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诗经研究的一部重要参考书

诗经研究的一部重要参考书

诗经研究的一部重要参考书
诗经研究的一部重要参考书

《诗经》研究的一部重要参考书——评刘毓庆

《诗经百家别解考》

赵述夫韩高年

刘毓庆、贾培俊、张儒编著的《诗经百家别解考》(国风部分)(山西古籍出版社2001年12月版,以下简称为《别解》),以《诗经》篇目为纲,汇集了汉唐以来学者的学术笔记、杂著中论《诗》的见解,并将其分系于相应的诗篇之下。全书共计112万字,内容丰富,与传统的解《诗》之作不同的是,《别解》集录的意见,多为前人未曾注意的别出心裁之见,其中不乏真知灼见,对于《诗经》研究者来说,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和参考价值。具体说来,《别解》一书有如下特点:

一、搜罗宏富,精择细鉴

《别解》著者研《诗》有年,在阅读经师解《诗》之作的过程中,有感于其依经立说的局限性,遂留意于学术笔记中的论《诗》材料。著者在《弁言》中说:“二十年来,每遇到笔记之类的著作,必翻阅过或抄卡片,或作索引,或复印收存。读了上千种笔记杂著,其中涉及《诗经》的杂著约有二三百种,文字约有三百余万”。《别解》卷首有“征引书目”,开列精选的相关论著近300种,其中涉及别集(如《曹植集》)、子书(如《潜夫论》)、方志(如《陕西通志》)、野史(《塵史》、《鹤林玉露》等)、杂著(《猗觉寮杂记》)等,多数是历代学者的读书笔记,涉猎范围之广,搜罗之富,于此可见一斑。研究《诗经》的专书,已是

汗牛充栋,于这许多专书之外,从浩如烟海的学人笔记中搜罗论《诗》的零星条目,其工作量之大,是常人难以想象的。由此可见著者用功之勤。

书中集录的论《诗》之说,内容也十分丰富,有的是从文字训沽出发,考释诗意,有的则从某风某地的整体特点入手,诠释诗意这些意见,既有关于整首诗作创作背景、主旨的,也有关于具体章句字词的诠解的著者,分总论、分论,将其系于相应的篇章之下,使《别解》全书内容丰富而条理井然。

面对如此之多的论《诗》札记,《别解》并非辄见辄收,而是在认真考辨的基础上,加以仔细的甄别。在某一条目下,如有几说大体相近或相同,则精选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说法,并加按语简要指明其优劣。有时还排比诸说,理出各种说法之间的继承关系,明其渊源。尤其引人注意的是,著者常在诸家解说的基础上,结合前人不曾发现的新材料,针对一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是《别解》不同于一般“集解”类著作的地方。如于《郡风?日月》篇中“报我不述”句的解释,共录惠栋、俞樾、墨庄氏、张一鹏等四说。著者一一陈其得失,在此基础上,结合《左传?宣公三年》所述先秦民俗,指出此句所说,即上古收婚之俗即叔、兄、诸父等过世子弟以其妻为妻类似这样的地方,在《别解》中还有很多,可谓别开生面。

另外,如所录数说虽大体相同,但因其看问题的视角,或者所依据的材料不同,则为便。于研《诗》者利用而尽数加以集录:如遇诸说相恃,而一时难分高下,则并列之,以示谨慎如书中于《周南?关雎》一诗的主旨,共辑得李如《东园丛说》、叶适《习学记言序目》和李元吉《读书吃语》等26说。这些说法,早到宋朝,晚至民初,解释《关雎》篇意,各有新意,虽然不一定符合原诗的旨意,但大都新鲜可喜,令人耳目一新。故《别解》依时先后,一并加以收录,并

加按语云“经学与时变迁,经典之阐释之发展,体现着中国主流文化精神与主流意识形态之变化。故一部经学阐释史,实蕴有一部文化思想史在。”点出诸说所具有的时代局限性,提醒读者细加体会分别,这也是《别解》著者的一个重要用意/

二、别解新见,富于启发

《别解》当中所集录的有关《诗经》具体篇目的意见,大多出自汉代至清代学者的学术笔记。与传统的专门说《诗》之作不同,学术笔记中的见解,有相当一部分是学者读《诗》的直观感悟,虽然零星不成系统,或只有片言只语,但多能跳出旧的经学思维模式去解说。《诗经》中的诗篇其作者或纯取文学的角度,或结合自己所处时代人们的情感体验,去体会诗意、阐发诗旨,颇有一些新鲜的见解。这对于我们研究《诗经》的人来说,不仅在具体诗篇的研究上可以有所参考,同时在整体研究上可以拓宽视野,开阔眼界。如《郑风?子衿》篇,朱子《集传》以为“淫诗”,《别解》集录诸说,与此不同,如程颐《伊川经说》卷三认为:“衿青,学者之服,青青,举家之辞。世乱学校不修,学者弃业,贤者念之而悲伤,故曰‘悠悠我心’。……不事于学,则遨游城阙而已。贤者念之,一日不见,如三月之久也。盖士之于学,不可一日忘废”。又陈耀文《经典稽疑》说:“‘《子衿》,刺学校废也,……大宁中,微虞喜为博士,诏曰:丧乱以来,儒雅陵火,每览《子衿》之诗,未尝不慨然’”。另有周象明《事物考辩》,徐文靖《管城硕记》,郑方坤《经稗》及陆以恬《冷庐杂识》等均认为“子衿非淫诗”,籍此亦可看出由宋到清人们对此诗接受历史。推而广之,从整个《国风》来说,《别解》所集录的各家解诗之说,也简单扼要勾画出了由汉到清,人们对《国风》的接受历史。

总之,《别解》作为一部重要的研究《诗经》的参考书,它的价值,远不止以上所说,本文只指出其中比较突出的两个方面,希望研究《诗经》的学者注意《别解》这部重要的著作。

转自《山西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最新10月全国自考中国古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真题参考答案

