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lab3复杂流水线实验报告

lab3复杂流水线实验报告

lab3复杂流水线实验报告
lab3复杂流水线实验报告

Lab3复杂流水化实验

Experiment1: To study the basics of forwarding. For all the programs please select Stall Detection and Forwarding should be ON.

(a)Write a sample program that forwards between EXE stage and MEM stage on upper input of the

the program below and show forwarding with arrow. Test it on the simulator and mention what value is being forwarded. DO NOT USE LW INSTRUCTION.

其中ADD指令中在MEM阶段的ALUout-555(R2+R3)前递到SUB指令的EXE阶段的upper input。

(b)Write a sample program that forwards between EXE stage and WB stage on upper input of the

the program below and show forwarding with arrow. Test it on the simulator and mention what value is being forwarded. DO NOT USE LW INSTRUCTION.

其中ADD指令中在WB阶段的输出555(R2+R3)前递到SUB指令的EXE阶段的upper input。

(c)Write a sample program that forwards between EXE stage and MEM stage on lower input of the

the program below and show forwarding with arrow. Test it on the simulator and mention what value is being forwarded. DO NOT USE LW INSTRUCTION.

其中ADD指令中在MEM阶段的ALUout-555(R2+R3)前递到SUB指令的EXE阶段的upper input。

(d) Write a sample program that forwards between EXE stage and WB stage on lower input of the the program below and show forwarding with arrow. Test it on the simulator and mention what value is being forwarded. DO NOT USE LW INSTRUCTION.

其中ADD指令中在WB阶段的输出555(R2+R3)前递到SUB指令的EXE阶段的upper input。

(e) Write a sample program that forwards between MEM stage and WB stage. Write the program below and show forwarding with arrow. Test it on the simulator and mention what value is being forwarded.

其中ADD指令在WB阶段的输出555(R2+R3)前递到SW指令的MEM阶段。

(f) Write a program that causes Load Use Delay Stall. See what data is to be moved and notice exactly when the required Data is passed on to the waiting instruction. Show it as an arrow on the following diagram.

BRANCH HAZARDS. (Lab Experiment 2)

(a) Let us now study some branch hazard. First of all make sure that the Aggressive branching option is OFF, Stall Detection is ON and Forwarding is ON. Select Always Flush option from the branch Policy and write the following program. Does this program work properly. If not modify the program so that it works properly. It fills 10 memory locations memory with a value 222. Check what should be the values of all the registers if this program work is to properly (no useful instruction turning into NOP or getting flushed). Carefully note the use of SLTI instruction in the following loop.

ADDI R3, R0, 0

ADDI R1, R0, 0

ADDI R2, R0, 222

Loop: Addi R1, R1, 4

SW R2, 100(R1)

ADDI R3, R3, 1

SLTI R5, R3, 10

BNEQ R5, R0, loop

ADDI R7, R1, 10

ADDI R8, R2, 5

ADDI R2, R2, 100

(i)Calculate the CPI for this program. 61/65

(ii)What changes can we make to this program so that it works properly (useful instructions

after the program do not flush) 可以在BNEQ跳转后面加3条ADD R0,R0,R0

(iii)Run the same program with Predict NT option in Branch Policy. What difference do you see

when loop completes.

Predict NT:循环执行完了顺序执行了剩下3条语句。

Always Flush:循环执行完了依然将剩下3条语句flush掉了。

(b) This problem is similar to problem A-1 at the end of the book. (Exercise A-1.)

Note that you need to calculate the offset in the actual program in terms of number of instructions. Offset = -6

(A)Processor Configuration. Stall Detection ON., Forwarding: OFF, Aggressive Branching: YES, Branch Policy: Always Flush. Run the above program and fill the following table for the instructions in the loop body for first 2 or 3 iterations. Total Clock cycles to run the program ____

(b) Redo the part (a) with forwarding ON and other processor configuration is same. Total clock cycles ___

实验心得:

通过本次实验,我更加深刻的理解了流水线中的前递技术的实现,以及不同类型的指令在不同的阶段前递,方式也不同。同时,我对branch指令数据冒险的解决也有了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branch类型主要通过循环内改写和循环展开这两种方式,通过不同的实例,清楚地知道不同情况下考虑策略的不同。

通过实验,更加清晰的理解了课上的理论内容,也对复杂流水化有了一个更加全面系统的认知,收获很大。

20151060042-贾炜光-混频器仿真实验报告

混频器仿真实验 姓名:贾炜光 学号:20151060042 学院:信息学院 专业:通信工程 指导教师:谢汝生

一、实验目的 (1)加深对混频理论方面的理解,提高用程序实现相关信号处理的能力; (2)掌握multisim实现混频器混频的方法和步骤; (3)掌握用muitisim实现混频的设计方法和过程,为以后的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实验原理 混频器将天线上接收到的射频信号与本振产生的信号相乘,cosαcosβ=[cos(α+ β)+cos(α-β)]/2 可以这样理解,α为射频信号频率量,β为本振频率量,产生和差频。当混频的频率等于中频时,这个信号可以通过中频放大器,被放大后,进行峰值检波。检波后的信号被视频放大器进行放大,然后显示出来。由于本振电路的振荡频率随着时间变化,因此频谱分析仪在不同的时间接收的频率是不同的。 混频是指将信号从一个频率变换到另外一个频率的过程 ,其实质是频谱线性搬移的过程。在超外差接收机中 ,混频的目的是保证接收机获得较高的灵敏度 ,足够的放大量和适当的通频带 ,同时又能稳定地工作。混频电路包括三个组成部分 : 本机振荡器、非线性器件、带通滤波器。[1] 由于非线性元件( 如二极管、三极管、场效应管等) 的作用,混频过程中会产生很多的组合频率分量 : p f L ±qf S 。一般来讲 ,其中满足需要的仅仅是 f I =f L -f S 或者是f I =f S -f L 。前者产生中频的方式称为高差式混频 , 后者称为低差式混频。在这里 ,混频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组合频率分量经过带通滤波器即可以选择输出相应的中频 ,而其他的频率分量会得到抑制。

