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体工程学改善控制程序

人体工程学改善控制程序

人体工程学改善控制程序
人体工程学改善控制程序

人体工程学改善控制程序

(GB/T28001-2011)

1、目的

保护员工远离工作场所中的生物力学压力,减少和控制由于工作场所引起的职业肌骨和累积损伤疾病;减少和控制可能引起的与此类疾病有关的赔偿费用。

2、范围

公司所有可能引起人体工程学相关的累积损伤和职业疾病的操作都必须按照本规程进行人体工程学评估,寻找解决办法来减轻和控制此类疾病的发生,建立和谐的人机环境。

3、职责

3.1行政部

负责建立和实施有效的人体工程学程序。协调人体工程学程序,负责召开会议,指导各部门正确识别各类潜在危险,与小组中的成员联系并将小组活动和进展告知管理层。

保证所有办公家具和设备的标准符合良好的人体工程学原则或对该类采购提出建议。

3.2部门经理和主管

负责识别工作场所中的人体工程学危害并将其报告给人体工程学小组、并负

责保证工作站,任务,设备和工具管理良好並且按照良好的人体工程学原则进行操作。

3.3工程人员

负责使用已知的人体工程学原则进行工作站操作和工艺的设计。保证新工具和新设备符合该原则。建议并完成对现存危害的改进工作和评估。

3.4员工

按照相关规程正确使用工具和设备,报告相关的人体工程学危害,参加必要的培训。

4、定义

人体工程学:是研究员工和他/她的工作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目的是通过对工作站,设备,工艺和活动的设计,从而优化人,人使用的工具和他们作用的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学科,或称人机工程

人体工程学危险因素:导致员工生物力学压力的工作状况。例如提升,降低,推,拉或负重。危险因素还包括尴尬姿势,过度用力,手和手腕的重复性工作,地面湿滑,拥挤,照明不足,过热,过冷或湿度太大等工作环境等。

人体工程学疾病:员工在长期处于存在人体工程学危险因素的环境下工作而造成的疾病,包括背部、肩部、颈部受伤,腕关综合症,累积损伤紊乱,DeQuervain's症Raynaud's综合症、腱炎、腱鞘滑膜炎,扳机指等。

工程控制:控制上述危害的物理方法。例如:机器设备的设计和重新设计(如:

机械防护)工作环境的改造(如:通风,照明)或改变日常操作程序等。

5、危害识别和工作分析

依据控制程序EHS002《危险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辨识识别活动内容。

5.1工作应考虑识别:人体搬运(推、拉、提升、降低、搬运),静力负重;尴尬姿势和拥挤区域,手部和手腕的重复性工作等。

5.2识别操作的方法。

5.2.1受伤和疾病报告的记录和趋势分析。

5.2.2人体工程学工作评。

6、工程控制

6.1应设计和选择提供良好人体工程学设计的工作区域,工作环境,机械设备防护,工艺,工作任务和工具。

6.2人体工程学检查表可以保证提供良好的人体工程学设计:

6.2.1工作环境

6.2.2提升和降低工作

6.2.3推拉工作

6.2.4搬运工作

6.2.5手/手腕工作

BMTC-EI-WI-012人体工程学改善程序

1.目的:为了保证公司员工的工作安全、健康、高效能和舒适,从而进一步维护本公司员 工的合法权利,特制订本改善程序。 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全体员工。 3.职责:由人事部具体执行和落实工作。 4.内容和改善方案 4.1原则 人体工程学重视以人为本,讲求一切为人服务;为人的效能、健康问题提供理论与科学的方法;强调工作时在以人健康为主体的前提下考虑其他因素。 4.2内容 4.2.1人体工程学:人体工程学是研究“人—机—环境”系统中人、机、环境三大要素之 间的关系,为解决该系统中人的效能、健康问题提供理论与方法的科学。 4.2.2肺部高度:指从地面到人的前臂与上臂接合处可弯曲部分的距离。 4.2.3挺直坐高:是指人挺直坐着时,座椅表面到头顶的垂直距离。 4.2.4构造尺寸:是指静态的人体尺寸,它是人体处于固定的标准状态下测量的。 4.2.5功能尺寸:是指动态的人体尺寸,是人在进行某种功能活动时肢体所能达到的空间 范围。他是动态的人体状态下测得。是由关节的活动、转动所产生的角度与肢体的 长度协调产生的范围尺寸,他对于解决许多带有空间范围、位置的问题是很有用的。 4.2.6种族差异: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种族,因地理环境、生活习惯、遗传特质的不同, 人体尺寸的差异是十分明显的。 4.2.7百分位:百分位表示具有某一人体尺寸和小于该尺寸的人占统计对象总人数的百分 比。 4.2.8正态分布:大部分属于中间值,只有一小部分属于过大和过小的值,他们分布在范 围的两端。 4.2.9身高:指人体直立、眼镜向前平视时从地面到头顶的垂直距离。 4.2.10正常坐高:是指人放松坐着时,从座椅表面到头顶的垂直距离。 4.2.11眼高(站立):是指人体直立、眼镜向前平视时从地面到内眼角的垂直距离。 4.2.12眼高:是指人的内眼角到座椅表面的垂直距离。

