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20肿瘤标志物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2020肿瘤标志物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2020肿瘤标志物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2020肿瘤标志物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2020肿瘤标志物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肿瘤具有高死亡率、高转移率和高复发率, 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诊断肿瘤的传统方法有病理组织活检、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 MRI)、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 , CT)、B超、X线胸片、内镜检查等。这些检查对于肿瘤早期的检测效果十分有限, 部分检测方法不仅价格昂贵, 且会给患者带来痛苦。因此, 在肿瘤早期阶段开展快速、有效的检测十分必要, 不仅可以达到早发现、早治疗的目的, 还可以改善患者就医体验。肿瘤标志物的筛检对于肿瘤早期检测具有重要意义[1]。

肿瘤标志物是指由肿瘤组织或宿主与肿瘤相互作用所产生的一类活性物质, 能够提示肿瘤存在与生长变化。肿瘤标志物常常存在于血清、细胞、尿液、体液或组织中, 常见的有癌胚蛋白、肿瘤抗原、酶类标志物、激素、糖类抗原等。肿瘤标志物检测具有操作便捷、标本易获取、非侵入性、价格低廉、易于动态监测疾病等优点。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对于肿瘤的预防、早期诊断与鉴别诊断、辅助肿瘤分类、疾病监测、指导治疗和预后判断有重要作用, 可有效弥补其他医学技术对肿瘤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的不足[2]。肿瘤标志物种类繁多, 检测方法也各异, 本文将几种常见肿瘤标志物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 放射免疫分析

放射免疫分析是一种传统的检测肿瘤标志物的方法, 是将放射性核素检测技术与抗原抗体结合特异性的特点相结合, 以定量微量物质。放射免疫分析多

使用放射性核素125I, 因其具有放射性高、易标记、衰变过程中释放的射线易于被检测等优势, 逐渐替代了3H和14C而被广泛使用。放射性核素标记具有高灵敏度、易于商品化等优势, 曾被广泛应用, 但与其他方法[3]相比, 存在试剂盒使用寿命短、有放射性污染风险等缺点, 目前已逐渐被其他检测方法取代。

2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是目前常用和较为成熟的肿瘤标志物检测技术, 其利用化学发光物质作为标记物, 根据发光信号的强度来判断待测物质的量。自1928年德国化学家Albrecht 发现鲁米诺的化学发光特性后, 该检测技术由于灵敏度高、快速、线性范围广、仪器结构简单、适合小型化、无放射性危害等优点得到不断发展[4, 5]。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为化学发光法, 使用直接发光物质(如吖啶酯)标记抗体, 或使用酶类催化剂(如辣根过氧化物酶)[6]标记抗原抗体。将化学发光技术与微芯片电泳化学发光

(microchip-electrophoresis chemiluminescence, MCE-CL)等技术联合使用, 具有效率高、分析快、自动化程度高、需要更少样品和试剂的优点[7, 8]。

传统化学免疫分析采用酶标技术, 用辣根过氧化物酶催化鲁米诺的免疫测定技术曾被广泛使用, 目前的免疫测定系统通常使用信号探针标记抗体并进一步测量目标分析物浓度。但这类天然酶具有稳定性差、来源有限、对环境变化敏感、易受环境影响而变性等缺点, 且标记过程通常会损害抗体分子的生物活性, 因而基于金属及金属复合物[9, 10]、磁性纳米颗粒[11]、量子点[12]

等催化发光底物的无酶免疫系统[13]不断发展, 将电化学技术和化学发光相结合检测肿瘤标志物, 兼具了化学发光的高灵敏度和电化学的时间、空间可控性[14, 15]的优点。有研究人员以CuS纳米粒子作为过氧化物酶模拟物, 设计了一种新型的无标记化学发光(chemiluminescence, CL)免疫方法测定甲胎蛋白, 与基于酶标的CL免疫测定法相比, 提出的无标记测定模式更简单、价廉、快速。采用无标记的CL免疫测定法测定甲胎蛋白的线性范围为0.1~60 ng / mL, 检出限为0.07 ng / mL, 且此CL免疫测定系统显示出良好的特异性、可接受的重复性和良好的准确性[16]。

3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是一项临床上已普及的检测技术, 这一技术将抗原或抗体包被于固相支持物上, 将酶标抗原或抗体加入抗原抗体复合物中, 通过底物使酶显色来达到检测目的。不同的研究人员会采用不同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策略, 如使用单克隆多克隆抗体[17]及嵌合抗体[18]来开发肿瘤标志物检测试剂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被开发后其检测系统得到不同的优化, 如凝集素及生物素-亲和素系统[19]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中的应用大大增强了其检测的敏感性, 荧光素酶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系统[20]也使检测的敏感性不断增强。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不仅适用于对单一分析物的测定, 在多个分析物同时存在时, 同样具有良好的适用性[21]。

除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外, 越来越多的研究集中于开发具有酶样活性的模拟酶[22]。ZHANG等[23]以Cu2+作为助催化剂, 利用Cu2+/Ag-AgI复合物作

为催化剂具有在可见光下使3, 3′, 5, 5′-四甲基联苯胺(3, 3′, 5, 5′

-tetramethylbenzidine, TMB)颜色产生变化的特性, 构建了夹心型比色法, 通过监测TMB溶液的颜色变化以定量癌胚抗原的水平, 其开发的比色免疫测定在血清样品分析中表现出良好的选择性、重复性和稳定性。

4 免疫传感器

免疫传感器一直备受肿瘤研究者关注和青睐。将特异性免疫反应与生物传感技术相结合形成的生物传感器, 其生物识别部分来自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识别和结合作用, 通过理化换能器和信号放大装置将生物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用于检测。与其他几种检测方法相比, 免疫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操作方便、设备简单、成本低、可实现实时动态检测等优势。目前, 免疫传感器大部分处于试验阶段, 正向高通量、商品化发展, 以满足临床大样本检测的要求, 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 有望成为肿瘤标志物的新型检测手段。

金属纳米材料由于拥有独特的光学、电子和催化特性常被用于构建免疫传感器[24, 25]。LIU等[26]使用多孔铂纳米颗粒和PdPt纳米笼同时测定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和甲胎蛋白, 利用多孔铂纳米颗粒较大的表面积和较强的导电性, PdPt纳米笼优异的催化性能及高负载能力, 增强和放大响应信号, 实现了对双重分析物的灵敏测定。另外, 使用纳米合金材料制作的传感器, 与使用单一金属材料相比具有更好的生物相容性, 金属之间良好的协同作用使传感器催化性能进一步被放大。ZHANG等[27]使用PdPt纳米颗粒, 以石墨烯片和多壁碳纳米管作为传感平台, 组成纳米复合物修饰电极, 来测定肿瘤标志

物潜伏膜蛋白-1, 比单独使用Pd纳米粒子具有更高的过氧化物酶活性, PdPt 凹面不仅可以提供较大的表面积, 还可以提供更丰富的催化反应活性位点。

碳纳米材料, 包括单壁碳纳米管、多壁碳纳米管、石墨烯、碳纳米纤维、碳球等, 由于其良好的力学性能、较高的化学稳定性、特殊的电学性质、优异的机械性能和良好的导热性被广泛用于免疫传感器的制造, 制造的传感器具有响应速度快、电子传递速率高、负载量大、吸附性好、催化活性等优点。LIANG等[28]研制了以双层酶修饰碳纳米管作为标记的夹心型免疫传感器, 利用层层自组装技术将辣根过氧化物酶装配到多壁碳纳米管上, 实现了信号放大, 为临床分析的超灵敏检测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聚合物复合材料由于良好的氧化还原性能, 被作为免疫传感器信号指示剂[29, 30]。TANG等[31]用聚多巴胺-PB2+(PDA-Pb2 +)纳米复合材料作为氧化还原体系, 用壳聚糖- 金纳米复合材料涂覆电极, 对癌胚抗原进行敏感性的电流分析。利用聚合物复合材料制作的免疫传感器, 因聚合物复合材料掺杂带来的半导体或导体性质, 其活性可被调节, 掺杂/去掺杂的可逆过程使其可检测不同的分析对象, 扩大了检测范围。

