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建筑工程摄影技巧资料

建筑工程摄影技巧资料

或许很多卡友在工作需要时会涉及一些建筑方面的摄影,卡片人生 今天收集了相关资料整理,以供参考

——————拍摄要求——————

(一)工程实施前后校园图片

校园照片:从不同角度反映校园全貌。包括校园大门、、操场、俯瞰图、校舍、标志性建筑物、护坎(坡)、围墙、其它设施、周边人文环境、地质环境。

(二)实施前后单体建筑物图片

角度:正立面、背面、左前侧45度和右后侧45度、安全隐患位置照片

(三)建筑物施工过程图片

1 、 工程原貌(三通一平前);

2 、 基础开挖;

3 、 地质钻探;

4 、基础工程:钢筋绑扎、混凝土灌注工序流程(全景和不同角度);

5 、 首层施工:钢筋绑扎、混凝土灌注工序流程各(全景和不同角度);

6 、二层或标准层施工:钢筋绑扎、混凝土灌注工序流程各(全景和不同角度),拆除模板后的柱、楼板梁、楼梯和砌体等;

7 、 天面施工:钢筋绑扎、混凝土灌注工序流程的(全景和不同角度);

8 、 工程竣工:室内、外貌(不少于4个立面角度);

9 、 采用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图片

————————————————————

(一)总貌图片

总貌图片应准确表达建筑物之间、与周边环境之间的关系。

(二)建筑物与附属设施关系图片

采用较高的拍摄位置,相机 轴线与地面形成一定夹角,可以清晰地表现出建筑群的轴线,准确地反映出主体建筑与其他配套、附属建筑物之间的空间关系、体积关系、型制关系等。

(三)单体建筑物正立面影像

单体正立面影像原则上是该所建筑的代表影像,是整组档案影像中最重要的一幅影像。正立面影像的拍摄点应该尽量选择符合站立在拍摄对象前面正中,并与视平高度相适应的位置。拍摄距离以相机 标准镜头的涵盖范围能够包容整座建筑为宜。画面中除了应该有完整的建筑影像外,实在不能拍摄到建筑正立面全景时,可考虑拍摄包含了从建筑中轴线到一侧墙角的部分立面影像。

(四)单体建筑物侧面影像

侧向,特别是在建筑的前侧向拍摄是建筑摄影中最常用的拍摄方位,建筑有二点透视效果,建筑的水平线会在画面中产生具有透视效果的汇聚斜线,因而有助于表现建筑的立体感。

————————————————————

(一)建筑画面清晰度高

原则上画面中每一个细节部分都应清晰,因此需认真确定对焦点,应尽量使用较小的光圈以保持较大的景深范围。拍摄具有纵向透视关系的影像时由需特别谨慎,画面主体建筑的

轮廓线应清晰。

(二)建筑透视关系
准确

为保证画面的透视关系符合建筑的原来形态,画面垂直线条应与画面地平线保持垂直,而水平线条要自然延伸不能弯曲。非万不得已,画面不应有任何俯仰的感觉。因此,选择视点确定拍摄机位和认真调整相机 姿态的是建筑摄影中要特别重视的一环。

(三)建筑色彩还原准确

建筑档案影像的色彩应正确还原建筑的本来色彩,避免在黄昏夕阳或朝阳彩霞时故意追求夸张的色彩效果。

(四)建筑反差适中

简单判别的方式是画面亮部有色彩,暗部能看到影纹细节。避免强黑强白,刻意追求高反差的效果。



————拍摄技巧————



(一)握机方式正确

将左手掌置于相机 底部。用右手握住或者抓住相机 并将右手食指轻轻放在快门上。尽力用左手持稳相机 。如果右手用很大的力气握住相机 ,那么按下快门按键时相机 可能会移动。还要记住一点:切勿让手指挡住闪光灯、自动对焦窗和镜头。

