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原理和作用方式

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原理和作用方式

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原理和作用方式
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原理和作用方式

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原理和作用方式

MIPs是以某种化合物的分子结构为模板合成的聚合物。在印迹分子存在的条件下,将带有特殊官能团的单体与大量的基质单体在适当的介质中进行模板聚合反应,两者之间发生相互作用,如共价和分子间作用力。由于印迹分子的存在,因此在聚合过程中,单体分子本身所带的官能团会根据与印迹分子相互作用的需要, 在分子印迹分子周围按一定的取向和排列形成分子聚合物,形成特定的空间构象,得到高度交联的聚合物。聚合结束后通过洗脱等方法除去聚合物上结合的印迹分子,聚合物主体上就形成了与印迹分子空间结构匹配的具有多重作用位点的“空穴”结构。这种具有“记忆”效应的印迹聚合物对印迹分子及其它与印迹分子结构相似的客体分子具有较高的特异性结合能力,类似于酶-底物的“钥匙-锁”相互作用,依赖于印迹聚合物和客体分子大小及形状的匹配。如图1所示:

根据模板分子和功能单体形成复合物时作用力的性质,分子印迹可分为共价型和非共价型两

种。两种印迹类型的印迹过程如图2所示。

共价键法在共价型印迹过程中,印迹分子与官能团单体以共价键形式结合而形成印迹分子的衍生物,该衍生物在交联剂的存在下连接到聚合物的基质上。在印迹聚合物形成后,再将与印迹分子连接的这些共价键打断,并将印迹分子洗脱出来,从而形成具有吸附活性的印迹聚合物。在共价键法中,所采用的单体通常为低分子化合物,在选择时应考虑该单体与印迹分子形成的共价键键能要适当,达到在聚合时能牢固结合,在聚合后又能完全脱除的目的;另外还要考虑该单体与客体印迹分子有良好的相互作用。目前,共价键结合作用包括硼酸酯、

西佛碱、缩醛(酮)、酯、螯合键作用等。

非共价键法把适当比例的印迹分子与官能团单体和交联剂混合,通过非共价键结合在一起制成非共价键印迹分子聚合物。这些非共价键包括离子键、氢键、偶极作用、疏水作用、静电作用以及范德华力等。由于这种方法与溶剂的极性密切有关,所以印迹高聚物的形成是在有机溶剂中完成的。在溶液中官能团单体与印迹分子的比例至少为4:1,以便尽可能多的非共价作用形成。这些与印迹分子相配位的官能团单体在溶液中与交联剂达到快速平衡,形成印迹聚合物将印迹分子包围,产生与印迹分子在形状、功能上互补的识别位点。在聚合物形成后再将印迹分子洗脱掉,所得的印迹聚合物就具有吸附活性。

共价型分子印迹中,单体与模板分子之间是通过化学键连在一起的,印迹过程复杂,形成的复合物也很稳定,必须采用化学方法除去模板分子。有限的可逆化学反应,限制了此法的应用性。与共价型印迹相比,非共价型印迹简单易行,模板分子易于除去,是目前广为流行的方法,其分子识别过程也更接近于那些天然的分子识别系统,如“抗体-抗原”和“酶-底物”等。在印迹过程中还可以同时采用多种单体,以提供给模板分子更多的相互作用,产生更好的印迹效果

聚合物合成工艺学思考题及其答案知识讲解

第一章 1.简述高分子化合物的生产过程。 答:(1)原料准备与精制过程; 包括单体、溶剂、去离子水等原料的贮存、洗涤、精制、干燥、调整浓度等过程和设备。(2)催化剂(引发剂)配制过程; 包括聚合用催化剂、引发剂和助剂的制造、溶解、贮存。调整浓度等过程与设备。(3)聚合反应过程;包括聚合和以聚合釜为中心的有关热交换设备及反应物料输送过程与设备.(4)分离过程;包括未反应单体的回收、脱出溶剂、催化剂,脱出低聚物等过程与设备。(5)聚合物后处理过程;包括聚合物的输送、干燥、造粒、均匀化、贮存、包装等过程与设备。(6)回收过程;主要是未反应单体和溶剂的回收与精制过程及设备。 2 简述连续生产和间歇生产工艺的特点 答:间歇生产是聚合物在聚合反应器中分批生产的,经历了进料、反应、出料、清理的操作。优点是反应条件易控制,升温、恒温可精确控制,物料在聚合反应器中停留的时间相同,便于改变工艺条件,所以灵活性大,适于小批量生产,容易改变品种和牌号。缺点是反应器不能充分利用,不适于大规模生产。 连续生产是单体和引发剂或催化剂等连续进入聚合反应器,反应得到的聚合物则连续不断的流出聚合反应器的生产。优点是聚合反应条件稳定,容易实现操作过程的全部自动化、机械化,所得产品质量规格稳定,设备密闭,减少污染。适合大规模生产,因此劳动生产率高,成本较低。缺点是不宜经常改变产品牌号,不便于小批量生产某牌号产品。 3.合成橡胶和合成树脂生产中主要差别是哪两个过程,试比较它们在这两个生产工程上的主要差别是什么? 答:合成树脂与合成橡胶在生产上的主要差别为分离工程和后处理工程。 分离工程的主要差别:合成树脂的分离通常是加入第二种非溶剂中,沉淀析出;合成橡胶是高粘度溶液,不能加非溶剂分离,一般为将高粘度橡胶溶液喷入沸腾的热水中,以胶粒的形式析出。 后处理工程的主要差别:合成树脂的干燥,主要是气流干燥机沸腾干燥;而合成橡胶易粘结成团,不能用气流干燥或沸腾干燥的方法进行干燥,而采用箱式干燥机或挤压膨胀干燥剂进行干燥。 4. 简述高分子合成工业的三废来源、处理方法以及如何对废旧材料进行回收利用。 答: 高分子合成工业中:废气主要来自气态和易挥发单体和有机溶剂或单体合成过程中使用的气体;污染水质的废水主要来源于聚合物分离和洗涤操作排放的废水和清洗设备产生的废水;废渣主要来源于生产设备中的结垢聚合物和某些副产物.。 对于废气处理,应在生产过程中严格避免设备或操作不善而造成的泄露,并且加强监测仪表的精密度,以便极早察觉逸出废气并采取相应措施,使废气减少到容许浓度之下。对于三废的处理,首先在井陉工厂设计时应当考虑将其消除在生产过程中,不得已时则考虑它的利用,尽可能减少三废的排放量,例如工业上采用先进的不适用溶剂的聚合方法,或采用密闭循环系统。必须进行排放时,应当了解三废中所含各种物质的种类和数量,有针对性地回收利用和处理,最后再排放到综合废水处理场所。 废弃物的回收利用有以下三种途径: 1,、作为材料再生循环利用; 2、作为化学品循环利用; 3、作为能源回收利用

