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谈羊群行为及其对金融市场投资的影响

浅谈羊群行为及其对金融市场投资的影响

浅谈羊群行为及其对金融市场投资的影响
浅谈羊群行为及其对金融市场投资的影响

浅谈羊群行为及其对金融市场投资的影响

摘要:目前中国金融市场投资跟风行为严重,金融市场上投资者的行为很容易形成聚集的情况,具体表现是在价格上升时慎追,下跌时却慌逃的行为。一般将这种现象称为羊群行为。本文将讨论羊群行为的特征及其形成原因、危害和如何抑制不合理的羊群行为所造成的影响。

关键词:羊群行为股市成因危害

一、羊群行为的定义及其主要成因

(一)羊群行为定义

羊群行为也就是“从众行为”,是指行为上的模仿性和一致性。该词源于生物学对动物句群特征的研究。延伸到金融市场,借用生物学上羊群的群聚行为的概念,指代投资者在信息不确定的情况下行为受到其他投资者影响,模仿他人决策,或者过分依赖舆论,而不考虑私人信息的行为。[1]

(二)关于羊群行为的成因的主要观点

1.投资者信息不对称、不完全。模仿他人的行为以节约自己搜索信息的成本。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基于社会选择的每个人都会关注其它人的决策,因为人类认知机制存在“当大部分人都做出相同判断时,那么,该判断正确的可能性非常大”的观点,信息越不完全和不对称,该机制表现得就更明显,处于信息劣势的行为主体具有强烈忽视自己的私人信息而模仿他人行动的动机。[1]

2.推卸责任的需要。后回厌恶心理使决策者为了避免个人决策失误可能带来的后悔和痛苦,而选择与他人相同的策略,或听从他人的建议。通过这种方式即使决策失误,决策者也能从心理把责任推卸给别人,从而减轻自己的后悔。

3.减少恐惧的需要。人类属于群体动物,偏离大多数人往往会产生一种孤单和恐惧感。

4.缺乏知识和经验以及其他一些个性方面的特征,如知识水平、智力水平、接受信息的能力,思维的灵活性、自信心等都是产生羊群行为的影响因素。

二、金融市场羊群行为的特征

金融市场中的羊群行为是指在信息环境不确定的情况下,投资者的行为受其它投资者的影响,模仿他人决策,跟风炒作,在他人买入时买入,在他人卖出时卖出股市上涨时信心百倍蜂拥而至,下跌时,恐慌心理连锁反应,纷纷仓慌抛售的行为现象。[2]羊群行为对股市的稳定性和效率有很大的消极影响。股市中的羊群行为,往往会造成投资者的经济损失。而股市中羊群行为的体现,无非位于三个阶段,即股票的上涨、下跌和调整阶段。在上涨的过程中,投资者对于市场的信心空前高涨,由于情绪受到市场环境的影响,投资者积极购入股票,从而导致股价的迅速提升。因而,股票市场异常火爆,有些人甚至提出股市黄金期的观点。而在下跌阶段,投资者人心惶惶,盲目从众更为普遍:投资者集体溃逃,争相抛售。

三、我国金融市场羊群行为分析

由于我国经济、金融体制转轨的特殊性,市场化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股票市场还很不成熟。其中一个突出表现就是股价波动存在剧烈性和频繁性,我国股市指数波动频率高,波动幅度大。在此情况下金融市场投资者体现着明显的羊群行为特征。(一)市场受到国家政策影响较大

考察我国证券市场的历史走势,我们会发现在重要的顶部或底部区域,总是伴随着一些重要股市政策的出台。政策常常左右着中国证券市场的走势。当个人投资者发现自己有限的能力无法把握投资行为的可靠性时,就会向政府、专家等寻求心理依托,投资行为的前景愈不明朗,投资者的心理依托感就愈强烈,人类特有的认知偏差的弱点就会显现。因而我国的个人投资者经常靠揣摩打听小道消息,作为自己决策的参考依据,“政策市”特征明显,短期投机成为个人投资者的操作理念。[4]同时普通个人投资者由于信息的不完全,往往对政策信息表现出过度反应。政策变化成为中国证券市场的系统性风险的重要来源之一。投资者获取信息渠道不可靠时,在股市中进行投资极易产生相互效仿的羊群行为。理性羊群行为的产生主要是因为投资者的信息获取不完全,或是在委托代理的关系中,代理人基于声誉或报酬的考虑,而非理性羊群行为主要是基于一种群体心理的压力。羊群行为使得各类投资者忽略私有信息,相互模仿投资决策,在上升的市场中盲目的追涨,越过实际价值,造成股价泡沫;在下降的市场中盲目抛售,加深危机。

(二)信息披露不够公开

我国股票市场起步较晚,各种规章制度仍然不完善,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在及时性、完整性、准确性等方面都存在缺陷,在信息披露的方式、内容和时机的选择上不够严谨,因此造成大量的小道消息和内幕信息流出。在这种市场信息不确定的环境中,要及时掌握市场的相关信息需要高昂的成本,因而投资者最好的选择就是观察市场主力投资者的行为趋势来制定自己的投资决策,这在股市中就表现为很强的羊群行为。

四、羊群行为带来的危害

(一)社会稳定的危害

羊群行为导致的危害主要是指股市一旦暴跌,将会造成的许多不利的影响。股民将遭到惨重损失,并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股市暴跌而跳楼自杀也屡见不鲜。部分投资者抵押贷款、卖房炒股,还有人把养老、保险的钱都拿出来炒股。一旦股市暴跌,许多投资者将由此负债,生活环境也将恶化,部分投资者可能因此而做出违法犯罪的活动,破坏了社会的安定和谐。(二)经济稳定的危害

羊群行为导致股市的暴涨暴跌也将对我国经济造成严重损害。它将严重损害经济的发展,造成投资、消费低迷。股市暴跌将会影响到民众的心理预期,造成投资低迷,社会消费缺乏动力,而出口也将会产生极大的危害;而股市暴涨将导致股票价格对价值的偏离,形成一种正反馈机制,导致股票市场的非理性繁荣,加剧股票市场的系统性风险。

五、降低我国股市投资者羊群行为的对策分析

(一)消除股票市场的制度性缺陷,政府不应过分干预市场

我国股票市场还存在有制度性缺陷,弥补纠正这些缺陷离不开政府的干预。但是,股票市场实际是市场经济的产物,股票价格的变化应该反映国民经济、国内产业调整、企业业绩的变动方向,并引导资源的配置。[5]政府应该正确定位自己在股票市场上的角色,从制度、法律方面健全、规范股票市场,而不是过多地干预股价的涨跌,造成股票市场价格的大幅涨跌。

(二)规范信息披露

市场信息不对称是羊群行为产生的一个重要的客观原因。我国的股票市场处于发展的初期,政策市和消息市特征鲜明,同时国内不少相关文献也较多地从计量经济学角度说明了我国投资市场存在着弱有效性,投资者只能根据历史信息进行投资策略的选择。[3]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不规范使得一些投资者对于市场缺乏信息和了解,容易造成他们的观点摇摆不定,从

而出现了跟风现象,引发羊群行为。因此,我们应进一步规范市场信息披露,逐渐规范市场。(三)开展投资者教育,提高投资者投资能力。

投资者教育是克服心理因素、认知偏差的有效方式,通过投资者教育可以提高投资者识别风险的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克服认知偏差,起到减少羊群行为,稳定市场价格的作用。引导投资者形成成熟的投资理念。培养投资者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而非投机的理念,多学习投资知识与技能,从而更有效的获取市场信息,做出理性的投资判断。

参考文献

[1] 饶育蕾,盛虎.行为金融学[M].机械工业出版社.

