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江苏省盐南中等专业学校李金松陈兵

近年来,全国各地在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些较为成熟的办学模式,有以城带乡、三段培养的“海南模式”,行业为主、城乡联合的“河南模式”,以及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天津模式”等。从总体上看,我省中职学校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模式还处于探索当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组织形式松散。从现有的职业教育集团来看,只有少数建立了相对稳定的议事机构和议事规则,其他的则处于松散状态。职业教育集团涉及到职业院校、企业、行业、政府等,职业教育集团内部各角色的地位及权利义务不清晰,内部管理还不够规范,没有相应的配套组织与制度,集团成员联系与合作缺乏有效的长效机制,不利于形成集团主体学校及其成员单位的发展优势。

企业参与程度不深。在具体运作中,大多数职业教育集团都是职业学校在唱主角,理事长均由核心职业学校的领导担任,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并不高。企业往往对当前能立即见效的合作较感兴趣,对一些见效慢的合作,特别是教育教学改革方面的合作不是太热衷,或是因为企业实力不足而难以参与,学校和企业往往会因需求的错位而不能产生理想的效果。更有些职业教育集团没有考虑到校企双赢,致使有的成员企业提出退出职业教育集团。

政府关注及重视程度不够。在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过程中,政府应有的作用得不到体现,对其政策支持力度不够,没能形成良好的外部环境来促进其发展。政府对职业教育的宣传力度不够,不能发挥主导作用吸引企业参与;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往往把大部分的精力放在普通教育上,而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可能只是出于当时对政绩的追求,组建之后不闻不问,任其发展;部分地方政府财政资金紧缺,不但不能给予职业学校资金支持,反而要从学校调用资金,影响了集团的发展。

为了进一步推进与深化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我们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

政府加大扶持力度。政府应从直接管理转变为宏观决策,充分发挥统筹、协调的作用。应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政府、学校、企业、协会与咨询机构等在集团化办学中的权利与义务。要鼓励职教集团开门办学,积极走出去寻找机会,积极鼓励校企之间、城乡职教办学实体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了解,以便寻找到各自供需的结合点,并以此为切入点,根据互利共赢的原则进行合作。应出台多元政策,鼓励企业、各办学实体参与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政府的鼓励和推动对激发企业行业参与的热情至关重要。要积极制定吸引企业参与的优惠政策,制定出操作性、实施性强的方案,对参与集团化的企业给予政策倾斜,同时要明确企业的责任,每年接受集团学校一定数额的学生进行“半工半读、工学交替”。应

通过投资、评估、指导等方法引导集团化办学的发展方向,使集团向良性方向发展。

加强集团组织建设。要实现职业教育集团良好有序地运行,必须加强集团的组织建设,实行团队化管理。要通过建立职业教育集团董事会、理事会、专业指导委员会、办公室、德育工作指导小组、教科研工作指导小组、招生就业工作联络小组等,建立跨职能部门、跨专业的领导或工作团队,把决策权分散到各个工作小组,建立自主、创新、灵活和相互紧密合作的组织形式,定期开展多项主题活动。

建立集团协调机制。集团化办学的最大优势是集各成员单位的有效资源,做到资源共享与互补。对于实质性合并的学校应实行人、财、物全方位统一协调。对于非实质性合并的学校,在保持相对独立的前提下,在培养目标、教学管理、教育质量监控、招生与学籍管理、境外合作与国际交流等方面实行统一协调,在专业设置、教学计划、基本建设、师资设备、毕业生就业等方面实行统筹。对于企业参与,应在后勤管理、学生就业、教学研究、课程设置、专业开发、设施设备、实训基地、实践技术力量等方面实现有效对接。通过有效协调,实现学校、学生、社会、企业的“四赢”。

加强集团制度建设。制度是职业教育集团发展的规范力量,是支配整个职业教育集团运行的“游戏规则”和行动框架。要积极建立集团的动力机制、制度机制、保障机制,从而形成在一个大目标下的全面合作,集中各方面力量,争取政府对职教集团更多的政策、资金支持,创设有利于集团发展的宽松环境。要建立职教集团成员单位工作考评激励和奖励制度,推动校企合作;大力推行劳动预备制度,配合做好企业用工的岗前培训;利用校企紧密合作的优势开展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和规律的研究,做好集团化办学的前瞻性研究;鼓励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到学校任教、兼职,不断优化职业学校人力资源配置;建立职教集团的进入门槛和优化机制,保证职教集团成员在一个高起点上共同发展;坚持“大职业教育”的发展思路,根据经济社会的需求,充分延伸职教集团的教育功能和社会功能,不断形成职业教育新的发展点。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条件已经成熟,我们期待尽快确立“省市主导、政策引领、学校主体、企业参与、统一规划、市场运作”的集团化办学的基本思路,科学布局,集约发展,协同推进,集成组建,通过走集团化办学之路,迎接职业教育跨越发展新的春天。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2012年工作要点

[日期:2012-03-17] 来源:教育部作者:职成教司阅读:40次[字体:大中小]

2012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入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坚持服务全局、回应社会、推进改革、体现创新,按照《教育部2012年工作要点》的统一部署,着力提高质量,完善基本制度,强化队伍建设,推进关键改革,整体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和继续教育改革发展,努力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一、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1.筹备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围绕“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惠民生”战略的实施,按照适应需求、有机衔接、多元立交的总体原则,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会同有关部门编制国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专项规划。编制印发《职业教育专题规划(2012-2020年)》。

2.统筹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全面落实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三年行动计划,编制高等职业教育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行动计划。贯彻《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加强中、高等职业教育的统筹管理和综合协调,促进各自科学定位、合理分工和协调布局。推动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完善“知识+技能”的考核办法,拓宽人才成长途径。完善职业学校毕业生直接升学制度。

3.保证职业教育规模。加强高中阶段教育统筹,按照普职比大体相当的基本要求,拓宽招生渠道和面向,努力完成中等职业学

校年招生800万人的任务。优化招生专业结构,促进各专业招生数量与产业发展和企业用工需求相适应。会同有关部门推进扩大高职面向中职毕业生招生的规模。分区域、分产业推进职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工作,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

4.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会同有关部门落实《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的意见》。推动农业职业学校和涉农专业建设。继续深入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农民学历继续教育,提升农村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就业创业能力。推进职业教育为“三农”服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试点。开展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市、区)创建活动。按照中央关于实施教育扶贫工程的总体要求,实施好职业教育富民工程,推动对连片特困地区学生给予生活费、交通费等特殊补贴的进程。

5.完善职业教育区域合作机制。引导东部地区加大对中西部地区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建立东部与中西部省、市、县之间职业教育协作机制,推动东西部职业学校开展招生合作、教学合作、就业合作。支持东北地区、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内的职业教育合作。建立开放合作平台和定期交流制度。加大对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扶持力度,总结推广四川9+3免费职业教育经验。支持办好内地西藏、新疆中职班。

二、加强职业教育国家制度建设

6.加强职业教育法规建设。配合做好《职业教育法》修订工作。研究制定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研究制定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意见。完善职业教育的基本教学制度和学校管理制度。印发《职业院校兼职教师管理办法》和《职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管理规定》。加强职业学校学生实习安全和风险管理制度建设。研究制订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管理办法、职业院校技能竞赛管理办法和改革方案。

7.加快职业教育国家标准建设。适应产业调整升级和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要求,会同有关部门加快制订职业学校建设标准,制定职业学校专业标准、实训基地建设标准等,促进职业教育关键要素标准化。配合有关部门推进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和职务(职称)制度改革。配合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职工编制标准。

8.完善职业教育支持政策。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进程,进一步扩展免学费政策覆盖面。会同有关部门研究职业学校非全日制学历教育的经费支持政策。配合有关部门完善职业教育国家资助政策体系,推动中等职业教育提高资助标准、高等职业教育扩大资助覆盖面。推动各地制定和实施职业学校生均财政拨款标准,建立健全职业教育经费持续稳定增长机制。

三、推进职业教育办学机制改革

9.加强行业指导。推进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改革。落实《教育部关于充分发挥行业指导作用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调整优化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机构,完善工作机制。针对不同行业的特点,分类指导行业职业教育改革发展。