聚合物合成工艺复习

聚合物合成工艺(1~20章) 1、高分子合成工业的任务:将基本有机合成工业生产的单体,经聚合反应 合成高分子化合物,为高分子合成材料成型工业提供基本原料。 2、合成高分子材料有:合成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涂料,粘合剂,离子交换树脂。 3、合成树脂可以用:(溶液聚合/乳液聚合/悬浮聚合/本体聚合)方法制得; 合成橡胶可以用溶液聚合/乳液聚合方法制得; 、高分子化合物生产过程有: (1)原料准备与精制过程;(2)催化剂(引发剂)配制过程; (3)聚合反应过程; (4)分离过程; (5)聚合物后处理过程;(6)回收过程。 、原料准备与精制过程:包括原料(单体、溶剂、助剂等)贮存、精制、干燥、配制、计量等过程和设备。 、催化剂(引发剂)配制过程:包括催化、引发和助剂的贮存、配制、溶解、调整浓度、计量等过程与设备。 、聚合反应过程:包括以聚合装置为反应中心的有关传热传质的过程与设备。、分离过程:包括未反应单体的分离、脱除溶剂、催化剂,脱除低聚物等过程与设备 、常用分离方法:高真空脱除,蒸汽蒸馏,闪蒸,水洗,离心过滤分离;沉淀分离;喷雾干燥分离。 、聚合物后处理过程:将分离得到的聚合物经进一步处理,得到性能稳定方便使用的产品,包括干燥,造粒,筛分,批混,包装等工序与设备。、回收过程:主要是对回收的单体、溶剂进行精制,然后循环使用。包括离心分离、过滤、分馏、精馏等工序与设备。 、在聚合物生产过程中反应器上的粘结物有何危害如何防止 危害:降低反应器传热效率;影响产品质量。 防止:a.尽可能提高反应器内壁的光洁度;b.使用过程中防止内壁表面造成伤痕;c.聚合釜满釜操作减少液体界面;d.反应物料中加防粘釜剂等。 5、合成树脂与合成橡胶生产上的差别主要表现在分离过程和后处理过程差异很大。 6、如何对聚合物生产流程评价 (1)产品性能的考查;(2)原料路线的考查;(3)能量消耗与利用的考查 (4)生产技术水平的考查;(5)经济性的考查。 7、高分子聚合反应产物的特点是: 1、分子量大小不等,结构亦非完全相同的同系物的混合物; 2、其形态为坚硬的固体物、高粘度熔体或高粘度溶液;

历史教学的特点和规律

历史教学的特点和规律 新课程改革已进行了十几年,但什么是课改课,什么是传 统课仍然在争论不休。我认为一节好的课改课要具备两个特点:既要反映学科特点,又要体现新课程理念。就历史课而言,新 课改既要有历史学科的特点,又要反映新课程理念,不管采用 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模式)。 一、历史教学的特点和规律 1、史料教学是历史教学的本质特点。因为史料教学反映了历史学科的特点。(1)历史学最突出的特点是存在形式的过去性。历史是已经过去了的人类社会实践活动,它不能重演,也 无法实验,无法还原,人们只能通过文字、实物、图片、电影 等直观教具,将抽象的东西形象化,概括的东西具体化,用语 言的记述将历史知识转化为生活的画面,让学生间接认识或感 知历史。正是由于这样,历史对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培养学生 的形象思维有很大的创造空间。历史无法还原,而历史教学又 要尽可能去还原历史,这就必须借助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史料。(2)中考历史的需要。(3)培养学生史证意识的需要。 史证意识就是史论结合、论从史出,有多少论据说多少话,没 有论据不说话,一切结论要来源于史料。 史料教学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对史料要进行甄别。历史 教学讲究的是求真,真实的史料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虚假的 史料,只能将学生引入歧途,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求真意识。 二是史料的选择。形式要多样,内容要剪短,文字要浅显,要 根据不同学生选择不同的史料。三是史料的使用。要形成证据链,因为孤证不立,也就是要尽可能选择一组史料来说明一个 问题。要先有史料,引到学生分析史料,得出结论,形成认识,感悟历史,而不能先给出观点,然后拿史料去证明观点。四是 虚拟试料。要符合当时、当地、当人的历史情境。 2、历史教学必须注重历史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认知结构的多样性是历史学的又一特点。社会发展过程中主观与客观、 内因与外因、原因与结果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复杂的。因此,在

分子印迹聚合物 翻译文献.doc

分子印迹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发展前景 摘要:如今分子印迹技术发展十分迅猛。本文总结了该技术目前的研究现状,并展望了分子印迹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聚合物,分子印迹,模板,分子识别 1.引言 分子印迹技术60多年以来发展很快,特别是过去五年里,人们对这一领域的兴趣激增,并且据估计全球有超过100个与此相关的学术和工业研究小组。目前,有500多篇关于分子印迹技术研究的文章和综述公开发表,并且有相当多的专利已被申请。直到现在,每年相关文章的发表已不是以前的用少数可计算的了。但是,随着有机聚合物作为二氧化硅基质的另一选择的引入以及非共价方法的广泛应用,其发表率更是狂飙(如表一)。1997年就有近80篇文章发表,并且当年召开了第一次关于分子印迹技术的专门研讨会并成立了分子印迹技术协会(SMI)。1998年这种趋势继续延续着。 分子印迹技术在许多优秀的文章中已有深入讨论,ACS也有专题文献。本文目的不是重述此技术,而是为读者提供最新的研究情况。文章后部分主要介绍该技术研究现状以及今后将遇到的挑战和潜在的应用领域。 图1 以年为变量的分子印迹出版物量(来源:分子印迹科学)。(1998年的数据为估计 值)。 2.分子印迹:艺术王国 分子印迹技术是创造具有选择性分子识别功能的大分子模型的通用方法。这些印