免疫传感器的制备除上述几种材料外, 还常引入其他具有不同功能的材料来提高性能。如利用量子点高表面活性、小尺寸及对光、电、温度等敏感的特性, 构建的传感器灵敏度较高[32, 33]; 利用磁性纳米粒子的磁效应构建的传感器抗干扰性好[34]; 利用介孔材料良好的孔隙结构和界面结构构建的传感器, 能够保持酶良好的活性和功能性; 利用水凝胶构建的传感器稳定性好, 水

溶性高, 能够对外界刺激产生响应并产生相应变化[35]。此外, 利用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 HAP)纳米颗粒, 利用HAP-NPs与钼酸盐的反应检测甲胎蛋白, 构建的传感器选择性好、灵敏度高, 且成本低[36]。

5 蛋白组学

蛋白组学是近年来兴起的肿瘤研究领域热点之一, 以蛋白质为核心, 对蛋白质的表达模式和功能模式进行研究。蛋白组学技术具有高通量、微型化、自动化的优势, 目前被广泛用于临床肿瘤学研究, 为肿瘤标志物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但同时具有检测成本昂贵、对技术人员操作要求高等缺点。

5.1 双向电泳

双向电泳是蛋白组学的经典技术, 是利用蛋白质的等电点和不同相对分子质量来分离蛋白质的一门技术。双向电泳是蛋白组学的核心技术之一, 能够通过染色强度得到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的信息, 能够同时分离数千种蛋白质。但其有不能分辨低拷贝数蛋白、检测蛋白比估计总蛋白数少、耗时长、操作过程繁琐等缺点, 不能实现完全自动化, 研究者常将其与质谱技术联用以分离、鉴定蛋白质[37], 即将蛋白质用双向电泳分离后, 运用质谱技术进行逐一鉴定, 这也成为蛋白组学研究的核心技术。相差凝胶电泳在双向电泳的基础上利用不同的染色对2个样本进行标记, 通量更高, 提高了凝胶间的可比性, 工作效率得到提升。

5.2 质谱技术

质谱技术是将物质离子化, 根据不同质荷比进行时间和空间的分离, 进而获得样品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子结构等多种信息的分析方法。由于其具有高分辨力、高精度等特点被广泛用于多个领域。近年来, 常用色谱-质谱技术, 因其兼具了色谱的分离能力和质谱的鉴定能力, 能够对蛋白质进行准确、快速的分析和定量[39, 40]。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飞行时间质谱和电喷雾电离质谱是经过改进的质谱技术, 前者利用基质吸收激光的能量, 得到肽质量指纹谱, 通过检索数据库以鉴定蛋白质; 后者利用电喷雾法, 液相化多肽以鉴定蛋白质。这2种方法能保证电离时样品分子的完整性, 不会使离子碎片化。

5.3 蛋白质芯片

蛋白质芯片是近十年来新兴的分析技术, 即在支持物表面排列蛋白质探针以捕获目标蛋白, 再通过检测器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根据载体性质不同, 可分为固相蛋白质芯片和液相蛋白质芯片, 临床上常用来筛选和寻找肿瘤标志物。反相蛋白质芯片也是蛋白组学高通量方法[41]。蛋白质芯片不仅可用来研究蛋白质与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还可研究蛋白质与核苷酸间的相互作用, 具有通量高、速度快、灵敏度高的优点。DUAN等[42]设计了一种蛋白质芯片, 使用胶体纳米金标记葡萄球菌属蛋白A作为指标, 应用免疫金银染色增强技术扩增检测信号, 此蛋白质芯片可在不存在交叉反应的情况下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抗体和丙型肝炎病毒抗体, 并可在40 min内提供结果, 速度相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方法更快。YANG等[43]开发了一种微阵列芯片, 首次使用硅和水凝胶作为微阵列的载体, 构成的芯片具有二氧化硅和水凝胶两者的优点。

5.4 表面增强激光解析及电离飞行时间质谱

表面增强激光解析及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是将质谱与蛋白质分离技术相结合的技术, 能够检测到其他传统方法检测不到的蛋白质, 只需少量样品, 检测时间短且重复性高, 可分析复杂样品。该技术基于特殊芯片的表明增强吸附作用, 将样品蛋白质吸附到芯片上后, 将结合蛋白质解离成核电离子以绘制质谱图。将健康人与肿瘤患者的蛋白图谱进行比较, 能够发现差异表达的蛋白质。JIN等[44]开发了一种对糖类抗原19-9正常的胰腺癌患者与健康或良性个体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方法, 使用与CM10芯片联合的表面增强激光解吸及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分析相关样品, 生成了具有不同蛋白质的诊断模型。

6 分子生物学方法

检测肿瘤标志物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包括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逆转录PCR、单链构象多态性(single-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 SSCP)、多种测序技术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具有高通量, 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等优势, 但也存在价格昂贵、检测周期长等缺点。

PCR是目前被广泛使用的一种简单、敏感、高效、特异和快速的, 能在体外扩增DNA的技术。由经典PCR衍生出的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肿瘤标志物的检测, 如逆转录PCR被用于口咽癌[45]、结直肠癌[46]、前列腺癌[47]、肺癌[48]等多种肿瘤的检测。甲基化特异性PCR是一种检测特异位点甲基化的技术[49], 检测DNA甲基化敏感性极高, KOIKE等[50]发现甲基化特异性PCR对

于胃癌标志物的检出率高于逆转录PCR。此外, 多种PCR衍生技术如扩增融合PCR、实时荧光定量PCR等也被运用于肿瘤标志物的检测。

FISH以标记的特异寡聚核苷酸片段作为探针, 根据核酸碱基配对原理, 将标记的探针与单链核酸片段配对, 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目标序列的分布。FISH 虽属于低通量检测, 但目前已被用于检测肿瘤细胞[51]、突变染色体[52]、染色体重排[53], 在肿瘤生物标志物检测和个体化医疗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7 液体活检

液体活检是一种从血液等非实性样本中取样, 用于诊断和检测肿瘤的方法。液体活检技术主要包括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 CTC)检测、循环肿瘤DNA (circulating tumor DNA, ctDNA)检测、外泌体检测等。与组织活检相比, 液体活检能够早期筛查、检测肿瘤标志物, 克服了肿瘤的时空异质性, 具有无创、易反复取样、操作简便、可实时监控等优点, 但同时也有价格昂贵、检测标准不统一等缺点。CTC检测目前主要使用的是免疫细胞化学方法, 但CTC极低的丰度及其异质性使其面临着技术挑战。ctDNA检测主要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 但ct DNA具有易降解、含量低等缺点, 为精准检测带来困难。外泌体检测在肿瘤诊断方面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是具有发展潜力的诊断方法, 但其提取及操作尚无统一流程, 检测系统有待进一步完善, 以满足临床大规模样本检测的需要。

8 总结

肿瘤标志物作为临床上肿瘤辅助诊断、治疗参考以及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 目前在应用上愈发广泛, 临床对检测技术的要求也不断发展。不仅有大量灵敏度或特异性更高的标志物被发现, 而且在检测方法上也紧跟临床工作需求而不断发展。不同检测方法均有其优势与不足, 如何对不同方法进行整合, 提高肿瘤标志物的检出能力, 是研究者们需关注和探索的问题。能够在肿瘤早期检出低含量肿瘤标志物, 永远是临床肿瘤诊断的主要需求。不管使用何种材料, 使用何种方法, 提高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及稳定性永远是肿瘤标志物研发所追求的目标。

