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分子和原子(第二课时)

分子和原子(第二课时)

教学随笔学习内容:第三单元课题2 分子和原子(第二课时)课型新知预展课教学随笔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1.记住分子、原子的概念和特性2.会用分子、原子的观点来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宏观现象和微观本质间相互联系的分析、推理,提升抽象思维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解释,学会科学联系的方法;通过对分子的可分性与不可分性的理解,学会辨证

思考问题的方法。

学习重点:1、原子概念的形成。 2、理解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学习过程:

一、复习巩固,课前热身

氨气、水、糖等物质都是由什么微粒构成?

二、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分子是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它能不能再分割?假如能分

割,那分子又是由什么构成的呢?

三、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学生讨论】

1、展示:过氧化氢分子分解的微观实质。

问题:这说明了什么?2、展示:氧化汞分解示意图

结论:

3、总结:

原子的基本性质:

教学随笔学习过程:

4、分子和原子的相似性和相异性

分子原子

概念

性质

联系

区别

四、巩固新知,拓展延伸

1、以下物质由原子构成的是()

A.水 B.二氧化碳 C.石墨 D.空气

2、证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的是

A铁矿石磨成粉末B碘受热升华

C加热水有水蒸气生成D氧化汞加热,生成汞和氧气

3、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

A.分子大、原子小

B.分子的质量大,原子的质量小

C.分子可直接构成物质,原子则要先构成分子后再构成物质

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再分,原子则不能再分

4、由分子参加的化学反应,反应前后一定发生变化的是()。

A.分子种类

B.分子数目

C.原子种类

D.原子数目5、以下图是气体物质的粒子示意图,图中“●”和“O”分别表

示两种不同的原子,其中表示纯净物的是

6、以下说法中,准确的是()。

A.化学反应中,分子的种类改变,但分子的数目不变

B.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所以水中含有氢气和氧气

C.分子能构成物质,有些原子也能直接构成物质

D.氧气是由两个氧原子构成的

7、用“分子”或“原子”填入以下空格。

①蔗糖是由蔗糖________构成。②铜是由铜_________构成。

③氧气是由氧__________构成。④氧分子是由氧_________构成。

【归纳梳理】

学习过程:

第2课时 分子和原子 教案

第3章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1节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第2课时分子和原子教案 【教材分析】 分子和原子是初中学生初次接触到的微小粒子,本节课,学生将从认识分子、原子的真实存在,开始认识微观世界,是化学学习由形象到抽象,从宏观转向微观的开始。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对学生了解微观世界,形成微观想象能力至关重要,是继续探索物质结构奥秘,理解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一切化学反应实质的基础。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分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分子、原子各自保持它们构成的物质的化学性质。 2.知道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3.知道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原子的种类,数目都没有发生改变;认识化学变化的实质就是——原子的重新组合。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水分子的分解过程的观察,认识到化学变化的实质,知道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2.通过对分子和原子的比较,学会运用比较法研究事物间的异同。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通过运用比较法研究事物间的异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化学的魅力。 【教学重点】 1.知道分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2.知道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3.知道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教学难点】 知道分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学情分析】 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好方法。因此,在本节课中,我设计了几个小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再与同学进行交流讨论,在教师的引导下,归纳总结出分子、原子的知识,并通过演示水分子的分解过程,使学生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 【教学方法】 本节课教学采用实验探究、交流讨论与分析归纳相结合,并以多媒体辅助教学。 新课标要求,初中化学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结合本节课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我确定了以实验引入,结合交流讨论、分析归纳等方法,目的是培养学生善于动手、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能力,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比较分析实验结果,了解分子、原子的有关知识,再以多媒体辅助教学,帮助学生形成微观想像能力,突破难点。这样多种方法互相穿插、渗透,也

分子和原子第二课时学案

第三单元课题1 分子和原子(第2课时) 【探究导学】 一、几种分子模型 水分子氧分子氢分子 1、分子是由构成。(分子与原子之间的联系) 2、一个水分子是由个氢原子和个氧原子构成;一个氧分子是由个氧原子构成; 一个氢分子由两个构成。 3、分子既可以由种原子构成,也可以由种原子构成。 二、请从微观构成的角度观察分析氧化汞的分解示意图,把以下总结出几点信息或结论补充完整。 1.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而却不能再分成更小的粒子。 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分子在化学变化中__________,而原子__________。 2. 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_____________(填“变”或“不变”) 3.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填“变”或“不变”)。 4. 原子是的最小粒子。 5. 有的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还有的物质是由直接构成的(金属汞) 记忆:由原子构成的物质主要有: (1)金属,如铜是由______构成的;铁是由_______构成的;金是由________构成的; (2)金刚石和石墨(非金属)都是由__________构成的; (3)稀有气体也是由_______直接构成的,如氦气是由________构成的 三、化学变化的微观解释 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知识拓展】用分子的观点解释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分子的变化化学变化:生成新分子的变化 2.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 纯净物:只由___________构成;混合物:由___________构成; 例子.如图所示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表示纯净物的是(),表示混合物的是()

