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校园空气质量监测方案

校园空气质量监测方案

校园空气质量监测方案
校园空气质量监测方案

杭职校园空气质量监测方案

(第一组)

小组成员:郑思松郑卓良刘兴志黄伦棋

刘天华潘志豪赵志颖郑淇隆

序言

?下沙是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环境污染不可避免,为此,我们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的学生对校园空气进行监测,同时也是通过社会实践来提高我们的专业技能。

?另一方面了解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生活环境,也为保护身边环境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

目录

一、监测目的 (2)

二、污染物调查情况及相关基础资料的搜集 (2)

三、监测项目 (3)

四、设计布点网络 (3)

1、采样点布设及布点数目 (3)

2、采样时间和频率 (4)

3、现场采样记录 (5)

五、采样方法、分析方法、数据处理与结果表示 (6)

1、采样方法和分析方法 (6)

2、采样仪器 (6)

3、数据处理 (7)

4、分析结果 (8)

六、质量保证程序和措施 (9)

七、监测报告要求及进度计划 (10)

八、参考文献、资料 (15)

九、GB-T15432-1995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 (16)

十、HJ482—2009环境空气二氧化硫的测定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 (19)

十一、pH值的测定 (27)

监测目的

(1)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课本知识,深入了解空气环境中各污染因子的具体采样方法、分析方法、误差分析及数据处理等方法。

(2)对校园的空气环境定期监测,评价校园的空气环境质量,为研究校园空气环境质量变化及制订校园环境保护规划提供基础数据。

(3)根据污染物或其他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分布,追踪污染路线,寻找污染源,为校园环境污染的治理提供依据。

(4)培养我们的团结协作精神及综合分析与处理问题的能力。

一、污染物调查情况及基础资料的搜集

(1)污染源情况的调查

(2)基础资料的搜集

①气象资料

下沙属中亚热带到北亚热带过渡区域的季风气候,并兼具一定的地域小气候特色。年平均气温16.1,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8,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3;年较差24.8。年降水量1200毫米左右,年雨(雪)日(以日雨量大于等于1毫米为1天计)约104天。年降水量1200毫米左右,年雨(雪)日(以日雨量大于等于

1毫米为1天计)约104天。下沙全年最多风向是东风,下沙一般风力在3级以下,静风的时间也很多。下沙的雾天全年有35天左右,一年四季都可能出现,而以春季居多。

②地形及功能区划分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位于杭州江干区下沙高教东区学源街68号,四周一片平坦。

学校的校园是由教学区、宿舍区(嵩阳袁、含晖苑)、附近居民区等多功能区组成,整个学院占地面积1000余亩。

③人口分布及人群健康状况

我们学校现有全日制高职生8000余人,教职工600余人。人口分布主要在嵩阳苑及含晖苑,人群健康状况良好。

三、监测项目

经过对以上的调查研究和相关资料的讨论及综合分析,可知校园的主要污染物有

SO

2、NO

2

、TSP,所以我们对校园监测项目有:SO

2

、NO

2

、TSP、 pH(空气降水监测

项目)。

四、设计布点网络

1、采样点布设及布点数目

根据学校的各污染源的分布情况和结合校园各环境功能区的要求,及我校的地形、地貌、气象等条件,我们组的采样点布设方法采用的是功能区布点法(由于校园分为多个功能区:主要以教学区、活动区为主),采样点的数目是5个,它们分别是校园篮球场靠近操场附近,体育馆门口,校园大门附近,善思路与融善路交叉点,校园东大门,教工食堂旁。采样点平面布设图如

注:图中标记代表采样点(除红色标记外)

2、采样时间和频率

中国监测技术规范对大气污染例行监测规定的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如下:

监测项目采样时间和频率

二氧化硫隔日采样,每天连续采样(24±0.5)h,每月14~16天每年2个月

二氧化氮同二氧化硫

TSP 隔双日采样,每天连续采样(24±0.5)h,每月5~6天,每年12个月

pH 根据天气情况,下雨大的时候就采样

标准的采样时间表如下:

采样时间

××月××日××月××日××月××日

上午

ⅹ:

ⅹ:

中午

ⅹ:

ⅹ:

下午

ⅹ:ⅹ:

ⅹ ⅹ

∣∣

ⅹ:ⅹ:

ⅹ ⅹ

上午

ⅹ:

ⅹ:

中午

ⅹ:

ⅹ:

下午

ⅹ:ⅹ:

ⅹ ⅹ

∣∣

ⅹ:ⅹ:

ⅹ ⅹ

上午

ⅹ:

ⅹ:

中午

ⅹ:

ⅹ:

下午

ⅹ:ⅹ:

ⅹ ⅹ

∣∣

ⅹ:ⅹ:

ⅹ ⅹ

气温/℃气压/kPa 天气

3、现场采样记录

气态污染物现场采样记录表

______年___月____日地点_____天气______

污染物名称______ 采样方法_____采样仪器型号___

采样者______ 审核者______

TSP现场采样记录表

天气______ 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采样者______ 审核者______

五、采样方法、分析方法、采样仪器、数据处理与结果表示:

1、采样方法和分析方法

因学校附近无严重污染源,大气中被测物质浓度很低,因此我们总体采用富集采样法(浓缩采样法)。

根据空气环境监测因子的筛选结果所确定的监测项目,按照《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和《大气环境质量标准》所规定的采样方法和分析方法执行,具体方法如下表列出:

空气环境监测项目的采样方法及分析方法

2、采样仪器

气态污染物质(SO

2、NO

2

)采样仪器:气体吸收管

总悬浮颗粒采样器:中流量TSP/PM

10

采样器

流量计:转子流量计

采样动力:电动抽气泵

测pH值用烧杯采集水样

3、数据处理

监测结果的原始数据要根据有效数字的保留规则正确书写,监测数据的运算要遵循运算规则。在数据处理中,对出现的可疑数据,首先从技术上查明原因,然后再用统计检验处理(如Q检验法、T检验法),经检验验证后属离群数据应予剔除,以使测定结果更符合实际。

(1)计算样气中二氧化硫的含量计算式为c(SO

2,mg/m3)=(A-A

)B

S

Vt/(VsVa)

式中A—样品溶液吸光度;

A

—试剂空白溶液的吸光度;

B

S

—校正因子,ug;

Vt—样品溶液总体积,mL;

Va—测定时所取样品溶液体积,mL;

Vs—换算成标准状态下的采样体积,L。

(2)样气中氮氧化物的含量计算式为c(NO

2, mg/m3)=( A-A

-a)VD/(bfV

)

式中A—样品溶液吸光度;

A

—试剂空白溶液的吸光度;

b—标准曲线的斜率,mL/ug;

a—标准曲线的截距;

V—采样用吸收液体积,mL;

D—样品的稀释倍数;

V

—换算成标准状态下的采样体积,L;

f—实验系数,0.88(当空气中NO

2

的浓度高于0.720 mg/m3时,f值为0.77)。

(3)样气中TSP的含量计算式TSP( ug/m3)=K(m1-m0)/(Q n t)

式中m1

——采样后滤膜质量,g;

m0——采样前滤膜质量,g;

t—累计采样时间,min;

Q n—采样器平均抽泣流量,m3/min;

K—常数(中流量采样器K=109)。

4.分析结果

将监测结果按样品数、检出率、浓度范围进行统计并制成表格,可按下表统计分析结果。

TSP监测结果统计[ ug/m3(标准状态)]

SO

2

监测结果统计[ mg/m3(标准状态)]

NO

监测结果统计[ mg/m3(标准状态)]

