 基萨拉琴 D 鼓和钹 6.词意为“和着里拉琴而唱的诗歌”指的是:D A 颂歌 B 抒情诗 C 史诗 D 赞美诗 7.悲剧《俄瑞斯特斯》的创作者是:D A 荷马 B 萨福 C 埃斯库罗斯 D 欧里庇得斯 8.提出以四音音列为音乐体系基础的古希腊音乐理论家是:B A 毕达哥拉斯 B 亚里斯多塞诺斯 C 柏拉图 D 苏格拉底 10、古罗马音乐的主要特征是:D A 军乐较发达 B 追求气势和排场 C 是身份地位的象征 D 以上三点均是 11.“中世纪”的开端通常以西罗马帝国的陷落为标志,其年代是:B A 公元313年 B 公元476年

C 公元800年 D 公元1054年 12.中世纪音乐的盛期是指:B A 5-10世纪 B 11-13世纪 C 14世纪 D 16世纪 13.西方教会初期,米兰教区使用的圣咏是:A A 安布罗斯圣咏 B 高卢圣咏 C 贝内文托圣咏 D 老罗马圣咏 14.莫扎拉比圣咏主要指哪个地区的圣咏?D A 不列颠 B 法国 C 意大利 D 西班牙和葡萄牙 15.按照词乐关系,歌词的一个音节配四到五个音符的形式称为:D A 吟诵式 B 花唱式 C 纽姆式 D 音节式 16.在圣咏的演唱方式中,将唱诗班分成两组轮流演唱的形式属于:B A 应答歌唱 B 交替歌唱 C 齐唱 D 独唱 20.常规弥撒配乐的第一首经文是:D A 荣耀经 B 信经 C 圣哉经 D 慈悲经 21.最初在“哈里路亚”的花唱旋律上附加歌词,后来独立出来的体裁是:B A 附加段 B 继叙咏 C 教仪剧 22.以下哪些乐曲曾引用《末日经》做为旋律素材?D A 柏辽兹《幻想交响曲》 B 李斯特《死之舞》 C 圣桑《骷髅之舞》 D 以上三部均是 23.以耶稣诞生、复活等故事编创的小型戏剧属于:C A 道德剧 B 奇迹剧 C 神秘剧 24.《美德的戏剧》出自哪位作曲家?A A 希德嘉 B 萨福 C 莱奥南 25.西方最早出现的复调音乐叫做;C A 迪斯康特 B 附加段 C 奥尔加农

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的社会福利思想

世纪末世纪初期地社会福利思想 一、历史背景 世纪后期,第二次工业革命将资本主义推向了新地发展阶段,资本主义世界地经济、政治、社会生活发生了全方位地改变.世纪末世纪初地经济发展,使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垄断阶段. b5E2R。 工业地大发展和垄断组织地出现迅速改变着社会阶级结构,使各垄断组织、非垄断地企业界、中小资产者、工人、农民等日益成为利益与愿望不同地各类社会群体.这些群体互相依存又彼此矛盾,便出现了工人运动,并成为一种经常性起作用地社会因素.在工业、科技、竞争意识、社会变迁迅速动荡地环境里,人们地观念也在发生变化.p1Ean。 (三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社会结构地变化、社会矛盾尖锐、工人运动地作用) 在此我们主要分析其中对世纪福利国家发展有重要影响地社会福利思想. 二、欧洲地社会民主主义思潮 ㈠、思想渊源 世纪初期地空想社会主义 法国浦鲁东地无政府主义 德国拉萨尔地国家社会主义 自由主义地自由、民主思想 对马克思主义地修正 ㈡、形成 在马克思和恩格斯逝世后,资本主义国家地社会主义者逐渐分成了两个派别. 一派认为是仍然坚持正统地马克思主义,后来以马克思列宁主义著称. 另一派则认为马克思地理论中存在着一些错误,与社会经济地新地发展变化也有不相符合之处,需要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必要地修正.DXDiT。 —年,德国社会民主党内最主要地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伯恩斯坦发表了一系列地文章,把各种修正主义思想融合成了一个比较完备地体系,对马克思主义提出了系统地修正,由此也产生了所谓地修正主义.RTCrp。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随着资本主义国家政治民主化程度地提高,各国地社会民主党人越来越多地接受了修正主义地思想观点,形成了包括民主社会主义在内地社会民主主义思潮.5PCzV。 ㈢、社会民主主义思想及其基本观点 、人道主义思想 是社会民主主义地思想核心.社会民主主义者信仰个人价值地优先性,坚持文艺复兴和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康德提出地不能把人作为实现其他目标地工具地“绝对命令”.jLBHr。 、民主主义精神