推动行业部门和行业组织在预测人才需求、指导专业建设、促进校企合作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召开全国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2012年工作会议。

10.完善产教协作机制。深入推进产教对话,联合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组织深化产教对话内容、丰富对话内涵。推动和支持若干行业召开行业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研究制定行业职业教育专项政策,推进国家重点产业领域技能型人才培养工作。召开全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工作现场会。充分发挥行业、企业、区域优势,深入推进集团化办学。召开全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经验交流会。

11.深入推进国家职业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按照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加强对56项职业教育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召开试点工作经验交流会。推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在职业教育体系、体制、机制、模式等方面出经验、见成效。

四、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

12.加强和改进职业教育德育工作。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职业教育全过程。发挥职业教育在文化传承创新中的独特优势,加强和改进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和实践育人。办好第九届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广泛开展学雷锋活动。修订《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研究制订《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守则》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开展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状况调查。

13.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深入推进委托培养、定向培养、订单式培养,鼓励探索弹性学制、模块化教学等形式。推进专业课程改革,促进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衔接,统筹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课程和教材体系建设。修订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颁布一批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标准。实施“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启动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标准研究制订工作。研究制定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大纲。制定并印发“十二五”职业教育教材建设指导意见和“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出版规划。完成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教材遴选。组织实施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励工作。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召开职业教育教学工作会。办好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会同有关部门召开全国职业教育传承民族文化现场经验交流会。

14.推进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建设。坚持以能力为核心,推进评价模式改革。完善高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推动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检查和评估工作。把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用人单位满意度以及学生持续发展能力等作为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初步建立学校、行业、企业、研究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职业教育质量评价机制。完善高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状态数据采集系统,建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制度。配合有关部门加强职业教育督导工作。

五、推进继续教育整体改革发展

15.推进继续教育综合改革。落实全国继续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印发《继续教育专题规划(2012-2020年)》、《关于加快继续教育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加强对继续教育的宏观指导和统筹管理。推动继续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加快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积极推进行业企业职工教育。继续做好职工教育统计工作。研制发布社会成人培训机构国家标准。稳步发展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出台高等学校继续教育宏观指导性文件。完善现代远程教育管理制度。推进高校和中等职业学校继续教育改革和资源开放,为社会成员继续学习、终身学习提供服务。

16.积极推进城乡社区教育。研究制定关于推进社区教育的意见、社区全民学习中心规程、社区教育工作者岗位规范、职业学校服务社区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开展各类学习型组织建设试点,办好“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发挥社区教育示范区带动作用,扩大实验区覆盖范围。加强老年教育。继续开展社区教育督查工作。

17.健全继续教育保障机制。组建继续教育改革创新指导委员会。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标准,逐步建立政府、行业、社会多元评价相结合的质量保障监管体系。推进激励性制度建设。完善继续教育教师培训、考核、管理机制。启动继续教育法制建设调研工作。

六、加强基础能力建设

18.大力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组织好骨干教师培训、中等职业学校青年教师到企业实践、职业院校兼职教师资助和国家级职业教育师资基地建设等

项目。做好职业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工作。创新“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机制,会同有关部门制定《职业院校教师企业实践规定》,遴选确定一批国家级职业教育师资基地和教师企业实践单位,创新校企合作培养培训模式。实施职业院校校长能力提升计划。

19.增强职业院校科学管理能力。筹备召开全国职业学校管理工作会议,推动职业学校管理规程等规章制度的落实。修订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评估指标体系,研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完善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提高职业院校管理信息化水平。切实维护职业学校安全与稳定,建设安全校园。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防范和处置机制,推动并指导各地和学校加强应急机制建设。

20.抓好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项目的实施。以强化内涵为导向,改善职业院校办学条件。加强和规范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推进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项目并进行阶段总结和成果展示。积极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二期)、国家示范 (骨干)高等职业院校建设等项目。研究启动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学校建设项目。指导推动各地加强职业院校基础能力建设。

21.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印发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意见。实施国家示范性职业学校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计划,建立全国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联盟。完善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推进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办好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

22.推动继续教育优质资源开放共享。继续组织各类学校,特别是高等学校、科研院所面向社会成员率先开放学习资源和精品课程。研究制订数字化资源的建设规范和认证标准。推进继续教育资源平台建设,建设国家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加强继续教育示范基地建设。推进终身学习、考试与评价公共服务平台及体系建设。推进继续教育课程认证、学分积累和转换试点。

七、加强科学研究和对外合作

23.提升科研能力。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科研工作会议精神,会同有关部门制订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科研工作的意见》,完善职业教育科研体系,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科研水平。加强职业教育科研规划工作,制订“十二五”科研规划,设立重大科研课题,提高科研的前瞻性、战略性和针对性。充分发挥全国职业教育科研(教研)院所联席会议作用,组织协同攻关,努力破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召开2012年全国职业教育科研(教研)院所联席会议。支持有关部门和省份联合开展“院士职校行”活动,研究探索院士指导职业教育发展的机制。适应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和学习型社会建设要求,围绕继续教育发展中的难点和重点问题,切实加强理论研究,深入把握继续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新要求和内在规律,以理论研究支持继续教育综合改革。

24.扩大对外开放。广泛开展与世界各国(地区)、国际组织和区域性组织在职业教育领域的政策对话。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订关于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国际化水平的意见。做好第三届国际职

业技术教育大会相关筹备工作。在职业教育国家政策制度研究、学生培养、学校合作、教师和校长培训等方面开展国际合作项目。实施中德职教合作联盟合作项目。落实中英职业教育政策对话会议达成的共识。积极开展继续教育对外交流合作,借鉴引进国(境)外的优质教育资源,推动国内优质教育资源“走出去”。

八、加强自身能力建设

25.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按照部党组对直属机关和教育系统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总体部署,组织本司局并指导中等职业学校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深入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协助做好创先争优活动总结表彰工作,健全创先争优长效机制。组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引导职业学校党组织立足学校发展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创先争优,引导广大党员立足本职岗位创先争优,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26.加强工作作风建设。坚持调查研究,建立健全联系地方、行业、企业和学校的工作机制。深入基层调研、深入实践学习,改进文风、会风。健全学习和信息交流制度,推进学习型机关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党员干部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机关形象,以良好的精神风貌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一些国家和地区职教集团化办学的启示

2009/5/26 信息来源:浏览次数:343次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是许多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理性选择。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必须坚持模式的多样性和主体的多元化。

从部分国家和地区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比较来看,各国和地区都呈现出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态势。这种生命力和活力源于各国及地区都采取了多样化的办学模式,以及多元化的参与主体。就办学模式而言,至少包括不同层次间的校际联盟、不同类型间的校际联盟、组合式的校际联盟、研发式的校企联盟、补充式的校企联盟、私立公助的校企联盟、区域内的联盟集团、行业内的联盟集团、私立集团内的产学联盟,等等。不同的办学模式确保了为了某一特定目的而将最合适的资源组合在一起。就参与主体而言,包括政府、职业院校、普通院校、企业、行业、集团公司、社会组织、同业工会、行业协会、社区、研究机构等,这些多元类型实体的联盟和共生发展形成了职教集团化办学的整体活力。

推动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必须发挥政府调控和市场调节的双重作用。

从国际比较的角度来看,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健康发展必须依靠政府和市场的双重力量。在发展过程中,一方面,政府要起到统筹协调、宏观调控的作用。这一作用的发挥不仅有行政指令,而且还通过多元杠杆来发挥,如拨款、投资、税收政策、特惠政策、保障政策、激励政策及行政指令等支持集团的启动和运行,协调集团各方的利益,搭建合作平台,保障集团的正常运作;另一方面,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需要市场驱动、市场运作,通过市场无形的手才能确保其质量,确保其生存和发展的活力。

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离不开行业、企业的参与。

从国际比较的结果来看,政府的鼓励和推动对于激发企业和行业的参与热情是至关重要的。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行业、企业的参与程度,行业、企业与教育机构之间合作的深度和广度直接影响到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质量。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过程中,其企业或行业的参与积极性不一。其原因一方面是与经济发展水平和企业成熟水平有关;另一方面是政府是否通过多元方式,如宣传鼓动、政策优惠、专项投入、行政指令、税收减免等促进企业和行业参与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必须具有长效性的政策保障。

