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完整版)初中物理基础知识清单汇总

(完整版)初中物理基础知识清单汇总

(完整版)初中物理基础知识清单汇总
(完整版)初中物理基础知识清单汇总

中考物理总复习——基础知识清单

专题一:声现象

1.声音是由产生的,停止,发声也停止。声音靠传播,一般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在液体中传播速度较,而在气体中传播速度最;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米/秒。中不能传声。

2.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碰到障碍物而被反射回来的现象叫。人耳朵能把回声和原声区分开的条件是: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秒以上人就能听到回声;如果不到0.1s,回声与原声相混使原声(t≥2×17/340 t≥0.1秒)。

3.乐音的三要素是:

①(是指声音的高低,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决定的,越大,音调越高)。

②(是指声音的大小,它跟发声体振动的有关,还跟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越大,距发声体越近,越大)。

③(指不同发声体声音特色,不同发声体在音调和响度相同的情况下,是不同的。)

4.从物理学角度讲,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时发出的声音;人们用来计量噪声的强弱,为了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30分贝;为保证工作和学习,噪声不应超过70分贝;为保证休息和眠噪声不应超过50分贝。

5.人能识别的声音频率范围是,我们将频率叫做超声波,频率叫做次声波。

6.超声波的应用中主要是其能传递和。

专题二:光现象

1.光源是指。天然光源如,人造光源如。

2.光在中沿直线传播,它可以用来解释、等现象。真空中的光速是m/s。

3.光的反射定律内容是:(1),(2),(3)

。反射时光路。

4.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成像特点是成像;物像到镜面的距离;物、像的连线与镜面。

5.光的折射的条件是;当光由空气进入水中时,折射角入射角;反之,折射角入射角。折射时光路。

6.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分成七种色光,这是光的现象。白光由组成。

专题三:透镜及作用

1.凸透镜是指中间,边缘的透镜,它对光有作用。

2.凹透镜是指中间,边缘的透镜,它对光有作用。

3.凸透镜成像规律:

(1)当物距u>2f时,像距v,成、、像,它的应用如。

(2)当f

特殊点:当u=2f时,像距v,成、、像,当u=f时,不成像。4.对照相机,相当于凸透镜,相当于光屏,对投影仪,为物距,为像距,对近视眼只能看清处的物体,需戴镜矫正,对远

视眼只能看清处的物体,需戴镜矫正。

专题四:物态变化

1.温度是指。摄氏温度以为零度;以为100度。其单位是,符号为。

2.温度计的原理是。

3.熔化是指;晶体熔化的条件是:(1);(2)

;非晶体熔化的规律是。

4.凝固是指;晶体凝固的条件是:(1);(2)

;非晶体凝固规律是。

5.汽化是指,分为和。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沸腾的条件是:(1)

,(2)。

6.液化是指,方法有和。

7.升华是指,如;

凝华是指,如。

8.物态变化中吸热的有、、;放热的有、、。

9.高压锅利用了液体上部气压越高,沸点越的原理。

专题五:电路、电流、电压、电阻

1.一些物体被摩擦后,能够。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物体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

2.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上所带的电荷规定为,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所带的电荷规定为。

3.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是同种电荷相互,异种电荷相互。

4.验电器的原理是: 。

5.摩擦起电的本质:摩擦起电的两个物体的原子核束缚本领不同,物体带正电,物体带负电,所以摩擦起电两个物体带电荷。

6.用导线把电源、、连接起来组成的路径就称为电路。

7.电源是提供的装置,电源在工作时将能转化为能。如干电池工作是;发电机工作是。

8.用电器是利用电流来工作的设备,工作时将能转化为能,如电饭煲煮饭是、电风扇吹风时。

9.通路是的电路,电路中电流;开路是的电路;不经过而用把电源两极直接连接的电路叫短路,因为短路可能会,所以这种情况是决不允许的。(而把用电器两端用导线联接起来叫用电器短路,又叫局部短路。)短路

烧坏用电器。

10.电路元件连接起来的电路叫串联电路,电流有条路径,电路任何一处断开,整个电路就停止工作。

11.电路元件连接起来的电路叫并联电路,电流有条路径,各条支路互不影响,相互独立。即其中一个用电器不工作时,另外的用电器中的电流、两端的电压(选填变化或不变)

12.物理学中用每秒通过导体任一横截面的来表示电流的叫做电流,

电荷会形成电流,规定:方向为电流方向;在电源外部,电

流方向是从极流向极;金属导体中的电流方向与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

向。

13.测量电流时,电流表应该与被测用电器。电流表接进电路时,应当使电流

从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被测电流不能超过电流表的,不允许将电流

表直接接到。否则会烧坏。

14.电荷在电路中定向移动时,电路两端需要,电路中提供电压的装置是。

15. l KV= V,1 V= mV。1A= mA。 1KΩ= Ω,1 MΩ= Ω。

16.测量电压的仪表叫,使用时,电压表与被测电路,接入电路中时,应

当使电流从其流入,从流出;注意观察它的,被测电压不超过它的;

读数时,认清所使用的量程和。电压表并联在电源两端。

17、学生电流表的大量程是,对应的分度值是,小量程是,对应的分

度值是,学生电压表的大量程是,对应的分度值是,小量程是,对

应的分度值是。

18.叫电阻。其单位是,用符号表示。

19.导体的电阻大小与横截面积,导体的横截面积越大,电阻。导体的电阻

大小与导体长度,导线越长,电阻。导体的电阻大小与导体的材料。导体

的电阻还跟有关。跟导体两端的电压、电流大小。

20.由同一种材料组成的导体,横截面积相同时,导体越长,电阻;长度相同时,

横截面积越大,电阻。即又长又细的电阻丝的电阻。

21.常用的变阻器是通过改变来改变电阻的。一个滑动变阻器的铭

牌上标有“20Ω 2A”的字样,20Ω表示, 2A表

示。

专题六:欧姆定律

1.研究电流大小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时应当采用来研究;由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1)。(2) 2.研究电流和电压的关系与研究电流和电阻的关系这两个实验,所用的电路图相同

的,所需要的器材完全相同。(选填“是”或“不是”)

