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半夏厚朴汤有什么作用

半夏厚朴汤有什么作用

半夏厚朴汤有什么作用
半夏厚朴汤有什么作用

半夏厚朴汤有什么作用

半夏,其实说的不是夏天的一般的意思。半夏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中草药。半夏具有,补气通血的功效。很多年一前,人们就开始应用半夏这种药材,来治疗疾病了。同样的额,厚朴,也是一种中药材。这两种中草药在一起具有相辅相成的功效。半夏厚朴汤,既具有半夏的功效,又具有厚朴的功效。

半夏厚朴汤,集合了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等的中草药,味道既十分美味,又能治疗病症。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下半夏厚朴汤对人体的用处,这种处方被证实多因痰气郁结于咽喉所致。

情志不遂,肝气郁结,肺胃失于宣降,津液不布,聚而为痰,痰气相搏,结于咽喉,故见咽中如有物阻、咯吐不出、吞咽不下;肺胃失于宣降,还可致胸中气机不畅,而见胸胁满闷、或咳嗽喘急、或恶心呕吐等。气不行则郁不解,痰不化则结难散,故宜行气散结、化痰降逆之法。

方中半夏辛温人肺胃,化痰散结,降逆和胃,为君药。厚朴苦辛性温,下气除满,助半夏散结降逆,为臣药。茯苓甘淡渗湿健脾,以助半夏化痰;生姜辛温散结,和胃止呕,且制半夏之毒;苏叶芳香行气,理肺舒肝,助厚朴行气宽胸、宣通郁结之气,共为佐药。全方辛苦合用,辛以行气散结,苦以燥湿降逆,使郁气得疏,痰涎得化,则痰气郁结之梅核气自除。

本方主治梅核气。以咽如物阻,吞吐不得,苔白腻,脉弦滑为证治要点。癔病、胃神经官能症、慢性咽炎、慢性支气管炎、

食道痉挛等属气滞痰阻者,均可用之。

以上的介绍中,我们提到了三种半夏厚朴汤的治疗方法,以及作用。中医自古以来作为中国的主要医学方向,拥有者强大的文化气息与可取之处。中医向来强调固本培元。因此,当我们身体痴线了一些小毛病后。用中医来进行调理,未免不是一件很好地事情。

应用半夏厚朴汤医案三则

应用半夏厚朴汤医案三则 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武清中医院张玉岭 半夏厚朴汤,出自《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篇》,是主治咽喉部有异物感的专方。原文中说:“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所谓“炙脔”,是中医常用以比喻堵塞咽喉中的痰涎,吐之不出,咽之不下,古人称之为“梅核气”,此病女性多见。陈宝贵教授扩大了此方的应用范围,将其随症加减广泛治疗胃痛、梅核气、胸痹等,疗效卓著,现介绍如下。 胃痛案 沈某,男,37岁。2012年5月21就诊。主诉:间断胃脘部胀满疼痛半年余。患者诉半年来胃脘胀满疼痛,饭后加重,吐绿水,自服兰索拉唑、六味安消等药物症状稍好转,为进一步治疗来我院门诊。现胃脘胀满,饭后加重,恶心,嗳气,口淡无味,平素寐安,便溏,次数正常,舌苔白厚,脉沉。查胃镜示:反流性食管炎,慢性浅表性胃炎,十二指肠球部炎症,HP(-)。辨证为中焦虚寒,痰浊阻胃。治以健脾化痰,理气和胃。方药:半夏10克,枳壳10克,厚朴10克,干姜10克,佛手10克,香橼10克,陈皮10克,川连10克,延胡索10克,甘草10克,茯苓15克,白术15克。每日1剂,水煎服,7剂。 2012年6月11日二诊:胃脘部胀满疼痛、嗳气、口淡无味、早饱等症状明显好转,偶有胃脘部不适。原方不变,14剂善后。 按:此病病机为中焦虚寒,气机不利。治当健脾化痰,理气和胃为主。以半夏厚朴汤加味。方中半夏、茯苓、干姜温中散寒、降逆化痰;厚朴、枳壳、佛手、香橼理气宽中、消除胀满;陈皮、川连理气开胃、清热燥湿;白术、甘草益气补虚;延胡索行气止痛。诸药合用,共奏温中散寒、理气止痛、益气补虚之功,故收效颇好。

梅核气案 沈某,女,57岁。2012年5月14日就诊。主诉:间断咽部梗塞感1月余。患者于1月前出现间断咽部梗塞感,偶有咽干、咽痛,情志不舒时症状明显,伴见胸胁胀满,纳差乏力,二便调,寐可。舌红少苔,脉弦数。辨证为痰气郁结,治以半夏厚朴汤加减。方药:沉香5克,郁金10克,半夏10克,瓜蒌15克,厚朴10克,连翘15克,菊花15克,茯苓15克,苏梗10克,甘草10克。水煎服,7剂。诸症消失。 按:此案为痰气郁结证,表现为咽部异物感,胸闷善太息等,故选用半夏厚朴汤以 化痰散结,理气降逆,宽胸解郁,并随症加减而获良效。半夏、瓜蒌化痰散结、降逆和胃;厚朴苦辛性温,下气除满,助半夏散结降逆;茯苓甘淡渗湿健脾,以助半夏化痰;连翘、菊花清热解毒,散结消肿;苏梗芳香行气,理肺舒肝,助厚朴行气宽胸,宣通郁结之气。全方辛苦并用,辛以行气散结,苦以燥湿降逆,使郁气得疏,痰涎得化,则痰气郁结之“梅核气”自除。 胸痹案 王某,男,40岁。2010年9月20日初诊。素体痰盛,10日前出差外地,气候突然转冷,恶寒,骨节酸楚,3日后胸闷胀痛,舌苔白滑,脉浮弦滑。辨证为外感寒邪,痰浊痹胸。治宜解表散寒,化痰宽胸。方用:半夏10克,厚朴10克,茯苓15克,苏叶10克,枳壳10克,生姜4片(自备)。水煎服,日l剂。服7剂,胸痛止,余症随之消失。 按:本案为胸中素蕴痰浊,外受寒邪,卫阳被遏,痰凝气滞,遂发胸痛。半夏厚朴汤方中苏叶、生姜辛温芳香,外散寒邪;枳壳理气宽胸;半夏、厚朴行气化痰宽胸。此病以半夏厚朴汤加减,古方新用,切中病机,以行气解郁化痰法治疗胸痹,收到良好疗效。

