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07年 第三单元教师观--专业化的教师观

07年 第三单元教师观--专业化的教师观

07年 第三单元教师观--专业化的教师观
07年 第三单元教师观--专业化的教师观

第三单元教师观----专业化的教师观

教学目标:

1、了解教师的基本涵义、教师的职业特点和劳动特点以及作为专业人员的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等相关知识等,具备基本的教师素养,为成长为一名优秀教师奠定扎实的基础。

2、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形成比较稳定的教师职业兴趣。

3、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途径,具备必要的自主发展能力。

教学重点:教师劳动的特点;价值

教学难点:理解教师在新时期应具备的素养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形式:讲授

教学过程:

作业:到学校所在地附近中小学访谈2名以上教师(包括1名中年以上教师,1名工作三年以内的教师),了解他们的成长经历,心理感受及对教师和教师职业的理解和看法等。

要求:1、小组合作完成。2、访谈前要有简要计划。3、访谈后要整理出书面报告。4、2周后小组内指定专人在课上作专题汇报。

教育活动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其根本目的就在于通过培养人来为社会服务。这一活动中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内容三大基本要素,这三者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缺一不可的。在三者的关系中,形成了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育内容、学生与教育内容的各种矛盾,教师与学生的矛盾是诸种矛盾中的一对主要矛盾。因而正确认识教师和学生的特点以及二者在教育活动中的相互作用,明确教育工作对教师的要求,对于教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效地进行素质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

教师这一社会职业,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发展变化与社会发展以及教师教育的发展变化一脉相承。从教育活动的历史演变过程来看,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非职业化阶段。在人类社会的初期,教育活动与其他活动融合在一起,教师不是独立的职业。据我国古籍记载,原始社会的燧人氏“教民熟食”,伏羲氏“教民畋猎”,神农氏“教民农作”等传说,说明当时的氏族首领承担了教师的职责。较为明确的教师职业是在学校出现之后。原始社会末期出现的学校教育的萌芽“庠”,则是长者为师、能者为师。我国社会发展到奴隶制社会时期,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学在官府”、“以吏为师”,所以夏商时期的庠、序、校、瞽宗都是官办的“国学”,教师都由官吏兼任,官师一体。西方社会的教师也大多由僧侣兼任。分析古代教育情况,我们可以知道:在人类社会的早期,教师由其他行业的人员兼任,也就是说,教师职业的早期是融合在其他行业中的,还没有分离出来,还不是一种独立的职业。

2、职业化阶段。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和社会阶层的演变,出现了私学,同时也就出现了独立的教师行业。如我国春秋时期的诸子百家,竞相提出自己的政治理想和主张,并且设学授徒,宣传自己的学说和思想。其中影响和规模最大的是儒、墨两家,学生成百上千人。孔子还把古籍加以整理,编写成诗、书、礼、乐、易、春秋。古希腊的智者也以专门教授人们知识为生。这时,私学教师逐渐形成一种行业。但这时教师职业基本上还不具备专门化水平。私学教师没有形成从教的专业技能,更没有产生专门训练教师的教育机构。所以在漫长的历史阶段内,教师职业专业化程度很低,从业人数也十分有限。其社会原因:一是教育为统治阶级特权,学生数量少;二是社会生产科技含量低,劳动者不需教育活动培养;三是没有实行普及教育,因此需要的教师数量少,不需要成批培养。

3、专门化阶段。教师职业的专门化发展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同时也以专门培养教师的教育机构的出现为标志。世界上最早的师范教育机构诞生于法国。1681 年,法国“基督教兄弟会”神甫拉萨儿在兰斯创立了第一所师资训练学校,这是世界上独立师范教育的开始。我国最早的师范教育产生于清末。1897 年,盛宣怀在上海开办“南洋公学”,分设上院、中院、师范院和外院。其中,上院、中院分别为专科和中学性质,师范院即中国最早的师范教育,外院则是师范院的附属小学。师范教育的产生,使教师的培养走向专门化的道路。究其社会原因:一是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迫切需要分享教育权利;二是生产的科技含量大大提高,需要通过教育培养劳动者;三是各国纷纷普及教育,需要大批的师资。

4、专业化阶段。专业化是指一个职业经过一段时间后不断成熟,逐渐获得鲜明的专业标准,并获得相应的专业地位的过程。随着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基本完成基础教育的普及,教师需求总量开始萎缩。并且,教师职业逐渐成为令人羡慕的社会职业。在多方面原因影响下,学校对教师的需求,开始从“量”的急需向“质”的提高方面转化。于是,独立设置的师范院校逐渐并入文理学院,教师的培养改由综合大学的教育学院或师范学院承担。这样,教师职业开始走上专业化的发展道路。1966 年10 月,国际劳工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会议上通过的( 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提出:教师工作应被视为一种专业。20 世纪80 年代中后期,美国掀起了“教师专业化”的改革浪潮。在英国80 年代末建立了旨在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校本培训模式,1998 年,英国教育与就业部颁布了新的教师教育专业性认可标准——“教师教育课程要求”。我国的香港和台湾,分别从80 年代后期开始加大教师专业化教育制度的改革,教师专业化的观念成为社会的共识。

本章阐述了教师的含义、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教师的角色、教师劳动的特点及教师的素养、教师个体专业化,旨在形成对教师职业的一个明确认识。同时探讨了学生的本质属性、地位与作用等,以期使每一个从事教育事业的人一个正确的学生观。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师生关系的重要意义,提出了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策略。

一、教师概述

(一)教师与教师职业

“教师”具有双重的含义,既是指一种社会职业角色,又是指这一角色的承担者。教师职业就是由社会劳动分工关系所造成的社会职业,它的一个最鲜明的特征就是它所被赋予的社会劳动任务:教育学生。一般认为,凡是受社会的委托,履行教育教学职责、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建设者、提高国民素质的专业人员都可称之为教师。从广义上看,教师与教育者是同一语;从狭义上来看,教师专指学校的专职教师,属于教育者当中的一部分,而并非全体。本章中,我们对教师的探讨是在狭义的层面上进行的。

教师职业作为社会分工的一个方面,是否属于专业,教师是否属于专业人员,是一个争论已久的问题。目前,较为一致的看法是教师职业是一个专门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这是因为职业是以人们参加社会劳动的性质、内容、形式等标准划分的社会劳动集团。社会学家将其划分为专门职业与普通职业两类。作为专门职业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一是需要完善的专门技术和特殊的智力,在进入该行业前要经过较为长期的专门教育和训练;二是提供专门的社会服务,具有不可或缺的社会功能;三是拥有高度的专业自主权或控制权,具有不受它专业支配的特权。

专门职业:所谓专门职业,即profession,简言之,就是需要经过专门教育或培训、掌握专门知识或技能、按照一定专业标准进行工作,从而获得相应报酬待遇和社会地位的职业。

专业与职业的差异:第一从事专门职业需要以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前提,按照科学的理论和技术行事;而从事普通职业无须专门的知识和技能,只需按例规行事。第二专门职业的从业人员需要接受长期的专业训练,而且这种训练是在大学里进行的,是以是否接受过高等专门教育为标志;而普通职业的从业人员无须接受长期的专业训练,主要通过个人体验和个人工作经历而积累工作经验。

从以上对专门职业的标准来衡量教师职业,应当看到,教师的工作从多方面可称得上是专门职业。例如:作为一名教师要经过一定的培训,并获得相应的教师资格证后才能任职;从服务对象上来说,教师具有其特定的对象---学生,因此一切都要以学生的最大利益为重;教师在执行教学任务时具有较大的自主权;教师具有其不同于其他职业的道德和专业精神。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召开的第45届国际教育大会以“加强变化世界中教师的作用(Strengthening the Role of Teachers in a Changing World)”为主题,再次突出了教师在社会变革中的作用,并再次明确提出,应当把教师的工作看作一项专门职业,它需要教师的专门知识和特别才能,并且要经过长期的努力与研究才能得以维持。

教师职业是专门职业,教师就是专业人员,正因为如此,在国际劳工组织制定的《国际标准职业分类》中,教师被列入了“专家、技术人员和有关工作者”类别内。1986年6月21日,我国国家统计局和国家标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职业分类与代码》中,教师被列入“专业技术人员”一类。1993年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随后又分别于1995年12月和2000年9月相即颁布了《教师资格条例》和《〈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通过资格认定来体现教师专业的从业要求。教师职业作为一种专门的职业,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人们的普遍认同。

教师职业是以教书育人为职责的专业。“培养人的活动”是教育区别于以它社会活动的本质特征。培养人的方式有多种多样,教师是通过教书来育人的。教师通过承担的各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引导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指导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营造良好的教学风气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教书与育人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尽管它可能会因为时代、社会、个体等差异而存在差别,但“教书育人”作为教师职业的特殊性质区别于其他职业则是不变的。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发现,教师的专业地位远不如其他专业那样得到社会的重视,尤其是广大的中小学教师,远没有获得应有的社会地位和声誉。一部分人认为教师职业是一种“准专门职业”,如果硬要以专业的眼光来评价教师工作,至少应解决以下六个方面的问题:(1)要求教师多才多艺,具备教育机智,能够当机立断。肤浅的百科全书式的知识、技术、缺乏作为一种专门职业的那种独特性,是不能维持有别于其他专业的严密性的;(2)工作的内容与展开程序事先作了详细而具体的规定,自由时间和工作的独立性要比其它专门职业少;(3)教师的修业年限远比其它专门职业短;(4)许可资格容易获得;(5)出身阶层多是中流下层或下流上层者;(6)经济待遇底下。因此他们认为“教师仅在非营利服务这一点上,符合专门职业的标准,在专业技术和长期训练、特别的才能与素质这一点上,还逊于其他专门职业。”①应当说,这种观点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因为我们承认教师职业是一个专门职业,但并非意味着我们否认教师专业的继续发展。按照唯物主义的发展观,万事万物都是处在发展中的,教师职业也同样是这样的,这就是我们这章中所要提到的教师专业发展。但不能够因为教师专业需要继续发展完善而否认教师职业是一个专业。

(二)教师的地位与作用

1、教师的社会地位

(1).教师职业的社会功能(2).教师职业的经济待遇

(3).教师职业的社会权利(4).教师职业的从业标准

2.教师的作用

教师的作用可以从在社会发展中和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1).教师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教师在教育中的作用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历史上曾经有过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是以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为代表的“教师中心说”,强调教师在学生中的权威作用,认为:“学生对教师必须保持一种被动状态”,他还把学生比喻为一只船,教师是船的舵手,船要在大海中乘风前进就必须依靠舵手来掌握方向。也就是说学生心智的成长全仰仗于教师对教学方式、阶段和方法的指导,依赖于教师的精心设计和培养,主张教师应主宰整个教育过程,学生只需听从教师的指令,被动的接受就行了。另一种观点是以美国教育家杜威为代表的“学生中心说”,这种观点认为学生的发展是一种自然的过程,学生的发展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过程,教师不能对其主宰,只能顺应其发展,认为教学的一切活动都要围绕学生的兴趣来进行,教师要为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和服务。