迹分子简单,制备成本低,并且性质稳定。如果通过合理的设计或从生物资源中获得,它们能够成为分子识别实体最理想的替代物或对应物,比如抗体。如今,分子印迹聚合物主要应用于四个领域:(1)特异选择分离,(2)抗体结合模板,(3)酶模型和(4)生物模拟传感器。这四个方向将继续成为人们研究的重点。 2.1 特异选择性分离 目前,特异选择性分离是分子印迹聚合物最大的应用领域。在这篇文章中,它是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中的固定相,但它也有明显的缺陷:容纳力小以及结合位点不均匀。高效液相色谱中固定相的应用是评价一种新的印迹协议有效性最方便的方法之一。除了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应用,显然分子印迹聚合物作为具有选择性的固相分离媒介(SPE)也正在流行。这很可能是我们将来看到其在商业领域的首个应用。在特异选择性分离领域中的其他关键分支应用包括细胞膜和毛细管电泳(CE)。 2.2抗体结合模拟 实验证明分子印迹聚合物与被分析物相比,在结合的选择性和强度上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甚至比抗体和抗原的效果更好。在应用方面,这些模拟结合抗体提供了一个快速而又低廉的途径进入稳定而又强有力的分子识别模型。它们预示着在不溶的情况下应用抗体这一技术成为可能,比如免疫亲和色谱法,免疫传感器和免疫分析。现在一些相关的免疫分析研究已专注于发展新的试验模式,而不再依赖于放射性配体,如荧光和电化学试验。 2.3模拟酶 许多致力于研究分子印迹技术的研究者们设想研制出一种模仿自然酶的活跃的印迹聚合物“塑料酶”。这个重任当然需要投入大量的研究,并且就目前报道的结果来看,它也确实反映了这个事实。一些不同的有机反应运用分子印迹聚合物作催化剂已成功反应,包括醛缩合,酯氧化,Diels-Alder反应和β-消去反应。虽然分子印迹聚合物现在就增强催化速率而言还比不过催化酶,但是它们也有一些不同于酶的特性,比如能较好的溶于有机溶剂,并且耐高温。因此,把它们作为酶的补充,比起作其替代物显得更有用,至少就目前来看是这样的。 2.4生物模拟传感器 一段时间以来,人们多次尝试把印迹聚合物应用到生物传感器中去。这种想法当然是为了取代“精细的”基于生物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分子识别实体。虽然生物传感器领域非常具有竞争力,但有一点我们可以相信分子印迹聚合物以其许多独特的优势也将极其具有竞争力。分子印迹技术在实验规模显示出许多潜在的应用,但还没发现其有任何市场应用,也许这并不让人感到奇怪,毕竟这个技术还相当稚嫩。 3分子印迹技术现状 在过去的一年左右,大部分发表的论文代表着在科技上的进步。许多新的功能单体

高中历史规律性知识和方法

高中历史规律性知识和方法 一、知识 1、先进的制度必然战胜落后的制度。 2、先进的文化必然战胜落后的文化。 3、民族矛盾的实质是阶级斗争。 4、落后民族必然被先进民族所同化。 5、落后必挨打,弱国无外交。 6、国际竞争的实质是国家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的竞争。 7、国际关系中只有永恒的利益,没有永恒的朋友。 二、方法 1、中国近代史上的历次侵华战争发生的根本、主要原因都要从侵略者、发动者的角度去考虑。 2、工业革命发生后资本主义列强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侵略都带有双重影响。一方面是破坏性的,另一方面是建设性的。 3、近代中国资产阶级各种活动兴起的基本条件都是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4、而近代中国资产阶级各种活动失败的根本原因都是因为资产阶级的妥协性、软弱性和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5、近代农民的小生产者属性,决定了农民是落后生产力的代表,提不出新时代的革命纲领,不可能领导革命胜利。 6、近代中国军阀割据时军阀之间的争夺实质上是帝国主义之间的争夺。 7、列强对外活动的目的是掠夺市场,不可能希望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独立、强大。 8、整个近代中国革命的性质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任务都是反封建反侵略。以五四运动为界的新、旧民族革命的主要是领导阶级、指导思想的不同,而革命的性质是一致的。 9、中国共产党的政策有原则性也有灵活性,会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而不断进行调整。 10、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后,中国人民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应再搞以阶级斗争为纲,否则就会犯“左”倾错误,会给中国建设事业带来不利影响。 11、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发生的根本原因都是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阻碍。 12、政治经济不平衡是资本主义发展的规律,这种不平衡是导致帝国主义之间争夺的根源。 13、工业革命前的资本主义阶段,商业资本控制工业资本,商业资本家---大资产阶级在反封建斗争中占领导地位,革命的果实也基本为其享用。 14、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生产力标准是评价事物的标准尺度。 15、阶级利益、国家利益是一个阶级或国家政策的出发点。 16、生产关系的调整如果适应生产力就会促进经济发展,反之会阻碍经济发展。 从不同角度突破高中历史解题方法 (一)、历史原因部分 1、根本原因(原因的原因、条件的条件) 指导致历史事件发生的必然因素,是相对稳定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且决定历史的发展方向。(与主要原因比较,远因是根本原因,近因是主要原因,有时等于最基本的条件。)根本原因通常以“根本原因”、“历史根源”、“社会根源”、“从根本上说”等类型出现,判断历史事物、历史现象的根本原因主要是依据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些基本原理,