半夏白术天麻汤

半夏白术天麻汤 # 风痰上扰证。 眩晕、头痛、胸闷,口淡,舌苔白滑,脉弦滑。脾湿生痰,痰阻风动,风痰上扰。 燥湿化痰,平肝熄风。 君: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 天麻—平肝熄风而止眩晕。 *半夏配天麻:化痰熄风以止眩晕。 臣:白术—健脾燥湿 茯苓—健脾渗湿 白术配茯苓:健脾祛湿以治痰之本 橘红—理气化痰,和胃止呕。 佐使:甘草、生姜、大枣—和中、调药。 * 配伍要点:半夏+天麻 清气化痰丸 痰热咳嗽。 咳嗽,痰稠色黄,苔黄腻,脉滑数。 火热犯肺,灼津为痰,痰热互结,阻碍气机。清热化痰,理气止咳。 君:胆南星—清热化痰以止咳。 臣:瓜蒌仁—清肺化痰。 制半夏—燥湿化痰,降逆。 *瓜蒌仁、半夏配胆南星:化痰清热之力增强佐:枳实—下气消痞。 橘红—理气宽中燥湿化痰。 *枳实配橘红:“顺其气”,则火降痰消。 茯苓—健脾渗湿以化痰。 黄芩—清泄肺热。 杏仁—宣利肺气化痰止咳。 姜汁—化痰和胃,解半夏、南星之毒。 *配伍要点:胆南星+黄芩+枳实 温胆汤 胆胃不和,痰热内扰证。 虚烦不眠,胸闷多痰,苔微黄腻,脉弦滑。 胆胃不和,痰热内扰。 理气化痰,清胆和胃。 君:半夏—化痰散结,降逆和胃。 臣:竹茹—清胆和胃,止呕除烦。 *半夏配竹茹:化痰清热兼顾,痰热清则不扰心佐:枳实—行气导滞,顺气消痰。 橘皮—理气化痰。 白茯苓—健脾渗湿以消痰。 生姜—和胃止呕。 大枣—补中健脾。 使:炙甘草—和中,调和诸药。二陈汤 # 湿痰咳嗽证;痰湿眩晕、瘿瘤。 咳嗽痰多,色白易咯,苔白腻, 脉滑。 脾失健运,湿聚成痰,阻滞气机, 胃失和降。 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君:半夏—燥湿化痰,降逆和胃。 臣:橘红—理气和胃,使气顺则 痰消咳止;燥湿化痰。 *半夏配橘红:即为“二陈”,燥 湿化痰,理气和中。 佐:茯苓—健脾渗湿,使湿去则 痰无以生(杜绝生痰之源)。 生姜—和胃降逆止呕。 乌梅—敛肺止咳。 *生姜配半夏:①助二陈以化痰 降逆和胃;②制半夏之毒 *半夏配乌梅:散收并用,祛痰 而不伤正。 使:炙甘草—调和诸药。 乌梅丸 # 蛔厥证 腹痛时作,烦闷呕吐,手足厥冷 脾肾虚寒蕴热,蛔虫内扰 安蛔止痛,平调寒热 君:乌梅(醋浸)—酸以安蛔止痛 臣:川椒、细辛—辛以伏蛔,温 热以温脏散寒,杀虫驱蛔 佐:附子、干姜、桂枝—辛热 以助温脏散寒,温补脾肾之阳。 黄连、黄柏—苦以下蛔, 寒以清热 人参、当归—补养气血以扶正。 蜂蜜—甘缓和中。 完带汤 # 带下病 带下色白或淡黄,清稀无臭,缠绵不已,倦怠 无力,舌淡苔白,脉细弱 脾虚肝郁,带脉不固,湿浊下注 益气健脾,祛湿止带 君:白术—益气健脾,燥湿止带 山药——健脾补肾以固带脉; 臣:人参——益气健脾 苍术——燥湿运脾 车前子—淡渗利湿; 佐:白芍、柴胡——疏肝养血 黑荆芥——祛湿止带 陈皮——行气化湿; 使:甘草——补中,调和诸药 独活寄生汤 # 风寒湿痹日久,肝肾两虚,气血不足证 腰膝冷痛,关节屈伸不利,心悸气短,舌淡苔 白,脉细弱 风寒湿日久不愈,肝肾损伤,气血不足 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 君:独活—祛下肢筋骨间的风寒湿邪而通痹 止痛; 桑寄生—补肝肾,壮筋骨,祛风湿,止腰腿痛 臣:细辛、肉桂心—辛散寒湿,温通经脉止痛; 防风—祛风胜湿而止痛,透邪外出。 * 辛、防助独活祛风散寒去湿,止痹痛。 秦艽—搜筋肉之风湿,通经止痛; 杜仲、牛膝—益肝肾、强筋壮骨,止痹痛。 * 杜仲、牛膝助桑寄生补肝肾,强筋骨 佐:当归﹑芍药养血活血 地黄﹑川芎以治风 人参、茯苓—益气健脾 使:甘草—调和诸药

半夏厚朴汤

半夏厚朴汤 文章目录*一、半夏厚朴汤概述*二、半夏厚朴汤功能主治*三、半夏厚朴汤服用方法*四、半夏厚朴汤副作用*五、半夏厚朴汤注意事项*六、半夏厚朴汤药典记载 半夏厚朴汤概述 1、定义半夏厚朴汤,中医方剂名。为理气剂,具有行气散结,降逆化痰之功效。主治梅核气。咽中如有物阻,咯吐不出,吞咽不下,胸膈满闷,或咳或呕,舌苔白润或白滑,脉弦缓或弦滑。临床常用于治疗癔病、胃神经官能症、慢性咽炎、慢性支气管炎、食道痉挛等属气滞痰阻者。 2、别名厚朴汤、大七气汤、厚朴半夏汤。 3、组方半夏、厚朴、茯苓、生姜、苏叶。 4、制法以水七升,煮取四升即得。 5、性状液体,色褐,味甘香。 半夏厚朴汤功能主治 1、功效作用《金匮要略方论》方之半夏厚朴汤功能行气开郁,降逆化痰[1].主治痰气郁结核气,咽中如有炙脔,咯吐不出,

吞咽不下,及胸胁满闷,或湿痰咳嗽,或呕吐等症;近代也用于食 管痉挛,癔病,胃神经官能症而见上症者。 2、临床应用常用于癔病、胃神经官能症、慢性咽炎、慢性支气管炎、食道痉挛等属气滞痰阻者。 半夏厚朴汤服用方法 1、适宜人群一般人群适用。 2、用法用量半夏、茯苓各12g,厚朴9g,生姜 15g,苏叶6g. 以水七升,煮取四升,分温四服,日三夜一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加减:若气郁较甚者,可酌加香附、郁金助行气解郁之功;胁肋疼痛者,酌加川楝子、玄明索以疏肝理气止痛;咽痛者,酌加玄参、桔梗以解毒散结,宣肺利咽。 半夏厚朴汤副作用本方药物多为苦辛温燥之品,易于伤阴助热。 半夏厚朴汤注意事项方中多辛温苦燥之品,仅适宜于痰气互结而无热者。若见颧红口苦、舌红少苔属于气郁化火,阴伤津少者,虽具梅核气之特征,亦不宜使用本方。

