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关于缘起性空

关于缘起性空

关于缘起性空

1.缘起性空的思想,概要言之只是:一切法由于无自性,因此得以随缘幻现;幻现的一切法,虽然历历在目,但却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当我们真正信解这个道理之后,则当戏论灭尽,与人无诤讼,同时内心了无牵挂。接着,人生仅剩的唯是,行所当行,受所当受--而实无功德。

2.佛教的宇宙论是比较倾向现象论,而不是形而上学的本体论,就是以经验可及的现象来剖析它的本质到底是什么?此外佛教也不是纯粹的宇宙现象论,它更进一步是一种摆脱痛苦的方法,它的重点是在摆脱人类一切的痛苦。为了要摆脱人类一切的痛苦,佛陀发现痛苦是源自于人们对现象的曲解。佛陀由于发现众生这种对现象曲解、扭曲的认知,将带给自他无边的苦恼,从而提出缘起性空、缘起无我的思想(方法)以对治之。所以缘起无我不仅是佛教对客观现象的解释,同时也是佛教达到灭苦的方法。

3.一切都只是功能和现象的变化而已,此中并没有生命,也没有身体和意识——我所了解的佛法只是这样。

4.‘缘起无我论’或‘缘起(毕竟)空义’是佛教的根本思想。任何团体及个人倘若观念偏离缘起空义,将不被承认是佛教的一员。尽管它仍然可能是伟大的宗教、严密的哲学或道德情操令人敬重的个人。

5.佛法本无多,真正可以超生了死、渡出苦海的并没有几句话。学问在于广博,要学要读的很多,但修行是愈少愈好。中观般若那么多,但说起来,只是‘缘起’二个字而已。如果有人能深解缘起的甚深义,那么,当下便可远离戏论了!有人说‘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而饮。’一瓢饮就能解渴了,但如果站在河边,细数流水三千而不取饮,那就只好渴死河边了。

6.缘起无我义,这是非常深的佛教义理,佛陀曾说:‘缘起甚深极甚深!’虽然我们常闻佛教徒云‘缘起、缘起’,但真正了解缘起无我义的人,相对于口说缘

起者,比例恐怕是非常少的。

7.什么叫做‘缘起’:缘起就是说很多条件来呈现、完成一件事情;什么叫‘性空’:就是说一切事物既然都是条件的组合,那么它们就不会有自己的本性、自己的个性,没有不变性、永恒性、和自主性,就是这样而已。

8.缘起无我的大意是:一、有情的存在,不是没有原因的,他们之所以出现在世间,际遇报应各有不同,乃依无明意识和业的力量所造。二、有情长劫轮回于三界,展现种种不同的生命状态,并营造出不同的身心活动,但这些状态和活动,都只是根、境、识和合的假相,没有实体、没有核心,而且变化不居、迁流不息。无我的理趣,扼要的说,虽只是以上两点,但对于执着感官经验、迷信唯物思想且一向散乱的广大群生而言,是多么难以理解的!尤其是意欲掌握缘起无我的心要,并援引心要融入生活净化三业,以至于断渴爱、灭戏论、寂静无诤、任运随缘之境,对于是非心重、诤胜心强的有情,更是难上加难!

9.现象有两部份,即现象的表相和现象的本质。现象的表相是指一切有因有缘而生起、逝灭的人、物、理、事(含三世轮回、因果业报);现象的本质则是无常、无我、空。不见空者,非佛教;离现象之表相而论空者,非正解空义的人。由于三世轮回、因果业报非具足四禅八定难以现观(唯能信解),而表相更是无量无边,修行人也无法一一遍观,所以现代禅建议行人,应特重未到地定,随时随地活在眼前一瞬,并集中心力观五蕴皆空即可。因为未到地定坚固者便能作深观,而真能照见五蕴皆空者,便可止息贪嗔得解脱。

10.佛教所说‘诸法如幻’,它和‘业报不失’是一并讲的,可说是一体之两面。说山河大地如梦幻泡影其前提是承认世间有山河大地;说财富名利如梦幻泡影,当然是肯定财富名利的存在,然后才说它们是如梦幻泡影的;说六道轮回如梦如幻,同样也是肯定六道轮回、业报不失的现象。如梦如幻的空义,并没有否定如梦如幻的事实——修禅的人如果没有认清此点,则易陷入断灭空之中。