从国际比较的角度来看,各国及地区政府都特别注重出台促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相关法规、政策、计划。一般而言,一个成功的项目,政府既有推动性的法案、支持性的拨款政策,也有保障性的平台建设政策和特惠倾斜政策以及激励性的税收减免和奖金鼓励政策。如果只有推动性和支持性的政策,那么可以启动项目,但项目运作中是否顺畅,参与实体是否积极投入

还取决于后两类政策。因此,政策出台需要配套,以使职教集团化办学得到全方位的推进。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创新

—以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职教集团为例

鲍风雨,王启龙

(沈阳铁路机械学校,辽宁沈阳 110036)

摘要:本文在分析我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主要特点的基础上,梳理职教集团在实际运行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进而提出构建具有政府经济部门主办、教育部门业务主管、联合和并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学校发展,在合作专业运用同一套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下开发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构建学分互认和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引入企业评价和管理制度等特点的职教集团办学模式。

关键词:职业教育集团;办学模式;管理;质量保障体系;课程

职业教育与企业行业的合作一直是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作为校企合作的具体形式,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最近几年一直备受关注与青睐,各地组建职教集团热情高涨,相关研究工作也在逐步跟进,各地均不乏成功的经验和理论成果。但成功经验的背后,我们不难发现依旧存在不少问题,始终困扰并阻碍着职教集团的发展。我校在总结和分析我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实际运行中出现问题的基础上,大胆创新,牵头组建了具有诸多特点的创新性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职教集团,这是我校基于“双闭环控制”原理的职业学校校内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之一。

一、基于“双闭环控制”原理的职业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与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

提高教学质量、办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不仅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职业院校自身健康持续发展的需要。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以及质量管理机制。“双闭环控制”原理的运行机制也是一个具有内环反馈与监控和一个外环反馈与评价的闭合回路,恰好与现代职业教育要求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要求相契合。我校经过多年总结和分析,运用“双闭环控制”原理构建了职业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该体系以学生为中心,以学校教学系统的行政组织作为控制点,各自担当不同的角色,由教学管理、教学研究、督导评价、就业指导等部门,分别负责教学组织与运行的设定、控制、执行、评价、反馈和校正等环节,构成了由校内督导评价为主的“内环”和以企业和社会评价为主的“外环”。通过闭环控制系统反馈原理的运用和由此而产生的自检功能,实现教学过程的自我完善并提高教学质量。

从教学文件的制定到教学过程的执行与控制,从教师教学能力的测评到学生职业能力的评价,均需要行业企业深层次参与到每一个环节,只有这样,教学质量的反馈才更加具有客观性、科学性和公正性,才能促进教学质量管理不断完善,使人才培养的规格、规模和质量契合企业发展对人才的实际需要,得到企业的认可,从而提高职业教育的办学效益。如何提高企业与职业院校合作的积极性?如何保证企业深入到教学质量管理的各个环节?为此,我校牵头组建了具有诸多特点的经济技术开发区职教集团,作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有力支撑,为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打下了基础。

二、我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实际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集团中的企业多是“被参与者”身份,难以有效发挥企业能动性

绝大多数职教集团中实际起导向作用的是政府的教育行政部门,由于难以约束企业的行为,实际上并未发挥所谓的政府职能,导致在集团组建前期,企业碍于情面等多种原因“被参与”,后期又缺乏有效沟通,难以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和能动性,集团变成了学校一相情愿的孤芳自赏,形同虚设。

2.集团缺乏统一的合作载体和保障机制,导致组织结构松散,整体竞争力不高

集团内学校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开发、教学计划制定、教学质量保障等方面各自为政,毕业生质量千差万别,使得很多集团尽管成员众多,却难以形成整体优势。

3.集团功能单一,难以满足多方利益诉求,资源利用效率和办学效益不高

目前多数集团多从学校利益出发,主要目标是学生就业,而对满足教师到企业实践性进修和员工学历

提高等需求的考虑不多,造成资源丰富但利用效率低,整体办学效益不高。

三、构建创新性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

我校是以装备制造业为主体专业、具有50年办学历史的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在培养装备制造业人才方面有着强大的资源优势和丰富的经验,与沈阳技术开发区内企业有着多年成功的合作,且我校正在筹建的辽宁工业职业学院新校址地处开发区内,与区内企业的联系更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为更好地为企业提供人力资源服务,我校积极牵头与20余家开发区内大中型企业以及省内10余所中职学校联合打造了以互惠互利为原则、以服务开发区经济建设为宗旨、由政府经济部门主办、教育部门业务指导的具有民办非企业性质的职教集团。集团具有如下特点:

l.构建政府经济部门主办、教育部门负责业务主管的职教集团管理模式

集团的组建由开发区经济发展局即政府经济和企业管理服务部门主办,一改过去由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主办的模式。开发区经济发展局对区内企业的管理和促进其发展是其职能所在,对于企业的相关信息掌握较为全面,尤其是对人力资源状况十分了解,其完全有能力组织相关企业与职业院校开展人力资源需求的对话,使校企之间的联系更加便利和密切,解决了信息交流缺少平台、交流不畅等问题,实现了互利共赢。同时,理事会理事长由开发区领导担任,执行理事长由企业代表担当,并实行由副理事长轮值担当执行理事长制。集团秘书处作为日常管理机构设在牵头单位,由牵头单位代表担当秘书长。这一方面可以使集团运营与开发区整体建设更好地融合,使集团发展更具潜力和动力;另一方面也可以激发企业的积极性,真实地反映人才诉求,吸引更多企业参与集团,充分发挥牵头单位的能动性,更好地为集团服务。

集团的业务主管部门—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的身份发生了转变,不必再为寻求企业合作发愁,而只负责集团的业务指导即可,同时充分发挥其信息资源优势,负责沟通、协调各地区职业学校,并接受组建集团申请并批准,对职教集团的运行和发展进行统筹规划、监督和指导,为职教集团的科学可持续发展提供政策支持。这样,教育行政部门也减轻了压力,可以更好地发挥其职能。

2.跨区域联合省内职业学校,辐射带动辽西北地区职业学校科学可持续发展

针对我省各地区学校在教学资源方面的不均衡、招生难和就业难等现状,尤其是朝阳、铁岭、阜新等辽宁西北部地区学校的整体实力偏弱的状况,集团在10个市各邀请了1-2所举办第二产业的职业学校和职教中心加人,以辐射带动该地区学校发展。集团接收企业人才需求订单后,依据学校特色确定合作专业,在合作专业运用同一套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保证人才培养的标准化、统一化和规模化。这样一方面积极发挥了各学校的专业资源优势,丰富了集团人才培养种类,提高了集团整体办学效益;另一方面,也充分带动了周边薄弱地区学校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就业质量,对学校下一学年的招生工作也起到了推动作用,从而间接实现了为“突破辽西北”战略任务服务。

3.在合作专业运用同一套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保证人才培养的标准和规模

首先,开发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提高新生劳动力综合职业能力。针对目前职业教育课程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局面,集团充分发挥省内职业学校的资源优势,会同企业实践专家组建集团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紧密围绕岗位能力标准和工作过程,在合作专业开发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系统化课程,解决了课程体系与职业岗位标准不对接问题。同时,在合作专业运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融人现代企业管理基础知识和企业文化,充分感受工作氛围和企业文化,了解和熟悉企业的管理体制,提高学生未来岗位工作的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满足企业对新生劳动力综合职业能力的要求。

其次,构建学分互认和信息资源共享机制,使跨地区学习和就业成为可能,提高整体办学效益。集团采用“1.5+0.5+1”的学习模式—学生一年半在本校学习,半年在企业实习,一年在牵头学校学习。合作专业实行学分互认机制,学分跨校共享,使学生可以跨地区学习,可以充分发挥牵头学校的教学和人力资源优势,改善了薄弱地区学生的学习环境和质量,提高了集团整体的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效益。同时搭建人才信息交流平台,创建集团网站,共享各地区企业人才需求信息和学校毕业生求职信息,为集团内学生的跨地区就业、多项选择提供便利,提高了学生就业质量和就业水平。

再次,引人企业评价和管理制度,促进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提高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吻合度。作为教学质量保障的外环控制,企业对实习生和毕业生的评价是衡量学校办学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

更是学校调整教学计划、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依据和原动力。集团通过定期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收集企业反馈信息、聘请企业专家参与学校教学质量评估等方式,开展企业对毕业生和学校教学工作的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并作出反馈,从而对教学不断进行改革与调整。同时,在实训室营造工作环境,将其打造成生产性实习车间,实践性教学推行企业的全过程质量管理体系,提高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吻合度,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行为养成与企业要求一

致,能快速融人工作岗位。

参考文献:

[1]匡瑛,石伟平.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比较研究[l].教育发展研究,2008,(3).

