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我国高速铁路轨道不平顺维修管理标准

我国高速铁路轨道不平顺维修管理标准

5.2.3 我国高速铁路轨道不平顺维修管理标准

我国铁道部科技司、运输局于2008年3月颁布了“客运专线300~350km/h 轨道不平顺动静态管理值”,以确保轨道的平顺性和高速行车的舒适性。

(1)轨道静态几何尺寸允许偏差管理值

检查项目为轨距、高低、轨向、水平和扭曲五项,各项偏差又分作业验收、临时补修和限速200km/h三个等级,各级轨道静态几何尺寸允许偏差管理值见表5.2.1。

表5.2.1 高速铁路轨道静态几何尺寸允许偏差管理值

注:1. 高低偏差为10m弦测量的最大矢度值;

2. 轨向偏差,直线为10m弦测量的最大矢度值。

(2)曲线轨道曲线正矢允许偏差(表5.2.2)

表5.2.2 曲线正矢允许偏差(20m弦)

(3)正线道岔静态几何尺寸允许偏差管理值(表5.2.3)

表5.2.3 正线道岔静态几何尺寸允许偏差管理值

注:1、支距偏差为实际支距与计算支距之差;

2、导曲线下股高于上股限值,作业验收为0mm,临时补修为3mm。

(4)钢轨焊接接头验收标准(表5.2.4)

表5.2.4 钢轨焊接接头验收标准(mm/1m)

(5)轨道不平顺动态管理值

轨道检查车对轨道动态局部不平顺(峰值管理)检查项目为轨距、水平、高低、轨向、扭曲、车体垂直加速度和车体水平加速度共七项,各项偏差又分作业验收、日常保养、舒适度、临时补修和限速200km/h五级,各级动态管理值见表5.2.5。

表5.2.5 高速铁路轨道不平顺动态管理值

2. 高低、轨向不平顺偏差管理值按照轨道实际情况评定;

3. 水平偏差管理不包含曲线按照设计规定设置的超高量及超高顺坡量;

4. 扭曲基长为2.5m,偏差管理值包含缓和曲线超高顺坡造成的扭曲量;

5. 严格控制连续3波及多波轨向、水平不平顺和轨向水平逆向复合不平顺。

将连续3波以上的轨向(波长为20~30m)不平顺幅值控制在4mm以内。

(6)轨道质量指数TQI管理值

除峰值管理外,还实行区段轨道质量指数TQJ管理值管理,见表5.2.6。

表5.2.6 高速铁路轨道质量指数TQI管理值

2. 波长为42~120m的单元区段长度为500m。

5.3.1 分析条件

(1)CRH动车组车辆

运行速度为250、300、350、400 km/h。

(b)轨向不平顺

(c)

(e)三角坑不平顺

图5.3.1 轨道几何不平顺模式

15.1无砟轨道精调整理

15.1.1 无砟轨道精调工艺流程见图15.1.1 。

15.1.2 无砟轨道精调主要装备:轨道几何状态测量仪、全站仪、气象传感器、CPⅢ棱镜组件、调整部件等。

不合格

不合格

图15.1.1 无砟轨道精调施工基本工艺流程

15.1.3 无砟轨道精调前应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1 检查轨道几何状态测量仪、全站仪等测量仪器的工作状态。

2 根据轨道结构类型和设备数量,提前配备相应数量调整件。

3 按照连续贯通里程,连续两个CPⅢ控制点之间按扣件结点沿里程增加方向单独连续编号。

4 在轨道几何状态测量仪中输入线路平、纵断面资料及CPⅢ轨道控制网等资料。

15.1.4 轨道静态调整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精调测量前轨道应具备下列条件:

1)钢轨应无污染、无低塌、无掉块、无硬弯等缺陷。

2)扣件应安装正确,无缺少、无损坏、无污染。扣件弹条与轨距挡板应密

贴,扣件扭矩符合设计要求。

3)轨下垫板应安装正确,无缺少、无损坏、无偏斜、无污染、无空吊。

4)钢轨焊接接头平直度应符合标准要求。

2 轨道精调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采用全站仪通过CPⅢ控制点进行自由设站,自由设站应符合高速铁路

测量相关标准的规定。

2)全站仪与轨道几何状态测量仪的观测距离宜为(5~80)m。

3)采用轨道几何状态测量仪对轨道进行逐个扣件节点连续测量。轨道几何

状态测量仪应由远及近靠近全站仪方向进行测量。

4)区间轨道应连续测量,两次测量搭接长度不应少于20m。

5)车站道岔应单独测量,与两端线路搭接长度不应少于35m。

3 调整量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根据测量数据,对轨道精度和线形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确定需要调整的

区段。

2)用软件进行调整量模拟试算,并对轨道线形进行优化,形成调整量表。

3)根据调整量表和扣件型号,选配合适的调整配件,并在表中详细记录安

装位置、方向。

4 轨道调整应符合下列规定:

1)钢轨精调作业应先确定基准轨。曲线地段以外轨为基准轨,直线地段同

前方曲线的基准轨。

2)钢轨精调时,宜先调基准轨的轨向和另一轨的高低,再调两轨的轨距和

水平。

3)现场根据调整量表,对计划调整地段进行标识,严格按照确定的原则和

顺序进行轨向、轨距,高低、水平的调整。

4)轨距、轨向调整(轨道平面调整),区间轨道通过更换轨距块或移动铁

垫板来实现;车站道岔通过更换偏心椎或缓冲调距块来实现。

5)高低、水平调整(轨面高程调整),区间轨道、车站道岔均通过更换轨

底调高垫板来实现,板式轨道也可采用充填式垫板进行高低、水平调整,

充填式垫板施工应符合《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充填式垫板暂行技术条

件》(科技基[2008]74号)的规定。

6)对调整完毕的区段,用轨道几何状态测量仪进行检核测量,并对超限尺

寸进行反复调整,直到确认轨道状态符合标准要求,并按相关规定提交

检测成果资料。

15.1.5 轨道精调整理后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无砟轨道静态平顺度允许偏差应符合表15.1.5 的规定。

表15.1.5 无砟轨道静态平顺度允许偏差

注:表中a为扣件节点间距,单位:m。

2 线间距允许偏差0,+10mm。

3 扣件的轨距块应顶严靠紧,离缝者不得大于6%,最大离缝不应大于0.5mm;扣件紧固,扣压力小于规定者不得大于8%;胶垫无缺损,偏斜量大于

5mm者不得大于8%。

15.1.6 轨道动态调整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分析动态检测数据,查找超限点。

2 采用轨道几何状态测量仪、轨道尺、塞尺等工具,对超限点进行核对检查。现场核对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

1)首先必须对区段范围内的扣件、垫板进行全面检查,确认无异常后,再

开始轨道几何尺寸检查。检测调整方法同轨道静态调整方法。

2)局部短波不平顺应对轨道超限处前后各50m范围内进行全面检查,必

要时扩大检查范围。

3)长波不平顺应采用轨道几何状态测量仪在波峰或波谷里程前后各150m

范围内进行测量。

4)连续短波不平顺,可以采用轨道几何状态测量仪测量方法进行测量。

3 根据现场核对检查资料计算调整量,形成调整量表。

4 轨道动态调整方法、精度要求等与轨道静态调整相同。调整完毕,应对轨道几何尺寸,扣件、垫板状态进行全面复检,并对超限尺寸进行反复调整,直到确认轨道状态符合标准要求,并按相关规定提交检测成果资料。

15.2有砟轨道精调整理

15.2.1 有砟轨道精调整理基本工艺流程见图15.2.1 。

注:图中实线框为有砟轨道精调整理作业工序,虚线框为其它施工工序。

图15.2.1 有砟轨道轨道精调整理基本工艺流程

15.2.2 轨道精细整理主要施工设备应包括配砟整形车,起道、拨道、捣固车,动力稳定车;小型起道、拨道、捣固机;风动卸砟车;电动道砟捣固棒等。15.2.3 铺设无缝线路之后至线路开通之前,道床应逐步进入稳定阶段。通过检测,对于不能满足本技术指南第15.2.16 条规定的线路,应用大型养路机械等对轨道进行精调整理作业。

15.2.4 在对线路实施精调之前采用稳定车进行1至2遍的稳定密实,减少精调后的线路变化。

15.2.5 轨道精调整理前,应组织专业测量队伍对全线轨道控制网CPⅢ进行复测,并对线路进行全面检查测量,主要检查线路平纵断面、轨距、水平、高低、方向、钢轨硬弯和钢轨焊缝平直度等,并及时汇总检测资料,为制定线路精调计划提供依据。

15.2.6 线路精调计划应根据线路的实际状态,按照测量结果确定各项目的工作量,统筹兼顾合理安排,避免互相干扰冲突,重复整治和盲目整治。

15.2.7 轨道精调整理应作好以下各项工作:

1根据设计要求,在规定的作业轨温范围内至少进行四遍精调整理,使之达到验交标准。

2对不符合设计要求的道床断面,应进行整修,堆高砟肩,拍拢夯实。

3缓和曲线、竖曲线区段应调整圆顺。

4整修打磨不平顺焊缝,提高轨面平顺性。

5钢轨硬弯矫直。

6电容枕、绝缘枕等其它轨枕更换。

7调整轨距,补齐扣、配件。

8测取钢轨位移量,复核锁定轨温。

15.2.8 钢轨硬弯矫直、钢轨焊缝平直度超标打磨、轨距调整等均应在大型养路机械精细整道前完成。

15.2.9 轨道精调整理作业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全线的轨距进行逐根轨枕测量,超标轨枕应逐根进行调整,调整后轨距应达到以下标准:轨距允许偏差:±1mm,轨距变化率不得大于1/1500。

