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直面温室气体减排问题

直面温室气体减排问题

直面温室气体减排问题
直面温室气体减排问题

直面温室气体减排问题

联合国气候组织的减排趋势

2008年12月12日在波兰闭幕的联合国气候大会,按照“巴厘岛路线图”所制定的进程,在马拉松式的艰难谈判后,达成了2009年的工作计划。

会议出现两种倾向:一是,关于“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在对“区别”的理解上,部分发达国家要求给发展中国家分类,把经济相对发达、排放较高的发展中国家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区分开来;二是,要求修订《京都议定书》内容。日本、美国等国代表不同程度地表示,发展中国家也应作出减排温室气体的承诺。

看来发展中国家也应作出减排温室气体的承诺将是“巴厘岛路线图”和后《京都议定书》时代争论的焦点,也是国际社会温室气体减排的一种趋势。

我国的温室气体减排问题

我们国家以前虽然一贯积极支持《京都议定书》。但是,根据《京都议定书》我们作为发展中国家,实际上并没有承担实际的减排指标。相反,最近一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

速增长,我国的煤炭消耗量每年都在以2亿多吨的速度增长,我们不但谈不上什么减排,而且是每年都在快速的增加排放。

美国布什政府上台之后,拒绝签署《京都议定书》的行为,掩盖了各国对我国家排放快速增加的关注。然而,美国政府同意签署巴厘岛路线图,实际上已经是一种改变态度的信号。下一步美国不会甘心总是充当一个世界对立面的角色。美国的态度一旦改变,中国的减排问题必然就会成为世界各国注意的焦点。

据悉即将上任的美国总统奥巴马曾表示,尽管美国正在经历金融危机,但他上任后仍将带领美国更加积极地参与国际气候变化谈判。

2009年中国恐怕已经实现了温室气体指标的“双超”(即总量超过美国,人均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如果我们还要强调我们是发展中国家,还要游离在减排指标的控制之外,恐怕已经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了

根据世界的发展潮流,我国的能源结构必须要彻底改变。今后即使我们自己不在乎环境破坏、不在乎矿难死人,国际社会也不会答应我们再用大量增加煤炭的办法来解决

能源问题了。

国际社会的减排压力对我们来说也有积极的意义。无非是让我们不要那么快的就把自己煤炭资源都烧掉。按照我国

现在的煤炭开采趋势,2050年之后,我们煤炭恐怕开采就已经十分困难了。到资源枯竭的时候,就是国际社会不给我们压力,我们也必须要想办法改变能源结构。我们能不能像欧洲发达国家那样,聪明一点,赶在自己的煤炭资源消耗光了之前,就调整好我们的能源结构呢?

欧洲一些国家依靠水能解决了排放问题

北欧的挪威,由于水能资源丰富,眼光超前,挪威一直优先开发利用可再生的水能。因此,到现在为止挪威99.8%的电力还是来自水能,尽管他们自己也有着丰富的石油和煤炭,但是,至今基本上都没有开采。

南部欧洲法国的水能资源并不多,但是他们早就百分之百的开发利用了。所以,他们在欧洲率先结束了本国煤炭的开采。随后,水能开发程度高达百分之八、九十的英国、德国等也都纷纷宣布关闭全国的所有的煤矿,实现全国的清洁能源利用。

我国水能开发利用不容乐观

我国的水能资源世界第一,仅仅根据目前的勘测设计水平,技术可开发量就有2.47万亿千瓦时。如果开发充分,至

少每年可以提供12到13亿吨原煤的能源。这个数字还不包括那些1万千瓦以下河流上的小水电资源。

有人算过一笔账,世界工业化以来我们所浪费掉水能资源,已经超过我们国家所开采的全部煤炭总量。如果我们国家能够像挪威一样,从一开始就充分的开发利用我们的水能资源,起码到上个世纪末,我们国家都可以和挪威一样基本上不需要开采煤炭,完全依靠水能来提供所需的电力能源。

为何我国水能开发利用率这样低呢?到2007年底我国水能的发电量大约只相当于2.5亿吨原煤。目前,我国每年大约有相当10亿吨的原煤的水能资源被浪费掉。我国的水电开发利用程度不高,这一方面是由于水电建设的复杂性,移民、环境等等问题,在短时间内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更重要的原因则是我们国家长远规划的欠缺和整个社会对水电开发的严重误解。

国家发展规划层面的误解主要体现在,我们国家的发展规划中考虑问题的期限普遍比较短,没有考虑百年以后的能源供应问题。这一点与发达国家有很大的差距。例如,英国有关部门对一百年以后每一具体地区的能源,都已经有非常详尽的规划方案。美国的能源专家们至少已经考虑到了四百年以后的能源的规划和供应问题。

能源规划所考虑时间不同,能源量也会产生巨大的差别。尤其是对于可再生能源。如果我国(技术可开发的)水能

资源都得到充分开发,以100年计算,我国的常规一次能源总量(存量)将能够增加20%多,相应的我国煤炭资源在总的一次能源中的比重下降为51.4%,水能资源比重将上升到44.6%。

如果要以200年计算,水能资源将超过煤炭和其他任何能源资源,成为我国的第一大常规能源。也就是说,按照200年考虑,如果我们不充分利用水能,相当于将要浪费一半以上一次能源资源。

按照美国人考虑能源问题的方式,400年之后,我们的水能将构成我国80%的一次能源资源。

根据中国科协的公众调查,我国社会普遍认为,目前可再生能源还不能发挥主力军作用。这种社会层面的误解主要体现在两方面。相当一部分人不认为水电是属于可在再生能源。这主要是由于上个世纪末国际社会对大型水坝的环境影响的争论非常激烈,1996年的世界可持续发展高峰会议上,只把小水电定义为可再生能源。经过长期的争论之后,发现一些环保组织对水坝环境影响的评价并不真实、客观。因此2002年的世界可持续发展国锋会议,192个国家首脑一致通过了鼓励包括大型水电在内的可再生能源行动计划。随后在2004年的波恩和2006年的北京世界可再生能源大会上,都反复重申了包括大型水电在内的水能的可再生能源地位。我国2006年实施的可再生能源法也再次强调了大型水电的可

