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教学法参考书目

教学法参考书目

教学法参考书目
教学法参考书目

《英语教学法》参考文献

Some Reference books:

1. Cook, Vivian. (1991, 1996).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and Language Teaching.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

2. Brown, H. D. (1994a).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New York:

Prentice Hall.

3. Brown, H. D. (1994b). Teaching by Principles, an Interac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Pedagogy. New York: Prentice Hall.

4. Harmer, J. (1983). The Practice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Longman.

5. Harmer, J. How to Teach English.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

6. Howatt, A. P. R. A History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

社, 1999.

7. Johnson, K. An Introduction to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北京:外语

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

8. Lewis, M. (1999). How to Study Foreign Languages. New York: Palgrave.

9. Littlewood, W. (1981).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0. Nunan, D. (1989). Designing Tasks for the Communicative Classroo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1. Nunan, D. (1991).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ology—A Textbook for Teacher. New

York: Prentice Hall.

12. Richards, J. & Rodgers, T. (See Textbook, P199)

13. Ur, P. (See Textbook, P199)

14. Widdowson, H. G. Aspects of Language Teaching.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9.

15. Widdowson, H. G. Teaching Language as Communication.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

社, 1999.

16. 杭宝桐.《中学英语教学法》.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8.

17. 何广铿.《英语教学法基础》. 广东: 暨南大学出版社, 1996.

18. 胡春洞,王才仁. 《学科现代教育理论书系·外语》. 广西: 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6.

19. 胡春洞. 《英语教学法》.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20. 刘润清.《外语教学中的科研方法》.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9.

21. 刘润清.《论大学英语教学》.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9.

22. 束定芳、庄智象. 《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

出版社, 1996.

23. 应云天.《外语教学法》(新本).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4. 张连仲.《基础教育现代化教学基本功---中学英语卷》. 北京: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

社.

25. 张正东.《外语教学法研究系列》.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9.

Some English Journals:

1. Modern English Teaching (practical ideas by non-native English teachers)

2. Applied Linguistics(theoretical issues for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3. ELT Journal

4. Language Teaching (abstract journal, abstracts from other magazines—source journal)

5. ELT in China

国内主要杂志、刊物:

《外国语》

《外语界》

《外语教学与研究》

《外语与外语教学》

《国外外语教学》

《中小学外语教学》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山东外语教学》

《高师英语教学与研究》

《课程·教材·教法》

《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各大高等院校学报

网站:

https://www.wendangku.net/doc/c65260152.html,

https://www.wendangku.net/doc/c65260152.html,

……..

新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考试 复习资料

新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考试复习资料 一、选择填空题 1、教学:是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全部行为方式。 2、教学论:是教育学中的一门学科分支,研究教学情境中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行为方式,对教师的行为方式进行科学概括,做出一般的、具有普遍性的规定或解释,用以指导教学实践。 3、《四书》:《论语》、《孟子》、《中庸》、《大学》。 4、“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乐经》。 5、语文课程目标的五个领域: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显性呈现(横向)。 6、语文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过程和方法、知识和能力,隐性线索(纵向)。 7、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目标确定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总目标包括的五项内容:“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 8、语文教材有泛指、特指和专指三种不同的概念。特指根据语文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编写的,供语文教学中师生使用的材料,包括教科书、习题册、练习册、教学挂图、音像教材、教学软件、选修教材、教学指导书、教学参考书等。专指在上述的语文教材系列中占有特别重要地位的语文教科书,即课本。 9、语文教材的四个功能:德治启迪、语文历练、语言积累、知识扩展。 10、语文教材的内容有四种要素构成:范文系统、知识系统、实践活动、助读系统。 11、成功的板书和图示要做到:既是教学内容的艺术展示,又是教学思路的直观体现,能够揭示中心,突出重点,理清思路,启发思考。 12、板书图示的能力要素:1、硬笔书法能力2、一定的制图能力和绘图能力3、版面设计的能力4、文明的书写习惯 13、语文试卷的评析方法:基本方法:借题发挥; 具体的方法:1、抓住一点,讲清一类14、对照比较,讲清知识、能力和智力的关系3、改变题型,触类旁通。 15、解行识字法的要点:1、解行为本2、偏旁带字3、形音义结合