(二)使用三脚架拍摄保持相机 稳定

为使建筑物获得最大的清晰度,需要运用小光圈(长快门时间)来提高影像清晰度,因此不宜采用手持拍摄,而防止相机 震动的最有效措施是将相机 固定在稳固的三脚架上拍摄。

(三)相机 调整

相机 在保持水平时,画面中的建筑不会产生透视失真的现象。但随着城市高楼大厦越建越高,楼宇的相对间距也越来越窄,建筑的外部环境又不甚理想,仅仅使用普通相机 保持水平在地面拍摄高层建筑,在技术上就会有相当大的难度。为此可换上一支视角更广的镜头。在第一次成像的画面中,建筑前面的地面肯定显得过大,但在印放的过程中可以把多余的地面部分裁剪掉,使建筑在画面中的位置得到重新安排。

拍摄时,最好把相机 调整到“光圈优先模式”,感光度(ISO)调整到100左右。

(四)认真观察 精心构图

拍摄前我们最好先在建筑四周走上一圈,认真观察一下建筑的外形特征,寻找合适的拍摄点,然后再调整相机 的焦距,在取景器里精心构图,突出建筑主体、把增加画面空间感的前景和背景组织在画面之中,把与表现主题无关的景物排除在外。

(五)选择拍摄位置

在拍摄高层建筑时,把拍摄点选在附近的多层建筑的楼顶或高层建筑的裙楼屋顶上可避免被摄建筑在画面中产生透视失真。但拍摄点也不能选得太高,以免在平视取景时拍摄不到建筑的底部,或向下俯拍而使建筑中原本垂直地面的直线向下倾斜汇聚,产生反向的透视失真。拍摄高度是指相机 相对被摄建筑的水平高度,

在摄影中我们把它分为平拍、仰拍和俯拍,但对于相机 总是保持水平状态的建筑
摄影而言,可理解为低视点、半高视点和高视点拍摄。低视点拍摄一般指在地面拍摄,是最常见的拍摄高度。低视点拍摄会使建筑显得高大,半高视点拍摄即在接近被摄建筑中心高度的附近楼宇上拍摄,具有最接近常人视觉的画面,因而能给读者身临其境的感觉;高视点拍摄有利于清楚地表现地面上由近至远的层层建筑群体和建筑环境,可以表现大场景的纵深感,真可谓一览无余。

(六)正确控制光的方向和品质

正确用光是表现建筑材料质感的一个重要技术条件。正确用光就是正确控制光的方向、光的品质(指光的强烈和柔化程度)。光可以来自各个方向,如直射光(包括正面光、侧光、逆光、顶光等)、散射光、反射光等。直射光中的正面光(俗称大平光)、顶光和逆光一般都不利于表现建筑的质感,而侧光(特别是斜侧光)能较好的表现建筑表面的纹理质感:当建筑物的质感为表面粗糙型时(如砖墙、毛石墙面等),拍摄时对斜侧光的方向要求相对来说并不十分苛刻,只要有足够强度的光线从侧面照射,凹凸不平的表面就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受光面和阴影区,建筑材料的质感就会得到突出表现,特别是当建筑的色彩并不丰富时,斜侧光对表现建筑的质感就显得十分重要;拍摄外墙表面为光滑型的建筑时,对斜侧光的方向和强度就要求十分严格。

拍摄时的光照方向以45度左右为宜,一般是在上午9-10点钟和下午3-4点钟。光线不宜过于锐利、以薄云遮日时为最佳。对于光比(亮暗处照度的比值)太大,不能正确反映亮暗部的细节时,应考虑采用大型独立闪光灯或反光板补光,适当平衡反差。若确实环境影响,可以适当放松对光照控制的要求,但是细节必须交代清楚。

建筑室内的影像拍摄难度较大,主要是光照不均匀,容易造成近门窗处曝光过渡,而室内犄角旮旯处几乎受不到光照而漆黑一片,此时应该仔细选择拍摄机位并认真研究补偿方案,采用大型独立闪光灯或其它光源。