2006 年10月全国自考中国古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真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 1 分,共2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码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不选、错选或多选者,该题无分。 1. 《小雅?\u33410X南山》的作者为(B ) A.尹吉甫 B.家父 C.寺人孟子 D.许穆夫人 2. 段玉裁研究《诗经》的专著是(A) A.《诗经小学》 B.《诗经通论》 C.《诗集传》 D.《诗经韵读》 3. 今存《庄子》共33 篇,其中内篇为(B) A. 15 篇 B.7 篇 C.11 篇 D.13 篇 4. 郭庆藩的《庄子》注本为(B) A.《〈庄子〉今注今译》 B.《〈庄子〉集释》 C.《〈庄子〉集解》 D.《〈庄子〉独见》 5. 《史记》中“表”不含(C) A.月表 B.世表 C.季表 D.年表 6. 《〈史记〉索隐》的作者是(C) A.裴 B.张守节 C.司马贞 D.褚少孙 7. 陶渊明在哪篇作品中陈述了自己弃官的原因(D) A.《感士不遇赋》 B.《闲情赋》 C.《五柳先生传》 D.《归去来兮辞》 8. 《李诗通》的著者是(D) A.王琦 B.萧士赟 C.杨贤齐 D.胡震亨 9.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出自(B) A.《行路难》 B.《南陵别儿童入京》 C.《蜀道难》 D.《庐山谣》 10. 杜甫的“三吏”、“三别”作于(C) A.困食长安时期 B.读书与壮游时期 C.陷贼与为官时期 D.漂泊西南时期 11. 仇兆鳌编注的杜甫诗集是(D) A.《杜臆》 B.《读杜心解》 C.《杜诗镜铨》 D.《杜诗详注》 12. 不属于“苏门四学士”的作家是(A) A.李 B.秦观 C.张耒 D.黄庭坚 13. 最早的苏轼词全集注是(B) A.《东坡乐府笺》 B.《注东坡词》 C.《东坡词编年笺注》 D.《苏词笺注》 14. 《辛弃疾传》的作者是(C) A.孔凡礼 B.吴世昌 C.邓广铭 D.梁启超 15. 今存关汉卿杂剧中有争议的作品是(D) A.《窦娥冤》 B.《蝴蝶梦》 C.《救风尘》 D.《五侯宴》 16. 关汉卿杂剧中塑造的风尘女侠形象是(D)

统编教材使用心得体会

一年级语文统编教材教学心得 今年暑假,我参加了在青阳三中举办的统编人教版新教材培训,听了四位老师的精彩讲座,我对新教材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统编版一年级语文教材更重视学生的发展,着重于学生的情感体验,更符合一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九月开学,我有幸成为一年级的语文老师,经过这将近两个月的教学和学习,我对新教材的认识逐步加深了,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体会,如有不妥,请大家批评和指正。 一、新教材的几点变化 新教材中添加了很多的插图,图片的类型丰富,提高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加强了幼小衔接。“识字加油站”、“快乐读书吧”和“和大人一起读”,这几个板块的编排也是从学生实际出发。识字加油站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识字,分担了课文识字的教学任务,把使用频率高但又不好在课文中呈现的字编排起来,这样就有利于和学前教育衔接,引导孩子从口语过度到书面语,引导学生读书的兴趣。“快乐读书吧”“和大人一起读”实现课外阅读课内化,课外阅读课程化,让教材往课外阅读延伸,往孩子的语文生活延伸。看得出来,语文学习越来越重视孩子的阅读能力。作为我们一线老师要利用好教材中这两个板块引导学生要大量阅读,让孩子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充分的调动家庭教育的力量。新教材的课程还有一些调整:先识字再学拼音,这也是幼小衔接的表现,同时也体现了识字的重要,在第一单元的识字课中还有效的渗透了中华传统文化,例如第一课《天地人》看似简单的六个字,却渗透着中华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思想,蕴含着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理念。总之新教材的内容更尊重儿童的天性,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更多地引导学生去发现,去自主的探究。比如口语交际,从交际的实际入手,通过儿童最喜欢的游戏入手,让他们在游戏中发现交际的最基本要求。 二、使用新教材的点滴思考 1、充分利用好课文插图 为了增加教学趣味性,编者们针对每一课的内容都精心挑选了插图,,作为我们一线的教师绝不能辜负编者们地良苦用心,应该充分利用好这些插图。例如《日月水火》的插图,通过实物以及象形文字这些直观的表象来识字,既符合现阶段孩子的思维方式又可以通过图片提高他们的识字兴趣。再例如《口耳目》的插图,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插图发挥想象,想想三个小朋友都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他们说了些什么,又做了些什么?通过插图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地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说话能力。在拼音教学时,我们要充分利用情境插图来引导学生学习。引导他们在情景图中找字母,发现图画和字母的共同点,从而巩固字形;还可以根据插图中字形组织学生在活动和游戏中学习比如和同桌做手指操,我们还可以根据情景图来安排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讲故事,老师可以先讲个故事做示范,再引导高能力的学生自己编故事。将本课所学的拼音有效的融入故事,让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去发现。 2、以学生为主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要尊重儿童的天性,将我们教学内容回归儿童的生活创设真实的情境。例如口语交际一《我说你做》,游戏是儿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通过真实的游戏环节孩子明白发指令的人要大声说,被别人听到,其他

