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系统动力学小论文

系统动力学小论文

系统动力学小论文
系统动力学小论文

《系统动力学》

超声珩磨摩擦型颤振

非线性振动方程的数值分析

学院: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专业:机械工程

班级:Y150201

姓名:柳伟华

学号:S1502004

2016年6月

1.项目的目的及内容

功率超声珩磨是一种新型的加工技术,由于其具有低温化、脉冲性、切削力小等加工优势而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颤振,是机械加工过程中,在没有周期性外力 (相对于切削过程而言 )作用下,刀具与工件之间产生的一种周期性振动,属于自激振动。在机械加工中,颤振现象的发生会导致一系列不良的后果。一方面,工件和刀具间的相对振动会使工件的表面加工精度降低,从而影响工件的性能,缩短其使用寿命。另一方面,在金属切削加工时,颤振现象的发生会使实际的瞬时切削厚度在名义切削厚度附近变化。当颤振比较强烈时,刀具的刀刃有时甚至会跳离工件,致使实际的瞬时切削厚度变为零;而有时刀具的刀刃又会过深地切入工件内,致使实际的瞬时切削厚度可以比名义上的切削厚度大上好几倍。颤振现象还会导致刀具的实际前角、后角的大小发生周期性的变化。颤振引起的这些变化会引起一个周期性变化的动态切削力,其最大值甚至可能比没有颤振发生时的静态切削力还要大。这种由颤振引起的动态切削力会导致刀具切削部分疲劳,引起崩刃、打刀等刀具损坏情况的发生,同时会导致机床和夹具的有关部位加速磨损、松动、丧失精度。除此之外,强烈的颤振现象还会伴随产生很大的噪声,危害操作者的身心健康。因此,在机械加工中有效地避免和抑制颤振现象的发生是非常必要的。

近年来,随着机械行业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使得对机械加工中的颤振现象的研究变得越来越紧迫和重要。颤振,作为一种伴随加工存在的现象,有其两面性功率超声珩磨颤振是一种严重影响工件加工质量的现象,分析其产生机理,并通过合理的方式有效抑制其产生已经成为目前最主要的研究任务。对颤振进行稳定性分析,可以了解其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对加工的具体影响。

本课题主要对超声珩磨中的摩擦型颤振进行动力学分析,基于现有的颤振理论,通过对珩磨过程中动态珩磨力的分析,建立超声珩磨颤振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和相应的非线性振动微分方程。利用机床动力学和非线性振动理论中的方法,对已建立的非线性振动方程进行数值分析和解析求解,分析各参数对珩磨颤振的影响,揭示超声珩磨颤振的机理和特性。

1.1项目的研究目的

(1)研究超声珩磨颤振,为抑制超声珩磨过程中颤振现象提供了理论依据,为实现精密加工及超精密加工提供理论保障。

(2)分析其产生机理,并通过合理的方式有效抑制其产生是目前最主要的研究任务。

1.2项目的研究内容

(1)建立超声珩磨摩擦型颤振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

(2)应用 Matlab 软件对超声珩磨摩擦型颤振的非线性振动方程进行数值分析。

(3)求解超声珩磨摩擦型颤振非线性振动方程的近似解析解。

2.分析项目的研究现状

最早始于F.W.Taylor的研究。F.W.Taylor的颤振理论研究认为:形成不连续切屑的周期和刀架、工件或机床的传动机构中任一部分振动的固有周期相等,可能是导致颤振发生

的主要原因之一。此后,R.N.Arnold 首次提出了“摩擦型颤振”理论。R.S.Hahn 提出了机床切削“再生型颤振”理论。J.Tlusty 建立了机床切削颤振的“振型耦合颤振”理论。日本的土井和加藤认为机床颤振是由于切削力水平分力的瞬时变化在时间上的滞后效应造成的。 星铁太郎还提出了混合型颤振的概念等等。 对于颤振的激振机理,许多学者曾提出过许多不同的学说:比较公认的有再生原理、振型耦合原理和摩擦原理。

总体来看, 对线性颤振理论的研究已有较长历史,非线性颤振理论的研究处于初级阶段。 线性颤振分析的研究目前还主要以二维稳定性极限图为主, 建立三维稳定性极限图是新的研究热点。相比线性颤振理论的研究,非线性颤振理论尚不够系统和深入,采用的数学方法和得出的结论性公式都过于复杂,对实际生产的指导作用尚不尽人意。

3.建立项目的数学模型及求解

常用的由摩擦引起的单自由度振动系统,质量为m 的物块沿参考运动面滑动,物块与运动面之间的正压力为n F ,刚度和阻尼分别为k 、c 。于是,系统的运动方程为:

,...),,,(.

...n F t x F kx c m x x x =++ n F F μ=

由连续弹性体的振动理论得到工件弹性子系统与挠性杆—油石座工具弹性子系统的振动方程如下: )()(),()),((

2121

111y v F t t y u A t y u L r δρ-=??+ )()(),()),((2222222x v F t

t x u A t x u L r δρ=??+ 模态坐标的振动方程可表示为

)()()(

112

11..t f t T t i i t i T -=+ω )()()(222

22..t f t T t j j j j T =+ω 以上就是由非线性动态珩磨力相耦合的工件弹性子系统和挠性杆—油石工具弹性子系统组成超声珩磨摩擦型颤振系统的多自由度自激振动方程。

4.应用 Runge —Kutta 法对无量纲化后的非线性振动方程进行数值分析

Runge —Kutta 方法是一种在工程上应用广泛地高精度单步数值算法。 Runge —K utta 方法不是用求导数的办法,而是用计算不同点上函数f(t,y)的值,然后对这些函数值作线性组合,构造近似公式,再将近似公式和解y(t)的Taylor 展开相比较,使得前面的若干项相吻合,从而使近似公式达到一定的阶数。

在MATLAB 里要利用数值求解常微分方程,必须首先将高阶方程转化为一阶常微分方程组,然后才能调用相应的求解函数。大致可分为三个步骤:1 )将高阶方程转化为一阶方程组;2)建立相应的函数文件;3)调用求解函数。

数值模拟实验结果如下图:

(1)工件弹性子系统和挠性杆—油石座工具弹性子系统发生1:2内共振:

调用求解:

H=[0 20];

z0=[0;0.01;0;0.001;0;0.02;0;0.002];

[t,z]=ode45('f',H,z0);

于是,分别得到工件弹性子系统和挠性杆—油石座工具弹性子系统的时间历程曲线如图所示:

图1 工件弹性子系统分别取第一、第二阶模态时的时间历程曲线

图2 挠性杆—油石座工具弹性子系统分别取第一、第二阶模态的时间历程曲线如上图可知,工件弹性子系统和挠性杆—油石座工具弹性子振动系统发生1:2内共振时,工件弹性子系统与挠性杆—油石座工具弹性子系统均是作恒幅恒频的周期振动,并且工件弹性子系统的振动周期是油石弹性子系统的2倍。并且工件弹性子系统和挠性杆—油石座工具弹性子系统的第一阶、第二阶模态的时间历程曲线均接近于简谐函数,又由于工件弹性子系统和挠性杆—油石座工具弹性子系统的振动为自激振动,所以它们的这种自激振动是拟谐自振。由于,拟谐自振是弱非线性自治方程的齐次周期解,此类方程含有小参数,能保证摄动解的收敛性,也保证平均法计算结果的精度。

工件弹性子系统和挠性杆—油石座工具弹性子系统的第二阶模态的振幅与第一阶模态的振幅均小很多,所以可以得出,在工件弹性子系统和挠性杆—油石座工具弹性子系统的振动中,第一阶模态起主要作用,第二阶模态可以忽略不计。

(2)工件弹性子系统和挠性杆—油石座工具弹性子系统发生1:4内共振:

图3 工件弹性子系统分别取第一、第二阶模态时的时间历程曲线

图4 挠性杆—油石座弹性子系统分别取第一、第二阶模态的时间历程曲线工件弹性子系统和挠性杆—油石座工具弹性子系统的固有频率之比为 1:4 时,工件弹性子系统和挠性杆—油石座工具子系统之间的动态特性相互影响较小,而且挠性杆—油石座工具弹性子系统的振幅也明显减小了。同时挠性杆—油石座工具弹性子系统的振幅也在随着时间的增长而缓慢增大,不再是一个恒幅的运动。由图看出,在工件弹性子系统和挠性杆—油石座弹性子系统中,第二阶模态与第一阶模态相比影响很小,可以忽略其影响,在近似求解时,可以只取工件弹性子系统与挠性杆—油石座弹性子系统的第一阶模态。

工件弹性子系统和挠性杆—油石座工具弹性子系统的固有频率之比为 1:4 时,工件弹性子系统与挠性杆—油石座工具弹性子系统的相轨迹均为相平面内的孤立的封闭曲线,即都是极限环。并且工件和油石弹性子系统取前两阶模态的极限环与只取第一阶的模态的极限环几乎重叠,所以可知第二阶模态的影响很小,可以忽略掉。

5.总结

本文介绍了功率超声珩磨和超声珩磨过程中颤振的研究现状,发现颤振对功率超声珩磨的加工效率有一定的影响,对颤振的机理进了研究。在研究过程中,遇到求解高阶常微分方程的问题,因此运用matlab软件对求解精度最高的龙格库塔方法进行了数值求解。结果发现工件弹性子系统和挠性杆—油石座工具弹性子系统的第二阶模态对颤振系统动态特性的影响很小,在实际分析中可以忽略不计;当工件弹性子系统和挠性杆—油石座工具弹性子系统的固有频率之比为1:4时,工件弹性子系统和挠性杆—油石座工具弹性子系统之间的动态特性相互影响较小,内共振现象不是很明显。

(1)祝锡晶. 超声光整加工及表面成型技术[J]. M]. 北京: 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 2005,11.

(2)刘式适, 刘式达. 物理学中的非线性方程[M].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

(3)杨大地,王开荣.数值分析.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4)李庆杨,王能超,易大义.数值分析.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5)颜庆津.数值分析.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6

(6)马莉.MATLAB数学实验与建模.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7)精通MATLAB科学计算.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8)张伟,杨绍普,徐鉴等. 非线性系统的周期振动和分叉[M].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2:151- 153.

function dz=f(t,z)

a1=0.3;

b1=0.1;

c1=0.2;

k11=1;

k12=3.06;

k21=2;

k22=5.1;

u11=0.061;

u12=0.0032;

u21=0.0537;

u22=0.0045;

v0=0.1;

FN=10;

dz(1)=z(2);

dz(3)=z(4);

dz(5)=z(6);

dz(7)=z(8);

V=k11*u11*z(2)+k12*u12*z(4)+v0- (k21*u21*z(6)+k22*u22*z(8)); A=FN*[(a1*sign(V)- b1*V+c1*V^3)- (a1- b1*v0+c1*v0^3)];

dz(2)=- A*u11- k11^2*z(1);

dz(4)=- A*u12- k12^2*z(3);

dz(6)=A*u21- k21^2*z(5);

dz(8)=A*u22- k22^2*z(7);

dz=[dz(1);dz(2);dz(3);dz(4);dz(5);dz(6);dz(7);dz(8)];

function dz=f1(t,z)

a1=0.3;

b1=0.1;

c1=0.2;

k11=1;

k12=3.06;

k21=4;

k22=5.1;

u11=0.061;

u12=0.0032;

u21=0.0537;

u22=0.0045;

v 0=0.1;

FN=10;

dz(1)=z(2);

dz(3)=z(4);

dz(5)=z(6);

dz(7)=z(8);

V=k11*u11*z(2)+k12*u12*z(4)+v0- (k21*u21*z(6)+k22*u22*z(8)); A=FN*[(a1*sign(V)- b1*V+c1*V^3)- (a1- b1*v0+c1*v0^3)];

dz(2)=- A*u11- k11^2*z(1);

dz(4)=- A*u12- k12^2*z(3);

dz(6)=A*u21- k21^2*z(5);

dz(8)=A* u22- k22^2*z(7);

dz=[dz(1);dz(2);dz(3);dz(4);dz(5);dz(6);dz(7);dz(8)];

H=[0 50];

z0=[0;0.01;0;0.001;0;0.02;0;0.002];

[t,z]=ode45('f1',H,z0);

机械动力学论文

上海大学2015 ~2016学年秋季学期研究生课程考试 课程名称:机械动力学课程编号: 09Z078001 论文题目: 机械动力学在机械行业的应用与发展 研究生姓名: 学号: 论文评语: 成绩: 任课教师: 刘树林 评阅日期:

机械动力学在机械行业中的应用及发展 (上海大学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上海200072) 摘要:机械动力学在实际中的应用有很多方面,应用在机械行业是一个主要方向。机械动力学是数控机床和机器人实现智能化发展的基础之一。本文在阐述机械动力学发展的基础上,结合机器人中的实际应用重点分析。另外,引用最优控制理论的分析方法将会对机械动力学分析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字:机械动力学,机器人,智能化,最优控制 The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mechanical dynamics in machinery industry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Shangha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72, China) Abstract: Mechanical dynamics in the actual application has many aspects, the application in the machinery industry is a main direction.Mechanical dynamics is one of the found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lligence of NC machine and robots.In this paper, on the basis of the mechanical dynamics development, we are talking about robots combined with actual application.In addition,the reference analysis method of the optimal control theory will play great role in promoting of mechanical dynamics analysis. Key words: mechanical dynamics; robots; the intelligence;the optimal control 德国政府于2013年提出“工业4.0”的概念(1),推出不久,便引起了全球广泛的关注。“工业4.0”的三大主题:智能工厂、智能生产、智能物流。都离不开智能二字,未来的工业发展的目标也是智能化。中国也在加紧制定自己未来“工业4.0”的发展规划。那么,说到智能工厂、智能生产具体到实际中就是数控机床和机器人的智能化发展。而机械动力学是实现上述规划的发展动力和基础。 1 引言 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机械行业在不断进步的同时(2),也呈现出了一些显著特点是,自动调节和控制装置日益成为机械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机械动力学的研究对象已扩展到包括不同特性的动力机构和控制调节装置在内的整个机械系统,控制理论已渗入到机械动力学的研究领域。高速、精密机械设计也都呈现了不同的特点,为了保证机械的精确度和稳定性,构件的弹性效应已成为设计中不容忽视的因素。例如,数控机床、机器人、车辆等设计。在某些机械的设计中,已提出变质量的机械动力学问题。各种模拟理论和方法以及运动和动力参数的测试方法,日益成为机械动力学研究的重要手段。 1.1 机械动力学研究的内容 任何机械,在存在运动的同时,都要受到力的作用。所谓机械动力学就是研究机械在力作用下的运动和机械在运动中产生的力,并从力与运动的相互作用的角度进行机械的设计和

《管理学基础》课程综述定稿 2012年新稿

原文来自:https://www.wendangku.net/doc/ca14651764.html,/news/dianda/2012-06-27/122.html 天津广播电视大学2010春行政管理专业专科毕业论文《管理学基础》课程综述 姓名: XXXXXX 学号: XXXXXXXXXXXX 分校:河西分校 专业:行政管理 指导老师: XXXXXXX 时间: 2012.XXXXX

目录 内容摘要 (2) 《管理学基础》课程综述 (3) 一、《管理学基础》的主要内容 (3) 二、激励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 (5) 三、学习心得体会 (8) 四、结语 (9) 参考文献: (10)

内容摘要 管理是组织管理者为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对组织活动有组织、意识,不断的进行协调的活动。管理作为协同各个成员有效的实现组织目标的社会行为,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管理学又是研究管理活动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总结。是从事管理活动的部门、单位、个人都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它在生活中各个方面都有所体现,《管理学基础》这本书,比较系统的阐述了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原则、技术和方法相结合的原理,说明了管理在任何的地方都是一种因人、因事、因时而随即适合的活动,所以,管理方法要多样化、要讲究艺术。本文共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管理学基础》主要内容。第二部分主要讲理论联系实际。第三部分学习心得体会。第四部分结语。本文从管理学基础课程的各个方面对管理学的内容做了详细的解释。

《管理学基础》课程综述 一、《管理学基础》的主要内容 《管理学基础》这本书,比较系统的阐述了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原则、技术和方法相结合的原理,说明了管理在任何的地方都是一种因人、因事、因时而随即适合的活动,本书讲述了十三章的内容。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讲述了管理的概念及性质和管理的职能及作用,还对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及方法做出了描述。管理学是管理实践活动的科学总结。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对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是管理实践活动的经验做了概括和理论总结:泰罗—科学管理之父;法约尔—经营管理之父;韦伯—管理之父;梅奥—人际关系学说的创始人等等。这些学派主要是管理过程学派、经验学派、系统管理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等。 第三章、计划 计划是管理工作的一项基本职能。计划工作具有目的性、主导性、普遍性、效率性的特征。其任务就是明确目标,并拟订实现目标的方案、措施。 第四章、目标管理 目标管理是一个全面的管理系统。是企业计划的重要内容。它用系统的方法,将许多关键管理活动结合起来,高效率地实现个人目标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物流系统研究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物流系统研究 摘要:本文将系统动力学方法应用于物流运输这个复杂的系统当中,建立模型,对现实情况进行模拟,以期为物流企业提供定量的可持续发展预测分析,达到辅助企业科学决策的目的,引导物流企业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壮大,提高物流企业生存竞争的能力,并进一步促进物流企业管理的科学化与现代化。 关键词:系统动力学;物流系统;管理科学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8-0018-02 0 引言 系统动力学(system dynamics),简称SD,是一种以反馈控制理论为基础,以数字计算机仿真技术为手段的研究复杂社会经济系统的定量方法。[1]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史隆管理学院JAY W.FORRESTER教授于创立,是一种研究大系统的计算机仿真方法。系统动力学模型的一大特点是能作长期的、动态的、战略性的定量分析研究。[2]通过计算机实验的方法来研究战略与策略,因此被誉为“战略与策略实验室”。系统动力学创造至今,在人口、经济、环境、能源、教育等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3]近些年来物流业在中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物流活动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系统性,通过将系统动力学应用于物流系统领域,可以较为深入地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分析物流活动的动态发展运行机制,进而对制定物流决策提供辅助和参考。有学者甚至提出了“物流系统动力学”的边缘学科概念,以阐释将系统动力学引入物流系统分析领域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本文就是将系统动力学应用于物流系统中,尝试建立物流系统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并进行仿真,进而为物流决策提供辅助和参考。 1 模型的建立 整个供应链包括生产商、物流公司和顾客,而我们研究的是物流系统,因此将其从供应链中分离出来。站在一个物流企业的角度分析整个物流系统。一个企业取得收益是最重要的目标,而利益是收入与成本之差,对于一个物流企业的收入就是将物资配送至目的地从而取得利益;而物流企业的成本包括配送费用和仓储费用,配送费用即物流公司用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将客户的货物送至目的地的费用,仓储费用即物流公司用仓库存放货物而产生的费用。 在系统分析的过程中发现,仓库数是整个物流系统中很重要的一个指标,它直接关系到物流公司的收益。随着仓库数的增多,可以缩短客户响应时间,提高客户服务水平,因此会使物流企业的周转率提高从而提高收入,对整个企业的收益起正面作用;但是从另一个方面考虑,随着仓库数量的增加使得配送费用和仓储费用都提高了,从而使成本提高,对整个企业的收益起负面作用。因此仓库数是一个重要的指标。 根据系统分析的结果我们建立起因果关系。如因果关系所示,收益与收入成正向增长,与成本成负向增长,收入与仓库数为正因果关系;配送费用和仓储费用均与成本为正因果关系,配送量与配送费用同向增长,而仓库数与配送费用和仓储费用同向增长。 增加仓库数量可缩短客户响应时间,提高客户服务水平,从而提高周转率,增加一个仓库到底能缩短多少客户响应时间,使周转率能提高多少,很难一概而论,但是在物流行业有仓库销售率这一指标,它的含义是每增加一个仓库每个月能够带来的收入有多少。而成本方面有配送成本和仓储成本,配送成本受运输费

