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为政以德字词摘要

为政以德字词摘要

为政以德字词摘要
为政以德字词摘要

《为政以德》知识积累卡

论语名句:为政以德 譬如北辰 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论语名句: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原文】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子曰:“为政以德(1),譬如北辰(2),居其所(3)而众星共(4)之。” 【注释】 (1)为政以德:以,用的意思。此句是说统治者应以道德实行统治,即“德治”。 (2)北辰:北极星。 (3)所:处所,位置。 (4)共:同拱,环绕的意思。 【解释翻译】 孔子说:“(周君)以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就会像北极星那样, 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 这个共实际上念拱,共有向的意思,围绕、相向这个意思。朱子 在《集注》里面解释说:「政之为言正也,所以正人之不正也。德之 为言得也,得于心而不失也。这个为政的政,我们讲这是把持政治, 这叫为政。谁是为政的?这个国的领导人,这是为政者。为政的意思, 朱子说这个政就跟正邪那个正,就是准确那个正是一个字。它的意思,「政者,正也」。「正人之不正」,人有不正的地方,你把他正过来了,这叫为政。 这里面也有出处的,《论语》里面就有一章讲到「季康子问政于 孔子」。季康子是鲁国三家大夫之一,三大家他是的一家大夫。他把

持朝政,治理得不好,所以他要向孔子问政。「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夫子就讲,「政者,正也」。政治是什 么意思?就是公正无私这个正。你守住公正,你给大家做个好榜样, 「子帅以正」,子是对季康子的尊称。说您老人家「帅以正」,帅是 表率,你给大家表演出正的样子,以身作则,谁敢不正?整个国家也就正。你把持朝政,你正了,大家都正。「己身正,不令而从」,你不 用下命令,大家都跟着你学了,都会做得正。如何得正?要『为政以德』,用道德。所以正的标准是德,符合道德的就叫正,不符合道德 的就不正。 朱子解释,「德之为言得也」。德这个字能够当那个得到的「得」那个字来讲。什么意思?「得于心而不失也」。这个道德,你真正按照 道德而行,你就能够得民心,不失民心,你就不失天下,得民心者得 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关键是为政者自己要行得正,这叫「为政以德」。 夫子用了个比喻,『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朱子解 释说:「北辰,北极,天之枢也。」这个北辰实际上是北极的意思, 有古注把北辰做为星的名字,可能是北极星,但是好像有点牵强。朱 子这里是说北极,那是指方位,是天之枢也。枢就像这个门,它的中轴,门绕着这个中轴转。它之所以能开关,它因为有轴,那个门户有 个轴。这里就是地球北极跟天空相对的地方,那一个空间就叫北辰。 因为我们地球在转,所以我们在地球上看到所有的天上的星星都 围着北极这个方向在转。所以这北极指向的地方就好像一个门的中枢、轴,所有的星星跟着它转。所以它「居其所,不动也」,也就是说, 北极指向的天空,这个空体是不动,就好像门的轴,它是不动,门在动,围着轴在动。「众星共之」这个共就是向的意思,「言众星四面 旋绕而归向之也」,所有的星星围着北极这样的一个空体,这个中轴 在环绕。用这样的一个比喻来比喻人君、,就好像这北辰一样。众星 比喻他的大臣和他的百姓。为政者、领导人,能够「居其所」而不动,所有的臣民就围绕着转,就是围绕拥护他。为什么?因为他为政以德。

【常怀律己之心,常思】曹生军,,,,,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

【常怀律己之心,常思】曹生军,,,,,常修为政之德、常 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 曹生军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 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 ——《警示教育读本》学习活动心得体会 横山分公司曹生军 近日拜读了集团公司纪检组监察室组织编写了《警示教育读本》一书,该书选取了发生在集团公司所属各单位的41个典型案例,深刻剖析了发生违纪违法行为的主要原因,总结了教训,提出了警示。对我触动很大,启迪多多,思想得到了升华,观念得到了更新,觉悟得到了提高。 开展警示教育,无论是对广大党员干部,还是对党组织、社会都是十分重要的。 我国宋代司马迁写过“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丧身,败家。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故曰:‘侈,恶之大也’”。英国阿克顿说过:“权力导致腐败,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 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市场经济体制已被广泛的应用,社会化是现实的趋向;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也开始冲击着社会道德规范,作为传统道德重要组成部分的——廉洁,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

无论是事业单位,还是企业单位,那些一到晚上或逢年过节,家中就热闹的官员,值得重点‘关注’。”这一提醒和告诫可谓一针见血,点到了一些干部走向堕落的要害上,触到了有的官员变贪变腐的关键处。仔细琢磨一下,的确,许多干部的堕落就是从不愿安静、不甘清静、不屑平静开始的。 我们眼前,是个让人眼花缭乱的世界,充满了诱惑,弥漫着欲望。诱惑,常常围绕着权力转,往往寄生于权力之上。领导干部因其手中掌握的权力更是为那些追名逐利之徒所垂涎,为那些心怀鬼胎之辈所注目。他们不择手段地挖掘、搜寻领导干部的爱好,再用放大镜寻找突破口,然后千方百计地或是搭台子、吹喇叭、抬轿子、灌迷魂汤,或是用金钱来利诱,用美色来突破。等到领导干部放松警惕,防线失守,他们就开始逐步提出非分要求,将金钱、美色与权力牢牢地绑在一起;再等到领导干部放纵欲望,失去理智,他们就完全把领导干部控制在权钱交易、权色交易的网中,使其心甘情愿地任人摆布。有人曾总结出这样一条“规律”:无论是“俗贿”还是“雅贿”,那些居心不良者在“跑”、“送”过程中,时间的选择、场合的挑定、诱饵的大小,总是恰到好处,天衣无缝,无时无刻不暴露出令人不寒而栗的“精心”与“刻意”。 诱惑虽没有牙齿,但能把骨头啃断。诱惑恰似苍蝇,爱叮有缝的蛋。不少挡不住诱惑的领导干部,总是热衷于傍大款,喜欢在家里办事情。他们爱热闹,终日迎来送往,觥筹交错;他们爱吃喝,爱玩乐,常常不知疲倦地流连于高档酒楼、娱乐场所;他们滥交友,“我盯住你袋