[2]曹哗.我国职业教育集团几个问题的基本认识[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 (2).

作者简介:

鲍风雨(1965-),男,沈阳铁路机械学校校长,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职业教育;

王启龙(1984-),男,沈阳铁路机械学校助理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基本理论

来源: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来源:《河南教育(下旬)》2010年第06期作者:王西刚;

选择字号

?大

?中

?小

提高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水平的几点思考

收藏本文分享

新时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改革发展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明确了职业教育要走规模化、集团化、连锁化办学的路子。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符合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对于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促进校企优势互补、协作共赢,促进人才培养和市场需求紧密结合,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提高办学水平,提升服务能力有着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集团发展迅速,各地在推动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过程中,形成了一些较为成熟的办学模式,如行业为主、城乡联合的“河南模式”,以城带乡、三段培养的“海南模式”,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天津模式”等。当前,如何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水平?笔者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剖析,本文结合开封县职业教育集团办学实践提出了几点思考。一、加强统筹,提高认识,为集团化办学提供政策保障政府为职教集团提供有力的政策环境和良好的办学环境,是集团化办学成功的基础。开封县职业教育集团成立之前,全县职业学校条块分割、多头管理,小而散、小而弱,资源浪费严重,形不成合力,办不出特色,严重制约了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开封县委、县政府经过广泛、深入的调研,认为只有进一步落实职业教育发展规划,统筹资源配置,加快形成政府统筹(本文共计3页)......[继续阅读本文]

中国职业教育模式

职业教育学课程论文题目我国职业教育与外国职业教育模式的比较研究 学院名称 专业名称 学号 学生姓名 任课教师姓名 二〇一一年六月二十九日

我国职业教育与外国职业教育模式的比较研究 摘要:谈到职业教育,人们一下子就会想到德国“双元制”模式、美国的cbe 模式、高大利亚的cbet模式等。那些都是些很成功的职教模式,在中国,职业教育被大家放到了高等教育之后,人们观念中,读职业教育的人都是没考上大学的。怎样才能把职业教育的地位提上来,怎样才能成功的运作,我们可以在国外和我们的职业教育的区别中找到启发。 关键词:职业教育、国外、培养模式 一、职业教育的典范——德国的“双元制”模式 “双元制”是一种国家立法支持、学校和企业合作共建的办学制度。“双元制”中的一元是指职业学校,其主要职能就是传授与职业有关的专业知识;另一元是企业或公共事业单位,也可以说是学生的课外实践基地,其主要职能是让学生在企业里接受职业技能方面的专业培训,让他们把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巩固和升华书本上的知识,也可以增加实际操作的经验。 在德国,职业教育是得到了企业的广泛支持,这种“双元制”模式针对性较强,重能力,能充分调动企业办学的积极性。在这种制度保证下,企业不仅会制订完善的培训规划,促进专业理论与职业实践相结合,强化技能培养,而且能提供充足的培训经费,给予学校物质上的支持。这种模式对德国学生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培养出来的职业人才都是即有理论知识也有实际操作经验的。 德国的高等教育历史悠久,在世界上享有盛名;德国的职业教育,以“双元制”为特征,成为世界上公认的成功模式。现在中国对高级技术人才的需要呈现更加细化要求,而在德国的职业教育培养的喝多方法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例如适应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要求一定的职业技能和实践经历的入学资格;以岗位需要为导向选择企业实用的教学内容;注重实际应用,强调实训与实习教学等。这些经验对我国探索高等职业教育规律,构建高等职业教育培养模式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与借鉴意义。 二、最具特色的职业教育——美国职业教育CBE 美国职业教育的的主要培训机构是社区学院,社区学院是美国职业教育体系的一大特色。从很多资料发现,在美国,像我国职业中专、职业高中这种完全具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问题及优化思路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问题及优化思路 [摘要]文章在梳理当前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主要问题的基础上,科学界定集团化办学概念和内涵,并以陕西省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为缩影,提出集团化办学优化路径:完善立法,明确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地位、运行规范、保障及激励机制;建立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新模式,包括校企“工作站”模式、“引企入校”模式、“对话”模式和“前校后厂”模式。 [关键词]职教集团集团化办学办学体制模式研究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是我国独创的一种职业教育模式,与德国的双元制模式既有相通之处,又有很大的不同。在人才强国战略和工业强国战略的实施下,国家出台相关政策大力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各地组建职教集团的热情高涨。但总体上,我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仍处于初期阶段,职业教育集团数量众多,精品稀少,效能发挥有限。 一、我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没有官方确定的集团化办学模式的概念和内涵。目前,对于集团化办学这一新型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概念和内涵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这种现象是极其少见的。没有一个明确确定的定义和内涵,如何建立机制就是一个没有基础的事情,直接导致集团化办学无所适从。 第二,职业教育集团发展模式单一,结构不尽合理。按照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主体构成和运行特征不同,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可划分为行业型(或专业型)、区域型和复合型。目前,全国范围内的职教集团类型基本上属于前述第一种类型。陕西省现有的21家职教集团中,18家属于行业型,占集团总量的86%,区域性职教集团仅有3家,仅占集团总量的14%,而且均为院校主导,这也是我国现在职教集团的一个缩影。集团化办学的基本原则是“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学校办学”,职业院校如何退出集团化办学的主导位置专心办学,是我国集团化办学必须解决好的问题。此外,从职教集团的区域布局来看,其空间分布未能与区域经济布局有效衔接。 第三,组织结构松散,难以发挥集约效应。我国现存职业教育集团大多是松散的理事会制,其组织形式上不具备法人身份,没有法定的举办条件、主体权利义务、运行规则,没有统一的合作载体和管理机制,从资源、组织结构到制度的集成非常有限,人、财、物等方面很难进行相互融合,学校的教育资源和企业的生产资源无法实现有效整合,导致集团内成员的联系没有必要的约束和利益基础,关系极其松散。虽然有集团章程作为重要文件,但基本上形同虚设,多数职教集团仅仅是成员单位的简单叠加。陕西省已成立的21家职教集团均采用理事会制,章程中均明确规定“集团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使集团内成员单位没有共

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实施意见

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实施意见 为认真贯彻?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实施意见?(陕发〔2010〕10号)提出的“充分调动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要求,切实发挥优质职业教育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的有效对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现就加快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快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重要意义 (一)职业教育集团的概念。职业教育集团是由若干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职业院校及相关企事业单位以契约或资产为联结纽带而组成的职业教育办学联合体、教产合作体、利益共同体。其基本特征是:以改革办学机制和办学模式,推动校际合作、校企合作为宗旨;以职业教育的教学、科研为主要活动内容,不以盈利为目的;集团本身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各成员单位原有的隶属关系不变,经费渠道不变,其独立法人主体地位不变;以一所职业院校为核心和龙头,联合若干相关专业的职业院校及相关企事业单位组成;以契约(集团章程)为纽带,实行集团管理委员会指导下的理事会制为集团工作机制。 (二)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重要意义。“十一五”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各地、各职业院校加快职业教育

改革创新,积极推动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以专业为纽带、行业为依托,以骨干示范职业院校为龙头,以相关职业院校、行业组织、企业为成员组建了15个职业教育集团,对实现学校、行业、企业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和影响。但总体上看,我省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专业覆盖面比较有限;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的积极性不高;集团化办学的体制、机制和模式缺乏活力;集团化发展的优势还不明显;区域性职业教育集团办学推进缓慢。各地、各职业院校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开拓创新,加快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努力实现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二、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实施意见?为指导,充分调动行业企业积极性,通过组建具有聚集优势和发展活力的职业教育集团,推进校企深度合作,拓展职业教育发展空间,提高职业教育服务功能,促进职业教育紧密联系经济社会实际,加快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要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基本原则。 1.共享共赢原则。在产权、所有制和隶属关系不变的前提下,坚持共建、共享、共赢、共同发展为目标,建立职业院校之间、院校与企业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新 2

