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日出陈白露人物分析

日出陈白露人物分析

日出陈白露人物分析

【篇一:《日出》中陈白露形象赏析】

题目__梦醒了却无路可走_____

任课教师姓名

学号

上课时间

作业完成时间_

梦醒了却无路可以走

——从陈白露的人生选择看一个成功的舞台形象

摘要:戏剧里,一个成功的舞台形象应该要深入观众心中,得到观众的认可,他们应该有着鲜明丰满的个性,能够让观众通过他们产生对社会、对人生的思考,深深的记在脑海里。本文通过《日出》里陈白露的形象来说明怎么样的舞台形象才是成功的。

关键词:舞台形象,深入人心,陈白露,人生之路

在现当代舞台戏剧作品中,什么样的舞台形象是让观众过目不忘的?作为戏剧,舞台形象的成功无非就是得到观众的认可。一个成功的舞台形象有着鲜明的个性,他们的所作所为、言谈举止都能够让观众深思,甚至引起观众的共鸣。他们的背后就是代表着那么一个时代,通过他们我们能够看到作者内心的呼喊,看到那个时代多具有的特征。

我所看戏剧不多,但每一部都堪称经典,其中《日出》这一戏剧更是让我强烈感受到了作者对那个时代的控诉,里面的形象陈白露的人生经历深深的引起了我的深思。

一、陈白露的人生出路

23岁,花一样的年龄,花一样的青春,可就是在这样的带着花一样的梦,陈白露选择了自杀,结束了自己的短暂的一生。作为一个高级交际花,似乎过着让人“羡慕”的生活,摆在面前的人生之路也很宽广,为何却走向了极端?

陈白露的第一条路,与向她求婚的方达生结婚,但她拒绝了。“在任何情形之下,我都是不会嫁给你的。”这让方达生愕然,也让观众意外,过惯了养尊处优的生活,她宣称:“我要人养活我”,“我要舒服”,“我出门要坐汽车,应酬要穿些好衣服,我要玩,要花钱。”

陈白露拒绝了方达生,并不是不知道他的为人,而是他能给的未来是她早已厌倦的过去。几年前,她跟着一位年轻诗人离开了都市,

离开了表面繁华的生活,但是“后来,新鲜的逐渐不新鲜了。两个人

相处久了,渐渐就觉得平淡了,无聊了。”最终,两人甚至成了彼此

的制约,你不让我舒服,我不让你活得痛快。经

历这么一段可怕的婚姻生活,陈白露对于与方达生可能开始的生活

不抱任何幻想,所以她就干脆堵死了这条路,拒绝了方达生。

第二条路是与潘月亭继续保持暧昧关系,继续苟且过着经济上还说

得过去的生活。其实这一条路我们一看就不太可能,陈白露有着自

己的智慧和尊严,她与潘月亭的交往只不过是生活上的一种权宜之计,所以她不刻意去讨好潘月亭。至始至终,陈始终占据着主动权,在他面前我行我素,从不在意。一个星期后,潘月亭受金八在公债