人体工程学控制程序文件

人体工程学控制程序 1、目的 保护员工远离工作场所中的生物力学压力,减少和控制由于工作场所引起的职业肌骨和累 积损伤疾病;减少和控制可能引起的与此类疾病有关的赔偿费用。 2、范围 公司所有可能引起人体工程学相关的累积损伤和职业疾病的操作都必须按照本规程进行人 体工程学评估,寻找解决办法来减轻和控制此类疾病的发生,建立和谐的人机环境。 3、职责 3.1行政部 负责建立和实施有效的人体工程学程序。协调人体工程学程序,负责召开会议,指导各部 门正确识别各类潜在危险,与小组中的成员联系并将小组活动和进展告知管理层。 保证所有办公家具和设备的标准符合良好的人体工程学原则或对该类采购提出建议。 3.2部门经理和主管 负责识别工作场所中的人体工程学危害并将其报告给人体工程学小组、并负责保证工作站,任务,设备和工具管理良好並且按照良好的人体工程学原则进行操作。 3.3工程人员 负责使用已知的人体工程学原则进行工作站操作和工艺的设计。保证新工具和新设备符合该原则。建议并完成对现存危害的改进工作和评估。

3.4员工 按照相关规程正确使用工具和设备,报告相关的人体工程学危害,参加必要的培训。 4、定义 人体工程学:是研究员工和他/她的工作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目的是通过对工作站,设备,工艺和活动的设计,从而优化人,人使用的工具和他们作用的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学科,或称人机工程 人体工程学危险因素:导致员工生物力学压力的工作状况。例如提升,降低,推,拉或负重。危险因素还包括尴尬姿势,过度用力,手和手腕的重复性工作,地面湿滑,拥挤,照明不足,过热,过冷或湿度太大等工作环境等。 人体工程学疾病:员工在长期处于存在人体工程学危险因素的环境下工作而造成的疾病,包括背部、肩部、颈部受伤,腕关综合症,累积损伤紊乱,DeQuervain's症Raynaud's综合症、腱炎、腱鞘滑膜炎,扳机指等。 工程控制:控制上述危害的物理方法。例如:机器设备的设计和重新设计(如:机械防护)工作环境的改造(如:通风,照明)或改变日常操作程序等。 5、危害识别和工作分析 依据控制程序EHS002 危害辨识、风险评价控制程序》,辨识识别活动内容。 5.1工作应考虑识别:人体搬运(推、拉、提升、降低、搬运),静力负重;尴尬姿势和拥挤区域,手部和手腕的重复性工作等。

设备公司过程检验和试验控制程序

设备公司过程检验和试验控制程序 1. 目的和适用范围 对施工过程产品进行检验和试验,避免不合格品的转序和使用,保证工程(产品)质量满足合同要求。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承接的所有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及产品的检验和试验控制。 2. 相关/支持性文件 CKAZ200·11-2000 《工序管理控制程序》 CKAZ200·20-2000 《检验和试验状态控制程序》 CKAZ200·21-2000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与工程相关的施工及验收规范 3. 术语 采用GB/T6583-ISO8402:1994标准中的术语。 4. 职责 4.1 质量工艺部负责本程序的编制、修订、解释和实施的归口管理。 4.2 分公司、项目安装队负责实施本程序。 4.3 质检员负责施工过程产品的检验和试验工作,并签字认可。 5. 工作程序 5.1 过程检验和试验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工作,也是过程质量控制的一部分,在施工过程中,有关人员应依据项目质量计划、设计文件、施工验收规范及相应的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试验标准等进行过程检验和试验。 5.2 过程检验 5.2.1分项、分部工程施工负责人或技术负责人、质检员应及时组织进行施工过程中的检验。过程检验包括:基础及预留孔洞和预埋件复查、工序质量检查、隐蔽工程检查及分项、分部工程质量检验和评定等。检验形式主要有自检、互检、交接检和专检等。施工组长、操作者及质检员分别做好相关记录,以此作为检验标识和质量记录。 5.2.2 施工作业人员对所施工的工程质量随时进行检查,保证本道工序质量符合规定要求。每道工序及分项工程完成后,施工组长或分部工程施工负责人应及时组织自检和互检,并认真作好自检、互检记录。 5.2.3 施工进入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点或特殊工序,应及时通知质检人员进行专门检查。隐蔽工程检查、压力试验、试运转等由项目技术负责人或施工负责人按规定要求组织设计方代表、顾客代表、监理工程师、工程质量监督机构代表以及项目技术人员、质检员等共同参加,并由质检员做好检验记录,各方确认无误后履行签字认可手续。 5.2.4 分项工程应在班组自检的基础上,由分部工程负责人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质量检验评定,专职质检员核定。 5.2.5 分部工程应由单位工程负责人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质量检验评定,质检部门核定。

人体工程学因素识别评价改善程序(含表格)

人体工程学因素识别、评价改善程序 (GB/T28001-2011) 1、目的 本规定的制定旨在通过在工厂场所中积极、合理地应用人体工程学的科学理论,不断改善工作环境,使其适合员工的身心活动要求,取得最佳的使用效能,实现安全、健康、高效能和舒适的目标,从而进一步维护本公司员工的合法权利,特制订本改善程序。 2、适用范围 公司所有部门车间,全体员工。 3、职责 3.1 人事部负责文件的制定、修改和监督实施。 3.2 人事部负责组织人体工程学知识培训。 3.3 各部门负责本规定的贯彻实施。 4、人体工程学简介 4.1定义 按照国际工效学会所下的定义,人体工程学是一门“研究人在某种工作环境中的解剖学、生理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各种因素;研究人和机器及环境的相互作用;研究人在工作中、家庭生活中和休假时怎样统一考虑工作效率、人的