鲁迅作品教学 文献综述

“鲁迅作品与语文教材”的文献综述 聊城大学文学院2013级教育硕士王伟 新课程改革之后,在一个《课程标准》的前提下,语文教材开始多元化,各地编写的语文教材在选文上的自主性加大,鲁迅的“进”与“出”就成了一个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一些人很偏激地认为应该把鲁迅“请出”语文教材,这是因为他们自身肤浅地误读了鲁迅。一些人很坚决地主张鲁迅作品在语文教材中的“霸主”地位,这是因为他们对鲁迅精神的深刻理解与膜拜。我觉得应该理性地去看待这个问题。在超星发现和中国知网上学习了2001年至2013年的有关“鲁迅作品与语文教材”方面的论文,按照“篇名”“核心期刊”“精确”的标准检索,分别检索到实际相关的论文970篇和23篇,下载了87篇,选取了我个人认为有代表性的论文12篇,作者包括专家学者教授、教育部门领导、一线教师,目的是既能学习语文课程标准的理论研究的前沿,又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包括可取之处、需要整改之处、有待商讨之处,以做到把有关语文课程标准理论与实践放在一起来进行学习,达到最佳学习效果。 通过学习,我从三个方面为2001年至2013年有关“鲁迅作品与语文教材”做一下文献综述。敬请老师的批评指正!老师,您的一个字也许就是开启我封闭落后心灵的一把钥匙,也许就是照亮我前行的一盏灯烛。所以,我更愿意接受您的批评…… 一、鲁迅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的变迁 代表性文章有王平.邓越的《鲁迅作品在中语文课本中的变迁》,尹奇岭的《鲁迅作品在中学语文“存续”与“删减”之争》,温儒敏的《语文课并没有“鲁迅大撤退”》。 (一)《鲁迅作品在中学语文课本中的变迁》 开篇对鲁迅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和影响做了高度的评价和概括。全文共分为两大部分对问题进行阐释。 1.选文变迁是教育思想和价值观。这一部分剖析了鲁迅语文教材作品在每一个时期的变化,详尽有序。即民国:推广白话文的先锋——建国初:民族新文化的风向标——“文革”:被神圣化的政治工具——改革开放:“人间鲁迅”形象的还原——新世纪:多元化语境的回归。一语中的,恰切到位,把鲁迅作品在语文教科书中的作用、地位完整地展现于此。这一过程也就是“神化的鲁迅”到“本色的鲁迅”的过渡,从过度关注人的社会性到关注个体生命本身的存在。这个过程注定是曲折的,尽管是曲折的,毕竟我们认识到了。 2.文章重点解读的是第五个时期,即新世纪:多元化语境的回归。文章引用了人教版新课程高中语文教材执行主编温儒敏教授发表文章中的话作了说明:“总课量少了,课文总篇数也相应要减少。就是说,鲁迅篇目在必修课中的减少,是由于课程结构变化与整个课时减少决定的。”从编者的角度再次阐述鲁迅作品经受了历史的考验,依然屹立于语文教材之中,先生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已深深扎根于一代又一代的国人心中,成为经典。在这里,文章严肃地指出了鲁迅作品不能被语文教材删除的根本原因:“鲁迅所思考过、焦虑过的问题,也正如一个个幽灵,依然徘徊在新世纪的天空。虽然‘匡正时弊,重铸民魂’的传统不同程度被一些人漠视淡忘,但鲁迅精神不会过时也不会撤退,它早已融进了我们这个饱经沧桑的民族血脉,它所具有的意义生长点,使其历久弥新,随着时代的发展,真正成为中国人的脊梁。” (二)尹奇岭的《鲁迅作品在中学语文“存续”与“删减”之争》

医学文献检索试题(含答案).

医学文献检索试题(A) 《医学信息检索》试题 一、名词解释(共 5 题,每题 3 分,共 15 分) 1. 信息素养:是指判断何时、何地需要信息,并能有效的定位、获取、评价和利用信息的一系列能力的总和。 2. 引文检索:是以被引用文献为检索起点来查找引用文献的过程。 3. 索引:将内容中有检索意义的标识提取出来,按某种方式进行排序,以便于查询。 4. 书目数据库:是一种提供文献的各种特征,如文献篇名、作者、文献出处、摘要、馆藏单位的数据库。 5. 元搜索引擎:也称集成搜索引擎,是建立在异地搜索引擎基础上的虚拟智能整体,本身不一定建立网络信息索引数据库。检索时,用户通过统一的检索界面,可同时链接多个或多种独立搜索引擎进行查询,将检索结果作出相关度排序后显示给用户。 二、单项选择题(共 15 题,每题 2 分,共 30 分) 1. 关于信息的说法错误的是( b )。 A.信息是客观事物的运动状态和特征的反映 B.信息是客观的 C.信息是无形的,不断变化发展的 D.信息的存储形式有多种 2. 以下属于二次文献的是( c )。 A.述评 B.研究报告 C.索引 D.专著 3. 检索文献数据库时,下列哪种方法不能扩大检索范围( a )。 A. 主题词加权 B. 用OR C. 用主题词扩展 D. 采用截词 4. 哪个途径是从文献的内部特征进行检索的( a )。 A. 分类途径 B. 号码途径 C. 作者途径 D. 刊名途径 5.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d )。 A. 综述是有关研究某一问题或某些问题的文章 B. 综述是从一定时间内的大量的文献中摘取的情报 C.综述是对特定的问题利用有关的情报进行的综合性叙述 D.综述的目的是建立新知识 6. 计算机文献检索中,每一种文献特征对应于计算机数据库中的( c )。 A. 一条记录 B. 一篇文献 C. 一个字段 D.一个文档

诗经研究论文终审稿)

诗经研究论文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浅谈《诗经》中的婚恋诗 ——以《卫风·氓》为例 摘要:《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开辟了中国文学抒情诗的先河,而爱情是诗歌的主题之一,其中关于婚恋方面的尤多。“婚恋”指以恋爱、婚姻为主题的诗篇,特点是“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几乎涵盖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婚恋诗也是《诗经》中的精华所在,故反映婚姻爱情生活的诗作在《诗经》中占有很大比重,不仅数量多,而且内容十分丰富,既有反映男女相慕相恋、相思相爱的情歌,也有反映婚嫁场面、家庭生活等的婚姻家庭诗,还有表现不幸婚姻给妇女带来的痛苦的弃妇诗。本文以《卫风氓》为例,从思想内容、修辞手法、人物形象等方面来分析婚恋诗的特色,从侧面突出诗经中婚恋诗引人入胜的独特魅力和奇特风格。 关键词:《诗经》,爱情,婚姻家庭,思想内容,修辞手法,人物形象 一、引言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的三百零五篇中有很多是反映社会风俗的诗,其中关于婚恋方面的尤多,几乎涵盖生活的各个方面。“婚恋”指以恋爱、婚姻为主题的诗篇,特点是“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这些诗对于我们了解、研究当时人们的婚恋生活,是极为珍贵的史料。爱情是诗歌的主体,而在《诗经》中婚恋诗是其精华所在,婚恋诗中反映出周代婚姻缔结虽然受社会的种种制约,但男女交往仍有很大自由。如自由恋爱风气、对爱情的追求与忠贞、美满欢愉的新婚生活、怨哀痛楚的婚变等等,它几乎囊括了人类爱情生活的各个侧面和所有阶段,犹如一幅巨轴画卷展示着古代人们的婚恋生活,也为我们研究古代的风俗历史提供了宝贵的材料。 二、《卫风氓》的思想内容、人物形象以及修辞手法 1、《卫风氓》的思想内容

历代关于诗经研究书目乱序版

历代关于诗经研究书目乱序版

历代关于《诗经》研究书目(乱序版) 詩序 毛詩正義 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 毛詩陸疏廣要 毛詩指說 詩本義 蘇氏詩集傳 毛詩名物解 毛詩集解 詩補傳 詩總聞 詩集傳 慈湖詩傳 呂氏家塾讀詩記 續呂氏家塾讀詩記 絜齋毛詩經筵講義 毛詩講義 詩童子問 毛詩集解 詩緝