分子和原子(第二课时) 分子可分为原子

3.1 分子和原子(第二课时) 分子可分为原子 一、学习目标: 1.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培养抽象思维能力、想像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重点:分子和原子的概念联系及区别 难点:原子概念的理解 【课前预习】 1.分子有那些性质? 2.水的蒸发与水的分解两种变化有什么不同? 【预习自测】课本P52第3、4题 【我的疑惑】通过预习,你对本节课内容有何疑问? 【情境导入】一杯水若一分为二,再将其中一份一分为二……这样继续分下去最终会怎样? 二、自主探究: 知识点3:分子可分为原子 1、分子 【阅读与思考】阅读教材P50并思考下列问题: 1.“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这一说法对吗? 2.在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化学变化中,最小粒子有哪些? 3.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 ①水受热变成水蒸气;②水 ? ?→ ?通电氢气+氧气;③蔗糖放入水中一会就“不见了”。 【结论】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物质的分子本身;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它的分子起了,变成了。 ⑴分子的概念: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性质的粒子。 例如: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⑵化学变化的微观解释: 以氧化汞受热分解为例:加热氧化汞时,分解为和,每2个构成1个氧分子,许多聚集成金属汞。

【交流讨论】 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时分子、原子各是怎样变化的? 2.比较分子、原子的相同点区别及联系 2、原子 ⑴原子的概念:原子是 中的 粒子。 ⑵原子的性质:①(与分子的性质相似)体积、质量小;②运动;③有间隔。 3、分子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我的收获】 三、自我测评 1.在玻璃管两端同时放入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棉球,几秒钟后玻璃管内有一团白烟(如图所示), 白烟是氨气与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铵(NH 3+HCl=NH 4C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氨分子和氯化氢分子在不断运动 B .氨分子和氯化氢分子运动的速率相等 C .氯化铵微粒不运动 D .该反应说明化学变化中分子不可再分 2.下列各项推断合理的是( ) A .水滴到烧红的炭火上时,一瞬间火苗更旺,所以水分子中有氧气 B .压强为101kpa 时,氧气在-183℃时可变为淡蓝色液体,所以液态氧气中有氧气分子 C .加热高锰酸钾能分解出氧气,所以高锰酸钾中有氧气 D .二氧化碳的化学式为CO 2,所以二氧化碳中有氧气分子 3.参考下列物质的微观结构图示,其中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是( ) 分子 原子 备注 概念 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 微粒 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原子一定比分子小吗?否 特征 “小、 、间”; 相同的微粒,性质 。 如:任何地方的水都能解渴,但油不能。 区别 化学变化中可分为 化学变化中 再分 联系 分子是由 构成的(如氧分子由氧原子构成), 分子可分裂为原子; 可以构成分子; 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几种? 分子、原子、离子

年级化学上册 分子和原子第二课时教案人教版

课题2分子和原子(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通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学习运用日常现象与课本理论相结合的方法,用课本理论来解释日常现象。 (2)充分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3)学习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对实验所得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学生对微观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从宏观现象、微观粒子的运动,形成分子和原子的概念。 2、理解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难点:抽象思维的培养,建立微观粒子运动的想象表象。 三、课前准备: 学生: 预习教材内容,要对本课题有一定的了解。

