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嗜铬细胞瘤的内科治疗

嗜铬细胞瘤的内科治疗

嗜铬细胞瘤的内科治疗
嗜铬细胞瘤的内科治疗

嗜铬细胞瘤的内科治疗

发表时间:2012-12-29T11:05:25.78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40期供稿作者:王国静[导读] 嗜铬细胞瘤(pheochromocytoma)是肾上腺髓质以及其他任何肾上腺素能系统的嗜铬细胞产生过多儿茶酚胺的肿瘤。王国静 (伊春市美溪区中医院 153011)【摘要】目的讨论嗜铬细胞瘤的内科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酚苄明:每次10mg,2/d,以后

逐渐加量,一般30~40mg/d,不良反应有直立性低血压、鼻塞、瞳孔缩小、恶心、流涎及心动过速。【关键词】嗜铬细胞瘤内科治疗嗜铬细胞瘤(pheochromocytoma)是肾上腺髓质以及其他任何肾上腺素能系统的嗜铬细胞产生过多儿茶酚胺的肿瘤。肿瘤大多来源于肾上腺髓质的嗜铬细胞,另一部分来源于肾上腺外的嗜铬细胞。由于瘤细胞阵发性或持续性地分泌大量儿茶酚胺,临床上表现为阵发性或持续性高血压及代谢紊乱症候群。本病占高血压的0.05%~0.1 %,男多于女,20~50岁多见。

1 病因和发病机制

本病80%~90%来自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其余发生在肾上腺以外的交感神经节和其他嗜铬组织,绝大多数为单个腺瘤,大多在右侧,约97%的病例肿瘤在腹腔及盆腔内,有些发生在膀胱壁,直肠前后或卵巢内。胸内主要在后纵隔脊柱旁。约20 %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是多发的,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恶性的发生率较大,表现为肿瘤切除后的复发和远处转移。

嗜铬细胞瘤自主地分泌大量儿茶酚胺,呈阵发性或持续性释放,还可分泌一定量的多巴胺,血中主要以结合型存在。肾上腺内及主动脉旁的嗜铬组织内的肿瘤细胞产生较多的肾上腺素,其他部位的肿瘤细胞一般仅能合成去甲肾上腺素,此一特点对肿瘤的定位诊断有一定的帮助。

2 临床表现

嗜铬细胞瘤阵发性或持续性分泌大量儿茶酚胺,引起一系列临床表现,高血压是最常见症状,可表现为平时血压不高,发作时急剧升高,或平时也较高,伴发作性的加剧,可因精神刺激、剧烈运动、直立变换、大小便、肿瘤被压迫按摩而诱发,发作时常伴剧烈头痛、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大汗淋漓、胸闷、心慌、视物模糊,甚至有濒死的恐惧感。发作时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多数可自行缓解。随着病情加重,发作会越来越频,病情较为严重者,发作间歇期的血压也可高于正常。高血压发作时伴头痛、心悸、多汗三联症,对嗜铬细胞瘤的诊断有重要意义。直立性低血压、休克、高血压脑病、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及氮质血症都是本病的常见表现。

嗜铬细胞瘤高血压危象的特点表现为血压骤升达超警戒水平或高、低血压反复交替发作,血压大幅度波动,甚至出现低血压休克。发作时多伴有全身大汗、四肢厥冷、肢体抽搐、神智障碍及意识丧失。有的病人在高血压危象时发生脑出血或急性心肌梗死。其发病的机制可能是肿瘤在原有的高儿茶酚胺血症的基础上再阵发性地大量分泌释放儿茶酚胺,作用于血管中枢影响血管的收缩反射。

嗜铬细胞瘤的心脏改变表现是没有冠心病的病人常出现胸痛、心绞痛甚至急性心肌梗死,并且可伴多种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期前收缩、左或右束支传导阻滞。也可有充血性或肥厚性心肌病,充血性心力衰竭。另外,由于肺毛细血管内皮损害,肺动脉压力增加及细胞内液渗出可引起非心源性肺水肿。其发病机制是由于高浓度的儿茶酚胺长期作用于心肌引起心肌细胞灶性坏死、变性、心肌纤维化,并且儿茶酚胺可使心肌耗氧增加并引起冠状动脉痉挛,长期的高儿茶酚胺血症可直接损害心肌细胞,导致所谓的儿茶酚胺性心肌病。

儿茶酚胺释放过多,可引起严重的代谢紊乱,出现心悸、发热出汗、消瘦、多尿、多饮等症状。部分病人出现血糖升高,血中游离脂肪酸增多,可诱发动脉粥样硬化。高钙血症是一种较少见的并发症,可有家族性。

静止型嗜铬细胞瘤是指临床无任何症状,常在其他疾病检查或健康体检时偶尔被发现,在特殊情况下可诱发高血压或被病理证实为嗜铬细胞瘤。实验室检查对静止型嗜铬细胞瘤的术前诊断无明显帮助,对疑为静止型嗜铬细胞瘤的病人均应按嗜铬细胞瘤做术前准备。

3 辅助检查 3.1血、尿儿茶酚胺及其代谢产物的测定尿儿茶酚胺及其代谢产物3-甲氧-4羟苦杏仁酸VMA或甲氧基肾上腺素测定显示,持续性高血压及阵发性高血压发作时常明显升高,如超过正常高限2倍以上有诊断价值。血儿茶酚胺测定的价值有限,不宜作为嗜铬细胞瘤病人的初筛试验,一般在临床上高度怀疑嗜铬细胞瘤而尿液儿茶酚胺及代谢产物处于临界线时采用。

3.2抑制试验适用于持续性高血压、阵发性高血压发作期,或激发试验阳性者,当血压高于170/110mmHg或血浆儿茶酚胺水平中度升高时实行。

(1)酚妥拉明试验。

(2)可乐定抑制试验。

3.3激发试验试验前应建立静脉通路,准备好酚妥拉明,一般血压>170/110mmHg不做激发试验。

(1)冷加压试验。

(2)高血糖素试验。

3.4定位诊断

(1)静脉肾盂造影及肾上腺断层摄影,阳性率不高。

(2)B型超声波检查其敏感性低于CT或MRI,更适宜于CT阴性的消瘦病人,对肾上腺外的嗜铬细胞瘤进行初步筛选有较大的实用价值,但较小的肿瘤不易被发现,且超声波探头的加压可能引起发作。

