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医学微生物学名词解释-大题-及答案大全缩印

医学微生物学名词解释-大题-及答案大全缩印

医学微生物学名词解释-大题-及答案大全缩印
医学微生物学名词解释-大题-及答案大全缩印

1.微生物:微生物是指自然界存在的一大群种类繁多的微小生物,它们结构简单、体积微小,不能用肉眼直接观察到,必须借助光学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或数千倍以上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

2.病原微生物:对人类和动物、植物具有致病性的微生物称病原微生物。

3.非细胞型微生物:没有细胞结构,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繁殖的最小的一类微生物。4.原核细胞型微生物:仅有原始核质,无核膜和核仁,细胞器不发达的微生物。

5.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分化程度高,有核膜和核仁,细胞器完整的微生物。

6.正常菌群:是指正常人体体表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存在着多种微生物,正常情况下它们与宿主间以及它们之间保持相对平衡,通常对人体有益无害,称为正常菌群。7.菌群失调:是指在原微生境或其他有菌微生境内正常微生物群发生的定量和定性的异常变化。这种变化主要是量的变化,故也称比例失调。

8.条件致病菌:某些微生物在正常情况下不致病,但在正常菌群

当其菌群失调、定位转

移、宿主转换或宿主抵

抗力的严重降低时,可

引起疾病,称条件致病

菌。

1.细菌:是—类具有细

胞壁的单细胞原核微

生物。它们形体微小,

以微米(μm)为测量单

位,

结构简单,无成形的细

胞核,无核膜和核仁,

除核蛋白外无其他细

胞器。

2.L型细菌:细菌细胞

肽聚糖受到破坏或肽

聚糖的合成被抑制后,

在高渗条件下,有部分

细菌仍能存活而变成

细胞壁缺陷细菌,称为

L型细菌。

3.质粒:是细菌染色体

外的遗传物质,存在于

细胞质中,为闭合的环

状双股DNA,带有遗

传信息,控制细菌的某

些特定的遗传性状。

4.荚膜:某些细菌如肺

炎球菌、炭疽杆菌等在

细胞外面有一层较厚

的粘液性物质,称为荚

膜。

5.鞭毛:有些杆菌、弧

菌及螺形菌的菌体上

具附有细长、弯曲的丝

状物,称为鞭毛。它是

细菌的运动器官。

6.菌毛:有些细菌表面

在电镜下可见有较鞭

毛短而细的丝状物,称

为菌毛。菌毛包括性菌

毛和普通菌毛两种。

7.芽胞:某些菌在一定

的环境条件下,细胞质

脱水、浓缩,在菌体内

形成折光性强、不易着

色的圆形或卵圆形的

小体,称为芽胞。

1.细菌有哪些特殊结

构?它们在医学上有何

实际意义?

答:荚膜、鞭毛、菌毛、

芽胞是细菌的特殊结

构。它们在医学上有重

要实际意义。荚膜能保

护细菌抵抗吞噬细胞

的吞噬和消化,保护细

菌免受各种体液因子

的损伤,井使细菌对干

燥有一定的抵抗力,因

而与细菌的毒力有关。

鞭毛是细菌的运动器

官,有无鞭毛可作为鉴

别细菌的指标之一。有

些细菌的鞭毛与其致

病性有关。菌毛分为普

通菌毛和性菌毛两种。

普通菌毛对宿主细胞

具有粘附作用,与细菌

的致病性有关。性菌毛

通过接合,在细菌之间

传递质粒或染色体

DNA,和细菌的遗传性

变异有关。芽胞是细菌

的休眠状态,因而对

热、干燥、化学消毒剂

和辐射有很强的抵抗

力,能保护细菌免受不

良环境的影响。芽胞的

形状、大小和位置可作

为鉴别细菌的依据之

一。杀灭芽胞是灭菌是

否彻底的指标。

2.试述革兰染色法的

结果和意义。

答:革兰染色法的结

果:染成紫色者为革兰

阳性菌,染成红色者为

革兰阴性菌。革兰染色

法在鉴别细菌、选择药

物及研究细菌致病性

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

的意义。

1.IMViC试验:靛基

质(I),甲基红(M)、

VP(V)、枸橼酸盐利用

试验(C)四种试验常用

于肠道杆菌的鉴别,合

称IMViC试验。

2.细菌素:是某些细

菌菌株产生的—种对

近缘菌具有抗菌作用

的蛋白质。

3.培养基:用人工方

法配制细菌生长所需

要的营养物质,称为培

养基。

一.细菌的生长繁殖

需要哪些条件?

答:1.适宜的营养物

质:主要有水、碳源、

氮源、无机盐、生长因

子、某些维生素类等必

要的生长因子。

2.适宜的气体:不同

的细菌生长繁殖需要

不同的气体。根据细菌

对氧的需求不同可分

为四种类型,需氧菌、

厌氧菌、兼性厌氧菌、

微需氧菌。此外,有些

细菌需要一定的二氧

化碳气体。

3.—定的酸碱度:大

多数病原菌最适酸碱

度为pH7.2~7.6。

4.一定的温度:不同

的细菌需要不同的温

度,大多数病原菌所需

的温度为37℃左右。

二.细菌有哪些合成

代谢产物?有何实际意义?

答:热原质、毒素和侵袭性酶是与细菌致病性有关的代谢产物。细菌素、抗生素、维生素等为可供治疗用的代谢产物。色素对鉴别细菌有一定帮助。

1.消毒:杀灭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但不一定能杀死芽胞的方法。2.灭菌: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包括病原微生物、非病原微生物和芽胞的方法。

3.无菌操作:防止微生物进入人体或其他物体的操作方法。4.防腐:防止或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方法。

5.无菌:不含任何活的微生物的状态。一.湿热与干热哪一种灭菌效果好?为什么?

答:在同样作用温度和时间的条件下,湿热灭菌比干热灭菌效果好。因为:

1.湿热时菌细胞吸收水分,蛋白质较易凝固。蛋白质含水量升高,凝固所需的温度降低。

2.湿热穿透力比干热大。

3.湿热的蒸汽存在潜热,这种潜能能迅速提高被灭菌物品的温度。二.试述影响化学消毒剂作用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答:影响化学消毒剂作

用效果的因素有:

1.消毒剂的性质与浓

度:—般消毒剂浓度与

消毒效果成正比,但乙

醇例外。消毒剂的作用

时间与浓度有一定关

系,浓度越高消毒时间

越短。

2.细菌的种类与生理状

况:同一种消毒剂对不

同微生物的杀灭效果

不同,同时也与细菌的

数量,菌龄及芽胞的有

无有关。细菌芽胞抵抗

力最强,幼龄菌比老龄

菌敏感,菌量越多,所

需消毒时间越长。

3.温度与酸碱度的影

响:杀菌过程是一种化

学反应,化学反应的速

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

快,故温度高杀菌效果

好。酸碱度对消毒的效

果剂也有影响。

4.环境因素的影响:细

菌常与某些有机物混

在一起,这些有机物对

细菌有保护作用,并与

消毒剂结合,影响杀菌

效果。

l.前噬菌体:在溶原状

态下,整合在细菌染色

体上的噬菌体基因组

称为前噬菌体。

2.溶原性细菌:温和噬

菌体的基因与宿主菌

染色体基因组整合,带

有前噬菌体的细菌称

溶原性细菌。

1.耐药性变异:细菌对

某种抗菌药物由原来

的敏感变为耐受的变

异现象称为耐药性变

异。

2.转化:受体菌直接摄

取供体菌游离的DNA

片段并整合到受体菌

的基因组中,使受体菌

获得新的性状。

3.转导:以温和噬菌体

为载体,把供体菌的遗

传物质转移给受体菌,

使其获得新的性状。

4.溶原性转换:温和噬

菌体的DNA作为一种

外源性基因与细菌染

色体通过溶原性整合

而重组,使细菌的遗传

结构发生改变而导致

细菌性状的改变。

5.接合:细菌间通过性

菌毛相互沟通,将质粒

上的遗传物质从供菌

转移给受菌,使受菌获

得新的特性。

一.常见的细菌变异

现象有哪些?有何实际

意义?

答:常见的细菌变异现

象有:

1.形态结构的变异:

如细胞壁缺陷型(L型)

变异。在某些因素如青

霉素,溶菌酶等影响

下,细菌细胞壁粘肽合

成受抑制而形成细胞

壁缺陷型细菌(L型细

菌)。

2.菌落变异:从标本

中新分离菌株的菌落

通常为光滑型菌落,但

经人工培养基多次传

代后,可变为粗糙型菌

落。

3.毒力变异:可表现

为细菌毒力的增强或

减弱,如将有毒的牛型

结核杆菌放在含有胆

汁、马铃薯、甘油的培

养基上,经13年230

代培养,得到毒力减弱

而免疫原性完整的变

异株,即卡介苗(BCG),

用于预防结核病。

4.耐药性变异:原来

对某种抗菌药物敏感

的细菌可以发生变异

而成为耐药菌株.如金

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

素的耐药菌株等。

细菌的变异现象在临

床上有重要的实际意

义:

1.在诊断方面:应注

意细菌的变异株,以免

误诊,漏诊。

2.在治疗方面:为提

高抗菌药物疗效,防止

耐药菌株的出现与扩

散,在治疗前应先做药

敏实验。

3.在预防方面:用人

工方法使病原出产生

变异,减低毒力,保存

免疫原性,制备减霉活

疫苗,预防传染病。

二.何谓细菌的基因转

移与重组?有几种方

式?