无论是“教师中心说”,还是“学生中心说”,都具有其片面性。教师中心说看到了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重大作用,却将学生的活动完全处于一种从属地位,否定了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学生中心说虽然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主动性和独立性得到了突显,却没能看到教师的作用,将教师的主导作用下降至从属地位。两者都对问题缺乏辩证的分析。现在比较一致的看法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首先,在教育活动中,教师总是知之较多,知之在先,而学生是知之较少,知之在后,在各个方面的发展都不成熟,只有经过教师的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的引导,才会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其次,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是组织者和设计者。教育活动的确定,内容的安排,教育形式和方法的选择,都要由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来决定。再次,教育活动主要由教师来实现。第四,社会对受教育者的要求,主要是通过教师来实现的,教师根据一定社会制定的方针去培养人,使学生的身心发展朝着社会要求的方向前进。最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受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教师必须在符合这一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导作用。

承认教师的主导作用并不意味着否定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作为教师的教育对象具有其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程度,最终是要看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是不是被调动起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动性总是互为条件的,离开了学生的主动性,教师的主导地位就无从发挥。同时,我们在正确处理教师的主导地位与学生的主动性发挥的关系时,要保持两者之间的必要张力,一定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一)教师的角色

所谓角色原指演员扮演的剧中人物,是独立于演员个人而存在的行为和形象。后来人们将其引入心理学和社会学领域,特指一个人处于某一特定社会群体中的身份,及其为身份所规定的行为和行为模式的总和。个人的社会身份就是个人的社会职能、权利和责任,它规定了一个人活动的特定范围,即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其中包含有对人对己的情操、态度和价值观等心理成分。当一个人行使自己社会身份规定的行为规范和行为模式时,便充当着角色。①依此类推,教师的角色是指教师在社会大舞台上由所处的特殊地位决定的行为模式,不仅意味着充当教师的人所应当完成的有关行为,而且意味着社会各界对教师所抱的期望,不仅是教师社会群体的基础,也是教师社会地位的外在表现。教师角色是教师的地位、作用、与专业特点的具体反映形式。一个善于扮演好自己角色的教师,才是一个合格的教师,美国心理学家林格伦(H.C.Lindgren)曾指出,一个教师“所要了解的第一件事就是他自己和他周围环境的心理因素和力量”,在现实的教育教学中,有些教师的工作低效,其中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角色理解的短缺和模糊,将教师的丰富的工作内容做的过于单调了,将教师多维的工作看的过于简单了。过去我们对教师角色的认识或多或少存在着问题,时至今日重新明确教师的角色是非常有必要的。

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是教师的多种社会属性和社会关系在教学活动中的反映,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一整套行为规范和人们对教师的角色期待。有学者对教师角色作了以下划分:美国学者雷道(F.Redl)和华顿保(W.Watenbery)认为,教师兼有以下十种不同的角色:(1)社会的代表;(2)知识的源泉;(3)裁判员或法官;(4)辅导员;(5)学生优劣的观察者;(6)认同的对象;(7)父母的替身;(8)团队的领导者;(9)朋友;(10)情感发泄的对象。②还有的学者认为,教师的角色包括:人类文化的传递者;新生一代灵魂的塑造者;学生心理的保健医生;学习者和学者;人际关系的艺术家;教学的领导者和管理者。③以上所列举的有关教师角色的提法,分别从教师所承担的社会任务方面对教师的角色进行了论述,不过与现当代教育相一致,目前较为认同的对教师角色的看法是:

1、知识的传授者角色

教学中要解决的最基本的矛盾是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知之完善的矛盾。在解决这一矛盾时,教师无疑充当者主导者的角色,学生是接收者的角色。这个角色的功能是以知识为宗旨,对学生的学业进行指导、组织和评价。它要求教师要有较高的教学业务能力、专业技巧、技能和知识,以用以帮助学生获得同样的知识。在这个角色中,教师工作的主要部分是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因此,教师应当“精通他所教的科目据以建立的那门科学,热爱那门科学,并了解它的发展情况----最新的发现,正在进行的研究以及最近取得的成果。除此而外,本人若能热心于本门科学正在探讨的问题,并具备进行独立研究的能力,这样的教师则可成为学校的骄傲。”①

在现代社会,随着学生获得知识途径的多样化,教师作为唯一的信息源的作用减少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正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向创造性学习转变,要求教师变古代教师传统的以“讲、诵、问、答”为主的传授为讲求教学的科学性、艺术性和创造性的传授。它要求教师在学生有限的学校教育中,“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告诉学生怎样和在什么地方找到答案,而不是直接给他们知识”,以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具体来说,表现为:

②黄坚厚:《教师的多重角色》,《教育资料文献》,1978年第8期。

③田慧生、李如密著:《教学论》,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97页。

①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44页。

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和发展元认知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服务;要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作为学习的参与者,与学生分享他们的感情和想法。

2.管理者的角色

班集体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学生的大部分活动(包括班级团队活动和教学活动)是以班集体的方式进行的。任何一个集体都要有管理者,教师的地位、年龄、知识、经验和所拥有的权利都决定了教师在学生集体中充当着天然的管理者角色。学校教育中也越来越重视教师的管理能力,这是因为在达到学校的目标上,教师承担的管理责任,有时比教学能力更为重要,教师的管理是为了保证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教师要注意引导集体形成良好的班风,并逐渐形成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在教学活动中,一个好的教师管理角色行为应当是建立在以下方面的,首先,建立各种教学常规;其次,倡导学生参与管理,树立集体观念;最后,充分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

3.学生学习的榜样

教师是正处于成长和发展中的青少年学生模仿和学习的对象。在整个教育教学情境中,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学生起这很大的示范作用,并对学生的心灵产生深刻而深远的影响。教师的榜样作用会对学生产生双重性质的影响。好的教师榜样,将会给学生留下公正、正义、理智、热情、坚强的印象;而比较差的教师榜样会给学生的心灵留下阴影,甚至导致行为上的缺陷。这就要求教师要加强自己的修养,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

4.青少年的朋友角色

教师“应当成为孩子们的朋友,深入到他的兴趣中去,与他同欢乐、共忧伤,忘记自己是教师。这样,孩子们才会向教师敞开他的心灵。”②虽然教师和学生有一定的年龄、地位、阅历等方面的差异,但并不影响师生之间友情的建立。事实上,教师要更好的履行自己的职责,就应当把学生当作朋友,以使学生更亲近老师,教师也可更全面的了解学生。这一角色要求教师应当成为学生的交心对象,把学生视为志同道合的朋友,关心学生的生活和全面成长,帮助学生解决困难,以尊重和平等的心态与学生交往、面对学生,宽容和理解他们,并给与他们以积极的心理支持。

教师作为学生的朋友并不是完整意义上的私人朋友,他们属于一种由于教学制度而发生的支配和从属关系,是以公务情感为基础的朋友,这就要求教师在扮演朋友角色时要把握住度。

5.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角色

教学活动要达到预期的目标,必须精心设计、周密组织。首先,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好的教学设计可以使教学有序地进行,为教学提供良好的环境,使学生养成循序渐进的习惯,全面的完成教学任务。精心设计教学对教师提出的要求是教师要全面的把握教学的任务、教材的特点、学生的特点等因素。另外,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即教师在教学资源的分配和教学活动的展开等方面是具体的实施者。这就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要科学的分配时间,采取合理的活动方式,以便启发学生的思维,协调师生的关系,激发集体学习的动力。

6.研究者角色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成为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上一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掀

起了一股“教师成为研究者”的潮流,认为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中,要以研究者的眼光来看待自己所遇到的问题,并以进行科研的态度进行钻研,加以解决。在我国,教师要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也必须进行科学研究,将每一个课堂都看成是实验室,视自己为研究者。这是因为未来的教育是一个个性化的教育,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充满生命力的千差万别的活生生的学生,传播的内容也是不断的更新发展的人文、科学知识,这就决定了教师应当以一个研究者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工作对象和工作内容,只有这样才能成为教学改革的积极参与者和主动适应者。

综上所述,我们仅仅从有限的几个方面论述了教师所扮演的最起码的角色,但是教师在履行工作职责时,往往是同时扮演几个角色,面临着不同角色之间的冲突,以至于很难将这些角色加以融合和组织,使得教师难以在对立中找到统一。要解决这一矛盾,需要教师在角色扮演中把握一个适当的度,正如乌申斯基所说:“严肃中渗着笑语,但不完全是玩笑;对人温柔可亲,但不甜得腻人;为人公正厚道,但不吹毛求疵;做人善良仁慈,但不软弱无能。”

二、教师专业化:当代国际教师发展的共同趋势

专业化使一个社会学领域的概念,它通常用来指称一个半专业性职业不断的满足完全专业性职业标准的过程。教师专业化职业专业化的一种,是指教师个体专业水平提高的过程和结果以及教师群体为争取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而进行努力和斗争的过程,前者是教师个体专业化,后者是教师职业专业化,两者共同构成了教师专业化。

教师个体专业化是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基础和源泉,是教师专业化的根本方面。它指的是教师在其整个专业生涯中,依托专业组织,通过专业训练,习得专业技能,实施专业资助,表现专业道德,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也就是说从一个普通人过渡到教育者的专业发展的过程。而后者,教师职业专业化是教师群体专业化的发展和继承形式,“是指一个职业经过一段时间后成功地满足某一专业性质职业标准的过程”“它涉及两个一般是同时进行并可独立变化的过程,就是作为地位改善的专业化和作为专业发展、专业知识提高以及专业实践中技术改进的专业化”。①可见,教师职业专业化是教师群体专业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它从根本上影响着教师个体专业化的进程和水平。反之,教师个体在接受专业训练和自身业务水平提高的过程中,在教师个体专业化的发展过程中,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技能,不断推进和发展了教师专业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专业组织、专业道德、和专业自主,促进了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发展。从这一观点出发,一般认为教师个体专业化是教师专业化的根本方面。

教师专业化在其本质上是一个强调成长和发展的历程。仅仅从教师个体专业化的层面上来看,就强调两点:一是长期性,这种个人的成长变化的过程在持续不断地进行,是一个贯穿个人职业生涯的连续过程。教师专业化是一个长远而动态的个体社会化的历程,这一变化过程并不会在教育院校毕业刚从事教师职业或最初的教师生涯就终结。教师职业的流动性较低,在长期的与教育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需要教师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思想观念、丰富自己的专业技能、满足自身不同层次的需要,从而表现出与特定职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教师角色。二是生成性,教师专业发展具有积累和连续的特性,过去所学的知识和经验,是现在立身的基础,也是未来发展规划的基础。教师专业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师的态度、价值、信念、知识技能需要不断地调整、修订,重新审视评估和接受挑战考验。只有不断充实自己,教师才会在发展过程中保存活力,减少工作的疲倦感。

