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儿童焦虑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儿童焦虑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焦虑症自测量表

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由华裔教授Zung编制(1971)。 本量表含有20个反映焦虑主观感受的项目。可以评定焦虑症状的轻重程度及其在治疗中的变化,适用于具有焦虑症状的成年人。主要用于疗效评估,不用于诊断。 请仔细阅读指导语 根据您最近一周的实际情况,仔细阅读每一条,把意思弄明白再选择 从左到右分别表示: * 很少:没有或很少有时间 * 较少:少部分时间 * 较多:相当多时间 * 经常:绝大部分或全部时间部时间 1.我感觉容易衰弱和疲乏 2.很少 3.较少 4.较多 5.经常 6.我因为头痛、头颈痛和背痛而苦恼 7.很少 8.较少 9.较多 10.经常 11.我吸气呼气都感到很容易 12.很少 13.较少

15.经常 16.我的手脚麻木和刺痛 17.很少 18.较少 19.较多 20.经常 21.我因为一阵阵头晕而苦恼 22.很少 23.较少 24.较多 25.经常 26.我的手是干燥温暖的 27.很少 28.较少 29.较多 30.经常 31.我容易入睡,并且一夜睡得很好 32.很少 33.较少 34.较多 35.经常 36.我觉得心跳得很快 37.很少 38.较少

40.经常 41.我做恶梦 42.很少 43.较少 44.较多 45.经常 46.我觉得心平气和,并且容易安静坐着 47.很少 48.较少 49.较多 50.经常 51.我因为胃痛和消化不良而苦恼 52.很少 53.较少 54.较多 55.经常 56.我觉得一切都很好,也不会发生什么不幸 57.很少 58.较少 59.较多 60.经常 61.我容易心里烦乱或觉得惊恐 62.很少 63.较少

学龄前儿童焦虑情绪产生的原因和对策

学龄前儿童焦虑情绪产生的原因和对策 一、引言 作为学龄前儿童情绪障碍问题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焦虑是一种以生理性紧张的躯体症状和对未来的忧虑为主要特征的负面情绪状态。其中包含两种主要的焦虑类型:陌生人焦虑和分离焦虑。以往的研究中表明,学前时期的焦虑情绪影响着儿童在未来生活中的社会能力、人际关系、心理健康以及学习适应能力的健康发展。本文将学龄前儿童的焦虑情绪作为主要研究课题,探讨了焦虑产生的类型、主要原因等,并为缓解儿童焦虑情绪提出了一定的指导性措施和建议。 二、学龄前儿童焦虑的产生 (一)焦虑的主要类型 在婴幼儿78个月大的时候会对陌生人产生一种谨慎的反应,或称之为陌生人焦虑,这与微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例如,当孩子面对陌生人的微笑或其他亲密举动时,孩子并不会对其做出相同的微笑反应,而是可能会转身离开、呜咽,并爬向自己的母亲。这种陌生人焦虑主要在形成特殊的情感依恋之后产生。外国学者的研究表明:婴幼儿对陌生人的警惕性反应,在810个月大的时候达到了最高峰,直到第二年强度才开始逐渐下降。已经建立情感依恋的儿童,当他们与自己的母亲或其他依恋对象分离时会显得非常不适。例如,10个月大的儿童当看到自己的母亲穿上外套、拿起钱包准备出去购物的时候很可能会哭,而当1岁多的儿童面对母亲的外出甚至可能会跟随母亲到门口,

抱怨和恳求不要将自己留在家里。这些均反应出了孩子的分离性焦虑。国外学者研究结果表明:分离性焦虑一般出现在68个月大的时候,并在1418个月的时候出现峰值,并且在整个婴幼儿期会变得更加频繁和强烈。然而,学龄儿童甚至是青少年,当他们与亲人长期分离的时候仍可能会出现分离焦虑。 (二)焦虑产生的主要原因 1.进化理论观点。进化理论者(鲍尔比1973年)认为,学龄前儿童面临的许多情况有资格被识别成为危险的线索,如此频繁的情况下产生的危险与整个人类的进化史产生关联,以至于恐惧或者回避反应已成为一种生物编码程序。学龄前儿童在一些情况下可以对恐惧进行编码,一旦他们可以从不熟悉的时间和对象中辨认出熟悉的时间和对象,那么那些陌生的面孔、陌生的装置和奇怪的情境就会与之前熟悉的事物相分离。与此进化观点相一致的研究发现,婴幼儿在陌生的实验室情境下的分离或与陌生人的接触要比在家中表现出更多的恐俱反应,这大概是因为在陌生的实验室中由于识别出了更多的陌生装置导致婴幼儿遇到陌生人时的忧虑感放大,或者是在实验室里的孩子不得不忍受强迫性分离。 2.认知发展理论观点。认知发展理论观点认为,陌生人焦虑和分离焦虑是婴幼儿知觉和认知发展的自然产物。卡根(1972年)提出610个月大的孩子会在头脑中开发出一套稳定的认知方案,即区分出哪些面孔是自己熟悉的(同伴或家人),哪些面孔是自己不熟悉的。当一个陌生的面孔突然出现在自己面前时,婴幼儿发现与照顾者的不相符,

八种自闭症的治疗方法缓解儿童常见焦虑 (1)

八种自闭症的治疗方法缓解儿童常见焦虑自闭症儿童在生活中常常会因为触觉、声音、图像的刺激而不知所措或情绪变得异常激动,甚至难以控制,遇到这种常见的情况,家长往往不知道应该如何去做,东方启音专业治疗师提醒您,掌握以下八大方法,就能有效缓解自闭症儿童常见的焦虑情绪。 一、找出触发根源 简单来说你要了解自闭症儿童想要什么,这一点非常重要,需要生活中父母认真观察,尝试找出何种原因会触发何种行为,并随时用笔记本做记录,在下一次行为刺激发生前,可以尽量防止和避免会触发该行为的出现。例如:每当自闭症儿童看到地铁经过,便会异常尖叫,哭喊,父母应尽量远离地铁,选择公交或其它出行方式。 二、坚持规律 当生活变得有章可循,自闭症儿童可以预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通常他们会表现的比较平静。若即将有变化,应提前与他进行沟通,告诉他接下来即将发生的变化,并耐心与他描述这些变化。例如:两天后将要带他去另一个城市旅游,可提前通过图片、视频介绍该城市的特色建筑和住宿环境,缓解新环境给自闭症儿童带来的心理冲击。 三、安抚他抱紧他 许多自闭症儿童由于触觉本体觉失调,常常感觉到极度焦虑,缺乏安全感,平时生活中可以给孩子穿戴东方启音独家美国进口压力背心,保持身体被拥抱的安全感。例如:当自闭症儿童摔了一跤,擦破皮,他的安全感被破坏,可能会大哭大叫。你可以拥抱他,安抚他的肩膀,按摩放松,慢慢找回安全感。

