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小型一体化编码式太阳敏感器信号处理技术

小型一体化编码式太阳敏感器信号处理技术

小型一体化编码式太阳敏感器信号处理技术近年来,随着新型电子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太阳敏感器技术也得到了蓬勃发展。它是一种将太阳能信号转换为电子信号的新型技术,广泛应用于智能照明、温度控制、楼宇自动化、太阳能发电系统等多种环境监测系统的监测和管理。

为了满足太阳能/环境传感技术的要求,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体积小、能耗低的编码式太阳敏感器信号处理技术,以提升太阳能/环境传感器的性能。本技术采用电容调节器、功能放大器、编码器、传感器及其他电子组件,将太阳能信号转换为电子信号,通过编码成二进制/数字信号,可实现太阳光信号的高精度检测。

本技术采用多种传感器,可实现全天候、宽频段太阳能高精度测量。传感器包括:紫外线传感器、可见光传感器、近红外传感器、太阳辐射计等。每种传感器都可以检测太阳能的不同光谱段,并将测量结果转换成电子信号。

编码式太阳敏感器信号处理技术在电子调节器方面进行了改进,使太阳能信号处理变得更加精确、高效。相较于传统太阳敏感器,本技术采用了先进的编码技术,它可以实现对太阳能电子信号的更精确采样、量化和处理。该技术的精度为0.1%,高于传统系统的测量精度。另外,该技术还可以实现低功耗操作,可以有效降低能耗,从而提高电池的工作效率。

而且,编码式太阳敏感器信号处理技术可以有效降低太阳能传感器的成本,并有效保障了设备的可靠性和寿命。本技术采用可信度高

的固态电子组件,使得设备可以在恶劣环境下长期运行,并能有效抵抗外部干扰,从而大大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本研究在技术上取得了新的进展,提出了一种新型编码式太阳敏感器信号处理技术,使用成本低,性能高,并且可以有效降低太阳能传感器的成本,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同时,本技术也可以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有助于提升太阳能/环境传感技术的整体性能。

因此,本研究对于改变太阳能/环境传感技术的发展趋势具有重要意义。未来,太阳能/环境传感技术的发展将更加灵活,可以满足用户个性化的需求。同时,本技术也将在太阳能发电系统、智能家居和楼宇自动化等领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太阳敏感器

太阳敏感器的构成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光学头部、传感器部分和信号处理部分。光学探头包括光学系统和探测器件,它利用光电转换功能实时获取星体相对太阳的姿态角度信息。光学头部可以采用狭缝、小孔、透镜、棱镜等方式;传感器部分可以采用光电池、CMOS器件、码盘、光栅、光电二极管、线阵CCD、面阵CCD、APS、SMART等各种器件;信号处理部分方案可采用分离电子元器件、单片机、可编程逻辑器件等。 编辑本段太阳敏感器的基本分类 通常,太阳敏感器可分为3类: (1)模拟式太阳敏感器。它产生的输出信号是星体相对太阳矢量方位(太阳角)的连续函数; (2)太阳出现敏感器(0-1式太阳敏感器)。它以数字信号1或0表示太阳是否位于敏感器的视场内; (3)数字式太阳敏感器。它能提供离散的编码输出信号,其输出值是被测太阳角的函数。该敏感器的特点是:视场大、精度高、寿命和可靠性有很强的优势,己广泛应用于各种型号的航天器上。 编辑本段各种太阳敏感器工作原理与特点 太阳敏感器按照其工作的方式可以分成“0-1”式、模拟式和数字式几种。 0-1”式太阳敏感器 “0-1” 式太阳敏感器又称太阳发现探测器,即只要有太阳就能产生输出信号,可以用来保护仪器,使航天器或实验仪器定位。它的结构也比较简单,敏感器上面开一个狭缝,底面贴光电池,当卫星搜索太阳时,一旦太阳进入该探测器视场内,则光电池就产生一个阶跃响应,说明发现了太阳。持续的阶跃信号指示太阳位于敏感器视场内。一般来说,卫星的粗定姿是由“0-1”式的太阳敏感器来完成的,主要用来捕获太阳,判断太阳是否出现在视场中。“0-1”式的太阳敏感器要能够全天球覆盖,且所有敏感器同时工作。这种敏感器虽然实现起来比较简单,但是比较容易受到外来光源的干扰。例如,此球反射的太阳光信号、太阳帆板反射的太阳光等都容易对这种敏感器形成干扰。因此,敏感器的滤波器能够滤掉偶尔出现的电脉冲。 模拟式太阳敏感器

太阳敏感器是航天上用于测量卫星姿态的一类仪器

新型反射式太阳敏感器方案研究及原理试验 太阳敏感器是航天上用于测量卫星姿态的一类仪器,并且是目前卫星应用最为普遍的一类敏感器。每颗卫星上要安装多个。 由于这类敏感器应用于航天,就要保证精度高,然而精度的增高将会导致视场的减小,这是不利的。所以需要通过探测器的复用来解决这个矛盾。我在查阅文献的过程中了解到现有的探测器复用方案,如图c,是在敏感器上多开孔以达到复用的目的,显而易见,这种复用方案增大了原有敏感器的尺寸。在航天领域里,能够减轻一克的质量,也会带来很大的优势。于是我设计了我的创新方案。如图d所示,利用反射镜收拢光束的原理复用了探测器,达到了同样的效果,并且保证尺寸不会增加。 我围绕这个设计思想,展开了方案研究。通过研究入射光边界点行为,确定了该方案有如下三种工作模式。利用光电池安装在左右复用光路里,没有反射镜复用探测器时为0,0模式,当有光束打在左右反射镜上时,根据左右光电池输出信号,分别设为1,0和0,1模式,按照建立的坐标系,研究推导了三种模式下入射角的计算公式,可以准确地确定入射光的角度和方向。 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我还设计了原理试验装置,进行了实际测量。将测得数据与实际值相比较,计算了误差,可近似为0.01°(1σ)。其装置图和原理试验图参见图(10),图(11),图10为…,图11为…。