再生能源地位。不过,由于大型水电的技术成熟,开发成本低,本身已经具有强大的市场竞争能力,不需要用可再生能源法的政策扶植,所以,主要体现国家政策支持的可再生能源法也明确规定,不调整大型水电。

除了一些人还不了解大型水电的定位之外,更多的人则是由于受到极端环保误导宣传的影响,认为水电虽然是可再生的能源,但是由于产生的社会、环境问题很大,中国已经不能再多开发了。

我国社会对大型水电的各种误解

例如“水电开发一定会破坏生态环境”的说法在社会上非常流行。事实上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都是水电开发程度越高、生态环境越好。相反,亚洲、非洲那些水电开发程度普遍很低的发展中国家,不仅人民生活非常贫困,所遭遇到的生态环境破坏也比发达国家严重得多。在我们中国也不例外,新安江的水电开发让当地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都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和发展,而至今尚未开发的怒江,过度砍伐、陡坡耕种、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问题却十分的突出。

国内有的宣传认为水电开发破坏生物多样性。然而,最近在中欧生物多样性项目的一次活动中《科学时报》记者问道“中国西南地区是中国生物多样性最为突出的地区,同时

也是中国水电发展的重要地区,二者是否真的有无法调节的矛盾”时,马敬能和王海滨(中欧生物多样性项目负责人)一致表示:“依照目前水电工程建设发展的科技水平来讲,与生物多样性的发展不会存在什么矛盾,反而会在水源的涵养、水坝周边的环境保护以及生物多样性的发展方面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前几天在三峡的一次国际会议上,来自德国的莱茵河国际保护委员会主席,斯蒂芬?希尔博士,也在关于莱茵河治理成果的报告中介绍说:通过对莱茵河的综合治理,目前莱茵河的生物多样性已经恢复到了一百多年以前的物种水平。这条建有上百座大坝的莱茵河的现实充分说明,水坝的建设并不一定必然导致河流生物多样性的破坏。实际上,很多水坝建成后的河流生物多样性下降的现象,主要是其他人类活动的综合影响结果,而不是水坝的罪过。我国很多还没有建坝的河流、河段,由于其它人类活动的影响,其生物多样性也已经遭到极大的破坏。相反,自然界中有很多自然产生的水坝所形成的天然水库湿地,其生物多样性不仅没有出现减少,反而变得更加丰富。例如,我国的人中海、木格措,以及著名的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地“九寨沟”,那里的生物多样性决不会比任何激流河段逊色。

再比如,有舆论宣传说“水电越开发,群众越贫困”。最典型宣传的就是我们云南漫湾水电站建成之后,移民都靠捡破烂为生了。大家可以想象,一个漫湾水电厂几百人产生

的垃圾,能不能养活二百多人的村子?事实上漫湾捡破烂的田坝村移民中间,据了解也有因为移民而发家致富,家产超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而且那些污蔑性宣传绝不会告诉公众这些情况。此外,所谓“拣破烂”的田坝村民,不仅无一例外是享受城镇低保补助的居民户口,而且他们还比一般的城镇居民多享受有水库移民的后期扶植费(原来的国家就规定是每人每年250到400,现在是600。当时,漫湾的水库后期补偿是400元的高限,当然,以前这笔后期扶持费不一定能够发到个人手里自由使用)。此外,已经作为我们0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参考材料的所谓“1600万水库移民中,有1000贫困人口”,不符合实际情况。经过与国家发改委和水利部等有关部门负责移民工作的同志核对后,我发现伪环保人士的欺骗宣传的手段是采用联合国的每天人均一美元作为贫困标准的。其实,如果根据联合国这一标准,按照当年的我国农民收入计算,我国农民的2/3都应该算是贫困人口。其贫困比例,比水库移民还要高。

前一段时间社会上传说“发达国家不仅不建设水坝,而且已经开始拆除水坝了”也是国内外伪环保精心策划的欺骗宣传。我们中央台的“水坝之争”对这件事情曾经做了一个很好的澄清。他们在宣传图片上摆放着胡佛大坝的照片,而实际拆掉的都是一些失去功能的小水坝。据统计美国所拆掉的水坝的平均高度还不到5米。去年在三峡召开的一次国际

会议上,美国的垦务局局长,再次公开的声明,在美国具有正常发电功能的大坝,一座也没有拆过。然而,我们中国的公众却都以为水电是破坏环境的,美国已经进入了拆坝时代。所以,社会上很多人都说,国外都已经开始拆坝了,我们为什么还要建?

在不实宣传的误导下,我国的社会形成了一些奇怪的舆论。全世界都公认的梯级水电开发,在我们国家却被说成是把河流变成一串串不流动的死水池。这些人也不想想如果连水都不流动了,还能发电么?更有甚者,居然欺骗说什么过度开发的水电会使河流干涸。水轮机又不是宇宙中的黑洞,怎么可能把水吞掉?编造这些谎言的人也不自己问问,如果水电开发能让河流都干涸了,都不流动了,还能有人肯在那里投资建水电站吗?

我国的乌江是唯一已经完成了梯级开发的流域,我们大家可以到那里看看,梯级开发是不是把河流变成了一串串不流动的死水池?水电开发会不会让乌江干涸?如果大家还没有机会去看也不要紧,我们的胡主席亲自去看过了,并告诉我们水电工作者,梯级、流域、滚动开发这种形势好的很。

世界上很多发达国家水电开发程度达到了80%多甚至100%,没有一个责怪说自己开发程度过高了。而我们国家的长江上游仅仅开发利用了10%,就经常被人指责开发已经过度。我国的长江目前可控制的水资源量不足20‰由于无法

有效的调节天然水资源时空分布的尖锐矛盾,所以,才会水、旱灾害不断。

现在全世界同时解决流域水多、水少矛盾的唯一办法,只有通过水库调蓄。美国的科罗拉多河上开发的电站的水库蓄水能力达到了400%,因此才让昔日干旱的西部荒漠,成为今天美国最富裕的地区。

表面上看,我国的水电开发目前似乎是受环境、移民问题的制约。但是,仔细分析来看,真正制约水电的不是环境、不是移民,而是被误导了的社会舆论。在这一方面,最有代表性的例子,莫过于怒江了。