四、分散注意力 当自闭症儿童产生刺激行为或发脾气时,不要试图阻止他,应当平静下来分散他的注意力,给他一个平时喜爱的玩具或平时喜欢看的视频,并播放一首舒缓的音乐。例如:每当他发脾气的时候,就带他下楼散步,带他去看风卷云舒,带他去听鸟叫虫鸣,带他去看潮起潮落……当自闭症儿童心情得到舒缓,注意力被发散后,也许几分钟前发生的事情他就自动删除了。 五、给孩子一个空间 有时自闭症儿童只是需要时间,在他准备迎接好新的触发之前,要尝试让他一个人坐下来,并选择毯子或毛绒玩具与他坐在一起,因为柔软的物品与抚摸会让自闭症儿童逐渐平静。东方启音专业治疗师提醒您,切勿将自闭症儿童一个人锁在房间或幽暗的衣柜中。 六、父母保持冷静 当自闭症儿童情绪失控时,作为他最重要的监护人,家长一定要保持冷静,不能发脾气。例如:当家长实在忍受不了当前局面时,可以平静地告诉他,自己需要离开房间静一会。有些自闭症儿童比较敏感,可以体会和感受到父母的情绪,他也会因此而自我消化负面情绪,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他平静下来之前,家长必须控制住自己。 七、保持适当的幽默 自闭症儿童有时会通过转圈圈尖叫或歇斯底里哭泣进行发泄,这时如果父母也跟着一起做,一起哭,会让他感觉得到认同。在此,东方启音专业治疗师提醒您,这种方法一定要小心使用,掌握好度,因为在有些情况下父母可能会把事情弄得更糟糕。自闭症儿童天生敏感,过度的模仿会让他认为自己遭到嘲笑。因此,

如何彻底治愈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等所有心理问题

如何彻底治愈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等所有心理问题 要想彻底摆脱所谓心理疾病,必须要明白心理疾病的本质是什么。很多人就是因为没有把这个问题搞明白,深陷其中,像个无头苍蝇,不知道出路到底在哪里。 实际上,所有心理疾病,无论何种类型,无论轻重,本质上都毫无区别。只要找到了根源并且断它,自可“药”到病除。既然断了根,当然也不存在复发之说。 所有心理疾病的根本原因都在于自己内在,也只有靠自己改变自己得内心才能彻底根除外在所表现的各种所谓心理痛苦。然而,很多人因为懒惰希望通过服用药物、心理咨询、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安慰或通过改变外部环境和条件来使自己得以康复。这绝对是不可能的,这完全是在南辕北辙、缘木求鱼。 几乎所有得心理疾病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想的太多,而且想个不停,甚至完全控制不了自己的大脑,连睡觉时间都被它占了。这时,大脑早已不堪重负,直至成为木头,无力反应,失去工作和生活能力。人成为行尸走肉,彻底失去生活的信心。这是大脑得不到休息,能量被耗尽的表现。无力思考,平时针尖大的事情这时在他们眼里比山还大,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

他们为什么会想个不停呢?实际上,就是因为太痛苦,他们希望赶快想通,赶快想明白,好尽快解脱出来。殊不知,这一想就走上了一个无底洞,只会越想越多,越陷越深,永远不会有想通的一天。尤其是脑力越来越差,连正常思维的能量都没有了,怎么可能能想通呢? 唯一的方法是立即停止想,斩断恶性循环,让大脑得以休息,很快就会恢复正常。 可有人会说:“我也不想想个不停,可我停不下来啊”。 是的,如果不知道自己想个不停的根本原因,是很难做到的。这是因为,这一切都只是现象,不是根源,靠现象是解决不了现象的。为什么呢?大家想一想,你们都在想什么呢?无非是后悔、怨恨、担忧、恐惧、害怕、报复等这些负面想法。要知道,这些统统都是负能量啊。它们会不停地掏空你们。它们不光会掏空你们的大脑,你们的躯体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症状:失眠、腰酸背痛、心悸、虚汗、胃痛等等。还有你们的婚姻、工作、学业、经济等现实也一并会出现各种问题。这些现实问题又会继续加重心理问题。所以有所谓心理问题的人绝不单单只有心理问题,它往往是伴随很多现实问题一同出现的,并且相互促进。

小班幼儿分离焦虑的成因及对策的研究讲解

盐城师范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小班幼儿分离焦虑的成因及对策的研究---以新区实验幼儿园小一班幼儿为例张超时110316 盐城师范学院 问题还是很多的,请抓紧修改: 1. 整篇文章结合副标题的内容有些少,修改中可以结合副标题新区实验幼儿园小一班的现状与经验来写。 2.整篇文章结构应该是:一研究背景与意义;二研究设计;三现状描述;四产生的原因分析;五缓解对策;六研究不足。 根据上面结构整理下。 3. 第二部分研究设计中研究内容部分重新写下。 4. 第三部分现状描述的内容再充实丰富一些. 5. 原因分析要针对现状的问题描述来进行具体分析

