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 2单元 用感官观察 6.借助工具观察 PPT课件

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 2单元 用感官观察 6.借助工具观察 PPT课件

苏教版小学科学第一册第2单元用感官观察

6、借助工具观察

A 案

教学资源开发

本课是苏教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用感官观察》中的第三课。本课是在学生认识感官、了解各种感官功能基础上推出的,当人们直接用感官观察不能解决问题时,借助工具观察就成为一种必然选择。本课从学生亲自使用观察工具开始,拓展到了解生活中还用到哪些观察工具。第一个活动,学生分别用肉眼、放大镜、简易显微镜观察自己的指纹,通过比较三种方法看到的不一样的情形,知道使用工具可以观察到物体更多的细节,而这些都是肉眼无法看到的。这个活动中还要学会正确使用放大镜和简易显微镜。第二个活动,除了比较眼睛观察到的不同,还可以比较用耳朵听和借助听诊器听心跳声有什么不同,发现听诊器听到的更清晰,让学生亲身体验到使用工具大大延伸了人的听觉功能。第三个活动,认识各种观察工具。望远镜、显微镜和汽车后视镜延伸了人的视觉功能,盲杖延伸了盲人的触觉功能,助听器延伸了听力障碍者的听觉功能,学生活动手册中还列举了酒精测试仪,它延伸了人的嗅觉功能。根据教材内容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通过做用感官直接观察和借助简单工具观察的活动,知道使用简单工具可以观察到事物的更多细节。

●通过阅读图片资料,知道各种各样的观察工具延伸了人的感官功能。

科学探究

●会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学习简易显微镜等观察事物。

科学态度

●养成安安静静、仔细观察、耐心倾听的好习惯

●乐于对生活当中常见的科学现象、自然现象进行探究与分享。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让学生认识到各种观察工具在一些行业中的运用,以及观察工具使用给人们带来的便利。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放大镜、简易显微镜、听诊器。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导入

1、谈话:上次课我们学了认识世界的感官——眼、鼻、舌、皮肤等。正是这些器官,让我们认识周围的世界,你会用哪些器官来发现周围的世界?

2、学生交流互动。

3、小结:前两节课我们用自己的自己的各种感官观察周围的世界,大家对于如何观察世界已经有了自己的看法,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了解世界。

【评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成体系的逐层推进式的,从认识感官到各种感官的具体功能以及综合运用几种感官观察事物,到最后借助工具观察,为了让学生理清思路,在教新课前用对学生提问的方式帮助学生复习旧知,强化学生语言表达交流能力的培养,同时引出新课的教学。

二.活动探究、认识工具在观察中的作用

(一)活动一:观察大拇指指纹

1、观察左手拇指指纹,提问:你能看到什么?看到的指纹是什么样的?

2、追问:指纹又细又小还比较淡,我们看起来很吃力,也可能看不清楚,你有没有办法能看得更清楚一些呢?

3、指导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来回移动放大镜直到看清楚。

提示:在使用放大镜时,不得用放大镜看太阳。

4、认识指纹的三种常见形状:斗形纹、弓型纹、箕形纹。

5、用放大镜观察指纹,完成活动手册上的选项。

6、谈话:用放大镜我们已经基本能看清指纹了,还有一种工具能让我们看得更清晰,你知道是什么吗?(显微镜)

7、示范手持式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8、学生用显微镜观察指纹。

9、交流观察感受。

(二)活动二、听心跳声

1、指导学生相互听心跳声。

2、示范听诊器的使用方法。

3、学生用听诊器听同桌心跳。

4、交流直接用耳朵和用听诊器听心跳声听到的有何不同。

(三)活动三、认识各种观察工具,了解各种工具的功能

1、导入:放大镜、显微镜能让我们看清细小的物体,有种工具能让我们看得更远,你们知道是什么吗?对于望远镜你知道什么?

2、视频介绍望远镜的种类、功能。

3、看书上的各种工具,视频介绍各种工具的功能。

4、指导完成活动手册中的连线题,让学生对各种工具对应延伸我们什么感官功能有清晰的认识。

【评析】一年级的学生用感官观察事物的经验是有的,但是用工具观察事物的体验就比较少了,尤其是比较专业的观察工具,那就更少了。所以本课中地三个主体活动对于学生的吸引了是巨大的,这既是好处也往往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比如说学生的的关注点往往会是观察事物的过程体验,对于工具使用带来的好处,以及观察工具对我们感官的延伸意义会忽略,就是我们常说的“玩得很开心,什么没学到”,针对这种情况,设计时加强了两种方法观察方法观察体验的比较,通过比较让学生明确工具的优势,以及观察工具带来的便利。

三、延伸拓展,全课总结

1、谈话:生活中观察工具种类很多,这些工具能帮助我们认识世界、了解自我。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我们的工具也在不断发展,这些工具让人类认识了解世界变得更轻松方便。

2、总结:说说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如果家里有放大镜,我们在使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什么?

【评析】组织学生进行回顾与总结,帮助学生对用工具观察的好处有一个更具体,更全面的认识,同时也可以详细梳理各种工具对应的感官延伸。

教学片段赏析

“观察大拇指”教学片段

师:仔细观察自己的左手大拇指指腹部位,你能看到什么?

生:有一条一条的线。

师:这些线就是我们的指纹。你的指纹长什么样的?

生:有好多线。

生:淡淡的。

生:很细。

生:看不清。

师:指纹又细又小,我们看起来很吃力了,你有没有办法能让我们看得更清楚一些?

生:到亮的地方去看。

生:看得时候离眼睛近一些。

师:你们说的方法都行,那有没有什么工具能让我们看得更清晰呢?

生;用放大镜。

师:好主意,你用过放大镜吗?

