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一地理学习方法指导之欧阳数创编

高一地理学习方法指导之欧阳数创编

高一地理学习方法指导之欧阳数创编
高一地理学习方法指导之欧阳数创编

高一学生怎样学好地理

“文难地理,理难物理”,地理一直是文科学生一门难以功克的学科,制约着同学们前进的步伐,其实,学习地理并非想象中那样可怕,只要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学好地理也会轻松自如。下面根据我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学习地理的一些基本方法,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掌握地图学习方法

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理事物在空间分布的学科,地图可以容纳无数的地理知识(或叫地理信息),学会用地图,会使你的地理学起来很轻松;在考试中地理题常常伴着地图一起出现,无图不出题是现在地理学科高考的特点。所以学好地图尤其重要,怎样才能高效地学好地图呢?可有“五多学图法”即,一多看,二多背,三多画,四多查,五多想。多看就是把地图当成“小说”经常看,反复看,从头到尾,从尾到头;多背就是要每天早读,把典型区域图的知识点牢记在心;多画就是要把铁路线、区域图等画在纸上画,熟画成诵,刻在脑中;多查就是在遇到自己百思不解的难题时,积极去查地图册、查阅的过程就是加深理解与记忆的过程;多

想就是当看到一幅区域图时,就尽可能从地理区位角度去思考分析。要做到书本知识地图化,把地理知识和地图有机地结合起来,只要坚持、有耐心,地图就一定能学好。

二、善于总结归类,学会知识迁移

地理知识很多,命题方式也很灵活,不像政治、历史一样很多问题的答案在课本上可以找到,地理的学习,说到底就是一个方法的学习,所以地理成绩的提高必然要求掌握方法与技巧。错题的整理总结归类和知识的灵活迁移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学会总结归类就是要用好错题本,分析做错的原因,并搞清楚正确答案的合理性,整理完之后还要从头到尾经常看。地理综合题的答案具有格式化、类型化的特点,又往往和课本知识紧密相连,所以在学习中要善于总结每个地理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形成的区位条件或影响因素,并对照课本找准知识的对应点,以后凡是这类问题,就可运用这种模式“因题制宜”并结合具体的地理背景加以改动,就能获得较高的分数。

三、学会对重点知识的批注和整理

批注是指在进行阅读时,对知识内容进行感知,在思考、分析、比较归纳的基础上,用线条符号或简洁的文字加以标记,其好处在于:在形式上,它能随读随写,不受约束,往往迸发出思想的火花;在作用上,它能够在每个人的知识水平、感知理解能力的基础上,有效地激发其个性思维。地理

高考综合题的评分标准主要是采点给分,这就要求在平时在学习的过程中,把重点字词勾画出来并重点记忆,同时在学习和做练习的过程中加以利用。

通过老师对知识的传授、讲解、分析,学生对重点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要真正做到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除了必要的作业与练习外,还要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反思。归纳是形成知识体系的过程,以形成掌握知识的体系;整理是对知识取舍的过程,是对所学知识中重点的进一步提炼的过程,这样学习的重点将会更突出;反思是提升自己能力的过程,是对某类问题再认识的过程,这将会更好地使所学知识得到巩固,以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

四、上课要认真听讲

不要指望着上课睡觉而课下背背课本上的条条框框就想提高地理成绩,那是妄想!地理原理是要理解的,你课堂上认真听课了,真正理解了,课下就不用再费大力气去自学了。况且很多重要的知识和原理隐含在“活动”中,课本中根本没有给出直接的答案,你必须认真听课才能学到有用的知识。

五、课堂上严格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课堂任务

老师上课设置活动都是有目的的。老师让你在书上划一下,你就没有必要非把它写下来;老师让你必须动手用自己的语言去写答案,你就不要只划课本的原话;老师让你

们分组讨论完成任务,你最好先不要单干;老师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任务,你最好不要与其他同学讨论。

六、掌握必要的答题技巧

1.要有答题思想:一道好的地理试题,都可以用一定的知识、原理或技能解决它,否则,它就不是一道好题。这一思想是要告诉你,做地理试题时,不要东拉西扯,胡编乱造。

2.很多地理事物都有其影响因素,比如,影响气候的因素;气候的组成要素;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水土流失的形成因素;荒漠化的形成因素等,这类知识容易出问答题,我们可以用“要素分析法”来解决。第一,好好审题(用咬文嚼字的态度去审题);第二,写出做题理论(农业的区位因素、工业的区位因素、影响气候的因素等);第三,挑选符合题意的信息(信息从材料中来,从学过的知识中来);第四,表达(用专业术语回答;若是简答题,分条回答;先主后次;要注意是简述还是详细分析等等)。

3.另外,同学们要学会不断总结答题技巧。如果你经常对某种类型的题目很苦恼,难道你就不想想办法解决一下吗?可以与同学们交流对策,也可以与老师交流对策,而不是,这次错,下次错,以后还错。

七、建立自己的学习理念与方法

正确的学习方法能使你事半功倍,但学无定法,方法要因人而异,不能照搬。无论哪一种方法都必须做到专注、高

效、从容、自信。专注就是心无旁骛、专心致志,读书就是读书,背诵就是背诵,听课就是听课,写作业就是写作业,一心一意干好一件事;高效就是用最短的时间能干最多的事,具体而言就是要做到晨读默记,即读书时尽量不出声,而是边看边思考记忆;从容就是要有主见要在学习别人经验的基础上以我为主,别人的为我所用,不能早读时看到别人读英语,你也撂下地理而去读英语,你要了解自己的需要,做从容的自己;自信就是要相信自己,相信自己考好了是水平,考差了是意外,相信自己成绩会很好,而且会更好,相信自己只要努力,一切皆有可能,面对困难,永不退缩,不可过分自卑,也不可过分自负,自信昂扬,笑对挫折,笑对人生。

