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标准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标准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标准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标准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标准

非典型肺炎病例的临床诊断标准(试行)

1、流行病学史

1.1发病前2周曾密切接触过同类病人或者有明确的传染给他人的证据。

1.2生活在流行区或发病前2周到过非典型肺炎正在流行的地区。

2、症状与体征

有发热(>38℃)和下列一项或一项以上:

咳嗽、呼吸加速、气促、呼吸窘迫综合征、肺部罗音、肺实变体征。

3、实验室检查

早期血WBC计数不升高,或降低。

4、肺部影像学检查

肺部不同程度的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或呈网状样改变。

5、抗菌药物治疗无明显效果

6、非典型肺炎的临床诊断

根据病例的流行病学资料、症状与体征、实验室检验、肺部影像学检查综合判断进行临床诊断,一旦病原确定,检测方法特异,即建立确诊病例的定义。

疑似病例:1.1+2+3或1.2+2+3+4

临床诊断病例:1.1+2+3+4或1.2+2+3+4+5

7、非典型肺炎重症病例诊断标准

非典型肺炎病例符合下列标准的其中1条可诊断为非典型肺炎的重症病例:

7.1多叶病变或X线胸片48小时内病灶进展>50%;

7.2呼吸困难,呼吸频率>30次/分;

7.3低氧血症,吸氧3~5升/分条件下,SaO2<93%,或氧合指数<300mmHg;

7.4出现休克、ARDS或MOD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

8、备注

8.1密切接触是指护理或探视非典型肺炎病例、与病例曾居住在一起(包括住院)或直接接触过病例的呼吸道分泌物

和体液。

8.2非典型肺炎流行区是指有原发非典型肺炎病例,并造成传播的地区,不包括已明确为输入性病例,并由该输入性病例造成一定传播的地区。

8.3病人可伴有头痛、关节酸痛、全身酸痛、乏力、胸痛、腹泻。

8.4排除疾病:在诊断治疗过程中,要注意排除原发细菌性或真菌性肺炎、肺结核、肺部肿瘤、非感染性肺间质性疾病、肺水肿、肺不张、肺栓塞、肺嗜酸性粒细胞侵润症、肺血管炎等临床表现类似的肺部疾患。

【传播途径】

近距离呼吸道飞沫传播是SARS传播最主要途径,其次是气溶胶传播,手接触是另一种重要的传播途径,是因易感者的手直接或间接接触了患者的分泌物、排泄物以及其他被污染的物品,经口、鼻、眼、粘膜侵入机体而实现的传播。【消毒】

紫外线及一般化学消毒剂均敏感,如含氯消毒剂、酒

非典型性肺炎(培训)

时间:2011.10.5 地点:发热门诊 主讲:翟厚锋 内容: 非典型性肺炎培训学习 中文又名: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 英文名称:Atypical Pneumonias 英文又名:Serious Atypica Respiratory Syndrome 疾病分类:传染性疾病 呼吸道疾病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非典型肺炎是一个新的疾病名称。但事实上,在20世纪30年代就已经有过“非典型肺炎”发生,其英文名为Atypical Pneumonias ,系指一组具有肺火表现,如发热、头痛、咳嗽、咳痰等症状,肺部X线片有浸润阴影等肺炎体征,而病原体并不明确或由非细菌性病原体引发的肺炎,总称为非典型肺炎。既往有因为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鹦鹉热衣原体、军团菌、立克次体等分别引发非典型肺炎流行的记载。1976年美国、西班牙、瑞典、荷兰、英国等先后均有过因军团非典型肺炎暴发流行的报道。因其他病原体引发非典型肺炎流行也曾发生过。但是,并非所有非典型肺炎均表现一样,正是由于其肺炎表现的不典型性,使不同病原体引发的非典型肺炎表现差异极大,严重程度各不相同,传染性也各不相同。 此次流行的非典型肺炎,由于其病原体为变异的冠状病毒,传染性强,有极为重症类型引发死亡病倒存在,并且易在未作良好防护的医护人员群体中传播流行,所以影响很大,也引起了国际上的广泛关注。由于部分患者很快表现出呼吸困难、呼吸窘迫、呼吸衰竭,因此已被世界卫生组织统称为“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英文简称为SARS(Serious Atypica Respiratory Syndrome)。 病人通常以发热(体温38 以上)为首发症状,多为高热,并可持续1 -2 周以上,可伴有寒战或其他症状,包括头痛、全身酸痛和不适、乏力,部分病人在早期也会有轻度的呼吸道症状(如咳嗽、咽痛等)。发病2 - 7 天后,病人会有干咳、少痰、呼吸困难,少数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约10% 的病人需要机械性通气。血液化验时白细胞大多正常或降低,胸部X 线片显示出不同程度的肺炎改变。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知识试题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知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中均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将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序号填写在该题内的横线上,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共27小题,每小题2 分,共54分) 1. 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国第一例非典病例发现。 A .2002年11月在台湾 B . 2002年11月在广东C. 2003年3月在北京D .2003年2 月在河北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引起本次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体是。 A .冠状病毒的新变种 B .肺炎双球菌的新变种 C .立克次氏体的新变种 D .衣原体的新变种3?非典型肺炎病原体简称SARS,它主要通过 ______ 传播。 A.近距离空气飞沫和密切接触 B .吃饭和喝水C.血液D .乘车、吃饭、住宿 4.胡锦涛总书记4 月17 日在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时指出:防治非典工作的总体要求 A.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切断传播途径 B.再接再厉、坚定信心,发扬爱 国奉献、勇攀高峰、为民造福的精神C?沉着应对、措施果断,依靠科学、有效防治,加强 合作、完善机制 D.高度重视、通力协作、统筹兼顾、注重实效 5.非典型肺炎的潜伏期_____ 。 A. 一般约为2-12天,通常在4-5天B ?一般约为1-8天,通常在3-6天C ?一般约为4-16天,通常在8-12天D ?一般约为10天,通常在半个月 6.下面关于非典型肺炎疫苗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 A ?一些发达国家都在使用疫苗防治 B ?该疫苗早已有之,现已停产 C ?全世界都还 未研制出该疫苗D.说不清 7.非典型肺炎在___ 有显著的聚集现象。 A.电影院和舞厅 B.家庭和医院 C.建筑工地和交通工具中 D.机关、事业单位和学校 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卫生部等国家四部委5 月初发出通知,规定发热病人入院就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A?农村患者医疗费用全免,城市患者医疗费用减半收取 B.费用标准及手续均不变 C. 没有类似规定D. 免办挂号手续,初诊为非典患者或疑似病人后,不再由患者缴纳检查、检验等费用,实行记账制。 9.省财政厅、卫生厅、社保厅 4 月份联发文件规定:下岗失业人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标准(试行)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标准(试行)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为一种传染性强的呼吸系统疾病,目前在国内部分地区有病例发生及蔓延。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它是一种冠状病毒亚型变种引起,并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称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 1、流行病学史 1.1与发病者有密切接触史,或属受传染的群体发病者之一,或有明确传染他人的证据; 1.2发病前2周内曾到过或居住于报告有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并出现继发感染疫情的区域。 2、症状与体征 起病急,以发热为首发症状,体温一般>38℃,偶有畏寒;可伴有头痛、关节酸痛、肌肉酸痛、乏力、腹泻;常无上呼吸道卡他症状;可有咳嗽,多为干咳、少痰,偶有血丝痰;可有胸闷,严重者出现呼吸加速,气促,或明显呼吸窘迫。肺部体征不明显,部分病人可闻少许湿罗音,或有肺实变体征。 注意:有少数病人不以发热为首发症状,尤其是有近期手术史或有基础疾病的病人。 3、实验室检查 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一般不升高,或降低;常有淋巴细胞计数减少。 4、胸部X线检查

