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教育是一种爱的艺术

教育是一种爱的艺术

教育是一种爱的艺术

教育是一种爱的艺术,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苏联教育家捷尔任斯基说得好:“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孩子。”冰心老师也说过:“有了爱,便有了一切,有了爱,才有教育的先机。”一定要爱每一个学生,善待每一个学生,尤其关注所谓的“后进生”。当同学的面要多表扬学生,背后无人时再批评学生,只有这样,学生才愿意与老师交流,说心里话,孩子们满怀信任地向我诉说心中的秘密时,我知道,我的教育成功了一半。

爱学生是快乐的,而且这种快乐必须发自内心。因为:“心笑了,脸会笑。脸笑了,心也会笑。”也有人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为人师者,就是要当好这个神!

爱是需要终身学习的一门功课散文

爱是需要终身学习的一门功课散文 有本书叫做《爱的艺术》是教诲人如何去爱人,是本相当经典的书籍,书中强调爱不是对象问习题,而是能力问习题。正如同书中所言:“只有当我经过了长久的的实践,直至我理论性的知识及我实践的成果掺合为一,变成了我的直觉,对于任何艺术之精通掌握,其本质即是直觉,只有到了这个阶段,我才算精于医术”。 除了理论及实践外,还有另一个须要因素,对于这项艺术的精通掌握必须是他无上关心的目的。 爱是需要学习,正如其同他技能方面,也是必需不断的学习,才能有所成长与进步。找寻有关爱的理论书籍,详加研读,并在现实生活之中不断的实践。将他当作自己生命中最主要关心的目的,不断的研究与实践,才能够学会如何爱人,也才能够找到真爱。有些人常把爱挂在嘴边,但却不懂得爱,认为只要陪伴在配偶身边、衣食无虑,就是爱。假如两人婚后因为意见不合、思想、个性、生活习惯差异,不断的争吵,就会主观认定是因为找错对象的缘故,假如找到正确的对象,婚姻就会一辈子幸福美满。 什么是正确的对象呢?就是必须了解自己的需求是什么,懂得倾听、关心、照顾、尊重、有责任感、了解、包容,如此一来婚姻生活就能够美满幸福。思考一下盲点是什么,因为自己没有能力去爱人,所以期望找到一个完美无缺,有能力爱人来爱自己,这就是最大的思维盲点。正如同要找到完美的对象,最好的方式就是把自己变成别人

理想的对象,如此一来寻找的对象,无形中变大许多,因为培养爱的能力,懂得怎么爱人,而不是一眛的要求别人付出。你会觉察遇到的对象都是理想的对象。因为自己具备爱人的能力。 爱是需要不断的学习,将它当作人生一门重要的功课,学习如何爱人,在现实生活之中不断的实践,就如同学习其他技能一般,中间虽然也会发生一些挫折及不顺,但只要持之以恒,不断的学习爱的理论并实际运用在现实生活之中。 就如同开车、打球一般,把爱的技能变成直觉,让爱的理论与实践交融为一体,懂得付出、持续不断的学习爱,也才能享受到爱的甜美与幸福。

教育管理是一门艺术

教育管理的启示 ——《学生第二》读后感 定边县第二小学武志仁 早就想拜读《学生第二》这本书,近日闲暇,拿来细读,反复品味,颇有所得。 《学生第二》的作者李希贵先生,是一位在教育管理和教育教学中不断探索的实干家,他现任北京市十一学校校长,曾历任高密四中语文教师、班主任、副教导主任、副校长、校长,高密一中校长,高密市教委主任,潍坊市教育局局长,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筹建工作负责人;兼任国家督学、教育部普通高中新课程专家工作组成员、全国新学校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导师。 《学生第二》这本书主要收集了李希贵先生在教育、教学、管理、处事、治学等方面的经验与体会,共分为九个章节,分别为“经营学校文化”、“打自己鲜明的旗帜”、“在校园里创造市场”、“让资源流向哪里”、“学会终点思考”、“张扬教学个性”、“换药不换汤”、“做希望经销商”、“共同走过”。纵观全书,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作者的睿智、果敢、人本、精到。读完此书,我深深地感受到李希贵老师不仅善于从书本上学习,善于向同行学习、向其他行业学习,更善于在实践中思考与总结。 书中独到的观念、鲜活的案例给我留下了深深地印象,尤其

是李希贵老师在教育管理中的一些想法和做法让我耳目一新,受益匪浅。他提到:管理是一门了不起的艺术,它的最高境界就是让每一个被管理的人都感到自己的重要。“让每一个人都感到自己重要”,这是李希贵先生的一条重要的管理思想。确实,每个人都渴望自己成为重要人物,怎么使每个人都感觉到自己的重要,这是管理工作中一个富有意义的挑战。我想,方法并不重要,高密四中、高密一中、北京十一学校的校情和我们的学校并不一样,所以,李希贵校长的做法我们未必可以照搬,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用心去做,从心里感激每一位用心工作、用力工作的人。李希贵为自己学校有三十年工作经历的图书管理员赠字“三朝元老”;为五十多岁的烧锅炉师傅设立“孺子牛”奖;委托收发室的退休教师代表学校向家长介绍学校的发展规划和教育教学情况,为了让他了解的更准确邀请他参加校委会议······种种做法,都体现了“用心”二字。让每一个人感觉到自己的重要,有时候不过表现在一些小事上,就像拿破仑能记住每一个士兵的名字,李希贵校长亲自为获奖教师致颁奖词······如果在校长眼里,教师第一;那么在教师眼里,学生就是第一。所以,教育的本质是唤醒,是平等对话与自由交流,而不是指示和命令;是尊重和信任,而不是消极防范。 在对学生的管理方面,李希贵校长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认为,对于学生来说,一个活动可以承载许多价值追求,也可以设定若干教育目标,但有一个东西是不能丢的,这个东西就是一