(七)避免照片“发灰”

1 、数码相机 本身问题。使用低档数码相机 或者单反数码机使用低档镜头。根据国外专业网站公布的实验数据,几乎所有 2/3 英寸以内的感光体组成的数码机,其成像质量都大大低于同级镜头 135 普通相机 (使用进口优质胶卷)。 “发灰”自然在情理之中。

2 、 曝光不准确。数码相机 上的感光体对光线较为敏感,曝光宽容度大大低于传统负片,很容易出现欠曝或过曝的情况,当欠曝时,就会造

成照片发灰且偏暗。因此,最好把数码机的曝光控制在半档误差以内。同时,尽量采用多点矩阵测光点测光等较为准确的
方式测光,并准确换算,否则就会导致曝光依据不准,使相机 按照 18% 灰板原理将主要景物还原为中灰。

3 、 使用数码机自带的闪光灯在暗处曝光。低档数码机自带的闪光灯大多指数偏小,使用在较暗的环境时,背景就会严重曝光不足,使感光体产生噪波,形成灰雾。

4 、 感光度设定过高。在光线许可的情况下,建议将感光度调至相机 许可的最低值(如 100 左右),这样就能保证足够的反差和细腻效果。这就如同低感光度的胶片,反差、颗粒及宽容度都大大好于高速胶片。

5 、 感光体表面较脏。单反数码 DC ,在更换镜头时,极易受到灰尘污染。由于分辨率越高的感光体其感光元面积越小,因此,肉眼看得见微量灰尘足可以对其造成明显的影响,就像附加了一层雾镜,势必造成成像质量的严重下降。目前, NIKON 等公司已开始生产感光体专用清洁工具(详见东方艺术网新闻频道)。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切不可用镜头纸、麂皮、酒精等普通镜头清洁工具清洁感光体,否则,不但容易使其表面划伤,还可能越擦越脏。

6 、 图象分辨率设定偏低。鉴于中低档数码机成像的先天不足,建议尽可能地选择最高分辨率拍摄。

7 、低档高倍率变焦数码相机 使用长焦拍摄。使用长焦镜头远距离拍摄时,由于空气中尘埃对光线的遮挡及散射作用,相对短焦镜头,成像灰雾度相对较大。低档高倍率变焦数码相机 的摄影镜头光学结构较为简单,象差校正不很严格,长焦端表现较为明显。又由于成本问题,这类镜头在长焦一端光圈的相对孔径较小,有时为了使曝光准确,不得不人为提高感光度作为补偿,使燥点和灰雾进一步增大。

——————摄像技巧——————

(一)稳定DV技巧

1 、手握式摄像机,是用手握住摄像机的手柄进行操作。工作时,右手握紧摄像机手柄。左手进行聚焦和变焦的操作或拿稳摄像机,并用腕带固定,使右肘靠紧身体,左手托住摄像机。眼睛贴紧寻像器眼罩,保持摄像机稳定。

2 、站立拍摄时,用双手紧紧地托住摄像机,肩膀要放松,右肘紧靠体侧,将摄像机抬到比胸部稍微高一点的位置。左手托住摄录像机,帮助稳住摄像机,采用舒适又稳定的姿势,确保摄像机稳定不动。双腿要自然分立,约与肩同宽,脚尖稍微向外分开,站稳,保持身体平衡。在采用跪姿拍摄时,左膝着地,右肘顶在右腿膝盖部位,左手同样要扶住摄像机,可以获得最

佳的稳定性。在拍摄现场也可以就地取材,借助桌子、椅子、树干、墙壁等等固定物来支撑、稳定身体和机器。姿势正确不但有利于操纵机器,也可避免因长时间
拍摄而过累。

3 、保持持机的稳定最好的方法是利用摄录像机三脚架,用带云台的三脚架来支撑摄像机效果最好,还可以利用控制摄像机的遥控器和控制云台的遥控器来完成拍摄的全部过程。

4 、开启光学稳定功能。

(二)建筑用光

自然光、散射光、顺光。

(三)镜头的拍摄角度

1 水平拍摄,与被摄对象在一水平线上;