[2] 师文睿,薛耀文.浅析股市中的羊群行为[J].中北大学学报.

[3] 吴利群.我国股市羊群效应的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

[4] 苏炜,谭秋燕.中国证券市场机构投资者的羊群行为研究[J].经济问题.

[5] 崔显林.论当前股票市场中羊群行为的危害及对策[J].经济理论研究.

金融市场中的风险案例

金融市场中的风险案例 1.流动性风险的引入—北岩银行的破产案例 1997年北岩建筑协会在伦敦股票交易所发行股票,促成了英国北岩银行的创立。2007年,北岩银行已经进入英国按揭提供商的前5名,是英国东北部最大的金融机构,拥有76家分行,主要业务是在零售和批发市场提供房屋抵押贷款,其服务包括提供储蓄账户、存款账户、贷款和住房及财产保险。这家银行在1997~2007年发展迅猛,其发行的部分按揭被通过其在开曼群岛注册的子公司Granite进行了证券化。 北岩银行主要依靠出售短期债券来融资。2007年8月美国出现次贷危机,市场风险迅速在欧美房地产市场、信贷市场、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间相互传染,银行发现很难再通过发行新债券来取代已到期的债券,这是因为机构投资者不愿意出借资金给那些在按揭业务中涉足太深的银行。9月14日,英格兰银行和金融服务监管局发布联合声明,认为北岩银行没有丧失偿债能力,资产足以偿还负债,贷款质量良好,而且表示“向其提供流动性支持”。但北岩银行不能筹得资金,这给运作带来了严重问题。北岩银行在2007年9月向英格兰银行求救,并在接下来的几天内,向三方监管部门,即英格兰银行、金融监管局、以及政府财务部借入了30亿英镑的资金。 然而,央行注资的消息并没有起到安抚储户的作用,反而引起了北岩银行储户的恐慌,于是9月14日星期五,北岩银行出现了挤兑现象。数以千计的北岩银行客户排长队提取资金,据估计,从2007年9月12日到9月17日客户提取资金的总量达20亿英镑。9月17日晚,英国财务大臣宣布,英国政府和英格兰银行将保证北岩银行客户所有存款的安全,这一消息公布后,挤兑现象才逐渐消失。 在之后的几个月内,北岩银行寻求的紧急救助资金大幅增加。英格兰银行为了告诫其他银行不要承担过多风险,坚持对北岩银行的资金施以惩罚性利率。到2008年2月为止,紧急救助资金的需求以高达250亿英镑,这时英国政府宣布将北岩银行国有化,银行的管理团队也被更换,银行被拆分成北岩公共有限公司和北岩资产管理,之后北岩公共有限公司被维珍集团从英国政府手中收购。 这个案例说明了金融机构存在着融资流动性风险,这种风险是当金融机构为了满足现金要求时而产生的,北岩银行的破产说明了流动性问题可以使得一家银行在短时间内陷入崩溃边缘。 该行资本一直非常雄厚,资本充足率远远高于巴塞尔II的标准。从各项指标来看,该行发展势态良好。同时,该行资产质量很好,17年以来,其信贷拖欠率低于英国同业水平的一半。在2007年7月以前,没有任何明显迹象表明该行将面临重大困难。 然而,该行资金来源明显存在较大的潜在风险,其资金来源中的短期资金比重严重偏高,同时其证券化资金来源占到了其资金来源的一半以上,而英国主要银行的这一比例约为20%。为了配合其高速发展战略,北岩银行1999年该行实施证券化发展模式,即发行与分销模式,结果是该行过分依赖证券化作为其主要资金来源,越来越容易受到市场崩溃的冲击。北岩银行快速发展的战略以及随后融资模式的大转变为其当日之祸埋下了危机的种子。 2.流动性风险的成因及影响因素 金融机构的流动性主要来源于如下因素:持有现金和随时可以被转化为现金的短期国债;变卖交易头寸的能力;短时间内在交易市场借入现金的能力;短时间内提供有利的条款以吸引零售存款的能力;短时间内将资产(例如贷款)进行证券化的能力;由中央银行

行为金融学论文我国股市中的羊群行为分析

《行为金融学》论文 我国股市中的羊群行为分析 摘要 股票市场的羊群效应是投资者在交易过程中存在学习与模拟现象的结果,是影响股票市场波动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国内的股市发展迅猛,但由于证券业在国内起步较晚,大部分时间股市的变化不能正常反应经济发展。研究表明,股市中存在严重的羊群效应。本文首先对羊群行为的概念做了介绍,分析了其在股市中形成的原因,提出了降低我国股市羊群行为的对策。 关键词羊群行为;股票市场;投资

一、引言 20世纪80年代以来 ,对于曾被传统的金融学认为是非理性、不科学的“羊群行为( Herding Behavior)”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我国资本市场迅速发展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时,我国金融市场也存在着明显的羊群行为。羊群行为往往是金融市场整体情绪和市场泡沫的主要推动力,对市场的有效性有着重要影响。尽管对我国证券市场的羊群行为研究刚刚起步,所有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证券市场的确存在羊群行为,而且较之西方发达国家的证券市场更为严重。其实,通过观察仍然可以看出,我国股票市场具有明显的“齐涨齐跌”,投资者的一致性极为明显。一致性不仅表现在整个市场上,而且表现在单个股票上。在一些所谓强势股中,不乏股票在狂热的气氛中连上台阶,股价连续七、八个涨停板也不罕见。在一些所谓弱势股中,也不乏股票在跌停板的卖单超过可流通筹码的90%。必须指出,上述极端现象在很多情况下市场的信息并未发生丝毫改变,如此惊人的一致性只能说明投资者有着极高的羊群行为倾向。羊群行为对于投资者的投资策略和市场的稳定性有很大的影响,因此,羊群行为应该引起股市投资者的广泛关注,对羊群行为的研究也更具有现实意义。 二、羊群效应的概念及渊源 羊群行为在人类的日常生活中是常见的现象,通俗的说,也就是“随大流”。股市的“羊群行为”是指投资者在交易过程中存在学习与模仿现象,从而导致他们在某段时期内买卖相同的股票。在不完全信息环境下,行为主体受其他人行为的影响,进而忽视自己的私人信息而模仿他人行动的决策行为。由于羊群行为具有传染性,因此存在于多个行为主体之间的羊群行为现象就被称为羊群效应,主要研究信息传递和行为主体决策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对信息传递速度和充分性的作用。[1] 羊群效应的提出要追溯到凯恩斯的“选美论”。凯恩斯将股票市场的投资比作选美比赛。他认为,当竞争者被要求从100张照片中选出最漂亮的6张, 获奖者往往不是那些选出自己认为最漂亮的6张的人,而是那些选出最能吸引其他竞争者的那6张照片的人,这使得竞争者尽可能的猜测别的竞争者可能的选择,并模仿这种选择,不论自己是否真地认为当选者漂亮,从而产生了羊群效应。此外,他还表达了对长期投资者能够预测市场趋势,进而做出有效投资决策的说法的置疑。他认为,如果专业基金经理在意人们对他们的决策能力的评价,他们最好的选择是羊群行为。之后的相关学者还发现,金融危机的发生与羊群效应的不稳定性有着密切的联系。他们从羊群效应的角度对股价偏离的系统性提出了新的解释。 关于羊群效应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类是理性的羊群效应;另一类是非理性的羊群效应。非理性的羊群效应主要研究行为主体的心理,认为行为主体只会盲目的相互模仿,从而忽视了理性分析的重要性。而理性的羊群效应认为,由于信息获取的困难、行为主体的激励因素以及支付外部性的存在,使得羊群行为成为行为主体的最优策略,小投资者会直接模仿大众和领导者的交易决策。“利润—成本理论”在任何场合都有自己的立足之地,盲目跟从从本质上来说还是因为搜