教师: 准备分子原子的模型和多媒体课件。 辅助教具:多媒体。 (模型展示)让学生上来利用球棍模型组装出水分子、氢分子、二氧化碳分子和氧分子等模型。 (学生动手)学生自己参与,开始有些不知所措,但是相互讨论后就能够组装好。通过分子的组合学生可以形成直观的粒子概念,同时领悟到化学式的微观含义,一举两得。 (引导讨论)1从分子角度看,水的蒸发与水的分解两种变化有什么不同? 观察P51氢气与氯气的反应的示意图,仔细分析在此变化过程发生变化的是分子还是原子? (投影演示):水的蒸发和水的分解。 (学生思考)分学习小组讨论,交流彼此观点,代表解答。情境引入,分析交流。观看动画形成感官认知,进行比较分析,讨论交流,得出认识。 (归纳概念)同学们通过电解水和水的蒸发的分析比较,可以归纳出分子和原子的定义和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微观区别吗? 那么化学变化的本质是什么?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什么?你们会不会以氧化汞的反应为例子,说明化学变化的本质? (学生分析)观看动画,对电解水实验的化学变化的本质进行比较与分析、归纳与概括,得出对分子、原子的定义和本质认识。学生自学后基本可以回答出分子和原子的定义,但化学变化本质和分子原子的

课题1《分子和原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分子和原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参赛选手11号 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从空气、氧气这些宏观物质的学习进入到微观世界——物质构成的奥秘,在学生拥有了物质性质的感性知识后回归学科特点,这一个单元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要学生在学习中对物质的性质变化知其所以然,又要对第四单元水的组成在结构分析方面奠定基础,让学生能够从微观来认识化学反应的过程,帮助学生建立宏观、微观和符号这“三重表征”的学习模式。 二、学情分析 前面学生已经学习过空气和氧气的性质,初步从宏观上建立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通过前一节课的学习,学生也了解了分子的一些性质。但是,在学生眼里,微观的世界仿佛只是缩小了的宏观世界,难以理解物质变化过程中微观粒子的变化,宏观的现象及概念不能从微观粒子的角度加以解释。因此,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让学生建立微观粒子运动的想象表象和对微观世界的想象力,能应用微粒观解释一些宏观现象。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 能用微观理论解释宏观变化; 2. 认识分子、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不同,形成分子、原子的概念; 3. 理解分子、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 充分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让学生学习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 对所得信息进行加工; 2. 逐步提高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培养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索兴趣,初步建立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分子、原子概念的建立; 2.化学变化的实质。 【教学难点】1.用微观粒子的运动解释宏观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2.对学生微观想象能力的培养。 五、教学方法 问题导思、探究活动、动画揭示微观的直观教学相结合。 六、教学流程

分子和原子(第二课时)

教学随笔学习内容:第三单元课题2 分子和原子(第二课时)课型新知预展课教学随笔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1.记住分子、原子的概念和特性2.会用分子、原子的观点来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宏观现象和微观本质间相互联系的分析、推理,提升抽象思维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解释,学会科学联系的方法;通过对分子的可分性与不可分性的理解,学会辨证 思考问题的方法。 学习重点:1、原子概念的形成。 2、理解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学习过程: 一、复习巩固,课前热身 氨气、水、糖等物质都是由什么微粒构成? 二、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分子是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它能不能再分割?假如能分 割,那分子又是由什么构成的呢? 三、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学生讨论】 1、展示:过氧化氢分子分解的微观实质。 问题:这说明了什么?2、展示:氧化汞分解示意图 结论: 3、总结: 原子的基本性质:

教学随笔学习过程: 4、分子和原子的相似性和相异性 分子原子 概念 性质 联系 区别 四、巩固新知,拓展延伸 1、以下物质由原子构成的是() A.水 B.二氧化碳 C.石墨 D.空气 2、证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的是 A铁矿石磨成粉末B碘受热升华 C加热水有水蒸气生成D氧化汞加热,生成汞和氧气 3、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 A.分子大、原子小 B.分子的质量大,原子的质量小 C.分子可直接构成物质,原子则要先构成分子后再构成物质 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再分,原子则不能再分 4、由分子参加的化学反应,反应前后一定发生变化的是()。 A.分子种类 B.分子数目 C.原子种类 D.原子数目5、以下图是气体物质的粒子示意图,图中“●”和“O”分别表 示两种不同的原子,其中表示纯净物的是 6、以下说法中,准确的是()。 A.化学反应中,分子的种类改变,但分子的数目不变 B.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所以水中含有氢气和氧气 C.分子能构成物质,有些原子也能直接构成物质 D.氧气是由两个氧原子构成的 7、用“分子”或“原子”填入以下空格。 ①蔗糖是由蔗糖________构成。②铜是由铜_________构成。 ③氧气是由氧__________构成。④氧分子是由氧_________构成。 【归纳梳理】 学习过程:

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等粒子构成的。 (2)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3)认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过程和方法 (1)学习运用日常现象与教材理论相结合的方法。 (2)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3)学会运用比较、分析、归纳对实验所得的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教育。 (2)逐步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1.分子和原子概念的形成。 2.理解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等粒子构成的。 【教学难点】 1.建立微观粒子运动的表象。 2. 如何理解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3.分子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过程】 【提问】从分子的角度看,水的蒸发与分解两种变化有何不同? 【教师指导】指导学生讨论教材P50-51有关内容,从图中看出氧化汞分解时,氧化汞分子变成了——汞原子和氧气分子,氢分子和氧分子生成声称氯化氢分子,这一变化是化学变化,因此说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同时由图示可见原子在整个化学变化中并没有改变,从而得出原子时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提问】如何从分子的角度看纯净物和混合物?小组讨论,后展示。 【教师评价并与学生一起归纳】 1.纯净物:由分子构成的物质若由同种分子构成则是纯净物。 2.混合物:由分子构成的物质若由由不同种分子构成则是混合物。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番号填入题后括号内) 1. 下列关于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 B. 原子是不能再分的最小粒子 C. 原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上的最小粒子 D.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 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B. 分子一定比原子大 C. 在化学变化的前后,分子和原子的种类保持不变 D. 分子能构成物质,而原子也能直接构成物质 3. 原子和分子的根本区别是 ( ) A. 大小和质量不同 B. 是否能保持物质的性质 C. 分子能直接构成物质而原子不能 D.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4.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氧分子是保持氧气性质的最小粒子 B. 氯酸钾中含有氧分子,故加热时能放出氧气

《分子和原子》第2课时教学设计

《分子和原子》第2课时教学设计 程村中学化学组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题的内容是继前面两个单元学习某些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后,从宏观的物质世界跨进微观的物质世界的第一课,对于学生认识宏观物质的微观组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为进一步学习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奠定基础。因此,本节教材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学生通过学习观察图片认识分子的构成、学生通过两个熟悉实验:水蒸发和水电解的分析,从微观上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及分子的概念;通过对动画图片的观察得出原子的概念;微观上,单质与化合物的区别。 (2)能力目标:通过对图片的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抽象思维能力;通过对图片的观察,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归纳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对物质世界是运动的和分子的可分性与不可分性的认识,培养学生用辩证统一的观点思考问题的思想方法。 3.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学生对分子、原子概念的建立与理解。 (2)难点: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两种变化及单质、化合物的微观解释。 二、教法分析 分子、原子对于初三的学生来说,并不完全是陌生的,在小学自然、初中生物、物理课中都接触到分子和原子。但是,分子、原子究竟是什么样的

粒子,他们缺乏准确的内部表象。由于分子、原子既看不见也摸不着,所以,学生要真正建立明晰的分子、原子概念是较为困难的。针对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主要借助图片、动画等教具进行教学,采取情联想推理,多媒体辅助教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探究式教学。 三、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要达到的目标 认识分子的结构展示几种常见分子结构图图片认真观察能识别分子与原 子 分子概念的建立提问:(1)水蒸发与水电解别是什 么产业化?(2)在这两个变化中, 构成它们的粒子是否有变化?(3) 在这两个变化中,它们的化学性质 是否改变?举例说明。(3)H2的压 缩与H2的燃烧在微观上有何不同? 学生分小 组讨论、思 考、回答、 反思。 分子概念的建 立;物理变化与 化学变化的微观 区别;培养学生 分析、比较、同 化能力。 过渡从上面的讨论中,我们知道了在化 学变化中,分子要变成新分子,请 问,它们是怎样变成其他物质的分 子呢?其过程是怎样的呢?专注听激发学生的求知 欲 原子概的建立教师展示多媒体,播放电解水过程 动画以及氧化汞分解过程的动画 提问:这两个变化的共同特点是什 么?在两个变化过程中,分子与原 观察、 小组讨论 思考 回答 原子概念建立; 培养学生分析、 归纳能力、学生 间的合作学习能

《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第2课时)

《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化学变化的本质,分子原子的概念。 【教学难点】用微观粒子的运动解释宏观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二、学生认知分析 学生通过初中物理课以及前面的化学课的学习,已经知道了宏观上物质会发生三态变化以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等相关知识,但是如何从微观上更进一步理解宏观上的变化,学生学起来往往感到难于理解。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回顾旧知,引出新知