西方音乐史考试重点

西方音乐史考试重点 一、客观题(选择、填空、判断) 1、(德)贝多芬 九首交响曲——《第三、五(命运)、九(合唱)交响曲》英雄性、戏剧 性。《第一、四、八交响曲》生活风俗性和抒情性。《第七交响曲》群众 性、舞蹈性。《第二交响曲》综合性。《第六交响曲》(田园)自然与哲理 相结合。 第六交响曲和第九交响曲在形式上有所开拓,标题音乐。 32首钢琴套曲,《月光》、《悲怆》、《热情》、《暴风雨》。 歌剧《费德里奥》——拯救歌剧。 2、浪漫主义音乐的兴起: ①(德)韦伯——《魔弹射手》——使用“主导动机”。 ②(奥地利)舒伯特——歌曲之王。是西方历史上第一位“自由音乐家”。 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女》、《冬之旅》(自传式作品)——失意、哀伤。 艺术歌曲《野玫瑰》、《魔王》、《鳟鱼》等。《圣母颂》源自瓦尔克《湖上 夫人》中的《艾伦之歌》。 器乐作品《未完成交响曲》只有两个乐章。总的交响曲有9部。 3、浪漫主义音乐的繁荣: ①(德)门德尔松 48首“无词歌”——单乐章的钢琴小品,专为钢琴而创作。 音乐会序曲、标题性序曲(单乐章、带有标题的管弦乐序曲)有7首作品,代表的是《仲夏夜之梦》,其中有《婚礼进行曲》为其配乐。带有描绘性 标题的作品是《春之歌》、《猎歌》等。 他的《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是四大小提琴协奏曲之一,其独特之处在于主奏乐器在第三小节就奏出了乐器。 1843年在莱比锡建立第一所音乐学院。1847年指挥演奏了巴赫的《马太 受难曲》是史上第二次。 ②(德)舒曼——1840年-1841年是他主要创作时期——艺术歌曲之年。 声乐套曲《妇女的爱情与生活》、《诗人之意》。 钢琴套曲——有描绘性、篇幅小。《狂欢节》、《童年情景》(每个乐章都是独立的,尤其是第七首《梦幻曲》著名)。他还倡导“大卫同盟”理念。 ③(波兰)肖邦音乐创作特征: 主要创作的是钢琴独奏曲,以单乐章为主,而且古朴而忧伤,寂静而神秘。 在音乐中运用弹性节奏。使用波兰民族音乐、民间舞蹈素材,旋律宽广。 如玛祖卡、波兰舞曲、波罗奈兹舞曲,甚至将其运用到史诗性作品中。曲式结构大多不复杂,采用三部曲式。音乐中的装饰音和多连音、双音具有肖邦的个人风格。和声富于色彩性和浪漫色彩。 4、法国大歌剧:

西方音乐史题仅供参考

西方音乐史题仅供参考 Document number:BGCG-0857-BTDO-0089-2022

西方音乐史100题 (仅供参考) 1、论述古希腊音乐理论的概貌。 2、试述古希腊的调式音阶理论。 3、请举出两位古希腊音乐理论家,并试述其主要音乐观点。 4、试述中世纪时期教会音乐的发展。 5、试述中世纪时期格里高利圣咏的产生与发展。 6、试述中世纪时期世俗音乐的发展。 7、中世纪教会音乐与世俗音乐的发展状况相比,有何不同? 8、试述中世纪教会调式与古希腊调式理论的不同。 9、什么是新艺术?与之对应的古艺术指的是哪个时期的艺术?两者有何不同? 10、比较法国游吟诗人特罗巴多与特罗威尔的不同特点,各举出一个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 11、试述中世纪时期德国世俗音乐的发展状况。 12、试述文艺复兴时期四大乐派各自的音乐特色。

13、试述佛兰德乐派代表人物拉索的主要贡献,并举出其两首代表作品。 14、试述罗马乐派创始人帕莱斯特里纳的主要创作特点及其代表作品。 15、试述德国宗教改革时期在音乐方面的改革。 16、试述歌剧的诞生及早期发展。 17、试述蒙特威尔第在歌剧创作方面的主要贡献及其代表作品。 18、试述亚历山德罗.斯卡拉蒂的在歌剧创作方面的主要贡献及其代表作品。 19、试述早期歌剧两大乐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创作特点,并举例说明。 20、试述巴洛克时期意大利正歌剧的主要特点及其主要代表人物的贡献。 21、试述巴洛克时期清唱剧和康塔塔是如何诞生的? 22、试述意大利清唱剧在巴洛克时期的发展,并举出一位代表作曲家的代表作品。 23、试述德国清唱剧在巴洛克时期的发展,并举出一位代表作曲家的代表作品。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史一个什么样的时代word版本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史一个什么样的时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至关重要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帝国主义国家已经奴役和控制了世界上绝大多数土地和人口,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这也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是指世界各国各地区和各民族成为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统一体, 其政治、经济、意识形态已纳入了资本主义的范畴。其形成经历了自 15世纪末16世纪初新航路开辟, 世界各大洲开始打破彼此隔绝的状态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终建立的400余年的历史演变。 一、形成的主要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开始与15世纪末的一批欧洲人的运航,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工业革命则大大推动了世界整体化进程,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技术革命后期,整体世界初步形成。这时电力被广泛应用,有机合成化学工业勃然兴起,汽车工业蓬勃发展,电子技术、航空技术正在兴起。所有这些,都使生产和技术面貌日新月异,促使世界经济出现新的高涨,使世界由“蒸汽时代”进入到“电力时代”。可以说,第二次技术革命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条件。首先,第二次技术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工业在世界经济结构中的主导地位,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提供了经济条件。19 世纪70 年代以前,在除英国之外的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农业仍然在经济结构中占优势地位,在整个世界工业中,轻工业还占主导地位。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第二次技术革命的推动,重工业迅速取代了轻工业的主导地位,美、德、英等国相继成为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国。这一转变确立了资本主义工业在世界经济结构中的主导地位,为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更加强烈的经济渗透,提供了更加现实的可能性。其次,第二次技术革命改进了人类社会已有的交通、运输、生活设施,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物质条件。19世纪70年代以前,用于人类社会中的交通、运输、生活设施还相当落后,各国家、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大规模交往没有可能进行。但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技术革命为全人类提供了火车、铁路、汽车、汽船、飞机、电报、电话、邮政等先进的交通、运输、生活设施。所有这些都大大缩短了各国家、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距离,改善了人类的生存环境,使人类进行大规模交往成为可能。再次,第二次技术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从自由向垄断的过渡并在全世界建立了极少数“先进”国家对大多数居民进行殖民压迫和金融扼制的世界体系。这一体系的出现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形成。第二次技术革命带来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高涨。这种高涨使资本主义国家更注重对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的保护和争夺。这样,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法、德、俄、日、美等国家中出现了垄断组织,自由资本主义完成了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同时把手伸向了世界各个角落。他们用武力的或经济的手段打开了东方国家紧闭的大门,把全世界变成一个宏大的国际市场,亚、非、拉广大地区都被汇合到这一市场中来了。极少数“先进”国家在全世界建立了对大多数居民进行殖民压迫和金融扼制的世界体系,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二、形成的基本途径:海外殖民扩张 由于资本主义具有开放和扩张的本性,它要求以全世界为舞台。如果它不掠夺世界其他国家就无法发展。资本主义向海外殖民,向世界各地倾销商品,掠夺各地的廉价原料,这势必导致世界各地区联系的加强。在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过渡后, 它不但要求扩大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供应地,而且还要求把过剩物质输往海外,因而推动了帝国主义国家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 世界被瓜分完毕。亚非拉美绝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在政治上都变成了帝国主义列强的殖民地、半殖民地或附属国,在经济上则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一部分。于是, 世界联结成一个整体。