生:书上看到过的。

师:谁用过放大镜吗?来说说怎么用?

生会演示,不会说。

师:看明白了吗?把放大镜放在大拇指前面,慢慢移动放大镜,眼睛觉得看清楚了就行。一起试试吧。注意小手上有些脏,不要碰到镜片哟。

生:看清楚了。

生:老师,我手上的线一圈一圈的。

生:我的也有一个个圈。

生:我的和旁边小朋友的不怎么一样,我的不圆。

生:我的也不圆。

……

【评析】教学过程平淡无奇,但是过渡设计自然巧妙,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对于课堂中生成的资源能充分把握利用,并且利用一切机会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新课程实施的一个突出变化,就是教材不再是教学的唯一依据,不再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而是提倡教师依据自己所追求的,想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选择、组合、再造,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体现的是用教材,而不是拘泥于教材。

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6. 借助工具观察(教案)

6.借助工具观察 【教学目标】 1.通过做用感官直接观察和借助简单工具观察的活动,知道使用简单工具可以观察到事物的更多细节。 2.通过阅读图片资料,知道各种各样的观察工具延伸了人的感官功能。 3.会正确使用放大镜、简易显微镜等观察工具。 4.在借助工具观察周围的世界的过程中让学生感知科技改变世界的理念。 【教学重点】 知道使用简单工具可以观察到事物的更多细节。 【教学难点】 会正确使用放大镜、简易显微镜等观察工具。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PPT。 学生材料:每人放大镜1个,每组简易显微镜4个、观察的字条,信封。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闯关游戏,认识屏幕上较大的字 1.开学到现在想必同学们认识了很多字吧,今天我们一起来玩个游戏,游戏的名称叫做闯关游戏赢宝物。 2.(出示大屏幕)同学们,大屏幕上这个字你们认识吗。 生汇报交流。 同学们真棒,认识这个字,叫做观察的察,你们是用什么感官找到的呢? 生汇报交流(用眼睛) [设计意图:提出观察任务,激发观察兴趣,学生利用感官眼睛能轻易找到较大的字。]二、借助放大镜观察较小的字 1.刚刚同学们真棒,轻松闯过第一关。现在做好准备了吗?我们即将开始闯第二关。老师啊,事先把字藏在1号信封里,放在你们抽屉,现在请你们把它找出来。老师给你们五秒钟

的时间,找出正确的察字。 2.生汇报遇到困难。(字太小,看不清,太模糊,看起来很吃力……) 3.你们觉得生活中有什么样的工具能帮助我们快速找到正确的字呢? 4.生汇报:放大镜。 5.师请同学上台演示如何在正确使用放大镜。 6.生纠错。 7.师生共同总结出正确使用放大镜的方法。 8.生利用放大镜找出正确的察字。 9.总结利用放大镜和单单用眼睛观察的区别。 10.板书+贴画(放大镜) [设计意图:将游戏难度升级,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引出借助镜相比于眼睛观察的好处。]三、巧借显微镜,观察字条的底纹 1.刚刚同学们利用放大镜找到了正确的察字。可是老师看到的字是这样的。(出示大屏幕)仔细对比一下,老师观察到的字和你们找到的字有什么区别? 2.生汇报交流(老师的字后面有底纹,老师看到的字更清楚,老师字的后面好像还有很多秘密) 3.你们觉得老师是用什么观察到的呢? 4.生汇报显微镜。 5.(出示显微镜)你们会使用显微镜吗?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 6.生使用显微镜,观察字的底纹。 7.总结:利用显微镜相比于放大镜能观察到更多看不清的东西,而且更加清晰。 8.板书加贴画(显微镜) [设计意图:教会学生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并意识到根据不同的观察目的,应该选择不同的观察工具。] 四、总结评价与反思 1.刚刚我们使用了那些东西帮助我们闯关呢?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梳理

第二单元用感官观察 1. 本单元主题的提出 观察是人认识自然的基本方法,也是小学生学科学的重要方法。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我们在观察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再借助观察获得发现,进而形成合理的解释和结论。科学离不开事实的证据,而事实证据的获得则离不开观察。观察是所有科学的基础。从个体的认识来看,观察是儿童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婴儿呱呱坠地,就开始用感官从周围世界获取信息。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观察能力逐步发展,这不仅增强了他们获取信息的能力,更有助于他们区分主观的世界和客观的世界,为学习小学科学课程做准备。所以本套教材在指导学生初步了解科学是什么之后,即以观察为起点,着力于小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一年级学生对自然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对周围的事物总是想摸一摸、看一看、闻一闻……这些都是人类探究世界的本能的观察行为。本单元将以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活动为载体,在解决一个又一个他们感到好奇的小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明白观察伴随着今后科学探究的每一步,逐渐学会各种观察的方法,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培养良好的观察能力和观察品质。 2. 本单元对《课程标准》的落实 (1)本单元通过一系列动手、动脑活动,落实《课程标准》低年段的 课程目标。

科学知识:观察、描述常见物体的基本特征。 科学探究: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多种感官或者简单的工具,观察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 科学态度: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常见的动植物和物质的外在特征、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自然现象表现出探究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科技产品及其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 (2)本单元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低年段的课程内容。 9.1 动物通过不同的器官感知环境。 举例说出动物可以通过眼、耳、鼻等感知环境。 10.1 人体有感知各种环境刺激的器官。 识别眼、耳、鼻、舌、皮肤等器官。 1.1 物体具有质量、体积等特征。 通过观察,描述物体的轻重、薄厚、颜色、表面粗糙程度、形状等特征。 17.3 工具是一种物化的技术。 描述肉眼观察和简单仪器观察的不同。 3. 本单元次级主题的构成及逻辑关系 本单元由三课组成:《认识感官》《感官总动员》《借助工具观察》。对于感官功能的认知和体验,采用了由分到总,由单一到综合的设计思路,三课之间也具有层层递进的内在逻辑。总体上来说,是对科学方法,即观察能力的训练。第一课,从明确什么是感官入手,分别用眼、