阻碍怒江水电开发的绝不是环境和移民

在国外颜色革命势力的影响下,2003年9月,环保官员主要召集了一批具有反水坝思潮的专家、学者召开的怒江环评论证会,汇集了一系列有关怒江的不实观点。例如,他们把上游早已经建设水电站、下游国家也正在开展水电建设的怒江,宣传成是世界上唯一没有建水坝的河流。他们完全无视怒江几十万人生存多年,砍伐林木、陡坡耕种,水土流失严重,地质灾害频发,河谷地带生态环境已经遭到极大破坏的现实,欺骗公众说怒江是世界上最后一条生态江。

在那次会议上,还有一位专家曾经解释说“库区淹没前,

漫湾移民人均纯收入曾高出全省坝区平均值11.2%,人均产量高于坝区平均值63.5‰至1997年库区淹没后,库区人均纯收入水平仅为全省水平的46.7%。”。

这种说法曾经让很多人对怒江水电开发的脱贫作用产

生了严重的怀疑。而据我们随后查到的资料是“当年漫湾所在的云县移民1934人,后靠人口1293人原有田地1980.9亩,人均产粮1170市斤;后靠安置后至1993年人口1403人,有田地2305亩,人均产粮1394市斤”。

分明是漫湾移民后的人均收入和人均粮食产量都有所

提高,为什么专家介绍的情况则完全相反呢?经仔细核对我们才突然发现。专家的宣传技巧,居然是这样。由于水库淹没的河谷地带水田多,产量高。所以,库区淹没前,漫湾移民人均纯收入曾高出全省坝区的平均值一点也不奇怪。而当谈到最关键的淹没后的变化情况时,专家却巧妙的把比较的对象改成为全省。

事实上,由于全省平均收入是要包括城镇人口收入的,而主要属于农业人口库区人均收入,能够达到全省平均的46.7%,已经是相当不错的了。

当时怒江环评论证会经过公共媒体的传播、放大,曾经在全国掀起了一股股要求“保留怒江生态江”的风潮。有人还根据这些谎言上书全国人大,甚至写信给联合国,要求制止怒江水电开发。根据这种情况,温家宝总理也作出了“慎

重研究、科学决策”的批示。

为了还怒江生态真实面貌,2005年初我们组织专家、院士以及反对伪科学的工作者专门对怒江的生态环境进行了实地考察。考察之后他们在云南大学作了有关怒江水电开发与环境问题的报告,澄清了一系列所谓“生态江”的不实宣传。院士们也把只有怒江水电开才是真正的保护怒江生态的实际情况,向党中央作了汇报。温总理也再次批示要求加紧工作。

然而,在这些不实之词被揭露之后,过去那些到处以怒江问题专家的身份作报告,经常就怒江问题给有关领导和机构写专家建议的人士,以自己还不了解怒江情况为由,要求公示怒江水电开发环境影响评价的报告。本来公示即将建设的水电站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让更多的人了解情况发表见解也是一件好事,但是,由于有关部门有明确规定,国际河流的开发规划属于国家机密。所以,让怒江的水电开发莫名其妙的搁置至今。

自从阻碍怒江开发的极端环保言论被否定之后,一些不同意见者也不再直接强调不能开发怒江了,而开始改变反对怒江开发的策略。有人冠冕堂皇的说,怒江开发还有争论,还应该继续慎重决策,不能操之过急,主张应该搁置。

然而,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和能源需求却不能搁置。也许正是我们怒江开发的决策“慎重”过度,导致我国小煤窑

的开采就不可能慎重;也许正是我们不容许怒江开发“操之过急”,所以,遍布中国的小煤窑生产就不能不操之过急;也许正是怒江水电开发被搁置,我们才不得不冰雪灾害之后对带血的小煤窑网开一面。

中国水电被极端环保舆论阻碍的恶果

这种水电开发遭受不公正的社会舆论压制的情况,已经影响到我们政府的决策。其影响作用也远不仅仅局限在怒江。几年来,尽管我们国家的发改委主管能源的领导,几乎在各种场合一再强调开发水电的重要性;尽管我们很多的国家能源政策中都一再强调要优先发展水电,尽管我国的水电建设的绝对速度也并不算慢。但是,在实际当中像怒江这样没有任何明确的理由,却迟迟得不到批准的水电项目却比比皆是。

据统计在我国前几年新增电力装机将近一亿千瓦的情况下,2007年被核准的大中型水电总共才270万千瓦,还不足整个电力增长总量的5%。

由于能源结构严重恶化,我们国家煤炭的消耗量,早已大大超过了实际的开采和运输能力。前一阶段我国遭遇了严重的煤电危机。管制电价必然出现电荒,放开电价必然出现煤荒。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只有鼓励遍布全国的小煤窑加紧

生产,才能渡过难关。

在我国煤电矛盾最突出的时刻,我国小煤窑的生产事故也达到了顶峰。仅从去年9月4日到21日短短的17天时间里,就发生了9次矿难。372人死亡,50多人失踪。17天的矿难的实际死亡人数达到四百多人。平均不到两天就发生一次矿难,一次矿难平均死人40到50人。很难想象,如果不是全球经济危机爆发,我国这种煤炭供应极度紧张的局面,持续到了冬季与社会公众的冬季采暖问题交织在一起,还将会产生什么样的严重后果?