詩傳遺說 詩考 詩地理考 詩集傳名物鈔 詩傳通釋 詩傳旁通 詩經疏義會通 詩疑問 詩纘緒 詩演義 詩解頤 詩傳大全 詩說解頤 讀詩私記 詩故 詩名物疏 重訂詩經疑問 詩經世本古義 待軒詩記 讀詩略記 欽定詩經傳說彙纂御纂詩義折中

田間詩學 詩經稗疏 詩經通義 毛詩稽古編詩所 毛詩寫官記詩札 詩傳詩說駁義續詩傳鳥名卷詩識名解 詩傳名物集覽詩說 詩經劄記 讀詩質疑 毛詩類釋 詩疑辨證 三家詩拾遺詩瀋 詩序補義 虞東學詩 詩外傳

国风诗旨纂解, 郝志达主编, 卢志安编, 南开大学出版社, 1990.2 韩诗外传(全二册), (汉)韩婴撰, , 古籍出版社, 1957.3 韩诗外传集释, (汉)韩婴撰, 许维遹校释, 中华书局, 1980.6 韩诗外传选译, , 晨风刘永平编译, 书目文献出版社, 1986.3 毛诗传笺通释(十三经清人注疏), (汉)毛亨传(汉)郑玄笺、(清)马瑞辰撰, 陈金生点校, 中华书局, 1989.3 毛诗品物图考, 冈元凤辑, , 北京市中国书店影印, 1985.3 毛诗郑笺平议, 黄焯撰, ,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5.6 毛诗正义(附校勘记), (汉)毛亨传 (汉)郑玄笺, (唐)孔颖达疏,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0.12 毛诗正义(全六册), (汉)毛亨传 (汉)郑玄笺, (唐)孔颖达疏, 中华书局, 1957.12 毛诗正义(三函十八册)(嘉业堂丛书), (汉)毛亨传

北大16网络课程题诗经楚辞研究

1.【教材绪论】“风”“骚”传统 风”指十五国风,代表《诗经》,“骚”指《离骚》,代表楚辞.后比喻优秀的文学作品或文采,后风骚用为诗歌的总代称.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从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到春秋中叶(公元前6世纪)大约500年间的诗歌;《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文人创作的诗歌总集.它们分别是先秦时期北方中原文化和南方楚文化的辉煌结晶,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故中国文学史上往往将“风”、“骚”并称.“风骚”也因此成为文学的代名词. 2.【教材上编第二章】“六诗”说 六诗说”源自《周礼·春官·大师》,《周礼》将《诗经》分为“六诗”(即风、赋、比、兴、雅、颂),但根据什么标准进行的分类,为什么要依此顺序排列,“六诗”之间是什么关系?皆未言明,引发后世学者种种推断,先后出现六诗皆体说、三体三用说、六诗皆用说、教诗方法说、六种作用说、用诗方法说等推断.风、雅、颂是由于用于宗庙、祭祀、朝会燕飨、日常生活之礼而形成的三种音乐风格,再由三种音乐形成三种诗体,赋、比、兴是赋诗言志的方法。 3【教材上编第五章】燕飨诗 燕飨诗指《诗经》中直接反映嘉礼中飨礼、燕(宴)礼等礼仪活动的诗,故也称礼仪诗或宴饮诗。根据内容可分为飨礼诗、燕礼诗、乡饮酒礼诗等,是周代礼乐文化的直接产物,具有重要的政治价值、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小雅·鹿鸣》是著名的燕飨诗。燕飨诗是世界文学史上唯一一组单纯反映古代燕飨活动的诗歌,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首先,它们真实地展现了燕飨活动的场面,表现出燕飨活动中和谐融洽、欢快热烈的气氛,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风格。如《鹿鸣》反映了宾主之间的和谐融洽,而《常棣》则描写了众多兄弟欢聚一堂的喜悦和睦。其次,燕飨诗还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燕飨席上的贵族形象,如《宾之初筵》就惟妙惟肖地刻画出一群腐朽虚伪、丑态百出的贵族醉鬼的形象。 4.【教材下编第一章】“楚辞”文体 楚辞体是战国中晚期产生于南方长江流域楚地,由楚国的诗人吸收南方民歌的精华,融合上古神话传说,创造出的一种新体诗。楚辞体打破了《诗经》四字一句的死板格式,是对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一次大的解放,也开启了我国史诗上的第二个春天。楚辞采取三言至八言参差不齐的句式,篇幅和容量可根据需要而任意扩充。形式上的活泼多样使楚辞更适宜于抒写复杂的社会生活和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 楚辞体的特点是结构宏伟、想象丰富、句式灵活,以屈原、宋玉等为代表作家,代表作品包括屈原《离骚》、《九歌》、《九章》等。 这类作品,富于抒情成分和浪漫气息;篇幅、字句较长,形式也较自由,并多用“兮”字以助语势。以其运用楚地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风土物产等,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后世称此种文体为“楚辞体”,又名“骚体”。 5.【教材下编第五章】《九章》 《九章》是诗人屈原的一部短篇抒情诗集,它包括九篇作品:《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九章》中的各篇作品,实表现了诗人一生中每一阶段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感情,是诗人平生遭际之印证。 简答题 6.【教材上编第三章】举例说明“周民族史诗”的多重价值。 周民族史诗的多重价值: (1)记叙了周人从产生、发展到最终灭商建周的历史; (2)反映当时周人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民俗的情况。 比如,从《生民》这首诗中姜嫄神奇受孕以及生子之后三弃三收的神话故事里,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的周人对生育现象的认识水平还很低。从后稷发明农业的传说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周人农业生产的情况;此外,我们还可以从诗中了解到周人的祭祀礼仪。这些都是研究周民族历史的珍贵史料。 7.【教材上编第七章】举例说明《诗经》中的“讽喻怨刺诗”有哪些类型,它们之间有何异同? 讽喻怨刺诗的内容:一、对统治者进行讽喻和规谏;二、对黑暗的社会现实进行怨刺和批判讽喻精神的实质:忧患意识和忧生之情这一章我们把重点放在讽喻怨刺诗上,这些诗从内容上看又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对统治者进行讽喻和规谏,如《板》、《桑柔》;二是对黑暗的社会现实进行怨刺和批判,《十月之交》是这类作品的代表。这两类诗表现情感虽有不同,精神实质却是共同的,那就是忧患意识和忧生之情。讽喻诗人的精神品格:一、忧国忧民的情怀,二、守礼修德的自觉意识讽喻怨刺诗的作者被称为讽喻诗人,他们是周代贵族中的优秀分子,他们的精神品格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忧国忧民的情怀,第二是守礼修德的自觉意识。《诗经》讽喻怨刺诗所体现的讽喻精神、讽喻诗人的这种精神品格对后世的作家、作品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屈原和杜甫就都继承了这种传统。 8.举例说明如何评价《离骚》的美学内涵?它用了什么样的艺术表现手段?(10分)(教材下编第三章) 《离骚》的美学内涵主要表现在:(1)由庄严而伟大的思想而带来的无比光辉的崇高美;(2)由于诗人自觉承担悲剧命运形成的慷慨激昂的悲壮美;(3)由高超的、独创性的艺术表现手段而形成的奇丽美,表现为三个艺术世界,即神话世界、往古世界、香草美人世界。《离骚》的艺术表现手段具体如下:(1)使我们玄神奇目的是出现在长诗中的无比神奇的神话世界,对神话的撷取和运用,是屈原离骚艺术的一个显著特征,诗人通过一番自由想象,把原有的神话结撰成新的情节,并使它服从于一个新的抒情主题,成为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总的艺术构思的一部分;(2)往古世界,即众多历史人物的纷纷出场的舞台。屈原借助历史上的先贤先哲,成了他的观照对象,历代的兴亡之理,成为他对现实进行裁判的尺度。《离骚》中所重现的历史世界,它给了全诗注入了浓厚的人文精神和理性光辉,借咏史抒情,是长诗在思想艺术上的又一特色;(3)在《离骚》中,更令人感到奇异而绚丽多彩的诗人所创造的一个“香草美人”世界,洁与