3.如图14.2—1所示的电路图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R应 (填

“不变”或“改变”),R’所起的作用是;若用图14.2 1研究

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换用不同电阻后,必须使电阻两端的电压 (填

“不变”或“改变”),R’所起的作用是。

4.一段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成正比,跟这段导体

的成反比。这个规律是由德国物理学家经过大量的实验归纳得

出的,叫做。

5.欧姆定律的公式是;式中U的单位是,R的单位是,I的单位是。

6.根据欧姆定律公式的变形式,用测出通过导体的电流,用测出导体两

端的,即可计算出导体的电阻,这种间接测量电阻的方法叫。

7.测量灯泡在不同亮度时灯丝的电阻,其测量的实验原理是。需要的实验器材有:

电源、开关、小灯泡、导线若干以及、和。根据实验要求画出实验

的电路图,并根据电路图将元件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连接起来。在实验中连接电路时开关S

应,连接好后检查无误,闭合开关S前应将滑片P置于,此实验中滑动变

阻器的主要作用是。

8.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的阻值比任何一个分电阻的阻值都,因为串联电阻相当

于增加了导体的,串联电阻越多,等效电阻就。

9.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即R= 。n个相同电阻R

O 串联,总电阻R= 。

10.两段导体并联在一起,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因此并联电路的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分电阻的阻值都。并联电阻越多,等效电阻就,各之路的电流,各用电器两端的电压,干路电流就。(后四空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1.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的等于各并联电阻。即1/R= 。n个相同电阻R。并联,总电阻R= 。

12.串联电路的特点.

(1)串联电路电流,即I=

(2)串联电路总电压等于,即u=

(3)串联电路总电阻等于,即R=

(4)串联电路中电压的分配跟电阻成,即U

1/U

2

= ,U1/U= 。即串联

电路中任一电阻变大,它俩端分得电压就。

13.并联电路的特点.

(1)并联电路干路电流等于,即I=

(2)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的电压,都等于。即U= 。

(3)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分配跟电阻成,即I

l /I

2

= ,I

l

/I= .

即并联电路中任一电阻变大,它分得电流会。

专题七:电功率

1.所做的功叫电功,用字母表示,电流做功的过程,就是能转变为能的过程(内能、光能、机械能)。计算电功的公式:W=====,电功的国际单位:,1焦=,生活中还常用“”

()做电功的单位,1KW.h=

J。测量电功的仪表是表,可测量用电器消耗的电能。

2.电功率:电流在单位时间内做的功叫,它是描述电流做功的物理量。

电功率的计算公式:P====,电功率的国际单位是:,用符号表示。由P=W/t得计算电功的另一公式W=P·t,若P=1KW,t=1h,则W=。

3.测定灯泡的功率实验,其实验原理可用公式表示为:。

4.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叫,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叫。用电器工作时实际加的电压叫,用电器在实际电压下的功率叫,每个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只有个,而实际功率有个,电压不同,实际功率就,实际值和额定值的关系为:

(1)U实U额时、P实P额,用电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2)U实U额时、P实P额,用电器不能正常工作;

(3)U实U额时、P实P额,用电器寿命减短,且容易烧坏。

5.电热:电热器是利用来加热的设备,如电炉、电烙铁、电熨斗、电饭锅、电烤箱。

电热器的主要组成部分是。

6.家庭电路连接方法:各盏灯、用电器、插座之间为联关系;开关与灯是联。7.家庭电路的主要部分:

(1)与大地有220伏电压的线叫线,与大地没有电压的线叫线。

(2)电能表的作用:测出用户全部电器消耗的。

(3)保险丝的作用:当电路中电流增大到超过线路设计的允许值前,能电路起到保护作用。

(4)保险丝的材料选择:电阻率、熔点(铅锑合金)。

(5)插座用于可移动的用电器供电,对于三孔插座,其中两孔分别接火线和零线,插座的另一孔接。

(6)测电笔:是辨别的工具,使用时接触,金属接触电线,如氖光发光、表明接触的是线。

8.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1);(2)。9.安全用电:家庭电路中的触电事故,都是直接或间接跟线连通并与或构成通路造成的。为了安全不要低压带电体,不要高压带电体。

专题八:电与磁

1.磁极:任何磁体都有个磁极,分别叫_________(N极)和_________(S极)。2.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同名磁极________,异名磁极_________。

3.磁化:铁磁性物质(铁、钴、镍)与磁铁的磁极接触或靠进时显出__________的过程。4.磁场:一种存在于________周围的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它是的___________。

5.磁感线

(1)磁感应线:在磁场中所画的一些有______的曲线,简称磁感线。

(2)方向:外部磁感线上箭头方向是_____极指向____极,磁感线上某一点的

_____________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3)特点:磁感线分布越密,此处磁场______,磁感线分布越疏,此处磁场_______。6.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_______做了著名的实验,第一个发现了_____和______之间有联系。7.通电螺线管周围存在_____,其分布与__________的磁场相似,其两端分别是________两极。通电螺线管的极性跟管中___________有关。

8.安培定则:用______握住螺线管,让四指弯曲的方向跟螺线管中______的一致,则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的通电螺线管_______。

9.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通电螺线管叫电磁铁,电磁铁磁性强弱与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有关;电磁铁的特点:通电______,断电________;螺线管匝数_______,电流________,磁性越强;当电流方向改变时,电磁铁的________及________均改变。

10.磁场对_______________有力的作用,受力方向跟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有关。11.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改变________或________,线圈的转动方向就会改变;通电线圈______在磁场中持续转动。(选填“能”或“不能“)。

12.直流电动机主要有_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还有______、___等。

13.直流电动机是利用通电线圈在磁场中____________而发生转动的原理制成的;直流电动机工作时将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能。

14.导体在磁场中产生电流的条件是:导体是_________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做______________运动;影响产生的电流方向的因素是:__________方向和______________方向。

15.电磁感应现象英国科学家__________于1831年发现的。

16._______电路的____________在磁场中做___________运动时产生电流的现象叫电磁感应现象,中产生的电流称为__________;在电磁感应现象中,_______能转化_______能。

17.根据电磁感应现象,人们制成了________,实现了电能的大规模生产。

18.发电机是根据_____________制成的,且实现了_____能转化____能。

19.发电机有______(转动部分)和______(固定部分),______两个,电刷两个。

20.小型发电机的_____是线圈,________产生磁场;大型发电机的线圈是_______,产生磁场的是_________。发电机中产生的是______和_______做周期性变化的电流叫______。

专题九:质量密度

1.我们周围的一切都是由组成的.

