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九年级上册物理讲义课件

九年级上册物理讲义课件

九年级上册物理讲义课件
九年级上册物理讲义课件

物理电学教案

初中物理学习方法

初中物理的学习相对简单,首先必须把书本上的基础知识搞清楚搞明白,基础知识主要靠硬性记忆,例如:电路的连接方法(串联、并联、混联)以及每种连接方法对应的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及注意事项;滑动变阻器的使用;完整电路的分析方法;电路故障的分析方法等。其次对应每个知识点都要做适量的试题,宜精不宜多,做题是为了进一步加强、巩固知识点,查漏补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纯粹性地盲目地做题。对于做题过程中的错题、不会的题,要做成一个错题集,经常拿出来看,一定要把它彻底地搞明白,直到看一眼就知道思路是什么,怎么去做。最后也是最主要的就是善于总结、善于思考,要把书本上的所有的知识穿成线、织成网,最后达到整个知识构架能够清晰地浮现在脑海中,而且能够把这些知识点和所做过的题连接起来,举一反三,能够引申发散出更多的 相关题型,以不变应万变。如果你能够做到以上这些,你的物理成绩绝对优秀。

YES ,我就是按这种方法学习数理化的,所以在中考中取得了数理化全部满分的优异成绩。

祝你好运!

一、基础知识

1、电荷

(1)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正电荷、负电荷

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

电荷性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2)电荷:电荷的多少或物体带电量的多少叫电荷,电荷单位:库仑,简称:库,符号:

C 。电荷(量)算法Q It = (Q 为电荷量,I 为电流,t 为时间)

(3)原子结构: 原子核 质子 带正电

原子 中子 不带电

核外电子 带负电

正负电荷量相等,相互抵消, 所以原子不带电

元电荷:带点微粒中带电量最小的电荷叫元电荷 19e 1.610C -=?

(4)导体:善于导电的物体叫导体。比如:金属、大地、人体、石墨、食盐水溶液等 绝缘体: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比如:橡胶、塑料、玻璃、干木头等

2、电流

(1)电流方向:把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2)电源外部电流的流向:从电源的正极出发经过用电器后流向电源的负极 电源内部电流的流向:从电源的负极流向电源的正极

切记: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把电源的正、负极直接连在一起,否则会烧毁电源

3、电路的构成:

(1)基本构件:电源、开关、用电器、导线

(2)只有闭合的电路,电路中才有电流

(3)实物图:连接电学实物的电路 电路图:用电学专用符号代表实物的电路 等效电路图:沿电流方向,把电路重新走一遍绘制而成的相同效果的电路图。

二、电流、电压、电阻

1、电流

(1)电流是表示电流强弱的物理量,用I 表示 单位:安(培) 符号:A

A 安 mA 毫安μA微安 1A=1000mA=106 μA

电学物理量(电流、电压、电阻)各相邻单位进制都是1000

(2)电流表的使用:

①电流必须从“+”接线柱(红色)进,“-”接线柱(黑色)出,简说:正进负出。

“+”接线柱包括0~0.6A和0~3A两个量程,注意量程的选择。

如果“+”“-”接线柱接反了,则电流表指针向左偏转,会损坏电流表。

②要注意电流表的量程及分度值。接“0.6”接线柱时,读数按照0~0.6A的表盘读数,

接“3”接线柱时,读数按照0~3A的表盘读数。

0~0.6A的表盘:每小格读数为0.02A 0~3A的表盘:每小格读数为0.1A

③电流表必须和被测的用电器串联。

④电流表的电阻非常地小,连在电路中相当于导线,若和被测的用电器并联,则用电器

被短路,电流直接从电流表流过,而不经过用电器。

左图中闭合开关S,L

1被短路,灯泡L

1

会亮,灯泡L

2会亮

0.5A或0.6A,则应选0~0.6A的量程。

若未知电流的大小时,则先接大量程进行试触,若指针偏转很大,则用大量程;若指针偏转很小,则先读其读数,当读数≤0.6A时,则改用0~0.6A的小量程。

⑥故障分析:A、若电流表指针偏转到电流表右侧最大刻度之外,则说明选择的量程太

小了,应改用大量程。

B、若电流表指针向左侧偏转,则说明“+”“-”接线柱接反了,应调换两个接线柱。

2、电压

(1)要使电路中产生电流,则必须有电压;电源的作用就是给用电器两端提供电压。

电压是物理量用U表示单位:伏(特)符号:V

KV 千伏 V伏特 mV 毫伏 1KV=1000V=106 mV

家庭照明电路电压为220V,工业用电电压为380V,一节干电池电压为1.5V,对人体安全的电压为≤36V的电压

(2)电压表的使用:

①电流必须从“+”接线柱(红色)进,“-”接线柱(黑色)出,简说:正进负出。

“+”接线柱包括0~3V和0~15V两个量程,注意量程的选择。

如果“+”“-”接线柱接反了,则电压表指针向左偏转,会损坏电压表。

②要注意电压表的量程及分度值。接“3”接线柱时,读数按照0~3V的表盘读数,接“15”

接线柱时,读数按照0~15V的表盘读数。

0~3V的表盘:每小格读数为0.1V 0~15V的表盘:每小格读数为0.5V

③电压表必须和被测的用电器并联。

④电压表的电阻非常地大,若串联在某一电路中,则该电路相当于断路,和电压表串联

在一起的用电器不工作,灯泡不会亮。

?1L

上图中,闭合开关S后,此时电压表串联在电路中,则该电路相当于断路,无电流通过,灯

泡L

1、L

2

都不会亮,电流表指针几乎无偏转(示数为0)。

⑤若已知电压的大小时,尽可能用小量程,如:2.5V或3V,则应选0~3V的量程。

若未知电压的大小时,则先接大量程进行试触,若指针偏转很大,则用大量程;若指针偏转很小,则先读其读数,当读数≤3V时,则改用0~3V的小量程。

⑥故障分析:A、若电压表指针偏转到电压表右侧最大刻度之外,则说明选择的量程太小了,应改用大量程。

B、若电压表指针向左侧偏转,则说明“+”“-”接线柱接反了,应调换两个接线柱。

3、电阻

(1)电阻定义: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导体电阻越大表示该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

电阻是物理量用R表示单位:欧(姆)符号:Ω

MΩ兆欧 KΩ千欧Ω欧 1MΩ=1000KΩ=106 Ω

(2)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

①材料②长度:导体长度越长,电阻越大

③横截面积:导体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小

④温度:一般情况下,电阻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变大。例:灯丝电阻会随着发光时间而变大在一般电路图中不考虑温度的影响,但提及温度时要考虑温度的影响。

综上因素,可得电阻计算公式:

L

R

S

ρ

=(R为电阻,ρ为材料,L为长度,S为横截面积)

(3)重要结论: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取决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与电压、电流没有关系,只是在理论上等于电压与电流之比,即欧姆定律

U

R

I

=)。例:100Ω的电阻接在100V的电压下电阻为100Ω,接在0V的电压下电阻仍为100Ω。

(4)

定值电阻其阻值不会发生改变

滑动变阻器随着滑片P的滑动,其连入电路中的电阻可以

发生改变。此处一定要分清楚是滑动变阻器的哪一部分连入

了电路,滑片P滑动时连入电路中的电阻怎么变化。

段为金属杆,相当于导线,若连A、B两接线

柱,则连入电路的电阻为

0。

段为电阻丝,若连C、D两接线柱,则相当于

把整段电阻丝都连入电路中,此时连入电路的电

阻为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

正确的连接方法:一上一下即连接(A、C)、(A、D)、(B、C)、(B、D)

当滑片P向右移动时,连A、C或B、C时,则连入电路的电阻值会变大。

连A、D或B、D时,则连入电路的电阻值会变小。

此处即使连接有导线,也没有电流通过,为断路。

因为滑动变阻器右侧部分电阻A被上面的导线给短路了。

三、串联、并联、混联

1、串联

(1)概念:用一根导线把所有用电器穿在一起或沿电流方向走一遍,自始至终是一根导线。

基本关系:电源电压=总电压总电流=干路电流

(2)串联电路电流、电阻、电压的关系(S闭合时)

①电流:123I =I =I =I 总 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

②电阻:123R =R +R +R 总

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个用电器的电阻之和,并且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分电阻都大。

③电压:123U =U +U +U 总 串联电路总电压(电源电压)等于各个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之和。 串联分压:因为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电阻越大,则分得电压越多。

例如:1R 、2R 、3R 三个电阻串联,若123R R R 123=:::: 则123U U U 123=::::

2、并联(1)概念:电路中有干路和支路,且干路没有用电器、每个支路只有一个用电器。

(2)并联电路中电流、电阻、电压的关系(S 闭合时)

①电压:U 总=1U =2U =3U 并联电路中各个支路的压都 相等,而且都等于电源电压。 ②电阻:1111R R R R =++123总 并联电路中,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个支路的电阻倒数之和,并且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分电阻都小。 总干123 并联分流:每个支路的电压都相等,某支路电阻越大,则该支路电流越小。

例如:1R 、2R 并联,若1R :2R =2:3 则1I :2I =3:2

1R 、2R 、3R 三个电阻并联,若1R :2R :3R =1:2:3 则1I :2I :3I =6:3:2

3、混联

(1)概念:电路中有干路和支路,且干路上有用电器或支路上有多个用电器。

(2)混联电路中电流、电阻、电压的关系(S 闭合时)