(3)CT扫描或MRI阳性率很高。

4 诊断和鉴别诊断 4.1有高血压的表现,出现头晕、心悸、多汗三联症,血压阵发性或持续性升高,且伴有代谢亢进的表现,应高度考虑嗜铬细胞瘤的可能。

4.2基础代谢率增高而甲状腺功能试验正常。血糖升高,糖耐量异常及出现糖尿病曲线,非酯化脂肪酸增高。

4.3实验室检查阳性发现。

5 治疗

嗜铬细胞瘤的护理常规

嗜铬细胞瘤护理常规 (一)定义 嗜铬细胞瘤来源于肾上腺髓质及交感神经系统的嗜铬组织,如腹腔神经丛、纵隔、膀胱等处;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约占85%,其中10%为双侧性。其可释放儿茶酚胺入血,是可以引起高血压和多器官功能及代谢紊乱的一种少见的肿瘤。 (二)临床表现 所谓“6H表现”:hypertension(高血压),headache(头痛),heart consciousness(心悸),hypermetabolism(高代谢状态),hyperglycemia(高血糖),hyperhidrosis(多汗). (三)护理诊断/护理问题 1、疼痛:与手术创伤以及术后留置引流管有关。 2、有出血的危险:与手术切口为完全愈合有关。 3、有感染的危险:与手术创伤,留置引流管有关。 4、有下肢静脉血栓的危险:与术后长期卧床有关。 5、有坠积性肺炎的危险:与术后长期卧床有关。 6、组织灌注不足:与手术失血有关 7、知识缺乏:与缺乏疾病的相关知识有关。 (四)观察要点 1、高血压危象:若出现血压急骤升高达200mmHg以上,伴头痛、头晕心悸、气短、胸闷压抑、面色苍白、大汗淋漓、恶心呕吐、视力模糊等情况时,提示发生高血压危象,严重时出现脑溢血或肺水肿。 2、肾上腺危象:脱水、血压下降、体位性低血压、虚脱、厌食、呕吐、精神不振、嗜睡乃至昏迷。 3、生命体征 (五)护理措施 1、术前护理 (1)完善各项检查,做好禁食、禁饮、肠道及皮肤准备。 (2)做好心理护理,指导患者练习术后体位、有效咳嗽的方法。

(3)积极控制好血压,口服а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如酚苄明,控制好血压。(4)预防腹压增高,如提重物、大声咳嗽、用力排便等都会刺激瘤体导致血压增高。 (5)扩容治疗:术前3~6天进行输液扩容治疗。 (6) 体液不足的护理,儿茶酚胺症患者术前血管处于收缩状态,术后儿茶酚胺急剧减少可导致外周血管扩张,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可出现休克症状。 2、术后护理 (1)常规护理 ①体位:全麻未清醒时,应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减少误吸的风险。 ②术后6小时生命体征平稳后,可鼓励患者适当的翻身及活动。 ③饮食指导:患者无腹胀、肠鸣音好,有肛门排气后即可进食。 (2)严密观察血压:切除肿瘤后,由于血浆儿茶酚胺相对不足,血管因张力减低而容积增大,血容量相对不足,易出现低血压、心动过速等休克症状。 预防出血:术后24小时内要观察伤口处有无渗血,尤其要观察注意腹膜后引流液的颜色和量。一般24小时内腹膜后引流不超过50ml的血性液,以后逐渐减少,术后72小时方可拔除引流管。如引流液每小时超过100ml以上并液色鲜红,同时伴有血压降低、脉搏加快、面色苍白、中心静脉压降低等症状说明有内出血的发生,应及时输血、输液、给止血药,并做好二次手术的准备。 (4)预防感染:包括肺部和泌尿系感染。应鼓励患者咳嗽、翻身、叩背,并及时给予雾化吸入和应用抗生素。在留置尿管期间,给予患者尿道口护理2次/日,保持尿道口清洁;保持尿管位置低于膀胱位,防止尿液返流。 (5)预防肾上腺低功:应准时、准量给予糖皮质激素,并且观察患者神志变化,有无恶心、呕吐、肌无力、大汗和心慌等症状。 (6)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应观察患者双下肢有无水肿、疼痛;并教会患者双下肢被动运动和按摩的方法。 (六)健康教育 1、心理指导 向患者反复耐心讲解疾病的有关知识,使患者对疾病有充分了解和明白手术

嗜铬细胞瘤怎么治疗,最好保守治疗

嗜铬细胞瘤怎么治疗,最好保守治疗 嗜铬细胞瘤为起源于神经外胚层嗜铬组织的肿瘤,虽是良性。但某些患者可因长期高血压致严重的心、脑、肾损害或因突发严重高血压而导致危象,危及生命,但如能及时、早期获得诊断和治疗,是一种可治愈的继发性高血压病。 ★1.药物治疗 (1)嗜铬细胞瘤的定性及定位的诊断一旦明确,应立即用药物控制,以防出现高血压急症。主要用药为长效α受体阻滞药,包括酚苄明和哌唑嗪。 (2)合并高血压急症时可静脉给以酚妥拉明。如疗效不好可静脉输注硝普钠。

★2.术前准备和药物治疗 (1)α-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断剂①酚妥拉明:用于高血压的鉴别诊断,治疗高血压危险发作或手术中控制血压。②酚苄明:常用于术前准备,术前口服,直至血压接近正常,服药过程中应严密监测卧、立位血压和心率的变化。③哌唑嗪、特拉唑嗪、多沙唑嗪:均为选择性突触后α1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应用时易致严重的直立性低血压,故应在睡前服用,尽量卧床。④乌拉地尔(压宁定):可阻断α1、α2受体,并可激活中枢5-羟色胺1A受体,降低延髓心血管调节中枢的交感反馈作用,故在降压的同时不增加心率。 (2)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断剂因使用α受体阻断剂后,β受体兴奋性增强而致心动过速、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肌耗氧量增加,应使用β受体阻滞剂改善症状。

(3)钙通道阻断剂(CCB) CCB可用于术前联合治疗,尤适用于伴冠心病或儿茶酚胺心肌病患者,或与α、β受体阻断剂合用进行长期降压治疗。常用硝苯地平。 (4)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如卡托普利。 (5)血管扩张剂硝普钠是强有力的血管扩张剂,主要用于嗜铬细胞瘤患者的高血压危象发作或手术中血压持续升高者。严密监测血压,调整药物剂量,以防血压骤然下降,并监测氰化物的血药浓度。 (6)儿茶酚胺合成抑制剂α-甲基对位酪氨酸为酪氨酸羟化酶的竞争性抑制剂,阻断儿茶酚胺合成。根据血压及血、尿儿茶酚胺水平调整剂量,可逐渐增加。常见的副作用有嗜睡、抑郁、消化道症状、锥体外系症状如帕金森病等。减量或停药后上述症状可很快消失。 3.131Ⅰ-MIBG治疗