【回顾旧知】分子具有哪些基本特征?举例说明。交流表达 培养学生牢固 掌握所学知识的意 识。 环节二、建构分子、原子的概念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投影】几种分子模型的图片。 【问题1】请观察下列几种分子的模型,说说你对分子的认识。 观察思考,交流表 达,得出结论: (1)分子是由原子 构成的; (2)有些分子由同 种原子构成; (3)有些分子由不 同种原子构成 先让学生认识 分子和原子之间的 关系,为后面建构分 子、原子的概念和化 学反应的微观本质 奠定基础。 【问题2】(1)从分子角度看,水的蒸发与水的分解两种变化有什么不同? (2)观察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反应的示意图,仔细分析发生变化的是分子,还是原子? 讨论,交流表达。 (1)水蒸发:水分 子没变,只是分子间间隔 变大——物理变化。水分 解:水分子发生变化,变 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 —化学变化。 (2)氢气、氯气分 子都发生了变化,变成了 氯化氢分子——化学变 化。 交流讨论,得出分 子、原子的概念。(略) (1)通过模型、 动画,培养学生建构 “宏观——微观”关 系。 (2)培养学生 利用对比的方法,进 行分析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概括、 总结问题的能力

《分子和原子》名师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一、知识层次分析 【学习目标】 1.能说出分子和原子概念。 2.能找出原子和分子的关系以及化学反应的实质。 3.会用微观粒子的观点来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纯净物和混合物两组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探究分子和原子的概念;会用微观粒子的观点来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纯净物和混合物两组概念。 【教学难点】真正理解分子和原子概念。 二、学生认知层次分析 由于分子、原子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所以,要真正建立分子、原子的概念是比较困难。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我感知我明确: 【实验探究】 A组:固态碘使土豆变蓝。B组:碘溶液使土豆变蓝。C组:碘蒸气使土豆变蓝同种物质状态改变,但化学性质不变引入新课。 环节二:我学习我探究: (一)自主学习请阅读课本P50-P51,完成以下填空。 1.分子和原子 分子和原子: (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的最小粒子。 (2)原子是__________中的最小粒子。 关系:分子是由________构成。如一个氧分子是由____________构成的;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的。 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变化中,_____可以分为_____,原子又可以结合

成新的_____。 2.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的变化和分类 从微观角度解释: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_____发生变化,只是分子的_____发生了变化。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_____,生成了______________。 物质的分类: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纯净物是由__________构成的,混合物是由_______________构成的。 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二)合作学习 探究一:分子和原子的概念 1.探究分子的概念 播放电解水的动态变化,让学生从中感知分子的变化情况,继而得出分子的概念。 2.探究原子的概念 播放氧化汞分解的视频感知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由水的电解和氧化汞的分解让学生合作交流:1.化学变化的实质?2.分子和原子的关系?指出试卷中此知识点的出题形式。 氧气是由构成。 氧分子是由构成 一个氧分子是由构成 过渡:了解了分子和原子的概念,我们再来进一步学习用微观粒子的角度分析两组概念。 【活动一】:从微观角度认识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活动二】: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纯净物、混合物。 针对活动二的考点练习两道习题加以巩固。 课堂小结(个别学生分享后齐读,记忆) 课堂反馈练习 心灵鸡汤: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可以从微观粒子的角度去认识多彩的物质世界,用微观粒子的性质解释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利用实验探究的方法去认识微观世界,从而建立起宏观与微观之间的桥梁。

分子和原子第二课时教案

课题1 分子和原子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分子、原子的概念。 2.认识分子与原子的主要区别。 3.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认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实质。 4.从分子的角度分析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 教学重点 分子和原子概念。 教学难点 1. 分子和原子概念。 2. 分子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提问】分子有那些基本性质? 【抽生回答】(1)分子很小,质量和体积都很小;(2)分子总是在不停地运动着,并且温度越高,分子的能量越大,运动速度也就越快;(3)分子间有间隔。温度升高,分子之间的间隔增大;(4)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导入】分子能不能再分?如果能再分,那分子又是由什么构成的呢?分子和原子之间是什么关系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分子、原子的有关知识 二、探究新知 【提问并讲解】1.水蒸发是什么变化?(生答:物理变化。)在这个变化中水分子有没有变成其他分子?(生答:没有。)既然如此,水的化学性质是当然就没有改变。 2. 品红溶于水是什么变化?(生答:物理变化。)在这个变化中品红分子和水分子有没有变成其他分子?(生答:没有。)既然如此,水和品红的化学性质当然就各自保持不变。 【结论】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其化学性质也保持不变。 【提问并讲解】1. 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是什么变化?(生答:化学变化。)反应前是什么分子?(生答:过氧化氢分子。)反应后是什么分子?(生答:水分子、氧分子。)分子发生变化没有?(生答:发生了。)既然分子发生了变化,过