2.从无限的到微小的,各种各样的物质都以不同的形态展现着.

3.1811年,意大利物理学家阿伏加德罗发现了,提出物质是由构成的.

4.现在普遍认为物质是由或组成的.是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粒子.5.分子是由构成的.

6.原子组成(核式结构)

(1)原子核:在原子的位置,由和组成.

①质子带电荷.

②中子电荷.

(2)电子①电子是英国物理学家发现的.

②电子带电荷,绕高速运动.

7.质量:⑴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叫做质量。

⑵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它不随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的变化而变化。

⑶单位: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______,常用的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⑷测量工具:实验室常用__________________测量质量。

8.密度:

⑴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⑵公式:密度公式为___________。

⑶单位:密度的国际单位是_____________,常用的有_____________。 1千克/米3=_______克/厘米3; 1克/厘米3=________千克/米3。

⑷水的密度:水的密度是________________,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_ _____ ________。

(5) 密度的应用:

①鉴别物质: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之一,不同物质密度一般;

②求质量:不便直接测量质量的物体用公式算出它的质量;

③求体积:不便直接测量物体体积的用公式算出它的体积;

9.实验部分:

A.质量测量──天平的使用:

(1)看:观察天平的和

(2)放:把天平放在上,把放在端的零刻度线处。

(3)调:调节横梁右端的,使指在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4)称:称量时被测物体放在_______盘,砝码放在_______盘;(放的要求:从质量到质量)并调节游码在称量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重新平衡时,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注意:被测物体不能超过;要使天平干燥、清洁。取放砝码时要用__________夹取,不能用手拿。

B.密度测量:

⑴测定物质密度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实验中用________来称物体的质量,用________来测量物体的体积。

⑶测定金属块密度的方法与步骤: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测定液体密度的方法与步骤: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题十:运动和力

1.物理学把物体位置的改变叫做。

2.自然界里一切物体都是的,平常我们说运动和静止都是的,我们说物

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是跟我们选择的有关。

3.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4.速度是表示的物理量,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

内,计算公式是V= 。从速度公式变形得到公式可用来

计算路程,从速度公式变形得到公式可用来计算时间。

5.在国际单位中,速度的基本单位是,读者,交通运输中常用的单

位是。1m/s= km/h

6.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时,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一般是,变速直线运动的

平均快慢程度用来表示,计算公式V= 。

7.长度测量记录数据时必须到分度值下一位,而测量前应观察、、。8.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是:。长度的国际单位是:,常用的国际单位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1m= mm= μm= nm。

9.使用刻度尺的规则:

(1)"看"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和。

(2)"放"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尽量靠近被测物体,不用磨损的零刻度线。

(3)"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

(4)"记"测量值是由和组成,测量结果的记录形式为:、、;测量结果的倒数第二位是值,最末一位是

值,包括估计值在内的测量值称为有效数字。

(5)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用测微小长度,如细铜丝直径、纸张厚度;用测

量硬币、乒乓球直径、圆锥体高度;用测量地图上的铁路长度、园的周长。

10.误差与错误:叫做误差,测量时的误差是不可能绝对

的,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规则或粗心等原因造成

的,是应该消除而且能够消除的,所以误差不是错误。

11.力是对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的,手提水桶是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同时水桶对手也有向下拉的作

用,这时手是,水桶是。

12.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测量力的工具是,学校实验室的

测力计是。

13.力的作用效果是可以改变物体的,还可以改变物体的

,力的三要素是、和,用一条带

的比例线段表示出力的,就叫做力的图示。

14.如果一个力产生的效果跟两个力共同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两个力

的,求这两个力的合力叫,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合力的大

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合力的方向跟的那个力的方向一致。

15.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一切物体在的时候,总保持

或的状态,牛顿第一定律是在

的基础上,通过而概括出来的。

16.我们把物体保持或的性质,叫做惯性,一切物体都具

有。

17.作用在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 (4

个条件),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也保持或状态。

专题十一:力和机械

1.弹簧秤是根据在一定的弹性限度内,弹簧的跟受到的拉力成的性

质来测定力的。

2.重力是由于而产生,重力的施力物体是,重力的方向总是,物体受重力的大小跟它的成,其比值g= 牛顿/千克,意思是质量为一千克的物体,受到的,可以用公式G= 计算物体受到的重力。

3.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要发生或已经发生时,变会在接触面间产生一个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

4.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和有关,滑动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

的方向。

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①,②。

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①,②,③。

5.杠杆:在力的作用下,能够绕转动的硬棒(可以是弯曲的)叫做杠杆,这个固定点叫。

的力叫动力,的力叫阻力,从支点到动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叫做,从支点到阻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叫做。

6.杠杆的平衡条件是:,用公式可表示为。动力臂L1是阻力臂L2的几倍,动力F1,就是阻力F2的。

7.三种杠杆:(1)省力杠杆:动力臂阻力臂,动力阻力;这种杠杆,省了,费了。

(2)费力杠杆:动力臂阻力臂,动力阻力;这种杠杆,费了,省了。

(3)等臂杠杆:动力臂阻力臂,动力阻力;这种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力。

8.滑轮组:

(1)定滑轮实质上是杠杆;使用定滑轮不省,但能改变。

(2)动滑轮实质上是个动力臂是阻力臂倍的杠杆;使用动滑轮能省,但不能改变。

(3)使用滑轮组既可以省力,又可以改变动力的方向;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即F=G/n 。

(4)奇动偶定原理:使用滑轮组时,直接承担重物的绳子段数为n。若n为偶数时,则绳子的固定端挂在滑轮上;若n为奇数时,则绳子的固定端挂在滑轮上。

专题十二:压强和浮力

1.叫做压力。

2.压力的三要素(1)大小:(选填一定或不一定)由重力大小决定。

(2)方向:。(3)作用点:。

3.压力的作用效果由和决定的。

4.压强:(1).压强是描述的物理量。

(2).定义:叫做压强。

(3).压强的计算公式:。此公式适用于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压强计算。(4).压强的单位:。1Pa=1。5 Pa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注意:压强计算中受力面积的单位应是,50cm2=m2