6. 参考文献部分重写。尽量不要用网络的。 7. 不清楚的地方一定要在QQ上跟我联系,修改好之后尽快发给我,我再看。 1 盐城师范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摘要]小班幼儿入园时普遍会出现哭闹、焦虑等,本文就是要对幼儿分离焦虑的形成原因与对策进行研究;本文运用了观察法、,文献检索法以及访谈法这三种研究方法对苏州高新区实验幼儿园小一班幼儿为什么形成分离焦虑以及如何应 对进行研究,发现幼儿分离焦虑的成因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环境因素、要求因素、生活规律和生活习惯、家庭和幼儿自身的因素。针对此五大方面的原因,开展了调查与研究。 [关键词]小班分离焦虑成因对策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每年9月开学季,年满3周岁的幼儿就要开始经历对于他们来说是人生中一次重要的大事件——上幼儿园。要离开亲人的怀抱到幼儿园中开始集体的学习与生活,对他们来说这是适应社会的重要的一大步。因周围相处的人由熟悉的亲人变成了陌生的老师和小伙伴,熟悉的家庭环境变成了完全陌生的幼儿园,在这期间幼儿往往会出现大哭大闹、不知所措、抱着亲人不愿离开、攻击同伴和老师、甚至不吃不喝等焦虑行为。严重的分离焦虑,既不利于幼儿的身体与心理的健康发展,也会对幼儿家长、教师以及幼儿园正常教学工作开展产生一定的影响。为此研究小班幼儿分离焦虑的成因并找到合适有效的对策,让幼儿较快适应幼儿园生活,

强迫症与童年期的伴发焦虑和外化障碍的关系

强迫症与童年期的伴发焦虑和外化障碍的关系贺倩12407070231 袁倩12407070232 谢瑶12407070246 一、摘要: 目前的研究主要探讨在人口统计学上、精神病学上以及年轻人功能状态上诊断性的伴发疾病对强迫症基本诊断的影响。根据美国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第四版(DSM-IV)的诊断简况,比较来自一所高校主导型强迫症专业诊所的年龄在5-17岁的215名小孩:有强迫症但无伴发焦虑和无外化障碍、有强迫症且有伴发焦虑、有强迫症且有外化障碍。组内无年龄和性别差异。结果表明:有强迫症且有伴发焦虑组(OCD+ANX)表现出更高的强迫症严重程度,然而有强迫症且有外化障碍组(OCD+EXT)相比于其他两组表现出更严重的功能性损伤。相比于强迫症组(OCD),有强迫症且有外化障碍组 (OCD+EXT)表现出更低的家庭内聚力;相比于有强迫症且有外化障碍组(OCD+EXT),有强迫症且有伴发焦虑组(OCD+ANX)表现出更高的家庭冲突。在这三组中,有强迫症且有伴发焦虑组(OCD +ANX)显著性表现出更低比率的抽搐障碍,然而抑郁性的障碍并没有差异显现。伴发焦虑和外化精神病理学的存在与更高的严重程度及功能性和家庭损伤有关,也强调更好理解强迫症特征与相关障碍之间关系的重要性。结果及其临床影响还有待进一步讨论。 二、关键词: 小孩、青春期、强迫症、发病率、焦虑、外化 三、介绍: 强迫症是一种相当普遍的障碍,在童年和青春期有着1-3%的终身患病率。童年期的强迫症代表性地伴随着一个长期的、经常失去能力的过程及可能在社会、学术、家庭功能方面导致普遍的损伤。超过一半的成年强迫症患者报告症状始于童年期或青春期,同时,迹象表明童年期的强迫症可能预示着成年时的病态。强迫症是一种在童年期的高度的伴发障碍,高达80%的年轻人患者满足另外的心理健康障碍诊断性标准,大部分通常是焦虑障碍(26-75%)、抑郁性障碍(25-62%)、

10种儿童常见心理问题

10种儿童常见心理问题 (1)儿童焦虑症:焦虑症是指一组以恐惧与不安为主的情绪体验。多见于女孩。儿童焦虑症有三种类型:其中一种是分离焦虑,儿童与依恋对象、家庭或其他熟悉环境分离时出现过分焦虑;其二是社交焦虑,儿童与陌生人接触式出现持续的过分退缩,妨碍与同伴正常交往;其三是恐怖性焦虑,患儿总是提心吊胆地害怕可能遇到的事物或情景。 (2)学习障碍:是学龄前儿童较常见的问题之一,它是指不存在智力低下学习技能忽的障碍和视觉、听觉障碍,也没有环境和教育剥夺以及原发性情绪障碍,人出现阅读、书写、计算、拼写等特殊学习技能获得障碍的一组综合症。 (3)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又称儿童多动症,是儿童心理行为疾病中常见的一种问题。主要特征是明显的注意力不集中和注意持续时间短暂,多动和冲动:常伴有学习困难或品行障碍。 (4)儿童抑郁症:儿童抑郁症是指发生在儿童时期持续的心境不愉快,以抑郁情绪为主要特征。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报告,儿童和青少年的抑郁症分别达到2.5%和8.3%。患儿表现为对游戏没兴趣,食欲下降,睡眠减少,哭泣,退缩,活动减少。患儿还可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能力下降:自我评价低,记忆力减退,自责自罪,对学校和班级组织的各种活动不感兴趣,容易激动,有时出现自杀念头或自杀行为。 (5)品行障碍:主要表现为持久的、严重的违纪行为,在较大儿童中很常见,如逃学、偷窃、破坏公物和攻击行为。 (6)儿童恐惧症:恐惧情绪是儿童比较常见的一种心理问题,几乎每个儿童在其心理发展的某个阶段都曾出现过恐惧反应。儿童中最常见的是害怕动物、死亡、昆虫、黑暗、学校等。 (7)儿童强迫症:主要表现为反复地、不合理地担忧,不得不通过行为来抵消所担忧的危险以得到安心,有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两种类型,常伴有抑郁、焦虑。 (8)抽动症:指局限于身体某一部位的一组肌肉或两组肌肉出现抽动。表现为眨眼、挤眉、皱额、咂嘴、伸脖、摇头、咬唇或模仿怪相等,并可伴发其他行为障碍,多见于5