《汽车系统动力学》— 教学大纲

《汽车系统动力学》— 教学大纲 by喻凡 课程名称:汽车系统动力学 课程代码:ME 6019 学分/学时:2-3学分/36学时 开课学期:秋季学期 适用专业:车辆工程、机械工程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理论力学、机械设计、控制理论基础、机械振动等 后续课程:无 开课单位: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 课程性质:所谓车辆动力学的内容实际上基本为原“汽车理论”(国外通常称“车辆动力学”),尽管路面车辆根据用途不同分为多种类型,如单车、铰接车、轿车,客车, 货车,专用车等,但本课程主要偏重于讲述单胎橡胶轮胎的单轴四轮汽车(如轿车), 以此为例讲授车辆的驱动与制动、行驶和操纵动力学理论和车辆控制系统及其设计, 以使学生掌握车辆动力学的基础理论、了解车辆的使用性能、相关的试验和法规, 如何运用动力学建模及分析的方法指导车辆设计。《汽车系统动力学》可作为本科生 车辆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骨干课程和机械工程专业的选修课。 教学目标:主要讲述车辆动力学的基本理论、介绍车辆的各种使用性能及评价指标、分析车辆的结构和设计参数对车辆使用性能的影响;讲述车辆使用性能预测的方法和车辆性 能的仿真及分析方法。通过学习和相关实验,使学生了解相关的术语和法规,掌握 车辆的设计思想、特性及要求,应用所学到的理论知识指导汽车设计。目标是培养 学生成为的汽车工程领域的专门人才,通过动力学方程的建立与性能分析,培养对 汽车性能的分析能力、评价和设计能力,同时也为后续可能的博士生课程《高等车 辆动力学及其控制》打下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 系统介绍车辆动力学的基本内容,即驱动与制动动力学、行驶动力学和操纵动力学及其相关控制系统;运用多体建模方法和先进的控制理论进行汽车动力学仿真及控制系统设计。 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六大模块: 1.车辆动力学简史和发展、设计思想、特性及要求、术语及法规; 2.驱动与制动动力学及其控制,如ABS、TCS与ESP(VSC )等;

管理学基础论文

从阿迪达斯和耐克看管理当中决策的重要性 摘要: 运动品牌当中的两大巨头阿迪达斯和耐克,它们的品牌能够屹立几十年不倒,并且在众多运动品牌当中脱颖而出,这与领导者的科学决策是分不开的;而相对而言,阿迪达斯比耐克拥有更久的历史和更丰富的客户资源,而耐克这一品牌相对于阿迪达斯算得上是新新品牌,但是现在耐克的影响力丝毫不比阿迪达斯弱,这与领导者在两个品牌的发展过程中,做出的决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关键词:科学决策组织环境管理创新企业文化 案例内容: 在20世纪60年代或70年代,长跑爱好者只有一种合适的鞋可供选择:阿迪达斯。阿迪达斯是德国的一家公司,是为竞技运动员生产轻型跑鞋的先驱。在1976 年的蒙特利尔奥运会上,田径赛中有82%的获奖者穿的是阿迪达斯牌运动鞋。阿迪达斯的优势在于试验。它试用新的材料和技术来生产更结实和更轻便的鞋。它采用袋鼠皮绷紧鞋边。四钉跑鞋和竞赛鞋采用的是尼龙鞋底和可更换鞋钉。高质量、创新性和产品多样化,使阿迪达斯在20世纪70年代中支配了这一领域的国际竞争。20世纪70年代,蓬勃兴起的健康运动使阿迪达斯公司感到吃惊。瞬间成百万以前不好运动的人们对体育锻炼产生了兴趣。成长最快的健康运动细分市场是慢跑。 据估计,到1980年有2500万——3000万美国人加入了慢跑运动,还有1000人是为了休闲而穿跑鞋。尽管如此,为了保护其在竞技市场中的统治地位,阿迪达斯并没有大规模地进入慢跑市场。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一大批竞争者,如美洲狮、布鲁克斯、新布兰斯、和虎牌。但有一家公司比其余更富有进取性和创新性,那就是耐克。耐克的大突破出自1975年的“夹心饼干鞋底”方案。它的鞋底上的橡胶钉使之比市场上出售的其他鞋更富有弹性,夹心饼干鞋底的流行及旅游鞋市场的快速膨胀,使耐克公司1976年的销售额达到1400万美元。而在1972年仅为200万美元,自此耐克公司的销售额飞速上升。今天,耐克公司的年销售额超过了35亿美元,并成为行业的领导者,占有运动鞋市场的26%的份额。 耐克公司的成功源于它强调的两点:一是研究和技术改进;二是风格式样的多样化。公司安排并且成立相应的小组,大约100名雇员从事研究和开发工作;从事一些研究和开发活动包括人体运动高速摄影分析,对300个运动员进行的试穿测验,以及对新的和改进的和材料的不断的实验和研究。 到20世纪80年代初慢跑运动达到高峰时,阿迪达斯已成了市场中的“落伍者”。竞争对手推出了更多的创新品,更多的品种,并且成功地扩展到了其他运动市场。例如,耐克公司的产品已经统治了篮球和年轻人市场,运动鞋已进入了时装时代。到20世纪90年代,阿迪达斯的市场份额降到了可怜的4%。

系统动力学课程论文

基于系统动力学对企业效率与员工之间关系的研究 摘要;企业效率不高的原因主要有:员工报酬不合理、工作量的多少、考核制度不规范、员工工作上的应付心理、企业成员之间间目标的不一致等。提高企业工作效率,要分清工作的轻重缓急;鼓励工作效果,兼顾工作过程;让员工了解工作的全部;进行企业薪酬体系设计,实现福利和薪酬;提高员工的精神激励,使工作效率在员工价值实现的过程中得以提高 关键词:系统动力学;企业效率;薪资变化;企业与员工;工作意识 1.研究背景。 提高企业工作效率就是要以最少的人力物力资源实现既定目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调查表明,我国企业员工实际的工作效率不足他们能达到的 50%,只是干满他们的工作时间,而没有尽力发挥他们的智慧去高效工作企业员工身上有很大的潜能可挖,员工能够比他们现在做得更好。如何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使高效率地工作成为员工的工作习惯,已成为每一个企业管理实践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这些的理论基础和经济背景各不相同,但有一个共同的核心思想或基本假设:员工的劳动效率与工资水平呈正向关系,生产率高的员工会得到高工资。工资依赖于员工的生产率,员工的生产率也依赖于工资,工资的高低可以影响企业员工的人数、辞职率、工作士气和对企业的忠诚等,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存在很强的愿望去按生产率来选择效率员工。怎样把员工薪资与企业员工的绩效管理有机结合,相互促进,提出新思路和新建议,为提高企业效率,提升员工绩效管理水平提供思路和建议。 2.建立企业员工工作效率的流率基本入树模型 2.1确定流位流率系 在研究整个系统的的基础上,更具系统动力学级控制原理,按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关系将主要影响因素将系统分为人口变化量、员工薪资、产工作量、企业效率、企业福利。并设计五个流位流率如下(其中,Li(t)(i=1、2…5)表示流位变量,Rj(t)(j=1、2…..5)表示留联系变量)。 人口数子系统:L1(t)、R1(t)人口数及其改变量 员工薪资子系统:L2(t)、R2(t)员工薪资及其改变量 工作量子系统:L3(t)、R3(t)工作量及其改变量 企业效率子系统:L4(t)、R14(t)企业效率及其改变量 企业福利子系统:L5(t)、R5(t)企业福利及其改变量 从而得到整个系统的流位流率系: { [L1(t),R1(t)],[L2(t),R2(t)],[L3(t),R3(t)],[L4(t),R4(t)],[L5(t),R5(t)。 2.2 建立二部分图及建立流率基本入树模型 在对系统中所有流位和流率变量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行定性分析的基础上,根据系统动力学流位变量控制流率变量的建模思想,得到流位控制流率的定性分析二部分图