5.铁路铺枕木和书包带比较宽的目的是为了。

6.液体压强的产生是由于液体有。

7、液体压强的特点:(1)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液体内部向都有压强。(2)同种液体的压强随增大,在同一深度,的压强相等。(3)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有关系。

8、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其中ρ表示,单位用,h表示距离,单位用,计算出的压强单位才是帕。由此公式可知,液体压强的大小由和决定,而与液体的和容器形状(选填有关或无关)

9、连通器的结构特点:。

10、连通器里盛有同种液体时,在液体的情况下,各容器中的液面总保持。

11、连通器的应用,如等。

12.大气压强是大气对的物体产生的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或是气压。

13.著名的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著名的实验,测定了大气压的值。且标准大气压的值是帕,它相当于毫米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又约相当于米高水柱产生的压强。

14.做托里拆利实验时,用一根长约1m、一端开口的玻璃管,水银后,将开口堵住倒插于水银槽内,则管中的水银液面会,降到一定高度时水银柱将。如果将玻璃管倾斜,管中水银柱的长度将,但水银柱液面所在的高度将。若用粗一点或细一点的玻璃管作这个实验,水银柱的高度将,这是因为在一定条件下,同一地区的大气压强 ,如果管顶破一小洞,管内水银将。

15、大气压值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且液体的沸点随气压的增加而。人们利用高压锅的目的是想气压。

16、物理学中把具有流动性的液体和气体统称为流体。流体的压强与有关,越大的位置压强反而越小。

17、几十吨重的飞机能够腾空而起的原因在于飞机的机翼,迎面吹来的风被机翼分成上、下两部分,由于机翼横截面的形状上下对称,机翼上方气流速度大,对机翼的压强;下方气流速度小,对机翼的压强。因此在机翼的上下表面产生了,这就是向上的升力。风筝是利用(选填升力或浮力)升空的。液压机和千斤顶的是利用原理制成的。

18.浮力

(1)一切浸入液体的物体都要受到液体对它的,浮力的方向总是的。同样在气体中的物体,也都受到气体对它的。

(2)浮力产生的原因:浮力是由于周围液体对物体上下表面存在而产生的F

= -。

(3)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

即F

浮= 。该原理也适用于气体(F

= )

(4)用公式F

浮=ρ

gv

,计算浮力大小时应注意:

①式中各量均为国际单位,分别为, , , 。

②式中ρ

gv排是的重力,而不是物体的重力。

③式中V

排是物体的那部分体积,而不一定是物体的整个体积V

,只有当物体

时才有V

排=V

④浮力的大小只跟和有关,当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F

与深度关。(5)总结计算浮力大小的四种方法:

①称量法:F

浮= (F

为物体在水中时弹簧秤示数,G

为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力或

弹簧秤的示数)。

②压力差法:F

= (求规则固体受到的浮力)

③阿基米德原理:F

浮= = ,(而G

= )。

④平衡法:F

= ,(应用二力平衡的知识求物体受到的浮力)。

(6)总结:判断物体浮沉的方法 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

①F 浮 G 物 ρ液 ρ物 下沉 V 排 V 物 ②F 浮 G 物 ρ 液 ρ物 上浮 V 排 V 物 ③F 浮 G 物 ρ液 ρ物 悬浮 V 排 V 物 物体部分浸入液体中时:

④F 浮 G 物 ρ液 ρ物 漂浮 V 排 V 物 。

(7)判断物体浮沉时,一般应先测量出物体 ,再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出假定V 排=V 物时的 ,最后比较G 和F 浮的大小,由此作出正确判断。 19.浮力的利用

(1) ρ液﹤ρ物时,如把物体做成 的,物体的重力一定,由于体积增大,它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就会 ,能够浮在液面上。轮船、舰艇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作的。(即利用空心的原理增大可利用的浮力)

(2) 轮船是浮体,从海中进入河中浮力 (F 浮=G 物)但排开水的体积 (下沉一些)。轮船的大小常用它允许的最大排水量,轮船排开水的重力就是船受到的浮力,G 排=F 浮= + 。

(3) 潜水艇是靠 来实现浮沉的。当F 浮=G 艇时,潜艇可以悬浮在海水中,普通潜水艇潜水深度达300米。

(4)气球和飞艇是靠 升空的,升空的条件 F 浮 G 气+G 物即ρ空gv 排 ρ气gv 排+G 物

(包含气球外壳自重和吊起的物重,载人氢气或氦气球要下降可以放部分气体,若是热气球可以停止加热)。

(5)密度计是测定 的仪器,它是密封的玻璃管,下端装有铅粒,上端有刻度把它放在待测液体中时,它保持坚直状态浮液面上,液面所对的刻度值就是待测液体的密度值,刻度越靠下越 ,密度值越 ,其原理:F 浮=ρ液gv 排= G 计(不变)ρ液增大时V 排 ,密度计在液面上的部分增大。

自制密度计:找一段细木棍,表面涂蜡,一端绕适量的保险丝或铜丝。 专题十三:功与机械能

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 ,二是 。计算公式

W=

,单位

。 2.功率表示做功的

。用单位

内完成的

来计算,公式P= = ,单

位:

=

。 3.机械效率η=

,对滑轮组η=

,因为使用机械有能量损失,所以η

1。 4.物体由于

而具有的能叫动能,其大小由

来决定。物体由于

而具有的能叫重力势能,其大小由

来决定。物体由于发生

而具有的能叫弹性势能,决定同一物体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是 。 5.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 ,动能和势能统称为 ,单位是 。

6.滚摆在下降时是 能转化成 能。这实验说明 能和 能可相互转化。空中匀速下降的物体,动能 ,重力势能 ,机械能 。

专题十四:热和能

1.物质是由大量 组成的;分子是在 的作 运动(宏观表现为 );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 和 。

2.内能:物体的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和的总和。物体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有关,所以内能也称能,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也称为。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情况有关,是不同于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能量,机械能可以为零,内能始终。