所有的方法都是建立在“勤”字之上,要勤读书,勤读图,勤思考,勤做题,勤总结,只要你能做到这几点,相信你的地理成绩一定会越来越好。

高一地理地壳物质循环和板块运动专题复习题有答案

1.一般认为,岩浆的发源地可能为( ) A.软流层B.地壳C.下地幔D.地核 下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2~4题。 2.下列哪个过程可以使石灰岩变成大理岩( ) A.①B.②C.③D.④ 3.有关上图的叙述正确的( ) A.甲类岩石的特征之一是有层理构造B.乙类岩石中常常能找到化石C.⑤⑥⑦表示重熔再生作用D.主要有外力作用参与的环节是③⑧4.下图中标注的北半球某河流两岸六地中,在自然状态下侵蚀较重的是( ) A.①④⑤B.①③⑤C.②③⑥D.②④⑥ 读图,回答5~6题。

5.云南路南石林的岩层属于图中的( ) A.沉积岩B.岩浆岩C.岩浆D.变质岩 6.人们在喜马拉雅山脉发现大量的大理岩,其形成的地质作用对应图中的( ) A.①B.②C.③D.④ 板块构造学说是20世纪最重要的科学成果之一。下图为某种类型的板块边界示意图。读图,回答7~8题。 7.以下地貌单元中,成因与图示机理相关的是( ) A.东非大裂谷B.日本列岛C.阿尔卑斯山脉D.落基山脉 8.板块构造学说有助于人类进一步认识( ) ①海陆间水循环的机理②洋流分布和运动规律 ③地震分布和活动规律④矿产资源的分布规律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9.左图为“某地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右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方框表示岩浆及三大类岩石,箭头表示地质作用。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右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含义分别是:A:、B:、C:、D:。 (2)左图中N处岩石类型对应于右图中的。(甲、乙、丙、丁) (3)甲、乙两处的地质构造分别为、,就地表形态而言甲处是,其形成原因是。(4)如果开采地下水,应该选在左图中(甲、乙)处。 读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下图)。据此完成1~3题。 10.东北长白山天池所在山体主要组成岩石是( ) A.玄武岩B.石英砂岩C.花岗岩D.片麻岩 11.图中序号代表的地质作用正确的是( ) A.①——重熔再生B.②——冷却凝固 C.③——变质作用D.④——外力作用 12.主要由图中②作用形成的地表形态是( ) A.安第斯山脉B.东非大裂谷 C.夏威夷群岛D.湄公河三角洲 读岩层相互关系图(图中①②③④为沉积岩,⑤⑥为岩浆岩),完成4~5题。

高一地理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

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 【教学目的】 一、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地球上有着丰富的水及水圈的概念、特点和水的重要性; 2.了解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3.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概念主要环节及其类型及意义; 二、能力目标 1.通过教材P58图3.2,使学生能够分析出河流的补给类型和特点,思考径流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及其原因; 2.学生运用图解方法正确表示出水循环的全过程 三、情感目标 1.认识可利用的淡水在地球水体中只占有很小的比例,理解水循环和水平衡对淡水资源更新的重要意义,牢固建立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思想。 2.通过自然界水循环的学习,树立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难点】 水循环的分类及过程、意义图析 【教学媒体与教具】

计算机软件、地球卫星图片、地球水体储量表、地球水储量百分比图、水循环示意图 【课时安排】 1课时 【讲授过程】 【新课导入】 出示计算机图片:地球卫星图片、太阳系九大行星图片。 请同学们看,这是人类的家园——地球,与太阳系其它大行星相比,它的最大特点是什么呢?(有丰富的水)是的,我们所居住的这颗行星,表面四分之三为水所覆盖,是一颗“水的行星”。我们这一章要学习的就是地球上的水。 【板书】第三章地球上的水 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 【引导】水有哪些物理化学性质?(固液气三态变化、比热、胀缩、溶剂等)那么,地球上的水都存在哪里呢?(海洋、河流、湖泊、地下、冰川、沼泽、大气、生物体等)

【总结】水在地理环境中以气态、固态和液态三种形式相互转化,形成各种水体,共同构成了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这实际上就是水圈。 【板书】一、水圈 1、定义 在水的三态中,气态水数量最少但分布最广;液态水数量最大,分布次之;固态水仅在高纬、高山或特殊条件下才能存在。 【计算机显示】水圈的构成图(教材第58页图3.1)。 【引导】在地球上的各种水体中,主要包括哪些类型?其中最主要的是哪种类型?占总水量的多少? 【学生回答】地球上的水体包括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其中海洋水是最主要的,占全球水储量的96.53%。 【引导】分布在陆地上的各种水体有哪些?(地下水、河流水、湖泊水;沼泽水、土壤水、地下水、冰川水、生物水等)在地球淡水中,主体是什么?约占淡水总量的比重?(冰川、2/3)淡水中我们较常能利用到的淡水有哪些?(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地下淡水、土壤水、生物水、沼泽水)它们能占到淡水总量的百分之多

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一教案:水循环和洋流

2.4 水循环和洋流第1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重点了解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难点 了解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教法及教具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个案调整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 考点梳理 考点1了解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1.地球水体的组成 2水循环的过程 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地理环境中通过各个环节循环运动的过程。 水循环按其发生的空间范围不同,分为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和陆 上内循环 ⑵主要环节:蒸发、(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 地下径流。

考点2结合实例,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①实现了水圈、大气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的相互联系 ②使陆地水不断得到更新和补充,但水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③塑造地表形态(如喀斯特地貌) ④对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之间的热量传输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⑤促使了地球表层各种化学元素的迁移 二.直击小高考 读“水循环示意图(图10)”,完成21~22题。 21.与图中箭头①所 示相符的是 A.人工降雨B.修 建水库 C.我国的夏季风D.我 国的冬季风 22.我国南水北调工 程影响的水循环主要 环节是 A.②B.③ C.④D.⑤ 图5为“北半球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9~11题。 9.P陡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流水侵蚀 B.冰川堆积 C.岩浆活动 D.断层活动 10.对河湖水资源更新影响 最大的水循环是 A.②一①一② B.⑨一⑤一⑥一⑨ C.②一③一⑤一⑥ D.④一⑤一⑦一⑧