健康、安全和术士等问题的科学。 4.2 研究内容 早起的人体工程学主要研究人和工程机械的关系,即人机关系。其内容有人体结构尺寸和功能尺寸,操作装置,控制盘的视觉显示,这就涉及到了心理学、人体解剖学和人体测量学等,继而研究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即人-环境关系,这有涉及到了心理学、环境心理学等。至今,人体工程学的研究内容仍在发展,并不统一。 5、人体工程学相关因素的识别和确认 5.1 识别的范围 识别的范围涉及公司员工进行研发、管理和生产活动的所有场所,包括所有相关的设施、设备、用具、防护措施等等。 5.2识别的依据 应以人体工程学科学理论及公司的相关规定为依据,并进行充分的调查、分析和研究。 5.3 识别的周期 公司每年统一组织一次识别活动。 5.4 识别和确认的人员 参加识别的确认的人员应为参加过公司组织的人体工程学知识培训,并通过考核。

RBA6.0人机工程风险评估管理程序

人机工程风险评估管 理程序 版本:A0版 适用部门:公司所有部门 文件编号: COP-018 生效日期:

修订记录 版本改版者日期改版原因 改版内容说明

1 .目的 对本公司人机工程学评估、工作姿势、工作设备、工具、工作环境、工作过程及人工搬运等内容进行评估,特制本程序。 2 .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人机工程学的要求和内容。 3 . 术语和定义 3.1 人机工程学 人机工程学是一门技术科学。它在系统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运用人机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人、机器、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规律,评价人-机-环境系统的总体性能的安全,从而解决职工的健康和安全问题。 人机工程学通过技术和人的协调关系,把使用者作为工作设备、工作环境和工作过程等设计的出发点,围绕人的生理、心理特点来设计,最终目的是设计合适的机械,创造最舒适的劳动条件,改善作业环境,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作业中的差错,最大限度地避免事故的发生,让使用者更健康、高效、愉快地工作和生活。 3.2 工作环境 在工作空间中,人周围的物理、化学、生物学、社会和文化的因素。 3.3 工作设备 在工作系统中,所使用的工具、机器、运载工具、器件、设施、装置和其他要素。 3.4 工作过程 在工作系统中,人、工作设备、材料、能量和信息在时间和空间上相互作用的顺序。 4 .职责和权限 4.1 生产部门 4.1.1 生产部对人机工程学进行调查,做出公司年度人机工程学风险概述。 4.1.2生产部根据公司年度人机工程学风险概述需改进项目,跟踪各部门整改的完成情况。 4.2 人事行政部门 4.2.1 各区域代表在月度安健环检查内容中应包括对管辖区域的人机工程学的调查。 4.2.2 对员工受伤或疾病的安健环事故(件)记录的原因分析应包括人机工程学内容。 4.2.3 要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对不符合人机工程学的不符合项进行整

检验检测过程和结果监督控制程序

检验检测过程和结果监督控制程序 1目的 通过有计划的质量监控活动,对检验检测过程和结果质量实施监控,及时排除质量环节出现的不符合的因素,以此来验证和评审检验检测活动的有效性和结果的准确性。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所内部的各项质量监控活动及参加外部的质量监控活动。 3职责 3.1质量负责人负责该程序的运行。 3.2技术负责人负责对作业文本等进行定期评审工作。 3.4检验科、室提出本科室年度质量监控计划,根据批准后的计划参加质量监控活动。 3.5办公室根据各科室提出的年度质量监控计划,制定所年度质量监控计划,并报质量负责人审核、所长批准。办公室负责质量监控计划的实施。 3.6由质量负责人组织考核组,定期不定期进行抽查。 3.7 各检验科室负责本科室能力验证工作的实施。 4工作程序 4.1质量监控计划的编制与审批 每年初,各检验科室根据各科室人员和设备情况,制定科室内部

《年度质量监控计划》,并报办公室。办公室根据检验科室提出的年度质量监控计划编制所《年度质量监控计划》,报所质量负责人审核、所长批准。 4.2内部质量控制 4.2.1在内部通过下述几种方法来验证是否达到规定要求: a)人员比对,比较不同检测人员技术操作水平的差异; b)设备比对,比较同一型号的不同设备的技术指标之间的差异水平; c)盲样检测,检查检测整体能力的水平是否满意; d)留样再测,检查过去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4.2.2根据所内部《年度质量监控计划》的要求,办公室负责制定《质量监控实施方案》,明确具体实施时间、参加人员、样品和设备、检测具体要求、结果评价准则等。实施方案报质量负责人审核、所长批准。 4.2.3按照监控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办公室组织实施,确保按照实施方案进行,如实做好活动记录,活动完成后编制监控活动报告,例如人员比对报告、设备比对报告、留样再测分析报告等,对监控活动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评价本所保证检测结果的能力。 4.3外部质量控制(实验室间比对和能力验证) 4.3.1本所积极参加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的实验室比对和能力验证

持续改进控制程序

持续改进控制程序 1 目的: 为确保本公司的产品质量、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不断地满足顾客的要求,必须切实做到持续改进。本程序对持续改进的各项活动实施规范化管理。 2 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覆盖产品所涉及持续改进的各个方面,如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的实施,审核结果、数据分析、管理评审、纠正和预防措施及质量改进攻关等活动的管理,以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3 职责 3.1 公司总经理负责在全公司范围内营造持续改进的氛围,对重大改进项目进行决策。 3.2管理者代表和技术部是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活动的责任对象及部门。 3.3生产部门是产品质量和制造过程改进活动的责任部门。 3.4 各有关部门和基层单位负责组织改进项目的实施。 4 措施和方法 4.1总则 改进应着眼于改善产品特性以及提高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改进的基础在于过程。为此,可采取的措施有: 1)测量和分析现状,找出薄弱环节和制约产品特性、过程效益发挥的关键。2)确立改进目标,即改进的预期效果。 3)研究可能的解决问题的方案。 4)评价和选择方案。 5)实施所选定的方案。 6)测量、验证和分析实施的结果。 7)使成功的措施规范化,即纳入文件的永久更改。 必要时对结果进行评审,以确定进一步改进的机会。改进应是持续的活动,以确保产品、过程、体系的不断完善,不断提高公司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4.2 持续改进的策划