市场的操纵破产了,陈白露知道他们的关系也就结束了。

陈白露的第三条路是与想她求婚的张乔治结婚。张是一个海归博士,有钱有地位,从表面上看这是一个正常人家都愿意嫁的人。可实际

上他是一个什么样的货色?张乔治被陈白露讽刺“他是此地的高等产出”,却毫不留情的抛弃了为他生了三个孩子的太太,他以为用钱就

可以摆平一切,以为一个吃了点洋饭的人就可以有了高傲的资本。

他说话总是带着点洋文,方显得自己不一般:“我简直不习惯说中国话,说外国话总觉得稍稍方便一些。”对于张乔治,他这一身的洋奴

气息,他对太太的始乱终弃让陈白露打心眼里鄙视,更不可能去嫁

给这样一个人。

陈白露的第四条路是继续做她的交际花,所托之人一个不如一个,

最后到年老色衰时,变成翠喜那样下等妓院的下等妓女。在第三幕里,在宝和下处,实际上是作者在用翠喜的和小东西的命运暗示陈

白露如果苟活下去的最终结局。

二、陈白露的舞台形象及意义

《日出》这一戏剧讲述的只有短短一个星期的时间,这个星期里,

陈白露走完了尚存童心——以为自己生活还有价值——以为自己能

救小东西这样的弱者,到最后面对这个世界对周遭人的完全失望,

明白了“不是我们允不允许金八他们活着的问题,而是金八他们允不

允许我们活着的问题。”她终于知道,她以为自己靠自己的能力、美

貌和智慧在那个社会混出一条路来的想法是多么幼稚,这个社会不

是为她那样的人准备的,而是为金八、张乔治那样的无耻之徒准备的,她其实是根本无路可走的。

鲁迅说过:人生最大的苦痛是梦醒了无路可以走。陈白露就是这样

一个悲惨的人,看清了世事却摆脱不了命运的无奈,她的路看起来

很多,可实际上却是无路可走,而这里面很多东西也很容易引起观

众的共鸣和深思。

对于第一条路,观众不一定会想到她过往的婚姻,但不管是在过去

社会还是

现在,大家肯定对陈白露拒绝方达生表示赞同。试想,今天如果有

人放弃那荣华富贵而去跟了这么一个穷小子以追求所谓的浪漫,相

信肯定会被社会很多人所嘲笑,因为这就是社会的功利,这功利匆

忙了我们行走的脚步,也蒙蔽了我们的眼睛。而对于其他几条路,

观众也很容易看出她内心的矛盾。作为一个交际花,我们看到腐朽

的生活给她的性格打上的烙印。她抽烟、打牌、喝酒、嘲弄着男人,以至于有人说她是“玩世不恭,自甘堕落的女人”;但是,她的确厌

倦了那“发疯了的生活”,嘴角上总挂着嘲讽,她聪明但又糊涂;她

骄傲自负但又软弱,有时看来她对生活的态度就是那么一回事;但

有时做起事来又格外认真。她虽然陷入了“生活的桎梏”,但仍然眷

念着青春,心中仍有不熄的诗情??她陷入重重的矛盾之中。

在欣赏这部戏剧之时,观众的心也被陈白露的矛盾心理牢牢的抓住,为她牵挂,但到最后看清了陈的死是一种必然,观众不禁进行惋惜,随后又很容易联想到背后那个社会的桎梏,随着作者在戏剧中的指引,看到社会的不公,去批判那个社会,也看到了作者自己对生存、对社会、对生命的焦虑的思考。

三、结语

陈白露死了,在日出前安静的死去,但她短暂的一生引起了观众的

认可,她的死让观众感觉到她的自我救赎,对已被物质社会侵蚀了

的现在的自我的否定,只有死才能真正是过去那个有理想有追求、

纯真纯洁的心灵的“过去的我”的复生。她用她的死赢得了观众的同

情和对那个社会的控诉,所以她成功了!

这就是一个成功的舞台形象,一个让观众过目不忘的形象,丰满却

不累赘,凄美却寓意深远,用本身所特有的魅力和内涵去感动每一

名观众,去引发观众的思考,而不是如简单的喜剧一般,笑过之后

确毫无感受,这样就很容易让人遗忘。真正成功的形象就应走到了

观众的心里,深深的存在于每一个的脑海之中。

参考文献:

【1】钱理群著《大小舞台之间——曹禺戏剧新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第1

【2】郭涤主编《中国戏剧经典作品赏析》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1月第1版

【3】黄顺文《探讨陈白露之死与日出的蕴意》读与写杂志,2010年11月第7卷第11

【篇二:日出曹禺分幕简介以及人物形象分析】

曹禺话剧《日出》的主要内容是:

第一幕

学生出身的交际花陈白露,住在大旅馆里,靠银行家潘月亭的供养

过着夜生活。童年和学生时代的好友方达生闻知她堕落了,从家乡

跑来“感化”她,让她跟自己结婚并随自己回去。但对社会和恋爱家

庭生活都已失望的陈白露拒绝了他。此时同楼的孤女“小东西”为了

逃避蹂躏闯到陈白露的房间,陈白露虽全力救助。方达生到陈白露

房间,巧遇潘月亭。陈白露成其为自己的哥哥介绍给潘月亭。

第二幕

陈白露和顾八奶奶一起去银行,说起了顾八奶奶和胡四结婚的事,

在银行给胡四谋了一份工作。李石清当衣服配潘月亭等挥霍。李石

清发现潘月亭把柄,两人合谋克扣工人工资。黄省三哀求李石清让

自己回去工作,未果,发狠话。

第三幕

小东西被卖到了妓院,身上全是伤,没有生意。妓院里人很多,翠

喜伺候客人走了。胡四和王福升一起到了妓院,点了小东西和翠喜。他们凌辱小东西,把他关了起来。

第四幕

方达生要陈白露和他一起离开这里,但是成败路拒绝了。李石清和

潘月亭一起算计赚到的黑钱。李石清孩子病重要钱医治,黄省三神

经失常找上了他。潘月亭最终也被金八挤垮,银行倒闭。陈白露慑

于黑暗之浓重,看不见出路,黯然自杀。方达生则表示要与黑暗势

力抗争,迎着日出而去。

陈白露:爱华女校高材生,年轻美丽,贪于享乐,“厌倦”爱情图片欣赏、原型人物介绍她是《日出》的中心人物,性格非常复杂。她

美丽、聪慧,总是将她骄傲的心态化作嘲讽的笑挂在嘴边,然而又

不时流露那种漂泊人特有的倦怠和厌恶。因此“在热闹的时候总想着

寂寞,寂寞了又想起了热闹”。他以前的恋人方达生来访,唤醒了她

对“我以前有过这么一个时期”的回忆:“喜欢太阳”“喜欢春天”“喜欢

青年”的爱华女校的高材生“竹筠”,因为父亲去世,“家里更穷”而

“一个人出来闯”,他跟一位诗人到乡下度过一段“天堂似的日子”,

又在“平淡、无聊、厌烦”中离婚,成为“卖给这个地方”的交际花。

一方面,她珍藏着自己美好的记忆,珍藏她的骄傲和正义感,她是

哪个黑暗丑陋世界的一线光明,她嘲弄那些玩弄她的人,她也能挺

身而出救助贫苦无依的小东西;另一方面,她像那习惯金丝笼的鸟

失掉在自由的树林里盘旋的能力和兴趣,她要“要人养活”,她要享受,她不能也不愿走出旅店豪华的休息室,最终在她的靠山潘月亭破

产后,绝望而又不无留恋生命的微笑着服下安眠药,在日出前永远

的睡去。陈白露的死是人性、人的美好希望、人的美好追求最终被

金钱社会的罪恶扼杀的悲剧。下面,我们通过一段视频看看陈白露

在死时的内心独白。

2.误入歧途,身陷污地的八面玲珑的陈白露

她作为一个交际花,我们看到腐朽生活给她的性格打上的烙印,她

抽烟,打牌,喝酒,嘲弄着男人,以至有人说她是“玩世不恭,自甘

堕落的女人”,有时看她对生活的态度就是那回事,但有时她做起事

来却又格外认真。有人就干脆说他是“折了翅膀的鹰”。我认为,她

的性格的形成有一定的现实原因。她,过去叫竹均,出生在一个书

香门第,她和方达生有过青梅竹马的情谊,有着一个好女孩的纯洁

心灵,她聪明,爱美,骄傲,任性,她曾使一个女校的高材生,当

过社交明星,还做过几个慈善机构的游艺会的主办委员,突然又一天,她的父亲死了,家庭的经济来源断绝了,这个挫折,无疑在她

的人生道路上划下了一个阶段。她说:我一个人闯出来,自从离开

家乡,不用任何人的帮助,走了就走了,走不了就死,她当上了

电影明星,还当了舞女,她这样单枪匹马的闯,虽获得了成功,她

即使相信了自己的力量,但是却不知是别人利用了她的明白和美貌

换来的。因为他在骄傲中,有着对自己年轻美丽的自我陶醉。尽管

她在影坛上在舞场上曾风流一时,但那时她还没有失去一个少女的

爱情的天真幻想。她在追求一个幸福的家庭和中意的人。她追求到了,和诗人结婚,最后分道扬镳,分手的原因,一方面是孩子死了,另一方面,在于陈白露的思想,在于她的性格。陈白露追求的时“盲