半夏厚朴汤巧治梅核气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cb1790337.html, 半夏厚朴汤巧治梅核气 作者:李刚 来源:《保健与生活》2010年第08期 李女士,55岁,初诊诉两个月前和邻居吵架后出现喉头似有物堵塞,咽部似有痰,但无 法咳出,症状时轻时重,但不影响饮食。饮食较少,低热,腰酸,脘腹胀满,近期经常失眠多梦,大小便正常,咽喉镜检查未见异常,舌苔腻,脉弦滑。取疏肝理气导滞、散结除痰一法,笔者采用半夏厚朴汤加减治疗,十剂煎服,十天后二诊诉上述症状基本消失,喉头偶感有物堵塞,再予上方十剂,患者痊愈。随访至今未发。 李女士患的病属于中医所说的梅核气,梅核气是指以咽部有异物感如梅核梗阻,咯之不出,咽之不下为主要特征的疾病。相当于西医学的咽部神经官能症或癔球症。 本病多发于中年女性,尽管不影响呼吸、吞咽等正常生理功能,但由于咽喉的异物感,常令患者忧心忡忡,精神负担过重,甚至出现严重的恐癌心理,以致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本病中医属“郁病”范畴,多与七情郁结、气机不利有关。以忧思伤脾或肝郁日久、横逆犯脾为发病基础,脾失健运、聚湿生痰,痰气互结于咽喉为其病机。临床以咽部异物阻塞感为主要症状。其状或如梅核,或如炙脔,或如贴棉絮,或如虫扰,或如丝如发,或如痰阻,或如球如气,咯之不出,咽之不下,不痛不痒,不碍及饮食。多于隋志不舒、心情郁闷时症状加重。 笔者通过对208例梅核气患者采用半夏厚朴汤加减治疗,发现此方疗效显著,副作用小且病变复发率低。现将《金匮要略》所载半夏厚朴汤介绍如下: 组成:制半夏12克,厚朴9克,茯苓12克,生姜15克,苏叶6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行气散结,降逆化痰。 主治:梅核气。咽中如有物阻,咯吐不出,吞咽不下,胸膈满闷,或咳或呕,舌苔白润或白滑,脉弦滑。 方剂解析:本方证因痰气郁结咽喉所致。情志不遂,肝气郁结,肺胃失于宣降,津液不布,聚而生痰,痰气相搏,结于咽喉,故见咽中如有物阻。呕吐不出,吞咽不下,肺胃失于宣降,还可致胸中气机不畅,而见胸中满闷,或咳嗽急或恶心呕吐等。气不行则郁不解,痰不化则结难散,故宜行气散结、化痰降逆。方中半夏辛温入肺胃,化痰散结,降逆和胃,为君药。厚朴苦辛性温,下气除满,助半夏散结降逆,为臣药。茯苓甘淡渗湿健脾,以助半夏化痰;生

半夏厚朴汤就可治愈您的慢性咽喉炎

症状:慢性咽炎反复发作。 用料:半夏9克、厚朴6克、茯苓12克、生姜3片、苏叶2克。 方法:煎服,早晚各一次。 辅助方法:①服用中成药逍遥丸;②每天用莲子心、薄荷叶泡水喝。 请注意:1.慢性咽炎又痰多的朋友,请在用料里加入瓜蒌10克、贝母6克;2.若兼有咽部滤泡增生的朋友,则在用料里加入玄参、牡蛎各12克。 要想根治慢性咽炎,先祛除心中的压抑情绪 每当我们说起林黛玉,很多人首先就会想到她多愁善感、郁郁寡欢、感物伤怀的性格。其实,林黛玉的身体像弱柳扶风般娇弱也与她的这种性格是分不开的。她整日都双眉紧锁、难见一笑,心情如此忧愁压抑,怎能不生病? 生活中,许多慢性咽炎朋友身上也有一些和林妹妹一样的性格。有些人经过治疗后,咽炎不再犯,有些人却老是反复发作。为什么呢?当医生问他最近是否顺心时,他就会回答说:“最近心里很堵” 这是什么不良情绪在做怪呢?一个字——悲。大家想一想,林妹妹是一种什么性格,她是喜也悲、怒也悲、笑也悲、哭也悲。所以,悲伴随了她的一生,肺病、咳嗽也伴随了她的一生。 我的一个患者是大学老师,虽30岁刚出头,但她的慢性咽炎史却已经有了五六年了。药吃了一大筐,但病就是不见好。后来我了解到,她平时非常容易发怒、还爱生闷气、心眼儿小、遇事也想不开,还特别爱哭。针对她这种情况,我就给她开了一副药方:半夏9克、厚朴6克、茯苓12克、生姜3片、苏叶2克。我告诉她,把药用水泡上30分钟后,捞出来倒入盛有300毫升水的砂锅中,然后用武火煎至沸腾后,再用文火煎20分钟左右就可以喝了。每次喝150毫升。第一次煎完后的药渣不要倒掉,晚上可以再煎一次。这个女患者连着喝了半个月,喉咙里的异物消失了,慢性咽炎产生的一系列症状也消失了。她告诉我,上课的时候,她再也不用时不时地清嗓子了,性格也开朗了很多。以前,她双眼没神,眼皮儿也耷拉着,现在,她的眼睛看起来很亮。还对我开玩笑说:“王大夫,我的睛睛看上去像贴了…亮眼贴?吧。” 慢性咽炎伴其他症状的驱除法 如果慢性咽炎朋友还伴有多痰症状,可再加入瓜蒌10克、贝母6克;如果是兼有咽部滤泡增生症状的,则可加入玄参、牡蛎各12克,因为这两类药都具有软坚散结的作用。 这个方子非常普通,也没什么危险性,大家可以放心服用。如果您有上面说的苦恼,可以自己煎几副药试试。另外,中成药逍遥丸对治疗慢性咽炎效果也非常好,而且价格也不贵。 在生活中,由于情致不畅而导致慢性咽炎反复发作的,还可以用莲子心、薄荷叶泡茶喝,饮食上可多吃些苦瓜,凉拌、清炒都可以。