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的策划和管理由厂务部实施。 4.2.1 策划的依据 公司质量方针、目标、管理评审和内部审核结果,纠正和预防措施以及其他信息反馈和数据分析结果,是策划持续改进的基本依据。 4.2.2 策划的内容 改进策划除遵循质量策划的一般原则外,应侧重主攻目标、活动过程及其职责。现就体系、产品、过程改进分别规定如下: (1)质量管理体系的改进 质量管理体系改进涉及的主要内容有:质量方针、目标及其管理,组织结构,资源配备及其管理,测量及评价活动以及质量管理体系的其他过程活动。(2)产品的改进 产品改进策划涉及的主要内容有:各阶段产品质量特性改进目标、针对产品的主要缺陷状况所采取的技术措施,提高产品可靠性的措施,以及相应的资源保障。 (3)过程的改进 产品实现过程的改进,涉及质量管理体系并纳入质量管理体系改进一并考虑、在其技术和业务方面主要涉及的内容有:生产过程控制的改进,过程实现手段的改进,人员素质的提高,作业方法的完善,工作环境的改善等,以及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从而实现更多的增值。 4.2.3 纠正措施和要求 对发现不合格、缺陷的责任部门必须分析原因,及时采取针对性的经济、有效的纠正措施,明确期限及责任者,并对实施结果进行验证。 4.2.4 纠正措施信息来源可包括: a.顾客投诉或意见反馈的产品不合格、产品交付或售后服务中的不 符合问题; b.内审不合格报告; c.管理评审输出,报告中由管理者决策需采取的纠正或改进措施; d.内部审核报告中提出的纠正措施要求; e.数据分析的输出中有关过程和产品的特性趋势反映的不合格问

制程控制程序

制程控制程序 1、目的:在产品制造过程中实施有效控制,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规定要求。 2、范围:适用于生产制程质量管理。 3、定义:无 4、职责 4.1 生产部:负责组织生产,对生产工序进行控制。 4.2 技质部:负责工艺基准,来料质量,工序质量和成品质量的监控,检查与检测。 4.3设备部:负责设备的维护保养;生产设施参数的调试、生产设施的维修、保养并 记录《设备维修记录表》。 4.4 技质部: 4.4.1 负责制订《生产工序表》,《作业指导书》等技术文件。 4.4.2 负责生产制程的品质监督,对不良品进行原因分析、改善,找出最终的改善 措施,责任相关部门进行落实改善; 5、程序内容及要求 5.1 生产基准的控制 5.1.1 技质部向生产部门发放《生产工序表》,《作业指导书》等技术文件; 5.1.3 对不能用计量值判别的加工要求及质量,由技质部制定样判定标准,如图片, 样品等供生产部门使用。 5.2 人员控制 5.2.1 生产线班长按《生产工序表》安排工序,指定操作人员; 5.2.2 员工上岗操作前,要进行必要的培训,经管理人员许可后,才能正式上岗; 特殊工作岗位的员工要在考核合格后,持上岗证正式上岗 5.3 生产设备控制 5.3.2 操作人员需按时实施始业点检,并记录于《设备日常保养维护表》; 5.3.3 质量检验员对有关设备的设定参数或加工质量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 5.3.4 生产设备的保养维护按《生产设备维修管理规定》进行; 5.3.6 检验测量设备按《监视和测量装置控制程序》规定定期校准; 5.4 材料控制 5.4.1 使用《BOM表》中规定的材料进行生产。 5.4.2 生产中发现的不合格材料及加工报废的材料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处理; 5.4.3 使用让步接收(特采)的材料时,需按特采使用要求进行。 5.5.工艺参数控制

检验和试验控制程序

产品的检测和测量控制程序

1 概述 本程序规定了公司对工程项目的结构材料、施工工序、工程产品质量的检测和测量及产品交付实施有效控制,旨在防止不合格品转序和交付,验证工程产品质量满足规定要求,并提供证明和记录。 2 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对公司工程项目的结构材料、施工工序、工程产品质量的检测和测量及产品交付实施全过程控制。 3 职责和权限 3.1 公司 3.1.1 工程管理部负责公司一、二类工程的结构材料、施工工序的检测和测量以及工程产品的检验、交付工作的监督检查。 3.2 子(分)公司 3.2.1 质量管理部门负责本单位实施项目结构材料、施工工序的检测和测量以及工程产品的检验、交付等工作的监督检查。 3.2.2 工程管理部门负责对本单位项目施工工序、工程产品的自检、复检工作进行监督管理。 3.2.3 采购部门负责对进场结构材料的进货验收进行监督管理。 3.3 项目部 3.3.1 质检部门负责对结构材料、施工工序、工程产品的质量进行专检。 3.3.2 工程部门负责对施工各道工序、工程产品的质量实施自检、复检。 3.3.3 物资部门负责对进场结构材料进行验收并做好保管和记录。 3.3.4 工地试验室负责试验检测工作。 4 监督管理要求 4.1 公司工程管理部每年对公司一、二类工程试验、检测和交付工作组织不少于一次检查。主要核查试验检测资料、报告和记录的真实性、规范性以及工程产品实体质量;必要时参与公司一、二类工程交工预验收。 4.2 子(分)公司质量管理部门每年至少一次对本单位项目的结构材料、施工工序的检测和测量以及工程产品的检验、交付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4.3 子(分)公司总工程师负责解决工程产品检测和测量以及交付中的重大技术问题,并直接或间接检查中心试验室日常工作。 4.4 项目部每月组织一次质量检查。 4.5 项目部总工程师负责解决工程产品检测和测量中的日常技术问题,并检查工地试验室的日常工作。