(金融保险)FRM金融案例分析

2007年北岩银行挤兑事件 每一次经济恐慌都有其与众不同的特点,但都有一个相似之处,即它们都紧接着一段表面上的繁荣期之后发生,从而暴露出这种繁荣的空洞。这种顺序屡试不爽,每当我们发现可以不必通过艰苦缓慢的实干,就能轻松大发其财之时,就可以十拿九稳地断言,恐慌时期即将来临。 可能过去就有人讲过这样的话。事实上,在1859年,它已被写进1857-58年商业危机的历史。金融动荡感觉上各不相同,但大多数几乎如出一辙。 让我们从一个显然极为相似的案例开始。北岩银行(Northern Rock)是英国自1866年欧沃伦格尼银行(Overend Gurney)关门以来第一家倒闭的大型银行。两家都是久负盛名的机构,有着审慎且令人敬佩的财务历史:北岩银行的前身是东北部一家共同所有的建房互助会,欧沃伦格尼银行则在东安格利亚贵格会拥有深厚根基。 渴望增长的新一代高管接掌了两家银行的领导权,他们急切想要迅速扩大他们的贷款规模:北岩在房价泡沫的顶峰陷在房屋抵押贷款里,而欧沃尼栽在一些显然有问题的企业上,包括造船、谷物贸易、铁路融资行业及许多其他行业的企业。这些企业都犯了致命错误,即依赖短期借款为他们快速扩张和风险越来越大的贷款账目提供资金。与北岩一样,欧沃尼为其有缺陷的业务模式付出了代价。一个重大的不同之处在于,英国央行让欧沃尼倒闭了,导致其他一些企业在接着引发的恐慌中倒闭。 最近,两位美国经济学家——马里兰大学的卡门?莱因哈特(Carmen Reinhart)和哈佛大学的肯?罗格夫(Ken Rogoff)发表了一份对当前金融危机的分析报告,在文中他们找出了二战以来发生在工业国家的前18次银行业危机,把当前的金融危机放到了这一背景下加以研究。他们发现了把单个事件转化成金融繁荣和萧条的整体图景的共同主题,他们称之为“诸多标准金融危机指标上惊人的定性和定量相似点”。他们重点对美国进行了研究,但如果你观察相关数字,他们分析中的大部分内容也适用于英国。 在每次重大金融动荡之前,住房价格都会快速上涨,股票价格也是如此。由于直到危机发生的前夜,资本流入加速,经常账盈余迅速扩大。公共债务上升是战后危机中一个几乎普遍的前兆。当问题隐约浮现时,总体经济增长开始逐渐放缓。此外,以往的金融冲击发生前,通常有一段放松金融管制的时期。 作为一位见识颇多的记者,我见证了1973年至1974年的次级银行危机,我们最强大的金融机构险些被拖垮。现在,我还仍然保留着由四大清算银行之一发布的否认它们身处困境的新闻稿。那次事件有几个不同的触发因素:其中之一是1971年底开始实施的《竞争与信贷管理条例》(Competition and Credit Control),它放开了贷款的上限,降低了对银行的流动性要求,并终结了利率同盟。之后的两年里,对英国居民的信用垫款总额增加了2.5倍。 放松管制也在今天的事件中扮演着角色。引用前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克尔(Paul Volcker)的话,过去25年间“我们从一个以商业银行为中心的、高度监管的金融体系,转变为一个经过了高度设计、复杂得多的体系。今天,众多金融中介发生在有效的官方监管和监督之外的市场,全都装在不知有多少万亿规模的衍生品工具里。” 另一个共同特征是,资产价格泡沫通常接在一段时期的价格稳定后发生,最近英国《金融时报》一篇由查尔斯?古德哈特(Charles Goodhart)和阿维纳什?佩尔绍德(Avinash Persaud)撰写的文章指出了这一点。他们引用了1929年的美国、20世纪90年代的日本、1997-98年的亚洲,以及2007-08年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危机作为案例。 低通胀导致低利率和真实资产的积累,继而导致投资者为了获得更高的投资回报而去冒更大风险。20世纪70年代就有一个经典案例,当时石油美元涌入国际资本市场并推动利率走低。银行流动性充足,正四处寻找新的出口。他们在中欧和拉美的发展中经济体找到了正在找寻