目的爱”,她的爱情追求带有幻想性,所以婚后的平淡生活是她不能

接受的。有人说,她救小东西是廉价的交际花的一时冲动,我认为

这里不符实际地。因为小东西的悲惨遭遇深刻地触动着她的灵魂。

开始不过是出于一种同情,而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就便认真起来。

当她听说小东西把金八打了,她不禁连声称赞,表现了她对金八的

憎恶,当福升告诉她金八厉害的很时,她不担没有退缩,反而挺身

而出。这样,她救小东西就是有意识地向黑暗势力挑战,为了救小

东西,这个骄傲的女子,第一次去求人,第一次去谢潘月亭。陈白

露的精神终于陷入了崩溃的境地,她失去以往嘲讽的笑声,她也消

失了玩世不恭的态度,她用酒浇着忧伤,独自落泪,她对这样的环

境极度地厌倦了,她也在回不到竹均时代了。她明知道太阳出来了,但是她对社会绝望了,她对自己绝望了,最终在日出前选择了服毒

自杀身亡了。

《日出》李石清

人物分析

李石清是一个性格复杂,善恶混合的悲剧角色,他和银行小职员黄

省三之流都是潘月亭的雇员,都是被侮辱与被损害的社会底层人,

都挣扎在死亡线上.他们都爱自己的家人和孩子,恨人妖颠倒,人

人相食的丑恶社会.但唯一不同的是黄认命,而李石清则不甘于屈

从命运的安排,有强烈的向上爬的野心和发财欲望正是野心和发财

的欲望使他失去了对同类的同情心,变成了良心泯灭,不择手段的

无耻之徒.后来李石清对黄省三的遭遇无动于衷,而且百般讥

讽.并教他去偷去抢,甚至教他去自杀.

李石清的年龄有三十左右,是一个到了而立之年的男人,家庭没有

什么靠山和底子,全要凭他个人的打拼,家中的妻子孩子要靠他来

养活,生活的重担落在他身上,于是他要用他的大脑在这样一个混

沌的世界里寻求一丝喘息,他不可愿老老实实地做人做事,那样的话,可能支撑不起这么一大家子,他只有冒险,不择手段,只要能

达到目的,他是整个《日出》中最了解世态之人,明白金钱带来的

威力,深谙人际关系之举足轻重,懂得如何权衡利弊,他已然把他

每日里出入的场所当作了战场,生与死也就在刹那之间。他是一名

老于世故的斗士,不缺乏智谋和勇气,只是少了一点运气,最终落

败而归,但象他这样的人,不在潘月亭手下混,也有能力在李月亭

张月亭手下混,就其人品最终能走多远不得而知,这是个灵魂上不

算是纯净的人,是被社会逼出来的,不自甘堕落,无异于死,其实

也是个受害者,她儿子的夭折,似乎也是他命中的一种赎罪。他内

心复杂,时而卑微猥琐,时而盛气凌人菱角面很多。

李石清的出场介绍非常清晰地勾勒出他“讨厌”的形象:很猥琐,激

励地做出他心目中大人物的气魄,却始终掩饰不住自己的穷酸相。

他永远偷偷望着别人的颜色,顺从而谄媚地笑着。他嘴角的笑纹呆

板板地如木刻上的线条,雕在那卑猥而又不甘于贫贱的面形上,这

种人,第一眼就能分辨出。他仇视所有有钱人,但又拼命想加入这

个行列中。为了迎合与讨好这群上流社会的人,即使变卖自己的衣

服来应酬也在所不惜。但是他却挺着,因为“这个社会没有公理,没

有平等??你按部就班的干,做到老也是穷死。只有大胆地破釜沉舟

地跟他们拼命,还许有翻身的一天!”③

于是他不得不“不要脸来巴结他们,什么人格都不要来巴结他们”,

无论是对潘月亭,还是深受潘月亭喜爱的陈白露,以至于得势于顾

八奶奶的胡四,他都无一不是点头哈腰,阿谀奉承,但他这样做绝

对不是心甘情愿的,相反,他对这样一群人有着很深的积怨,他骂

潘月亭,

骂陈白露,骂胡四。当李石清抓住潘月亭买空卖空的一些把柄时,

便要挟、敲诈,以泄私愤,以谋私利,这一切都有利地刻画了他的

贪婪、阴险、自私、冷酷的个性。而潘月亭也只能对他容忍,可是

这样的表面关系的和善与交好只是暂时的,潘月亭不可能将自己即

将赚到的大笔财富与这样一个在他眼中根本不值一提的人分享,于

是在得知自己的公债即将收获巨额利润时,又一脚将李石清踹开,

说李石清是一个“不学无术的三等货”。发财的欲望使李石清变得冷

酷而残忍。他丢下一家大小,连儿子的病也不顾了,拼命追逐着金钱,但结果却不仅丢了养家糊口的饭碗,而且儿子小五的命也搭上了。他幻想着要翻身,却在以为最风光得意的时候,被老板炒了鱿鱼,落得个穷光蛋的下场。