实验作业3:DLX流水线实验报告

计算机体系结构 实验作业3:DLX流水线实验报告 姓名: 学号: 班级: 班号: 《计算机系统结构》第三次实验作业

一、实验目的 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熟悉DLX流水线以及结构相关、数据相关、控制相关、前送(forwarding)等概念和技术。 二、实验内容 1. 了解各种指令在DLX流水线中的运行过程; 2. 流水线相关实验; 3. 前送(forwarding)技术对流水线性能的影响; 4. 考察改变部件数量和延迟数对性能的影响。 三、实验步骤及结果分析 1. 了解各种指令在DLX流水线中的运行过程 如上次实验那样,读入并运行fact.s和input.s。请从程序中选择有代表性的5条不同类型的指令,并描述每条指令在5段流水线中每步完成的工作。 (1) (2)

(3) (4)

(5) 2. 流水线相关实验 在流水线窗口中观察,分别找出结构相关、数据相关、控制相关各一种,并描述冒险情况以及这些冒险在winDLX是如何解决的。 (1)结构相关

在执行subd f0,f0,f4和j fact.Loop期间由于ALU被占用硬件资源无法满足j fact.Loop进入EX阶段,发生结构相关的冒险。winDLX中通过阻塞EX 1个周期来解决此问题。 (2)数据相关 bnez r5,input.Finish需要使用seqi的计算结果r5,所以产生数据相关的冒险。WindDLX通过阻塞解决问题。 (3)控制相关 语句lw r2,SaveR2(r0)被aborted,这是控制相关的冒险造成的。因为前一条语句j input.Loop是跳转语句,而指定到EX阶段语句被解码后在能知道其 作用,所以已经取指令的lw语句被取消。 3.前送(forwarding)技术对流水线性能的影响 (1)开启forwarding: 没有开启forwarding:

3乐高实验指导书.docx

机电一体化创新综合实验

第一部分课程总览 第二部分综合实验 Labi光电传感器自动跟踪小车 Lab2光电传感器测距功能测试 Lab3光电传感器位移传感应用 Lab4超声波传感器测试 Lab5超声波传感器位移传感应用 第三部分创新实验 双轮自平衡机器人; 碰触传感机器人设计(Microsoft Robotics Studio平台);寻线机 器人的仿真和建模及实例(基于Lejos-Osek设计一个机器人的实例); 自己提出一个合理的项目 第一部分 课程总览 一、目的与意义 提倡“素质教育”、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以及综合设计能力是当前高等工科院校实验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为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高等工科院校的实验课程正经历着从“单一型” “验证型”向“设计型”“开放型”的变革过程。我院测试及控制类课程《电工电子技术》《测试技术》《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等课程涵盖了机械设备及加工过程测试控制相关的电子电路、传感器、信号处理、接口、控制原理、测控计算机软件等理论及技术,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强的特点,

但目前各课程的实验教学存在着孤立、分散、缺乏系统性的问题。为促进机械工程学科学生对于计算机测控技术的工程创新设计能力、促进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和灵活应用,本机电一体化创新综合实验以丹麦乐高(LEGO )公司教育部开发的积木式教学组件一智力风暴(MINDSTORMS)为基础进行。 采川LEGO MINDSTORMS为基础建立开放型创新实验室,并根据我院测试及控制类课程《电工电子技术》《测试技术》《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等课程设计多层次的综合创新实验设计项目,具有技术综合性和趣味性以及挑战性,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实践项目的过程中激发和强化他们的创造力、动手能力、协作能力、综合能力和进取精神;可使学生在实施项目的过程中对材料、机械、电子、计算机硬件、软件均有直观的认知并掌握机械工程测试与控制的综合分析设计能力。 二、实验基础 2.1 LEGO MINDSTORMS 控制器硬件 要求认识和理解RCX、NXT的基本结构,输入输出设备及接口,DCP传感器及接口,并熟练进行连接与操作。 2.2根据具体的实验要求选择适合的软件 Microsoft Robotics Studio 基础 VPL编程 Microsoft Robotics Studio 软件 Robolab 软件 NXT软件 Mat lab等等 2.3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编程以自学为主

高频电子线路实验报告

高频实验报告 班级班级 学号学号 姓名姓名 预习成绩预习成绩 实验成绩实验成绩 实验报告成绩实验报告成绩 总成绩总成绩 2013年 12月

实验一、调幅发射系统实验 一、实验目的与内容: 通过实验了解与掌握调幅发射系统,了解与掌握LC三点式振荡器电路、三极管幅度调制电路、高频谐振功率放大电路。 二、实验原理: 1、LC三点式振荡器电路: 原理:LC三点式振荡器电路是采用LC谐振回路作为相移网络的LC正弦波振荡器,用来产生稳定的正弦振荡。图中5R5,5R6,5W2和5R8为分压式偏置电阻,电容5C7或5C8或5C9或5C10或5C11进行反馈的控制。5R3、5W1、5L2以及5C4构成的回路调节该电路的振荡频率,在V5-1处输出频率为30MHZ 正弦振荡信号。 2、三极管幅度调制电路: 原理:三极管幅度调制电路是通过输入调制信号和载波信号,在它们的共同