职业教育呼唤蓝翔办学模式

职业教育呼唤蓝翔办学模式 当前,党和国家对职业教育越来越重视,今年2月26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将发展职业教育当作促进转方式、调结构和民生改善的战略举措。6月23日至24日的全国职业教育会议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就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我国职业教育迎来了重要的机遇期,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然而,作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主要渠道,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却不容乐观,办好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是基础,但在实际教学中,许多职校理论教学与学生实操相脱节,学校教学以理论为主,实习时才把学生送到校外的工厂,导致学生实习质量无法保障,学生就业后还需要企业进行“二次”培训,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 蓝翔技校建校30年来,始终坚持“盯着市场办教育、围绕就业抓质量”的办学理念,实行把工厂搬进学校、理实一体化的办学模式,学校通过建设多种形式的"工厂",打造企业环境与学校教学紧密融合的办学模式,使理论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使学生边学理论边实习,在实习中能以"工人"角色,全方位全过程体验"工厂"环境,既学习掌握生产技能,在实践中印证理论,也培养经营管理、成本核算、市场销售等能力,从而为实现毕业即就业的零距离就业提供全面的素质保证。此外,蓝翔技校实行模块化教学,把教学内容分成一个个单元,学生学会一个单元,即进行实习,再学下一个单元,再实习,便于学生牢固掌握技能知识。 正是由于独具特色的教学模式,才成就了今天无可复制的蓝翔,现如今我国的职业类院校数不胜数,但是真正能做到像蓝翔这样毕业能开店、上岗就能干、百分之百就业的学校凤毛麟角。蓝翔也真正达到了用人单位抢着要,交钱预定都满足不了盛况。特色立校,质量强校,使得蓝翔技校从当初简陋的小院,发行成为如今职业教育的佼佼者。30年来,蓝翔技校坚持“以零距离就业指导教学”的办学方向,坚持把“工厂搬进学校”的办学模式,立足特色,不断创新,累计为社会培养了各层次技能人才40余万,为促进就业做出了突出成绩。

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理念

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理念 1、国家的教育方针是什么?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什么是高等职业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中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和层次,是和高等本科教育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高等教育。和本科教育强调学科性不同,它是按照职业分类,根据一定职业岗位(群)实际业务活动范围的要求,培养生产建设管理与社会服务第一线实用型(技术应用性或职业性)人才。这种教育更强调对职业的针对性和职业技能能力培训,是以社会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就业教育。 3、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思路是什么?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 4、高等职业教育的特征是什么? (1)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2)以社会需求为目标、岗位技术要求为主线设计教学体系的培养方案。 (3)以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为核心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基础理论教学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加强针对性、实用性,实践教学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比例。 (4)以“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为关键。培养学生获得“多证书”。 (5)产学研结合,院企结合是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必由之路。 (6)以就业为导向是高职的办学方向。 5、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方向是什么? 要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以就业为导向确定办学目标,找准学院在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中的位置,加大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力度。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6、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内涵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1)办学指导思想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之路。 (2)专业设置要以人才市场需求变化为导向,不是针对学科而是针对职业岗位或岗位群,基于职业分析,根据职业的变化,以及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同需要灵活设置专业,适时调整专业结构和培养方案。 (3)课程体系要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技能为主线,更加讲求实效,减少相关课程内容重叠,注重改造重组,侧重实用,适当减少理论教学。 (4)素质教育要贯穿于人才培养工作的始终,并要以专业职业素质教育为核心,以计算机应用、英语和人文等综合素质教育为支柱。 (5)围绕培养目标的实现,建设学历、职称结构合理、双师素质、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建立满足实践能力、专业职业技能培养要求的院内外实训基地和实践训练体系。 (6)建立以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为目标的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 (7)建立以就业率、就业质量、社会诚信度为主要杠杆的产学合作,多元投入、优胜劣汰的机制。 7、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教育集团化办学先进经验交流材料

风正扬帆正适时 ——修武县王屯教育集团发展纪实 修武王屯教育集团2014年9月筹备成立,一年多来,着力于提高学校管理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服务学生全面发展,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提升群众满意度和美誉度,改变王屯教育的落后现状,通过健全组织、形成机制、强化措施,取得了人民群众满意、上级领导认可的成绩,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一、挑战与机遇——王屯教育集团顺势而生。 穷则思变,变则通,通则久。任何一个新事物诞生的动力首先来自于内部思变的强烈需求。王屯教育集团的诞生也是从内向外开始的,这要从王屯乡小学教育的原来的状况说起。 现状一:王屯乡共有6所小学,在校学生1125人,教职工119人。六所小学发展严重不均衡,周流小学、付屯小学、黄村小学从基础设施、教师队伍到教学效果发展比较先进,而其余三所小学相对就要薄弱得多。习村小学紧邻修武县城,尽管教学质量很好,但对于不明就里的老百姓来说,县城学校的诱惑远远大于身边的村小,学生流失严重,每到招生时节和开学初,挂在校长和老师们脸上的都是苦笑。延陵小学距武陟县城不足十里,留守儿童的增多,私立学校的冲击,加上占学校教师比例很重的具有时代色彩的老民师,一些经济基础较好的家长舍近求远,让自家孩子外出求学,在攀比心理作用下,更多的孩子涌向了武陟各私立学校。董村小学因为种种历史原因和村中不和谐,造成教师思想情绪消极抵触,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王屯乡整体教育状况不容乐观,令人堪

忧。 现状二:教师队伍整体薄弱。一是教师老龄化严重,超过50岁仍然工作在第一线的教师有30多人,其中多数是转正的老民师,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比较低。二是教师流动性大,近几年,新分教师包括特岗教师补充的倒是不少,随着三两年稚嫩的适应期结束,还没为学校做多大贡献,就开始调离了。更为可惜的是从教多年的中青年教师,积累一定的教育教学经验成长为骨干教师后,不少人都选择调进县城,王屯乡成了“飞鸽牌”教师的中转“加油站”;三是教师专业成长意识弱,专业成长路径窄。受大环境影响,教师普遍不愿意主动学习,自我成长的意识不强,啃老本的比比皆是;单轨制小学,教师没有同科教师相互学习切磋,多数靠自己摸索,这些因素都不同程度制约着教师的专业成长,导致教师专业成长的速度缓慢,进而影响到我乡教师整体素质。 现状三:学生流失严重。因为学校之间发展不均衡、教师队伍薄弱,追求高质量教育的家长都选择宁愿放弃家门口的学校,而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把孩子送到修武、武陟等县城学校上学,特别是延陵小学、习村小学,全校学生由原来的二、三百人锐减到不足百人。 现状四:社会、家长满意度低。一是不同村的群众之间要相互比较,哪个村的学校建得好,哪个村的学校破烂,一比较就会生出一些不平之气;二是学校之间的不均衡、教师队伍年龄老化和人才流失,引起大量优秀生源的流失,导致全乡教育教学成绩一直徘徊在低谷,造成王屯乡教育在百姓心目中核心竞争力的丢失,并逐渐产生恶性循环的怪圈。能不能找到一种出路,改变王屯乡小学教育的现状,这是一个挑战,成了王屯教育人夙夜难寐的困扰。

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模式

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模式 摘要:我国农村职业教育长期受传统办学模式的影响,办学形式单一,办学效益不高,如何在市场经济中求生存、求发展,是摆在职教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农业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校企联合 改革开放以来,农业职业教育有了很大发展,形成了一定规模,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建设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面临的形式更加严峻。近年来,农村职业教育出现了整体滑坡,这其中有内部和外部的种种原因,但长期受传统模式的影响,办学形式单一,办学效益不高,也是影响其发展的主要因素。一些农村职业院校为寻求新的发展,采取了多样化的办学形式,来改变目前的困境。在全新办学理念的指导下,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实现了办学思想、办学模式和办学机制的三大转变,切实加强了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探索出了独具特色的校企、校乡、校县、校会、校站所、校校、中外7种全新的联合办学模式,办出了特色和水平。 一、校企联合 校企联合办学模式是学校与企业零距离合作,按照“订单教育”共同培养人才的一种办学模式。学校和企业共同创造办学条件,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内容等由双方共同确定:企业负责承担部分办学经费,并负责向学校提供部分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提供实习