6.借助工具观察

《借助工具观察》教学案例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用感官观察》中的第三课,是在学生认识感官、了解各种感官功能的基础上开展的学习内容。本课点面结合,共安排了三个部分的教学活动。第一个活动,学生分别用肉眼、放大镜、简易显微镜观察自己的指纹,发现使用工具可以把事物的细小部位看得更加清楚。第二个活动与第一个活动在教学方法上非常相似,学生通过比较用耳朵听和借助听诊器听心跳声,发现使用听诊器后就能听到耳朵听不到的声音。第三个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各种常见的观察工具并交流其作用,意识到工具的使用是为了延伸感官的功能,帮助人类更好的生活和学习。 二、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前面两课的学习,已经认识了感官,并学会了用感官观察,但他们缺少借助工具帮助观察的主观意识。尽管这一年龄段的学生见到过或听说过放大镜、显微镜、听诊器,但很少有使用这些工具的经验,更缺少科学规范使用工具的方法。因此,教学中需要教师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以观察为主线,指导学生科学使用工具,帮助学生充分感知工具对人感官功能的延伸作用,进而体验到观察带来的乐趣和学习成就感。 三、学习目标 ●知道使用简单工具可以观察到事物的更多细节; ●知道各种各样的观察工具延伸了感官的功能; ●会正确使用放大镜、简易显微镜、听诊器等观察工具; ●了解生活中有多种观察工具,这些工具的使用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的便利。 四、重点与难点 重点:知道观察工具的使用可以延伸感官的功能。 难点:会正确使用放大镜、简易显微镜和听诊器。 五、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放大镜、简易显微镜、听诊器、活动手册。 六、教学过程 (一)用不同方式观察指纹 1. 出示一家三口手的照片,交流观察发现。 (1)提问:这张照片中,哪只是爸爸的手?妈妈的手?宝宝的手?你是怎么判断的? (2)学生描述三者之间的不同。

教科版(2023秋)科学一年上册《植物》第二课《 观察一棵植物》说课课件(共25张PPT)(附反思、

教科版(2023秋)科学一年上册《植物》第二课《观察一棵植物》说课课件(共25张 PPT)(附反思、板书) (共25张PPT) 《观察一棵植物》说课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的内容《观察一棵植物》。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展开。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 观察一棵植物选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本单元的核心概念是植物是活的,是有生命的;本节课内容主要有:选择一棵植物进行观察,它是什么样的?观察它的根茎叶。本课以观察,记录,交流为重点,通过思考,讨论,引导学生利用多种感官,发现大自然中不同植物的外部形态特征。 二、说学情 一年级的孩子自我控制和约束能力较差,只有让他们感兴趣的活动,他们才乐意去做,乐意去学。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创设一个植物世界,一个快乐的学生大舞台,把植物以亲切美丽的形象,引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能力目标:通过语言的描述,观察植物等形式,发展观察力,培养学生爱护植物的意识,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在一个植物的王国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快乐的学习探究,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社会实践。 四、说教学重难点 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多种感官观察一棵植物的外部形态特征。 教学重点: 初步学会按顺序进行科学观察一棵植物。 教学难点: 五、说教法学法 以教师的引导为主导,体现先导后教"、进而无为而教"的教学思想。以学生的学习为主体,体现先做后学"、进而自主学习"的学习思想;采取个人自主探究与小组学习有机结合,以学生的实践操作为中心,引导学生学会学科学、想科学、用科学。 六、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1、用MV导入课程。低年级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可能上课铃声响了,他们还在惦记外面的事情。我就用一首他们熟悉的欢快的歌《小松树》去吸引他们。从动态的MV到丰富多彩的植物图片,让孩子们充分感受植物的美,激发他们想了解植物的欲望。

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6借助工具观察教案 (2)

6.借助工具观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使用放大镜和简易显微镜观察手指指纹,知道使用简单工具可以看到更多细节。2通过使用听诊器听心跳的活动,知道使用简单工具可以听到更多细节。 3通过阅读资料和视频,知道各种各样的的观察工具延伸了人的感官功能,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便利。 教学重点 知道使用简单工具可以观察到事物的更多细节 教学难点 会正确使用放大镜、简易显微镜等观察事物 学情分析 延续上一节课的内容,本课活动主要发展的科学探究技能还是观察。有所区别的是使用工具进行观察。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听说过放大镜、显微镜、听诊器,但使用它们的经验几乎没有。本节课也是学生初次接触观察工具,以学生的体验活动为主,通过他们不断使用,来直观的感受到观察工具对人感官功能的延伸,从而培养学生在日常观察活动中,当使用感官不能很好的进行观察时,使用工具帮助自己观察事物的意识,进而体验到观察带来的乐趣。 教学准备 放大镜简易显微镜听诊器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师:(出示三幅小猪佩奇图片),提问:老师这有三个小猪佩奇,有一个与其它两个不同,你能把它找出来吗? 生成功找出不同的图片。 师:(出示三幅手掌图片),提问:你们真棒。老师这还有三幅小手的图片,你可以帮老师把不同的那一幅找到吗?