本项目历时将近10个月的理论研究和原理试验得到了比较满意的结果,本方案也得到了清华大学尤政教授和航天五院太阳敏感器专家崔坚研究院的高度认可。成功地在扩大视场并保证精度不变的前提下,大大减小了现有复用方案的尺寸,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并在航天上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星敏感器基本原理及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星敏感器基本原理及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0 引言 星敏感器是以恒星为参照系,以星空为工作对象的高精度空间姿态测量装置,通过探测天球上不同位置的恒星并进行解算,为卫星、洲际战略导弹、宇航飞船等航空航天飞行器提供准确的空间方位和基准,并且与惯性陀螺一样都具有自主导航能力,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星敏感器的研究发展与应用已历经半个多世纪,随着新材料,新器件的出现和工艺技术的进步,精度提高,功耗减小,成本降低,应用领域日益广泛的新型星敏感器不断推出。因此,及时收集整理分析比较国外星敏感器的信息,有利于国内有关姿态测量控制技术的发展。 1 星敏感器研究现状 1.1 应用于卫星等空间飞行器的星敏感器 星敏感器空间适用性好,且成本较高,因此传统上多用于卫星等空间飞行器的定姿。 1.1.1 基于CCD图像传感器的星敏感器 电荷耦合器件(CCD)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耐冲击,可靠性高,像元尺寸及位置固定,对磁场不敏感,适合空间应用需要,自70年代中期美国率先研发出基于CCD的星敏感器后,一直作为主流的图像传感器应用于星敏感器。 (1)德国Jena-Optronik 的ASTRO 系列 该公司的第一款星敏感器是ASTRO 1,1984 年研制,1989年应用于MIR(和平)空间站上。其后的ASTRO 5是全自主星敏感器,重量轻、功耗小、价格便宜,但横滚轴精度较差,需要两枚同时工作以提高精度。ASTRO 10 为分体式结构,电子模块与光敏模块分离,主要应用于近地轨道的各类卫星(SAR-Lupe,TerraSAR,DARPA’s Orbital Express,我国的HJ-1 与FY-3等)。ASTRO 10 集高精度低功耗低重量低成本等优点于一身,是全自主式星敏感器。主要特点是:内置星表,无须先验知识定姿,遮光罩的遮光角可以自定。自主温控或者由飞行器控制。电子模块和敏感器头部相互独立,依靠电缆连接,便于在飞行器上的安装与调整。电子接口可选。可靠性高,在轨寿命长,抗辐射性能好。ASTRO 15 (图1)是Jena-Optronik目前最先进的自主式星敏感器,具有高度的可靠性、耐用性和广泛的适用性。被波音公司选定为Boeing 702 platform卫星的标准配置。同ASTRO 10相比,ASTRO 15 尺寸重量增大,视场基本不变,观星能力增强,单星精度提高,定姿时间缩短。 图1ASTRO 15 星敏感器

问题:各种飞行器导航控制传感器的定义、分类、特点、功能、主要技术性能、并列举型号说明

问题:各种飞行器导航控制传感器的定义、分类、特点、功能、主要技术性能、并列举型号说明(如陀螺、加速度计、高度计、惯导单元、太阳敏感器、地球敏感器、星敏感器等等)。 1091820124 刘闯飞行器设计与工程 陀螺 定义:陀螺仪是一种空间相角传感器,主要检测空间某些相位的倾角变化、位置变化,主要用于空间物理领域,特别在航空、航海方面有较多的用途。 分类:陀螺仪有很多种 按结构分:1 机械陀螺2 MEMS硅陀螺 3 MEMS石英陀螺 4 激 光陀螺 5 静电陀螺 。 特点:陀螺仪是一种既古老而又很有生命力的仪器,从第一台真正实用的陀螺仪器问世以来已有大半个世纪,但直到现也,陀螺仪仍在吸引着人们对它进行研究,这是由于它本身具有的特性所决定的。陀螺仪最主要的基本特性是它的稳定性和进动性。人们从儿童玩的地陀螺中早就发现高速旋转的陀螺可以竖直不倒而保持与地面垂直,这就反映了陀螺的稳定性。研究陀螺仪运动特性的理论是绕定点运动刚体动力学的一个分支,它以物体的惯性为基础,研究旋转物体的动力学特性。 功能:陀螺仪器最早是用于航海导航,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它在航空和航天事业中也得到广泛的应用。陀螺仪器不仅可以作为指示仪表,而更重要的是它可以作为自动控制系统中的一个敏感元件,即可作为信号传感器。根据需要,陀螺仪器能提供准确的方位、水平、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等信号,以便驾驶员或用自动导航仪来控制飞机、舰船或航天飞机等航行体按一定的航线飞行,而在导弹、卫星运载器或空间探测火箭等航行体的制导中,则直接利用这些信号完成航行体的姿态控制和轨道控制。作为稳定器,陀螺仪器能使列车在单轨上行驶,能减小船舶在风浪中的摇摆,能使安装在飞机或卫星上的照相机相对地面稳定等等。作为精密测试仪器,陀螺仪器能够为地面设施、矿山隧道、地下铁路、石油钻探以及导弹发射井等提供准确的方位基准。由此可见,陀螺仪器的应用范围是相当广泛的,它在现代化的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建设中均占重要的地位。 基本部件:从力学的观点近似的分析陀螺的运动时,可以把它看成是一个刚体,刚体上有一个万向支点,而陀螺可以绕着这个支点作三个自由度的转动,所以陀螺的运动是属于刚体绕一个定点的转动运动。更确切地说,一个绕对称铀高速旋转的飞轮转子叫陀螺。将陀螺安装在框架装置上,使陀螺的自转轴有角转动的自由度,这种装置的总体叫做陀螺仪, 陀螺仪的基本部件有: (1) 陀螺转子(常采用同步电机、磁滞电机、三相交流电机等拖动方法来使陀螺转子绕自转轴高速旋转,并见其转速近似为常值); (2) 内、外框架(或称内、外环,它是使陀螺自转轴获得所需角转动自由度的结构); (3) 附件(是指力矩马达、信号传感器等)。 基本类型:

太阳敏感器电模拟器设计

太阳敏感器电模拟器设计 赵光权;张毅刚;马勋亮;郭新 【摘要】To fulfill the needs of semi -physical simulation for small satellite, a design is provided to achieve a sun sensor electric simula-tor. The FPGA is adopted as control unit, the voltage controlled current source is applied to simulate the current output of 0 - 1 sun sensor and analog sun sensor; the chip REF200 is applied to simulate the current output of digital sun sensor. The simulator is controlled by com-puter through the RS- 485 interface, and it can simulate the current output of sun sensor in normal mode and fault mode. The simulator has been applied in the semi-physical simulation for small satellite, its current accuracy is ± 1μA.%针对小卫星半实物仿真系统的技术需求,提出了一种太阳敏感器电模拟器设计实现方法;模拟器以FPGA作为控制核心,采用压控电流源实现了0-1式太阳敏感器、模拟式太阳敏感器的输出电流模拟;通过专用电流源芯片REF200实现了数字式太阳敏感器输出电流模拟;模拟器由计算机通过RS- 485接口控制,既能模拟太阳敏感器正常工作时的电信号输出,也能模拟太阳敏感器出现故障时的电信号输出;该太阳敏感器电模拟器已应用于小卫星的半实物仿真,其电流精度可达土1μA. 【期刊名称】《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年(卷),期】2011(019)008 【总页数】4页(P2019-2021,2032) 【关键词】太阳敏感器;电模拟器;电流源;小卫星

小型一体化编码式太阳敏感器信号处理技术

小型一体化编码式太阳敏感器信号处理技术近年来,随着新型电子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太阳敏感器技术也得到了蓬勃发展。它是一种将太阳能信号转换为电子信号的新型技术,广泛应用于智能照明、温度控制、楼宇自动化、太阳能发电系统等多种环境监测系统的监测和管理。 为了满足太阳能/环境传感技术的要求,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体积小、能耗低的编码式太阳敏感器信号处理技术,以提升太阳能/环境传感器的性能。本技术采用电容调节器、功能放大器、编码器、传感器及其他电子组件,将太阳能信号转换为电子信号,通过编码成二进制/数字信号,可实现太阳光信号的高精度检测。 本技术采用多种传感器,可实现全天候、宽频段太阳能高精度测量。传感器包括:紫外线传感器、可见光传感器、近红外传感器、太阳辐射计等。每种传感器都可以检测太阳能的不同光谱段,并将测量结果转换成电子信号。 编码式太阳敏感器信号处理技术在电子调节器方面进行了改进,使太阳能信号处理变得更加精确、高效。相较于传统太阳敏感器,本技术采用了先进的编码技术,它可以实现对太阳能电子信号的更精确采样、量化和处理。该技术的精度为0.1%,高于传统系统的测量精度。另外,该技术还可以实现低功耗操作,可以有效降低能耗,从而提高电池的工作效率。 而且,编码式太阳敏感器信号处理技术可以有效降低太阳能传感器的成本,并有效保障了设备的可靠性和寿命。本技术采用可信度高

的固态电子组件,使得设备可以在恶劣环境下长期运行,并能有效抵抗外部干扰,从而大大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本研究在技术上取得了新的进展,提出了一种新型编码式太阳敏感器信号处理技术,使用成本低,性能高,并且可以有效降低太阳能传感器的成本,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同时,本技术也可以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有助于提升太阳能/环境传感技术的整体性能。 因此,本研究对于改变太阳能/环境传感技术的发展趋势具有重要意义。未来,太阳能/环境传感技术的发展将更加灵活,可以满足用户个性化的需求。同时,本技术也将在太阳能发电系统、智能家居和楼宇自动化等领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微小卫星发展

微小卫星发展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微小卫星技术的发展航天器体积和质量的大型化、功能复杂化, 已导致航天器的研制、开发、生产、发射、运行和维护费用迅速膨胀, 而功能复杂化又使其技术上的可靠性和管理上的安全性不可避免地下降了, 从而增加了失效概率。上述原因一方面使已经发展航天技术的国家面临资金紧张、项目风险性增大的严峻局面, 从而处于一种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 另一方面又使一些计划发展航天高科技的国家或集团不得不重新审视自身的经济与技术实力。。。 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以微机电系统(MEMS)和微型光机电系统(MOEMS)为代表的微米纳米技术的发展,使得微型卫星、纳型卫星甚至皮型卫星的实现成为可能。而现代社会信息化革命所带来的对利用空间技术获取和传输信息的新需求则成为推动现代小卫星发展的强大动力。总之, 现代小卫星的兴起是空间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微小卫星的发展背景 50 年代~80 年代, 由于运载火箭的发射能力不断提高, 用户对卫星容量需求的增加, 加上冷战时期各国空间预算普遍增加,所以卫星总的发展趋势是大型化、复杂化。从80 年代末开始, 卫星技术的发展呈两种趋势: 一是继续发展大型复杂化卫星,卫星的重量和成本都大幅度增加; 二是发展可快速研制、生产和发射的低成本小卫星。 小卫星迅速发展的原因可概括为如下几点: (1) 高新技术的进步是现代小卫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和必然结果。