场地;学校为企业培养定向人才。通过企业精神与校园文化的双重熏陶和两种不同教学场景的培养,学生一毕业就成为熟练的企业员工,从而实现学生能力和岗位需要的无缝对接。校企联合,企业为学校注入经济活力,提供就业岗位,而学校为企业带来知识和人力资源,使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协调发展,比翼双飞,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职教生命力的源泉。学校与企业紧密合作,开展校企联合办学,一是可以充分利用企业的实习条件,培养实践能力强的人才,二是创造了学生的就业环境和就业之路,三是双方共同对学生进行思想和教学等方面的教育和管理,直接面向企业,面对社会,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的培养。 二、校乡联合 校乡联合办学模式是以一乡、一镇产业结构调整对人才和技术的需求为基点,将办学的重心下移,直接为基层定向培养人才。这种办学采取灵活学制,农闲进行理论教学,农忙开展生产实习,“理论和实践不脱节,学习和生产两不误”,为农村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永久牌”科技致富带头人。依托县农职学校专业优势,在县乡、村、户之间形成辐射网络,构建起信息传播、科技培训、生产示范、项目推广的立体交叉服务网络体系。坚持以县、乡农村职成学校为基地,以科技实用项目为内容,以农村初中毕业生和农民为对象,以科技示范户为骨干,从而达到学一技之长,帮一户脱贫,带一村致富;培养一批能人、形成一个农民服务组织、推广一个科技项目、带动一个产业、致富一方农民的目的。开办不同的培训班,如农业技术培训、

企业如何成为职业教育的办学主体.docx

企业如何成为职业教育的办学主体 摘要企业作为职业教育重要办学主体是现代职业 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企业支持职业教育、与职业院校合作 以及举办职业教育机构是其主体地位渐进发展的具体表现。 政府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并开展配套教育体制改革,是企 业成为职业教育办学主体的重要条件。 关键词企业;职业教育;办学主体;社会责任;政府 中图分类号G71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5)10-0051-05 近年来,我国政府对于企业在职业教育中所处地位的认 识不断地深化。2010 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提出,职业教育要“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1] ,强调的是企业参与。2014 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 就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地位予以了重新界定,提出了“职业 教育的重要办学主体”的命题。 目前,我国学界对职业教育发展三大因素中的政府、学 校进行过长时期、多角度的分析,但从企业角度进行的研究 还不深入。“企业成为职业教育重要办学主体”命题的提出 自然会引发一系列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一、企业为何应成为职业教育的办学主体 (一)企业深度参与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 近十年来,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主要体现为在政府(主要 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主导下开展的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 革,几乎没有涉及到行业、企业领域。在此过程中,人们逐 渐意识到企业参与的重要性:一方面,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 最大瓶颈在于企业参与不足。由于行业、企业没有被有效纳 入改革系统,导致职业教育改革只能在政府、学校之间进行,人才培养难以适应行业、企业的需要,也难以满足学生的就 业与发展需要。另一方面,职业院校脱离行业、企业办教育,不能有效利用企业资源,不仅耗费大量资金在低水平的实训 设施设备的重复建设上面,本质上也是一种巨大的资源浪 费。因此,有效推进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成为近年来探索 的重心。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过于强调职业院校的主体 地位,始终把企业作为“被合作者”,是企业“有限”参与 职业教育的重要原因。这是因为,在现有校企合作的框架下,作为用人单位的企业除了被动提供相关设施、场地外,很难 真正介入到人才培养过程中去,同时除了将职校学生作为相 对廉价劳动力使用之外,也很难将企校合作与自身的短期利 益或长远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不可能与 职业院校开展深度合作,只能是职业教育的旁观者。“企业

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意见

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意见 教职成[2015]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各计划单列市教育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鼓励多元主体组建职业教育集团,深化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机制改革,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现就深入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深入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重要意义 1.深刻理解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重要地位。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和深化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落实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职业教育必须加快改革创新,全面提升服务国家战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能力。实践证明,开展集团化办学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激发职业教育办学活力,促进优质资源开放共享的重大举措;是提升治理能力,完善职业院校治理结构,健全政府职业教育科学决策机制的有效途径;是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系统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完善职业教育人才多样化成长渠道的重要载体;是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技术技能积累与创新,同步推进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撑。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要把深入推进集团化办学作为重要方向。

2.准确把握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面临的形势。近年来,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在各地得到快速发展,态势良好,形成了一批有特色、成规模、效果明显、影响广泛的职业教育集团,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育人、合作发展上的优势逐步显现。同时也要看到,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基础还比较薄弱,行业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成员合作关系不紧密、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健全、支持与保障政策不完善,集团化办学在促进教育链和产业链有机融合中的重要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职业院校要进一步提高重视程度,积极争取各方面支持和参与,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深入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 3.明确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要坚持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促进就业为导向,以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引领,以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创新技术技能人才系统培养机制为重点,充分发挥政府推动和市场引导作用,本着加入自愿、退出自由、育人为本、依法办学的原则,鼓励国内外职业院校、行业、企业、科研院所和其他社会组织等各方面力量加入职业教育集团,探索多种形式的集团化办学模式,创新集团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全面增强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活力和服务能力。 ——扩大职业教育集团覆盖面。到2020年,职业院校集团化办学参与率进一步提高,规模以上企业参与集团化办学达到一定比例,初步建成300个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骨干职业教育集团,建设一批中央企业、行业龙头企业牵头组建的职业教育集团,教育链与产业链融合的局面基本形成。

关于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若干思考

关于基础教育集团化办 学的若干思考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关于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若干思考 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背景下,集团化办学在我国应运而生。遵循规律、大胆探索、协同改革,对于集团化办学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集团化办学助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进入21世纪,我国教育普及化程度不断提高,改革成效显着。同时,优质教育资源短缺的矛盾凸显,辅导热、办班热、择校风等违背教育规律和教育公平的现象屡禁不止。提高教育质量,办好每一所学校,使孩子们全面发展、健康快乐地成长,已成为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时代任务。 集团化办学最初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是一种以契约为纽带构建的大规模多层次组织形态,是通过优势互补或以强带弱,推进教育资源优质均衡发展的办学模式。它使传统学校由单一封闭走向联合开放,推动着学校组织变革。在很多地方,实施集团化办学已经成为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重要举措,并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模式和学校品牌。 第二,集团化办学要鼓励多样化探索。 集团化办学模式可以概括为三类:名校加薄弱学校、名校加新建学校、名校加民办学校。其共同特点是通过组织重构和资源重组,输出名校的办学理念、管理方式、优秀文化和优良师资,带动薄弱学校、新建学校或民办学校共同发展,在较短时期内提高办学水平和社会声誉。 集团化办学的内部治理结构可以归纳为三种:一是紧密型关系,实行集团总校校长负责制,集团内各成员校不再具备独立法人资格,人财物由总校统一调配;二是松散型关系,实行名校校长领衔制,集团内各成员校依然具有独立法