如何解决儿童焦虑症

如何解决儿童焦虑症 (主持人部分) 各位家长,大家晚上好!今天我们微课堂的题目是《如何解决儿童焦虑症》,课程将会在晚上20:00准时开始! 各位家长,我们的微课堂将会在1分钟后正式开始,请各位家长准备好纸和 笔,做好听课准备! 各位家长,让我们一起倒数十个数,来开启今天的微课堂,10、9、8、7、6、 5、4、3、2、1! 各位家长,掌声、鲜花送给我们的今天讲课的老师: 老师介绍: 接下来,有请XX老师带来精彩的讲座内容 (主讲老师部分) 各位家长,大家晚上好!我是今天讲课的X老师,今天和家长们共同分享的主题《如何解决儿童焦虑症》 当今社会,各种情绪障碍问题不单只在成年人中普遍发生,就连小朋友都不免出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儿童焦虑症就是其中较为常见的一种,他们经常会表现出情绪的不稳定、吵闹、胆怯、害怕陌生环境、恐惧上学等,这种情况往往会持续几周甚至几个月更长的时间,父母在焦急的心情下却又不知道小孩是怎么了,很多儿童焦虑症都容易被父母忽视,被父母这只是孩子调皮的原因所致,因为这样造成儿童焦虑症变得严重的情况也不在少数,那儿童焦虑症该怎么治疗呢? 儿童焦虑症的病因 儿童焦虑症与先天素质和后天环境因素有密切关系。这类孩子病关就 有敏感,自信心不足,自尊心又很强的性格特点,容易紧张,多虑。他们 的家长也常有敏感、多虑的表现,而且对孩子的教育方法不当。造成儿童 焦虑症的重要原因有: 1.有的家长对孩子过于苟求,只知“望子成龙”,而不考虑这些要求

是否超过了孩子智力发育不平,孩子摄于家长的权威,整天处于紧张状态,久而久之,便导致了过度焦虑反应。 2.有的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在家中对其百依百顺,这同样使孩子不 能正确地估计自己。当孩子走出家庭,在社会上或学校中碰到一些不顺心的事时,就容易发生过度焦虑。 3.有些教师的教育方法不当,过度地追求“高分数”、“高升学率”, 搞“题海战术”等,教育内容过多,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使孩子负担太重,接受不了,也易形成过度焦虑反应。 家长和教师应怎样对待焦虑的患儿 首先,家长和老师要正确对待孩子,注意循循善诱。对于孩子的学习要求,应注意到孩子的年龄、智能水平,不能马虎,也不能苛求,不溺爱,也不放纵,使正在长知识长身体的儿童,从小得到健康的发育。 其次,要注意孩子的学习负担不要太重,要讲究教育方法,加强课堂教学,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课外作业不宜过多,要保证孩子有足够的睡眠时间和充分的娱乐时间。 此外,要帮助孩子树立克服困难、搞好学习的信心,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开朗的性格,这对于防止焦虑症的出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对于已经出现焦虑症状的患儿,严重的病例,要进行心理治疗,如支持性心理治疗、行为治疗等。有的患儿还要配合药物治疗,如服用抗焦虑药物、佳静安定等。但这类药物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不可随便服用。

精神障碍诊疗规范(2020 年版)-特发于童年的情绪障碍

精神障碍诊疗规范(2020 年版)-特发于童年的情绪障碍 一、概述 特发于童年的情绪障碍是一组以焦虑、恐惧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疾病,该组疾病主要包括童年分离焦虑障碍、童年特定恐惧性焦虑障碍、童年社交焦虑障碍和同胞竞争障碍等。除“同胞竞争障碍”外,其余障碍在DSM-5 及ICD-11 中均归属于“焦虑障碍”。在DSM-5 中,“同胞竞争障碍”归于“可能成为临床关注焦点的其他情况”中的“同胞关系问题”。 既往认为,分离焦虑障碍、特定恐惧焦虑障碍及社交焦虑障碍等情绪 障碍特发于儿童期,大部分儿童症状不会持续至成年期 (ICD-10),但现在研究表明,这些障碍在成年期同样可以出现。童年分离焦虑障碍在儿童期 6~12 个月的患病率约为4%,美国 12 个月的儿童患病率为 1.6%;随着年龄增长,患病率逐渐下降,在 12 岁以下的儿童和青少年中,患病率最高的是焦虑障碍。童年特定恐惧性焦虑障碍儿童中的患病率为 5%,在 13~17 岁的青少年中约为 16%,在大龄人群中患病率下降(3%~5%),亚洲的患病率小于欧美。女性的患病率高于男性,约为 2:1。社交焦虑障碍的患病率为 2%~5%,童年社交焦虑障碍的患病率与成人相仿。国内 2003 年使用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SCARED)及CCMD-3 诊断标准,在长沙市抽样调查 565 名6~13 岁小学生,发现焦虑障碍的患病率为 5.66%,其中童年分离焦虑障碍为 1.24%,童年恐惧性焦虑障碍为 1.77%,童年社交焦虑障碍为2.48%。

二、病理、病因及发病机制 特发于童年的情绪障碍的发病可能与气质特点、环境因素(如应激)以及遗传及生理因素有关。气质特点是发病因素之一,具有负性情感、情感不稳定或行为抑制退缩的儿童更容易罹患焦虑障碍;环境中的不利因素,如父母过度保护、父母的分离或去世、躯体或性虐待等是儿童焦虑障碍的高危因素;在生活应激事件之后,如自己或者亲人生病、学校的变化、父母离婚、搬家、移民等都可能诱发儿童焦虑障碍;遗传因素对于该障碍的发生也有影响,在 6 岁双生子的社区样本中的研究发现童年分离焦虑障碍的遗传度为 73%,女孩中的遗传度更高,一级亲属中对动物恐惧,则子代中对动物恐惧的发生率增高。 三、临床特征 特发于童年的情绪障碍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焦虑及恐惧,焦虑是对未来将要发生事情的担心,适度的焦虑对于人体是有利的,但是过度焦虑则是有害的。焦虑症状有三个方面的表现:①主观的焦虑感,表现为烦躁不安、注意力难以集中、担心不好的事情会发生等;②有生理方面的反应,包括心跳加速、呼吸加快、脸红、恶心、出汗、眩晕等;③在行为方面出现回避、烦躁、坐立不安等表现,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及青少年对于焦虑的表达方式不同。年龄小的儿童多表现为哭闹,难以安抚和照料;学龄前儿童则常表现为胆小害怕、回避、粘父母、哭泣、夜眠差等;学龄儿童则表现抱怨多、担心明显,有时能说出明确的担心的内容,不愿意上学,与同学的交往减少;更大的儿童可能对于社交敏感,与人交往时关注自己的行为,行为退缩,回避与人交往。 恐惧是一种指向当前危险或威胁的情绪,具有强烈的逃离倾向,伴有生理上的强烈反应,它是一种自我防御机制,有利于自我保护。