2

注:超标率=[(实测浓度-标准浓度)/实测浓度]×100%

检出率=实测浓度÷总浓度×100%

六、质量保证程序和措施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程序的一个核心环节是实验室的质量控制工作,包括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和外部质量控制两个部分。

程序:

注:平行双样平行双样分析包括密码平行双样分析,它反映测试结果的精密度。

1测定率要求:每批测试样品随机抽取10%~20%的样品(或密码平行样)进行平行双样测定。若样品数量较少时,应增加平行样测定比例。

2允许差:可根据允许差进行评定并统计合格数;未列入该表者,可参照所用分析方法规定的允许差值进行判断。

加标回收率=(加标试样测定值-试样测定值)÷加标量×100%

空白试验值:采用与正式试验相同的器具、试剂和操作分析方法,对一种假定不含待测物质的空白样品进行分析

样品保存

保存项目保存方法

TSP 放于干燥器中

二氧化硫加CDTA稳定剂

氮氧化物在0~4℃冷藏、避光、密封条件下

措施

1.采样严格按要求进行,方法正确,采集样品要有代表性。

2.选择国家标准分析方法或推荐方法,按照规定进行操作。

3.对方案中提出的各项监测项目的原始数据进行整理,核查数据并进行离群值检

验。

4.绘制质量控制图。

七、监测报告及进度计划

监测报告

环境监测站

监测报告

项目名称:校园空气环境质量监测

委托人:

监测类别:委托监测

报告日期:2013年月日

(加盖业务专用章)

监测报告说明

1、报告无本站业务专用章、骑缝章及章无效。

.

2、报告内容需填写齐全、清楚、涂改无效;无三级审核、签发者签字无效。

3、监测委托方如对本报告有异议,须于收到本报告之日起十日内以书面形式向我站提出,逾期不予受理。无法保存、复现的样品不受理申诉。

4、未经本站书面批准,不得部分复制本报告。

5、本报告及数据不得用于商品广告,违者必究。

本机构通讯资料:

环境监测中心站

地址:

邮政编码:

电话:

传真:

一、监测内容、地点和时间

1、监测内容:

对校园环境范围内的TSP、pH、SO2、NO X项目进行监测。

2.监测地点:校园篮球场靠近操场附近,体育馆门口,校园大门附近,善思路与融善路交叉点,校园东大门,教工食堂旁。

3.监测时间:

二、校园环境概况

包括当天的天气、气温、风向、人流情况。

三、监测方法及点位布设

1

2、点位布设

依据《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和《大气环境质量标准》,校园篮球场靠近操场附近,体育馆门口,校园大门附近,善思路与融善路交叉点,校园东大门,教工食堂旁。具体点位布设见

附图。

3、监测仪器

TSP:中流量采样器;SO

2、NO

2

:722型分光光度计;pH值:pH计

四、评价标准

监测评价标准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分为三级:

一级标准为保护自然生态和人群健康,在长期接触情况下,不发生任何危害影响的空气质量要求。

二级标准为保护人群健康和城市、乡村的动、植物,在长期和短期接触情况下,不发生伤害的空气质量要求。

三级标准为保护人群不发生急、慢性中毒和城市一般动、植物(敏感者除外)正常生长的空气质量要求。

因此我们采用二级标准

国家标准见下表:

五、监测结果

六、结论

报告编制复核审核签发

日期日期日期日期

七、参考文献、资料

【1】王英健、杨永红.环境监测.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2.

【2】化学工业部.大气监测方法.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6.

【3】吴鹏鸣等主编.环境空气监测质量手册.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89.

【4】国家环保局.空气废弃监测分析方法.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0.

【5】国家环保局.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0.

GB-T15432-1995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

一、原理

用重量法测定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方法一般分为大流量(1.1—1.7m3/min)和中流量(0.05—0.15m3/min)采样法。其原理基于:抽取一定体积的空气,使之通过已恒重的滤膜,则悬浮微粒被阻留在滤膜上,根据采样前后滤膜重量之差及采气体积,即可计算总悬浮颗粒物的质量浓度。

本实验采用中流量采样法测定。

二、仪器

1.中流量采样器:流量50—150L/min,滤膜直径8—10cm。

2.流量校准装置:经过罗茨流量计校准的孔口校准器。

3.气压计。

4.滤膜:超细玻璃纤维或聚氯乙烯滤膜。

5.滤膜贮存袋及贮存盒。

6.分析天平:感量0.1mg。

三、测定步骤

1.采样器的流量校准:采样器每月用孔口校准器进行流量校准。

2.采样

(1)每张滤膜使用前均需用光照检查,不得使用有针孔或有任何缺陷的滤膜采样;

3.样品测定:将采样后的滤膜在平衡室内平衡24h,迅速称重,结果及有关参数记录

分析者_____________审核者____________

四、计算

总悬浮颗粒物(TSP,mg/m3)=W/(Q

n

·t)

式中:W——采样在滤膜上的总悬浮颗粒物质量(mg);t——采样时间(min);

Q

n

——标准状态下的采样流量(m3/min),按下式计算:

Q

n = Q

2

[(T

3

/T

2

)·(P

2

/P

3

)]1/2(273×P

3

)÷(101.3×T

3

)

=Q

2[(P

2

/T

2

)·(P

3

/T

3

)]1/2(273/101.3)

=2.69×Q

2[(P

2

/T

2

)·(P

3

/T

3

)]1/2

式中:Q

2

——现场采样流量(m3/min);

P

2

——采样器现场校准时大气压力(kPa);

P

3

——采样时大气压力(kPa);

T

2

——采样器现场校准时空气温度(K);

T

3

——采样时的空气温度(K)。

若T

3、P

3

与采样器校准时的T

2

、P

2

相近,可用T

2

、P

2

代之。

注意事项

1.滤膜称重时的质量控制:取清洁滤膜若干张,在平衡室内平衡24h,称重。每张滤膜称10次以上,则每张滤膜的平均值为该张滤膜的原始质量,此为“标准滤膜”。每次称清洁或样品滤膜的同时,称量两张“标准滤膜”,若称出的重量在原始重量±5mg范围内,则认为该批样品滤膜称量合格,否则应检查称量环境是否符合要求,并重新称量该批样品滤膜。

2.要经常检查采样头是否漏气。当滤膜上颗粒物与四周白边之间的界线逐渐模糊,则表明应更换面板密封垫。

3.称量不带衬纸的聚氯乙烯滤膜时,在取放滤膜时,用金属镊子触一下天平盘,以消除静电的影响。

环境空气二氧化硫的测定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HJ482—2009)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主题内容

本标准规定了甲醛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测定环境空气中的二氧化硫。

1.2适用范围

1.2.1本标准适用于环境空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

1.2.2测定下限:

当用10mL吸收液采样30L时,本法测定下限为0.007mg/m3;当用50mL吸收液连续24h 采样300L时,空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下限为0.003mg/m3。

1.2.3干扰与消除:

主要干扰物为氮氧化物、臭氧及某些重金属元素。样品放置一段时间可使臭氧自动分解;加入氨磺酸钠溶液可消除氮氧化物的干扰;加入CDTA可以消除或减少某些金属离子的干扰。

在10mL样品中存在50μg钙、镁、铁、镍、镉、铜等离子及5μg二价锰离子时,不干扰测定。

2原理

二氧化硫被甲醛缓冲溶液吸收后,生成稳定的羟甲基磺酸加成化合物。在样品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使加成化合物分解,释放出二氧化硫与副玫瑰苯胺、甲醛作用,生成紫红色化合物,用分光光度计在577nm处进行测定。