(2) 冷战结束和军备竞赛的减弱, 使空间项目更加注重实效, 这促进了小卫星的发展。 (3) 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卫星应用需求的迅速扩大, 也促进了以小卫星为基础的星座系统开发。 (4) 高技术条件下的现代战争对发展小卫星提出了迫切的需求。 (5) 科学实验和新技术验证都需要通过发展小卫星来实现。 (6) 提高发射频度、降低风险的需要。 微小卫星概念 在小卫星发展的基础上, 由于微小型化技术的快速发展, 更进一步促进了小卫星向微小型化发展。美国航宇局将小卫星定义500kg 以下。英国萨瑞大学还进一步将100kg~500kg的卫星称为微小卫星( MINISAT ) , 10kg~100kg的卫星称为微型卫( MICROSA T) ,10kg以下的卫星称为纳米卫星( NANOSAT) 。纳米卫星还称固态卫星、硅微卫星, 其自身通常无法独立完成空间任务, 需要依赖分布式的星座或网络才能实现其功能。 用重量( 或者尺寸、经费) 来定义和分类现代小卫星具有清晰和直观的优点, 但却无法阐述现代小卫星的特点, 尤其是它与传统小卫星的区别。因此, 现又提出用功能密度( 卫星分系统单位重量的功能) 进行分类的方法, 但这种方法又难于直观给出小卫星的概念。因此, 严格来讲, 现代小卫星又是卫星技术发展进步的一种表述。

传感器与信号处理技术课程标准

《传感器与信号处理技术》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301042011 学时:36 适用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专业课程,重点介绍各种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结合工程应用实际,了解传感器在各种电量和非电量检测系统中的应用,培养学生使用各类传感器的技巧和能力,掌握常用传感器的工程测量设计方法和实验研究方法,了解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动向。 (二)课程定位 本课程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技术课,也是后续的电气综合实训、电工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其内容约占20%)、毕业设计、顶岗实习等基本技能养成课程,即是职业素质养成与职业能力培养最基本的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标准是根据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主要工作岗位的工作任务分析,按照“工学结合、工学交替”的改革思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中心,培养学生使用各类传感器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进一步应用传感器解决工程测控系统中的具体问题。 要求理解不同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常用的测量电路;能够对常用传感器的性能参数与主要技术指标进行校正与标定。掌握传感器的工程应用方法,并能正确处理检测数据。了解传感器技术发展前沿状况,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行为导向的项目式教学,加强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独立学习及获取新知识、新技能、新方法的能力;与人交往、沟通及合作等方面的态度和能力。 建议本课程在第二学年的第一学期开设。 二、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项目式教学,加强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提高学生使用各类传感器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进一步应用传感器解决工程测控系统中的具体问题。要求理解不同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常用的测量电路;能够对常用传感器的性能参数与主要技术指标进行校准与标定。掌握传感器的工程应用方法,并能正确处理检测数据。了解传感器技术发展前沿状况,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独立学习及获取新知识、新技能、新方法的能力;与人交往、沟通及合作等方面的态度和能力。构建后续专业技术学习和工作的接口与通道。 (二)具体目标 1.职业知识目标 (1)掌握传感器的静态特性、动态特性与技术指标

航空航天工程师的航天器测量与控制技术

航空航天工程师的航天器测量与控制技术航天器测量与控制技术是航空航天工程师在设计和开发航天器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项技术涉及到航天器在发射、飞行和返回过程中的各种测量和控制手段的应用,旨在确保航天任务的成功执行。本文将探讨航空航天工程师在航天器测量与控制技术方面的工作,包括姿态测量控制、导航系统、轨道测量与控制以及通信与数据处理等方面。 一、姿态测量控制 1. 姿态感知和测量系统 航天器的姿态测量是指航天器在飞行过程中对自身姿态状态的感知和测量。姿态感知和测量系统通常由惯性测量单元(IMU)、星敏感器和太阳敏感器等组成。IMU负责测量航天器的角速度和加速度等参数,星敏感器和太阳敏感器则用于精确测量航天器的方向和姿态。 2. 姿态控制系统 姿态控制系统是指通过对航天器的推力和姿态角度进行调整,使其保持所需的飞行姿态和轨道。姿态控制系统通常包括推力控制系统和姿态控制器。推力控制系统通过火箭发动机提供推力,姿态控制器则根据姿态测量结果进行计算和调整,控制航天器的姿态和轨道。 二、导航系统 1. 惯性导航系统

航天器在航天任务中需要准确确定自身的位置和速度。惯性导航系统主要依靠陀螺仪和加速度计等测量设备,通过不断积分和计算来估计航天器的位置和速度。惯性导航系统具有高精度和长时间稳定性的特点,广泛应用于航天器的导航和定位。 2. 卫星导航系统 卫星导航系统通过卫星信号进行导航和定位。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卫星导航系统包括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的格洛纳斯系统(GLONASS)和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航天器可以通过接收卫星信号,并通过测量信号的传播时间和信号强度等参数,确定自身的位置和速度。 三、轨道测量与控制 1. 轨道测量 轨道测量是指对航天器的轨道参数进行测量和跟踪。为了保持航天器在规定的轨道上飞行,轨道测量系统通常使用地面测量站和航天器上的测量设备进行测量。地面测量站通过接收航天器的信号,并根据信号的到达时间和频率等参数,计算航天器的位置和速度。航天器上的测量设备则用于测量航天器自身的轨道参数。 2. 轨道控制 轨道控制是指对航天器的轨道进行调整和控制,以保持航天器在所需的轨道上飞行。轨道控制通常包括推力控制、航向控制、轨道调整和姿态调整等方面。推力控制通过调整航天器的推力和姿态来改变轨