电路分析:2L I 总=I 干=1I =4I =2I +3I 干路电流(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1

11R R R =+2、323

?R 2、3 则R 总=R 1+R 2、3+R 4 1 4R 333

R I U 11 1 R I U 222R I U

U 总=1U +2U +U 4=1U +U 3+U 4 (R 2、3R 并联则2U =U 3,即2L 、3L 共用一个电压,不能加两次)

四、如何分析电路

1、做电学题的出发点是能够清晰地分析题意,弄清楚电路图的结构。首先要分析出电路的连接方式(串联、并联、混联),然后再应用(串联、并联、混联)相对应的知识(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即可。

2、看电路图时首先不要看电压表、电流表,从电源正极出发,沿电流方向走一遍,直到负极。然后对照串联、并联、混联的特点确定电路的连接方式,最后再看电流表、电压表分别测量哪些用电器的电流、电压。(串联、并联、混联是指用电器的连接方式,电流表、电压表不算用电器)。

3、当题中给的是实物图时,一定要先画出其对应的电路图,转化的方法就是沿着电流的方向走一遍,边走边画电路图。因为实物图杂乱难以看懂,而电路图清晰简单易懂。

4、当题中给出的电路图比较复杂,结构杂乱难以看懂时,一定要画出其对应的等效电路图,其转化方法还是沿着电流的方向重新走一遍,边走边画电路图,其效果是完全等价的,只是

5、滑动变阻器滑片移动时,一定要分析清楚哪部分电阻连入了电路,连入电路中的电阻是如何变化的。首先看滑动变阻器的哪一部分连入了电路,然后再看滑片P 滑动时,连入电路的那一部分电阻长度是变长了还是变短了,若变长了则连入电路的电阻变大了,若变短了则连入电路的电阻变小了。

五、短路、断路

1、断路:是指电路没有连通、电路中无电流、用电器不工作。

例:

S 闭合后

若2R 断路,则1L 、2

L 灯都不亮 0)

。 2、短路

(1)电源短路:没有经过任何用电器直接用导线把电源的正负极连接在一起。(会烧毁电源)

(2)用电器短路:导线和用电器并联,则用电器被短路,电流流过导线而不过用电器。 ?1L

六、如何分析电路故障

1、串联电路中两个电灯都不亮,或者电流表无示数,则该电路一定是断路。(做题时确定为

2、断路中电压表示数问题

闭合开关S后,若灯泡L

2

当电压表的两接线柱接在断开处的同一侧时,则电压表无示数(为0),即

1

U=0,U

3

=0。

当电压表的两接线柱接在断开处的两侧时,则电压表一定有示数,且等于电源电压,即

2

U

=U。

3、灯泡被导线短路时,灯泡不会亮。

4、严禁直接用导线把电源正负极连接起来。(出现此种情况,肯定为错答案,直接排除)

七、灯泡变亮、变暗问题及电压表、电流表示数变化问题

1、此类问题的思路

首先要分析电路的电阻如何变化(包括支路电阻及整体电阻),然后分析支路或干路或待求用电器对应的电流、电压如何变化,最后确立正确的答案。

2、灯泡变亮、变暗问题

通过灯泡的电流变大或者灯泡两端的电压变大,则灯泡将变亮。

通过灯泡的电流变小或者灯泡两端的电压变小,则灯泡将变暗。

3、电压表、电流表示数变化问题

牵涉到电压表、电流表示数变化时,首先应弄清楚电压表、电流表分别测的是哪些用电器的电压、电流,然后根据电路中电阻的变化以及串联、并联、混联电路的特点去推导。

4定值电阻、灯泡的电阻是一定的,其阻值不会发生改变。

电源电压

U是恒定值,不会改变。

5、

电压表测的既不是电源电压,也不是

1

L两端的电压,更

不是电源电压和

1

L两端的电压之和,而是

2

L两端的电压。

求当滑片P向右滑动时,电压表、电流表示数

如何变化?

?

