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历史类: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历史类: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历史类: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历史类: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一、重农抑商政策

(1)、概念了解

是中国历史上主张强调发展农业而限制打击工商业的经济思想和政策

(2)、历代推行原因理解记住

①重农抑商政策是封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必然产物;

②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

(3)、发展主要历程:了解熟悉

①、战国:商鞅变法首次正式提出

②、汉武帝时开始大规模推行,此后历代封建王朝大都执行这项政策。

③、明清两代统治者仍固守重农抑商政策

(4)、目的:理解记住

①直接目的(经济目的):确保国家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保证国家财政收入

②根本目的(政治目的):为了维护封建经济的发展,安定人心,保障国家的安全,维护政治稳定,巩固封建统治

(5)、表现:了解熟悉

①“重本轻末”治国理财思想

②专卖制度,独占专利,限制民营商业范围,发展官营商业的政策,强化国家对经济的控制(专卖制度的目的记住)

③重商税

④贱商令,宋代,商人遭受鄙视的情形开始转变。

⑤组建庞大的官营手工业,压制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6)、“重农抑商”政策的评价理解记住

①积极:古代社会的前期起积极作用为主。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封建社会初期,“重农抑商”政策巩固了新兴地主政权,维护了政治的稳定。

②消极:古代社会的后期起消极作用为主。强化了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使之迟迟难以瓦解;一定程度上巩固了明清封建统治,违背了历史潮流,抑制社会经济活力,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从而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国家的政治稳定。

二、工商业的管理了解

1.表现

(1)秦王朝统一度量衡和货币,有利于工商业的发展。

(2)汉初抑商,商人的赋税加倍,汉武帝时代开始实行盐铁官营制度。

(3)直到唐代,市的设立和废止,都决定于朝廷的命令,市有时间和空间限制。

(4)对于私营工商业的管理,古代王朝通过加重赋税征收的方式加以控制。

2.影响

(1)抑制了新的经济因素和新生产方式的出现和生长。

(2)在明清抑商政策压力下,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三、“海禁”与“闭关锁国”

(1)含义了解

海禁:明清时期,政府严禁私人出海贸易,即“片板不得下海”,严格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对外贸易在官方主持下进行)

闭关锁国: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即只准在“公行”中进行,严格限制外国商人来华贸易。闭关政策则更主要是对外的消极防卫措施(限制外商来华贸易)

(2)推行的原因理解记住会分析

①根本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下(占绝对主导地位),商品

经济成分弱,没有强烈的对外贸易需求

②直接原因:防范人民反抗

③主观原因: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使统治者形成盲目自大的

观念(统治者把外贸看成是施恩行为,认为天朝无所不有)

④客观原因:西方殖民势力的扩张(新航路开辟后,西方殖民者向东方

殖民扩张,侵扰我国东南沿海。(倭寇的侵扰)

(3)目的:维护其封建统治免受威胁。理解

(4)表现:了解

?明初实行海禁,禁止民间贸易,以官方贡赐贸易为主(具有几个特征,厚往簿来、不计成本、缺乏经济动力、为了宣扬国威,加强同海外各国的政治联系。)

?中后期重开海禁;积极开展官方贸易,一直不断

?清初实行迁界、禁海

?统一台湾后,,开澳门、漳州、宁波、云台山四口通商

?康熙晚年严格限制前往南洋贸易

?乾隆时期只开广州一处港口

(5)辩证地评价闭关锁国政策深刻理解记住

积极:是一种消极自卫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暂时维护了国家安全和封建统治。

消极影响:理解记住

①使中国失去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

②抑制了原始资本的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③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不利于中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

④导致了中国造船事业和航海事业的衰落。

⑤使中国逐步落后于世界潮流,是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历史原因。

教训:每个国家和民族都不应该与世隔绝,应广泛交往、取长补短,中国只有坚定不移的走改革开放之路,才能发展进步,超越世界先进国家。了解

(6)打破:《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开放了一系列口岸,标志着闭关政策开始走向破产。中国开始被迫对外开放。

(7)认识:资本主义使整个世界从分散走向统一的整体,任何国家妄图用自我封闭的办法抗拒资本主义的世界潮流只能使自己落后挨打了解

四、中国古代经济政策的特征了解

?历朝大都执行重农抑商政策。

?对经济生活的控制非常全面、具体、严密。

五、近代前夜中西方历史差距比较见PPT25图

六、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1.萌芽原因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理解会分析

2.概况了解

①出现时间\ 地区明朝中后期\ 江南地区

②萌芽标志“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机房的出现

③萌芽出现部门丝织业、棉纺织业、铁器制造业

④萌芽的实质:雇佣关系(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3.特点

地区性和不平衡性非常突出,发展缓慢,往往夭折、中断。4.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深刻理解记住(主要从政治制度传统、资金因素、国内外市场因素、国家政策因素、、社会观念因素五个角度分析,掌握规律)

①根本原因:腐朽的封建制度。专制集权统治和传统纲常礼教阻滞着社会结构的更新和变革。

②具体原因:

(1)生产资金不足。土地买卖制度和高额地租收入吸引地主和商人将赚来的钱大量买田置地严重影响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