嗜铬细胞瘤术前准备

手术切除肿瘤是惟一有效的治疗方法,不治疗者将死于本病90%的嗜铬细胞瘤是良性肿瘤,手术治疗效果好,但风险大,未做术前准备的手术死亡率高达50%。近年来,随着外科技术和麻醉技术的不断改进,手术的死亡率已降至1%~5%。妥善的围手术期处理是降低手术风险和使手术获得成功的关键,首先要充分认识嗜铬细胞瘤低血容量性高血压的病理生理学特点,通过妥善的围手术期处理,把手术的风险降至最低限度,具体措施包括下列五个方面。 一、控制血压 术前应用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并维持一段时期可使血压缓慢下降,血管床扩张,血容量逐渐增加。常用药物为苯苄胺,是长效的a1受体阻滞剂,对α1受体的作用比对α2受体的作用强100倍,控制血压效果好,口服用药十分方便,从30mg/d开始,根据血压情况逐渐加量,一般要用到60~120mg/d方能奏效,少数病人需用到240mg/d。苯苄胺的非选择性α受体抑制作用可使β受体失去拮抗,诱发心律失常,或在肿瘤切除术后使血管床扩张,引起长时间低血压,所以苯苄胺用量不宜过大,用药时间也不宜过长,一般用药2周左右即可考虑手术。哌唑嗪能选择性抑制α1受体,作用缓和,对心律影响小,但该药属突触后抑制,对肿瘤探查术中引起的血压骤升控制不满意,首次1mg,/d,常用2~3mg/d,最多可用至6~8mg/d。对于单用α受体阻滞剂效果不理想的病人,可加用钙通道阻滞剂,如硝苯地平(心痛定)、维拉帕米(异博定)、硝苯苄胺啶等。有些嗜铬细胞瘤病人在高CA和低血容量的刺激下可发生高肾素血症,嗜铬细胞瘤亦可异常分泌肾素,这将使血管紧张素Ⅱ(AⅡ)的生成增加。有些嗜铬细胞瘤病人由于受体下降调节,其高血压不是CA引起,而是AⅡ所致,此时用α受体阻滞剂可能不发生作用,应用甲巯丙脯酸或苯丁醋脯酸方可使血压下降并避免阵发性发作。 二、纠正心律失常 有心动过速或心律失常的嗜铬细胞瘤病人,在使用α受体阻滞剂后仍然存在上述情况时,宜加用β受体阻滞剂,阿替洛尔(氨酰心安)、美托洛尔(美多心安)和埃莫洛尔(esmolol)抗心律失常的作用强,不引起心衰和哮喘,故明显优于以往常用的普萘洛尔(心得安)。 三、扩容 扩容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措施。嗜铬细胞瘤分泌过量的CA使外周血管强烈收缩,血管床容积减少,血容量绝对不足。一旦切除肿瘤,CA减少,血管床开放,容量不足就成为主要矛盾,术前在控制血压的情况下,预充一定的血容量,再辅以术中扩容,这不但可使术中血压平稳,而且可防止术中因血容量不足而大量快速扩容可能发生的心衰、肺水肿等并发症。 四、改善一般情况 如纠正电解质紊乱、调整血糖及术前心理准备工作。 五、密切观察各项生命指标的变化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影像学诊断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影像学诊断 【临床与病理】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adrenal pheochromocytoma)是发生于肾上腺髓质的肿瘤,多为良性,但也可为恶性。肾上腺是嗜铬细胞瘤的主要发生部位,约占90%。嗜铬细胞瘤也称为“10%肿瘤”,即约10%肿瘤位于肾上腺外,约10%肿瘤为多发及约10%肿瘤为恶性。肿瘤产生和分泌儿茶酚胺。临床上,肿瘤可发在任何年龄,以20~40岁多见,典型表现为阵发性高血压、头痛、心悸、多汗,发作数分钟后症状缓解。实验室检查,24小时尿香草基扁桃酸(Vanillylmandelic acid,VMA)即儿茶酚胺代谢物显著高于正常值。病理上,肿瘤一般较大,易发生出血、坏死和囊变。 【影像学表现】 超声、CT和MRI检查:.表现为单侧、偶为双侧性肾上腺肿块,呈圆形或椭圆形,常较大,直径多在3cm以上。肿块呈实性低或中等回声、密度类似肾脏、T1WI上为低信号而,T2WI上呈非常高的信号;较大肿瘤易发生出血、坏死和囊变,而致肿块内有液性无回声区、低密度区,和短T1高信号或长T1更低、长T2更高信号灶。CT和MRI增强检查,肿块实体部分发生明显强化。 恶性嗜铬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与非恶性者间并无显著差异,

但可查出肝、肺等部位转移灶。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临床考虑为嗜铬细胞瘤时,若超声、CT或MRI检查发现。肾上腺较大肿块并具有上述表现,可诊断为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若肾上腺区未发现异常,则应检查其它部位,有可能查出异位嗜铬细胞瘤,后者常位于腹主动脉旁,表现类似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当查出肾上腺或肾上腺外肿块,并发现其它部位转移灶时,应考虑恶性嗜铬细胞瘤的诊断。

嗜铬细胞瘤的治疗体会

嗜铬细胞瘤的治疗体会 发表时间:2010-05-27T10:56:08.93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第2期供稿作者:连红霞[导读] 总结嗜铬细胞瘤的治疗经验,提高手术成功率 连红霞(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肿瘤科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20) 【中图分类号】R7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0)02-0052-02 【摘要】目的总结嗜铬细胞瘤的治疗经验,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患者的治疗资料,手术切除可根治,控制血压、补充血容、纠正代谢紊乱为术前主要准备。结果 6例患者均成功手术,术后恢复良好,1例考虑为恶性患者,现术后半年,口服降压药物,未采取其他治疗,状况尚可。结论高血压是嗜铬细胞瘤的主要症状,控制血压固然重要,但其他症状也不容忽视。【关键词】肾上腺肿瘤治疗 嗜铬细胞瘤起源于肾上腺髓质、交感神经节或其他部位的嗜铬组织,引起持续性或阵发性高血压和多个器官功能及代谢紊乱,位于肾上腺者约占80%~90%,大多为一侧。占高血压的患者的0.05%~0.1%,临床以40~50岁多见,女性多于男性。 1 一般资料 我科近五年共收治并手术6例患者,年龄25~57岁,肿物均位于肾上腺,男2例,女4例;恶性1例,年龄25岁,女性。1例伴有高血糖,术后渐正常。6例血压均高,1例平常无自觉症状,体检时发现,心动过速2人。病变均位于一侧,经过两周术前准备后,血压控制良好,心率为90次/分以下,均实行手术切除,无其他并发症,顺利恢复。 2 结果 本组6例患者术前给予苯苄胺降压,5例控制较好,1例血压持续160/100mmHg以上,加用硝苯地平效果好。心动过速者服用心得安效果好。术前中心静脉穿刺并补充血容量,维持电解质平衡。两周后在全麻下开腹行肿物切除术。2例患者术中血压偏高,补充血容量的同时以硝普钠降压,1例用酚妥拉明。无低血压发生。术后血压和心肺功能正常。1月内均出院,1例恶性经药物控制血压在较高水平稳定。其余5例恢复更佳。 3 讨论 高血压为嗜铬细胞瘤的最主要症状,可持续性或阵发性发生,大多以高血压就诊时发现,大多为良性,手术切除可得到根治。由于治疗过程中血压波动及血容量减少所引起的血液动力学改变复杂而凶险,稳定血压虽然重要,但部分患者高血压和低血压交替出现,甚至出现低血压和休克,手术前扩容较控制血压更为重要,或出现心律失常等心脏表现、代谢紊乱等术前均应给予纠正。 3.1术前准备 应在两周以上,控制血压至正常和心率至90次/分以下,用α 肾上腺能受体阻滞剂治疗10天以上,使红细胞比积小于45%。如我科用苯苄胺30~40mg /天,分三次口服,使血压下降,减轻心脏负担,并使原来缩减的血管容量扩大。宜用到手术前一天为止。加用普萘洛尔降低心率效果可靠。血压持续较高者,加用硝苯地平疗效较好。术前三天每天输血、输白蛋白和电解质葡萄糖溶液扩容。术前放置中心静脉导管,为术前补充血容量和术中、术后用药急救提供方便。我科2例病人单用硝苯地平效果良好。 3.2手术中 切除肿物有一定的危险性,外科医师与麻醉师必须密切配合。选择全身麻醉最为安全,开放1~2支静脉以便及时处理麻醉术中血压极度波动所致变化。密切观察血压和心率,收缩压高于200mmHg时应行降压治疗,静脉滴注酚妥拉明和用定量输液泵。术中在补充血容量的同时也可持续硝普钠静点。我院常规静点硝普钠。切除肿瘤后易出现血压下降,可酌情用去甲肾上腺素。手术平稳过渡为术后恢复的关键。根据肿瘤的大小、单侧、双侧病变或多发病变以及肿瘤与周围血管的关系来决定相应的手术路径,动作轻柔,小心探查,避免挤压。 3.3手术后 肿瘤切除后血压多能恢复正常,但在手术后一周血压仍可偏高。在手术后一个月左右病人基本稳定。术后血压大多为血容量不足引起,应注意病人血容量的补充,可给予血浆或全血。注意心率变化,水、电解质平衡,防止伤口感染等并发症,可长期随访。恶性嗜铬细胞瘤不能进行手术或发生转移的患者,应长期口服苯苄胺和心得安治疗,其对放疗和化疗不敏感,一般采用131I-间位碘苄甲胍治疗。参考文献 [1]黄啸.肿瘤手册[M].南京:江苏科技技术出版社,2007,2:363-365. [2]符伟军.泌尿外科学临床思维解析[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5:205-208. [3]刘中明主译.内分泌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9:223-236. [4]廖二元.内分泌代谢疾病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6:309-319.

