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英汉语篇中的照应衔接手段差异分析

英汉语篇中的照应衔接手段差异分析

英汉语篇中的照应衔接手段差异分析

英语篇章的衔接手段主要有:连词、从句、因果关系、比喻、转折、举例等。而汉语篇章的衔接手段则有:连词、从句、比喻、因果关系、转折、借代、拟人等。

从衔接手段来看,英语篇章更倾向于使用连词、从句和因果关系来衔接,而汉语篇章则更倾向于使用比喻、转折、借代和拟人等手段来衔接。

英语篇章中,连词可以帮助作者表达出自己的思想,从句可以帮助作者把文章的内容衔接起来,而因果关系则可以帮助作者把文章的内容紧密结合起来。

汉语篇章中,比喻可以帮助作者表达出自己的思想,转折可以帮助作者把文章的内容衔接起来,而借代和拟人则可以帮助作者把文章的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

总的来说,英语篇章中更多地使用连词、从句和因果关系来衔接,而汉语篇章则更多地使用比喻、转折、借代和拟人等手段来衔接。

语篇衔接手段之指称衔接的英汉对比研究

语篇衔接手段之指称衔接的英汉对比研究Introduction 语篇衔接技巧是语言表达中必不可少的技巧,它可以让文章的文本结构变得更加紧凑,跨越不同的段落进行的句子也能更加自然地连贯起来。指称衔接是语篇衔接中重要的一种手法,其在英文和汉语中都被广泛使用。本文将会分析英汉语言中指称衔接的异同点,探讨其背后的文化和思维模式。 指称衔接在英汉语言中的应用 指称衔接是指通过引用代词、名词等特定的词语来维持语言表达的连贯性。在英语中,人称代词“he”、“she”、“it”、“they” 等被广泛使用,以避免重复使用相同的语言表达。例如: 1. John is going to Paris. He is going to see the Eiffel Tower. 2. My car is having some engine problems. It needs to be repaired. 另一方面,在汉语中,人称代词的使用并不十分频繁,而是使用诸如“这位”、“那个”、“他/她”、“它”等短语来达到指称衔接 的目的。例如: 1. 李先生是我们公司的老客户,这位先生在投资方面很有经验。 2. 我的手机出了点问题,这个手机需要维修。 从这些例子中可以看出,英汉两国在指称衔接方面存在着不同之处。在英语中,人称代词的使用非常普遍,这与英语的文化及表达习惯密切相关。在一些情境中,人称代词能够让语言表

达更加简洁明了。但是,在汉语中,则更倾向于使用特定的词语来达到指称的目的。这种不经常使用人称代词的表达方式,表明了汉语文化中更加强调礼节和尊重的文化价值观。 跨文化中指称衔接的差异 以上两个例子展示了英语和汉语中指称衔接的应用差异,这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都有其根源。英语和汉语通过各自独特的指称衔接方式共同反映了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和思维模式。 英语在追求表达简洁、直接和精确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在英国和美国这样的国家,时间非常珍贵。人们追求效率,追求快速的阅读和交流方式。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使用人称代词使得文字更加统一、简练明了,方便阅读。因此,英语使用人称代词的习惯成了英语的表达特点之一。此外,英语文化也更加注重个体主义和自我表达,因此使用人称代词的方式能够体现个人去中心化的文化价值。 相反,在汉语文化中,尊重和礼节至关重要。在汉语中使用人称代词可能会显得冒犯和不尊重。因此,汉语使用特定词汇进行指称衔接并不令人惊讶。但需要强调的是,在进行文本阐述时,场景描述与人物情节彼此交织,情节需要反复提及。不会使用代词反复描写人物场景,不仅会让文本缺乏连贯性,而且会使得文本显得繁琐、沉闷。 结论

英汉语篇语法衔接差异

英汉语篇语法衔接差异英汉语篇语法衔接差异 英汉语篇语法衔接差异 摘要:语篇翻译涉及形式衔接与内容连贯。衔接是连贯构建中很重要的一种手段,而语法衔接作为衔接中极常用的一种手段,在英汉翻译中有许多差异。本文以《红楼梦》中晴雯撕扇片段中英版为例,深入分析英汉语篇在语法衔接上的异同。 关键词:语法衔接连贯语篇翻译《红楼梦》 1.引言 衔接和连贯是构成语篇的两个必备要素。衔接是连贯的外在形式,连贯是衔接的内在意义[1]。语言学界较早提出连贯标准的是Halliday和Hasan,他们认为语篇连贯通过语言形式上的衔接得以实现,“衔接是连贯的基础”。[2] Halliday和Hasan认为,要使语篇连贯,必须使用一些显性的衔接手段,如指称、省略、替代、连接等语法手段和词汇手段把语篇中不同的成分从意义上联系起来。这些衔接手段被认为是显性连贯。 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分属不同语系。英语作为形合语言,其语义的连贯通常依赖于高度形式化和逻辑化句法结构,并以动词为核心。汉语作为意合语言,对句法结构要求较少,偏向于意合。 因此两种语言在衔接手段上有很大不同,英语多用显性衔接,汉语多用隐性衔接。本文将以《红楼梦》中晴雯撕扇片段为例,从语法衔接差异角度分析英汉翻译异同。 2.语法衔接 语法衔接也称句法连接,其本义是借助构造句子的语法手段即标志词语之间的结构关系的因素实现语篇的衔接和连贯。[3]语法层面的衔接包括:指称、替代、省略、连接。 2.1指称:或指代衔接,是指能使C1(C代表小句,下同)和Cn通过指称而建立衔接的关系。C1与Cn通过指称的衔接而完成语篇内这一环节的连贯建构。 指称有三种体现方式:人称、指示和比较。[4]这三种类型的指称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同时存在。由于英汉语言习惯的不同,在实际的语篇中,一一对应的翻译并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这在英汉翻译中有明显的体现。