西方音乐史试题试卷。选择题(4)[1]

一、选择题: 1、下列属于古希腊时期的乐器有(); ①里拉琴;②基萨拉琴;③潘管;④阿夫洛斯管;⑤风笛 2、古希腊节奏样式主要有(); ①八种;②四种;③九种;④十种 3、古希腊音乐常与()有联系; ①诗歌;②舞蹈;③戏剧;④宗教活动 4、古希腊的四声音阶可分为(); ①自然音阶、半音音阶、四分音阶; ②六声音阶、自然音阶、半音音阶; ③七声音阶、六声音阶、四声音阶; ④完整音阶、不完整音阶、四声音阶 5、古希腊音乐体裁有(); ①萨福体歌谣;②平达体颂歌;③阿尔塞欧斯韵律;④酒神颂 6、古希腊调式包括(); ①多里亚调式;②弗里几亚调式;③利地亚调式;④伊奥尼亚调式;⑤爱奥尼亚调式 7、复调音乐的发展顺序为(); ①格里高利圣咏-第斯康特-奥尔加农-克劳苏拉; ②格里高利圣咏-奥尔加农-第斯康特-克劳苏拉; ③克劳苏拉-格里高利圣咏-第斯康特-奥尔加农; ④奥尔加农-格里高利圣咏-克劳苏拉-第斯康特 8、圭多创造的六声音阶是: ① dol、re、mi、fa、sol、la;

② dol、re、mi、fa、sol、la、si; ③ ut、re、mi、fa、sol、la; ④ ut、re、mi、fa、sol、la、si 9、教会调式包括(); ①多里亚调式;②弗里几亚调式;③利地亚调式;④伊奥尼亚调式;⑤爱奥尼亚调式 10、欧洲音乐史上调式的发展过程为(); ①古希腊调式-教会调式-中古调式-大小调体系; ②中古调式-古希腊调式-教会调式-大小调体系; ③古希腊调式-中古调式-教会调式-大小调体系; ④古希腊调式-中古调式-大小调体系 11、在最早出现的复调音乐体裁中,格里高利圣咏声部被称为(); ①固定声部;②圣咏声部;③固定调;④奥尔加农声部 12、在最早出现的复调音乐体裁中,附加声部被称为(); ①固定声部;②上方声部;③下方声部;④奥尔加农声部 13、第斯康特声部附加在格里高利圣咏的(); ①上方;②下方;③上下方皆有;④与奥尔加农声部相同 14、中世纪时期的世俗音乐创作者有(); ①流浪艺人;②游吟诗人;③戈利亚德;④恋诗歌手;⑤名歌手 15、中世纪时期的法国游吟诗人分为(); ①恋诗歌手和名歌手; ②特罗巴多和特罗威尔; ③流浪艺人和戈利亚德; ④南方游吟诗人和北方游吟诗人

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课后习题详解(第16章 19世纪末至20世纪前期欧美教育思潮和教育实验——

第16章19世纪末至20世纪前期欧美教育思潮和教育实验 1.试论19世纪末至20世纪前期欧美教育思潮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背景、共同特征及其意义。 答:(1)欧美教育思潮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背景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欧美教育思潮的出现有着复杂的历史背景,总的来说是当时欧美国家经济、政治以及科学文化等方面发展和变化的一个综合反映。 首先,欧美教育思潮是欧美社会改革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19世纪末欧美国家工业和经济迅速发展,新的科学技术广泛使用,促使整个社会生活发生重大变化。人们以乐观主义态度寄希望于教育,试图通过教育的改进来解决各种社会矛盾,实现社会重建。 其次,随着初等义务教育的普及,人们日益关注教育质量的提高,为此而重视研究儿童的特性。实验科学尤其是实验心理学的诞生和发展,为教育革新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方法论基础。人们热心地开展各种教育研究与实验,力图建立“科学的教育学”。 再次,卢梭及其追随者们的教育主张成为教育革新运动的主要思想渊源。他们抨击旧教育的不切实际,主张一种与社会生活与儿童生活紧密联系的新教育。 (2)欧美教育思潮的共同特征 欧美教育思潮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其共同特征是: ①重视儿童自身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认为儿童先天具有善性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因而不再把儿童视为强制行为的对象; ②重视儿童研究和教育调查,并运用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结合、思辨与经验结合,以及