各种肿瘤标志物及其临床意义

各种肿瘤标志物及其临床意义为方便大家学习记忆肿瘤标志物的参考意义现总结归纳如下:甲胎蛋白(AFP):60%~70%原发性肝癌患者甲胎蛋白可升高,为肝癌的早期诊断提供重要依据特别是有乙肝、肝硬化的患者应定期监测。 癌胚抗原(CEA):胃肠道肿瘤,特别是肠癌,癌胚抗原会升高。癌胚抗原对手术后监测有重要意义,肠癌患者经过治疗癌胚抗原可下降或恢复正常,如果手术后癌胚抗原持续升高,就要考虑复发转移的可能,所以应定期监测。 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广泛应用于前列腺癌的肿瘤标志物,65岁以上老年男性特别要注意,前列腺癌与前列腺肥大症状相似,两者都有尿频、尿急、排尿困难、夜尿增多等表现,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务必检测前列腺特异抗原,以排除是否患有前列腺癌。 糖类抗原19-9(CA19-9):对于诊断胰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高敏性为91.7%,特异性为85% 糖类抗原125(CA-125):80%~90%女性卵巢癌患者糖类抗原125可升高。但也有不少非卵巢癌的恶性肿瘤可升高,如胰腺癌、肝癌、胃肠癌、乳腺癌。 化验患者血液或体液中的肿瘤标志物,可在肿瘤普查中早期发现肿瘤,并观察肿瘤治疗的疗效以及判断患者预后。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肿瘤标志物有:

1)甲胎蛋白(AFP)为原发性肝癌、睾丸癌、卵巢癌等肿瘤的标志物; 2)癌胚抗原(CEA)为消化系统肿瘤、肺癌、乳腺癌等肿瘤的标志物; 3)糖类抗原125(CA125)为卵巢癌等肿瘤的标志物; 4)糖类抗原153(CA153)为乳腺癌等肿瘤的标忐物; 5)糖类抗原19-9(CA19-9)为消化系统肿瘤的标志物; 6)糖类抗原724(CA724)为胃癌、卵巢癌等肿瘤的标志物 7)糖类抗原242(CA242)为消化系统肿瘤的标志物; 8)糖类抗原50(CA50)为消化系统肿瘤、乳癌、肺癌等肿瘤的标志物; 9) CYFRA21-1(cy211)为非小细胞肺癌等肿瘤的标志物; 10)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为小细胞肺、神经内分泌肿瘤等肿瘤的标志物; 11)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为前列腺癌的肿瘤标志物; 12)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为胚胎细胞癌、滋养层肿瘤(绒癌、葡萄胎)等肿瘤的标志物: 13)甲状腺球蛋白(TG)为甲状腺癌的标志物 14)铁蛋白 (SF)为消化系统肿蜜、肝癌、乳腺、肺癌等肿瘤的标志物: 15)B2微球蛋白(B2MG)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骨髓瘤、肺癌、甲状腺癌、鼻咽等患者体液中升高; 16)鱗状细胞抗原(SCC)为宫颈瘟、肺鳞癌、食管癌等肿瘤标志物。目前临床上检测的肿瘤标志物绝大多数不仅存在于恶性肿瘤中,也存在于良性肿瘤、胚胎组织甚至正常组织中。因此,肿瘤标志物有动态

肿瘤标志物检测(详细)

肿瘤标志物的临床应用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道,肿瘤疾病的发病率在逐年上升,并有年轻化的趋势;估计2020年全球肿瘤病人将增加到1500万。同样,我国近年的统计资料表明,每年有160万人患肿瘤疾病,近130万人死于肿瘤恶化;肿瘤疾病死亡率已占死亡人口的1/5。时至今日,对肿瘤疾病仍然以早期发现、早期进行手术切除或药物治疗为最有效措施。 肿瘤标志物(tumor markers ,TM)通常是指那些与恶性肿瘤有关的、能用生物化学或免疫化学方法进行定量测定的,并能在临床肿瘤学方面提供有关诊断、预后或治疗检测信息的一类物质。TM对癌症患者的监控是有益的,往往比临床和影响学检查早几个月,也可追踪和检测肿瘤的复发。在肿瘤治疗期间可根据治疗前后TM的变化来判断疗效,推测预后。 一、常用的肿瘤标志物 1、甲胎蛋白(AFP) 约80%的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血清中AFP明显升高,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AFP有不同程度的增高。妇女妊娠3个月后,血清AFP开始升高。孕妇血清中AFP异常增高,应考虑有胎儿神经管畸形的可能性。 2、癌胚抗原(CEA) 血清CEA升高主要见于结/直肠癌、胃癌、肝癌、肺癌、胰腺癌、乳腺癌、子宫及子宫颈癌、泌尿系肿瘤等。CEA的浓度与癌症的早、中、晚期有关,越到晚期CEA值越高。 3、前列腺特异抗原(PSA) 前列腺癌血清PSA升高,PSA水平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F-PSA)/PSA的比值小于25%者具有高风险的前列腺癌发生率,检出率可达95%。 4、糖类抗原50(CA50) CA50是一个非特异性的广谱TM,肝癌、胃癌、肺癌、结/直肠癌、胰腺癌、胆囊癌、肾癌、子宫癌、卵巢癌、乳癌、膀胱癌、前列腺癌、淋巴瘤、黑色素瘤等血清CA50升高。 5、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 小细胞腺癌、成神经细胞瘤患者NSE水平明显升高。 6、糖类抗原125(CA125) 卵巢癌血清CEA125升高,阳性率为61%。宫颈癌、宫体癌、子宫内膜癌也有一定的阳性率。 7、糖类抗原15-3(CA15-3) 乳癌患者CA15-3升高,乳癌初期敏感性约为60%,晚期可达80%。 8、糖类抗原19-9(CA19-9) 胰腺癌、胆囊癌、胆管壶腹癌时,血清CA19-9水平显著升高。胃癌、结/直肠癌、肝癌也升高。

肿瘤标志物的联合检测及意义

肿瘤标志物的联合检测及意义 核心提示:1、甲胎蛋白(AFP)AFP是胚胎期肝脏和卵黄囊合成的一种糖蛋白,在正常成人血循环中含量极微<20g/L。AFP是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最佳标志物,诊断阳性率为60%~70%。血清AFP>400g/L持续4周,或200~400g/L持续8周者,结合影像检查,可作出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急 1、甲胎蛋白(AFP)AFP是胚胎期肝脏和卵黄囊合成的一种糖蛋白,在正常成人血循环中含量极微<20μg/L。AFP是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最佳标志物,诊断阳性率为60%~70%。血清AFP>400μg/L持续4周,或200~400μg/L持续8周者,结合影像检查,可作出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急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中AFP浓度可有不同程度升高,其水平常<300ug/L。生殖胚胎性肿瘤(睾丸癌,畸胎瘤)可见AFP含量升高。 2、癌胚抗原(CEA) 癌胚抗原是从胎儿及结肠癌组织中发现的一种糖蛋白胚胎抗原,属于广谱性肿瘤标志物。血清CEA正常参考值<5μg/L。CEA在恶性肿瘤中的阳性率依次为结肠癌(70%)、胃癌(60%)、胰腺癌(55%)、肺癌(50%)、乳腺癌(40%)、卵巢癌(30%)、子宫癌(30%)。部分良性疾病直肠息肉,结肠炎,肝硬化,肺病疾病也有不同程度的CEA 水平升高,但升高程度和阳性率较低。CEA属于粘附分子,是多种肿瘤转移复发的重要标志。 3、癌抗原125(CA125)CA125存在于上皮卵巢癌组织和病人血清中,是研究最多的卵巢癌标记物,在早期筛查、诊断、治疗及预后的应用研究均有重要意义。CA125对卵巢上皮癌的敏感性可达约70%。其他非卵巢恶性肿瘤(宫颈癌、宫体癌、子宫内膜癌、胰腺癌、肺癌、胃癌、结/直肠癌、乳腺癌)也有一定的阳性率。良性妇科病(盆腔炎、卵巢囊肿等)和早期妊娠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血清CA125含量升高。 4、癌抗原15-3(CA15-3)CA15-3可作为乳腺癌辅助诊断,术后随访和转移复发的指标。对早期乳腺癌的敏感性较低(60%),晚期的敏感性为80%,转移性乳腺癌的阳性率较高(80%)。其他恶性肿瘤也有一定的阳性率,如:肺癌、结肠癌、胰腺癌、卵巢癌、子宫颈癌、原发性肝癌等。 5、糖类抗原19-9(CA19-9)CA19-9是一种与胃肠道癌相关的糖类抗原,通常分布于正常胎儿胰腺、胆囊、肝、肠及正常成年人胰腺、胆管上皮等处。检测患者血清CA19-9可作为胰腺癌、胆囊癌等恶性肿瘤的辅助诊断指标,对监测病情变化和复发有很大意义。胃癌、结/直肠癌、肝癌、乳腺癌、卵巢癌、肺癌等患者的血清CA19-9水平也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某些消化道炎症CA19-9也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如:急性胰腺炎、胆囊炎、胆汁淤积性胆管炎、肝炎、肝硬化等。 6、癌抗原50(CA50)CA50是胰腺和结、直肠癌的标志物,是最常用的糖类抗原肿瘤标志物,因其广泛存在胰腺、胆囊、肝、胃、结直肠、膀胱、子宫,它的肿瘤识别谱比CA19-9广,因此它又是一种普遍的肿瘤标志相关抗原,而不是特指某个器官的肿瘤标志物。CA50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可检出不同的阳性率,对胰腺癌和胆囊癌的阳性检出率居首位,占94.4%;其它依次为肝癌(88%)、卵巢与子宫癌(88%)和恶性胸水(80%)等。可用于胰腺癌、胆囊癌等肿瘤的早期诊断,对肝癌、胃癌、结直肠癌及卵巢肿瘤诊断亦有较高价值。 7、糖类抗原242(CA242)CA242是与胰腺癌、胃癌、大肠癌相关的糖脂类抗原。血清CA242用于胰腺癌,大肠癌的辅助诊断,有较好的敏感性(80%)和特异性(90%)。肺癌,肝癌,卵巢癌患者的血清CA242含量可见升高。 8、胃癌相关抗原(CA72-4)CA72-4是目前诊断胃癌的最佳肿瘤标志物之一,对胃癌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其敏感性可达28-80%,若与CA19-9及CEA联合检测可以监测70%以上的胃癌。CA72-4水平与胃癌的分期有明显的相关性,一般在胃癌的Ⅲ-Ⅳ期增高,对伴有转移