不符合、纠正措施和持续改进控制程序

1.0 目的: 对于不合格问题采取适当的纠正措施,以防止不合格的再次发生。通过收集适当的资料并分析,确定质量环境管理体系的适用性和有效性,并识别作出的改进,以满足要求。 2.0 范围: 2.1 适用于公司质量环境体系涵盖范围。 2.2 适用于公司对相关信息分析以持续改善质量环境管理体系。 3.0 职责: 3.1 人力资源部:负责资料分析所需的统计技术及相关培训。 3.2 各部门:负责组织本部门统计技术的应用。 3.3 物料部:负责供应商物料质量异常的跟进。 3.4 营销部:负责客户投诉的联络,确保客户投诉信息及时在公司内部传递。 3.5 品管部:负责物料、制程,成品的不合格产品的纠正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监督验证。负责对质量环境管理体系的纠正措施的实施、效果的监督验证。 3.6 责任部门:负责不合格/不符合的原因分析,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及时回复、证据提供和落实执行。 3.7 总经理:负责重大纠正措施的批准、监督和验证。 4.0 定义: 4.1 不合格/不符合:未满足要求。 4.2 纠正: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所采取的措施。纠正致力于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的现象。 4.3 纠正措施: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或其他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纠正措施通常与纠正连用。纠正措施致力于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的原因。 5.0 程序: 5.1 当在下列情况中出现有关问题时,相关立项责任部门应向相应采取措施之责任部门发出《不符合纠正措施报告》。 5.1.1 内部质量环境体系审核后,如有任何纠正需要,由内审员发出《不符合项报告》, 责任部门作出纠正措施,具体依《内部审核控制程序》执行。 5.1.2 营销部接到顾客书面或口头上的质量抱怨后,将客户反馈的问题点描述在《客户抱怨调查处理单》,转品管部,由品管部在公司内部组建投诉小组,(小组成员通常包括营销部、技术部、品管部、制造部)共同分析原因,采取临时对策和长期对策,并验证效果,防止问题再发生。完成后的改善报告由营销部传客户确认。

人机工程学资料(丁玉兰版)

北理工设研究生学长资料分享群:432571547,学长自用QQ:790684783 1、学科的命名 英国:Ergonomics Ergon(工作)+ nomos (自然规律)+ ics(学) 美国:Human Engineering(人类工程学)Human Factors Engineering(人因工程学) 日本:人间工学、人体工程学、人机工程学、人类工效学、人机控制学、宜人学等。 中国:人体工程学、人机工程学、人类工程学等 2、人机工程学的定义(一) 国际人机工程学会(International Ergonomics Association): 人机工程学是研究人在某种工作环境中的解剖学、生理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各种因素;研究人和机器及环境的相互作用;研究在工作中、家庭生活中和休假时怎样统一考虑工作效率、人的健康、安全和舒适问题的学科. 2、人机工程学的定义(二) 《中国企业管理百科全书》将人机工程学定义为:研究人和机器、环境的相互作用及其合理结合,使设计的机器与环境系统适合人的生理、心理等特点,达到在生产中提高效率、安全、健康和舒适的目的。2、人机工程学的定义(三) 综上所述可以认为:人机工程学是以人的生理、心理特性为依据,应用系统工程的观点,分析研究人与机械、人与环境以及机械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为设计操作简便省力、安全、舒适,人—机—环境的配合达到最佳状态的工程系统提供理论和方法的科学。因此,人机工程学可定义为:按照人的特性设计和改善人—机—环境系统的科学。 3、具体含义说 1)人—机—环境的具体含义: 人——指操作者或使用者;机——泛指人操作或使用的物,可以是机器。也可以是用具、工具或设施、设备等;环境——是指人、机所处的周围环境,如作业场所和空间、物理化学环境和社会环境等;人—机—环境系统——是指由共处于同一时间和空间的人与其所使用的机以及它们所处的周围环境所构成的系统,简称人—机系统。 (2)人—机—环境之间的关系: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制约。 (3)人机工程学的特点:学科边界模糊;学科内容综合性强;涉及面广。 (4)人机工程学的研究对象:人—机—环境系统的整体状态和过程。 (5)人机工程学的任务:使机器的设计和环境条件的设计适应于人,以保证人的操作简便省力、迅速准确、安全舒适,心情愉快,充分发挥人、机效能,使整个系统获得最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人机工程学的发展史 早期历史(20世纪前期)人机工程职业的诞生(1945—1960年) 快速发展时期(1960—1980年)计算机、灾难和诉讼(1980—1990年) 1990年以后 二、人机工程学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一)人机工程学的内容 各国人机工程研究的基本状况—由于各国学科和工业基础不同,各国人机工程的研究方向和侧重点也有所不同,例如: 美国侧重工程和人际关系;法国侧重劳动生理学;前苏联注重工程心理学;保加利亚偏重人体测量;捷克、印度等注重劳动卫生学。 目前人机工程学的前沿领域研究包括: 人机关系;人与环境关系;人与生态;人的特性模型;人机系统的定量描述;人际关系、直至团体行为、组织行为、心理状态等方面的研究。 近期国内外人机工程学研究的方向归纳如下:

关于规范试验检测和工序验收管理程序

质量控制及工序验收措施 一、质量检验程序 1、为规范工程质量验收的流程,确保工程质量,我项目部严格遵循合同承诺,设立了“三检制”机构。一检为施工班组质检员;二检为项目部现场施工员;三检为项目部安质部专职质检员。“三检制”人员组织机构以上报监理部。 2、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在班组或工序自检、互检合格的基础上,专职质检员组织有关人员对工程质量进行检验,专职质检员核定、验收后,并填写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报监理通知单”,请监理工程师验收。 3、分部工程质量评定在分项质量评定的基础上,由工程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有关人员对工程质量进行检验,专职质检员核定,并填写分部工程质量评定表。 4、单位工程质量评定,在分部工程质量评定的基础上,将有关的质量检验评定资料送建设单位(监理工程师),审查认可后交质量监督站验收。 二、施工过程中工序的质量控制 1、实行质量目标管理,把质量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施工的每一道工序上,把质量目标落实到每一个施工人员肩上。上一道工序验收合格后才能进行下一道工序,不合格的项目一定要返工重做至合格。 2、项目质检员对分项工程进行全过程质量检查,按规定做好现场检查原始记录,每一道工序完工后进行自检,报质检工程师复检,在此基础上报监理工程师检查,做到道道工序有人把关,每个项目有人验收。 3、认真负责,实事求是地做好各种施工原始记录。积极配合监理工程师及其对工程质量的检查验收工作。 三、原材料质量保证措施 1、材料采购:根据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要求,材料采购的有关程序,选择有资质、信誉好的材料供应商,保证所有同工程质量有关的物资采购能满足规定的要求。

2、材料验收:材料进场后,材料员清点材料,核对送货单内容与采购标准是否一致。货单是否准确、有材质证明及物资经检验合格的,材料员在验收单上签字或填写料具验收单,当物资的质量不合格,则作退货处理。 3、原材料的检验:物资的进货检验由材料员及试验员负责进行;材料员负责材料的外观物理性能检验,试验员负责材料的化学性能检验,进场材料经检验和试验后,需经项目质量监督员签发进场物资的准用令。否则,进场材料不允许在工程中使用。 四、工程试验管理 1、为进行工程质量检验和原材料的监测,所进的试验设备和测量器具按计量法规定进行定期校验和鉴定,取得合格证。工地试验人员严格按照国家、行业等有关规程规定进行检测,并接受监理工程师的监督,当监理需要抽检试验时,我方试验人员负责配合。 2、工地取样及试验 ①、工地设置符合要求的设施、仪器配套的工程检测仪器,配置现场试验人员和部分必需品。 ②、工地试验按业主要求,本工程试验均委托具有专业资格的中铁大桥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试验检测中心香维公路金沙江大桥项目部工地实验室。

流程和制度建设及持续改进管理办法

某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流程和制度建设及持续改进管理办法 第一章目的及适用范围 1.目的 1.1本程序规定了公司流程和制度建设及持续改进工作必须遵循 的原则、程序,使公司流程和制度建设及持续改进工作规范 化、程序化和制度化,并明确各部门/单位的职责,以提高公司 流程和制度建设及持续改进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2.适用范围 2.1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和各事业部的流程和制度建设及持续改进 工作。 第二章定义 3.流程——流程是指一个任务从需求提出到任务完成所经过的一个 或一系列行为,包括每个部门在这个过程中所处的节点和承担的任务,以及该节点的输入、输出信息和成果。 4.制度——制度是对流程的描述,是流程规范化、程序化和制度化的 具体表现,包括各部门在流程中所处的节点和承担的职责,以及该节点的输入、输出信息和成果。

第三章原则 5.公司和事业部的流程和制度建设及持续改进工作应遵循全面性、 战略性和及时性等三项原则: 全面性:公司制度建设的规划管理应覆盖公司的各个部门和各个经营领域,以使公司的经营活动有规可循,消除随意性和盲目性; 战略性:公司流程制度的建设应符合公司长远战略发展目标的要求; 及时性:随着公司发展战略目标的调整,公司的制度和流程也应及时进行调整,以满足公司长远战略发展目标的要求。 第四章部门职责和权限 6.战略规划部:战略规划部负责公司流程和制度建设及持续改进工 作的总体规划,并对公司各部门流程和制度建设及持续改进工作进行指导、检查和监督。 7.总部各职能部门:根据战略规划部的流程和制度建设及持续改进 工作的整体规划,负责公司一级流程和制度建设及持续改进工作,并就流程和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总结;同时,对于事业部、分公司、办事处的流程和制度建设及持续改进工作进行指导、检查和监督。 负责协助战略规划部制定公司流程和制度建设及持续改进工作的总体规划。

人机工程

人机工程学控制程序 目次 前言 (Ⅱ)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职责 (1) 5作业程序 (3) 6报告和记录 (7) 7相关/支持性文件 (8) 8附录 (8) 前言 为使公司人机工作界面最大范围满足人机工效,保护员工免受职业伤害,提高工作效率,满足安健环及 NOSA管理要求,便于员工科学的认识人机工作接触的相互影响,科学、合理、有效投入工作,按照公司安健环委员会要求,编制此管理规定。

本标准由发电有限公司公司标准化委员会提出。 本程序由公司技术安全部负责起草、归口并负责解释。 本程序主要起草人 : 审查: 批准: 本程序于 2008年 06月 30日首次发布。 本程序的版本及修改状态: A/0。 本程序的受控状态:受控。 Ⅰ 人机工程学控制程序 1范围 为了优化人、机器及工作环境之间的关系,使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能够采取最佳的工作姿势,以确保人员在工作中安全、健康,制定本控制程序。 本标准适用于发电有限公司范围内的所有生产工作、办公场所。 2规范性引用文件 GB/T20001—2001 《标准编写规则》 QB/XSX201.01—2007《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手册》 NOSA安健环管理 253管理标准 GB/T 14776人类工效学工作岗位尺寸设计原则及数据。 GB/T 18717.2-2002 用于机械安全的人类工效学设计 GB/T12330-90体力搬运重量限值 GB11523-89手传振动测量规范 GB9361-88 计算站场地安全要求 GB/T 4205 人机界面( MMI)操作规则