2 仰角拍摄:摄像机低于被摄主体,向上拍摄;

3 、俯角度拍摄,从上向下拍摄。

(四)影像景别

远景,表间空间最大,适合反映学校与周边的关系,所在地理位置。

全景:反映建筑物与周边建筑物或附属物之间的位置关系;或校园布置情况。

中景:用于反映单体建筑物全貌,能看清结构、层数。

近景:反映建筑物某一层的楼道、门窗、墙体等结构及材质;其它附属工程的具体结构等;

特写:用于反映建筑物存在的危险点或事故隐患点。

(五)摄像常用动作

1 、推摄头

摄像机向被摄主体方向推进,或者变动镜头焦距使画面框架由远而近向被摄主体不断接近的拍摄方法。

第一、推镜头形成的镜头向前运动是对观众视觉空间的一种改变和调整,景别由大到小对观众的视觉空间既是一种改变也是一种引导。推镜头应有其明确的表现意义,在起幅、推进、落幅三个部分中,落幅画面是造型表现上的重点。

第二、推镜头的起幅和落幅都是静态结构,因而画面构图要规范、严谨、完整。第三、推镜头在推进的过程中,画面构图应始终注意保持主体在画面结构中心的位置。

2 、拉摄头

拉摄是摄像机逐渐远离被摄主体,或变动镜头焦距使画面框架由近至远与主体拉开距离的拍摄方法。

拉镜头的拍摄及其要求

要很好的进行变焦的控制。在拍摄前,必须了解变焦杆上 T 和 W 的作用和方位。简单的说, T 就是将被摄物体拉近放大,而 W 则刚好相反。在拍摄时,不要随意地拨动变焦杆,使画面来回移动,影响效果。变焦快慢与对变焦杆的施力大小有关,很多新用户在初期使用时极易犯上用力过猛的毛病,导致画面缺乏过渡,对焦不清楚,有的甚至脱离了被摄物体。一个起幅落幅的过程中频繁使用推拉动作,如同拉风箱一样,拍出的画面只会让人看了发晕。

3 、遥镜头

摇摄是指当摄像机机位不动,借助于三角架上的活动底盘或拍摄者自身的人体,变动摄像机光学镜

头轴线的拍摄方法。

手持拍摄,要注意的基本姿势是:首先将两脚分开约 50 公分 站立,脚尖稍微朝外成八字型,再摇动腰部。这样可以使得摇摄的动作进行的更为平稳。不管是上下摇摄还是左右摇摄
,动作应该做得平稳滑顺,画面流畅,中间无停顿,更不能忽快忽慢。要注意不要过分移动镜头,也不要在没有需要的情况下移动镜头。摇摄的起点和终点一定要把握得恰到好处,技巧运用得有分有寸。也要避免摇来摇去,像浇花。摇摄过去就不要再摇摄回来,只能做一次左右或上下的全景拍摄。

4 、移镜头

移摄是将摄像机架在活动物体上随之运动而进行的拍摄。用移动摄像的方法拍摄的电视画面称为移动镜头,简称移镜头。移动摄像主要分两种拍摄方式,一种是摄像机安放在各种活动的物体上;一种是摄像者肩扛摄像机,通过人体的运动进行拍摄。这两种拍摄形式都应力求画面平稳、保持画面的水平。在实际拍摄时尽量利用摄像机的变焦镜头中视角最广的那一端镜头。因为镜头视角越广,它的特点体现的越明显,画面也容易保持稳定。

5 、固定画面拍摄。



资料收集:互联网

卡片人生 原创(转载请保留链接)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