3试剂

除非另有说明,分析日十均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分析纯试剂和蒸馏水或同等纯度的水。

3.1氢氧化钠溶液,c(NaOH)=1.5mo1/L。

3.2环已二胺四乙酸二钠溶液,c(CDTA-2Na)=0.05mo1/L。

称取1.82g反式1,2-环已二胺四乙酸[(trans-l,2-cyclohexylenedinitilo)

tetraaceticacid,简称CDTA,加入氢氧化钠溶液(3.4)6.5mL,用水稀释至100mL。3.3甲醛缓冲吸收液贮备液。吸取36%~38%的甲醛溶液5.5mL,CDTA-2Na溶液(3.2)20.00mL;称取2.04g邻苯二甲酸氢钾,溶于小量水中;将三种溶液合并,再用水稀释至100mL,贮于冰箱可保存1年。

3.4甲醛缓冲吸收液。

用水将甲醛缓冲吸收液贮备液(3.3)稀释100倍而成。临用现配。

3.5氨磺酸钠溶液,0.608/100mL。

称取0.60g氨磺酸(H2NS03H)置于100mL容量瓶中,加入4.0mL氢氧化钠溶液(3.1),用水稀释至标线,摇匀。此溶液密封保存可用10天。

3.6碘贮备液,c=(1/2I2);0.1mol/L。

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网采测分离管理办法

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网采测分离管理办法 一、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网采测分离管理,确保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数据真实准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以及国务院印发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环境监测改革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的意见》等文件,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采测分离,是指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中,按照国家考核、国家监测的原则,将样品采集和检测分析交由不同单位承担,实现样品采集与检测分析分离、水质监测与考核对象分离的监测模式。 水质自动监测站建成前,地表水采测分离监测数据是分析评价水环境质量状况及变化趋势、考核评估水污染防治成效、支撑环境执法的重要依据;水质自动监测站建成并正式运行后,以自动监测数据为主,地表水采测分离监测数据是自动监测数据的重要质控手段,也是自动监测数据的重要补充。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网采测分离监测的管理。 各省(区、市)对本行政区域内省级地表水环境质量采测分离监测可参照执行。 二、职责分工 第四条生态环境部负责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网采测分离的统一管理,制定采测分离管理制度,组织开展监督检查。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受生态环境部委托,负责采测分离的组织实施,以标准化、规范化和信息化为重点,制定采测分离实施计划和质量保证、质量控制方案,对监测的全过程质量控制体系负责。 第五条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内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网采测分离的协调保障;按照统一规范要求,组织设立和维护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断面(点位)断面桩;负责组织水质变化原因分析,并及时处理水质异常

中北大学空气环境监测方案

中北大学空气环境监测方案 一.监测目的 (1)通过实训可以更进一步的巩固课本知识,更加熟练的掌握氮氧化物、二氧化硫、TSP、PM10的测定方法。 (2)通过对污染物的测定可以知道本校园的空气质量好坏,从而可以想到改善环境的方法,更好的营造一个舒适的、健康的校园环境。 (3)通过实践操作,布点的基本原则,采取适宜的方法进行布点,保证采集的样品无误,并掌握测定项目的一些采样方法。(4)通过实训可以加强同学们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归纳能力、以及计算能力,增进同学之间的交流,培养同学之间团结合作精神。 二.监测区域资料收集及主要的监测项目 受西风环流和较高的太阳辐射影响,使其气候干燥,降雨量偏少,昼夜温差大,表现为较强的大陆性气候。污染物在大气中的扩散、输送和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时当地的气象条件,因此要收集监测区域的风向、风速、气温、气压、等资料,但学校校园内风向比较均匀,风速比较小,在监测时可以不考虑,根据《大气环境质量标准》(GB3095—2012)和校园周边的空气污染物的排放情况,可选TSP、PM10、氮氧化物、二氧化硫这四项作为环境的监测项目。 三.监测点的布设 根据污染物的等标排放量,结合校园各环境功能区的要求,及当地的地形、地貌、气象条件,根据布点的原则用功能区划分布点法来布置采样点。

四.监测时间和频次: 时间:2012年 10月日至2012年10月日 上午:9:00---10.00 中午:1:00---2.00 晚上:5:00-- -6.00 五.污染物的监测分析方法 TSP/PM10的测试方法—重量法 一.实验目的 1.掌握TSP/PM10的分析方法和采样方法。 2.了解环保学院TSP/PM10的浓度。 3.了解环保学院的环境情况。 二.实验原理 利用空气流体力学的原理,将空气中悬浮颗粒物采集到已恒重的滤膜上,根据采样前后滤膜重量之差及采样总体积,计算出总悬浮颗粒物的重量浓度。 三.仪器

校园大气环境监测实习报告

目录 1实习要求与目的 (2) 2实习内容 (2) 3校园空气质量监测 (2) 3.1 监测方案的制定 (2) 3.2 实验目的 (2) 3.3 实验方法 (2) 3.4 实验仪器 (3) 3.5 实验操作方法 (3) 3.5.1布点 (3) 的测定 (3) 3.5.2SO 2 3.5.3NO X的测定 (7) 4 TSP的测定 (10) 4.1 滤膜准备 (10) 4.2 采样 (10) 4.3 称重 (10) 4.4 TSP数据处理 (10) 4.5 结果与讨论 (11) 5 空气污染指数(API)的计算 (11) 6 空气质量结果分析 (14) 7 校园噪声监测 (14) 7.1 测量条件 (14) 7.2 监测步骤 (14) 7.3 数据记录 (15) 7.4 声环境质量评价标准 (19) 7.5 数据处理与分析 (19) 7.6 校园声环境质量评价 (25) 7.7 控制噪声的措施与建议 (25) 8 校园空气质量汇总 (25) 9 实习心得 (27)

10 参考文献 (27) 1 实习要求与目的 通过实习应达到以下目的: 1、了解环境监测工作的性质,任务及在环境保护中所处的地位; 2、了解环境监测工作的流程,内容; 3、理论联系实际,将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加深对理论知识 的理解与认识; 4、扩大知识面,补充课堂与学校实验室所学习不到的知识与内容; 5、发现自身知识水平的不足,有利以后学习中有目的的全面提升自身素质。 2 实习内容 校园环境质量监测。结合水、气、土壤、噪声等校园环境,分组选题,开展监测方案设计,组织课堂讨论,形成实施方案;进行现场采样、现场分析和实验室分析,分析实验数据,编写总结报告,将研究结果在“福建工程学院”校园网站上发布。 本次实习内容:校园空气质量监测。 3 校园空气质量监测 3.1 监测方案的制定 拟订监测方案,包括监测布点、样品采集、样品保存、样品预处理、采用方法、质量保证等有关内容。 3.2 实验目的 ⑴根据布点采样原则,选择适宜的方法进行布点 ⑵确定正确的采样时间和频率 ⑶掌握测定空气中SO2、NO X和TSP的采样和监测方法 ⑷根据三项污染物测定结果,计算API,并能正确描述空气质量状况 3.3 实验方法 ⑴空气二氧化硫的测定---- 甲醛缓冲溶液吸收,盐酸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 ⑵空气氮氧化物的测定---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