生不能够成功找出不同的图片。 师:为什么不能找到呢? 生:看不清 师:你有什么办法可以看清楚? 生:放大图片 师:使用什么工具可以放大图片? 生:放大镜 师:放大镜属于科学观察工具的一种,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借助观察工具观察事物。 【意图】本单元的课具有连续推进性,在新课开始前,让学生使用前两节课学会的技能观察事物,温习旧知,同时了解学生关于观察工具的前概念,激发学生借助观察工具更好的完成观察的兴趣。将学生自己已有的关于观察工具的生活经验与其对应的科学知识相匹配。 二认识放大镜、显微镜在观察中的作用 师:观察完别人的手指,我们也来观察自己的左手拇指指腹部位,谁能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生:有纹路,有线条,有圈圈,细细的线,看不清 师:有什么工具可以使我们看得更清晰? 生:放大镜 师:(拿起放大镜)谁用过放大镜?能给大家讲讲如何使用? 生边演示使用边讲 师:谈话,把放大镜放在大拇指前面,慢慢移动放大镜,直到看清楚,不要碰到镜片,不能对着太阳。再次观察,你看到了什么? 生:指纹是向一边开口的,椭圆形的;指纹是一圈一圈的,圆圆的;指纹是弓形的。 师:边画图记录边小结,一边开口的,叫做箕形纹,像弓一样,叫做弓形纹,像圆圈一样,叫斗形纹。 师:这么小的指纹都能被你们观察到,手上还有更小的东西吗? 生:细菌 师:使用什么工具能观察到?

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6. 借助工具观察 (5)

6.借助工具观察 【教材分析】 本课是苏教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用感官观察》中的第三课。本课是在学生认识感官、了解各种感官功能基础上推出的,当人们直接用感官观察不能解决问题时,借助工具观察就成为一种必然选择。本课从学生亲自使用观察工具开始,拓展到了解生活中还用到哪些观察工具。第一个活动,学生分别用肉眼、放大镜、简易显微镜观察自己的指纹,通过比较三种方法看到的不一样的情形,知道使用工具可以观察到物体更多的细节,而这些都是肉眼无法看到的。这个活动中还要学会正确使用放大镜和简易显微镜。第二个活动,除了比较眼睛观察到的不同,还可以比较用耳朵听和借助听诊器听心跳声有什么不同,发现听诊器听到的更清晰,让学生亲身体验到使用工具大大延伸了人的听觉功能。第三个活动,认识各种观察工具。望远镜、显微镜和汽车后视镜延伸了人的视觉功能,盲杖延伸了盲人的触觉功能,助听器延伸了听力障碍者的听觉功能,学生活动手册中还列举了酒精测试仪,它延伸了人的嗅觉功能。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对于放大镜、听诊器已经有了简单的了解,知道他们的作用,但怎样使用,却需要老师细致的指导,显微镜对于学生则是完全陌生的,要尽可能让每个孩子都动手看一看,同时通过更多的图片让学生知道显微镜下的物质世界与我们平时看到的物质世界的差异。【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通过做用感官直接观察和借助简单工具观察的活动,知道使用简单工具可以观察到事物的更多细节。 2.通过阅读图片资料,知道各种各样的观察工具延伸了人的感官功能。 科学探究: 1.会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学习简易显微镜等观察事物。 科学态度: 1.养成安安静静、仔细观察、耐心倾听的好习惯。 2.乐于对生活当中常见的科学现象、自然现象进行探究与分享。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1.让学生认识到各种观察工具在一些行业中的运用,以及观察工具使用给人们带来的便利。【教学重点】 知道使用简单工具可以观察到事物的更多细节。

苏教版科学一年级上册《2单元 用感官观察 6 借助工具观察》_3

苏教版小学科学第一册第二单元《用感官观察》 《借助工具观察》 【教学资源的开发】 《借助工具观察》一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三课。本单元是对“走进科学”单元的具体展开。科学作为一种认识世界、获取知识的方法,离不开客观的事实证据。所以本单元的重点在于让学生学会运用感官获取事实证据。 本单元遵循“认识感觉器官及其功能——综合运用感官进行观察——借助工具进行更深入的观察”这条主线,第一课《认识感官》了解视、听、嗅、味、触觉的主要器官及它们的功能;第二课《感官总动员》是体验并知道我们对外界事物的观察认识不能仅仅通过单一感官的活动而获得,而是需要综合运用我们的所有感官进行观察和认识;第三课《借助工具观察》让学生了解到我们的感官无法满足我们对事物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和认识,这个时候需要借助工具进行观察,并掌握一些简单工具的使用方法。 【学情分析】 从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发展水平来看,他们对世界充满了好奇,也迫不及待的想要了解世界,经过本单元前两节课的学习和活动,已经能够比较熟练的运用感官来进行观察活动,但是当想要更深入地观察时发现我们的感官已经无法满足我们的观察需要,对于工具他们也充满了好奇,急切想要知道这些工具用来干什么、怎样用。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通过观察大拇指的指纹活动,认识到借助工具我们可以更深入地进行观察。 科学探究:认识一部分观察工具。掌握一些常见工具的使用方法,并借助工具进行观察活动。科学态度:在借助工具观察后感受到工程对科学的促进作用,科学与工程紧密联系不可分割。 【重点与难点】 重点:借助工具观察。 难点:观察工具的使用方法。 【教学准备】 学生分组材料:放大镜、简易显微镜、听诊器。 教师演示材料:手机体检APP软件、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观察大拇指。 1、小朋友们,我们的手指头有一个秘密,你能把这个秘密找出来吗?请你观 察你的大拇指。 2、学生观察手指,交流观察到了指纹。