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五篇

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五篇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下面是我搜集的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五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一) 9月25-26日,“济南市小学数学四、六年级新教材培训活动”在济南市滨河小学隆重举行。本次培训旨在进一步贯彻落实2011版新《课程标准》的精神,用好人教版课标教材,实现市教育局提出的“教好教会、学好学会”的育人目标。人民教育出版社专家王佩霞老师,济南市教研室李勇副主任,区教育局马海燕副局长以及各区县教研员、数学骨干教师近400人出席了本次活动。 我有幸参加这次培训,这套教材也是比较早接触到这套教材的。我也阅读了《数学课程标准》,从中感觉到,新教材与我们一直用的教材有所不同,感觉在很多方面都做了改进。例如,更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更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强调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有进步。但实际怎样操作,怎样把握新教材心里却没底。 可是,听了领导和老师们的讲座后,我顿时觉得,自己的认识清楚了许多。几位老师不仅就《数学课程标准》给我们谈自己的体会,还结合四年级的实际内容给我们分析,组织我们分组讨论,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了新教材和新课标的精神。下面就是自己学习之后的一些肤浅的认识和体会: 一、注重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教材的设计更注重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的个性。我们知道每一个学生因

为生活环境,智力发展,性格特点等多种原因会造成,每个人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有差异,表现出学习的效果不尽相同。这种现象是切实存在的,而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这种差异,对每个学生提出合理的要求,使每个学生都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 二、形式和内容更加多样化 新教材更注重多样性。过去教学可以说也重多样化,但这种多样化目标单一,往往是殊途同归,而且过分强调掌握多种方法。相反,新教材更重研究探讨的过程,承认答案的不性,使学生有一个较大的发挥的空间,学生可以想出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并且结果不是的,学生更多的结合生活实际解题,使学习呈现一种多元化的形式。 三、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的把握和定量的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来源于生活实际的,它在人类社会中,是无处不在的,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并不是孤立于书本之上的,它是与生活有着紧密联系的,是与生活密不可分的,所以数学应该是来源于生活,并且能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因此,在新教材的编写中更多的采用了生活化与情景化的场景,例如有儿童喜欢的游戏,活动和童话故事,教材中充满着鲜艳的图画,使儿童兴趣高涨,并能投入其中。 四、数学教学活动更加丰富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教学的改革已势在必行。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就要求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让他们通过讨论、交流等多种形式的学习,使学生自主学习可以自学的内容。

鲁迅选修课2000字论文

浅谈鲁迅和胡适 张昆昱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13级中加6班20136156 这两位文坛巨匠,与我相比,实在高出不止千千万,我且以一介书生的小视角来浅谈一下两位先生,希望已故两位先生不会介意后生的失礼。 鲁迅先生在中国的文坛地位远远高于胡适先生,但凡了解中国的同学对两位都不陌生,但是很多人对于后者只是处于知道有这么一个人的阶段,对于其生平却不知一二。学习了本门课程,老师不拘一格的讲课风格吸引了我去对二人做个小小的比较。 首先,我们可以对比一下两位。 对文化事业的贡献上看,胡适的功绩是不可抹杀的,鲁胡二人也是各有千秋。一般说来,胡适开风气的作用更大,而鲁迅则更深刻。 对于胡适在学术文艺上的成绩,学者们的评价很不一致。近今大陆上的某些学者,对胡适的学术成就大加推崇,认为他在鲁迅之上,而台湾的新儒家,则直斥其浅薄,别的国学家也一直在对他进行暗批。但从对文化事业的贡献上看,胡适的功绩是不可抹杀的,鲁胡二人也是各有千秋。一般说来,胡适开风气的作用更大,而鲁迅则更深刻。 在为人处世上,鲁迅与胡适确有不同。一般说来,胡适比较随和、宽容,而鲁迅则较为顶真、急切。这两种性格各有优缺点。 很多人会说,你这不是等同于没说吗?其实,客观的评价两个人物,我们不能简简单单得出孰高孰低的结论。常言“金无赤足,人无完人”不是没有根据的。言归正传,我在这里不是要否定鲁迅先生的成就,也不是要替胡适伸冤,只是想公平的评价一下两人而已。 胡适适是在现代文化史上有重大贡献的人物,同时也是开创性的人物。他是白话文运动的先锋,他的“易卜生主义”影响很大。在“五四”时期,鲁迅与胡适是同一营垒中的人。大革命失败后,鲁迅对国民党的专制与屠杀给予激烈的批判,而胡适也对国民党钳制舆论、扼杀思想自由提出公开声讨,在这方面他们都是五四的传人。晚年的鲁迅倾向左翼,卷入左联的活动,胡适与国民党的关系更是千丝万缕,但他们都没有加入政党。从思想气质上说,两人十分不同。在学术上,胡适引入规范,告诉大家现代学术要按照什么方式和方法做,影响深远。鲁迅的学术研究充满洞见,但他更强调的是不断打破规范,总是怀疑这些极易体制化的知识具有压迫性。胡适是典型的现代化派,相信历史的进步,文章平易流畅,气质上是乐观的。鲁迅与胡适一样对传统展开批评,但没有胡适的那种乐观气息和十分的自信。原因大致有两点,一个是他在反对传统的时候,总是觉得自己的灵魂里也中了传统的毒,想要摆脱而不能,所以他的文化批评和文明批评的矛头所向也对着自己,只是别人不大察觉而已。鲁迅对传统的批评中有一种胡适所没有的切肤之痛。另一个是他虽然以进化论的观念批判传统,但并不认为现代的国家比过去的国家更开明。大约是在1907年,鲁迅以西方为例说,君主专制打破了宗教专制,法国大革命打破了君主专制,倡导民主自由,实行多数统治,一人专制尚有反抗的余地,多数专制很可能比独夫专制还要恐怖。他赞成革命,赞成立宪制,但是他对这些所谓的“现代”从来不迷信。1929年,他对冯雪峰说,我也不要去你们未来的黄金世界,因为那里还会有将叛徒处刑的吧。他是在