为政以德

为政以德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今天,我们就来讲讲这个为政以德。孔子的“为政以德”的思想,意思是说,统治者如果实行德治,群臣百姓就会自动围绕着你转。这是强调道德对政治生活的决定作用,主张以道德教化为治国的原则。然而,今天我们为什么又来讲这个“为政以德”呢?很显然,今天我们有必要在来看看这些老祖宗留下的财富,来解决今天我们所面临的问题。 现在的中国发展正到了进则可定鼎天下,退则功亏一篑的关键时期。无论是经济政治还是军事力量都到了关键时期。处于经济转型期的当代中国社会现实呼唤着德治的强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扩大,极大促进了我国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增强了人们的改革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然而与此同时,意识形态的控制方式呈现出更为复杂的状况,如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主张、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对我的渗透将进一步加大;商品交换的法则一旦侵蚀到社会政治生活和人们的精神领域,势必也已经一定程度地引发见利忘义、权钱交易,导致国家意识、集体意识和互助精神、奉献精神的减弱;经济转型期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利益调整以及一些难以预测的突发事件,难免会引发人们思想的波动。这些都是我们国家在发展过程中的不安定因素,是我们国家发展中不得不面临并解决的问题。那么,怎么解决呢?最好的方法是重新大力弘扬道德的力量,用道德来填补在社会发展中留下的缺口。这就要求我们要为政以德,以德治国。 现在社会实行的是法治与市场调节机制,人们期望法治能让人过上好理想的生活。然而,无论是市场机制还是法律制度,都无法彻底改变社会信用的危机。市场上假货依然泛滥,欺诈现象愈来愈普遍,不仅如此,相当一部分政府机关也不遵守对市民的承诺,甚至国家的一些法律也是越改越频繁。这个社会到底缺少些什么?人心不古当然是缺乏道德的引道与约束,社会缺少的也是道德。 在市场经济社会里,遵守承诺应该是基本的行为准则。但这里的守信是建立在利己的基础上的。这种利己的运行机制与社会和谐发展的互助精神存在着天然的隔阂,于是人们越来越关注法治对市场的制约作用。法律的实施依然需要道德的土壤,当整个社会迷信市场作用的时候,互助精神在法院的司法判决中无法体现。我们不缺少市场的理念,也不缺乏对法律的关照,我们缺少道德的支撑。所以,我们需要的是道德的力量。我们要以德治国,我们要为政以德,我们要靠中华民族的美德来帮助中国更好的实现经济转型,实现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想! “为政以德”就是“以德治国”,将道德建设提到了一个新的更高的境界,当然,这里强调的是以社会主义道德治国。社会主义道德是无产阶级道德与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道德有机结合的产物,是植根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优秀道德传统的土壤上,又体现时代特征,是融传统美德与现代美德为一体的现代道德,是充分体现了时代性与历史继承性相统一的新道德。中国是一个具有德治传统的国家,道德在整合社会的过程中发挥过重要作用。中国政府历来十分重视道德的这种作用,要求官员要廉洁奉公,忠于职守。只有在为政以德的思想体系下,我们国家才能更好的实现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想,才能让东方的雄狮傲立世间并统领世界。 谢谢。

《为政以德》练习题(学生)

《论语》选读练习题(一)《为政以德》 一、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2.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3.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4.求!无乃尔是过与? 二、找出下列句子中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1.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2.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3.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 4.既来之,则安之 三、指出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词类活用类型 1.如杀无道,以就有道 2.举善而教不能 3.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4.草上之风 5.于斯三者何先 6.齐之以刑 7.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 8.足食,足兵 9.既来之则安之 四、指出下列特殊句式类型 1.君子哉若人! 2.尚德哉若人! 3.既富矣,又何加焉? 4.何以伐为? 5.无乃尔是过与? 6.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7.为政以德 8.道之以政 9.齐之以刑 10.道之以德 11.齐之以礼 12.使民以时 13.临之以庄 14.虎兕出于柙 15.龟玉毁于椟中 16.季氏富于周公 五、重要思想 (1)为政以德:“德”和“礼”是孔子政治的主要主张。“为政以德”是对执政者的素养、执政的方法提出的要求。要求执政者实行“仁政”:A以民为本,对百姓不能过分地压迫剥削,应在富民的同时教化百姓;B执政者应用自身的德行给百姓作示范,建立一定的道德标准来规范人的行为,以实现社会的稳定。(后人评价:孔子的“德治”是建立在“人治”的基础上的一种政治理想体系,与今天的“以德治国”有本质的区别。它虽在一定程度上对统治者有约束作用,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但它作为“法治”的辅佐,用道德标准来规范统治者和百姓的行为,以维护社会性稳定,有积极意义。) (2)民生与教化:孔子高唱仁爱赞歌的同时不忽视老百姓的温饱。子贡问政时,孔子先强调“足食”再强调“教之”。在孔子的思想中,物质与精神不容忽视而更倾向于精神,当两者必选其一时,孔子做出“去食”的选择,这体现了儒家“舍生取义”的思想主张。 (3)先富后教:孔子提出“富民”和“教民”的思想,而且是“先富后教”,这是正确的。但这并不是说“富”比“教”重要。在孔子的观念中,教化百姓始终是十分重要的问题。 孔子一方面主张先“富之”后“教之”,一方面又宁可去“食”留“信”,两者没有矛盾,反映出孔子治国思想的两层意思。孔子主张为政以“德”,就要保证百姓的基本生活,这是基础,所以提倡“富之”;孔子又主张治国以“礼”,就要重视“教化”,使百姓遵守“礼”,就要提倡百姓有一种精神力量,重视人的基本准则。 (4)均无贫与均贫富:“均贫富”是站在穷人即“贫”的立场是提出的重新分配社会财富的纲领;“均无贫”是孔子站在统治者即“富”的立场上提出的调和阶级矛盾的主张,和“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思想一致,不是均贫富,而是上下各得其分。 六、练习训练 1.孔子认为政治上最重要的事情是养生、送死和祭祀。统治者要“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他反对横征暴敛,认为“苛政猛于虎”。他劝鲁哀公减轻人民的赋