解析:当滑片P 向右滑动时,R R ↑?↑滑总, 由欧姆定律可得U I R ↓=↑

总总 (即:电路总电

。电压表测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由U I R =↓?↑滑滑定是变大还是变小)。此时要转化法,转化为求灯泡L 两端的电压变化,由U I R ↓=↓?灯灯,(通过灯泡的电流变小,灯泡电阻不变,则灯泡两端的电压变小)。由U U =↑滑总(电

源电压不变,电灯两端电压变小,则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变大)示数变大。

7电阻变大。只要有一个电阻变小,其他电阻不变,则整个电路的总电阻变小。

八、欧姆定律

1、定义:导体中通过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用公式表示即U I=R ,欧姆定律不仅仅对单个用电器适用,还可以应用到整个电路,即U I =R 总总总 当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即电阻越大,电流越小。

当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即电压越大,电流越大。

当电流一定时,导体两端的电压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即电阻越大,电压越大。

九、电能、电功率、焦耳定律

1、电能 (1)电能单位:1度 = 1千瓦时 = 3.6×106焦 1kw h = 3.6×106J

(能量单位都是焦耳,简称:焦,符号:J )

(2)电能表上的标识参数:

“220V ” 表示电能表应该接在220V 的电路中使用

“10(20)A ” 表示电能表的标定电流为10A ,额定最大电流为20A

“50Hz ” 表示电能表接在50hHz 的交流电路中使用

“600res/kw h ” 表示电能表上的转盘转600转消耗1kw h 的电能

例:电能表转盘转了200转,则消耗的电能为6620011kw h = 3.610J 1.210J 6003

???=? 2、电功率

(1)把一个电灯和一台空调分别接在220V 的电路中,在相同时间内,接空调的电能表转的转数多,说明空调消耗电能快,也即空调的电功率大。

(2)用电功率表示消耗电能的快慢。电功率用P 表示,单位:瓦特,简称:瓦,符号:w 。 用电器电功率的大小等于用电器在1秒内所消耗的电能。 千瓦 kw

计算公式:W P =t

W 电能 单位:焦耳 J (kw h ) t 时间 单位:秒 s (h ) P 功率 单位:瓦特 w (kw )

1千瓦时表示功率为1千瓦的用电器使用1小时所消耗的电能。

(3)灯泡上标有“220v ,40w ”等字样的意思

220v 即为灯泡的额定电压。(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叫额定电压)

40w 即为灯泡的额定功率。(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叫额定功率)

用电器只有在额定电压下工作时,其功率才等于额定功率;当电压大于额定电压时,其实际

功率大于额定功率;当电压小于额定电压时,其实际功率小于额定功率。

电功率的计算方法:P UI =,由U I R = 可得2

2U P=UI I R R

== P 用电器的功率 单位:瓦 w U 用电器两端的电压 单位:伏 v

I 通过用电器的电流 单位:安 A

(4)由灯泡上标有“220v ,44w ”字样可知该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20v ,额定功率为44w ,并计算出该灯泡的额定电流 P I U =额额额=0.2A , 该灯泡的电阻为2U 220220R 1100P 44

?===Ω额额, 切记:同一个灯泡在不考虑温度变化时其电阻是不会发生改变的,当接在其他电压下时电阻仍为1100Ω。

例:某一灯泡上边有“100v ,20w ”,把该灯泡分别接在200v 和50v 的电压下,求灯泡的实际功率分别是多少?

分析:该灯泡只有接在100v 的电压下时,其功率才是20w ,此时额定电流为0.2A 。

当电压发生变化时,其实际功率及实际电流肯定要发生变化,但有一点要记住:电灯的电阻不会发生改变。所以要用2U P R =

计算简单。 由2

U P R =可得 2

U 100100R 500P 20

?===Ω额

额 a 、当接在200v 电压下时,U 200v =实 则2U 200200P =80w R

500?==实实 b 、当接在50v 电压下时,U 50v =实 则2

U 5050P =5w R 500

?==实实 由2U P=R

可得结论:P 与U 2

成正比 (因为电阻R 为定值,保持不变) 由2P=I R 可得结论:P 与I 2成正比 (因为电阻R 为定值,保持不变)

3、焦耳定律

电流通过导体要发热,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

间成正比。 2

Q=I Rt 结合U I=R 可得 2

2U Q=I Rt=t UIt R = Q 热量 单位:焦 J I 电流 单位:安 A

R 电阻 单位:欧 Ω t 时间 单位:秒 s

十、知识拓展

1、两个(多个)用电器是串联关系时,一定要先考虑其电流相等,并应用这个条件。 两个(多个)用电器是并联关系时,一定要先考虑其电压相等,并应用这个条件。

2、当把两个用电器串联或并联时,求电源电压或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等问题的解法。

(1)当两个用电器串联时,取额定电流小的作为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并以此求出电源电压的最大值。例:把“30Ω,0.5A ”和“10Ω,1A ”两个电阻串联在电路中,要保证电路安全(或者说是两个用电器都安全工作),求电源电压是多少。此题要选择0.5A 作为电路的最大安全电流(选1A 的话会烧毁第一个电阻),则电源电压为0.5×(30+10)=20v

(2)当两个用电器并联时,取额定电压小的作为并联电路的最大电压值,并以此求出该电路的最大电流值。例:把“40Ω,0.5A ”和“10Ω,1A ”两个电阻并联在电路中,要保证电路安全(或者说是两个用电器都安全工作),求电源电压是多少,电路干路电流是多少。分析:第