(2)国内市场狭小。自然经济的封闭性和农民的极渡贫困,使得人们无力购买商品,造成国内市场狭小。

(3)国际市场缺乏。海禁及闭关锁国政策的实行,阻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当时西欧殖民扩张政策)

(4)国家政策不力。重农抑商(西欧推行重商主义)、海禁及闭关锁国政策抑制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和工商业的发展

(5)社会观念因素:长期以来抑商和歧视商人的思想观念根深蒂固,限制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6)自由劳动力不足。小农经济下,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

(7)科学技术落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自然科技不能与生产方式直接挂钩

5、资本主义萌芽的认识深刻理解,悟出谈认识规律(1)、资本主义萌芽这一经济现象的出现代表了当时中国社会进步发展的总趋势。(进步性)

(2)、资本主义萌芽冲击并侵蚀着传统的经济形态,是中国封建社会衰落的重要的表现,对反封建思想的产生具有重要意义。(革命性)

(3)、从经济整体看,这一经济因素只是在部分地区、行业出现,稀疏而又微弱。(弱小性)

(4)、发展缓慢,未能动摇封建自然经济的根基,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国民经济的主导地位。封建制度的束缚是根本原因。(缓慢性)

6、比较中国明清资本主义萌芽与西欧资本主义萌芽见ppt34图要有世界眼光,全球视野

单元总结

?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结构

?1、经济结构:中国古代经济结构主要包括农业(主导地位)、手工业和商业(从属地位)三部分。

?2、经济形态:农业是主体,手工业和商业是补充,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经济形态)。

《古代的经济政策》教案设计

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导学案) 【课标要求】 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有关中国古代王朝经济政策的基本知识,初步了解、认识考古资料、文献资料和文物插图对于证史的重要作用。借助于历史文献深入理解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实施的原因和所带来的经济后果,从而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文献的能力,及借助历史文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学生可以根据本单元中前三节的知识,推断中国最主要的经济政策,以及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考古材料,历史文献和自己的观察所得,进行推理分析,大胆比较论证,主动探究各个历史问题的答案,学会运用观察法、比较法、阅读法(包括历史图片、文史资料)等探讨有关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对重农抑商政策做出一个正确认识,理解政府决策对经济的作用,联系我们今天的改革开改,理解其对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作用。 【学习重点】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演变及其影响;“重农抑商”政策实施的原因和评价;“闭关锁国”政策实施的背景及其评价。 【学习难点】土地所有制的演变,尤其是“井田制”的瓦解;“重农抑商”政策的评价;历代政府的经济政策与时代特点的关系。 【教学方法】讲授法、问题探究法、小组讨论法、质疑探究法、阅读指导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图片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商鞅变法是指战国(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时期,商鞅在秦国进行的两次政治改革。商鞅姓公孙,卫国贵族,又称卫鞅或公孙鞅。秦孝公任用商鞅实行变法,奠定了秦国富强的基础。商鞅变法的两个内容对我国古代经济政策产生巨大影响,一是“废井田、开阡陌”,就是把标志土地国有的阡陌封疆去掉,废除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井田制,从法律形式上承认封建土地私有制。二是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商鞅首次明确提出以农业为“本业”,以商业为“末业”,这在当时有利于增加人口、征发赋役地租,发展了封建经济。 二、学习新知识 (一)土地制度的演变 1.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 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的极端低下,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以血缘为纽带的氏族公社成员共同占有土地等生产资料,共同劳动,平均分配劳动产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的出现和发展,国家出现了,公社的土地所有权被国家掌握。 2.奴隶社会:一切土地属于国家,实行井田制。 (1)基本特点 ①一切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即属于周王所有),周王是全国最高的统治者,也是最高的土地所有者。正如《诗·小雅·北山》所说:“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②国王把土地层层分封,受封者世代享用,不能转让与买卖,并要向国王交纳贡赋。 周王把土地层层分封给诸侯,诸侯将受封土地分赐给卿大夫,卿大夫把土地再分赐其子弟和臣属。周王对所封土地有予夺之权。各级受封的贵族对土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只能世代享用,不能转让与买卖。受封者还要向国王承担义务,就是要向国王交纳贡赋。(① ②所有制关系) ③在贵族受封的土地上,奴隶和庶民集体耕种。使用奴隶集体耕作是奴隶制经济繁荣的主要原因。(劳动方式和产品分配) ④耕地,十分规整,成方块状,形同井字,被称为“井田”。(形状)

四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人民版必修二原创资料)