3.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

(1)做功:物体被做功时内能,物体对外做功时内能。

(2)热传递:是指能量从物体传到物体或者从同一物体的部分传到部分的过程;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多少叫热量,单位是。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的。

4.比热容: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种物质的比热容,用符号表示。比热容的单位是,读作;水的比热容为,它表示:。

5.热量计算

(1)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温度,内能,它要热量,此时放出的热

= ;低温物体温度,内能,它要热量Q

量,此时吸收的热量Q

= 。如果用△t表示,则热量公

式可写成:。

(2)热平衡方程:在热传递过程中,热量总是从物体传到物体,直到两物体相同时为止,即达到热平衡,在此过程中若没有(或忽略)内能损失,则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低温物体吸收的热量,即:Q吸 Q放。

6.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也不会;它只会从一种形式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到另一个物体,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保持不变。

7.燃料及内能的利用

(1)燃料的热值:某种燃料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种燃料的热值。如汽油的热值是4.6×107 J / k g,它表示:。燃烧过程是能转化为能的过程。

(2)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可用公式:Q

=计算,式中q为。

(3)内能的利用:(1)利用内能来,(2)利用内能来。

8.热机是利用内能来的机器。热机的一个工作循环分为个冲程即:冲程、冲程、冲程和冲程。其中只有冲程对外做功,其余三个冲程要靠完成。在冲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在冲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一个工作循环中飞轮转动周。

专题十五:能量信息和可持续发展

1.在电话中,话筒把声信号变成信号,听筒把电信号还原成信号.2.电话实际就是利用传递信息的.手机是利用来传递信息的.

3.Υ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微波、无线电波都是一种 .

4.相邻两个波峰(或波谷)之间的距离叫波长,用字母表示,单位是.5.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用字母表示,单位是.

6.波传播的快慢是,电磁波的波速是.

7.波长、频率和波速之间的关系为.

8.电磁波传递信息时,越高的电磁波,携带的信息量越大.

9.电磁波 (能、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能对电磁波起屏蔽作用。光是波。

10.卫星通信是通过实现的,光纤通信通过在中传输信号。

11金属材料的导电性能好高好,便于加工.

12.常见的材料有、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

13.材料的物理性质有许多.如:导热性、导电性、磁性、密度、比热容、、硬度、延展性.

14.按材料的导电性可分为、半导体、绝缘体.

15.半导体二极管具有莱坞性,半导体三极管可用来电信号.

16.新材料有和超导材料.

17.能源是指能为人类提供的物质资源。

18.化学能是指发生变化时释放的能量。

19.不可再生能源是指一旦消耗,就不可在短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的能源,例、。

可再生能源是指可以从自然界里源源不断得到的能源。例、、、。20.核能是指原子核发生变化时所释放出的能量,获取核能的两个途径是:

和。质量较大的原子核分裂成两个或两个以上中等质量核的过程叫。两个较轻的原子核结合成一个较重的原子核时,也能释放出核能,叫。

21.地球上大多数能量都来源于。太阳能不仅包括直接投射地球表面上的太阳能,而且还包括由它所引起的、、能等。22.太阳能是由于太阳内部的大量氢原子核发生所产生的。

23.能量转化的基本规律——能量定律。能量的转化和转移是有

的,能量经转化后,可利用的能,只可能(减少,增加)。因此,节能和如何有效地利用能源是当前重要的课题。

24.能量既不会消失,也不会,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在此!过程中,能的总量保持.

25.常见的能量形式有机械能、、内能、化学能、.

26.人类正在开发和利用的新能源,如、等.

初中物理最基础知识点

一、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 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单位及换算 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m),常用的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 )微米(um)纳米(nm) 1Km103 m10 m 10 dm 10 cm10 mm 103um 103 nm 长度的单位换算时,小单位变大单位用乘,大单位换小单位用除 3、正确使用刻度尺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2)使用时要注意 ①尺子要沿着所测长度放,尺边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 ②不利用磨损的零刻度线,如因零刻线磨损而取另一整刻度线为零刻线的,切莫 忘记最 后读数中减掉所取代零刻线的刻度值。 ③厚尺子要垂直放置 ④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4、正确记录测量值 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1)只写数字而无单位的记录无意义

(2)读数时,要估读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 5、误差 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误差不能避免,能尽量减小,错误能够避免是不该发生的 减小误差的基本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另外,选用精密仪器,改进测量方法也可以减 小误差 6、特殊方法测量 (1)累积法 如测细金属丝直径或测张纸的厚度等 (2)卡尺法 (3)代替法 二、简单的运动 1、机械运动 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这就是说运动是绝对的,我们平常说的运 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参照物)而言的,所以,对运动的描述是相对的2、参照物 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1)参照物并不都是相对地面静止不动的物体,只是选哪个物体为参照物,我们

(完整版)初中物理基础知识要点汇总

初中物理基础知识要点汇总编辑整理:黎刚 第一部分:声、光、热 一、声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3、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由频率决定; 4、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由振幅决定; 5、音品又叫音色,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发声方式决定。 6、振动有规律,悠扬、悦耳,听来感觉舒服的声音叫乐音。音调、响度、音色是乐音的三要素。 7、超声波由于频率高,所以应用广泛。B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超声波清洗精密仪器等。 8、减弱噪声的途径:声源处减弱,传声途径中减弱,接受点处减弱。 二、光 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影子、日食、月食都是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 2、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m/s,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接近于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光在其他物质中的传播速度小于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3、光在反射时遵循光的反射定律: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 4、白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 光的三原色是指:红、绿、蓝。 5、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6、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成的虚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所在直线成轴对称。虚像与物等大。 7、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8、光在发生反射和折射时光路都是可逆的。 9、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靠拢。 10、光的折射定律:一面、二侧、三随大、四空大。 11、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又叫会聚透镜),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 12、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凹透镜(又叫发散透镜),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13、近视眼的形成是因为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像成在视网膜前方,故无法看清远处的物体.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2020年中考物理总复习初中物理基础知识点重点归纳总结(完整版)

2020年中考物理总复习初中物理基础知识点重点归纳总结(完整版)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 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6.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要吸热。 7.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要放热.