股票市场羊群效应文献综述

股票市场羊群效应文献综述 一理论说明 羊群行为本义指动物成群移动、觅食。后来这个概念被引申来描述人类社会现象,指与大多数人一样思考、感觉、行动,与大多数人在一起,与大多数人保持一致。以后,这个概念被经济学家借用来描述金融市场中的一种非理性行为。 目前,关于羊群行为还没有统一的定义,国外学者的定义如下: Banerjee(1992)定义:在自己私人信息和其他人决策的基础上,个人决策者模仿 或追随其他人的决定而不管自身的私人信息。 Bikhchandani(2000)定义:投资者在交易过程中存在学习和模仿现象,从而导致 他们在某段时间内买入和卖出相同的股票。 IMFWorkingPaper (2000) 定义:当个人决策者在了解其他人的决策后,改变自己 的决策,采取与其他人一致的决策。 二国外股市羊群行为实证研究 由于羊群行为对市场的稳定性和效率具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各国学者、投资部门和政府监管部门纷纷围绕本国金融市场对其进行实证研究。 当前国外股市羊群行为实证研究可以分为两个方向:一类是以特定类型的投 资基金为对象,通过分析他们的交易情况来检验其交易行为中是否存在羊群行为,由于共同基金、养老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受到监管而必须定期公开持仓和交易信息,因此研究人员经常是以这类机构投资者作为对象进行研究;另一类就是根据公开的市场数据,例如个股和市场收益率等,研究股市价格波动时股市整体是否存在羊群行为。 2.1 特定类型投资者羊群行为的实证研究 这里的特定类型投资者主要指的是以共同基金、养老基金等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通过分析他们的投资组合变动和交易情况来检验其是,Lakonishok是型模 验检证实的性表代有较比中。其为行群羊在存否. Shieifer和Vishny (1992)提出的LSV模型和Wermers(1995)提出的PCM模型。 (1)LSV模型 Lakonishok,Shieifer和Vishny (1992)(以下简称LSV)在研究美国免税权 益基金时提出LSV方法,他们使用一组基金经理同时买(卖)特定股票的一般倾向来测度羊群行为。 Lakonishoketal(1992)研究发现基金羊群行为不明显,但是他们同时发现在小公司股票中的羊群行为要比大公司股票更加明显,原因可能是小公司股票信息披露相对较少,因而基金经理在进行决策时特别留意其他机构的投资行为。 Grinblatt,Titman和Wermers(1995)运用LSV模型检验了1974年末至1984年末274家共同基金组成的投资组合数据,同样没有发现明显的羊群行为,但是发现基金经理在买入过去表现较好的股票时的羊群行为倾向要比卖出过去表现 不佳的股票时更加明显。该结论与其他研究成果一致,即基金一般都是动量交易投资者。 在此基础上,Wermers( 1994) 在研究美国股市共同基金交易方式的规律性时,

证券市场中羊群行为的比较研究doc11(1)

证券市场中羊群行为的比较研究 金融市场中的羊群行为(Herding Behaviors)是一种特殊的非理性行为,它是指投资者在信息环境不确定的情况下,行为受到其他投资者的影响,模仿他人决策,或者过度依赖于舆论(即市场中的压倒多数的观念),而不考虑自己的信息的行为。由于羊群行为涉及多个投资主体的相关性行为,对于市场的稳定性、效率有很大影响,也和金融危机有密切的关系(Choe et al,1999;Kaminsky et al,1999),因此,羊群行为引起了学术界和政府监管部门的广泛关注。本文使用个股收益率的分散度指标,利用公开的价格数据,对于我国证券市场的羊群行为进行了实证研究。该测度的优越性在于它需要的数据易于获得,计算方法简单;但是也存在一个问题,即它是对于投资者羊群行为的一个很保守的测度。本文研究充分考虑了分散度测度的特点,将重点放在分散度的相对大小的比较上。一方面,将中国市场和美国证券市场的实证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发现我国证券市场的羊群行为程度高于美国证券市场的羊群行为程度。 一、前言 金融市场中的羊群行为(Herding Behaviors)是一种特殊的非理性行为,它是指投资者在信息环境不确定的情况下,行为受到其他投资者的影响,模仿他人决策,或者过度依赖于舆论(即市场中的压倒多数的观念),而不考虑自己的信息的行为。由于羊群行为涉及多个投资主体的相关性行为,对于市场的稳定性、效率有很大影响,也和金融危

机有密切的关系(Choe et al,1999;Kaminsky et al,1999),因此,羊群行为引起了学术界和政府监管部门的广泛关注。 目前已经由许多关于羊群行为的理论模型,如Scharftstein et al(1990)提出的声誉羊群行为(Reputational herd)模型、Bikhchandani et al(1992)提出的信息流(Informational Cascades)模型、Banerjee(1992)提出的序列性(Sequential)羊群行为模型,这些模型从不同角度对于羊群行为的效率、理性等问题进行了探讨。相对于理论研究,已有的羊群行为的实证研究比较薄弱。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是 Lakonishok et al(1990)对于美国证券市场养老基金的羊群效应的研究。该文提出了用买卖双方交易量的不均衡来测度羊群行为,这种方法被后面的许多学者引用,并得到了一些改进。例如,Wermers(1999)对他们的羊群行为的定义进行了修正。 目前市场中的各种基金(如西方的养老基金和共同基金、中国的证券投资基金)使用他人的资产投资,受到一定程度的监督和制约,因此必须定期公开持仓信息和交易信息,而其他投资者则没有这种义务公开信息。Lakonishok et a1(1990)和Wermers (1999)提出的羊群行为的测度只能考察前者而不能考察后者的羊群行为,因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用公开的数据(价格)来研究羊群行为成为一个很重要的问题。William等(1995)对该问题作了研究,他认为如金融市场中确实存在羊群行为,大多数个人投资者的看法趋向于市场舆论,那么一个合理的推断是:羊群行为显著时的个股的收益率将不会太偏离市场的收益率。因此可以用分散化指标(即个股收益率对于资产组合平均收益率的标准

中国股票市场羊群效应实证研究——以雄安新区为例

中国股票市场羊群效应实证研究——以雄安新区为例 发表时间:2018-03-21T16:54:55.367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34期作者:王瑞琳王瑞 [导读] 摘要:股票市场羊群效应作为行为金融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山西财经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山西太原 030006 摘要:股票市场羊群效应作为行为金融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通过羊群效应的研究可以更好的了解投资者非理性投资行为形成的原因,为如何减少投资者非理性投资行为,提高股票市场有效性提供理论支持。2017年4月1日,中央宣布在河北建立雄安新区,股价也随即上调,一项新政策能引发如此大的波动,这波动的背后是否存在羊群效应是值得研究的。 本文通过建立CSAD横截面收益偏差模型,选取雄安新区概念股中的54只股票2014年1月23日至2017年5月21日809个交易日的收盘价作为样本股研究是否存在羊群效应。 关键词:雄安新区;CSAD模型;股票市场;羊群效应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中国股票市场仍然是一个新兴市场,很多方面都不成熟,制度结构也一直处于动态变化中。管理部门的过度行政干预,扰乱了证券市场的正常运作,得投资者容易对政策方向产生高度依赖感,决策时倾向于猜测政策导向和底线,表现出典型的羊群行为。雄安新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2017年4月1日,中央宣布在河北建立雄安新区,股价也随即上调,其影响持续发酵。4月5日,雄安新区概念股飙涨,其中,金隅股份集合竞价的涨停是50%,最夸张的史隆基泰和智慧能源,开盘竟飙涨70%多,收盘涨幅23%。一项新政策能引发如此大的波动,这波动的背后是否存在羊群效应是值得研究的。因此本文通过对雄安新区股票市场羊群效应进行实证研究,这样可以有利于更好的探究引起我国股票市场羊群效应的原因,从而为减少我国股票市场羊群效应提出合理的政策建议。 二、CASD模型理论解释 假设市场组合中存在N只股票,为股票i在时间t的收益率,是 N只股票的平均收益率,即市场收益率,Chang 等(2000)和 Tan等(2008)提出CSAD测度,以更灵敏地测度羊群效应。令式如下: 故横截面收益绝对偏差的期望ECSAD 当和为负时,存在羊群效应。如果表明市场收益率极高时的羊群行为低于市场收益率极低时的羊群行为;如果表明市场收益率极低时的羊群行为低于市场收益率极高时的羊群行为。 三、雄安新区股票羊群效应实证研究 表3-1变量描述表 本文选取雄安新区概念股62只股票中剔除上市时间在2014年1月23日以后的股票以及ST股的剩余54只股票的收盘价作为样本,样本区间为2014年1月23日至2017年5月21日,共计809个交易日。用收盘价对数代替收益率,根据上一章的公式计算CSAD、和。 表3-2横截面收益绝对偏差CSAD回归结果 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为负为正,并不能很好的证明有羊群效应,笔者分析原因有两点:它很有可能因中国股市的10%跌涨幅限制机制而遮蔽了;另外一点是自雄安新区消息出台以来,股票价格没有出现大幅回落之象,因此导致结果没有很好的显示出羊群效应。因为在股票价格上涨阶段,投资前景乐观,投资者对市场信心空前高涨,可能受市场情绪感染,更多投资者进入股市购买股票,进一步推动股价飙升,这种情况下极有可能出现羊群效应。虽然实证结果没有显现出明显的羊群效应,但笔者查阅大量的文献,发现我国的股票市