四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探究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有关古代王朝经济政策的基本知识。借助于历史文献深入理解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原因和所带来的经济后果,从而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文献的能力。理解统治者对工商业的严格管理对其统治的特殊作用。 2、过程与方法 学生可以根据教科书和教师提供的考古资料、历史文献及自己的观察所得,进行推理分析,大胆地进行论证,主动探究各个历史问题的答案。教师应注重引导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思考和总结,并对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动态进行纠正;对于学生的表现给予恰当的评价。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了解古代中国的“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压抑了中国社会新的生产方式的萌芽,理解我国今天的改革开放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重要现实意义。另外还要学生明白节俭对一个社会的重要性,增强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热爱之情。 探究指导 历史宫殿 【基础知识解析】 一、重农抑商 1、“重农抑商”的目的 ⑴商鞅变法,明确规定了“重农抑商”的原则。此后,中国历朝大都执行“重农抑商”的政策。强调发展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⑵“重农抑商”政策的目的,是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此外,也有政治文化方面的考虑。 2、《吕氏春秋》的重农思想 《吕氏春秋》提出了后世长期遵循的重农原则,特别强调其作用不仅仅局限于经济方面,还可以安定人心。如此,则有利于保障国家的安全,维护政治的稳定,巩固君主的地位。这种思想,对于后来历代统治者有很大的影响。 3、汉代的“重农抑商”政策及结果 ⑴西汉初年,政府曾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商人社会地位虽低,但经济实力却越来越强,大商贾以财力同朝廷抗衡。商人侵夺农人的财产和土地,迫使他们弃其本业,流亡他乡,成为所谓的“末技游食之民”。 ⑵“百姓多离农亩”的状况,使执政者深感不安。汉武帝商推行打击富商大贾、发展官营商业的政策,强化国家对经济的控制。 4、直到唐代,西汉时期确立的商人应入市籍,一人市籍则不得为官的制度依然实行,商人在社会上、政治上和法律上遭受歧视。这种情形直到宋代才开始改变。 5、“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 历代封建王朝大多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使社会经济活力受到压抑,而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萌芽,也长期得不到正常发育。 例题1:对古代重农抑商政策评价,错误的是() A.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B.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C.有利于闭关锁国政策的推行 D.使小农经济解体 思路与技巧:重农抑商政策在封建社会初期对当时农业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新兴地主阶级政权的巩固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到了明清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商品经济的活跃,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而在这时统治阶级依然坚持重农抑商的政策,把商农发展对立起来,并在重农抑商政策思想的指导下推行一系列不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措施,从而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重农抑商政策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第四课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教材分析】 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古代中国“重农抑商”、区域政策倾斜、“海禁”、禁奢侈等经济政策,认识和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2.方法与过程目标: 通过阅读和“重农抑商”、区域政治倾斜、“海禁”、禁奢侈相关的历史材料,学习提炼有效信息阐释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历代专制王朝采取的经济政策主要目的是为了维护专制主义统治,严重压抑了社会经济的活力,从而使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2)国家政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政治保障,体会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 (3)树立工农商协调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加强和谐社会理念。 4、教学重点: 围绕国家“政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重组或选取史料认识历代专制王朝采取的经济政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5、教学难点: 通过历代专制王朝的经济政策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的分析,更深刻理解当今国家经济政策对现今国家发展的影响。 【课前导学材料】 1、阅读课文内容,指出中国历代王朝主要的经济政策有:、、 、等 2、了解这些经济政策的基本内容。 【教学设计】 导入:1、结合学生现实体会,让学生感受到国家政策对社会经济和谐发展的重要性,提出本节课中心问题“中国历代王朝的经济政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2、结合上节内容中国古代经济的繁荣对比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相对落后,形成 情感冲击,激发学生探究原因的兴趣。提出本节中心问题“从中国历代王朝的经济政策看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原因。” 教学设计: 一、中国历代王朝的经济政策 1、学生根据课前预习输理课文内容,要求学生例出主要的经济政策。 2、结合书本内容,学生概括理解这些经济政策的基本内容。 3、教师点评、补充。 二、中国历代王朝的经济政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1、学生探究:中国历代王朝的经济政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启发导向: (1)结合材料历代专制王朝明确规定重农抑商政策的直接目的和根本目的是什么?(2)结合材料,重农抑商政策产生了怎样的后果?

古代中国经济制度

古代中国经济制度知识梳理 一、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的演变 (一)农业生产技术和水利灌溉事业的发展 1.农具和牛耕技术: ①原始社会时期: 相传神农氏创制农具耒耜,当时生产力水平的相对低下,刀耕火种。 ②商周时期:青铜农具出现,但由于昂贵,在农业生产中只是少量使用。 ③春秋战国时期:牛耕技术开始运用,铁制工具出现,生产力水平和农业生产技术的显著提高。 ④西汉时期,铁制工具普遍使用,牛耕技术推广,二牛抬杠。 ⑤东汉:使用一牛挽犁。⑥唐朝曲辕犁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耕犁趋于完善,标志中国传统步犁基本定型。 2. 耕作技术: (1)耕作方法:①春秋战国:垄作法;②西汉:代田法。 (2)耕作技术:魏晋南北朝:耕耙耱技术(北方旱地)和耕耙技术(南方水田) (3)耕作制度:①两汉时一年一熟为主;②宋朝以后,江南出现一年两熟和一年三熟制。、3.水利灌溉: (1)水利工程:都江堰(战国)、汉代的漕渠、白渠和龙首渠 (2)灌溉工具:①曹魏的翻车;②唐朝的筒车;③宋朝的水力高转筒车;④明清的风力水车。 (二)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1.背景: ①商周时期,因为生产力低下和实行井田制,所有土地归周王,所有劳动者在田间集体耕作; ②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渐推广)和生产关系变革(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带来农耕方式的转变。 2.含义:以一家一户为生产单位,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农民的生产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缴纳赋税。 3.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 (1)农民拥有一定的土地、农具或耕畜等生产资料,农民在自己有限的土地上,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具有生产积极性。