GB/T 4025人机界面标志标识的基本和安全规则指示器和操作器的编码规则 GB/T 4026-2003人机界面标志标识的基本和安全规则 GB/T 3787-93 手持式电动工具的管理、使用、检查和维修安全技术规程。 GB/T 18717.1-2002 用于机械安全的人类工效学设计第一部分全身进入机械的开口尺寸规定原则。 GB/T 18717.2-2002 用于机械安全的人类工效学设计第二部分全身进入机械的开口尺寸规定原则。 GB/T 18717.3-2002 用于机械安全的人类工效学设计第三部分全身进入机械的开口尺寸规定原则。 3 定义和术语 人机工程学:运用人的生理学、心理学和其它有关学科知识,使机器设备和人相互适应,创造舒适和安全的工作与环境条件,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4.0 管理规定的内容与要求 4.1 办公场所桌椅高度及向后活动间距的人机工程管理与要求 4.1.1 办公场所的桌面高度应符合《 GB/T 14776》关于工作岗位尺寸管理标准即:台面高度与地面基准之间距离应为 720mm左右,不减轻人体上体脊柱长期工作的疲劳,提高工效。 4.1.2 办公场所的椅面高度与地面高度以之间距离为: 360~480mm之间,以减少人体下肢长期工作的疲劳,提高工效。 4.1.3 办公场所工作的办公桌与人活动空间应大于 1000mm,以利于人体向后的活动。采用座姿工作的脚部活动空间:办公桌平面下部脚空间进深距离应≥ 530mm,以利于人脚部的活动,减少工作疲劳,提高工效。 4.2 工作场所(站立工作)台面高度人机工程管理及要求 4.2.1 工作台面高度应符合《 GB/T 14776》关于工作岗位尺寸管理标准即:台面高度与地面基准之间距离应为 1050mm左右,以保证人体力学支撑结构的合理(适合体力消耗较大工作。 4.2.2 采用站姿从事化验工作台面高度在满足 1050mm左右尺寸条件下,如工作台前有吊柜的,最高层吊柜高度应在 1250~1350之间,柜面进深应在 300mmm左右。 4.3 站(做)姿工作空间的人机工程管理与要求

持续改进控制程序

備註:文件分發範圍內“□”表示未分發的部門“■”表示要分發的部門。

1.PURPOSE 目的: To provide a general guideline for project teams to conduct continual improvement activities in products, processes quality performance and customer satisfaction. 为项目组持续改善产品、过程品质及提高客户满意度提供指引 2.SCOPE 範圍: This procedure is applicable to all the projects in Techco Technology (Hui Zhou). 此程序适用于惠州德高科技的所有项目 3.DEFINITION 定義: 3.1QIM Quality Improvement Meeting 品質改善會議 4.REFERENCE 參考文件: 4.1OP-QA-21 Management Review Procedure 管理評審程序 4.2OP-QA-07 Corrective and Preventive Actions Procedure 糾正及預防措施程序 4.3OP-QA-22 Internal Audit Procedure 內部審核程序 5.RESPONSIBILITY 職責: 5.1Quality Engineer 品质工程师 5.1.1Organize QIM meeting within the project team. 组织责任区域内的QIM 会议 5.1.2Responsible to prepare the meeting minutes and follow up with related team members to ensure the implementation & effectiveness of improvement actions. 负责准备会议记录,跟进改善行动并确保其执行及有效性。 5.2All QIM team members QIM 成员 5.2.1Rise quality issue and provide data and information within his/her responsible area for improvement. 提出责任区域内的品质问题并提供相关数据资料和信息以便作出改善. 5.2.2Participate in defining objective & target and developing improvement action plan 参与目标制定和改善行动计划 5.2.3Implement action requirement and decision as agreed in QIM meeting 执行QIM 会议确定的行动要求和决定 6.PROCEDURE 程序: 6.1QIM team set-up QIM 小组组成 The QIM team may include the representatives from the following functional departments(the other functional departments even supplier and customer may be involved when necessary ): QIM 小组可以包括以下部门的代表(必要时,其他部门甚至供应商和客户也可邀请参加)。 6.1.1Production dept. (PD) 生產部

人因工程评估控制程序

人因工程评估控制程序 文件编号:SA-OP-2064 文件版本:A0 制定部门:人力资源部 发行日期:2015-12-29 分发部门: 财务部 业务管理部 人力资源部 产销协调部 模具开发部 品质保证部 CNC加工中心 核准:审核:制定:王再胜

※修(制)订履历一览表

0.流程图 0.1无 1.目的 1.1为保障员工作业过程中的职业健康安全,提高工作效率和舒适度,依据人机工程学原 理对产品初始设计阶段,以及员工作业过程中涉及的环境场所、动作范围、人机界面、负责程度、重复动作、疲劳程度等一系列人体功效方面进行识别、考量评估。通过有效评估生产过程中各岗位之体力劳动强度等级,合理定员定量的安排生产活动,防止体力劳动伤害事件的发生,保障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及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对体力劳动强度的要求,特制定本程序。 2.适用范围 2.1适用于本公司全体员工。 3.定义 3.1人体工程学:又称工效学、人因工程学、人类工效学、人体工学、人因学等各种名称, 是一门重要的工程技术学科。它是研究人和机器、环境的相互作用及其合理结合。是涉及的机器和环境系统适合人的生理、心理等特点,达到在生产中提高效率、安全、健康和舒适的一门学科。 3.2能量代谢率:某工种劳动日内各类活动和休息的能量消耗均值。 3.3劳动时间率:工作日内纯劳动时间与工作日内总时间的比,以百分率表示。 3.4体力劳动性别系数:在计算体力劳动强度指数时,因相同的体力强度引起男女不同的 生理反映,就使用了性别系数(男性系数为1,女性系数为1.3)。 3.5体力劳动方式系数:在计算体力劳动强度指数时,为反映相同体力强度由于劳动方式

