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八年级历史下册材料题(附解析)

八年级历史下册材料题(附解析)

八年级历史下册材料题(附解析)

一、八年级下册全册材料辨析综合题

1.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性会议。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结合史实,以东莞为例,谈谈改革开放后人们的生活发生的变化。(题目自拟,200字以内)

【答案】改革开放后的东莞人民

改革开放后,东莞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极大的提高,东莞人民的衣、食、住、行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改革开放后,随着物资的丰富和思想观念的解放,东莞人们的衣着变得丰富多彩起来,改革开放后,吃饭问题基本上得到了解决,东莞人民越来越注重营养均衡,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观念也日益深入人心。改革开放后,人均居住面积扩大,市内装修和环境也有了明显的改善。改革开放以来,东莞的交通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铁路、公路和航线的增长都很快,出门旅游的人越来越多。改革开放以来,东莞社会保障制度也逐渐向成熟迈进,东莞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取得重大进展,东莞的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全面启动,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取得初步成效。

【解析】

【详解】

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围绕改革开放后人们的生活发生的变化,从东莞人民衣、食、住、行各个方面发生变化的角度入手,体现改革开放对人们生活的影响。首先要审题,提出观点,注意观点明确;其次,要围绕看法,认真组织材料,论述要史论结合,论从史出,论证要充分;最后进行总结,升华看法。围绕改革开放后东莞人民生活的变化,言之有理即可。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示意图

材料二从“烂泥地”到“领头羊”,28年时间,浦东经济总量从60亿元增长到9651亿元;财政总收入从10亿元增长到3938亿元;更重要的,通过建设自贸试验区等,初步形成了与

国际通行规则接机的发展软环境,触碰了改革开放40年来许多难啃的硬骨头。在复旦大学

经济学院院长张军看来,浦东的开发开放,是上海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奇迹,也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最成功的案例。

材料三经济全球化给世界各国带来经济利益的同时,也给各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威胁和挑战。对中国来讲,亦是如此。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全球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星系中一颗耀眼的新星。各国纷纷加入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当然中国也是其中的一员。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入发展,处于经济全球化浪潮中的中国,与世界经济的整体联系日趋紧密。可以肯定,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建设和发展必将产生越来越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最早设置的四个经济特区分布在哪两个省份?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浦东开发开放的重要意义。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在今后的对外开放中,我们应当如何面对?请你提一些合理化建议。

【答案】(1)广东、福建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2)推动浦东经济的迅速发展;有利于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接轨;为改革开放提供成功案例;成为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

(3)经济全球化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我们应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发展自己;坚定不移的进行对外开放。

【解析】

【分析】

【详解】

(1)根据材料一的图片内容可知,我国最早设置的四个经济特区分布在广东、福建两个省份;第二小问: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对外开放格局。

(2)根据材料“浦东经济总量从60亿元增长到9651亿元;财政总收入从10亿元增长到3938亿元”的信息可知,结合所学知识,浦东开发开放的重要意义是推动浦东经济的迅速发展;依据材料二“通过建设自贸试验区等,初步形成了与国际通行规则接机的发展软环境,触碰了改革开放40年来许多难啃的硬骨头”的信息可知,浦东开发开放的重要意义是有利于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接轨;依据材料二“浦东的开发开放,是上海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奇迹,也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最成功的案例”的信息可知,浦东开发开放的重要意义是为改革开放提供成功案例;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浦东开发开放的重要意义是成为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

(3)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经济全球化给世界各国带来经济利益的同时,也给各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威胁和挑战”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经济全球化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第二小问:在今后的对外开放中,我们应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制定防范风险的有效政策,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发展自己;坚定不移的进行对外开放。

3.读图,根据示例,回答问题。

答题示例:

反映史实: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

重要地点解读:(1)南昌:1927年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2)长沙:

请回答:

(1)反映史实:________________

(2)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

(3)概况图中建设成就所属的领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一五”计划

(2)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3)工业和交通

(4)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答出一层意思即可)