焦虑症居然能引起身上的疼痛

焦虑症居然能引起身上的疼痛 焦虑症的症状表现非常的多,其中比较典型的就是能够引起身体的疼痛,比如说能够引起腹痛,能够引起腰痛后背痛等等,甚至能够造成身体出现有种游走性的疼痛。这些疼痛都不是因为器质性病变原因造成的耳机也没嫉妒的心理压力,极度的焦虑,产生的一种疼痛现象。 ★近半焦虑症有疼痛症状 焦虑症是一种常见心理疾病,目前病因尚不明确,与遗传因素、个性特点、突发事件、应激因素、躯体疾病等均有关系,我国焦虑症的患病率在5%-7%,临床发现,患者中有30%-40%伴有身体疼痛症状,而身体并没有任何疾病,当焦虑症得到缓解,疼痛也自然会消失。很多人总觉得自己有病,但是事实上做了很多检查都没有找出疾病,其实它和内心焦虑有关,这类病是以各种躯体不适症状作为主要症状,一般没有器质性损害,但身体疼痛依然存在。专家解释,这种疼痛是一种报警,是疾病对身体的一种提醒。 ★急性焦虑发作误诊率高

焦虑症是以焦虑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情绪障碍,包含情绪症状和躯干症状,情绪患者感觉自己处于一种紧张不安、提心吊胆、恐惧、害怕、忧虑的内心体验中。躯体症状患者紧张的同时往往会伴有自主神经功能亢进的表现,像心慌、气短、口干、出汗、颤抖、面色潮红等,有时还会有濒死感,严重时还会有失控感。 在正常的日常生活环境中,有些患者也会突然出现极端恐惧的紧张心理,伴有濒死感或失控感,一般持续几分钟到数小时,发作突然开始,无法预知,表现和冠心病发作非常相似,家人往往当做是冠心病,拨打急救电话送往心内科。结果相关检查大多正常,因此往往诊断不明确,使得急性焦虑发作的误诊率较高,耽误了治疗。 ★焦虑需要心理药物治疗

焦虑症和强迫症的区别是什么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焦虑症和强迫症的区别是什么 导语:焦虑症和强迫症都是现代人的普遍心理病。但是很多人却分不清自己患上的是焦虑症还是强迫症,有些人还误认为它们是同一种疾病。其实这种看法 焦虑症和强迫症都是现代人的普遍心理病。但是很多人却分不清自己患上的是焦虑症还是强迫症,有些人还误认为它们是同一种疾病。其实这种看法是错误的,因为焦虑症和强迫症的区别还是比较大的,辨别清楚焦虑症和强迫症,我们才能采取正确的方法治疗这两种疾病。现在就让小编告诉大家焦虑症和强迫症的区别。 强迫症又称强迫性神经症,是病人反复出现的明知是毫无意义的、不必要的,但主观上又无法摆脱的观念、意向的行为。其表现多种多样,当一个人出现无意义的动作,如反复检查门是否关好,锁是否锁好;常怀疑被污染,反复洗手;反复回忆或思考一些不必要的问题;出现不可控制的对立思维,担心由于自己不慎使亲人遭受飞来横祸;对已做妥的事,缺乏应有的满足感。 焦虑症不是强迫症,是以发作性或持续性情绪焦虑和紧张为主要临床相的神经症。常伴有头昏、头晕、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口干、尿频、出汗、震颤和运动不安等明显的躯体症状,其紧张或惊恐的程度与现实情况不符。 而焦虑症的症状主要体现在对未来的不确定性的恐惧和威胁,这是对客观存在的特殊的反应,不是有这么一句成语么,叫做杞人忧天,这就是明显的焦虑症的反应,对未来事物的威胁,所以说强迫症焦虑症之间有着联系,但是更多的却是症状上的不同! 焦虑症患者对许多事情(工作或学业)过度焦虑和担忧,担忧的时间比不担忧的时间来得长,而且至少持续6个月。在过去6个月内,具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儿童焦虑症的治疗方法

儿童焦虑症的治疗方法 儿童焦虑症主要与心理社会因素及遗传因素有关。患儿往往是性格内向和情绪不稳定者,在家庭或学校等环境中遇到应激情况时产 生焦虑情绪,并表现为逃避或依恋行为。部分患儿在发病前有急性 惊吓史,如与父母突然分离、亲人病故、不幸事故等。如父母为焦 虑症患者,患儿的焦虑可迁延不愈,成为慢性焦虑。家族中的高发 病率及双生子的高同病率都提示焦虑症与遗传有关。 临床表现 临床特点 临床分型 根据起病形式、临床特点和病程临床上可分为惊恐发作与广泛性焦虑症。惊恐发作为急性焦虑发作,发作时间短,表现为突然出现 强烈的紧张、恐惧、烦躁不安,常伴有明显的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广泛性焦虑症为广泛持久性焦虑,焦虑程度较轻,但持续时间长,患儿上课紧张、怕被老师提问、怕成绩不好等,也有自主神经 系统功能紊乱表现。 根据发病原因和临床特征分为分离性焦虑、过度焦虑反应和社交性焦虑。分离性焦虑多见于学龄前儿童,表现为与亲人分离时深感 不安,担心亲人离开后会发生不幸,亲人不在时拒不就寝,拒绝上 幼儿园或上学,勉强送去时哭闹并出现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症状。过度焦虑反应表现为对未来过分担心、忧虑和不切实际的烦恼。多 见于学龄期儿童,担心学习成绩差、怕黑、怕孤独,常为一些小事 烦恼不安、焦虑。患儿往往缺乏自信,对事物反应敏感,有自主神 经系统功能紊乱表现。社交性焦虑患儿表现为与人接触或处在新环 境时出现持久而过度的紧张不安、害怕,并试图回避,恐惧上幼儿 园或上学,有明显的社交和适应困难。