一个电阻额定电压为20v,第二个电阻额定电压为10v,此时要选择10v作为最大电压值,(选

20v的话会烧毁第二个电阻),则电源电压为10v。此时干路电流等于1010

1.25A 4010

+=

九年级上册物理讲义课件

物理电学教案 初中物理学习方法 初中物理的学习相对简单,首先必须把书本上的基础知识搞清楚搞明白,基础知识主要靠硬性记忆,例如: 电路的连接方法(串联、并联、混联)以及每种连接方法对应的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电流表、电压 表的使用及注意事项;滑动变阻器的使用;完整电路的分析方法;电路故障的分析方法等。其次对应每个 知识点都要做适量的试题,宜精不宜多,做题是为了进一步加强、巩固知识点,查漏补缺、发现问题、解 决问题,而不是纯粹性地盲目地做题。对于做题过程中的错题、不会的题,要做成一个错题集,经常拿出 来看,一定要把它彻底地搞明白,直到看一眼就知道思路是什么,怎么去做。最后也是最主要的就是善于 总结、善于思考,要把书本上的所有的知识穿成线、织成网,最后达到整个知识构架能够清晰地浮现在脑 海中,而且能够把这些知识点和所做过的题连接起来,举一反三,能够引申发散出更多的 相关题型,以不变应万变。如果你能够做到以上这些,你的物理成绩绝对优秀。 YES ,我就是按这种方法学习数理化的,所以在中考中取得了数理化全部满分的优异成绩。 祝你好运! 一、基础知识 1、电荷 (1)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正电荷、负电荷 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 电荷性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2)电荷:电荷的多少或物体带电量的多少叫电荷,电荷单位:库仑,简称:库,符号: C 。电荷(量)算法Q It = (Q 为电荷量,I 为电流,t 为时间) (3)原子结构: 原子核 质子 带正电 原子 中子 不带电 核外电子 带负电 正负电荷量相等,相互抵消, 所以原子不带电 元电荷:带点微粒中带电量最小的电荷叫元电荷 19e 1.610C -=? (4)导体:善于导电的物体叫导体。比如:金属、大地、人体、石墨、食盐水溶液等 绝缘体: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比如:橡胶、塑料、玻璃、干木头等 2、电流 (1)电流方向:把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2)电源外部电流的流向:从电源的正极出发经过用电器后流向电源的负极 电源内部电流的流向:从电源的负极流向电源的正极 切记: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把电源的正、负极直接连在一起,否则会烧毁电源 3、电路的构成: (1)基本构件:电源、开关、用电器、导线 (2)只有闭合的电路,电路中才有电流 (3)实物图:连接电学实物的电路 电路图:用电学专用符号代表实物的电路 等效电路图:沿电流方向,把电路重新走一遍绘制而成的相同效果的电路图。 二、电流、电压、电阻 1、电流

沪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复习上课讲义

沪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复习

九年级上学期期末知识点 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 一、温度与内能 1. 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在国际单位制中温度的主单位是开尔文,符号是K;常用单位是摄氏度,符号是℃。 2. 温度计是用来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 常用的温度计有如下三种: (1)实验温度计,用于实验室测温度,刻度范围在20℃~105℃之间,最小刻度值为1℃。(2)体温计。用于测量体温,刻度范围35℃~42℃,最小刻度值为0.1℃。 ℃~50℃,最小刻度值为1℃。 (3)寒暑表。用于测量气温,刻度范围20 以上三种温度计都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 用温度计测液体温度的方法 (1)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熔化与凝固 1、水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2.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称为熔化。熔化是吸热过程。如冰化成水 3.晶体熔化:A条件:(1)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 B 特点:(1)吸收热量(2)温度不变。 C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晶体开始熔化时的温度称为熔点) 4.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凝固是放热过程。铁水变成铁棒 5.晶体凝固:A条件:①达到凝固点;②继续放热。 B特点:①放出热量;②温度不变。 5.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凝固图象: ℃℃℃℃ min min min min 晶体熔化晶体凝固非晶体熔化非晶体凝固 三.汽化与液化