英语教学法教程教案(王蔷)

英语教学法教程教案 A Course i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主讲:姚向礼 教材:《英语教学法教程》 主编:王蔷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绪论外语教学法主要流派 Teaching approaches & Methods Approaches & methods of Language Teaching 众说纷纭,现以学习理论作为分类标准,将学派分为认知性的,连接性的和综合性的三大类。并简介翻译教学法,自然教学法,直接教学法,认知教学法,功能教学法,在这之前首先概述一下拉丁语教学法、。 ①拉丁语教学法,指(15-16世纪)为欧洲语言的极盛时期,学校里教授作为外语之拉丁语的直觉模仿法。它在(15——16世纪)为语法模仿法:16世纪末到17世

纪,由于民族语渗入学校,拉丁语教学法主要为词汇模仿法。先后提出了自觉性原则和直观性原则。这一时期的两大代表人物①惜提哈(ratch1571-163500))②夸美纽斯教学法Conienius(1592_1670) ①德国论点是通过经验与分析去学习一切。认为只从理论途径得到的记忆才是可 靠的。词汇翻译法,自觉对比法,认真教学法。 二、联结性的教学法学派 特点:经验主义的哲学观点;重视外语话语与实物,观念,概念等外部世界与思维的直接联系;侧重口头操练。 自然教学法(绝对排斥本族语的教学法) 直接教学法(自然教学法发展起来的)(一种习惯) 听说教学法 视听教学法 功能教学法(又名意念法,交际法或意念——功能—交际法 三、综合性的教学法学派,来源于直接法与翻译的综合 自觉实践法 折衷法(又是极端) 分阶段教学法 一、语法翻译法(Translation Method) The grammar translation Method(Reading Method ,classical Method ).In China, it is called old method and is probably the most widely known and has been the most widely used of all approaches to language teaching .Although there have been many developments in language teaching, especially in the teaching foreign language ,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 in still used today in various forms .And the main drill in translation. The mains features are as the followings. 1.Classes are taught in the mother tongue,with little active use of the target lauguage. 2.Much vocabulary is taught in the form of lists of isofated words. 3.Long elaborate explanations of the intricacies of grammar are given. 4.Little attention explanations of the intricacies of grammar are given. 5.Often the only drills are exercises in translation disconnecfecl sentences from the target language into the mother tongue. 6.little or no attention is given to pronunciation. 希腊文、拉丁文、通过翻译来学习外语。 认为背诵文法规则是学习外语的捷径,使用的课本,开始是孤立的单词和孤立的语法例句,都是从希腊文和拉丁文的名著里摘引出来的。 Advontedges: 1.在外语教学里创建了翻译的教学形式; 2.在外语教学里利用文法、利用学生的理解力,以提高外语教学的效果; 3.着重阅读,着重学习原文或原文文学名著; 4.使用方便。只要教师掌握了外语的基本知识,就可以拿着外语课本教外语,不需要什么教具和设备。 Disadvanfudges: 1.忽视口语教学。在教学里没有抓住语言的本质; 2.忽视语音和语调的教学; 3.过分强调翻译,单纯通过翻译手段教外语,不利于培养学生用外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易使学生在使用外语时对翻译有依赖性;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研究生阅读参考书目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研究生阅读参考书目 方法类 1、【美】艾尔·巴比著,邱泽奇译:《社会研究方法手册》(第八版),华夏出版社,2004年。 2、陈向明著:《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 3、【美】梅雷迪斯·D·高尔、沃尔特·R·博格、乔伊斯·P·高尔著,许庆豫等译:《教育研究方法导论》,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 思想类 1、【美】乔纳森·特纳著,邱泽奇等译:《社会学理论的结构》(上、下),华夏出版社,2001年。 2、【法】皮埃尔·布迪厄、【美】华康德著,李猛、李康译:《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引》,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 3、【美】克利福德·格尔茨著,韩莉译:《文化的解释》,译林出版社,1999年。 4、【法】埃米尔·涂尔干著,《社会学方法的规则》,华夏出版社,1999年。 5、李亦园著:《文化的视野》,上海文艺出版社,1996年。 教育类 1、【德】赫尔巴特著,李其龙译:《普通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 2、【美】杜威著,王承绪译:《民本主义与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 4、【巴西】保罗·弗莱雷著,顾建新、赵友华、何曙荣译《被压迫者教育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5、黄济、王策三主编:《现代教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 6、胡德海著:《教育学院理》,甘肃教育出版社,1999年。 课程与教学论类 1、【捷克】夸美纽斯著,傅任敢译:《大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 *2、拉尔夫·泰勒著,施良方译:《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原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 3、【美】加里·D·鲍里奇著,易东平译,吴康宁校:《有效教学方法》(第四版),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 4、Thomas L.Good and Jere E,Brophy 著,陶志琼、王凤、邓晓芳等译:《透视课堂》,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年,第50页。 5、【日】佐藤学著,忠启泉译:《课程与教师》,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 6、【前苏联】赞科夫著,俞翔辉、杜殿坤译:《教学论与生活》,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 7、【日】佐藤正夫著,钟启泉译:《教学原理》,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 8、【英】丹尼尔·劳顿著,张渭城译:《课程研究的理论与实践》,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 9、【加】马克斯·范梅南著,李树英译:《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 10、【美】埃金、考切克、哈德著,王维城等译:《课堂教学策略》,教育科学出版社,1990年。 11、【日】佐藤学著,李季湄译:《静悄悄的革命------创造活动的、合作的、反思的综合学习课程》,长春出版社,2003年。 12、【美】威廉F·派纳、威廉M·雷诺兹、帕特里克·斯莱特里、彼得M·陶伯曼著,张华等译:《理解课程》(上、下),教育科学出版社,1991年。