借助工具观察

4.借助工具观察 教学目标: 1.通过做用感官直接观察和借助简单工具观察的活动,知道使用简单工具可以观察到事物的更多细节。 2.通过阅读图片资料,知道各种各样的观察工具延伸了人的感官功能。 3.会正确使用放大镜、简易显微镜等观察事物。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使用简单工具可以观察到事物的更多细节。 难点:会正确使用放大镜、简易显微镜等观察事物。 教学准备: 学生分组材料:放大镜、简易显微镜 教学预设: 活动一:学习放大镜和显微镜的使用方法,用肉眼、显微镜、放大镜观察自己的指纹,发现不同。 设计意图:观察指纹的活动,意在激发学生使用工具观察的兴趣。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重在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工具观察,培养学生使用工具观察的意识。教学过程: 组织学生用三种方法观察手指指纹时,重点观察纹路的粗细和凸凹感,能明显发现肉眼与放大镜、显微镜观察效果不一样。 可以让学生用三种方法观察布料,效果比指纹更明显,学生会有惊喜发现。 在介绍使用放大镜、简易显微镜的方法时,尽量让学生说。在这个基础上,教师规范放大镜和简易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观察过程中,不过分追求细节,而是侧重于体验用观察工具能让我们看得更清楚。 活动二:用耳朵直接听和借助听诊器听心跳声,发现利用观察工具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 设计意图:在学生体验了观察工具可以帮助人们看得更清楚之后,本活动使学生继续体验工具还可以帮助人们听得更真切。 教学过程: 心跳声对于学生来讲并不陌生,从亲自用耳朵听心跳声,到用听诊器听同学或自己的心跳声,要充分调动学生利用工具观察的兴趣。 注意事项:教学时要特别注意组织好课堂教学秩序,让孩子们静静地听,悄声地进行交流,否则会影响其他同学听声音的效果。 活动三:认识各种观察工具。简单了解各种具的作用。 设计意图:了解更多的观察工具,知道观察工具延伸了人体的感官功能。体会现代科技帮助人类更好、更广泛地了解周围事物,解决了生活中的许多问题。 教学过程: 课前适当了解学生对观察工具的了解情况,课上可以组织学生交流他们的经验。 组织学生交流常见的观察工具,帮助学生梳理这些工具与人体感觉器官的联系。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准备一些其他观察工具,教师和学生共同演示使用,丰富学生对各种观察工具的体验。 注意事项:本节课认识的是各种观察工具,注意与测量工具,如尺子等有所区别。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6 借助工具观察 苏教版

第六课借助工具观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观察可以借助工具。 2.学会使用放大镜。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利用各种工具,知道借助工具可以帮助观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愿意与同伴合作,并勇于交流自己的想法。 2.愿意接触新的事物。 【教学重难点】 1.知道借助工具可以帮助观察。 2.学会使用放大镜。 【教具准备】 放大镜、显微镜、永久载玻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上次的科学课,我们知道了有时候观察事物单靠一个感官是不够的,我们想要全面的认识一个事物,常常需要动用多种感官来配合。 2.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还要跟大家分享一个观察事物的新方法——借助工具观察,它对我们观察事物会有很大的帮助哦!我们一起来试试看。(板书课题) 二、借助工具观察。 (一)借助放大镜观察。 1.师:同学们,现在请大家看看自己左手的大拇指,用自己的铅笔,把看到的手指上的纹路画下来。 2.师:同学们,你们都可以把自己的手指头的纹路看清晰吗? 3.学生说自己的发现,教师随机点评。 4.师:是的,有的同学看的不是很清晰,我们要怎么办呢?同学们想想办法。

5.学生说自己的想法,教师结合点评指导。 6.师:同学们,刚才有同学提到了可以借助放大镜来观察我们的手指纹路。同学们认识的知识面真广泛,能够想到可以借助放大镜来观察。但是你们知道怎么使用放大镜啊? 7.师: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手执放大镜来回移动,直到看清楚。千万注意!不能用放大镜来对着太阳看。这样会伤害自己的眼睛。都听明白了吧! 8.师:现在老师把放大镜发给大家,同学们观察下自己的两只手的大拇指的纹路长的一样吗? 9.学生动手使用放大镜观察自己的大拇指纹路,教师巡视指导。 10.师:同学们,观察后请大家翻开《活动手册》第6面。看到你的指纹跟哪个图像,你就在那个图下面打钩。 11.师:今天我们用了两种方式来观察我们的手指的指纹,一种是直接用我们的眼睛观察,另一种是借助放大镜来观察。同学们你们有发现什么不同嘛? 12.学生说自己的发现,教师随机点评。 13.小结:同学们,我们对比了用眼睛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我们可以感觉到借助放大镜观察可以帮助我们观察东西看得更清楚。 (二)借助显微镜观察。 1.师:同学们,老师手上有一个植物的永久装片,你们能看清楚里面是什么吗?用放大镜再试试看。 2.师:同学们,这个植物的装片,我们用眼睛看观察不了,借助放大镜也观察不了,要怎么办? 3.学生说自己的想法,教师结合点评指导。 4.师:同学们,这时候我们就要借助另一个工具来观察啦——显微镜。同学们,这是显微镜,它的放大倍数有1200倍。也就是它可以把物体放大1200倍。是不是可以帮助我们观察很微小的事物啊? 5.师:同学们,现在老师这里有三台显微镜,三个显微镜下分别是不同的植物装片。每个小组先观察一台显微镜,等其他小组观察完后,再进行另一台显微镜的观察。请看老师的温馨提示: ①显微镜在观察前是需要进行调试的,老师已经帮大家调试好了。大家不要去碰显微镜的旋钮。 ②观察的时候要有秩序,不要争吵。 ③先观察好的同学,静静地回到位置做好。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6借助工具观察苏教版