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

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 发表时间:2017-05-13T16:41:30.963Z 来源:《医师在线》2017年3月上第5期作者:韩潇 [导读] 虽然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效果较差。由此证实半夏泻心汤是治疗CAG有效的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宁县平子镇卫生院;甘肃庆阳745208) 【摘要】目的:研究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为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CAG总共56例患者,经掷硬币法分组。一组设实验组,29例患者,采取半夏泻心汤治疗。另一组设对照组,27例患者,采取西医治疗。治疗后组间对比疗效。结果:实验组症状评分改善明显,治疗总有效率较高,不良反应率较低,经统计学处理,P<0.05,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AG采用半夏泻心汤治疗,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半夏泻心汤;治疗 CAG为多种病因所致胃黏膜慢性炎症,是胃癌癌前状态,可发展成肠上皮化生及异性增生等癌前病变。早期积极治疗,对控制癌前病变和预防胃癌有重要意义。当前西医主张给予药物治疗,多使用胃粘膜保护剂、质子泵抑制剂等,但疗效一般。此文研究对象为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CAG总共56例患者,设两组研究,分析半夏泻心汤治疗疗效,报道见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CAG总共56例患者,经掷硬币法分组。一组设实验组,29例患者,采取半夏泻心汤治疗,男女分别18例、11例,病程均为(6.69± 2.47)个月,2-11个月不等;均龄(44.52±9.36)岁,22-68岁之间;腺体萎缩程度:9例轻度,14例中度,6例重度。另一组设对照组,27例患者,采取西医治疗,男女分别17例、10例,病程均为(6.42±2.24)个月,2-12个月不等;均龄(44.87±9.55)岁,22-67岁之间;腺体萎缩程度:9例轻度,13例中度,5例重度。纳入条件:①18-70岁;②经《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CAG诊断标准确诊;③均有程度不同的消化不良、上腹部疼痛和食欲不振;④排除严重肝肾疾病、哺乳期和妊娠期妇女等。研究开始前已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并获签知情同意书。本次研究不违背医学伦理标准。两组性别、病程、年龄和腺体萎缩程度等信息,经统计学处理,P>0.05,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1.2.1 对照组阿莫西林每日3次,口服,每次1粒;枸橼酸铋钾片每日2次,口服,每次2片;克拉霉素每日2次,口服,每次1片,连用4周。 1.2.2 实验组半夏泻心汤,半夏10g、白花蛇舌草15g、蒲公英15g、党参20g、枳实10g、煅乌贼骨15g、黄苓10g、干姜5g、黄连6g和甘草6g,水煎,每日1剂,分早晚服用,连用4周[1]。对于患者的治疗过程要密切观察,如果患者出现不良反应,要及时给予其对症处理,以减少不良反应对药效的影响,促进患者病情的快速改善。 治疗前后,分别评定两组症状评分,包括食欲不振、上腹疼痛、反酸反胃和胃满烦闷;评定疗效,两组比较。观察记录两组治疗期间腹胀、恶心等不良反应例数,对比分析。 1.3 疗效标准疗效分无效、有效和显效三级。无效:经过治疗,消化不良、上腹部疼痛和食欲不振等无变化,幽门螺杆菌未清除;有效:经过治疗,消化不良、上腹部疼痛和食欲不振等减轻,部分幽门螺杆菌清除;显效:经过治疗,消化不良、上腹部疼痛和食欲不振等消失,幽门螺杆菌均清除。显效+有效=治疗总有效率[2]。 1.4 统计学分析对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所得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用(x±s)表示,所得计数资料采用χ?检验,用(%)表示,判定统计学差异的标准为P<0.05。 2 结果 2.1 症状评分 实验组症状评分改善明显,经统计学处理,P<0.05,t=0.8158,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一。 表一两组症状评分对比(分) 2.2 治疗总有效率 对照组治疗无效6例,有效11例,显效10例,治疗总有效率77.78%。实验组治疗无效1例,有效10例,显效18例,治疗总有效率 96.55%。实验组的总有效率更高,经统计学处理,P<0.05,χ?=1.0863,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 不良反应 对照组不良反应有5例,3例恶心,2例腹胀,发生率18.52%。实验组不良反应有2例,1例恶心,1例腹胀,发生率6.90%。实验组的不良反应率较低,经统计学处理,P<0.05,χ?=1.0714,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经方半夏泻心汤的临床应用