答:细菌的基因转移与

重组是指两个不同性

状的细菌间,可通过遗

传物质的转移和重组

发生的遗传性变异。将

供体菌的基因组转移

至受体菌,并形成重组

的基因组,使受体菌获

得供体菌的某些遗传

特性。基因的转移与重

组的方式有转化、转

导、溶原性转换、接合、

细胞融合。

1. 毒力:是指细菌的致病力,是细菌致病性的物质基础,由细菌的侵袭力和毒素构成。

2. 侵袭力:是细菌突破机体的免疫防御屏障、侵入机体、在体内生长繁殖,扩散蔓延的能力。细菌的侵袭力来自细菌分泌的侵袭性酶和细菌吸附宿上黏膜细胞,抵抗体内免疫因素作用的表面结构。

3. 外毒素:大多来自G +菌生长过程中合成并释放到细胞外的物质,化学性质为蛋白质,对热不稳定,100℃30分钟可破坏,对酸和蛋白酶亦敏感;毒性强,对组织有选择性毒性如神经薄素,肠毒素和细胞毒素,引起特殊病变;抗原性强,可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亦可经甲醛处理成为类毒素,用于人工自动免疫。

4. 内毒素:是G—菌细胞壁结构成分,化学性质是脂多糖,菌体裂解后游离出来,其化学性质稳定,100℃30分钟不易破坏;毒性较弱,来自不同细菌的内毒素致病作用大致相同:引起发热、微循环障碍和内毒素休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等;抗原性弱,刺激机体只能产生lgM抗体,没有中和作用,内毒素不能脱毒制成类毒素。

5. 毒血症:病原菌在入

侵局部生长繁殖,未进

入血流,但产生的毒素

入血,引起全身症状。

6. 菌血症:在局部生长

繁殖的病原菌一过性

或间歇性进入血流,但

未在血中繁殖,全身中

毒症状轻。

7. 败血症:病原菌侵入

血流,并在其中生长繁

殖,同时,产生毒素,

引起严重中毒症状。

8. 脓毒血症:化脓性细

菌引起败血症,细菌随

血液播散,在全身多个

器官引起多发性脓肿。

外毒素和内毒素有哪

些主要区别?

答:细菌的外毒素与内

毒素在来源、化学性

质、毒性作用及抗原性

等方面均有区别。主要

区别见下表:

1.血浆凝固酶:是致

病性葡萄球菌产生的

一种侵袭性酶。在体

外,此酶能使含有抗凝

剂的人或兔血浆发生

凝固。在体内,凝固酶

能使纤维蛋白沉积在

菌体表面,形成保护

层,使细菌具有抗吞噬

作用。另外,由于纤维

蛋白的沉积和细菌被

固定,一方面使感染易

于局限化,另一方面,

可能是导致细菌栓子

形成和局部毛细血管

栓塞,一旦细菌栓子脱

落可造成远距离转移

和迁徙病灶形成。临床

上检测此酶常作为鉴

别葡萄球菌有无致病

性的重要指标。

2.SPA:即葡萄球菌A

蛋白(staphylococcal

protein A),是存在于葡

萄球菌细胞壁的一种

表面蛋白。SPA可与人

类和多种哺乳动物IgG

Fc段结合。SPA与IgG

结合后的复合物具有

抗吞噬、促细胞分裂、

引起变态反应、损伤血

小板等多种生物学活

性。另一方面,SPA

与IgG Fc结合后IgG

的Fab段仍能特异性结

合抗原,可用于协同凝

集试验,检测多种细菌

抗原或抗原抗体复合

物。

3.链球菌溶血素O:

是A群链球菌产生的

一种外毒素,能溶解红

细胞,并对机体多种细

胞有毒性作用。人体感

染溶血性链球菌后,血

清中可出现大量抗链

球菌溶血素O(抗“O”)

抗体。检测抗“O”可

作为链球菌感染后变

态反应性疾病(风湿

热、肾小球肾炎)的辅

助诊断。

一.为什么测抗O可辅

助诊断风湿热等病?

答:风湿热、肾小球肾

炎是由链球菌感染后

引起的变态反应性疾

病。链球菌感染后产生

的溶血素O具有很强

的免疫原性。人感染

2~3周后,就能产生抗

“O”抗体,因此,检

测到病人血清内此抗

体效价明显升高(高于

正常值),可认为病人

近期被溶血性链球菌

感染过,用以辅助诊断

风湿热、肾小球肾炎等

疾病。

二.试述淋球菌的主要

致病物质与致病机制

答:淋球菌的主要致病

物质与致病机制如下:

1.菌毛:介导淋球菌

黏附于人类泌尿生殖

道黏膜,不易被尿液冲

去。此外,菌毛尚具有

抗吞噬作用,即使被吞

噬,仍能寄生在吞噬细

胞内。经实验证实,有

菌毛的菌株具有毒力。

因此,淋球菌菌毛是淋

球菌感染最重要的物

质。

2.外膜蛋白:PⅠ导致

中性粒细胞膜的损伤;

PⅡ参与与阴道上皮细

胞和输卵管黏膜细胞

的黏附;PⅢ阻抑抗淋

球菌IgG的杀菌作用。

3. IgA1蛋白酶:能破

坏粘膜表面的特异性

IgA1抗体,使淋球菌

抵逃脱IgA1抗体的封

阻作用。

三.2月初,一5岁患

儿高热2天,皮肤上出

现瘀斑,有呕吐、头痛、

颈项僵直等脑膜刺激

征。血白细胞11×109

/L,中性88%。请分

析可能的诊断是什么?

如何明确病原学诊断?

答:患儿的特点是高

热、皮肤瘀斑、脑膜刺

激征,且血液白细胞增

高,尤以中性粒细胞升

高为主,根据这些特

点,再加上季节因素(2月初),考虑可能的诊断是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病原体可能为脑膜炎球菌。为明确诊断,可取脑脊液离心沉淀,取沉淀物直接涂片镜检,如发现中性粒细胞内、外有革兰阴性肾形双球菌,可作出初步诊断。也可取皮肤瘀斑渗出液印片镜检,阳性率较高,同时应取脑脊液及血液作细菌分离培养,也可用其他快速诊断方法,如检测脑脊液中脑膜炎球菌荚膜多糖抗原进行病原学诊断。

1.大肠菌群指数:是指 1 000ml水中或100ml(g)食品中,大肠菌群的数量。采用乳糖发酵法检测。在卫生细菌学检查中,可反映待测样品受粪便污染的程度。我国的卫生标准是饮用水的大肠菌群指数不得超过3。2.肥达试验:系用已知的伤寒杆菌O、H抗原和甲、乙型副伤寒杆菌的H抗原,与不同稀释度的待检血清作定量凝集试验,根据抗体的含量和动态变化以辅助临床诊断伤寒、副伤寒的一种血清学试验。

一.简述在伤寒病程中可采取何种标本作何检测?

答:伤寒患者在病程不同阶段应采集不同标本进行相应的检查。

1.细菌培养:第1周

取静脉血,第1~3周

取骨髓,第2周起取粪

便和尿液。需注意的

是:

(1) 血液、骨髓标本应

先接种于肉汤增菌培

养基,如有细菌生长,

再转种血平板,进行鉴

定。

(2) 粪便标本应接种于

SS等肠道选择培养基,

挑取无色半透明菌落

作生化反应及玻片凝

集予以鉴定。

2.血清学试验:取血

清作肥达试验,肥达试

验原理、试验结果和临

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

(见书267页),作出

判断。

二.志贺菌感染的免疫

特点是什么?

答:引起细菌性痢疾的

志贺菌型别多,有四

群,各群又可分为型及

亚型。志贺菌引起的感

染局限于肠黏膜层,一

般不入血,故其抗感染

免疫主要依赖于消化

道黏膜表面的分泌型

IgA。病后免疫期短,

也不巩固。上述特性与

细菌性痢疾不易控制

有关。

1.为什么霍乱弧菌感

染通常在夏季引起流

行?

答:霍乱弧菌主要通过

消化道途径感染。在夏

季,人们生吃瓜果、凉

拌菜,饮用未经煮沸的

水等生活方式,易导致

霍乱弧菌通过污染的

食物或水源从消化道

进入人体。霍乱弧菌不

耐酸,夏季暴饮暴食造

成胃酸被稀释,有利于

霍乱弧菌通过胃进入

小肠,引起感染。

一.破伤风的防治原则

有哪些?

答:破伤风一旦发病,

疗效不佳,故应以预防

为主。

1.人工主动免疫:对

儿童、军人和其他易受

创伤的人群,用精制破

伤风类毒素接种。对儿

童,可注射白百破三联

疫苗(DPT)。若有疑

有污染的创伤发生,可

立即注射类毒素一次,

加速抗毒素的产生。

2.人工被动免疫:注

射破伤风抗毒素(TAT)

可获得被动免疫。对伤

口较深或大面积创伤

可能有泥土污染者,应

立即肌注破伤风抗毒

素作紧急预防。对已发

病者,应早期、足量用

TA T治疗,因为毒素一

旦与受体结合,抗毒素

就不能起中和作用了。

二.无芽胞厌氧菌感染

在临床上极为常见,需

要哪些条件才能形成

内源性感染?

答:无芽胞厌氧菌属条

件致病菌,是内源性感

染致病。致病条件主要

有以下几方面:

1.机体的局部防机械

或病理损伤:如拔牙、

外科手术等,使细菌得

以侵入非正常寄居的

部位。

2.局部形成厌氧微环

境:有利于厌氧菌生

长。如合并有需氧菌、

兼性厌氧菌感染,使感

染局部组织耗氧增加,

同时炎症反应等进一

步加重缺氧时。

3.正常菌群失调:如

长期使用抗生素,使能

拮抗厌氧菌的菌群消

失,厌氧菌可趁机繁

殖。

4.机体免疫力减退:

如患慢性消耗性疾病、

恶性肿瘤、糖尿病、烧

伤,手术、化疗或放疗、

使用激素或免疫抑制

剂、婴儿、老年人等。

异染颗粒:是指白喉杆

菌用Albert等法染色

时,菌体内可见着色较

深的颗粒,其主要成分

是核糖核酸和多磷酸

盐。异染颗粒是白喉杆

菌的主要形态特征,具

有鉴别意义。

1.白喉杆菌的形态染

色有何特点?如何进行

微生物学检查?

答:白喉杆菌细长稍

弯,一端或两端膨大呈

棒状,细菌排列常不规

则,呈栅栏状。无荚膜,

无鞭毛,无芽胞。革兰

染色阳性。用Albert

等法染色,可见异染颗

粒,具有鉴别意义。

微生物检查可采集病

人病变部位假膜及其

边缘部位标本,直接涂

片染色镜检。据其形

态、排列、异染颗粒等,

结合临床可作出初步

诊断。取检材接种于吕氏血清斜面后再涂片染色镜检可提高检出率。同时可取标本接种于亚碲酸钾平板,取黑色或灰白色菌落做生化反应、毒力试验等进一步鉴定。

2.简述白喉的感染过程和防治原则。

答:白喉杆菌存在于病人和带菌者的鼻咽腔中,随飞沫或污染的物品传播,引起白喉。细菌侵入易感者鼻咽粘膜生长繁殖并分泌外毒素,引起局部炎症和全身中毒症状。细菌和外毒素可使受染局部粘膜上皮细胞产生炎性、渗出性和坏死性反应,可有假膜形成,严重者可致死。病痊愈后机体可获得牢固免疫力。

预防可注射白喉类毒素作人工主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治疗可早期足量注射白喉抗毒素,同时用抗生素治疗。

BCG:即卡介苗,是卡、介二氏将牛型结核杆菌在含甘油、胆汁、马铃薯的培养基中经13年230次传代而获得的减毒活疫苗株,现广泛用于预防接种。

一.简述结核菌素试验原理、结果分析及实际应用?