(1)教师专业化的基本内涵及国际上对教师专业发展所采取的变革策略

教师专业化要求教师职业有自己的不同于别的职业的要求和条件,其基本内涵包括:首先,教师专业包括学科专业性和教育专业性,国家对任职教师不仅有学历标准方面的要求,还有教育知识、能力、道德方面的规

定;其次,教师教育要有专门的机构、专门的措施和专门的教育内容;再次,教师专业化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个过程。

由于教师专业化的内涵决定了国际上对教师专业发展所采取的变革策略为:(1)在教师培养规格要求上,越来越向高学历化和通识化发展,与此相应,师范院校在经历了师范学校时期和师范学院时期后,正向综合性大学的教育学院和研究生院时期转变,教师教育的重心逐步上移,高师教育成为教师教育的主要形式。(2)在办学体制上,走学术性与师范性相结合的策略,便封闭性为开放性,变单一行为多样性,变定向型为定向与非定向型相结合。(3)在课程设置上,教师教育课程体现在通识化的趋势。一些国家正在拓展课程理念,由单一的大学学科为基地的教师教育模式向以大学为本和以学校为本相结合的模式转变。(4)终结性、一次性的师范教育职前培训体系正在打破,终身性、发展性的职前教育与职后培训一体化的教师教育体系正在形成。由此可见,在教师专业化的过程中采取的师资培训策略多种多样,但其基本目标是一致的,即培养具有广播的科学文化知识、高深的学科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教育教学知识和技能等基本素养的优秀教师。

(2)教师专业化是世界各国教师发展的共同目标

随着信息化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正在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与此同时,世界各国对教师职业的要求在经历了由着重满足社会对教师数量的要求到对教师质量的需求后,正在致力于教师专业化的实现。

1966年国际劳工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首次以官方文件形式对教师专业化做出明确说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教师文化”“教师教育”为主题的研究机构成了教育研究领域的重大课题,教师专业化成为许多国家关注的中心和焦点。在世界教师专业化运动中,各国政府也纷纷关注教师的专业化。1986年,美国的卡内基工作教育和经济论坛(Carnegie Forum On Education and Economy)、霍姆斯小组(Holmes Group)相继发表了《以21世纪的教师装备起来的教师》和《明天的教师》两个重要报告,同时强调了以确立教师专业性为教师教育改革和教师职业发展的目标。卡内基财团组织的“美国全国专业教学标准委员会”编制了确定教师职业专业性的文件《教师专业知能标准大纲》。在日本,1971年就在中央申议会通过的《关于今后学校教育的综合扩充和整顿的的基本措施》中提到:“教师职业本来就需要有极高的专门性,作为教育工作者的素质,要求必须具备对教育宗旨和人的成长与发展的深刻理解;对学科内容有专门的知识;并对取得教育效果有时间的指导能力;还要求有高度的素质和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此外,其它一些国际组织也在积极推进教师专业化的改革。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仅在1989——1992年间就相继发表了《教师培训》《学校与质量》《今日之教师》《教师质量》等一系列关于教师及教师教育改革的研究报告。1998年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的“面向21世纪师范教育国际研讨会”更清楚的提出:“当前师范教育改革的核心是教师专业化的问题。”培养具有专业化水准的教师已成为国际教育改革的目标。

(3)21世纪中国教育改革需要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在国际性“教师专业化”的潮流中,如何适应这一新形势,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我国教师专业化水平是当前的紧迫任务。这是由我国教师教育所面临的挑战决定的。首先,终身教育的挑战,有研究认为,教师在从事教师职业一段时间后已基本定型,如果不对其进行继续教育,那么他的职业水平将在垂直层面上停顿,这是教师发展中的“高原现象”。它将表现为职业性格的封闭保守,职业性知能结构的僵化陈旧,思维领域的功利性,以及创造个性的萎缩凋谢。进入新世纪,国际上的教师教育改革是培养出的教师由过去的“作为技术员的教师”变为“作为专家的教师”,这种模式的演变正由过去的“训练模式”转变为“开发模式”。也就是说,一名师范生即使修完大学的教育课程,也仅仅是一个修业阶段的结束,并不代表着已成为一名成熟的教师。教师教育将体现出既有持续性又有阶段性的合教师培养教育与继续教育为一体的特色,它的根本目的是花长时

间培养出具有高水平的教师。我们现在正处于信息化社会,人类在以教育终身化、全民化为特征的学习化社会里,深刻领悟到接受终身教育的必要性。教师教育的概念也要从专业生长、终身教育的观点出发,不断强化教师职前教育与教师在职教育的联系,使之一体化。其次,基础教育改革的挑战,当前,随着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特别是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教师质量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的差距明显的表现出来,社会发展和教育自身的改革对教师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迫切需要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思想,提高将知识转化为方法的能力,提高将学科知识、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育和学习提供广阔空间。所有这些,都是基础教育改革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教师将在基础教育的改革中逐步实现自身的专业化的发展。再次,青少年培养教育方式转变的挑战。早在二十年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一书中就指出:“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的传授知识,而越来越多的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外,他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以为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他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互相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舞。”今天,传统的学术取向(academic oriental)教育将逐渐被活动取向(activity oriental)的教育所取代。这种转变要求教师能够学会把无限丰富的知识有效的传递给受教育者,学会促进青少年的身心全面健康发展,学会使受教育者具有创造能力。一般说来,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教师应教会学生适应多变的现代社会,学会面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并对其做出判断,根据不同的情景,用不同的方式解决不同的问题。(2)教师既要具有专业学科特长,又要具有教育知识和能力。(3)教师必须由单纯的传授知识的职能转向知识传播与知识创新及物化融为一体的职能上来,特别需要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能力。(4)随着学生获取知识信息源的增多,教师不必事事处处亲自传授知识,故而,教师要对形形色色的信息源了解。所以,这些转变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都对教师专业化提出了高要求。最后,教师队伍建设自身发展的挑战,教师素质成为我国社会目前关注的一个热点,人们对于教师队伍建设的期待已由过去的“数量扩充型”向“质量优化型”的转变,提高教师的教育专业能力和素质是新世纪教育改革的一个焦点问题。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师学历合格率有了较大的提高,我国小学、初中、高中专任教师的合格率分别达到了96、8%、87、1%、68、4%①。高等师资的学历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正在成为高等教育的中坚力量。另一方面,教师学历合格率的提高使人们对教师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明显的特征就是对教师学历要求的提升。“具备条件的地区力争使小学和初中专任教师的学历分别提升到专科和本科层次。经济发达地区高中专任教师和校长中获得硕士学位者应达到一定比例,”这就给我国教师专业化提供了政策上的支持,这也表明了我国现在开始跃上对教师质量追求的新局面。对教师教育来说这是一个难得的机遇,也是一个充满着竞争的挑战。

三、教师劳动的特点和教师素养

(一)教师的劳动特点(参见另本教案)

(二)、教师的专业素养

素养是某一专业的人为完成自己职业范围内的事所必须具有的基本要求。专业素养是专门职业对从事该职业的人员的整体要求,教师的专业素养是教师职业对从业人员的要求,是“教师拥有和带往教学情景的知识、能力和信念的集合,它是教师在具有优良的现存特征的基础上经过正确而严格的教师教育所获得的。”1它是以一种结构形态而存在的。自1896年克拉茨(Krats)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研究陆续大量出现,比如我国台湾林本华先生所著的《现代的理想教师》以及香港郑燕祥先生所著的《教育的功能与效果》均对这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列举。具体来说,又有许多的专家对教师专业素养进行了研究,列举如下:

①《九五期间:教师队伍建设令人瞩目》,《中国教育报》,2001年9月10日。

1郑燕祥著:《教育的功能与效能》,广角镜出版有限公司1991年版,第111-112页。

通过以上我们对教师专业素养的列举可以看出,优秀的教师所具有的素养不是单方面的,而是要有许多的专业方面的要求的,现在人们普遍认为现代教师的专业素养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情意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

1、情意素养

作为一个耳熟能详的语词“情意”,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不知每天要用多少次,但对情意一词的理解可谓是见仁见智,相对而言,教师的以下方面的情意素养较为为人们接受。

能够体现时代精神的教育理念,是否形成了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的理念,是专业人员和非专业人员的重要区别。要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需要,教师要具备与时代精神相通的教育理念。教育理念“是指教师在对教育工作本质理解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的理念合理性观念”,是教师教育行动的指南,是教师克服困难,奋斗不息的精神动力,也是动员其他教师,召唤广大学生的思想向导。因此,只有具备了现代的教育理念,教师的工作才能符合时代的要求,教师才会对教学教育工作报以强烈的承诺,才会致力于努力提高专业才能及专业服务水准等。

2、知识素养

现代中小学教师的知识结构不再局限于“学科知识+教育学知识”传统模式,而是强调多层次复合的知识结构特征。这不同于对传统教师的要求,具体表现为:

(1)基础层面处于教师专业知识结构最基础层面的是有关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以及外语、计算机等工具性学科的扎实基础和熟练运用的技巧、技能。

(2)具备1-2门学科的专门性知识这是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的第二个层面。两门学科的性质可以是临近的、相关的,也可以是相距甚远的,由教师根据本人的兴趣和能力进行选择。这部分知识是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知识。教师学习专业知识与其它非教师的人员学习同样学科的专业知识相比,有其特殊的专业要求。

(3)具备教育学科类知识,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这些知识主要由帮助教师认识教育对象、教育教学活动和开展教育研究的专门知识构成。在这一方面,现代教师要努力掌握有关了解学生教育哲理的形成、管理策

2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编:《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出版,第33页。

略、教育教学活动设计、方法选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选用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

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的多层次复合性,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相互支撑的、渗透与有机整合的,这种整和了的专业知识表现为教师教育行为的科学性、艺术性与个人独特性,表现为教师精神生活的丰富性和发展性时,才充分显示了教师职业对丰厚而独特的专业知识的要求。

(三)能力素养

由于当今社会赋予了教师更多的责任和权利,对中小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望,现代教育不再需要只有某种专业知识的教师,而需要既有专业知识,又有教育理论和教育能力的教师。有资料显示:教学效果同教师的智力并无显著的相关,同时,教师的知识水平超过了某种适当水平后,教师的知识水平同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无显著相关。中小学教师必须具备比较全面的教育教学能力,形成合理的能力结构,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教学任务的完成,这些能力结构具体表现为:

1、全面掌握并正确处理教材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引导对教材的理解,达到认识世界、发展能力和培养思想品德之目的。教师要善于钻研、分析和处理教材,才能使教学既有深度,又能深入浅出,生动活泼。教师要能够全面的了解教材体系,分清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能力,对教材进行科学的组织加工,选择和运用最佳的教学方法,采用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感兴趣的形式来进行知识的传授。在此基础上,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能力。