人教版初中物理基础知识汇总(填空)

初中物理基础知识汇总填空 一声现象 1、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停止,发声也停止。声音的传播需要,不能传声。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m/s。 2、声音的高低叫,与发声体振动的有关。声音的强弱叫;与发声体的、距离声源的距离有关。声音的品质叫;我们通过它来辨别发声物体。 3、人耳听不到的声音:高于 Hz叫超声波;低于 Hz叫次声波。 4、从物理角度讲物体做振动发出的声音叫噪声;做振动发出的声音叫乐音。 5、噪声的控制:在处减弱(消声器);在中减弱(植树);在处减弱(耳塞)。 二光的传播 1、能发光的物体叫。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传播。小孔成像、激光准直、整队、射击瞄准、影、日月食都与光的传播有关。光能在真空传播,真空光速c= m/s。 2、光射到物体表面时,有一部份光会回到原来的介质中来,这种现象叫做。我们能看见不发光的物体就是因为物体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3、光的反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都在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两侧;反射角入射角。反射现象中,光路是的。 4、镜面反射:平行光射到光滑的表面上,反射光仍的反射出去;漫反射:平行光射到粗糙的表面上,反射光沿反射出去;相同点:都是反射现象,都遵守。 5、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和物大小,像和物对应点的连线和镜面,像到镜面的距离和物到镜面的距离;(就是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 6、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叫。光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时,也会发生现象。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的。 7、光的折射规律:折射现象中,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都在内;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两侧;光在速度大的介质中角度大;折射角总随入射角的增大而; 8、白光过三棱镜后,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这叫光的现象;彩虹就是光的形成的;透明体颜色由它的色光决定;不透明体的颜色由它的色光决定。 三透镜及其应用 1、凸透镜:中间、边缘的透镜,如:远视眼镜,照相机、投影仪镜头、放大镜等; 2、凹透镜:中间、边缘的透镜,如:近视眼镜;凹透镜始终成立、缩小的虚像; 3、主光轴:过透镜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光心:通常位于透镜的几何中心;焦点: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会聚于主光轴上一点,这点叫焦点。焦距:焦点到的距离。 4、特殊光线:过光心的光折射后传播方向;平行于主光轴的光,凸透镜折射后过,凹透镜折射后;凸透镜过焦点的光、凹透镜延长线过焦点的光折射后于主光轴。 、晶状体相当于透镜,近视眼看远处,由于晶状体太,像在视网膜面,需戴透镜。

(完整版)初三物理基础知识专题训练一

初三物理基础知识专题训练(一) 《声\光\热\物质和能源》 一、单项选择题 1、夏天,烈日当空的中午,我们赤足走在水泥路面上会感到很烫,这是由于( C ) A、水的比热大 B、水泥路面比其它地方吸热多 C、混凝土地面的比热小 D、水泥地面热量多 2、下列有关“海陆风”形成的原因解释不正确的是( B ) A、风是由于夜晚沙石温度低于水的温度,地面气压高于海面气压形成的 B、风是由于夜晚沙石温度低于水的温度,地面气压低于海面气压形成的 C、海风是由于白天沙石温度高于水的温度,地面气压低于海面气压形成的 D、海陆风的形成的原因,归根结底是由于沙石比热容小于水的比热容的缘故 3、在我国新疆地区有“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的奇特现象,而著名泉城济南却给人“气候宜人,四季如春”的感觉,这表明水对气候有显著影响,是因为( B ) A、水的透明度高,容易吸收太阳能 B、水的比热容比泥土、砂石的大 C、水在蒸发时有致冷作用 D、水的流动性能好 4、我们平常所使用的铅笔芯是用石墨和黏土混合烧制而成。选用2B和HB的铅笔芯主要是考虑它们的( D ) A、弹性不同 B、密度不同 C、比热容不同 D、硬度不同 5、冬天里,常看到室外的自来水管外包了一层草或软泡沫,可以防止水管冻裂,水管被冻裂的原因是( D ) A、水管本身耐寒程度不够而破裂 B、水管里水结成冰以后,质量变大 C、水管里的水结成冰以后,密度变大 D、水管里水结成冰以后,体积变大 6、下表列出了相同条件下不同物质的密度及声音在其中传播的速度,根据上表提供的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C) A.声音传播的速度随着物质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B.声音传播的速度随着物质密度的增大而减小 C.声音在金属中传播的速度大于它在气体中传播的速度 D.声音在金属中传播的速度随着金属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7、测量视力时,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可以节省空间,如图所示,让被测者面对镜子背对视力表,此人看到视力表的像与他的距离是( C ) A、3m B、4m C、5m D、6m 8、下列现象,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C )

初中物理基础知识点整理

八年级物理 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1.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中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物理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之一。 2.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 刻度尺。 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我们走 两步的距离约是1米,课桌的高度约0.75米。 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它们关系是: 1km=1000m=103m;1dm=0.1m=10-1m 1cm=0.01m=10-2m;1mm=0.001m=10-3m; 1um=10-6m;1nm=10-9m。 3.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最小 分度值;(2).用刻度尺测量时,零刻度线要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不要用磨损 ..的零刻度线); (3).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靠被测物体,尺的位置要放正;(4).读数时视线要与正对刻度线,不可斜视;(5).在读数时,要估读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4.在实验室里常用量筒、量杯测量物体的体积;它们常用毫升做单位,1毫升=1厘米3;测量液体体积时,视线要与液面的凹形底部(或凸形顶部)相平。 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 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6.特殊测量方法: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页纸的厚度. (2) 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 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如:怎样测地图上一曲线的长度? (3) 平移法:方法如图 (a)测硬币直径; (b)测乒乓球直径; (c)测铅笔长度。 (4)估测法:用目视方式估计物体大约长度的方法。 7.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8.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中物理知识点聚会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及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及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光现象知识归纳 1. 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 3.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4.不可见光包括有:红外线和紫外线。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1.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2.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3.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4.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及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及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光路是可逆的) 5.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初中物理基础知识点大全