氧化氢的化学性质当然就不能再保持。 2. 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是什么变化?(生答:化学变化。)反应前是什么分子?(生答:氢分子、氯分子。)反应后是什么分子?(生答:氯化氢分子。)分子发生变化没有?(生答:发生了。)既然分子发生了变化,氢气和氯气的化学性质当然就不能再保持。 【结论】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发生了变化,其化学性质也就不能保持。 【提问】由以上可知,如果物质的分子不变,化学性质就能保持不变。分子变了,化学性质就不能保持。那么我们该如何给分子下定义呢?请同学们看教材50 页第二段。 【抽生回答】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抽象概念直观化】酒精能燃烧,如果取其一半,能否燃烧?(生答:能。)取其一半的一半,能否燃烧?(生答:仍能燃烧。)可见构成酒精分子不变,其化学性质就不变。 【提问】分子定义中有三个关键词,请找一找。 【抽生回答】概念中的三个关键词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化学性质”、“最小”。 【过渡】为什么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而不是“保持其‘物理性质'的最小粒子”呢?听了下面的故事你也许会豁然开朗。 【小故事】伽利略的父亲曾带伽俐略去朋友家作客,当时天上正飘着鹅毛大雪。小伽俐略一边走一边玩,非常高兴。忽然,他停住了脚步,望着漫天飞舞的雪花,问:“爸爸,雨水没有颜色,雪花为什么是洁白的呢?” 雨水和雪花都是由水分子构成的,而他们颜色不同,状态不同,可见分子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 【讲解】在常见的物质中,哪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呢?氧气(。2)由氧分子构成,臭氧(Q)由臭氧分子构成,氢气(日2)由氢分 子构成,氮气(N2)由氮分子构成,水(H2O)由水分子构成,过氧化氢(H2O2)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二氧化碳(CO2)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氨气(NH3)由氨分子构成。 【讨论】刚才我们从微观的角度认识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 化,现在我们用分子的观点,从微观的角度解释“纯净物”、“混合物”。

九年级化学上册教学案:3.1分子和原子 第二课时

教学——学习目标: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用分子的观点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混合物和纯净物。通过观察识图等方法获取信息,学习运用想象类比、分析归纳、推理判断等方法处理信息。 教学——学习重难点:分子和原子的定义;化学反应的实质 教学——学习过程: 新课引入: 1.写出氧化汞(HgO)加热生成汞(Hg)和氧气(O2)的反应文字表达式。 ____________;该反应是____变化,属于____反应 2.已知:表示氧原子,表示汞原子 (1)氧化汞是由氧化汞分子构成的;汞是由汞原子构成的;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 (2)1个氧化汞分子是由1个氧原子和1个汞原子构成;1个氧分子是由2个氧原子构成。 请根据下图——氧化汞分子分解示意图回答: 在该反应中发生了改变的粒子是____________; 在该反应中氧化汞分子是否发生改变?____ 在该反应中氧化汞的化学性质是否发生改变?____ 在该反应中没有发生改变的粒子是____________; 在化学反应中,一种物质的分子是如何变成其他物质的分子的? 一、分子可以再分成原子 1.分子、原子的概念 (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____性质的____