经方半夏泻心汤的临床应用 发表时间:2017-09-04T16:09:59.373Z 来源:《心理医生》2017年21期作者:曹秀珍 [导读] 半夏泻心汤出自《伤寒论》,是治疗呕而肠鸣,心下痞者。 (内蒙古赤峰市宝山医院内蒙古赤峰 024076) 【摘要】半夏泻心汤出自《伤寒论》,是治疗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可以分成三组药物:一组是半夏、干姜,属于辛温之品,所起的作用就是解决脾中的寒,又能散结消痞,称为“辛开组”;一组是黄芩、黄连,属于苦寒之品,所起的作用就是清除胃中的热,称为“苦降组”;一组是人参、大枣、炙甘草,属于甘温之品,在这里是补益脾胃的,称为“甘补组”。常用于治疗各种类型胃脘不适,慢性浅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急性肠胃炎,慢性肝炎等,效果显著。 【关键词】半夏泻心汤;治疗;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1-0074-02 1.方义体会 半夏泻心汤方出自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第149条,原书是这样记载:“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金匮要略》载:“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半夏半升(洗),黄芩、干姜、人参、甘草(炙)各三两,黄连一两,大枣十二枚(擘)。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本方所治之痞,原系小柴胡汤证误行泻下[1],损伤中阳,少阳邪热乘虚内陷,以致寒热错杂,而成心下痞。痞者,痞塞不通,上下不能交泰之谓;心下即是胃脘,属脾胃病变。脾胃居中焦,为阴阳升降之枢纽,今中气虚弱,寒热错杂,遂成痞证;脾为阴脏,其气主升,胃为阳腑,其气主降,中气既伤,升降失常,故上见呕吐,下则肠鸣下利。本方证病机较为复杂,既有寒热错杂,又有虚实相兼,以致中焦失和,升降失常。治当调其寒热,益气和胃,散结除痞。方中以辛温之半夏为君,散结除痞,又善降逆止呕。臣以干姜之辛热以温中散寒;称为“辛开组”,黄芩、黄连之苦寒清除胃中积热以开痞属“苦降组”[2]。以上四味相伍,具有寒热平调,辛开苦降之用。然寒热错杂,又缘于中虚失运,故方中又以人参、大枣甘温益气,以补脾虚,为佐药,属于甘温之品,是“甘补组”。使以甘草补脾和中而调诸药。综合全方,寒热互用以和其阴阳,苦辛并进以调其升降,补泻兼施以顾其虚实,是为本方的配伍特点。寒去热清,升降复常,则痞满可除、呕利自愈。 2.临床应用 本方因立法周全,配伍合理,用药巧当,临床上不仅仅是治少阳误下成痞。凡寒热互结成痞,以及湿热中阻,脾胃虚弱,升降失调所造成的痞证[3],均可应用,常用于慢性胃炎、慢性消化性溃疡、急性肠胃炎,慢性肝炎等 2.1 慢性浅表性胃炎张X,男,47岁。,症见:脘腹胀闷、噫气、呕逆;有时酸水上泛近三年,常自服各种健胃西药及中成药以调理。病情时好时坏.舌苔薄白,脉细弦。胃镜示“慢性浅表性胃炎”,投以半夏泻心汤,半夏10克,川黄连6克,黄芩9克,干姜9克,炙甘草6克,党参12克,大枣4枚,水煎饭前服三剂.一诊后腹胀除,余症轻,二诊三剂后诸症消然。 2.2 治疗消化性溃疡,王×,男,67岁。患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二十余年,曾多方求袷,终未痊愈。见痛苦病容,形体消瘦。自述:心口隐隐作痛,或嘈杂烦乱,满闷不适,每饥饿时发作,常噫气吞酸、恶心欲吐,饮食不下,大便溏薄,诊其脉象细紧,舌尖略红。余先与半夏泻心汤,半夏9克、党参15克、川黄连6克、黄芩9克、干姜9克、炙甘草6克、大枣4枚乌贼骨20克浙贝母10克,水煎饭前服三剂。 二诊:诸症见轻,精神亦好转,唯胃脘隐痛尤在。又予上方减芩连用量令服二剂。三诊,药毕后,症状大见好转,胃脘虽偶有隐痛,但亦无嘈杂之苦。后配以香砂养胃丸调理二月而愈。 2.3 治疗急性肠胃炎赵×之女,7岁。因食不洁之物而腹痛,吐泻不止,大便溏薄,完谷不化,体温38。5℃,腹胀拒按。此乃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脾胃之气尚健,故饮食不适则脾胃运化受限。今食物不洁之,当损伤脾胃之气,且邪热结于胃肠,致升降失调,运化失职,而见腹胀痛,吐泻不止等证。急当投予半夏泻心汤以调和肠胃,降逆止泻。处方:半夏6克,党参6克,川黄连3克。黄芩6克,干姜3克,炙甘草3克,大枣2枚,葛根15克木香5克水煎饭前服,一剂后热退,二剂后吐泻止。 2.4 治疗慢性肝炎白××,男,37岁。曾患慢性肝炎,每遇肝区疼痛时见:口苦咽干、食欲不振,胃脘憋胀不适,哎腐吞酸,烦满失眠,溲黄便溏、脉弦,舌苔黄.予半夏泻心汤加枳壳6克、香附9克,服后疗效甚佳.后与半夏泻心汤、膈下逐淤汤二方交替不间断地服用半月,症状消失。 3.加减应用 半夏泻心汤加黄芪、三七粉:主治消化性溃疡,症见胃脘隐痛,吞酸,烧心,或有黑便,身体日渐消瘦,黄芪补脾健胃,益气摄血,助血运行:三七粉可祛瘀血生新血,冲服为宜,两味合用,可促使溃疡愈合。 半夏泻心汤加生白术、杏仁、火麻仁:主治慢性结肠炎所致之便秘。生白术健脾促运化,杏仁降肺气以润肠,火麻仁润肠通便,其取效之妙在于生白术用量,一般成年人须30克或更多,顽固便秘者,可用60或90克。 半夏泻心汤加四神丸:主治慢性胃肠炎,湿热阻中,寒湿下注,上见痞满,下见泄泻,并见腹部隐隐作痛,舌苔白腻而滑。具有请上温下、除寒止泻之功。五味子用量宜小,量大易有作酸之虞。 半夏泻心汤加生白术、杏仁、火麻仁:主治慢性结肠炎所致之便秘。生白术健脾促运化,杏仁降肺气以润肠,火麻仁润肠通便,其取效之妙在于生白术用量,一般成年人须30克或更多,顽固便秘者,可用60或90克。 半夏泻心汤加厚朴,玫瑰花,乌梅,佛手主治、消化性溃疡多由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所致,控制和消除幽门螺旋菌是治疗的关键,据有关实验[4],幽门螺旋杆菌对黄连重度敏感,对黄芩、党参亦敏感。 要用好半夏泻心汤,还有几点要说下。第一,本方是胃病的专方,虽有报道用于其他系统的疾病,但一般都伴有上消化道症状。第二,本方证多见于体质较好的中青年人,其唇舌红,多伴有睡眠障碍及腹泻倾向。舌苔多见黄腻,但脉象没有明显特征。第三,本方证的病机是寒热错杂,中虚热结。半夏泻心汤为一首最具代表性的寒热补泻同用之方[5],只要是胃炎,虽舌红不忌姜、夏,虽舌淡不避芩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神经性头痛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神经性头痛 发表时间:2017-12-26T13:24:49.083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7月第13期作者:周红军 [导读] 长期神经性头痛的病人,往往情绪比较紧张和焦虑,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应该鼓励病人要有战胜疾病的信心。成都市双流区九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610000 【摘要】目的:观察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神经性头痛疗效。方法:应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23例神经性头痛患者,以5剂为一疗程,治疗2-5个疗程后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有效率82.6%,随访半年无复发。结论:应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神经性头痛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 【关键词】神经性头痛;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 1、概述 神经性头痛主要是指紧张性、功能性头痛及血管神经性头痛,多由精神紧张、生气引起,主要症状为持续性的头部闷痛、压迫感、沉重感,有的病人自诉为头部有"紧箍"感。大部分病人为两侧头痛,多为两颞侧、后枕部及头顶部或全头部。头痛性质为钝痛、胀痛、压迫感、麻木感和束带样紧箍感。头痛的强度为轻度至中度,很少因头痛而卧床不起或影响日常生活。有的病人可有长年累月的持续性头痛,有的病人的症状甚至可回溯10-20年。因为激动、生气、失眠、焦虑或忧郁等因素常使头痛加剧。还有一部分病人,不仅具有肌紧性头痛的特点,而且还有血管性头痛的临床表现,主诉双颞侧搏动性头痛。这种既有紧张性头痛,又有血管性头痛的临床表现,称为混合型头痛。病人多伴有头晕、烦躁易怒、焦虑不安、心慌、气短恐惧、耳鸣、失眠多梦、腰酸背痛、颈部僵硬等症状,部分病人在颈枕两侧或两颞侧有明显的压痛点。源于头部肌肉紧张收缩,头部呈紧束或压迫样,有沉重感,常为跳扯痛,吸烟饮酒过度时会加剧。这多是因生活不规律、烟酒无度、睡眠不足引起。 中医认为头痛,是指因外感六淫,内伤杂病而引起的,以头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病症。头痛的病因是感受外邪,情志失调,先天不足或者房事不节,饮食劳倦及体虚久病,头部外伤或久病入络。头痛可分为外感和内伤两大类。外感者为外邪上扰清空,壅滞经络,络脉不通;内伤者或为肝阳上扰,或淤血阻络,或头目失荣而发头痛。头痛的病多在肝、脾、肾三脏。病理因素涉及痰湿、风火、血淤。病理性质有虚有实。 2.中医辩证 神经性头痛,根据其病理特点和病程时间,辩证属于中医头痛里的内伤头痛范畴。临床上多以头部闷痛、胀痛、阵发性跳痛同时伴有头晕、失眠、心烦、焦虑等为主要表现。疼痛原因多由痰湿、风火、淤血所致。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压力大,情绪紧张,同时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平时又多时肥甘厚腻的食物,容易导致人肝气郁结,湿浊内生,气郁化火,同时气滞导致湿阻,久病多淤,有可导致血淤。 3.临床资料 23例患者中,男8例,女15例。年龄26岁至62岁,经治疗2-5个疗程症状消失者13例,情况好转者6例,效果不明显4例,总有效率82.6%。 4.治疗方法 选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方药组成为:半夏、天麻、茯苓、橘红、白术、甘草、生姜、大枣。方中半夏燥湿化痰,天麻平肝息风两者配伍为治风痰眩晕头痛之要药。临床上神经性头痛我往往以半夏白术天麻汤去生姜,大枣加四物汤为基础方,随证加减治疗。同时对疼痛明显的病人配合虫类药如蜈蚣、全虫,僵蚕等治疗,这类虫类药具有很好的去风止痛的效果。伴肝阳上亢者加生地黄、龙骨,牡蛎,淮牛膝、菊花等平肝潜阳:心烦失眠加首乌藤,合欢皮,磁石:呕吐者加竹茹;同时根据头痛部位选择白芷,葛根,藁本等加强止痛效果5.体会 通过观察,故我认为神经性头痛以湿浊淤血为病理基础,加上风火为诱发因素。往往由于情绪,厌食或者外风等发作。发病时疼痛难耐,病人非常痛苦。我在临床上常常运用半夏白术天麻汤为基础加减治疗本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半夏白术天麻汤,为祛痰剂,具有化痰熄风,健脾祛湿之功效。主治风痰上扰证。眩晕,头痛,胸膈痞闷,恶心呕吐,舌苔白腻,脉弦滑。临床常用于治疗耳源性眩晕、高血压病、神经性眩晕、癫痫、面神经瘫痪等属风痰上扰者。 长期神经性头痛的病人,往往情绪比较紧张和焦虑,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应该鼓励病人要有战胜疾病的信心。