障碍,做恶梦、讲梦话、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痛及多汗、头昏、乏力等身心症状。儿童心理焦虑症主要有以下几种。 素质性焦虑 这类儿童的神经系统往往发育不健全或受到损伤,对外界环境的变化反应过于敏感。有的则是父母本身具有焦虑的表现,给孩子“模仿性”的影响。父母对孩子的焦虑表现出焦虑的反应,造成恶性循环。 境遇性焦虑 分离性焦虑 当与亲属特别是与母亲分离时,会出现明显的焦虑情绪。独生子女的父母出差,孩子既担心父母,也害怕独自一个人留在家里,一个人睡觉,心烦意乱,无心学习。 期待性焦虑 家长对孩子期望过高,孩子怕达不到家长预期的要求、受责怪而焦虑不安。另一方面,有些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课程的设计、作业的布置超越了儿童的承受能力,儿童担心完成不了老师安排的任务而受惩罚,从而表现出紧张、焦虑、不安。 环境性焦虑 有些常闹纠纷的家庭,长辈们把孩子作为倾诉自己心中不满的知心人,向孩子诉苦。在这种矛盾重重的环境中,孩子易于产生焦虑情绪。 一、不要对孩子要求太高 父母望子成龙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应该看到,孩子准备考试已投入了很多,即使达不到理想的成绩,只要尽力就行了。千万不要对孩子唠唠叨叨,嘲讽挖苦,或者板着脸不搭理,这样会使孩子感到压抑,或是出于逆反心理而对抗,加重孩子的焦虑。 二、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情绪管理)幼儿入园焦虑情绪的原因及措施

幼儿入园焦虑情绪的原因及措施 2010-08-31 22:43 原因分析: 1、幼儿自身的焦虑情绪:上幼儿园是幼儿从家庭生活走向社会生活的第一步。到幼儿园后,一切都陌生得难以接受了,幼儿就必然会产生不安感,由于这个时期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差,他们稍不合意就会发脾气、大声喊叫、哇哇哭闹。孩子哭闹和不情愿的情况是因为孩子从小在家长身边长大,突然要离开家长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当中去,他就会产生“分离焦虑”和“陌生焦虑”。“分离焦虑”使孩子产生一种离开家长的不安全感;“陌生焦虑”使孩子因为接触到新环境和新老师、新同学而感到紧张,所以对亲人的依恋感特别强。新的环境对他们提出了新的要求,这种新要求与他们原有的心理发展水平往往会产生矛盾,形成心理冲突。从心理学角度看,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常见的现象。刚入园的幼儿首先想到的不是吃、喝、睡等基本的生理要求,而是归属和爱的需要。这时,老师和家长就要想方设法满足他们新的心理需要,消除焦虑,帮助他们尽快进入群体环境,尽快恢复到原来的心理需要结构层次上来。只要家长和老师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悉心了解、分析情况,从孩子的长远与大局出发,相互信任,密切配合,这一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2、家长的焦虑情绪影响着幼儿孩子情绪不稳定

在入园初期,家长总有许多不放心的理由,把孩子送到幼儿园门口还是恋恋不舍,总希望再抱一抱,长时间在教室门口、窗口张望,生怕有个闪失。其主要原因是家长对幼儿园还没有建立信任态度,总是担心教师责任心不强、没有爱心,担心孩子在幼儿园得不到悉心的照顾。当幼儿回到家里,家长总是在物质和精神上过分迁就或无原则地满足孩子的要求等等,这些现象的产生,都表现出家长在送孩子入园时的分离焦虑。 3、幼儿在生活方面没有养成好的习惯。 现代家庭几乎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过惯了众星捧月的日子,尤其是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看的孩子更是如此。老人们对孩子疼爱有加、育儿观念陈旧、重养轻教,生活上都由大人包办,造成孩子在生活上不能自理,偏食、挑食情况严重,作息时间相当混乱,形成了任性、专横的性格等。幼儿进入幼儿园后,他们要学会遵守相应的规则,开始学习独立生活,因此就会遇到生活上的一系列问题,如不会自己吃饭、不会穿衣入厕、不会与同伴分享玩具等,面对这些方面的压力和不适应,幼儿只能采用一些消极的办法来发泄情绪。 4、生活环境的改变影响着幼儿的情绪。 幼儿从家庭进入幼儿园,环境发生变化,接受的信息多了,面临的问题也变得比较复杂。这时,幼儿心理安全的天平被打破,使幼儿产生紧张感和不适应感,从而出现哭闹等情绪焦虑等反应。

七种焦虑症表现

七种焦虑症表现 焦虑症表现: 既然造成焦虑症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那么也就需要一种适当的方法来使其康复,焦虑症是目前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疾病,主要由外界环境的影响和内心的不良因素而引发,一般焦虑症患者常常伴有失眠多梦、头晕腹泻、注意力分散、记忆力减退、忧心烦躁等等现象,RSHWHO渡氧专项脑细胞修复工程,针对“脑细胞疲劳、失眠、焦虑”的,集合六个国家(法国、中国、德国、美国、日本、意大利)的科研成果,锁定了影响脑疲劳、神经紧张、抑郁、焦虑、失眠的脑部核心要素。富含121种营养和微量元素,其中活性成分54项,含生物活性的十缩氨基酸,对压力症状缓解功效已经在临床研究上得到证实,在安全性和起效时间等方面确有不同程度的改进。因此,重视加强对焦虑症患者的护理干预,非常重要。为了治疗焦虑症采取了很多办法,今天就来介绍从以下7个方面整合治疗干预。 生理方面的原因: 包括大脑或身体的生理机能失衡。这些原因包括: 1)浅呼吸; 2)2)肌肉紧张; 3)3)持续的压力对身体的影响; 4)4)营养和饮食因素 情感方面: 抑制情绪——特别是抑制生气的情绪——可能是引起慢性焦虑和遭受惊恐发作的重要原因。通常情况下,恐慌的感觉只是沉浸于生气、沮丧、悲伤或绝望的表象。很多有焦虑症的人成长的家庭不鼓励表达自己的情绪。作为一个成年人,你可能对确认自己当时的情绪怎样都感到有困难,更不要说表达这些情绪了。 RSHWHO渡氧提出了脑营养平衡学说: 从所周知5-羟色胺、多巴胺、γ-氨基丁酸GABA、褪黑素针对失眠、焦虑等有效果,为什么直接补充症状没有明显改善? 1、5-羟色胺、多巴胺、γ-氨基丁酸GABA、褪黑素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相对平衡,必需符合人体的营养平衡需求,不可忽视的是不同人种,用量也会不同。比如褪黑素,很多国家用量是中国规范用量的N倍,而褪黑素过量反而会引发抑郁、焦虑,影响性功能。再比如多巴胺过量相当于吸食能上瘾的违禁品。