1.结核菌素试验:是应用结核菌素进行皮肤试验来测定机体对结核杆菌能否引起超

敏反应的一种试验。常

规试验取旧结核菌素

或纯蛋白衍生物5U注

射前臂皮内,48~72

小时观察结果。注射局

部出现红肿硬结大于

5mm为阳性反应;大

于15mm者为强阳性

反应;小于5mm者为

阴性反应。

2.结果分析:阳性反

应表明已感染过结核

杆菌,但不一定有结核

病,接种过卡介苗的人

也呈阳性。部分强阳性

反应者可能有活动性

感染,应进一步追查病

灶。阴性反应表明未感

染过结核杆菌,但应考

虑以下情况:①感染初

期。②老年人。③严重

结核病患者或正患有

其他传染病,如麻疹导

致的细胞免疫低下等。

④获得性细胞免疫低

下,如艾滋病、肿瘤及

用过免疫抑制剂者。

3.实际应用:选择卡

介苗接种对象和免疫

效果的测定;作为婴幼

儿结核病诊断的参考;

测定肿瘤患者的细胞

免疫功能以及在未接

种过卡介苗的人群中

调查结核病的流行情

况等。

二.一病人因咳嗽、乏

力、盗汗、消瘦2个月

就诊。患者一月前开始

有干咳,痰少,无胸痛,

自觉午后低热。X线透

视在右上肺尖有小块

阴影,边缘模糊,摄片

怀疑为肺结核。应如何

作进一步诊断。

答:可取痰液标本,直

接或经酸碱处理、浓缩

集菌后作抗酸染色检

查有无抗酸染色阳性

细长杆菌,可取标本作

结核菌培养。

1.支原体:一类无细

胞壁、能在无生命培养

基上生长的最小原核

细胞型微生物。

2.外斐反应:用于辅

助诊断立克次体感染

的疾病。立克次体属病

原体所含脂多糖为属

特异性抗原,并与变形

杆菌OXl9、OX2、OXk

菌体的脂多糖有交叉

反应,因而用变形杆菌

OXl9、OX2、OXk菌

体抗原代替立克次体

抗原,与病人血清作交

叉凝集反应,检测病人

血清中有无立克次体

的抗体。

3.螺旋体:是一类介

于细菌与原虫之间,细

长、柔软、弯曲呈螺旋

状,通过轴丝的收缩与

曲伸而运动活泼的原

核细胞型微生物。

4.显微镜凝集试验:

又称凝集溶解试验,这

是诊断钩体病的血清

学试验。常用标准菌株

或当地流行菌株的活

钩体作抗原,与病人不

同稀释度的血清混合,

37℃2小时后作暗视野

显微镜观察。若血清中

有同型抗体,则可见钩

体被凝集成团,形如小

蜘蛛。若抗体效价高,

凝集的钩体可被溶解。

血清凝集效价在1:300

或双份血清增加至4倍

以上则有诊断意义。

5.非螺旋体抗原试验:

用正常牛心肌的心脂

质作为抗原,测定待检

血清中的反应素(抗脂

质抗体),用以辅助诊

断梅毒,此为非特异性

的初筛试验。

6.螺旋体抗原试验:

用梅毒螺旋体抗原检

测待检血清中抗梅毒

螺旋体特异性抗体,用

以辅助诊断梅毒,此为

特异性确诊试验。

沙眼衣原体可引起哪

些疾病?

答:沙眼衣原体有沙眼

亚种和性病淋巴肉芽

肿亚种,可引起人类疾

病。沙眼亚种可通过直

接和间接接触引起沙

眼,通过性接触可引起

包涵体结膜炎和非淋

球菌性泌尿生殖道感

染,通过产道感染新生

儿可引起急性化脓性

结膜炎(脓漏眼)等;性

病淋巴肉芽肿亚种在

男性引起腹股沟淋巴

结化脓性炎症和慢性

淋巴肉芽肿,在女性引

起会阴、肛门和直肠炎

症,造成组织狭窄与梗

阻。

1.一病人突起高热、皮

疹,同时伴有神经系统

和心血管系统的损害。

肥达反应H l:80,0 1:

20,HA(一),HB(一)。

外斐反应OXl9 1:640,

OX2 l:160,OXK(一)。

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如何进一步确定诊断? 答:此病人最可能是斑疹伤寒病,因为病人血清外斐反应OXl9、OX2升高,临床症状有高热、皮疹,符合斑疹伤寒病的临床特征,肥达反应阴性基本排除伤寒病,H抗体效价略高可能系过去接种过相关疫苗或为非特异性回忆反应。但要排除变形杆菌的感染。

进一步明确诊断需在1~2周后再作一次肥达反应和外斐反应;同时采集病人血液作病原体分离,包括沙门菌分离培养和立克次体分离培养。分离培养立克次体,可将病人血液分别接种于鸡胚卵黄襄和雄性豚鼠腹腔作分离培养,以控制病原体,可确定诊断。

2.张X,在钩体病流行区下河游泳,l周后因头痛、全身肌肉疼到医院就诊。查体:体温38.9℃,角膜黄染,腓肠肌疼痛明显,蛋白3+,尿红细胞2+。试问张X最大可能诊断是什么?简述微物学检验方法。

答:张X最大可能诊断为钩体病。主要依据:接触疫水、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符合钩体病特点。微生物学检查:采集标本为血液、尿液。

1)直接镜检:将标本迅速离心集菌后作暗视

野检查或Fontana镀银

染色。

2)分离培养与鉴定:将

标本接种于2~3管

Korthof培养基,28℃

培养5~7天,呈云雾

状生长,用暗视野显微

镜观察运动,血清学试

验定其群和型。

3) 将患者血液注射于

幼豚鼠腹腔,第1周后

取心血分离培养证实

并解剖实验动物观察

实验动物。

4) 血清学诊断:取双

份血清,做显微镜凝集

试验或间接凝集试验。

5) PCR检测标本中钩

体的DNA。

1.二相性真菌:在不

同的培养环境条件下,

或可形成丝状菌或可

形成类酵母菌的某些

真菌,称双相性真菌。

2.真菌:是一大类无

根茎叶分化、不含叶绿

素、细胞结构比较完善

的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3.假菌丝:孢子延长

成芽管,芽生孢子不与

母细胞脱落,形成较长

的假菌丝。

王X,腹泻、腹痛、血

便多年,被诊断为溃疡

性结肠炎,为控制病

情,应用肾上腺糖皮质

激素治疗3月余,腹泻

次数反而增多,粘液样

便。取粪便作实验室检

查。实验室检查结果:

粪便涂片革兰染色见

G+卵圆形酵母样菌细

胞,每高倍视野8个,

并见有芽生孢子、有假

菌丝。将粪便接种于沙

氏培养基28℃48小时,

可见类酵母菌落。

试问:这是何种病原体

感染?如何近一步明确

诊。

答:王X为白念珠菌感

染。进一步诊断应做芽

管形成试验和厚膜孢

子试验。本症属菌群失

调症。肾上腺糖皮质激

素广泛用于自身免疫

性疾病的治疗。由于该

激素具有免疫抑制作

用,长时间使用降低了

机体的免疫力。白念珠

菌属肠道正常菌群成

员,在机体免疫力下降

的条件下,白念珠菌过

度增殖致菌群失调而

引起肠道白念珠菌感

染。

1.病毒体:结构完整

并具有感染性的病毒

颗粒称为病毒体,即病

毒在细胞内进行复制

增殖后释放到细胞外

的、可短暂独立生存并

可感染新的细胞的病

毒颗粒。

2.复制周期:病毒的

增殖方式为复制,从病

毒进入易感细胞开始,

经病毒基因组复制,合

成病毒蛋白质,再装配

成子代病毒体,最后释

放到细胞外,这一过程

称复制周期,包括吸

附、穿入、脱壳、生物

合成、装配释放。

3.缺陷病毒:可以表

现为包膜表面缺损、衣

壳缺损、病毒酶的缺损

以及病毒复制周期不

完整等,但其根本原因

是病毒基因组有缺损。

这种病毒不能单独复

制与合成完整的子代

病毒,但若与完整的感

染性病毒颗粒同时感

染细胞时,则这些缺陷

病毒可以复制。

4.顿挫感染:是指有

些宿主细胞不能全部

提供病毒复制所需的

必要因子,致使所复制

的病毒为不完整的、无

感染性的病毒颗粒或

亚颗粒。这种感染过程

称顿挫感染,又称流产

性感染。

1.病毒复制过程中合

成早期、晚期蛋白有何

作用?

答:病毒合成的蛋白质

有早期蛋白和晚期蛋

白之分。在病毒核酸复

制前所合成的蛋白称

为早期蛋白,在病毒核

酸复制后所合成的蛋

白称为晚期蛋白。早期

蛋白是一种功能性蛋

白,一般为非结构蛋

白,包括合成核酸所需

要的酶(DNA或RNA

多聚酶),抑制宿主细

胞蛋白质与核酸合成

的调控蛋白以及指导

病毒合成序列的调控

蛋白。绝大多数结构蛋

白都是晚期蛋白。

2.简述病毒的干扰现

象及对医疗实践的指

导章义。

答:病毒的干扰现象是

指两种病毒感染同一

种细胞时,一种病毒可

抑制另一种病毒的复制。同种、异种病毒之间以及灭活病毒与感染性病毒之间均可发生干扰。病毒之间的干扰现象能阻止发病,也可使感染终止。如减毒活疫苗能阻止毒力较强病毒的感染,毒力致弱的病毒呼吸道感染后,机体在一定时间内对毒力较强的呼吸道病毒不易感。所以,干扰现象是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一部分。但由于病毒自身干扰或不同型间的干扰,使用病毒疫苗后,病毒与疫苗之间的干扰可使疫苗的免疫效果受到影响,故预防接种时,应注意接种的时间和疫苗之间的搭配,避免干扰现象减低免疫效果。1.CPE:即致细胞病变效应(cytopathic effect),是指病毒感染引起的、光学显微镜下可见的受感染组织细胞的形态学改变。2.包涵体:是指某些病毒感染细胞后,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可见的胞浆或胞核内嗜酸性或嗜碱性染色、大小不同的、圆形或卵圆形或不规则团块状结构。它属于细胞病变的范畴,并有助于病毒感染的辅助诊断。

3.水平传播病毒在人群中不同个体之间的传播称为水平传播。

4.垂直传播:病毒通过胎盘或产道从亲代传

给子代的过程,称为垂

直传播。

1.怎样辨别慢发病毒

感染?