英汉语篇中照应衔接手段对比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cb19041161.html, 英汉语篇中照应衔接手段对比 作者:闵翠 来源:《校园英语·中旬》2015年第05期 【摘要】语篇中通常使用衔接手段来达到语篇的连贯。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结构的不同,形合英语和意合汉语的差异影响了各自语篇的衔接手段。本文通过对比分析英汉语篇中的照应衔接手段,以说明两者之间的异同,更好地在翻译实践实现双语之间的转换。 【关键词】衔接形合意合照应衔接手段异同 语篇是“指任何不完全受句子语法约束的在一定语境下表示完整语义的自然语言”。(胡壮麟1994)衔接是语篇的重要标志,借助于各种衔接手段,语篇才能成为一个语义完整的聚合体,照应是体现这一手段的主要方式,总体分为人称照应,指示照应和比较照应。(朱永生,郑立信,苗兴伟 2001) 一、人称照应 人称照应主要体现在人称代词上的照应。中英有各自的人称照应,二者在形式上虽无法一一对应,但在功能上却没有太大的差异,即便存在差异,也是很明显的。 1.英汉人称代词的对比。 (1)相同点。英汉中都存在第一人称的复数形式,并且都包括两种:一种只包括说话人,排除了听话人,另一种说话人和听话人都包括在内。汉语中的“我们”和“咱们”之间大体上就存在这种差别。用王力先生的话说,咱们= 我+你(或再和别人),我们= 我+他或他们(但没有你在内)。(王力 1985)在英语中,这样的差别则间接地体现在“let us”和“let’s”这两种形式上。其中,“let us”听话人可能包括在内,也可能排除在外,而“let’s”一般只包括听话人在内。 英汉中,第二人称指的是听话人,表示说话人已经将听话人选为交流对象。如:You,come here!b.你,过来! 英汉中都以第三人称来指示说话人和听话人以外的人。如:He won the game.b.他赢了那个游戏。 (2)不同点。英语存在人称代词的性、数、格的变化,并且很明显的体现在形态变化上,而在汉语中,人称代词的性、数、格并没有明显的体现。性的差别:英语中有she、he、it;在汉语书面语中也只有第三人称有性的区别,如他、她、它,在口语中却无法体现性的差别;数差别:在表示复数意义时,英语中有she,they,I,we等人称代词,其形态明显变化;汉语只是单数形式后面加上“们”字,如我们、你们、他们等或数量词,如你俩、他两个等。格

英汉语篇衔接对比研究

英汉语篇衔接对比研究 衔接是语篇的重要特征,也是翻译活动中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本文参照Halliday和Hasan对衔接手段的划分,对比了英汉语篇的衔接手段,通过举例探讨了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一些典型翻译句子,分析如何通过注意语篇衔接手段提高翻译水平。语篇衔接翻译形合意合英汉两种语言最重要的区别就是英语重视“形合”,而汉语重视“意合”。这一点美国翻译学家奈达(1982:16)早就提出“…So far as English and Chinese are concerned,the most importantdifference linguistically is the contrast between hypotaxis and parataxis”(“就英语和汉语而言,也许在语言学中最重要的一个区别就是形合与意合的对比”)。本文将以Halliday和Hasan关于衔接的理论为基础,结合大学英语教学中出现的课文实践材料,对比分析英汉句子结构在语篇衔接中的差异,旨在提醒大学生在英汉互译时应掌握英汉语言的各自特点,注意策略,提高语篇翻译的质量。 一、英汉句子的主要特征 英语注重形合,是因为它是一种以综合型为主要特征的语言。综合型语言指主要通过词汇本身的形态变化来表达语法意义——性、数、格、时、语态等。它常常采用表示连接意义的词语和结构来表示语言中结构与结构之间的逻辑语义关系;而汉语重意合是因为它是一种以分析型为主的语言。而分析型语言是指语言中的语法关系主要不是通过词汇自身的形态变化来表达,而是通过虚词、词序等手段来完成。 英语在选择词语,造句子及语篇上经常使用形合手段,这些手段包括使用介词,关系词和连词来实现句子的连接。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英语中频繁的使用介词是英语衔接的一个最大的特点。如up,along,towards,of,to,in,on,above 等都是常见介词。而关系词和连接词使用的也比较多,英语主要关系词是which,that,what,how,when等,主要连接词是and,or,yet,unless等,但在汉语中却较少使用这类词。在英语中也综合运用了虚词包括介词、冠词、连词、感叹词,这些都是英语形合的重要特征。 二、英汉语篇衔接的主要手段对比 1.照应(reference) “照应”指的是“语篇中一个成分作为另一个成分的参照点”(胡壮麟,2005:180)。照应通常是由代词来担当的,英语语篇中的代词往往是不能省略的,而汉语就常常被省略。请看下面从大学英语教材中选择的例句: A.The first time I stepped inside the Lane’s house,I could tell it was different.(21世纪大学英语课文) B.这些水果已经放置了很久,再买些新鲜的来吃吧。