肺部有不同程度的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或呈网状改变,部分病人进展迅速,呈大片状阴影;常为多叶或双侧改变,阴影吸收消散较慢;肺部阴影与症状体征可不一致。若检查结果阴性,1-2天后应予复查。 5、抗菌药物治疗无明显效果。 疑似诊断标准:符合上述1.1+2+3条或1.2+2+4条或2+3+4条。 临床诊断标准:符合上述1.1+2+4条及以上,或1.2+2+4+5条,或1.2+2+3+4条。 医学观察诊断标准:符合上述1.2+2+3条。 符合医学观察标准的病人,如条件允许应在指定地点接受隔离观察;也可允许患者在家中隔离观察。在家中隔离观察时应注意通风,避免与家人的密切接触,并由疾病控制部门进行医学观察,每天测体温。观察中的病人病情符合疑似或临床诊断标准时要立即由专门的交通工具转往集中收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和疑似病人的医院进行隔离治疗。 鉴别诊断:临床上要注意排除上感、流感、细菌性或真菌性肺炎、艾滋病合并肺部感染、军团病、肺结核、流行性出血热、肺部肿瘤、非感染性间质性疾病、肺水肿、肺不张、肺栓塞、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肺血管炎等临床表现类似的呼吸系统疾患。 重症非典型肺炎诊断标准 符合下列标准中的1条即可诊断为重症“非典型肺炎”: 一、呼吸困难,呼吸频率>30次/分。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复习题 一.单选题 1.《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什么时间施行的?( ) A.2003.5.9 B.2003.5.4 C.2002.5.9 D.2002.5.4 2.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列入哪类传染病管理?( ) A.甲类传染病 B.乙类传染病 C.丙类传染病 D.法定传染病 3.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管理中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 A.监督管理 B.监测管理 C.防治管理 D.医疗救治 4.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管理中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 A.监督管理 B.监测管理 C.防治管理 D.医疗救治 5.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管理中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 A.监督管理 B.监测管理 C.防治管理 D.医疗救治 6.对参加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的医疗卫生人员应当给予何种政策倾斜?( ) A.适当补助和抚恤 B.适当补助和保健津贴 C.表彰和奖励 D.补助和抚恤 7.对参加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应当给予何种政策倾斜?( ) A.适当补助和抚恤 B.适当补助和保健津贴 C.表彰和奖励 D.补助和抚恤 8.对因参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发生疾病、残疾、死亡的人员应当给予何种政策倾斜?( ) A.适当补助和抚恤 B.适当补助和保健津贴 C.表彰和奖励 D.补助和抚恤 9.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必须接受以下机构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查询、检验、调查取证、监督检查以及预防控制措施等行为。() A.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B.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和卫生监督机构 C.医疗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D.卫生监督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急救知识竞赛题库完整