汽车悬架系统动力学研究剖析

(研究生课程论文) 汽车动力学 论文题目:汽车悬架系统动力学研究指导老师:乔维高 学院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2015年1月

汽车悬架系统动力学研究 摘要:汽车悬架类型的选择和悬架参数的差异对汽车的操纵稳定性和行驶平顺性具有重要的影响。主要分析了麦弗逊悬架的结构特点,并通过ADAMS软件建立麦弗逊悬架的3D模型,对其进行仿真分析,得出悬架参数的优化设计方法。关键词:麦弗逊悬架;ADAMS多刚体动力学;仿真分析 The automobile suspension system dynamics research Caisi Vehicle 141 1049721402344 Abstract:Different kinds of suspension systems and of differences in suspension parameters on the vehicle steering stability and riding comfort have important influence. Mainly analyzed the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of Macpherson suspension, and by using ADAMS software to establish 3D model of Macpherson suspension, carry on the simulation analysis, the method of optimal design parameters of the suspension. Key words:Macpherson suspension; ADAMS /Car; multi-rigid-body dynamics; simulation and analysis 引言 汽车悬架是汽车车轮与车身之间一切装置的总称。其功用在于:在垂直方向能够衰减振动和起悬挂作用;在侧向可防止车身侧倾和左右车轮载荷转移;在行驶方向上能够保证驱动与制动的实现并保持行驶方向的稳定性。不同的悬架设置会使驾驶者有不同的感受。看似简单的悬架系统综合多种作用力,决定着轿车的稳定性、舒适性和安全性,是现代轿车十分关键的部件之一。悬架系统起着传递车轮和车身之间的力和力矩、引导与控制汽车车轮与车身的相对运动、缓和路面传递给车身的冲击、衰减系统的振动等作用,汽车悬架系统对汽车的操

系统动力学模型案例分析

系统动力学模型介绍 1.系统动力学的思想、方法 系统动力学对实际系统的构模和模拟是从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两方面同时进行的。系统的结构是指系统所包含的各单元以及各单元之间的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而系统的功能是指系统中各单元本身及各单元之间相互作用的秩序、结构和功能,分别表征了系统的组织和系统的行为,它们是相对独立的,又可以在—定条件下互相转化。所以在系统模拟时既要考虑到系统结构方面的要素又要考虑到系统功能方面的因素,才能比较准确地反映出实际系统的基本规律。系统动力学方法从构造系统最基本的微观结构入手构造系统模型。其中不仅要从功能方面考察模型的行为特性与实际系统中测量到的系统变量的各数据、图表的吻合程度,而且还要从结构方面考察模型中各单元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关系与实际系统结构的一致程度。模拟过程中所需的系统功能方面的信息,可以通过收集,分析系统的历史数据资料来获得,是属定量方面的信息,而所需的系统结构方面的信息则依赖于模型构造者对实际系统运动机制的认识和理解程度,其中也包含着大量的实际工作经验,是属定性方面的信息。因此,系统动力学对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同时模拟的方法,实质上就是充分利用了实际系统定性和定量两方面的信息,并将它们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合理有效地构造出能较好地反映实际系统的模型。 2.建模原理与步骤

(1)建模原理 用系统动力学方法进行建模最根本的指导思想就是系统动力学的系统观和方法论。系统动力学认为系统具有整体性、相关性、等级性和相似性。系统内部的反馈结构和机制决定了系统的行为特性,任何复杂的大系统都可以由多个系统最基本的信息反馈回路按某种方式联结而成。系统动力学模型的系统目标就是针对实际应用情况,从变化和发展的角度去解决系统问题。系统动力学构模和模拟的一个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实现结构和功能的双模拟,因此系统分解与系统综合原则的正确贯彻必须贯穿于系统构模、模拟与测试的整个过程中。与其它模型一样,系统动力学模型也只是实际系统某些本质特征的简化和代表,而不是原原本本地翻译或复制。因此,在构造系统动力学模型的过程中,必须注意把握大局,抓主要矛盾,合理地定义系统变量和确定系统边界。系统动力学模型的一致性和有效性的检验,有一整套定性、定量的方法,如结构和参数的灵敏度分析,极端条件下的模拟试验和统计方法检验等等,但评价一个模型优劣程度的最终标准是客观实践,而实践的检验是长期的,不是一二次就可以完成的。因此,一个即使是精心构造出来的模型也必须在以后的应用中不断修改、不断完善,以适应实际系统新的变化和新的目标。 (2)建模步骤 系统动力学构模过程是一个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根据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的规律,这是一个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因此它必须是一个由粗到细,由表及里,多次循环,不断深化的过程。系统动力学将整个构模过程归纳为系统分析、结构分析、模型建立、模型试验和模型使用五大步骤这五大步骤有一定的先后次序,但按照构模过程中的具体情况,它们又都是交叉、反复进行的。 第一步系统分析的主要任务是明确系统问题,广泛收集解决系统问题的有关数据、资料和信息,然后大致划定系统的边界。 第二步结构分析的注意力集中在系统的结构分解、确定系统变量和信息反馈机制。 第三步模型建立是系统结构的量化过程(建立模型方程进行量化)。 第四步模型试验是借助于计算机对模型进行模拟试验和调试,经过对模型各种性能指标的评估不断修改、完善模型。 第五步模型使用是在已经建立起来的模型上对系统问题进行定量的分析研究和做各种政策实验。 3.建模工具 系统动力学软件VENSIM PLE软件 4.建模方法 因果关系图法 在因果关系图中,各变量彼此之间的因果关系是用因果链来连接的。因果链是一个带箭头的实线(直线或弧线),箭头方向表示因果关系的作用方向,箭头旁标有“+”或“-”号,分别表示两种极性的因果链。