2、设计高效的教育教学方案的能力设计教案的能力是合格的教师所必备的一项能力,高效的教育教学方案能促进教师的教育教学的效果的达成,反之,没有一个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案,将影响到教育目标的实现。对中小学教师而言,这项能力的要求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编订教学计划、教案的能力;正确运用教科书、教学参考书的能力;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案的能力;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作教具的能力;对教学反馈信息即是收集的能力,等等。

3、理解他人和与他人交谈的能力学校教育是一个以人-----人为主的工作系统。我们提出教师要具有理解他人和与他人交往的能力。首先,要与学生交往。教师要使其教育活动有效,使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到教育活动中去,都离不开与学生的对话与沟通,建立起我---你的关系。其次,教师还需要和其他教师合作,与家长合作,并建立起与社区各机构中有关人员的关系。总之,只有教师通过与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和共同活动,才会使自己的工作对人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4、良好的表达能力表达能力是影响教师活动成效的直接因素。表达能力可以分为:口头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和肢体表达能力。

5、良好的组织管理能力现代学校具有严密的组织性,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是在集体中展开,并通过集体进行的,能否将一个班级管理好是教育教学活动成败的关键。

6、较强的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首先,要研究学生,通过各个途径来了解学生,研究德智体各方面发展的情况。其次,要研究教育及教学过程中的内部规律性,不能浮于表面,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最后,要研究教育教学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并拟出对策,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7、灵活的教育机智教育机智是指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教育过程异常复杂,在工作中每个教师都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

8、持续不断的自修的能力时代的发展迫切要求教师不断的补充、更新知识,加强修养,改革那些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相适应的教育思想、内容和方法。因此,现代教师应具有自修能力,表现未能自觉的、持之以恒的勤奋学习,能独立探索、研究问题,还表现在能自我内化、升华无产阶级道德,净化剥削阶级思想影响。

对人类的教育事业充满热爱,对学生的成长付出无私的关怀,拥有复合的知识结构,在富有时代精神的科学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形成的多方面的能力素养,这就是中小学教师的理想类型,未来社会中这将会是国家引以为自豪的教育工作者。

四、教师个体专业发展

世界各国对教师素质的提高都非常重视,1963年和1980年世界教育年鉴的主体分别是“教育与教师培养(Education and Training of Teachers )”和“教师专业发展(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可见教师专业发展一直是国际强调和重视的问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专业发展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从历史发展的总方向来看,教师的专业发展经历了由关注教师专业的专业化到关注教师个体的专业性发展,由关注专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对社会专业的认可到关注“内部”专业素质提高的过程。参照下图可以看出,教师专业发展最终体现于个体的专业发展,依赖于教师个体对专业性发展的追求,是教师在专业生活过程中其内在专业结构不断丰富和深化的过程。因此在本章中,我们着重讲述有关教师个体专业发展方面的知识。

(一)、教师个体专业发展概述

教师个体专业发展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从专业思想到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心理品质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也就是由一个专业新手发展成为专家型教师的过程。一个教师取得资格证书并不就意味着他是一个成熟的专业人员,当了几十年的教师并不就意味着专业性得到了足够的发展,由此可见,教师专业发展不仅仅是时间的自然延续,而更多的是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和专业自我的形成。教师专业发展的具体内容包括:

1、专业理想的建立。教师的专业理想是教师在对教育工作的感受中和理解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关于教育本质、教育目的、教育价值的信念和理想。比如:“科教兴国”的理想,“让每个学生都成才和成人”的理念等等。这些都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

的世界

观和方法论,

是教师专业

行为的理性

支点和专业

自我的根本

精神所在。

2.专业知识的拓展。教师的专业知识是从事教学工作所必需的普通文化知识、所教学科的知识以及教育学科的知识,它是教师职业区别于其他专业的理论体系和经验系统。一般来说教师的专业知识拓展包括三个方面:

(1)量的拓展,即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补充知识,扩大自己的知识范围。(2)知识的质的深化,既要从知识的理解、掌握到知识的批判,直到知识的创新。衡量教师专业化程度的标志之一就是教师能否具有“自己的话”

能否在自己的研究领域中有发言权。(3)知识结构的优化,教师应当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具有广泛的文化基础知识,精深的学科知识,相关的学科知识,丰富的教育科学知识和心理科学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以便达到教师知识结构的优化。

3.专业能力的发展。教师的专业能力就是教师的教育教学的能力,使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顺利完成某项指标的能力和本领,它是教师综合素质的最突出的外在于教师的表现,也是评价教师专业性的核心要素。具体的有关教师能力方面的论述,在前面已有论述,不再详谈。

4.专业自我的形成。教师的专业自我就是教师在职业生活中创造并体现符合自己志趣、能力与个性的独特的教育教学方式及个体自身在职业生涯中形成的知识、观念、价值体系与教学风格的总和。教师的专业自我的形成过程是教师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教育教学的素质不断提高的过程,使教师职业生活个性化的过程,也是良好教师形象形成的过程。

教师个体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成长的过程,其最终的目标是追求专业的成熟,即成为一个相对成熟的专业性教育人员。由此,它与教师专业化有一定的关系,首先,从广义上来说,两者是相通的,均可以用来指加强教师专业性的程度,但将他们加以对照使用时,则有所区别,教师个体专业发展是教师个体的、内在的专业性的提高,而教师专业化主要强调教师群体的外在的专业性的提升。在一定意义上,教师个体专业发展是教师专业化概念的分化、衍变、中心不断向个体、内在发展要求倾斜的过程。

与教师个体专业发展相联系的另一个概念是教师专业成长(teacher professional growth),有人对它们不加区别的使用。如果将教师专业发展定位于专业成长的过程,则两者是同义的,只不过教师专业成长强调的是发展的结果,而教师个体发展强调的是发展的过程。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阶段

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阶段体现在它的多阶段性连续发展的过程中,下面是一个有关中学优秀教师的品质的形成的调查表,通过看表我们可以知道教师个体专业发展的连续性。

另外,国外有学者从教师关注的角度将职前教师专业发展分为四个阶段②:

①王邦德等:《中学优秀教师的成长与高师教改之探索》,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46页。

②Fuller,F.&Bown,O.Becoming a teacher. In K.Ryan(Ed). Teacher Education(The 74th yearbook of the study of

还有其他的学者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根据自己的标准作了以下的划分,如有的学者将其划分为职业生命周期阶段、心理发展阶段、教师社会发展阶段等。目前在国内对教师发展阶段研究较有影响的是叶澜先生从“自我更新”的角度对教师发展的研究,她将教师专业的发展分为“非关注”阶段、“虚拟关注”阶段、“生存关注”阶段、“任务关注”阶段、“自我更新关注”阶段等五个阶段。见下页表。

综上所述,教师个体专业发展达到成熟的时间有长又短,少的有三五年,多的有十年二十年,我们认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大致要经过以下阶段。

1.新教师时期

刚走上教育岗位的教师或实习生及师范生即是这里所说的新教师,新教师时期有这样几个发展阶段。

(1)角色转变时期①

这是在工作的第一年,也是进入教师角色的开始阶段,他们由其它职业转变为教师职业,或由师范生转变为教师,或者由非师范生改行当教师。在角色转变时期,新教师往往会产生许多矛盾和不安。这个时期的教师面临着这样的问题,因为没有很好的解决专业思想方面的问题,所以产生了不当教师的念头;因为缺乏教育经验和任教的基本技能在课堂上慌乱;有先声夺人马到成功的高期望但常常事与愿违;对教师职业并不太了解,因而带着美好的向往,但又常常受挫,易产生反感和失意。因此,新教师要适应角色的转变,迅速度过这个时期,以便实现教师个体专业的进一步发展。

education).Chicago.IL: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75.

①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20页。

3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20页。

(2)开始适应时期

在经历了一年的适应性角色转变时期的工作后,新老师对一般学生的情况有了基本的了解,开始把注意力放在学生的身上。教师行为的真正的适应是以对学生的适应和为学生所接纳开始的。这一时期,新教师自身的矛盾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开始领悟,职业情绪由不安转向稳定,教师的教育观开始形成。

(3)成长期

工作了三四年后,教师开始了教育经验的积累和提高,寻求和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开始关心教学情境和学校的期望,基本完成了教师角色的适应期。

2.成熟期

经过了新教师时期的转变后,教师已显示出一个专业工作者的素质,在处理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民主平等的对待师生之间的关系,融洽教师之间的相互交往、配合、支持领导的各项工作,协调与社区的各种沟通,不断追求提高自我的业务水平,对教师问题开始做出自己的各种反省性思考。至此可以说教师由一个新手变为一个相对来说较为成熟的专家型的教师,但是,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更应当看到:教师专业发展并不是仅仅依靠在学校的有限的学习就可以完成的,还需要大量的在从教后的实践中逐步的积累和发展,因此对于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也应当注意实现校内与校外的结合、外界的教育与自我的教育相结合、入职前的教育与职后教育相结合。

(三)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策略

教师的个体专业发展是一项涉及面较广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教师职业地位的改善、职业报酬的提高、教育权力的重新划分、教育资源的配置、教师社会关系的调整,因此必然受到社会多层组织机构制约,也必须

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①,对于教师个体专业的发展,主要包括:师范教育、入职辅导、在职培训。

1.师范教育。教师个体专业性的基础是师范教育,师范教育是为培养教师专业人才服务的,师范学校是培养新教师的工作母机,因此,师范教育要强化培养教育专业人才的职能,注重师范专业信念体系的形成和敬业精神的养成,加强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优化教育实习制度。

2.新教师的入职辅导。它是自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并被人们所普遍接受的一种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指导策略。

3、教师的在职培训。教师的在职培训一方面是为了让在职教师在整个任教期间接受适应教师专业发展不同阶段要求的继续教育,以扩大和提高他们的教育能力,引导他们不断掌握涌现的现代的教育理论,培养教师研究教育对象、教育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辅之以计算机知识、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手段。另一方面是为了适应现代社会急剧变化以及教育改革的频繁发展。教师的在职培训拥有十分广阔的空间,主要包括:(1)采用与教学工作相结合的方式,在工作过程中对在职教师进行提高;(2)运用于工作有关的活动,也即与工作有关但并不发生于正在进行的工作中的活动,如课外的相互研讨、进修等。在我国的相应法规中也规定了教师应当享受必要的在职培训。

思考与练习:

1、教师的劳动特点是什么?

2、一名优秀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是什么?

3、试论述教师的劳动特点与教师素养之间的关系?