10月份全球经济危机的爆发,意外的缓解了我们的能源严重短缺的困境。然而,虽然现在煤炭价格已经大幅度下降,但是,社会用电量也急剧下降,我国能源结构不合理的矛盾并没有得到缓解。

大量新投产火电机组明显已经成为不良资产,大大加剧我国的金融风险和经济危机。恶化的能源结构,让历来都是国家利税大户的国有电力企业,全面巨额亏损,煤、电之争矛盾重重,我国整个能源、电力行业的发展前景丝毫也不容乐观。

中央电视台的记者王志到丽江挂职副市长之后,曾经负责处理金安桥水电站违规建设的问题。他坦言为此经常要在理想和现实中挣扎、困惑。金安桥的建设方作为一个私营资本企业,在未经国家有关部门正式核准之前,他们已经把整

个电站基本建成。

然而,对这样一个程序上严重违法的电站建设,却也给我们的政府出了一道不大不小的难题。和怒江水电开发被莫名奇妙的搁置一样,几年来,除了政府有关部门没有对金安桥予以正式核准之外,我们似乎找不出合适的理由阻止金安桥水电站的建设。因为,它每提前投产一年,可以多提供118亿的清洁电力。大约相当于600万吨原煤。这个电站被晚批准一天,我们就要多烧掉200多节火车皮的原煤。金安桥的建成至少相当于开采了几十座不破坏环境、永远不会枯竭的小煤窑。

大型水电开发的节能减排作用无可替代

至于大型水电开发对我国节能减排的作用。我们不妨拿金安桥水电站与我国的新型可再生能源开发情况作一个比较。

要知道2006年我国投入了大量资金和力量,风能和太阳能发电的装机容量实现了翻一番的大幅增长。然而,2006年全国的风能和太阳能全年发电量仅仅为53.6亿度,还不到这个违规建设的金安桥的发电量的一半。也就是说仅仅一个违规建设的水电站的节能减排作用,就比我们举全国之力的风能、太阳能大规模投入,所能得到的清洁能源还要多得多。

实际上,水电的优越性还远远不止这些。水电在电网中是优质的可调节电源,而风电、太阳能则需要电网中其他电源予以调节保证的间歇式能源,对电网安全性的冲击极大。此外,我们国家对风电的入网补贴大约是每度电0.25元,对太阳能的补贴就更高了。如果我们耍受得这53.6亿度风能和太阳能,至少需要拿出15亿元的补贴。

总之,一座违规建设的金安桥水电站,不仅比我们国家两年的风能太阳能投入还要管用,而且还能降低全国几十亿元的电价。设想一下整个怒江,整个中国,我们因为搁置水电开发的损失到底有多大?

为了实现节能减排,国家投入大量的资金支持风能、太阳能发电的做法无可非议。但是,如果我们一方面投入巨资开发风能和太阳能,另一方面却极力压制最应该开发的大型水电,则不能不说我们的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是盲目的、是不讲实际效果的,有极大的跟风、作秀成分。

根据我国的国情,如果不优先开发水电,其它节能减排的措施都会失去意义。例如,上大压小政策,我们的评价很高。2007年关停的1438万千瓦小火电机组,理论上可以减少消耗原煤1880万吨。然而,新建的2000多万千瓦大火电只能相当于我国怒江水电开发节能效益的三分之一。我们为什么非要鼓励用同样的投资去建设燃煤减少三分之一的大火电机组,取代小火电,而坚决不让开发建设完全不烧煤的

大型水电呢。

这种说法绝不是没有道理的,如果我们的上大压小,不是用大火电机组,而是用水电,那么我们今天的电力行业亏损局面局不会有这么严重。不仅如此,假设怒江水电开发没有被搁置,我们国家“十一五”期间实现节能20%的目标,是完全有可能实现的。但是,现在我国要想完成“十一五”的节能目标,恐怕是不大可能了。

结论

几年来,由于电力体制改革后引进了竞争机制,而各大电力集团又不能开发水电,因此,主要的电力发展竞争,都局限在本应该优化发展的火电上。由于几大电力集团的纯国有性质和都想做大做强的互相竞争,火力发电建设的经济杠杆作用已经失灵。在目前的局面下,应该考虑用行政手段严格控制火电建设的增速。否则,电力体制导致的能源结构恶化的趋势难以改变。

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可能像恢复小煤窑生产那样来得快。我们现在就应该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尽快地揭露极端环保欺骗宣传,改善舆论环境,加速水电开发,调整好能源结构,从容应对即将到来的国际压力。我们只有尽可能的开发利用水电,才能在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保证我们的能源

供应,保护好我们的生态环境,把更多的化石能源留给我们的后代。目前,我国还有近80%的水电开发利用潜力,加上核能、风能和太阳能的利用,我国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的目标,并非不能实现。

应该告诉社会公众,水能开发同时也必然是水资源开发。利用水电开发增加水库的调蓄能力,是解决我国的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问题的最重要措施。是实现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步骤。

总之,我们的国情决定了,水电是我国当前最重要的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不优先、大力开发利用水电我们就无法改善我国的能源结构,无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应对国际社会的减排压力。因此,制造谣言阻碍中国大型水电的开发建设,是最大的生态环境破坏。这不仅是对中华民族的犯罪,也是对全世界人民的犯罪。

温室气体排放管理规定

一、目的 为了有效地对本公司温室气体进行管理特制定本规定。 二、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本公司温室气体排放控制及管理。 三、职责 行政人事部负责本公司温室气体管理。 四、定义 温室气体(GHG Greenhouse Gas): 指任何会吸收和释放红外线辐射并存在大气中的气体。京都议定书中控制的6种温室气体为: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 、氢氟碳化合物(HFCs) 、全氟碳化合物(PFCs) 、六氟化硫(SF6)。 五、实施流程 流程: 组织和运营边界设定----选择基准年----确认与计算温室气体排放量 1、组织和运营边界 为了有效地对温室气体进行管理,设定包括直接和间接排放的运营边界有助于公司更好地管理温室气体排放的全部风险,利用好价值链上的机会。针对温室气体核算与报告设定了三个“范围”。它们共同提供管理和减少直接和间接排放的全面温室气体核算框架。

范围1:直接温室气体排放,出现在公司持有或者控制的排放源,例如公司持有或者控制的钎焊、车辆等产生的燃烧排放。 范围2:电力间接温室气体排放,范围2核算公司消耗的采购电力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采购电力的定义是通过采购或者其他方式进入公司组织边界的电力。这部分的排放实际上出现在电力生产设施。 范围3:其他间接温室气体排放,范围3是选择性的报告类别,允许对所有其他间接排放进行处理。范围3的排放是公司活动的结果,但出现在非公司持有或者控制的排放源。例如提炼和生产采购的原材料、运输采购的燃料,以及使用出售的产品和服务所产生的排放。 通常情况下,建议公司至少对直接排放(范围1)和使用电力造成的间接排放(范围2)进行核算,这也是大多数国际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倡议的要求。 2、选择基准年 公司可以选择一个基准年报告其温室气体排放,目的也是为了今后进行比较。选择基准年的原则是公司有可靠数据的最早相关时间点。 公司制定一个重新计算基准年排放量的政策也同样重要,如果数据、报告边界、计算方法或有关因素发生重大变化,那么需要重新计算基准年排放量。 3、确认与计算温室气体排放量 公司在确定组织和运营边界以及基准年后,可以采取以下步骤计算温室气体排放量: ·确认温室气体排放源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的通知