汉英语篇层面衔接手段的对比

汉英语篇层面衔接手段的对比 本文以韩礼德(M.A.K.Halliday)和哈桑(Hasan)提出的衔接理论为依据,以《背影》及其英译为例,对语篇层面汉英衔接手段进行了对比,发现汉英翻译中,对衔接手段的处理有保留、变换、增添等三种方式,为了确保译文的信、达、雅,译者应根据语境灵活处理。 标签:语篇衔接手段对比处理方式 一、引言 语篇(text或discourse)是自然语言语义上的一个统一体,是“任何不完全受句子语法约束的、在一定语境下表示完整语义的自然语言”(胡壮麟,1994)。语篇并非是互不相关的句子的简单堆积,而是一些意义相联系的句子为达到一定交际目的,通过各种衔接手段(Cohesive devices)而实现的有机结合。根据Halliday & Hasan(1976)的观点,衔接手段分为照应(reference)、省略(ellipsis)、替代(substitution)、连接(conjunction)和词汇衔接等五大类。其中前四类属于语法衔接手段(grammatical cohesion),后一类属于词汇衔接手段。 衔接是语篇的基本特征,普遍存在于汉英语言中。但是,在具体使用特定衔接方式的倾向性和频率上,两种语言表现出了较大差异。英汉语语篇的不同,及其使用不同的衔接手段已为国内学者所关注。左岩(1995)认为汉语更常用原词复现和省略,而英语则多用照应和替代。王玉英、张莲(2006)认为,英语语篇的衔接倾向于依赖语言形式来实现,而汉语语篇的衔接则多通过语义关系。我们认为,研究汉译英中衔接手段的运用有助于对英汉语特点的认识和衔接手段的理解,从而在翻译中得以提高译文质量。本文用韩礼德和哈桑的衔接手段分类法,以朱自清的散文《背影》及其英译文为语料,对衔接手段及其处理进行分析。 二、汉英语篇衔接手段主要差异 (一)语法衔接方面的差异 在语法衔接方面,汉英语的差异主要体现为汉语的衔接趋于隐性,而英语的衔接则具有显性的特征。汉语在语篇构建时,更加关注的是隐性衔接,以意统形,少用甚至不用形式手段,靠词语与句子本身意义上的连贯与逻辑顺序实现衔接。英语的显性衔接主要借助于形态变化和形式词,明显地标明词语之间或小句之间的语法关系。汉英语的这一不同特性通过译文对比可以看得一清二楚。例如: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没战必殆。 该小段中,只有一个“而”字可说是形式词,但并不是必要的,前面的“知彼”“知己”和后面的“不知彼”“不知己”中就没有用。这一句中也可去掉“而”,但必须按照汉语的节奏规律改成“知己不知彼”(先双后单规律)。如果把这句话中省

汉英语篇衔接手段的对比分析

汉英语篇衔接手段的对比分析 在语言学研究中,语篇衔接手段一直是一个备受的话题。汉英语篇衔接手段在表面形式和内在逻辑上存在一定的异同点。本文将对比分析汉英语篇衔接手段的差异,并探讨其作用及运用案例。 汉英语篇衔接手段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词汇衔接方面,汉语和英语的手段大体相似,都包括重复、同义词、反义词等。然而,汉语更倾向于使用重复手段,而英语则更注重同义词和反义词的使用。 在语法衔接方面,汉英语篇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汉语语篇倾向于使用动态句法,即多用动词,而英语则更偏向于使用静态句法,即名词和介词使用频率较高。 语用衔接主要涉及到语境、预设等方面。在汉英语篇中,语用衔接手段运用较多,但也有一定的差异。例如,汉语中常用关联词语如“因为”、“所以”等来引导原因和结果,而英语则更多地依靠词汇和语法的手段来表达逻辑关系。 汉英语篇衔接手段在文章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衔接篇章是语篇衔接手段最基本的作用。无论是词汇、语法还是语用层面的衔接,都