板书设计

第三单元教师观----专业化的教师观

一、教师概述

(一)教师与教师职业

(二)教师的角色

1、知识的传授者角色2.管理者的角色3.学生学习的榜样

4.青少年的朋友角色5.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角色6.研究者角色

二、教师专业化:当代国际教师发展的共同趋势

(1)教师专业化的基本内涵及国际上对教师专业发展所采取的变革策略

(2)教师专业化是世界各国教师发展的共同目标

(3)21世纪中国教育改革需要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三、教师劳动的特点和教师素养

(一)教师的劳动特点(参见另本教案)

(二)、教师的专业素养

1、情意素养

2、知识素养

(1)基础层面(2)具备1-2门学科的专门性知识(3)具备教育学科类知识,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三)能力素养

1、全面掌握并正确处理教材的能力

2、设计高效的教育教学方案的能力

3、理解他人和与他人交谈的能力

4、良好的表达能力

5、良好的组织管理能力

①陈永明主编:《现代教师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181页。

6、较强的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

7、灵活的教育机智

8、持续不断的自修的能力

四、教师个体专业发展

(一)、教师个体专业发展概述

1、专业理想的建立。2.专业知识的拓展。3.专业能力的发展。4.专业自我的形成。(二)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阶段

1.新教师时期(1)角色转变时期(2)开始适应时期(3)成长期

2.成熟期

(三)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策略

1.师范教育。2.新教师的入职辅导。3、教师的在职培训。

教师专业化与教师专业发展

---------------------------------------------------------------最新资料推荐------------------------------------------------------ 教师专业化与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化与教师专业发展》学习笔记专题一: 教师专业化的源与流一、教师专业化动因(一)教师专业化的背景 1、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一次性教育培养人才的方式已不适应社会的发展,变革教师培养体制,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教育能力,成为教育改革不得不首要解决的问题。 2、终身教育思潮的提出 3、教育所承载的社会期望转嫁于教师(二)教师专业化的必要性 1、教师专业化是世界教师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潮流 1966 年国际劳工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法国巴黎召开教师地位之政府间特别会议,在会上提出并通过了《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首次以官方文件的形式对教师专业化做出了明确的说明。 2、教师专业化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二、教师专业化的历史进程教师专业化是一种动态的发展过程,其发展变化的历程可分为非专门化-专门化-专业化三个大的发展阶段。 (一)教师非专门化阶段在这段漫长的历史阶段里,教师职业所以没有成为独立的社会职业,其社会基础是: ① 教育是少数统治阶级的特权,学生数量少。 ② 社会还没有普及教育,教师需求量小,没有大量培养的社会需求。 (二)教师职业的专门化阶段 1681 年法国天主教神甫拉萨尔 1 / 22

(La Salle)创立了第一所师资训练学校,这成为世界独立师范教育的开始。 1695 年德国法兰克在哈雷创办了一所师资养成所,施以师范教育,成为德国师范教育的先驱。 1795 年法国在巴黎设公立师范学校, 1810 年设立高等师范学校。 1832 年法国颁布统一的师范学校系统,统一隶属中央。 1833 年的《基佐法案》明确规定各省均设师范学校一所。 从 1870 年到 1890 年,世界许多国家颁布法规设立师范学校,中国也是在这个时代,即 1897 年创立了以专门培养教师为主的师范学校。 师范教育是培养师资的专业教育,它是现代社会的产物,它的诞生与变革,标志着教师职业经验化、随意化的解冻以及教师职业专门化的开始。 通过设立独立的师范教育机构对教师进行定向专业化培养的社会基础是: ① 工业革命的兴起和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后对劳动力教育程度的新需要。 ② 广泛实施的普及教育基础教育师资的大量需求。 普及初等教育促进了中等师范学校的发展,普及中等教育促进了高等师范教育的发展。 (三)教师职业专业化阶段(三)教师职业专业化阶段 20

(新)教师专业化发展规划方案

教师专业化发展规划方案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素质教育的实施者。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信息化和新课程改革给我们教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新课程使教师的职业角色和职能发生了很大转变,学校、教师在课程执行者的角色上要迅速转换成设计者、开发者、研究者、评价者和执行者。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自觉实现自身角色的转换,自我设计专业发展,提升自己各方面的素养;而学校应该努力从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方面创设环境和条件,关注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以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提高师德修养为抓手,以校本教育教学实践为载体,以校本课程开发、校本教研、校本科研和校本培训一体化建设为重点,以努力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建立学习共同体、促进学校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为目的,为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教师人力资源保障。 二、现状分析 作为一所乡镇小学,中青年教师占绝大多数,全体教师爱岗敬业,专业发展的后劲和潜力十足;学校有良好的教师专业发展氛围以及多数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自主追求;学校课研能力较强的教师不少,虽然学科内教师存在差距,但语、数、英、术科学科各有专业水平比较过硬且具有辐射能力的教师。 三、发展目标 总目标:积极推进优秀教师群体建设,努力培育教师专业精神,打造乐于奉献、不断追求、勇于开拓、自强不息的教师团队;遵循“会上课-上好课-有专长”三步走成长历程,分层次有针对性培养教师;以本方案为核心,创设“教师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成长”的专业成长氛围。 四、实施策略 1、通过师德建设活动、教师的读书活动、文化建设、外出教育教学考察活动,努力提升教师的专业精神,转变、优化教师的专业思想,使每一个教师能自觉成为具有高度责任心、事业心、上进心和爱心的学习共同体成员。 2、立足校本研训主渠道,围绕“学习-备课-上课-交流-反思-课研”主流程,坚持以课改为核心,用课改的新思想、新要求来指导自身的教学实践,不断改变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建立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的学习交流系统,着眼于教师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努力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和课研能力,实现教师专业的螺旋式发展,具体措施为: (1)督学习:全体教师要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计划。树立“终身学习”、“全程学习”、“团体学习”的观念,做学习型、研究型教师。要求每学年每位教师读1本以上教育教学专著;跟踪阅读1—2本教育教学报刊杂志;撰写1篇以上学习心得体会;摘抄或以其他方式搜集、整理一定数量的理论资料,做到“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 (2)抓备课: ①实行集体备课,共享备课资源:充分发挥网络资源和教师合作平台,实现备课互助、资源共享。 ②通过集体备课,积极倡导教师建立自己的个人教学资源库。 ③开展“让读书成为生命中的血液”教师读书活动,倡导教师多读书、广读书,做读书笔记,充实更新备课资源。

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与发展

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与发展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张和师资队伍的新老更替,很多中学新进了大批年轻教师。这些青年教师尽管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但他们也有自己无法回避的弱点。他们普遍重视本专业知识的积累和科学研究,但不重视教学研究,对自己所从事的教学工作缺乏应有的理性思考。在工作中,很多新入伍教师还没有能力把教学作为一种专业化工作。教育教学知识欠缺,教学实践能力弱,大学知识与中学教材衔接困难,是摆在青年教师面前的主要问题。不管是学校,还是教育行政部门,抑或是新教师自己都应该关注自身的专业化成长与发展。青年教师素质的提高影响深远,不管是对自己,还是对下一代。 【关键词】青年教师素质;教育教学;教学策略; 一、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现状调查 1.能力结构比例失调,从教能力明显不足 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发展很不平衡,与当前国家对于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要求相差甚远。现在的教学需要复合型人才,而教师复合型能力不仅包括基本的教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与学生沟通的能力,更主要的包括教育研究能力和熟练而有效地运用信息手段的基本能力。“复合型的教师应既有基础能力,也有一般能力,还有创新发展的能力。这些能力不是孤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综合发挥着作用“。而青年教师在这些方面明显是没办法一下子就满足要求。 2.教师价值取向失衡,教学热情不高不重视研究 从目前的调研来看,只有少数青年教师对教学的态度很积极,一大半的教师对教学的态度是无所谓的,这样导致青年教师对教学的热情不高,投入不大。还有些教师不认真进行教学工作,备课不充分,讲课不认真,这都反映出部分青年教师应付性的教学工作态度。青年教师进行反思做得也不够。教学反思就是“温故而知新”的过程,总结、反省自己做得不够的,琢磨出适合自己也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这是提高教学能力的很有效的措施。 3.师资培训重“形式”,培训内容无层次 现在学校在青年教师培训上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个是培训内容没有针对教学能力的,一个就是培训对象不是针对青年教师的。学校安排的培训没有考虑到青年教师的特点,缺乏针对性和层次性。 现在很流行的一种方式就是,培训结束后每个人都会颁发一个证书,无关乎你培训表现、出勤等,这就造成某些培训活动只是“走过场”,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不高,甚或部分教师误把培训理解为舒缓教学压力或个人职务晋升的手段,可想而知这样的培训效果会怎样。 4.缺乏有效的青年教师评课激励机制 目前对青年教师的评课除了教学督导团就是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学校的教育督导对教师的评课、学生对教师的评教和教师之间的相互评课,对于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作用不大。教学督导人员在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督导时,只“督”不“导”,过于注重评定(或判定)等级,而不是着眼于教师教学专业化水平的发展和提高,对教师很少提出激励性的改进意见或建议。另一个是通过一堂课的讲学比赛来评定等级,其中的等级评定往往带有某种照顾(评职称需要)的主观因素,却没有对教师授课有效的评议和反馈,基本起不到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教学能力的作用。 5.相关其他现状 :(1)教学方法欠缺,使得教学捉襟见肘,学生感到索然无味,这样必然严重影响传授知识

教师专业化与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化与专业发展的认识 及自身专业水平分析和发展规划 随着人类文明飞越式的发展进程,社会需求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教育的价值有着更为理性,客观的认识,对教育的期望正逐渐升高、膨胀。由此,对老师是的价值有了深层的认识,继而对教师的期望和素养要求越来越高。教师专业化以及教师专业化发展已经不单是教育界所关注的话题,而是整个人类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 一、教师专业化与专业发展的区别与联系 以往对我“教师专业化”和“专业发展”的概念是模糊的,认识是浅显粗略的,通过这次网络培训让我真正理解这两个概念。 总体来说:“教师专业化”与“教师专业发展”是两个相通的概念。"教师专业性的过程"是其两者强调的共同体。 细化说来,二者又有些许区别:“教师专业化”更多是从社会学角度加以考虑的,主要强调教师群体的、外在的专业性提升;关注成长和发展的历程。教师个体的专业水平提高的过程;教师群体的专业水平提高的过程;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的确立和提升是“教师专业化”的三个发展方向。所以教师专业化是一个多主体共同努力,内涵不断丰富的过程。 “教师专业发展”就是教师个体专业不断发展的历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技能的过程,是一个教师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情感、社会责任感不断成熟、不断提升、不断创新的过程。简单的说就是:指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的过程(即教师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更多是从教育学维度加以界定的,主要指教师个体的、内在的专业化提高。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的专业发展成了教师专业化的方向和主题。 二、实施教师专业发展,实现教师专业化已成必然趋势 (一)教育改革的需要 变革与挑战已经是21世纪的代名词,各行各业的都在一片改革声中崛起,创新。教育界的改革可谓轰轰烈烈,世界范围内的大变革已经掀起的惊天巨浪,各国都在不断的互相学习,交流,借鉴成提功的经验。与此同时,教师成为教育变革中最受关注的因素。教师即是教育改革的前沿实施者,也是改革中改进和提高的先锋。同时,教育改革的契机,也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土壤和空间。因此,不断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新课改指出: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从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到具体实施新课改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课程、教学、学校的“文化震荡”。在这震荡中明白教师是这个舞台的“领舞者”。变革为教师提供发展成长的阳光和水、为其专业发展创造实践活动,践行实践智慧,让教师们跃上时代的新舞台。可以说课程改革也为教师设置了“最近发展区”,让教师“跳一跳”收获成长的“果实”。教师与课程改革共同成长,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契机。 素质教育的实施是课程改革和教育改革的集中体现。推行素质教育关健在教师,在于教师的素质。因此,要实施素质教育,不能不提高教师素质。“素质教育取决于教育素质,教育素质取决于教师素质,教师素质取决于教师专业化的程