初中物理基础知识点大全 一、测量 1、长度L主单位:米;测量工具:刻度尺;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光年的单位是长度单位。 2、时间t主单位:秒;测量工具:钟表;实验室中用停表。1时=3600秒,1秒=1000毫秒。 3、质量m: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主单位:千克;测量工具:秤;实验室用托盘天平。 二、机械运动 1、机械运动:物体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运动必须选取另一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2、匀速直线运动:①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a、比较在相等时间里通过的路程。B 、比较通过相等路程所需的时间。②公式:1米/秒= 3、6千米/时。 三、力 1、力F: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力的单位:牛顿(N)。测量力的仪器:测力器;实验室使用弹簧秤。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

生改变。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是指物体的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改变。 2、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力的图示,要作标度;力的示意图,不作标度。 3、重力G: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方向:竖直向下。重力和质量关系:G=mg m=G/g g= 9、8牛/千克。读法: 9、8牛每千克,表示质量为1千克物体所受重力为 9、8牛。重心: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4、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直线上。物体在二力平衡下,可以静止,也可以作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 5、同一直线二力合成方向相同:合力F=F1+F2;合力方向与F 1、F2方向相同;方向相反:合力F=F1-F2,合力方向与大的力方向相同。 6、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得多。滑动摩擦力与正压力,接触面材料性质和粗糙程度有关。 【滑动摩擦、滚动摩擦、静摩擦】

初中物理中考100个基础知识点汇总

初中物理中考100个基础知识点汇总 声与光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通常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其次是液体, 气体 3.乐音三要素: ①音调(声音的高低) ②响度(声音的大小) ③音色(辨别不同的发声体) 4.超声波的速度比电磁波的速度慢得多(声速和光速) 5.光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6.光是电磁波,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 7.真空中光速: c =3×108m/s =3×105 km/s(电磁波的速度也是这个) 8.反射定律描述中要先说反射再说入射(平面镜成像也说"像与物┅"的顺序) 9.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中的每一条光线都遵守光的反射定 律 10.光的反射现象(人照镜子、水中倒影) 11.平面镜成像特点:像和物关于镜对称(左右对调,上

下一致) 12.平面镜成像实验玻璃板应与水平桌面垂直放置 13.人远离平面镜而去,人在镜中的像变小(错,不变) 14.光的折射现象(筷子在水中部分弯折、水底看起来比 实际的浅、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 15.在光的反射现象和折射现象中光路都是可逆的 16.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17.能成在光屏上的像都是实像,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 实像倒立,虚像正立 18.凸透镜成像试验前要调共轴:烛焰中心、透镜光心、 和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 19.凸透镜一倍焦距是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二倍焦距是成放大像和缩小像的分界点 20.凸透镜成实像时,物如果换到像的位置,像也换到物的位置 运动和力 1.物质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 2.相对于参照物,物体的位置改变了,即物体运动了 3.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被研究的物体不能选作参照 物 4.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5.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

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特详细)最新最全

初中物理知识点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 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光现象知识归纳 1. 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 3.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4.不可见光包括有:红外线和紫外线。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1.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2.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3.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4.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光路是可逆的)5.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6.平面镜成像特点:(1)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 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另外,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7.平面镜应用:(1)成像;(2)改变光路。 8.平面镜在生活中使用不当会造成光污染。 球面镜包括凸面镜(凸镜)和凹面镜(凹镜),它们都能成像。具体应用有:车辆的后视镜、商场中的反光镜是凸面镜;手电筒的反光罩、太阳灶、医术

中考总复习:初中物理基础知识点总结填空(带答案)

初中物理知识点复习填空 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靠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靠钟振动发声,等等); 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注:发声的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 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 3、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 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s/t;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速度为340 m/s; 三、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 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室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叠加); 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的距离,海的深度,冰川到船的距离); 四、怎样听见声音 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 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 3、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 4、骨传导:不借助鼓膜、靠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话时自己听见的自己的声音);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 5、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步调也不同,可由此判断声源声源方向的现象(我们听见立体声就属于双耳效应的应用); 五、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振动物体越大音调越低;) 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距离声源的距离有关,物体越大,响度越大;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小; 3、音色:声音的品质特征;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尽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发的声靠音色) 六、超声波和次声波: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20—20190 Hz, 高于 20190 Hz叫超声波;低于 20 Hz叫次声波; 七、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噪声:(1)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2)从环保的角度上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

初中物理基础知识点填空题.

初中物理知识点大全 1.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长度的主单位 是 ,用符号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米 . 长度的单位关系是: 1km= m; 1dm= m, 1cm= m; 1mm= m。人的头发丝的直径约为:0.07 地球的半径:6400 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和 ; (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 (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 ,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的下一位; (4. 测量结果由和组成。 6.特殊测量方法:(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 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 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量 细铜丝的直径, 测量一页纸的厚度 .(2平移法:方法如图 : (a测硬币直径; (b测乒乓球直径; (c 测铅笔长度。 (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 7.测量时间的基本工具是。在国际单位中时间的单位是 (s,它的常用单位有 , 。 1h= min= s. 1.2 机械运动 1. 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的改变叫机械运动。

2 .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的物体 (或者说被假定的物体叫参照物 .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 3.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 (速度不变 4. 速度:用来表示物体的物理量。速度的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 速度等于物体在内 通过的。公式: 速度的单位是: ;常用单位是: 。 1米 /秒 = 千米 /小时 5. 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用除以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 这就是平 均速度。用公式: 日常所说的速度多数情况下是指。 9. 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 实验器材除了斜面、小车、金属片外,还需要 和。 1.3 声现象 1.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而产生。停止,发声也停止。 2. 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传播。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传来的。 3. 声音速度: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 。声音在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 体快。利用回声可测距离:总总 vt S s 2 121== 4. 乐音的三个特征: 、、。 (1音调 :是指声音的 , 它与发声体的 ` 有

初中物理基础知识点整理复习过程

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1.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中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物理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之一。 2.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 刻度尺。 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我们走 两步的距离约是1米,课桌的高度约0.75米。 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它们关系是: 1km=1000m=103m;1dm=0.1m=10-1m 1cm=0.01m=10-2m;1mm=0.001m=10-3m; 1um=10-6m;1nm=10-9m。 3.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最小 分度值;(2).用刻度尺测量时,零刻度线要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不要用磨损 ..的零刻度线); (3).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靠被测物体,尺的位置要放正;(4).读数时视线要与正对刻度线,不可斜视;(5).在读数时,要估读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4.在实验室里常用量筒、量杯测量物体的体积;它们常用毫升做单位,1毫升=1厘米3;测量液体体积时,视线要与液面的凹形底部(或凸形顶部)相平。 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 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6.特殊测量方法: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页纸的厚度. (2) 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 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如:怎样测地图上一曲线的长度? (3) 平移法:方法如图 (a)测硬币直径;(b)测乒乓球直径;(c)测铅笔长度。 (4)估测法:用目视方式估计物体大约长度的方法。 7.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8.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