系统动力学论文

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影响因素的系统动力学研究 汤彩霞 14094112 摘要:中国网络游戏行业已经成为中国互联网行业中的支柱型产业之一。随着网游市场的迅猛发展,大学生是引领和追求新事物最活跃的群体,他们还未建立完整的价值体系,更易受到像网络游戏这样新事物的影响。然而,网络游戏成瘾成为影响大学生正常学习和生活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使大学生不再受网络游戏成瘾的危害,探索当前我国在校大学生网游成瘾的影响因素,并研究解决该问题的对策,本文采用系统动力学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结合我国目前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状况构建了影响因子的复杂因果关系体系,进一步揭示大学生网游成瘾的深层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系统动力学;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流率基本入树 1 研究背景与目的 据《2013年中国网络游戏用户整体特征分析》显示随着网游玩家年龄的增长和网游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大学学历和低学历群体仍是市场绝对主力。[1]但随着网络游戏行业的成熟,一些问题也渐渐浮出水面。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3 年中国网络游戏用户调研报告,主要发现,游戏沉迷群占大型网络游戏人群的14.6%。[2]与此同时大学生沉迷于网游的现象越来越严重,这些沉溺于网游的大学生因此荒废学业,长时间沉溺于网游的虚拟世界里迷失自我,受游戏里的暴力、色情等不好信息的影响也使大学生造成自我认知和自身角色的混淆,同时还影响了他们的思维、道德、行为判断标准等。[3] 本文研究主要针对当前我国大学生网游成瘾后发生的犯罪、逃学等影响身体和学业的事实,借助系统动力学研究并找出影响大学生网瘾形成的主要因素,为网络游戏管理工作提供理论的指导,也有助于提高网络游戏市场规范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和预见性。从本质上阐明由于网游引发的社会问题发生的深层原因,为网络游戏管理实践指明正确的方向,更好的制定策略,促进社会和谐与经济持续发展。 2 建立流率基本入树模型 2.1 确定流位流率系 根据系统动力学反馈控制原理,根据问题主要矛盾将系统分为网游吸引力、大学生的认知能力、校园心理辅导、家庭成员沟通、政府对网游的监管五个主导变量,并设计其流位流率系及辅助变量如下[其中,Li(t)(i=1,2,……,5)表示流位变量,Ri(t)(i=1,2,……,5)]:(1)网游吸引力:L1(t),R1(t)——网游吸引力水平及其变化量(%) (2)大学生的认知能力:L2(t),R2(t)——大学生的认知能力及其变化量(%)(3)校园心理辅导:L3(t),R3(t)——校园心理辅导力度(%)及其变化量(年/%) (4)家庭成员沟通:L4(t),R4(t)——家庭成员沟通程度(%)及其变化量(月/%) (5)政府对网游的监管:L5(t),R5(t)——政府对网游的监管力度(%)及其变化量(年/%) 从而得到整个系统的流位流率系: { [L1(t),R1(t)],[L2(t),R2(t)],[L3(t),R3(t)],[L4(t),R4(t)],[L5(t),R5(t)]}。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动力学课程论文

基于ADAMS 的六杆机构运动学及动力学仿真分析 引言 牛头刨床是金属切削类机床中刨削类机床的一种,主要用于单件小批量生产,加工平面、成型面和沟槽等。工作原理为当主动件曲柄匀速转动时,摇杆左右摆动,带动刨刀沿着固定的轨迹运动,实现将回转运动转化为直线往复运动的功能。牛头刨床机构具有急回特性,即刨刀在切削工作行程中速度较慢,且要求平稳,切削完成后快速空 载返回到原来的位置。因此,对速度平稳性的影响难以凭经验判断。为了确定刨刀运动是否满足要求,就必须对其进行仿真分析。 以往对牛头刨床六杆机构进行研究主要从运动学或参数优化进行分析。其中,文献[4-5]分别论述了用ADAMS 和SIMULINK 建立牛头刨床仿真模型的过程,并对其进行了运动学仿真。文献[6]利用ADAMS 建立了锁紧臂机构的动力学模型,并对其进行了参数化分析研究,进而实现了机构的优化设计。文献[8-9]分别对牛头刨床机构进行了动力学分析,建立了动力学模型,并对其进行了动力学仿真,为机构动力学参数优化提供依据。文献[10]对机械式压力机曲柄六杆机构进行了运动学特性分析,建立了数学模型并通过仿真进行了对比,为机构进一步分析奠定了基础。本文以比较典型的六杆机构牛头刨床为例,运用矢量解析法和矩阵法建立六杆机构的运动学及动力学模型,利用ADAMS 软件强大的动力学分析功能,对牛头刨床六杆机构进行动力学仿真。 1运动学分析 1.1数学模型的建立 牛头刨床六杆机构的运动简图如图1所示。 已知1l =125mm ,3l =600mm ,4l =150mm ,5l 为从动件,设构件3,4,5的质量分别为3m =20kg ,4m =3kg ,5m =62kg ;构件1,2的质量忽略不计,各杆的质心都在杆的中点处,构件3,4绕质心的转动惯量3s J =0.12kg/2m ,4s J =0.00025kg/2m , 该机构在工作进程时刨头5受与行程相反的阻力r F =5880N 。根据以上要求,

《结构动力学》论文

《结构动力学》论文 建工学院土木工程0901班 1 引言 结构动力学,作为一门课程也可称作机械振动,广泛地应用于工程领域的各个学科,诸如航天工程,航空工程,机械工程,能源工程,动力工程,交通工程,土木工程,工程力学等等。作为固体力学的一门主要分支学科,结构动力学起源于经典牛顿力学,就是牛顿质点力学。质点力学的基本问题是用牛顿第二定律来建立公式的。此后另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是与约翰·伯努利,欧拉,达朗贝和拉格朗日等人的名字分不开的。1788年,即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问世一百年后,拉格朗日在总结了这一时期的成果之后,发表了《分析力学》,为分析动力学奠定了基础,其主要内容就是今天的拉格朗日力学。经典力学分析方法随后的发展主要归功于泊桑,哈密尔顿,雅克比,高斯等人。他们提出新的观念,而这些观念却和哈密尔顿联系在一起,因为质点力学中的基本问题,在这里是用哈密尔顿正则方程来表达的,力学的这一个分支如今称为哈密尔顿力学。也可以这样认为,牛顿质点力学,拉格朗日力学和哈密尔顿力学是结构动力学基本理论体系组成的三大支柱。 经典动力学的理论体系早在19世纪中叶就已建立,迄今已有150余年的历史。但和弹性力学类似,理论体系虽早已建立,但由于数学求解上的异常困难,能够用来解析求解的实际问题实在是少之又少,能够通过手算完成的也不过仅仅限于几个自由度的结构动力体系。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动力学的求解思想在工程实际中并未得到很好的应用,人们依然习惯于在静力学的范畴内用静力学的方法来解决工程实际问题。 随着汽车,飞机等新时代交通工具的出现,后工业革命时代各种大型机械的创造发明,以及越来越多的摩天大楼的拔地而起,工程界日新月异的发展和变化对工程师们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传统的只考虑静力荷载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显然已经跟不上时代的要求了。也正是从这个时候起,结构动力学作为一门学科,也开始受到工程界越来越高的重视,从而带动了结构动力学的快速发展。 重所周知,1946年在美国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计算机得到了超出人们想象的飞速发展。计算机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完善了现代工业体系,也给工程领域带来了深刻的变革。而结构动力学这门学科在过去几十年来所经历的深刻变革,其主要原因也正是由于电子计算机的问世使得大型结构动力体系数值解的得到成为可能。由于电子计算机的超快速度的计算能力,使得在过去凭借手工根本无法求解的问题得到了解决。目前,由于广泛地应用了快速傅立叶变换(FFT),促使结构动力学分析发生了更加深刻地变化,而且使得结构动力学分析与结构动力试验之间的相互关系也开始得以沟通。总之,计算机革命带来了结构动力学求解方法的本质改变。 作为一门课程,结构动力学的基本体系和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单自由度系统结构动力学(Single Degree of Freedom Systems)简称为SDOF;多自由度系统