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规划表

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规划表 (2008年2月——2010年6月) ▲我的基本信息 姓名李文佳性别女出生年月82.10. 最后学历本科职称小学一级职务教师教龄5年班主任年限5年任教学科语文 我喜欢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格言教育思想:人应当学会的是捕捉、观察发自内心的闪光,而不是诗人和伟人们的圣光。在每一部天才的作品中,我们都可以找到我们自己抛弃了的那些思想:它们带着某种陌生的尊严回到我们这儿来。——爱默生《自助》 教育格言:教育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亚尔贝斯 自我剖析(明确优势、寻找不足)优势:1、在教育教学上初步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并积极要求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来指导和改进自己的教学。 2、能从教学实际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努力改进。 3、积极要求上进,自觉不断学习,提高理论水平。 不足:学习方面:读书没有计划性和系统性,所以看到过的东西转化到教学行为中去的速度不快,效果不明显。 教学能力方面:在课堂和班级管理中还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 ▲我的三年发展目标1、总体发展目标 职称目标 B A、一级教师B、小学高级教 师C、中学高级教师 教学能力 目标 A A、校骨干教 师或学科带 头人 、B区骨干教 师或学科带头 人 C、市骨干教师 或学科带头人 D、特级教师 后备人选 个人发展 重点 提高理论水平,评小高职称。 2、专业理论学习目标(可以多选) 自学理论书籍本学期共 3 册 A、教育理论2册 《给青年教师 的100条建 议》 《教师专业成 B、学科知识1册《名 师说课 实 录》

长的途径:30 位优秀教师的 案例》 教师专业培 训 ABCD A、职务培训B、专业培训C、校本培训D、其它3、教育教学发展目标(可以多选) 公开教学至少1 节/学 期 A、校级 B、区市级 教学(基本功) 比赛 B A、校级奖B、获区市级奖C、获省级奖 指导学生(班集体)竞赛AB A、获区奖B、获市奖C、获省级奖D、获国家 级奖 学生满意度 D A、60%以上B、70%以上C、80%以上D、90%以 上 本学科教学质量 A A、本年级名列 前茅B、本区名列前茅 信息技术ABD A、班级网页B、个人网页(博 客)C、建资源库D、课件制 作 课题研究 B A、校级课题B、区市级课题C、省级或国家 级课题 教科研案例2篇/学 期 A、区级 B、市级 C、省级 D、国家级 教科研论文2篇/学 期 A、区级 B、市级 C、省级 D、国家级 经验交流 A A、校级B、区市级C、省级或国家 级 沙龙中心发言 A A、校级B、区市级C、省级或国家 级 精品教案2份/学 期有质量的教学 反思 6 篇读书笔记6篇 4、阶段目标 2008 年 1、认真参加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 2、为小高的评审做好准备工作。 3、提高自己的教科研能力。 4、认真参加学校的课题研究工作。

青年教师个人专业发展成长规划

青年教师个人专业发展成长规划 “正德厚生、笃学敏行”作为校训,作为百年积淀、深厚而意境深远的精神传承,鞭策着我追求卓越,崇尚一流,拒绝平庸,注重自身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真正成长为不辱使命感、历史责任感的优秀教师,把自己的全部知识、才华和爱心奉献给学生、奉献给教育事业。为 教师专业发展成长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它包括“师德修养”、“教育理论学习”、“课堂教学”、“课改与科研”、“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教学基本功训练”等六个方面。在制定个人专业发展成长规划的过程中,我将继续秉承“正德厚生、笃学敏行”。“正德”——“端正德行”。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莎士比亚说过:“无论一个人的天赋如何优异,外表或内心如何美好,也必须在他的德性的光辉照耀到他人身上发生了热力、再由感受他的热力的人把那热力反射到自己身上的时候,才能体会到他本身的价值的存在。”我要努力做到政治上高觉悟、思想上高修养、道德上高标准、身心上高素质,以高尚的人格和品行影响一批批的学生。 发扬“以人为本的厚生精神”,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怀,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品格厚待学生,教书育人。 《礼记·中庸》记载:“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笃学”,究其意就是老老实实、认认真真的做学问。课堂教学方面,课堂是老师实践的最好舞台,必须治学严谨,踏实认真,认认真真地备好并上好每一节课。教育理论学习方面,加强继续教育的自觉性,以严肃、朴实的治学精神认真学习,确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观念、教学信念,构建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方式、教学模式、教学风格;形成驾驭新课程教学的有效经验、教育智慧;具备校本课程开发的知识和能力;产生个性化的教学故事和案例。课改与科研方面,从密考证,不作臆测之词,不作武断结论,治学不事浮夸。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吃透课改精神,不断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植根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在自己熟悉的领域中探究、反思和理论提升,力求由专业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变。 “敏行”即勇于实践,行动快捷,抢抓机遇,善抓机遇。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教育的大环境使青年教师不再拥有较长的业务、素养的自然成长期,为适应新时期的要求,青年教师不得不尽快地进入状态并得以迅速成长。作为青年教师,必须抓住机会,努力汲取营养。“教学是一门艺术”,在教学实践中,必须加强教学基本功的训练,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尽快掌握教学常规工作的要领,展开对教材、教法和学生学习情况的研究分析,深入领会并具体体现学校优秀教育文化和先进教育思想。同时,要与时俱进,认真学习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如:计算机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理论与实践、信息社会与信息技术等。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目前正处在专业发展成长的第二阶段——适应发展期(工作3-5年),我将以开阔的视野、创新的精神、积极的态度制定个人专业发展成长规划,并努力实现: 一、师德修养方面: 热爱本职工作,为人师表,在言行举止方面作好学生的表率。在教学中形成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形成“向学生学习,师生共同进步”的德育互动的模式。 二、教育教学方面: 第一阶段:自主学习,夯实基础,提升素质 1、提高理论学习水平 (1)多看多学相关的书籍刊物,掌握各方面的理论知识,提高自己的业务理论水平。深入领悟“生活化、情境化”课堂教学的真谛,落实新课改理念,注意积累教学经验,养成反思习惯,追求扎实、高效、人文特色浓厚的课堂教学。 (2)重视信息技术的学习。结合自己的教学工作,进行信息技术与各学科尝试性的改革,以

学习《教师专业化与专业发展》心得体会1

学习《教师专业化与专业发展》心得体会 学习《教师专业化与专业发展》后,我获益匪浅,尤其对教师专业化发展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为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我们必须加强思想文化修养,最大限度地提升自己的专业化能力,提升自己各方面的素养,成为专业发展型教师。现就参加新课程学习的一些感悟,谈谈自己对教师专业成长方面的一点肤浅看法: 一、加强思想文化修养,提升发展的动力 一切语言活动都是思想、思维的表现形式。如果一个教师处于“道德境界”、“天地境界”之中,那么他就把自己看作了社会中的一分子,他所做的工作就不仅仅是为了自己,他更看重的是对整个社会的好处。这样,他从事的教育工作,都变得具有意义。他为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取得的成就感到高兴,为学生的成长感到快乐,在付出与给予中感到满足。他往往首先是教育了自己,然后再来教育学生,或者他在教育学生的同时也在教育自己。这样的教师,他懂得自己所做的事情的意义,并且是出于自觉去做。教育成了他的一种生活方式。当一个教师把教育作为一种生活方式,那么他就完全超越了世俗的功利,超越了自身的道德伦理价值,从而达到了一个与天地合一的境界。 二、勤于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一个创新专业型的教师,必须要有广阔的知识视野,认清形势,感受到学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与书为伴,与书对话,与书同行,使读书学习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成为一种特有的生存习惯。 第一学教育教学理论。教育理念是指导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根本

思想和依据,有怎样的教育理念,就有怎样的教育实践,教育理念决定了教师教育工作的方向。因此,我们应加强理论学习,如学习《新课程标准》、新课程理念和新的教学方法……深刻领会教育的内涵和精神实质,在教学中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念,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重视学生基本观念、思维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形成;注重学生需要、学习兴趣的培养,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和人格的全面发展。现代学习型社会的建立,要求人的一生不断地获取新知识、新信息,优秀教师也只有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吸纳先进的教育理念,保持教育理念的先进性,才能实现教育实践的科学性。 第二,要加强专业知识学习。专业知识是中小学优秀教师从事高质量教育活动的基础。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量的剧增和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教师必须不断地更新现有的专业知识;同时学科交叉相互渗透、基础教育学科综合发展的态势,又要求教师们要不断地拓宽知识渠道,加快信息获取速度,以形成较好的认知结构。语文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承文化的重要途径。语文教学有了文化才有高度,才有广度,才有视野。目前小学语文教师群体有个现实的问题,即文凭不高,文化知识欠缺。因此,应该好好补一补文化的课。要了解本民族文化发展的历史,对本民族文化发展的精华、糟粕有准确的清晰的认知。我们的教学中出现的很多问题,如主题怎么把握,价值观怎么把握,都与文化功底不深有关。同时对世界各民族的多元文化也要有一定了解,能够正确分析,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

教师专业化发展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根据考试系统自动生成其中10道,难度系数:轻易 4道;适中: 12 道;较难:4道) 1、教师专业化发展经历那几个阶段(A )难度系统:容易 A. 非专门化——专门化——专业化 B. 专门化——非专门化——专业化 A. 专业化——专门化——非专门化 B. 非专门化——专业化——专门化 2、凯尔·桑德斯指出传统上最古老而典型的三大专业是(B )。难度系统:较难 A. 牧师、医生和教师 B.牧师、医生和律师 C. 医生、教师和律师 D. 牧师、医生和教师 3、我国20世纪50、60年代发展至今教师教育行成了哪几个层次( B )难度系统:适中 A、初师、中师、师专、本科 B、中师、师专、本科 C、幼儿、小学、中学 D、以上都不对 4、教师的专业情操包括( B )难度系统:适中 A、素质情操和自我情操 B、理智的情操和道德的情操 C、A和B D、以上都不准确 5、教师的专业理想包括( C )难度系统:适中 A、高尚的职业道德观念 B、职业道德精神 C、A和B D、以上都不正确 6、优秀教师的最高层次是( D ) 难度系统:容易 A、合格教师 B、教育教学能手