语文课程和教学论考研专用

语文学科发展 1.光绪二十九年(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产生了新的学制——“癸卯学制”,这是我国现代教育的起点,也是语文这门学科独立的起点。《奏定学堂章程》规定:初等小学堂设“中国文字”科,高等小学堂、中学堂设“中国文学”科。 2.“语文”学科名称的确立:“语文”一名,始用于1949年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选用中小学语文语文课本之时。 3.1956年,语文学科改为“汉语”“文学”分科教学。 4.2001年教育部颁发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21世纪的课程与教学改革正式启动。 语文学科性质 学科名称的含义:“语文就是语言的意思,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语文是以汉民族言语为核心,以文学教育为重点,包含语言、文学、文章、文化等综合因素的学科。 语文学科性质: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工具性的内涵: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语言是人类交际的基本工具;语文是基础课程,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课程。 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的定义:P84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制定颁布的某一学段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基本标准,是规范语文课程和教学的指导性文件。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P84“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请按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价值理念: 1、一个根本出发点面向全体学生,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2、语文课程性质的二元融合,坚持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3、语文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融为一体。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定义:P138-139);

英语教学法主要流派

英语教学法主要流派 常见术语:Method, Approach, Design, Procedure, Technique 一、语法翻译法 1、语法翻译法是一种通过学习语法规则和词汇,并且按照规则用本国语和目的语进行互译来教授语言的方法。 2、教学过程 阅读/朗读——句子翻译——讲解语法/语言点——书面回答——理解性问题 3、原则和技巧 原则:(1)书面语重要,重视写作和阅读 (2)熟记语法规则和单词 (3)教师的绝对权威 (4)本族语的中介作用 技巧:(1)书面翻译/互译 (2)阅读理解性问答 (3)演绎法讲解语法规则 (4)填空、背诵、造句、作文等 4、评价: (1)使用方便 (2)学习语言知识多于语言技能掌握 (3)改良式的语法翻译法:弥补口语的听说训练、重视交际能力的培养、重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直接法 1、直接法是一种通过实物、图画、动作、表情等手段把外语和其对应的意思直接联系,从而达到直接理解和直接应用的外语教学法。 2、教学步骤 用目的语讲解——提问——回答 用归纳法教语法:例子——总结规则——巩固性练习——听写练习 3、原则与技巧 原则:(1)先听说后书面语言 (2)通过有意义的上下文来学习单词和句子 (3)禁止使用本族语翻译 (4)自我更正来促进语言学习 技巧:大声朗读、问答练习、自我更正、会话、填空、听写段落、画图讲解、实物演示等。 4、评价:(1)强调语言实践和运用,有利于听说 (2)学习用外语思考,重视语言的交际作用 (3)排斥本国语,有时花费很长的时间来解释,或者解释不清楚 (4)对教师口语、教学技能要求高 三、听说法 1、听说法是一种运用句型操练形式学习外语的方法。其理论基础为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 2、教学步骤 听外语对话——模仿——纠正语音语调——逐句背诵——对话练习——看书面材料——语法点归纳——替换/回答练习 3、原则与技巧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研究生阅读书目