《〈论语〉选读》之《为政以德》

教学目标 一、了解孔子的德政主张。 二、落实本课的字词句。 三、掌握课文中的词类活用。 四、掌握本文的文言句式特点、相关成语。 教学重点 诵读原文,感受孔子思想;细析“季氏将伐颛臾”一节;整理活用现象、句式特点和相关成语。 教学难点 孔子德政观点和固定句式。 教学建议 诵读为主,归纳为辅。让学生充分诵读,试着背诵。在熟读的基础上与学生一起落实字词句,一起归纳课文中文言特点。 课前准备 一、认真阅读课文、注释、翻译,掌握字音字义。 二、查阅资料,了解孔子有关思想。 三、研讨课后练习。 教学方式 诵读式、整理式。 学习方式 诵读、归类。 教学手段 多媒体运用。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题导入 公元前551前,有一个叫颜徵(征)在的女子在尼山祝祷归家后,果然怀孕。待十月怀胎时,忽然梦见一位垂髫的仙女,手牵着一只满身龙麟的独角兽,背上坐着一小孩。仙女言:“此兽名叫麒麟,专为送子而来。” 等到出生时,天上传来奏乐声,同时有五个仙翁,从云彩中冉冉下降。其中一个说道:“天生圣人,天降音乐。” 结果这个孩子一出生,就发现他与众不同。怎么与众不同? 他降生后不但头顶如反盂(yú,盛汤浆或饭食的圆口器具。反盂,即头顶上中间低四面高),而且面部有“七露”,眼露筋、耳露轮、鼻露孔、嘴露齿,眼、耳、鼻又均双露,称为七露。看上去像个怪物,他的父亲叔梁纥和母亲颜徵在就把他扔在野地里了。后来,不知道从哪里飞来一只老鹰给他打扇子,遮蔽骄阳;又有一只老虎将他衔进了一个山洞,并给他喂乳汁。这就是所谓的“龙生虎养鹰打扇”的传说,这个传说至今还在曲阜一带流传。 这个人是谁?大名鼎鼎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是也。孔子,名丘,字仲尼。孔子是对他的尊称,孔老二是对他带点贬义的称呼。 二、逐章诵读

为政以德教案(用)

《为政以德》 教学目标: 一、了解孔子的德政主张。 二、落实本课的字词句。 三、掌握课文中的词类活用。 四、掌握本文的文言句式特点、相关成语。 教学重点: 诵读原文,感受孔子思想;细析“季氏将伐颛臾”一节;整理活用现象、句式特点和相关成语。 教学难点: 孔子德政观点和固定句式。 教学方法: 诵读为主,归纳为辅。让学生充分诵读,试着背诵。在熟读的基础上与学生一起落实字词句,一起归纳课文中文言特点。 课前准备: 一、认真阅读课文、注释、翻译,掌握字音字义。 二、查阅资料,了解孔子有关思想。 三、研讨课后练习。 学习建议:诵读、归类。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题导入 公元前551前,有一个叫颜徵(征)在的女子在尼山祝祷归家后,果然怀孕。待十月怀胎时,忽然梦见一位垂髫的仙女,手牵着一只满身龙麟的独角兽,背上坐着一小孩。仙女言:“此兽名叫麒麟,专为送子而来。” 等到出生时,天上传来奏乐声,同时有五个仙翁,从云彩中冉冉下降。其中一个说道:“天生圣人,天降音乐。” 结果这个孩子一出生,就发现他与众不同。怎么与众不同? 他降生后不但头顶如反盂(yú,盛汤浆或饭食的圆口器具。反盂,即头顶上中间低四面高),而且面部有“七露”,眼露筋、耳露轮、鼻露孔、嘴露齿,眼、耳、鼻又均双露,称为七露。看上去像个怪物,他的父亲叔梁纥和母亲颜徵在就把他扔在野地里了。后来,不知道从哪里飞来一只老鹰给他打扇子,遮蔽骄阳;又有一只老虎将他衔进了一个山洞,并给他喂乳汁。这就是所谓的“龙生虎养鹰打扇”的传说,这个传说至今还在曲阜一带流传。 这个人是谁?大名鼎鼎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是也。孔子,名丘,字仲尼。孔子是对他的尊称,孔老二是对他带点贬义的称呼。 二、逐章诵读 请同学范读、齐读、自读、小组读、男声读、女声读。读熟全文,读背其中脍炙人口的章节。