比较和测量等新方法,力图使教育研究科学化; ③重视儿童的创造性活动、社会合作活动和劳动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④在儿童研究中有着严重的生物化倾向; ⑤极端的个人主义性质,过高地估计了儿童自由、个性和创造性的意义; ⑥片面强调实用、适应,只顾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忽视基本知识的传授和一般智力的发展,降低了教育质量。 (3)欧美教育思潮的意义 欧美教育思潮重视儿童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性,注重对儿童的调查研究,重视儿童活动在其身心发展中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构成了西方现代教育理论的最初形态,并对20世纪欧美国家的教育发展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但是也存在一些片面性、局限性或不成熟性,留下了许多尚未解决的矛盾,如儿童研究中存在生物化倾向、夸大儿童自由、个性和创造性的意义,片面强调实用等,因而引起了传统派思想的回潮。 2.应如何分析和评价凯兴斯泰纳的公民教育与劳作学校理论? 答:(1)公民教育与劳作学校理论 ①公民教育理论 关于国家职能的思想是凯兴斯泰纳公民教育理论的政治基础。 a.公民教育的中心内容是通过个人的完善来实现为国家服务的目的。 b.凯兴斯泰纳的公民教育的目标主要是指“国家的好公民”。 c.“有用的国家公民”应具备三项品质:第一,具有关于国家的任务的知识;第二,具

西方音乐史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从古希腊到早期罗马基督教会的音乐 一、问答题 1. 简述古希腊在音程、音阶和调式方面的理论。 毕达哥拉斯把音程与数字的比例联系起来,并根据计算结果把音程分为协和的与不协和的两类,认为弦长比例的数字越简单,音程就越协和。托勒密把音程和天体的运动联系起来,他所谓的“天体的音乐”是一种由行星的运动产生的听不到的音乐。亚里斯多西诺斯和克里奥尼德斯指出四音音阶是整个音乐系统的基础,它自上而下排列,两端的音构成固定的四度音程,中间的两个音可以变化,从而形成“自然音的”变“化音的”和“四分音的”三种不同的四音音阶。两个四音音阶可以由“衔接式”或“分离式”连成一个八度音阶,四个四音音阶可以连成一个“大完整体系”,三个四音音阶可以由“衔接式”构成“小完整体系”。古希腊的调式以四音音阶为基础,一共有多利亚、弗利吉亚、里底亚、混合里底亚、副多利亚、副弗利吉亚和副里底亚七种。 2. 比较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音乐思想。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认为音乐具有伦理道德的性质,可以影响人的性格、行为和思想,音乐中不同的调式会使人产生不同的情感反应。亚里士多德认为混合里底亚调式会使人悲伤,多利亚调式可体现出勇敢,而弗利吉亚调式则会使人激动和好战。柏拉图对此也有同感,他限定了一些他认为可以使用的调式和节奏,认为将音乐与体育完美结合,才能培养出理想国家的人才,而某些不好的音乐则必须加以禁止,否则可能导致人们产生不良行为。亚里士多德更注重经验和实用,并认为音乐也可以用于人们的娱乐。他还有一种理论叫做“模仿说”,相信音乐是对人的感情或各种情感状态的模仿,因此人们聆听音乐时才会产生相应的情感反应。他们二人这种强调音乐对人道德品性教育作用的观点,就是所谓的“音乐教化作用说”。 二、名词解释 1. 毕达哥拉斯:古希腊音乐理论的奠基人,把音高关系与数字的比例联系起来。 2. 四音音阶:古希腊的音阶形式,是古希腊音乐系统的基础。 3. 里拉琴:古希腊最重要的弦乐器,是供业余演奏者使用的比较简单的乐器,用于崇拜日神的仪式和为颂歌或史诗伴奏。 4. 《梅索梅德斯的缪斯赞美诗》:古希腊后期重要音乐作品,产生于克里特岛,共三首,为声乐曲。 三、选择题 1. B 2.C 3.A 4.B 第二章中世纪的圣咏和世俗歌曲 一、问答题 1. 格里高利圣咏的基本特征和历史意义。 基本特征:(1)单音织体,拉丁文歌词。(2)节奏自由,由歌词的韵律决定。(3)音域较窄,旋律以级进为主,多呈拱形。(4)音乐结构由歌词段落的划分来决定。(5)音乐具有节制和超脱的表情特征。 历史意义:它是西方音乐文化遗产中的一批古老的珍宝,同时也是西方艺术音乐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正是从这些单声部的圣咏中逐渐孕育和发展出一种丰富的复调音乐传统,对后来西方音乐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2. 法国游吟诗人歌曲概述。 兴盛于11 世纪至13 世纪末的游吟诗人,首先出现在法国南部,叫做“特罗巴多”。12 世纪中叶,法国北部也形成了一个游吟诗人聚集中心,这些游吟诗人被称为“特罗威尔”。当时的诗歌大都配有旋律,大部分旋律已经遗失,被记下谱来的歌曲被收在《尚松曲集》中。游吟诗人歌曲的中心题材是爱情,最重要的新主题是“宫廷之恋”,除此之外还涉及相当丰富的题材,其主要形式大致可分为康索、晨歌、田园歌、辩论歌、讽刺歌、悲歌、记功歌等。 二、名词解释