国发〔2016〕6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现将《“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 2016年10月27日(此件公开发布) “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 为加快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确保完成“十三五”规划纲要确定的低碳发展目标任务,推动我国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达峰,特制订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顺应绿色低碳发展国际潮流,把低碳发展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采取积极措施,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加快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发挥

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强碳排放和大气污染物排放协同控制,强化低碳引领,推动能源革命和产业革命,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消费端转型,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深度参与全球气候治理,为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维护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 (二)主要目标。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5年下降18%,碳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氢氟碳化物、甲烷、氧化亚氮、全氟化碳、六氟化硫等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控排力度进一步加大。碳汇能力显著增强。支持优化开发区域碳排放率先达到峰值,力争部分重化工业2020年左右实现率先达峰,能源体系、产业体系和消费领域低碳转型取得积极成效。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运行,应对气候变化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初步建立,统计核算、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得到健全,低碳试点示范不断深化,减污减碳协同作用进一步加强,公众低碳意识明显提升。 二、低碳引领能源革命 (一)加强能源碳排放指标控制。实施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基本形成以低碳能源满足新增能源需求的能源发展格局。到2020年,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50亿吨标准煤以内,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费比2015年下降15%,非化石能源比重达到15%。大型发电集团单位供电二氧化碳排放控制在550克二氧化碳/千瓦时以内。 (二)大力推进能源节约。坚持节约优先的能源战略,合理引导能源需求,提升能源利用效率。严格实施节能评估审查,强化节能监察。推动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节能降耗。实施全民节能行动计划,组织开展重点节能工程。健全节能标准体系,加强能源计量监管和服务,实施能效领跑者引领行动。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推动节能服务产业健康发展。 (三)加快发展非化石能源。积极有序推进水电开发,安全高效发展核电,稳步发展风电,加快发展太阳能发电,积极发展地热能、生物质能和海洋能。到2020年,力争常规水电装机达到3.4亿千瓦,风电装机达到2亿千瓦,光伏装机达到1亿千瓦,核电装机达到5800万千瓦,在建容量达到3000万千瓦以上。加强智慧能源体系建设,推行节能低碳电力调度,提升非化石能源电力消纳能力。

中国主要行业温室气体减排的共生效益分析

中国主要行业温室气体减排的共生效益分析我国当前面临温室气体减排和空气污染物的双重挑战,多数实证研究证明针对两者的措施存在共生效益,研究共生效益有利于我国制定更科学全面的空气污染物和二氧化碳减排政策。同时,共生效益概念所包含政治属性使得我国有必要明确行业具有的共生效益大小,以在国际谈判上具有更多的话语权。为评估我国主要行业二氧化碳减排的共生效益,量化共生效益对减排政策制定的影响,本研究基于钢铁、电力和水泥三个行业共146项技术开发了自底向上优化模型,构建了行业二氧化碳共生效益分析框架,结合多目标分析、不确定情景分析等评价了行业二氧化碳减排政策共生效益存在性和大小,在此基础上对行业未来二氧化碳削减目标给出建议。研究结果表明:行业现有的针对2015年的二氧化碳和空气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在电力和钢铁中能够实现,而水泥行业的烟粉尘和二氧化硫目标设定过严。 对三个行业而言,无论是减碳还是减污目标都具有使对方削减的共生效益,但在减污目标驱动下产生的二氧化碳和空气污染物的共生效益总和更大。三个行业在2015年达到减碳减污目标基础上,2020年其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还能够分别进一步削减4-20%,0-4%及2-15%。通过将碳排放强度在其可行范围内采样发现,并非任何水平的二氧化碳削减强度都具有空气污染物减排的共生效益,对某些污染物而言,只有碳约束达到较强程度时才具有协同削减的效益。三个行业在2020年所具有的最大空气污染物削减共生效益值占行业减排成本的比重分别为 0.7-1.3%,1.2-2.4%,1.5-3.1%,共生效益值同成本的比值十分微小。 在考虑减污共生效益大小,单位减排成本变化趋势和速率下,对三个行业2020年碳削减目标的建议为:电力行业2020年单位发电量碳排放强度比2015年削减10-14%,排放量为34.4-36.0亿吨;钢铁行业2020年吨钢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比2015年削减1-2%,排放总量将达到12.6-12.8亿吨;水泥行业2020年吨水泥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比2015年削减8-12%,排放总量为11.8-12.4亿吨。届时水泥行业有可能进入碳排放峰值的平台。