课程与教学论(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阅读书目(含高校教师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精读书目 Arnold, J. Affect in Language Learning.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Brown, H. D.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2. Cook, V. Linguistics an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Johnson, K. An Introduction to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7. Ellis, R. 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1997. Harmer, J. How to Teach English.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Richards, J., et al. 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陈琳, 王蔷, 程晓堂主编. 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解读.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陈琳, 王蔷, 程晓堂主编.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解读.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4. 王蔷. 英语教学法教程.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泛读书目 Arthur, H. Testing for Language Teachers.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4. Krashen, S.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Oxford: Pergamon, 1981. Gibaldi, Joseph. MLA Handbook for Writers of Research Papers.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Larsen-Freeman, Diane, et al. An Introduction to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Research.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Johnson, K. An Introduction to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2. 龚亚夫, 罗少茜. 任务型语言教学.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胡鉴明. 交际法和中国英语教学. 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2. 罗先达, 尹世寅. 初中英语新课程学与教.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束定芳, 庄智象. 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修订版).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读书笔记

课程教学论读书笔记 拉尔夫·泰勒是美国着名教育学家、课程理论专家,被誉为“当代课程理论之父”。1949年出版《课程与教学原理》一书,被誉为是“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是课程开发原理最完美、最简洁、最清楚的阐述。他认为,我们如果要系统地、理智地研究某一计划。首先必须确定所要达到的各种教育目标。泰勒在书中未对教育目的、教育目标、课程目标作很细致的区分。在他那里,这些术语基本上是同义词。根据泰勒的论述,他讲的教育目标大部分是指的本文所论及的课程目标。课程目标是指在一定的学段中所要达到的标准,包括课程总体方案(教学计划)中的培养目标以及分科标准(教学大纲)中的分科目标两个层次的内容。 1教育认识 泰勒在它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木原理》一书中,系统发展了行为目标的理念,他认为,教育是一种改变人的行为方式的过程,目标既要指出要使学生养成的那种行为,又指明这种行为能在其中运用的生活领域或内容。泰勒认为行为目标的作用是“有助于选择学习经验和指导教学”。大多数课程理论认为,“行为目标”取向克服了普遍性目标取向模糊性的缺陷,在课程领域科学化的过程中作出了积极的贡献,由于“行为目标”具有精确性、具体性、可操作性的特点,当教学内容以“行为目标”的形式陈述的时候,教师能更加清楚地了解教学任务,有利于教师控制教学过程,而且,“行为目标”还有利于教育者就教学内容准确地与教育督导、学生家长、学生展开交流,更重要的是它便于作出准确的评价。 在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实践当中,课程目标取向应该反映职业教育的基木特征和内在要求,蕴涵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观。职业教育主要是培养技能型和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这种人才直接面向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等一线的工作岗位,从事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工作,首先要掌握的是某一职业岗位或职业岗位群所必需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人才培养的规定性使得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活动应体现相关职业或职业群的专业知识要求和操作技术要求,这种要求实际上是由一系列具体、明确的特定职业岗位能力要素所组成的。因此职业教育课程目标的制定应以培养学生掌握特定职业岗位能力要素为宗旨。 在泰勒看来,对学习者本身信息的研究是获得行为目标的重要来源和有利途径,其方法主要是依靠对学习者的“需要”做调查研究。在此他提到“需要”有两种含义,一种是“学习者目前的状况与公认常模之间的‘差别’或‘差距’,即应然与实然之间的差距”;另一种则是心理学的概念,即把“需要”视作“有机体内部的张力,为了保持有机体处于正常、健康的状况,必须使这些张力恢复平衡,泰勒把课程的行为目标建立在第一种意义上的“需要”,