半夏厚朴汤的作用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半夏厚朴汤的作用 导语:半夏是一种药用植物,很多人都应该听过,它的作用有很多,合理的利用它也会对很多的疾病有显著的治疗效果,今天就带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半夏 半夏是一种药用植物,很多人都应该听过,它的作用有很多,合理的利用它也会对很多的疾病有显著的治疗效果,今天就带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半夏厚朴汤,看看它都有哪些方面的作用,希望这些可以提高大家对它的认识,对大家可以有所帮助。 半夏性燥而功能化痰,其所化之痰,以脾不化湿,聚而成痰者为主,为治湿痰的要药,适用于痰湿壅滞、咳嗽气逆等症,常与陈皮、茯苓等配伍;治痰多咳,又常与贝母配伍应用。因其性温,故又可用治寒痰,宜与白芥子、生姜等同用;因其化痰力佳,故亦可治热痰与风痰,治热痰可与瓜蒌、黄芩等配伍;致风痰,宜与天南星等同用。 半夏功能辛散温通、化痰、燥湿,故可用于痰内阻、胸脘痞闷病症,可配陈皮、茯苓等同用;如寒热互结,有可配黄芩、黄连、干姜等同用,可收辛开苦降、散结除痞的功效(如半夏泻心汤)。此外,又常用于胸痹疼痛,配瓜蒌、薤白等同用;治结胸症可与瓜蒌、黄连等同用。半夏又能化痰散结,可用以治疗痰湿结聚所致的瘿瘤、瘰历痰核、阴疽肿痛,或痰气互结的梅核气等病症。用治瘿瘤瘰历痰核,可与海藻、黄独、贝母等配用。痈疽未溃者可用生半夏配生南星等同研,调醋外敷,有散结消肿的功效。用治梅核气,可配厚朴、紫苏等同用。半夏有良好的降逆止呕功效,可用于多种呕吐症候,在使用时应根据不同的症状而予以不同的配伍。如治胃寒呕吐,可配合生姜或藿香、丁香等品;治胃热呕吐可配合黄连、竹茹等药;治妊娠呕吐,可配合灶心土等品;治胃虚呕吐,可配人参、白蜜同用。 生活中的小知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半夏厚朴汤

半夏厚朴汤 〖方源〗《金匮·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22》:“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 〖组成〗半夏一升(12g)厚朴三两(9g)茯苓四两(12g)生姜五两(15g)苏叶二两(6g) 〖用法〗以水七升,煮取四升,分温四服,日三夜一服。 〖方歌〗半夏厚朴痰气疏,茯苓生姜共紫苏,加枣同煎名四七,痰凝气滞皆能除。 〖主治〗梅核气:咽中如有物阻,咯吐不出,吞咽不下,胸膈满闷,或咳或呕,舌苔白润或白腻,脉弦缓或弦滑。 〖功用〗行气散结,降逆化痰。 〖运用〗 1.本方主治梅核气。以咽如物阻,吞吐不得,苔白腻,脉弦滑为证治要点。 2.若气郁较甚者,可酌加香附、郁金等以增强其行气解郁之功;胁肋疼痛者,可酌加川楝子、元胡索以疏肝理气止痛;咽痛者,可酌加玄参、桔梗以解毒散结,宣肺利咽。 3.癔病、胃神经官能症、慢性咽炎、慢性支气管炎、食道痉挛等属气滞痰阻者,均可用之。 〖注意事项〗津伤较重或阴虚者不宜使用。如见有咽干颧红,舌红少苔,阴伤津少者,虽有梅核气之特征,亦不宜使用本方。 【方解】本方证多因痰气郁结于咽喉所致。情志不遂,肝气郁结,肺胃失于宣降,津液不布,聚而为痰,痰气相搏,结于咽喉,故见咽中如有物阻、咯吐不出、吞咽不下;肺胃失于宣降,还可致胸中气机不畅,而见胸胁满闷、或咳嗽喘急、或恶心呕吐等。气不行则郁不解,痰不化则结难散,故宜行气散结、化痰降逆之法。方中半夏辛温人肺胃,化痰散结,降逆和胃,为君药。厚朴苦辛性温,下气除满,助半夏散结降逆,为臣药。茯苓甘淡渗湿健脾,以助半夏化痰;生姜辛温散结,和胃止呕,且制半夏之毒;苏叶芳香行气,理肺舒肝,助厚朴行气宽胸、宣通郁结之气,共为佐药。全方辛苦合用,辛以行气散结,苦以燥湿降逆,使郁气得疏,痰涎得化,则痰气郁结之梅核气自除。 【运用】 1.辨证要点本方为治疗情志不畅,痰气互结所致的梅核气之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咽中如有物阻,吞吐不得,胸膈满闷,苔白腻,脉弦滑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若气郁较甚者,可酌加香附、郁金助行气解郁之功;胁肋疼痛者,酌加川楝子、玄明索以疏肝理气止痛;咽痛者,酌加玄参、桔梗以解毒散结,宣肺利咽。 3.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癔病、胃神经官能症、慢性咽炎、慢性支气管炎、食道痉挛等属气滞痰阻者。 4.使用注意方中多辛温苦燥之品,仅适宜于痰气互结而无热者。若见颧红口苦、舌红少苔属于气郁化火,阴伤津少者,虽具梅核气之特征,亦不宜使用本方。 转帖如下: 半夏厚朴汤2009/06/21 08:15 半夏厚朴与紫苏,茯苓生姜共煎服;痰凝气聚成梅核,化痰开郁气自舒。 半夏厚朴汤是主治咽喉部异物感的专方。这种异物感常常表现为咽中如有炙脔,吐之不出,吞之不下。前贤谓之“梅核气”,妇人尤其多见。此证多见于现代医学的咽神经官能症。据此,可以看出本方经典主治的两大特点:一是病位多在咽喉,二是病性多为自我感