(2)经营规模很小,以一家一户为单位,具有分散性。 (3)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少有交换,具有封闭性和狭隘性。 (4)在封建地主阶级的沉重剥削下,农民需要承担沉重的徭役,每遇灾荒瘟疫,多数农民家庭就会陷于贫困,失去土地或破产流亡,具有脆弱性。 (5)注重精耕细作,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和容易满足的社会心理状态,具有落后性。 (6)土地为主要社会财富,随着人口增加和土地兼并激化,土地的过度开垦,导致人地矛盾日益突出,表现出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性。 (三)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 1. 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 2.奴隶社会(商周时期):实行土地国有制度井田制。井田制形成于商,盛行于西周,开始瓦解于春秋,崩溃于战国末期。其内容:一切土地属于国王所有,周王把直接控制外的土地封赐给诸侯,但不得转让和买卖,受田者只享有土地的使用权,并且向周天子交纳一定贡赋。 3. 封建社会(战国以后):以地主土地私有制占支配地位的多种土地所有制,具体形式包括地主土地私有制、封建土地国有制和小农土地所有制。地主土地私有制之下,土地兼并是地主扩大地产的最主要途径,历朝统治者都采取措施抑制兼并,如北魏至唐前期实行均田法,明代丈量土地按照人丁和田亩的多寡收税,但不能从根本上阻止土地兼并。 二、中国古代的手工业技术 (一)中国古代手工业技术的成就 1.冶铸业 (1)青铜冶炼技术:商周时代,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礼器等精美青铜器,充分展示出辉煌灿烂的青铜文明。 (2)冶铁技术:西周晚期,中国已有铁器。两汉的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东汉杜诗发明的水力鼓风冶铁工具,南北朝的灌钢法等,使中国钢铁冶炼技术和产量在16世纪以前一直领先世界。铁器在农业、手工业领域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的水平。 2.纺织业 (1)丝织业技术 ①距今四五千年,我国已养蚕并有了丝织品。 ②商朝时已有了织机,能织出多种丝织品。 ③西周时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

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教案 人教课标版

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已经学过初中中国古代历史和高中历史模块《必修一》即政治模块,对古代政治的发展有一定了解,也培养了一定的学习能力。但由于政治和经济模块分开,内容时间跨度大,概念较多,学生对中国古代经济政策的理解不容易透彻,基础知识方面还有些陌生,为此,我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根据对一些重点史实的了解,重点让学生讨论,集思广益,充分发表意见。 ★课程标准: 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土地制度,了解“重农抑商”“海禁”“闭关锁国”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的土地制度的基本知识。 (2)了解“重农抑商”、“海禁”、“闭关锁国”等经济政策,借助于历史文献深入理解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实施原因和所带来的经济后果,从而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文献的能力,及借助历史文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中国土地制度演变的原因,以及土地制度变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4)“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反映了明清封建制度走向衰落的时代特征。这些政策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是中国近代落后挨打的原因之一。 2、过程与方法 (1)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考古材料、历史文献及自己的观察所得,进行推理分析,大胆地比较论证,主动探究各个历史问题的答案。 (2)初步掌握运用观察法、比较法、阅读法(包括历史图片、文史材料)等探讨土地制度、“重农抑商”政策、“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含义。 (3)学生积极投入,主动地进行探究、思考和总结,讨论评价“重农抑商”“海禁”“闭关锁国”等政策所带来的影响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了解古代土地制度的发展,体察农民生活的艰辛。 (2)了解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在当时产生的背景,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正确评价“重农抑商”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 (3)理解古代中国的哪些经济政策压抑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认识到我国今天的改革开放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4)理解“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含义和危害,培养和树立开放的世界观。 (5)通过本课知识的学习,正确认识农、工、商的关系,认识国家政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自觉维护改革开放局面,对新生先进生产力及新生事物要呵护、宽容,并自觉促进新生事物的发展。 (6)以史为鉴,在国家独立,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坚持改革开放,才能融入世界发展的潮流,最终有利于中国的发展、富强。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演变及其影响;“重农抑商”政策实施的原因和评价;“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实施的背景及其评价。

中国古代经济政策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原始社会的土地制度、夏商周时期的井田制及瓦解的经过、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形成及发展、特点、封建社会时期的国有土地和私有土地的形式、土地兼并。理解生产力的发展是土地制度演变的根本原因;运用历史理论分析中国古代土地制度演变的原因 了解有关中国古代王朝经济政策的基本知识;借助历史文献深入理解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原因和所带来的经济后果,从而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文献的能力,及借助历史文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可以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考古材料、历史文献及自己的观察所得,进行推理分析,大胆地比较论证,主动探究各个历史问题的答案。学会用观察法、比较法、阅读法等探讨有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学生了解古代中国的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压抑了中国社会新的生产方式的萌芽,理解我国今天的改革开放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古代中国土地制度是如何演变的并理解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政策,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 难点:古代中国是一个以农为本的社会,要求学生能站在这一高度上去理解重农抑商实施的原因。 课文新授 一、土地制度的演变 请同学们查阅课本,然后归纳古代中国主要产生过哪些土地制度。 板书(教师归纳) (一)【原始社会】氏族公社所有 (二)【奴隶社会】井田制 (三)【封建社会】 1、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形成 2、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特点 3、明清时期,封建土地制度逐渐成为农业发展的桎梏 (一)【原始社会】──氏族公社所有 (二)【奴隶社会】──井田制 学生阅读教材思考: 井田制特点?井田制是什么时候瓦解的呢?瓦解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直接因素是什么? 一切土地属于国王。(所有权);诸侯、卿大夫强迫奴隶和庶民集体耕种,并支配所有劳动产品。(使用权);(春秋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私田的开垦)井田制瓦解的标志是什么? (三)【封建社会】 (1)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形成: 战国时期,封建制度最终在各国确立。其中秦国的商鞅变法较为彻底,规定“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 (2)学生阅读教材思考:封建土地所有制特点?