【毕业论文选题】信号处理本科毕业论文题目

信号处理本科毕业论文题目 信号处理是对各种类型的电信号,按各种预期的目的及要求进行加工过程的统称。人们为了利用信号,就要对它进行处理。例如,电信号弱小时,需要对它进行放大;混有噪声时,需要对它进行滤波I当频率不适应于传输时,需要进行调制以及解调;信号遇到失真畸变时,需要对它均衡;当信号类型很多时,需要进行识别等等。以下是信号处理本科毕业论文题目,欢迎大家阅读。 信号处理本科毕业论文题目一: 1、拖拉机发动机燃油喷射系统优化--基于CFD技术和自适应振动信号处理 2、农用汽车发动机状态监测系统与诊断方法研究 3、基于无GPS定位的变量施肥控制系统的研究 4、基于累加分类的ADS-B交织信号处理方法 5、舰载雷达信号处理器系统硬件设计 6、船舶通信系统中的数字阵列实时信号处理算法 7、海杂波信号降噪处理中的小波阈值算法研究 8、自适应数字波束并行信号处理实现 9、一种植入式神经元记录系统信号处理电路 10、多速率信号处理技术在机载通用采集器中的应用 11、一种高精度太阳方位检测装置设计与信号处理 12、基于MPC8640D的软件化雷达通用信号处理软件设计 13、全光多输入多输出信号处理中光采样耦合器的优化 14、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在电子测量仪器领域上的应用 15、基于时域分段处理的单频信号检测算法分析 16、声发射信号处理与分析方法探究 1

17、电子侦察信号处理技术研究 18、一种基于子孔径处理的双侧TOPSAR成像信号处理算法 19、基于多级维纳滤波器的空时自适应信号处理及其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20、基于形态复合滤波的汽油辛烷值测试中的爆震信号处理 21、改进小波阈值函数在管道泄漏信号处理中的应用 22、基于泄漏电缆导波雷达周界入侵信号处理方法研究 23、台阵处理技术和模板匹配滤波技术在微弱地震信号检测中的应用 24、核电厂显示控制系统信号滤波处理算法选择研究 25、阵列信号处理在雷达和移动通信中的应用研究 26、现代雷达信号处理及发展趋势探讨 27、短时傅里叶变换在船舶欠定稀疏源信号盲分离中的应用 28、模糊聚类在雷达频率信号目标检测处理中的应用 29、基于小波变换的地铁信号处理方法研究 30、一种堆叠式小型高速信号处理模块的热分析研究 31、一种BDS卫星导航数字中频信号源的设计 32、基于EDFA的卫星相干光通信开环补偿技术研究 33、基于时频图像处理方法的多分量信号分离 34、基于FPGA的腔衰荡信号采集与处理系统设计 35、基于高阶Ambisonics的2 36、低频长脉冲信号激励下目标弹性波的一种增强处理方法 信号处理本科毕业论文题目二: 37、基于空域相关阈值滤波的雾气激光信号处理算法 38、语音信号处理中鲁棒性压缩感知关键技术 39、相干信号波达方向估计技术综述 2

面向感知应用的通感一体化信号设计技术与综述

面向感知应用的通感一体化信号设计技术与综述 1.引言:感知应用是一种能够接收、处理和应用信息以实现目标的技 术,通常包括图像、声音、触觉、味觉等多种感知方式。为了提高感知应用的效果和用户体验,通感一体化信号设计技术应运而生。本文将介绍该技术的发展趋势、关键技术以及挑战,并总结当前的研究成果。 2.发展趋势:随着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感知应用在智 能家居、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通感一体化信号设计技术可以帮助感知应用更好地处理不同信号,提高感知的准确性和多样性。未来的发展趋势包括:自适应信号设计、多模态融合以及深度学习等。 3.关键技术:(1)自适应信号设计:根据不同感知任务的需求,设计 适合的信号特征表示和信号处理算法。例如,在图像感知中可以根据图像内容的不同,设计不同的特征表示方法,如纹理特征、颜色特征等。(2)多模态融合:将不同感知方式的信号进行融合,提高感知应用的准确性和鲁棒性。例如,在虚拟现实中,可以将图像、声音和触觉信号进行融合,提供更加真实的体验。(3)深度学习:利用深度学习算法对感知信号进行特征学习和建模。 深度学习方法在图像、声音等感知任务中取得了重大突破,可以提高感知应用的性能。 4.挑战:(1)大数据处理:感知应用产生的数据量非常庞大,如何高 效地处理和存储数据是一个挑战。此外,大数据还可能引发隐私和安全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2)信号融合与对齐:不同感知方式的信号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度量单位,如何将它们进行融合和对齐是一个难题。(3)智能算法设计:感知应用通常需要实时地处理和应用信号。如何设计高效的智能算法来满足实时性要求是一个挑战。 5.研究成果:目前,已经有许多研究成果在感知应用通感一体化信号 设计技术方面取得了突破。例如,在图像感知中,研究人员提出了各种深度学习算法,如卷积神经网络和生成对抗网络,以实现图像识别、图像生成等功能。 在音频感知中,研究人员提出了音乐情感分析、语音识别等方面的算法。此外,还有一些开源工具和数据集可供研究者使用,如OpenCV、TensorFlow等。 综上所述,面向感知应用的通感一体化信号设计技术是提高感知应用效果和用 户体验的重要手段。未来的发展趋势、关键技术和挑战将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方向和动力。当前已经有许多研究成果在这一领域取得了突破,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小卫星也能激光通信