诗经研究论文

浅谈《诗经》中的婚恋诗 ——以《卫风·氓》为例摘要:《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开辟了中国文学抒情诗的先河,而爱情是诗歌的主题之一,其中关于婚恋方面的尤多。“婚恋”指以恋爱、婚姻为主题的诗篇,特点是“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几乎涵盖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婚恋诗也是《诗经》中的精华所在,故反映婚姻爱情生活的诗作在《诗经》中占有很大比重,不仅数量多,而且内容十分丰富,既有反映男女相慕相恋、相思相爱的情歌,也有反映婚嫁场面、家庭生活等的婚姻家庭诗,还有表现不幸婚姻给妇女带来的痛苦的弃妇诗。本文以《卫风?氓》为例,从思想内容、修辞手法、人物形象等方面来分析婚恋诗的特色,从侧面突出诗经中婚恋诗引人入胜的独特魅力和奇特风格。 关键词:《诗经》,爱情,婚姻家庭,思想内容,修辞手法,人物形象 一、引言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的三百零五篇中有很多是反映社会风俗的诗,其中关于婚恋方面的尤多,几乎涵盖生活的各个方面。“婚恋”指以恋爱、婚姻为主题的诗篇,特点是“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这些诗对于我们了解、研究当时人们的婚恋生活,是极为珍贵的史料。爱情是诗歌的主体,而在《诗经》中婚恋诗是其精华所在,婚恋诗中反映出周代婚姻缔结虽然受社会的种种制约,但男女交往仍有很大自由。如自由恋爱风气、对爱情的追求与忠贞、美满欢愉的新婚生活、怨哀痛楚的婚变等等,它几乎囊括了人类爱情生活的各个侧面和所有阶段,犹如一幅巨轴画卷展示着古代人们的婚恋生活,也为我们研究古代的风俗历史提供了宝贵的材料。

二、《卫风?氓》的思想内容、人物形象以及修辞手法 1、《卫风?氓》的思想内容 经过了一系列的磕磕绊绊,终于走进了婚姻的殿堂。可在男女不平等的夫权社会,幸福的婚姻对于妇女来说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而已。由于某种原因,一些妇女渴望的自由幸福不仅没有得到,等待她的却是一张寒心的休书!于是,弃妇凄婉便给《诗经》平添了些许的恨与怨。 《卫风?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这是一首弃妇诗,这首诗通过一个妇女的自述,倾诉了一个女子从恋爱、结婚、受虐直至被抛弃的全过程。全诗分六章,一、二章,写女子与氓相遇并陷入热恋。“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这桩婚事本来是由男方主动提出来的,这个男子以“贸丝”为借口,骗取了女子的爱情,女子不仅把终身庄严相许,并且出嫁时还带了大量的嫁妆。三、四章,下女子被抛弃后的会很痛苦心情。弃妇以自己沉痛的教训告诫世上的女人,男人们是变化无常的,女人一旦年老色衰,就有被抛弃的可能,因此女人千万不要迷恋男人。这是弃妇由自

突破《诗经》研究的困境

突破《诗经》研究的困境 当今关于《诗经》的研究迫切需要站在更高、更广泛的视阈,引入最新研究方法,利用当代多学科知识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从更宏阔、更综合的视角把《诗经》研究提高到新水平。 在当今诗经学界有一种流行观点,认为诗经学研究陷入了发展的困境,这种困境主要表现为:“《诗经》文本的不确定性、历史文献与‘地下证据’难以取舍、《诗经》中诗歌的起源观点的不统一以及《诗经》研究能否达到客观性等疑惑。”回顾当下《诗经》研究的现状,诚如这种观点所言。但究其根本原因,是这一研究领域缺乏更宏观视角和全新研究方法的引入所致。事实上,从《诗经》所具有的中国文化与中国文学的根源性特征这一视角审视,那么处于中华元典“五经”之首地位的《诗经》,其中尚未系统深入开发的优秀文化资源仍很丰厚,这些资源是当今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不可缺少的养料。 《诗经》研究的两种偏向: 泛政治化与泛民歌化 众所周知,在两千多年的《诗经》研究史上,虽然取得了相当丰富的学术成果,但却出现了两个大的偏向: 一种偏向,我们归纳为“泛政治化的诗经研究”。据现有的可信