【解析】

【详解】

(1)依据题干图表关键词“长春一汽建成投产、川藏、青藏、新藏铁路建成”可知,此图反映的史实是“一五”计划。

(2)依据所学可知,1953--1957年,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党和政府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3)依据题干图表关键词“长春一汽建成投产、川藏、青藏、新藏铁路建成”可知,图中建设成就所属的领域是工业和交通运输业。

(4)依据所学可知,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4.(1)观察下图,将下列地理事物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卷图中相应的方框内。

A.中朝两国界河:鸭绿江

B.战斗英雄黄继光战斗牺牲的地方:上甘岭

(2)据图指出,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形势发展有何特点?

【答案】(1)北框:A;南框:B。

(2)本问具有开放性,言之成理即可给分。如:进展迅速;一路凯歌;势如破竹;顺利推进等。

【解析】

【详解】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6月,爆发朝鲜南北战争,美国乘机发动侵朝战争,想以朝鲜为跳板,进一步侵略中国。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彭德怀的率领下,入朝作战。

入朝半年内,就五战五捷,把美国军赶回“三八线”附近,至1953年,美国与中国在板门店签订《朝鲜停战协定》。中国人民志愿军取得抗美援朝的胜利,A:中朝两国界河:鸭绿江在北框。B:战斗英雄黄继光战斗牺牲的地方:上甘岭在南框。

(2)据地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半年内,就五战五捷,把美国军赶回“三八线”附近,至1953年,美国与中国在板门店签订《朝鲜停战协定》。所以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形势发展的特点有进展迅速;一路凯歌;势如破竹;顺利推进等。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2年10月,美国侵略军发动上甘岭战役。上甘岭是五圣山的主要阵地,它的得失关系到整个中部战线的安危。这个战役……(中国人民志愿军)最终取得上甘岭战役的胜利。

材料二黄继光是上甘岭战役中的一位战斗英雄。在一次战斗中,黄继光所在的营奉命去夺取一个被敌人占领的高地。当冲锋部队遭到敌人火力阻击时,黄继光在已经受伤、手榴弹用尽的情况下,奋不顾身地冲了上去,用自已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射日,为战友开辟了前进道路,自己英勇牺牲。

与上甘岭战役同时,志愿军某团准备夺取敌人的一个高地。为缩短攻击距高,保证战斗发起的突然性,邱少云所在的排,奉命于晚上潜伏在距离敌人只有60米的山脚下,准备配合第二天晚上大部队的进攻,不料,敌人的炮火燃起烈火,烧到邱少云身上。为了保证战斗的胜利和潜伏部队的安全,邱少云严守潜伏纪律,丝纹不动,直至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

(1)依据材料一说明上甘岭战役具有怎样的地位。

(2)上甘岭战役结果是怎样的?这场战役的结果与黄继光和邱少云等英雄人物有什么关系?

(3)依据材料二说明黄继光和邱少云具有怎样的精神。

【答案】(1)上甘岭是五圣山的主要阵地,它的得失关系到整个中部战线的安危。

(2)中国人民志愿军取得上甘岭战役的胜利。上甘岭战役的正是有黄继光、邱少云这样一些顾全大局、严守纪律、不怕牺牲的战斗英雄的英勇战斗,才取得胜利。

(3)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

【解析】

【分析】

【详解】

(1)依据材料一信息“1952年10月,美国侵略军发动上甘岭战役。上甘岭是五圣山的主要阵地,它的得失关系到整个中部战线的安危。这个战役……(中国人民志愿军)最终取得上甘岭战役的胜利”并结合所学概括可知,上甘岭战役的地位是上甘岭是五圣山的主要阵地,它的得失关系到整个中部战线的安危。

(2)依据材料一、二分析可知,上甘岭战役结果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取得上甘岭战役的胜利。而上甘岭战役正是有黄继光、邱少云这样一些顾全大局、严守纪律、不怕牺牲的战斗英雄的英勇战斗,才取得胜利。

(3)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可知,黄继光和邱少云具有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

6.工业化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中国工业化一路走来经过了由“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转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与印度、美国的钢产量和发电量的比较

(1)从图一表格中你能提取到哪些信息?