小卫星也能激光通信 迟惑 【期刊名称】《太空探索》 【年(卷),期】2015(000)010 【总页数】4页(P32-35) 【作者】迟惑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激光通信是卫星通信界一直在研究的重要课题。早期的激光通信功能是大型卫星的专利,耗资巨大。最早的星间激光通信是由欧洲的“艾迪米斯”卫星和日本的“闪光”卫星实现的。美国也曾经考虑过用激光来实现军用星地高速通信,但是因为预算问题被砍掉了。如今,商业器件和小卫星技术的发展让卫星激光通信的门槛大为降低了。美国航宇局(NASA)为此启动了一个称为“光学通信和传感演示验证项目”的计划,由商业企业用两颗“立方星”来尝试星间、星地激光通信技术。和此前的卫星激光通信相比,这个计划的规模要小得多,但距离实用化更近了一步。缘起 2012年,NASA打算找一家公司研究一下商业现货器件能不能支持立方星的星间通信和交会操作,当然有关技术也能用于其它类型的卫星。这个项目最早叫做“用于立方星的一体化光学通信与交会传感器”,后来改名叫“光学通信和传感演示验证项目”,简称OCSD。OCSD的空间段是两颗1.5U的立方星,也就是每颗体积

为10厘米×10厘米×15厘米。同时,在加利福尼亚州南部的威尔逊山天文台设 置了地面接收站。项目的承包商,是一家叫做航天技术有限公司的企业,于是卫星被称作AEROCUBE-OCSD。AEROCUBE意思就是“航天技术有限公司的立方星”。在此之前,这家公司还发射了几种小卫星,都是以AEROCUBE作为前缀。激光通信的要诀 和射频通信不同的是,激光通信的波束非常非常窄。一般来说,红色激光的波束宽度以微弧度计,而射频/微波波束的角度以弧度计。表一给出了用10厘米直径发 射天线发射不同波束的宽度和其他特性。UHF频段的波束几乎无法用来精确对准。近红外激光的理论波束宽度则只有5.5微弧度,在1000千米外的光斑直径也只有5.5米。精确的指向性是远程激光通信的必要条件。 表格中给出了不同频段的特性。经过计算可以发现,如果用一只10厘米孔径的天线来发射,UHF频段完全没有指向性可言,而近红外激光的波束宽度只有5.5微 弧度,在1000千米距离上的覆盖区直径只有5.5米,良好的指向性是实现激光星间链路的必要条件。 表1 不同频段的波长、能量与波束宽度 1平方毫米的交会用光学敏感器,左边是阵列,右边是数字信号处理器AEROCUBE-OCSD的地面主站望远镜 表中的第四列是以电子伏特单位表示的粒子特性。在射频波长上,这些能量实在是太小了,光的量子性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射频接收机可以检测出0.1毫微微瓦~100毫微微瓦的信号,相当于每个比特有1000万个光子。但优化后的激光接收机可以检测出单个光子。在工程实践中,典型的光学接收机可以通过10个或数百个光子检测出一个比特的信息。 为了工程实现OCSD,作为主承包商的航天技术有限公司与TESAT空间通信公司已经验证了一种通信速率达到5.625吉比特每秒的双向激光通信机。这种通信机

光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

1引言 现代机械系统已发展成为光、机、电、磁、声、热、液、气、算于一体的技术系统。在20世纪70年代,微电子技术曾引起新技术领域的深刻变革,机电一体化技术就是在微电子技术向机械工业领域渗透过程中逐渐形成并发展起来的一门独立的综合性交叉学科,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设计的机电一体化的内涵和外延得到不断地丰富和拓宽。从最初的机械电子化、机械电脑化而发展到光机电一体化、机械智能化和微机械化阶段。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光机电一体化技术引导着一场新的变革,光机电一体化是由光学、微电子、信息和机械及其他相矢技术交叉与融合而构成的综合性高新技术,是诸多高新技术产业和高新技术装备的基础。从加工系统到医疗仪器、从家用电器到军事装备都离不开它。信息・材料、能源、空间、海洋等高科技领域的技术发展和产业化、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武器装备的现代化都要用到光机电一体化技术。 光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特征是在机电一体化概念的基础上强调了光、光电子、激光和光纤通讯等术的作用,属于21世纪应用领域更为宽阔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世界各国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竞争的焦点正从微电子产业转向光电子信息产业,光机电一体化产业已经成为21世纪最具魅力的朝阳产业,光机电一体化技术产业以其特有的技术带动性、融合性和广泛适用性成为高新技术产业中的主导产业,将成为新世纪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目前国际上产业结构在不断进行调整,使各行业不断融合和协调发展,在提升传统产业的作用中,光机电一体化技术具有高度创新性在不断渗透性和增值性。 2光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热动专业中的应用 2.1光机电一体化系统应用背景 红外测温仪广泛应用于电力,炼钢等行业,运用红外诊断技术对设备进行检测。红外诊断技术对电气设备的早期故障缺陷及绝缘性能做出可靠的预测,使传统电气设备的预防,性试验维修(预防试验是50年代引进前苏联的标准)提高到预知状态检修,这也是现代电力企业发展的方向。特别是现在大机组、超高电压的发展,对电力系统的可靠运行,尖系到电网的稳定,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随着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成熟与日益完善,利用红外状态监测