4《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及常见心理行为问题》习题

《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及常见心理行为问题》习题 一、选择题 1、幼儿园的儿童处于学龄前,是心理发展的(B ),也是各种心理行为问题发展的萌芽期。P124 A.早期 B.中期 C.活跃期 D.敏感期 2、学龄前儿童神经系统调节( A )过程占主导,容易被误以为是“多动症”,实际是此期儿童的心理特点。P124 A. 兴奋 B.呆板 C.逆反 D.安静 3、(A)是儿童语言迅速发育的重要时期。P128 A.1-3岁 B.2-4岁 C.3-6岁 D.1岁以前 4、下列关于幼儿记忆发展的规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P125 A.幼儿记忆的有意性较低 B.幼儿多用机械记忆的方法 C.幼儿的记忆要以抽象逻辑为主 D. “记忆恢复”现象在年幼儿童身上表现的不普遍 5、孤独症的临床表现有:不说话、不理睬人、对一些非生物的东西(B )、注意力分散等。P130 A.排斥 B. 有特殊依恋 C.恐惧 D.厌恶 6、以下不是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的是(B)P125 A.人际关系 B.物理因素 C.社会环境 D.过高要求 7、学龄前期儿童常出现的强迫行为有(B)、控制大小便能力差、多动症、夹腿综合症。P130 A.口吃 B.吮指、咬指甲 C.不说话 D.不理睬人 8、幼儿记忆态度发展的表现是(C)。P125 A.记忆空间的增加 B.记忆容量不断扩大 C.无意记忆向有意记忆转变 D.记忆保持时间变长 9、学龄前儿童的游戏主要是(B)。P124 A.合作游戏 B.规则游戏 C.练习游戏 D.象征性游戏 10、学前儿童思维的主要方式是( B )。P125 A.直觉行动思维 B.具体形象思维 C.抽象逻辑思维 D.经验型逻辑思维 11、教师应注意“问题家庭”儿童、残疾儿童和(A)的心理健康。P126 A.独生子女 B.男性儿童 C.女性儿童 D.最低龄儿童 12、关于儿童记忆的说法错误的是(D)。P125 A.首先发展短时记忆 B.儿童越大长时记忆的容量越大 C.儿童长时记忆的发展随着年龄有所发展 D.儿童短时记忆容量随着年龄增加 13、以下不属于儿童情绪问题的是(D)。P129 A.焦虑症 B.恐怖症 C.孤独症 D.吮手指、咬指甲 14、以下不属于口吃的原因的是(D)。P128 A.火警、地震、亲人死亡 B.模仿 C.父母在学说话时过于急躁 D.食物因素 15、以下性教育方式中错误的是(D)。P127 A.注意性卫生习惯的培养 B.儿童出现夹腿行为时应当恰当干预 C.性不良行为的干预一定要注意儿童的心理健康 D.儿童提出性相关问题时应该直接拒绝回答 16、对多动症应采取心理和( A )治疗方法 P132 A.行为 B.药物 C.手术 D.针灸 17、以下不属于影响性格形成的因素是( C)。P133 A.遗传因素 B.气质特点 C.五官相貌 D.生理因素 18、较严重的口吃患者需要( D )治疗,由专业的治疗师指导儿童进行训练。P129 A.行为 B.药物 C.手术 D.言语 19、加强儿童性卫生习惯的培养可以减少一些不良行为的发生。儿童要勤洗澡、勤换内裤,女童要每晚(B)清洁会阴,保持外生殖器官的清洁卫生。P127 A.用湿纸巾 B.用水 C.用毛巾 D.用纸 20、儿童在言语发育的时间上可有(A)的正常差异。P128 A.4-6个月 B.3个月 C.8-10个月 D.一年

如何解决儿童焦虑症

如何解决儿童焦虑症 当今社会,各种情绪障碍问题不单只在成年人中普遍发生,就连小朋友都不免出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儿童焦虑症就是其中较为常见的一种,他们经常会表现出情绪的不稳定、吵闹、胆怯、害怕陌生环境、恐惧上学等,这种情况往往会持续几周甚至几个月更长的时间,父母在焦急的心情下却又不知道小孩是怎么了,很多儿童焦虑症都容易被父母忽视,被父母这只是孩子调皮的原因所致,因为这样造成儿童焦虑症变得严重的情况也不在少数,那儿童焦虑症该怎么治疗呢? 儿童焦虑症的病因 儿童焦虑症与先天素质和后天环境因素有密切关系。这类孩子病关就 有敏感,自信心不足,自尊心又很强的性格特点,容易紧张,多虑。他们 的家长也常有敏感、多虑的表现,而且对孩子的教育方法不当。造成儿童 焦虑症的重要原因有: 1.有的家长对孩子过于苟求,只知“望子成龙”,而不考虑这些要求 是否超过了孩子智力发育不平,孩子摄于家长的权威,整天处于紧张状态, 久而久之,便导致了过度焦虑反应。 2.有的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在家中对其百依百顺,这同样使孩子不 能正确地估计自己。当孩子走出家庭,在社会上或学校中碰到一些不顺心 的事时,就容易发生过度焦虑。 3.有些教师的教育方法不当,过度地追求“高分数”、“高升学率”, 搞“题海战术”等,教育内容过多,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使孩子 负担太重,接受不了,也易形成过度焦虑反应。 家长和教师应怎样对待焦虑的患儿