11.佛说‘缘起甚深极甚深’,空义的通达是不容易的。钝根的人必须从很多方

面的观察,才能慢慢了解空,他起先要从‘世间是短暂的、痛苦的’‘人性是卑鄙、绝情、善变的’‘人生如客居旅店,最后还是双手空空’‘社会充斥着伪装、作秀、包装和宣传’‘世事都是刻意、作为的结果,是各种条件的组合’……等等角度的省思、感触之后,才能渐渐信解空义。而利根的人却直从‘诸法是根境识和合而呈现的’——般若中观的这一根本理趣的思惟观察便可步入涅盘门。也就是说,利根的人未必遵从苦、无常、无我的次第学习起,他单从缘生即幻生、幻生即无生的观察,便能化解贪着顺入涅盘。

12.佛说:‘缘起甚深极甚深,缘起之寂灭性(涅盘)倍复甚深极甚深。’‘缘起’是指一切存在、延续的人、物、理、事,包含时间、空间、精神、物质、运动(‘三世轮回’也是一种运动现象),以及事物的理则和定律(‘因果业报’也是一种定律),这一切皆基于一定的原因和次第所形成。‘缘起之寂灭性’则指向这存在、延续的一切法的本性——粗显的是生灭无常、迁流不住,充满痛苦、缺陷和不安;深刻些的是虚幻不实,就如同梦境、空花、水月、阳焰、海市蜃楼;而最极幽隐的是寂静无生——涅盘。

13.‘凡是依赖因缘而存在的事物,其本身就如梦幻一般不真实。’般若中观的根本奥义,对于普遍学佛者而言,是一种容易被理解、演说,却难以被信仰、接受、奉行的真理。

14.从佛教的观点来看,人类的身心——也就是‘五蕴’都是‘因缘所生’,没有主体性、自主性,不是单一、自成、有核心的存在;人们通说的‘你’‘我’‘他’‘社会’‘国家’‘世界’,以及‘感情’‘理智’‘正义’‘幸福’……等等的一切,其实都是相对、权宜、暂时安立的复合性概念。对这一现象事实,越有认识的人,则会越远离憍慢自恃。因此说,谦卑柔软的人格,不单是涵养而已,实是相应真理的表现。

15.生命的现象乃是因缘和合暂时呈现的幻相,我们为了方便起见,权且安立假名说这是‘你’、‘我’、‘他’,但事实上刹那生灭中并没有可称之为‘法’的固定相,和合积聚中也没有可称之为‘我’的独立相;就如虚空与大海本没有国界和四大洋之别,先前乃随俗立名,最后则积非成是,问道:‘太平洋的灵魂在哪里?’

16.众生因为‘萨迦耶见’未破,所以对他来讲,世间有一成不变的时间、空间,有天堂、地狱,有佛、有魔、有阿罗汉、有菩萨,有初果、二果,有五、六、七、八……等等,这些都是因为‘自性见’——‘迷惑的思想和心态’才有的。若有一朝自性见破除了,所有的戏论,就通通息灭。因为上述的一切分别,都是以自性见为前提,自性见就像运动时的座标一样,有了座标才有运动可言。而当这座坚固的座标——自性见打破时,世界就是无量光、无量寿、不可思议的世界了。

17.一个尚未开悟的人,当他在谈论古代禅师或佛菩萨的时候,都含有自性见在胸中——以个别的‘单位’看待六祖、永嘉、黄檗、临济、南泉等人,也把观世音菩萨当做是‘一个’菩萨——这也是还未开悟的证明。而一个真正开悟的人,从他的心眼看出,则只见因缘,不见人我。他不会把菩萨、祖师,甚至众生当做个别的‘单位’来看待,他于众生中不起人见,也就是佛学上所说的‘补特伽罗见’;也不会于自己生起我见——‘萨迦耶见’,他只见缘起,并在缘起中游戏而已。

18.人本来是可以自在无碍的,却因误认‘身心是我’,且形成根深蒂固的惯性,甚至已成‘无功用’了,所以烦恼不断,苦惑丛生。由于妄执身体是我,思惟、感受是我,自然变得只关心自己的身体和意识(包括感受、感觉、感想、思考、思想、记忆、印象、经验),也为了保护这两样东西,陷于盲目偏见、矛盾空虚之中。就像苍蝇一般,刚刚才挥走,很快就又飞回原来的地方——一切所关心、挂碍的都只在一己身心上,没办法跳出五行外,成为自由人。

19.常对同修说:‘人生就像烂泥巴堆,不要在当中咆哮!’什么是咆哮?咆哮就是情绪激动大吼大叫;在此,也是指意气风发、傲慢自恃、眷恋贪爱、紧张不安……等等。多年来我深深痛感人生真的没有什么!人生很快就过去了!眼前当下的身体,眼、耳、鼻、舌、心、肝、脾、肺、手、脚、筋、骨、血、肉、脂肪,以及记忆、经验、知觉、思惟……,我都感到它们只是一堆组合物而已,它们属不可知的因缘,不属于我。

20.一般人之所以不能悠闲、不能随缘,是因为他们不相信也不了解佛说‘人

生如梦’的道理,他们被自己的眼睛、自己的意识以及众人的眼睛、众人的意识所蒙蔽;误认时间、空间、物体、运动……以及精神现象、心理活动、哲学义理……等等都是真实存在的——心态上既然对存在的这一切‘当真’‘认真’,又怎么能够不固执?又怎么能够趋向解脱呢?