嗜铬细胞瘤的护理常规之令狐文艳创作

嗜铬细胞瘤护理常规 (一) 令狐文艳 (二)定义 嗜铬细胞瘤来源于肾上腺髓质及交感神经系统的嗜铬组织,如腹腔神经丛、纵隔、膀胱等处;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约占85%,其中10%为双侧性。其可释放儿茶酚胺入血,是可以引起高血压和多器官功能及代谢紊乱的一种少见的肿瘤。 (三)临床表现 所谓“6H表现”:hypertension(高血压),headache(头痛),heart consciousness(心悸),hypermetabolism(高代谢状态),hyperglycemia(高血糖),hyperhidrosis(多汗).(四)护理诊断/护理问题 1、疼痛:与手术创伤以及术后留置引流管有关。 2、有出血的危险:与手术切口为完全愈合有关。 3、有感染的危险:与手术创伤,留置引流管有关。 4、有下肢静脉血栓的危险:与术后长期卧床有关。 5、有坠积性肺炎的危险:与术后长期卧床有关。 6、组织灌注不足:与手术失血有关 7、知识缺乏:与缺乏疾病的相关知识有关。 (五)观察要点 1、高血压危象:若出现血压急骤升高达200mmHg以上,伴头痛、头晕心悸、气短、胸闷压抑、面色苍白、大汗淋漓、恶心

呕吐、视力模糊等情况时,提示发生高血压危象,严重时出现脑溢血或肺水肿。 2、肾上腺危象:脱水、血压下降、体位性低血压、虚脱、厌食、呕吐、精神不振、嗜睡乃至昏迷。 3、生命体征 (六)护理措施 1、术前护理 (1)完善各项检查,做好禁食、禁饮、肠道及皮肤准备。(2)做好心理护理,指导患者练习术后体位、有效咳嗽的方法。 (3)积极控制好血压,口服а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如酚苄明,控制好血压。 (4)预防腹压增高,如提重物、大声咳嗽、用力排便等都会刺激瘤体导致血压增高。 (5)扩容治疗:术前3~6天进行输液扩容治疗。 (6) 体液不足的护理,儿茶酚胺症患者术前血管处于收缩状态,术后儿茶酚胺急剧减少可导致外周血管扩张,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可出现休克症状。 2、术后护理 (1)常规护理 ①体位:全麻未清醒时,应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减少误吸的风险。 ②术后6小时生命体征平稳后,可鼓励患者适当的翻身及活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诊断治疗指南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诊断治疗指南-中国-2014精简版 一、流行病学和病国学 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PHEO/PGL) 占高血压病人的0.1%~0.6% ,年发病率 3~4/100万人,尸检发现率约为0.09%~0.25% ,人群中约50%~75%的PHEO/PGL 未被诊断。目前约25%的PHEO 系影像学偶然发现,占肾上腺偶发瘤的4%~5%。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别,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多见于40~50 岁。PGL占全部嗜铬细胞肿瘤的15%~24%。PHEO/PGL病因尚不明,可能与遗传有关。 二、病理和病理生理 PHEO/PGL主要源于肾上腺髓质,约9%~24%源于肾上腺外。PHEO多为单侧,约95%以上的PGL位于腹部和盆腔最常见部位为腹主动脉旁、肾门附近、下腔静脉旁等;其次为盆腔,膀胱PGL占膀胱肿瘤0.5%,占PGL的10%; 再次为头颈和胸腔纵隔。15%~24%可多发。典型PHEO直径约3~5cm大小,但也可>10cm,平均重量40~100g(>5~<3500g)。 三、临床表现 1. 症状和体征 1)典型的症状:包括头痛、心悸、多汗"三联征其发生率为50%以上。2)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临床症状,发生率约0%-90%。50%-60%为持续性,40%-50%为阵发性。 3) 体位性低血压,10%-50%患者可出现,由血容最减少所致。4) 心血管并发症,约12%患者首次以心血管并发症就诊,特别是肿瘤较大患者。5) 其它症状:部分患者可伴有白细胞增多症,红细胞增多症;部分患者可能会以心肌病、高钙血症、血尿、糖尿病、库欣综合征、肠梗阻、甚至视力下降等原因就诊。 2. 临床特点 嗜铬细胞瘤称之为"10%肿瘤",10%可以恶变:多见于女性,多见于肾上腺外,5年生存率约36%-60%;10%为双侧多发;多见于家族性疾病;10%好发于肾上