教师爱的艺术

教师爱的艺术 纳集安津曾说:“教育人是艺术中的艺术,因为人是万物中最不固定和最复杂的生物。”近十年的教育工作实践,使我深深感到师生的情感交流的重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是提升教学质量,促动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全面提升学生素质的前提。 一、爱,是对学生无言的尊重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与学生朝夕相处的教师自然是学生模仿和学习的对象。所以,教师应具有高尚的道德,严于律己,时时做学生的典范,言传身教,影响学生。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认为,人人都有尊重的需要,都希望得到别人的承认和尊重。尊重学生,这既是对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形成的教育,也是对学生的爱。美国教育家艾玛逊指出:“教育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 记得去年我任教的六年级2班中,就发生过这么一件让我难忘的事:早读课,我在教室带领学生早读,快下课时,我的书中飘落下一张纸,为给一位学生背书,我没有去拣,等这位学生书背完后,已经下课了,看着整洁的地面,我想到了那张废纸,于是,忙返回原处,拣起了那张纸。当我站直身子时,我发现很多学生在看着我,倒让我挺不好意思的。事后,我感到上课时,学生听课特别认真,平时也更亲热的跟我打招呼。班上有位语文基础较好的学生,我允许他上课能够看其他有益的书,可后来上课他也非常认真。我奇怪了,就找这位学生来问,他是这样说的:“老师,我觉得认真听好你的课,是对你的尊重,即使有的知识我已掌握了,但我也不能不听。你那么尊重我们的劳动,掉到地上的废纸,自己动手拣,有的老师可能叫同学拣一下就算了,而你没有,让我和同学们很感动。我觉得,你很爱我们。”他的一席话,让我感动不已。同时,也让我明白,教师尊重学生就是爱学生! 尊重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是时时刻刻的,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仔细倾听学生的回答和诉说,不讥笑学生的缺陷,不乱呼学生的绰号等等。作出教师只要时时尊重学生,那么,学生不但会感受到你的爱,而且会加倍回报你的爱。 二、爱,是对学生无私的协助 生活中,谁都会遇到困难。小学生的困难主要是家庭生活上的困难和学习上的困难。学习上的困难,应责无旁贷的给以解决。家庭生

《教育从爱开始》学习心得

《教育从爱开始》学习报告 认真读了《教育从爱开始》,从头到尾它都让我感动着,让我思考着。书中没有深奥的道理,全是一个个来自真实教育生活的小故事,娓娓道来,情真意切,令人怦然心动,又不得不深思。 这本书分三辑来介绍。第一辑《育而有道》主要讲述育人心得。第二辑《教而有方》主要讲述教学艺术。第三辑《思而有悟》主要讲述教育理念。 “爱”一词最为广博而深奥,但在每我爱与被爱的生活中,它显得又是那么单纯与具体.师生之间就象高山与高山一样,你对对方心灵大声地呼唤我爱你,那么对方心灵高山的回音一定也是我爱你。因而“教育,从爱开始”意味着: 1、教育从爱开始。没有爱的教育是不行的。教育,仅有爱是不够的。教育,更需要爱的艺术。 2、做孩子心中的明灯,照亮他采拮知识的路途。做孩子人生的航标,指示他驶向光明的彼岸。 3、小学教育是一份爱心教育,心用在备课上,爱洒在课堂上。 4、你是我最珍贵的宝藏。让我用尽全力拨开尘土,发现你,挖掘你,当你尽情发散属于自己光彩的时候,我满是泥土的双手便更有力量。 你们是春风,在我的生命中撒下五彩斑斓的花朵。虽然只是轻轻吹过,却带给我温暖、丰富的回忆。我想,我一定是富有的,有许多名字,永远留在了我的记忆中。虽然,我总会老去,但是,我年轻的笑脸,却也留在了他们的心上。 5.把温馨的话语送给孩子,把热情的鼓励送给孩子,把无私的关怀送给孩子,让孩子时刻感受到老师的爱。这样,才能使一株带刺的蔷薇绽放出美丽的花朵。 6.情感是创造奇迹的催化剂,情感是塑造学生灵魂的润滑剂,情感是挖掘

学生潜能的动力,一位好的老师要善于把握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7.教学中,只要付出了真诚的爱,你将会得到无限爱的回报!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的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的人,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好人,乐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与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经是个孩子。” 让教育从爱开始,让爱在教育中传递,让我们的学生感受到爱,从爱中感受到爱的力量,让我们的爱在祖国的花园中尽情的绽放吧!让教育,从爱开始! 苏洪臣

心理学经典文献选读书目

心理学经典文献选读书目 “心理学史”: 1、《现代心理学史》[美] 杜.舒尔茨人民教育出版社 2、《心理学史导论》[美]B.R.赫根汉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心理学史》[美]黎黑浙江教育出版社 4、《心理学-一条整合的途径》上下M艾森克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5、《心理学史导论》上下册BR赫根汉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6、《心理学思想的流变-心理学名人传》张春兴著上海教育出版社 7、《美国的心理学界》李绍昆著商务印书馆 “普通心理学”: 1、《心理学纲要》[美] 克雷奇等文化教育出版社 2、《普通心理学》[苏] 彼得罗夫斯基人民教育出版社 3、《心理学导论》黄希庭人民教育出版社 4、《心理学与生活》理查德?格里格等著人民邮电出版社 “社会心理学” : 1、《社会心理学原理和方法(第四版)》[美] 埃德温.P.霍兰德广东教育出版社 2、《现代社会心理学》周晓虹上海人民出版社 “心理学研究方法” : 1、《心理研究中的实验设计(第五版)》[美] A.L.Edwards 四川教育出版社 2、《社会研究方法(第八版)》[美] 艾尔.巴比华夏出版社 3、《心理学研究方法》王重鸣人民教育出版社 精神分析类: 弗洛伊德的著作: 1、《释梦》商务出版社 2、《精神分析引论》商务出版社 3、《少女杜拉的故事》 4、《曰常生活的心理奥秘》 介绍弗洛伊德思想的著作: 1、《精神分析入门》查尔斯?布伦纳杨华渝等译北京出版社 2、《精神分析治疗指南》罗伯特?尼萨诺著杨华渝译北京出版社 3、《心灵的激情》上下欧文?斯通著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4、《后现代精神分析》诺曼?N?霍兰德著潘国庆译上海文艺出版社 5、《现代精神分析的"圣经"》贾晓明等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介绍荣格与荣格派理论的: 1、《荣格心理学入门》霍尔等著冯川译三联书店 2、《神秘的原型》施春华著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3、《荣格:灵魂的现实性》河合俊雄著赵金贵译河北教育出版社 4、《千面英雄》约瑟夫?坎贝尔著张承谟译上海文艺出版社 5、《破译心灵》詹姆斯?希尔曼著蒋书丽等译海南出版社 弗洛姆的著作: 1、《逃避自由》 2、《爱的艺术》 3、《健全的社会》