精选-肿瘤标志物12项及临床意义

(1) AFP:甲胎蛋白: (2)CEA:癌胚抗原 (3)CA199:糖类抗原199 (4)CA125:癌抗原125 (5)CA153:肿瘤抗原153 (6)CA50:癌抗原50 (7)CA242:糖类抗原242 (8)β2—MG:β2—微球蛋白 (9)Fe Pro:血清铁蛋白: (10)NSE: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11)HC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12)TNF:肿瘤坏死因子 AFP:甲胎蛋白: 甲胎蛋白是一种糖蛋白,英文缩写AFP。正常情况下,这种蛋白主要来自胚胎的肝细胞,胎儿出生约两周后甲胎蛋白从血液中消失,因此正常人血清中甲胎蛋白的含量尚不到20微克/升。但当肝细胞发生癌变时,却又恢复了产生这种蛋白质的功能,而且随着病情恶化它在血清中的含量会急剧增加,甲胎蛋白就成了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一个特异性临床指标。 检测甲胎蛋白的方法有好几种,放射免疫法测得的甲胎蛋白大于500微克/升、且持续4周者,或甲胎蛋白在200~500微克/升、持续8周者,在排除其它引起甲胎蛋白增高的因素如急、慢性肝炎、肝炎后肝硬化、胚胎瘤、消化道癌症后,需再结合定位检查,如B超、CT、磁共振(MRI)和肝血管造影等即可作出诊断。不过,正常怀孕的妇女、少数肝炎和肝硬化、生殖腺恶性肿瘤等情况下甲胎蛋白也会升高,但升高的幅度不如肝癌那样高。肝硬化病人血清甲胎蛋白浓度多在25~200微克/升之间,一般在2个月内随病情的好转而下降,多数不会超过2个月;同时伴有转氨酶升高,当转氨酶下降后甲胎蛋白也随之下降,血清甲胎蛋白浓度常与转氨酶呈平行关系。如果甲胎蛋白浓度在 500 微克/升以上,虽有转氨酶升高,但肝癌的可能性大,转氨酶下降或稳定,而甲胎蛋白上升,也应高度怀疑肝癌。 甲胎蛋白在肝癌出现症状之前的8个月就已经升高,此时大多数肝癌病人仍无明显症状,肿瘤也较小,这部分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预后可得到明显改善,故肝硬化、慢性肝炎病人、家族中有肝癌患者的人应半年检测一次。 CEA:癌胚抗原 CEA最初发现于结肠癌和胎儿肠组织中,故名癌胚抗原。CEA升高常见于大肠癌、胰腺癌、胃癌、小细胞肺癌、乳腺癌、甲状腺髓样癌等。但吸烟、妊娠期和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非特异性结肠炎等疾病,15%~53%的病人血清CEA也会升高,所以CEA不是恶性肿瘤的特异性标志,在诊断上只有辅助价值。此外,血清CEA水平与大肠癌的分期有明确关系,越晚期的病变,CEA浓度越高。 97%的健康成人血清CEA浓度在2.5ng/mI以下。

肿瘤标志物检测与临床讲解

肿瘤标志物检测与临床 https://www.wendangku.net/doc/d06148264.html,应用实例 2004年8月19日 在肿瘤的研究和临床实践中,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关键。肿瘤标志物(Tumor Marker TM)在肿瘤普查、诊断、判断预后和转归、评价治疗疗效和高危人群随访观察等方面都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自80年代以来,随着应用B淋巴细胞杂交瘤制备肿瘤单克隆技术的不断成熟,出现了大量的抗肿瘤的单克隆抗体,并与同时出现且日新月异的免疫学检测技术(RIA、IRMA、ELISA、CLIA、IFA、TRFIA等)相结合,发展了众多的肿瘤标志物检测项目并不断地应用于临床,已成为肿瘤患者的一个重要检查指标。 1、概述 1.1 一般而论,肿瘤标志物主要是指癌细胞分泌或脱落到体液或组织中的物质,或是缩主对体内新生物反应而产生并进入到体液或组织中的物质。这些物质有的不存在于正常人体内只见于胚胎中,有的在肿瘤病人体内含量超过正常人体内含量。通过测定其存在或含量可辅助诊断肿瘤、分析病程、指导治疗、监测复发或转移、判断预后,这类TM称为体液TM。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从分子水平发现基因结构或功能的改变以及具有一定生物学功能的基因产物的非正常表达均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所以测定癌基因、抑癌基因及其产物也属TM之列。由于这些物质存在于细胞膜上或细胞内如激素受体、生长因子受体、白血病表型、分子基因等,故把这类物质称为细胞TM。由于肿瘤发生发展的原因至今不明,因此,TM的定义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完善。 1.2 "理想"的肿瘤标志物的特点:所谓"理想"的肿瘤标志物,一般认为应具有下列特点:(1)敏感性高,能早期测出所有肿瘤患者;(2)特异性好,鉴别肿瘤和非肿瘤患者应100%准确;(3)有器官特异性,能对肿瘤定位;(4)血清中浓度与瘤体大小、临床分期相关,可用以判断预后;(5)半衰期短,能反映肿瘤的动态变化,监测治疗效果、复发和转移;(6)测定方法精密度、准确性高,操作简便,试剂盒价廉。但至今为止,尚无一种"理想"的TM。由于肿瘤基因的复杂性,没有一种肿瘤是单一类型的,故发现"理想"的TM就十分困难。 2、肿瘤标志物的分类及临床应用 肿瘤标志物用于临床诊断的有许多种,粗粗分类有癌胚抗原类、酶类、激素类、糖蛋白类、癌基因类和细胞表面肿瘤抗原类等6大类。前4类称为血清肿瘤标志物,后两类称细胞肿瘤标志物,目前大都已可用于临床检测。 2.1 血清肿瘤标志物 2.1.1 胚胎性蛋白 2.1.1.1甲胎蛋白(AFP): AFP在胚胎期是功能蛋白,合成于卵黄囊、肝和小肠,脐带血含量为1000-5000μg/L,1年内降为成人水平<40μg/L,终生不变。AFP在临床上用于以下辅助诊断:(1)产前诊断胎儿宫内死亡、神经管畸形、无脑儿和脊柱裂。(2)急慢性肝炎,在1100例肝炎患者测定中发现16.7%AFP20-90μg/L,8.7%90-400μg/L,2.8%400-1000μg/L,其中1例维持1000μg/L以上达6周,后逐步下降。(3)原发性肝细胞癌约70%以上AFP在400μg/L以上,多逐渐升高,亦有不高于400μg/L,甚至在正常水平的患者。