校园空气环境监测方案

校园空气环境监测方 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校园空气环境监测方案 1.监测目的: ①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课本知识,深入了解空气环境中各污染因子的具体采样方法、分析方法、误差分析及数据处理等方法。 ②对校园的空气环境定期监测,评价校园的空气环境质量,为研究校园空气环境质量变化及制订校园环境保护规划提供基础数据。 ③根据污染物或其他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分布,追踪污染路线,寻找污染源,为校园环境污染的治理提供依据。 ④培养团结协作精神及综合分析与处理问题的能力。 2.空气环境监测调查和资料收集: 空气污染受气象、季节、地形、地貌等因素的强烈影响而随时间变化,因此应对校园内各种空气污染源、空气污染物排放状况及自然与社会环境特征进行调查,并对空气污染物排放作初步估算。 ①校园内空气污染源调查:主要调查校园内空气污染物的排放源、数量、燃料种类和污染物名称及排放方式等,为空气环境监测项目的选择提供依据,可按表1的方式进行调查。 表1 校园内空气污染源调查 ②校园周边空气污染源调查:一般大学校园位于交通干线旁,有的交通干线还穿越大学校园,因此校园周边空气污染源主要调查汽车尾气排放情况,汽车尾气中主要含有NO X、CO、烟尘等污染物。调查形式如表7所示。

③气象资料收集:主要收集校园所在地气象站(台)近年的气象数据,包括风向、风 速、气温、气压、降水量、相对湿度等,具体调查内容如表3所示。 3.空气环境监测项目的筛选: 根据《大气环境质量标准》(GB 3095—1996)和校园及其周边的空气污染物排放情况来筛选监测项目,高等学校一般无特征污染物排放,结合空气污染源调查结果,可选 TSP、PM10、SO2、NO X、CO等作为空气环境监测项目。 3.1 必测项目

地表水环境监测方案

地表水水质监测方案 ——广州大学内水质监测一、监测目的 (1)对校园教学区,主要是实验楼区域的校园景观的用水及水样进行监测,了解学校实验楼区域的水质现状。 (2)学习水质监测的步骤,进一步将课堂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学会制定水质监测方案并按步实施。 (3)进一步熟练常用的水质监测中的实验操作技术,掌握地表各种指标与污染物的测定方法。 (4)熟悉环境质量标准评价的各项标准,并学会运用其来评价水质,提出改善校园水质的意见和建议。 二、基础资料的收集 本次监测选取了校园网主场至生化实验楼区域水域进行监测。根据相关的文档和网上搜寻的资料可知,该河段属于珠江水系广州段,水域的有关资料如下: 1.地形地貌 广州大学城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紧靠珠江两岸地,地处珠江三角洲腹地,是三角洲平原与低山丘陵区的过渡地带。小岛总体地形是东北高、西南低。东北部是由花岗岩与变质岩组成的低山丘陵区,地形高差250m左右,坡度15°~35°。广州大学位于岛的西部,坐落于河流堆积组成的冲积平原,地势平缓,其中分布零星的残丘和苔地,

有着树枝状般的水系。 2.气象 广州大学城地处南亚热带,属海洋性季风气候,有着温暖多雨、光热充足、雨量充沛的特点。其年平均气温约为21.8℃,一年中7月、8月的温度最高,1月最低,绝对最高气温约38.7℃。平均年降雨量为1699.8毫米,集中在梅雨季、台风季两个季节,占全年的82.1%,在七、八、九月份常遭受六级以上的大风袭击或影响,台风最大风力在9级以上,并带来暴雨,破坏力极大,年评卷蒸发量160315,mm。 3.水文 广州大学城位于珠江、冻僵溪流的交汇区上,该区域河段属于不规则半日潮。冲积平原和三角洲平原,地势低平,地表水体类别有:库唐、涌溪、干流河道,全区水域面积16011k㎡,占广州市区面积的10.8%。据黄埔潮汐站资料,珠江平均高潮水位为0.72m,平均低潮水位为-0.88m,涨潮最大潮差2.56m,落潮最大潮差3.00m。潮汐周期为半个月,即15天。每年的1~3月份平均潮位较低,6~9月份较高。各月均值之间差值一般只有0.2米左右,变化较小。 4.监测河段概况 经实地考察,此河段是珠江至校园图书馆中心湖之间的河段,全长约400m,平均宽约4.5m,平均水深1.5m,流经生化实验楼和工程实验楼,水质主要受到这两处污染源的影响。此河段是人工河段,包括河流的河床、两岸的植被、河流的流水量以及河流的污染等,都是有人

校园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报告.

理工大学环境检测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校园环境空气质量测定 姓名: 学号:201 班级:环境工程卓越132 组号:第一组 实验日期:2015-11-26 指导教师:邓春玲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根据布点采样原则,选择适宜方法进行布点,确定采样频率及采样时间,掌握测定空气中的SO2、NOx、PM10的采样和监测方法。 2.根据三项污染物监测结果,计算空气污染指数(API),描述空气质量状况。 3.预习教材第三章中的相关内容,掌握环境监测理论和实验环节,通过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结合,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动手能力、培养分工合作、互相配合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以及综合分析与处理问题的能力。 二.环境监测方案 2.1监测资料的收集 昆明理工大学呈贡校区位于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呈贡区空气质量常年保持良好及以上,极少出现轻度或重度污染状况,在全市空气质量排行榜中始终占据前两席。整体空气质量呈现良好态势。 2.2 理工大学呈区南片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布点图 监测地点如图为恬园七个地点,分别是:学生宿舍I,食堂,交通学院,环工学院,学生宿舍2,农工学院,化工学院。人口分布于楼内,街道,大约在1.1万人。车辆(轿车,摩托车)流量在2000辆左右,测量天气为雨天。

大学呈贡校区 南片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布点图 监测点○1:学生宿舍2;监测点○2:食堂监测○3:环工学院监测 ○4:交通学院; 图1 昆明理工大学呈贡校区南片区平面图 本次监测数据取自监测点○1:学生宿舍2; 2.3监测因子 SO2、NOx、PM10 2.4采样时间和频率 按照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技术规范,SO2、NOx日平均值的数值有效性规定为:每日至少有18h的采样时间;PM10日平均值有效性规 定为:每日至少有12h的采样时间。本次实验考虑以教学为主,根据 实际情况每日采样时间调整为3h。 2015年11月26日 (1)8:30 到达监测点(2)9:15-10:00 第一时段

校园大气环境监测方案

首都师大学空气环境监测案 院系: 姓名: 学号:

一、监测目的 1、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深入了解空气环境中各污染因子的具体采样法、分析法、误差分析及数据处理等法。 2、对校园的空气环境进行监测,评价校园的空气环境质量,为研究校园空气环境质量变化及制订校园环境保护规划提供基础数据。 3、根据污染物或其他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分布,追踪污染路线,寻找污染源,为校园环境污染的治理提供依据。 4、培养团结协作精神及综合分析与处理问题的能力。 二、背景介绍 1、学校简介 首都师大学本部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105号,具体地理位置如下图所示,附近车流量较大。学校占地约1,500亩,建筑总面积约63万平米。学生总数29,632人。

2、学校功能区分布 人口密集分布区主要有教学楼,图书馆,实验楼,操场,餐厅,宿舍及校医院。具体功能区分布见下图: 3、空气环境资料收集: 空气污染受气象、季节、地形、地貌等因素的强烈影响而随时间变化,因此应对校园各种空气污染源、空气污染物排放状况及自然与社会环境特征进行调查,并对空气污染物排放作初步估算。 1)气象资料收集: 主要收集校园所在地气象站(台)近年的气象数据,包括风向、风速、 气温、气压、降水量、相对湿度等,具体调查容如表1所示。 表1 气象资料调查