C、专家型教师和学者型教师 D、教育家型教师 7、优秀教师的前提是( A )难度系统:容易 A、合格教师 B、教育教学能手 C、专家型教师和学者型教师 D、教育家型教师 8、结合我国的教育现实,教师专业发展的第三个阶段是(C )难度系统:适中 A、专业准备期 B、专业形成期 C、专业成长期 D、专业更新期 9、结合我国的教育现实,教师专业发展的第六个阶段是( D )难度系统:适中 A、专业形成期 B、专业成长期 C、专业更新期 D、专业成熟期 10、我国优秀教师的阶段性成长规律中“站住脚”阶段是( A )难度系统:容易 A、到第3年左右,是练就教学基本功阶段。 B、到了第5年左右,是形成经验和技能阶段。 C、在第5至8年间,是教师成长的“徘徊阶段”。 D、第8至12年左右,是教师“成名”阶段 11、( A )是指教师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讨和解决教学目的、教学工具和自身方面的问题,不断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是新手教师转变为专家教师的一种方式和途径。难度系统:适中 A、教学反思 B、教学实践 C、课堂教学 D、校本培训 12、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最为要害的环节,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加速器”和“永动机”( A )难度系统:适中 A、在职教育 B、教学实践 C、校本培训 D、教学反思 13、( A )教师专业发展的“降压阀”和“转换钮”。难度系统:适中

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专业化的联系与区别

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专业化的联系与区别 就广义而言,两个概念是相通的,都是用来指加强教师专业性的过程;它们的目 的都是为了使教师专业日趋完美" 关于教师专业化和专业发展的区别,国内外学者有不同看法"叶澜教授主张,教 师专业化主要是强调教师群体的!外在的专业性提升,然而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个体 的!内在的专业性的提高"换言之,教师专业化是国家或社会对教师群体的客观要求, 教师个体处于被动地位;而教师专业发展则是教师主动适应职业要求,不断实现自我 更新的过程"笔者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专业化的保证,只有教师个体不断的专业 发展,才能确保教师群体的整体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教师专业化0和/教师专业发展0两个概念的区分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 世界教育年鉴1963的主题是/教育与教师培养0(EudcationnadTrainingofTeachesr), 由于当时各国的教师极为短缺,采取的是教师群体专业化的策略;1980年的主题为/教 师专业发展0P(orefssoinalDveelPomeniofTeachesr),此后则着重强调教师个体主动 地专业发展"从/教师专业化0到/教师专业发展0经历了以下几个过程:工会主义 的教师群体专业化)专业主义的教师群体专业化)教师个体被动专业化)教 1Lttile,J.W.TeacherdeveloPmnetnadedueationalPoli.CyTeacherdeveloPmentnadedueationalehnage .London& W助hington,D.C.:FalmerPress,1992,170 2饶见维.教师专业发展一理论与实务[M〕,台北:五南图书出版有限公司,19%,173 3申继亮等.心理学视野中的教师专业化发展田.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4,1,33一39师个体主动专业化即教师专业发展" 本研究中的教师专业发展既是指过程又包括状态,意为教师不断成长与发展的动 态过程及发展所达到的具体状态" .12.1.6教师专业素养 教师的专业素养是教师综合素质的集中表现,是教师作为一种专门职业内在的规 范和要求,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决定教育教学效果的对学生身心发展 有直接或潜在影响的品质"

教师专业化与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化与专业发展 通过这次的培训,通过对教师专业化与专业发展的学习,让我对教师专业化与专业发展有了更深的了解与认识。其中包括教师专业化的提出,教师专业化的动因等等各个方面,都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 首先,教师专业化问题的提出,首要的动力来自社会发展,而不是教育体系内部对传统教育制度或行为的理性自觉。外部社会环境的发展变化,使人们越发认识到教育的价值,进而认识到教师的价值。随着人们对教育期望的不断提高,对教师的期望也越来越高,对教师素质发展的要求也进一步提高,教师专业化问题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其次,教师专业化产生有它产生的背景,主要有三点: 1、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每个不同的科学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将人类带进了一个新的科学技术的时代。社会科技的快速发展,对人才不但提出了量的要求,更提出了质的的要求。因此,传统“一次性教育”培养人才的方式已不适应社会的发展。教育如何适应社会的发展?如何培养社会发展所需的人才?关键在于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所以,变革教师培养体制,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教育能力,成为教育改革不得不首要解决的问题。 2.终身教育思潮的提出 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朗认为,千百年来社会把人的一生划分为两半部分,前半部分接受教育,后半部分从事职业活动是没有科学根据的,不符合现代生活的实际情况,更不符合未来的要求,教育应贯彻于人的一生。在现代,任何人都不能指望他在青年时代所接受的教育能享用一生。因此,教育应当是个人一生中连续不断的学习过程,终身学习将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而作为为社会、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的教师,更应要求以终身教育为目标,将终身学习贯穿于自己的一生,不断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不断吸取本领域和相关领域的知识、研究最新的科研成果,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使自己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3.教育所承载的社会期望转嫁于教师 随着人们对教育期望的提高,对教师的期望也越来越高。在传统的认识中,教育一般被定位于“传承”社会文化。后来,人们开始把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科技发展等等社会问题和青少年成长问题与教育联系起来,把社会各方面存在的问题的解决都寄希望于教育,希望教育界承担起更多的解决当前社会问题的责任“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等观念就是这一认识的真实写照。由于教师是教育活动的实施者,所以,这些期望又“顺理成章”地转化为对教师的素质要求。现代教师不仅要有广阔的知识视野,良好的道德修养、健康的心理素质,还要有开拓的创新精神、精湛的教学艺术等等。因此,教师专业化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再次,教师专业化的必要性。 教师专业化是世界教师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潮流。确认教师职业的专业性、推进教师专业化进程,一直是有关国际组织和各国政府努力的目标,也是世界各先进国家提高教师质量的共同战略。我国的香港和台湾分别从80年代后期开始加大教师专业化教育制度的改革,教师专业化的观念成为社会的共识。由上可见,培养具有专业化水准的教师已经成为世界教师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潮流。 教师专业化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教师专业化是现代教育发展的要求和必然趋势,不断提高我国教师专业化水平也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现实需要。何为教师专业化,教师专业化是职业专业化的一种类型。一个大家公认的教师专业化的概念至今还没有形成。但是,根据以上有关专业化的概念的理解,我们认为,所谓教师专业化,简而言之,就是“教师个体专业水平提高的过程以及教师群体为争取教师职业的专

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心得体会及感受

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心得体会 及感受 教育教学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是正常的,关键是教师是否在自己的工作中迈出了探索的步伐,以探索者的姿态出现在自 己的教育舞台上,大胆探索,锐意进取,是教育教学取得成功的 先决条件。在阅读这些案例时,我时常惊讶于这些教师精妙的解 决问题的方法,时常为他们在教育教学中取得的进步所感染,时 常感受着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快乐。通过对本书的阅读,谈 谈自己的点滴感受: 一、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应具备的理念 1、不断反思,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教学反思被视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要素,因而成为当前教育界比较流行的话语。从专业发展角度看教师的 成长离不开教师自己的教学实践,教师的专业发展只有在具体的 教学实践活动中,在对自身活动的不断反思中才能完成。教学反 思是教师成长的助推器,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 只有通过不断的反思,才能在课堂教学管理过程中,根据不同学 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才会清楚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做什么以及 怎样做,才会适当地安排学生的学习活动难度。通过自己的总结 反思,改进教学方法,取得课堂教学管理的成功。

2、修身养性,展现教师的人格魅力。 教师的良好人格能对学生产生良好的影响,是形成学生人格 的重要条件。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教师人格对于 年轻的心灵来说,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教育 者的人格是教育事业的一切。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该以教师 的人格为依据。因为只有从教师的人格的活的源泉中,才能涌现 出教育的力量” 案例中的教师无一不是具有高尚的人格的教师,他们热爱教 育事业,尊重学生,执着于所从事的职业,都在各自平凡的岗位 上取得了骄人的业绩。 3、无私奉献,绽放教师美丽的光彩。 我们都知道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爱护学生是教师的职业道 德的基本要求“热爱你的学生是做好一名教师的基础”。 作为教师无论采取何种教育方法,都要在热爱学生的基础上 进行才能取得效果; 否则,都不会取得任何结果。做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学生。 只要你拥有爱,那么它定能传递到世间的每一处,传递给世 间的每个人。从书中我还懂得了要学会理解与沟通,宽容与厚爱, 真诚与善良。我们要了解自己的学生,同时也让学生了解自己, 我们需要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在爱生的前提下,深入学生 中间,了解他们每个人的家庭情况、学习情况,了解每个人的个 性差异、憎恶喜好,我想这对于开展自己的教学工作是有益的。

论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论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摘要]青年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主力军和生力军,学校 只有重视交流、注重岗前培训,确立标准、严格要求,制定机制、确定措施,创设环境、搭建平台才能使青年教师步入发展快车道。青年教师只有树立了远大的理想,坚持学习和反思,热心参加教育科研,才能快速成长。 关键词:学校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青年教师是学校教师队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主力军和生力军。建设一支思想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青年教师队伍,是学校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是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也是青年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迫切要求。 青年教师绝大多数工作热情高,学习勤奋,成长进步快,在学校,承担着重各项重要的的工作。然而,也有不少青年教师专业成长还不尽如意:如个别青年教师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可能存在一些模糊认识;有的青年教师对自己的业务学习和提高特别重视,而对自身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自身修养重视不够,参加学校政治学习和德育活动的积极性不高;个别青年教师祟尚个人利益,有较重的急功近利思想;有的青年教师缺乏老教师那种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的工作精神,缺乏为人师表的心理要求;还有的青年教师缺乏集体观念和协作精神,同伴互助、相互合作意识不强;个别青年教师参加各级比赛的课上得不错,但平时缺乏敬业精神;少数青年教师忙于应付备课、上课、作业批改等事务工作,缺乏再学习和理性思考,对当前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了解不够,对新课改的认识不深……在培养青年教师工作中有些学校也存在一些误区,如不少学校采用“以老带新”的方式培养青年教师,这无疑是一种常用而又有效的方式,但若过分强调老教师的榜样与示范作用,青年教师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不善于辩别,会被老经验束缚,缩手缩脚,不敢创新,反而不利于青年教师的成长。另外,在培养青年教师过程中,不少领导对青年教师要求过高,往往以优秀教师的标准来衡量他们,对他们否定的较多,这样会使一部分青年教师对自己的工作产生畏惧心理,可能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从而影响青年教师的成长。再者,一些学校在培养青年教师过程中注重业务素质的培养,重视提高青年教师的学历层次,鼓励青年