能够使文章前后连贯、一体。控制语言风格也是衔接手段的重要功能。通过不同的衔接手段,作者可以传达出不同的语言风格,如正式、非正式、口语化等。提高语言表达效果是衔接手段的另一个重要作用。合适的衔接手段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提高读者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 以下是汉英语篇衔接手段运用案例的简要分析: 汉语语篇:《春夜喜雨》是杜甫的一首名诗,其中运用了丰富的词汇和语法衔接手段。例如,诗中多次重复使用了“好雨”、“当春”等词语,形成了词汇的重复衔接。同时,诗人运用了多种句式和修辞手法,如疑问、设问、对仗等,形成了语法的衔接。这些衔接手段的使用,使得诗歌节奏明快,语义明确。 英语语篇:The Lord of the Rings是J.R.R. Tolkien的一部经典小说,其中运用了丰富的词汇和语法衔接手段。例如,小说中存在大量的同义词和反义词运用,形成了词汇的衔接。同时,作者使用了大量的过去分词、介词短语等语法手段来表达逻辑关系,形成了语法的衔接。这些衔接手段的使用,使得小说更加具有深度和广度,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了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 汉英语篇衔接手段在表面形式和内在逻辑上存在一定的异同点。这些

浅谈汉英衔接手段的对比

浅谈汉英衔接手段的对比 衔接手段是篇章语言学研究的重点课题。通过对英汉两种语言不同的衔接手段对比,揭示其衔接规律,反映两种文化的差异,并给予其他学科以启示。 标签:汉英;衔接;替代;重复 篇章语言学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现后发展迅速,衔接手段作为篇章研究的重要讨论对象之一也随即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关注过篇章衔接的人都知道,说起衔接(cohesion)离不开韩礼德和哈桑的理论,在他们合著的《英语的衔接》一书中,衔接一词正式成为篇章语言学的一个重要术语。 韩礼德和哈桑认为,如果对篇章中某一语言成分的理解取决于对同一篇章中另一语言成分的理解,那么这两个语言成分之间结成的关系便是衔接关系。根据韩礼德和哈桑的研究成果,他们把英语语篇的衔接分成了五大类,即指称、替代、省略、连接和词汇衔接。在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之中,英汉语篇衔接手段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英语使用1. 人称指数2. 省略3. 替代的时候,汉语均倾向于使用重复。英语中存在更多的人称照应、替代以及除原词重复出现以外的重复,而省略和原词复现则大量出现在汉语中。这是因为汉语是一个隐性连接为主的语言,较少采用连接性词语。而相对而言,英语呈显性,连接词是语篇组织的主要手段。 英语是一种主语突出的形态型语言,语法化程度高,有着丰富的形态和严格的语法规则,所以提供了大量明晰的语言线索,使英语在使用诸如替代、省略等衔接手段时占有了一定的优势。相对而言,汉语是一种主题突出的语义型语言,语法化程度较低,衔接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非语言线索。它的衔接手段不受限于语法,因而省略和重复就成了汉语中应用最广泛的衔接手段。再加上与英语相比,汉语的代词体系比较缺乏,一个代词可能会用来表达很多种可能性,容易造成误解,所以更倾向于用重复的手段来实现前后语篇的衔接与连贯。 从连接词的角度上来讲,汉语篇章以语义为重,较少地使用连接性的词语。语篇中的连接成分(conjunction)本身就是具有明确含义的词语,通过这类连接性词语,人们可以了解句子之间的语义联系,甚至可以经前句从逻辑上遇见后续句的语义(胡壮麟,1994)。汉语篇章中本身的连接词就相对英语比较少见,尤其是汉译文章或汉语文章英译之后。以下例子中,英译汉后连接词明显减少: a.Kant was fond of talking , but preferred to talk alone, and if interrupted or contradicted was apt to show displeasure; his conversion, however, was so agreeable that none minded if he momopolized it. b . 康德特别喜欢聊,主要是喜欢别人听自己聊,不喜欢有人插话或诘问,否则就会满脸不高兴。不过,康德总是聊得大家兴趣盎然,所以听他一个人聊谁都没意见。

英汉语篇衔接的六种差异及其原因-文档

英汉语篇衔接的六种差异及其原因 【】The author tries to fi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ext cohesion of English and Chinese. In the final section,the anthor uncovers the reasons of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text cohesion. 一、绪论 语篇衔接是一个动态的具体的概念,我们应当从不同方面进行考察。中国学者们对英汉语篇衔接也做了相关的研究。如:李兴运(2001)指出在翻译活动中应当尊重源语语篇习惯,以便使译文自然流畅的且不失源语的“语言魅力”;潘文国(1997)认为在语篇组织中,汉语倾向于使用重复手段,而英语则倾向于替代手段.本文讨论了常见英汉语篇衔接的差异性,并从英汉语言结构,思维方式和文化理念三个方面来分析其原因。 二、汉英语篇语音衔接的差异性分析 胡壮麟(1994)朱永生(1995)张德禄(1999)提出语音是语篇衔接的重要手段之一,并认为同指成分的非重音化,语调衔接以及语音修辞衔接是英语语篇衔接机制中语音手段的主要表 现形式;而汉语是声调语言,因此语音是汉语语篇衔接中一种常见的手段。 1.英语语篇的语音衔接方式。语言学家D.Bolinger在其《语调及其语调成分》中指出如果语篇前后所传达的信息相同,后同