常怀为民之心 常修为政之德

常怀为民之心常修为政之德 孔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有格。”孟子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些古语精辟地阐释了中国古代优秀的职业道德,立身之本,以德为先。我国自古十分注重个人的道德修养,这些几千年的政治哲学带给广大公务员和党员干部时刻的警醒。 作为新进公务员,对公务员队伍的职责应有所了解和认知,并应培养良好的公务员职业道德和操守,这样才能更好地投身公务员队伍,履行肩负的责任,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目前我国公务员队伍虽然存在许多问题,比如公务员缺乏公仆意识。为了管理国家社会事务,公务员被人民赋予国家权力。有些公务员权力被授予之后,利用本该为人民谋福利的权力来来追求个人利益的工具,将职业公共权力视为个体力量,并且凭借这种力量凌驾于他人之,处处显示出高人一等的优越感,脱离群众,不负责任。服务意识的淡化,公务员缺乏公仆意识是公务员职业道德问题中最具根本性、关键性的问题。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时刻提醒我们要谨记常怀为民之心。作为一名国家公务员,为官之道,在于恤民,一个领导干部只有深入群众体恤民情,才能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才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感情上贴近群众,生活上关心群众,工作上服务群众,“百姓心中有杆秤”,我们在群众心中的重量取决于时时想着百姓,事事惠及百姓。公务员作为国家公共事务管理的一个特殊群体,其能否在各自岗位上以身作则,以人为本,将直接影响整个社会的道德风尚,

因此新时期新形势下开展公务员职业道德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做官要有官德,而且要常修为政之德,这是胡锦涛同志鲜明提出的一个十分重要而又具有长期性、基础性的问题。常修为政之德,就是要求公务员能够常常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弃谋私之念,去非分之想,培养良好的政治品格、从政道德、廉洁意识,在思想道德上牢固树立勤政为民的观念及拒腐防变的防线。“德,国家之基也。”常修为政之德,是贯彻以德治国方略的重要内容。我们党提出建设文明富裕的小康社会,必须走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之路。要把工作的着力点真正放到研究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大问题上,放到研究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紧迫问题上,放到研究解决党的建设中的突出问题上,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我们新进公务员通过对公务员职业道德的培训,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常怀一颗为民服务的心,要奋勇争先做一名深受人民喜爱,接受人民监督的优秀公务员。

常修为政之德,永葆清正廉洁

常修为政之德,永葆清正廉洁 ----读《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正确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后感 我国自古以来就强调“德”的作用,提倡“修身养性、重义崇德”,并把修身正己作为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前提。胡锦涛总书记曾语重心长地告诫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利观、地位观、利益观,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真正经受住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永葆共产党人和人民公仆的革命本色。” 作为一名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世界观,常修为政之德,用党纪国法约束自己,修身重德,提高境界,净化心灵,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培养良好的政治品格、从政道德、廉洁意识,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只有严于修身律己,永葆清正廉洁,才能做到位极不自显,权重不谋私,德高不自矜,功高不自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严于修身律己,永葆清正廉洁,就应该做好下面几点: 一、常怀自省之心,正确行使权力。 古人云:“君子一日三省吾身”。当今社会开放、多元、各种价值观并存,繁华都市、灯红酒绿,诱惑无处不在……特别是我们地税干部,由于工作的特殊性,手中掌握着为国聚财的权力,可权力是柄双刃剑,正确行使权力,可以施展才干,造福于民;滥用权力,必然祸国殃民,危及自身。更何况不少不法分子,为了偷逃税款,设法以金钱、美色为诱惑,“俘虏”我们的同志,使之成为“保护伞”。因此,

我们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只有常怀自省之心,树立正确的权力观,贯彻落实好《廉政准则》,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并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诚恳听取党员、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改正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努力做好各项税收工作。同时,我们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拒腐防变能力,才能真正做到不为物所累、不为名所惑、不为利所迷,做一名群众满意的地税干部。 二、常摒非分之想、确保执法为民。 诸葛亮有句名言:“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在平时工作、生活中我们应当常持一颗平常之心,常怀一种淡泊胸襟,坚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马克思主义权力观概况为“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在面对权力、地位、利益时,应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平衡的心态,明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宗旨,明确我们手中的权力来自于人民,确保为国聚财,为民收税,坚持公正执法,依法收税,切实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坚持把个人的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与党的奋斗目标紧密联系起来,在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三、常修为政之德,永葆清正廉洁。 清廉是古往今来人们倍加推崇的优良品德。孟子曾说:“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作为一名地税干部,更应秉承清廉的传统品格,不断加强党性修养,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论语》为政篇1《论语》没用? 很多人都觉得学《论语》没什么用,比如说《论语》第二篇是为政,大家可能会想,为政和我有什么关系呢?表面看来似乎没什么关系,但是里面的核心思想和我们有关啊。 比如说“为政以德”,这句话的核心是德,那我们把“政”字换成别的可不可以?为人以德,为修行以德,为工作以德,为生活以德,其实都是一样的。无论我们做什么,只要我们有德行,身边就会有很多人愿意跟随我们。 《大学》讲,德者本也,财者末也,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是本,财是末。有德的时候,自然有人愿意跟随我们做事情,然后就会有自己所从事的领域,自然就会有财。 很多人说,有人愿意跟随是因为人缘好。人缘好只是表相,我们要看他为什么人缘好,背后的那个东西才是有价值的。看到一个人有钱,只是表相,只是果,我们要看他是因为什么有钱的,他经历了什么,做了些什么,找到那个规律,就是格物。 2如何把握发展规律?