2)校园边空气污染源调查: 一般大学校园位于交通干线旁,有的交通干线还穿越大学校园,因此校 园边空气污染源主要调查汽车尾气排放情况,汽车尾气中主要含有NO X、CO、烟尘等污染物。调查形式如表2所示。 表2 校园边各路段汽车流量调查 3)污染物分布及排污情况 烹饪废气排放 学校食堂校外小吃店污染源的污染物主要是烹饪油烟和天然气燃烧废气。主要污染物有烹饪食品产生的醛、酮、烃、脂肪酸、醇、酯、酯、杂环化合物、芳香族化合物和燃气燃烧废气中的CO和甲醛。因此增加的选测项目有非甲烷烃、芳香烃、苯乙烯、甲醛、异氰酸甲酯和CO。 试验室废气

国家地表水、环境空气监测网设置方案

附件一: 国家地表水环境监测网设置方案 一、断面(点位)设置原则 (一)代表性:国家地表水环境监测网主要功能是全面反映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监测网要覆盖全国主要河流干流及主要一级支流,重点湖泊、水库等,设定的断面(点位)要具有空间代表性,能代表所在水系或区域的水环境质量状况,全面、真实、客观反映所在水系或区域的水环境质量及污染物的时空分布状况及特征。 (二)连续性:在现有759个断面(点位)基础上进行优化和调整,保证我国环境监测数据的历史延续性。 (三)覆盖范围: 1.河流:我国主要水系的干流、年径流量在5亿立方米以上的重要一、二级支流,年径流量在3亿立方米以上的国界河流、省界河流、大型水利设施所在水体等。一般每100km设置一个国控断面; 2.湖库:面积在100km2(或储水量在10亿m3以上)的重要湖泊,库容在10亿m3以上的重要水库以及重要跨国界湖库等。每50~100km2设置一个监测点位,同时空间分布要有代表性;

3.北方河流、湖库:考虑到我国南、北方水资源的不均衡性,北方地区年径流量或库容较小的重要河流或湖库可酌情设置断面(点位)。 (四)国控断面(点位)类型:背景断面;对照断面;控制断面;国界断面;省界断面;湖库点位;重要饮用水源地断面(点位):指日供水量≥10万吨,或服务人口≥30万人的重要饮用水源地等。 (五)断面位置具体要求: 1.对照断面:断面上游2km内不应有影响水质的直排污染源或排污沟; 2.控制断面:应尽可能选在水质均匀的河段; 3.监测断面的设置要具有可达性、取样的便利性; 4.取消原城市内湖监测点位; 5.取消原削减断面,统一设置为控制断面; 6.根据不同原则设置的断面发生重复时,只设置一个断面。 (六)省界断面:一般设置在下游省份,由下游省份组织监测。 (七)国家“十一五”、“十二五”重点流域考核断面:优先纳

校园空气环境监测方案

校园空气环境监测方案 1.监测目的: ①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课本知识,深入了解空气环境中各污染因子的具体采样方法、分析方法、误差分析及数据处理等方法。 ②对校园的空气环境定期监测,评价校园的空气环境质量,为研究校园空气环境质量变化及制订校园环境保护规划提供基础数据。 ③根据污染物或其他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分布,追踪污染路线,寻找污染源,为校园环境污染的治理提供依据。 ④培养团结协作精神及综合分析与处理问题的能力。 2.空气环境监测调查和资料收集: 空气污染受气象、季节、地形、地貌等因素的强烈影响而随时间变化,因此应对校园内各种空气污染源、空气污染物排放状况及自然与社会环境特征进行调查,并对空气污染物排放作初步估算。 ①校园内空气污染源调查:主要调查校园内空气污染物的排放源、数量、燃料种类和污染物名称及排放方式等,为空气环境监测项目的选择提供依据,可按表1的方式进行调查。 表1校园内空气污染源调查

②校园周边空气污染源调查:一般大学校园位于交通干线旁,有的交通干线还穿越大学校园,因此校园周边空气污染源主要调查汽车尾气排放情况,汽车尾气中主要含有NO X 、CO 、烟尘等污染物。调查形式如表7所示。 表2校园周边各路段汽车流量调查 ③气象资料收集:主要收集校园所在地气象站(台)近年的气象数据,包括风向、风速、气温、气压、降水量、相对湿度等,具体调查内容如表3所示。 表3气象资料调查

3.空气环境监测项目的筛选: 根据《大气环境质量标准》(GB3095—1996)和校园及其周边的空气污染物排放情况来筛选监测项目,高等学校一般无特征污染物排放,结合空气污染源调查结果,可选TSP 、PM 10、SO 2、NO X 、CO 等作为空气环境监测项目。 3.1必测项目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方案 广州中科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一、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 1、监测断面设置 在该项目污水纳污河道A河设置5个监测断面,分别为该项目污水排口A与B河交叉处、排污口、排口下游1000米、排口下游2000米、排口与C河。 2、监测项目 监测项目为:水温、pH、SS、石油类、总磷、COD、BOD5、DO、NH3-N、硫化物、TN,共11项。 3、采样时间、频率及分析方法 监测分析方法按《地表水及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91- 2002)中有关规定进行。 二、地下水水质现状监测 1、监测点设置 布设3个监测点,厂区范围内一个点,及厂区附近两个点。 2、监测项目 地下水监测项目为:pH、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氯化物、硫酸盐、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总大肠菌群、铅、铬、镉、汞、砷,共13项。 监测分析方法按《地表水及地下水监测技术规范》中有

关规定进行。 三、大气环境现状监测 1、监测点布设 拟建厂址上风向、下风向及保护目标区域布设4个测点,主要考虑评价区范围内的主要居民敏感点,在敏感点处要布点监测。 大气监测布点一览表 2、监测项目 监测项目为NO2(小时值和日均值)、SO2(小时值和日均值)、PM10(日均值)、氨气、非甲烷总烃、臭气浓度、乙二醇、环氧丙烷、环氧乙烷、三乙胺、甲苯、甲醇、二苯醚(小时值),同时记录风向、风速、气温、气压等气象参数。

3、监测频率及时间 小时浓度每天四次;日均浓度按国家标准和导则要求采样七天; 4、监测方法 污染物分析方法按《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规定方法进行。 四、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 在场界四周布设4个监测点(厂界四周各一个),连续监测两天,昼夜各一次。测量方法按《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进行。 五、土壤环境质量现状监测 监测布点:在场界内及周边共布设2个监测点; 监测因子:pH、铜、铅、锌、铬、镍、汞、镉、砷; 监测频率:采样一次。 六、底泥环境质量现状监测 监测布点:在排口位置布设1个监测点; 监测因子:pH、铜、铅、锌、铬、镍、汞、镉、砷; 监测频率:采样一次。