浅谈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模式

浅谈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模式 发表时间:2014-01-20T13:29:22.797Z 来源:《职业技术教育》2013年第10期供稿作者:苏爱香 [导读]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科学技术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导致社会生活特别是职业变更速度加快。 苏爱香(东营市河口区教育局山东东营257200) 为更好地促进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国家提出职业教育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并配套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文件,推动职业教育进一步实行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是在企业规模、技术实力增强的时代背景下实行的,对于帮助职业学校学生提升职业素质,达到学生满意就业、企业满意用人的目的,促进职教教育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校企合作的现实意义 首先,校企合作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改革开放以前,职业教育模式单一,学制固定,培养周期长,轻实践重理论,学生动手能力差,知识储备与企业实际相脱节。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科学技术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导致社会生活特别是职业变更速度加快。职业教育脱胎于计划经济,缺乏明显的适应性,办学模式单调,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而校企合作模式,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育与就业相结合,是职业教育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其次,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体现了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它丰富了工学结合的内涵,把学生融入企业,就是把就业放在人才培养的重要位置。职业教育面对的市场大多是需要专业知识和一定的实际工作能力的岗位,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可以使封闭的学校教育走向开放的社会教育,从单一的课堂教育走向职业岗位,使学生有机会到企业实习,较早掌握生产实践能力。 再次,校企联合办学模式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直接参加社会实践,较早地接受企业文化熏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劳动态度和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精神;更重要的是学生动手能力、综合分析能力以及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得到有效培养和锻炼,弥补了学校课堂教育在这方面的不足。 最后,校企联合办学模式实现了资源利用最大化。当前,部分中职院校面临的一个实训教学的难点,就是实习教学设备少,教学任务重。而实训教材离不开对先进设备的使用,所以,充分利用企业的软硬件条件,合理调配资源,是当前职业教育改革的一项重点。 二、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政策法规依据 近年来,关于校企联合办学模式,国家相继出台了系列政策文件予以认可和支持。从文件出台的内容看,校企联合办学的探索是一个成熟完善的过程,体现出从鼓励为主到政策法规的具体化,再到用税收、教育经费等明确手段进行凸显的过程。1991年国发第55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提出:要在各级政府的统筹下,发展行业、企事业单位办学和各方面联合办学,要充分发挥企业在培养技术工人方面的优势和力量。这是国家以决定的形式,鼓励企业利用技术、硬件方面的优势参与到职业教育发展中来。2002年国发16号《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指出,企业要和职业学校加强合作,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办学。决定中,对校企联合办学采用的方式进行了细化,为联合办学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法,为工作的开展指明了方向。2005年国发35号《国务院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推动职业院校与企业密切结合,企业可以联合举办职业院校,也可以与职业院校联合办学;企业有责任接受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和教师实践,对支付实习学生报酬的企业,给予税收优惠。2006年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107号《关于企业支付学生实习报酬有关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指出:凡与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院校签订三年以上合作协议的企业,支付学生实习期报酬,准予在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 三、中职学校如何推行校企合作办学模式 1.提高思想,抓住机遇。校企合作,是经过多年实践证明了的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模式,广大职业院校要充分认识校企合作对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克服“关门办学、闭门造车”的弊端,明确“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模式,坚定校企合作的办学目标,真正发挥学校和企业的资源优势,扬长补短,培养出适应企业发展的合格人才,实现学校和企业的双赢目标。 2.慎重选择目标企业。在选择时,要充分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工种情况、技能人才需求情况等,要在认真分析我们职业学校优势的基础上,与企业开展对接。企业不仅是依法合规设立的主体,也应是知名度高、管理规范的企业,学校主动与之建立合作关系,有利于实训的效果,也有利于保障学生就业。 3.构建合作约束机制。学校要成立校企合作组织领导机制,负责学生实训期间的管理以及与企业的沟通对接工作。双方要签订合作协议,清晰界定权力义务关系,明确约定学生在实习期间的安全、保险、报酬等条款,发生纠纷时,按照约束性条款执行,免除不必要的纠纷。 4.合理利用企业资源。企业不仅具备学生实训不可或缺的设备、技术,更具有教学上无法比拟的工作环境。因此,要真正利用好实习工厂的设施设备和技术条件,将工学结合融合在生产现场的环境中,把生产现场当作教学课堂,学生直接进行生产操作,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成本意识、团队意识。这样既可以完成实习企业的生产经营任务,增加收益,又能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实现双赢目标。 5.强化实训学生的安全管理。校企联合开展的实训是强化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作为职业教育院校,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学生的安全管理工作,采取针对性的措施,确保实训工作顺利进行。在实习前,要认真组织学生学习安全管理相关知识,树立正确的安全观念,提升自我保护能力。要建立责任制,明确实训期间安全管理责任人,措施到位,奖惩兑现。

公民办并举 打造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新模式

公民办并举打造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新模式 一、基本情况 遵义市职教园区是按照《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教育“9+3”计划的意见》(黔府发【2013】1号)精神兴建的市级中等职业教育园区,选址于贵州省红花岗经开区,规划用地1000亩,总投资7.98亿元,总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园区按照“政府统筹、整体规划、资源共享、专业整合、学区分建、突出特色”的宗旨规划建设,遵循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的原则,确立以中职教育为主体的建园目标。 2014年3月进入园区以来,园区管理团队转变办学思路,强化内部管理,立足于服务本地经济,服务经开区企业,围绕市场需求办学。园区现已入住学校四所,分别是红花岗区中等职业学校、遵义重美职业技术学校、遵义市旅游学校和遵义大刚驾校,学籍学生近6000名,在校学生2600余名。 由于地处中心城区,长期以来我区公办职业学校投入不足,专业竞争力不强,发展相对滞后,民办职业教育一直是我区职业教育的重要支撑。在目前国家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大前提下,根据我区实际情况,依托遵义市职教园区这一平台,区委、区政府抓住契机,在市教育局的指导下,整合区内优质职业教育资源,按照“政府统筹、整体规划、资源共享、专业整合、突出特色、公民办并举”的原则,打造我区职业教育新模式。 二、扶持民办教育的具体措施 1、成立遵义市职教园区管理委员会。 成立由分管教育的副区长担任主任,教育局局长为常务副主任,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遵义市职教园区管理委员会。管委会下设办公室,各入驻学校的校长为成员,制定园区管理章程,负责园区日常管理,重大事项由园区管委会商议决定。 2、管理模式。 入驻园区的各中职学校按照章程统一管理: (1)各学校专业不重复设置,由园区办统筹安排,以利于学校打造自