《管理学基础》客观题复习范围及答案

《管理学基础》客观题复习(2012.11)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一、单项选择 1.在管理的各项职能中,最具有规范性、技术性的职能是(D)。 A.计划B.组织 C.领导D.控制 2.“管理就是决策”是下列哪位经济学家的观点?(C) A.泰罗B.法约尔 C.西蒙D.韦伯 3.“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说的是(D)的重要性。 A.组织B.预测 C.预防D.计划 4.组织是管理的基本职能之一,它是由(C)三个基本要素构成。 A.目标、原则和结构B.目标、部门和效率 C.目标、部门和关系D.目标、部门和人员 5.为了保证计划目标得以实现,就需要有控制职能,控制的实质就是使(A)。 A.实践活动符合于计划B.计划接近实际活动 C.实践活动具有指标约束D.计划得以严格执行 6. 当管理者接待来访者、参加剪彩仪式等社会活动时,他行使的是(D)的角色。 A.发言人B.组织联络者 C.领导者D.精神领袖 7.对于基层管理者来说,具备良好的(C)是最为重要的。 A.人际技能B.概念技能 C.技术技能D.管理技能 二、判断正误 1.管理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产生的,在原始社会是不存在管理的。(╳) 2.事先对未来行为所作的安排就是预测,它是人们有意识的活动。(╳) 3.控制的实质就是使实践符合于计划,计划就是控制的标准。(√) 4.从教材给“管理”所下定义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管理的对象就是组织的各种资源。(╳) 5.组织是由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即目标、结构和关系。(╳) 6.处于不同管理层次上管理者,其履行的管理职能也是不同的。(╳) 7.对于同一管理职能,不同层次的管理者所从事的具体工作的内涵也是不完全相同的。(√)8.人际关系技能是指成功地与人打交道并与人沟通的能力。掌握这项能力对各层次的管理者具有同等重要性。(√)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一、单项选择 1.西方早期的管理思想中,(A )是最早研究专业化和劳动分工的经学家。 A.亚当?斯密B.查尔斯·巴比奇 C.弗雷德里克·泰罗D.大卫·李嘉图 2.泰罗科学管理理论的中心问题是(C)。 A.科学技术B.加强人的管理 C.提高劳动生产率D.增强责任感 3.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的管理学家是(D )。 A.乔治·梅奥B.弗雷德里克·泰罗 C.亨利·法约尔D.马克斯·韦伯 4.法约尔提出的管理五项职能或要素是(C )。 A.计划、组织、决策、协调和控制B.计划、组织、决策、领导和控制 C.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D.计划、组织、激励、协调和控制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工程项目管理应用

项目管理,现在被广泛地应用在社会经济活动的各个领域和总分。但是由于项目管理者的经验和内外界因素复杂的变化,而导致的项目成本超支、时间拖延的现象比比皆是。在项目执行的过程中,经常有反直觉的案例产生,如软件项目开发中的布鲁克斯法则,即在一个已经延迟的项目中增加新的员工将导致项目的完成时间更晚。项目通常都是进行得很顺利,但是经常存在到项目后期甚至近乎结束时才发现一些应该在早期就解决的错误,而这就导致了项目的返工、加班和延误,影响项目成本及周期。 1系统动力学与项目管理的结合应用 系统动力学(SystemDynamics)是一门研究分析信息反馈系统的学科,其作为一种系统的建模理论,能够定性与定量地分析研究系统,从系统的微观结构处人手来构建系统的基本结构,进而模拟与分析系统的动态行为。现在国内外的学者,将系统动力学广泛的应用在各个领域,如用于分析价格和产品战略,在资本品行业的实用性;新药品的市场动态和困难,选择一个合适的市场进入战略研究;学习曲线理论创新实施检验时,组织政策等,其中,项目管理也是系统动力学的一个主要应用领域。 为什么要使用建模的方式来研究项目管理?一些专业人员包括项目管理者,都不擅长处理一个复杂系统内的动态反馈关系,毕竟对项目的关注度、了解程度及信息的充分性都有一定的约束,所以,人们面对这样复杂系统做出的解读和判断经常会产生错误。电脑建模的方式,能够很好地克服这些制约,因为模型可以由多人参与建立,模型能够同时处理多个内外部存在联系的因素,可以在一定的假设下运行,以帮助分析人员或管理人员更好的模拟不同真实情景下的系统。不过即使模型有这么多好处,也不是说其结果一定比项目管理人员的判断准确。任何一种作为工具的方法都有可能被错误的使用,总会有一些成功的案例和失败的案例。但是如果正确的使用系统图动力学建模的方法,其可以作为一个帮助项目管理者做决策的工具。 2系统动力学应用于工程项目管理的优势 2.1工程项目非常复杂,包含多个相互影响的关系 在系统中,一个因素的变化可能引起其他意想不到的影响。这一点和普遍的认识不同,无论是从时间的角度还是空间的角度,因果关系在一个复杂的系统内并不是密切相关。例如,改变工程图设计图纸里的一个管道