小学英语教学法主要方法和流派

英语语教学法主要方法和流派 一、语法翻译法 1、语法翻译法是一种通过学习语法规则和词汇,并且按照规则用本国语和目的语进行互译来教授语言的方法。 2、教学过程 阅读/朗读一一句子翻译一一讲解语法/语言点一一书面回答一一理解性问题 3、原则和技巧 原则:(1)书面语重要,重视写作和阅读 (2)熟记语法规则和单词 (3 )教师的绝对权威 (4)本族语的中介作用 技巧:(1 )书面翻译/互译 (2 )阅读理解性问答 (3)演绎法讲解语法规则 (4)填空、背诵、造句、作文等 4、评价: (1 )使用方便 (2)学习语言知识多于语言技能掌握 (3)改良式的语法翻译法:弥补口语的听说训练、重视交际能力的培养、重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直接法 1、直接法是一种通过实物、图画、动作、表情等手段把外语和其对应的意思直接联系,从而达到直接理解和直接应用的外语教学法。 2、教学步骤 用目的语讲解一一提问一一回答 用归纳法教语法:例子一一总结规则一一巩固性练习一一听写练习 3、原则与技巧 原则:(1)先听说后书面语言 (2)通过有意义的上下文来学习单词和句子 (3)禁止使用本族语翻译 (4)自我更正来促进语言学习 技巧:大声朗读、问答练习、自我更正、会话、填空、听写段落、画图讲解、实物演示等。 4、评价:(1)强调语言实践和运用,有利于听说 (2 )学习用外语思考,重视语言的交际作用 (3)排斥本国语,有时花费很长的时间来解释,或者解释不清楚 (4)对教师口语、教学技能要求高 三、听说法

1、听说法是一种运用句型操练形式学习外语的方法。其理论基础为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 2、教学步骤 听外语对话一一模仿一一纠正语音语调一一逐句背诵一一对话练习一一看书面材料一一语法点归纳一一替换/回答练习 3、原则与技巧 原则:(1 )教师示范,学生模仿。 (2 )掌握结构句型和词汇。 (3)语言学习是形成习惯的过程,教师的正确肯定有助于强化正确的语言习惯。 (4)本族语控制到最低限度。 技巧:背诵对话,扩展练习,链式提问,替换练习、回答提问、对话、转换练习等。 4、评价:(1)《英语900句》、《灵格风教材》 (2)学生学到的句型较少能自如地转化为课外的交际能力 (3)“听说领先,读写跟上” 四、交际法 1、交际法就是把运用目的语进行有意义交际作为学习语言的方法。交际法有时 称为功能法或意念法。 交际法的最大特征是它对语言结构和能同等重视。学习不仅要知道语言 规则的用法,还必须学会交际。 2、示例 (1 )利用真实生活材料开展讨论: (源于材料)题目辩论一一提供不同的句型一一小组讨论一一总结 (2)连环图片做交际性练习:抽出图片猜测前后内容 (3)设置生活背景进行交际:按照角色身份、年龄、地位、性别说出不同的内容。 3、原则与技巧 原则:(1 )强调语言的意义,而不是结构。 (2)语言学习的目的就是学习交际能力(即有效和得体地运用语言系统的能力)? (3)教学一开始就鼓励学生尝试交际。 (4 )教师的作用就是以任何方式激发学生学习。 (5)流利性与可接受性是教语言的主要目标。技巧:(1)利用真实材料 (2)重新安排打乱顺序的句子 (3 )语言游戏(信息差等) (4 )小组讨论,解决难题 (5 )角色扮演 4、评价:交际法的运用可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目的语的形式、意义和功能。 五、静授法 静授法,就是指教师在课堂上尽可能沉默,从而促使学生尽可能多地活用语言的方 法。该法由戈铁诺(Caleb Cattegno)提出(1972),其特征是使用各种带颜色的小棍,把各种声音与特定的颜