弗洛姆《爱的艺术》讲稿

1开篇:爱是什么?这是千百年来人类苦苦探索的一个问题,是被无数文学作品所描述的,被无数电影所演绎,无数歌曲所传唱的永恒主题,少有人能给爱下准确的定义,却还是有一代代人前仆后继的追随爱的脚步,为爱辛苦为爱忙,为爱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爱很神秘么?父母的爱是需要我们通过努力才能获得的么? 如果你爱一个人,那么以什么样的方式去爱他,才是既可以给予对方温暖,又给予自己安全感的一种正确的成熟的爱人的方式呢? 2、请同学们任选上述问题之一回答。 3、本篇课文节选自德裔美籍心理学家弗罗姆的一本著作《爱的艺术》,该书以基于大量的实践观察,从精神分析立场出发,对爱进行了一番与众不同的诠释。 弗罗姆认为爱并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的感情,而是可以通过训练自己的行为规范、专心的投入和养成耐性而学到的一门艺术。 那么,一个人从呱呱坠地的婴儿,到成长为一个成年人,他的爱的能力是怎样发展的呢?通过这段的阅读,我们可以感受得到, 作者结尾:爱是你走到奈何桥边时,即将饮下孟婆汤时,含泪告别的东西,爱是丘比特射到你身上的箭,是你再辛苦也不想放弃的痛,爱是月下老人系在你脚上的红线,是甜蜜的牵绊。我们从出生到死亡,都在接受爱,给予爱中学习着怎样去爱,愿每个人都被温暖的爱着,都有着强大而宽广的怀抱去拥抱你爱的人,愿你们爱自己,像爱别人一样慈悲,回馈爱,感激爱,创造爱,散播爱。 父母是生我们的人养我们的人不光给了我们生命,甚至给了我们宿命。我们的基因遗传自父母,我们生长的环境取决于父母,我们受到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来自父母,我们人生的许多关键性的转变可能就是在父母无意识中的一句话一个举动中产生,然而对子女富有如此大责任的父母,他们却并不是完美的,驾驶员需要考核后才能上岗,可是做父母缺不需要。于是,我们发现,生养我们的父母可能自己也不是一个具有成熟的爱的能力的人,他们可能是一个焦虑的人,不会妥善的处理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眉头紧缩地将压力转移到家庭中,他们可能没有广博的知识,也给不了我们优渥的生活,他们可能会打碎我们笃信的美好梦想,会因为一次人生路上的差池而给我们带来永难磨灭的负面影响,会秉持着爱的名义剪断我们的翅膀,所有这一切,都是因为,父母也是普通人,而他们给与我们的爱,确实他们力所能及的最好的付出了。所以,尽我们所能的爱他们,陪伴他们,带欢笑给他们,为他们解忧,让他们随着你的成长,可以更进一步的了解这个广博的无尽的世界,共同学习这门爱的艺术。

《爱的艺术》

爱是一门晦涩难懂的艺术修养课 ——《爱的艺术》读书笔记 摘要弗洛姆认为,爱情是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而是需要投入身心的感情才能够得到的,而人们总误解爱情首先在于自己是否拥有被爱的的资格,却不知道应该是自己有没有能力去爱的问题。积极的爱情包括给、关心、责任心、尊重和认识四个基本要素,在爱的世界里,有血浓于水的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爱、有甜蜜的恋人之间的爱、有对世界上每个人都应有的博爱、有对信仰的神的爱、还有至关重要的自爱,其中只有做到自爱人们才能做到去爱其他人。爱是一门晦涩难懂的艺术修养课,我们要获得爱的能力,就应该努力发展自己的人格,谦恭地、勇敢地、真诚地和有纪律地爱他人。 这个世界上,爱人有很多,可是不一定全都是真正有能力爱的人,在修这门爱的艺术课的人,到底有几个能够得到及格,有几个能够真正解开爱这个谜题。 弗洛姆通过举证圣经中亚当和夏娃在吃了辨别善恶之树的果子后发现自己是赤身裸体后产生羞愧的例子,告诉我们人的最大需要是去克服人与人之间不同而产生的孤独感,而克服孤独和恐惧,就是去爱。爱是一门与普通艺术一样需要技巧、耐心、纪律等的艺术,需要人们循序渐进地去学习,最后实践于生活,形成“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的成熟的爱。真正的爱,会在给别人带来快乐的同时,自己也能品尝到爱的快乐和意义。 一、爱是什么?如何爱? 在漫长的人类发展史上,似乎对爱的探究从来就没停止过,对爱的认识随着时代的变迁也在不断更迭。在古代,爱带有限制性和封建性,而现在,爱是自由的,从古到今,美好的爱总是被世人歌颂,像孔雀东南飞、孟姜女哭长城的古典爱情、莎士比亚笔下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悲怆故事、泰坦尼克号等等这些故事,总能让人们体验到爱情。 在本书中,弗洛姆认为,爱是一门可以习得的艺术,与动物的爱情截然不同。为摆脱孤独感,人们有与其他人结合的强烈追求,而爱要求人与人之间相互给予、相互消除孤独感,是每个人都需要的一种感情。另外,还可以通过酒精、毒品和性纵欲来克服孤独感,但是在纵欲后孤独感不减反增,使得纵欲者不得不更多地去重复,形成深不见底的恶循环。 弗洛姆说,爱情是对人类生存的回答,而对人类存在问题的真正的和全面的回答是要在爱中实现人与人之间的统一。但是人与人之间结合的所有方式都不能归类为爱情,爱情应该是一种特殊的结合形式,还应该包括母亲与孩子之间的结合、受虐癖者与他的保护者之间的结合、施虐癖者与他的崇拜者之间的结合等等不同形式的结合。成熟的爱情,是在保留自己的完整性和独立性的条件下,也就是在保持自己的个性条件下与他人合二为一。 爱情是一种积极的情绪,首先,爱要求人们给予,“给”表现给予者的生命力,体现给予者拥有爱人的能力,给予者通过“给”体验接受者同样的感情经历;其次,爱还需要关心、责任心、尊重和认识。如果爱一个人,这个人的哭和笑、生活习惯自然会刻印在你的脑海里,会不自觉去关心这个人,这就是爱正常的外部表现,就像一位母亲关心孩子,别人自然会相信她爱孩子,可是若她拒绝给孩子喂食、洗澡和关心他的身体,无论她如何强调她对孩子的爱,也不会有人相信她;一般人们会认为责任心是爱的重要组成部分,责任心意味着完全自觉的行动,是对另一个个体表达出来或尚未表达出来的愿望的答复;为了避免责任心控制和奴役别人,在爱中还应有尊重,爱一个人,不是去要求他按照你的设想去成长,而是应该让他以自己的方式去生活,接受他本来的面目,现如今很多父母就是因为太过于干涉孩子的生