作用下产生所需的振幅调制信号。图中7R1,7R4,7W1和7R3为分压式偏置电阻,电容7C10、7C2以及电感7L1构成的谐振滤波网络,7W2控制输出幅度,在信号输出处输出所需的振幅调制信号。 3、高频谐振功率放大电路: 原理:高频谐振功率放大电路是工作频率在几十MHZ 到几百MHZ 的谐振功率放大电路。图中前级高频功放电路中,6R2和6R3分压式偏置电阻,供给三极管6BG1偏置电压,输出采用6C5、6C6、6L1构成的T 型滤波匹配网络,末级高频功放电路中,基极采用由6R4产生偏置电压供给电路,输出采用6C13、6C13、6L3和6L4构成的T 型滤波匹配网络。 4、调幅发射系统: 图1 调幅发射系统结构图 原理:首先LC 振荡电路产生一个频率为30MHZ ,幅度为100mV 的信号源,然后加入频率为1KHZ ,幅度为100mV 的本振信号,通过三极管幅度调制,再经过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输出稳定的最大不失真的正弦波。 本振 功率 放大 调幅 信源

建模与仿真实验报告

重庆大学 学生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名称物流系统建模与仿真 开课实验室物流工程实验室 学院自动化年级12 专业班物流工程2班学生姓名段竞男学号20124912 开课时间2014 至2015 学年第二学期 自动化学院制

《物流系统建模与仿真》实验报告

(2)属性窗口(Properties Window) 右键单击对象,在弹出菜单中选择 Properties;用于编辑和查看所有对象都拥有的一般性信息。 (3)模型树视图(Model Tree View) 模型中的所有对象都在层级式树结构中列出;包含对象的底层数据结构;所有的信息都包含在此树结构中。 4)重置运行 (1)重置模型并运行 (2)控制仿真速度(不会影响仿真结果) (3)设置仿真结束时间 5)观察结果 (1)使用“Statistics”(统计)菜单中的Reports and Statistics(报告和统计)生成所需的 各项数据统计报告。 (2)其他报告功能包括:对象属性窗口的统计项;记录器对象;可视化工具对象;通过触发器 记录数据到全局表。

五、实验过程原始记录(数据、图表、计算等) 1、运行结果的平面视图: 2、运行结果的立体视图 3、运行结果的暂存区数据分析结果图:

第一个暂存区 第二个暂存区 由报表分析可知5次实验中,第一个暂存区的平均等待时间为11.46,而第二个暂存区的平均等待时间为13.02,略大于第一个暂存区,由此可见,第二个暂存区的工作效率基本上由第一个暂存区决定。 4、运行结果三个检测台的数据分析结果图,三个检测台的state饼图: (1)处理器一:

清华大学操作系统课程lab2实验报告

物理内存管理实验报告 练习0:合并lab1和lab2 书上提示使用“diff/merge”工具来合并lab1和lab2的代码,可是没有找到这款工具,但是被推荐使用meld工具,也能很方便地将不同目录的文件异同比较出来,可以一一手动合并,删除,增加代码,避免了不必要的错误。 这部分主要合并的文件有kdebug.c、trap.c。 练习1:实现firstfit连续物理内存分配算法。 完成合并代码的工作之后,make qemu执行lab2,结果出现错误提示:

提示default_pmm.c的第283行出现错误,打开文件看,发现这句话出现在函数static void default_check(void) 中,这是一个检查函数,并且提示不要修改。 当然,为了调试工作,在检查函数中加一些代码还是可以的。例如通过cprintf输出一些调试信息,除此之外,还发现check函数中使用大量assert函数,大概作用是当参数条件不为1的时候就弹出debug minitor。也可以用来调试作用。 起初,我仔细看了basic_check函数,它的作用只是做了一些简单的分配释放的操作,并且也没出错,后面看了default_check函数之后也没找到问题所在。再然后是重点分析default_alloc_pages和default_free_pages函数,结合list_add函数看了许久才发现它的空闲块插入顺序有问题:每次插入都是从free_list的头部插入,事实上,应该保持free_list 的顺序,地址小的空闲块应该放在前面,地址大的空闲块应该放在后面,以便firstfit算法的从头快速查找。 找到问题后大致明白了这个exercise的目标:这个练习主要就是完善 default_alloc_pages和default_free_pages。 关键变量: #define free_list (free_area.free_list)//空闲块的链表,但是不指向具体页 #define nr_free (free_area.nr_free)//空闲块的个数 关键函数: list_init(&free_list);//初始化空闲块链表 SetPageProperty(base); ClearPageProperty(base); 关键宏: le2page(le, page_link);//由链表指针得到对应页的地址 (一)Alloc pages:用firstfit算法寻找空闲块 list_entry_t *le = &free_list; while ((le = list_next(le)) != &free_list) { struct Page *p = le2page(le, page_link);

操作系统-ucore-lab3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 题目:虚拟内存管理

目录 一、内容 (2) 二、目的 (3) 三、实验流程 (3) 四、实验环境与结果分析 (3) 五、实验体会和思考题 (10)