答:慢发病毒感染具有

以下一些特征,据此可

将其辨认:

(1)常要经过一个长达

数年甚至十几年的长

潜伏期。

(2)一旦发病,即成慢性

或亚急性进行性进展,

不会中途停止或恢复。

(3)一般感染累及中枢

神经系统,故常有神

经、精神或智力方面的

症状。

(4)病人最终死亡。

(5)由病毒或亚病毒感

染所致。

2.与其他抗病毒药物

和抗病毒免疫因素比

较,干扰素的抗病毒作

用有何特点?

答:(1)广谱性、非特异

性,但非对所有病毒感

染均有效,不同细胞、

不同病毒,对干扰素的

敏感性不同。

(2)相对种属特异性:干

扰素对细胞的作用存

在种属屏障,一般地,

干扰素在产生干扰素

的同种细胞上的活性

大于异种细胞。

(3)干扰素的抗病毒作

用是间接抑制病毒而

不是杀灭病毒,是由干

扰素诱导细胞产生的

A VP发挥抑制病毒增

殖的作用。

(4)发挥作用较早,病毒

感染细胞在病毒复制

时即可产生干扰素,其

作用早于抗体和CTL

的作用。

(5)作用时间短暂,不能

维持较长时间。

(6)主要在病灶周围局

部发挥作用,限制病毒

向周围邻近细胞扩散,

全身作用的效果差。

(7)可发挥免疫调节作

用,间接增强抗病毒免

疫效应,尤其是与NK

细胞形成相互的正反

馈调节,相互促进各自

的作用。

(8)无毒性,干扰素对宿

主细胞的正常代谢几

乎无影响。

1.PFU:蚀斑形成单

位,指将适当稀释的病

毒悬液加入单层细胞

培养中,当病毒吸附细

胞后,再铺一层融化琼

脂。病毒在细胞内复制

后,产生局限性病灶,

病灶逐渐变大,肉眼也

能看见,此即蚀斑。蚀

斑是由一个感染性病

毒体复制形成的,类似

细菌的菌落,称之蚀斑

形成单位(PFU)。蚀斑

测定是目前测定活病

毒感染性比较准确的

方法。

2.亚单位疫苗:用化

学试剂裂解病毒,提取

其包膜或衣壳上的亚

单位,除去其核酸,以

此制成的疫苗,称亚单

位疫苗。

3.血凝抑制试验:许

多病毒因其表面有血

凝素,能凝集鸡、豚鼠、

人等的红细胞,称为血

凝试验.相应的抗体与

病毒结合后,阻止了病

毒表面的血凝素与红

细胞的结合,称血凝抑

制试验。

1.什么叫病毒包涵体?

它在诊断上的实际意

义如何?

答:某些病毒感染的细

胞内,在普通光学显微

镜下可看到与正常细

胞结构和染色不同的

一些斑块,称之包涵

体。它可在胞浆或核

内,为嗜酸性或嗜碱

性。有些包涵体由病毒

体组成,有些则是病毒

感染细胞的反应产物。

人巨细胞病毒在人成

纤维细胞中增殖,细胞

变圆、膨胀,核内出现

周围绕有一轮“晕”的

大型嗜酸性包涵体。如

在病人组织或尿沉渣

细胞中发现肿大的细

胞及核内包涵体,有辅

助诊断价值。内基小体

是狂犬病病毒在易感

动物或人的中枢神经

细胞中增殖时,在胞浆

内形成的圆形或椭圆

形嗜酸性包涵体。已经

证实,该包涵体为病毒

核蛋白和细胞质的基

质所组成,因此,在可

疑病人或动物脑组织

中发现内基小体可作

为狂犬病的辅助诊断。

2.为什么用于检测病

毒的许多标本都要用

抗生素做除菌处理?

答:标本的正确采集与

道检是病毒感染检查

成功的关键,其中标本

采集必须严格无菌操作。如果检测病毒的标本污染了细菌,就会导致分离培养不成功,尤其是进行细胞培养时,很容易造成分离培养失败,故对标本要用抗生素做杀菌处理。因病毒对抗生素不敏感,也不受影响,所以用于检测病毒的开放性标本(有菌标本)都要用抗生素做杀菌处理。

3.预防病毒感染最有效的办法是什么?

答:化学药物、免疫血清以及干扰素能治疗某些病毒感染,但预防效果不佳。用病毒减毒活疫苗主动免疫,因为减毒病毒株在机体内可增殖,与自然的亚临床感染过程相似,激发特异性免疫应答,尤其是经呼吸道、消化道入侵的病毒,从自然途径接种疫苗可引起局部SIgA的产生。减毒活疫苗作人工主动免疫,可引起比较稳固持久的免疫,所以是最有效的办法。大多数活疫苗毒株是野毒株经过处理(包括更换宿主细胞培养、化学诱变剂的使用等)而获得的减毒变异株。降低毒力和保持适宜的免疫原性是活疫苗制备的关键所在。1.抗原转变:

指甲型流感病毒每隔十数年发生抗原性大变异(或质变)而产生新的亚型。抗原转变可分为大组变异(HA和NA

均变异)和亚型变异(仅

HA变异.而NA未变

或小变异)两种。

2.抗原漂移:

指甲型流感病毒的抗

原性变异幅度小、系量

变,即HA和NA仅发

生小变异,称抗原漂

移。

1.简述流感病毒易发

生变异的原因及其与

流感流行的关系。

1.流感病毒的易变

性是该病毒的特性之

一,特别是甲型流感病

毒最易变异.流感病毒

抗原性变异有两种形

式:由HA和NA基因

点突变所致的变异幅

度小,称抗原性漂移,

可引起中小型流行;由

基因重组引起的变异

幅度大,形成新亚型,

称抗原型转变,常引起

大流行.

1.简述肠道病毒的共同

特性。

(1)形态结构相似,均为

直径27nm左右,无包

膜的球状颗粒,其衣壳

呈二十面立体对称.核

心基因为单股正链

RNA,基因组本身充当

mRNA,并具有感染

性。

(2)病毒的复制过程相

同,大致步骤为:①病

毒吸附与宿主细胞膜

受体结合;②病毒脱壳

进入细胞质内,病毒一

部分RNA作为mRNA

编码P1、P2和P3多聚

蛋白前体,最后裂解为

衣壳蛋白、复制酶,病

毒另一部分作为模板,

在复制酶(其中RNA聚

合酶来自宿主细胞)作

用下,复制子代RNA;

③病毒衣壳与基因组

装配成病毒体;④宿主

细胞溶解并释放出病

毒。

(3)肠道病毒对外界抵

抗力较强,对一些消毒

剂耐受,尤其耐酸,不

被胃酸和胆汁灭活,在

粪便和污水中可存活

数月之久。致病性和免

疫性相似,主要经粪—

口途径传播,最终定位

于消化系统进行病毒

复制,由粪便排出病

毒。因此粪便常可污染

水源、食物及日常用

品。

(4)病毒感染后,先出现

特异性IgM,持续6—8

周,之后被IgG抗体所

取代,并持续多年,很

少有第二次感染同型

肠道病毒者。但不同的

肠道病毒以及同一病

毒不同血清型罕有中

和抗体交叉反应。

2.请简述人类轮状病

毒的致病性及免疫性。

轮状病毒归属于呼肠

孤病毒科轮状病毒属,

目前根据生物学形状

将轮状病毒分为A-G 7

个群,A群分为I和Ⅱ

2个亚群,并再细分为

众多血清型。A群是6

个月龄~2岁婴幼儿腹

泻的主要病因。世界上

急性胃肠炎住院的儿

童患者中占50%-60%

由轮状病毒A群引起。

B群轮状病毒由我国

学者发现,并引起我国

广大地区成年人病毒

性腹泻沉行或暴发,C

群轮状病毒性腹泻也

是仅在我同湖南、湖北

个别地区引起过暴发

疫情。此外,多种动物

和禽类亦可发生轮状

病毒性腹泻。人类轮状

病毒腹泻主要经粪—

口途径传播,潜伏期为

2—4天,轻型病例病程

只有3--5天,主要表现

为发热、腹痛、腹泻水

样便、粪便内血细胞增

多不明显,重症患者可

导致脱水,甚至危及生

命。

感染轮状病毒后,对同

血清型病毒产生持久

的免疫力,但仍可发生

不同血清型轮状病毒

再次感染。感染后很快

产生肠道局部分泌性

IgA、血清中IgM和IgG

抗体,但起主要保护性

作用的是分泌性IgA

以及诱导产生的干扰

素。

1.Dane颗粒:大球

形颗粒,具有感染性的

HBV完整颗粒,直径

42nm,具有双层衣壳。

含HBV的表面抗原、

核心抗原和e抗原,以

及病毒的DNA和DNA

多聚酶。

2.无症状HBsAg携

带者:特指血液中携带

HBsAg半年以上,无肝

炎症状和体征,肝功能

亦正常的慢性携带

(完整版)药理学名词解释汇总

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规律和原理的科学,包括药效动力学和药代动力学两方面,前者是阐明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和作用原理,后者阐明药物在机体内吸收、分布、生物转化和排泄的过程,及药物效应和血药浓度随时间消长的规律,以达到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的目的。 药效学 是研究药物对机体作用、作用原理、量效关系及有关影响因素的科学,也是选用药物的主要依据。 药动学 是研究机体对药物处置过程及体内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规律。 治疗作用 凡能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作用。 不良反应 用药后产生与治疗目的无关的其它作用。 副作用 指药物在治疗量时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一般症状轻。 毒性反应 药物剂量过大、用药时间过长或药物在体内蓄积过多时,对用药者靶组织(器官)发生的危害性反应。 变态反应 指少数人对药物的特殊反应,它也是免疫反应的一种表现,与毒性反应不同。 后遗效应 指停药后血药浓度已绛至有效水平以下时所残存的生物效应。 继发反应 指药物治疗作用所产生的不良后果,又称治疗矛盾。 三致反应 致畸、致癌、致突变 个体差异 个体之间同一药物的反应可以有明显差异 高敏性 对同一个药物,有的个体特别敏感,只需很小剂量就可以达到应有的效应,常规剂量就能产生强烈效应或中毒反应。 耐受性 有的个体对药物敏感性低,需要较大剂量才能达到同等药效 量效关系 药物剂量的大小和效应强弱之间呈一定关系 治疗量 大于最小有效量,并能对机体产生明显效应而又不引起毒性反应的剂量 极量 是由国家药典明确规定允许使用的最大剂量,比治疗量大,但比最小中毒量小,也是医生用药选量的最大限度。 效能 指继续增加剂量药效不在提高时的效应。 效价强度 该药达到一定效应时所需的剂量。