指成分的语句重音则趋向于非重读化,这样就造成了前后所指成分之间的语义联结以达到语篇衔接的目的(D.Bolinger,1986)。因此,若一个指称代词为非重读音,它很可能是前指称,相反,当一个指称代词为重读音时,就增加了它后指称的可能性。 在英语中,一句话的完整意义是由词汇意义加上语调意义构成的。同样的话语会因说话者使用语调的不同而使所要传达的信息的意义和侧重点有所不同。如A:The food was quite cheap. And quite delicious B:Well,it’s cheap.(but not very delicious)(降升调)B使用了升降调,说明了B对A的评价持有保留意见。 2.汉语语篇的语音衔接方式。和英语不同的是,汉语是典型的声调型语言,汉诗音律采取的是音节组、押韵和它特有的平仄对比原则。以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为例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3.英汉语篇语音衔接的差异。汉语是声调型语言,声调的格式平仄在语篇衔接起重要作用。英语是语调型语言,其模式便是由音步和格律组成的。重音在语篇衔接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些差异使译者很难将英语诗篇中的格律和韵律及汉语的平仄完 全表现出来。如:

5.语篇衔接手段

英汉语篇衔接手段比较 reference substitution Halliday &Hasan {ellipsis Cohesion In English conjunction lexical cohesion phoricity 从语用功能的角度照应分为两种:外指(exophora)和内指(endophora)。外指照应指的是语篇中某个成分的参照点不在语篇本身内部,而是存在于语境中。内指照应指的是语言成分的参照点存在于语篇上下文中。Halliday and Hasan(1976:33)指出,无论是外指照应还是内指照应,其所指对象必须是可以识别的。 照应的衔接 例l “I can lick you!” “I’d like t o see you try it.” “Well, I can do it.” “No,you can’t, either.” (Mark Twain, 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 例2 “整整三十万!再多,我们不干;再少,他们也不干。” (茅盾:《子夜》) 英汉照应对比与翻译 I. Personal reference人称照应 II. Demonstrative reference指示照应 III. Comparison reference 比较照应 I. Personal reference endophoric(anaphora, cataphora) and exophoric 英语和汉语有各自的人称照应系,二者主要差异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英汉人称代词在表达和形态上不同。 2)汉语中没有反身代词。 3)汉语中没有关系代词。 例3 I began to wonder what God thought about Westley,who certainly hadn’t seen Jesus either,but who was now sitting proudly on the platform,…… (Langston Hughes:Salvation) 译文:我开始纳闷,上帝究竟对弗斯特利怎么想呢? 他根本没看见耶酥,可他却洋洋得意地坐在教坛上。……(刘士聪译《拯救》) 4) 英语中的人称照应在汉语语篇中常表现为词汇衔接. 例4 My uncle made a great effort to control himself……“He was the only brother that I ever had,”he added, but with no heart in his voice.Then he picked up his spoon and started eating again, but he was still shaking.(Kidnapped,P.44).译文:我伯伯费了很大的劲才控制住(他)自己。“他是我生来唯一的弟弟,”他又说。但是(他的)语调中却没有一点儿(他的)感情。接着,他拿起(他的)勺子继续吃,仍旧在发抖。 (二)指示照应(Demonstrative reference) 指示照应指说话人通过指明事物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远近(proximity)来确定所指对象。

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分析

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分析 陈光弟 061106109039 06级4班韩礼德和哈桑将衔接手段大致划分为: 照应(Reference) 、替代( Substitution) 、省略(Ellipsis)和词汇衔接(Lexical cohesion)。 一、照应 照应(Reference)是一种语义关系,它指的是语篇中的一个成分做另一个成分的参照点,即语篇中的一个语言成分与另一个可以与之相互解释的成分之间的关系。照应可以分为人称对照、指示照应和比较照应。 (1)人称代词照应 人称代词照应在中英文中广泛使用。中文中还使用零回指,但英文中没有,因为英语中的主语一般是不能省的。一般来说,中文中的人称代词照应还可处理为重复和省略。 例如:(1) They sailed well and the old man soaked his hands in the saltwater and tried to keep his head clear.他们行驶得很顺利。老人把( )双手浸在盐水里,并竭力保持( )头脑清醒。 (2)指示代词照应 中英文都使用指示代词获取粘连效果。但是它们在篇章中的指称功能可能不完全一样。英语和汉语在指示指称上的一个最大差异是英语有一个既非this又非that的定冠词he。英语在表达确定的指称时必须有特指限定词,但在汉语中,如果所指对象的确定性在情景语境或上下文中已经非常明确,可以运用零式特指称语,既指代成分前没有特指限定词修饰。在汉语语篇中,“这”和“那”经常与名词连用,以表示所指对象的确定性。在这种情况下,“这”与“那”在功能上相当于英语的定冠词the。 例如:The old man looked at the fish constantly to make sure it was true. It was an hour before the first shark hit him.老人不时去瞧那条鱼,以确定这是真的。一个小时以后,第一条鲨鱼袭击了这条大鱼。 二、替代 替代( Substitution)指用替代形式指代上下文出现的词语,可以分为名词性替代、动词性替代和分句性替代。替换在清晰表达意思的基础上,英文使用者乐于用替换,省略或变换来避免无意图( unintentional)的重复。这样不仅能使行文简洁、有力. 而且比较符合英语民族的心理习惯,但中文却用替换或省略。 (1)名词性替换 英语用代词或某些名词来取代名词词组,如第三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关系代词、连接代词、不定代词和名词。如, enough, half, the same, the kind, the sort, the former, the latter, etc. 而中文却相反,省略了该名词。 例如:The tuna shone silver in the sun and after he had dropped back into the water another and an2other rose.这条金枪鱼在阳光中闪出银白色的光,等它回到了水里,又有一些金枪鱼一条接着一条跃出水面。 (2)动词性替换 英语中,替代动词或替代动词短语或替代动词句子结构可用来替代替原有的部分。这类词如do, do so, do it, do that, do this, etc. 汉语有时也用这种方法,但常重复其所代替的动词。 如: You have only yourself and you had better work back to the last 1ine now, in the dark or not in the dark, and cut it away and hook up the two re2serve coils. So he did it.你只有你自己一个人,你还是好歹回到最末的那根钓索边,不管天黑不黑,把它割断了,系上那两卷备用钓索。他就这样做了。