21.人们因为误认事事物物都是真的,所以‘很当真’地执着,也‘很当真’地放下,因此,无论是执着、还是放下,都是不解中观的人。

22.倘不能正见正观诸行无常、诸法无我,心离一切实在感、自性见,则无论如何快乐逍遥或刻苦修行,永远和佛门之解脱是没有交涉的。

23.‘诸法无所得’并不是因为修行者具无所得之心,诸法才无所得,而是诸法本来就是无核、无体、无实、无所得!

24.真正的修行并不是为了日后的摆脱轮回,而是人类皆有‘脱离痛苦’的热切需要。生活中随处可见人们由于缺乏智慧,导致身心苦痛、无限煎熬,这是眼前明显不过的事实;同时,尽管五蕴无我,但因果业报还是有的,如果真的把铁钉吃下去,则会肚破肠流,真的从屋顶往下跳,则会血肉模糊——并不因为五蕴无我是现象界的事实。

或许可以这样说,人类很少为了‘我’,因为‘我’只是一种概念,人类真正朝思暮想、咆哮怒吼的是数不尽的欲望和贪婪——并且也因这些欲望和贪婪使他身心痛苦。而我们修行所重视的,是信、解、行、证缘起无我空义,这空义可以疗愈我们因欲望和贪婪所引生之当下苦,至于脱离未来轮回之苦,只是水到渠成、法尔如是的自然结果。

25.由于诸法因缘生,因缘生即无自性,无自性的世间一切法,虽然体相历历在目,但究其真实,到底不生、无生、从本不曾存在过!从本不存在过的世间一切法,当然也丝毫不会有如何灭、如何消除的问题!既然一切都没问题,那么佛弟子内心怎么会有真正的遗憾呢?

26.人们直觉死亡是实在的、真实的,由于这种感受,导致我们对死亡的恐惧。如果能看穿苦乐生死如梦幻一般的虚假,则可摆脱死亡的恐惧。

27.生命之流无始无终,因缘和合虽有‘死亡’现象的呈现——但不是断灭,唯是形态的不同。对缘起有洞见的人,明白轮回的原理,他随时随地保持正念分明,让自己恒常处在单纯、清净的世界里。

28.也许人们可说,至少现在是捉得到;可是‘现在’是什么意思呢?其实也只是眼神经和外境接触,大脑里所产生的影像而已!

29.熟娴止观的修行人,只要稍眨个眼,就能确认世间真的如梦一般,因为他知道世间的影像,乃是相对自己的眼根而幻现的。

30.通往目标的道路,并不等于目标本身;缘起——空的道理,虽然确实可以使人远离颠倒梦想,但是它并不就是实相、涅盘本身。因此,演述‘一切诸法,但有假名’之说,并不会导致众生失去通往解脱的道路,主张‘凡有言说,皆属方便’的禅,也没有与般若中观的思想形成矛盾。

31.其实,‘大圣说空法,为离诸见故’,空——缘起并不可做为哲学上的最高预设;认为‘缘起论’是最高的真理、不变的理则,反而有违背佛陀最初提出缘起——空的本意。经上说:‘为可度众生,故说毕竟空。’其实‘空亦复空’‘空但有假名’……是我们应该留意的。

32.佛教所说的‘一切皆空’,不是指一切都没有意义,或者一切都没有;而是告诉我们一切都不是绝对、不变、真实的,希望人们不要执着。这样的空义,并不会导致消极,它只会使人宽容、无碍、清爽而已。

33.诸法无定相,一切皆在变化的过程中,所以任何有一不变、绝对、永远,那就是愚痴论。

34.由于我们是活在相对世界的人,所以必须遵守世间一般的规则,世间智者说有,我们也应该说有;世间智者说无,我们也应该说无。不过从最高的立场来讲,我们却必须肯定善恶因缘生,并没有‘一定’‘不变’‘绝对’‘实在’的意义存在。其次,对一个现观缘起寂灭性的人而言,所行唯求利他,怎样对众生有利,他就怎么去做。既然‘恶’对众生不利,‘善’对众生比较有利,他当然是劝大众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啰!他虽然讲‘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但是对善恶不会有实在感,因为他明白,那些都是缘起的,都是心所生的。