微生物名词解释和简答题答案

1.微生物(Microbiology):微小生物的总称 2.芽胞:特殊的休眠构造 3.碳素养料:凡是能为微生物生长提供碳素来源地物质 4.氮素养料:凡是能为微生物生长提供氮素来源的物质 6.选择培养基:根据某种微生物生长的特殊要求或对某些化学、物理因素的抗 性而设计的培养基。 7.鉴别培养基:根据培养基中加入能与某菌的代谢产物发生显色反应的化学试 剂,从而用肉眼就能识别所研究的细菌而设计的培养基。 8.光合磷酸化:是由光照引起的电子传递作用于磷酸化作用相偶联而生成ATP 的过程,即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 9.发酵作用:是不需要外源电子受体的基质能量转移代谢。 10.有氧呼吸:是指微生物氧化底物时以分子氧作为最终电子受体的氧化作用 11.无氧呼吸:生物在无氧条件下进行呼吸,包括底物氧化及能量产生的代谢过 程 12.酒精发酵:是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将丙酮酸转化成乙醇的过程,其产物是乙 醇和二氧化碳。 13.同型发酵:其过程为葡萄糖经EMP途径降解为丙酮酸,丙酮酸在乳酸脱氢酶 的催化下由NADH+H还原为乳酸(H为氢离子)参考P56的乳酸发酵的来写。14.异型发酵:发酵的特点是经HMP途径,存在磷酸酮糖裂解反应参考P56的乳酸 发酵的来写。 15.丁酸发酵:即由糖类生成丁酸、乙酸、二氧化碳和水的发酵 16.次生代谢:次生代谢是指生物合成生命非必需物质并储存次生代谢产物 的过程 17.质粒:是染色体外能自主复制的遗传成分 18.野生型(wild type):从自然界分离获得的菌株称为野生型 19.突变体(mutant):细胞中DNA碱基和碱基序列的任何改变称为突变,如果 改变了碱基在复制后稳定地存在于子代中,则成为突变型p89 20.营养缺陷型(auxotroph):需要某种生长因子的突变体称为营养缺陷型 21.转化作用:是外源DNA不经任何媒介被直接吸收到受体细胞的过程 22.转导作用.:通过噬菌体介导的DNA在不同细菌细胞间转移和基因重组的现 象 23.接合作用:通过两种细菌细胞的直接接触而将DNA从一种细菌转移到另一种 细菌 24.普遍转导:在普遍转导中,任何遗传标记都能从供体转移到受体。 25.特异转导:是噬菌体对寄主的特定基因进行非常有效的转移 26.分批培养:采用完全封闭的容器,一次接种,固体或液体培养基均可采用 27.同步生长:严格控制培养条件,使群体细胞中每个个体在生活周期中都处于 相同的生长阶段 28.细菌的生长曲线:将少量单细胞微生物纯培养菌种接种到新鲜的液体培养基 中,在最适合条件下培养,定时测定菌体的数量,在以几何曲线表示,以菌数的对数为纵坐标,时间为横坐标,所绘成的曲线称生长曲线。 29.菌落:生长在固体培养基上,由单个细胞繁殖形成的、肉眼可见的细菌 群体

药理学常见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耐受性:指机体对药物反应性降低的一种状态。 半衰期:资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毒性反应:指药物在用要药剂量过大,用药时间过长或机体对药物敏感性过高时产生的危害性反应。 半数致死量(LD50):反应药物毒性大小的重要数据。 副作用:药物在治疗剂量时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作用。 受体激动剂:与受体有较强亲和力,又有较强内在活性的药物。 交叉耐药性:机体对某药产生耐受性后,对另一种药物也的敏感性也降低。 后遗效应: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阀浓度以下时残存的药理效应。 首关消除:口服药物在胃肠黏膜吸收后,首先经门静脉进入肝脏,当通过肠黏膜及肝脏时部分药物发生转化,使进入体循环的有效药量减少的现象。 疫苗;激活一种或多种免疫活性细胞,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药物。 抗菌药物:是指对病原菌具有抑制或杀灭作用,主要用于防治细菌性感染疾病的一类药物;属于抗微生物药物的范畴。 抗微生物药物:对病原微生物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用于防治病原微生物感染性疾病的药物。 化学治疗:化学药物抑制或杀灭机体内的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及恶性肿瘤细胞,消除或缓解由它们所引起的疾病。 抗菌谱:是指药物的抗菌范围 窄谱:仅对单一菌种或单一菌属有抗菌作用。 广谱:对多数革兰阳性、革兰阴性细菌有抗菌作用,还对某些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及原虫等也有抑制作用。 抗生素后效应:抗生素在撤药后其浓度低于最低抑菌浓度时,细菌仍受到持久抑制的效应。如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的抗生素后效应十分明显。PAE 的确切机制尚不清楚。 固有耐药性:是由细菌染色体基因决定而代代相传的耐药,如肠道杆菌对青霉素的耐药。 获得耐药性:指细菌与药物多次接触后,对药物的敏感性下降甚至消失,致使药物疗效低或无效。

(整理)填空题名词解释及答案.

第一部分填空一、蛋白质化学 1、天然的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是()。 2、当氨基酸溶液的pH=pI时,氨基酸以()离子形式存在,在pH>pI时,氨基酸以 ()离子形式存在,在pH

6、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 7、环状DNA的存在状态主要有()和()。 8、DNA二级结构的维持力有()、()和(),其中主要维持力是 ()。 9、tRNA的三叶草结构主要含有()、()、()和()环,还有 ()臂。 答案: 1 2 ′; 2 胸腺尿; 3 三叶草倒L ; 4 碱基磷酸戊糖; 5 9 1 糖苷糖苷嘌呤核苷; 6 核苷酸 7 松弛环超螺旋 8 氢键碱基堆积力离子键碱基堆积力 9 D环反密码子环 TψC环可变环氨基酸臂 三、酶 1、使酶具有高催化效应的因素是()、()、()、()和()。 2、同工酶是指(),但()不同的一类酶。 3、磺胺类药物能抑制细菌生长,因为它是()的结构类似物,()性的抑制( )酶的活性。 4、欲使酶促反应速度达到最大反应速度的90%,此时底物浓度应是此酶Km值的()倍。 5、依酶促反应类型,酶可分为六大类,它们是()、()、()、()、()和()。 6、对于某些调节酶来说,v对[S]作图呈S型曲线是因为底物结合到酶分子上产生的一种 ()效应而引起的。 7、目前认为酶促反应的机理是()。 8、如果一个酶对A、B、C三种底物的米氏常数分别是Kma、Kmb、Kmc ,且Kma>Kmb>Kmc, 则此酶的最适底物是(),与酶的亲和力最小的底物是()。

药理学名词解释

2 药效学:药物效应动力学,主要研究机体对药物的作用及其作用规律,阐明药物防治疾病的机制。 3 药动学:药物代谢动力学,主要研究机体对药物的处置的动态变化。 受体:是一类介导细胞信号传导的蛋白质,能识别周围环境中的某些微量化学物质,首先与之结合,并通过中介的信息放大系统,触发后续的生理反应或药理效应。 4 治疗指数:治疗指数(TI)= LD50/ED50半数致死量(LD50):50%的实验动物死亡时对应的剂量,半数有效量(ED50):50%的实验动物有效时对应的剂量。 5 效价强度:效价即效价强度,是指药物达到一定效应时所需的剂量(通常以毫克计 6.药物: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的物质。 7.毒物:为对动物机体造成损害作用的物质。 8.制剂:按《兽药典》或《兽药质量标准》将药物制成一定规格的药物制品称制剂。9.剂型:将药物加工制成适用的、安全、稳定的及使用方便的一定形式称剂型。 10.处方:兽医根据畜禽等动物病情开写的药单,处方是有法律意义的文书,也是药房司药的依据。 11.药典:药品或药品规格标准的法典。 12.药物消除:指药物在动物体内代谢(生物转化)和排泄。 13.首过作用:药物经胃肠道吸收由门静脉进入肝脏,受肝脏的作用,使吸收的药物代谢灭活,进入体循环的药物减少,导致疗效下降或消失的现象。 14.生物转化:药物在动物体内发生的化学结构的改变,也称为药物代谢。 15.药物作用:药物在机体内与机体细胞间的反应。 16.兴奋药:在药物作用下使机体的生理、生化功能增强。该药物称兴奋药。 17.治疗作用:凡符合用药的目的或达到预防、治疗疾病效果的作用。治疗作用效果不同有对症治疗和对因治疗之分。 18.不良反应:与用药目的无关或对动物机体产生不适或有害之作用。 19.副作用:在用药治疗剂量下产生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副作用为药物所固有,选择性作用低的表现。 20 毒性反应:常常由于用量过大而引起,也有连续长期用药因药物积蓄中毒而发生的。21.剂量:为用药数量,有无效量、最小有效量、极量、最小中毒量、致死量之分。临床的治疗量或常用量应在最小有效量与极量之间的用药量。 22.配伍禁忌:指药物在体外配伍间直接发生物理性或化学性的变化,出现如沉淀、变色、潮解或失效,导致药物疗效降低或消失。 23.拮抗作用:两药配伍(联合用药)使药效小于各药单用的效应之和。 24.增强作用:又称协同作用,两药合用的效应超过各药单用时的效应之总和,如磺胺类与增效剂甲氧苄啶(tmp)并用,其抗菌活力远远大于各药单用的效应之和的几倍或十几倍。25.相加作用:两药合用的效应为各药单用效应的总和,如青霉素与链霉素合用。 26.抗菌药:能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药物。 27.抗菌谱:指药物抑制或杀灭病原体的范围。 28.抗菌活性:指抗菌药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能力,其活性高低表示抗菌能力的大小。29.耐药性:又称抗菌性,指病原体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下降或消失。