教师专业化发展目标与措施方案

教师专业化发展目标规划与实施措施 一、指导思想 本期小学校本教研团队建设与教师专业化发展工作,将继续以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上级有关提高教师专业化工作精神为指导,以提高师德修养为抓手,以校本教育教学实践为载体,以校本教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努力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建立学习共同体、促进学校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为目的,为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教师人力资源保障。工作中,依托全体教师,以教学研究为载体,以课堂教学为基地,以信息技术网络运用为手段,扎扎实实开展教育研修活动,促使我校全体教师的专业内涵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从而使我校教学、教研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成为我校深入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助推器。最终促进我校全体教师专业化进一步提升和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二、分层发展目标 1、总目标:在构建"以内涵发展为主,创建特色学校"的主导思想指引下,积极推进优秀教师队伍建设活动,努力培育教师专业精神,打造健康文明、团结合作、敬业奉献、爱心亲和的教师团队;遵循“会上课-上好课-有专长”三步走成长历程,分层次有针对性培养教师;教师专业发展自我分阶段设计;同时以本方案为核心,创设“教师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成长”的专业成长氛围,打造“一个信仰,五专模式”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特色”。 第一层次目标:通过“民汉一体化教研模式”、“教师结对子”等形式对教学能力不强的中青年教师,促其较快接受教育新理念,向教学能力强的教师学习好经验,较快地成长为一名合格教师、优秀的教师。 第二层次目标:对教育教学能力较强的老师,通过校本研训使其

尽快更新专业知识,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技能,促其成长为市区校级骨干教师或学科带头人。 第三层次目标:校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通过教学和课题研究实践、专家引领等,提高其课堂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使他们成长为市级名师,学科带头人。 第四层次目标:每个教师要通过学习、进修、参加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及研讨的参与,实现知识更新、专业道德、专业精神和专业技能得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大大优化,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三、实施策略和措施 1、通过师德建设活动、教师的读书活动、文化建设、外出教育教学考察活动,努力提升教师的专业精神,转变、优化教师的专业思想,使每一个教师能自觉成为具有高度责任心、事业心、上进心和爱心的学习共同体成员。 2、立足校本研训主渠道,围绕“学习-备课-上课-交流-反思-科研”主流程,坚持以课改为核心,用课改的新思想、新要求来指导自身的教学实践,不断改变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建立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的学习交流系统,着眼于教师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努力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和课研能力,实现教师专业的螺旋式发展,具体措施为: (1)督学习:全体教师要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个人5年专业发展计划。要树立“终身学习”、“全程学习”、“团体学习”的观念,做学习型、研究型教师。要求每学年每位教师读2本以上教育教学专著;跟踪阅读1—2本教育教学报刊杂志;撰写2篇以上学习心得体会或论文;摘抄或以其他方式搜集、整理一定数量的理论资料,做到“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 (2)抓备课: ①实行集体备课,共享备课资源:充分发挥网络资源和教师合作

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开题报告

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开题报告 一、问题提出: 我校青年教师占教师总人数的三分之一,如何帮助青年教师树立专业化发展的观念并内化为自我发展的需求,指导他们设计和实施自己的专业化发展规划;探索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和方法,营造一个支持性环境以便他们能在最大程度上实现自我的专业化发展。已经成为我校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是否可以通过利用青年教师“成长报告册”帮助青年教师专业成长?而这种方式是否可行,实际操作效果又如何呢?作为探讨此问题的尝试,我们选择了“基于专业发展规划的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南宁十四中青年教师‘成长报告册’的实践研究”作为我们的研究课题。 二、现状分析: 确认教师职业的专业性、推进教师专业化进程,一直是有关国际组织和各国政府部门努力的目标,也是世界各先进国家提高教师质量的共同战略。 我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教师专业地位的改善和教师专业化的发展。xx年我国开始实施的《教师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第一次从法律角度确认了教师的专业地位。xx年国务院颁布《教师资格条例》,xx年教育部颁布了《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教师资格制度开始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实验以来,教师专业化发展问题已倍受人们关注。许多学校都积极尝试以不同的形式,努力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

虽然教师专业化发展问题已倍受人们关注,但教师专业发展规划还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国外有少量的相关研究,如美国的艾森豪威尔全国数学和科学教育信息交换中心与全国教师发展委员会联合进行的“教师自我规划”研究,路易斯维尔大学与当地中小学联合进行的“教师职业阶梯发展规划”研究,田纳西州的“教师职业阶梯计划”等做了初步尝试。在国内虽已经开始关注这一问题,但直接相关的研究结果还没有。我国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关注是在20世纪80年代。特别是xx年教育部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要实施“跨世纪园丁工程”之后,人们对如何促进教师专业持续成长越来越关心。20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有人对国外的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作较为系统的介绍,但至今尚没有关于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方面的研究,或者说尚未充分意识到教师专业发展规划的重要性。学校中某些教师有自发地进行专业发展规划设计的情况,但学校很少对教师进行规划指导,也很少对学校如何指导教师专业发展规划进行专门的研究,即便是有,也缺乏相应的理念向实践转化机制的探索。 三、意义和价值: 本课题的研究旨在反思自身工作的基础上对比前人先进的理论和成功的经验,提出教师专业发展规划的学校指导模式。这对于教师专业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理论价值;实践上,本课题的研究将有助于推进现代学校制度的建设,帮助青年教师树立专业化发展的观念和信心,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的进程。为学校构建适合所聘教师专业成长的优良的学校环境及评价机制等提供参考性

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感悟

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感悟 葛冬佳从学校毕业至今,先后在讲坛上走过了六年光景,这六年既短暂又漫长,这里边既有领导的关心、同事的帮助,也有自己的艰辛努力。回顾自己走过的教学之路,欢乐与辛酸同行,收获与遗憾同在。我有几点成长感悟与大家分享: 一、时刻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 教师是一份平静的职业,教师的工作是平平常常的,心态决定教师的素质和教育教学工作业绩。教师要以良好的心态勇敢地面对挑战,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工作中有很多事情需要我们主动去做,这样不但会锻炼自己,也提高了自身的素质,同时也为自己争取到更多的机会。作为一名教师要有奉献精神,不去计较个人得失。如果什么事情都需要别人来告诉我们,我们就已经很落伍了。任何人都有自己的缺陷,都有自己相对较弱的地方,只要不断学习,去吸收时代的、别人的、科学的、优秀的东西。学会学习,就会成功。 二、懂得感恩是教师成长的必备素质 要想成为一个优秀老师,得有一颗感恩的心,也就是要具有良好的教育心态。因为感恩,你才有爱心,才会爱生活,爱从事的工作;有了爱心,才能长智慧,有了爱心,你才会努力,才会勤奋,才会反思,才会坚持,

才会成长……现在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我觉得自己所付出的一切都源于感恩,是在感恩中静心学习,尽心工作,用爱心回报社会。 三、做个有心人,及时的反思教学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说,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是肤浅的知识。因此,他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我们最需要反思的就是自己教学行为,从教材解读与设计、教法与学法的选择、课堂细节的处理等层面去反思。作为日常的教学,近年来我常常用这样的几个问题去反思自己的教学:这节课,我投入激情了吗?对教材的解读,有更恰当的角度吗?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合理可测吗?这节课中最难忘的一个细节是什么?这节课最大的遗憾是什么?如果重新来教这节课,哪个地方最值得改进?反思的深度,决定着教学所能达到的高度。活跃在教坛上的大师们,其实也是反思的高手,也是通过一步步的成长,才成为今日的“明星”。 作为一个老师,我们除了反思教学,还可以反思为人处事,反思一切可以反思的东西。同时,要边反思,边记录,用键盘留下文字,为研究自己的教育教学提供鲜活的案例。 四、总结经验,梳理出一套属于自己的班级管理方法 毛泽东说:“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 班级管理讲究艺术,要多动脑筋,考虑孩子的需求。从教学方法、教学艺术上动脑筋,哄着孩子跟你走,制服犟牛用再大的力气不如一把青草效果好。所以教师要形成自

教师专业化与教师专业化发展

教师专业化与教师专业化发展 早在20世纪30年代我国就对教师职业展开过讨论,当时有一种很鲜明的观点:教师不单是一种职业,同时是一种专业。1994年1月我国开始实施的《教师法》,在中国教育史上第一次从法律上确认了教师的专业地位。关注教师专业化,敏锐地感应教师专业化发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是教育行政部门、师范院校、教育学院、一线教师等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 一、教师的职业是一种专业 1.专业的概念及特征。“专业”一词最早是从拉丁语演化而来,其原始意思是公开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或信仰。凯尔.桑德斯(A.M.Carr-Saunders)认为,专业是指一群人在从事一种需要专门技术技能之职业,这种职业需要特殊的智力来培养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专门性的社会服务。 一种职业要被认可为一种专业,应该具备如下基本特征:(1)专业的社会功能属性。一种专门职业要具有不可或缺的社会功能,它决定了从业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道德规范和专业素养,以更好地履行专业职责,承担社会责任。(2)专业的完整理论与成熟技能。这是一种专门职业成为专业的理论依据与技能保障。完整的专业理论为具体专业活动提供指导,指明方向。它要求从事人员必须经过训练,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否则难以胜此重任。(3)专业的自主权和组织性。一个公认的专业要有强大的专业组织,以保证专业权限、专业水准,提升专业地位。 2.教师职业是一种专业。缘由有三,其一是教师职业的社会功能。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它有着几乎和人类社会同样长的历史。它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有组织的社会活动。教师作

为履行教育教学工作的一种职业,其社会功能已得到广泛的肯定。其二是教师职业的教育教学理论与技能。教师从事教学工作依据的是相关的学科理论以及教育心理学理论,运用相关学科的技能及教育教学技能。可见教师职业中具有双重的理论框架和相关技能的支撑,教师必须经过学科培训和技能训练方能担此重任。其三是,教师职业的自主权和专业组织。教学工作者建立了自己的专业组织,如教育协会等,教师职业有一定的自主权,如教师资格审核、注册权、课程、教法、教学水平评鉴权等。 二、教师专业化与教师专业化发展 1.教师专业化。专业化是一个社会学概念。其含义是指一个普通的职业群体在一定时期内,逐渐符合专业标准成为专门职业并获得相应的专业地位的过程。教师专业化是职业专业化的一种类型,是指教师“个人成为教学专业的成员并且在教学中具有越来越成熟的作用这样一个转变过程”。是指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教师专业化的基本含义是:第一,教师专业既包括学科专业性,也包括教育专业性,国家对教师任职既有规定的学历标准,也有必要的教育知识、教育能力和职业道德的要求;第二,国家有教师教育的专门机构、教育内容和措施;第三,国家有对教师资格和教师教育机构的认定制度和管理制度;第四,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教师专业化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2.教师专业化发展。教师专业化与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两个相通但又不同的概念。教师专业化主要强调教师群体外在的专业性提升,而教师专业化发展主要指教师个体的内在的专业化提高。 教师专业化发展具有两个目标取向:一是“专业发展”目标取向,即不断改善专业发展制度,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发展。二是“组织发展”目标取向,即不断整合专业组织,争取更大的专业权力。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