1.汽化: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汽化是吸热过程。 2.汽化的两种方式: (1)蒸发:①定义: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液体上方空气的流速。 ③特点:吸热致冷(医用酒精消毒时感到手凉) (2)沸腾:①定义: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的温度为沸点。 ②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③特点:在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3.液化:①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液化是放热过程。如雾、露水、各种“白气”。 ②液化的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四.升华与凝华 1.升华:①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 升华是吸热过程。如用久了灯丝变细、卫生球变小、 冰冻衣服变干、干冰升华(舞台白烟、人工降雨)等 2.凝华:①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 ②凝华是放热过程。如霜、窗边冰花、灯管变黑 五.水资源与水危机 1、资源危机的原因:水污染 2、水污染的罪魁: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工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 第十二章内能与热机 一. 物体的内能 1.内能(1)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物体内能大小的决定因素:质量、温度、状态。 (3)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对同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增大,但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不一定升高(比如晶体溶化)。对于不同的物体,温度高的物体不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大。 2.改变物体的内能的两种途径:做功和热传递 (1)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本身的内能会减小,从能量转化的角度来看,做功改变物体内能实质上是内能与其他形式能之间的相互转化的过程。 (2)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温度降低,内能减少;低温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加。热传递实质上是能量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到温度低的物体或者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的过程。 (3)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因此用功或用热量来量度物体内能的改变。 3.热量:物体通过热传递方式所改变的内能称为热量。 二. 1、比热容(1)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每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2)单位: J/(Kg。℃)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课件(完整资料).doc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课件 压力和压强PPT课件2.rar 压力和压强PPT课件1.rar 物质的比热容PPT课件.rar 物体的浮沉条件PPT课件.rar 五、牛顿第一定律PPT课件.rar 五、密度与社会生活PPT课件.rar 五、滑轮PPT课件3.rar 五、滑轮PPT课件2.rar 五、滑轮PPT课件1.rar 托里拆利实验测气压(flv视频).rar 天平的使用flash课件.rar 探究物质的密度.rar 四、杠杆PPT课件4.rar 四、杠杆PPT课件3.rar 四、杠杆PPT课件2.rar 四、杠杆PPT课件1.rar 四、测量物质的密度Flash课件.rar 四、测量物质的密度PPT课件2.rar 四、测量物质的密度PPT课件1.rar 时间的测量PPT课件.rar

什么是力Flash课件.rar 三、摩擦力PPT课件4.rar 三、摩擦力PPT课件3.rar 三、摩擦力PPT课件2.rar 三、摩擦力PPT课件1.rar 三、密度PPT课件3.rar 三、密度PPT课件2.rar 三、密度PPT课件1.rar 三、长度、时间及其测量PPT课件.rar 千克的认识.pps 气体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rar 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课件.rar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PPT课件2.rar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PPT课件1.rar 摩擦力.pps 密度.rar 六、二力平衡PPT课件2.rar 六、二力平衡PPT课件1.rar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课件2.rar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课件1.rar 力(727K).pps 活动:感受大气压PPT课件.rar

九年级上册物理概念资料讲解

九年级上册物理概念

第十三章内能 一、分子热运动 1、分子运动论的内容是:(1)物质由分子组成;(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 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扩散:不同物质相互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3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热运动。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4、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间有引力;引力使固体、液体保持一定的体积。分子 间有斥力,分子间的斥力使分子已离得很近的固体、液体很难进一步被压缩。 固体、液体压缩时分子间表现为斥力大于引力。 固体很难拉长是分子间表现为引力大于斥力。(分子间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有时表现为引力,有事表现为斥力) 二、内能 1、内能:物体内部所有 ..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 2 效的。 ...

(1)、热传递: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低温的物体温度升高,高温的物体温度降低,这个过程叫热传递。发生热传递时,高温物体内能减少,低温物体内能增加。 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内能的多少叫热量(物体含有多少热量的说法是错误的)。单位:J。 (2)、做功:(1)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2)物体对外做功,本身的内能会减少。 3、温室效应:太阳把能量辐射到地表,地表受热也会产生辐射,向外传递热 量,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阻碍这种辐射,地表的温度会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这就是温室效应。大量使用化石燃料、砍伐森林,加剧了温室效应。 4 三、比热容 1、比热容(c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 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 改变而改变,只要物质种类和状态相同,比热就相同 ..... ...×.10..3.J/(kg .................。.(.C.水.=.2 2、比热容的单位是:J/(kg?℃),读作: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4、热量的计算:

(完整word版)2020届九年级中考复习浙教版科学讲义:九年级上册14物理实验和探究

第14课时物理实验与探究 初中科学物理部分探究重点列举(c) 【命题重点】 1.探究光的传播规律。 2.探究能的转化与守恒。 3.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 4.探究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 5.探究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 6.伏安法测电阻和电功率。 【命题题型】 1.实验探究题。 2.选择题、简答题。 【答题注意】