史料看,这种研究偏向从先秦时代的叔向、季札、孔子、孟子、荀子即已开始形成,中经汉代的大小毛公、郑玄及唐代的孔颖达等人的强化,形成一种解诗用诗主流学派。这一派主要围绕“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个轴心来研究,以求阐发《诗经》305篇的意蕴、价值特别是政治、伦理意义,而《诗经》中蕴藏的其他方面的丰富内容,则几乎被完全忽略不计。 从《左传》中可以看到,在孔子之前,已有像叔向、季札这样一大批熟读并在政治生活中使用《诗经》诗句的政治家和文化学者,可惜他们未留下什么研究著作。史称孔子是第一个全面系统深入研究《诗》的大家,他通过向学生讲《诗》及编《诗》、删《诗》,从而留下了现存的《诗经》。但在《论语》中并没有留下孔子关于《诗经》的全面系统论述,只留下了“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可以“多识鸟兽草木之名”以及“诵诗三百,不能专对,使于四方不达,奚为”等有名论点。这些并不完整的著名论述,实开儒家后世学者如卜子夏、荀子、大小毛公、郑玄以及刘焯、孔颖达等“泛政治化诗经研究”的先河与主流指向。 另一种偏向,我们归纳为“泛民歌化的诗经研究”。这一流派自宋代郑樵和朱熹始,打出了《诗经》“多里巷歌谣”甚至多率意描写野人情事之“淫诗”的大旗。这是对传统的以“修齐治平”来阐释《诗经》功能价值这一思维视角的颠覆,这种颠覆活动影响极为深广,从而形成了诗经学史上的另一种研究偏向。

鲁迅研究论文

论“吃人”命题与中国文化的关系 ——浅谈祥林嫂之悲剧“吃人”,作为中国现代文学语言中一个常用的比喻词汇,它总是与鲁迅先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不仅是因为他在《狂人日记》中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吃人”问题,更因为它常常被认为是鲁迅对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的本质内涵所做出的独特发现和惊人概括;所以,在众多的鲁迅研究者那里,“吃人”便被赋予了非同一般词汇可比的特殊意义:它是“鲁迅文化观中具有一贯性的思想”,也是鲁迅“理想人性思考的一个反题”,更是“鲁迅思想研究中具有基石意义的内容”。 在鲁迅的许多小说中,很多都包含有“吃人”的寓意,例如《祝福》,相较于《狂人日记》、《孔乙己》,还是一个封建礼教吃人的问题,还是一个吃人主题的延续。祥林嫂作为一个典型的中国封建时代的贫苦农民,同样是被那样一个社会吃掉的。祥林嫂是悲剧的,祥林嫂之死是很凄惨的。那么,祥林嫂究竟是怎样被“吃掉”的? 祥林嫂是一个受尽封建礼教压榨的穷苦农家妇女。丈夫死后,狠心的婆婆要将她出卖。她被逼出逃,到鲁镇鲁四老爷家做佣工,受尽鄙视、虐待。很快她又被婆婆家抢走,卖到贺家成亲。贺老六是个纯朴忠厚的农民,很快又有了儿子阿毛,祥林嫂终于过上了安稳日子。然而命运多舛,贺老六受地主的身心摧残饮恨死去,不久,阿毛又被狼吃掉。经受双重打击的祥林嫂,丧魂落魄,犹如白痴,可是人们还说她改嫁“有罪”,要她捐门槛“赎罪”,不然到了“阴间”还要受苦。她千辛万苦积钱捐了门槛后,依然摆脱不了人们的歧视。最后,她沿街乞讨,在除夕的鞭炮声中,惨死在街头。 文本中有这么一句话“大家仍然叫她祥林嫂”。这是祥林嫂的第二个丈夫贺老六死后,祥林嫂再次来到鲁镇,大家对她的称呼。然而祥林嫂已经再嫁,大家都不叫她“贺六嫂”,为什么仍然叫她“祥林嫂”呢? 小说写于辛亥革命爆发之后,帝制政权虽被推翻,但代之而起的却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封建社会的基础并没有彻底摧毁,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宗法观念、封建礼教仍然是压在人民头上的精神枷锁。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祥林嫂改嫁是“有罪”的,在“大家”眼里,祥林嫂是克夫克子的命,克死了第一任丈夫,第二任丈夫也死了,连她的儿子都被狼吃掉了。所以大家都认为祥林嫂是“不吉利”的,雇主鲁四老爷把她看成是伤风败俗的不祥之物,一切祭祀用品都用不着她沾手。镇上的人们也以挖苦祥林嫂为乐趣,都嘲笑她,奚落她,厌弃她。而笃信鬼神的女佣人柳妈又用死后的锯刑来吓唬

医学文献检索试题(含答案).

医学文献检索试题(A) 《医学信息检索》试题 一、名词解释(共5 题,每题 3 分,共15 分) 1. 信息素养:是指判断何时、何地需要信息,并能有效的定位、获取、评价和利用信息的一系列能力的总和。 2. 引文检索:是以被引用文献为检索起点来查找引用文献的过程。 3. 索引:将内容中有检索意义的标识提取出来,按某种方式进行排序,以便于查询。 4. 书目数据库:是一种提供文献的各种特征,如文献篇名、作者、文献出处、摘要、馆藏单位的数据库。 5. 元搜索引擎:也称集成搜索引擎,是建立在异地搜索引擎基础上的虚拟智能整体,本身不一定建立网络信息索引数据库。检索时,用户通过统一的检索界面,可同时链接多个或多种独立搜索引擎进行查询,将检索结果作出相关度排序后显示给用户。 二、单项选择题(共15 题,每题2 分,共30 分) 1. 关于信息的说法错误的是( b )。 A.信息是客观事物的运动状态和特征的反映 B.信息是客观的 C.信息是无形的,不断变化发展的 D.信息的存储形式有多种 2. 以下属于二次文献的是( c )。 A.述评 B.研究报告 C.索引 D.专著 3. 检索文献数据库时,下列哪种方法不能扩大检索范围( a )。 A. 主题词加权 B. 用OR C. 用主题词扩展 D. 采用截词 4. 哪个途径是从文献的内部特征进行检索的( a )。 A. 分类途径 B. 号码途径 C. 作者途径 D. 刊名途径 5.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d )。 A. 综述是有关研究某一问题或某些问题的文章 B. 综述是从一定时间内的大量的文献中摘取的情报 C.综述是对特定的问题利用有关的情报进行的综合性叙述 D.综述的目的是建立新知识 6. 计算机文献检索中,每一种文献特征对应于计算机数据库中的( c )。 A. 一条记录 B. 一篇文献 C. 一个字段 D.一个文档 1 ? 7. 下面哪个检索式的作用与短语检索"digiatal camera"等价:( a )。 A. digiatal (W) camera B. digiatal (N) camera C. digiatal AND camera D. digiatal OR camera 8. Medline光盘数据库的内容涵盖三种重要的纸本医学文献检索工具,它们是 ( d )。 A. BA、IM、EM B. BA、EM、International Nursing Index C. BA、Index to Dental Literature、International Nursing Index D. IM、Index to Dental Literature、International Nursing Index 9. 检索工具的功能主要体现在( c )。 A. 附录部分 B. 目次表格 C. 索引部分 D. 使用说明 10. SCI与其他文献检索刊物不同之处在于( b )。 A. 它具有团体索引 B. 它具有引文索引 C. 它可以了解某著者发表论文情况 D.它可以了解科研的最新动态