选择题: 1、我国第一个防震减灾示区在哪里? A A、省 B省 C省 D省 2 地震安全性评价资质分为几级? B A 两级 B 三级 C 四级 D五级 3、《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规定的临震应急期一般为多长时间?A A 10日 A 8日 A 6日 A 4日 4、震级为5级的地震属于? C A弱震 B有感地震 C中强震 D强震 5、破坏性地震一般大于几级? A A5级 B6级 C7级 D8级 6、地震时引发的哪种次生灾害最严重?A A火灾 B疾病 C饥荒 D粉尘 7、 1994年联合国大会决议将国际减灾日定为哪一天?C A每年9月的第二个星期三。 B每年9月的第三个星期三。 B每年10月的第二个星期三。 B每年10月的第三个星期三 8 《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规定的临震应急期一般为多长时间?A A 10日 A 8日 A 6日 A 4日 9、震级为5级的地震属于? C A弱震 B有感地震 C中强震 D强震 10、破坏性地震一般大于几级? A A5级 B6级 C7级 D8级 11、地震预报的三要素不包括D A时间 B地点 C震级 D天气 12、地震时引发的哪种次生灾害最严重?A A火灾 B疾病 C饥荒 D粉尘 13户外避雷时,下列的方法错误的是? A A用手撑地,同时双手抱膝,胸口紧贴膝盖,尽量低下头 B拿去身上的金属饰品和发卡,项链等 C不要停留在高楼平台 D双脚并拢坐在干燥的绝缘物上面

14、急救中心(站)实行怎样的服务制度?____(A) A、24小时医疗急救服务制度; B、16小时医疗急救服务制度; C、8小时医疗急救服务制度 15、急救机构门前以及距离急救机构多少米以的路段,除使用急救设备以外,不得停车。____(B) 50米; B、30米; C、20米 (地级市急救中心成立必须报市卫生行政部门审批) 16、中华人民国传染病防治法将传染病分为几类?____(B) A、四类; B、三类; C、二类 17、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潜伏期最长有多久?____(C) A、10天; B、14天; C、21天 18、禽流感病毒对高温比较敏感,在多少温度下2分钟到10分钟就可以将其灭活。___(C) A、40—50℃; B、50—60℃; C、60—70℃ 19、有关部门、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传染病做到哪四早?___(A) 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早发现、早监测、早隔离、早治疗; 早预防、早监测、早隔离、早治疗。 20、在突发事件中需要接受隔离治疗、医学观察措施的病人、疑似病人和传染病病人密切接触者,在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有关机构采取医学措施时应当予以配合,不配合的怎么办?____(C) A、做思想工作; B、批评教育; C、由公安机关依法协助强制执行。 21、发生食物中毒的单位和接收病人进行治疗的单位,除采取抢救措施外,还应向什么机构报告?___(C) A、向上级领导报告; B、向当地政府报告; C、及时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22、对重大中毒事件应按什么原则进行处置?___(A) A、应按照现场救援、病人转运、后续治疗相结合的原则; B、应按照现场救护、途中监护、病人转运相结合的原则; C、应按照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救治相结合的原则。 23、城市每____万人应该配备1辆救护车。(C) A、 3; B、 4; C、5 ; D 、6 24、急救中心人员总编制,根据应配车辆数配备人员,即:______。(B) A、1辆救护车配4人; B、1辆车配5人; C、1辆救护车配5人; D、1辆救护车配3人 25、急救中心原则上_____万人左右设置1个分站。(B)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医学必看 试题带详细解析答案)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一、A1型题: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1.关于SARS的临床表现,错误的是( ) A.严重者出现呼吸窘迫 B.常伴有呼吸道卡他症状 C.常以发热为首发和主要症状 D.肺部体征不明显 E.部分患者有腹泻 正确答案:B 2.根据传染病防治法,SARS的管理应( ) A.按丙类管理 B.按乙类管理 C.各省级卫生管理机构自行决定 D.各级医疗机构自行决定 E.按甲类管理 正确答案:E 3.SARS的首发症状是( ) A.腹泻 B.咳嗽 C.胸闷 D.发热 E.鼻塞 正确答案:D 4.有关SARS的传播途径正确的是( ) A.间接接触不易传播 B.患者的粪便一般没有传染性 C.隐性感染者也是重要的传染源 D.近距离呼吸道飞沫传播是最重要的传播途径 E.呼吸道症状显著的患者传染性低 正确答案:D 5.关于SARS的流行特征不正确的是( ) A.可通过交通工具远距离传播 B.儿童发病率高 C.有明显的居民楼聚集现象 D.农村地区病例少 E.主要发生于人口密度较大的都市 正确答案:B 6.SARS-CoV不常侵染的细胞是( ) A.肺泡上皮细胞 B.血管内皮细胞 C.淋巴细胞 D.神经元细胞 E.支气管上皮细胞 正确答案:D 7.有关SARS进展期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多发生在病程的8~14天

B.肺部阴影发展迅速 C.发热及感染中毒症状持续存在 D.多数患者出现ARDS E.胸闷、气促、呼吸困难等进行性加重 正确答案:D 8.有关SARS患者外周血象的描述,下列哪项不正确( ) A.常可见到异型淋巴细胞 B.血小板可减少 C.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 D.常有淋巴细胞计数减少 E.CD4、CD8细胞计数均降低 正确答案:A 9.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SARS下列哪项不正确( ) A.达到急性肺损伤的诊断标准 B.x线胸片示大片阴影并在48小时之内病灶面积增大>50%且在正位胸片上病灶面积占双肺总面积的1/4以上 C.中毒症状重,持续发热,经对症治疗3天以上,体温仍超过38℃ D.目的在于抑制异常的免疫病理反应,减轻肺的渗出及损伤 E.出现ARDS 正确答案:C 10.对于疑似SARS者正确的处理方法是( ) A.收入双人或多人观察室隔离观察 B.按正常诊疗程序就医 C.安排家庭医学隔离观察,由CDC随访 D.收入单人观察室隔离观察 E.安排家庭医学隔离观察,并随诊 正确答案:D 11.有关SARS病原学检查错误的是( ) A.血清SARS-CoV抗体由阴性转变为阳性提示为近期感染 B.SARS-CoVPcR测定结果阳性可确诊SARS C.SARS-CoVPCR测定结果阴性可除外SARS D.SARS-CoV分离培养阳性结果可确诊SARS E.急性期到恢复期血清SARS-CoV抗体滴度升高4倍及以上,提示为近期感染 正确答案:C 12.SARS的病原体属于( ) A.支原体 B.衣原体 C.原虫 D.病毒 E.细菌 正确答案:D 13.对SARS密切接触者的检疫期一般为( ) A.7天 B.21天 C.3天 D.14天