如何正确诊断嗜铬细胞瘤

如何正确诊断嗜铬细胞瘤 嗜铬细胞瘤约占高血压病因的0.5~1%。90%以上的患者可经手术治愈。因为本病发作时有引起急症意外的危险,加之尚有一部分为恶性嗜铬细胞瘤,故应及早诊治。但由于患者常呈间歇性发作,给某些实验及检查带来一定困难,所以,在检查方法的选择上应综合考虑。 1.定性诊断嗜铬细胞瘤的诊断是建立在血、尿儿茶酚胺及其代谢物测定的基础上的但因为嗜铬细胞瘤在高血压患者中的发病率并不高,不可能对每一位高血压患者均进行筛查而且有些嗜铬细胞瘤患者没有高血压如有以下情况则应进行诊断性检查:有类似嗜铬细胞瘤的典型的发作性症状而且伴有高血压;高血压对常规降压药反应不好;恶性高血压或急进性高血压(视网膜渗出性改变或伴有视盘水肿);服用降压药引起高血压发作,尤其是在应用β受体阻滞剂后;在运动、手术诱导麻醉插管牵拉腹部脏器分娩或应用造影剂时引起发作性高血压;家族成员有嗜铬细胞瘤或有家族性MEN;血压变化很大(如高血压-低血压交替);自发性的体位性低血压;影像学检查发现肾上腺意外瘤。 2.定位诊断利用各种影像学检查可协助对嗜铬细胞瘤进行定位,来指导治疗。 (1)B超:具有价格便宜简便易行的优点可以检出肾上腺内直径>2cm的肿瘤,一般瘤体有包膜边缘回声增强,内部为低回声均质如肿瘤较大,生长快时内部有出血、坏死或囊性变超声表现为无回声区但B超对于过小或是肾上腺外一些特殊部位的肿瘤(如颈部、胸腔内等)不能显示 (2)CT:是目前首选的定位检查手段。嗜铬细胞瘤在CT上多表现为类圆形肿块密度不均匀,出血区或钙化灶呈高密度,增强扫描时肿瘤实质明显强化,而坏死区无或略有强化CT诊断肾上腺内嗜铬细胞瘤的敏感性达到93%~100%但特异性不高只有70%对于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如腹腔内小而分散的肿瘤不易与肠腔的断面相区分,因此有可能漏诊。 (3)MRI:在MRI的T1加权像实性肿瘤强度类似肝实质T2加权像信号较高。坏死、囊变区在T1像呈低信号,在T2像为高信号MRI诊断嗜铬细胞瘤的敏感性及特异性与CT相似,其优势在于是三维成像有利于观察肿瘤与周围器官与血管的解剖关系 (4)同位素131Ⅰ标记MIBG扫描:MIBG(间碘苄胍)是NE的生理类似物可被摄取和贮存于嗜铬细胞瘤内,经同位素131Ⅰ标记后能显示瘤体此项检查可以提供全身性的信息,尤其是肾上腺外的肿瘤和恶性嗜铬细胞瘤及其转移灶MIBG的特异性高达95%~100%,但是敏感性只有77%~90%。近年来,用123Ⅰ显像质量更加清晰而且能结合SPECT进行断层扫描对于复发性或恶性嗜铬细胞瘤及肿瘤内有纤维化、解剖结构有变异、肿瘤位于少见部位的定位效果更好。在B超和CT未发现病变疑有异位肿瘤时MIBG显像是诊断嗜铬细胞瘤的首选检查方法。

嗜铬细胞瘤的护理常规教学内容

嗜铬细胞瘤的护理常 规

嗜铬细胞瘤护理常规 (一)定义 嗜铬细胞瘤来源于肾上腺髓质及交感神经系统的嗜铬组织,如腹腔神经丛、纵隔、膀胱等处;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约占85%,其中10%为双侧性。其可释放儿茶酚胺入血,是可以引起高血压和多器官功能及代谢紊乱的一种少见的肿瘤。 (二)临床表现 所谓“6H表现”:hypertension(高血压),headache(头痛),heart consciousness(心悸),hypermetabolism(高代谢状态),hyperglycemia(高血糖),hyperhidrosis(多汗). (三)护理诊断/护理问题 1、疼痛:与手术创伤以及术后留置引流管有关。 2、有出血的危险:与手术切口为完全愈合有关。 3、有感染的危险:与手术创伤,留置引流管有关。 4、有下肢静脉血栓的危险:与术后长期卧床有关。 5、有坠积性肺炎的危险:与术后长期卧床有关。 6、组织灌注不足:与手术失血有关 7、知识缺乏:与缺乏疾病的相关知识有关。 (四)观察要点 1、高血压危象:若出现血压急骤升高达200mmHg以上,伴头痛、头晕心悸、气短、胸闷压抑、面色苍白、大汗淋漓、恶心呕吐、视力模糊等情况时,提示发生高血压危象,严重时出现脑溢血或肺水肿。 2、肾上腺危象:脱水、血压下降、体位性低血压、虚脱、厌食、呕吐、精神不振、嗜睡乃至昏迷。

3、生命体征 (五)护理措施 1、术前护理 (1)完善各项检查,做好禁食、禁饮、肠道及皮肤准备。 (2)做好心理护理,指导患者练习术后体位、有效咳嗽的方法。 (3)积极控制好血压,口服а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如酚苄明,控制好血压。(4)预防腹压增高,如提重物、大声咳嗽、用力排便等都会刺激瘤体导致血压增高。 (5)扩容治疗:术前3~6天进行输液扩容治疗。 (6) 体液不足的护理,儿茶酚胺症患者术前血管处于收缩状态,术后儿茶酚胺急剧减少可导致外周血管扩张,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可出现休克症状。 2、术后护理 (1)常规护理 ①体位:全麻未清醒时,应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减少误吸的风险。 ②术后6小时生命体征平稳后,可鼓励患者适当的翻身及活动。 ③饮食指导:患者无腹胀、肠鸣音好,有肛门排气后即可进食。 (2)严密观察血压:切除肿瘤后,由于血浆儿茶酚胺相对不足,血管因张力减低而容积增大,血容量相对不足,易出现低血压、心动过速等休克症状。 预防出血:术后24小时内要观察伤口处有无渗血,尤其要观察注意腹膜后引流液的颜色和量。一般24小时内腹膜后引流不超过50ml的血性液,以后逐渐减少,术后72小时方可拔除引流管。如引流液每小时超过100ml以上并液色鲜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诊断治疗指南完整版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诊断 治疗指南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诊断治疗指南-中国-2014精简版 一、流行病学和病国学 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PHEO/PGL) 占病人的%~% ,年发病率3~4/100万人,尸检发现率约为%~% ,人群中约50%~75%的PHEO/PGL未被诊断。目前约25%的PHEO 系影像学偶然发现,占肾上腺偶发瘤的4%~5%。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别,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多见于40~50 岁。 PGL占全部嗜铬细胞肿瘤的15%~24%。 PHEO/PGL病因尚不明,可能与遗传有关。 二、病理和病理生理 PHEO/PGL主要源于肾上腺髓质,约9%~24%源于肾上腺外。 PHEO多为单侧,约95%以上的PGL位于腹部和盆腔最常见部位为腹主动脉旁、肾门附近、下腔静脉旁等;其次为盆腔,膀胱PGL占膀胱肿瘤%,占PGL的10%; 再次为头颈和胸腔纵隔。15%~24%可多发。典型PHEO直径约3~5cm大小,但也可>10cm,平均重量 40~100g(>5~<3500g)。 三、临床表现 1. 症状和体征 1)典型的症状:包括头痛、心悸、多汗"三联征其发生率为50%以上。2) 是最常见的临床症状,发生率约0%-90%。50%-60%为持续性,40%-50%为阵发性。3) 体位性低血压, 10%-50%患者可出现,由血容最减少所致。4) 心血管并发症,约12%患者首次以心血管并发症就诊,特别是肿瘤较大患者。5) 其它症状:部分患者可伴有白细胞增多症,红细胞增多症;部分患者可能会以心肌病、高钙血症、血尿、、库欣综合征、肠梗阻、甚至视力下降等原因就诊。 2. 临床特点 嗜铬细胞瘤称之为"10%肿瘤", 10%可以恶变:多见于女性,多见于肾上腺外, 5年生存率约36%-60%;10%为双侧多发;多见于家族性疾病;10%好发于肾上腺以外,称之为PGL ,最多见于主动脉旁嗜铬体。10%为儿童发病:多见于家族性疾病。 四、诊断