英汉语法衔接手段的差异及其翻译方法,语法范文.doc

英汉语法衔接手段的差异及其翻译方法,语 法- 摘要:本文从照应、替代、省略、连接四种语法衔接手段探讨了英汉语衔接手段的差异以及调整英译汉语法衔接手段的常用翻译方法。英汉语法机制差异突出体现在形合与意合的问题上,两种语言间的差异经常成为翻译的障碍。语法衔接机制发生冲突时,为了维持语篇的连贯性,有必要根据译入语的衔接原则调整衔接模式。 关键词:语法衔接照应替代省略连接 一、引言 衔接是实现语篇连贯的重要手段。衔接不当就会造成语义链断裂或语义模糊,话语不连贯,不成语篇。英语是形合语言,汉语是意合语言,两者的衔接形式差异较大,主要表现在:1.无对应形式的衔接手段,如汉语没有英语关系代词这种衔接手段; 2.两种语言的衔接手段在使用频率和习惯上有所不同”。这种衔接机制的差异往往成为翻译的障碍。本文主要从语法衔接的角度分析英汉衔接手段的差异,通过两者的对比,探讨调整衔接手段的转换方法,从而使译文表述清晰自然,达到语篇连贯效果。 二、语法衔接 韩礼德把衔接分为语法衔接和词汇衔接两大类:语法衔接包括照应、替代、省略和连接,词汇衔接有复现和同现。徐莉娜在《英汉翻译原理》一书中指出,语法衔接的四种手段中,衔接项与被衔接项之间在语篇表层受到某种形式规则的限制,在语篇深层受到被衔接项语义的限制。

1.语法衔接的分类。语法衔接手段有照应、替代、省略和连接。照应是指语篇中一个成分作为解释另一个成分含义的参照点的衔接手段,其又分为人称照应、指示词照应和比较照应三种情况。替代是用替代词取代另一语言成分的衔接手段。“替代词指示形式,它的语义要从所替代的成分中去寻找。”被替代的成分也是确定替代词含义的参照点。“根据被替代成分的语法性质,替代词相应地分为名词性替代、动词性替代和小句性替代三种。”省略是一种特殊的替代,被称作“零替代”(substitution by zero),其表现为以结构上的空位取代具有同语义内容、同语法结构的另一个语言成分。连接指的是通过连接词体现语篇中各种逻辑关系的衔接手段。 2.英译汉语法衔接的翻译特点。由于照应、替代、省略都涉及到参照对象或替代者与被替代者之间的关系,译者在翻译时心中要时刻留有“空位”,只有参照对象或被替代者的“空位”得以填充时,才能确定词义进行翻译。因此,这三种语法衔接的翻译共性可以概括为“不见参照单位不译”,具体表现为“比较关系不明不译,即不见比较对象不译”“代词不见指代对象不译”“空位不填不译,即不见被省略对象不译”。连接涉及的是语言单位与语言单位或命题与命题之间的关系,译者在操作时应首先识别命题,明确逻辑关系,然后根据译入语习惯决定逻辑关系的显隐表现形式。连接的翻译特点可以表述为“逻辑关系不明不译”。 三、案例分析 1.照应。照应关系是建立在人称代词、指示代词、比较词项与其前指或后指间联系的基础上。在此,前指和后指均统称为参照语,而照应语即为参照语的解释对象。若照应语成为翻译的焦点,那么参照语即为翻译的视点。照应语的含义依赖参照语而