教育集团化办学工作总结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小学教育集团化办学工作总结 2017年,是某小学历史发展中的转折点。由一个多校区的大学校转变为集团化学校,不仅仅是名称的变化,而是学校格局和办学模式的变革。 转折,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某小学教育集团全体教职员工满怀共同的教育理想,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在转折中砥砺前行。 一、初拟集团章程,探索办学模式。 根据某区教育局关于集团化办学的工作要求,某小学教育集团立足学校自身发展特点,邀请专家指导,并通过行政会议讨论,从“组织架构、运作方式、运作机制、教师管理、学生管理”等方面初拟了《某小学教育集团章程》,并制定了集团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规划了五大行动任务:体制改革、办学条件、教师发展、教学改革、督导评价。 教育集团章程及三年发展规划,将会依托集团教职工大会或者教代会进行讨论和修改。章程及发展规划的拟定,是某小学教育集团建设的起点,目的在于建立大教育观,积极探索紧密型教育集团的管理模式,以更好地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优化办学资源,促进均衡发展。 1. 某小学于2017年秋季正常投入使用。总投资270多万二期文化建设已经完成招标,并正式启动招标。 2. 某校区的校舍维修改造工程已完成设计及招标工作,总投资700多万,计划重新调整班级、办公室及专用教室布局,新建学生种植园,彻底改造凉亭周围的校园文化环境及活动场地,基本更新现有的设施设备。该工程计划2018年6月底竣工,2018年秋季正常投入使用。 3. 某校区耕读文化园建设工程已经正式启动,基础场地整治基本完成,预计该工程2018年5月底全面竣工。计划总投资7000多万的南校区扩建工程正在申请落实建设用地指标。该工程计划扩建一栋9000多平方米综合大楼。新增报告厅、食堂、体育馆及教室、专用教室和办公用房。建成后将成为一所8轨制的独立建制学校,该工程计划2019竣工后投入使用。 4. 某校区投资265万,利用暑期对原教学楼和综合楼过道及专用教室进行彻底改造及文化布置,给教师和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工作环境。某校区足球场、篮球场及网球场进行彻底翻新,体育馆进行全面改造维修,为教育教学提供更优质的教育设施设备。 三、践行伙伴德育,提高校园生活品质。 1.坚持。坚持行为规范“周周评”,主题教育课和主题班会课等活动,强化学生一日常规管理;坚持对一年级新生进行入班教育,开学第一周,老师和学生一起学习《入学手册》,让学生在漫画故事中分辨对与错,在他人的故事里发现学校生活的规律;坚持每月表情积攒,做好学生在校各个时段的常规教育,做到学生对《一日常规十个习惯》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坚持“我是升旗手”推荐活动,激励学生争做光荣升旗手,让更多平凡的同学被关注、被肯定,用榜样的力量激起每个同学的荣誉感、进取心。 2.整合。在切实抓好校内教育的同时,重视精神文明共建、社区、家庭教育的协同配合,构建“三位一体”的大德育教育网络:精心策划面向一年级家长的家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完成“依恋,亲子互动中的基石”“家庭中最重要的关系”等六大课程内容;开展家长志愿者讲座活动,并组织百名家长志愿者参与到各年级的亲子活动的准备、组织、管理中来。通过家校共建,建设良好的外部育人环境,增强德育的针对性与协调性,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3.落实。加强行偏生帮教制度,落实帮教责任制。德育处认真做好行偏生资料的归档和帮教工作,对厌学、学习态度差、品行恶劣等违规现象进行干预、教育。学校实行了德育导师“一对一”帮教转化工作制度,初步建立了行政领导年级“蹲点”跟踪帮教工作制度,取得了一些有效的经验,下学期将重点探索行偏生帮教工作的运行机制和有效方法。 四、深化教学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1.成立学科教学研究中心。本学期,某小学教育集团正式成立音乐学科教学研究中心,聘任教育部国培专家组成员、某省音乐特级教师某老师,某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音乐教研员某老师,某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音乐教研员王欢老师,某区教育局普教科某老师为研究中心导师团成员。除音乐学科外,其余各个学科也逐步开始教学研究中心组建的探索。各学科教学研究中心将拟定管理的章程,制定三年发展规划,组建名师导师团,确立一个研究项目,寻找一个发展平台,逐步讲管理规范化。学科教学研究中心的组建,将统领集团内优质教育资源,统整学校教育、教学、教科工作,统筹集团教师的长足发展,是教育集团成立后教师发展工程的重要举措。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典型模式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典型模式 发布时间:2013年9月25日访问量:1815 信息来源:《教育决策咨询》经过几年的改革创新,各地在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实践中探索出各具集团化办学典型模式。 一、产教融合的“校企一体”模式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一些国有企业出现困境,导致其举办的学校举步维艰,相继关停并转;同时,国企改制也给校企产权重组提供了机遇,使校企一体职教集团的诞生成为可能。集团具有产权重组形成的核心层、契约关系形成的紧密层、利益相关的松散层多元化的主体结构。集团核心层各成员单位的所有权不变,但使用权由牵头学校行使,实现校企教学人员与生产人员一体、教育教学与企业生产全面融合。 由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牵头的河北省曹妃甸工业职教集团在“前校后厂,校企一体”基础上逐步发展,相继托管、兼并、买断15家企业和职校,整合校企资源,并根据办学需要对相关企业进行教育化改造。企业接受集团牵头学校管理,校企共同承担教学和生产双重职能,集团核心层实现知识链、教学链、产业链、利益链的“四链融合”,教学人员与生产人员交叉任职、双岗双责,全面实现教学目标生产目标、教学过程生产过程、教学人员生产人员、教学管理生产管理、教学效果与生产效果的“五项对接”。集团理事会设立校企一体化管委会,协调校企活动和利益关系。

集团牵头单位在曹妃甸新校园中建设12万平方米厂房用于集团企业,丰富校企一体内涵。 二、城乡联动的“以城带乡”模式 要破解城市职业教育生源不足和农村职业教育学生就业难的发展难题,必须充分利用集团优势和纽带,以城带乡,城乡联动,合作办学,一体发展,促进校企合作与资源共享,实现职教集团成员间的互利共赢,有效地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促进职业教育的规模发展。 河南是农业大省,城乡二元结构特征明显。河南省信息技术职教集团以城市名牌中、高职学校为龙头,以农村中职学校为主体,以龙头学校的品牌专业为纽带,吸收相关行业、企业及科研单位组建而成,成员为16家省内职业学校和6家省内知名IT企业。利用职教集团平台,推进城乡学校联合招生合作办学,先后在中心城市职业学校与农村职业学校结成了近60个“对子”,联合招生6400余人;由城市学校在农村学校办分校;城乡学校推行教学一体化;城市学校为农村学校培训专业课师资、提供实训条件、安置学生实习、开展技能鉴定;以集团名义联系就业单位,统筹安置学生就业等,推动了以城带乡、以强带弱。 三、中高职衔接的“中高贯通”模式 中高职衔接是建设现代职教体系的关键与核心。它离不开教育主管部门的行政推动,但具体工作显然不适宜由政府出面组织实施。充分利用职教集团内部中高职院校间合作的组织优势和长期业务联系的便利条件,推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内涵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内涵 集团化的本义是将经济领域中分散的、生产规模较小的实体以集团的形式有机地组织起来,形成规模较大的经济运行实体,以实现企业经营中的资源优化和规模经济效益。近几十年来,职业教育领域开始了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理论和实践探索。可以说,职业教育集团化是当前教育领域和行业企业界众多人士倾力思考与探索的,具有前瞻性、原创性,凸显现代中国职业教育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路径之一。 职业教育集团是以一个或若干个发展较好的职业学校或其他从事职业教育与培训的组织为核心,以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科技研发或某种资产为主要联结纽带,以集团章程为共同行为规范,基于地域、行业或校企合作平台的多法人职业教育联合体。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是指具有集团特征的组织机构,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深化产教结合、校企合作为主线,整合政府、行业、企业、职业院校、科研院所等各方面力量,而进行的集约化、规模化的职业教育办学行为。 职业教育集团是实施集团化办学的组织基础和载体,一般由多个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组织机构组成,以契约、资产等形式为联结纽带,以集团章程为共同行为规范,以合作开展人才培养培训、技术技能积累、社会服务活动等为主要任务,以提升人力资本素质,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促进产教融合发展和协同创新为目的的合作办学组织。 职业教育集团的基本特征:一是以改革办学机制和办学模式,推动校际合作、校企合作为宗旨;二是以职业教育的教学、科研为主要活动内容,不以盈利为目的;三是职业教育集团本身一般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各成员单位原有的隶属关系不变,经费渠道不变,其独立法人主体地位不变;四是集团一般是以一所职业院校为核心和龙头,联合若干相关专业的职业院校及相关企事业单位组成;以契约(集团章程)为纽带,实行集团管理委员会指导下的理事会制的工作机制。集团章程的内容主要包括:该职业教育集团的名称和宗旨、集团成员之间的联结与合作方式、集团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集团的终止、集团章程的修改以及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集团化办学的实施实施方案--

集团化办学的实施方案--

————————————————————————————————作者:————————————————————————————————日期:

濮阳第二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河南省职业教育特色学校项目 濮阳第二职业中等专业学校集团化办学实 施方案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加快我市职业教育均衡化进程,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质教育资源需求,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促进职业教育均衡发展为目标,

濮阳第二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河南省职业教育特色学校项目 以创新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为动力,合理放大优质教育资源,在全市深入推进集团化办学,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影响、辐射、示范和带动作用,缩小职业教育差距,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质教育资源需求,通过理念、资源、方法、成果、品牌的共享,全面推进濮阳教育内涵式均衡发展。 二、目标任务 通过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协调,将若干个办学条件、师资队伍、发展水平处于不同层次的学校组建为“教育集团”,力争通过3年的努力,实现全市优质教育资源区域内均衡覆盖,教育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优质教育资源基本满足人民群众需求,提高人民群众对教育工作的满意度。

濮阳第二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河南省职业教育特色学校项目 三、基本原则 1.以“优”带“潜”原则。以优质学校为龙头,组建教育集团,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带动其他学校共同发展。 2.区域就近组合原则。将地理位置相邻的职业学校组建成教育集团,有效遏制临近学校在区域内争夺生源,方便集团内教师开展交流、教学研讨、学生互动等活动。 3.统一模式原则。根据集团内各学校的实际情况,采取统一的“协作型”集团化办学模式,有效推进所有成员校均衡发展、优质发展。 四、建立模式 建立“协作型”教育集团。采取“优质学校+潜力学校”的“1+X”组建方式,即每个集团由1所优质学校牵头,若干所潜力学校参与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