一、内容 本次实验是在实验二的基础上,借助于页表机制和实验一中涉及的中断异常处理机制,完成Page Fault异常处理和FIFO页替换算法的实现,结合磁盘提供的缓存空间,从而能够支持虚存管理,提供一个比实际物理内存空间“更大”的虚拟内存空间给系统使用。这个实验与实际操作系统中的实现比较起来要简单,不过需要了解实验一和实验二的具体实现。实际操作系统系统中的虚拟内存管理设计与实现是相当复杂的,涉及到与进程管理系统、文件系统等的交叉访问。如果大家有余力,可以尝试完成扩展练习,实现extended clock页替换算法。 练习1:给未被映射的地址映射上物理页(需要编程) 完成do_pgfault(mm/vmm.c)函数,给未被映射的地址映射上物理页。设置访问权限的时候需要参考页面所在VMA的权限,同时需要注意映射物理页时需要操作内存控制结构所指定的页表,而不是内核的页表。注意:在LAB2EXERCISE1处填写代码。执行make qemu后,如果通过check_pgfault函数的测试后,会有“check_pgfault() succeeded!”的输出,表示练习1基本正确。 请在实验报告中简要说明你的设计实现过程。请回答如下问题: 请描述页目录项(Pag Director Entry)和页表(Page Table Entry)中组成部分对ucore实现页替换算法的潜在用处。 如果ucore的缺页服务例程在执行过程中访问内存,出现了页访问异常,请问硬件要做哪些事情? 练习2:补充完成基于FIFO的页面替换算法(需要编程) 完成vmm.c中的do_pgfault函数,并且在实现FIFO算法的swap_fifo.c中完成map_swappable和swap_out_vistim函数。通过对swap的测试。注意:在LAB2EXERCISE 2处填写代码。执行 make qemu 后,如果通过check_swap函数的测试后,会有“check_swap()succeeded!”的输出,表示练习2基本正确。 请在实验报告中简要说明你的设计实现过程。 请在实验报告中回答如下问题: 如果要在ucore上实现"extended c lock页替换算法"请给你的设计方案,现有的swap_manager框架是否足以支持在ucore 中实现此算法?如果是,请给你的设计方案。如果不是,请给出你的新的扩展和基此扩展的设计方案。并需要回答如下问题需要被换出的页的特征是什么?在ucore中如何判断具有这样特征的页?何时进行换入和换出操作?

电磁波实验报告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实验报告 院系: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实验一线驻波比波长频率的测量 一、实验目的 1、熟练认识和了解微波测试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2、掌握微波测试系统各组件的调整和使用方法。 3、掌握用交叉读数法测波导波长的过程。 二、实验用微波元件及设备简介 1.波导管:本实验所使用的波导管型号为BJ—100,其内腔尺寸为α=22.86mm,b=10.16mm。其主模频率范围为8.20~12.50GHz,截止频率为6.557GHz。2.隔离器:位于磁场中的某些铁氧体材料对于来自不同方向的电磁波有着不同的吸收,经过适当调节,可使其对微波具有单方向传播的特性(见图1)。隔离器常用于振荡器与负载之间,起隔离和单向传输作用。 3.衰减器:把一片能吸收微波能量的吸收片垂直于矩形波导的宽边,纵向插入波导管即成(见图2),用以部分衰减传输功率,沿着宽边移动吸收片可改变衰减量的大小。衰减器起调节系统中微波功率以及去耦合的作用。 图 1 隔离器结构示意图图2 衰减其结构示意图 4.谐振式频率计(波长表): 图3 a 谐振式频率计结构原理图一图3 b 谐振式频率计结构原理图二 1. 谐振腔腔体 1. 螺旋测微机构 2. 耦合孔 2. 可调短路活塞 3. 矩形波导 3. 圆柱谐振腔 4. 可调短路活塞 4. 耦合孔 5. 计数器 5. 矩形波导 6. 刻度 7. 刻度套筒 电磁波通过耦合孔从波导进入频率计的空腔中,当频率计的腔体失谐时,腔里的电磁场极为微弱,此时,它基本上不影响波导中波的传输。当电磁波的频率