35.世间好与不好是由因缘组成的,例如一把刀子,刀子不好吗?刀子好吗?不一定;有因有缘刀子好,有因有缘刀子不好。某种情形下可以说它不好,某种情形下可以说它好,好坏不是一定的。‘不好的’在某些因缘改变后,可能成为‘好’,‘好的’在因缘改变后,可能变成‘不好’。对人物、事理的看法,不要存有成见才是修行人的态度。

36.世间的事情,往往表面看起来很简单,可是如果深入探究,许多日常生活中很微小的事,都蕴藏着许多深奥的道理。

37.整个因缘网,是一个网状的因果体系,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任何一个问题,事实上并不是一个单纯的问题而已,一旦深究起来,几乎每一个问题的背后,都由上百个问题组成;并且一个问题的出现,也常影响到其他问题的相继产生。

38.我觉得‘诸法因缘生’,缘生法在相同的因缘条件下,其生起是有普遍的必然性和不可躐等的次第性,这是没错的,但问题是,重重无尽的世间因果、迁流不住的五蕴身心,谁能掌握完全相同的因缘呢?

39.人世间的事情大都含有表里粗细、远近高低各种不同面向的角度;直接说,每一件事情都复杂,都存有正反面,既矛盾又统一的内容。

40.给他什么环境,他就会变成什么样的人。人都有改变的可能——因为没

有人,一切只是因缘。故对人、对事没有固定见,不会执着。

41.因缘实在不可思议,浩瀚无边的时空、人海茫茫的尘世,不同因缘背景的人,竟然会聚在一起!

42.因缘生的一一法、人事地物,原原本本是浑然一体的,甚至连‘浑然一体’都无法形容他们之间密切的关系,那是无法将之强力切割曰‘这是你’‘这是我’‘那是他’;你、我、他(它)乃是有情昧于三法印而起的错觉,这种错觉是多余的、非实的、颠倒梦想的产物。在燃烧这一切错觉的当下,只有‘见’而没有‘见者’;只有‘苦’而无‘受苦者’;只有‘行’而无‘行事者’……,有情之所以会有悲心,实在乃因‘大家’都是因——缘——生哪!不仅如此,大乘经典之所以在在强调‘人人皆可成佛’也是因为因——缘——生哪!

43.过去的事、未来的事,我们还容易有如梦之感,但对于眼前的、现在的一切,我们就不觉它像梦了,其实,未来、过去都是梦;现在,又何尝有真实的本质呢?‘现在’最多也只是一秒而已,一秒过去后,再也没有办法追回了。

44.缘起的世界,高者不是高,低者不是低,大家都紧紧密密地连在一起。

45.众生的因缘各有不同啊!据我读佛经的印象,曾有阿难尊者没办法度的众生,而舍利弗尊者就有办法度了;也有迦叶尊者没办法度的,而阿那律尊者却能度。所以因缘是不一定的。

46.世间很像芭蕉树,被层层次次的芭蕉叶包着--由无尽的因缘重叠覆盖着,形成世间。可是如果把如同芭蕉叶的世间因缘一个个解开,则找不到一个我、一个法。无常是世间的表相、现象,它的实质、体性则是无自性的。

47.无限的因缘只成就某一被称为‘事情’的现象;虽然我们在言语的表达可以讲无限因缘成就一件事情,但是在心里要明白,无限因缘只成就了被称为事情的和合幻象而已。

48.从缘起的观点,任何人事物都是有限的,世上并无十全十美的团体或个人,只要大方向是往成佛之道迈进,则一切都功不唐捐。

49.冷热虽不是绝对的,但如果被开水烫到,一样会受伤。因此,昧于客观相对的真理一样会使我们产生痛苦;同样的,虽然没有绝对的真理,但认识相对客观的真理仍然能够导致痛苦的消除。

50.缘起的世间,找不到纯粹、彻底、超然、绝对的客观——一般所谓的客观其实也是一种立场,无论偏左偏右或居中。

51.佛教的‘缘起论’告诉我们,一切都是依因托缘而呈现的。依因托缘而呈现的事物,其本身注定是无常变幻——存有无限的可能性。也许就已知的因缘、可见的因缘来说,吾人不妨说‘不可能’,但是倘若站在绝对严谨的立场言之,应该承认存在的现象,都含有变化性和可能性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