材料二:

(2)材料中图二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依据图三可看出这一事件有什么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事件带来的影响?

材料三:

(3)比较材料三中的两幅图片,概括指出从图四到图五我国工业制造领域发生的变化。

材料四:2001年以来,“中国制造”与世界经济的融合进一步加快。2012年,中国工业制成品出口达到1.9万亿元,比2002年增长5.6倍;机电设备类商品出口8632亿美元,比2002年增长6.4倍……。随着中国出口的快速增长,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大幅提升,“中国智造”“中国创造”等誉词扑面而来,中国正在由“贴牌大国”向“品牌大国”稳步迈进。据统计,2011年我国共授权发明专利17.2万件,其中企业的发明专利年度授权量更是迅猛增加,与此同时,我国国际专利申请量已经跃居世界第四位。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的原因。

(5)综合上述材料,对工业化道路的选择,你有何认识。

【答案】(1)我国工业水平很低,基础拥有量薄弱;工业产品的人均产量远远低于世界上其他国家。

(2)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3)从仿制到注重自主研制(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

(4)原因:“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确立;经济全球化趋势;国家鼓励科技创新;企业自主研发能力的提升等等。(答出其中的任意两点即可,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

(5)依据本国国情和国际环境的变化,走适合本国实际的工业化道路。(言之成理即可)【解析】

【详解】

(1)依据材料一“中国与印度、美国钢和电产量的比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图一表格中我们能提取到的信息有:我国的工业水平很低,基础薄弱,门类不齐全,许多重要工业产品的人均拥有量低于发的国家美国,也低于发展中国家印度。

(2)依据材料二中关键信息“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青藏公路、新藏公路、武汉长江大桥”等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中图二与第一个五年计划有关;依据图三1952—1957年轻重工业比重的变化分析可知,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特点是优先发展重工业;1957年,一五计划提前超额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3)依据材料三图四“1956年我国仿制的喷气式飞机”到图五“我国自主研制的隐形战斗机歼—20”分析概括可知,从图四到图五我国工业制造领域发生的变化是从仿制到注重自主研制。

(4)依据材料四信息:2012年,中国工业制成品出口达到1.9万亿元,比2002年增长5.6倍;机电设备类商品出口8632亿美元,比2002年增长6.4倍……据统计,2011年我国共授权发明专利17.2万件,其中企业的发明专利年度授权量更是迅猛增加,与此同时,我国国际专利申请量已经跃居世界第四位。并结合所学概括可知,“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的原因有:“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确立;经济全球化趋势;国家鼓励科技创新;企业自主研发能力的提升等等。

(5)综合上述材料,对工业化道路的选择,我们的认识是依据本国国情和国际环境的变化,走适合本国实际的工业化道路。

7.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为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建国后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对农村的生产关系和土地制度进行多次调整,识读下图,回答问题。

(1)请根据图片,分别写出从图一到图四,中国共产党为了发展农村经济而采取的重大举措。

(2)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图一反映的历史事件对农业、农民、农村有何影响?

(3)图二中农民“入社”具体是指什么社?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方式,以及改造中创举性的政策。为什么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4)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与图三同时发生的另一运动的名称。两者带来了什么消极影响?(5)国家政策与国家发展息息相关。结合图片内容及所学知识,你认为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应该遵循哪些原则?