满足空腔的谐振条件时,发生谐振,反映到波导中的阻抗发生剧烈变化,相应地,通过波导中的电磁波信号强度将减弱,输出幅度将出现明显的跌落,从刻度套筒可读出输入微波谐振时的刻度,通过查表可得知输入微波谐振频率。(图3a) 或从刻度套筒直接读出输入微波的频率(图3b)。两种结构方式都是以活塞在腔体中位移距离来确定电磁波的频率的,不同的是,图3a读取刻度的方法测试精度较高,通常可做到5×10-4,价格较低。而见图3b直读频率刻度,由于在频率刻度套筒加工受到限制,频率读取精度较低,一般只能做到3×10-3左右且价格较高。 5.驻波测量线:驻波测量线是测量微波传输系统中电场的强弱和分布的精密仪器。在波导的宽边中央开有一个狭槽,金属探针经狭槽伸入波导中。由于探针与电场平行,电场的变化在探针上感应出的电动势经过晶体检波器变成电流信号输出。 6.匹配负载:波导中装有很好地吸收微波能量的电阻片或吸收材料,它几乎能全部吸收入射功率。 7.微波源:提供所需微波信号,频率范围在8.6~9.6GHz内可调,工作方式有等幅、方波、外调制等,实验时根据需要加以选择。 8.选频放大器:用于测量微弱低频信号,信号经升压、放大,选出1kHz附近的信号,经整流平滑后由输出级输出直流电平,由对数放大器展宽供给指示电路检测。 三、实验内容及过程 1.微波信号源的调整: 频率表在点频工作下,显示等幅波工作频率,在扫频工作下显示扫频工作频率,在教学下,此表黑屏。电压表显示体效应管的工作电压,常态时为12.0 0.5V,教学工作下可通过“电压调节钮”来调节。电流表显示体效应管的工作电流,正常情况小于500毫安。 2.测量线探针的调谐: 我们使用的是不调谐的探头,所以在使用中不必调谐,只是通过探头座锁紧螺钉可以将不调谐探头活动2mm。 3.用波长计测频率: (1)在测量线终端接上全匹配负载。 (2)仔细微旋波长计的千分尺,边旋边观测指示器读数。由于波长计的q值非常 高,谐振曲线非常尖锐,千分尺上0.01mm的变化都可能导致失谐与谐振两种状态之间切换,因此,一定慢慢地仔细微旋千分尺。记下指示器读数为最小时(注意:如果检流指示器出现反向指示,按下其底部的按钮,读数即可)的千分尺读数并使波长计失谐。 (3)由读得的千分尺刻度可在该波长计的波长表频率刻度对照表上读得信号源的工作频率。 4.交叉读数法测量波导波长: (1)检查系统连接的平稳,工作方式选择为方波调制,使信号源工作于最佳状态。 (2)用直读式频率计测量信号频率,并配合信号源上的频率调谐旋钮调整信号源的工作频率,使信号源的工作频率为9370MHz。

离散流水线仿真实验报告

管理学院实验报告 学号 姓名 专业班级物流管理1301 指导老师 实验日期2016-10-26 课程名称物流系统建模与仿真 实验名称离散流水线仿真 实验成绩 实验报告具体内容一般应包括:一、实验目的和要求;二、主要仪器设备(软件); 三、实验内容及实验数据记录;四、实验体会

1.实验目的和要求 1)掌握Flexsim的基本操作步骤。 2)掌握Flexsim的基本原理。 3)掌握Flexsim在物流系统仿真中的简单应用。 2.实验原理 1)系统仿真的基本概念; 2)系统式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对象的组合; 3)通过Flexsim可成功解决:提高设备的利用率; 4)系统模型是反映内部要素的关系,反映系统某昔日方面。 3.主要仪器设备(软件) 1)硬件配置: 计算机 2)软件环境: Windows XP或以上的操作系统,Flexsim仿真软件。 4.实验内容及步骤 根据下列系统描述和系统参数,应用Flexsim仿真软件建立仿真模型并运行,查看仿真结果,分析各种设备的利用情况,发现加工系统中的生产能力不平衡问题,然后改变加工系统的加工能力配置(改变机器数量或者更换不同生产能力的机器),查看结果的变化情况,确定系统设备的最优配置。 系统描述与系统参数如下: 1)一个流水加工生产线。不考虑其流程间的空间运输。 2)两种工件A/B分别以正太(10,2)min和均匀分布(10,20)min的时间间隔进 入系统,首先进入队列Q1。 3)两种工件均由同一个操作工人进行检验,每件检验用时2min。 4)不合格的工件废弃,离开系统;合格的工件送往后续加工工序,合格率为95%。 5)工件A送往机器M1加工,如需等待,则在Q2队列中等待;工件B送往机器M2 加工,如需等待,则在Q3队列中等待。 6)工件A在机器M1上的加工时间为均匀分布(1,5)min;工件B在机器M2上的 加工时间为正太分布(8,1)min。 7)一个工件A和一个工件B在机器M3上装配成产品,需时为正太分布(5,1)min,装配完成后离开系统。 8)如装配机器忙,则工件A在队列Q4中等待,工件B在队列Q5中等待。 9)连续仿真1分钟的系统运行情况。 5.实验数据记录 1)参数设置

控制工程基础实验——Mat lab仿真实验报告

实验一:Mat lab 仿真实验 1.1直流电机的阶跃响应。 给直流电机一个阶跃,直流电机的传递函数如下: ) 1101)(11.0(50 )(4 +?+=-s s s G 画出阶跃响应如下: Step Response Time (sec) A m p l i t u d e 零极点分布: P ole-Zero Map Real Axis I m a g i n a r y A x i s

分析:直流电机的传递函数方框图如下: 所以传递函数可以写成: 1 /1)() (2++= s T s T T C s U s n m a m E a 式中,R L T C C JR T a E M m ==,分别为电动机的机电时间常数与电磁时间常数。一般相差不大。 而试验中的传递函数中,二者相差太大,以至于低频时: 低频时) (1 1.050 ) 1101)(11.0(50 )(4+≈ +?+= -s s s s G 所以对阶跃的响应近似为: )1(50)(1.00t e t x --=

1.2 直流电机的速度闭环控制 如图1-2,用测速发电机检测直流电机转速,用控制器Gc(s)控制加到电机电枢上的电压。 1.2.1 假设G c(s)=100,用matlab 画出控制系统开环Bode 图,计算增益剪切频率、相位裕量、相位剪切频率、增益裕量。 M a g n i t u d e (d B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P h a s e (d e g ) Bode Diagram Frequency (rad/sec) 幅值裕量Gm =11.1214 相位裕量Pm = 48.1370