肿瘤标志物检测原理

肿瘤标志物检测原理 根据WHO资料,全球范围内恶性肿瘤是人类仅次于心脑血管病的第二大死亡原因,占总死亡人数的22%,并逐年增加。10种常见肿瘤:胃癌、肝癌、食管癌、结直肠肛门癌、白血病、子宫颈癌、鼻咽癌、乳腺癌和膀胱癌。肿瘤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的最主要途径。以肝癌为例,肿瘤直径<2cm,5年生存率几乎100%;直径每增加1cm,5年生存率下降20%。肿瘤诊断三大支柱是图像诊断(包括B超、CT、核磁共振)、化学诊断(血清学和免疫学)及细胞学和组织学诊断,而后两者均以肿瘤标志为主要或辅助观察指标。 当前,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已从细胞水平深入到分子基因水平,在检测技术上,它将生物化学、核医学、免疫学、细胞学、病理学、分子生物学等诸多学科融合在一起,不仅使检测的项目有了大幅度的增加,而且检测的特异性和灵敏度也有很大的提高。 肿瘤标志物在肿瘤诊断,检测肿瘤复发与转移,判断疗效和预后以及人群普查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实用价值,而且在肿瘤发生和发展机理研究中也具有重要作用。肿瘤标志物除用于肿瘤诊断外,可为临床肿瘤治疗提供依据及以其为靶,进行肿瘤的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肿瘤标志学已成为肿瘤学中一个重要的新学科、新领域。 肿瘤标志(Tumour Markers)是1978年Herberman在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NCI)召开的“人类免疫及肿瘤免疫诊断”会上提出的,次年在英国第七届“肿瘤发生生物学和医学”会议被大家确认,并开始引用。 肿瘤标志物是指由肿瘤细胞由肿瘤组织和细胞产生的与肿瘤的形成、发生相关的物质,这些物质存在于肿瘤细胞的胞核、胞质、胞膜上或体液中,进入到血液或其他体液或组织中,或是宿主对体内新生物反应而产生并进入到血液或体液或组织中而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参考值的一类生物活性物质。不存在于正常成人组织而见于胚胎组织,或在肿瘤组织中含量超过正常含量。 肿瘤标志物分类 目前肿瘤标志物尚无统一的分类和命名,临床常用的肿瘤标志物大多是根据其生物化学和免疫学特性可分为: (1)肿瘤抗原 肿瘤胚胎性抗原: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 白血病系列分化抗原:CD系列。

肿瘤标志物检测的影响因素肿瘤标志物

肿瘤标志物检测的影响因素 一、肿瘤标志物 肿瘤标志物是在肿瘤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肿瘤细胞分泌的或机体应对肿瘤反应产生的一类,对肿瘤的存在和变化具有提示作用。在临床上,肿瘤标志物在对肿瘤高危人群的筛查、肿瘤的早期诊断、疗效监测、预后评估及复发监测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肿瘤标志物的准确测定对于辅助指导临床诊疗十分重要,因而需排除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二、肿瘤标志物检测的影响因素 1.检测方法及诊疗措施的影响 对于肿瘤标志物的测定,目前除AFP和CEA外,其他均没有国际标准品,这给肿瘤标志物测定的质量控制和标准化带来了困难。方法学来看,肿瘤标志物测定方法很多,有放射测定法,酶联免疫测定法,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等,每种测定方法有自己的精密度和重复性。手工操作的重复性较差,误差比较大;用自动化进行测定,重复性好,误差小。 不同的试剂盒测定也有差异,这可能是由于单抗针对抗原的位点不同所致。甚至使用同一抗体,也可能因抗原异质性或基质的影响而得到不同结果。导致分析间误差的主要原因是没有测定的标准化,包括缺乏统一的抗原、抗原成分、校正品和参考方法等。特别应注意在对患者进行连续监测的过程中,应尽量在同一实验室检查,并避免改变分析系统(包括仪器和试剂)。此外,实验室应严格执行室内质控标准。常规肿瘤标志物测定的变异系数,批内CV<5%,批间CV<10% 。 前列腺按摩、前列腺穿刺、导尿和直肠镜检查后,血液中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和前列腺酸性磷酸酶(PAP)可升高。某些药物会影响TM浓度,如抗雄激素治疗前列腺癌时可抑制PSA产生;丝裂霉素、顺珀等抗肿瘤药可导致PSA假性升高;一些细胞毒药物(如5-氟尿嘧啶)治疗肿瘤时,可使癌胚抗原(CEA)暂时升高。 2.样本的影响 由于红细胞和血小板中也存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标本溶血可使血液中NSE浓度增高。通常血液标本采集后应及时离心,保存于4℃冰箱中,并在24h内测定;不能在24h 内测定的血清应贮存于-20℃冰箱内;须长期贮存的标本应置;-70℃保存,且应防止反复冻融。酶类和激素类TM不稳定,易降解,应及时测定或分离血清低温保存。此外,试管内的促凝剂对某些TM有干扰;呼吸道分泌物、唾液和汗液等污染标本,可使SCC、CA199和CEA升高。 3.生物学影响因素 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在内的9家医院联合开展的HE4中国人群参考值多中心研究发现,中国表观健康人群总体参考值与西方表观健康女性HE4水平略有差异。其中,年龄是影响HE4水平表达的重要因素,健康人群中HE4水平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同时,绝经状态是影响表观健康人群HE4水平的另一重要因素,绝经后HE4水平显

肿瘤标志物检查及其临床意义

肿瘤标志物检查及意义 肿瘤标志物是指癌细胞分泌或脱落到体液或组织中的物质,或是患者对自身体内癌变细胞发生反应而产生并进入到体液或组织中的物质。这些物质,有的是不存在于正常人体内,只见于胚胎时期;有的是存在于正常人体内但含量微弱,患癌症时才超过正常值。通过对肿瘤标志物检测,可以早期预警或辅助诊断、分析病程、指导治疗、监测复发或转移、判断预后等。 1、甲胎蛋白(AFP):在胎儿时期存在,出生后下降,正常人<5微克/升,肝细胞发生癌变后明显升 高,是诊断肝癌的常用指标。一般来说,AFP>500微克/升L时,其诊断肝癌的阳性率可以达到70%~90%,特异性较好。(主要看肝癌) 2、癌胚抗原(CEA):存在于胚胎胃肠黏膜上皮细胞和一些恶性组织的细胞表面,正常人血清值<30 微克/升(不同实验室正常值有差别),CEA升高主要见于(结肠癌),但也见于胰腺癌、乳腺癌、肺癌、甲状腺癌以及某些非癌患者,因此,CEA作为诊断意义并不大,但作为已经明确诊断癌症