合同管理名词解释和简答题答案

四、名词解释: 1、法人: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P2 2、合同: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P21 3、抵押:抵押是指债务人或者第三人向债权人以不转移占有的方式提供一定的财产作为抵押物,用以担保债务履行的担保方式。P10 4、定金:定金是指当事人双方为了担保债务的履行,约定由当事人一方先行支付给对方一定数额的货币作为担保。P12 5、仲裁:仲裁亦称“公断”。是当事人双方在争议发生前或争议发生后达成协议,自愿将争议交给第三者作出裁决,并负有自动履行义务的一种解决争议的方式。P47 6、索赔:索赔是当事人在合同实施过程中,根据法律、合同规定及惯例,对不应由自己承担责任的情况造成的损失,向合同的另一方当事人提出给予赔偿或补偿要求的行为。P177 7、建筑工程一切险:建筑工程一切险是承保各类民用、工业和公用事业建筑工程项目,包括道路、桥梁、水坝、港口等,在建造过程中因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而引起的一切损失的险种。P14 8、固定价格合同:固定价格合同是指在约定的风险范围内价款不再调整的合同。这种合同的价款并不是绝对不可调整,而是约定范围内的风险由承包人承担。P109 五、简答题: 1、①什么是要约?②要约的有效要件有哪些?③要约与要约邀请的区别有哪些?P27 答:①要约是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 ②要约应当具有以下条件:1.内容具体确定;2.表明经受要约人承诺,要约人即受该意思表示约束。 ③要约邀请是希望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的意思表示。它是当事人订立合同的

预备行为,在法律上无须承担责任。这种意思表示的内容往往不确定,不含有合同得以成立的主要内容。

药理学名词解释归纳

药理学 名词解释 绪论 1.药理学Pharmacology 研究药物与机体(含病原体)之间相互作用规律及其机制的一门科学。 2. 药物diug 能改变或查明机体的生理功能及病理状态,用以预防、治疗及诊断疾病的物质。3.药动学pharmacokinetics 研究机体对药物的处置过程,即药物在机体的作用下发生的动态变化规律。 4.药效学Pharmacodynamics 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即机体在药物影响下发生的生理、生化变化及机制。 5. 售后调研postmarketing surveillance 上市后在社会人群大范围内继续进行受试药物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在广泛长期使用的条件下考查疗效和不良反应,该期对最终确定新药的临床价值有重要意义。 药效学 1.药物作用drug action 药物与组织细胞之间的初始作用。 2.药理效应drug effect 指继发于药物作用之后的组织细胞原有功能的改变。 3. 兴奋excitation 凡能使机体原有生理、生化功能加强的作用。 4. 抑制inhibition 凡能使机体原有生理、生化功能减弱的作用。 5. 特异性specifity 多数药物是通过化学反应而产生药理效应,这种化学反应的专一性使药物具有特异性。 6. 选择性selectivity 药物只对某些组织器官发生明显作用,而对其他组织作用很小或无作用。 7. 疗效therapeutic effect 药物作用的结果有利于改变病人的生理生化功能或病理过程,使患病机体恢复正常。 8.对因治疗etiological treatment 用药目的在于消除原发致病因子,彻底治愈疾病称对因治疗,或称治本。 9.对症治疗symptomatic treatment 用药目的在于改善疾病症状,减轻疾病的并发症称对症治疗,或称治标。 10.不良反应adverse reaction 凡不符合用药目的或给病人带来痛苦与危害的反应称不良反应。多数不良反应是药物固有效应的延伸. 11.副反应side reaction (副作用side effect)药物在治疗剂量时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称副反应,亦称副作用。副反应是药物本身固有的,是因药物选择性低而引起的,一般不严重,难避免. 12.毒性反应toxic reaction 药物在剂量过大、用药时间过长、机体敏感性过高时对机体发生的危害性反应称毒性反应。一般较严重,但是可以预知和避免。 13.后遗效应residual effect 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药理效应 14. 停药反应withdrawal reaction 长期应用某些药物,突然停药后原有病情加重现象。又称回跃反应(rebound reaction) 15. 变态反应allergic reaction(过敏反应hypersensitive reaciton)药物对过敏特质病人引起的异常免疫反应。 16. 特异质反应idiosyncratic reaction 少数患者对某些药物发生的与往常性质不同的不良良应。是由于遗传缺陷造成的。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实用文体写作》填空题名词解释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197)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实用文体写作》填空题名词解释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197) 盗传必究 一、填空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9704-1999)《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将公文的构成要素划分为眉首、主体、版记三个部分。 2.经济新闻的特点主要体现在真、新、精三个方面。 3.合同主要应当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合法性、合意性、平等性和规范性。 4.作为程式化程度最高的文种,公文具有以下特点:法定性、政策性、实用性、时效性、规范性。 5.调查报告的特点主要体现为:真实性、针对性、典型性。 6.产品说明书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指导消费、传播知识、宣传企业。 7.具体地说,计划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预见作用、指导作用、约束作用。 8.目的明确、格式规范、用语得体是公关文书应当具备的最为突出的特点。 9.新闻标题在行列格式上主要有三行标题、双行标题、单行标题三种。‘ 10.经济活动分析报告的功能主要包括诊断功能、建议功能、反馈功能和预测功能。 二、名词解释题 1.工作总结是事后对某一阶段的工作或某项工作的完成情况,包括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得到的经验和教训加以回顾和分析,从而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帮助和借鉴的一种文书材料。 2.条例是对某一方面的工作或某一重大事项的处理方式及某一组织的宗旨、任务极其成员的职责权限等作出规定的指令性文书。 3.民事诉讼文书是指司法机关为处理各类民事诉讼案件以及当事人、律师为解决诉讼纠纷和处理非诉讼问题,依法制作或使用的具有法律效力或法律意义的文书的总称。 4.计划是某一个单位,部门或个人,对预计在一定时期内所要做的工作或所要完成的其他任务加以书面化、条理化和具体化的一种文书。 5.可行性研究是在某一项经济活动实施之前,通过全面的调查研究和对有关信息的分析以及必要的测算等工作,对项目进行技术论证和经济评价,以确定一个“技术上合理,经济上合算”的最优方案,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的一种行为。反映可行性研究的内容和结果的书面报告,就是“可行性研究报告”。 6.刑事自诉状是刑事自诉案件的被害人或者法定代理人,为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时制作并使用的法律文书。 7.调查报告是就某一个事件或某一个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之后所写出的真实地反映情况的书面报告。 8.经济活动分析报告是企业和经济管理部门常用的一种专业文书,是以科学的经济理论为指导,以国家有关方针、政策为依据,根据计划指标、会计核算、统计工作的报表和调查研究掌握的情况与资料,对本部门或有关单位一定时期内的经济活动状况进行科学的分析研究,作出正确的评估,找出成绩和问题,

药理学名词解释97073

药理名词解释 1、离子障(ion trapping):绝大多数药物均为弱酸性或弱碱性电解质,在体液内均不同程度的解离。分 子状态的药物疏水而亲脂,易通过细胞膜;离子状态药物极性高,不易通过脂质层的现象。 2、首过消除(first pass elimination):从胃肠道吸收入门静脉系统的药物在到达全身血液循环前必先 通过肝脏,如果肝脏对其代谢能力强,或由胆汁排泄的量大,则使进入全身血循环内的有效药物量明显减少,这种作用称为~。 3、生物利用度(bioavailability):经任何给药途径一定剂量的药物后到达全身血循环内药物的百分率 称~。 4、肝肠循环(enterohepatic cycle):被分泌到胆汁内的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经由胆道及胆总管进入肠腔, 然后随粪便排泄出去,经胆汁排入肠腔的药物部分可再经小肠上皮细胞吸收经肝脏进入血液循环,这种肝脏、胆汁、小肠间的循环称~。 5、肝药酶(非专一性酶):存在于肝细胞滑面内质网上可促进药物转化的肝脏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系统。 6、一级消除动力学(first-order emilination kinetics):是体内药物在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物百分 率不变,也就是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物量与血浆药物浓度呈正比,也称线性动力学(linear kinetics)。 TD:大多数药物属于、比率恒定、半衰期=0.69/k。 7、零级消除动力学(zero-order emilination kinetics):是药物在体内以恒定的速率消除,即不论血 浆药物浓度高低,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物量不变也称非线性动力学(nonlinear kinetics)。TD:少数药物属于、半衰期可变。 8、稳态浓度(steady-state concentration,Css):等量等间隔连续多次给药,经4~5个半衰期后,血 药浓度稳定在某一水平,称为~,亦称为坪值。TD:消除药量与吸收药量相等、水平波动在有效浓度和中毒浓度之间、坪值波动与每次剂量和给药间隔呈正比、达坪时间与半衰期呈正比、首剂加倍立即达坪。 9、药物消除半衰期(half life,t1/2):是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期长短可反映药物消 除速度。 10、清除率(clearance,CL):是机体消除器官在单位时间内清除药物的血浆容积也即是单位时间内有多 少毫升血浆中所含药物被机体清除。 11、表观分布容积(apparent volume of distribution,Vd):当血浆和组织内药物分布达到平衡后,体 内药物按此时的血浆药物浓度在体内分布时所需体液容积称~。 12、再分布(redistribution):首先分布到血流量大的脑组织发挥作用,随后由于其脂溶性高又向血流 量少的脂肪组织转移,以致病人迅速苏醒,这种现象称为药物在体内的~。 13、绝对生物利用度:以血管外的AUC(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和静脉注射的AUC的比值。 14、相对生物利用度:对同一血管外给药途径的某一种药物制剂的AUC与相同的标准制剂的AUC的比值。 15、效能(efficacy)或最大效应(maximal effect,Emax):随着剂量或浓度的增加,效应也增加,当效 应增加到一定程度后,若继续增加药物浓度或剂其效应不再增加,这一药理效应的极限称最大效应,也称效能。 16、效价强度(potency);是指能引起等效反应的相对浓度或剂量,其值越小则效价强度越大。 17、治疗指数(therapeutic index):药物的LD50/ED50的比值。即半数致死量与半数有效量的比值。 18、不良反应(adverse reaction):凡与用药目的无关,并为病人带来不适或痛苦的反应统称为~,包 括副反应、毒性反应、后遗反映、停药反应、变态反应、特异质反应。 19、戒断症状withdrawal/abstinence syndrome:反复用药,促使机体不断调整新陈代谢水平,以适应 在外源性物质作用下进行生理活动,维持机体基本功能,即所谓适应性。一旦停药,代谢活动发生改变,生理功能发生紊乱,出现一系列难以忍受的症状,如兴奋、失眠、流涕、出汗、呕吐、腹泻,甚至虚脱、意识丧失等 20、耐受性(tolerance):连续多次反复给药,机体对药物的敏感性降低,需增加剂量才能起作用。分为 急性耐受性与交叉耐受性 21、耐药性(drug resistance):病原体或肿瘤细胞对反复应用的化疗药物的敏感性降低。 22、依赖性(dependence):是在长期应用某种药物后,机体对这种药物产生了生理性的或是精神性的依 赖和需求,分生理依赖性(physio-logical dependence具有耐受性证据或停药症状)和精神依赖性(psychological dependence是需要药物缓解精神紧张和情绪障碍、但无耐受性和停药症状的一种依赖性)。 23、调节痉挛()动眼神经或毛果芸香碱作用后环状肌向瞳孔中心方向收缩,造成悬韧带松弛,晶状体由 于本身弹性变凸,屈光度增加,此时只适合于视近物,而难以看清远物,这种作用即调节痉挛。 24、抗胆碱酯酶药:是一类能与ACHE牢固结合,但水解较慢,使AchE活性受抑,从而使胆碱能神经末梢 释放乙酰胆碱堆积,产生拟胆碱作用的药物,分为易逆性和难逆性。 25、调节麻痹():阿托品能使睫状肌松弛而退向外缘,使悬韧带拉紧,晶状体变为扁平,其折光度减低, 只适合于看远物二不能将近物清晰的成像于视网膜上,这种作用即调节麻痹。 26、肾上腺素的翻转(adrenaline reversal):a受体阻断药能选择性地与a肾上腺素受体结合,使b受