英汉翻译中第三人称代词照应衔接手段对比与翻译

英汉翻译中第三人称代词照应衔接手段对比与翻译 一、引言 在语篇理解中,一个词语的解释不能从词语本身获得,必须从该词语所指的对象中寻求答案,这就产生了照应关系。 (Halliday,1976:31 )照应是一种语义关系,是语篇中某一成分和另一个成分之间指称意义相互解释。不管是中文还是英文,照应就是用简短指代形式表达上下文中已经或即将提到的内容,使语篇在修辞上言简意赅,结构上更加紧凑。 (邵志洪,2005:97 ) 英汉翻译中,语篇或语义照应关系是译者考虑重点,第三人称代词是语篇层面上照应重要表现形式。因此,本文主要讨论英汉翻译中第三人称代词照应衔接手段对比与翻译。 二、韩礼德照应理论 韩礼德认为,照应性可以指导读者从某个方向回收理解有关语言成分所需要的信息。照应可为句子层面上,也可是语篇层面上。句子层面上照应对语篇衔接意义不大;语篇层面照应表现为照应使发话者通过语言手段来指代语篇中所涉及实体、概念或事态。从语用功能角度看,照应可以分为外指和内指两种。外指照应指语篇中某个成分参照点存在于语境中;内指所指内容可以在文章中上下文找到所指对象。 照应就是行文中前后语言对应关系,根据照应所指意义位置不同,内指照应包括两种。前指照应在文中所指内容可以在指代词的前面找到,同理,后指照应在文中指代的意义应位于指代词的后面,相比之下,前指照应在英汉语篇中承担了大部分语篇衔接功能。因此,内指照应中前指照

应就成了照应关系和翻译方法研究重点。 Halliday 根据指代对象不同,又将照应划分为人称照应、指示照应和比较照应。在这三种照应中,人称照应较指示照应和比较照应使用更多,对英汉翻译影响也更大。而人称照应中第三人称代词语篇照应功能又主要体现在前指照应上,语言学又把前指照应划分为表层前指和深层前指。表层前指,从语言学角度来讲,是由该种语言的语法和句法结构特点决定的;而由语境、语用因素控制的前指,即为深层前指。(朱永生,2001:89 )本文从表层前指和深层前指两方面,探讨第三人称代词中英文对比分析和中英文翻译方法。 三、中英文第三人称代词比较与分析 (一)中英文第三人称代词表层前指比较 1. 汉语物主代词省略英语使用物主代词频率大大高于汉语,汉语非常不喜欢使用物主代词,如果实在不能省略,可以添加表所属关系的符号词,这种情况在汉语中很普遍。此外,汉语中作主语和宾语的人称代词常常省略,由于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汉语主语和宾语省略不像英语那样受句法严格限制,只要不影响语篇意思和语义连贯,汉语主语和宾语往往可以省略。 2. 汉语对第三人称代词原词复现 实际上,英语用第三人称代词而汉语未用情况下,并非都是以省略形式来补偿,中英文在行文过程中和语篇组织上差异也很大,人称代词等替代手段常常出现在英文中,中文喜欢重复或采用同义词替换。 例(1)Fra nk threw the shoe hissi ng into cold water and

语篇翻译中英汉词汇衔接手段对比分析

语篇翻译中英汉词汇衔接手段对比分析 衔接是语篇连贯的重要内容,连贯的构建离不开衔接机制。在所有衔接机制中,词汇衔接是衔接中最突出、最重要的形式。英汉语篇中的词汇衔接手段大体相同,两者又有差异,在词汇重复上尤为明显。英语语篇中不会过分地使用某一词汇,较多地使用同义词、近义词等其它衔接手段。汉语中倾向使用重复手段,特别是原词重复。英语语篇中上下义词汇项经常出现在同义语篇中,形成连贯的衔接。它们各自的类属关系,表明各自的层次和语义;汉语由于其衔接的内隐性特点,这种上下义词汇衔接关系不如英语明显。正确认识英汉语篇的词汇衔接手段,对翻译实践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教学价值。 标签:连贯衔接衔接手段词汇衔接 衔接是语篇产生的必要条件,是构成语篇的重要成分。Hoey(2000)认为词汇是衔接中最突出、最重要的形式,占篇章衔接的40%。英汉语篇分析中,应考虑词汇衔接手段的重要性。英汉词汇衔接手段有很多共同之处,又存有各自的特点。正确认识英汉语篇的词汇衔接手段,对翻译实践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教学价值。 一、英汉语篇词汇衔接对比的理论框架 (一)衔接与连贯(Cohesion and Coherence) 连贯与衔接是语篇分析领域的两个基本观念。连贯的研究起步较早,随着现代语言学而产生(苗兴伟,2004)。一般认为,Halliday和Hasan(1976)的《英语中的衔接》一书的出版标志着衔接理论的创立。在国内关于连贯和衔接的研究起步较晚。胡壮麟(1994)的《语篇的衔接与连贯》一书推动了国内该领域的研究。而张德禄也从衔接力、衔接机制、衔接形式和意义等方面深入探讨了语篇的衔接功能,对于衔接理论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在语篇分析时,有必要区分连贯与衔接这两个概念(Hoey,2000;Halliday & Hasan,1985;胡壮麟,1994;张德禄,2001)。衔接通过语言的形式特征,即特定的语法结构和成分排列顺序等来组织概念意义和人际意义,所以它是由比较具体和直接的形式特征来体现的(张德禄,2004)。连贯是意义领域的概念,它由情景语境决定,由形式(词汇、语法、语音)特征来体现。要使语篇连贯,必须具备两个相互关联的方面。首先,语篇内部各个部分在意义上是相互联系的,也就是说,是衔接的;第二,语篇必须适合情景语境,在语境中有适当的功能。前者要受后者的制约(张德禄,2006)。也就是说,语篇内部的衔接必须和具体语境结合起来才能确定语篇的连贯性。 (二)主要语篇衔接手段 Halliday和Hasan在《英语中的衔接》(Cohesion in English)一书中,将语篇衔接分为5种成分,分别为替代、省略、指称、连接和词汇衔接。这五种成分中四