《爱的艺术》的读后感

简介 《爱的艺术》是德裔美籍心理学家和哲学家、法兰克福学派重要成员艾里希-弗洛姆的代表作品,被誉为当代爱的艺术理论专著最著名的作品。在这本书中,弗洛姆认为,爱情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只需要投入身心的感情。如果不努力发展自己的全部人格并以此达到一种创造倾向性,那么每种爱的试图都会失败,如果没有爱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谦恭地、勇敢地、真诚地和有纪律地爱他人,那么人们在自己的爱情生活中也永远得不到满足。弗洛姆进而提出,爱是一门艺术,要求想要掌握这门艺术的人有这方面的知识并付出努力。在这里,爱不仅仅是狭隘的男女爱情,也并非通过磨练增进技巧即可获得。爱是人格整体的展现,要发展爱的能力,就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人格,并朝着有益的目标迈进。 爱是与生俱来的吗?我们是否天生就会爱别人?是否天生就能获得别人的爱?是否就不会在爱里受到伤害?生活中,总是不是的听到人们在抱怨,自己在爱里受了多少多少的伤,有些甚至发狠的说,不再涉足爱。爱,本就是想让人获得温暖、信心、关怀、呵护··世间一切美好,能温暖人心的东西,都应该在爱中获得。但是,我们可会爱?我们可懂得爱?佛洛姆的《爱的艺术》,告诉我们,爱没那么简单,反而是一门需要修行的艺术,需要各方面的努力。佛洛姆说:爱

情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只需要投入身心的感情;如果不努力发展自己的全部人格并以此达到一种创造倾向性,那么每种爱的试图都会失败;如果没有爱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谦恭地、勇敢地、真诚地和有纪律地爱他人,那么人们在自己的爱情生活中也永远得不到满足。所以,我们大可以问问自己,自己是否真正是有能力爱的人呢? 先来看几个常见观点吧:爱情首先是自己能否被人爱,而不是自己有没有能力爱的问题;爱的问题是一个对象问题,而不是能力问题;"堕入情网"同"持久的爱"没有区别。以上的观点都是错误的,在书中佛洛姆解释得很清楚:人需要爱,首要的是克服孤独感和摆脱孤独的监禁,让自己鲜活和温暖起来。而这一目的只有通过真爱才可能实现。接下来,佛洛姆有讲述真爱的基本要素,他强调首先是"给"而不是"得"。自我的力量是在“给”中体现的,人能在这其中体验自我的美好,就像长大成人的孩子,拿到自己人生中的第一笔工资或者自己开始独立生活,自己对自己负责的惊喜感和兴奋感。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他诸如:关心、责任心、尊重和了解的基本要素,它们是所有爱共有的的形式, 我觉得极为经典和喜欢的话语是接下来的一段: 天真的、孩童式的爱情遵循下列原则:"我爱,因为我被人爱。"成熟的爱的原则是:"我被人爱,因为我爱人。" 不成熟的、幼稚的爱是:"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而成熟的爱是:"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 我们大可以想一下,自己心中或者生活

家庭教育是一门艺术

城区五中初一闫婧琦 改错 自有人类以来,错误就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如何正确面对孩子犯的错误,如何去批评教育,是需要父母们用心去研究的一个课题。家长批评教育孩子,要讲究方法,点到为止,留下思考的空间,孩子才容易接受。 小孩子难免犯错,关键是做父母的如何对待,是应该引导教育,还是应该体罚,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其实,在生活中孩子犯一些错是正常的,孩子就是在犯错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对于孩子犯的错,父母应当一事一议,犯了什么错就纠正什么错,不要加以引伸。惩罚孩子的目的是为了孩子的良性转化,惩罚的“量刑”必须合乎孩子的行为,要以达到目的为原则,不能小题大做滥用“刑罚”。家长惩罚孩子应力戒讽刺挖苦,更不能自恃“孩子是我生的、是我养的”而随意用恶毒的语言指责、谩骂孩子。这样不仅没有起到教育的效果,还会让孩子自尊心受到打击。点到为止,让孩子自己从错误中成长,这样的教育方法或许比鞭打与责骂要管用得多。 在这里,我想引用一个故事:有一位果农承包了一个果园。一天,果农给儿子一把斧头,要他到果园里去砍伐杂树。他叮嘱儿子:要砍

掉杂树,但不准动一棵果树。儿子答应着向果园里走去。到了果园,儿子挥动斧子,不停地砍伐各种杂树,可一不小心砍倒了一棵苹果树。他想起了父亲的嘱咐,心中非常忐忑不安。傍晚时分,果农来到果园,发现儿子砍掉了一棵苹果树,他站在正在继续劳动的儿子身边,装作不知道的样子,故意问道:“没砍掉果树吧?孩子。”听了父亲的问话,儿子认真地对父亲说:“我不说谎。爸爸,怪我粗心,砍掉了一棵苹果树。”儿子的诚实,使做父亲的感到很欣慰。他用鼓励的口气对儿子说:“好!你砍掉了苹果树要批评。但是你不说谎,我就原谅你了。因为,我宁可损失一百棵苹果树,也不愿意听你说谎话!” 原谅孩子的过错,可以让孩子更好地认识和改正过错,避免少犯过错,或不犯同类过错。所以,正确的引导,让孩子得到一个宽容,同时也是给孩子改正过错的一个机会。那就是小孩子犯了错之后,家长不能一味地责罚,还要给她一个改错的机会。如果这个机会已经失去了,那就要创制一个机会来让她改过,否则她下次还有可能重犯,因为她只是因为过错受到了惩罚,却并没有去改正它。小孩子难免犯错,关键是做父母的要给孩子一个改错的机会。 在教育孩子这方面,我想提下列建议: 1、坚持动口不动手。批评的本意,是对事物发表意见,工具自然是嘴和笔。批评时对孩子动手动脚,当属惩罚的范畴而越出了批评的界限。举一位妈妈的教育为例:她的孩子没跟她说一声,就独自跟一群小朋友跑到楼下玩了,她找到儿子后骂了他一顿是批评;回家后