4、古代的经济政策教案

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 ★课程标准: 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土地制度,了解“重农抑商”“海禁”“闭关锁国”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的土地制度的基本知识。 (2)了解“重农抑商”、“海禁”、“闭关锁国”等经济政策,借助于历史文献深入理解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实施原因和所带来的经济后果,从而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文献的能力,及借助历史文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中国土地制度演变的原因,以及土地制度变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4)“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反映了明清封建制度走向衰落的时代特征。这些政策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是中国近代落后挨打的原因之一。 2、过程与方法 (1)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考古材料、历史文献及自己的观察所得,进行推理分析,大胆地比较论证,主动探究各个历史问题的答案。 (2)初步掌握运用观察法、比较法、阅读法(包括历史图片、文史材料)等探讨土地制度、“重农抑商”政策、“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含义。 (3)学生积极投入,主动地进行探究、思考和总结,讨论评价“重农抑商”“海禁”“闭关锁国”等政策所带来的影响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了解古代土地制度的发展,体察农民生活的艰辛。 (2)了解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在当时产生的背景,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正确评价“重农抑商”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 (3)理解古代中国的哪些经济政策压抑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认识到我国今天的改革开放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4)理解“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含义和危害,培养和树立开放的世界观。 (5)通过本课知识的学习,正确认识农、工、商的关系,认识国家政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自觉维护改革开放局面,对新生先进生产力及新生事物要呵护、宽容,并自觉促进新生事物的发展。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一轮复习《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一土地制度的演变 历史时期土地制 度表现形式 原始社会土地公有 制 氏族公社所有,公社 成员集体耕种,平均 消费 奴隶社会 (商周) 国王、贵 族 土地所 有制 井田制(国王所有: 普天之下,莫非王 土……) 封建社会 (战国以来)以私有制 为主体的 多种土地 所有制 国有土地所有制(均 田制、屯田制) 君主自耕农土地私有 制土地私有制地主土 地私有制 (一)土地私有制下经营方式的变化(租佃关系的日趋普遍化) 1.概念:农民租种地主土地,向地主缴纳一定地租,由此,地主与农民形成的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2.原因:生产力的发展、土地兼并、人口增加、天灾人祸、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3.演变1)战国:租佃方式产生; 2)汉代:“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伍”比较普遍 3)宋代: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 4)明清:租佃制普及全国; 4.影响: ①佃农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相对减弱——不仅有了选择雇主的权利,而且在支配产品方面也获得了一定的发言权,这大大提高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从而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②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③促进了新的生产关系的产生。(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田庄经济:农民没有人身自由)(二)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

1发展历程

③地方豪强势力壮大,影响到中央集权的加强;④导致租佃关系的出现并日趋普遍化;⑤农民日益贫困,无力购买手工业品;地主买田置地,影响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4、政府对策:均田、限田,明代鱼鳞图册。 5、认识:土地兼并是中国古代非常普遍的现象,贯穿于封建社会的始终,国家的任何抵抗政策都不可使之逆转,其根本原因在于土地私有制和土地自由买卖制的存在。在这种制度下,只有土地才是各种形态财富的最后归宿。而封建国家往往是在不触动地主土地所有权的条件下,去争取延缓土地兼并的形势,因此它只能缓和这种形势而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另外重农抑商亦加剧了土地兼并。 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1. 原因 (1)中原人口的南迁(劳动力;生产工具;技术等) (2)南方社会环境相对稳定,统治者采取一系列奖励农耕、发展生产、兴修水利的政策措施(3)南方本来蕴含着的发展农耕经济的巨大潜力 (4)气候变迁的影响 2. 过程:西汉三国两晋南北朝唐朝中期宋朝(南宋) 3. 趋势:由北向南;由东向西转移。 各朝代的经济发展重心:周秦西汉---关中;东汉---河南南阳、洛阳。唐后期:“杨一益二”;南宋:“苏湖熟,天下足。”明清时期:“湖广熟,天下足。”古代中国经济重心转移:关中——中原——江南(东南—中南)。 人口迁徙:中原人口的大量外迁 1.三次南迁:两晋、唐安史之乱、两宋时期 2.三次南迁的原因 (1)中原地区战乱频繁,南方相对安定---最主要原因 (2)少数民族内迁和少数民族政权的兴起 a.两晋之际的“五胡内迁”;