最新西方音乐史-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

第七章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1870——1920年)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1870——1920年)第一节历史文譬匕背景及音乐特点概述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是人类历史上变化最剧烈的时期之一,巨大的社会变革使人们的思想产生了急剧变化,一些新的哲学思潮蜂拥而出,如泰纳(法国)的实证主义哲学、柏格森(法国)的直觉主义哲学,还有尼采(德国)的超人哲学、弗洛伊德(奥地利)的精神分析学、斯宾塞(英国)的社会生理学,以及重新流行起来的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哲学,所有这些都对欧洲的思想、文化和艺术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文学艺术流派方面,这个时期占主流的是批判现实主义的文学思潮。但随着哲学上的唯心主义的出现,也相应出现了自然主义文学(左拉)、象征主义文学(马拉美)、印象主义画派(莫奈)等。在俄国、东欧、北欧主要是批判现实主义的文学,结合着民族独立运动的向前发展,出现了托尔斯泰、易卜生、莫泊桑等著名作家。政治、社会、科学及文化方面的各项新发展和一系列重大事件的发生,都不可避免地对20世纪的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音乐家中有两种消极的世界观:一类对社会现实不满,但又找不到出路而苦闷彷徨;另一类人则脱离现实脱离社会,用虚伪的艺术来麻痹自己,提出“为艺术而艺术”的口号。东欧和北欧一些被压迫民族国家的音乐则侧重于表现民族独立运动以及本民族的风土人情,发展民间音乐。欧洲音乐出现了一些崭新的特征,形成了某些新的流派,对20世纪的音乐的多元化发展奠定了实践和理论方面的基础。法国音乐的发展在这一时期有着重要意义,作曲家、管风琴演奏家弗朗克创建法国民族音乐协会并亲任主席,联合夏布里埃、肖松、丹第、福雷等人,形成了法国民族乐派。当然,更加具有历史意义的是德彪西受印象派绘画和象征主义诗歌的影响,成为法国印象派音乐的创始人。继德彪西之后,拉威尔、杜卡被认为是带有一定印象派音乐特征的作曲家。在音乐创作方面,德奥的地位相对来说有所下降。在交响曲和交响诗的创作方面,较为重要的作曲家有布鲁克纳、马勒和理查·施特劳斯等人。舒曼和舒伯特之后,欧洲的艺术歌曲乐史与尔仵赏忻创作陷入低潮,沃尔夫的创作使人们对德奥艺术歌曲有了新的认识-在意大利,由于真实主义文学的影响而出现了真实主义歌剧,马斯卡尼的《乡村骑士》和莱翁卡瓦洛的《丑角》两部真实主义歌剧代表作,使欧洲歌剧艺术山此跨人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普契尼以《艺术家的小涯》、《托斯卡》、《蝴蝶夫人》和《图兰多》等歌剧杰作,将意大利歌剧艺术推上了又一个顶峰,他的成就可以视为意大利歌剧艺术最后的辉煌;;俄罗斯的音乐通过格拉祖诺夫、斯克里亚宾和拉赫玛尼诺大等人的努力,在继续保持俄罗斯音乐遥远广袤,淳朴自然等朴点的基础上,主动积极地向欧洲学/J,使俄罗斯音乐很快就有厂国际声誉;-美国音乐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具彳/多元化(国际化)、发胰速度快和吸收性强等特点,除·厂本地印第安人的旨乐之外,美国音乐中的元素大多米自欧洲、·小洲、大洋洲以及亚洲;麦克道尔、艾犬斯等人对美国早期的专业音乐做出厂自己的贡献:籼斯特的歌曲创作以具旋律流畅,简单动听和朗朗上口而深受广泛欢迎;.第二节法国音乐一、法国民族乐派法国在经历厂巴黎公社的革命风暴和普法战争以后,人们又,/政治以及社会变笮普遍感到厌倦,对远离社会现实的事物反倒逐渐产牛兴趣;普法战争的失败刺激了法闲人的民族感情,对意大利和德国歌剧垄断法国音乐舞台的状况感到不满,尤其对歌剧中的“北格纳热”产生反感、当时法国大歌剧已经衰落,舞台卜盛行的足奥芬巴赫的轩歌剧,器乐创作dl很不景气;;以弗朗克和圣—桑为代表的一批法国作曲家,于1871年创建厂“民族音乐协会”,标志看法国民族乐派的诞生、该协会在组织创作和演出法国作曲家的作品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加入协会的作曲家们通过自己的创作(特别是交响乐和室内乐创作),发扬了本国民族音乐的优良传统,促进了法国音乐事业沿着自己的轨道不断发展;,首先应该提到的人物足塞扎尔·弗朗克(CesarFranck,1822一1890),弗朗克原籍比利时,1822年]2月10日生于列日,1890年11月8日卒于巴黎,.起初,父亲想把他培养成钢琴家,即人当地钢琴学校学习,11岁时就以钢琴家的身份在比利时巡回演出:1837年人巴黎旨乐学院学/J,1842年毕业后定居巴黎,1858年起在圣克罗蒂尔德教堂任管风琴师,因其出色的