图6为“水循环联系四大圈 层示意图”。读图完成12~ 13题。 12.甲、乙、丙、丁所代表 的圈层依次是 A.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 水圈 B.水圈、大气圈、生物圈、 岩石圈 C.岩石圈、水圈、大气圈、 生物圈 D.生物圈、岩石圈、水圈、大气圈 13.水循环 A.使全球水资源空间分布趋于平衡 B.使淡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C.使地球表面总体趋于起伏不平 D.促进全球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板书设计 (用案人完 成) 当堂作业 课外作业 教学札记

高中地理水循环知识梳理

高中地理水循环知识梳理 地球上各种水体都处于不断的循环运动之中,陆地各种水体不仅自 身都有各自的运动系统和运动规律,而且它们之间又彼此密切联系、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了一个较大的循环运动系统,而这一循环系统又是全球水循环 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水在地理环境中具有三种变化的特性,因此 在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中,水是最活跃的自然要素之一。同时水也是地球 上人类和一切生物得以生存的必要条件和物质基础,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 可缺少的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为此,掌握自然界的水循环知识显得非常重要。 一、水循环的简要阐述(一)水循环概念在太阳能和地球表面热能的作用下,地球上的水不断被蒸发成为水蒸气,进入大气。水蒸气遇冷又凝聚成水,在重力的作用下,以降水的形式落到地面,这个周而复始的过程,称为水循环。(二)水循环分类(1)分类一:大循环和小循环。从海洋蒸发出来的水 蒸气,被气流带到陆地上空,凝结为雨、雪、雹等落到地面,一部分被蒸发 返回大气,其余部分成为地面径流或地下径流等,最终回归海洋。这种海洋 和陆地之间水的往复运动过程,称为水的大循环。仅在局部地区(陆地或海洋)进行的水循环称为水的小循环。环境中水的循环是大、小循环交织在一起的, 并在全球范围内和在地球上各个地区内不停地进行着。(2)分类二:海陆间 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见图)。二、水循环的列表分析水循环的基 本环节和作用意义(见下表)水循环类型发生领域基本环节作用意义海陆间 循环海洋与陆地之间蒸发、输送、凝结、降水、径流、下渗等使陆地水得到 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是最重要的类型。联系四大圈层,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范围内进行,促使物质迁移,更新水资源,是一个永不间断

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重要考点《三大类岩石与地壳物质循环》练习卷

三大类岩石与地壳物质循环 读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完成1—3题。 1.若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不同的岩石,则它们中形成原因相同的一组是 A.①和②B.②和③C.③和④D.①和④ 2.图中字母与地质作用对应正确的是 A.a—变质作用B.b—风化作用C.c—重熔再生作用D.d—侵蚀作用 3.经过d过程形成的岩石,可能具有的特点是 A.有层理构造B.常含有化石 C.多气孔构造D.矿物结晶充分,岩石坚硬 在云南省的冲市,市政建设铺设在街道上的黑色玄武岩地砖,渗水性较好,耐用而又美观。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4—5题。 4.铺设的黑色玄武岩 A.为图中的B类岩石B.为图中的C类岩石 C.形成过程为图中的④D.形成过程为图中的⑤ 5.这种玄武岩地砖对城市环境建设的意义是 A.增强地表径流,使城市内涝加剧B.有效增加下渗,减弱地表径流 C.使热岛效应显著增强,气温升高D.促进地表径流蒸发,降低温度 干热岩是温度大于200℃、埋深3—10千来的高温岩体,这种岩体的绝大部分为侵入岩。可燃冰是天然气水合物。当海洋板块下沉到地球内部时,海底天然气便在板块交界带边缘上涌,在接触冰冷海水和深海压力下形成水合物。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6—8题。

6.图中导致干热岩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和岩石类型是 A.①、乙B.②、丙C.③、沉积岩D.④、甲 7.青藏高原南部是我国干热岩资源最丰富的地区,这是因为这里 A.地处高海拔的高原B.地壳的厚度较薄 C.靠近板块交界地带D.玄武岩地层广布 8.可燃冰多形成于 A.海岭附近的深海盆B.海沟附近的沉积岩 C.三角洲附近的浅海D.高纬的较寒冷海域 位于澳大利亚西部沙漠中的波浪岩(甲图),是一块巨大而完整的花岗岩体,大约在25亿年前形成。经过日积月累的风雨冲刷和早晚剧烈的温差变化,渐渐地被侵蚀成波浪的形状。据此完成9—10题。 9.乙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上述波浪岩与图中数字表示的岩石类型一致的是 A.①B.②C.③D.④ 10.波浪岩的形成过程依次是 A.固结成岩—风化剥蚀—侵蚀搬运—地壳抬升 B.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剥蚀—侵蚀搬运 C.地壳抬升—侵蚀搬运—岩浆侵入—风化剥蚀 D.侵蚀搬运—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固结成岩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可将岩石折叠如被,下面左图为“某地地质景观图”,右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简图(甲→戊代表岩浆、三大类岩石和沉积物)”。读图完成11—12题。

高中地理 3.1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1)

3.1 自然界的水循环 一、教材分析 1.课标分析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在必修Ⅰ“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的内容要求中提出:“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同时给出了活动建议:用计算机设计水循环动画。该“标准”旨在引导学生能认识自然界中水的循环运动及其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根据“标准”要求,学生对于“水循环示意图”不但要能“读”,而且还要会“说”、会“画”、会“用”。通过示意图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地理技能和学会用示意图分析地理原理。 2.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的第一节,是开篇内容,本节内容首先介绍水圈的构成及其特点,主要讲述了“相互联系的水体”、“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两个知识点。第一个知识点浅显易懂,是学生学习的基础知识,是为第二个知识点的学习作铺垫;第二个知识点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通过图文和活动设置介绍了水循环发生的领域、水循环的类型、环节和意义。图3.2直观地说明各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联系,本节活动题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学以致用,了解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3、三维目标定向 ⑴.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水圈水体的构成和各水体相互转化的关系 ②能绘制示意图表示水循环的过程,掌握其主要环节,运用水循环的原理知识,分析常见的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③学会从地理图表、地理现象中获取有用信息,分析地理问题并尝试提出解决地理问题的方法和措施。 ⑵.过程与方法 ①根据所提供的资料,同学间合作探究长江水的补给形式,播放水循环flash动画,通过“说、指、画、比、思、辨”等让学生自主构建水循环的知识。 ③由黄河断流现象,引导学生依据资料和所掌握的知识,分析黄河断流带来的危害、断流的原因,并尝试提出解决黄河断流的方法和措施。