生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及参考答案

生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部分)及参考答案 第1章绪 名词解释: 1、兴奋性:机体感受刺激产生反应的特性或能力称为兴奋性。 2、阈值:刚能引起组织产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该组织的阈强度,简称阈值。 3、反射:反射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刺激所发生的规律性反应。 第 2 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名词解释: 1、静息电位:是细胞末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 2、动作电位:动作电位是细胞接受适当的刺激后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的快速而可逆的电位倒转或波动。 3、兴奋- 收缩- 偶联:肌细胞膜上的电变化和肌细胞机械收缩衔接的中介过程, 称为兴奋-收缩偶联,CeT是偶联因子。 第3章血液 名词解释: 1、血细胞比容:红细胞占全血的容积百分比。 2、等渗溶液: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称为等渗溶液。例如,%NaCI溶液和5%葡萄糖溶液。 简答题: 3、什么叫血浆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其生理意义如何答:渗透压指溶液中溶质分子通过半透膜的吸水能力。晶体渗透压:概念:由晶体等小分子物质所形成的渗透压。 生理意义:对维持红细胞内外水的分布以及红细胞的正常形态和功能起重要作用。 胶体渗透压:概念:由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所形成的渗透压。生理意义:可吸引组织液中的水分进入血管,以调节血管内外的水平衡和维持血容量。 4、正常人血管内血液为什么会保持着流体状态答:因为抗凝系统和纤溶系统的共同作用,使凝血过程形成的纤维蛋白不断的溶解从而维持血液的流体状态。 5、ABO血型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答:ABO血型的分型,是根据红细胞膜上是否存在A抗原和B抗原分为A型、B 型、AB型和O型4种血型。

6、简述输血原则和交叉配血试验方法。(增加的题) 答:在准备输血时,首先必须鉴定血型。一般供血者与受血者的ABO血型相合才能输血。对于在生育年龄的妇女和需要反复输血的病人,还必须使供血者与受血者的Rh血型相合,以避免受血者在被致敏后产生抗Rh抗体而出现输血反应。即使在ABC系统血型相同的人之间进行ABO俞血,在输血前必须进行交叉配血试验。 第 4 章生命活动的调控神经部分:名词解释: 1、突触:指神经元之间相互接触并进行信息传递的部位。 2、牵涉痛:是某些内脏疾病引起体表一定部位发生疼痛或痛觉过敏的现象。 3、胆碱能纤维:凡末梢能释放乙酰胆碱作为递质的神经纤维,称为胆碱能纤维。简答题: 1、简述突触传递过程。 答:突触前神经元的冲动传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前膜去极化,使突触前膜对Ca2+ 的通透性增大,Ca2+由膜外进入突触小体(神经细胞内),促进突触小体内的囊泡与前膜融合、破裂,通过出胞方式,将神经递质释放于突触间隙。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相应受体结合,改变后膜对一些离子的通透性引起离子跨膜流动,使突触后膜发生局部电位变化,即产生突触后电位,包括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2、说明自主神经的递质、受体类型及分布、递质与受体结合的效应及受体阻断剂。 自主神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①递质:交感神经(其递质为Ach)和副交感神经(其递质为NA ②受体类型:交感神经:a i、a 2 ,B i、B 2 副交感神经:M、N1、2 分布及效应(递质- 受体结合后): M受体:心脏一抑制,支气管、消化管平滑肌和膀胱逼尿肌一收缩,消化腺一 分泌增加,瞳孔一缩小,汗腺一分泌增加、骨骼肌血管一舒张等。 Ni受体:神经节突触后膜一节后纤维兴奋、肾上腺髓质-分泌。 N受体:骨骼肌运动终板膜一骨骼肌收缩。 a i受体:血管—收缩、子宫—收缩、虹膜开大肌—收缩(瞳孔—扩大)等。 a 2受体:

药理学名词解释14058

药理学: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间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学科。 药效学:全称药物效应动力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包括药物的基本作用和作用机制。药动学:全称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机体对药物的处置,包括药物的吸收、分布、生物转化、排泄等体内过程,以及药物在体内浓度变化的规律,即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药物:用于预防(保健)、治疗、诊断疾病及用于计划生育的化学物质。 毒理学:药理学的一个分支,研究药物毒性反应的表现、发生的原因和防治措施。 临床药理学:以药理学和临床医学为基础,并以人体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 药物作用:是指药物与机体细胞间的初始作用,是动因,是分子反应机制。 质反应:药理效应是阳性或者阴性,也称全或无反应。 量反应:药理效应的高低或多少可用数字或量的高低表示其作用强度。 局部作用:药物在用药部位(或在吸收入血循环之前)所发生的作用。 吸收作用:药物在吸收入血液循环后分不到机体各部位发生的作用。 药物作用的选择性:药物对机体不同组织器官反应性的不同。 药物作用的两重性:药物对人体有防治疾病作用的一方面,又有引起病人不利反应的另一方面,即治疗作用与不良反应。 药物作用的差异性:不同个体之间,甚至同一个体在不同的时间内对同一药物的反应不同,这种差异性称为个体差异。 不良反应:凡不符合用药目的并给病人带来不适或痛苦的反应统称称为不良反应。 副作用:指治疗量时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不适反应。 毒性反应:指的是用药剂量过大或者用药时间过长所引起的机体损害性反应。 变态反应:是指机体受药物刺激后所发生的不正常(病理性)免疫反应,引起生理功能障碍或组织损害,称为变态反应。 后遗反应:是指停药后血药浓度已经降至最低有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生物效应。 最小有效量:刚引起药理效应的剂量(引起药理效应的最小剂量) 安全范围:药物的最小有效量与最小中毒量之间的距离,距离愈大反映药物愈安全,范围愈大。 治疗指数:LD50/ED50的比值称之为治疗系数,用于估计药物的安全性,此比值愈大愈安全。量效关系:药物剂量与效应间的关系,在一定范围内,药物剂量的大小与其血药浓度成正比,也与药理效应的强弱成正比。 受体:是指某些特定的细胞蛋白组分,能识别并与某种微量化学物质-配体(如药物、激素等)结合,并通过放大系统触发药理或者生理效应。 配体:能与受体特异性结合的内源性物质(递质、激素、自身活性物质等)或药物。 受体激动剂:与受体有强的亲和力和内在活性,能与受体结合产生最大效应的物质。 受体拮抗剂:与受体有强的亲和力,但缺乏内在活性,与受体结合后本身不产生受体生物效应的物质。 竞争性拮抗剂:与激动剂竞争相同受体,拮抗作用是可逆的,可使激动剂的量效曲线平行右移。 非竞争性拮抗剂:与激动剂竞争受体不同部位,可使激动剂量曲线右移,斜率降低,最大效应降低。 部分激动剂:与受体有一定的亲和力,内在活性低,有小剂量激动,大剂量拮抗受体的双重作用。 药物的效价:是指产生一定效应(常为最大效应的一半)时所需要的药物剂量大小,剂量愈小,效价(强度)愈高。 药物的效能:指的是药物产生最大效应的能力。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护理学基础》填空题名词解释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112)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护理学基础》填空题名词解释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112) 一、填空题 1. 马斯洛提出人的基本需要层次包括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敬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2. 奥瑞姆(Orem)的自理理论包括自理理论、自理缺陷理论和护理系统理论三部分。 3. 机体散热的主要方式包括辐射、对流、蒸发及传导。 4. 超声波雾化吸入法是应用超声波声能将药液变成细微的气雾,随病人吸气进入呼吸道。 5. 使用绷带进行伤口包扎时,应从远心端向近心端进行。 6. 治疗性沟通是以病人为中心,是有目的的为病人健康服务。 7. 护理学的4个基本概念是人、环境、健康、护理。 8. 健康成人的脉率为60~100次/分的范围内,脉率超过100次/分称为窦性心动过速。 9. 弹性运动在促进平衡和整体美感的同时也增加肌肉的长度,延伸性和弹性。 10. 急性大出血时,呕吐物呈鲜红色,出血时间相对缓慢者呕吐物呈咖啡色。 11. 临终病人常见的心理反应依次为震惊与否认期、愤怒期,抑郁期,商讨期和接受期。 12. 沟通的形式包括语言性沟通和非语言性沟通两种。 13. 臀大肌体表定位联线法,取髂前上棘与尾骨联线的外上1/3为注射区。 14. 肝胆疾患的病人适用低脂肪饮食,急性肾炎患者适用低盐饮食。 15.颅脑手术的患者应取头高脚低位或平卧位,翻身时头部不可剧烈翻动,以防引起脑疝,而导致猝死。 16.膀胱高度膨胀时首次放尿不得超过1000ml,否则膀胱突然减压可引起膀胱粘膜急剧充血发生血尿。 17.焦虑是最常见的一种心理反应,也是护理人员最常遇到的问题。 18.连续使用超声雾化吸入器,应间隔_30分钟。 19.大量输入保存期长的库存血易发生酸中毒和高钾血症。 20.判断病人是否发生心脏骤停的两项最主要的表现是意识丧失和大动脉搏动消失。 21.整体护理的宗旨是以整体人为中心,以护理程序为手段,为病人提供优质的整体护理。 22. 影响成长和发展的两个最基本因素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 23. 隔离的目的是要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24. 对1605、1509、乐果等中毒病人禁用高锰酸钾溶液洗胃,敌百虫中毒者禁用碱性药物溶液洗胃。 25.休克者应采取休克卧位,抬高胸部有利于呼吸,抬高下肢有利于静脉血回流。 26.大量输入保存期长的库存血易发生酸中毒和高钾血症。