检测与信号处理技术考核题

检测与信号处理技术考核题

一、名词解释: 1、敏感器 2、粗大误差 3、静态误差 4、分辨率 5、界位 敏感器:把被测非电量转换为可用非电量的器件或装置。 粗大误差:在一定的条件下测量结果显著的偏离其实际值时所对应的误差。 静态误差:测量过程中,被测量随时间变化缓慢或基本不变时的测量误差。 分辨率:仪表能够检测到被测量最小变化的本领。一般模拟式仪表的分辨率规定为最小刻度分格值的一半;数字式仪表的分辨率为最后一位的一个字。 界位:在同一容器中,由于两种密度不同,且互不相容的液体之间或液体与固体之间的分界面(相界面)位置。 二、简答题: 1、检测系统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他们各自的功能是什么? 答:检测系统是由传感器、信号调理器和输出环节三部分组成。 传感器:信号变换器,将被测量的信息转化成电参数。

信号调理电路:将电参数转换成标准电信号。测量电桥、信号放大、信号隔离、硬件滤波、V/F 转换、F/V 转换和V/I 转换。 输出环节:显示与记录装置、数据通信接口和控制装置。 2、常用的减少系统误差的方法有哪些? 答:引入修正值法、零位式测量法、替换法(替代法、代替法)和对照法(交换法)。 3、试比较热电偶测温与热电阻测温有什么不同。 答:(1)同样温度之下,热电阻输出信号较大,易于测量。以0~100ºC 为例,如用K 热电偶,输出为4.095mV ;用S 热电偶更小,只有0.643mV 。但用铂热电阻,如0ºC 时为100Ω,则100ºC 时为139.1Ω,电阻增加量为39.1Ω;如用铜热电阻,电阻增加量可达42.8Ω。测量毫伏级的电动势,显然不如测几十欧的电阻增量容易。 (2)热电阻对温度的响应是阻值的增量,必须借助桥式电路或其它措施。将起始阻值减掉才能得到反映被测温度的电阻增量。通常起始阻值是对应于0t C =︒时的阻值0R 。热电偶对温度的响应是全部热电动势,对参比温度00t C =︒而言不需要减起始值,因为起始值为零。 (3)热电阻的测量必须借助外加电源,测量时,将电流加入热电阻,通过测量电阻两端的电压,推导出电阻值。热电偶只要热端、冷端温度不等,就会产生电动势,它是不需电源的发电式传感器。

图像处理在航天器中的应用

图像处理技术在航天器中的应用 ——星敏感器星图识别技术介绍1.概述 航天器在太空中飞行,导航系统是航天器必不可少的重要设备,在航天器的飞行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导航的主要任务即是在预先规定好飞行路线的条件下,以要求的精度,在指定的时间内将航天器引导至目的地。因此,导航系统在飞行过程中必须提供精确的导航参数:方位(姿态及航向)、速度、位置等。 常见的导航系统主要有无线电导航系统、惯性导航系统、GPS导航系统和天文导航系统等。 天文导航是基于已知天体的坐标位置和运动规律,应用观测天体的天文坐标值来确定航天器的导航参数。相比较其它的导航系统,天文导航是一种自主式导航,不需要地面设备,不受人工或自然形成的电磁场的干扰,不向外界辐射能量,隐蔽性好;且定姿、定向、定位精度高,定位误差与时间无关,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2.天文导航概述 天文导航是利用天体测量敏感器测量得到的天体信息而进行导航,其前提是需要已知这些天体的特征信息和运动规律。目前常用的天体导航测量设备是星敏感器,星敏感器主要是通过获取天空中恒星的分布图像,通过对恒星相对位置的识别进而获取航天器的导航信息。 2.1.恒星的特性 天文导航以天体为观测对象,而恒星是用于天文导航最重要的一类天体。因此必须首先研究恒星的特性。 恒星的特性可以简要归纳如下:

(1)恒星的距离 恒星离地球非常遥远,除去太阳,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半人马座,其距离是4.22光年。因此,对于天文导航而言,可以吧恒星看成是距离无穷远的天体。 (2)恒星的速度 恒星顾名思义是位置恒定不变的星体。其实,恒星在宇宙空间是运动着的,而且运动速度很快。恒星的运动速度可以分解为视向速度和切向速度。前者是沿着观测者视线方向的分量;后者是同视向速度相垂直的分量,它表现为恒星在天球上的位移,常称为自行。我们一般只关心恒星的自行。恒星自行速度一般都小于0.1’’/年,迄今为止只发现有400余颗恒星的自行速度超过1’’/年。 (3)恒星的亮度 恒星能自行发光,这是它的本质特征。恒星的亮度是指从地球上所观测到的视亮度,它不仅与恒星的发光本领有关,还取决于恒星的距离。在天文学上,恒星的亮度用星等来表示,星等越低表示亮度越高。星等相差1等,亮度相差2.512倍,1等星的亮度为6等星亮度的100倍。天文上的星等基准起先是以毕宿五与牛郎星这两颗星为Mv=1.0的标准星,后来改以织女星为Mv=0.0的标准星来定义其他恒星的星等。人眼的裸视所能观测的极限星等约为6.0,天文望远镜所能观测的极限星等一般为10.0以上,例如哈勃太空望远镜所能观测的极限星等可达30.0。 (4)恒星的大小 虽然恒星本身的实际大小差别很大,但从地球上观察它们的张角都远远小于1’’,因此可以把恒星看作是一个理想的点光源。 综合上述恒星的特性,对于天文导航而言,恒星可以看成是无穷远的、近似静止不动的,具有一定光谱特性的电光源。 2.2.天球 为描述恒星的方位,必须建立一个坐标系用坐标值表示恒星在某一时刻的位置信息,这个坐标系即为天球坐标系。 (1)天球 天文学上为了与人们的直观感觉相适应,把天空假想成一个巨大的球面,即