嗜铬细胞瘤诊疗指南

嗜铬细胞瘤诊疗指南 嗜铬细胞瘤是由于嗜铬细胞的肿瘤或增生并分泌过多的儿茶酚胺所致的一种疾病。肿瘤细胞大多数来源于肾上腺髓质,少部分来源于肾上腺外的嗜铬细胞(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由于肿瘤(或增生细胞)阵发或持续性分泌过量儿茶酚胺(CA)及其它激素(如血清素、血管活性肠肽、肾上腺髓质素、神经肽Y等)而导致血压异常(通常表现为高血压)与代谢紊乱症群。本病在初诊的高血压病人中占0.1%~0.5%。 【诊断】 一、临床表现 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其发病高峰年龄为20-50岁,男性较女性发病者多。 (一)心血管系统: 1.高血压:为本病的主要症状,有阵发性和持续性型。 (1)阵发性高血压型:占40-50%,为本病的特征性表现,发作时收缩压可达200-300mmHg,舒张压可达130-180mmHg,伴有剧烈头痛,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心动过速,

心律紊乱。 (2)持续性高血压型:占50一60%,伴低热,怕热,多汗,心悸,心动过速,心律紊乱,头痛,烦躁,焦虑,体重下降。 2.直立位低血压:病人由卧位转为立位时血压下降30/20mmHg以上。 3.低血压及休克:本病可出现低血压及休克,亦可出现低血压与高血压交替表现。 4.心脏表现:儿茶酚胺性心脏病,可出现心律紊乱,心力衰竭,心肌梗塞。 (二)代谢紊乱: 血糖升高,发热,血游离脂肪酸增高,低血钾。 (三)其它症状: 1.消化系:便秘,肠梗死,溃疡出血穿孔,胆石症。 2.泌尿系:长期高血压可致尿蛋白出现及肾功能减退,2%的病人嗜铬细胞瘤发生在膀胱。 3.肿块:约5%的病人在腹部可及肿块,挤压肿块时可诱发高血压发作。

二、辅助检查 1.尿儿茶酚胺(CA)测定:本病发作时尿儿茶酚胺排量超过正常的两倍。 2.尿3-甲氧基4-羟基苦杏仁酸(VMA):本病发作时明显升高。 3.尿甲氧基肾上腺素(MN)和甲氧基去甲肾上腺素(NMN):嗜铬细胞瘤患者发作时其排量为正常的2-3倍。MN及NMN的灵敏性及特异性较尿CA及VMA高。 4.尿多巴胺(DA)及其代谢产物高香草酚(HV A):升高提示恶性嗜铬细胞瘤。 5.CT扫描、MRI扫描、B型超声检查。 6.放射性核素扫描:123I/131I—MIBG(碘苄胍),本扫描对于诊断肾上腺外的或恶性肿瘤转移病灶有独到之处。 【鉴别诊断】 (一)原发性高血压:无血、尿儿茶酚胺及其代谢产物明显增高。 (二)更年期综合征:发作时面部充血而不是苍白,且无

嗜铬细胞瘤术后观察及护理

嗜铬细胞瘤术后观察及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手术后的观察及护理。方法对20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手术患者,术后继续密切监测血压、尿量等,并加强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给予各种针对性护理措施。结果20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全部采用手术摘除瘤体,均治愈出院。结论加强术后观察及护理,防治并发症,是提高手术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嗜铬细胞瘤;肾上腺;术后;护理 嗜铬细胞瘤是机体嗜铬性组织内生长出来的一种分泌大量儿茶酚胺的肿瘤,主要症状为阵发性或持续性高血压。手术切除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1],但危险性大。故加强术后观察及护理,防治并发症,是提高手术成功的关键。现将我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收治的20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20例患者,其中男13例,女7例,年龄25~59岁,平均43岁;病程2~11年。以高血压就诊者13例,以腹膜后包块就诊者5例,体格检查偶然发现而就诊者2例;肿瘤位于左侧12例,右侧6例,双侧2例;术前B超、CT、MRI等影像学检查均阳性,术后经病理证实为嗜铬细胞瘤。 1.2 方法全部病例均在全麻下行手术切除肾上腺嗜铬细胞瘤, 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尤其重视心律、血压的变化,并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预防感染, 1.3 结果本组20例患者经10~21 d术前准备,手术进行顺利,无一例死亡。其中3例术后出现心律失常,经抗心律失常治疗后恢复正常,2例并发低血压,经补充血容量和升压恢复正常。所有患者术后9~14 d康复出院。 2 观察与护理 2.1 肾上腺危象的观察与护理双侧肾上腺嗜铬瘤摘除后,肾上腺皮质可能有不同程度的缺血、损伤,导致肾上腺功能不足而发生肾上腺危象[2]。主要表现为术后24 h血压下降、四肢酸痛、腹痛,甚至嗜睡。术后常规使用氢化可的松100 mg 静脉滴注,连用3 d以后减半改为50 mg,连用2 d,可有效预防肾上腺皮质危象的发生。 2.2 严密观察血压肿瘤切除术后主要危险是心力衰竭和低血压,应常规行血压监测[3]。由于术后血浆儿茶酚胺相对不足,血管因张力减低而扩张,血管容积扩大,血容量相对不足, 回心血量及心输出量减少,易出现低血压或低血容量性休克,发生心动过速等。术后及时给予多功能心电监护,常规监测中心静脉压,密切监测血压、脉搏、心率和血氧饱和度的变化,记录1次/30 min。一旦出现异常,及时报

成人嗜铬细胞瘤手术麻醉管理专家共识

成人嗜铬细胞瘤手术麻醉管理专家共识(2017) 王天龙王国林卞金俊(共同执笔人)邓小明左明章汪一(共同执笔人)张羽冠(共同执笔人)陈唯韫(共同执笔人)赵梦芸(共同执笔人)徐宵寒(共同执笔人)郭曲练黄宇光(负责人)虞雪融(共同执笔人)缪长虹薛张纲 嗜铬细胞瘤是一种起源于肾上腺髓质能够产生儿茶酚胺的嗜铬细胞的肿瘤,在所有分泌儿茶酚胺的肿瘤中占85%~90%,在高血压患者中的发生率为0.2%~0.6%。5%~10%的嗜铬细胞瘤是多发性的,约10%是恶性的,10%~20%是家族性的,约10%发生于儿童。大多数嗜铬细胞瘤可分泌儿茶酚胺类物质,导致一系列相关的临床症状。典型的临床三联征为发作性头痛(70%~90%)、大汗(55%~75%)及心悸(50%~70%);85%以上的患者伴有持续性或阵发性高血压及其他一系列代谢紊乱症候群。由于大多数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故鉴别诊断包括内分泌、心血管、神经精神等各个系统的疾病。 手术切除肿瘤目前是治疗嗜铬细胞瘤的一线方案,但嗜铬细胞瘤患者易出现围术期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甚至发生高血压危象、恶性心律失常、多器官功能衰竭等致死性并发症,故麻醉风险较高。因此,多学科协作、科学合理的围术期管理是降低围术期死亡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临床预后的重要保障,也是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策略的要求。 一、术前准备与管理

(一)术前检查 1. 实验室检查 (1)常规检查:血细胞比容(hemotocrit,Hct)和红细胞沉降速率有助于评估血液浓缩情况,反映血管内容量;血糖和糖耐量检测可反映糖代谢情况。 (2)儿茶酚胺相关检查:首选24h尿甲氧基肾上腺素类物质(metanephrines,MNs)或血浆游离MNs测定,MNs为儿茶酚胺在肿瘤中的代谢产物;其次为血或尿儿茶酚胺测定,其相关检查有助于明确肿瘤分泌儿茶酚胺的类型,对后续儿茶酚胺补充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2. 影像学检查 (1)胸腹腔和盆腔CT或MRI有助于评估肿瘤大小、是否浸润,及其与周围结构关系。 (2)123碘-间碘苄胍(123I-metaiodobenzylguanidine,123I-MIBG)显像可用于评估恶性可能性大的肿瘤,并有助于发现肾上腺外、多发或复发肿瘤。 (3)18 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18F fluorodeoxy glucose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computed tomography,18 F-FDG-PET/CT)有助于发现转移性肿瘤。 (4)生长抑素受体显像可作为转移灶的筛查。 3. 其他特殊检查