人民版《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导学案教师版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导学案 主编:黄梅五中高一历史组 【学习目标】 1、能知道“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 2、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和“海禁”政策,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 难点:古代中国是一个以农为本的社会,要求学生能在这一认识基点上去理解重农抑商和“海禁”实施的原因,此外,不可忽视超越经济的政治文化的因素; 理解重农抑商、“海禁”政策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之间的深层关系; 【学习策略】 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考古材料、历史文献材料及自己的观察所得进行推理分析,大胆地比较论证,主动探究各个历史问题的答案。学会用观察法、比较法、阅读法(包括历史图片、文史材料)等学习有关的问题。 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古代中国的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压抑了中国社会新的生产方式的萌芽,从而认识到我国今天的改革开放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知识导学】 知识点一、中国古代历代统治者实行的基本经济政策——重农抑商 1、首倡:明确规定了重农抑商的原则,此后历代大多沿行。 2、含义:也叫“”、“”,都是强调要发展,限制和的发展。 3、目的:维护的经济基础;此外也有的考虑;(《吕氏春秋》特别强调其作业不仅仅局限于经济方面,还可以。);保障国家安全,维护稳定,巩固君主的地位。 4 重要原因: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即农民和小农经济是徭役征派和国家赋税的主要充当者。 5、商人的地位:西汉初年,商人地位很低,但越来越强。汉武帝推行、的政策,以强化国家对经济的控制。直到唐代,西汉时确立的,一入市籍则的制度依然继续实行。商人实际上没有取得的平等地位,在上和上遭受歧视。这种情形直到才开始转变。 6、影响:历代王朝推行的重农抑商的政策,使受到压抑,而和的萌芽也长期得不到正常发育。 【学习思考1】 《汉书》中记录了这样的说法:“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形呢? 译文:“现在的法律贬低商人,但是,商人已经非常富贵;现在的法律抬高农民,但是,农民已经极其贫困了 (1)中国古代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造成商人的社会地位非常低下,但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人不可避免地致富了,这是历史的必然; (2)长期以来,中国社会依存于土地的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统治阶级是地主阶级的代表,而地主是靠剥削农民来生存的,农民虽然名义上政治地位被“抬高”,事实上处于社会的底层,极其贫困。 【学习思考2】应当怎样认识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作用和影响 (1)性质:中国历代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政策 (2)积极:(封建社会的前期,积极作用为主)①经济上:有利于农业人口的稳定,推动农业经济向前发展,从而巩固封建国家的经济基础;②政治上:有利于安定人心和加强对农民的控制,进而保障国家的安全,维护封建国家的政治稳定; (3)消极:(封建社会的后期,消极作用为主)这一政策使社会经济的活力受到压抑,尤其是到了明清时期,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萌芽,也长期得不到正常发育。这是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 知识点二、工商业的管理 1、秦王朝统一,为工商业的发展规定了必要的统一标准。秦统一货币,通行,也为经济秩 2、汉初抑商,商人的赋税加倍,这就是所谓“”。汉武帝时代时代开始实行制度。 3、直到,市的设立和废止,都决定于朝廷的命令。所有的市都是朝廷设官管理的;市的 也受到限制。政府对和的严格管制,束缚了商业的自由发展。 4、对于私营工商业,古代王朝通常通过的方式加以控制。 5、影响:历代王朝对工商业始终执行严格的管理制度,抑制了新的和的出现和成长 【学习思考3】阅读教材第一个子目和第二个子目并结合所学知识,思考下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具体表现在那些地方? 重农:劝课农桑,轻徭薄赋,奖励垦荒,兴修水利; 抑商:(1)歧视商人,限制商人的社会地位;(汉初、唐代等) (2)推行打击富商大贾、发展官营商业的政策(汉武帝) (3)对工商业实行严格管理; (4)对私营工商业,征收重税等。 知识点三、“海禁”的政策

《古代的经济政策》教案

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 【课标要求】 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有关中国古代王朝经济政策的基本知识,初步了解、认识考古资料、文献资料和文物插图对于证史的重要作用。借助于历史文献深入理解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实施的原因和所带来的经济后果,从而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文献的能力,及借助历史文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学生可以根据本单元中前三节的知识,推断中国最主要的经济政策,以及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考古材料,历史文献和自己的观察所得,进行推理分析,大胆比较论证,主动探究各个历史问题的答案,学会运用观察法、比较法、阅读法(包括历史图片、文史资料)等探讨有关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对重农抑商政策做出一个正确认识,理解政府决策对经济的作用,联系我们今天的改革开改,理解其对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作用。 【学习重点】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演变及其影响;“重农抑商”政策实施的原因和评价;“闭关锁国”政策实施的背景及其评价。 【学习难点】土地所有制的演变,尤其是“井田制”的瓦解;“重农抑商”政策的评价;历代政府的经济政策与时代特点的关系。 【教学方法】讲授法、问题探究法、小组讨论法、质疑探究法、阅读指导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图片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商鞅变法是指战国(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时期,商鞅在秦国进行的两次政治改革。商鞅姓公孙,卫国贵族,又称卫鞅或公孙鞅。秦孝公任用商鞅实行变法,奠定了秦国富强的基础。商鞅变法的两个内容对我国古代经济政策产生巨大影响,一是“废井田、开阡陌”,就是把标志土地国有的阡陌封疆去掉,废除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井田制,从法律形式上承认封建土地私有制。二是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商鞅首次明确提出以农业为“本业”,以商业为“末业”,这在当时有利于增加人口、征发赋役地租,发展了封建经济。 二、学习新知识 (一)土地制度的演变 1.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 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的极端低下,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以血缘为纽带的氏族公社成员共同占有土地等生产资料,共同劳动,平均分配劳动产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的出现和发展,国家出现了,公社的土地所有权被国家掌握。 2.奴隶社会:一切土地属于国家,实行井田制。 (1)基本特点 ①一切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即属于周王所有),周王是全国最高的统治者,也是最高的土地