检验、测量与试验设备控制程序

检验.测量与试验设备控制程序 上海李尔汽车内饰件有限公司标题:检验.测量与试验设备控制程序文件编号:TSP 7. 12页数:6 /6发行日期:2002. 7. 15版本:1. 0文件 修订序号版本修订日期条款修订内容修订者 11.02002. 7.15全文编写核准:审核:编写:1.目的:为使本公司所有检验?测量与试验设备,均能有充分的控制检定.维护并维持良好的精确性,以证实和确保产品能符合客户要求。并保证汽车附件产品在开发,研制和实际生产过程屮所进行的,检测和试验数据的准确性,做到对检测和试验过程的质量受控。 2.范围:2.1.凡从事检验.测量与试验设备。 2.2.包含每一种形式测量设备及检具的统计变异分析。 2.3.内外实验室管理3.定义:3.1.暂停使用:该设备已放置半年未使用过,而且未确定往后会使用到者,或经检定失效时均列为暂停使用。 3.2.内部检定:由公司内部人员自行检定者。 3.3.外部检定:因设备或人力等因素而委托外界机构代为检定本公司的量具仪器者。 3.4.比对件:凡找不到有效的检测设备来检测会影响产品质

量的精度,建立比对方式确认其精度。 3. 5.量具:一般生产现场上所有量具.仪器设备.检具及试验机器均称为量具。 3. 6.测量系统:指由人员.量具.操作程序及其他设备或软件的集合称为测量系统。 3. 7.测量系统分析研究:使用极差及均值方法,基于统计配合实际的过程选择适当的操作人数.样本数及重复测试次数,以研究主要变异形态的对彖。 3. 8.量具重复性:指量具由同一操作者,经多次测量同一零件或产品,其测量特性的重复能力,也指其测量之间变异而言。 3. 9.量具再现性:指不同操作者使用相同量具测量相同产品的特性时,其操作者之间测量平均值的变异。 3. 10供应商实验室:一个由有资格的人员在经正确标定的设 备上,使用被认可的方法和程序来完成买方在零件图和其他合同文件上指定并且能够执行的材料和性能评估任务的机构。 3. 11.检测:按照规定的程序,为了确定给定的产品.材料.设备.生物体.物理现彖.工艺过程或服务的一种或多种特性或性能的技术操作。 3.12检测方法:为进行检测而规定的技术程序。 4.流程:流程责任部门相关说明表单检定记录存档检定到期仪器搬运储存及维护检定标识检定记录建立合格检定年度检定计划

持续改进管理程序(新)

一体化管理体系程序文件 1 目的 为公司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的有效性提供依据和准则。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安全和产品以及公司的环境、职业健康全过程的持续改进。 3定义和术语 无 4职责和权限 4.1 技术质量部负责产品实现过程中特性和参数变差的持续改进项目及目标的设 立和确定,并组织相关部门实施和保存记录。 4.2 生产作业部、综合管理部负责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的持续改进项目及目标的设 立与确定,并组织相关部门实施和保存记录。 4.3 技术质量部负责公司持续改进项目/目标的设立,督促责任单位进行实施和保 存记录;并组织相关人员对持续改进项目实施效果进行评价验收。 4.4 各单位负责本部门持续改进项目/目标的设立与确定,组织相关人员实施,并保存记录。 4.5 管理者代表或最高管理者负责对持续改进项目/目标以及实施效果进行审批。5运作程序 5.1持续改进的对象: 持续改进涉及到质量、服务、交货期、环境/安全体系等方面,包括对产品特性和制造过程参数的变差控制和减少。 5.2持续改进的时机: 5.2.1当产品质量、过程特性符合顾客要求,且过程稳定并达到可接受的制造能力时,仍然有可改进的机会,相关单位可实施持续改进,使过程得到优化和改善。5.2.2 尽管公司的环境/安全体系符合标准及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但有改进的机

一体化管理体系程序文件 会时, 相关单位可实施持续改进, 使公司的环境/安全体系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和优化. 5.3持续改进项目确定 5.3.1持续改进项目来源: ①公司级持续改进计划; ②自行申请的持续改进项目。 5.3.2持续改进项目包括: ①消除各种浪费; ②提高安全性; ③降低废品率; ④环境/安全内外部监测改善; ⑤降低人力和材料的浪费; ⑥提高生产效率; ⑦降低成本; ⑧提高产品质量; ⑨顾客满意度提升; ⑩其他有利公司的改进项目。 5.3.3立项及评审 ①公司级持续改进项目:技术质量部根据公司业务计划、管理设想、各部门反 馈、管理评审报告等提出持续改进项目,交总经理批准后由技术质量部组 织实施。 ②自行申请的持续改进项目由提出单位或个人填写《持续改进报告单》。 ③技术质量部负责整理汇总《持续改进报告单》,并组织评审,评审确认后, 由技术质量部负责立项,确定相关责任人及完成期限。 5.4效果评估 5.4.1持续改进项目完成后,由持续改进项目的实施部门或个人编制《持续改进报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