技术应用

技术应用

土井村示范园项目技术应用 一、航天育种技术 航天育种也称“空间育种”或“太空育种”,就是指利用返回式飞行器和高空气球将农作物种子带到高空,在宇宙辐射、微重力、高真空和交变磁场等条件下,使植物内部产生遗传性变异,并在地面选育新种质、新材料,培育新品种的农作物育种新技术。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一些科学家开始了对空间搭载的水稻、番茄、甜椒、黄瓜等作物的空间诱变育种工作,同时对上述品种的每一代都进行了细胞学、生理学及分子生物学的检测。初步研究表明,航天育种可以归纳有如下特点: 1、太空特殊的环境(空间宇宙辐射、微重力、高真空)能诱发农作物种子发生遗传变异,而且变异幅度大,多数变异性状稳定较快,有利于加速育种过程(一般2-3季)。 2、航天培育的新品种能够提高产量。经试验选育,水稻比原品种增产20%左右;小麦比原品种增产9%左右;太空西红柿、太空黄瓜不仅口感好、耐贮存,而且提高产量20%以上;太空青椒单果都在250g以上,平均亩产万斤以上。 3、有可能改良农作物的品质。种植试验表明水稻蛋白质含量可提高8.7%~12%;青椒果实大、品质优,最大单果重750g,公顷产量高达60000~90000kg,果实中的维生素C含量提高10%~25%。 4、可缩短作物的生育期。通过太空处理过的种子,呈现出不少

长势发育快、产量高的株系。如宇航2号水稻,是经卫星搭载获得的超高产、优质粳稻新品种,其生育期比原亲本缩短12d,每公顷产量在8250kg以上。 5、可产生株高变异。通过航天育种诱变可选出矮杆抗倒伏的新品系,有利于稳产、高产。如“农垦58”水稻纯系种子经卫星搭载后,在种植的第2代中就产生了植株高矮的变异,第3代变异更大,到第4代开始稳定,获得了公顷产量8000kg以上的丰产优质水稻新品系,而且还出现了许多在生产实践上和理论研究上有价值的新的农艺性状。 6、显示出抗病性突变。江西农科院对13个小麦品系的育种试验发现,经卫星搭载过的种子出现高抗不发病的突变株和赤霉病病情明显降低,平均病情降低38.46%。这为中国南方选育抗小麦赤霉病小麦品种提供了途径。 7、可出现常规育种不易出现的变异。显现出变异谱宽、变异率高、有益变异多的特点。如通过航天育种培育出亚种间杂交水稻结实率高达80%以上的株系、籼稻转化粳稻特征等,使创造新的遗传资源成为可能。 空间诱变还会使植物细胞器如叶绿体、线粒体的结构发生改变,从而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营养传导及新陈代谢。空间诱变还会使植物体内酶的活性发生改变,从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同时更重要的是,空间诱变使部分植物的基因组发生了改变。通过地面多年的选育,这些改变是可以稳定遗传给后代的。

ERP财务业务一体化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贵州开放大学(贵州职业技术学院)

项目一测试 1.下面的()行为,会威胁到会计软件的安全 A:定期打印账簿和报表 B:经常使用安装有会计软件的机器下载资料 C:及时进行软件升级 D:合理的财务分工 答案:B 2.会计核算软件的功能子模块在软件当中都分别是一个()的子系统。 A:综合 B:独立 C:单一 D:联系 答案:B 3.下列关于会计电算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施会计电算化,能够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全面、及时、准确地会计信息B:电算化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C:电算化推动了企业的现代化管理 D:会计电算化后,经济业务全部由计算机来完成 答案:D 4.企业资源计划的简称是() A:MRP B:ERP C:EDP D:REP 答案:B 5.会计核算软件必须提供必要的方法对初始数据进行()校验。 A:合法性 B:正确性 C:真实性 D:谨慎性 答案:B 6.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计算机存储设备的是() A:键盘 B:U盘 C:硬盘 D:光盘 答案:A 7.下列关于电算化会计核算工作的选项中,仍需由人工完成的是() A:会计数据的收集 B:会计数据的汇总

C:会计数据的计算 D:会计数据的分类 答案:A 8.在会计信息系统的网络中,会计人员是通过()使用会计软件。 A:服务器 B:客户机 C:网络连接设备 D:打印机 答案:C 9.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计算机输入设备的有() A:键盘和鼠标 B:显示器和打印机 C:语音输入设备和手写输入设备 D:光电自动扫描仪和条形码扫描仪 答案:B 10.下列各项中,不属于非规范化操作的是() A:未按照正确操作规范运行软件 B:期末未按时进行结账 C:密码与权限管理不当 D:会计档案保存不当 答案:C 项目二测试 1.在进行会计核算软件初始化时,以下不属于系统总体参数设置的是()。 A:编码规则 B:输入期初余额 C:启用日期 D:设置核算单位 答案:B 2.关于用户与角色,以下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 A:一个角色可以拥有多个用户 B:一个用户也可以分属于多个不同的角色 C:为了保证系统安全,必须为用户和角色设置密码 D:用户和角色的设置可以不分先后顺序 答案:C 3.以账套主管的身份注册进入系统管理,可以进行以下哪项操作?( ) A:建立账套 B:设置账套主管 C:查看上机日志 D:设置备份计划 答案:B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