初中物理知识点汇总(最新最全)

初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 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 (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6.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要吸热。 7.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要放热. 8. 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9. 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10. 熔化和凝固曲线图:

中考物理基础知识手册.pdf

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物理量(单位)公式备注公式的变形 速度V(m/S) v= S:路程/t:时间 重力G (N) G=mg m:质量 g:9.8N/kg或者10N/kg 密度ρ(kg/m3)ρ=m/V m:质量 V:体积 合力F合(N)方向相同:F合=F1+F2 方向相反:F合=F1—F2 方向相反时,F1>F2 浮力F浮 (N) F浮=G物—G视 G视:物体在液体的重力 浮力F浮 (N) F浮=G物此公式只适用物体漂浮或悬浮 浮力F浮 (N) F浮=G排=m排g=ρ液gV排 G排:排开液体的重力m排:排开液体的质量 ρ液:液体的密度 V排:排开液体的体积 (即浸入液体中的体积) 杠杆的平衡条件 F1L1= F2L2 F1:动力 L1:动力臂 F2:阻力 L2:阻力臂 定滑轮 F=G物 S=h F:绳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 G物:物体的重力 S: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h:物体升高的距离 动滑轮 F= (G物+G轮) S=2 h G物:物体的重力 G轮:动滑轮的重力 滑轮组 F= (G物+G轮) S=n h n:通过动滑轮绳子的段数 机械功W (J) W=Fs F:力 s: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有用功W有 总功W总 W有=G物h W总=Fs 适用滑轮组竖直放置时 机械效率η= ×100% 功率P (w) P= W/t W:功 t:时间 压强p (Pa) P= F/S F:压力 S:受力面积 液体压强p (Pa) P=ρgh ρ:液体的密度 h:深度(从液面到所求点的竖直距离) 热量Q (J) Q=cm△t c:物质的比热容 m:质量 △t:温度的变化值 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Q(J) Q=mq m:质量 q:热值 常用的物理公式与重要知识点 一.物理公式 单位)公式备注公式的变形 串联电路电流I(A) I=I1=I2=……电流处处相等 串联电路电压U(V) U=U1+U2+……串联电路起分压作用 串联电路电阻R(Ω) R=R1+R2+…… 并联电路电流I(A) I=I1+I2+……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分流)并联电路电压U(V) U=U1=U2=…… 并联电路电阻R(Ω) = + +…… 欧姆定律 I= U/R 电路中的电流与电压 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 电功W (J) W=UIt=Pt U:电压 I:电流 t:时间 P:电功率 电功率 P=UI=I2R=U2/R U:电压 I:电流 R:电阻 电磁波波速与波

初中物理基础知识点总结填空(带答案)

初中物理知识点复习填空 第一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靠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靠钟振动发声,等等); 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注:发声的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 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 3、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 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s/t;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速度为340 m/s; 三、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 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室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叠加); 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的距离,海的深度,冰川到船的距离); 四、怎样听见声音 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 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 3、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 4、骨传导:不借助鼓膜、靠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话时自己听见的自己的声音);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 5、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步调也不同,可由此判断声源声源方向的现象(我们听见立体声就属于双耳效应的应用); 五、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振动物体越大音调越低;) 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距离声源的距离有关,物体越大,响度越大;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小; 3、音色:声音的品质特征;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尽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发的声靠音色) 六、超声波和次声波: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20—20000 Hz, 高于 20000 Hz叫超声波;低于 20 Hz叫次声波; 七、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噪声:(1)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2)从环保的角度上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 2、乐音: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

教科版初中物理基础知识要点总结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声现象 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 5 6 7.可听声:频率在 8 .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 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 物态变化 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 42℃,每一小格是0.1℃。 4. 5.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6.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要吸热。 7.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要放热. 8. 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9. 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10.熔化和凝固曲线图:

初中物理基础知识点整理49018

科学之旅 1、物理学:研究声、光、热、电、力等形形色色的物理现象 2怎样学习物理:勤于观察,勤于动手;勤于思考,重在理解; 联系实际,联系社会 第一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记录声音的方法:机械唱片磁带激光唱盘 3、声音的传播条件:介质(如木材,金属,空气等) 4、声是怎样传播的?以波的形式,叫做声波 5、声速:大小与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 (1)15 C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2)温度高传声快 (3)一般:固体〉液体〉气体;海水〉水;铁>铝>铜 二我们怎样听声音 1、耳朵感知声音的途径 外界声音鼓膜震动听小骨及其他组织听觉神经大脑 ____ 2、耳聋:骨膜听小骨损坏引起传导性耳聋((能够通过其他途径将振动传递给听觉神经) ;听觉神经损坏 引起神经性耳聋 3、骨传声: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4、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是不同的,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 5、双声道立体声是什么意思? 三声音的特性 1、频率:物理学中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称为频率来描述振动的快慢。 2、频率的单位:赫兹,简称赫。符号为Hz 3、100Hz的含义:在1s的时间里振动100次 4、音调由什么决定?频率 5、音调与频率的关系: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就越高 6、人能感受的声音频率范围:20Hz----2000Hz 7、超声波:高于2000Hz的声音 8次声波:低于20Hz的声音 9、动物的听觉范围通常和人不同: 10、次声波: (1)大象的语言声音是次声波 (2 )火山喷发、地震、台风、海啸等,都伴随次声波 (3)一些机器在工作时,也会产生次声波 (4)次声波对人体的健康有害 11、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 12、振幅:物体振动的幅度, 13、振幅与响度的关系: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14、音色:与发生体的材料,结构有关,音色不同,波形不同 15、乐音:悠扬,悦耳,听起来感觉舒服的声音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