传染病防治知识试题.-共16页

传染病防治知识试题库(共100题) 一、单选题(70题) 1、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传播途径是: ( D ) A、呼吸道传播 B、消化道传播 C、接触传播 D、蚊虫传播 2、甲类传染病有:( A ) A、霍乱、鼠疫 B、麻疹、疟疾 C、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禽流感 D、乙脑、血吸虫病 3、传染病流行是指:( C) A、一个地区短期内突发多例同一种传染病 B、一个地区突发某种历年从未或很少发生过的传染病C 、一个地区某种传染病的发病率显著超过该病历年的一般发病率水平D、一个地区某种传染病的发病率显著超过该病历年的最高发病率水平 4、病原携带者是指:( C ) A、接触病原体的人 B、接触传染病病人的人 C、感染病原体无临床症状但能排出病原体的人 D、感染病原体有临床症状也能排出病原体的人 5、医疗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时,采取下列措施哪项是错误的:( B ) A、对病人、病原携带者予以隔离治疗 B、对疑似病人应统一集中治疗

C、对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应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D、拒绝隔离治疗时,可以由公安机关协助医疗机构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 6、造成人群易感因素降低的是(C ) A、新生人口增加 B易感者的集中 C人工免疫 D新兵入伍 7、获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应当在几小时内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向属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专业机构报告?(A) A 2小时 B 6小时 C 12小时 D 24小时 8、下面哪种病毒不能引起手足口病?( D ) A、小RNA病毒科 B、肠道病毒属的柯萨奇病毒 C、埃可病毒 D、痢疾杆菌 9、临床诊断为手足口病后,应于几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 C ) A、6小时 B、12小时 C、24小时 D、48小时 10、手足口病的传染源,下面哪项不是?( D ) A、病人 B、隐性感染者 C、健康携带者 D、牲畜 4、手足口病哪个年龄组发病率高?( A ) A、≤3岁 B、3-5岁 C、5-7岁 D、7-12岁 11、手足口病属于《传染病防治法》中的哪类传染病?( C )

0314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一、学习要点 ㈠概述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infectious atypical pneumonia)是由SARS冠状病毒(SARS-CoV)引起的急性呼吸系统传染病,又称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SARS)。主要通过短距离飞沫、接触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及密切接触传播。临床上以发热、头痛、肌肉酸痛、乏力、干咳少痰为特征,严重者出现气促或呼吸窘迫。 ㈡病原学特点 SARS冠状病毒是一种单股正链RNA病毒,其基因和蛋白与已知的人类和动物冠状病毒差异较大,完全属于新一类的冠状病毒。病毒颗粒直径80~140nm。SARS病毒能在Vero 细胞和猴肾细胞中培养繁殖。将SARS病毒接种于猴子,可出现与人类相同的临床表现和病理改变。SARS冠状病毒对外界的抵抗力和稳定性要强于其它人类冠状病毒。但当暴露于常用的消毒剂或固定剂后即失去感染性。SARS病毒特异性IgM抗体在急性期或恢复早期达高峰,约3个月后消失。IgG抗体较迟出现,但可长时间维持高滴度,IgG抗体可能是保护性抗体。 ㈢流行病学特点 传染源:患者是主要传染源,尤其是急性期患者传染性强。个别患者可造成数十甚至成百人感染,被称之为“超级传播者(super-spreader)。潜伏期患者传染性低或无传染性,康复患者无传染性。本病未发现慢性患者。从果子狸、貉等野生动物体内可分离出与人SARS病毒基因序列高度同源的冠状病毒,提示这些动物有可能是SARS病毒的寄生宿主和本病的传染源,但有待证实。 传播途径:短距离的飞沫传播是本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当患者咳嗽、打喷嚏或大声讲话时,SARS病毒以气溶胶颗粒的形式喷出后被易感者吸入而感染。接触患者的体液或分泌物亦可导致感染。SARS亦可通过实验室传播。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发病者以青壮年居多。患者家庭成员和收治患者的医务人员属高危人群。患病后可获得较持久免疫力。 流行特征: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于2002年11月中旬首先在广东省出现,随后蔓延到山西、北京、内蒙古、天津、河北、香港、台湾等26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2003年初迅速波及越南、加拿大、新加坡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本次流行全球

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答案

一. 单选题 1.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是属于哪类法定传染病,发生流行时按哪类传染病管理 A.属于乙类传染病,流行是按甲类传染病管理 B.属于乙类传染病,流行是按乙类传染病管理 C.属于甲类传染病,流行是按甲类传染病管理 D.属于丙类传染病,流行是按乙类传染病管 2.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主要传染源是 A.隐性感染者 B.患者 C.无症状携带者 D.不典型感染者 3. 预防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必须坚持做到哪“四早” A.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治疗 B.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 C.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D.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 4.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传播途径主要是: A.呼吸道飞沫传播 B.垂直传播 C.血液传播 D.蚊虫叮咬 5. 以下哪种药物可用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预防 A.胸腺素