并进行手术等治疗后,定期进行检测(2~4周1次),可以帮助分析疗效、判断预后、预测复发已经是否转移有价值。 3、CA19-9:是一种神经节苷酯,没有器官特异性,在多种腺癌中升高,如胰腺癌、肺癌、结肠癌、 胃癌,其中以胰腺、胃、胆管癌的敏感性较高,(是胰腺癌的较可靠标志)。CA19-9测定有助于判断预后,其复发和转移的预测往往先于放射线检查发现。CA19-9与CEA联合检测鉴别胆结石和胆囊癌,还可以提高对胃癌筛选普查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4、CA12-5:正常胎儿和成人卵巢细胞不表达CA12-5抗原,卵巢癌上皮细胞敏感性高,但特异性 不高,因为它也存在于乳腺、肺、良性和恶性渗出液中。CA12-5与肿瘤复发有关,因此,有助于随访病情,而且它是第二次治疗的重要参考指标。(主要看卵巢癌) 5、CA24-2:在正常的胰腺、结肠黏膜中存在,但很微弱。在胰腺癌和结肠癌中升高,对胰腺癌的 诊断的阳性率高达74%~79%。 6、CA15-3 是监测(乳腺癌)的重要抗原,存在于多种腺癌细胞中,如乳腺癌、肺腺癌、卵巢癌、 胰腺癌等。对乳腺癌的相关性较高,对乳腺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都高于CEA,因此,主要用于判断乳腺癌的进展和转移、监测治疗和复发。

检测肿瘤标志物在胃癌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检测肿瘤标志物在胃癌诊治中的研究进 展 (作者:__________ 单位: ___________ 邮编: ___________ ) 【关键词】肿瘤标志物胃癌研究进展 胃癌是对人类构成严重威胁的疾病之一,其死亡率居世界癌症死亡率的第2位。对胃癌实施科学有效的发病学预防,实施胃癌筛查、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是降低胃癌发病率及死亡率最有效的策略。目前胃癌确诊主要依靠胃镜、病理、X线等技术,这三种检查手段都具有侵入性,给患者身心带来一定的损伤。为寻找简便、快捷、无损伤、无痛苦的检查方法,近年来,通过检测血清或其他体液中的肿瘤标志物,根据其质或量的变化,可辅助胃癌诊治。 1肿瘤标志物的概述 肿瘤标志物(Tumor markers,TM)是表示肿瘤存在并反映其一定的生物特性的化学物质。早在1846年,Be nee Jon es首先从尿中发现并检测多发性骨髓瘤的特异性蛋白(一种免疫球蛋白的轻链)。到二十世纪初,学者们又先后提出了与肿瘤有关的异位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

素(ACTH)、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等,随后,在1933年和 1959年陆续发现了与前列腺肿瘤有关的前列腺酸性磷酸酶(PAP)及组织分化同功酶等。以上这些成果可视为TM研究的第一阶段。1963 年苏联学者Abelev发现了原发性肝癌的标志性甲胎蛋白(AFP),1965 年加拿大学者Gold和Freedman又发现了另一个重要的直肠癌标志物癌胚抗原(CEA),AFP和CEA的发现是TM研究的第二阶段[1]。此后,TM的概念才与肿瘤细胞的分泌产物联系在一起,1975年Kobler与Milstein首次制备成功单克隆抗体(McAb),开辟了TM研究第三阶段的起点。CA19-9是由Koprowski等在1979年发现的,糖链抗原72-4(CA72-4)属粘蛋白类癌胚胎抗原,是1981年Colcher 等[2]用乳腺癌肝转移的癌细胞膜成分免疫小鼠,所得单抗B72.3所识别的肿瘤糖蛋白抗原,将其命名为CA72-4。肿瘤标志物是1979 年在英国正式命名使用,并确定它的概念。继之,糖类肿瘤抗原的研究突飞猛进地发展了起来。 2肿瘤标志物的概念 肿瘤标志物(TM)是指肿瘤组织和肿瘤细胞由于癌基因或抗癌基因和其他肿瘤相关基因及其产物异常表达所产生的抗原和生物活性物质,而在正常组织或良性疾病时有一定程度表达或产量甚微,它反映了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及肿瘤相关基因的激活或失活程度,可在肿瘤患者组织体液和排泄物中检出。此外,在患者机体中,由于肿瘤组织浸润正常组织,引起机体免疫功能和代谢异常,产生一些生物活性物

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及临床应用

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及临床应用 血清肿瘤标志物的临床应用及实验室检测要求 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C、CA153不会在非乳腺疾病情况下升高 2、分析前质量控制不包括() D、注意确保结果的正确性 3、卵巢癌的主要血清肿瘤标志物的是() D、CA125 4、SCC是()的主要肿瘤标志物 B、非小细胞肺癌 5、()是指肿瘤标志物经胆汁或肾脏排泄而下降至其基础浓度一半所需的时间 A、半衰期

妇科肿瘤血清学标志物的临床应用 1、()是乳清蛋白家族,由2个乳清酸性蛋白域和1个4—二硫中心组成 A、HE4 2、HE4正确的筛查频率是() B、术后2~3年则每年进行2次筛查 3、下列选项中关于鳞状上皮细胞抗原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C、正常人血清含量较高 4、属于乳多空病毒科的乳头瘤空泡病毒A属,是球形DNA病毒,能引起人体皮肤黏膜的鳞状上皮增殖的是() A、HPV 5、下列选项中关于关于ROMA的说法中不准确的是()

C、Sassone评分优于ROMA 肺癌肿瘤标志物的选择及临床应用 1、小细胞肺癌首选肿瘤标志物是() A、NSE 2、NSE的合成部位是() A、神经细胞核神经内分泌细胞 3、造成肺癌的原因不包括() C、蔬菜水果 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NSCLC和SCLC通常通过活检得到确诊。所有患者都可进行活检 5、()是手术完全切除的I期NSCLC患者进行预后评估最好的预测指标之一

B、CEA 胃部肿瘤标血清学标志物的检测及临床应用 1、()是一种消化性蛋白酶,由胃粘膜主细胞分泌,功能是将蛋白质分解为小肽段 B、胃蛋白酶 2、胃酸是由()分泌 D、胃体壁细胞 3、胃癌不具有的特点是() C、早诊断率高 4、()仅由胃窦G细胞产生,其作用主要促进胃酸分泌,在外周循环血中分布 A、G-17 5、PG发与胃镜检查相比较,不具有的优势是()

2020肿瘤标志物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2020肿瘤标志物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肿瘤具有高死亡率、高转移率和高复发率, 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诊断肿瘤的传统方法有病理组织活检、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 MRI)、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 , CT)、B超、X线胸片、内镜检查等。这些检查对于肿瘤早期的检测效果十分有限, 部分检测方法不仅价格昂贵, 且会给患者带来痛苦。因此, 在肿瘤早期阶段开展快速、有效的检测十分必要, 不仅可以达到早发现、早治疗的目的, 还可以改善患者就医体验。肿瘤标志物的筛检对于肿瘤早期检测具有重要意义[1]。 肿瘤标志物是指由肿瘤组织或宿主与肿瘤相互作用所产生的一类活性物质, 能够提示肿瘤存在与生长变化。肿瘤标志物常常存在于血清、细胞、尿液、体液或组织中, 常见的有癌胚蛋白、肿瘤抗原、酶类标志物、激素、糖类抗原等。肿瘤标志物检测具有操作便捷、标本易获取、非侵入性、价格低廉、易于动态监测疾病等优点。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对于肿瘤的预防、早期诊断与鉴别诊断、辅助肿瘤分类、疾病监测、指导治疗和预后判断有重要作用, 可有效弥补其他医学技术对肿瘤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的不足[2]。肿瘤标志物种类繁多, 检测方法也各异, 本文将几种常见肿瘤标志物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 放射免疫分析 放射免疫分析是一种传统的检测肿瘤标志物的方法, 是将放射性核素检测技术与抗原抗体结合特异性的特点相结合, 以定量微量物质。放射免疫分析多