高聚物合成工艺学重点整理

1.粘釜产生原因、危害及防止措施。 粘釜原因:物理因素:吸附作用;化学因素:粘附作用。 危害:(1)传热系数下降;(2)产生“鱼眼”,使产品质量严重下降;(3)需要清釜,非生产时间加长。 防止措施:(1)釜内金属钝化;(2)添加水相阻聚剂,终止水相中的自由基,例如在明胶为分散剂的体系中加入醇溶黑、亚硝基R盐、甲基蓝或硫化钠等;(3)釜内壁涂极性有机物,防让金属表面发生引发聚合或大分子活性链接触釜壁就被终止聚合而钝化;(4)采用分子中有机成分高的引发剂,如过氧化十二酰. 清釜;(5)提高装料系数,满釜操作。 减少粘釜的方法:目前先进的方法是聚合配方中加入防粘釜剂防粘釜剂的种类很多,(而且生产工厂技术保密,主要是苯胺染料、蒽醌染料等的混合溶液或这些染料与某些有计酸的络合物,一般用量极少,产生明星的作用)此时产生的少量粘釜物用高压水枪冲洗即可(水压>21mpa)达到清釜目的。 2.高分子合成材料的生产过程 答: 1)原料准备与精制过程特点:单体溶剂等可能含有杂质,会影响到聚合物的原子量,进而影响聚合物的性能,须除去杂质意义:为制备良好的聚合物做准备 2)催化剂配制过程特点:催化剂或引发剂的用量在反应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需仔细调制. 意义:控制反应速率,引发反应 3)聚合反应过程特点:单体反应生成聚合物,调节聚合物的分子量等,制取所需产品意义:控制反应进程,调节聚合物分子量 4)分离过程特点:聚合物众位反应的单体需回收,溶剂,催化剂须除去意义:提纯产品,提高原料利用率 5)聚合物后处理过程特点:聚合物中含有水等;需干燥. 意义:产品易于贮存与运输6)回收过程特点:回收未反应单体与溶剂意义:提高原料利用率,降低成本,防止污染环境 3. 生产单体的原料路线有几条?试比较它们的优缺点? 答:工业上生产的高聚物主要是加聚高聚物和缩聚高聚物。当前主要有两条路线。(1)石油化工路线(石油资源有限))石油化工路线(石油资源有限)石油经开采得油田气和原油。原油经炼制得到石脑油、煤油和柴油等馏分和炼厂气。以此为原料进行高温热裂解可得到裂解气和裂解轻油。裂解气经分离精制可得到乙烯、丙烯、丁烯和丁二烯等。裂解轻油和煤油经重整得到的重整油,经加氢催化重整使之转化为芳烃,经抽提(萃取分离)得到苯、甲苯、二甲苯和萘等芳烃化合物。(2)煤炭路线(资源有限,耗能大))煤炭路线(资源有限,耗能大)煤矿经开采得到煤炭,煤炭经炼焦得煤气、氨、煤焦油和焦炭。煤焦油经分离精制得到苯、甲苯、二甲苯、萘和苯酚等。焦炭与石灰石在高温炉中高温加热得到电石(CaC2),电石与 H2O 反应得到乙炔。炔可以合成氯乙烯、醋酸乙烯和丙烯腈等单体或其他有机原料。(3)其他原料路线)主要是以农副产品或木材工业副产品为基本原料,直接用作单体或经化学加工为单体。本路线原料不足、成本较高,但它也是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变废为宝的基础上小量生产某些单体,其出发点是可取的。 4.高压聚乙烯分子结构特点是怎么样形成的,对聚合物的加工性能有何影响? 答:乙烯在高温下按自由基聚合反应的机理进行聚合。高温状况下,PE分子间的距离缩短,且易与自由基碰撞反应,很容易发生本分子链转移,支链过多。 影响:这种PE加工流动性好,.可以采取中空吹塑,注塑,挤出成型等加工方法,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能,强度,柔顺性,封合性,无毒无味,良好的电绝缘性 5.悬浮聚合与本体聚合相比有那些特点? 答:1) 以水为分散介质,价廉,不需回收,安全,易分离.2)悬浮聚合体粘度低,温度易控制,3)颗粒形态较大,可以制成不同粒径的粒子4)需要一定的机械搅拌和分散剂5)产品不如本体聚合纯净 6)悬浮聚合的操作方式为间歇,本体为连续 6.简述聚氯乙烯PVC悬浮聚合工艺过程 答:1、准备工作:首先将去离子水,分散剂及除引发剂以外的各种助剂,经计量后加于聚反应釜中,然后加剂量的氯乙烯单体, 2、聚合:升温至规定的温度.加入引发剂溶液或分散液,聚合反应随时开