温室气体减排的成本曲线

麦肯锡季刊 2007年3月 作者:Per-Anders Enkvist, Tomas Nauclér and Jerker Rosander 有关温室气体的争论正日益升温。在众说纷纭中,一些言论坚持认为,温室气体排放和气候没有关联,而另一些言论则敦促全球尽快采取一致行动,减少温室气体向大气层的排放。即使行动的倡议者之间也对行动的时间、目标和手段意见不一。尽管存在种种争议,但有一件事情是确定无疑的:任何形式的法规强化都将对企业产生深远影响。 我们对这一主题的贡献,并非是对气候变化科学进行评估,或者来回答全球各国是否应该以及怎样采取行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这一问题。相反,我们旨在通过本文,为决策者(如果他们选择采取行动的话)提供各种可能的减排方法的重要意义和成本,并提供对不同地区和行业的相对重要性的认识。为此,我们建立了一个综合数据库和相关成本曲线,以此显示全球及各地区和各行业各种可用方法的重要意义和成本。我们的另一个目的是,帮助企业领导人认识潜在法规变化对企业和行业的影响。实际上,许多高层管理者已经在考虑法规问题。近期的一项调查1显示,欧洲能源密集型行业企业中有一半将《欧盟排放交易方案》视为影响它们长期投资决策的主要因素之一。 作为本次研究的一个基准,我们采用了国际能源署(IEA)和美国环境保护署(EPA)排放量增长常规预测2 。然后,我们分析了减少,即“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各种可用方法相对于这些常规预测的重要意义和成本。我们的研究3覆盖六个地区(北美、西欧、东欧(包括俄罗斯)、其他发达国家、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发电、制造业(侧重钢铁和水泥)、交通运输、住宅和商业建筑、林业,以及农业和垃圾处理行业。这项研究横跨三个时间段,即2010、2020和2030年,重点研究到2030年我们估计可能花费每吨40欧元或以下的减排措施。其他人对具体行业和具体地域开展了更为详细的研究。但据我们了解,我们的研究是所有关于温室气体、行业和地区同类研究中首个涉及微观经济的调查。 解读成本曲线 我们建立的成本曲线显示了对预期年减排成本的估计4,以每吨避免排放的温室气体多少欧元为单位5,以及采取这些方法的潜在减排效果,单位为千兆吨(十亿吨)。例如,风力发电技术的减排成本应被理解为,采用这一零排放技术的额外成本,而非它所替代的用更廉价的化石燃料发电的额外成本。风力发电减排潜力即我们所估计的以每吨40欧元或更少的成本可以减少的可行排放量。从另一角度看,这些成本可以被理解为通过决策采取具成本优势的或其他可行办法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最终对于全球经济的)代价。有关可用减排措施的未来成本和可行部署率的假设多如牛毛,它们构成了其成本和重要意义的估计。例如,风力发电技术的重要意义假设到2008年全球各地区已着手采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措施。而我们模型(以及本文) 中的数量应被视为潜在减排量,而非减排量预测。 我们的减排“供应”模型可以与政府确定的2010年、2020年和2030年温室气体任何减排目标(即“需求”) 作比较。但气候变化科学不属于我们的研究范围,我们专家的研究领域也不在这里。因此,出于示意目的,我们将调查发现与辩论中所讨论的三大排放量目标,即相应决定大气中550ppm、450ppm或400ppm温室气体长期集中度(ppm是一种对大气中温室气体分子比例的度量单位)进行了比较。根据指标的提出者,各项指标的目的是预防全球平均气温提高2个摄氏度以上。到2030年,这些排放指标中每一项都难以达到,因为,它都要求全球经济中温室气体与常规趋势之比的效率(相对GDP规模的排放量)至少提高50%。

4-国际温室气体减排方案评估

国际温室气体减排方案评估及 中国长期排放权讨论
丁仲礼①,段晓男②,葛全胜③,张志强④
①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 ②中国科学院办公厅,北京,100864 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 ④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兰州分馆,兰州,730000

哥本哈根会议的结果与启示
1、确定了控制2oC增温之共识 2、美国回来同大家一起“玩”了 3、没有真正的联盟,只有国家利益 4、“气候债”讨债难,还债易 5、占据道德制高点为首要 6、长期排放问题成我国“软肋” 7、用“数据说话”需技巧
真正的游戏还没有开始

“后哥本哈根”中国面临三大问题
?
如何应对“三可”问题中的透明度? (碳收支)
?
如何获得更多的排放空间? (8000亿吨或更多CO2分配问题)
?
如何借减排压力,推动国内绿色发展? (相关政策与措施)

长期排放权之争是今后谈判的焦点
话语权

减排与排放权分配为同一事物之两面
国际上七个影响较大的减排方案
中期目标 (2020年) 附件1国家减排25 %~40%;非附件1 国家中拉美、中东、 东亚地区及亚洲中 央计划国家在基线 水平上大幅度减排 ─ 到达峰值
长期目标 (2050年)
基准年
控排主体分类
IPCC方案
附件1国家减排80 %~95%; 非附件1 国家在基线水平上 大幅减排
1990年
附件1国家 非附件1国家
G8国家方案 UNDP 方案
减排50% 减排50%
─ 1990年
发达国家 其他国家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OECD国家 金砖四国 其它国家 澳大利亚 加拿大 美国 日本 欧盟25国 发展中国家 美国 美国以外的经合组织国 家 中国 中国以外的非经合组织 国家 美国、中国、西欧等13 类
OECD方案
减排3%(2030)
减排41%
2000年
澳大利亚 Garnaut方案
增加29%
减排50%
2001年
CCCPST方案
到达峰值 (9.03 GtC)
减排到8.18GtC (2030年)
2003年
丹麦 S?rensen方案

486.27 GtC (2000-2100年累 计排放)
2000年

温室气体排放改善方案

温室气体排放改善方案 一、控制燃料使用 1、优二06:热解炉开车过程,确保空压压力维持在0.5mpa,保证燃料 充分燃烧,母液枪定期清理保证雾化效果,定期切换备泵:燃料泵、废水泵、蒸汽冷凝水泵、给水泵、打浆泵、1#炉水幕吸收循环泵,每 周二早中班切换一次,保证设备完好,减少热解炉开停频次,进一步 减少甲醇燃料的使用; 2、优二03:RTO开车过程,通过控制燃料风机压力,保证柴油燃料枪 雾化效果,确保柴油能够充分燃烧,较少使用频次; 二、控制用电 1、停用的设备及时断电,减少电使用浪费; 2、梳理大机大泵,根据工艺状况,适当增加变频器控制,保证生产同 时,减少用电; 3、根据工艺控制,适当增加控制,确保设备不用是及时停机 三、控制蒸汽用量 1、反应釜釜升温过程必须使用连锁进行自动调节,不得使用手动调节, 时刻关注相关设备、物料温度,及时调节蒸汽量,避免蒸汽使用过度; 2、蒸汽管道有效保温,减少蒸汽热损,梳理蒸汽阀门,对阀门保温缺失 的进行补充; 3、进行余热回用,热解炉尾气设置余热锅炉,控制余热锅炉液位在正常 值,自动控制液位,保证换热效率,产生的蒸汽并入生产管网,供生 产使用; 4、蒸发五效开车过程,优先使用稀醛精馏产生的二次蒸汽,减少生蒸汽 用量; 5、使用蒸汽之前必须确保管道完好,疏水器、输水管道排水正常,避免 蒸汽浪费; 6、使用临时蒸汽时必须做好安全措施,使用结束后必须及时关闭阀门, 有必要时必须上盲板,确保无泄漏。