单片机实验报告

院系:计算机科学学院专业:智能科学与技术年级: 2012 学号:2012213865 姓名:冉靖 指导教师:王文涛 2014年 6月1日

一. 以下是端口的各个寄存器的使用方式: 1.方向寄存器:PxDIR:Bit=1,输出模式;Bit=0,输入模式。 2.输入寄存器:PxIN,Bit=1,输入高电平;Bit=0,输入低电平。 3.输出寄存器:PxOUT,Bit=1,输出高电平;Bit=0,输出低电平。 4.上下拉电阻使能寄存器:PxREN,Bit=1,使能;Bit=0,禁用。 5.功能选择寄存器:PxSEL,Bit=0,选择为I/O端口;Bit=1,选择为外设功能。6.驱动强度寄存器:PxDS,Bit=0,低驱动强度;Bit=1,高驱动强度。 7.中断使能寄存器:PxIE,Bit=1,允许中断;Bit=0,禁止中断。 8.中断触发沿寄存器:PxIES,Bit=1,下降沿置位,Bit=0:上升沿置位。 9.中断标志寄存器:PxIFG,Bit=0:没有中断请求;Bit=1:有中断请求。 二.实验相关电路图: 1 MSP430F6638 P4 口功能框图: 主板上右下角S1~S5按键与MSP430F6638 P4.0~P4.4口连接: 2按键模块原理图: 我们需要设置两个相关的寄存器:P4OUT和P4DIR。其中P4DIR为方向寄存器,P4OUT 为数据输出寄存器。 主板上右下角LED1~LED5指示灯与MSP430F6638 P4.5~P4.7、P5.7、P8.0连接:

3 LED指示灯模块原理图: P4IN和P4OUT分别是输入数据和输出数据寄存器,PDIR为方向寄存器,P4REN 为使能寄存器: #define P4IN (PBIN_H) /* Port 4 Input */ #define P4OUT (PBOUT_H) /* Port 4 Output */ #define P4DIR(PBDIR_H) /* Port 4 Direction */ #define P4REN (PBREN_H) /* Port 4 Resistor Enable */ 三实验分析 1 编程思路: 关闭看门狗定时器后,对P4.0 的输出方式、输出模式和使能方式初始化,然后进行查询判断,最后对P4.0 的电平高低分别作处理来控制LED 灯。 程序流程图: 2 关键代码分析: #include void main(void) { WDTCTL = WDTPW + WDTHOLD; // 关闭看门狗 P4DIR |= BIT5; // 设置4.5口为输出模式 P4OUT |= BIT0; // 选中P4.0为输出方式 P4REN |= BIT0; // P4.0使能 while (1) // Test P1.4 { if (P4IN & BIT0) //如果P4.0为1则执行,这是查询方式按下去后是低,否则为高

WITNESS生产系统仿真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witness生产管理系统仿真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实验(一) 一、实验名称:witness基本操作 二、实验日期:2013年10月7-10月25日 三、实验地点:微机室s6-c408 四、实验目的: 1、掌握witness软件的基本操作 2、掌握元素的显示设置(display) 3、掌握machine、labor元素的基本设置 4、掌握输送链conveyor元素的详细设置 5、掌握pull、push规则 五、实验环境:winxp/win7 六、实验内容 输送链上运行时间为10分钟 称重工序:时间服从均值为5分钟的负指数分布 清洗工序:4.5分 10件清理一次时间为8分钟 加工工序:4分钟 50分钟检修飞时间服从均值10分钟的负指数分布 检测工序:3分钟 七、实验步骤 1、根据题目选择part、conveyor、machine、labor等各种元素布置生产线 2、修改各种元素名字及各个元素的详细设置。 1)各个工序机器设置以及necexp()函数的应用

2)输送链conveyor的设置 3)机器抛锚方式及时间设置

4)工人labor元素设置 3、元素间pull、push的设置及流程路线试运行效果1)part元素的导入 2)运行效果

实验(二) 一、实验名称:椅子装配工序仿真 二、实验日期:2013年10月7-10月25日 三、实验地点:微机室s6-c408 四、实验目的: 1、掌握pen、percent、match/attribute的使用规则 2、掌握元素的显示设置(display) 3、了解part元素被动模式和主动模式的区别和使用场合 4、掌握buffers元素的基本设置 5、掌握元素可视化效果的制作 6、掌握pull、push对相同元素的分类规则 五、实验环境:winxp/win7 六、实验内容 椅子由椅背、椅面、椅腿组成,物料每2分钟一套进入流水线。 组装工序:6分钟/件 喷漆工序:随机喷为红黄绿三色 10分钟/件 检验工序:10%不合格返回重新喷漆 3分钟/件 包装工序:每4个合格品包装到一起 4分钟/件 七、实验步骤 1、根据题目选择part、buffers、machine等各种元素,因场地问题布置 为U形生产线。 2、修改各种元素名字及各个元素的详细设置。 1)设置part名称及主动形式

操作系统lab2实验报告

HUNAN UNIVERSITY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

目录 一、内容 (3) 二、目的 (3) 三、实验设计思想和练习题 (3) 练习0:填写已有实验 (3) 练习1:实现 first-fit 连续物理内存分配算法(需要编程) (3) 练习2:实现寻找虚拟地址对应的页表项(需要编程) (8) 练习3:释放某虚地址所在的页并取消对应二级页表项的映射(需要编程) (11) 运行结果 (13) 四、实验体会 (13)