王蔷主编的《英语教学法教程》第二版-unit1

Unit 1 Language and Language Learning Aims of the unit In this unit we will discuss some general matters about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We are going to discuss five questions on particular: 1.How do we learn language 2.What are the common views on language 3.What are the common views on language learning 4.What are the qualities of a good language teacher 5.How can one become a good language teacher 1.1How do we learn languages Mach of human behavior is influenced by their experiences. The way language teachers teach in the classroom is to some extent influenced by the way they learned languages. This is especially true i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Before we discuss language learning theories, let us first reflect on our own language learning experience. Task 1 Below is a list of interview questions on how people learn a foreign language. In the first column, write down your own responses. Then interview three other students in your class and enter their responses in the other columns. Discuss your findings in group of 4 and draw some conclusion.

课程与教学论硕士生参考书目

课程与教学原理硕士生参考书目 简要说明:对课程与教学原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我还思考不深,仅从自己 的学习体会来说,首先需要培养自己的理论思维能力,最好学习一些西方哲学 著作或教育哲学课程。其次要有教育史的基础,及比较教育的眼光。最后需要 结合某个具体学科方向的课程与教学实践来参照、思考。下面的书目仅就自己 熟悉的做罗列,供参考。 一 柏拉图《理想国》,卢梭《爱弥尔》,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雅斯贝 尔斯《什么是教育》,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洛克《教育漫话》,《皮亚杰 教育论著选》,文德尔班或罗素《西方哲学史》,卡西尔《人论》,怀特海 《教育的目的》,马丁?布伯《我与你》,以及我国的《学记》,《进学解》等等,如还能接触康德哲学就更好。 二 黄济,《教育哲学通论》,山西教育出版社,1998. 张楚廷,《教育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陆有铨,《现代西方教育哲学》,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 石中英等,《教育的哲学基础》,轻工业出版社,2006. 石中英,《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陈向明,《教师如何作质的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高平叔,《蔡元培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钟启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100条建议》(或修订本《给教师的教 育》),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孙喜亭,《教育原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黄济、王策三,《现代教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叶澜,《教育概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编写,教育学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 陈桂生,《教育学的建构》,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陈桂生先生是研究教育学的著名学者,他的书值得学习。) (日)筑波大学教育学会编,《现代教育学基础》,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叶澜,《教育研究方法论初探》,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李政涛,《做有生命感的教育者》,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李政涛,《倾听着的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李政涛,《教育常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三 [美]拉尔夫.泰勒,施良方译,《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美]拉尔夫.泰勒,罗康、张阅译,《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英汉对照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6. [美]约翰.富兰克林.博比特,刘幸译,《课程》,教育科学出版社,2017. 施良方, 《课程理论》, 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李定仁、徐继存,《课程论研究二十年(1979-1999)》,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1版。 吕达,《中国近代课程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施良方,《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钟启泉, 《现代课程论》, 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 张楚廷,《课程与教学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郝德永,《课程研制方法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郝德永,《课程与文化——一个后现代的检视》,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张华,《课程与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1版。 张华,《经验课程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1版。 靳玉乐、于泽元, 《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试卷7(科) 填空题(20分,每空一分) 1、语文教学论的学科性质表现为、、。 2、教育史上曾经出现过的三大课程流派分别为、、。 3、西方教育文献中,最早使用“教学论”一词的是、。 4、赫尔巴特教育学体系的核心是。 5、语文课程现象表现为、、。 6、语文课程与教学实践可以区分为、、三种类型。 7、1950年,《小学语文课程暂行标准》对“语文”一词的解释是:语文是以为标准的普通话和照普通话写出的。 8、新中国第一部语文教学法著作是。 9、“红领巾”教学法的核心是、。

二、单项选择题(10分) 1、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政府正式颁布,在全国范围内实际推行的现代学制是() A、癸卯学制 B、壬寅学制 C、《钦定学堂章程》 D、《中国亟宜遍设小学堂议》 2、下列不是“三百千”的是() A、《三字经》 B、《百家姓》 C、《千字文》 D、《千家诗》 3、我国传统语文教育的基本经验是() A、建立了成套的、行之有效的汉字教学体系 B、建立了以大量的读、写实践为主的语文教学法体系 C、建立了成套的文章之学的教学体系 D、从汉语汉文的实际出发、充分应用汉语汉文的特点来提高教学效率 4、以下属于《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结构的“三个维度”的是() A、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 B、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C、知识与能力、阅读、综合性学习 D、过程与方法、口语交际、知识与能力