粒子。 (2)原子的定义:原子是____变化中的____粒子。 2.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学会说话:根据p50图3-5完成下题:(注意划线部分) (1) 1个氧分子(O 2)是由2个氧原子构成的。 (2)1个氢分子(H 2)是_______________。 (3)1个二氧化碳分子(CO 2)是_______________。 (4)一个氨分子(NH 3)是__________________ __。 (5) 1个过氧化氢(H 2O 2)分子是______________ _。 (上述5种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是__________, 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是_________________。 3.化学反应的实质: 在化学反应中___可以分裂成___,___又可重新组合成新的 ___; 分子 原子 相同点 1、质量、体积都非常__ 2、彼此之间有____ 3、总是不断地____ 4、同种分子(或原子)性质____ 不同点 1、分子是保持物质__性质的__粒子 2、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____。 1、原子是__变化中的_ _粒子。 2、在化学变化中,原子_ ___。 联系 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分子 原子 二、用分子的观点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________, 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改变; 2.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_______ _,一种物质的分子会变成其他物质的分子。 三、用分子的观点区别混合物和纯净物: 1.混合物:由___或___以上的物质组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分解 构成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课题1 分子和原子(第二课时)教案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 ,知道构成物质的微粒有体积小、质量轻、不断运动、有间隔的根本特征;知道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2〕知道分子和原子的相同点、不同点及联系;能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和实验现象; 〔3〕学会运用分子的观点来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纯洁物和混合物。 2.过程与方法 〔1〕能从常见的现象入手进行合理的想象和推理; 〔2〕通过讨论分析能主动和他人进行交流 ,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对微观粒子的探究欲 ,建立“世界是物质的 ,物质是可分的〞的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 〔2〕感受物质无限可分的哲学思想 ,唤起学生对科学的好奇与向往。 教学重点 〔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并认识微粒的特征 ,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的问题。〔2〕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实验现象的猜想、观察 ,分析、交流、总结等探究能力。教学难点 〔1〕分子和原子的概念; 〔2〕理解化学反响的微观实质。 教学方法 创设问题情境→实验探究→得出结论→活动探究→学生谈论→总结归纳。 教学过程 【引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分子的一些特点 ,那么什么是分子?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有关分子的知识。 二、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从分子和原子的观点来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分子的观点 【提问】水的蒸发与过氧化氢分解的这两个过程分别是什么变化? 【答复】水的蒸发过程没有产生新物质 ,是物理变化;过氧化氢的分解过程产生了水和氧气的新物质 ,是化学变化。那么 ,这两个变化在微观上又有什么不同的特点呢?【演示】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模型演示比照这两种变化 ,并归纳相关内容。 【分析】水的蒸发过程中水分子没变,水的化学性质没变。品红在水中的扩散过程也是如此。因此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 ,物质的分子本身没有变化。 〔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 ,物质的分子本身没有变化。 【展示】过氧化氢分解的示意图及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示意图。 过氧化氢分解的示意图 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示意图 【分析】过氧化氢分解生成了水和氧气 ,过氧化氢分子变成了水分子和氧分子 ,水分子和氧分子是不同的分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 ,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 ,变成了别的物质的分子。再如 ,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时 ,氢分子和氯分子都发生了变化 ,变成了氯化氢分子 ,氢气和氯气也不再保持原来的性质。 〔2〕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 ,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 ,变成了别的物质的分子。 〔3〕分子的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提问】为什么不能说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物质性质包括哪些? 【答复】因为在物理变化中 ,虽然分子不发生变化 ,但物质的物理性质却发生了变化。如水蒸发时水由液态变成了气态。物质的性质除了化学性质外 ,还包括物理性质。【讨论】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这些分子是否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呢?水是由水分子构成 ,酒精由酒精分子构成 ,水和酒精的化学性质相同吗?氧气、液氧、固态氧都是由氧分子构成 ,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吗? 【结论】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分析】我们知道空气是一种混合物 ,它是由氧气、氮气等纯洁物组成的 ,而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 ,氮气是由氮分子构成的。可见空气中含有多种分子。由此可以得出 ,纯洁物是由同种分子构成 ,混合物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提问】分子都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吗? 【展示】几种分子的模型

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太平中学:袁仕忠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学习一些类比、模型等科学方法,养成抽象、想象、分析和推理等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宏观现象的讨论,把对微观世界的探索引向深入,引导学生用分子、原子的观点分析比较两种变化、混合物与纯净物,进一步从化学变化中认识分子与原子的特征,形成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养成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从宏观现象认识微观粒子的运动,形成分子和原子的概念。 教学难点: 抽象思维能力的养成。 主要教法: 启发式与探究性学习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并且知道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非常小,那么分子还能再分吗? 二、新课研讨 1、组织学生讨论:(1)、水的蒸发、品红溶于水。(2)、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氢气在氯气中燃烧。上述四个变化中分子的变化情况。 2、教师小结:(1)的两个变化中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2)的两个变化中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原来的过氧化氢分子变成了水分子和氧气分子、氢气分子和氯气分子变成了氯化氢分子。由此可见,只要分子发生了变化,物质也要发生变化。从而得出分子的概念是: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并举适当例子加以说明。最后得出推论: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7 3、通过多媒体展示氧分子、氢分子、二氧化碳分子、氨分子的结构,让学生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4、组织学生讨论:教材50页图3一6氧化汞分子分解示意图中分子和原子的变化情况。 5、教师小结:该反应中氧化汞分子发生了变化,变成了氧原子和汞原子,而反应前后氧原子和汞原子都没有变化。由此得出原子的概念: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6、教师组织学生:把原子和分子做一个系统的对比。 7、组织学生讨论::教材51页图3一7氢气与氯气反应的示意图中反应前后分子和原子的变化情况,推论在化学反应中,发生变化的是分子还是原子?讨论后得出结论:发生变化的是分子。 三、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分子和原子的概念、二者的本质区别及关系。我们要能用分子的知识去解释一些常见的现象及用分子的知识去认识两种变化、纯净物和混合物。 四、达标训练 1、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的事实是()