羊群效应

无可奈何“随大流” 从众就是指由于群体的引导或施加的压力,从而使个人的行为朝着与大多数人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也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随大流”。 虽然我们每个人都标榜自己有个性,但是在很多时候,我们不得不放弃自己的个性去“随大流”,因为我们每个人都不可能对任何事情都了解得一清二楚,对于那些自己不太了解,没有把握的事情,我们一般会采取“随大流”的做法。 社会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持某种意见的人数多少是影响从众的最重要的一个因素,“人多”本身就是说服力的一个明证,很少有人能够在众口一词的情况下,还坚持自己的不同意见。 压力是从众的另一个决定因素。“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在一个团体内,谁做出与众不同的行为,往往会招致“背叛”的嫌疑,会被其他成员孤立,甚至受到严厉的惩罚,因而团体内成员的行为往往都高度一致。 盲从与理性 随着信息经济学和博弈论的发展,经济学家注意到:信息的不对称性和预期的不确定性,对人类行为的影响甚大。 他们认为,人类有限的理性,对信号的观测及识别的较差能力都是“羊群效应"产生的根源。“羊群效应”实际上是对个体经济自发性、盲目性以及自然趋势的最真实写照。 在商品经济尚不发达、市场形成的初级阶段,羊群行为是很难避免的。 大多数学者对羊群行为持否定态度,其实,对待羊群行为要辨证地看。由于没有足够的信息或者搜集不到准确的信息,通过模仿他人的行为来选择策略并无大碍,在企业发展初期许多企业和行业在模仿策略下都取得了很大进步。

羊群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就是信息不完全,由于未来状况的不确定,导致了人们的判断力出了问题,因而才有了从众的盲动性。 正确全面的信息是决策的基础。在这个时代,信息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不重视信息收集的企业和个人无异于自取灭亡。 要找到正确的方向,敏锐的判断力也是必不可少的。 很少有人天生就拥有明智和审慎的判断力,实际上,判断力是一种培养出来的思维习惯。因此,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学习或多或少地掌握这种思维习惯,只要下功夫去认真观察、仔细推理就可以培养出来。 收集信息并敏锐地加以判断,是让人们减少盲从行为,更多地运用自己理性的最好方法。

深究金融市场羊群行为理论

---------------------------------------------------------------范文最新推荐------------------------------------------------------ 深究金融市场羊群行为理论 关键词:金融市场羊群行为综述摘要:近10年来,对金融市场上羊群行为的研究迅速成为金融经济学的热.点之一。文章介绍了金融市场上羊群行为的概念,系统地回顾了羊群行为的理论研究成果,并展望了金融市场羊群行为理论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羊群行为(herdingbehavior)通常是指一种在已有的社会公共信息(市场压力、市场价格、政策面、技术面)下,市场参与者观察他人行为并受其影响从而放弃自己的信念,做出与其他人相似的行为的现象。近10年来,随着人们对金融危机和投资者行为的深人思考,金融市场的羊群行为迅速成为金融市场微观结构理论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系统介绍了最近10年来金融市场上羊群行为的理论研究成果,(从整体来看,关于羊群行为的成因的理论主要有5个:信息流羊群行为理论、研究性羊群行为理论、偏好羊群行为理论、声誉羊群行为理论和薪酬羊群行为理论),深入剖析了羊群行为的产生原因。同时展望了羊群行为理论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1羊群行为成因的理论研究1.1基于不完全信息的信息流羊群行为(Informs-tionalHerding)理论基本理论可见Banejee(1992),Bikhchandni,Hishleifer和Welsh}1992)及Welsh(1992)等人的文献。它假定投资机会对所有投资者均具有同样的价格,即供给是完全弹性的,在先行者作出投资与否的决策后,后继投资者根据私有信息和先行投资者传递的信息作出决定,以后的投资者再根据前面投资者的决策作出自己的投资决策,从而形成了决策 1 / 3

《金融市场学》案例分析2

《金融市场学》案例分析2 ——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 案例内容 中国证监会主席周小川指出,21世纪初期,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战略应该是以规范化为目标,以优化结构和增强功能为手段,通过完善市场体系,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把规范与发展更好地结合起来,把防范金融风险与激发市场活力更好地结合起来,不断开拓创新,努力提高证券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和国际化水平。 我国证券市场未来发展有着巨大的空间和良好的条件。周小川是在“WTO与中国资本市场国际研讨会”上作此表述的。他指出,为推进中国证券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应在以下方面作出积极努力。 (1)建立完善的多层次的市场体系。通过设立创业版市场,扶持高科技企业成长,推进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化,更好地发挥证券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 (2)采取超常规、创造性的办法,大力培育机构投资者。通过进一步加快发展证券投资基金,设立开放式基金,积极稳妥地推动保险资金、社保基金人市,使其尽早成为证券市场上主要的机构投资者。 (3)积极推进网上交易的发展。通过发展网络化市场,为投资者提供更加快捷方便的信息和交易服务,进一步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 周小川认为,社保制度的完善和社保基金的建立,将给中国资本市场带来历史性机遇。养老基金应该是资本市场中最重要的投资者,对我国资本市场的规范化、健康化及解决历史遗留问题都有很大好处。同时,资本市场又为养老基金提供了保值增值的运作机制,使其实力和规模不断增大。从市场监管的角度,需要积极做好各项配合准备工作,要研究落实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具体实施办法。