教育是爱的艺术——《美国人心中最好的老师》读后感

教育是爱的艺术 ——《美国人心中最好的老师》读后感最近心心念念《美国人心中最好的老师》这本书,但一直苦于琐事缠身、身体不适而始终未与其真正会面。终于在休息期间翻阅《美国最优秀教师的自白》一书,颇有感触。在羡慕和佩服中被这些教师的教育理念深深折服。 有人说,爱是一盏灯,黑暗中照亮前行的你;爱是一首诗,冰冷中温暖渴求的心房;爱是夏日的风,冬日的阳,春日的雨,秋日的果。书中每位教师的教育均是充满着爱的教育,亦是一种爱的艺术。2014年美国国家年度教师肖恩·麦库姆所秉承的教学哲学是“孩子先于内容,爱先于一切(Kids Before Content and Love Before All)”。师爱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亲其师,信其道。爱生是教师应具备的美德,也是教师的天职。师爱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鞭策和激励,对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一、爱的艺术之耐心教育 耐心是教师必须具备的优良品质,是使教育工作卓有成效的一个起码条件。教育绝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不能急于求成,这是最本质的教育理念。每一个孩子都经历过漫长的成长历程。在教育过程中,知识的传递过程需要循序渐进,习惯的养成过程需要日积月累,思维的提升过程需要循环往复,这就注定了教育所具有的持久性。所以更要认识到,教育是一件最需要认真和执著的工作,是一项极需要耐心和韧性的事业。在长期育人过程中,这种耐心更是深入到每一次谈心、每一次辅导、每一个眼神、每一个笑容中。耐心等待,给孩子足够的时间;耐心指导,给孩子搭梯建桥;耐心发现,找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耐心教育,找到开启孩子心门的钥匙。正如麦库姆用耐心挖掘学生的潜力,推动学生的进步,不管是生活还是学习,只要他知道他的学生需要他,无论是需要一份哭泣时可以依靠的肩膀,还是一句鼓励的知心话,他都会耐心给予帮助。 二、爱的艺术之热情教育 热情是教育中重要的因素,因为热情能够点燃被教师自己所忽视的他们内心的火焰。教师必须在课堂中保持热情,因为这种力量巨大的情绪能够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都是拥有一种异常强烈的接收信息的能力,学生能够感受到从教师那里辐射出来的能量、热情,并且能够认识到教师目前所教知识或者技能的重要性。因此,教育必须充满热情,切记不可消极懈怠。有人说,学生就是教师的折射,一个对于教育热情的教师带领的亦是充满热情和能量的学生。正如本书2009年美国国家年度教师安东尼·马伦从小立志做一名教师,获得硕士学位后,弃警从教,深深爱上特殊教育。十多年来,马伦拥有了自

谭崔爱的艺术

谭崔爱的艺术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谭崔-爱的艺术 关于爱你有困惑吗 “为什么我总是找不到爱” “为什么我无法信任他/她” “为什么爱中充满伤害和不满” 。。。。。。 关于性呢 是羞耻,放纵,封闭,享受还是绝望 古老的谭崔是因为强调性而被谴责被误解的东方独有智慧。 谭崔并不是为了性。谭崔是一门科学,是打开我们爱的能量,创造生活的艺术。 谭崔是一种非常革命性的观念,它是最古老的,但也是最新的观念。我们的日常生活是被限制,压抑的,缺少对深层爱与喜悦的经验。谭崔是让男人和女人能量深层的相遇,彼此敞开内心,达到真正的亲密,寻找到贴心温暖的爱。爱的本意就是如此。 单纯的性是肤浅的,有时性反而成为伤害的工具,逃离自己的借口。性是必须被超越的。但爱是博大的,当两性爱的能量被打开,将爆发核能一样的巨大能量。我们会发现自己生命的喜悦,回到对生命本身及创造保持的兴趣,全然的投入去经验生命的每一刻。 在这个团体中我们会去探索我们的第一个能量中心,籍由这个探索我们去解读性能量原本的样子。这是身体的生物能。这个生物电流在人与人之间传递,决定着我们生命活力的状态,信任机制,接触的品质,亲密

的能力。通常我们都谴责这个能量,并且以封闭的态度来面对,我们害怕将我们脆弱的部分表现出来。 我们尝试着去改变,去到达更深的爱。 课程内容: 课程中将在导师设计的一系列游戏中展开。所有的活动都是简单平常的互动练习。你不用去理解,所有一切在课程结束后都将成为自己人生的珍藏。这里是安全的,在活动中我们能够完整的释放情绪,治疗过去的伤痛,从外在动态的活动中更容易进入内在深层的宁静。 在过程当中,我们体验到不同的两极的能量如何自由的移动、复苏,给自己极大的支持,唤醒生命中更深的潜力。打开自己的力量,允许自己的敏感性融入整体及与别人的连结,去发现自己有能力,即使处在单独中也觉得很滋养。从男性、女性相异的两极性到融合成一个新的整体。这是一个机会,去体验你内在那个自然、清新、自在及精力充沛的能量,让它更加自发与强壮。来参加这个团体,你必须很真诚但不是严肃。它是很感性的,但不是性自由。当你被这个能量唤醒后,带着这个觉知,你不但不会被感官所控制,而且还可以缓慢的、有意义的去体验这个谭崔的旅程。 如果你爱他/她,就一起来经验人生最难忘的爱的旅途。 如果你爱自己,还愿意去爱,请鼓起勇气给自己这份爱的礼物。 关于导师VEET MANO 1.一位有很深的爱及经验的治疗师。Mano在印度普那多元大学带领The Mystic Rose(神秘玫瑰),Tantra(谭崔),No-Mind(无念禅),Born