【篇三:《日出》人物分析】

我喜欢李石清这个人物是因为他身上体现出的在那个年代人性的复

杂性。他对比自己有钱有势的人,违心的曲意逢迎、低头哈腰,他

本身也认为自己这样做很无耻、很不要脸、甚至痛恨自己,但他同

时认为这就是生存之道,只有这样忍着才会有出头的一天。所以他

在自以为抓住潘月亭的把柄时,态度大转变,连说话的语气口吻都

变了。而对和自己有相似命运的黄省三,则厌恶、鄙视与可怜并存,可是前两种感情远远大于第三种感情,因为他的善的人性在复杂势

力的社会中已消磨殆尽。黄省三和李石清一样拿着微薄的工资,深

受银行家的剥削,家庭一贫如洗,可是黄省三是个老实本分的人,

李石清却虚伪狡诈、诡计多端,所以在同样的贫穷下,李石清为了

面子可以让自己的老婆和那一堆富人们打牌,表面毫不在乎地挥霍

者他们仅存的一些钱,尽管内心痛苦的担忧着、挣扎着,而黄省三

到处苦苦求人,绝望无助,最终亲手杀死自己的孩子,被逼的疯疯

傻傻,“人不能这样对人啊!”他的呼声撕心裂肺,是对那个社会绝

望的控诉。他们俩相似的生活状况不一样的结局,说明在那个畸形

扭曲社会中的生存之道,“个人奋斗”已经没有用了,你不诈、你不狠,你就得穷、你就得死。而李石清在黄省三苦苦求他的时候,无

动于衷,甚至让黄省三去死,内心中生出对他的无限厌恶,认为是

他的无能导致他的落魄(李石清心中的无能也就是黄省三的老实本分),体现出他的残酷无情。最后一幕,当李石清知道潘月婷买的

股票下跌时,不顾儿子的生死在潘月婷面前重又趾高气昂,当听说

儿子死时,好像突然惊醒,大呼大叫的跑出门去,歇斯底里的呼叫

着儿子的名字,就好似他在社会中对本性的长期压制后的突然觉醒,觉醒不是重点,因为也只是短暂的、瞬间的,而本身的压制才是关键,压制下人性扭曲变形,变得像猛兽一样无情可怕。中国的旧社会,让人难以想象;人性的复杂,更让人感叹而又害怕。是社会扭

曲了人性,还是人本身上潜伏着可怕的因子,在某种情况下就会慢

慢苏醒,而通过人智慧的“润色”,比猛兽的兽性大发要可怕百倍,

惊悸震颤善良的心灵

《日出》中的李石清是一个性格复杂,善恶混合的悲剧角色,他和

银行小职员黄省三之流都是潘月亭的雇员,都是被侮辱与被损害的

社会底层人,都挣扎在死亡线上.他们都爱自己的家人和孩子,恨

人妖颠倒,人人相食的丑恶社会.但唯一不同的是黄认命,而李石

清则不甘于屈从命运的安排,有强烈的向上爬的野心和发财欲望正

是野心和发财的欲望使他失去了对同类的同情心,变成了良心泯灭,不择手段的无耻之徒李太太:较为典型的中国三四十年代的妇女代表,温良、贤淑,非常听命于丈夫,不管错与对,缺乏反抗精神,

受传统观念颇深,夫权思想严重,顾家守业,应当是许多男人们希

望拥有的妻子类型,如今这一类的很少,甚至绝迹,妇女翻身做主,不会老实巴交地服帖老公,不在大庭广众之下与你唇枪舌战就算是

一件幸事,李太太估计可以成为现代社会中的一个品牌形象。

小顺子:管家、跑堂者,和气、老实,为了生计在一个破窑子里当差,算得上是个固定职业,就年纪而论也实属不容易,混的可以,

富有同情心,个人能力的限制,无法为其他人做更多排忧解难的事情。

张乔治:风光十足的浪荡子,有钱、有地位、有学识,心思不会花

在忧国忧民上,及时行乐是其根本之动力,炫耀、自傲是他的作风

形态。

黑三:整个剧中最能让人切齿痛恨的角色,无赖、地痞、流氓的特

质集于一身,想必他定有许多血雨腥风的经历,冲杀打斗熬到现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使之得到金八爷的赏识和器重,成为金巴的形