1.电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规范。 2.运用相关知识原理分析问题。 3.注意结论表达的规范性、严谨性。 4.在实验与探究过程中对科学思想方法的要求。 类型一探究光的传播规律 典例1 [2019·盐城]小明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将玻璃板竖直立在水平桌面上,在白纸上画出表示玻璃板前后两表面的位置MM′和NN′。 图14-1 (1)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玻璃板的厚度,其读数为__0.30__cm。 (2)在玻璃板前放棋子A,观察到棋子在玻璃板中有两个像,一个较亮、另一个较暗,较亮的像是光线经__MM′__(选填“MM′”或“NN′”)面反射形成的。 (3)为验证“像是虚像”的猜想,小明将一张白卡片放在__像__的位置,__直接__(选填“直接”或“透过玻璃板”)观察卡片上有无棋子A的像。 (4)将棋子B(图中未画出)放到玻璃板后,使它与较亮的像重合,并测量棋子A的右端到MM′的距离l A和棋子B的左端到NN′的距离l B,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分析数据可得:像到反射面的距离__小于__(选填“小于”或“大于”)物到反射面的距离。 (5)实验中,像与物到反射面的距离存在差值。小明对此很感兴趣,他想探究影响这一差值大小的因素。请帮小明提出一条有价值且可探究的问题:__像与物到反射面的距离存在差值与玻璃板的厚度有什么关系?__。 【解析】(2)由于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而玻璃的两面都能反射光,能成两个像,前面的玻璃MM′表面反射的光较多,成的像较亮,后面的玻璃NN′表面由于光的反射后,物体反射的光减弱,故成的像较暗。(3)为验证“像是虚像”的猜想,小明将一张白卡片放在像的位置,可以直接观察光屏上是否有棋子A的像,如果有,则为实像,否则为虚像。(4)根据上述实验数据可知l B<l A,即像到反射面的距离小于物到反射面的距离。(5)实验中,像与物到反射面的距离存在差值,原因可能是玻璃板有一定的厚度,则问题可以为:像与物到反射面的距离存在差值与玻璃板的厚度有什么关系? 跟踪训练1 [2019·金华校级模拟]下列对各光学现象的相应解释或描述,正确的是(C) 图14-2

九年级物理上册 知识点25 电动机和发电机辅导讲义 (新版)新人教版

电动机和发电机 重难点易错点解析 题一: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用来研究通电直导线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的实验装置是() 题二:关于产生感应电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闭合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导体中会产生感生电流 B.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会产生感应电流 C.闭合导体的一部分在磁场中沿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产生感应电流 D.感应电流的方向与磁感线的方向、导体切割磁力线的运动方向无关 金题精讲 题一: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使人类步入电气化时代.制造发电机所依据的主要物理知识是()A.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B.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C.电磁感应现象 D.电流周围存在着磁场 题二:下列电器对应的工作原理正确的是() A.发电机——电流磁效应 B.电磁继电器——电流的热效应 C.电磁铁——电磁感应 D.电动机——磁场对通电线圈的作用 题三:如图所示,手压电筒都有一接柄,通过塑料齿轮带动铜丝线圈内磁性飞轮高速旋转,实现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流。因此它是利用原理,把能转化为电能。最早发现此原理的科学家是。 题四:关于直流电动机模型安装实验中,下列现象可能发生的是() A.将电源两极对调,线圈转动方向不变 B.将磁铁两极对调,线圈转动方向不变 C.将电源和磁铁两极都同时对调,线圈转动方向不变 D.将电源和磁铁两极都同时对调,线圈会反方向转动 题五:把一根柔软的螺旋形弹簧竖直悬挂起来,使它的下端刚好跟杯里的水银面相接触,并使它组成如右图所示的电路图,当开关S接通后,将看到的现象是( ) A.弹簧向上收缩 B.弹簧被拉长 C.弹簧上下跳动 D.弹簧仍静止不动 思维拓展 题一:如图所示,一束电子自右向左从狭缝里射出,穿过磁场时受到的磁场力作用,而向纸面内偏转。(1)如将两个磁极对调后,电子束将偏转;(2)如磁极不变,而把电子束换成带正电的粒子束,则此粒子束将偏转;(3)若换成不带电的粒子束,则此粒子束将偏转(选填“发生”或“不发生”)。 电动机和发电机 讲义参考答案 重难点易错点解析 题一:B 题二:C