教育是一门艺术

教学是一门艺术 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这是人们的共识。正如教育学奠基人、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所说:教育就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艺术。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教育不是一门科学,而是一门艺术,是一切艺术中最广泛、最复杂、最崇高和最必要的艺术。它追求的是永远要求达到而从来没有充分达到的一种理想,即追求一个“完人”的理想。德国哲学家康德也说:在人类的种种发明中,有两件事是最困难的,一是政治的艺术,二是教育的艺术。所以,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们对教学艺术的研究逐渐深入,并有了长足的发展。 实际上,从教育学理论体系来看,教学理论体系大致有三个组成部分,即:教学科学论、教学艺术论和教学历史论。可见,教学艺术论是教学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或分类。如果从教学实践来看,教学艺术则是其中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要把教学科学理论应用于具体有不同特点要求的教学实践,就离不开艺术。所谓“运用之妙,见乎一心”就是讲的这一点。因此,完全可以说,教学艺术是连接教学科学于实践的桥梁。所以,进行教学艺术的研究对于教学理论建设和教学实践改革,都是十分必要的和有价值的。 当然,对教学艺术的研究在我国还是刚开拓的新领域。因为我国在近十几年来,尤其是70——80年代,基本上进行的是教学科学的研究,只是到了90年代,受国外教学研究的影响和本国教学研究发展的需要,教学的艺术问题才日益受到重视。本文根据笔者多年教学的经验总结,谈谈我对教学艺术问题的理解和体会。 一、教学是一门艺术 教学是一门艺术,这不仅是经验的总结,而且是对教学的高层次概括。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理解: 第一、从教学的主体来看,教学是一门艺术。因为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向活动。教学的主题包括教师和学生,他们都在从事社会实践活动,都在进行艺术创造,表现自己的艺术天赋。现代生理学和心理学已经用充分的科学资料证明,人的生理结构不仅有真和善的功能,而且有美的功能;人的心理结构不但有真和善的因素,而且有美的因素。人的审美特征和艺术天赋是人的一切活动具有艺术性的本源。所以,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深厚的教学理论于一身,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指出:“教学和教育过程有三个源泉:科学、技巧和艺术。”① 教师和学生分别是受过和正在受专门教育的人,他们本身的审美特性和艺术天赋已经得到开发,即学生对教师的言表具有审美观,而教师对科学的表达要有艺术性,也就是要幽默、诙谐、生动、有趣。教师和学生在作为完整的人在进行“教”和“学”时,参与其中的不仅有真的因素、善的因素,使教学具有科学性和教育性,还有美的因素,使教学具有艺术性。 第二、从教学活动来看,教学是一门艺术。高尔基有一句名言,即“人按其本性来说,就是艺术家。” ②这里的人,是指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一切人。而作为艺术家的人,必然在其活动中进行艺术的创造。教学作为人类最高级的实践活动,是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的生产和再生产的过程,是培养人、塑造人的特殊实践。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举一动,无一不体现着教师和学生发挥自己聪明才智和艺术创造天赋。而一切审美和艺术都表现在教学过程之中,如教学语言、板书、问答、课外辅导等等。在这过程中,教师追求艺术的创造效果,学生渴望从听课中得到艺术的享受和表现。按照美的规律教学已成为教学主体追求的主要目标之一。近年来涌现出许多杰出的教学艺术创造者就是最好的证明。如李燕杰的演讲式教学艺术具有强烈

《爱的艺术》经典语录

《爱的艺术》经典语录 导读:经典语录《爱的艺术》经典语录 1、了解得越深,爱得越深。——艾里希·弗洛姆 2、只有在自由的基础上才会有爱。——艾里希·弗洛姆 3、只有在自由地变得不顺从时,才会产生善恶。——艾里希·弗洛姆 4、无条件的母爱不仅是孩子,也是我们每个人最深的渴求。——艾里希·弗洛姆 5、所有的男人都是亚当的一部分,所有的女人都是夏娃的一部分。——艾里希·弗洛姆 6、越来越多的人失去独立性,依附于庞大的经济帝国的官僚阶层。——艾里希·弗洛姆 7、我们必须为自己设定的任务不是拥有安全感,而是能够忍受不安全感。——艾里希·弗洛姆

8、人类越脱离原始的纽带,就越疏远自然世界,就越要寻找摆脱孤独的途径。——艾里希·弗洛姆 9、对人类存在问题的真正的和全面的回答是要在爱中实现人与人之间的统一。——艾里希·弗洛姆 10、从根本上来看爱情是意志的行为,是人作的一项把全部生命交付对方的决定。——艾里希·弗洛姆 11、超越自己:他一定要感到自己是创造者,是能超越处于被创造者消极地位的生命。——艾里希·弗洛姆 12、爱是对所爱对象的生命和生长的积极关心。如果缺乏这种积极的关心,就没有爱。——艾里希·弗洛姆 13、一切本能的愿望都得到满足不仅不是幸福的基础,而且不能保证人的精神的起码的健康。——艾里希·弗洛姆 14、不成熟的爱是:“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而成熟的爱是:“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艾里希·弗洛姆 15、人类越是脱离原始的纽带,就越疏远自然世界,而寻找摆脱

孤独途径的需要也就越是强烈。——艾里希·弗洛姆 16、害怕损失的吝啬鬼,不管他拥有多少财产,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他也只是个贫穷和可怜的人。——艾里希·弗洛姆 17、利己和自爱绝不是一会事,实际上是互为矛盾的。利己的人不是太爱自己,而是太不爱自己。——艾里希·弗洛姆 18、在爱情中,在献身中,在深入对方中,我找到了自己,发现了自己,发现了我们双方,发现了人。——艾里希·弗洛姆 19、对神的爱即不是从思想上了解神,也不是指自己爱神的思想,而是在爱的体验中体验自己同神的一致。——艾里希·弗洛姆 20、从本质上来看,爱应该是一门关于生命意志的艺术,是一门以一个完整的生命去承诺另一个生命的艺术。——艾里希·弗洛姆 21、非合理的信仰是指服从一种非理性权威的信仰,合理的信仰是扎根于自己思想或感情体验的一种坚定的信念。——艾里希·弗洛姆 22、对一件事了解得越深,爱的程度也越深。如果有人认为所有

教育是一门遗憾的艺术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 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准备再充分的一节课总会留下些许遗憾。那么应该如何减少和弥补这些遗憾,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平日里只顾着埋头教书,批改作业,忙碌的教学让我们无暇读书,无暇思考,数十年如一日的重复着教书匠的工作,回头一看,没有傲人的成绩,没有发表过优秀的教育论著论文,只有被人遗忘的岁月和一头斑白的头发。 是该停下忙碌的脚步,思索一下自己的教学生涯:我都教会了孩子什么?他们离开学校后还记得什么?在社会上还能用上哪些老师教过的技能?我们应该做一个教育的有心人,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一颗永远思考的头脑,不断地总结自己的得与失,教学成绩的优与劣,善于教学反思,研究中考命题范围,命题趋势和命题变化。把握中考的脉搏,为平常的教学服务。 经常在听中考研讨会时,看到别的老师把历年来的中考题型,考点知识点一一罗列整理,将中考话题全部总结归纳,把作文类型一一划分,佳句句型一一归纳,我就觉得很惭愧,我做的太少。 今后应该做个教学有心人,多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的策略,让学生轻松学习。比如记单词的方法,背课文的方法,阅读的方法,写作的方法。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让他们有持久的学习动力,比如记笔记的习惯,课前预习的习惯,课后复习的习惯,早晚背诵的习惯。经常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及时表扬他们好的做法,让学生快乐的学