四、原料使用 1、真执行岗位技控点,执行管理层面能源绩效参数 2、生产过程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执行,保证产品消耗稳定,无跑、满料 事故发生;定期开展消耗分析,及时落实措施,保证消耗稳定。 3、工艺管线选择符合工况的材质,减少设备、管道腐蚀,导致现场跑 冒滴漏; 4、定期开展能源使用统计分析,对能源使用较多的点进行管控; 5、岗位定期巡回,发现现场泄漏及时汇报处理。 6、生产区域严禁无人灯、长明灯。现场检修、巡回时做到谁用谁开、 人走灯关,尽量做到迟开早关。 江苏优士化学有限公司 2020.2

减少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管理程序(EICC5.1版)

减少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管理程序 1、目的 做好本公司节能减排温室气工作,在公司发展的同时,为环境保护做贡献。 2、范围 本程序所规定的范围为本公司的日常运作范围。 3、职责 3.1各部门:负责按照本文件要求,在本公司运作过程中做好节能减排工作。 3.2财务部门负责对各部门排放源的识别及数据收集方面的工作给予支持。 4、定义 无 5、内容 5.1管理方针和理念 5.1.1成立环保管理系统(EMS),促进和管理一切环保减排的目标和政策; 5.1.2生产运作时,对环境的伤害和风险减至最低; 5.1.3在主要的环节中减少对能源、原料、水、电能等的消耗; 5.1.4确定要遵守所有相关的法律要求; 5.1.5提供给客户和第三方的环保和减碳排放的信心; 5.1.6提高所有员工对环保和减排的学习和重视; 5.1.7最大化有效地使用所有资源; 5.1.8建立一个良好的、有责任的环保形象企业。 5.2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5.2.1确定工厂和供应商的最主要温室气体排放的源头; 5.2.2重点处理在生产时工厂能控制的排放气体; 5.2.3收集有关数据,作分析、处理和定立目标等依据。 5.3减少能源消耗 5.3.1尽可能少用空调,多开关窗户,控制工厂的温度; 5.3.2检查和监控室内的温度、湿度,用以确定如何控制空调的温度; 5.3.3照明灯要正确使用,尽可能使用窗外的自然光源; 5.3.4经常和定期检查和保养所有影响能源效用的设备;

5.3.5所有生产的机器,下班后要立刻关机,没有工人使用的机器要把电源关上,避 免机器空转而浪费能源; 5.3.6使用节约类型的生产机器,增加能源效益。 5.4废料处理 5.4.1把生产所产生的废料减至最少; 5.4.2把所有废料和垃圾分类存放; 5.4.3把所有收集的废料尽量循环利用; 5.4.4一定要按当地的法律法规搬运、丢弃和处理。 5.5水的使用 5.5.1在生产过程中减少用水,节约用水; 5.5.2检查所有水管是否有破损; 5.5.3最大化使用水的功能; 5.5.4洗手间使用完后要及时关闭水龙头。 5.6控制环境污染 5.6.1遵守当地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不污染空气、水源,不发出噪音和难闻有害的 气味,合法地排放所有废弃物; 5.6.2努力减少使用化学品; 5.6.3通过采购和合理安排生产方法,降低工业的废料数量和气体排放。 6、相关文件 无 7、相关记录 无

《中国电网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

附件2 中国电网企业 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 (试行)

编制说明 一、编制的目的和意义 根据“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建立完善温室气体统计核算制度,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和《“十二五”控制温室气排放工作方案》(国发[2011] 41号)提出的“加快构建国家、地方、企业三级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工作体系,实行重点企业直接报送温室气体排放和能源消费数据制度”的要求,为保证实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目标,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编制了《中国电网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以帮助企业科学核算和规范报告自身的温室气体排放,制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控制计划,积极参与碳排放交易,强化企业社会责任。同时也为主管部门建立并实施重点企业温室气体报告制度奠定基础,为掌握重点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情况,制定相关政策提供支撑。 二、编制过程 本指南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委托北京中创碳投科技有限公司专家编制。编制组借鉴了国内外有关企业温室气体核算报告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参考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印发的《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经过实地调研、深入研究和案例试算,编制完成了《中国电网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和报告指南(试行)》。本指南在方法上力求科学性、完整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

编制过程中得到了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国家电网公司等单位专家的大力支持。 三、主要内容 《中国电网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包括正文的七个部分以及附录,分别明确了本指南的适用范围、相关引用文件和参考文献、所用术语、核算边界、核算方法、质量保证和文件存档要求以及报告内容和格式。核算的温室气体为二氧化碳和六氟化硫(不核算其他温室气体排放),排放源包括使用六氟化硫的设备的修理和退役过程以及输配电损失引起的排放。适用范围为从事电力输配的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或视同法人的独立核算单位。 四、需要说明的问题 电网企业的温室气体排放包括输配电损失引起的二氧化碳排放以及使用六氟化硫设备修理与退役过程产生的排放两部分。使用六氟化硫的设备运行过程中也会产生泄漏,但是气体的泄漏率低且监测难度大,因此暂不考虑这部分的排放。 鉴于企业温室气体核算和报告是一项全新的复杂工作,本指南在实际运用中可能存在不足之处,希望相关使用单位能及时予以反馈,以便今后做出进一步的修改。 本指南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提出并负责解释和修订。