借助工具观察 教材与学情分析 本课是第2单元《用感官观察》的最后一课,承接前面《认识感官》和《感官总动员》两课。本课的学习内容主要围绕“当感觉器官无法直接观察并解决问题时,可以借助工具观察,实现感官的延伸,提高人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展开的,由此设计了第一个观察指纹的活动,其次是听诊器听心跳声活动,最后是了解更多的观察工具。学生有了前两课的学习,为本课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一年级学生对本课涉及的工具,会略有一些了解,但是未必亲自使用过,甚至很少有机会在教师的指导下,借助工具进行有序地科学观察活动。因此,学生在本课的观察探究活动中,探究欲望会更强,能大大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品质和观察兴趣,教师要善于把握好这样的教学良机,组织好学生的教学活动。 :Z_xx_https://www.wendangku.net/doc/d519205611.html,]来源[ 教学目标、通过做用感官直接观察和借助简单工具观察的活动,知道使用简1 单工具可以观察到事物的更多细节。、通过阅读图片资料,知道各种各样的观察工具延伸了人的感官功2 能。、会正确使用放大镜、简易显微镜等观察事物。3 教学重点:知道使用简单工具可以观察到事物的更多细节。教学难点: 会比较用工具观察和感官观察的不同。 教学准备: 放大镜、简易显微镜、听诊器、单筒望远镜、双筒望远镜等。

教学过程:https://www.wendangku.net/doc/d519205611.html,][来源一、导入新课 1、让学生回想在我们人体内可以用哪些感官来观察周围事物。 2、学生思考。(指名汇报:眼睛、鼻子、耳朵、舌头、皮肤) 【评析】导入环节是引领学生对认识感官和多感官联系在一起观察的总结和归纳,因此在开课伊始,有必要调动学生已有的、已学的知识,教师有了对学生前概念的了解,有目的的开展好下一阶段教学,并为下一个教学活动做好铺垫。 二、探究活动 (一)用肉眼、放大镜、简易显微镜观察指纹纹路。 1、用眼睛观察自己10个手指肚上的皮肤,有什么发现。 2、学生观察后,汇报手指上有指纹。 3、这些指纹的纹路是什么样子的,学生继续观察、描述。 :https://www.wendangku.net/doc/d519205611.html,]来源[ 4、教师点拨:要想把指纹上的皮肤,观察的更清楚些,你能想到什么办法? 5、学生交流,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提供工具,比如放大镜、显微镜。 6、教师讲解:我们先借助用放大镜来观察,并讲解放大镜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学生小组内活动:用放大镜继续观察指纹。7. 8、学生汇报交流的结果。 9、教师点拨:如果再利用显微镜观察指纹,还会有什么发现?教师讲解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10、学生分组活动。(用显微镜继续观察指纹) Z*X*X*K]网*学科*[来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借助工具观察苏教版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 教学资源开发 本课是苏教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用感官观看》中的第三课。本课是在学生认识感官、了解各种感官功能基础上推出的,当人们直截了当用感官观看不能解决问题时,借助工具观看就成为一种必定选择。本课从学生亲自使用观看工具开始,拓展到了解生活中还用到哪些观看工具。第一个活动,学生分别用肉眼、放大镜、简易显微镜观看自己的指纹,通过比较三种方法看到的不一样的情形,明白使用工具能够观看到物体更多的细节,而这些差不多上肉眼无法看到的。那个活动中还要学会正确使用放大镜和简易显微镜。第二个活动,除了比较眼睛观看到的不同,还能够比较用耳朵听和借助听诊器听心跳声有什么不同,发觉听诊器听到的更清晰,让学生亲躯体验到使用工具大大延伸了人的听觉功能。第三个活动,认识各种观看工具。望远镜、显微镜和汽车后视镜延伸了人的视觉功能,盲杖延伸了盲人的触觉功能,助听器延伸了听力障碍者的听觉功能,学生活动手册中还列举了酒精测试仪,它延伸了人的嗅觉功能。依照教材内容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通过做用感官直截了当观看和借助简单工具观看的活动,明白使用简单工具能够观看到事物的更多细节。 ●通过阅读图片资料,明白各种各样的观看工具延伸了人的感官功能。 科学探究 ●会正确使用放大镜观看、学习简易显微镜等观看事物。 科学态度 ●养成安安静静、认真观看、耐心倾听的好适应 ●乐于对生活当中常见的科学现象、自然现象进行探究与分享。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来源:学|科|网] 让学生认识到各种观看工具在一些行业中的运用,以及观看工具使用给人们带来的便利。 教学预备

教学课件、放大镜、简易显微镜、听诊器。[来源:]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导入 1、谈话:上次课我们学了认识世界的感官——眼、鼻、舌、皮肤等。正是这些器官,让我们认识周围的世界,你会用哪些器官来发觉周围的世界? 2、学生交流互动。 3、小结:前两节课我们用自己的自己的各种感官观看周围的世界,大伙儿关于如何观看世界差不多有了自己的看法,今天这节课我们连续来了解世界。 【评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成体系的逐层推进式的,从认识感官到各种感官的具体功能以及综合运用几种感官观看事物,到最后借助工具观看,为了让学生理清思路,在教新课前用对学生提问的方式关心学生复习旧知,强化学生语言表达交流能力的培养,同时引出新课的教学。 二.活动探究、认识工具在观看中的作用 (一)活动一:观看大拇指指纹 1、观看左手拇指指纹,提问:你能看到什么?看到的指纹是什么样的? 2、追问:指纹又细又小还比较淡,我们看起来专门吃力,也可能看不清晰,你有没有方法能看得更清晰一些呢? 3、指导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来回移动放大镜直到看清晰。 提示:在使用放大镜时,不得用放大镜看太阳。 4、认识指纹的三种常见形状:斗形纹、弓型纹、箕形纹。 5、用放大镜观看指纹,完成活动手册上的选项。 6、谈话:用放大镜我们差不多差不多能看清指纹了,还有一种工具能让我们看得更清晰,你明白是什么吗?(显微镜) 7、示范手持式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8、学生用显微镜观看指纹。 9、交流观看感受。 (二)活动二、听心跳声