1.4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知识点)

考点四: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 (一)重农抑商政策 1.含义:强调发展农耕经济,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2.起止时间:从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一直持续到清末的的甲午战争后(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是封建社会的一项基本的经济政策)。 3.原因: (1)根本原因:为了保护封建制度的经济基础,巩固封建统治。 (2)直接原因:手工业和商业抢夺农业劳动力(商人不从事生产),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危及封建政权统治。 4.目的:保护小农经济。 5.措施:

6.评价: (1)积极作用:在封建社会初期,保护封建小农经济发展,巩固新兴地主阶级政权,有利于社会稳定。 (2)消极作用:在封建社会晚期(明清时期),阻碍了商品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和社会进步,使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 (二)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 1.海禁政策: (1)原因:明初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统治;清初主要是为了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 (2)内容:明代,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清初,禁止官民私自出海;将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许人民片帆下海。 (3)实质:闭关锁国。

2.闭关锁国政策: ⑴原因: ①根本原因:自然经济的封闭性和顽固性。 ②直接原因:防范人民的抗清斗争和外国入侵。 ③主观原因:认为天朝大国物产丰盈,无需对外贸易。 ⑵内容: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和交往;禁止商人前往南洋贸易;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对外贸易。 ⑶评价:①有一定的民族自卫作用,暂时延缓了西方殖民者的侵略;②但消极作用占主流地位:隔绝了中国与外界的联系,阻碍了中外科技文化交流;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最终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或西方)。 3.“朝贡贸易” (1)含义:朝贡贸易亦称“随贡贸易”、“贡舶贸易”。宋代以后中国政府准许外国使节在进贡的前提下,随所乘船舶、车马携带商货来中国进行的贸易。 (2)目的:展示天国威仪,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 (2)特点:①朝贡国需要得到朝廷的特许,才能来华贸易; ②各朝贡国贡期并不一致;③政府在朝贡贸易中坚持“厚往薄来”,不以获利为目的。 (3)影响:

1.4【同步练习】《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人民版)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同步练习◆选择题 1.中国历史上封建社会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始于( ) A.西周实行工商食官 B.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 C.秦始皇统一度量衡 D.西汉实行盐铁官营

2.元代陆友仁《研北杂志》载:“世所谓正月三日为田本命。”明末清初周亮工《因树屋书影》载:“吴俗以正月三日为田生日。”上述记载反映了( ) A.重农主义经济思想 B.古代封建迷信盛行 C.农业生产的落后状况 D.人地矛盾异常尖锐 3.某同学在图书馆查阅资料时,发现了中国古代某地居民的一份职业结构表 据此推断这种职业结构最可能出现在何时何地( ) A.汉代江南地区 B.明代苏杭地区 C.宋代太湖地区 D.唐代关中地区 4.清朝乾隆时“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买田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其影响是( ) A.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 B.影响手工业扩大再生产 C.使手工业品缺乏市场 D.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5.“夷货非衣食所需,可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隔而构之衅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也,何可得哉!”《海防纂要?卷七》中这则史料反映出当时统治者推行的政策是( ) A.重文轻武 B.重本轻末 C.闭关锁国政策 D.避战自保 6.读《清代中期农业税与工商杂税变化趋势图》,从中我们可得到的信息包括( ) ①农业税相对稳定②工商杂税逐渐增长并超过农业税③商品经济发展④导致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7.清顺治十八年(1662年),清廷强迫云台山、高公岛、东西连岛等地居民内迁,规定“片帆不许入海”。这反映了清政府实行( ) A.工商皆本政策 B.重农抑商政策 C.海禁政策 D .盐铁官营政策 8.清初曾经规定:“一户所领之织机不得逾百张,以抑兼并,过则有罚。”这一规定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资本主义萌芽继续缓慢发展 B.清政府大力扶持纺织业发展 C.专制统治阻碍资本主义萌芽 D.政府限制手工工场的规模 ◆简答题 ◆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醒世恒言》叙述:明朝浙江淳安县的一个小地主,依靠仆人贩售油漆等物品,致富数千金,于是购置田产,居为大地主。又有苏州王宪,出身于大地主家庭,经营了一个玉器店铺,更富裕了。 材料二《郑氏规范》介绍,大地主郑氏家族的条规规定:“佃人用货币折租。” 材料三《清代全史》叙述:杭州人张翰的祖先在成祖末年(明朝)购织机一张,从事纺织,忻织泞布精良,“每下一机,人争鬻之”,因此获利甚多,后来织机发展到二十余张。 请回答: (1)以上材料,反映了明朝什么社会经济现象? (2)材料中提及的人物从事的经济活动有哪几种?上述经济活动对明朝社会经济发展各有什么影响? (3)哪一种经济活动是当时社会经济的主流?为什么? 答案和解析 1.B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商鞅变法最先提出重农抑商政策。 2.A 解析:材料中的“为田本命”“为田生日”反映了“民以食为天,国以农为本”的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一第4课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19)