系统动力学论文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城市商品住宅市场研究——以南昌市为例 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姓名: 徐伟亮 摘要:近年来, 随着国家经济的迅猛发展,城市人口的日益扩张,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不断上涨, 人们购房能力明显提升, 居民对住宅需求量日益增加,房地产产业也持续繁荣,国民对我国目前和未来的房地产走势密切关注。目前房地产产业也存在一些尚未明朗的问题,政府部门采取了相关政策调控,但是效果并明显。因此,研究商品住宅市场发展规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南昌市房地产住宅市场为研究对象,采用系统动力学理论,对南昌市住宅市场进行系统建模,将南昌市住宅市场系统划分为:城市人口、经济发展、土地供应、住宅供给与住宅需求5 个子系统,研究各个系统之间的联系。通过建立南昌市商品住宅市场流率基本入树模型,分析流位对流率的关系,进行建模和基模分析,最后根据极小基模分析生成管理对策,并预测南昌市市未来5 年的住宅市场发展走势,为提出相关政策性意见提供依据,保证南昌市住宅市场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系统动力学;商品住宅市场;系统建模与仿真; 一·建模目的与背景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水平进入快速提升时期,城市化首先表现为城市人口的增长,住宅需求迅猛增长且需求种类呈现多元化趋势,几乎每个区域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住房问题,尤其是大城市的住房问题显得尤为严峻。如何解决好城市居民的住房问题,已经上升至各大城市自身发展过程中必须考虑的重要战略问题。南昌市作为江西省的省会城市,地处于江西中部偏北,近年来,南昌市以飞快的速度发展,大量的外来人员涌入这座城市,房地产业发展也突飞猛进,住宅市场逐渐完善,人民居住水平逐年提高。实践证明,住宅市场持续健康发展,对改善人民群众居住质量,促进消费,拉动投资,扩大社会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住宅市场是复杂多元的社会经济系统,内部子系统影响因素多,包括国民经济、人口与劳动就业等诸多方面,并且各要素间相互作用紧密,各个子系统之间因果关系复杂。本文运用系统动力学理论,从住宅市场整个系统角度出发,结合城市经济、人口、土地等诸多影响住宅产业发展的要素,构建南昌市住宅市场系统动力学模型,致力于分析住宅市场波动机理与主要影响因素,寻求稳定住宅市场的方法,平衡住宅市场的波动,并预测南昌市市未来5 年的住宅市场发展走势,为提出相关政策性意见提供依据,促进南昌市住宅市场健康、持续发展。 二·建立城市商品住宅市场流率基本入树模型 2.1确定流率流位系 住宅市场发展不单单包括建造、流通和消费等环节,还会受到来自其他系统的多方面因素影响。本文将南昌市住宅市场划分为5 个子系统:城市人口、经济发展、土地供应、住

系统动力学模型 (1)

第10章系统动力学模型 系统动力学模型(System Dynamic)是社会、经济、规划、军事等许多领域进行战略研究的重要工具,如同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一样,也被称之为战略研究实验室,自从问世以来,可以说是硕果累累。 1 系统动力学概述 2 系统动力学的基础知识 3 系统动力学模型 第1节系统动力学概述 概念 系统动力学是一门分析研究复杂反馈系统动态行为的系统科学方法,它是系统科学的一个分支,也是一门沟通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的横向学科,实质上就是分析研究复杂反馈大系统的计算仿真方法。 系统动力学模型是指以系统动力学的理论与方法为指导,建立用以研究复杂地理系统动态行为的计算机仿真模型体系,其主要含义如下: 1 系统动力学模型的理论基础是系统动力学的理论和方法; 2 系统动力学模型的研究对象是复杂反馈大系统; 3 系统动力学模型的研究内容是社会经济系统发展的战略与决策问题,故称之为计算机仿真法的“战略与策略实验室”; 4 系统动力学模型的研究方法是计算机仿真实验法,但要有计算机仿真语言DYNAMIC的支持,如:PD PLUS,VENSIM等的支持;

5 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关键任务是建立系统动力学模型体系; 6 系统动力学模型的最终目的是社会经济系统中的战略与策略决策问题计算机仿真实验结果,即坐标图象和二维报表; 系统动力学模型建立的一般步骤是:明确问题,绘制因果关系图,绘制系统动力学模型流图,建立系统动力学模型,仿真实验,检验或修改模型或参数,战略分析与决策。 地理系统也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因此,许多地理学者认为应用系统动力学进行地理研究将有极大潜力,并积极开展了区域发展,城市发展,环境规划等方面的推广应用工作,因此,各类地理系统动力学模型即应运而生。 发展概况 系统动力学是在20世纪50年代末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史隆管理学院教授福雷斯特()提出来的。目前,风靡全世界,成为社会科学重要实验手段,它已广泛应用于社会经济管理科技和生态灯各个领域。福雷斯特教授及其助手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对全球问题,城市发展,企业管理等领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接连发表了《工业动力学》,《城市动力学》,《世界动力学》,《增长的极限》等着作,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和科学家的普遍关注。 在我国关于系统动力学方面的研究始于1980年,后来,陆续做了大量的工作,主要表现如下: 1)人才培养 自从1980年以来,我国非常重视系统动力学人才的培养,主要

管理学基础论文-(1)

管理学基础 作者: 学校: 专业: 学号: 指导教师: 时间:

《管理学基础》课程综述 内容摘要---------------------------------------------1页 一、管理学基础摘要----------------------------------2页 二、管理学基础内容----------------------------------5页 三、学习体会-----------------------------------------7页 参考文献------------------------------------------10页

《管理学基础》课程综述 前言 《管理学基础》是相关个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目的是使一个管理者有效达到组织目标、树立现代管理的思想观念的知识性书籍工具。通过我的学习,我基本了解到了有组织、有意识地进行协调工作的重要性,并在生活实践中充分得到体会和贯通。选择学习《管理学基础》对我的人生大的收益同时使我们就融入在这管理的世界里,完成我们管理的思维修炼。 一《管理学基础》的主要内容 管理是管理者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对组织活动有意识、有组织、不断的进行的协调活动。管理学是研究管理活动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总结。本书主要讲述了十四章的内容。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讲述了管理的概念及性质和管理的职能及作用,还对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及方法做出了描述。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讲述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是管理实践活动的经验概括和理论总结,出现了大批的管理科学学者和工作

者,他们做出了巨大贡献。 第三章、计划,主要叙述了计划的含义、特征、种类以及编制方法,编制方法有很多,如滚动计划法,网络计划计数法,线性规划法。作为一个管理者,应对每一个计划方法都有所了解,并不一定非常精通。第四章、目标管理,讲述了目标的确立和目标管理的产生,发展和应用。 第五章、预测,主要讲述了预测的含义和类型以及程序和方法。 第六章、决策,主要讲述了决策的含义方法和特征,决策具有以下特征:超前性、目标性、选择性、可行性、过程性和科学性。方法有战略、战术和业务决策。 第七章、组织概述,主要讲述了组织的概述,组织的作用和原则。组织是一切管理活动赖以存在的物质载体。 第八章、组织结构,讲述了组织结构的设计和形式,描述了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的内容以及集权与分权的内容。因此,建立合理高效的组织结构是十分必要的。 第九章、人员配备、主要是对管理人员的选聘、考核和培训 为实现组织目标,建立合理的部门结构,明确各部门的权利和任务,这仅仅实现了硬件上的搭配,还需要为各部门配备适当的人员,通过人去完成组织结构中的各项任务,才能最终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人员配备的任务就是物色合适的人选,促进组织结构有效发挥,充分开发组织人力资源。 第十章、领导,领导,是一种活动过程。任何一个组织都离不开领导,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