浅析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差异

浅析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差异 摘要:英汉语篇衔接手段的差异是一个客观而显著的现象,本文运用韩礼德与 哈桑所著Cohesion in English一书中关于语篇衔接的相关理论,从照应这一衔接方式的角度对英汉语篇衔接手段中存在的差异进行分析。通过对这些差异的分析, 揭示英汉语篇衔接手段运用的不同方式,总结出英汉两种语言的发展趋势和规律。 关键词:语篇衔接;照应;差异 中图分类号:H315;H1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035(2013)08-0000-02 众所周知,英语和汉语无论从表象的文字构成到深层的语义表达方式等众多 方面都存在差异。其中,两者的语篇衔接手段的不同是最显著的差异之一。在语 篇衔接手段差异的讨论中,概括较全面、认可度较高的是韩礼德和哈桑在Cohesion in English一书中进行的总结。 在书中,韩礼德与哈桑将语篇衔接手段主要分为语法衔接和词汇衔接。语法 衔接主要包括照应(reference)、替代(substitution)、省略(ellipsis)和连接(conjunction),其中照应又包含人称照应(personal reference)、指示照应(demonstrative reference)和比较照应(comparison reference) (Halliday&Hasan, 1976:30)。本文将通过一些语篇实例,从照应这一衔接方式的 角度详细分析在英汉语篇衔接手段的差异。 一、人称照应 照应是一种语义关系,将某一句话与对应的语境或上下文连接起来。英语和 汉语有各自的人称照应系,所以两者在人称照应上有很大差异。人称词包括三种:人称代词、所有格和物主代词。英语中的第二人称“you”并不像汉语中的“你”和“你们”有单复数的区别,也没有“您”和“你”之间尊敬程度的不同;第三人称复数“they”也不能像汉语中的“他们”、“她们”或“它们”区分出性别的差异。此外,汉语 中还有第一人称复数“咱们”和“别人”、“人家”、“大家”都具有照应功能。由此可看出,英语和汉语在数和性别上存在很多差异。 在英汉语篇结构和衔接中的另一显著差异是英语语篇中第三人称代词出现频 率很高。第一和第二人称形式通常照应的是某一语境因为照应对象通常是交谈双 方(说话者和听者),只有第三人称能够在篇章内部结构上衔接,因为第三人称 很显然照应的是后文中的某一对象,而且在许多篇章中,第三人称形式是衔接用 语的重要组成形式。 零照应(zero anaphora)是最显著的差别。当一段篇章是关于同一人或事物,或者在某一语境中,说话者或事物发展过程清晰并不会产生任何误解时,经常出 现零照应的情况,从下列例文中可看出,虽然例文中涉及了不同类别的照应词, 但读者依然可以理解下列照应关系:1—“他们”、2—“她的”、3—“头的”、4,5,6—“他们”,因为被删除的人称照应词和事情发展的过程、所有者和所有物之间的逻 辑关系已经非常清晰。 他们一不小心,1一松手,阿呀,阿弥陀佛,她就一头撞在香案上,2头上 碰了一个大窟窿,3鲜血直流,4用了两把香灰,5包上两块红布6还止不住血呢。 (鲁迅:《祝福》) The moment they were off guard and had loosened their grip—gracious Buddha!—she bashed her head on the corner of the altar, gashing it so badly that blood spouted out. Even though they smeared on two handfuls of incense ashes and tied it up with two pieces of red cloth, they couldn’t stop the bleeding.

从衔接手段看英汉议论文语篇的差异——以《劝学》和Of Studies为例

从衔接手段看英汉议论文语篇的差异——以《劝学》和Of Studies为例 黄劲怡 【摘要】英语和汉语是截然不同的语言,但对于劝导学习这一主题两者都有经典语篇.以荀子的《劝学》和Bacon的Of Studies为例,以Halliday和Hasan的语法、词汇衔接理论为指导,对英汉两个主题相近的议论文语篇进行衔接手段对比分析.研 究结果表明,不论是两位作者的个人文风还是两种语言形式、语义上的差异,都来自于"形合"与"意合"的差异,归根结底是文化的差异.%s: English and Chinese are totally different languages, but both of them do have classic texts about encouraging learning.This paper conducts a contrast of cohesion in English and Chinese essays, taking Quan Xue by Xuncius and Of Studies by F.Bacon as the cases, the lexical and grammatical cohesion theories by M.Halliday and R.Hasan as its theoretical framework.This Study shows that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wo authors' writing styles and that of forms and meanings in English and Chinses are derived from the difference between hypotaxis and parataxis, which can after all be concluded as cultural differences. 【期刊名称】《兰州工业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7(024)003 【总页数】8页(P121-128) 【关键词】劝学;OfStudies;衔接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