首先,家长和老师要正确对待孩子,注意循循善诱。对于孩子的学习 要求,应注意到孩子的年龄、智能水平,不能马虎,也不能苛求,不溺爱, 也不放纵,使正在长知识长身体的儿童,从小得到健康的发育。 其次,要注意孩子的学习负担不要太重,要讲究教育方法,加强课堂 教学,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课外作业不宜过多,要保证孩子有足够的睡眠 时间和充分的娱乐时间。 此外,要帮助孩子树立克服困难、搞好学习的信心,培养坚强的意志 和开朗的性格,这对于防止焦虑症的出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对于已经出现焦虑症状的患儿,严重的病例,要进行心理治疗,如支 持性心理治疗、行为治疗等。有的患儿还要配合药物治疗,如服用抗焦虑 药物、佳静安定等。但这类药物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不可随便服用。 对于轻症患儿,主要是教育方法及心理支持的问题。先要弄清楚孩子 发生焦虑反应的原因,取得他的信任与合作。凡属客观原因,能够解决的 问题应尽量给予解决;属于主观原因,要帮助患儿正确认识这些原因与发 病的关系,逐渐引导患儿从主观上努力克服焦虑,当症状逐渐消失后,要 引导孩子多参加一些集体活动,消除过去那种紧张的心理,锻炼克服困难 的意志,培养其开朗的性格,防止症状复发。具体做法如下: 1.减少孩子的压力 不要以为只有大人才会有压力,现在的父母为了自己的小孩不输在起跑线上,纷纷让他们接受这样那样的才艺知识教育,他们面临的压力也是非常大的,再加上与其他小朋友的比较,老师家长也会有意无意的给小孩施加压力。要想治疗儿

临床--焦虑症的表现、诊断和治疗

焦虑症的表现、诊断和治疗 级应用心理学 2009年12月9日 焦虑症的表现、诊断和治疗

【摘要:】焦虑是一种以情绪异常为主的的神经症反映,焦虑症是人们生活中常见的精神症,人的焦虑反映可能发展为恐怖症、疑病症等,所以是焦虑被看成是这些神经症的基础。本文从焦虑症的产生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面介绍焦虑症。 【关键词:】焦虑症诊断治疗 1 焦虑症概述 焦虑症是最常见的心理障碍之一,焦虑症又称焦虑性神经症,是指以广泛和持续性焦虑或反复发作的惊恐不安为主要特征的神经症。主要分为惊恐障碍(PD)和广泛性焦虑(GAD)。焦虑的特征是增强的激发状态,如躯体紧张,呼吸急迫、担心、害怕等情感反映有时在症状上与正常害怕相似,但它绝不等于正常害怕。我国大陆地区的调查数据显示,焦虑障碍(主要为焦虑症)年患病率上海和北京分别是 2.4% 和 3.2%[2]。 2 焦虑症的病因 2.1 生物学因素①遗传因素:焦虑的产生与遗传有一定的关系,这在包括从动物的选择性饲养到家庭研究和孪生子的研究都得到证明。研究发现,大约有15%的焦虑性神经症患者的父母和同胞兄弟姐妹也具有焦虑的特点。焦虑症患者的一级亲属较其他人患焦虑症的可能性高4~8倍。②乳酸盐:焦虑症患者运动后血中乳酸盐较对照组为高,如果给患者注射乳酸钠可诱发惊恐障碍(PD) 。③肾上腺素能系统:肾上腺素能系统特别是蓝斑核起警惕作用。电刺激蓝斑,可引起恐惧和焦虑反应,蓝斑神经冲动发放增加,导致去甲肾上腺素更新加速。④神经解剖:Corman等基于Klein现象学模型及研究发现,认为惊恐发作可能与脑干特别是蓝斑的功能异常有关。 2.2心理因素心理分析理论认为焦虑是一种未能解决的无意识冲突的转化形式。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当某个环境的线索与个体发育过程中所遇到的导致个体出现焦虑情绪的事件相关联时,个体便产生了焦虑障碍。焦虑常由一些突发诱因,使人产生心理和机体应激造成。如遇到突发事件时,那些缺乏自信的人更容易产生焦虑。症焦虑状态诱发因素往往是:青春期,终止学业,离开父母家庭,结婚,子女离家,退休,等。稳定的关系是远离焦虑很好的保护伞。 3 临床表现 3.1 惊恐障碍(PD) 惊恐障碍是以反复发作、难以预料、自主出现的迅速持续时

摆脱恐艾强迫症焦虑症的方法

摆脱恐艾强迫症焦虑症的方法 首先恐友们得问您们自己,您们不断的痛楚,不断的去进行焦虑,进行焦虑分析透彻那就不会感染艾滋病了?感染艾滋病不会因为您焦虑而变得是否有效或无效。作为恐友的焦虑是否会在未来一两天带来一系列行为?就像有的恐友总是去担心不小心一屁股坐到了血,在医院或者疾控中心去去进行艾滋病检测担心医生护士不会换针头,甚至给自己注射艾滋病毒。可是您会做些什么假设来消除这种焦虑?或者您有这样的一些焦虑那么就可能改变事实的存在吗?显然一些东西无法改变或者没有什么预估可以证明其是存在的,这是这就是张老师常说的恐艾之无效焦虑。 第二点就是,恐友们是否愿意接受不确定性?所有焦虑的核心问题之一是恐友对待不确定性的态度。就像艾滋病感染一样,真的无法确定,包括在咱们中心留言的很多很多恐友,总是在纠结一些问题万一的存在,利用咱们中心的案例结合第一条来说,这是无效的。举个例子,我对人们说的一件事情是在不确定的日子里,您想一下您做的所有事情:过街,上餐馆吃饭,对陌生人问好,乘电梯,搭飞机。所有这些都有不确定性,您没有绝对的把握,但您基本上都并没有因为它的不确定而显得尤其的不自在,甚至去抵制。 第三点恐友们您们的期望是什么,挑战又是什么。在恐艾干预中心的留言板上,无一例外的都是我不想被感染艾滋病。包括以前老师曾经救治过一个志愿者,在贴吧长期帮助他人,这个没问题,值得肯定。但是因为不懂方法把自己搞成了焦虑症,老师就问他:您焦虑什么。他说自己没有能力帮助恐友脱恐,总觉得恐友总想在自己找希望。自己做不到,所以焦虑。老师反问:您焦虑了那么就可以让您爆发小宇宙,让他们速速脱恐吗?最终得到结论是,脱恐得利用恐艾干预一些列的特定方法,而不是我们焦虑了,逼逼自己就一下子解决了。所以焦虑对脱恐无用,对帮助恐友们脱恐也是无用的。老师经常喜欢做的一件事情是让人们花时间去考虑如何去消除焦虑。比如说您一天用30分钟写下您的焦虑,然后放在一边,这样您就不会整天都闷闷不乐。这样做的目的之一不是让您得到确定性而是感到厌倦。其实咱们中心经常发现,厌倦很有用,可能这点并不同于老师常用的厌恶疗法,其实厌倦有用的就是让您觉得累了,也懒得去想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