最新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际关系汇总

19世纪末20世纪初 国际关系

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际关系 第二节: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国际关系 19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资本主义向垄断过渡,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加剧,列强之间的矛盾尖锐,国际关系出现新的演变。演变的趋势大体表现为:在欧洲大陆,德法矛盾特别尖锐,成为左右欧洲大国关系的主要因素。在近东,包括巴尔干和小亚细亚地区,俄奥、英俄、俄德矛盾明显加剧。在世界范围,英德两国逐渐成为争霸的主要对手,而原来在殖民地问题上激烈争夺的英俄、英法矛盾有所缓和。围绕这几对矛盾,欧洲大国间的关系错综复杂,经过19世纪最后30年的演变过程,20世纪初最终形成同盟国和协约国两大军事集团。 一、普法战争后的欧洲与三皇同盟的建立 普法战争对欧洲产生重要影响。一方面法国在战争中惨败,割地赔款,丧失了自克里米亚战争后的欧陆优势;另一方面,德意志帝国迅速崛起,成为欧洲举足轻重的强国。战败的法国复仇意识极为强烈,1872年实施普遍兵役制,现役军人达67.5万,几乎与德国相等。1873年提前偿清50亿法郎的赔款,使德国军队撤离法国领土。法国还重新拟定外交方针,积极寻找盟友,摆脱孤立。法国的复仇心理使德国十分不安。德国俾斯麦时期外交的基本路线是孤立法国,阻止法国与其他大国结盟,把法国可能和潜在的盟友都拉到自己一边。德国的这一政策直接促使三皇同盟的建立。 德国推行孤立法国的政策时,原本把注意力放在英、俄、奥身上,但英国要保持行动自由,和平时期不与他国结盟,德国转而着重拉俄奥。对德国来说,俄国的地理位置很重要,拉住俄国可以避免德国与法国冲突时的两面作战。此时由于俄国与英国在近东和中亚地区的争夺十分激烈,需要取得西部边界的安全,也想与德国友好并以此对付英国。俄奥虽然在巴尔干有矛盾,但俄国为防止德奥合作,也表示愿意与奥友好。在这个基础上,1872年德、俄、奥三国皇帝在柏林会晤,并于1873年在维也纳郊区兴勃隆签约,三皇同盟正式形成。同盟条约规定:当缔约一方受到他国进攻时,三国应“立即进行商谈,以便拟定所应采取的共同方针”。由于三国之间固有的矛盾和分歧,条约内容比较含糊。但三皇同盟的建立,打破了欧洲传统的均势外交,首开欧洲同盟政治的先河。

西方音乐史知识梳理

一.古希腊古罗马 A.古希腊 1.人们挖掘出40件古希腊乐谱,记谱法失传 2.特点: a.单声部 b.自然音加变化音 c.音乐,舞蹈诗歌密切结合 d.常有乐器伴奏 3.器乐: a. 弦乐器-里拉琴代表理性思维(光明神),常用于史诗弹唱 b. 管乐器-阿芙洛斯管代表感性思维(酒神)常用于悲剧合唱 4.著名人物: a.毕达哥拉斯-音乐理论家、哲学家、数学家, 从数字的角度研究音乐 b.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对音乐的论述涉及研 究音乐的社会道德 与审美做用 c.阿里斯多赛诺斯-著作《和谐的要素》提出了四音音列 5.代表作品:

a.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 6. 总结: 古希腊音乐作品虽然没有直接流传下来,但是 古希腊的音乐文化精神却深深影响着西方音 乐的历史 B.古罗马 1.大体分类为实用音乐与娱乐音乐 配合多神制度 中世纪 A.概述: a. 时间为公元5-15世纪 b.在音乐史上称为宗教的十个世纪(黑暗的十个世纪) B. 音乐事件 1.格里高利圣咏公元5-9世纪 a.格里高利圣咏之前的宗教音乐——Ⅰ.安布罗 斯圣 咏(米 兰主 教 圣·安 布罗

斯编 写圣 歌) Ⅱ.法兰 克的高卢圣咏 Ⅲ. 西班 牙的 莫萨 拉比 圣咏b.格里高利圣咏的建立——公元6世纪末,教宗 格里高利一世为了 统一教会仪式,编 《唱经歌集》,称为 格里高利圣咏

c.格里高利圣咏分类——现存的早起格里高利圣 咏分两类,一种是法兰 克抄本,一种是古罗马 本。 d. 格里高利圣咏的特征: Ⅰ.是单音音乐,拉丁文词,男声演唱,乐谱只有音高而无节拍的记录。 Ⅱ.每日祈祷的日课和弥撒仪式中使用。弥撒分专用弥撒和常规弥撒两种——专用弥 撒如《哈利路亚》常规弥撒如《慈悲经》、 《羔羊经》 Ⅲ.演唱方式:交替式、应答式、独唱或齐唱的直接咏唱方式 Ⅳ.它有三种词曲关系:音节式、花唱式、纽姆式 Ⅴ.调式有八种类型-多利亚、弗利几亚、利 迪亚、混合利迪亚以及 派生出的四种副调式 2. 中世纪世俗音乐公元9-13世纪 a. 欧洲公元10世纪就有流浪艺人记载,12、13世纪在法国流传起来.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欧美教育革新运动