四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教学流程】 投影:小故事:(明朝)陆二从苏州贩了一船灯草运往南京,灯草总共只值八两银子,可过了几个税关,商税就缴了四两,还没到南京,又遇上了税关,陆二无奈之下只好一把火烧了灯草。 设问:为什么会有如此的结果呢?这与古代社会的哪一项经济政策有关? 回答:重农抑商政策 老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老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一目第一个自然段,哪位同学能告诉大家:什么是重农抑商政策? 回答:重农抑商政策就是中国古代发展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的政策。 设问:那么中国历代王朝采取了哪些抑商的措施?我们以汉朝为例,来了解古代中国“抑商”的具体措施。 投影:古代中国“抑商”的具体措施。表格 汉代 措施 (1)政府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P22页最后一段(2)打击富商大贾、发展官营商业的政策 (3)商人应入市籍 (4)严格的工商业管理 (5)商人的赋税加倍,所谓“重租税以困辱之” 设问:那么是什么原因促使古代中国的统治者们采取“重农抑商”的政策呢?统治者们采取重农政策的同时为什么还要实施抑商政策呢? 投影:“农业是整个古代世界的决定性的生产部门,农业是人类早期文明的源泉和动力,是一切社会财富的最基本内容”-------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1卷第169页 设问:无论中国历史还是世界历史,都说明了这样一个事实,人类摆脱野蛮时代跨入文明时代,首先和主要是通过农业的进步发展完成的。中国有句老话叫“民以食为天”,统治者只要解决了农业这个“天大的事”便可以稳定统治,所以,在生产力相对落后的古代中国,重视农业便成为必然。因此我们可以说,“重农”的原因是它可以“为统治者提供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P22页。” 那重农的同时为什么要抑商呢?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教材第二自然段,第二句话 古代统治者之所以抑商,主要是出于政治文化方面的考虑,因为民众务农,有利于保障国家的安全,维护政治的稳定,巩固君主的地位。因此一直以来都抑制工商业的发展。 设问:那么,古代中国的“重农抑商”政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请同学们看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经商)及怠而贫者,举以为孥(没收其妻子为官奴婢)。 ——《史记·商君列传》 设问:材料一中,商鞅变法的措施反映了什么古代中国经济政策方面的什么政策? 回答:重农抑商政策 教师:从后来秦国的发展情况看,商鞅变法中重农抑商的规定,促进了经济的跃进,壮大了秦国的实力,为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所以我们可以看出,重农抑商政策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促进了生产的发展,他的影响主要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回答:积极的 教师:但是时代在发展变化,重农抑商的思想却没有变化,它积极的作用能否持续呢?我们来看下一则材料: 材料二:“约自16世纪起,资本主义发展较早的西欧国家一反农本的传统,采取重商主义政策,借以促进海外贸易和殖民活动、鼓励资本原始积累,扶植为适应国外市场的工业生产。在同一时期,亚欧大陆东部几个发展水平即使不超过但也绝不低于西欧的国家,包括中国和日本却固步自封,限制甚至放弃海上活动,以闭关自守为国策,维护本国的农本经济。”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设问: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谈谈明清以来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回答:重农抑商。 教师:好。那么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主要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学生:消极的。

历史类: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一、重农抑商政策 (1)、概念了解 是中国历史上主张强调发展农业而限制打击工商业的经济思想和政策 (2)、历代推行原因理解记住 ①重农抑商政策是封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必然产物; ②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 (3)、发展主要历程:了解熟悉 ①、战国:商鞅变法首次正式提出 ②、汉武帝时开始大规模推行,此后历代封建王朝大都执行这项政策。 ③、明清两代统治者仍固守重农抑商政策 (4)、目的:理解记住 ①直接目的(经济目的):确保国家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保证国家财政收入 ②根本目的(政治目的):为了维护封建经济的发展,安定人心,保障国家的安全,维护政治稳定,巩固封建统治 (5)、表现:了解熟悉 ①“重本轻末”治国理财思想 ②专卖制度,独占专利,限制民营商业范围,发展官营商业的政策,强化国家对经济的控制(专卖制度的目的记住)

③重商税 ④贱商令,宋代,商人遭受鄙视的情形开始转变。 ⑤组建庞大的官营手工业,压制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6)、“重农抑商”政策的评价理解记住 ①积极:古代社会的前期起积极作用为主。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封建社会初期,“重农抑商”政策巩固了新兴地主政权,维护了政治的稳定。 ②消极:古代社会的后期起消极作用为主。强化了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使之迟迟难以瓦解;一定程度上巩固了明清封建统治,违背了历史潮流,抑制社会经济活力,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从而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国家的政治稳定。 二、工商业的管理了解 1.表现 (1)秦王朝统一度量衡和货币,有利于工商业的发展。 (2)汉初抑商,商人的赋税加倍,汉武帝时代开始实行盐铁官营制度。 (3)直到唐代,市的设立和废止,都决定于朝廷的命令,市有时间和空间限制。 (4)对于私营工商业的管理,古代王朝通过加重赋税征收的方式加以控制。 2.影响 (1)抑制了新的经济因素和新生产方式的出现和生长。 (2)在明清抑商政策压力下,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