2对钢轨硬弯进行矫直作业,矫直后的钢轨用1m的直钢尺丈量平面不平顺矢度不得大于0.3mm。

3对平直度超标的钢轨焊接接头进行整修处理,使焊头平直度符合本技术指南表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规定。

4在精细整道前,利用风动卸砟车进行补砟作业。卸砟运行速度控制在5~10km/h;风动卸砟车卸砟、补砟应由专人引导。卸砟应均匀,两侧卸砟线路外侧风门比内侧风门先打开且稍大一些。

5线路通常分四遍进行大机精细整道。第一、二遍采用精确法作业,第三、四遍采用近似法作业,起道量控制在15mm左右,宜采用双捣,夹持时间设置在0.45s及以上,大机起终点重合地段采用搭接法作业。捣固作业后的稳定车按重稳的要求实施,稳定速度为1km/h,重稳频率宜按40~45Hz设置,加载至80%。

15.2.10 大型养路机械作业轨温应符合以下条件:

1一次起道量小于等于30mm,一次拨道量小于等于10mm时,作业轨温不得超过实际锁定轨温±20℃。

2

50)mm,一次拨道量在(11~20)mm时,作业轨℃。

15.2.11 无缝线路的轨道整理作业应按以下要求进行:

1高温时不应安排影响线路稳定性的整理作业。高温时可安排矫直钢轨、整理扣件、整理道床外观、钢轨打磨等作业。

2进行无缝线路整理作业必须掌握轨温,观测钢轨位移,分析锁定轨温变化,按实际锁定轨温,根据作业轨温条件进行作业,严格执行“作业前,作业中,作业后测量轨温”制度,并应做好以下各项工作:

⑴在整理地段按需要备足道砟;

⑵起道前应先拨正线路方向;

⑶起、拨道机不得安放在铝热焊缝处;

⑷扒开的道床应及时回填、夯实。

3无缝线路整理作业应遵守下列作业轨温条件:

⑴当轨温在实际锁定轨温减30℃以下时,伸缩区和缓冲区禁止进行整理

作业。

⑵ 在跨区间无缝线路上的无缝道岔尖轨及其前方25m 范围内综合整理,允许在实际锁定轨温±10℃内进行作业。

4 无缝线路应力放散和调整后,应按实际锁定轨温及时修改相关技术资料和位移观测标记。

5 桥上无缝线路整理作业应做好以下各项工作:

单根抽换桥面枕,在实际锁定轨温℃ 范围内进行。

⑶ 对桥上钢轨焊缝应加强检查,发现伤损应及时处理。

⑷ 对桥上伸缩调节器的伸缩量应定期观测,发现异常爬行,应及时分析原因并整治。

6 扒道床、起道、拨道作业轨温条件如下:

⑴ 在实际锁定轨温±10℃范围内,可进行不影响行车的扒道床、起道和拨道作业;

⑵ 在实际锁定轨温 ℃ 范围内,连续扒开道床不得大于50m ,起道高度不得大于40mm,拨道量不得大于20mm,禁止连续扒开枕头道床。

⑶ 在实际锁定轨温+20℃ 范围内,连续扒开道床不大于25m ,起道高度不大于30mm ,拨道量不大于10mm ,禁止连续扒开枕头道床。 7 无缝线路养护维修及故障处理应符合《铁路线路修理规则》相关规定。 15.2.12 线路锁定后的精细整道,特别是需要拆卸扣件的作业,应严格按照有关要求进行,一次拆卸扣件不宜过长。

15.2.13 线路锁定后的精细整道,起、拨道量不宜过大,以免对道床造成大的扰动。

15.2.14 在轨道精调整理过程中,对于长大直线上的小折线,宜采用大半径曲线(R=1500000m )拟合处理,以消除折线小偏角。

15.2.15 最终轨道精调整理应依据CP Ⅲ轨道控制网,采用轨道几何状态测量仪检测系统检测,通过扣件系统进行精调整理。

15.2.16 有砟轨道经全面精调整理达到验收标准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线间距允许偏差为:0~+20mm。车站线间距应与站台误差协调调整。

2道床达到稳定状态,其状态参数指标应符合表15.2.16 -1规定。

3有砟轨道静态铺设允许偏差见表15.2.16 -2。

表15.2.16 -2 有砟轨道静态铺设允许偏差(mm)

4道床断面应符合设计要求,铺设III型混凝土轨枕地段道床顶面应与轨枕中部顶面平齐,铺设其他轨枕地段的道床顶面应低于轨枕承轨面40mm,道床厚度不得小于设计厚度20mm,道床一侧肩宽允许偏差应为±20mm,砟肩堆高不得有负偏差,线路中部道床顶面不得有粒径小于30mm的道砟颗粒,边坡整齐美观。

5扣件的轨距块应顶严靠紧,离缝者不得大于6%,最大离缝不应大于0.5mm;扣件紧固,扣压力小于规定者不得大于8%;胶垫无缺损,偏斜量大于5mm者不得大于8%。

6轨道动态质量检测应符合现行《客运专线铁路工程竣工验收动态检测指导意见》的相关规定。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