高一地理学案 2.4 水循环和洋流

2.4 水循环和洋流学案 [学习目标] 1.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2.运用世界洋流模式图,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3.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课前预习](课本P59-63,图册P21-23) 一、水循环 1.概念:指水在地理环境中____________的移动,以及与之相伴的运动________和物理 _______的变化。 2.能量来源:在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__的作用下,水在________、海洋和________间通过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以固、液、气三态的转化形成了总量平衡的循环运动。 3.主要环节 A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 E____________, F____________。 4. 水循环地理意义 ①使_________得以大规模运动,塑造了多种__________;②使得________在地理环境中大规模的_______________;③使得水资源成为___________资源 5.人类对水循环影响的主要方式 增加或减少____________、人工增雨及____________。 二、洋流 1.概念:洋流又叫________,是指大洋________海水常年大规模地沿一定方向进行的较为________的流动。 2.类型:洋流按性质可分为________和寒流两大类。 3.主要成因:盛行风作用。南、北赤道暖流(信风作用),西风漂流(分布在北纬35°~45°和南纬30°~60°的宽阔地带),北印度洋季风洋流等。 4.分布规律: (1)中低纬度:以____________为中心。北半球呈_________方向流动,南半球呈__________方向流动。 (2)中高纬度(北半球):以为中心,呈时针方向流动。 (3)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夏季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冬季呈____________方向流动。 5.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暖流起到_______、______作用;寒流起到_______、_______作用。 (2)对海洋生物的影响:寒、暖流交汇处和上升流规模较大的海域常形成世界级大渔场。 (3)对海洋环境污染的影响: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加快了污染海域净化的速度;但扩大了污染的________。 (4)对航海事业的影响:顺洋流航行速度,逆洋流航行速度则。 [课中学习] 探究点一水循环 【探究材料】材料一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材料二“一滴水借助水循环,可以汇入大海的波涛,可以化为高山的彩虹,可以变为地面的积雪,融化后渗入地下,可以被植物的根系吸收。” 材料三“云气西行,云云然,冬夏不辍;水泉东流,日夜不休,上不竭,下不满……”(《吕氏春秋·圆道》)。 1.黄河之水真的“天上来”且“奔流到海不复回”吗?请说明理由。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

自然界的水循环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地球上有着丰富的水及水圈的概念、特点和水的重要性; 2.了解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3.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概念主要环节及其类型及意义; 二、能力目标 1.通过教材P58图3.2,使学生能够分析出河流的补给类型和特点,思考径流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及其原因; 2.学生运用图解方法正确表示出水循环的全过程 三、情感目标 1 .认识可利用的淡水在地球水体中只占有很小的比例,理解水循环和水平衡对淡水资源更新的重要意义,牢固建立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思想。 2.通过自然界水循环的学习,树立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一、以海陆间循环为主,将三种水循环的过程和环节综合在一幅示意图中,使学生综合把握水循环。学生在学习后,应能绘制简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二、重点把握水循环的地理意义:维持地球上各水体之间的动态平衡,促进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使淡水资源不断更新,对气候、生态、地貌产生深刻影响。 教学难点】水循环的分类及过程,水循环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用具】计算机软件、地球卫星图片、地球水体储量表、地球水储量百分比图、水循环示意图。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出示计算机图片:地球卫星图片、太阳系九大行星图片。 请同学们看,这是人类的家园——地球,与太阳系其它大行星相比,它的最大特点是什么呢?(有丰富的水)是的,我们所居住的这颗行星,表面四分之三为水所覆盖,是一颗“水的行星”。我们这一章要学习的就是地球上的水。 【板书】第三章地球上的水 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 【引导】水有哪些物理化学性质?(固液气三态变化、比热、胀缩、溶剂等)那么,地球上的水都存在哪里呢?(海洋、河流、湖泊、地下、冰川、沼泽、大气、生物体等) 【总结】水在地理环境中以气态、固态和液态三种形式相互转化,形成各种水体,共同构成了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这实际上就是水圈。 【板书】一、水圈 1、定义 在水的三态中,气态水数量最少但分布最广;液态水数量最大,分布次之;固态水仅在高纬、高山或特殊条件下才能存在。 【计算机显示】水圈的构成图(教材第58 页图3.1)。 【引导】在地球上的各种水体中,主要包括哪些类型?其中最主要的是哪种类型?占总水量的多少? 【学生回答】地球上的水体包括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其中海洋水是最主要的,占全球水储量的96.53%。 【引导】分布在陆地上的各种水体有哪些?(地下水、河流水、湖泊水;沼泽水、土壤水、地下水、冰川水、生物水等)在地球淡水中,主体是什么?约占淡水总量的比重?(冰川、2/3)淡水中我们较常能利用到的淡水有哪些?(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地下淡水、土壤水、生物水、沼泽水)它们能占到淡水总量的百分之多少?(30. 45 %)但是,目前把它作为淡水资源直接加以利用的还不多。从运动更新的角度看,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 【板书】2、陆地水的相互关系: 【计算机显示】陆地上的水体及其相互关系图(教材第58 页图3.2)。 【引导】结合陆地上的水体及其相互关系图思考教材第58 页的读图思考题。

考点:地壳物质的组成与地壳物质循环(1956-2017年高考真题分类)