B.板蓝根 C.人血免疫球蛋白 D.都不是 6. 医院发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或疑似患者,必须向哪一个部门报告 A.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B.人民政府 C.公安部门 D.卫生行政部门 7.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潜伏期通常是: 天 天 天 天 8. 以下哪项不是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典型表现 A.发热,体温超过38℃ B.干咳、少痰 C.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卡他症状 D.乏力、头痛、关节肌肉酸痛 9. 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冠状病毒是冠状病毒科的新成员 B.冠状病毒科的病毒与人和动物的疾病有关 C.病毒排泄物在空气中存活6小时,在血液中可存活15天,粪便中 可存活10天

摄氏度加热90分钟,75摄氏度加热30分钟可灭活SARS病毒;75%乙醇5分钟病毒失去活力 10.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 A.大部分患者无潜伏期 B.发热、头痛和全身酸痛、乏力 C.咳嗽、多痰,呼吸窘迫综合征 D.早期白细胞数升高,肺部影像学显示肺炎改变

医学临床三基(医技)-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及手足口病(精选试题)

医学临床三基(医技)-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 致病性禽流感及手足口病 1、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多以发热为首发症状,体温一般() A.37℃ C.>38.5℃ D.>38℃ E.>36.5℃ 2、接触疑似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和临床诊断病人的医务人员,脱离隔离区后需进行医学观察的天数为() A.1周 B.8天 C.15天 D.10~14天 E.6天 3、公众预防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指导原则》指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最有效的预防措施是() A.生活、工作场所通风 B.不与非典型肺炎或疑似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接触 C.注意个人卫生

D.在人群密度高或不通风的场所内戴口罩 E.服用中西药物 4、手足口病的好发季节是() A.1~2月 B.4~7月 C.8~9月 D.10~12月 E.全年 5、手足口病的多发年龄是() A.5岁以下 B.2岁以下 C.学龄前 D.18岁以下 E.各种年龄 6、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胸片检查可见() A.不同程度的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 B.呈网状改变 C.大片状阴影 D.常为多叶或双侧改变

E.阴影消散吸收较快,肺部阴影与症状体征相符 7、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必须具备的出院标准包括() A.体温正常7天以上 B.呼吸系统症状明显改善 C.X线胸片有明显吸收 D.心功能恢复正常 E.肝功能基本正常 8、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传播方式为() A.短距离空气飞沫 B.接触病人呼吸道分泌物 C.密切接触 D.性传播 E.血液传播 9、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流行病学接触史是指() A.发病前1周内曾到过疫点 B.有病死禽接触史 C.与被感染的禽或其分泌物、排泄物等有密切接触 D.与禽流感病人有密切接触 E.实验室从事有关禽流感病毒研究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 一、医务人员防护的原则 医务人员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防护采取标准预防的原则,并根据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传播途径采取飞沫隔离、接触隔离和空气隔离。医院应当根据医务人员在工作时接触疑似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或临床确诊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和导致感染的危险性程度采取分级防护,防护措施应当适宜。 (一)医院内所有区域应当采取标准防护。标准预防的核心内容包括: 1、所有的病人均被视为具有潜在感染性病人,即认为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必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液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2、要防止经血传播性疾病的传播,又要防止非经血传播性疾病的传播。 3、强调双向防护。既要预防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要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给病人。 (二)标准预防的聚体措施包括: 1、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时应当戴手套; 2、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

3、一旦接触了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后应立即洗手; 4、医务人员的工作服、脸部及严禁有可能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喷溅到时,应当戴一次性外科口罩或者医用防护口罩、防护眼镜或者面罩,穿隔离衣或围裙; 5、处理所有的锐器时应当特别注意,防止被刺伤; 6、对病人用后的医疗器械、器具应当采取正确的消毒措施。 二、防护用品的标准及使用 医务人员使用的防护用品应当符合国家医级标准。 (一)防护服:应当符合《医用一次性防护服技术要求》GB19082-2003,可为联体或者分体式结构,穿脱方便,结合部严密。袖口、脚踝口应当为弹性收口,具有良好的防水性、抗静电性、过滤效率和无皮肤刺激性。 (二)防护口罩:应当符合《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GB19083-2003,口罩可氛围长方形和密合型,应当配有鼻夹,具有良好的表面抗湿性,对皮肤无刺激,气流阻力在空气流量为85L/min的情况下,吸气阻力不得超过35mmH2O,滤料的颗粒过滤效率应当不小于95%。也可以选用符合N95或者FFP2标准的防护口罩。 (三)防护眼镜或面罩:使用弹性佩戴法,视野宽阔、透亮度好,有较好的防溅性能。 (四)隔离衣:材料易于清洗和消毒,长袖、拉链或者纽扣位于背部。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知识试卷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40分) [A型题] 1.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多以发热为首发症状,体温一般() A.<37.5℃ B.>37℃ C.>38.5℃ D.>38℃ E.>36.5℃ 2.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的潜伏期为() A.2~21天,多为14天 B.12天 C.14~25天 D.10天 E.21天 3.医院如发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或疑似患者,应在多长时间内自有关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A.12小时内 B.6小时内 C.24小时 D.9小时 E.<10小时 4.接触疑似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和临床诊断患者的医务人员,脱离隔离区后需进行医学观察的天数为() A.1周 B.8天 C.15天 D. 10—14天 E.6天 5.轻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用普通鼻导管上氧,流量为1~3 L/min,如面罩高流 量给氧,流量应为() A.2—6L/min B.3—9L/min C.4—9L/min D.10—15 L/min E.16—18 L/min 6.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病原微生物可能性最大的是() A.衣原体 B.冠状病毒 C.支原体 D.军团菌属 E.立克次体 7.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密切接触者,隔离观察期限为() A.2天 B.10天 C.12天 D.14天 E.21天 8.进入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区,应戴多少层的棉纱口罩() A.4 B.6 C.2 D.10 E.12 9.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房患者所在的病区用空气乳酸加热熏蒸进行空气消毒,下列哪项正确() A.面积为40m2的房间乳酸用量为6mL B.面积为50m2 的房间乳酸用量为10mL C.面积为60m2 的房间乳酸用量为8mL D.面积为70m2的房间乳酸用量为12mL E.面积为100m2 房间乳酸用量为18mL