半夏泻心汤释义

半夏泻心汤释义 三焦枢机之剂半夏泻心汤出处《伤寒杂病论》组成半夏(15克)黄芩(9克)干姜(9克)人参(9克)炙甘草(9克)黄连(3克)大枣(4枚)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具有寒热平调,消痞散结之功效。主治寒热错杂之痞证。心下痞,但满而不痛,或呕吐,肠鸣下利,舌苔腻而微黄属中气虚弱,寒热互结者。方药解析中气受伤,脾胃、大小肠功能失调,因为寒热互结其中,清浊升降失常。其症状为心下痞满、干呕、肠鸣下利。 本方是由小柴胡汤化裁得到,即去柴胡、生姜,而加川连、干姜。本方中法夏、干姜辛温除寒,和胃止呕;川连、黄芩苦寒泄降除热,清肠燥湿;人参、大枣、炙甘草补中益气,养胃。散结除痞+辛开(恢复脾的升清)+苦降(恢复胃的降浊)君半夏苦辛燥,散结除痞,降逆和胃。臣药(1)干姜:辛热,温中散寒除痞辛开(2)黄连、黄芩:苦寒清降泄热开痞苦降寒热平调,辛开苦降。佐药人参、大枣:甘温补脾气以和中,生津液,既可防黄芩、黄连之苦寒伤阳,又可制约半夏、干姜之辛热伤阴。使药炙甘草:补脾和中,调和诸药。本方即小柴胡汤去柴胡、生姜,加黄连、干姜而成。因无半表证,故去解表之柴胡、生姜,痞因寒热错杂而成,故加寒热平调之黄连、干姜,变和解少阳之剂,而为调和肠胃之方。后世师其法,随证加减,广泛应用于中焦寒热错杂、升降失调诸症。湿热蕴积中焦,呕甚而痞,中气不虚,或舌苔厚腻者,可去人参、甘草、大枣、干姜,加枳实、生姜以下气消痞止呕。本方为治疗中气虚弱,寒热错杂,升降失常而致肠胃不和的常用方;又是体现调和寒热,辛开苦降治法的代表方。临床应用以心下痞满,呕吐泻利,苔腻微黄为辨证要点。生姜泻心汤即半夏泻心汤减干姜二两,加生姜四两而成。方中重用生姜,取其和胃降逆,宣散水气而消痞满,配合辛开苦降、补益脾胃之品,故能用治水热互结于中焦,脾胃升降失常所致的痞证。甘草泻心汤即半夏泻心汤加重炙甘草用量而成,方中重用炙甘草调中补虚,配合辛开苦降之品,故能用治胃气虚弱,寒热错杂所致的痞证。黄连汤即半夏泻心汤加黄连二两,并以黄芩易桂枝而成,本方证为上热下寒,上热则欲呕,下寒则腹痛,故用黄连清上热,干姜、桂枝温下寒,配合半夏和胃降逆,参、草、枣补虚缓急。全方温清并用,补泻兼施,使寒散热清,上下调和,升降复常,则腹痛呕吐自愈。综上诸方,或一二味之差,或药量有异,虽辛开苦降,寒热并调之旨不变,而其主治却各有侧重。正如王旭高所说:“半夏泻心汤治寒热交结之痞,故苦辛平等;生姜泻心汤治水与热结之痞,故重用生姜以散水气;甘草泻心汤治胃虚气结之痞,故加重甘草以补中气而痞自除。”、至于黄连汤寒热并调,和胃降逆,则治上热下寒的腹痛欲呕之证。由此可见,方随法变,药因证异,遣药组方必先谨守病机,方能应手取效。 伤寒论》149条:“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柴胡证具,而以他药下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金匮要略》“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吴昆《医方考》卷1:“伤寒下之早,胸满而不痛者为痞,此方主之。伤寒自表入里,……若不治其表,而用承气汤下之,则伤中气,而阴经之邪乘之矣。以既伤之中气而邪乘之,则不能升清降浊,痞塞于中,如天地不变而成否,故曰痞。泻心者,泻心下之邪也。姜、夏之辛,所以散痞气;芩、连之苦,所以泻痞热;已下之后,脾气必虚,人参、甘草、大枣所以补脾之虚。”《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金匮玉函经二注》赵以德注:自今观之,是证由阴阳不分,塞而不通,留结心下为痞,于是胃中空虚,客气上逆为呕,下走则为肠鸣,故用是汤分阴阳,水升火降,而留者去,虚者实。成注是方:连、芩之苦寒入心,以降阳而升阴也;半夏、干

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高血压医案

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高血压医案 患者刘某,男性,66岁,ID号:300909,主因“反复恶心呕吐4年余”于2011年7月24日初诊。患者于4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呈天旋地转感,伴恶心呕吐胃内容物,非喷射状,无耳鸣耳聋,到我院急诊就诊,查血压180/90mmHg,诊断为“高血压病”,经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最高血压190/90mmHg,间断服用络活喜等治疗,自诉血压维持在120-130/80-90mmHg。今天下午再次出现头晕,恶心,呕吐胃内容物5次,天旋地转,汗出,前来就诊,就诊时见:神情,精神疲倦,头晕,恶心呕吐胃内容物,天旋地转,汗出,平卧位加重,侧卧位缓解,无头痛,无心慌心悸,无胸痛胸闷,无发热恶寒,纳眠一般,大便偏干,小便可。舌质暗红,苔黄稍腻,脉沉细。否认糖尿病、冠心病史,否认重大外伤、手术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抽烟30余年。查体:心率85次/分,血压185/110mmHg,心肺无异常。四诊合参,中医诊断为“眩晕病”,辨证为“痰浊中阻证”,西医诊断为“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口服络活喜5mg,QD。中医治以燥湿化痰,平肝熄风法,方以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法半夏10g,白术10g,天麻15g,茯苓15g,化橘红6g,甘草6g,枳实10g,竹茹10g。7剂,水煎,日一剂,早晚两次温服。 二诊(2011-08-01),患者诉服药后头晕减轻,晨起时偶有头晕,无头痛,无天旋地转感,时有恶心,无呕吐,无汗出,无心慌心悸,无胸痛胸闷,口淡无味,眠可,大便稍干,小便可。舌质暗红,苔黄稍腻,脉沉细。血压:150/90mmHg,生化示:CHOL 5. 6mmol/L,TG 2.34 mmol/L。考虑患者头晕症状缓解,大便干,舌质暗,血脂高,在原方基础上重用半夏、白术,增加活血清凉之品,具体处方如下:法半夏15g,白术15g,天麻15g,茯苓20g,化橘红6g,甘草6g,枳实10g,竹茹15g,葛根30g,黄芩15g,当归10g ,丹参10g。继服7剂。 三诊(2011-08-08),患者诉无头晕,无恶心呕吐,无天旋地转,无头痛,无汗出,无心慌心悸,无胸痛胸闷,口淡,眠可,大小便正常。舌暗红,苔薄黄,脉沉。血压:140/80mmHg。患者诸症好转,上方去枳实,加鸡内金20g,续服7剂,巩固疗效。 按语: 目前,对高血压病的病因认为是饮食劳倦和情志失调,同时又与年龄、起居等因素密切有关。其病机表现为风、火、痰、虚、瘀,病性有虚有实,或虚实夹杂,临床辨证多分为肝阳上亢、肝肾阴虚、阴阳两虚、痰浊中阻、气虚血瘀等证。 本例患者症见头晕,天旋地转感,伴有呕吐胃内容物,属祖国医学“眩晕病”范畴,辨证为痰浊中阻证。其病缘于脾湿生痰,并肝风内动,致痰浊蒙闭清窍,风痰上扰清空,发为眩晕,治疗当燥湿化痰,平肝熄风,治以半夏白术天麻汤,以法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以天麻化痰熄风,而止头晕,李杲曾云:“足太阴痰厥头痛,非半夏不能疗,眼黑头旋,风虚内作,非天麻不能除”,故本方以此二味药为君药。余茯苓与白术相合,治痰之本,橘红理气化痰,患者热像显著,以竹茹清热化痰,止呕除烦,以枳实行气化痰,消积导滞。 二诊时患者眩晕减轻,时有恶心,是风痰未清,且兼有热像,故增加原方中法半夏、白术、茯苓的用量以燥湿化痰,加黄芩以清上焦之热;舌暗红,故增加活血化瘀之品,当归、丹参,一个偏温,一个偏凉,合用则无内热之忧,葛根发表解肌,舒经活络。三诊,患者大便已通,口淡,故去枳实,加鸡内金以消食导滞,并活血通络。 中医古籍有关高血压病的记载,散见于“眩晕”、“头痛”、“肝阳”、“肝风”、“中风”等论述中。如《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病源候论》说:“肝气胜为血有余,则病目赤善怒,逆则头晕,耳聋不聪。”大多高血压病是从肝论治,以清肝平肝为法,本例从痰论治,收到异曲同工之妙,可见化痰之法对高血压治疗的非常重要。