习。 教学观念的新与旧与教师是否具备强烈的求知欲、开拓意识是否强烈、自我反省能力是否强烈有着必然的联系。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关系到在英语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成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是否能落到实处。不少英语教9币愿意承认自己的英语粉笔字写得不好或英语口语不行,但却不承认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落后。他们中的许多人自己的思想观念落伍了却浑然不知。其实,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就不难发现那些观念落后者的种种行为:1.借口教学任务繁重,平时基本上不阅读教育理论书刊。分析:无论教学再忙,每天抽出半个小时来学习新知识是可能的,关键是毅力和习惯养成问题。 2.过分强调客观原因,排斥新生事物。分析:这是怕麻烦,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在作怪。例如。用电脑制作多媒体课件的确是件麻烦事情,耗时又费精力。但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恰当的话能大大提高课堂效益。 3.过分依赖与课本配套的教参,当作备课、教学的圣经,自己没有对教材进行创造性处理。分析:这是典型的拿来主义,是不喜欢独立思考、懒惰的表现。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曾说过:如果我们的教师长期死抱教参不放,那么教出来的学生将是缺乏活力和创造力的。 梨园里有句行话;“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要教师经常示范,如果内功不行,示范的效果肯定不会理想。那么如何苦练内功呢?英语教师需要在以下方面加强内功。

《爱的艺术》简介

《爱的艺术》简介 埃里希·弗洛姆所著的《爱的艺术》,是一本以精神分析的方法研究和阐述爱的艺术的理论专著。此书畅销至今不衰,影响遍及世界各地,被誉为当代爱的艺术理论专著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在弗洛姆看来,爱是一种主动的能力,因而它像其他艺术一样,是可以而且应该学习的。这观点一反传统的认为爱就是如何惹人爱,即把爱作为别人恩赐的情感的看法,也彻底抛弃了富有宗教色彩的关于丘比特的传说带给人们“姻缘注定”的世俗的宿命论观念。 这种思想具有进步意义。人们爱的失败,不能总在客观领域找原因。怨天尤人不但不能很好地生活,而且只能更加远离爱的绿洲而走向爱的荒漠。爱是在保持自己尊严和个性的前提条件下的感情交流的行为。一个人的魅力在于个性,倘若他处处与别人雷同,总是模仿和依附别人,那他就没有任何吸引人的力量。一个人若想使爱久恒,就必须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同时不断提高自己的文明修养,不断更新自我。那些以丧失自己的个性和尊严为代价来换取爱的人,最终必然失去爱。爱的行为只在自由的感情交流中实现,而决不能作为依附的结果。弗洛姆认为,各种形式的爱——母爱、性爱、兄弟的爱等等——基本要素有四个方面:关心、责任、尊重和了解。 他指出,爱是对所爱对象的生命和成长的积极关心。哪里缺少这种积极关心,哪里就根本没有爱。对母爱来讲,她对婴儿的责任主要指对身体需要的关怀。对成人之间的爱来而言,责任主要是对精神需求的关怀。但是这是以尊重为互补的,不能把关怀、责任变成支配和占有。尊重意指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应该顺其自身规律和意愿。而了解既是以上三要素的核心,又是以上三要素的结果。了解首先是对所爱的对象本质的了解、认识。弗洛姆认为,母爱是无条件的,即孩子不需为母爱做任何事。父爱是有条件的,他指出,父爱的原则是:“我爱你,因为你实现了我的愿望,因为你尽了职责,因为你像我。” 性爱是弗洛姆在本书中阐述的一个重要内容,在这里弗洛姆批判了弗洛伊德关于性爱是性本能升华的观点。在他看来,性爱既存在于性的结合之中,更主要地存在于感情的和谐之中。弗洛姆的一个可贵思想在于他既把性爱区分为意愿(感情和谐)和承诺行为,又把性爱与其他各种爱的形式作了分析、比较和区别,抛弃了弗洛伊德的把一切形式的爱归结为性爱,把性爱归结为性本能的错误观点。 弗洛姆认为,性爱和自爱也是有联系的,但自私和自爱时为水火不想容。自爱与其他任

父母最应该看的10本教育经典书

父母最应该看的10本教育经典书 《爱弥儿》 卢梭(著) 内容简介| 一本寓意深刻的成长小说,一部生动有趣的教育论著。卢梭根据 儿童的年龄提出了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实行教育的原则、内容和方法。它告诉我们,遵从孩子的天性,让他们自由成长更有助天才的培养。 《夏山学校》 A.S.尼尔(著) 内容简介| 讲述了很多孩子来夏山之前厌学、自卑、叛逆,是家长和老师眼 中的“问题儿童”;来到夏山后,他们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自觉 自发地学习,充满自信,也懂得爱己爱人,每个孩子的身心都得到充 分自由的发展。本书通过丰富的事例、详尽的心理分析和论证,清晰 地阐明了作者的教育理念,即主张尊重孩子的天性,以爱鼓励孩子自 由发展。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尹建莉(著) 内容简介|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是尹建莉第一部家庭教育著作,荣获二十 多项大奖。堪称中国家庭教育里程碑之作。这是一本有勇气、有思想、有智慧的书,是难得的家教读本,既敢直面教育问题,又深入地思考;有独到的教育观点,更有教育智慧,最重要的还有无所不在的爱心。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 尹建莉(著) 内容简介| 作者依据经典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以学者的严谨和妈妈的亲和,对大家面临的种种教育问题实行了深入而细致的解读,并指出教育面 临的种种误区,同时为读者提供出很多可操作的方法。 《民主主义与教育》 约翰·杜威(著) 内容简介| 本书系美国教育家杜威的代表作,是一部堪与柏拉图的《理想国》、卢梭的《爱弥儿》相提并论的巨著。在本书中,杜威全面阐述 了他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把民主的思想引入教育,就教育的本质、 目的、内容、方法、教材等问题提出了独特的见解。 《自我的追寻》 艾·弗洛姆(著) 内容简介| 弗洛姆以伦理问题展开心理上的探讨,道出现代人困惑的症结, 以及社会的病态与原因。他鼓励人们认清自我,努力成为真正自我的 本体,摆脱人为痛苦的桎梏,从而追寻真正的幸福。 《爱的艺术》 艾·弗洛姆(著) 内容简介|