象代言人和化身,他并非完全无脑的一介武夫,很善于在社会个阶

层之间分清敌我和亲疏,纯粹一恶人。

顾八奶奶:体态臃肿、半老徐娘,自丑不觉,但有钱,活得有滋有味,能在已丧失女性青春岁月后依然追寻享受美美的爱情生活,虽

然让人感觉很蠢,但心态好的让人羡慕。

胡四:与顾八奶奶一样,也是和顾八奶奶生活在一起的一个活宝,

不男不女,矫揉造作,小白脸,吃软饭的主。

小东西:苦大仇深,无处伸冤,这就如大千世界里的一只蚂蚱,可

以随意被人拿捏,身体和生命的同样脆弱,使其连最起码的生存都

无法保证,唯有死是她的选择。

翠喜:一个过气却还有一份风骚的妓女,看翠喜的出场全然没有带

来一丝淫邪之意,虽然这是个太熟知男人世界天地的女人,却存有

一颗非常善良的心,打情骂俏、插科打诨是她拿手和擅长的,这是

她为了生存所必需行使的招数,但她就象淤泥中绽放的莲花,依然

清亮、纯正,家境和命运虽不如人意,却满含善意和同情,她的一

段台词我认为是最经典也是让人感触最深的:“哪个不是父母养活的?哪个小的时候不是亲的热的妈妈的小宝贝?”是啊,普天下所有刚出

生的人,不管是穷人还是富人,不分高低贵贱,都在妈妈的怀抱里

享受龙种一般的恩宠,长大后的命运却相差十万八千里,人与动物

的最大差别原来就是命运的巨大差距,动物世界里无法操控自己,

只要是还活着,都活得差不多,而人类社会是由人类自己掌控的,

却无法掌控个人的命运,无法扶贫携弱,最后把责任交给上帝去安排,叫做听天由命。什么时候才能改变由上天来安排命运而由社会

来安排,教科书里说是可以的,可现实不是这样。

王福生:灵巧之人,天上的事晓得一半,地下的事全知道,很势力。方达生:这是个具有象征意义的人物,寄托了曹禺先生在那个时代

的期望和光明,他有着和陈白露一样的连线功能,把《日出》中的

各色人等串烧起来,以形成鲜明的对比和反差,他不屑于包围在身

旁的糜烂和堕落,有强烈的正义感,似乎也有想做救世主的愿望,

只可惜形单影薄,不可能去改变现状,他不具有革命性的意味,只

是一个穷知识分子是无奈何于那个腐朽没落的社会的。

黄省三:遭受命运戏弄的一类人,有这样人的存在就是社会的悲哀,连基本的存活权利都争取不到,不能单纯地斥责其为个人能耐的不济,他有小知识分子猥琐的一面,这恐怕也是读书人最脆弱的要害

部分,当濒临生命底线而不能使自身得到救赎时,却还死守卑微贱

命的一点可怜自尊,不敢逾越雷池,哪怕是犯罪,于是会崩溃,是

社会的错还是他个人的错?