案例评析 在资本市场激烈的竞争中,股市越发全球化和复杂化,单个的中小散户投资者的劣势就越来越明显,因此集中散户成为大的投资者是全球资本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 机构投资者于1873年出现于英国。当时,英国的利率很低,而新兴市场美国的利率要高很多,许多英国人都希望到美国去投资,但个人资本有限,于是只有望洋兴叹。英国人罗伯特·富莱发现了这个机会,于是发明了一种特殊的金融工具——共同基金。通过发行基金股份,把英国中小投资者的资金都集中起来,交给美国股市的专家去投资。这就是第一家投资基金。实际上,共同基金就是一个中介金融商,它把投资者个人的小资本聚合为大资本再雇用一个专家团队在证券市场进行投资。这样,投资者在风险降低的同时扩大了投资。这一发明迅速受到全球金融界的纷纷仿效①。在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全球的共同基金数量已超过了31000家,1998年底,美国共同基金公司管理的资产总额为55000多亿美元,首次超过了全部商业银行资产的总和,成为美国第一大类金融组织。 机构投资者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吸引力,是因为其在证券市场投资时拥有独特的优势。(1)共同基金这类机构投资者都是由具有专业知识的人士进行管理,并且受到专业监督机构的监管,因此他们被相信能够实现较好的收益;而个人投资者大多不具备自行买卖证券的技巧,必须依靠有技巧的经纪人买卖。通过机构投资者可以以相对较低的成本获得专业的投资指导。(2)利用机构投资者进行投资,可以进行投资组合,分散风险;而单个投资者将受制于资金规模和最小投资单位的限制,从而无法进行组合投资,无法平衡风险和收益。购买基金就是购买一揽子不同的股票、债券和现金的组合,一种基金可能包含了对几十家不同公司的投资。有价证券的不同组合比持有单一证券的风险要小很多,部分资金应该投资到比较安全的项目中去,而少量资金投入到风险较大的项目中,所以基金能以一定的风险获取较大的收益。(3)对整个资本市场来说,机构投资者在投资前会有大量的信息分析和研究,决策比较科学,对减少资本市场剧烈波动带来的系统性风险有积极的影响,同时有利于在市场中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 我国资本市场目前的投资者结构存在不合理因素,表现在个人投资者直接投资比重偏高。这一方面使得投资理念缺乏专业性和理性投资,市场投机气氛浓厚,因而直接助长了市场泡沫的增加。另一方面,以个人投资者为主体的市场更容易被少数机构投资者所利用,为其操纵价格和市场创造了条件。机构投资者的培育和发展有利于推进市场稳定、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促进我国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投资基金又可以分为两大类:开放式基金和封闭式基金。其中,开放式基金在国际上的

羊群效应理论(定律篇)

羊群效应理论 (重定向自羊群效应) 羊群效应理论(The Effect of Sheep Flock),也称羊群行为(Herd Behavior)、从众心理 羊群效应理论简介 “羊群效应”是指管理学上一些企业的市场行为的一种常见现象。 经济学里经常用“羊群效应”来描述经济个体的从众跟风心理。羊群是一种很散乱的组织,平时在一起也是盲目地左冲右撞,但一旦有一只头羊动起来,其他的羊也会不假思索地一哄而上,全然不顾前面可能有狼或者不远处有更好的草。因此,“羊群效应”就是比喻人都有一种从众心理,从众心理很容易导致盲从,而盲从往往会陷入骗局或遭到失败。

羊群效应的出现一般在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行业上,而且这个行业上有一个领先者(领头羊)占据了主要的注意力,那么整个羊群就会不断摹仿这个领头羊的一举一动,领头羊到哪里去吃草,其它的羊也去哪里淘金。 羊群效应相关故事 有则幽默讲:一位石油大亨到天堂去参加会议,一进会议室发现已经座无虚席,没有地方落座,于是他灵机一动,喊了一声:“地狱里发现石油了!”这一喊不要紧,天堂里的石油大亨们纷纷向地狱跑去,很快,天堂里就只剩下那位后来的了。这时,这位大亨心想,大家都跑了过去,莫非地狱里真的发现石油了?于是,他也急匆匆地向地狱跑去。 聪明的你应该很快就能明白什么是羊群效应。羊群是一种很散乱的组织,平时在一起也是盲目地左冲右撞,但一旦有一只头羊动起来,其他的羊也会不假思索地一哄而上,全然不顾旁边可能有的狼和不远处更好的草。羊群效应就是比喻人都有一种从众心理,从众心理很容易导致盲从,而盲从往往会陷入骗局或遭到失败。 法国科学家让亨利·法布尔曾经做过一个松毛虫实验。他把若干松毛虫放在一只花盆的边缘,使其首尾相接成一圈,在花盆的不远处,又撒了一些松毛虫喜欢吃的松叶,松毛虫开始一个跟一个绕着花盆一圈又一圈地走。这一走就是七天七夜,饥饿劳累的松毛虫尽数死去。而可悲的是,只要其中任何一只稍微改变路线就能吃到嘴边的松叶。 动物如此,人也不见得更高明。社会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影响从众的最重要的因素是持某种意见的人数多少,而不是这个意见本身。人多本身就有说服力,很少有人会在众口一词的情况下还坚持自己的不同意见。“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出头的椽子先烂”这些教条紧紧束缚了我们的行动。20世纪末期,网络经济一路飙升,“.com”公司遍地开花,所有的投资家都在跑马圈地卖概念,IT业的CEO们在比赛烧钱,烧多少,股票就能涨多少,于是,越来越多的人义无反顾地往前冲。 2001年,一朝泡沫破灭,浮华尽散,大家这才发现在狂热的市场气氛下,获利的只是领头羊,其余跟风的都成了牺牲者。传媒经常充当羊群效应的煽动者,一条传闻经过报纸就会成为公

股市的羊群效应

羊群效应与惊慌心理 羊群效应是指人们经常受到多数人影响,而跟从大众的思想或行为,也被称为“从众效应”。人们会追随大众所同意的,自己并不会思考事件的意义。经济学里经常用“羊群效应”来描述经济个体的从众跟风心理。羊群是一种很散乱的组织,平时在一起也是盲目地左冲右撞,但一旦有一只头羊动起来,其他的羊也会不假思索地一哄而上,全然不顾前面可能有狼或者不远处有更好的草。因此,“羊群效应”就是比喻人都有一种从众心理,从众心理很容易导致盲从,而盲从往往会陷入骗局或遭到失败。头羊往哪里走,后面的羊就跟着往哪里走。羊群效应最早是股票投资中的一个术语,主要是指投资者在交易过程中存在学习与模仿现象,“有样学样”,盲目效仿别人,从而导致他们在某段时期内买卖相同的股票。 羊群行为也是行为金融学领域中比较典型的一种现象,羊群效应的出现一般在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行业上,而且这个行业上有一个领先者(领头羊)占据了主要的注意力,那么整个羊群就会不断摹仿这个领头羊的一举一动,领头羊到哪里去“吃草”,其它的羊也去哪里“淘金”。 股市中的羊群效应 在资本市场上,“羊群效应”是指在一个投资群体中,单个投资者总是根据其他同类投资者的行动而行动,在他人买入时买入,在他人卖出时卖出。导致出现“羊群效应”还有其他一些因素,比如,一些投资者可能会认为同一群体中的其他人更具有信