考点:地壳物质的组成与地壳物质循环(1956-2017年高考真题分类)(2017天津卷)读图 3,回答第 3 题。 1.图 3 地貌景观显示的岩石类型和主要的地质构造最可能是 A.岩浆岩、褶皱B.沉积岩、褶皱 C.岩浆岩、断层D.沉积岩、断层 答案: B 【解析】读图可知,该处岩层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应属于沉积岩,排除A、C;图示岩层向某一个方向倾斜,应该为岩层挤压所致,而且岩层没有明显的断裂,呈现出明显的弯曲变形,由此判断此处地质构造为褶皱,故B正确、D错误。故选B。 考点:三大岩石的分类和特征,地质构造与地貌。 【点睛】本题以甘肃省张掖某地区地貌景观图为背景,考查三大岩石的判断、地质构造与地貌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考生的读图分析能力,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解决该题需要明确以下知识点:岩石按照其形成原因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其中沉积岩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且有可能含有化石;山地按照其形成原因分为褶皱山、断块山和火山三大类,其中褶皱山的岩层受到水平挤压作用发生拱起和凹陷,断块山具有明显的断层存在,火山明显的特点是有火山口。(2016江苏卷)下图为地球系统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2.关于图中①、②、③、④所示箭头代表的地质作用,正确的是 A.①指化学沉积作用 B.②指搬运作用 C.③指成岩作用 D.④指火山喷发作用 答案:AD①箭头由水圈指向沉积岩,应为沉积作用和固结成岩作用,沉积作用包括机械沉积作用和化学沉积作用,A对;②箭头由土壤/沉积物指向沉积岩,应为沉积作用,B错; ③箭头由变质岩指向土壤/沉积物,应为外力对岩石的破坏作用,C错;④箭头显示岩浆中 的物质进入大气圈,应为火山喷发作用,D对。 3.地球内部圈层与大气圈的关系是

高中地理水循环和洋流专题训练(精华版)含答案

水循环和洋流专题训练 雨水花园是一种模仿自然界雨水汇集、渗漏而建设的浅凹绿地,主要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并通过植物及各填充层的综合作用使渗漏的雨水得到净化。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 水,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下图示意雨水花园结构。据此完成1~3题。 树皮覆盖层 种植土层 砂层 砾石层 1.铺设树皮覆盖层的主要目的是 A .为植物提供养分 B .控制雨水渗漏速度 C .吸附雨水污染物 D .保持土壤水分 2. 对下渗雨水净化起主要作用的填充层是 A. 树皮覆盖层和种植土层 B. 种植土层和砂层 C. 砂层和砾石层 D. 树皮覆盖层和砾石层 3. 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 A. 提供园林观赏景观 B. 保护生物多样性 C. 控制雨洪和利用雨水 D. 调节局地小气候 有专家提出水循环可分为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两大类,下图为“某城市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4~5题。 4.图中①②③⑦分别表示( ) A .地表径流、地下径流、蒸发、人工降水 B .地下径流、地表径流、管道输水、跨流域调水 C .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蒸发、人工降水 D .跨流域调水、地表径流、管道输水、人工降水 5.关于人类对城市水循环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用透水材料改造水泥路面,可以增加⑤ B .大量开采地下水,可以增加④ C .污水回收利用,可以减少② D .城市绿地建设,可以减少⑥ 读我国某区域河、湖多年平均水位(海拔)变化示意图,该区域内湖泊与河流有互补关系,据此完成6-7题。 6.该湖泊面积最大出现在 A.8月 B.9月 C.10月 D.12月 7.依据图文信息可判断该区域河、湖 A .可能位于云贵高原 B .可能位于黄土高原 C.-年中大部分时间湖水补给河水 D .时间点③比时间点①河、湖之间水体补给更快 世界各国正在推广屋顶绿化,这是一种在屋顶上种植植物的环保设计技术,据此回答6-7题。 8.屋顶绿化的功能是 A.降尘减噪,治理雾霾 B.提高经济收入 C. 保温隔热,降低能耗 D.提高土地利用率 9.屋顶绿化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是 A.降水量增多 B. 调节水汽输送 C.蒸发量增大 D.增加地下径流 河流水位是指河流某处水面的高程,河流流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过水断面的水量,二者是研究河流冰文的重要基础。下表是我国东南沿海某河流下游一水文站同流量的水位变化情况,据此完成6~7题。 10.推测该河下游 A .含沙量增大 B .流速增大 C .河床持续下切 D .水位季节变化增大 11.针对该河段水位变化带来的危害,最可行的防治措施是 A .严禁下游大规模采砂 B .拆除上游大坝 C .加强水质的监测 D .加固堤坝 克兰河发源于阿尔泰山南坡,属额尔齐斯河的一条支流。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流域升温明显,年降水量也呈增加趋势。读“克兰河上游某水文站不同年代际(年代际变化指年代和年代之间的比较.每10年为一个年代。)年内径流过程变化”图,据此完成10-11题。 12.关于克兰河流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降水的水汽源自东南季风 B.地处内陆,属于内流河 C.以高山冰川融水补给为主 D.径流量春季大于秋季 13.20世纪90年代较70年代 A.河流洪峰推后 B.河流洪灾减轻 C.流域融雪提前 D.流域春旱加剧 下图为我国北方某河流水文站的水文资料统计图。读图完成11~13题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作业题及答案解析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 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 学习目标 1.了解水圈内各种水体类型的数量和分布,了解淡水资源的有限性,增强合理用水的意识。2.理解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水体的相互关系,加深对地理现象相互联系的理解。3.掌握水循环的概念、类型、环节和地理意义,根据人类活动与水循环的关系,增强对节约用水、循环用水重要性的认识。 一、相互联系的水体 1.水体存在形态:①________、②________、液态。分布最广、数量最少的是③__________,数量最大的是④__________。 2.存在空间:⑤________、陆地、⑥________,海洋水是最主要的水体。 3.陆地水:从水的运动和更新的角度看,陆地水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⑦____________的关系。 二、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1.概念: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⑧_________、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⑩____________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________连续运动的过程。 2.时空特点:水循环运动时刻都在?________范围内进行着。 3.环节:?________、?____________、降水、?____________、下渗、地下径流。 4.类型:?__________、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 5.意义: (1)维持全球水量平衡,更新陆地淡水资源。在水循环这个系统中,水在连续不断地?__、转化,使地球上的各种水体处于不断的?_________状态,并维持了全球水的?____________。 (2)调节全球的热量平衡:水循环对地表太阳辐射能起着吸收、转化和?________作用,缓解了不同纬度的○21____________不平衡的矛盾。 (3)塑造地表形态:水循环是自然界最富○22________作用的循环运动,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基础达标练 知识点一相互联系的水体 1.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水体是() A.河水B.冰川C.井水D.湖泊水 2.陆地水体水源补给最主要的形式是() A.河流水B.湖泊水C.地下水D.大气降水 知识点二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3~4题。 3.下列实现图中①功能的是() A.长江B.副热带高气压带 C.我国的夏季风D.我国的冬季风