第十五章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欧美教育革新运动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在欧美一些国家开始出现各种新的教育思潮,并逐步形成一场范围广泛的教育革新运动,对现代欧美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有四点。这些教育思想和实践活动构成了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欧美教育改革的基本内容。 第一节新教育运动 一、新教育运动的形成与发展 (一)兴起阶段 1889年,英国教育家雷迪(C.Reddie,1858一1932)在英格兰的德比郡创办阿博茨霍尔姆(Abbotsholme)乡村寄宿学校,标志着欧洲新教育运动的开始。 在雷迪的影响下,欧洲各国出现了一批新学校。 巴德利在英国南部苏塞克斯郡建立了比代尔(Bedales)学校。 德国的利茨创办了德国第一所乡村寄宿学校。 法国的狄莫林创办了法国的第一所新学校——罗斯学校。 上述新创立的乡村寄宿学校注重学校设在自然环境中,使儿童了解自然,在自然中得到体力和智力的发展。 (二)建立国际性组织阶段 一战后,新教育运动继续发展。1922年,新教育联合会提出了“七项原则”,强调活动以及儿童个人自由而完善的发展。这七项原则成为战后新教育运动的国际性宣言。 新教育联合会建立以后,多次召开教育大会,通过对儿童与教育不同问题的研究,推动了新教育运动的发展。 (三)后期发展阶段 新教育思想形成后,随着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也在不断地进行完善。整个20年代,新教育联合会推行儿童中心的教育目标。1929年,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大萧条,给各国经济和政治都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也使得教育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新教育联合会也修改了自己的目标。 1932年的法国尼斯会议强调要关心“我们时代的复杂性”。 1942年,新教育联合会通过《儿童宪章》。1966年,新教育联合会改名为“世界教育联合会”(World EducationFellowship,简称WEF),标志着新教育运动作为一场运动的终结。 二、西欧新教育运动中的著名教育实验 (一)雷迪的阿博茨霍尔姆学校 阿博茨霍尔姆学校创建于1889年的英国阿博茨霍尔姆城,是欧洲第一所“新学校”。“我们的目的是造就人类一切能力的圆满发展” 雷迪的新学校建设在一片荒芜之地上,学生就是学校的建设者。 (二)狄摩林的罗斯新学校 继雷迪以后,法国社会学家狄摩林也于1898年创办了一所罗斯新学校。 这所学校“充满快乐的、自由的空气,工场的作业也不少”。狄摩林指出新学校必须重视实际知识与能力的训练,让学生在自由活动中得到发展。 (三)德可乐利的生活学校 1907年,比利时的教育家德可乐利在布鲁塞尔市郊创办了“生活学校”。 在学校教育环境的安排上,德可乐利认为新学校应为学生智力的、体力的、社会的和审美的生活服务。 德可乐利的课程论思想是以“兴趣中心”为其主要特征。 德可乐利主张新学校应通过“单元教学”的形式进行教育与教学。 欧洲新教育运动的成就与评价

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际关系

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际关系 第二节: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国际关系 19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资本主义向垄断过渡,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加剧,列强之间的矛盾尖锐,国际关系出现新的演变。演变的趋势大体表现为:在欧洲大陆,德法矛盾特别尖锐,成为左右欧洲大国关系的主要因素。在近东,包括巴尔干和小亚细亚地区,俄奥、英俄、俄德矛盾明显加剧。在世界范围,英德两国逐渐成为争霸的主要对手,而原来在殖民地问题上激烈争夺的英俄、英法矛盾有所缓和。围绕这几对矛盾,欧洲大国间的关系错综复杂,经过19世纪最后30年的演变过程,20世纪初最终形成同盟国和协约国两大军事集团。 一、普法战争后的欧洲与三皇同盟的建立 普法战争对欧洲产生重要影响。一方面法国在战争中惨败,割地赔款,丧失了自克里米亚战争后的欧陆优势;另一方面,德意志帝国迅速崛起,成为欧洲举足轻重的强国。战败的法国复仇意识极为强烈,1872年实施普遍兵役制,现役军人达67.5万,几乎与德国相等。1873年提前偿清50亿法郎的赔款,使德国军队撤离法国领土。法国还重新拟定外交方针,积极寻找盟友,摆脱孤立。法国的复仇心理使德国十分不安。德国俾斯麦时期外交的基本路线是孤立法国,阻止法国与其他大国结盟,把法国可能和潜在的盟友都拉到自己一边。德国的这一政策直接促使三皇同盟的建立。 德国推行孤立法国的政策时,原本把注意力放在英、俄、奥身上,但英国要保持行动自由,和平时期不与他国结盟,德国转而着重拉俄奥。对德国来说,俄国的地理位置很重要,拉住俄国可以避免德国与法国冲突时的两面