【答案】(1)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3)农业生产合作社;公私合营,赎买政策;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4)大跃进;忽视了客观经济发展规律,造成我国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出现严重困难。(5)制定政策要符合国情,要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等(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详解】

(1)根据图一信息“拔除地界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土地改革;根据图二信息“说什么也要入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农业合作化;根据图三信息“人民公社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人民公社化运动;根据图四信息“凤阳小岗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凤阳小岗村最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根据所学知识,土地改革的完成,使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根据所学知识,农民申请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根据所学知识,为使私有制过渡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从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为企业的公私合营,1956年,资本主义工商业务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根据所学知识,到了1956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神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4)根据所学知识,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的总路线,接着全国掀起了“大跃进”的高潮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根据所学知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反应了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面貌,忽视了客观经济发展规律,造成我国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出现严重困难。

(5)根据以上图片,结合所学知识,我认识到,制定政策要符合国情,要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等。

8.新中国的外交成就举世瞩目,阅读分析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后就确立了处理中印两国关系的原则,那就是相互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和平共处的原则”。

——1953年12月31日周恩来会见印度代表团时的讲话材料二:

图一:乔冠华开怀大笑图二:尼克松访华图三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这些原则指什么?

(2)图一中什么事件令中国前往联合国的代表乔冠华开怀大笑?图二尼克松访华之行中美双方签署了哪一文件?图三表明中美关系进入到一个怎样的新阶段?

【答案】(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或中国重返联合国;《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建交或中美关系进入正常化阶段。

【解析】

【详解】

(1)据材料“新中国成立后就确立了处理中印两国关系的原则,那就是相互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和平共处的原则”可知,材料一中的这些原则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年12月31日周恩来会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按照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逐渐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

(2)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一反映的是1971年10月25日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后,11月15日,乔冠华率中国代表团首次参加第26届联合国代表大会,乔冠华激动心情难以抑制仰天大笑。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会见毛泽东主席,并与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图三反映的是中美建立外交关系,中美关系进入到建交或中美关系进入正常化阶段。

9.观察下图,请将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卡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A.20世纪80年代设置的对外开放的窗口:深圳经济特区

B.20世纪90年代设置的扩大开放的窗口:上海浦东开发区

2019年2月,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由香港、澳门、和广东省九个市组成)成为新时代国家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重要举措。从历史积淀看国家建设,据图指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目的。

【答案】上B下A;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加强三地经济贸易往来。

【解析】

【详解】

(1)依据课本所学,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其中深圳是最早经济特区;1988年,我国设立海南省经济特区,海南经济特区是全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故上面是B下面是A。

(2)依据前面的材料图片对外开放示意图、粤港澳大湾区成为新时代国家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重要举措。由此可知我国致力于对外开放。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为例进一步推进对外开放的深入,促进三地经济发展,为三地协调发展创造条件。

10.以史为鉴,回答问题。

加强民族团结,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材料一:见下图。

材料二:台湾地区领导人蔡英文自上台后,否认“九二共识”,不遗余力地鼓吹“两国论”及“一边一国论”,千方百计地阻挠和破坏两岸关系,为两岸“三通”设置重重障碍。

材料三:我们要坚持对台工作大政方针,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告台湾同胞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坚决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图谋和行径,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深化两岸融合发展,持续扩大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两岸同胞同根相系、同命相连,应携手共创共享全体中国人的美好未来。

——2019年3月5日,李克强《政府工作报告》(1)材料一反映的分别是什么重大历史事件?这两件大事能实现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和材料三中的“九二共识”达成什么共识?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如何才能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答案】(1)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改革开放后,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

(2)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3)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反对和遏制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活动;排除外国势力的干扰等。

【解析】

【详解】

(1)仔细观察材料一图片“香港回归了”“澳门今天回家了”分析可知,材料一反映的分别是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提出“一国两制”的创造性构想。这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1997年7月1日零点,中英两国政府在香港正式举行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历经百年沧桑的香港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香港澳门回归是第一次成功实践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这两件大事能实现的原因是改革开放后,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

(2)依据所学可知,九二共识是用于概括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海峡交流基金会在1992年香港会谈中就“一个中国”问题及其内涵进行讨论所形成之认识见解的名词。其核心内容与精神是“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为了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我们要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反对和遏制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活动;排除外国势力的干扰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