高一地理必修1第四章第一节地壳物质循环过程专题训练

高一地理必修1第四章第一节地壳物质循环 过程专题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复活岛是位于咸海内最大的湖心岛,50年来,岛屿面积不断增大,并逐渐与陆地相连,下图是两幅咸海的卫星图片,据图回答1-2题。 1.复活岛面积不断扩大的原因是() A.地壳上升B.湖泊萎缩C.泥沙淤积D.围湖造田 2.符合图示区域生态环境变化趋势的是() A.昼夜温差变小B.湖水盐度下降C.生物多样性减少D.土壤盐碱化减轻 读某地地质剖面图(③为石灰岩),完成3-4题。 3。对于图中各岩石的分类,说法错误的是 A.②属于沉积岩B.③属于沉积岩C.④属于变质岩D.⑤属于岩浆岩 4.图中岩石按照形成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⑤B.③⑤①②④C.③①⑤②④D.⑤①②③④ 科考人员在河西走廊发现了一种类似于蜂巢的地貌,裸露在外的花岗岩千疮百孔,距今已有上亿年,周围有4-5亿年之前形成的沉积岩,右图是该地区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5-6题5.形成“蜂巢”地质作用是 A.流水侵蚀B.风力侵蚀C.冰川侵蚀D.流水沉积 6.此处地貌的形成过程是 A.沉积-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外力侵蚀 B.沉积-地壳抬升-外力侵蚀-岩浆喷出 C.岩浆喷出-沉积-外力侵蚀-地壳抬升 D.岩浆侵入-沉积-地壳抬升-外力侵蚀 下图所示岛屿面积约为15万平方千米。读图完成7-8题。 7.关于该岛屿的自然地理特征,说法正确的是()。 ①以山地丘陵为主,主要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 ②终年受西南风控制,降水丰富 ③河流短小湍急,落差大,水力丰富 ④西南部冰川地貌发育显著 ⑤位于板块(张裂)生长边界,面积不断扩大 A: ①②③ B: ①②③④⑤ C: ①③④ D: ②④⑤

高中地理_第一节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三章地球上的水 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 【教学设计】 一、课标要求 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的第一节,是开篇内容,本节内容首先介绍水圈的构成及其特点,主要讲述了“相互联系的水体”、“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两个知识点。第一个知识点浅显易懂,是学生学习的基础知识,是为第二个知识点的学习作铺垫;第二个知识点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通过图文和活动设置介绍了水循环发生的领域、水循环的类型、环节和意义。图3.2直观地说明各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联系,本节活动题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学以致用,了解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水圈水体的构成和各水体相互转化的关系 2、能绘制示意图表示水循环的过程,掌握其主要环节,运用水循环的原理知识,分析常见的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3、学会从地理图表、地理现象中获取有用信息,分析地理问题并尝试提出解决地理问题的方法和措施。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潍河补给方和潍河与峡山水库相互补给关系式的分析,了解了各种水体间相互转化的关系;通过对河流各种补给方式特点的分析,判断典型河流陆良曲线图代表的区域,进一步加深对相互联系的水体的认识。 2.通过绘制莱州湾与潍河之间的水循环示意图,了解水循环的类型和环节;通过分析“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人海不复回”,内化了水循环的类型、环节和地理意义。 3.通过到故宫看海引入,对比分析城市化与海绵城市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学会分析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详解:自然界的水循环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详解:自然界的水循环这篇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详解:自然界的水循环是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了解水圈的构成和特点。 理解并能绘制示意图表示水循环的过程,掌握其主要环节。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运用水循环的原理知识,分析常见的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谈话法,讨论法。 2.读图分析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帮助学生确立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 水循环的形成过程和地理意义。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教学难点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水是地球上分布最广和最重要的物质,地球因为有了水才变得丰富多彩,生机勃勃。那么,地球上的水分布在哪里呢?它们又是如何运动的呢?从今天这一节课开始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地球上的水。 (课件展示本节课题:自然界的水循环) (课件展示图片:南极冰川、湖泊、河流、植物柔嫩的叶子) 师:大家注意观察图片,地球上的水以哪几种形式存在于我们的地球上? 生: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形式。 师:我们所看到的这些图片中都有地球上的水体,地球上的水体是多种多样的,除了老师给你们看的图片还有哪些类型呢?请大家阅读教材第58页图3.1以及课文,注意图中各水体所占的比例。 师:这些存在于不同空间的水体共同组成了一个圈层,也就是 生:(齐答)水圈。 师:读了图3.1,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水圈的主体是

生:海洋水。 师:对!它的水量约占全球水储量的 生:(齐答)96.53%。 师:可是海洋水是咸水,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所必需的淡水多不多呢?陆地淡水的主体是哪一种水体呢? 生:不多。陆地上淡水的主体是冰川。 师:目前冰川还不能大量地直接利用,由此可见,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是非常 生:有限的。 师:从以上内容我们可以看到,地球上的各种水体以气态、固态和液态三种形式可以相互转化,但同时各种水体的数量和空间分布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水圈具有怎样的特点呢? 生:水圈是一个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 师:组成水圈的各种水体在运动的过程中是相互联系的,请大家阅读教材第58页图3.2,注意观察陆地水体是如何联系的?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58页图3.2,思考讨论图右的读图思考 师:图中河水可能有哪些来源?有冰川融水、湖泊水大气降水,还可能有地下水,我们可以看到,一条河流的河水往往有多种来源,也就是说有多种补给。我们举一个生活中的实