临床医学三基考试(综合)医学临床三基考试(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知识)考试卷模拟考试题.doc

临床医学三基考试(综合)医学临床三基考试(传染性 非典型肺炎知识)考试卷模拟考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 遵守考场纪律,维护知识尊严,杜绝违纪行为,确保考试结果公正。 1、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多以发热为首发症状,体温一般 ( ) A.37℃ C.>38.5℃ D.>38℃ E.>36.5℃ 2、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的潜伏期为 ( ) A.2~21天,多为14天 B.12天 C.14~25天 D.10天 E.21天 3、医院如发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或疑似患者,应在多长时间内自有关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 ) A.12小时内 B.6小时内 C.24小时 D.9小时 E.50% B.呼吸困难,呼吸频率>25次/min 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密----------------------------------封 ----------------------------------------------线----------------------

C.低氧血症,吸氧 3—5L/min条件下,SaO250岁 19、下列哪项不属世界卫生组织撤销旅游限制建议的条件() A.目前医院SARS患者少于60人 B.连续5天平均每天新增病例保持 5人以下 C.本地区的患者均在控制之中 D.没有向外地输出病例 E.20天内不再出现新的临床诊断病例 20、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密切接触者判定标准中,下列哪项不正确() A.乘坐未配备高效微粒过滤装置的民用航空器的舱内所有人员 B.乘坐全封闭空调列车,患者所在硬座、硬卧车厢或软卧同包厢的全部乘客 C.乘坐全密封空调客车时,与患者同乘一辆汽车的所有人员 D.轮船上与患者同一舱室的全部人员和为该舱室提供服务的乘务人员 E.日常生活中,曾与患者自其出现症状前 1周起有过接触的全部人员 21、换鞋、着工作衣裤、戴帽子口罩应在() A.相对清洁区(更衣室) B.半污染区 C.污染区 D.清洁区 E.非隔离区 22、再着专用隔离衣或防护服,穿鞋套、戴手套应在() A.相对清洁区(更衣室) B.半污染区 C.污染区 D.清洁区 E.非隔离区 23、人病房前加戴一次性口罩、帽子、防护目镜,加穿鞋套及隔离衣;继续诊疗护理临床诊断患者换外层手套;诊疗护理疑似患者换外层隔离衣、外层鞋套及外层手套应在()问题24~26 () A.一级防护 B.二级防护 C.三级防护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标准(试行)汇编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标准(试行)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为一种传染性强的呼吸系统疾病,目前在国内部分地区有病例发生及蔓延。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它是一种冠状病毒亚型变种引起,并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称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 1、流行病学史 1.1与发病者有密切接触史,或属受传染的群体发病者之一,或有明确传染他人的证据; 1.2发病前2周内曾到过或居住于报告有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并出现继发感染疫情的区域。 2、症状与体征 起病急,以发热为首发症状,体温一般>38℃,偶有畏寒;可伴有头痛、关节酸痛、肌肉酸痛、乏力、腹泻;常无上呼吸道卡他症状;可有咳嗽,多为干咳、少痰,偶有血丝痰;可有胸闷,严重者出现呼吸加速,气促,或明显呼吸窘迫。肺部体征不明显,部分病人可闻少许湿罗音,或有肺实变体征。 注意:有少数病人不以发热为首发症状,尤其是有近期手术史或有基础疾病的病人。 3、实验室检查 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一般不升高,或降低;常有淋巴细胞计数减少。

4、胸部X线检查 肺部有不同程度的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或呈网状改变,部分病人进展迅速,呈大片状阴影;常为多叶或双侧改变,阴影吸收消散较慢;肺部阴影与症状体征可不一致。若检查结果阴性,1-2天后应予复查。 5、抗菌药物治疗无明显效果。 疑似诊断标准:符合上述1.1+2+3条或1.2+2+4条或2+3+4条。 临床诊断标准:符合上述1.1+2+4条及以上,或1.2+2+4+5条,或1.2+2+3+4条。 医学观察诊断标准:符合上述1.2+2+3条。 符合医学观察标准的病人,如条件允许应在指定地点接受隔离观察;也可允许患者在家中隔离观察。在家中隔离观察时应注意通风,避免与家人的密切接触,并由疾病控制部门进行医学观察,每天测体温。观察中的病人病情符合疑似或临床诊断标准时要立即由专门的交通工具转往集中收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和疑似病人的医院进行隔离治疗。 鉴别诊断:临床上要注意排除上感、流感、细菌性或真菌性肺炎、艾滋病合并肺部感染、军团病、肺结核、流行性出血热、肺部肿瘤、非感染性间质性疾病、肺水肿、肺不张、肺栓塞、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肺血管炎等临床表现类似的呼吸系统疾患。 重症非典型肺炎诊断标准 符合下列标准中的1条即可诊断为重症“非典型肺炎”:

非典试题及答案

非典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A型题】 1.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多以发热为首发症状,体温一般( ) A.<37.5℃ B.>37℃C>38.5℃D.>38℃ E.>36.5℃ 2.接触疑似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和临床诊断病人的医务人员,脱离隔离区后需进行医学观察的天数为( ) A.1周B.8天 C .15天D.10~14天E.6天 3.《公众预防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指导原则》指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最有效的预防措施是( ) A.生活、工作场所通风B.不与非典型肺炎或疑似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接触C.注意个人卫生D.在人群密度高或不通风的场所内戴口罩E.服用中西药物 4.手足口病的好发季节是( ) A.1~2月B.4~7月C.8~9月D.10~12月 E.全年5.手足口病的多发年龄是( ) A.5岁以下B.2岁以下C.学龄前D.18岁以下E.各种年龄 【X型题】 6.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胸片检查可见( ) A.不同程度的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B.呈网状改变c.大片状阴影D.常为多叶或双侧改变E.阴影消散吸收较快,肺部阴影与症状体征相符 7.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必须具备的出院标准包括( ) A.体温正常7天以上B.呼吸系统症状明显改善C.X线胸片有明显吸收D.心功能恢复正常E.肝功能基本正常 8.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传播方式为( ) A.短距离空气飞沫B.接触病人呼吸道分泌物 C.密切接触 D.性传播E.血液传播 9.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流行病学接触史是指( ) A.发病前1周内曾到过疫点B有病死禽接触史C.与被感染的禽 或其分泌物、排泄物等有密切接触D.与禽流感病人有密切接触 E.实验室从事有关禽流感病毒研究 10.能够灭活肠道病毒的因素有( ) A.胃酸B.高锰酸钾C.紫外线照射D.漂白粉E.乙醚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发热超过38.5℃者,可使用解热镇痛药,但儿童忌用阿司匹林,因该药有可能引起。 2.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主要传播途径包括、、。 3.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有接触史者,应进行医学观察或隔离,一般为天。 4.棉纱口罩更换的时限为小时。

各种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讲义

各种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讲义 一.《传染病防治法》第三条规定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 1.甲类(2种):鼠疫、霍乱。(强制管理传染病) 2.乙类(25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严格管理传染病) 3.丙类(10种):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监测管理传染病) 二.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1.概念: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的疾病。病原微生物指朊毒体、细菌、真菌、立克次体、病毒等;寄生虫包括蠕虫和原虫。原虫指疟疾、弓形虫病等;蠕虫指蛔虫、蛲虫、钩虫、绦虫等等。 有病原体? 有传染性? 有流行病学特征? 有感染后免疫? 流行病学特征 (1)流行性传染病在人群中的传播蔓延称为流行。按其流行过程的强度和广度分为散发、爆发、流行、大流行。 (2)地方性某些传染病由于中间宿主、地理条件及人群生活习惯等

原因,只能在一定地区内发生,有称为地方性传染病,如长江流域的血吸虫病。 (3)季节性某些传染病受气候条件或昆虫媒介的生活习性影响,因而表现为不同的季节性,如呼吸道传染病多见于冬春季节,大脑炎则主要发生在蚊虫活跃的夏秋季节。 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 传染源: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ν 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后,到达另一个易感者的途径。ν人群易感性:对某一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称为易感者,易感者在某一特定人群中的比例决定人群的易感性。ν 三、常见传染病的临床表现 1、水痘 临床上可分为前驱期和出诊期。前驱期可无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如低热或中等度发热及头痛、全身不适、乏力、食欲减退、咽痛、咳嗽等,持续1~2天即迅速进入出诊期。 出诊特点: (1)皮疹形态:初为红斑疹,数小时后变为红色丘疹,再经数小时发展为疱疹。位臵表浅,形似露珠水滴,椭圆形,3~大小,壁薄易破,周围有红晕。 (2)皮疹分布 水痘皮疹先后分批陆续出现,每批历时1~6天,皮疹数目为数个至数百个不等,皮疹数目愈多,则全身症状亦愈重。呈向心性分布,先出现于躯干和四肢近端,躯干皮疹最多,次为头面部,四肢远端较少,手掌、足底更少。 (3)发展过程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中医药防治方案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中医药防治方案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属于中医“温病”的范畴。病因为感受风温之邪或疫毒时邪,病位主要在肺。基本病机特点为:风温、疫毒,或挟湿或挟瘀,壅阻肺络,耗气伤阴,甚则出现气急、喘脱危象。本病来势迅猛,证型变化多端。 一、预防: 在实施“社区综合性预防措施(试行)”的基础上,为提高健康人群对温病时邪的抵抗力,建议参考使用扶正祛邪方为预防处方: 黄芪15克,白术15克,防风10克,贯众9克,银花9克,陈皮6克 以上为成人一日量,煎水代茶,或制成颗粒冲服,儿童减半。服法:日服2次,连服7—10日。 二、中医辨证论治 在卫生部疾病控制司制定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例或疑似病例的推荐治疗方案和出院诊断参考标准(试行)”等防治技术方案基础上,建议中医师或中西医结合医师参考中医“风温”“疫毒时邪”的理论和辨证论治方案,根据病人的病情进行个体化治疗。 常见临床证型 1. 风温热(疫)毒袭肺证 主症:疾病初起,发热较明显,微恶风寒,咳嗽,口微渴,头痛,舌边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或浮洪。