借助工具观察 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一年级上册)

借助工具观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用感官和借助工具观察对比活动,知道用工具可以观察更多细节。 2.学会正确使用放大镜、手持显微镜来观察物体。 3.知道各种观察工具延伸了人的感官功能。 教学准备: 放大镜、手持显微镜、听诊器、报纸照片、PPT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前面我们认识了人体的五种感觉器官:眼耳鼻舌皮肤,利用这些感官我们可以了解物体的一些性质。下面老师来说物体的性质,请同学们来说一说,你是用眼耳鼻舌皮肤中的哪个器官来感知到的。(教师说物体的一些性质,学生说用什么感官感知的) 2.今天我接着来学习观察 二.学习新课 1.用眼、放大镜、手持显微镜来观察报纸上的图片 (1)请同学们用眼睛看一看报纸上的图片,特别留心一下画面中的空白处:你能看出什么? (2)学生观察、汇报,师生小结:能看到淡淡的蓝色小点。 (3)师出示放大镜:老师这儿有一样工具,用它再来观察一下。

(4)PPT出示使用放大镜的方法,让学生用放大镜再观察图片的空白处:这次你能看出什么? (5)学生观察、汇报,师生小结:这次看的效果比用眼看蓝色小点大了一些,使用放大镜效果更好,但是要注意它的使用注意事项(PPT 播放)。 (6)师出示手持显微镜:老师这儿还有一样工具,我们再用它再来观察一下看看。 (7)PPT出示使用手持显微镜的方法,让学生用手持显微镜再观察图片的空白处:这次你又能看出什么? (8)学生观察、汇报,师生小结:这次看的效果比用眼和放大镜看都好,看出它是由不同颜色的小点点组成的。 (9)总结:放大镜、手持显微镜……这些是帮助我们更好地去观察的工具,用放大镜、手持显微镜这些工具去观察,比我们直接用眼睛看的效果更好。 2.用耳、听诊器听心跳 (1)请同学们两人一组,一个用耳贴在另一个人的左胸位,听一听同学的心跳,轮换做:说一说你听出了什么? (2)请同学们两人一组,戴上听诊器再去听一听同学的心跳,轮换做:说一说你又听出了什么?与直接用耳听有什么不同? (3)总结:用听诊器这个工具听,比我们直接用耳听的效果更好。3.认识其他观察工具

南京新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用感官观察》单元分析及全部教案

第2单元《用感官观察》单元分析 单元设计意图 本单元主题的提出 观察是人认识自然的基本方法,也是小学生学科学的重要方法。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我们在观察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再借助观察获得发现,进而形成合理的解释和结论。科学离不开事实的证据,而事实证据的获得则离不开观察。 观察是所有科学的基础。从个体的认识来看,观察是儿童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婴儿呱呱坠地,就开始用感官从周围世界获取信息。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观察能力逐步发展,这不仅增强了他们获取信息的能力,更有助于他们区分主观的世界和客观的世界,为学习小学科学课程做准备。所以本套教材在指导学生初步了解科学是什么之后,即以观察为起点,着力于小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 一年级学生对自然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对周围的事物总是想摸一摸、看一看、闻一闻……这些都是人类探究世界的本能的观察行为。本单元将以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活动为载体,在解决一个又一个他们感到好奇的小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明白观察伴随着今后科学探究的每一步,逐渐学会各种观察的方法,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培养良好的观察能力和观察品质。 本单元对《课程标准》的落实 (1 )本单元通过一系列动手、动脑活动,落实《课程标准》低年段的课程目标。 科学知识: 观察、描述常见物体的基本特征。 科学探究: 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多种感官或者简单的工具,观察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 科学态度: 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常见的动植物和物质的外在特征、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自然现象表现出探究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科技产品及其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 (2)本单元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低年段的课程内容。 9.1动物通过不同的器官感知环境。 举例说出动物"丨以通过眼、邱、鼻等感知环境。 10.1人体有感知各种环境刺激的器官。 识别眼、邱、鼻、舌、皮肤等器官。 1.1物体具有质量、体积等特征。 通过观察,描述物体的轻重、薄厚、颜色、表面粗糙程度、形状等特征。 工具是一种物化的技术。 描述肉眼观察和简单仪器观察的不同。 本单元次级主题的构成及逻辑关系 本单元由三课组成:《认识感官》《感官总动员》《借助工具观察》。对于感官功能的认知和体验,采用了由分到总,由单一到综合的设计思路,三课之间也具有层层递进的内在逻辑。总体上来说,是对科学方法,即观察能力的训练。第一

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用感官观察》全部教案(共计3课时)

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用感官观察》全部教案 4.认识感官 【教材分析】 本课是苏教版2017新课标版本的一年级教材第二单元《用感官观察》的起始课,主要认识感官和感官的各种功能。课的内容由三个部分构成:(1)明确什么是感官;(2)认识各种感官的功能;(3)知道一些动物的感官特别灵敏。 【学情分析】 一、前概念:一年级学生对“感官”这个概念没有清楚的认识,但是他们对眼、耳、口、鼻、皮肤这几种感官的功能都有初步的认识。一年级的孩子对“观察”这个概念的认识,大部分停留在“用眼睛看”的层面上。 二、年龄特征:一年级学生刚刚接触科学课程,而且课堂的自控能力不够强,有意注意的时间比较短暂,抗干扰能力较差。 三、学习特点: 一年级的孩子的天性是:爱观察,爱动手,爱做游戏,爱玩。 【设计说明】 一、教材处理 1.选取教材前两个部分的内容,把教学重点放在充分让学生感受感官的功能上,把了解动物感官的内容做为课堂的拓展作业,下节课再反馈; 2.教材的顺序做了一定的调整。在教材中,先认识感官,再认识各种感官的功能,在我的教学中,我把第一个环节“明确什么是感官”,放到认识各个感官的功能之后,这样孩子前面的活动中,对各个感官的功能已经有所体验,再观察的器官,这样孩子的印象更为深刻。 二、教法说明 本节,我顺应孩子“爱观察,爱动手,爱做游戏,爱玩”的天性,精心创设的“去动物王国参加美食大会”的情境,利用生动直观的多媒体课件,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精心组织的探究材料,吸引学生的注意,充分唤醒了孩子的观察、认知的兴趣,引导学生分别用眼、耳、鼻、舌、皮肤进行观察,从而认识不同感官的功能,并在观察活动中引导学生学会描述物体的主要特征。 【教学目标】 1.知道感官包括眼、耳、鼻、舌、皮肤。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6 观察蒲公英 冀人版(2017秋)