(完整版)高中地理水循环知识点总结

1、水循环的类型 海陆间循环:发生在海洋和陆地之间,是最重要的类型,又称大循环,使陆地水资源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 典型:长江参与了水循环的地表径流;夏季风参与了水循环的水汽输送;陆地内循环:发生在陆地和陆地上空,补给陆地水的水量很小; 典型:塔里木河流域的降水 海上内循环:发生在海洋和海洋上空,降水量很大 典型:未登陆的台风 2、水循环的意义: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使全球各水体处于不断更 新的状态;使地表各圈层之间、海陆之间实现物质迁移和能量的交换;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塑造了地表形态 3、影响水循环各环节的因素: 3.1、蒸发因素:光照、气温、风速、湿度、水域表面积 3.2、影响水汽输送带的因素:风(风带:信风带、西风带、极地东风带;季风:主要是夏季风);距离海的远近;地形的阻挡 3.3、影响降水的因素:充足的水汽、强烈上升的大气运动以及凝结核会形成降水 3.4、影响地表径流的因素: 3.5、影响下渗的因素3.6、影响地表径流的因素:考虑地表径流、下渗的因素,重点考虑喀斯特地貌:地下溶洞、地下河众多,储存大量地下水 4、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4.1、正面的影响: ?修建水库,改变地表径流的季节分配,,减少洪水期径流量,增加枯水期径流量;同时水面面积的扩大和下渗量增大使地下水位提高,可加大蒸发量和降水量。 ?跨流域调水,改变地表径流的空间分布,也可以使蒸发量增加,大气中水汽增多,从而增加降水量 ?植树造林、保护湿地资源,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使下渗增多,减少地表径流。 ?城市铺设渗水砖,可减少地表径流,增加下渗,增大地下径流。 ?实施人工增雨,加大降水量。 4.2、负向影响 ?滥伐森林,破坏地表植被,会减少蒸腾,使空气中水汽减少,降水量减少;降雨时,下渗减少,大量地表径流汇聚,容易发生洪涝灾害。?围湖造田减少了湖泊自然蓄水量,削弱了其防洪抗旱能力,也减弱了湖泊水体对周围地区气候的调节作用。 ?城市路面硬化,增加地表径流,减少下渗,减小地下径流,地面蒸发量减少,易造成城市内涝。 ?河流上游地区过度引水灌溉,会导致下游水量减少,甚至出现断流; 对地下水的过量开采和使用,导致地下水位下降,会使有泉水出露的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详细教案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一节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地壳的物质组成,矿物与岩石的关系。 2.了解三大类岩石的成因,相互转化及地壳物质循环过程。 3.通过运用三大类岩石的转化及地壳物质循环图,提高学生读图分析能力。 4.初步掌握矿物、岩石的区别与联系。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 通过对不对矿物、岩石的对比,初步学会对常见岩石的识别方法。 2.通过对常见矿物和岩石的简易识别,了解矿物的基本特征,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 3.通过填绘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说明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从而提高学习能力和想像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激发学生探究关于地壳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 地理审美情趣。 2.通过“岩石相互转化和地壳物质循环”的学习,培养学生关于物质是运动变化的,而运动变化是有 规律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分析研究地理问题的科学方法和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 1.三大类岩石的分类及成因 2.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以及地壳物质循环 (二)难点: 1.岩石的成因及其相互转化 2.地壳物质循环,包括对三类岩石转化示意图的理解以及在实践中的运用
教学准备:
(一)教师准备: 矿物、岩石标本 (二)学生准备: 瓷板 多媒体教学软件
从石材店中收集一些各不相同的岩石(课前布置) 、食盐晶体、小刀。
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内容的概念比较多,也比较抽象,因此要准备一些比较形象直观的岩石、矿物标本、电子图片 和相关的录像带。岩石与学生的生活关系比较密切,也容易收集到,可能通过对岩石及岩石中的矿物进 行简单的识别以此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实践欲。本节内容共分为两大模块: 1.地壳的物质组成;2.地壳 的物质循环。第一模块由于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操作实践,采用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按小组重新排列座位 (6-8 人一组) ,每组桌子拼接在一起,放置岩石、矿物标本、学生收集的岩石和自带的小刀。第二模块 按照正常的座位就座。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

高一地理水循环教案

专题四陆地水与海洋水 [知识梳理] 一、陆地水 1、陆地水体类型 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是指陆地上各种可以被人们利用的淡水资源 目前人类利用的主要淡水资源: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只占淡水总储量的0.3% 地表水:江河水、湖沼水、冰川 地下水 静态水资源:冰川(淡水的主体,占2/3)、内陆湖泊水、深层地下水 动态水资源:地表水、浅层地下水,河流水(与人类的关系最密切) 2、河水 (1)河流的补给来源: 最主要是雨水补给。汛期出现在雨季,我国为夏秋季节,枯水期多在冬春季节。地中海汛 期为冬季。 季节性积雪融水:东北的春汛。 冰川融水:我国西北部有些河流夏季大部分水量来自天山、昆仑山、祁连山冰川融水。 湖泊水:松花江发源于长白山天池。中下游对河流起蓄洪作用。 地下水:稳定可靠的补给来源。济南附近的小清河。 (2)河流径流的变化 季节变化:修水库调节径流变化,保证生产和生活用水。 年际变化:修水库调节丰水年与枯水年的径流量。 3、地下水 (1)类型 (2)潜水的补给来源: ①主要是大气降水。降雨历时长,强度不大,地形平缓,植被良好的情况,对地下水补给最有利。 ②河湖水补给。河湖水位高于潜水面时,河湖水补给两岸潜水。反之,潜水补给河湖水。黄河下游只有河水补给地下水。 4、陆地水的更新——水循环 概念:自然界的水周而复始连续运动的过程 类型定义补给主要特征 潜水 埋藏在第一个隔 水层之上 大气降水和地表水空气 中水汽进入地下凝结而 成 有自由水面;重力作用水从高处向低 处渗流;水量不稳定;水质易受污染; 埋藏较浅 承压水 埋藏在上下两个 隔水层之间,承 受一定压力 潜水 有承压水面,承受压力,水的运动取 决于压力的大小,可从低处向高处渗 流;水量稳定;水质不易受污染;埋 藏较深 按空间分布分类 按循环周期分类