一、内容 本次实验包含三个部分。首先了解如何发现系统中的物理内存;然后了解如何建立对物理内存的初步管理,即了解连续物理内存管理;最后了解页表相关的操作,即如何建立页表来实现虚拟内存到物理内存之间的映射,对段页式内存管理机制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二、目的 1.理解基于段页式内存地址的转换机制; 2.理解页表的建立和使用方法; 3.理解物理内存的管理方法。 三、实验设计思想和练习题 练习0:填写已有实验 使用eclipse中的diff/merge工具将实验1的代码填入本实验中代码中有“LAB1”的注释相应部分。 练习1:实现 first-fit 连续物理内存分配算法(需要编程) 在实现first fit 内存分配算法的回收函数时,要考虑地址连续的空闲块之间的合并操作。提示:在建立空闲页块链表时,需要按照空闲页块起始地址来排序,形成一个有序的链表。可能会修改default_pmm.c 中的default_init,default_init_memmap,default_alloc_pages, default_free_pages等相关函数。请仔细查看和理解default_pmm.c中的注释。 请在实验报告中简要说明你的设计实现过程。请回答如下问题: 你的first fit算法是否有进一步的改进空间。 解答: 分析思路: (1)数据结构: A.每个物理页利用一个Page结构体表示,查看kern/mm/memlayout.h包括:

电子仿真实验报告之晶体管混频

大连理工大学 本科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电子系统仿真实验 学院(系):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专业:电子与信息工程 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2014年月日

一、 实验目的和要求 使用电路分析软件,运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个晶体管混频器。要求输入频率为10MHz ,本振频率为16.485MHz 左右,输出频率为6.485MHz 。本振电路为LC 振荡电路。 二、实验原理和内容 混频电路是一种频率变换电路,是时变参量线性电路的一种典型应用。如一个振幅较大的振荡电压(使器件跨导随此频率的电压作周期变化)与幅度较小的差频或和频,完成变频作用。它是一个线性频率谱搬电路。图2.1是其组成模型框图。 中频 图2.1 本地振荡器产生稳定的振荡信号(设其频率为L f )通过晶体管混频电路和输入的高频调幅波信号(设其频率为s f ),由于晶体管的非线性特性,两个信号混合后会产生L f +s f L f -s f 频率的信号,然后通过中频滤波网络,取出L f -s f 频率的信号,调节好L f -s f 的大 小使其差为中频频率,即所需要的中频输出信号。图 2.2调幅前后的频谱图。 图2.2 本次试验本振电路采用LC 振荡电路。其等效原理图为西勒振荡电路,如图2.3所示。 本振电路 非线性器件 输入 中频滤波 输出

图2.3 混频器采用晶体混频电路,其等效电路图如图2.4。 图2.4 三、主要仪器设备 名称型号主要性能参数 电子计算机宏碁V-531,Windows 7 AMD A10-4600M 2.3GHz,2GB 内存 电路分析软件 Multisim.12 多种电路元件,多种虚拟仪 器多种分析方法 表3.1

lab1汇编语言与DOS系统实验报告

汇编语言与DOS系统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掌握x86体系段式内存组织方式,了解如何用程序指令访问不同的内存空 间 2、了解DOS系统的基本操作 3、掌握汇编语言的编译和调试方法 二、实验条件 1、DOS操作系统平台 三、实验原理 1、x86实模式下内存采用分段的组织方式,将20位的地址空间分为16位的 段地址和16位的偏移地址,表示为“段地址:偏移地址”的形式,实际物理地址=段地址×16+偏移地址。 2、DOS系统基本操作命令: (1)cd命令进入磁盘或文件夹 (2)dir命令列出目录下的文件 (3)makedir创建目录 (4)del删除文件 (5)copy复制文件 (6)rename文件重命名 3、汇编语言编译命令: (1)edit命令编辑程序

(2)masm生成目标文件 (3)link链接生成可执行文件 (4)输入文件名运行程序 4、程序调试方法 使用debug命令调试程序,常用的调试参数有: (1)-u反汇编生成程序的汇编代码 (2)-d查看内存地址的内容 (3)-p/t单步调试 (4)-g设置断点 (5)-e修改指定地址内容 四、实验内容 1、写出A+B problem的汇编代码,使用编译命令生成可执行文件并使用 debug加载可执行程序。实验代码如下: DATA SEGMENT ADDER1 DB 35H ADDER2 DB 48H SUM DB ? DATA ENDS CODE SEGMENT ASSUME CS:CODE,DS:DATA START: MOV AX,DATA

MOV DS,AX MOV AL,ADDER1 ADD AL,ADDER2 MOV SUM,AL MOV AX,4C00H INT 21H CODE ENDS END START 首先将源文件使用masm命令和link命令生成可执行文件,使用debug命令调试程序,使用-u参数显示汇编代码,g命令设置断点到MOV SUM,AL指令处,此时使用d ds:0000即可在内存中显示两个加数以及两个数的和的数值,可以使用-e命令修改参数。 2、增加变量N,实现N个数字的加法运算,实验中N设置为4,实验代码 如下: DATA SEGMENT ADDER1 DB 35H ADDER2 DB 48H ADDER3 DB 20H ADDER4 DB 30H SUM DB ? DATA ENDS

混频器仿真实验报告

混频器实验(虚拟实验) 姓名:郭佩学号:04008307 (一)二极管环形混频电路 傅里叶分析 得到的频谱图为 分析:可以看出信号在900Hz和1100Hz有分量,与理论相符 (二)三极管单平衡混频电路 直流分析