住院嗜铬细胞瘤患者防跌倒护理

住院嗜铬细胞瘤患者防跌倒护理 发表时间:2013-05-08T08:57:35.93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7期供稿作者:吴芸陈振兰陆杰荣 [导读] 住院嗜铬细胞瘤患者由于疾病的特殊性及服用降压药,属于跌倒高风险人群。 吴芸陈振兰陆杰荣(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泌尿科 530021) 【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07-0306-02 【关键词】嗜铬细胞瘤防跌倒护理 嗜铬细胞瘤是机体嗜铬性组织内生长出来的一种分泌大量儿茶酚胺的肿瘤,多发生于肾上腺髓质。临床表现为儿茶酚氨增多症状,如阵发性或持续性高血压和代谢紊乱等[1]。临床上频繁发作的高血压及服降压药后引起的体位性低血压是导致嗜铬细胞瘤患者跌倒的主要原因。跌倒所致意外是影响患者身心健康的重要原因之一,卫生部已将防范住院患者跌倒作为评价医院医疗护理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2]。2008年1月一2012年11月对本科老年嗜铬细胞瘤患者实施防跌倒护理,取得较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一.临床资料和方法 1.临床资料本组50例患者,男26例,女24例;年龄14~54岁,平均42岁,肿瘤直径8~15cm。临床表现:阵发性高血压者20例,持续性高血压或发作性加剧30例,血压最高达245/131 mmHg。发作时出现有胸闷、心悸、头昏、头痛等心脑血管病变临床症状,经B 超、CT、MRI影像学检查确诊为嗜铬细胞瘤。 2. 方法为保障住院患者的安全,防止跌倒事件发生,我院建立了预防跌倒专项管理制度,参照英国布莱顿大学附属医院设计的跌倒风险评估表 ,制定我院“防范患者跌倒危险因素评估记录表”和“住院患者预防跌倒告知书”。并以此为依据,按照防跌倒护理流程对住院高危患者实施规范的防跌倒护理。 二.护理 1.提高护理人员对防跌倒的认知不同职务、职称、工作年限的护士对医院跌倒预防相关环境安全管理的认知各不相同[3]。护理管理者对医院跌倒预防安全管理环境的认知较护士高。总的来说,护士对医院跌倒预防相关环境安全管理的认知水平为中等,现有的跌倒预防措施需要完善,建立明确的跌倒责任鉴定体系势在必行。 2.做好跌倒危险因素评估嗜铬细胞瘤患者由于疾病的特殊性,均属于高危跌倒人群。患者人院后由管床护士采用“防范患者跌倒危险因素评估记录表”对患者进行评估,包括:跌倒史;药物影响;感觉缺失;神志状态;步态。跌倒评估分级标准:一级0~3分,属低危:二级4~6分,属中危;三级7~9分,属高危:四级10~11分,属极高危[4]。同时向患者和家属告知防跌倒的重要性,详细讲解“住院患者预防跌倒告知书”内容并签字,即开始对患者实施防跌倒护理。 3.做好环境保护措施环境因素与内在因素共同作用增加跌倒发生的危险。患者疾病的特殊性加上病情需要服用的降压药,跌倒风险增大。为此,我们要保持病房光线充足,地板干净、防滑、防潮,危险环境有警示标示。 4.心理护理嗜铬细胞瘤患者心理状态与其他疾病不完全相同,除了疾病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恐惧、忧虑之外,由于瘤体分泌大量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使患者的情绪一直处于高度紧张状态,血压随情绪波动很大[5]。因此患者入院时护士应热情接待,注意保持病室的整洁、安静。必要时安排单人房间,为患者提供一个舒适的周围环境,并说明不良刺激有诱发高血压危象的危险,同时向患者说明嗜铬细胞瘤虽然一般体积较大,但手术治疗效果最好,而且85%~93% 为良性肿瘤,以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6]。 5.挂“高危跌倒病人”警示标识护理安全标识是最直观、最具有影响力的方法和手段之一,在患者床头或床尾醒目处挂上警示标识,它不仅对护士起到了警示、提醒的作用,强化护士对护理风险的防范意识,促进医患、护患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提高患者遵医行为和患者满意度,同时帮助助理护士重视患者的病情特殊观察、特殊治疗、特殊护理措施等,而且有利于患者参与自身安全,起到督促作用。特别是对于嗜铬细胞瘤这种疾病的特殊性更为重要,同时患者及家属易于接受,体现人性化管理,达到警示、安全的目的。 6.密切观察血压变化患者常因高血压前来就诊,并长时间服用降压药,且住院患者心情迫切,通常入住病房需有一定时间的等待,加之患者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可使头晕、头痛等症状加剧,未及时卧床休息,或个别患者发生高血压危象,高血压危象是嗜铬细胞瘤患者的典型症状[7],表现为短期内血压明显升高,并出现头痛、烦躁、心悸、多汗、恶心、呕吐、面色苍白或潮红、视力模糊等未及时处理,容易导致跌倒。由于我们对嗜铬细胞瘤患者高度重视,做好交接班,加强巡视,及时发现血压变化情况,及时处理,住院患者无发生高血压危象及高血压脑病现象。 7.患者服药观察临床上嗜铬细胞瘤患者常服用的降压药ɑ受体阻滞剂有酚苄明、酚妥托明、哌唑嗪等,本组常规选用哌唑嗪。服用此类药物后,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每日测血压、脉搏4次,护士向患者做好有关用药知识的宣敦,强调术前遵医嘱服用降压药物的重要性,切不可自作主张停药或间断服药,同时,应向患者说明此类药物的副反应,嘱患者服药期间不要随意走动,上厕所时也要专人陪护,改变体位时动作尽量缓慢,以防引起体位性低血压而发生意外。嗜铬细胞瘤患者躯体疾病及使用药物(如降压药物等)常影响患者的判断能力。由于精神状态和认识能力与机体对环境、步态、平衡的控制能力有关,当判断能力受损或对周围的环境忽略时,跌倒的危险性增加[8]。 8.提高对患者主动护理意识强化服务内涵,强调以人为本,对医护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主动护理意识要增加,提倡“主动服务”、“超价服务“。治疗护理工作中,要多与患者沟通,对患者所需主动询问,及时解决,以免患者怕麻烦他人而造成跌倒;对嗜铬细胞瘤患者要特别留意观察,如发现其步态不稳,地面潮湿,应及时给予扶助并做好交班。 9.生活护理嗜铬细胞瘤患者因长期代谢紊乱致使身体虚弱,应加强对起居方面的指导。变换体位时应缓慢,以减少血压骤升的机会。夜间熟睡时要采取防护措施,特别是对对肿瘤生长的区域禁止触及碰撞,本组病人我们均指导其在腰背部分别加用气圈或棉垫的方法,避免了睡眠时肿瘤区域受挤压。 10.健康教育:向高危人群讲授跌倒的不良后果及预防措施,将图文并茂的宣传展版张贴在每个病区的醒目位置,内容包括:哪些人员易发生跌倒;应与医务人员配合所采取的措施,以及跌倒时怎样呼救与自救。 三.结论 住院嗜铬细胞瘤患者由于疾病的特殊性及服用降压药,属于跌倒高风险人群。我们在治疗护理过程中,要做好患者防范跌倒评估、心理护理、挂警示标识,注意观察患者服药后血压变化、同时做好患者生活护理和健康教育。当然,我们更要提高高危患者防跌倒认识、重