5、把传统的听说能力改为口语交际的两个突出特点是() A、综合性、实践性 B、实践性、情感性 C、综合性、情感性 D、情感性、应用性 6、下列属于高中语文课程总目标的是()、 A、积累与整合、感受与鉴赏、发现与创新 B、阅读与鉴赏、思考与领悟、应用于拓展 C、表达与交流、应用与拓展、发现与创新 D、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发现与创新 7、下面不是语文教学目标设计的要求的是() A、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B、体现语文学科的性质和特点 C、重视规律法则的把握 D、适应社会需要 8、第一次把“语文”和“语文学科”两个概念区分开来的是() A、《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B、《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供试验用)》 C、《语文课程标准》

18种常用英语教学法

18种常用英语教学法 标签:教育 我们都知道少儿时期是学英语的最好时光,所以这个阶段的英语学习很重要,作为少儿英语老师来说最重要的无非就是英语教学方法! 1.童话剧教学法 教学内容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制约着语言教师对教学方法的选用。学生用书主体部 分为经典的英美英语童话故事。在英语课堂上,当孩子们遨游在光怪陆离的童话故事中,他们学习的英语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了起来,当他们和一个个栩栩如生的童话人物交上好朋友的时候,他们的英语也会取得长足的进步。 2.情景教学法 Fresh English 新鲜美语是我们英语日常用语专题部分。在英语课堂上,老师们为学生们模 拟各种各样生活中的真实场景,以生动活泼的方式来呈现学生们感兴趣的单元主体,组织学生们在情景中不断地反复地操练新知,达到学以致用的学习效果。 3.音乐,律动教学法 Happy Melody 和Motion Chant是我们课本里的英语歌曲和小诗歌。英语教学蕴含在“说, 唱”英语中。以韵律式的“说,唱”形式,配合科学编排的韵律动作,全方位地调动视觉、听觉、言语能力和肢体动作,让孩子真正“懂得”英语,真正“脱口而出”纯正的英语,真正“学”会英语。昂立幼,少儿的学生用书中的英文歌曲和儿歌是一套真正为孩子设计的“看了就想学,一学就能跳”的英语韵律操。它充分考虑到孩子的动作特点,有机地与英语发音和节奏配合起来,易学易跳,协调的动作使孩子深深的感受到英语的优美和学英语的乐趣4.直拼教学法 Funny phonics是一套根据英文字母本身的音源,总结出的一套,学生不学就能“看单词能读 ,听单词能写”的英语词汇教学方法。它用最简单、最实用、最直接的字母以及字母组合的基本发音,让学生们能很快地掌握陌生单词的认读技巧,并能迅速记忆单词和朗读文章。我们还给每一个音素配上了形象生动,简单易记的小手势,帮助学生们正确发音。 5. 联想教学法 Magic Structure是重点巨型扩充练习,但是它根据每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充分调动学 生的联想能力,通过引申、扩展、推理、想象等方式,引导学生用正确高效的方式来完成大脑中知识网络的建立,达到迅速把新知从短时记忆转化为永久记忆。 6. 语言经验教学法 如果我们把英语学习的基础建筑在学生自己的经历和兴趣之上,学习效果就会更好。教材中 的Story DIY 的环节,就是调动学生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兴趣爱好,然后编成故事说出来,写下来。语言经验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在一个很自然的过程中由口头语言进步到书面语言。7.三维重现教学法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不是均衡的:在记忆的 最初阶段遗忘的速度很快,后来就逐渐减慢了,到了相当长的时候后,几乎就不再遗忘了。昂立教材的编写,针对“遗忘规律”,把重要的知识点在课与课、单元与单元、书与书之间