地表水水质监测的方案

地表水水质监测方案 一.明确监测目的 (1)对校园内教学区、生活区、实验区、食堂商业区、校园景观的用水及水质进行监测,掌握校园水质情况。 (2)进一步熟练掌握水质监测中的各项实验操作技术,掌握地表水中各中指标与污染物的测定方法。 (3)学会应用环境质量标准评价校园环境,并提出改善校园水质的意见和建议。 二.基础资料的收集 广州大学图书馆至生化楼实验区域的水域进行监测,该河段属于珠江水系广州段,根据《广州市水文地质分析》,该水域的有关资料如下: 1.地形地貌 广州市地处珠江三角洲的北部边缘,是三角洲平原与低山丘陵区的过渡带,地形总的特征是东北高,西南低。东北部是由花岗岩与变质岩组成的低山丘陵区,海拔标高一般在300m 一下,地形高差250m左右,坡度15°~35°,水系呈树枝状,切割强烈。西部是由河流堆积组成的冲积平原,南部为微向南倾斜的珠江三角洲平原,标高5~7m,其中分布零星的残丘和苔地。 2.气象 广州市地处南亚热带,属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21.4℃~21.9℃,北部21.4℃,中部21.7℃,南部21.9℃。最热是7~8月,平均气温28.0℃~ 28.7℃,绝对最高气温是38.7℃。年平均降雨量172517mm,相对集中在4 ~9月的雨季,占全年的82.1%,兼受台风的袭扰,年平均蒸发量160315mm。 3.水文 珠江、东江和溪流河在本区交汇,经狮子洋入海,是区域地下水的最低排泄基准面。冲积平原和三角洲平原,地势低平,地表水系发达,水网密布,分布有大中小河流34条。根据水资源航空遥感调查,地表水体类别有:库唐、涌溪、干流河道,全区水域面积16011Km2,占广州市区面积的10.8%。据黄埔潮汐站资料,珠江平均高潮水位位0.72m,平均低潮水位为-0.88m,涨潮最大朝差2.56m,落潮最大潮差3.00m。 4.监测河段概况 经实地考察,此河段是珠江至校园图书馆中心湖之间的河段,全长约400m,宽约4.5m,水深约1.5m,流经生化实验楼和工程实验楼,水质受到这两次污染源的影响。监测河段在学校的位置示意图如下:

校园空气环境监测方案的制定与评价报告

校园环境空气监测方案的制定 1.环境空气监测调查和资料收集 空气污染受气象、季节、地形、地貌等因素的强烈影响而随时间变化,因此 应对校园内各种空气污染源、空气污染物排放状况及自然与社会环境特征进行调查,并对空气污染物排放作初步估算。 ①校园内空气污染源调查:主要调查校园内空气污染物的排放源、数量、 燃料种类和污染物名称及排放方式等,为空气环境监测项目的选择提供依据,可 按表1的方式进行调查。 表1校园内空气污染源调查 ②校园周边空气污染源调查:学校位于交通干线旁,交通干线穿越大学校园,因此 、CO、烟校园周边空气污染源主要调查汽车尾气排放情况,汽车尾气中主要含有NO X 尘等污染物。

③气象资料收集:主要收集校园所在地气象站(台)近年的气象数据,包括风向、风速、气温、气压、降水量、相对湿度等。 2.环境空气监测项目的筛选 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和校园及其周边的空气污染物排放情况来筛选监测项目,学校一般无特征污染物排放,结合空气污染源调查 结果,可选SO 2、NO X 、TSP、PM 10 、PM 2.5 等作为空气环境监测项目。 3.采样点布设、采样时间和频率 ①采样点布设:根据污染物的排放量,结合校园各环境功能区的要求,及 气象条件,按功能区划分的布点法和网格布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②采样时间和频率:采用间歇性采样,连续监测3~5d,每天采样频率根据 实际情况而定,SO 2、NO X 等每隔2~3h采样一次;TSP每天采样一次,连续采样。 采样应同时记录气温、气压、风向、风速、阴晴等气象因素。 4.采样方法、分析方法、数据处理与结果表示 ①采样方法和分析方法:根据空气环境监测因子的筛选结果所确定的监测 项目,按照《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所规定的采样方法和分析方法执行,具体方法可按表4列出。 并列出详细分析方法。

校园空气质量监测方案 -

环境监测课程设计 ………校园空气质量监测方案 专业:环境工程 姓名:姚显阳 学号:B11070412 课题名称:校园空气质量监测方案 组员:康耀宗、王齐浩、潘凯飞、雷斌 专业班级:B110704 系(院):环境工程与化学系 指导老师:葛晓燕

目录 第1章检测背景 (1) 1.1此次课程设计的目的 (1) 1.2课程设计的现实意义 (1) 第2章污染物调查情况及基础资料的搜集 (2) 2.1污染源情况的调查 (2) 2.2基础资料的搜集 (2) 2.2.1气象资料 (2) 2.2.2地形及功能区划分 (3) 2.3设计方案的标准和规范 (3) 2.4设计思路 (4) 第3章采样点的设置 (5) 第4章检测项目及其方法原理和数据处理的确定 (7) 第5章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的确定 (13) 第6章样品的采集和保存 (15) 6.1采样方法的选择 (15) 6.1.1采样方法的选择 (15) 6.1.2气体的采样 (15) 6.2气体的保存 (18) 第7章样品的预处理 (19) 第8章质量保证、评价方法和实施计划 (20) 8.1质量保证 (20) 8.2评价方法 (21) 8.3实施计划 (25) 第9章保护校园环境质量的方案和建议 (26) 9.1 NO2的防治 (26) 9.2 二氧化硫(SO2)的防治 (26) 9.3 PM10的防治 (26) 第10章小结 (27) 参考文献 (28)

第1章检测背景 此次课程设计是对洛阳理工学院进行空气质量的监测,分析校园空气中各物质的含量,了解污染物对空气质量的影响程度,对空气质量进行评述并提出对策和建议来保护校园及其周边的空气环境。 1.1此次课程设计的目的 (1)课程实践,巩固所学的专业知识。 (2)熟悉环境监测从布点、采样、样品处理、分析测试、数据处理到分析评价等一系列整套工作程序。 (3)能够准确及时、全面的反应空气环境质量现状及其发展趋势,为环境管理、污染源的控制、环境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4)收集环境监测背景数据、积累长期监测资料,为制定和修订此类环境标准、实施总量控制、目标管理提供依据 (5)实施准确可靠的污染的污染监测,为环境执法部门提供执法依据。 (6)在深入广泛开展环境监测的同时,结合环境状况的改变和监测理论及技术的发展,不断改革和更新监测方法和手段,为实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 1.2课程设计的现实意义 (1)巩固所学的专业知识,加深了解我们对大气污染监测的基本理论。 (2)利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增强我们的运用能力。 增强布点、采样、处理、分析、评价等一系列步骤与方法,为以后毕业论文和毕业后尽快适应实际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地表水水质监测方案1

地表水水质监测方案 —大学城广州大学校园内水质监测 一.明确监测目的 (1)对校园内教学区、生活区、实验区、食堂商业区、校园景观的用水及水质进行监测,掌握校园水质情况。 (2)进一步熟练掌握水质监测中的各项实验操作技术,掌握地表水中各中指标与污染物的测定方法。 (3)学会应用环境质量标准评价校园环境,并提出改善校园水质的意见和建议。 二.基础资料的收集 广州大学图书馆至生化楼实验区域的水域进行监测,该河段属于珠江水系广州段,根据《广州市水文地质分析》,该水域的有关资料如下: 1.地形地貌 广州市地处珠江三角洲的北部边缘,是三角洲平原与低山丘陵区的过渡带,地形总的特征是东北高,西南低。东北部是由花岗岩与变质岩组成的低山丘陵区,海拔标高一般在300m 一下,地形高差250m左右,坡度15°~35°,水系呈树枝状,切割强烈。西部是由河流堆积组成的冲积平原,南部为微向南倾斜的珠江三角洲平原,标高5~7m,其中分布零星的残丘和苔地。 2.气象 广州市地处南亚热带,属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21.4℃~21.9℃,北部21.4℃,中部21.7℃,南部21.9℃。最热是7~8月,平均气温28.0℃~ 28.7℃,绝对最高气温是38.7℃。年平均降雨量172517mm,相对集中在4 ~9月的雨季,占全年的82.1%,兼受台风的袭扰,年平均蒸发量160315mm。 3.水文 珠江、东江和溪流河在本区交汇,经狮子洋入海,是区域地下水的最低排泄基准面。冲积平原和三角洲平原,地势低平,地表水系发达,水网密布,分布有大中小河流34条。根据水资源航空遥感调查,地表水体类别有:库唐、涌溪、干流河道,全区水域面积16011Km2,占广州市区面积的10.8%。据黄埔潮汐站资料,珠江平均高潮水位位0.72m,平均低潮水位为-0.88m,涨潮最大朝差2.56m,落潮最大潮差3.00m。 4.监测河段概况 经实地考察,此河段是珠江至校园图书馆中心湖之间的河段,全长约400m,宽约4.5m,水深约1.5m,流经生化实验楼和工程实验楼,水质受到这两次污染源的影响。监测河段在学校的位置示意图如下:

校园空气质量监测方案DOC

校园空气质量监测方案 专业:环境工程 姓名:王齐浩 学号:B11070415 课题名称:校园空气质量监测方案 组员:康耀宗、姚显阳、潘凯飞、雷斌 专业班级:B110704 系(院):环境工程与化学系 指导老师:葛晓燕

目录 第1章检测背景 (1) 1.1此次课程设计的目的 (1) 1.2课程设计的现实意义 (1) 第2章污染物调查情况及基础资料的搜集 (2) 2.1污染源情况的调查 (2) 2.2基础资料的搜集 (2) 2.2.1气象资料 (2) 2.2.2地形及功能区划分 (3) 2.3设计方案的标准和规范 (3) 2.4设计思路 (4) 第3章采样点的设置 (5) 第4章检测项目及其方法原理和数据处理的确定 (7) 第5章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的确定 (13) 第6章样品的采集和保存 (15) 6.1采样方法的选择 (15) 6.1.1采样方法的选择 (15) 6.1.2气体的采样 (15) 6.2气体的保存 (18) 第7章样品的预处理 (19) 第8章质量保证、评价方法和实施计划 (20) 8.1质量保证 (20) 8.2评价方法 (21) 8.3实施计划 (25) 第9章保护校园环境质量的方案和建议 (26) 9.1 NO2的防治 (26) 9.2 二氧化硫(SO2)的防治 (26) 9.3 PM10的防治 (26) 第10章小结 (27) 参考文献 (28)

第1章检测背景 此次课程设计是对洛阳理工学院进行空气质量的监测,分析校园空气中各物质的含量,了解污染物对空气质量的影响程度,对空气质量进行评述并提出对策和建议来保护校园及其周边的空气环境。 1.1此次课程设计的目的 (1)课程实践,巩固所学的专业知识。 (2)熟悉环境监测从布点、采样、样品处理、分析测试、数据处理到分析评价等一系列整套工作程序。 (3)能够准确及时、全面的反应空气环境质量现状及其发展趋势,为环境管理、污染源的控制、环境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4)收集环境监测背景数据、积累长期监测资料,为制定和修订此类环境标准、实施总量控制、目标管理提供依据 (5)实施准确可靠的污染的污染监测,为环境执法部门提供执法依据。 (6)在深入广泛开展环境监测的同时,结合环境状况的改变和监测理论及技术的发展,不断改革和更新监测方法和手段,为实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 1.2课程设计的现实意义 (1)巩固所学的专业知识,加深了解我们对大气污染监测的基本理论。 (2)利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增强我们的运用能力。 增强布点、采样、处理、分析、评价等一系列步骤与方法,为以后毕业论文和毕业后尽快适应实际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环境监测方案

《离子型稀土矿山开采污染物排放标准》地标编制前环境监测方案(讨论稿一稿) 为规范离子型稀土矿山环境管理,配合地方环保部门对离子型稀土矿山监督检查,现准备制定《离子型稀土矿山开采污染物排放标准》地方标准,明确离子型稀土矿山企业水污染物和固体废物排放限值,规范离子型稀土企业水污染物和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和管理。现结合矿山开采工艺及管理的要求,制定环境监测方案。本次监测属于研究性监测,为制定制定《离子型稀土矿山开采污染物排放标准》提供充分参考依据。 依据水体的功能以及污染源的类型,确定水质监测项目。环境水体的监测,对地表水,地下水,以及开矿前的矿体污染源的监测,首先对基础资料收集、现场调查,明确监测断面的布设、监测点的布设、采样时间、采样频次、样品采集与运输、样品的保存方法、样品的分析方法,依据水深和水宽定制采样点与数量,地下水采样井布设。 根据实际情况,现确定对地表水、地下水、河道底泥、矿区周边土壤、矿区矿体进行监测。 现场样品采集及运输保存参考《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海洋监测规范第5部分:沉积物分析》和《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中的采样方法进行采样。 1.地表水监测 1.1监测点的设置 (1)监测点布置原则

依据稀土矿山资源分布、采矿证数量及大小、地形地质地貌条件、开采情况、流域走势等条件综合考虑选择在出矿区边界50-100米有代表性设置监测点,定好监测点坐标。 (2)监测点建设规格及保护设施 考虑到监测时期较长,在监测点旁边立标识牌。 (3)监测点初步选定 依据监测点布置原则,各资源县监测点初步选定如下:龙南9个、定南7个、信丰3个、安远6个、全南4个、寻乌3个。背景断面每年监测一次,其他断面每月监测一次。具体坐标见表1,位置见监测点布置图。 表1 地表水监测点位分布表

水质监测方案

汾河太原段水质现状监测 小组成员:黎明龙坤王耀本高玉才王曜薛宇宏 一.监测目的 1.对汾河太原段河水中污染物质进行监测,已掌握汾河水质现状及其变化趋势。 2.了解汾河太原段两岸污染物排放量及其污染物浓度,评价是否符合排放标准,为污染 源管理提供依据。 3.为政府部门制定水环境保护标准、法规和规划提供有关数据和资料。 4.对汾河水环境纠纷进行仲裁监测,为判断纠纷原因提供科学依据。 二.现状调查 汾河是山西最大的河流,全长710公里,也是黄河的第二大支流。汾者,大也,汾河因此而得名。汾河在太原境内纵贯北南,全长一百公里,占到整个汾河的七分之一。 发源于宁武县东寨镇管涔山脉楼山下的水母洞,周围的龙眼泉、支锅奇石支流,流经东寨、三马营、宫家庄、二马营、头马营、化北屯、山寨、北屯、蒯通关、宁化、坝门口、南屯、子房庙、川湖屯等村庄出宁武后,流经六个地市,34个县市、在河津市汇入黄河,全长716公里。流域面积39741平方公里,约占全省总面积的四分之一,养育了全省41%的人民。1961年以来,汾河河道变为间断河流。除上游的汾河水库放水和降雨外,汾河太原段经常处于断流状态。目前太原市污水排放量达7.0×104m3/d,经过一级处理或二级处理的污水不足3.0×104m3/d,其余污水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入汾河[1]。进入70年代,汾河成为纳污河道,经常黑水横流。从1998年以来,汾河太原城区段局部治理美化工程逐步得以实施。经过固化河道、减小糙率、整修堤防、提高过流能力、束河腾滩、建闸坝蓄水、使清、洪水分流,现状汾河太原城区局部段已成为集防洪排污、园林绿化、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生态治理河段。 汾河太原城区治理段从胜利桥至南内环桥全长约6km,由于闸坝蓄水使市区常年拥有2.26×106m3的蓄水量和南北长4.7km、宽160m,共计7.56×105m2的水域。现状河道断面由西向东岸分成正常泄洪河道、正常蓄水河道和腾滩三部分[2]。日常污水从设在两岸的暗渠下泄,同时接纳两岸进入的支流来水。 汾河太原城区段虽然常年多数时间流量较小,但对半干旱地区的太原市来说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直接关系着经济发展和生活用水安全,由于丰水期短,环境容量有限,汾河未治理的河道污染相当严重,长期以来却缺少较深入水质分析。为了准确了解汾河太原城区段的水质现状,笔者对汾河太原城区段进行了系统调查,并对主要断面水质进行了长期监测与分析,这对河道污染控制与整治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具有重要意义。 三.监测项目 对汾河太原段水质评价以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为评价准则和太原市政府相关文件并结合汾河太原段九个监测断面的主要污染物确定水质监测项目为:石油类、溶解氧、挥发酚、高锰酸盐指数、氨氮、pH、五日生化需氧量、汞、铅等9项。 四.汾河太原段监测方案制订 1.监测断面设置 汾河太原段设置的9个监测断面分别为:汾河二库、上兰、胜利桥、玉门河入汾河口、迎泽桥、长风桥、小店桥、清徐二坝、温南社。其中汾河二库出是背景断面,上兰是对照断面,胜利桥、玉门河入汾河口、迎泽桥、长风桥、小店桥都是控制断面,、清徐二坝、温南社是削减断面。