一个人为什么开车开的好,做饭做的好,背后都有他的道。《中庸》讲,道不远人,只是我们以为它很远,道其实就在我们生活与工作之中。所以格物就是找到事物背后的运作规律,穷其理。 格物可以从两个方面去讲,第一层是格事,探索事物背后的规律,不论是工作做得好不好,还是和人相处的关系是否合谐,我们都可以从中找到背后的原因,比如说拍抖音,一个视频的播放量高不高,点赞量、转发量高不高,都是有原因的。我们就要去思考,在什么时间段,发什么样的视频大家更感兴趣。 工作上也是一样,事情做不好,一定是有原因的,我们要把思维调整成遇事就去找原因,看自己能做什么,去解决它,否则就特别容易抱怨和指责,遇事不是环境不好就是人不好,就是看不到自己的问题。 想要做一件事情也一样,我们定好目标和方向后,思考的不应该是问题和困难,而是如何才能实现这个目标,这个“止”,遇事哪里不会,就去学习,出现问题,就去解决,不断的向“止”的方向迈进。 第二层就是格心,格心就是让我们的心不被外物所驱使、所扰。其实每个人格物的深度都是不一样的,因为心越清静,越能看清很多事情的规律,所以为什么修行讲修心呢。

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

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 按照工作安排,X月XX日局纪委监察室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职工观看了XX等因贪污、受贿而受到法律严惩的廉政警示教育片,会后我们第X党小组按照局领导的指示要求组织了专题讨论。大家一致感到,这些高级领导干部的腐败案件令人震惊,发人深省,给我们全体党员干部上了一次现实、生动的廉政教育课。 开展此项活动,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推进我局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开展“依法行政、廉洁从政、正确行使人民赋予手中的权力,践行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搞好人社工作”的内在动力。通过观看专题片,大家结合犯罪案例,联系工作实际,进行了严肃认真的对照反思。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必然会受到各种冲击和影响,强化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廉政意识,防止各类违纪问题的发生并非一劳永逸,必须常抓不懈,警钟长鸣。 针对犯罪案例,大家举一反三,从中吸取了深刻教训,得出了如下启示:一是要注重学习,增强党性修养。党员干部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都发生了多方面的变化,但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不能混淆,作为共产党员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须旗

帜鲜明。我们一定要时刻把加强学习、增强党性锻炼作为自己做人做官的头等大事抓紧抓好。二是发挥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加强自我约束,廉洁自律意识。从历次重大违纪案件中可以看出,领导干部能否带头廉洁从政,对单位、行业风气建设和廉政建设至关重要。领导干部是预防各类违纪问题的第一道关口,领导干部应当以身作则从根本上防止和杜绝违法、违纪问题的发生。严格落实《廉政准则》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要求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不利用手中权力谋私利,时时处处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明辨是非得失,思贪欲之害,弃非分之想,怀律己之心,不断增强防腐抗变的能力,经得起考验,始终保持清正廉洁。三是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秉公用权廉洁从政。我局大部分的业务职能都涉及民生,因此每名党员干部都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责任意识,完成好党和人民赋予的各项任务,在任何时候都要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要时刻注意树立警醒意识,在大是大非面前坚持正确立场和态度,自觉维护党和人民的利益。进一步加强世界观的改造,用马克思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判断、检验是非功过。正确行使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心系组织重托,心系群众冷暖。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上进行自我批评和自我教育,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端正思想作风,提升思想境界,切实做到扬正气、倡廉洁。

论语选读:为政以德(重点版)

《为政以德》(重点版) 编撰洪申健时间2010年11月编号01 一、核心解读: 中国自远古三代就有“以德治世”的思想传统。孔子继周公之后, 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德政”的概念,提出了“为政以德”的主张。孔子 的德治思想围绕两个层面展开的:一是为政者与道德之间的关系问题, 也就是如何正己修身的问题;二是如何管理庶民百姓的问题,也就是如 何治人的问题。儒家认为,正己修身是治国平天下的大前提,所谓“其 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有了正己功夫,再将此外化 扩展开去,用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去影响感染他人,使其如坐春风,日 有所进,欣悦而化,这就是为政之道。孔子的思想经孟子、荀子等后儒 的系统发挥,形成了一整套系统严密的治国方略和道德修养的阶梯, 即: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为政以德”思想其主要内容包括:爱民、富民、教民、安民、举 善、正身等。 二、名句填空: 1、子曰:“为政以德, , 。” ★ 2、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 ★ 3、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 ; ,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 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 。” ★ 4、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 , 。” ★ 5、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 。 ,必偃。” 6、自古皆有死, 。 7、百姓足, ?百姓不足, ?

三、字词注音: 众星共之(gǒng) 道之以政(dǎo) 冉 有 仆(pú) 庶矣 哉(shù) 千乘之国(shèng) 将伐颛臾(zhuānyú) 焉用彼相(xiàng) 相夫 子(xiàng) 虎 兕(sì) 出 于 柙(xiá) 毁于椟中(dú) 近于 费(bì) 盍 彻 乎(hé) 南宫适(kuò) 羿 善 射(yì) 奡荡 舟(ào) 禹稷躬稼(jì) 三、实词整理: 1、找出句中通假字,并作解释: (1)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共=拱,环抱 (2)道之以政,齐之以刑 道=导,训导 (3)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 道=导,治理 2、找出句中古今异义,并作解释: (1)使民敬忠以劝 劝:努力,勤勉 (2)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不能:能力差的人(3)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国:诸侯的封地。家:大夫的封地。 (4)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无耻:没有羞耻心(5)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有事:特指战争祭祀等军国大事。 (6)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以为:以(之)为,封……为 (7)既来之,则安之。 把他们招来之后,就要好好安顿他们 3、找出句中词类活用的字词,说明活用现象并作解释: (1)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 富:形作使动,使……富裕 (2)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足:形作使动,使……充足 (3)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来,安:用作使动,使…来附,使…安顿 (4)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 先:用作动词,先做,