英语教学法教程-王蔷主编

总目标是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合发展的基础上。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基础。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先决条件。文化意识则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障,这五个方面共同促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 Principles of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CLT) Communication principle:activities that involve real communication promote learning Task principle:activities in which language is used for carrying out meaningful taskspromote learning Meaningfulness principle: language that is meaningful to the learner supports the learning process Listening and speaking skills need to be refined in terms of the real communicative use,Students should have the chance to listen to and produce what is meaningful, authentic, unpredictable, and creative if possible. Reading is extract meaning or information and the learning of grammar and vocabulary is to facilitate the process Writing:In CLT, students have the chance to write to express their own feelings or describe their own experiences, thus making the practice of writing meaningful and authenticLanguage content (to incorporate functions); CLT just has only expanded the areas Learning process (cognitive style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nd Product (language skills).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TBLT)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is, in fact, a further development of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It shares the same beliefs, as language should be learned as close as possible to how it is used in real life. It has stressed the importance to combine for m-focused teaching with communication-focused teaching Four components of a task A purpose: making sure the students have a reason for undertaking the task. If the students don't understand why they undertake the task, they will lost interest and the task will face failure. A context: the task can be real, simulated or imaginary, and involves sociolinguistic issues, such as the location, the participants and their relationships, the time and other important factors. A process: getting the students to use learning strategies such as problem solving reasoning, inquiring, conceptualizing and communicating. A product: there will be some form of outcome, either visible (a written plan, a play, a letter. etc.) or invisible (enjoying a story, learning about another country, etc.) The PPP Model & The 5-step teaching method 3p:Step I. Presentation Step II. Practice Step III. Production 5-step Model:Step I. Revision Step II. Presentation Step II. Presentation Step IV. Practice Step V. Consolidation Differences between PPP and TBL:1.The way students use and experience language in TBL is radically different from PPP 2.TBL can provide acontent for grammar teaching and form-focused activities.PPP is different in this aspect. Steps of designing a tasks:

课程与教学论推荐书目

推荐延伸阅读书目 《课程论》延伸阅读书目 1.(美)拉尔夫·泰勒著,施良方译,瞿葆奎校:《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推荐版本2:(美)Ralph W. Tyler著, 罗康、张阅译:《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版。 泰勒在书中提出的四个基本问题,构成了考 察课程与教学问题的基本原理,既为课程开发提 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又为现代课程研究开创了 范式!本书是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之父”的教育 家泰勒的经典著作,是迄今为止课程领域最有影响的著作之一,被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它与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一起,在1981年被美国的《卡潘》(Phi Delta Kappan)杂志评为1906年以来对学校课程领域影响最大的两本著作之一。

2.(美)派纳等著,张华等译:《理解课程》,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本书论述了美国课程理论近170年的 发展(1828—1994),是一部充满时代气 息的巨著。它重点论述了美国课程领域经 过“概念重建”之后的发展,对“政治课程理 论”、“种族课程理论”、“性别课程理论”、“现象学课程理论”、“后现代课程理论”、“自传性课程理论”、“美学课程理论”、“神学课程理论”、“制度课程理论”、“国际课程理论”作了剖析。关于课程开发实践的诸多问题,如“课程政策”、“课程规划、设计与组织”、“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与教师”、“课程与学生”等等,本书亦作了别开生面的、前沿性的研究。

3.(美)丹尼尔·坦纳、劳雷尔·坦纳著,崔允漷等译:《学校课程史》,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6年版。 课程史是一种实用的过去。本书以美国 学校教育从欧洲教育的母体中分娩作为开 始,到具有美国特色的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形 成,展示了200多年来在双轨与单轨、综 合课程与分科课程、学科中心与学生中心、传统与进步、保守与激进、理论与实践等二元论之间的种种角逐与努力。作者对美国的课程遗产进行了深入的反思和评价:我们学到了什么?我们基于什么来建设新课程?是哪些课程问题困扰了改革者一个世纪之久而尚未得到解决?为什么教育工作者追随课程的时尚所进行的课程改革如此脆弱? 4.(澳)科林·马什著,徐佳、吴刚平 译:《理解课程的关键概念(第3版)》,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本书分为导论、课程规划与开发、课程管理、 教学观、合作参与课程、课程意识形态等六个部分,涵盖了课程领域的21个关键论题,试图强调每个概念的主要特征、争议、长处和缺陷。本书对从事课程规划和编制的人员、对师范生和要求专业发展的一线老师,都具有宝贵的指导意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