嗜铬细胞瘤的内科治疗

嗜铬细胞瘤的内科治疗 发表时间:2012-12-29T11:05:25.78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40期供稿作者:王国静[导读] 嗜铬细胞瘤(pheochromocytoma)是肾上腺髓质以及其他任何肾上腺素能系统的嗜铬细胞产生过多儿茶酚胺的肿瘤。王国静 (伊春市美溪区中医院 153011)【摘要】目的讨论嗜铬细胞瘤的内科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酚苄明:每次10mg,2/d,以后 逐渐加量,一般30~40mg/d,不良反应有直立性低血压、鼻塞、瞳孔缩小、恶心、流涎及心动过速。【关键词】嗜铬细胞瘤内科治疗嗜铬细胞瘤(pheochromocytoma)是肾上腺髓质以及其他任何肾上腺素能系统的嗜铬细胞产生过多儿茶酚胺的肿瘤。肿瘤大多来源于肾上腺髓质的嗜铬细胞,另一部分来源于肾上腺外的嗜铬细胞。由于瘤细胞阵发性或持续性地分泌大量儿茶酚胺,临床上表现为阵发性或持续性高血压及代谢紊乱症候群。本病占高血压的0.05%~0.1 %,男多于女,20~50岁多见。 1 病因和发病机制 本病80%~90%来自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其余发生在肾上腺以外的交感神经节和其他嗜铬组织,绝大多数为单个腺瘤,大多在右侧,约97%的病例肿瘤在腹腔及盆腔内,有些发生在膀胱壁,直肠前后或卵巢内。胸内主要在后纵隔脊柱旁。约20 %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是多发的,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恶性的发生率较大,表现为肿瘤切除后的复发和远处转移。 嗜铬细胞瘤自主地分泌大量儿茶酚胺,呈阵发性或持续性释放,还可分泌一定量的多巴胺,血中主要以结合型存在。肾上腺内及主动脉旁的嗜铬组织内的肿瘤细胞产生较多的肾上腺素,其他部位的肿瘤细胞一般仅能合成去甲肾上腺素,此一特点对肿瘤的定位诊断有一定的帮助。 2 临床表现 嗜铬细胞瘤阵发性或持续性分泌大量儿茶酚胺,引起一系列临床表现,高血压是最常见症状,可表现为平时血压不高,发作时急剧升高,或平时也较高,伴发作性的加剧,可因精神刺激、剧烈运动、直立变换、大小便、肿瘤被压迫按摩而诱发,发作时常伴剧烈头痛、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大汗淋漓、胸闷、心慌、视物模糊,甚至有濒死的恐惧感。发作时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多数可自行缓解。随着病情加重,发作会越来越频,病情较为严重者,发作间歇期的血压也可高于正常。高血压发作时伴头痛、心悸、多汗三联症,对嗜铬细胞瘤的诊断有重要意义。直立性低血压、休克、高血压脑病、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及氮质血症都是本病的常见表现。 嗜铬细胞瘤高血压危象的特点表现为血压骤升达超警戒水平或高、低血压反复交替发作,血压大幅度波动,甚至出现低血压休克。发作时多伴有全身大汗、四肢厥冷、肢体抽搐、神智障碍及意识丧失。有的病人在高血压危象时发生脑出血或急性心肌梗死。其发病的机制可能是肿瘤在原有的高儿茶酚胺血症的基础上再阵发性地大量分泌释放儿茶酚胺,作用于血管中枢影响血管的收缩反射。 嗜铬细胞瘤的心脏改变表现是没有冠心病的病人常出现胸痛、心绞痛甚至急性心肌梗死,并且可伴多种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期前收缩、左或右束支传导阻滞。也可有充血性或肥厚性心肌病,充血性心力衰竭。另外,由于肺毛细血管内皮损害,肺动脉压力增加及细胞内液渗出可引起非心源性肺水肿。其发病机制是由于高浓度的儿茶酚胺长期作用于心肌引起心肌细胞灶性坏死、变性、心肌纤维化,并且儿茶酚胺可使心肌耗氧增加并引起冠状动脉痉挛,长期的高儿茶酚胺血症可直接损害心肌细胞,导致所谓的儿茶酚胺性心肌病。 儿茶酚胺释放过多,可引起严重的代谢紊乱,出现心悸、发热出汗、消瘦、多尿、多饮等症状。部分病人出现血糖升高,血中游离脂肪酸增多,可诱发动脉粥样硬化。高钙血症是一种较少见的并发症,可有家族性。 静止型嗜铬细胞瘤是指临床无任何症状,常在其他疾病检查或健康体检时偶尔被发现,在特殊情况下可诱发高血压或被病理证实为嗜铬细胞瘤。实验室检查对静止型嗜铬细胞瘤的术前诊断无明显帮助,对疑为静止型嗜铬细胞瘤的病人均应按嗜铬细胞瘤做术前准备。 3 辅助检查 3.1血、尿儿茶酚胺及其代谢产物的测定尿儿茶酚胺及其代谢产物3-甲氧-4羟苦杏仁酸VMA或甲氧基肾上腺素测定显示,持续性高血压及阵发性高血压发作时常明显升高,如超过正常高限2倍以上有诊断价值。血儿茶酚胺测定的价值有限,不宜作为嗜铬细胞瘤病人的初筛试验,一般在临床上高度怀疑嗜铬细胞瘤而尿液儿茶酚胺及代谢产物处于临界线时采用。 3.2抑制试验适用于持续性高血压、阵发性高血压发作期,或激发试验阳性者,当血压高于170/110mmHg或血浆儿茶酚胺水平中度升高时实行。 (1)酚妥拉明试验。 (2)可乐定抑制试验。 3.3激发试验试验前应建立静脉通路,准备好酚妥拉明,一般血压>170/110mmHg不做激发试验。 (1)冷加压试验。 (2)高血糖素试验。 3.4定位诊断 (1)静脉肾盂造影及肾上腺断层摄影,阳性率不高。 (2)B型超声波检查其敏感性低于CT或MRI,更适宜于CT阴性的消瘦病人,对肾上腺外的嗜铬细胞瘤进行初步筛选有较大的实用价值,但较小的肿瘤不易被发现,且超声波探头的加压可能引起发作。 (3)CT扫描或MRI阳性率很高。 4 诊断和鉴别诊断 4.1有高血压的表现,出现头晕、心悸、多汗三联症,血压阵发性或持续性升高,且伴有代谢亢进的表现,应高度考虑嗜铬细胞瘤的可能。 4.2基础代谢率增高而甲状腺功能试验正常。血糖升高,糖耐量异常及出现糖尿病曲线,非酯化脂肪酸增高。 4.3实验室检查阳性发现。 5 治疗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