分子和原子教案(第二课时)

分子和原子教案(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1.理解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培养抽象思维水平、想像力和分析、推理水平。 重点:分子和原子的概念联系及区别 难点:原子概念的理解 【课前预习】 1.分子有那些性质? 2.水的蒸发与水的分解两种变化有什么不同? 【情境导入】 二、自主探究: 知识点3: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及比较 1、分子 【阅读与思考】阅读教材51~52页并思考下列问题: 1.“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这个说法对吗? 2.在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化学变化中,最小粒子有哪些? 3.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 (1)水受热变成水蒸气;(2)水氢气+氧气;(3)蔗糖放入水中一会就“不见了”。 【结论】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物质的分子本身;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它的分子起了,变成了。

⑴分子的概念:最小粒子。例如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⑵化学变化的微观解释: 反应物的分子分解结合聚集生成物。但有的物质直接由构成。以 氧化汞受热分解为例:加热氧化汞时,分解为和,每2个构成1个氧分子, 很多聚集成金属汞。 【交流讨论】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时分子、原子各是怎样变化的? 2.分子、原子的概念 3.比较分子、原子的相同点区别及联系 2、原子:⑴原子的概念:。 ⑵原子的性质:(与分子的性质相似)体积、质量小;运动;有间隔。 3、分子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分子原子 定义 特征 区别 联系 4、分子、原子、物质间的联系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我的收获】 【知识归纳】 1. 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 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能够相互结合形成。 3.化学变化的实质:。 三、自我测评 【课堂练习】课本P53~54 第2、4、5题 1.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叙述中,准确的是() A.分子质量大于原子的质量 B.分子能运动而原子不能运动 C.分子能构成物质而原子不能构成物质 D.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2.已知“o”、“●”表示质子数不同的原子。 (1)下列表示的气体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 (2)下列表示的气体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3.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 A.分子大、原子小 B.分子的质量大,原子的质量小 C.分子可直接构成物质,原子则要先构成分子后再构成物质 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再分,原子则不能再分 4.微观模拟题:通过下图反应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丙物质属于纯净物中的___________(填物质分类)。(2)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反应。

初中九年级化学课题一《分子和原子》第二课时作业

第三单元课题1 分子和原子(2)作业设计 【基础性作业】(必做题) 1.保持氨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A.氮原子B.氮原子和氢原子 C.氢分子D.氨气分子 【答案】D 【学业质量】 2.有关分子、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 B.化学变化中分子、原子都可分 C.分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原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 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答案】D 【学业质量】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氧气(O2)、水(H2O)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B .空气里的氧气分子与由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的氧气分子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 C .硫在氧气中燃烧肘,硫原子和氧气分子都发生变化,结合生成了二氧化硫分子 D .蔗糖放入水中很快就见了,这是由于蔗糖分子不断运动,脱离了糖块而扩散到水分 子中间去的缘故 【答案】B 【学业质量】 4.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若用“”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下图四种变化中能体现“水蒸发”的微观本质的是( ) A . B . C . D . 【答案】B 【学业质量】 5.从如图所示的氧化汞分子分解示意图中(红球表示汞原子,绿球表示氧原子)获得以下信息,其中不正确的是 ( ) 必备知识 关键能力 solo 质量水平 难度f 知道构成物质的微粒 认识记忆B1 U L1 容易(0.9) 知道由分子构成物质,分子保持化学性质,分子不变,化学性质不变。 理解掌握B2 M L2 中等(0.6) 知道化学变化中,分子分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理解掌握B2 M L2 中等(0.6) 能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理解掌握B2 M L2 容易(0.7) 必备知识 关键能力 solo 质量水平 难度f 能判断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不变,变化的时分子之间的间隔,水蒸发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故水分子不变,只是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模仿应用B3 R L3 容易(0.7)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