分子印迹膜技术分离辛弗研究3

一、选题的依据及意义: 辛弗林(synephrine)分子式为 C9H13NO,结构式 如右图所示。辛弗林属于生物碱中的麻黄碱类,广泛 存在于枳实、个青皮等中药材中。是其中的一种重要 的有效成分。分子结构中同在酚羟基和氨基,因此辛弗林具有两性性质,与酸碱均能结合成盐。常用的辛弗林的分离纯化方法主要有有机溶剂萃取法、大孔吸附树脂法、离子树脂法和硅胶层析法。游离的辛弗林易溶于有机溶剂,难溶于水;其酸式盐和碱式盐则易溶于水,难溶于有机溶剂;在强酸、强碱离子交换树脂层析分离时辛弗林易发生消旋化作用。 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法、硅胶柱色谱法等常规的分离方法溶剂消耗量大,效率低,且容易造成微量的有效成分丢失。分子印迹膜与上述色谱分离技术相比, 在分离领域中具有分子识别性强、固定相制备简便快速、操作简单、性质比较稳定(耐酸碱;耐高温、高压等特点)、溶剂消耗量小、连续操作、易于放大、能耗低、能量利用率高、模板和MIPs都可以回收再利用等优点。故可以考虑利用分子印迹膜技术分离辛弗林。利用此技术可以降低原料消耗,对分离工艺进行优化,提高辛弗林分离能力及产率等方面是有效的措施。 分子印迹膜技术是一门新的很有发展潜力的技术,它不仅具有分子特异识别能力的分子印迹技术的特点,而且具有连续操作、易于放大、能耗低、能量利用率高等的膜技术优点。近年来,分子印迹膜技术,特别是分子印迹复合膜技术已在物质识别与拆分中显示出独特的技术优势,被认为是进行大规模手性物质拆分的非常有潜力的方法。但目前这一技术还处于实验室阶段,距离工业应用还有很大一段距离。主要是由于对分子印迹膜的形态结构与分子识别关系的研究相对不足,对影响膜形态结构的因素仍需进一步研究,对分子印迹膜的传质和识别机理的研究相对滞后,因此分子印迹膜新的潜在的用途还有待进一步开发。随着分子印迹膜技术的快速发展,研制具有大通量和高选择性的分子印迹复合膜,探索药物分离及中草药有效成分分离纯化新方法,推动药物拆分和中草药分离的现代化进程,提高医药质量以及扩大市场需求等方面均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含文献综述): 2.1、国外发展 分子印迹膜(MIM)的研究最早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将MIT应用于膜分离的物质有氨基酸及其衍生物、肽、9-乙基腺嘌呤、莠灭净、阿特拉津、茶碱等。 1990年,Piletsky等采用原位聚合法首次制备了MIP膜,实现了对模板分子腺苷酸(AMP)的特异识别和分离,而后又用同样方法对其它苷酸进行印迹,目标分子选择性最高达到3.4,流率仅有0·5nmol/cm2·h。Sergeyeva等以甲基丙烯酸为单体,三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加入成孔溶剂二甲基甲酰(DMF)及线型聚合物聚乙二醇(PEG),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莠去津印迹的多孔MIP膜。使MIM 的水通量达到了3·045L/(m2·h)(在40·7MPa下)。 Yoshikawa小组利用干相转化法制备了MIP薄膜,通过N-乙酰-D、L-色氨酸的电渗析实验,发现该薄膜对L-异构体有很好的选择性,而以Boc-D-Trp为模板分子制备的MIP膜对D-异构体的吸附选择性达到5·9,通量达5nmol/cm2·h,非印迹聚合物膜则无手性识别能力。Kobayashi等首次采用湿相转化技术制备了茶碱的MiM薄膜。这个薄膜是丙烯腈-丙烯酸的共聚物。通过吸附实验发现,茶碱的吸

聚合物合成工艺

第一章绪论 4. 20世纪50年代,谁发现了可用于高密度聚乙烯和立构规整聚丙烯的合成催化剂?这些催化剂的基本成分是什么? 5. 21世纪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科的重要发展方向是什么? 6. 简要说明聚合物合成的生产步骤。 第二章合成聚合物的原料路线 4. 石脑油的裂解-催化重整可以获得哪些重要芳烃原材料?其中的加 氢工艺是为了除去哪些有害物质? 5. 什么是C4馏分?如何通过C4馏分制备1,3-丁二烯? 10. 从动、植物体内获得的原料路线有哪些?你认为哪些原料路线具有很好的前景。 第三章自由基本体聚合过程及合成工艺 17. 用过氧化二苯甲酰作引发剂,苯乙烯在60℃进行本体聚合,试计算正常引发反应、向引发剂转移反应、向单体转移反应三部分在聚合度倒数中各占多少百分比?对聚合度各有什么影响,计算时选用下列数据:[I]=0.04mol/L,f=0.8,k d=2.0×10-6s-1,k p=176L/mol·s,k t=3.6×107 L/mol·s,ρ(60℃)=0.887g/mL,C I=0.05,C M=0.85×10-4。 18. 为了改进聚氯乙烯的性能,常将氯乙烯(M1)与醋酸乙烯(M2)共聚 得到以氯乙烯为主的氯醋共聚物。已知在60℃下上述共聚体系的r1=1.68, r2=0.23,试具体说明要合成含氯乙烯质量分数为80%的组成均匀的氯醋共聚物应采用何种聚合工艺? 第四章自由基溶液聚合过程及合成工艺 9. 苯乙烯在60℃以过氧化二叔丁基为引发剂,苯为溶剂进行自由基溶液聚合。当苯乙烯的浓度为1mol/L,引发剂浓度为0.0lmol/L时,引发剂分解和形成聚合物的初速率分别为4×1011mol/(L·s)和1.5×

历史上重大改革的规律性总结

历史上重大改革的规律性总结 一、人类社会演进的重要方式:革命、改革 学习本模块必须明确改革与革命的区别。无论改革或是革命都是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实现社会进步为目标的,然而二者却采取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方式。 (一)、人类社会演进的重要方式之一:社会革命(暴力) 1、历史上重大革命: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中国的辛亥革命、新民主义革命等。 2、根本目的: 用暴力打碎了陈旧的政治上层建筑,夺取了国家政权,建立了一个理想的社会制度。 3、领导力量和方式: 由下层群众发动的,是自下而上的暴力方式。 (二)、人类社会演进的重要方式之一:社会改革(和平) 1、历史上重大改革: (1)梭伦改革(2)商鞅变法(3)北魏孝文帝改革(4)王安石变法(5)欧洲的宗教改革(6)穆罕默德·阿里改革(7)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8)明治维新(9)戊戌变法(10)中国的70年代末以来的改革开放 2、根本目的、实质: 是在旧制度的基础上,实现某种制度的自我完善,以使其获得更好的发展,从而维护自己的统治。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3、领导力量和方式: 是国家、政府的行为,是统治者主动实行的一种自上而下的和平的方式。 (三)、改革和革命的主要区别 1、背景不同:改革时社会背景相对平和,革命时社会背景相对动荡。 2、方式、力量不同: 改革是国家和政府主动采用的一种自上而下的和平的方式;而革命一般是由群众发动的自下而上的暴力方式。 3、根本目的不同: 改革是为了维护和巩固自己的统治。革命是推翻旧的社会制度,建立新的社会制度。 4、对生产力影响不同: 改革由于采用的是平缓的、主动的方式,是对以往社会制度的完善与改进,因此,在改革的同时不会造成生产力的破坏,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是有利于社会发展的。而革命采取的是暴力、流血的手段,因此革命必然对国家机器,对社会生产力造成一定的破坏,在革命之后必然要对国家机器、生产力等进行重建,因此要花费一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 二、历史上重大改革的规律性总结 (一)改革的定义: 改革指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变动。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因此,也可以说人类的文明史也是一部改革史。 生产力:即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包括生产工具、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者在生产中起主导作用。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劳动对象的扩展程度也反映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分子印迹聚合物在水体中的应用