《爱的艺术》读书报告

《爱的艺术》 作者:埃利希·弗洛姆(1900~1980),美籍德国犹太人,主要著作有《逃避自由》,《为自己的人》,《爱的艺术》等,他的作品以记录社会政治以及作为基础哲学和心理学而著名。 在该作品中,弗洛姆以精神分析的方法来研究爱,他赞成马克思的爱的理论,同时分析了弗洛伊德主义,并提出爱是艺术,是可以通过训练自己的纪律、集中和耐心学到的一门艺术。只有学会爱的艺术,才能去爱别人和获得别人的爱。学习爱的艺术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来进行,并总结失败经验,从而获得成功。弗洛姆在这部作品中反复强调,对人类存在这一问题的真正和全面的回答是要在爱中实现人与人之间的统一。 这是一本从科学和精神分析学角度谈爱的伦理著作,整篇来看难免会有些枯燥,然而其中的经典语录盛若繁星。 书中有这么一句“天真的、孩童式的爱情遵循下列原则:‘我爱人,因为我被人爱。’成熟的爱的原则是:‘我被人爱,因为我爱人。’不成熟的爱—因为我需要你,所以我爱你;成熟的爱—因为我爱你,所以我需要你”,这一句话体现了作者对爱与被爱的思考和看法,爱和需要在有些时候很容易混淆,一个人在受到别人的帮助后一般都会对帮助自己的人产生好感,而在人尚未成熟、不知爱为何物是,很容易把这种好感臆想为爱,进而产生更多的好感,虽说这样发展下去确实有可能产生真正的爱(事实也大多如此),但毫无疑问的是收到帮助时产生的好感与爱是两码事,它只是一个人的需要得到满足时的一种愉悦感,因为这种愉悦感的与帮助他的人有很大牵连,所以也会对帮助他的人产生好感。然而,因为这种好感一开始是建立在帮助与受助,也就是给予和索取的基础上的,所以如果在日后的发展中人们不注意这点,可能给予的一方会因原本受助的一方会过分索取不满,受助的一方可能会因给予的一方某次的不给予而不满,进而导致情感出现裂隙,甚至破裂。然而其实双方都没有错,只是一开始的关系建立在了错误的基础上,而且后来也没有纠正,就像做菜,食材、烹饪操作、酱料搭配都没有问题,可惜的是用错了锅,无法得到美味的菜肴。 上述情况之所以发生,是因为一部分人仅仅把爱情当做从对方身上得到某些

教育是一门慢艺术

教育是一门慢的艺术 邑城中心小学胡晓垒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我是邑城中心小学的教师——胡晓垒。去年,我有幸回到自己的家乡任教,从事教育工作刚满一年,担任班主任也只有半年的时间。目前我担任四年级二班班主任。很高兴,我能有这样一个机会与大家交流学习。下面,我就将自己这多半年的班主任工作点滴事例与大家分享,还望大家多多指点。 最近我正在读一本书——汤勇老师的《致教育》,里面有这样一则寓言,上帝给人一个任务,叫他牵一只蜗牛去散步,蜗牛已经在尽力的爬了,但每次只能挪动那么一点点儿,任凭人怎样着急,怎样催它,怎样吓唬它,怎样责备它甚至踢它,蜗牛仍然不紧不慢的往前爬,无可奈何,人只得随着蜗牛慢慢的向前爬,然而,人却忽然闻到芬芳的花香,听到悦耳的鸟鸣,看到了晶莹的露珠在树叶上闪烁,此人豁然开朗,原来是蜗牛带着我在散步。“牵着蜗牛散步”是教育一门“慢”艺术的形象说法,如果把学生比作蜗牛,作为一名新手班主任,我何尝不也是一只蜗牛。我彷徨、浮躁过,甚至否定自己,想过放弃。 三年级的时候,我们班的卫生区是打扫厕所,每次劳动必须有老师的监督,由于孩子们年龄小,尿池常常清理不干净,急性子的我常常亲自动手打扫,每隔一段时间,尿池就会堵,只要发现堵了,我就会拿着铁丝通尿池。记得有一次大检查,厕所的墙壁需要打扫干净,扫得时候由于都是多年的尘土堆积,我让学生们都出去,免得吸入尘

土,当时我就觉得自己像是雾里看花,四个厕所清理下来,已是满身灰土。办公室的老教师们看到后都说:“晓垒,现在像你这样脏活累活都肯干的年轻姑娘真不多啊!”大伙都给我竖起了大拇指,校长对我的工作给予肯定,但是他告诫我说,你应该引导学生怎么去打扫,而不仅仅是每次自己去亲力亲为。 本学期开学的第一天,各班班主任安排学生打扫卫生、除草,同学们打扫好教室后,我就开始张罗着布置教室,图书角、卫生角、宣传栏等,亲自剪纸设计,张贴图画,我花了整整三天的时间布置教室,其他的老师们都夸赞我们班级真漂亮!此时我陷入了沉思,我为什么不把这样的机会留给学生,孩子们的设计,可能刚开始不是很精致,可是由粗糙到精致不正是教育的过程吗?上课的时候,会提问到学困生,有时候他们吱吱唔唔的回答不上来,自己就一带而过,校长一再强调,要多给学生机会和时间,去回答问题和表达自己。此时我又陷入了沉思,这半年来,我一直觉得体力不支,每天起早贪黑,严格盯班,工作事必躬亲,可是这种越俎代庖的行为,既让自己感到特别疲惫,学生们也失去了锻炼才能的机会,最后也只是感动了自己。 教育是一个过程,是一个慢的成长过程,我应该把班级还给学生,每天与学生共成长,让班级充满成长的气息。只有让教育慢下来,我们就不会急躁、冒进;只有让教育慢下来,才可以让每一个孩子有一展所长的机会。只有回归到教育的规律上,慢慢地、静静地、悄悄地做,我们就会多一些宁静,少一些浮躁;多一些良知,少一些功利;多一些敬业,少一些应付。有些事情,慢慢来,比较快。谢谢大家!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