高中地理地壳物质循环

2014高考地理复习疑难问题专项突破:地壳物质循环 疑难点: 地壳物质循环过程的理解和解析。 规律方法:岩石按成因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其中沉积岩最重要的特征是具有层理构造和保存生物化石。三类岩石及岩浆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判断岩层新老关系 (1)沉积岩地层:在岩层未倒置之前,按照沉积规律:老的在下,新的在上,即先形成的在下,晚形成的在上。最准确的是根据沉积岩中化石的年代来确定岩层的新老顺序。(2)岩浆岩地层:首先判断是侵入岩还是喷出岩:侵入岩末端一般呈尖状,在剖面图上,有岩脉切断岩层,具参差不齐的接触面的特点;喷出岩顶部相对较圆滑,呈堆积状,有火山锥形成的一定是喷出岩。如果是侵入岩,则与其他地层的关系是侵入与被侵入的关系,被侵入的地层应先于侵入地层存在。如果是喷出岩,则判断时应分析其起点和终点,该喷出岩应晚于起点和终点之间的地层。 (3)变质岩地层:先观察变质岩地层的存在位置,分析产生变质的原因。一般地,变质岩所需求的高温、高压条件往往是岩浆活动提供的。故变质岩地层应晚于相应岩浆岩形成。 如果是在海岭附近的喷出岩,则应根据其距海岭的距离来判断。离海岭越近,其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晚,离海岭越远,其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早。或者说离海沟越近,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早,离海沟越远,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晚。按此进行判断时参照的必须是同一个海岭或者海沟。 内力作用 内力作用包括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震等,可从以下概念来认识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对以上概念需把握其相互之间的联系: 1.地质作用是形成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的动力; 2.地壳运动是地质作用的一种形式;(过程) 3.地壳运动是地质构造的成因,地质构造是地壳运动的结果; 4.构造地貌是地质构造的反映。(表现形式) 【技巧点拨】六大板块图的常考区域 (1)属于亚欧大陆的印度半岛、阿拉伯半岛却属于印度洋板块。与阿拉伯半岛相邻的非洲板块朝北运动,与亚欧板块相互挤压形成东西走向的阿尔卑斯山。 (2)南极洲板块同美洲板块的消亡边界最北几乎达到了北回归线,这意味着落基山脉是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相互挤压碰撞形成的,而安第斯山脉则是南极洲板块同美洲板块相互挤压碰撞形成的。 (3)雅鲁藏布江谷地是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分界线,珠穆朗玛峰位于印度洋板块。 (4)红海位于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的生长边界上,是两个板块彼此分离形成的,其

高中地理《1水循环》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2.4《水循环》教学设计 【素养目标】 综合思维:绘制并运用水循环的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人地协调观:正确认识和利用水循环的自然规律,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区域认知:认知地理现象在不同时空尺度上的表现。 地理实践力:培养野外调查和室内实验的地理实践能力;学会运用所学知识指导生产,服务生活。 【教材内容及分析】 课程标准对学习本节内容的要求:“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本条标准旨在认识自然界中水的循环运动及其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根据标准的要求,学生应能以示意图的形式,通过主要环节的相互联系,说出水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 重点:以地理实验、微课教学为主,深化三种水循环的过程和环节,使同学综合把握水循环。能理解并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难点:用城市内涝的案例理解人类活动与水循环的关系。 【教学思路】 以学案为学习的载体、多媒体、教材图表、板书、探究活动等手段为辅助,用“观察现象—探究过程—知识梳理—学以致用”为设计主线,采用观察实验、微课教学、热点探 究等方法,着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目标。 【教学过程及策略】 一、设疑导入,关注社会问题 [教师引入]: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地球的宇宙环境,八大行星中地球被称作是“水的星球” ,正是由于水的存在和运动,是我们的世界充满了神奇,但是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列的问题,比

如说...... [展示视频]:“城市病”——城市内涝 师:对症下药,方为良策。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一下第二章第4 节《水循环》,运用其原理,为“城市病”开出一剂良药。 (创设问题情景,从当下时事热点问题出发,引起学生兴趣,为之后合作探究埋下问 题。) 二、观测实验,形成直观感受 师:水在地理环境中以气态、液态和固态的形式相互转化,共同构成了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在水的三态中,气态水的数量最少但分布最广,液态水数量最大,固态水分布在高山和高纬度地区。从空间位置上,又可以分生物水、陆地水、大气水和海洋水。 提问:这些水体是孤立存在的吗? 生:不是。水循环使自然界的水体不断地运动、转化,使地球各种水体处于不断地更新状态。 [课前预习展示]:1、水循环的概念;2、水循环的动力;3、水循环涉及圈层 [播放实验]:《水循环》 师:引导学生观测实验现象,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画出实验中水流动的过程 生:讨论后展示示意图,上台展示作品,描述水体流动的方向。 (通过观测实验、小组合作、上台展示等环节,加强学生观测室内实验的地理实践 能力,培养小组合作探究能力以及语言表达力。)三、 微课教学,深入理解水循环 承接:刚才同学们画的图,并没有完整的展示出水循环环节。自然界的水体是怎样循环在一起的呢? [播放微课]《水循环的过程与环节》 师:提出观看要求:(1)用不同颜色的笔补充完整水循环的环节;(2)在图上划分水循环类型;(3)初步了解水循环的意义 生:补充完善水循环图,并加以说明环节和类型。 (微课教学,更加形象直观,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水循环的过程,并初步了解水循环的 地理意义)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代表上台展示成果并讲解水循环环节和类型。 (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习热情和提升表达能力)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