Advances 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环境保护前沿, 2019, 9(2), 129-135 Published Online April 2019 in Hans. https://www.wendangku.net/doc/d59632273.html,/journal/aep https://https://www.wendangku.net/doc/d59632273.html,/10.12677/aep.2019.92020 Application of 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 in Water Yushan Jiang, Linnan Zhang*, Yun Jiang School of Science, Sheny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UT, Shenyang Liaoning Received: Mar. 17th, 2019; accepted: Apr. 1st, 2019; published: Apr. 8th, 2019 Abstract The 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 is a polymer prepared on the basis of molecular imprinting technology, which has specific recognition, simple operation and continuous operation. Firstly, the main preparation methods of 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s, including in-situ polymerization, blending, surface modification and electrochemical polymerization, were reviewed. Then the ap-plication progress of 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s in inorganic and organic components was introduced. Existing defects of 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s and future development prospects are also analyzed. Keywords 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 Molecularly Imprinted Membrane, Heavy Metal, Organic Component 分子印迹聚合物在水体中的应用 蒋育杉,张林楠*,蒋赟 沈阳工业大学理学院,辽宁沈阳 收稿日期:2019年3月17日;录用日期:2019年4月1日;发布日期:2019年4月8日 摘要 分子印迹聚合物是以分子印迹技术为基础制备出的一种聚合物,具有特定的专一识别性,操作简单,可连续化操作。首先对分子印迹聚合物主要制备方法,包括原位聚合,共混法,表面修饰与电化学聚合法进行了评述,而后介绍了分子印迹聚合物分别在无机组分和有机组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分析了分子印*通讯作者。

高聚物合成工艺课后题答案

1生产单体的原料路线有哪几种?试比较它们的优缺点? 答:①石油路线:目前最主要的单体原料路线②煤炭路线:乙炔,电石生产需大量电能,经济上不合理,由于我国历史原因和资源情况,乙炔仍是高分子合成的工业的重要原料。③可再生资源路线,原料不充足,成本高,但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变废为宝的基础上,小量生产某些单体出发点还是可取的。 2、如何有C4馏分制取1,3丁二烯? ①用C4馏分分离出来的丁烯进行氧化脱氢制取②将裂解气分离得到的C4馏分用PM下进行萃取蒸馏抽提制取。 第三章本体聚合 1、简述高压聚乙烯工艺流程 答:精制的乙烯进入一次压缩(一级);来自低压分离的循环乙烯与相对分子量调节剂混合后,进入一次压缩机入口,压缩至250MPa,然后与来自高压分离器循环乙烯混合后进行二级压缩;冷却单体进入聚合反应器,引发剂溶液用高压泵送入进料口或直接进入气相聚合;然后高压分离、低压分离挤出切粒,未反应单体分离循环使用。 2、高压PE有哪两种主要工艺路线?各有什么特点? 管式反应器进行、反应釜中进行两条主要工艺路线 管式反应器反应中:物料在管内呈柱塞状流动,无返混现象,反应温度沿反应管长度而变化,得高压聚乙烯分子量分布较宽,耐高压。无搅拌系统,长链分枝少。生产能力取决于反应管参数。 釜式反应器:物料可充分混合,反应温度均匀,还可分区操作。耐高压不如管式,反应能力可在较大范围内变化,反应易控制。PE分布窄,长链分枝多。3、高压PE合成反应条件比较苛刻,具体条件如何?为什么采用这样的工艺条件? 反应温度设在150℃~330℃,原因有二:①乙烯无任何取代基,分子结构对称,纯乙烯在350℃以上爆炸性分解,从安全角度,避免因某些特殊不可预知的因素造成温度上升,引发事故,故使T<330℃②PE熔点为130℃,当T<130℃时造成大量PE凝固,堵塞管道,同样造成反应难以进行,造成事故,故最低温度不低于130℃,一般温度大于150℃。 反应在低压下进行,原因:乙烯常压下位气体,分子间距离远,不易反应,压缩后,分子间距离显著缩短,极大增加了自由基与单体分子之间碰撞几率,易反应,在100~300MPa下,C2H4接近液态烃,近似不可压缩状态,其次T上升,需压力也增加,才能使PE与单体形成均相状态,保持反应顺利进行。 转化率15~30%:明显低于其他单体本体聚合,f造成大量乙烯需要循环使用。—CH高,热容小,f提高1%,温度上升12~13℃,如果反应热不能与时移除,极易造成温度急剧上升,从而造成爆炸发生,故一般提高f困难,另外提高f,

聚合物合成工艺学习题

名词解释 Ziegler-Natta催化剂:中文译名“齐格勒-纳塔”催化剂,由三乙基铝与四氯化钛组成,是一种优良的定向聚合催化剂。催化剂又称触媒,可以组合成Ziegler-Natta触媒的化合物种类相当多,Ziegler-Natta触媒可由下列的化合物组合而成:周期表中第IV到第VIII族的过渡金属化合物,和周期表中第I到第III族的金属所组成的有机金属化合物。其中过渡金属化合物为触媒,而有机金属化合物为助触媒。 爆炸极限:可燃物质与空气或氧气必须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均匀混合,形成预混气,遇火源才会发生爆炸,这个浓度范围成为爆炸极限,或爆炸浓度极限 逐步加成反应:某些单体的官能团可按逐步反应的机理相互加成而获得聚合物,但又不会析出小分子副产物,这种反应称为逐步加成聚合反应。 界面缩聚:两种单体分别溶解在水及与水不相混溶的有机溶剂中,在常温常压下,在水和有机溶剂的界面进行缩聚反应的方法。 工程塑料:是指被用做工业零件或外壳材料的工业用塑料,是强度、耐冲击性、耐热性、硬度及抗老化性均优的塑料。 表面活性剂:是指具有固定的亲水亲油基团,在溶液的表面能定向排列,并能使表面张力显著下降的物质。 乳化剂:能降低互不相溶的液体间的界面张力,使之形成乳浊液的物质。乳化剂是乳浊液的稳定剂,是一类表面活性剂 HBL值:用来衡量表面活性剂分子中的亲水部分和亲油部分对其性质所作贡献大小的物理量。 种子乳液聚合:单体原则上仅在已生成的微粒上聚合,而不形成新的微粒,即仅增加原来微粒的体积,而不增加反应体系中微粒的数目。