常修为政之德——读《谏太宗十思疏》有感

常修为政之德——读《谏太宗十思疏》有感× ×近日,我又重温了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受益良多,既为作者忠谏和智谏的精神所感动,又为文中对为政之道的哲理性分析所折服,这是一篇警世妙文。魏征已远去,但其阐述的一些为政的要义仍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特别是贯穿于劝谏始终的“德”字,如果赋予它新的时代内涵,用来警戒和指导我们的思想和行为,将有很大的裨益。 德不仅是修身之本,而且是为政之基。共产党人除了认真遵守法律法规和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外,还必须以“君子检身,常若有过”的态度,立德修身为政,如此,我们的人格才会日臻完美,我们的事业才能蒸蒸日上。 一要修忠诚之德。魏征能够做到长期忠谏和苦谏,源于他对皇帝和国家的忠诚,虽然愚忠不可取,但其精神还是值得称道的。我们党员干部要以虔诚心维护党的形象,做好党的工作;以爱心对待群众,多办利民之事;以执着心对待事业,爱岗敬业。 二是要修爱民之德。古人云:“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共产党执政者德的核心理念就是为人民服务,用人民赋予的权力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利,用实实在在的亲民、为民、富民行动换取人民的拥护。 三要修团结之德。要把团结当作一种修养、一种境

界、一种准则、一种形象、一种文化。“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做到团结和谐,关键的是以真心待人、以真情暖人。 四要修公正之德。“魏征说:“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党员领导干部要以公正树威,使功者赏、过者罚,使君子皆至、小人皆退。 五要修奉献之德。对人民、对事业,我们党员干部要恪守“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理念,以平常心对待个人升迁去留,以进取心对待党的事业,坚持不图名、不争誉、不居功、不贪利;精心谋事,潜心做事。 六要修勤奋之德。“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一个人大凡到一个新的职位,开始都雄心壮志,能做到勤奋敬业,但时间一久,懈怠之心常生。唯专心致志始见成效。当前,“美而富、和而强”的目标已经确定,关键是我们要立即行动起来,善始善终,以夸父追日的精神不断追赶目标。 七要修务实之德。虚名有损于实学,不可不戒。我们共产党人要把忠诚、爱民、奉献、勤奋、公正落实到实实在在的行动上,以务实的态度实实在在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切不可为“应景工程”、“面子工程”、“政绩工程”浪费宝贵的人力和物力。 八要修谦学之德。“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一

《为政以德》练习题(答案)

《论语》选读练习题(一)《为政以德》(答案) 一、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共:通“拱”,读gǒng,环抱,环绕。 2.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通“导”,读dǎo,训导。 3.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道:通“导”,读dǎo,治理 4.求!无乃尔是过与?与:同“欤”,读yú,句末语气词,表疑问或感叹。 二、找出下列句子中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1.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古义:没有羞耻心。古代不守礼义、不光彩、不体面即“无耻”,如寡妇改嫁、战败逃跑等。 今义:道德水平低下 2.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古义:有战事,指采取军事行动。事,特指战事、祭祀等军国大事。 今义:(1)忙,不闲;(2)有工作干;(3)忧愁或顾虑(4)惹事,出现变故3.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 古义:把……当作今义:认为 4.既来之,则安之 古义:既然使他们来了,就使他们安定下来 三、指出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词类活用类型 1.如杀无道,以就有道 (形容词作名词,“无道”指不守道义的人;“有道”,指道德高尚的人。) 2.举善而教不能(形容词作名词,“善”指优秀者;“不能”指能力差的人。) 3.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名词作动词,“风”,好比风,“草”,好比草。) 4.草上之风(名词作动词,“上”,施加。) 5.于斯三者何先(名词作动词,“先”,把……放在前面。) 6.齐之以刑(形容词作动词,齐”,整治、整顿。) 7.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使动用法,“富”,使……富足。) 8.足食,足兵(使动用法,“足”,使……充足。) 9.既来之则安之(使动用法,“来”,“安”,使……来,使……安定) 四、指出下列特殊句式类型 (一)主谓倒置 1.君子哉若人! 2.尚德哉若人! (二)宾语前置 3.既富矣,又何加焉?

管子论为政之德(一)