治则:发散风热,清肺解毒 处方:银翘散加大青叶、板蓝根、青蒿、野荞麦根、葶苈子;热盛,高热不退,可选用鱼腥草、清开灵等中药制剂静脉滴注。 2. 热(疫)毒壅肺证 主症:身热汗出,烦渴,咳嗽,胸闷,气促,痰粘不爽,舌质红,舌苔黄,脉数;或见喘促不宁,便秘,苔黄腻,脉滑数。 治则:清热化痰,泻肺通下 处方:桑白皮散合《千金》苇茎汤或合宣白承气汤。 热盛伤络,症见干咳,咯血丝痰,可加用茅根、栀仁、玄参、丹皮、赤芍、黛蛤散等 3. 湿热蕴毒证 主症:发热,口渴,胸痞腹胀,咽痛,尿赤,苔黄腻,脉濡数。 治则:化浊利湿,清热解毒 处方:甘露消毒丹加减。 若身热退,口不渴,脉不数,苔白腻,此为湿重于热,应改用三仁汤或藿朴夏苓汤;腹泻加用葛根芩连汤。 凡有湿邪应加用苍术、葶苈子,必要时可用玉枢丹。 4. 湿热郁阻少阳证 主症:寒热起伏,寒轻热重,身热午后或入暮加重,胸腹灼热,脘痞呕恶,心烦口渴,舌苔黄白而腻,脉弦数。 治则:清泄少阳,辟秽化浊 处方:蒿芩清胆汤或达原饮加减。

(完整版)传染病知识培训

传染病相关知识培训四 一、传染病的一般知识 1、什么是传染病: 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或寄生虫引起的,可由人传人、或由动物传人以及相继传播的感染性疾病称为传染病。 2、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1)有病原体:每种传染病都有其特异的病原体,包括病毒、立克次体、细菌、真菌、螺旋体、原虫等。 2)有传染性:是此类疾病的最主要特征。病原体从宿主排出体外,通过一定方式,到达新的易感染者体内,呈现出一定传染性,其传染强度与病原体种类、数量、毒力、易感者的免疫状态等有关。 3)具有流行病学特征:有流行性(散发、流行、大流行、暴发)、地区性、季节性、周期性、外来性、地方性。 4)免疫性:感染后(包括隐性或显性感染)可针对病原体及其产物产生特异性免疫,属于自动免疫。不同的传染病病后免疫状态不同,有的传染病患病一次后可获得终身免疫,有的还可再次感染。可分为以下几种感染现象。 3、传染病的流行过程的三环节 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环节人群易感性。缺少其中的任何_一个环节,即传染源、传播途径和人群易感性。缺少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不会发生,不可能造成流行。 1)传染源: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包括患者、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 2)传播途径:指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体外,经过一定的传播方式,到

达与侵入新的易感者的过程,谓之传播途径,有呼吸道、消化道、接触、昆虫媒介、性途径和血液途径等。 3)人群易感性:是指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病原体的易感程度或免疫水平。 4、传染病的预防原则针对三环节 l)管理传染源:我国的法定管理的传染病甲类和乙类,强调必须报告、转诊和随访。 (1)甲类传染病(烈性传染病):霍乱、鼠疫(强制管理); (2)乙类传染病:麻疹等(严格管理,其中SARS、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按甲类传染病处理); (3)丙类传染病:流行性腮腺炎等(监测管理)。 2)切断传播途径:根据传染病的不同传播途径,采取不同防疫措施。 3)保护易感人群:进行特异性主动免疫及特异性被动免疫。 5、传染病三级预防原则 1)一级预防:病因预防或初级预防,防患于未然。 2)二级预防:即三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还强调早报告、早隔离。 3)三级预防:积极治疗,预防伤残;做好康复,随访。 二、呼吸道传染病

“三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知识试卷

“三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知识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40分) [A型题] 1.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多以发热为首发症状,体温一般() A.<37.5℃ B.>37℃ C.>38.5℃ D.>38℃ E.>36.5℃ 2.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的潜伏期为() A.2~21天,多为14天 B.12天 C.14~25天 D.10天 E.21天 3.医院如发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或疑似患者,应在多长时间内自有关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A.12小时内 B.6小时内 C.24小时 D.9小时 E.<10小时 4.接触疑似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和临床诊断患者的医务人员,脱离隔离区后需进行医学观察的天数为() A.1周 B.8天 C.15天 D. 10—14天 E.6天 5.轻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用普通鼻导管上氧,流量为1~3 L/min,如面罩高流量给氧,流量应为() A.2—6L/min B.3—9L/min C.4—9L/min D.10—15 L/min E.16—18 L/min 6.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病原微生物可能性最大的是() A.衣原体 B.冠状病毒 C.支原体 D.军团菌属 E.立克次体 7.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密切接触者,隔离观察期限为()A.2天 B.10天 C.12天 D.14天 E.21天 8.进入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区,应戴多少层的棉纱口罩()A.4 B.6 C.2 D.10 E.12 9.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房患者所在的病区用空气乳酸加热熏蒸进行空气消毒,下列哪项正确() A.面积为40m2的房间乳酸用量为6mL B.面积为50m2的房间乳酸用量为10mL C.面积为60m2的房间乳酸用量为8mL D.面积为70m2的房间乳酸用量为12mL E.面积为100m2房间乳酸用量为18mL 10.多数SARS病毒感染者,可检出SARS病毒特异性抗体,一般在发病后() A.2天左右 B.10天左右 C.12天左右 D.14天左右 E.21天左右 11.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进行治疗期间,应定期复查胸片,间隔时间不应超过() A.2天 B.3天 C.10天 D.12天 E.14天 12.医护人员进入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区必须戴棉纱口罩,每隔多长时间应更换口罩() A.2小时 B.4小时 C.8小时 D.12小时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