核-壳聚合:两种单体进行共聚合时,如果一种单体首先进行乳液聚合,然后加入第二种单体再次进行乳液聚合,则前一种单体聚合形成乳胶粒子的核心,好似种子,后一种单体则形成乳胶粒子的外壳。 金属茂催化剂:由过渡金属锆(Zr)与两个环戊二烯基或环戊二烯取代基及两个氯原子(或甲基)形成的有机金属络合物和助催化剂甲基铝氯烷组成。 Phillips催化剂活化处理:400~800℃温度下,于干燥空气中进行活化,使铬原子处于Cr+6状态。 熔融指数:热塑性塑料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熔体在10分钟内通过标准毛细管的重量值,以(g/min)为单位。 聚合反应的操作方式:间歇聚合:分批生产,适于小批量生产;连续聚合:自动化程度高,质量稳定,适合大批量生产。聚合反应器:管式、塔式、釜式、特殊形式;反应热排除方式:夹套冷却、内冷管冷却、反应物料部分闪蒸、反应介质预冷、回流冷凝器冷却等。 1、聚合反应釜中搅拌器的形式有哪些?适用范围如何? ①常用搅拌器的形式有平桨式、旋桨式、涡轮式、锚式以及螺带式等; ②涡轮式和旋桨式搅拌器适于低粘度流体的搅拌;平桨式和锚式搅拌器适于高粘度流体的搅拌;螺带式搅拌器具有刮反应器壁的作用,特别适用于粘度很高流动性差的合成橡胶溶液聚合反应釜的搅拌。 2、简述合成树脂与合成橡胶生产过程的主要区别。 —合成橡胶生产中所用的聚合方法主要限于自由基聚合反应的乳液聚合法和离子与配位聚合反应的溶液聚合法两种。而合成树脂的聚合方法则是多种的。合成树脂与合成橡胶由于在性质上的不同,生产上的差别主要表现在分离过程和后处理过程差异很大:①分离过程的差异:合成树脂,通常是将合成树脂溶液逐渐加入第二种非溶剂中,而此溶剂和原来的溶剂是可以混溶的,在沉淀

(完整word版)分子印迹技术-1

分子印迹技术 分子印迹,又称分子烙印(molecular imprinting),属超分子化学范畴,是源于高分子化学,生物化学,材料科学等学科的一门交叉学科。分子印迹技术(molecular imprinting technique, MIT)是指制备对某一特定的目标分子(模板分子,印迹分子或烙印分子)具有特异选择性的聚合物的过程。它可以被形象地描绘为制造识别“分子钥匙”的“人工锁”的技术。 分子识别在生物进化中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是从分子水平研究生物现象的重要化学概念,已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课题之一。选择性是分子识别的重要特征。人们利用一些天然花合屋如环糊精,或合成化合物如冠醚,杯芳烃和金刚烷等模拟生物体系进行分子识别研究,取得了一些可惜的进展,一定意义上构成了分子印迹技术的雏形。 分子印迹技术的出现直接来源于免疫学的发展,早在20世纪30年代,Breinl,Haurowitz和Mudd就相继提出了一种当抗体侵入时生物体产生抗体的理论。后来在20世纪40年代,由著名诺贝尔奖获得者Pauling对上述理论做了进一步的阐述,并提出了以抗原为模板来合成抗体的理论。该理论认为:抗原物质进入机体后,蛋白质或多肽链以抗原为模板进行分子自组装和折叠形成抗体。虽然Pauling的理论被后来的“克隆选择理论”所推翻,但是在他的理论中仍有两点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也为分子印迹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同时激发了人们以抗原或待测物为模板合成抗体模拟物的设想;(1)生物体所释放的物质与外来物质在空间上相互匹配。 1949年,Dickey首先提出了“专一性吸附”这一概念,实际上可以视为“分子印迹”的萌芽,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直到1972年由德国Heinrich Heine大学的Wulff研究小组首次报道了人工合成分子印迹聚合物之后,这项技术才逐步为人们所认识。特别是1993年瑞典Lund大学的Mosbach等在《Nature》上发表有关茶碱分子印迹聚合物(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s,MIPs)的研究报道后,分子印迹技术得到了蓬勃的发展。迄今,在分子印迹技术的作用机理,分子印迹聚合物制备方法以及分子印迹技术和分子印迹聚合物在各个领域的应用研究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尤其是分析化学方面的应用更是令人瞩目。分子印迹技术的应用研究所涉及的领域非常宽泛,包括分离纯花,