管子论为政之德(一) 【摘要】管子关于为政之德的思想深刻体现了他非凡的政治智慧。管子论为政之德主要集中在以民为本、以德化民、藏富于民以及选拔贤良等几个方面。 【关键词】管子政德政治管子(?—公元前645年),名夷吾,字仲,又称敬仲,齐国颍上(今安徽颍上县)人,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早年曾与鲍叔牙一起经商,后来与鲍叔牙分别做公子纠和公子小白的师傅。经鲍叔牙举荐,齐桓公不计一箭之仇,任其为相。齐桓公在管仲的辅佐之下,励精图治,厉行变法,对内政外交各个方面进行改革,推行了一系列富国强兵的措施,使齐国成为“五霸之首”。管仲执政四十年,辅佐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霸主,立下了卓著功勋,被齐桓公尊为仲父。管子关于为政之德的思想深刻体现了他非凡的政治智慧。 一顺应民心,以民为本 在治理国家问题上,管子既强调人事,也重视天道。在管子那里,天道代表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总和,具有决定性的力量和作用。因此为政者不可企图用人为的力量颠覆客观规律,否则会招致严厉的惩罚。管子说:“天道之极,远者自亲;人事之起,近亲造怨。万物之于人也,无私近也,无私远也。巧者有余,而拙者不足。其功顺天者天助之,其功逆天者天违之。天之所助,虽小必大;天之所违,虽成必败。顺天者有其功,逆天者怀其凶,不可复振也。”(《管子?形势》)即是说,顺应天道行事,远方的人都会来归附;人为地做坏事,即使是近亲也会众叛亲离。顺应天道,就能够应对自如、游刃有余;违逆天道的人自以为是,却往往弄巧成拙,显得才力不足、顾此失彼。管子由此认为,人事与天道有很大的相关性,顺天道去做事,天就会成全他;而逆天道而行,天就会违背他。 管子强调顺天道并非是反对为政者积极地有所作为。管子以民心代天道,把天道置换为民心。管子认为,要想为国家建立不会倾斜的基础,就得先把权力交给有道德的人,即能够顺应民心的人。因为要想让政令得到顺利传达和执行,就得首先使政令顺应民心。如管子所言:“错国于不倾之地者,授有德也。……下令于流水之原者,令顺民心也。” 管仲非常注重民意,认为民心向背关系着国家治乱和兴衰,决定着统治的成功与否。单靠刑罚不足以使人民真正害怕,仅凭杀戮不足以使人民心悦诚服。刑罚繁重而人心不惧,法令就无法推行;杀戮多行而人心不服,为政者的地位就危险了。他以此告诫为政者民心向背对国家的重要性说:“毋蔽汝恶,毋异汝度,贤者将不汝助。言室满室,言堂满堂,是谓圣王。城郭沟渠,不足以固守;兵甲强力,不足以应敌;博地多财,不足以有众。”(《管子?牧民》)即是说,在室内讲话,要开诚布公,使全室的人都听到;在堂上讲话,要光明磊落,使满堂的人都听到。在管子看来,为了取得民众的拥护,必须顺应民心,要顺应民心,首先必须使人民的正当要求得到满足,物质生活得到保证。要得民心,应当先从爱惜百姓做起;国君能够爱惜百姓,百姓就自然愿意为国家出力。而爱惜百姓就得先使百姓富足,百姓富足而后国家得到治理,这是不言而喻的道理。所以管子说:“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民恶忧劳,我佚乐之;民恶贫贱,我富贵之;民恶危坠,我存安之;民恶灭绝,我生育之。能佚乐之,则民为之忧劳;能富贵之,则民为之贫贱;能存安之,则民为之危坠;能生育之,则民为之灭绝。”(《管子?牧民》)君主作为民众的表率,不仅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修为,还要有光明正大的气度和虚怀若谷的胸襟,如此才会赢得民心。管子说:“四方所归,心行者也。独王之国,劳而多祸;独国之君,卑而不威。自媒之女,丑而不信。”(《管子?形势》)即认为,天下人所情愿归附的,是内心真正行德的人。而独断专行的国家,必然劳神费力却灾祸不断;独断专行的君主,必然品行卑劣而没有威望。管子比喻说,这好比自做媒人议定自己婚姻的女子,一定名声不好而没有信誉。 二张扬四维,以德化民 如何治理万民?在管子看来,严苛的政令和空洞甚至言行不一的说教,会失去民众的信任。

论语选读:为政以德(重点版)

《为政以德》(重点版) 一、核心解读: 中国自远古三代就有“以德治世”的思想传统。孔子继周公之后,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德政”的概念,提出了“为政以德”的主张。孔子的德治思想围绕两个层面展开的:一是为政者与道德之间的关系问题,也就是如何正己修身的问题;二是如何管理庶民百姓的问题,也就是如何治人的问题。儒家认为,正己修身是治国平天下的大前提,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有了正己功夫,再将此外化扩展开去,用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去影响感染他人,使其如坐春风,日有所进,欣悦而化,这就是为政之道。孔子的思想经孟子、荀子等后儒的系统发挥,形成了一整套系统严密的治国方略和道德修养的阶梯,即: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为政以德”思想其主要内容包括:爱民、富民、教民、安民、举善、正身等。 二、名句填空: 1、子曰:“为政以德,,。”★ 2、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3、丘也闻有国有家者,,。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 4、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 5、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必偃。” 6、自古皆有死,。 7、百姓足,?百姓不足,? 三、字词注音: 众星共.之(gǒng)道.之以政(dǎo)冉有仆.(pú)庶.矣哉(shù) 千乘.之国(shang)将伐颛臾 ..(zhuānyú)焉用彼相.(xiàng)相.夫子(xiàng)虎兕.(sì)出于柙.(xiá)毁于椟.中(dú)近于费.(bì)盍.彻乎(h?)南宫适.(kuò)羿.善射(yì)奡.荡舟(ào) 禹稷.躬稼(jì) 三、实词整理: 1、找出句中通假字,并作解释: (1)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共=拱,环抱 (2)道之以政,齐之以刑道=导,训导 (3)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道=导,治理 2、找出句中古今异义,并作解释: (1)使民敬忠以劝.劝:努力,勤勉