半夏泻心汤治上热下寒 - 副本

种病,很流行,十个人当中九个人都有,这种病叫上热下寒。为什么会出现上热下寒?因为上面动得太多。眼睛老在动,看手机;嘴巴老在动,吃各种各样的垃圾食品,喝各种各样的冰镇饮料,服用各种各样的抗生素;脑子老在动,各种念头潮水一样袭来,操心完国家大事又操心自个小事……唯独不动的就是下半身,老坐着。上面动的太多,血不足,气有余便是火,这火本来可以引到下面,温暖我们的手脚,但由于久坐与饮食的原因中焦脾胃不通了,火被阻挡了,咋办?只好反弹上去呗,于是出现了上热下寒。天地有大宇宙,地气温煦向上,天气下降,天地交泰,才有了万物生灵。人体也有自己的小宇宙,心火要往下走,温暖我们的下半身,肾水要往上走,滋润我们的上半身,这样我们的身体才会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平衡,就像太极图一样,是为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具体来说,上热的症状是: 动不动就上火,脸上长痘痘、口腔溃疡、喉咙痛、眼干眼涩是常有的事,有时还牙龈出血,流鼻血……下寒的症状是: 大便不成形,便溏,腰膝酸冷,手脚冰凉,尿频,还有宫寒痛经……简单来说,上热下寒就是由于中焦不通、阴盛于下、虚阳上浮导致的一系列症状。一定要记住一点: 上热下寒并不是你真的阳虚得厉害,而是身体里的火没有被利用起来。真正阳虚的人全身都会是一片寒凉的迹象,而不仅仅是下半身。1上热下寒到底怎么调理?张仲景不仅给了我们思路,还给了我们方子,善哉。思路是: 打通我们的中焦脾胃,再把上面的火往下引,这样上下对流,自然就上不热下不寒了。打通中焦脾胃是扶正,正气内存邪不可干,引火下行是祛邪,扶正祛邪双管齐下,既治标又治本,岂不妙哉?我们来看张仲景的方子,它就是大名鼎鼎的甘草泻心汤: 炙甘草15克、黄芩9克、干姜9克、半夏9克、大枣12枚(擘开)、黄连5克。以上六味,以水2升,煮取1.2升,去滓,再煎取600毫升。温服200毫升,一日三次。小伙伴们注意哦,煎药时一定要煮后去掉药渣,把汤液倒出来再煮哦。我们要遵循张仲景的思路,这样方子中的药物才可以寒热并行,攻补同施,以达到最大的药效。我们来分析一下张仲景的方子。要想打通中焦,首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眩晕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眩晕 眩晕是目眩和头晕的总称。以眼花、视物不清和昏暗发黑为眩,以视物旋转或天旋地转不能站立为晕,两者常同时并见,故称眩晕。引起眩晕的病因种类很多,大约有上百种病可以引起眩晕,不同疾病的原因不一样;按照病变的部位不同,大致可分为周围性眩晕和中枢性眩晕两大类。中枢性眩晕由脑组织、脑神经疾病所引起,比如听神经瘤、脑血管病变等,约占眩晕患者总人数的30%,周围性眩晕约占70%,多数周围性眩晕与耳有关,周围性眩晕发作时多伴有耳蜗症状(听力的改变、耳鸣)和恶心、呕吐、出汗多等植物神经症状,部分病变可反复发作眩晕,部分可自行缓解。 常见疾病:高血压、低血压、动脉硬化脑病、脑血栓、贫血、甲状腺功能减退、运动不足、内耳疾病,中医多辨证为痰浊阻络、上扰清空、脾虚生痰所致。根据其发病特点,选用半夏白术天麻汤为治疗,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临床表现所有病人均有眩晕(视物旋转)、恶心、呕吐、眼花、视物不清为主症。 辅助检查头颅CT、经颅多普勒及颈椎片存在不同程度的病变。 治疗方法采用中药内服及病因治疗,以化痰通络、健脾降浊为治疗,方选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方中半夏10 g,白术12 g,天麻12 g,陈皮10 g,茯苓15 g,甘草6 g,生姜6 g,大枣3枚;气伤血虚加用党参15 g,黄芪15 g,当归10 g,川芎10 g;血瘀加桃仁12 g,红花12 g;肝阳上亢加龙骨25 g,牡蛎25 g,珍珠母130 g;痰浊重加用胆南星12 g,竹茹6 g。 疗效评定标准参照《疾病临床诊断和疗效标准》。痊愈:眩晕症状消失;好转:症状消失间断发作;无效:眩晕发作伴恶心呕吐症状。讨论 眩晕为临床上常见病症,病情有轻有重,其发生的病机,虽颇复杂,但归纳起来,不外风、火、痰、虚四个方法,临床上以痰浊上扰多见。《丹溪心法·头晕》中则偏重于痰,有“无痰不作眩”的主张,提出治痰为先的方法。在临床上须详察病情,辨证治疗,至于治法,也有从本、从标之异。急则多偏实,可选用熄风、潜阳、消火、化痰等法则治其标;缓者多偏虚,当用补益气血,益肾养肝,健脾等法则,治其本为主。 中年以上,肝阳引起的眩晕,如:肝阳上亢多夹痰浊,上扰清空,化为肝风,病情严重时可卒倒,有发展为中风的可能,故及时防治眩晕,对中年以上之人尤为重要,平时宜节肥腻酒食,忌辛辣、躁急,适当增加体力活动,锻炼身体,服药同治。 在我科运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治疗眩晕,经临床实践,取得满意疗效。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