药理学名词解释

1.药理学( pharmacology ):是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之间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 2.药效学( pharmacodynamics ):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和作用机制。 3.药动学( pharmacokinetics ):研究药物在机体的影响下所发生的变化及其规律,包括吸收、 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 4.离子障(ion trapping ):药物在跨膜转运时,非离子型(非解离部分) 药物可以自由穿透,而离子型药物就被限制在膜的另一侧。 5.首关消除( first pass metabolism ):口服药物从胃肠道吸收后经门静脉进入肝脏,有些药物易被肝脏截留破坏(代谢) ,进入体循环的有效药量明显减小。 6.药酶诱导剂:有些药物能增强药酶活性或使药酶合成加速,从而加快其本身或另一些药物转化,使其作用减弱或缩短。 7.肝肠循环( enterohepatic cycle ):有些药物在肝细胞与葡萄糖醛酸等结合后排入胆中,随胆汁到达小肠后被水解,游离药物被重吸收,此过程称为肝肠循环。 8.一级动力学消除 ( first-order elimination kinetics ):又称恒比消除,是体内药物在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物百分率不变。 9.零级动力学消除( zero-order elimination kinetics ):又称恒量消除,是药物在体内以恒定的速率消除。 10.稳态血药浓度(steady-state concentration, Css) :也称坪值。按照一级动力学规律消除的药物,其体内药物总量随着不断给药逐步增多,直至从体内消除的药物量和进入体内的药物量相等时,体内药物总量不再增加而达到稳定状态,此时的血浆药物浓度称为稳态浓度。一般需经4~5个t1/2 后达到稳态浓度。 11.半衰期(half life, t1/2) :常指消除半衰期,即药物在体内消除一半所需的时间,或者血药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 12.清除率( clerance, CL):是肝、肾等对药物消除率的总和,即单位时间内有多少容积血浆中所含药物被消除。 13.表观分布容积( apparrnt volume of distribution, Vd ):当血浆和组织内药物分布达到平衡后,体内药物按此时的血浆药物浓度在体内时所需体液容积。 14.生物利用度( bioavailability, F ):指药物经血管外给药时,能被机体吸收进入全身血循环内药物的百分率。 15.生物等效性 ( bioequivalence ):两个药学等同的药品,若它们所含的有效成分的生物利用度无显著差别,则称为生物等效。 16.药物作用( drug action ):是指药物对机体的初始作用。 17.药理效应( pharmacological effect ):是药物作用的结果,是机体反应的表现。 18.兴奋:机体器官原有功能水平的提高。 19.抑制:机体器官原有功能水平的降低。 20.对因治疗( etiological treatment ):用药目的在于消除原发致病因子,彻底治愈疾病。 21.对症治疗( symptomatic treatment ):用药目的在于改善症状,不能根除病因。 22.不良反应( adverse reaction ):凡与用药目的无关,并为病人带来不适或痛苦的反应。 23.副反应(副作用) (side reaction ):由于选择性低,药理效应涉及多个器官,当某一效应用做治疗目的时,其他效应就成为副反应。 24.毒性反应( toxic reaction ):是指在剂量过大或药物在体内蓄积过多时发生的危害性反应,一般比较严重。

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简答题(4个或者5个) 1.简述DHCP的工作原理。(两个老师都画了)那就是必考的咯1 答: (1) 发现DHCP服务器 (2)提供IP租用地址 (3)接受租约并确认 (4)确认租约 1.数据链路层的功能有哪些?(2个老师都画了)那就是必考的咯2 答: (1)成帧(2)差错控制(3)流量控制。 (4)链路管理(5) MAC传输(6)区别数据和控制信息(7)透明传输 1.CDMA的主要优缺点?(两个老师都画了)那就是必考的咯3 答:优点 (1)具有具有抗干扰、抗多径衰落的能力。 (2)系统容量大。 (3)CDMA系统具有软容量特性。 (4)不需要复杂的频率分配。 (5)CDMA系统具有软切换功能。 (6)具有保密性强等优点。 (7)设备简单,电路设计简单,电池利用时间也更长。 缺点: (1)占用频谱较宽。 (2)具有码分多址系统特有的多址干扰和远近效应。 1.画出01101100的曼彻斯特编码和差分曼彻斯特编码。(两个老师都画了)那就是必考的咯(计算题或者应用题)

1.简述IP地址的分类及每类的特点。(了解,用于计算题) 答:根据网络号和主机号所占比特位数的不同,IP 地址可以分为A、B、C、D、E 五大类。 A 类IP 地址网络号占1 字节,主机号占3 字节,第1 个比特固定是0。 B 类IP 地址网络号占2 字节,主机号占2 字节,前两个比特固定是10。 C 类IP 地址网络号占3 字节,主机号占1字节,前三个比特固定是110。 A、B、C 类地址用来分配给主机和路由器。 2.试简述PPP协议的工作过程。(张福生,背一下吧) 答: (1)建立物理连接 (2)建立数据链路 (3)用户认证阶段 (4)进入网络层配置阶段,此时用IPCP协议 (5)数据传输阶段,此时用IP协议 (6)数据传输完毕后,用户断开网络连接 (7)断开数据链路 简述路由器和交换机的区别。(张福生,背一下!) 答: 1、工作层次不同(路由器工作在网络层,交换机工作在数据链路层) 2、数据转发依赖的对象不同 3、路由器能够分割广播域,而交换机只能分割冲突域,不能分割广播域 4、路由器能够提供防火墙服务 简述PAP 协议与CHAP 协议的不同(王知非,不用怎么背,有个印象吧!) 答:PAP 和CHAP 都是用户认证协议。PAP 直接将用户名和密码发送到系统进行验证,安全性不好。CHAP 协议不直接发送用户名和密码,而是根据系统发来的Challenge 值,使用事先定义好的函数作用于Challenge 值和用户的口令,生成一个值,将这个值和用户名发送给系统。系统收到后,根据用户名查找到对应的口令,使用相同的函数对Challenge 值和查到的口令进行计算,如果结果和用户发来的值相同,那么就通过认证,否则认证失败。 简述异步传输和同步传输各自的特点。(张福生,简单了解下就可以) 答:在异步传输中,传输的单位是字节。对于每个要发送的字节,它的开始都要附加一个比特,这个比特称为起始位通常为0。同时这个字节的尾部还要加上一个比特,称为停止位通常为1。接收方检测到起始位后,就启动一个时钟,这个时钟会与发送方的时钟保持同步,并开始接收比特,当收完一个字节后,接收方就等待停止位到达。检测到停止位后,接收方就停止接收数据,直到检测到下一个起始位。 在同步传输中,传输的单位称为帧。一个帧可以包含多个字节,字节和字节之间没有间隙,收发双方传递的就是不间断的0、1 比特流。在每一帧的首尾会有特殊的比特组合作为标志,表示帧的开始和结束。开始标志不仅能够通知接收方帧已到达,它同时还能让接收方的采样速度和比特的到达速度保持一致,使收发双方进入同步。同步传输速度快,效率高,不仅要求建立帧同步,在一个帧内的每一个比特也都要求同步,要求比较高。

名词解释题库及答案

1.《诗经》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也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反映了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诗经》最初只称为“诗”或“诗三百”,到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才称为《诗经》。全篇按《风》、《雅》、《颂》三类编辑。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对后世影响深远。 2.《楚辞》 楚辞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楚辞”的名称,西汉初期已有之,至刘向乃编辑成集。原收战国楚人屈原、宋玉等人辞赋共十六篇。后增入《九思》,成十七篇。全书以屈原作品为主,其余各篇也是承袭屈赋的形式。以其运用楚地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和风土物产等,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辞》,对后世诗歌产生深远影响。 3.古文运动 古文运动是指唐代中期以及宋朝提倡古文、反对骈文为特点的文体改革运动。因涉及文学的思想内容,所以兼有思想运动和社会运动的性质。“古文”这一概念由韩愈最先提出。他把六朝以来讲求声律及辞藻、排偶的骈文视为俗下文字,认为自己的散文继承了两汉文章的传统,所以称“古文”。韩愈提倡古文,目的在于恢复古代的儒学道统,将改革文风与复兴儒学变为相辅相成的运动。在提倡古文时,进一步强调要以文明道。除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外,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等人也是其中的代表。 4.《红楼梦》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共一百二十回,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作品,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故事为主线,通过家族悲剧、女儿悲剧及主人公的人生悲剧,揭示出封建末世的危机。《红楼梦》对宫廷官场的黑暗、封建贵族的腐朽等社会现实及道德观念都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5.《呐喊》 鲁迅的第一部小说集,1923年8月首次出版。收1918年4月至1922年10月期间的作品共14篇。包括《狂人日记》、《孔乙己》、《故乡》、《阿Q正传》等著名作品。《呐喊》显示了鲁迅对传统文学和外来文艺的有机结合,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典型形象,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代表了鲁迅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它的出版,改变了文学革命初期仅有理论建树而创作不丰的局面,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