使用放射性核素125I, 因其具有放射性高、易标记、衰变过程中释放的射线易于被检测等优势, 逐渐替代了3H和14C而被广泛使用。放射性核素标记具有高灵敏度、易于商品化等优势, 曾被广泛应用, 但与其他方法[3]相比, 存在试剂盒使用寿命短、有放射性污染风险等缺点, 目前已逐渐被其他检测方法取代。 2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是目前常用和较为成熟的肿瘤标志物检测技术, 其利用化学发光物质作为标记物, 根据发光信号的强度来判断待测物质的量。自1928年德国化学家Albrecht 发现鲁米诺的化学发光特性后, 该检测技术由于灵敏度高、快速、线性范围广、仪器结构简单、适合小型化、无放射性危害等优点得到不断发展[4, 5]。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为化学发光法, 使用直接发光物质(如吖啶酯)标记抗体, 或使用酶类催化剂(如辣根过氧化物酶)[6]标记抗原抗体。将化学发光技术与微芯片电泳化学发光 (microchip-electrophoresis chemiluminescence, MCE-CL)等技术联合使用, 具有效率高、分析快、自动化程度高、需要更少样品和试剂的优点[7, 8]。 传统化学免疫分析采用酶标技术, 用辣根过氧化物酶催化鲁米诺的免疫测定技术曾被广泛使用, 目前的免疫测定系统通常使用信号探针标记抗体并进一步测量目标分析物浓度。但这类天然酶具有稳定性差、来源有限、对环境变化敏感、易受环境影响而变性等缺点, 且标记过程通常会损害抗体分子的生物活性, 因而基于金属及金属复合物[9, 10]、磁性纳米颗粒[11]、量子点[12]

肿瘤标志物检测原理

肿瘤标志物检测原理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肿瘤标志物检测原理 根据WHO资料,全球范围内恶性肿瘤是人类仅次于心脑血管病的第二大死亡原因,占总死亡人数的22%,并逐年增加。10种常见肿瘤:胃癌、肝癌、食管癌、结直肠肛门癌、白血病、子宫颈癌、鼻咽癌、乳腺癌和膀胱癌。肿瘤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的最主要途径。以肝癌为例,肿瘤直径<2cm,5年生存率几乎100%;直径每增加1cm,5年生存率下降20%。肿瘤诊断三大支柱是图像诊断(包括B超、CT、核磁共振)、化学诊断(血清学和免疫学)及细胞学和组织学诊断,而后两者均以肿瘤标志为主要或辅助观察指标。 当前,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已从细胞水平深入到分子基因水平,在检测技术上,它将生物化学、核医学、免疫学、细胞学、病理学、分子生物学等诸多学科融合在一起,不仅使检测的项目有了大幅度的增加,而且检测的特异性和灵敏度也有很大的提高。 肿瘤标志物在肿瘤诊断,检测肿瘤复发与转移,判断疗效和预后以及人群普查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实用价值,而且在肿瘤发生和发展机理研究中也具有重要作用。肿瘤标志物除用于肿瘤诊断外,可为临床肿瘤治疗提供依据及以其为靶,进行肿瘤的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肿瘤标志学已成为肿瘤学中一个重要的新学科、新领域。 肿瘤标志(Tumour Markers)是1978年Herberman在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NCI)召开的“人类免疫及肿瘤免疫诊断”会上提出的,次年在英国第七届“肿瘤发生生物学和医学”会议被大家确认,并开始引用。 肿瘤标志物是指由肿瘤细胞由肿瘤组织和细胞产生的与肿瘤的形成、发生相关的物质,这些物质存在于肿瘤细胞的胞核、胞质、胞膜上或体液中,进入到血液或其他体液或组织中,或是宿主对体内新生物反应而产生并进入到血液或体液或组织中而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参考值的一类生物活性物质。不存在于正常成人组织而见于胚胎组织,或在肿瘤组织中含量超过正常含量。 肿瘤标志物分类 目前肿瘤标志物尚无统一的分类和命名,临床常用的肿瘤标志物大多是根据其生物化学和免疫学特性可分为: (1)肿瘤抗原 肿瘤胚胎性抗原: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 白血病系列分化抗原:CD系列。 肿瘤增殖抗原:增殖细胞核抗原/周期素(PCNA/Cyclin)、DNA多聚酶(DNA-pol)、Ki-67核抗原、Ki-S1核抗原。 (2)糖类抗原 CA19-9、CA125、CA50、CA724、CA15-3、CA242、SCC。 (3)酶和同工酶乳酸脱氢酶(LDH)、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前列腺酸性磷酸酶(PSA)、胃蛋白酶原I、II(PG I、II)。 (4)激素和异位激素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降钙素。

肿瘤标志物的临床检测方法及其应用

肿瘤标志物的临床检测方法及其应用 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性疾病,大量研究和防治资料证实,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防治肿瘤与降低死亡率的最有效办法。因此,肿瘤标志物的出现使人们对肿瘤的早期诊断寄予了极大的希望。由于肿瘤早期不伴转移,容易切除,可为患者赢得较多的生存机会,因此,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可降低癌症死亡率,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对肿瘤辅助诊断及判断肿瘤预后、转归、评价疗效,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肿瘤基础研究的深入和临床治疗实践经验的积累,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得到了从事肿瘤基础和临床工作者的重视,已成为临床检测的重要项目之一。 1肿瘤标志物的一般概念 肿瘤标志物是Herberman于1978 年在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召开的人类免疫及肿瘤免疫诊断会上首次提出的,次年在英国第七届肿瘤发生生物学和医学会议上被大家确认,并开始公开引用[2]。肿瘤标志物(tumor marker, TM)是指在肿瘤的发生和增殖过程中,由肿瘤细胞本身所产生的、或者由机体对肿瘤细胞的反应而产生的,反映肿瘤存在和生长的一类物质,包括蛋白质、激素、酶(同工酶)、多胺及癌基因产物等。肿瘤抗原可以是肿瘤标志物,但肿瘤标志物不一定是肿瘤抗原。理想的肿瘤标志物应有以下特征:①灵敏度高,能早期发现和早期诊断肿瘤; ②特异性好,仅肿瘤患者阳性,能对良恶性肿瘤进行鉴别诊断; ③能对肿瘤进行定位,具有器官特异性; ④与病情严重程度、肿瘤大小或分期有关; ⑤能监测肿瘤治疗效果和肿瘤的复发; ⑥能预测肿瘤的预后。但至今还没有一种肿瘤标志物能完全满足上述要求。 2肿瘤标志物检测的几种方法 标记免疫分析是一大类超灵敏度、高特异性检测技术的总称,因其具有许多独特优点,已成为基础医学研究及医学检验的重要技术手段。它们的基本原理相同,只是依标记物的不同而最终测量到的信号各异。已被广泛应用的检测方法主要有:放射免疫分析(RIA)、酶免疫分析(EIA)、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TFIA)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LIA)[1]。 2.1放射免疫分析(RIA) 放射免疫分析自20世纪60年代问世以来,在生物医学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20世纪90年代,RIA技术研究的主要进展是试管固相法。有人将试管固相法称之为第四代RIA[3]。固相RIA和免疫放射测量法(IRMA)的灵敏度、特异性、稳定性及测量范围均优于液相竞争法。尤其是不需要使用离心机进行分离,简化了操作步骤,提高了检测的精密度。 活化试管IRA和IRMA技术系共价键结合,包被均一,稳定性好,实现了分析技术一步法,易于实现自动化分析。可是放射性污染问题一直困扰着人们,但RIA 具有操作简便、成本低,可以减轻病人经济负担等优点,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还不会被淘汰。