傅里叶分析 一个节点的傅里叶分析的频谱图为 两个节点输出电压的差值的傅里叶分析的频谱图为:

分析:同样在1K的两侧有两个频率分量,900Hz和1100Hz 有源滤波器加入电路后 U IF的傅里叶分析的频谱图为: U out节点的傅里叶分析的频谱图为:

分析:加入滤波器后,会增加有2k和3k附近的频率分量 (三)吉尔伯特单元混频电路 直流分析 傅里叶分析 一个节点的输出电压的傅里叶分析的参数结果与相应变量的频谱图如下: 两个节点输出电压的差值的傅里叶分析的参数结果与相应变量的频谱图为:

分析:1k和3k两侧都有频率分量,有IP3失真 将有源滤波器加入电路 U IF的傅里叶分析的参数结果与相应变量的频谱图为: U out节点的傅里叶分析的参数结果与相应变量的频谱图为:

分析:有源滤波器Uout节点的傅里叶分析的频谱相对于Uif的傅里叶分析的频谱来说,其他频率分量的影响更小,而且Uout节点的输出下混频的频谱明显减小了。输出的电压幅度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思考题: (1)比较在输入相同的本振信号与射频信号的情况下,三极管单平衡混频电路与吉尔伯特混频器两种混频器的仿真结果尤其是傅里叶分析结果的差异,分析其中的原因。若将本振信号都设为1MHz,射频频率设为200kHz,结果有何变化,分析原因。 答:没有改变信号频率时 三极管 吉尔伯特 吉尔伯特混频器没有1k、2k、3k处的频率分量,即没有本振信号的频率分量,只有混频后的频率分量。因为吉尔伯特混频器是双平衡对称电路结果,有差分平衡。 将本振信号频率和射频频率改变后:

体系结构windlx流水线实验报告

实验一基本实验 ----by 王琳 PB07210432 1. 实验目的: 1)熟悉计算机流水线基本概念 2)了解DLX基本流水线的各段的功能 3)了解各种不同指令在流水线中的实际流动情况 4)对流水线做性能分析 5)了解影响流水线效率的因素——数据相关、结构相关、控制相关,了解相关的种类 6)了解解决数据相关的方法 2. 实验平台:WinDLX仿真器 WinDLX简介: 是一个图形化、交互式的DLX流水线仿真器。 可以装入DLX汇编语言程序,然后单步,设断点或是连续执行该程序. CPU的寄存器,流水线,I/O和存储器都可以用图形表示出来 提供了对流水线操作的统计功能. 可以装载文件名为*.s的文件. 要求的硬件平台是IBM-PC兼容机. WinDLX是一个Windows应用程序,运行以上和以上的操作系统. WinDLX软件包中带有说明文件及教程,可以供使用者进一步了解仿真器的使用方法和DLX处理器的原理.大家再进行实验前应该仔细阅读这些文档. 3. 实验内容: 1)在仿真器上分别运行单条指令:Load指令、Store指令、分支指令、寄存器ALU指令、立即数ALU指令,记录它们在流水线中的执行情况 Lw:

观察此流水线时空图,可以发现:转移指令引起的延迟仅为1 clocks,另2 stalls 是trap指令引起的,这个执行结果似与不采用forwarding技术的前提相违,只能理解为对于无条件的转移指令,新的PC值在EX阶段即已被写入。 Sw: Beqz: 由此图可见,对于分支指令,总是用 not-taken的策略来处理,并且也认为新 的PC值也在EX阶段即已被写入,且cond 条件也在EX段被算出(这显然是一个极不合理的假设,究竟为何分支指令的延迟为1 stall有待进一步探究) 寄存器ALU指令

Lab1_体系结构实验报告

2012年3月1日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understand the principles of ALU and master methods of ALU design 2.understand the principles of ALU controller and master methods of ALU controller design 3.understand the principles of register file and master methods of register file design so the task is first, design a ALU with ALU controller then, design a register file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 2.1 ALU with ALU controller We input the operand r, s; both are 32 bit integer, and aluc is the control code that defines the operation. So we just make the code block, totally as ALU block, ALUC block, display block.

Figure 1 the input and output diagram Figure 2 ALU operations Figure 3 the truth table of operation cod e

Figure 4 principle of ALU 2.2 register file The process is similar to the 2.1, when we get the principle of register file , it can be easily coding. Figure 5 the input and output

遥感图像处理 图像配准、图像裁剪 实验报告

Lab3 geometric correction and projection transformation of remotely sensed data Objective : The purpose of the current lab section is to adequately understand the mathematic principles and methods of geometric correction (co-registration) and projection transformation . In addition,you guys need to gain hands-on experience or skill to perform them in ENVI and ERDAS environments. 实验过程: 一、envi中图像配准 1、根据控制点的坐标对图像进行配准 1)加载中山陵地形图 2) 选择map 菜单下的registration菜单,选择select gcps:image to map 设置投影信息:基于经纬度的投影(geographic lat/lon),选择基准面为WGS—84

3)开始配准 依次移动一级窗口中的光标到四个图廓点的位置,在三级放大窗口中把十字司放在经纬线的交点的中间位置,输入该点的经纬度于编辑对话框中:

点击add point,完成对控制点的编辑 4)选择option菜单下的wrap file将配准好的地图生成一幅新的影像

修改生成图像信息,改为50带的UTM投影,基准面为WGS-84,保存 2、图像到图像的配准 1)加载全色波段影像作为待配准的影像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