息优势。“羊群效应”也可能由系统机制引发。例如,当资产价格突然下跌造成亏损时,为了满足追加保证金的要求或者遵守交易规则的限制,一些投资者不得不将其持有的资产割仓卖出。在目前投资股票积极性大增的情况下,个人投资者能量迅速积聚,极易形成趋同性的羊群效应,追涨时信心百倍蜂拥而致,大盘跳水时,恐慌心理也开始连锁反应,纷纷恐慌出逃,这样跳水时量能放大也属正常。只是在这时容易将股票杀在地板价上。这就是为什么牛市中慢涨快跌,而杀跌又往往一次到位的根本原因。但,一般情况下急速杀跌不是出局的时候。 在股市中,有买就有卖,永远存在多空双方,有人看多就必然会有人看空,这是很自然的事情。可是有些投资者一到市场上就受别人的影响而改变自己的初衷,没有了主意,随大流而行。见别人纷纷买入,深恐自己落后,也不管是否是自己熟悉的股票,盲目跟着买入;反过来,见别人都在抛出某种股票时,也不问缘由,跟着出售。这种盲目从众、随大流的心理在广大散户中是最为普遍的。通过研究中国证券投资者的行为,我们发现,从众行为是深入到中华民族文化心理的潜意识行为。表现于金融市场特别是证券市场上的从众行为,则是完全非理性的跟风,追涨杀跌或者无所适从。股价受社会心理,尤其是投资者潮流的广泛影响。投资者潮流不但影响到投机性强的市场狂热情形,也影响到相对正常、平缓的市场运行。这在中国股市中表现十分明显。我们可以观察到中国的股票市场具有明显的“齐涨齐跌”特征,投资者

金融危机中羊群效应的表现

金融危机中羊群效应的表现 在现代经济社会中,货币银行金融是最重要的社会构建,金融作为最基本的战略资源广泛深刻地渗透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市场资源配置中起到了核心作用。与之相随的是金融不断超越实物经济发展过度膨胀,危机频发,甚至引发、演变为经济危机。据不完全统计,1980年以来,世界上已先后有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生过严重的金融风险和危机,这些国家和地区为解决金融问题所直接耗费的资金高达30000多亿美元。 羊群效应一直以来都被研究者认为是引起金融市场动荡不安的祸源,金融市场中的羊群行为是一种特殊的非理性行为,它是指投资者在信息环境不确定的情况下,行为受到其他投资者的影响,模仿他人决策,或者过度依赖于舆论(即市场中压倒多数的观念),而不考虑自己的信息的行为。当羊群行为产生时,个体趋向于一致行动,对于社会整体的一个较小冲击可以导致人们行为的巨大偏移。羊群行为对于市场的稳定性、效率有很大影响,这种行为被投机冲击者利用时,它将在国际货币危机的发生和传染中发生乘数性的夸张作用。国内外不少研究证明羊群效应会引起信息追涨,内幕消息得不到有效指示;会引起价格泡沫和股价的异常波动;会引起传染效应及危害金融系统安全;东南亚金融危机中,外国投资者的羊群行为对金融危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金融交易的杠杆化使得融资越来越便利,融资额越来越大.金融

资产的证券化使流动性大大增强。这样,资本市场的一点异动便往往会带来可怕的“羊群效应”,使资本市场瞬间处于过强的买压卖压之中。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规模的资本流动突然逆转引起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极大动荡,从而成为金融危机的源头。早在1996年美联储主席艾伦·格林斯潘在华盛顿发表的讲话中运用“非理性繁荣”一词来形容股票投资者行为,表示了他对美国股市的担忧。索罗斯批判中也有“一边倒的随大流行为,是引发一场剧烈的市场紊乱的必要条件”的评述。索罗斯认为,当羊群效应出现时,追随趋势行为加剧,市场的偏差会自我强化,从过度泡沫发展到过度超跌,最终形成市场的大起大落。 羊群效应主要有以下几个表现: 一、非理性的投资热潮 在散户所具有的流动性积累到一个不可遏制的规模时,股市的巨大财富效应和随之对房市的推动在短时期内便演化为不可逆转的非理性投资热潮。在这种状况下,证券市场价格的高低不取决于所谓价值投资,而是取决于交易双方对未来价格的预期,最终形成了泡沫经济。轻微的泡沫经济会使资金不断地从实体经济流向虚拟经济,使实体经济因资金匮乏而逐渐衰退;严重的泡沫经济会造成经济结构的失衡以及实体经济的衰败,而虚拟经济却表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当价格高到离谱的高度而回落时,泡沫就会彻底被戳破。在股市下跌过程中,投资者的投资心理遭到重创,对股市和房地产等市场失去信心,而金融机构在股市和房地产市场投入的资金同样会遭受巨大损失。此

经典金融案例汇总

第三章金融市场第四章金融机构与金融体系 1.引用一些主要市场的K线走势图(主要是看趋势):国内的上证指数,国际上的美国道琼斯指数、德国DAX指数、香港恒生指数、黄金价格走势、原油价格走势 2.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次级房贷危机,也译为次债危机。它是指一场发生在美国,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金融风暴。它致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场出现流动性不足危机。美国“次贷危机”是从2006年春季开始逐步显现的。2007年8月开始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 3. 希腊债务危机:希腊债务危机,源于2009年12月希腊政府公布政府财政赤字,尔后全球三大信用评级相继调低希腊主权信用评级从而揭开希腊债务危机的序幕。希腊债务危机的直接原因即是政府的财政赤字,除希腊外欧洲大部分国家都存在较高的财政赤字,因此,希腊债务危机也引爆了欧洲债务危机。此次危机是继迪拜债务危机之后全球又一大债务危机。2012年5月,希腊人纷纷到银行去提领存款,银行出现挤兑现象。 4.货币市场基金:指投资于货币市场上短期(一年以内,平均期限120天)有价证券的一种投资基金。该基金资产主要投资于短期货币工具如国库券、商业票据、银行定期存单、政府短期债券、企业债券等短

期有价证券。货币基金只有一种分红方式——红利转投资。 5.国库券(杨百万): “谈到国库券买卖,不得不提到当年资本市场颇有名气的杨怀定。”由于当时全国并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库券市场,也由于经济发展程度不同,一些试点城市的银行为了周转资金,往往会出现低于100元面值出售国库券的现象,从而不同城市之间国库券出现了套利空间。杨百万自述,当年他发现城市之间的国库券价格存在差价,就凑了10万元到了安徽,从当地国库券经营机构买入国库券,再回上海卖给上海证券业务部,一倒手可以赚几千元,于是,生意越做越大,后来还从上海保安公司请了保镖同行。“从第一批7个试点城市到第二批54个试点城市,我的足迹几乎遍及全国,最远去过新疆、黑龙江。”杨百万采用“蚂蚁搬家”的方式把国库券源源不断地搬到上海,一年就赚了上百万。 6.证券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纽约证券交易所(投影相关图片) 7. 黄金价格一路大跌引爆市民购金热情,据福建宝协的不完全统计,福建短短10天内,全省金店售出的黄金制品不低于30吨,10万到20万元,是常见单子。业内预测,10天内中国内地投资人就鲸吞了实物黄金300吨,约占全球黄金年产量的10%。(提出问题:这种抢购是否合理)