作战。此时由于俄国与英国在近东和中亚地区的争夺十分激烈,需要取得西部边界的安全,也想与德国友好并以此对付英国。俄奥虽然在巴尔干有矛盾,但俄国为防止德奥合作,也表示愿意与奥友好。在这个基础上,1872年德、俄、奥三国皇帝在柏林会晤,并于1873年在维也纳郊区兴勃隆签约,三皇同盟正式形成。同盟条约规定:当缔约一方受到他国进攻时,三国应“立即进行商谈,以便拟定所应采取的共同方针”。由于三国之间固有的矛盾和分歧,条约内容比较含糊。但三皇同盟的建立,打破了欧洲传统的均势外交,首开欧洲同盟政治的先河。 三皇同盟缔结后,俾斯麦认为反法的条件已经成熟,遂于1875年春挑起德法冲突,战争一触即发。但俾斯麦想借助三皇同盟争取俄国支持的计划没有成功。俄国同德国结盟的目的并不是同法国对抗,而是为在同英国争夺中无后顾之忧。同时,俄国也不愿看到德国因击败法国而过分强大,因此反对德法战争。英国为了维持它传统的均势政策,坚决反对德国对法国用兵。迫于英俄的压力,俾斯麦不得不停止对法国的战争计划。危机虽然平息,但三皇同盟的裂痕已十分明显。 二、近东危机与三国同盟的建立。 1875-1878年的近东危机和柏林会议进一步推动了欧洲同盟政治的形成。近东巴尔干问题本来是斯拉夫民族反对土耳其的奴役、争取民族自治和独立的解放运动。但由于大国的插手,使巴尔干的矛盾变为一场愈演愈烈的国际斗争。1875年7月,巴尔干半岛的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纳举行反对土耳其统治的起义。欧洲列强产生不同反应。俄奥两国在巴尔干有特殊的利害关系,俄国自克里米亚战争失败后一直寻求契机重获在近东地区的优势,因此

西方音乐史复习题答案

一、西音填空 1.公元8、9世纪形成的以罗马礼仪为基础的基督教圣咏是格里高利圣咏。 世纪法国“新艺术”时期的代表作曲家是_______马肖_________。 3.文艺复兴时期勃艮第乐派的着名作曲家有____迪费_____和_____班舒瓦_______。 世纪初,意大利早期歌剧的代表作包括___《尤丽迪茜》___、___《奥菲欧》__。 _《平均律钢琴曲集》____(第一卷),被后人誉为欧洲音乐文献中的“旧约”全书。 6.列举贝多芬晚期的两部重要作品:_____《第九交响曲》_____、___《庄严弥撒》___。 7.门德尔松在少年时代为莎士比亚戏剧____《仲夏夜之梦》___配乐。 8.舒曼创作的有代表性的两部钢琴套曲有__《童年情景》___和__《狂欢节》__。 9.格里格为挪威作家易卜生的幻想诗剧__《彼尔?金特》___创作了两组器乐曲。 10.德彪西是印象主义作曲家,他的管弦乐作品___《牧神午后》___标志着欧洲现代音乐的诞生。 11.马勒晚年创作的___《大地之歌》___采用了中国唐代李白、王维的德译诗词谱曲。 12.勋伯格作为20世纪__奥地利__作曲家,开创了___十二音___作曲技法。 __《马太受难曲》__和___《b小调弥撒曲》___。 14.巴罗克时期的协奏曲可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__大协奏曲___、__独奏协奏曲___和__乐队协奏曲__。 15.法国作曲家___拉莫__于1722年出版了理论着作《和声学》。 16.列举亨德尔创作的两部清唱剧作品__《弥赛亚》__和__《耶弗他》___。 17.约瑟夫·海顿被后人誉为“交响乐之父”他晚年的交响曲代表作:《伦敦交响曲》、《惊愕交响曲》、《时钟交响曲》。 18.列举威尔第创作的三部歌剧作品:《茶花女》、《阿依达》和《奥赛罗》。 19.贝多芬创作的唯一一部歌剧是《菲岱里奥》。 20.舒伯特的歌曲形式通常有三种类型:分节歌、通体歌和变化分节歌。他创作声乐套曲有《美丽的磨坊女》和《冬之旅》。 21.肖邦创作的具有民族风格的钢琴作品有玛祖卡舞曲和波罗奈兹舞曲。 22.列举罗西尼创作的三部歌剧作品:《意大利少女在阿尔及尔》、《塞维利亚的理发师》和《威廉?退尔》。 23.俄罗斯民族乐派中的“强力集团”包括五位作曲家:巴拉基列夫、居伊、穆索尔斯基、包罗丁和里姆斯基-科萨科夫。 25.柴可夫斯基的歌剧代表作包括《叶甫根尼?奥涅金》和《黑桃皇后》。 26.古希腊音阶的基础是四音音阶,古希腊的悲剧中有歌队合唱和器乐的伴奏 27.教会的仪式有两大类,它们是日课和弥撒。 28.游吟诗人首先出现在法国,在南方称作特罗巴多在北方称作特罗维尔,在德国称为恋诗歌手。 29.芬兰民族乐派作曲家西贝柳斯作品多贯穿芬兰民族雄浑、粗犷、豪放的气质,充满史诗气魄,代表作《芬兰颂》是芬兰民族解放斗争的象征。 30.《卡米纳·布拉那》是德国作曲家奥尔夫根据古老的拉丁语世俗歌曲创作的。 31.奥尔加农是最早产生9世纪的复调音乐,是以圣咏为基础的。 32.法国早期歌剧的代表人物是吕利。 33.意大利那波利歌剧的代表人物是A·斯卡拉蒂,他的咏叹采用返始咏叹调形式。 34.《马太受难乐》是巴赫创作的,他的作品还有《勃兰登堡协奏曲》等。 35.十八世纪歌剧改革的代表人物是格鲁克,他的歌剧代表作是《奥菲欧与优丽狄茜》。 36.贝多芬创作了歌剧《菲岱里奥》和9部交响曲。 37.舒伯特的声乐套曲有《美丽的磨坊女》和《冬之旅》。 38.马斯卡尼、列昂卡瓦洛和普契尼为代表的意大利作曲家所作歌剧称“真实主义”歌剧,受左拉自然主义文学影响。 39.《大地之歌》是马勒创作的,以中国的唐诗为基础。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