最新新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资料

2016--2017年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知识大纲 第十三章热和能 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1、扩散现象: 定义: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①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②分子之间有间隙。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只是扩散的快慢不同,气体间扩散速度最快,固体间扩散速度最慢。 汽化、升华等物态变化过程也属于扩散现象。 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 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2、分子间的作用力: 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①当分子间距离增大,大于r0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更快,引力大 于斥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②当分子间距离继续增大,分子间作用力继续减小,当分子间距离大于10 r0时,分子间 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了。 第二节内能 1、内能: 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内能的单位为焦耳(J)。内能具有不可测量性。 2、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 ①温度: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温度降低,内能减小;反之,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却不一定升高(例如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要不断吸热,内能增大,而温度却保持不变),内能减小,温度也不一定降低(例如晶体在凝固的过程中要不断放热,内能减小,而温度却保持不变)。 ②质量:在物体的温度、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物体的内能越大。 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①做功: 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主要是机械能)的相互转化的过程。 ②热传递: 定义:热传递是热量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的过程。 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热量是变化量,只能说“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不能说“含”、“有”热量。“传递温度”的说法也是错的。)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讲义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 第十章物态变化 第一节温度计 1、原理: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构造:常用温度计的基本构造是:玻璃外壳、毛细管、玻璃泡、、刻度及温标。 3、温度计的分类: 根据膨胀液体分;酒精温度计煤油温度计水银温度计 根据用途分:实验室用温度计(-20…110℃分度值1℃) 寒暑表(-30…50℃分度值1℃) 体温计(35…42℃分度值0.1℃) 4、体温计:玻璃泡大,内管细小------灵敏度高,测量准确 玻璃泡上端有缩口--------液柱可自动上升,不能自动下降,可离开人体读数,用前要用力将水银柱甩回玻璃泡内 柱体做成三棱柱形,并有一边是圆弧形------起放大液柱的作用,要正对弧形面读数(不需要估读) 5、如何使用温度计(三要三不要) (1).使用温度计前要先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选择适当的温度计,测量前要看清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这样才能正确读出所测量的温度,并且不会损坏温度计。 (2).测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与容器器壁、容器底部接触,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被测液体中。 (3).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 (4).读数时,玻璃泡要留在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6、摄氏温度的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沸水的温度是100℃,在0℃和100℃之间平均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为1℃ 第二节熔化和凝固 1、物质的三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2、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吸热过程) 3、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放热过程) 4、晶体:有固定熔化温度的固体叫做晶体。(如海波,萘冰等) 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 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做凝固点。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5、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叫做非晶体。非晶体没有确定的凝固点和熔点.(如玻璃、塑料、蜡、松香、沥青) 6、注意: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虽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不断上升。 7、如何判断晶体和非晶体: (1)从有无熔点来判断,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 (2)从熔化过程的现象来判断,晶体的熔化过程:固态→固液混合态→液态。 非晶体的熔化过程:固态→软→稀→液态。 (3)从熔化现象来判断,关键是观察图像中是否存在一段平行于时间轴的线段,有则为晶体,没有则为非晶体。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电流和电路》辅导讲义

初三物理辅导讲义 第十五章第2节电流和电路 【知识巩固】 1.自然界只有种电荷. 2.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 3.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异种电荷 4.电荷量:叫电荷量,简称电荷。其单位是,简称,符号。 5.善于导电的物体叫;如:、人体、大地、酸碱盐溶液; 6.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叫,如:、玻璃、塑料等 【探求新知】 一、电流 1、电流的形成:电荷在电路中沿着一定方向移动,电路中就会形成电流。形成电流的电荷可以是正电荷,也可以是负电荷 2、电流的方向:把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电流的方向与负电荷、电子的移动方向相反。 注意: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在电源内部,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的负极流向正极。二极管是半导体,具有单向导电性,即电流只能从它的一端流向另一端,不能反向流动 3、持续电流形成的条件:①必须有电源; ②电路必须闭合。(只有两个条件都满足时,才能有持续电流) 经典例题 例1如图所示甲、乙两个验电器,甲不带电,乙带正电,用金属杆将甲、乙连接起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流方向是从乙到甲,自由电子运动方向是从乙到甲 B.电流方向是从甲到乙,自由电子运动方向是从乙到甲

C.电流方向是从甲到乙,自由电子运动方向是从甲到乙 D.电流方向是从乙到甲,自由电子运动方向是从甲到乙 跟踪练习 1、雷雨时,避雷针的尖端能不断地向空中释放电子,关于避雷针中的电流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地面流向尖端B.从尖端流向地面 C.没有电流D.由地面和空气带电多少决定的。 二、电路的构成 1、一个完整电路的构成:至少由电源、开关、用电器、导线四部分组成。 2、电源:提供持续电流,把其它形式的能转化成电能; 用电器:消耗电能,把电能转化成其它形式的能(电灯、风扇等); 各部分的作用导线:连接电路的各个元件,输送电能; 开关:控制电路的通断 从能量的角度分析:电源提供电能,用电器消耗电能,开关控制电能,导线输送电能。3、电路的三种状态: 1)通路——接通的电路叫通路,此时电路中有电流通过,电路是闭合的。 2)开路(断路)——断开的电路叫断路,此时电路不闭合,电路中无电流。 可能的原因:开关没闭合、接线处松动、导线断了以及电器损坏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