管子论为政之德

管子论为政之德 发表时间:2011-02-28T16:37:26.580Z 来源:《学园》2010年12月下期供稿作者:王光辉 [导读] 管子强调顺天道并非是反对为政者积极地有所作为。管子以民心代天道,把天道置换为民心。 王光辉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摘要】管子关于为政之德的思想深刻体现了他非凡的政治智慧。管子论为政之德主要集中在以民为本、以德化民、藏富于民以及选拔贤良等几个方面。 【关键词】管子政德政治 【中图分类号】D0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0)12-0177-02 管子(?—公元前645年),名夷吾,字仲,又称敬仲,齐国颍上(今安徽颍上县)人,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早年曾与鲍叔牙一起经商,后来与鲍叔牙分别做公子纠和公子小白的师傅。经鲍叔牙举荐,齐桓公不计一箭之仇,任其为相。齐桓公在管仲的辅佐之下,励精图治,厉行变法,对内政外交各个方面进行改革,推行了一系列富国强兵的措施,使齐国成为“五霸之首”。管仲执政四十年,辅佐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霸主,立下了卓著功勋,被齐桓公尊为仲父。管子关于为政之德的思想深刻体现了他非凡的政治智慧。 一顺应民心,以民为本 在治理国家问题上,管子既强调人事,也重视天道。在管子那里,天道代表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总和,具有决定性的力量和作用。因此为政者不可企图用人为的力量颠覆客观规律,否则会招致严厉的惩罚。管子说:“天道之极,远者自亲;人事之起,近亲造怨。万物之于人也,无私近也,无私远也。巧者有余,而拙者不足。其功顺天者天助之,其功逆天者天违之。天之所助,虽小必大;天之所违,虽成必败。顺天者有其功,逆天者怀其凶,不可复振也。”(《管子?形势》)即是说,顺应天道行事,远方的人都会来归附;人为地做坏事,即使是近亲也会众叛亲离。顺应天道,就能够应对自如、游刃有余;违逆天道的人自以为是,却往往弄巧成拙,显得才力不足、顾此失彼。管子由此认为,人事与天道有很大的相关性,顺天道去做事,天就会成全他;而逆天道而行,天就会违背他。 管子强调顺天道并非是反对为政者积极地有所作为。管子以民心代天道,把天道置换为民心。管子认为,要想为国家建立不会倾斜的基础,就得先把权力交给有道德的人,即能够顺应民心的人。因为要想让政令得到顺利传达和执行,就得首先使政令顺应民心。如管子所言:“错国于不倾之地者,授有德也。……下令于流水之原者,令顺民心也。” 管仲非常注重民意,认为民心向背关系着国家治乱和兴衰,决定着统治的成功与否。单靠刑罚不足以使人民真正害怕,仅凭杀戮不足以使人民心悦诚服。刑罚繁重而人心不惧,法令就无法推行;杀戮多行而人心不服,为政者的地位就危险了。他以此告诫为政者民心向背对国家的重要性说:“毋蔽汝恶,毋异汝度,贤者将不汝助。言室满室,言堂满堂,是谓圣王。城郭沟渠,不足以固守;兵甲强力,不足以应敌;博地多财,不足以有众。”(《管子?牧民》)即是说,在室内讲话,要开诚布公,使全室的人都听到;在堂上讲话,要光明磊落,使满堂的人都听到。在管子看来,为了取得民众的拥护,必须顺应民心,要顺应民心,首先必须使人民的正当要求得到满足,物质生活得到保证。要得民心,应当先从爱惜百姓做起;国君能够爱惜百姓,百姓就自然愿意为国家出力。而爱惜百姓就得先使百姓富足,百姓富足而后国家得到治理,这是不言而喻的道理。所以管子说:“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民恶忧劳,我佚乐之;民恶贫贱,我富贵之;民恶危坠,我存安之;民恶灭绝,我生育之。能佚乐之,则民为之忧劳;能富贵之,则民为之贫贱;能存安之,则民为之危坠;能生育之,则民为之灭绝。”(《管子?牧民》)君主作为民众的表率,不仅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修为,还要有光明正大的气度和虚怀若谷的胸襟,如此才会赢得民心。管子说:“四方所归,心行者也。独王之国,劳而多祸;独国之君,卑而不威。自媒之女,丑而不信。”(《管子?形势》)即认为,天下人所情愿归附的,是内心真正行德的人。而独断专行的国家,必然劳神费力却灾祸不断;独断专行的君主,必然品行卑劣而没有威望。管子比喻说,这好比自做媒人议定自己婚姻的女子,一定名声不好而没有信誉。 二张扬四维,以德化民 如何治理万民?在管子看来,严苛的政令和空洞甚至言行不一的说教,会失去民众的信任。管子认为,政令与教化相似而方法不同,没有政令,依靠教化也可以役使民众,而且教化能够更好地达到治理效果。至于政令,管子以少用为原则,而这正是天下太平的征兆。管子说:“教之始也,身必备之,辟之若秋云之始见,贤者不肖者化焉。敬而待之,爱而使之,若樊神山祭之。贤者少,不肖者多,使其贤,不肖恶得不化?今夫政则少则,若夫成形之征者也。去,则少可使人乎?”(《管子?侈靡》)即认为教化要求教化者本身具备良好的道德素养,使得贤者与不肖者都被感化。通过教化,为政者恭敬地对待人们,仁爱地役使民众,形成了一种庄严肃穆的治理氛围。这样,即使贤人少,不肖者多,通过教化不肖者也会有变化。 中国自古以来,君主就自称“天子”,代表“天”来统治天下臣民。不过,权利和义务一向相伴而行,君王广有天下的同时,也要履行表率的义务。教化民众敬畏天地、敬奉祖宗,维持人类社会的行为规范更是义不容辞。通过什么教化民众?管子认为,国家的“四维”能够得到发扬,政令就可以顺利推行。如管子所言:“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张则君令行。故省刑之要,在禁文巧;守国之度,在饰四维;顺民之经,在明鬼神,祗山川,敬宗庙,恭祖旧。”(《管子?牧民》) 什么是四维?礼义廉耻。管子说;“礼不逾节,义不自进,廉不蔽恶,耻不从枉。故不逾节则上位安,不自进则民无巧诈,不蔽恶则行自全,不从枉则邪事不生。”(《管子?牧民》)认为有了礼义廉耻,人们就不会越轨,国家的地位就安稳。 管子认为,为政者自身的德性修养,是端正民众德行的根本。君主自身德性修养好,民众就会上行下效;君主德行端正,民众就能管理好。因此,管好官吏和教化人民,其关键在于为政者。所以为政者不应苛求民众而应苛求自己。如管子所说:“主身者,正德之本也;官治者,耳目之制也。身立而民化,德正而官治。治官化民,其要在上。是故君子不求于民。”(《管子?君臣上》) 三府不积货,藏富于民 为政之德的另一个体现是“府不积货,藏富于民”。管子认为,民众富裕就会安于乡居而珍惜家业,安于乡居而珍惜家业就容易治理;相反,民众贫穷就会不安于乡居而轻视家业,如此一来就难以治理了。管子主张,治国之道,一定要先让民众富裕。因此,善于治国的人,一定要先使民众富裕起来,然后再加以治理。管子说:“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管子?治国》) 管子注重发展商业,但是更加注重农业,认为农业是根本,不可轻忽。在管子看来,农田往往会与市场争夺劳力,民家往往会与官府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