6 观察蒲公英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初步了解植物特点的基础上,教师引领学生用感官、借助观察工具,以蒲公英为观察对象,通过观察蒲公英这个探究活动,让学生更深层次地探究具体植物的特征。 学情分析: 植物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不同的植物形态各不相同,生长环境也有区别。蒲公英美丽漂亮,是儿童所喜爱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认识植物特征、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年度好材料。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能简单描述蒲公英的外部主要特征。 科学探究 1.能利用感官或借助工具观察蒲公英的特征。 2.能用语言描述观察的结果。 3.能简要讲述探究过程与结论,并与同学讨论与交流。 4.能对本课的学习进行反思与评价。 科学态度 1.能认真观察蒲公英,且表现出浓厚的探究兴趣。 2.能实事求是、客观描述对蒲公英的观察和发现。 3.交流过程中愿意倾听他人的见解,愿意分享自己的想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放大镜、蒲公英 学生准备: 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笔 教学重点: 1.能利用感官或借助工具观察蒲公英的特征。 2.能用语言描述观察的结果。 教学难点:

能实事求是、客观描述对蒲公英的观察和发现。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课件出示情景图,教师读谜语,同学们猜一猜谜底。(打一植物) 学生畅所欲言,选出正确答案:蒲公英 猜对了,你们真聪明。 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美丽的蒲公英吧。 二、探究与发现 (一)每组准备了蒲公英,下面小组内合作观察蒲公英。 观察蒲公英长在什么地方?花是什么颜色?闻一闻气味。 小组合作要求: 1.小组成员分好工 2.组长做好记录 3.观察要仔细。 4.注意安全,不能损害花草,不能破坏环境。 (二)同学们观察的都很仔细,老师相信同学一定有结果了。找一组代表一起分享你们的观察结果吧。 出示课本13页的图片,结合观察的再找同学说一说图片上的蒲公英的特点。同学们都喜欢画画,下面把你观察到的蒲公英画下来吧。 教师总结:蒲公英生长在田野里、草地上……花是黄色的,有清香味。 三、拓展应用 1.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蒲公英不仅有着漂亮的外表,还可以食用。还可以制成药品。人类利用蒲公英的启发,发明了降落伞。 2.课件出示狗尾草、菊花的实物图片 (1.)观察,说一说他们有什么不同? (2.)总结:颜色不同,叶子不同,茎不同 四、布置作业 找一株植物,仔细观察它的特点,记录或画下来。 板书设计: 观察蒲公英

借助工具观察教案一年级

借助工具观察教案一年级 6、借助工具观察 教学目标: 1、常识在实践中解决指定的科学问题(如拔图钉、铁钉和木螺钉),发现做同样的事情,用不同的工具效果是不同的,并从中了解更多的常用工具。 2、意识到工具和机械可以帮助我们做一些事情,恰当地选用工具和机械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选用不同工具解决问题难点:选择不同工具解决问题的原因讨论。 教学准备: 记录表(学生);常用工具,剪刀、螺丝刀、开瓶器、羊角锤、小刀、镊子、 老虎钳(教师);钉有三个图钉、2个铁钉、两个木螺丝钉的木板一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个漂亮的窗花剪纸是用什么工具制作出来的?(出示窗花剪纸)。

剪刀除了能剪窗花之外还能做些什么事?(剪绳、剪指甲……)那么锤子能帮助我们做哪些事情?(出示锤子) 二、我们用过什么工具 1、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用工具来帮助我们做事情,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我们常用的工具(板书课题:借助工具观察) 2、你还知道哪些工具?他们能帮助我们做什么事?请大家在小组内讨论一下,然后把工具名称和能做的事情填在书本P2表格内。比一比,哪些同学想地更多。 3、小组讨论填表 工具名称可以做哪些事情工具名称可以做哪些事情 4、小组汇报:请一个小组上台来介绍,并且可以使用老师讲台上的工具做示范(提供工具)。 5、认识工具 三、教师小结:看来同学们对工具的使用已经比较熟悉,并且能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了。那么下面就请大家来帮我解决一个问题。 苏教版科学一年级第二单元第6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借助工具观察 单元 二 学科 科学

年级 一 学习 目标 知识目标: 1. 通过做用感官直接观察和借助简单工具观察的活动,知道使用简单工具可以观察到事物的更多细节。 2. 通过阅读图片资料,知道各种各样的观察工具延伸了人的感官功能。 3. 会正确使用放大镜、简易显微镜等观察事物。 能力目标: 1. 会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学习简易显微镜等观察事物。 2. 养成安安静静、仔细观察、耐心倾听的好习惯 3. 转移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认识到各种观察工具在一些行业中的运用,以及观察工具使用给人们带来的便利。 重点 知道使用简单工具可以观察到事物的更多细节。 难点 学会正确使用放大镜、简易显微镜等观察事物。 教学过程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