唯物辩证法的内容三大规律的内容及其方法论意义

,是的核心组成部分,是一种研究自然、社会、历史和思维的哲学方法;是辩证法的三种基本历史形式之一。它是由马克思首先提出,经恩格斯、列宁等其他马克思主义者共同发展完善,形成的一套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思想体系。唯物辩证法认为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世界存在的两个总的基本特征,其中,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矛盾,它们都由矛盾决定,所以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 1.对立统一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就是矛盾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它揭示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认为矛盾是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对立和统一及其相互关系。矛盾具有同一性,既相互依存又相互转化;同时也具有斗争性,相互差异也相互排斥。同一性与斗争性是对立统一的,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同样的,没有同一性就没有斗争性,正是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相互作用推动事物的发展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矛盾分析法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对立统一规律告诉我们在实践中要坚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反对“一点论”的形而上学片面观点。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不回避矛盾,逃避问题,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2.质量互变规律 质是事物成为自身并区别于它事物的规定性;量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以及它的构成成分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不断前进。 质量互变规律揭示出事物发展的形式,同时告诉我们在实践中要重视量的积累,从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同时也要抓住时机,趋利避害,优化结构,促成质变。还要坚持适度原则、掌握火候。 3.否定之否定规律 事物变化发展的方向道路是由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循环往复的过程。但是这种循环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循环或重复,而是从低级到高级的前进的上升的发展。 辩证的否定是一种包含肯定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自身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也是是发展环节和联系环节,是“扬弃”,克服旧事物中的消极因素,保留它的积极因素。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出事物发展的过程和方向。事物由肯定、否定到否定之否定,从内容上看,是自己发展自己,自己完善自己的过程;从表现形态发展趋势上看,是一个螺旋式或波浪式及曲折前进的过程;从发展方向上看,总是前进的或上升的;从发展道路上看,事物发展总是曲折的或者有回复的。

分子印迹

091103111 王礼建 分子印迹技术 概述分子印迹技术又称分子烙印技术(Molecular Imprinting Technique)简称MIT。是分子化学、生物化学和材料科学相互渗透与结合形成的一门新型的交叉学科,他是合成对某种特定分子具有特意选择性结合的高分子聚合物技术。通常被人们描述为创造与识别“分子钥匙”的人工“锁”技术。 一、分子印迹的基本原理 当模板分子(印迹分子)与聚合物单体接触时会形成多重作用点,通过聚合过程这种作用就会被记忆下来,当模板分子除去后,聚合物中就形成了与模板分子空间构型相匹配的具有多重作用点的空穴,这样的空穴将对模板分子及其类似物具有选择识别特性。 二、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 (1)在一定溶剂(也称致孔剂)中,模板分子(即印迹分子)与功能单体依靠官能团之间的共价或非共价作用形成主客体配合物。 (2)加入交联剂,通过引发剂引发进行光或热聚合,使主客体配合物与交联剂通过自由基共聚合在模板分子周围形成高联的刚性聚合物。 (3)将聚合物中的印迹分子洗脱或解离出来。 分子印迹分为两类 (1) 共价键法(预组装方式):聚合前印迹分子与功能单体反应形成硼酸酷、西夫碱、亚胺、缩醛等衍生物,通过交联剂聚合产生高分子聚合物,用水解等方法除去印迹分子即得到共价结合型分子印迹聚合物。 优点:功能基团能获得较精确的空间构型。 缺点:识别过程慢,而且识别能力与生物识别相差较大。 (2) 非共价键法(自组装方式):非共价键法是制备分子印迹聚合物最有效且最常用的方法。这些非共价键包括静电引力(离子交换)、氢键、金属鳌合、电荷转移、疏水作用以及范德华力等。其中最重要的类型是离子作用,其次是氢键作用。优点:简单易行模板容易除去。 缺点:专一识别性不强。 三、分子印迹材料的特性 (1)预定性,即它可以根据不同的目的制备不同的MIPs,以满足各种不同的需要。 (2)识别性,即MIPS是按照模板分子定做的,可专一地识别印迹分子。 (3)实用性,由于它是由化学合成的方法制备的,因此据有天然分子识别系统所不具备的抗恶劣环境的能力,从而表现出高度的稳定性和长的使用寿命。 四、理想分子印迹材料应具有的性质 1、结构应具有一定的刚性以确保印迹空穴的空间构型和互补官能团的位置。 2、空间结构具有一定的柔韧性以确保亲和动力学能尽快达到平衡。 3、亲和位点容易接近。 4、机械稳定性以使分子印迹聚合物可以在高压下应用。 5、热稳定性。 五、分子印迹技术在分离中的应用 MIP固相萃取:具有从复杂样品中选择性吸附目标分子或与其结构相近的某一族类合物的能力,非常适合用作固相萃取剂来分离富集复杂样品中的痕量被分析

《高聚物合成工艺学》试题

《高聚物合成工艺学》试卷二 一.名词解释(21分) 1.反相悬浮聚合 2.互穿网络聚合物IPN 3.硅橡胶 4.脱灰 5.热固性 6. 种子聚合 7. 聚酯纤维 二.填空(20分) 1.三大合成材料是指:,,。 2.高分子合成工业中用自离子聚合反应机理生产的聚合物主要采用有:,,,四种聚合方法来实施。 3.低温丁苯橡胶乳液聚合过程中主要的影响因素是,。常采 用的控制乳液胶粒的粒径。 4.ABS用那三个单体聚合:,,。分散相常采用,聚合方法。连续相常采用,聚合方法。 5.在聚氯乙烯聚合生产中,主要采用手段控制聚合物分子量。 6.评价高聚物耐热性两个重要指标是:,。

三.判断(10分) 1.聚合反应釜中搅拌器只起到加速传热的作用。() 2.水油比是指反应体系中水的用量与单体重量之比。() 3.HDPE常用高压聚合生产工艺。() 4.热塑性酚醛树脂不需加入固化剂即可在加热的条件下固化。() 5.聚四氟乙烯常采用本体聚合工艺生产。() 6.顺丁橡胶的分子量越大,分子量分布越窄,其力学性能越好,但是加工性能越差。() 7.聚苯乙烯的聚合可以是本体聚合、悬浮聚合、乳液聚合和溶液聚合。() 8.浅色剂只有将带色杂质变为浅色或无色物质,改善纤维白度的作用。() 9.在乳液聚合过程中,搅拌强度太高,会使乳胶粒子数目减少,乳胶粒直径增大及聚合反应速率降低,同时会使乳液产生凝胶,甚至导致破乳。() 10.悬浮聚合体系一般是由单体、引发剂、水和分散剂四个基本部分组成。() 四.简答(25分) 1.简述石油裂解制烯烃的工艺流程。 2.简述本体聚合的特点。 3.简述悬浮聚合过程的影响因素。 4.聚氨酯泡沫塑料的生产工艺有一步法和两步法两种,对比两种方法的特点。 5. 试比较高温和低温丁苯配方的主要区别。 五.问答(24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