校园空气监测方案

长沙环保学院大气监测方案 TWB监测股份有限公司 2015年3月15日

目录 一、监测目的 (3) 二、校园大气环境因素识别 (3) 1、污染源调查 (3) 2、汽车尾气调查情况 (4) 3、气象资料收集 (4) 三、大气环境监测因子筛选 (5) 四、大气监测方案 (5) 1测点名称及相对方位 (5) 2环境项目和分析方法的确定 (6) 五、数据处理 (7) 六、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7)

一、监测目的 (1)了解二氧化硫、二氧化氮、PM10、一氧化碳对环保学院空气影响;(2)评价长沙环保学院空气质量; (3)寻找污染源,追踪污染路线,为环保学院大气污染治理提供依据。 二、校园大气环境因素识别 1、污染源调查 调研时间:2014.3.15 调研人员:万冬,李捷,陶侽侽,秦芬,律婷 调查内容:主要调查排放源,燃料种类,污染物名称,排放方式

2、汽车尾气调查情况 时间:2014.3.15 地点:洞井中路,木莲路,南门校园大道 记录者:律婷审核者:陶侽侽3、气象资料收集 收集长沙气象数据,包含风向,风速,气温,降水量,相对湿度

三、大气环境监测因子筛选 环保学院主要污染为SO 2、NO 2 、CO 、TSP 、PM10,因技术条件限制, 我们监测项目主要为SO2、NO2、PM10。 四、大气监测方案 环保学院主要污染源为汽车尾气,食堂废气排放,建筑扬尘三类,常年主导风向为西北方向次主导风向为南,围绕污染源地结合风向,布点在污染源下方向,故布点如下 1测点名称及相对方位

校园中心为第一教学楼,图中1、2、3、4所示为布点位置2环境项目和分析方法的确定 监测项目采样 方法 流量 (L/min) 采气量 (L) 分析方法检出下限 (mg/m3) PM10滤膜 阻留 法 100120000 重量法0.010 二氧化硫溶液 吸收 法 0.5 30 盐酸副玫瑰苯胺分光 光度法 0.007 二氧化氮溶液 吸收 0.4 24 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 度法 0.015

校园环境噪声监测报告

校园环境噪声监测报告 Revised by Hanlin on 10 January 2021

校园周边环境噪声污染源调查报告 班级: 日期: 1.调查目的 噪声监测作为环境监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和环境保护行业中的一项不可或缺的工作,是每一位环境专业的学生在大学学习阶段的必修课。一方面,它作为环境学科中专业课的基础课,另一方面它又是培养学生业务素质与能力的课程。 由于噪声普遍存在于人们的生活生产过程,一般情况下它并不致命,且与声源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噪声源分布很广,很难集中处理。由于噪声渗透到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且能够直接感受到它的干扰,不像物质污染那样只有产生后果才能受到重视,所以噪声往往是受到抱怨和控告最多的污染。为了便于系统的掌握噪声的相关理论,文中主要介绍了噪声的含义、来源、危害、度量及相关计算、监测方法、标准及评价。噪声的度量、噪声评价量的正确选择、监测方法和标准是评价和控制噪声污染的基础,应很好掌握。 环境噪声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它影响人们的学习、工作和休息。学校是噪声的敏感区,噪声的增加对教学的影响是明显的。首先是对学生的影响,频繁出现的噪声会打断学生的听课和思考。其次教师则需放大嗓门,长此连续下去,教师不堪重负。再则,若教师为保证较长教学需要而保护嗓子,很多学生则听不清,影响

了教学效果。据调查,有的学生将“听不清”、“睡眠不好”作为不上课的理由。所以有必要学校周边的噪声环境进行彻底的检测和评估,以保证教学楼、宿舍楼有很好的学习氛围和休息环境。 2.调查时间 测量时间为昼间(7:30—22:00)。昼间的规定时间内测得的等效声级分别称为昼间等效声级。 3.调查范围 由于学校周围主要是交通噪声的影响,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附录B《声环境功能区监测方法》中城市交通噪声监测布点,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实地环境进行调整选取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点。由于仪器数量的限制整个航空港校区共分为三个点。 3.1布点图 3.2分工 4.调查方法 本次实习采用仪器为HS5618型积分声级计。由于仪器数量的限制,测量从7:30开始,100分钟为一个时间段,中间20分钟休息及调整仪器准备下一组的测量,全天共测量6组数据。测量时的天气为微风,晴,符合测量的气象条件。测量时仪器特性为“快”响应,仪器手持并离地面不小于 1.2m,离任何反射面距离不小于1m,与操作者距离不小于0.5m。。采样时间间隔不大于1s,每100分钟为 一个时间段,一分钟记录一个瞬时声级值,并记录该时间段内的L eq 、L max 。数据处

校园土壤监测方案设计

校园土壤监测方案设计 导语: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以下小编为大家介绍校园土壤监测方案设计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校园土壤监测方案设计一、监测目的 1、土壤质量现状监测 监测土壤质量标准要求测定的项目,判断土壤是否被污染及污染水平,并预测其发展变化趋势。 2、土壤污染事故监测 调查分析主要污染物,确定污染来源、范围、程度。 3、污染物土地处理的动态监测 在进行污水、污泥土地利用、固体废弃物的土地处理过程中,对残留的污染物进行定点长期动态监测,既能充分利用土地的净化能力,又可防止土壤污染 4、土壤背景值调查通过分析测定土壤中某些元素的含量,确定这些元素的背景值水平和变化。 二、资料收集 1、自然环境 土壤类型、植被、区域土壤元素背景值、土地利用、水土流失、自然灾害、水系、地下水、地质、地形地貌、气象

等。2、社会环境 工农业生产布局、工业污染源种类及分布、污染物种类及排放途径和排放量、农药和化肥使用状况、污水灌溉及污泥施用状况、人口分布、地方病等。3、历史情况 三、监测项目:根据监测目的与相关标准 背景值:测定土壤中各种元素的含量;污染事故监测: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项目; 土壤质量监测:影响自然生态、植物正常生长、人体健康项目《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定必测、选择必测、选择项目----考试时必须写出是根据《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技术》 四、采样点的布设:不均匀性,多点布设 布设原则 1、合理划分采样单元,监测面积较大,需要划分若干个采样单元,在不污染影响的地方选2、择对照采样单元,同单元的差别尽量缩小。对于土壤污染监测;坚持哪里有污染在哪里布点,优先布设污染严重,影响农业生产活动的地方。 3、采样点不能设在田边、沟边、路边、堆肥周边及水土流失严重或表层土被破坏处 覆盖不同土壤类型: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