《诗经楚辞专题》教学大纲

《诗经楚辞专题》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方向 课程性质:选修 英文名称:Topics on The Book of Songs and Chu Ci 总学时:32学时讲授学时:32学时 学分: 2学分 先修课程:《中国古代文学史》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 开课单位:文学院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及其相关专业的专业选修课。主要内容是《诗经》的编集、分类、作品解读、研究概况;楚辞的代表作家、作品及其与楚文化的关系、研究概况。引导学生理解中国诗歌在先秦时期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把握《诗经》、楚辞的特点及联系与区别,培养学生分析、研究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绪论(1学时) 教学内容:《诗经》、楚辞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价值。 教学要求:了解《诗经》、楚辞的基本知识,理解它们在中国文学史上的价值。 授课方式:讲授。 第一章:《诗经》的编集与流传(2学时) 教学内容:王官采诗说;公卿献诗说;孔子删诗说;汉代传《诗》者鲁、齐、韩、毛四家。 教学要求:了解、掌握王官采诗说、公卿献诗说、孔子删诗说;掌握汉代传《诗》情况。 授课方式:讲授。 第二章:《诗经》的内容与表达方式(8学时) 教学内容:传统分类风、雅、颂;祭祀诗与史诗;农事诗;战争诗;怨刺诗;爱情婚姻诗;赋、比、兴、重章叠句。 教学要求:理解、掌握风、雅、颂的概念;理解、掌握一定数量的史诗、农事诗、战争诗、怨刺诗、爱情婚姻诗;理解、掌握赋、比、兴的概念,并能够运用;理解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 授课方式:讲授、文本阅读与讨论相结合。 第三章:后代关于《诗经》的评论(4学时) 教学内容:孔子“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孟子“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毛诗序》的论诗观点;介绍新出土的《孔子诗论》。 教学要求:理解、掌握孔子的论诗主张;理解、掌握孟子的论诗观点;理解、掌握《毛诗序》的相关内容;了解、掌握新出土的《孔子诗论》的内容。 授课方式: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第四章:楚辞与楚文化的关系(2学时) 教学内容:楚国的发展历史;楚文化的特点及其与楚辞的关系。 教学要求:了解楚国发展的历史;了解、掌握楚文化与楚辞的关系。 授课方式:讲授。

使用高中数学新教材的几点体会

使用高中数学新教材的几点体会 在课程改革的大潮中,高中数学(人教版)新教材应运而生并试用几年了。新教材以其新的 内容、新的形式、新的体系,展现在我们面前,给我们焕然一新的感觉。在新课程改革的背 景下,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如何科学地使用新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以提高教学质量呢?叶圣陶有句话说得好,“教材只能作为上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收到实益,还要靠教师的善于运用”。下面就以人教版高中数学为例,谈谈本人在使用中就如何运用新教材的几点体会。 一、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开发教材并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所谓教材,是指由信息、符号及媒介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用于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和思想 的材料。以往我们总把教材当作是学科知识体系的浓缩和再现。而新理念认为教材不是唯一 的教学资源,教材给我们提供的只是教学素材,凡是有利于学习者增长知识或发展技能的材料,如课堂上和课堂外教师和学生使用的课本、练习册、补充练习、辅导资料、计算机光盘、复印材料、报刊杂志、教学实物等都是教材。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受到篇幅的限制,一套教材 所提供的各种素材并不是所有内容都适合每位学生,它需要因时、因地、因人的不同而实现 再加工。所以教师在课堂中要“用好”教材,而不是“教好”教材。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要灵活 地运用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开发和利用校内外一切有利教学活动的课程资源。 如每年高一新生入学,我们都会花一两周时间,对初高中知识内容的脱节部分仔细梳理,适 当补充;教材中不符合课标要求的题目适当的删减,而对课标要求的重点内容作适量的补充(如在必修一第二章补充函数图象的变换);对教材跨度大的地方,我们可依据学生的情况 加入过渡知识,如在必修二学习直线、圆等知识,在选修中又再次学习解析几何,此时要把 有关的知识进行温习,以利于新知识的学习。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不代表弱化教材地位, 相反要求教师立足教材,重视教材,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适当的重组、整合、再加工,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问题。从而使学生成为教材的主人,使教学过程充满生机活力。 二、重视阅读课本和人文教育,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激情 新课程指出:“数学是自然的,数学是有用的”。也就是说数学概念、数学方法的起源与发展 都是自然的,它们起源于丰富的实际背景。新教材每一章的章头图,从数学发展史上介绍本 章的知识精髓,以达到统筹全局的目的。在每一章的开始的章引言都用精辟的语言介绍本章 内容以及与生活的联系,让学习者对本章内容有整体感知。新教材还安排了很多阅读材料, 如《函数概念的发展历程》《对数的发明》《笛卡尔与解析几何》等,这些材料不仅丰富了 学生的课外知识,更能让他们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现行人教A版教材 还选取了大量典型的和学生熟悉的素材,比如教材封面设计、主编寄语、本册导引、章头图 等等,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创设能够体现数学的概念和结论以及数学应用的学习情境,体现 了人文教育。 新教材同时还介绍了许多伟大数学家的故事,很具可读性和现实意义,课前或课堂上指导学生阅读数学课本,不仅可以使学生正确理解书中的基础知识,同时,又可以从教材中介绍的数 学史或数学家的故事中引入教学情境,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如在学习“杨辉三角”,可以利用 网页的形式制作与“杨辉三角”有关的学习情境,介绍数学家杨辉早在11世纪就发现了这个规律,比法国数学家帕斯卡早500年左右。通过解读这些典型人物和辉煌的科学成就,激发学生 的民族自豪感和为科学而学习的责任感。青少年是崇拜偶像的一代,我们教师应该抓住其主要 心理特点,在解读这些人文信息的同时,去引导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借助信息技术,让教材活起来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