李石清:我觉得这是曹禺笔下在《日出》中写的最成功、最丰满、

最生动的人物。李的年龄有三十左右,是一个到了而立之年的男人,家庭没有什么靠山和底子,全要凭他个人的打拼,家中的妻子孩子

要靠他来养活,生活的重担落在他身上,于是他要用他的大脑在这

样一个混沌的世界里寻求一丝喘息,他可不愿老老实实地做人做事,那样的话,可能支撑不起这么一

大家子,他只有冒险,不择手段,只要能达到目的,他是整个《日出》中最了解世态之人,明白金钱带来的威力,深谙人际关系之举

足轻重,懂得如何权衡利弊,他已然把他每日里出入的场所当作了

战场,生与死也就在刹那之间。他是一名老于世故的斗士,不缺乏

智谋和勇气,只是少了一点运气,最终落败而归,但象他这样的人,不在潘月亭手下混,也有能力在李月亭张月亭手下混,就其人品最

终能走多远不得而知,这是个灵魂上不算纯净的人,是被社会逼出

来的,不自甘堕落,无异于死,其实他也是个受害者,他儿子的夭折,似乎也是他命中的一种赎罪?而看起来他不过是参与了一场狗

咬狗的争斗,并未危及到其他无辜者,没做出伤天害理之事,人物

命运算得上是凄惨。他的内心深处很复杂,时而卑微猥琐、时而盛

气凌人,菱角很多面,这样的人如活在今世,是个很吃香的人,八

面玲珑,阿谀奉承,察言观色,太符合于我们这个时代的生存标准,可惜生不逢时,出生的太早。

潘月亭:“人不能没有钱,没有钱就不能活着,穷了就是犯罪,不

如死。”这是这位银行资本家的个人感言,也是社会的真实写照,曹

禺不愧为大师,一直把这句话投射到今天,仍然具有强有力的时效性。有个问题需要探讨一下,潘月亭究竟是反派还是正派角色?在

我小时候有个根深蒂固的观念,只要是资本家,就是坏蛋,因为他

们剥削劳动人民,后来听说有了红色资本家,资本家就不全是坏人了,可曹禺笔下的这位潘,分明还是有被谴责的痕迹,但如果以现

代开放的眼光来审视,潘基本上不是个坏人,他包养陈白露,可是

他究竟和陈白露有没有一腿,《日出》中并没有十分明确的肯定,

这象是曹禺故意留下的一个悬念,也许是在保护白露的一份最后的

洁净?毕竟陈白露是曹禺笔下的带有希望和光明意味的象征,不容

沾有灰尘,如若是这样,潘月亭就不存在作风道德败坏问题,比起

我们现在的许多银行家,高官们包养无数情人,有些可以组成“二奶团”,甚至达到“一百零八将”,《日出》里的潘真可称的上是一位模

范的生活廉洁的企业家,即使是在处理李石清的问题上,作为一个

跳梁小丑的李石清是得到了其应有的下场,潘是取得了一次成功的

暗战,完全可以作为一名优秀企业家人的事迹加以大书特书。跟金

八之间的较量,说难听点是大鱼吃小鱼,说通俗点就如我们现在的

股票买卖进出,被套牢,亏本而已,不以成败论英雄,不就是一场

惊心动魄的商战吗,虽败犹荣,他还很可能东山再起,因为他没有

道德水准的缺失,没有贪赃枉法,只是缺少一点同情心,把黄省三

的开除,完全是一种正常的人事变动,老板裁谁你还有意见吗?

陈白露:之所以在中国话剧史上留有如此光鲜色彩的形象,一则是

因为《日出》的成功,二则是因为陈自身的人物设定:交际花。曹

禺在她身上是赋予理想化的,虽为交际花,却好像有点一尘不染,

和潘月亭的不明不白的暧昧关系,婉然拒绝张乔治的求婚,和情人

关系的方达生也好像没发生床第之欢,好纯洁的一个漂亮女人,或

许在那个年代,可以在那样一个纸迷金醉的环境下做到洁身自好,

要是在现在,是绝无可能的,女人最大的财富是年轻和美貌,要获

取利益的话,你不去牺牲自己的身体,能的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吗?天方夜谭也,所以许多八十年代出生的观众对陈白露的死大惑不解,干嘛要死啊,不是活得好好的吗?尽享荣华富贵,不就是换了个主

子吗?跟谁还不是一样,多少人在为求的这样一种生活在苦苦寻觅,看来曹禺先生在陈白露的死上落下了一个不被人认可之处,至少是

对八十年代后出生的人而言是这样,交代不清楚,铺陈的不够细致,以至于死的理由不充分。

曹老先生本意是想在《日出》中把当时社会各个阶层的人都一网打

尽一番,但不知道那个时候是否有这样一种人物,至少现在这个人

物是非常典型的,那就是腐败官员,在糜烂之生活圈子里,这类人

物是不可能缺席的,这是曹禺先生的一种遗憾,还是我们现在的一

种遗憾?

以前看《日出》和现在看《日出》的最大不同点是,过去觉得写得很深刻、很彻骨,现在觉得写得不够深刻,看看我们周围的人,到处是《日出》里面的人物,个个都比里面的人物有过之而无不及,只有比《日出》里面更歹毒凶狠阴险的人,而偏偏很难找到和《日出》里同样本分厚道善良的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