肿瘤标志物对比检测的阴阳性判断参考值

肿瘤标志物对比检测的阴阳性判断参考值(Cutoff) 肿瘤标志物浓度单位参考数值肿瘤标志物浓度单位参考数值CA19-9 U/ml 35.0 CEA ng/ml 5.0 CA125 U/ml 35.0 Cyfra21-1 ng/ml 3.3 T-PSA ng/ml 5.0 Pro-GRP ng/ml 0.1 F-PSA ng/ml 1.0 PGI ng/ml 30.0 NSE ng/ml 13.0 PGII ng/ml 3.0 AFP ng/ml 20.0 CA724 U/ml 6.9 CA153 U/ml 35.0 β-HCG ng/ml 3.0 标志物下限上限标志物下限上限 CA199 7U/ml (0.6)2000U/ml (1000) Cyfra21-1 0.65ng/ml 0.1 200ng/ml 500 CA125 3.5U/ml 0.6 3000U/ml 5000 T-PSA 1ng/ml 0.002 300ng/ml 100 AFP 3ng/ml 0.5 1000ng/ml 1000 F-PSA 0.2ng/ml 0,01 100ng/ml 50 NSE 2.6ng/ml 0.05 300ng/ml 370 PGI 6ng/ml 300ng/ml CA724 1.35U/ml 0.2 400U/ml 300 PGII 2ng/ml 200ng/ml CEA 1ng/ml 0.2 300ng/ml 1000 Pro-GRP 0.03ng/ml 0.025 5ng/ml 5 CA153 7U/ml 1 300U/ml 300 β-HCG0.6ng/ml 0.1 20ng/ml 10000 标志物最低检测限标志物最低检测限CA199 ≦5U/ml Cyfra21-1 ≦0.6ng/ml CA125 ≦2.3U/ml T-PSA ≦0.1ng/ml AFP ≦2ng/ml F-PSA ≦0.1ng/ml NSE ≦2.5ng/ml PGI ≦4ng/ml CA724 ≦1U/ml PGII ≦1.5ng/ml CEA ≦0.5ng/ml Pro-GRP ≦0.02ng/ml CA153 ≦5U/ml β-HCG≦0.4ng/ml

肿瘤标志物评估与应用标准

肿瘤标志物评估与应用标准 [ 文章来源:| 文章作者:| 发布时间:2007-11-16| 字体:[大中小] MartinFleisher,PhD 本章导读 1. 对”肿瘤标记物”有一个详细的了解; 2. 讨论理想的肿瘤标记物的特征; 3. 区别诊断灵敏度和特异性; 4. 肿瘤标记物测定分析前需考虑的因素; 5. 讨论肿瘤标记物检测的局限性。 目前在美国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癌症仍然是一个主要的健康问题。据估计2003年美国约有一百三十万人被诊断为癌症,超过50万的人会死于癌症。在美国,每四个死亡者中就有一个是由癌症导致的。这些统计显示临床医生在诊断与治疗癌症方面面临着巨大挑战,对实验室也一样,它们必须开发和提供用于癌症检测的可靠方法。 仔细评估检测方案和用于检测的试剂并向临床推荐用于检测癌症是检验医学专家和工作者的职责。本文将简述一些用于不同癌症的检测方法以及肿瘤标志物在筛检、诊断和监测癌症方面的作用。 什么是肿瘤标志物? 实验室用于检测和监测癌症的测试被称为“肿瘤标志物”。虽然“肿瘤标志物”意味着这类检测是专门用于肿瘤检测的,但实际上肿瘤标志物的检测还存在很多的局限性。“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已有20到30年的时间,目前有关肿瘤标志物的特定临床应用反映出了联邦管理机构(FDA)所设定的技术和要求方面的进展。 一般来说,肿瘤标志物来自于肿瘤自身或是由机体针对肿瘤的反应所产生。肿瘤标志物可以出现在包括血液、尿液、脑脊液(CSF)和渗出液等所有的体液中。肿瘤标志物由大小不等的分子构成,如多肽、蛋白质、糖蛋白、酶、激素、免疫球蛋白、粘蛋白、细胞角质蛋白和低分子代谢物等。大部分肿瘤标志物表示着肿瘤的发生并且也是恶性转化的副产品。表1概述了最常见的肿瘤标志物以及它们各自的临床用途。 表1肿瘤标志物和临床应用 甲胎蛋白(AFP):肝细胞癌和急、慢性肝炎时AFP浓度会升高。AFP和?-hCG都升高时可用于胚胎细胞癌的诊断。?-葡糖苷酸酶:柔脑膜瘤时可在CSF中出现。 ?-2-微球蛋白:为一种小分子蛋白,患B细胞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瓦尔登斯特伦氏病和多发性骨髓瘤时浓度会升高。 降钙素:一种由甲状腺分泌的激素,在髓样甲状腺癌时浓度升高。 癌胚抗原(CEA):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被发现与胃肠道肿瘤有关的一种胚胎性抗原,在发生肝癌和胃癌时浓度升高。CA-125:在约80%的卵巢上皮细胞癌患者中浓度会升高。 CA15-3(BR27.29):一种大分子量糖蛋白,转移性乳腺癌时浓度会升高。治疗成功时浓浓度会降低。 CA19-9:一种与胰腺癌和结肠癌相关的大分子量蛋白。 细胞角蛋白:细胞角蛋白是上皮细胞中的蛋白质。在膀胱转移性细胞癌患者的尿液中可发现浓度升高。 5-羟基吲哚乙酸(5-HIAA):5-HIAA是神经递质5-羟色胺的终端代谢产物。消化道肿瘤患者尿中会出现升高的5-HIAA。高香草酸(HVA):尿液中的HVA是儿茶酚胺、多巴胺和尿香草扁桃酸(VMA)的终端代谢产物。HVA可以用于神经母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监测。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一个已为人熟知的与绒毛膜癌有关的胎盘抗原。可以和AFP联合用于胚胎细胞癌的检测。 免疫球蛋白:在浆细胞病如多发性骨髓瘤和瓦尔登斯特伦氏巨球蛋白血症中可见升高。 乳酸脱氢酶同功酶:LD存在于正常人体内。发生柔脑膜肿瘤时会出现LD同功酶5。

2020年各种肿瘤标志物及其临床意义(课件)

2020年各种肿瘤标志物及其临 床意义(课件) 各种肿瘤标志物及其临床意义 为方便大家学习记忆肿瘤标志物的参考意义现总结归纳如 下: 甲胎蛋白(AFP):60%~70%原发性肝癌患者甲胎蛋白可升高,为肝癌的早期诊断提供重要依据特别是有乙肝、肝硬化的患者应定期监测。 癌胚抗原(CEA):胃肠道肿瘤,特别是肠癌,癌胚抗原会升高。癌胚抗原对手术后监测有重要意义,肠癌患者经过治疗癌胚抗原可下降或恢复正常,如果手术后癌胚抗原持续升高,就要考虑复发转移的可能,所以应定期监测. 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广泛应用于前列腺癌的肿瘤标志物,65岁以上老年男性特别要注意,前列腺癌与前列腺肥大症状相似,两者都有尿频、尿急、排尿困难、夜尿增多等表现,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务必检测前列腺特异抗原,以排除是否患有前列腺癌. 糖类抗原19-9(CA19-9):对于诊断胰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高敏性为91。7%,特异性为85% 糖类抗原125(CA-125):80%~90%女性卵巢癌患者糖类抗原125可升高。但也有不少非卵巢癌的恶性肿瘤可升

高,如胰腺癌、肝癌、胃肠癌、乳腺癌。 化验患者血液或体液中的肿瘤标志物,可在肿瘤普查中早期发现肿瘤,并观察肿瘤治疗的疗效以及判断患者预后。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肿瘤标志物有: 1)甲胎蛋白(AFP)为原发性肝癌、睾丸癌、卵巢癌等肿瘤的标志物; 2)癌胚抗原(CEA)为消化系统肿瘤、肺癌、乳腺癌等肿瘤的标志物; 3)糖类抗原125(CA125)为卵巢癌等肿瘤的标志物;4)糖类抗原153(CA153)为乳腺癌等肿瘤的标忐物; 5)糖类抗原19—9(CA19-9)为消化系统肿瘤的标志物;6)糖类抗原724(CA724)为胃癌、卵巢癌等肿瘤的标志物 7)糖类抗原242(CA242)为消化系统肿瘤的标志物; 8)糖类抗原50(CA50)为消化系统肿瘤、乳癌、肺癌等肿瘤的标志物; 9) CYFRA21-1(cy211)为非小细胞肺癌等肿瘤的标志物;10)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为小细胞肺、神经内分泌肿瘤等肿瘤的标志物; 11)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为前列腺癌的肿瘤标志物; 12)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为胚胎细胞癌、滋养层肿瘤(绒癌、葡萄胎)等肿瘤的标志物: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