中国股市中的羊群效应及几点建议

中国股市中的羊群效应及 几点建议 2013/1/6

中国股市中的羊群效应及几点建议 【内容摘要】:本文对行为金融学中的羊群效应现象做了基本介绍,并根据以往的实证研究结果介绍了我国股票市场中羊群效应的一些特点及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羊群效应;股票市场;投资者 自从马克维茨创立资产组合理论以来,金融理论以有效市场假说等为基本分析框架来解释资本市场。然而,投资者由于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而明显具有某些非理性行为特征,难以用传统投资决策理论去解释,股票市场的羊群效应就是投资者非理性行为的一个表现。羊群效应是指当股市参与者作出一个不可逆转的决策时,忽视他们的自己的信息,而受到其他投资者的影响,有意识地模仿其他投资者的行为。羊群效应经常被认为是产生资产价格无效率、价格泡沫及其破灭的主要原因之一,对于市场运行的效率和稳定性有很大的影响。 本文主要介绍羊群效应的主要成因和类型,我国股票市场上羊群效应的特点以及提出几点建议。 一、羊群效应的类型 根据产生的原因和主体的不同,在这里将股票市场上的羊群效应分为以下三类:(一)基于不完全信息的羊群行为理论。 我们通常假定市场上信息完全可获得,但实际在股票市场上,信息披露缺乏及时性、准确性,内幕交易较多,这使得投资者的信息严重不对称,机构投资者拥有资金、技术、人才的规模优势,个体投资者在信息成本的支付上远远不能同机构投资者相比。由此导致的直接后果是机构投资者比个体投资者获得更多的有效信息,个体投资者在获取有效信息和获得投资收益时处于不利地位,因此会产生从众的动机,进而产生羊群效应。在这里有两种观点:一种是非理性的羊群效应,主要研究行为主体的心理,认为行为主体只会盲目的相互模仿,从而忽视了理性分析的重要性。而另一种理性的羊群效应认为,由于信息获取的困难、行为主体的激励因素以及支付外部性的存在,使得羊群行为成为行为主体的最优策略。 (二)基于声誉的羊群行为理论。 如果一个投资经理对于自己的投资决策没有把握,那么明智的做法是与其他投资专家保持一致,当其他专家也这么考虑时,羊群行为就产生了。代理人1在得到“收入为高”的信号后进行投资。由于代理人2关心的是他的名声,不论信号如何,都会采取和代理人1一样的投资策略。因为如果决策正确,他的名声就得到增加;如果错误,则表明要么两人都是愚蠢的,要么两个人都是聪明的,但得到了同样的错误的信号,这并不损害其名声。如果采取不同的决策,委托人就认为至少有一个人是愚蠢的。如果几个投资经理相继做出投资决策,每个人都模仿第一个进行选择的投资经理的决策。最终,如果投资是有利可图的,好的信号将占优。私人信息最终将不会体现在投资决策中,因为所有投资经理都会跟随第一个投资经理做出决策。于是,这种羊群效应是无效的。 (三)基于薪酬结构的羊群行为理论。 假定投资代理人的薪酬取决于他相对其他投资代理人的业绩表现,这种薪酬结构扭曲了投资代理人的激励,鼓励投资经理模仿基准投资人的选择,因为,如果他的投资绩效低于市场的平均投资绩效他的报酬将受到影响,导致投资经理所选择的投资组合无效,从而产生羊群行为。

证券市场上的羊群效应及其博弈分析

证券市场上的羊群效应及其博弈分析 摘要羊群效应是证券市场的一种异象,它对证券市场的稳定性,效率有很大影响。在国外的研究中,信息不对称、经理人之间名声与报酬的竞争是羊群行为的主要原因,文章对个人投资者与机构投资者之间的羊群行为进行了理论、博弈分析,从另一个角度揭示这一异象的原因与影响。 关键词行为金融羊群效应投资者行为 金融市场中的“羊群行为”(herd be?鄄haviors)是一种特殊的非理性行为,它是指投资者在信息环境不确定的情况下,行为受到其他投资者的影响,模仿他人决策,或者过度依赖于舆论,而不考虑自己的信息的行为由于羊群行为是涉及多个投资主体的相关性行为,对于市场的稳定性效率有很大的影响,也和金融危机有密切的关系。因此,羊群行为引起了学术界、投资界和金融监管部门的广泛关注。 1 羊群效应的原因研究 关于羊群行为的形成有以下几种解释。哲学家认为是人类理性的有限性,心理学家认为是人类的从众心理,社会学家认为是人类的集体无意识,而经济学家则从信息不完全、委托代理等角度来解释羊群行为,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种观点: 1.1由于信息相似性产生的类羊群效应 Froot,Scharfstein和Stein(1992)指出,机构投资者具有高度的同质性,他们通常关注同样的市场信息,采用相似的经济模型、信息处理技术、组合及对冲策略。在这种情况下,机构投资者可能对盈

利预警或证券分析师的建议等相同外部信息作出相似反应,在交易活动中则表现为羊群行为。 1.2由于信息不完全产生的羊群效应 信息可以减少不确定性,投资者获得准确、及时和有效的信息就意味着可以获得高额利润或者避免重大的经济损失。但是在现实市场中,信息的获得需要支付经济成本,不同投资者获得信息的途径和能力各不相同,机构投资者拥有资金、技术、人才的规模优势,个体投资者在信息成本的支付上远远不能同机构投资者相比。由此导致的直接后果是机构投资者比个体投资者获得更多的有效信息,个体投资者在获取有效信息和获得投资收益时处于不利地位。个体投资者为了趋利避险、获得更多的真实经济信号,将可能四处打探庄家的“内幕消息”,或是津津乐道于“莫须有”的空穴来风,在更大程度上助长了市场的追风倾向。 而实际上即便是机构投资者,信息也是不充分的。在信息不完全和不确定的市场环境下,假设每个投资者都拥有某个股票的私有信息,这些信息可能是投资者自己研究的结果或是通过私下渠道所获得;另一方面,即使与该股票有关的公开信息已经完全披露,投资者还是不能确定这些信息的质量。在这种市场环境下,投资者无法直接获得别人的私有信息,但可以通过观察别人的买卖行为来推测其私有信息时,就容易产生羊群行为。尽管机构投资者相对于个人投资者处于信息强势,但是由于机构投资者相互之间更多地了解同行的买卖情况,并且具有较高的信息推断能力,他们反倒比个人投资者更容易发生羊群行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