温室气体排放计算方法

温室气体排放计算方法 1标准编制的目的及意义 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是关系到全人类命运的议题,国际社会纷纷采取措施应对。哥本哈根气候会议前夕,中国政府宣布了到2020年控制温室气体(GHG)排放的行动目标:即到2020年,我国单位GDP(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40%-45%,并将其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中国首个自愿碳减排标准——“熊猫标准”也在哥本哈根会议期间发布,这标志着国内碳交易市场即将启动。 目前,国际通行的碳排放计算标准主要包括:CDM(清洁发展机制)、GS(黄金标准)、VCS、VER+、VOS、CCX、CCBS、Plan Vivo System等,其中自愿碳减排市场较常用到的是VCS、VER+等少数几个标准。这些标准都是基于项目层面,不适用于全面核算组织层次的排放量。2006年3月,国际标准化组织发布了ISO14064标准,其中ISO14064—l:2006《温室气体——第1部分:组织层次上对温室气体排放和清除的量化和报告的规范及指南》用于指导政府和组织量化、报告和核查温室气体的排放。然而,ISO14064—l标准并未涉及具体的操作方法,也无法完全适应中国国情的需要。国内关于组织温室气体排放的标准尚未制定,与标准相配套的计算方法仍处于开发阶段。在这一历史时机编制《基于组织的温室气体排放计算方法》的标准具有重要的意义,预期的经济、社会效益在于: (1)有利于贯彻落实国家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法规,服从并服务于我国政府提出的单位GDP碳排放量考查的要求; (2)针对湖南省行政区划内不同行业组织的特点,全面计算和审核组织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可操作性强; (3)为组织特别是企业建立单位产值碳排放强度记账提供依据,使企业心中有数,有的放矢的采取适当的减排措施; (4)随着国内相关政策法规的逐步制定与实施,碳交易将成为促进我国实现减排目标的重要手段,本标准将作为碳交易过程中的基础工具发挥重要的意义; (5)本标准的制定将为我国其他地区的碳交易体系和温室气体排放标准的建立提供理论基础和借鉴经验。 2标准编制过程 2.1 任务来源 温室气体计算是温室气体考核和交易的基础。为贯彻落实国家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法规,服务于我国政府提出的碳排放量考查要求,审核湖南省不同行业组织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湖南省科技厅批准了《基于组织的温室气体排放和清除的量化方法学开发》的科技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0FJ3070),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下发了《关于下达2010年度湖南省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第一批)的通知》(湘质监函[2010]238号)。本标准由湖南省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改革实验区领导协调委员会办公室提出,由湖南省湘科清洁发展有

2020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落实方案

2020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落实方案 一、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一)总体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牢固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把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和推进新的产业革命的重大机遇,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综合运用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节约能源和提高能效、增加碳汇等多种手段,开展低碳试验试点,完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更多地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加强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加快建立以低碳为特征的工业、能源、建筑、交通等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积极贡献。 (二)主要目标。大幅度降低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到20xx年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年下降17%。控制非能源活动二氧化碳排放和甲烷、氧化亚氮、氢氟碳化物、全氟化碳、六氟化硫等温室气体排放取得成效。应对气候变化政策体系、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温室气体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基本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逐步形成。通过低碳试验试点,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低碳省区和城市,建成一批具有典型示范意义的低碳园区和低碳社区,推广一批具有良好减排效果的低碳技术和产品,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二、综合运用多种控制措施 (三)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抑制高耗能产业过快增长,进一步提高高耗能、高排放和产能过剩行业准入门槛,健全项目审批、核准和备案制度,严格控制新建项目。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完善落后产能退出机制,制定并落实重点行业“十二五”淘汰落后产能实施方案和年度计划,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力度。严格落实《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加快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大力发展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到20xx 年服务业增加值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提高到47%和8%左右。 (四)大力推进节能降耗。完善节能法规和标准,强化节能目标责任考核,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实施节能重点工程,加强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突出抓好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领域节能,加快节能技术开发和推广应用。健全节能市场化机制,完善能效标识、节能产品认证和节能产品政府强制采购制度,加快节能服务业发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节能能力建设。到20xx 年,形成3亿吨标准煤的节能能力,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年下降16%。 (五)积极发展低碳能源。调整和优化能源结构,推进煤炭清洁利用,鼓励开发利用煤层气和天然气,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发展核电,在做好生态保护和移民安置的前提下积极发展水电,因地制宜大力发展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非化石能源。促进分布式能源系统的推广应用。到20xx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例达到11.4%。

国务院印发“十二五”温室气体排放的通知

“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一)总体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牢固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把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和推进新的产业革命的重大机遇,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综合运用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节约能源和提高能效、增加碳汇等多种手段,开展低碳试验试点,完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更多地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加强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加快建立以低碳为特征的工业、能源、建筑、交通等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积极贡献。 (二)主要目标。大幅度降低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到2015年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0年下降17%。控制非能源活动二氧化碳排放和甲烷、氧化亚氮、氢氟碳化物、全氟化碳、六氟化硫等温室气体排放取得成效。应对气候变化政策体系、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温室气体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基本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逐步形成。通过低碳试验试点,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低碳省区和城市,建成一批具有典型示范意义的低碳园区和低碳社区,推广一批具有良好减排效果的低碳技术和产品,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二、综合运用多种控制措施 (三)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抑制高耗能产业过快增长,进一步提高高耗能、高排放和产能过剩行业准入门槛,健全项目审批、核准和备案制度,严格控制新建项目。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完善落后产能退出机制,制定并落实重点行业“十二五”淘汰落后产能实施方案和年度计划,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力度。严格落实《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加快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大力发展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到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提高到47%和8%左右。 (四)大力推进节能降耗。完善节能法规和标准,强化节能目标责任考核,加强固定资产投

温室气体减排方案

版本A0 温室气体减排方案生效日期2015-12-11页码1 制作审批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进一步加强和规范集团公司温室气体减排项目管理工作,确保温室气体减排项目(包括清洁发展机制、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机制或其它促进温室气体减排的交 易机制下开展的项目)的顺利实施,依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中国《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运行管理办法》和中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暂行办法》的相关规定,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集团公司开展温室气体减排项目的重点领域是提高能源效率、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以及甲烷和煤层气回收利用等,所有能减少二氧化碳(CO2)、甲烷 (CH4)、氧化亚氮( N2O)、氢氟碳化物( HFCs)、全氟化碳( PFCs)和六氟化硫(SF6) 等六种温室气体排放的项目。 第三条集团公司本部,各子、分公司范围内的温室气体减排项目活动,均适用本 办法。 第二章机构与职责 第四条资源环境管理局是集团公司温室气体减排项目的开发、管理和实施部门, 其职责如下: 1、制定和修订集团公司温室气体减排项目的管理办法、管理制度和工作程序。 2、负责集团公司温室气体减排项目的开发、日常管理实施。 3、负责集团公司温室气体减排项目的政策宣传、知识普及和业务培训。 4、负责就集团公司温室气体减排项目的开发实施与国内外主管机构及相关单位 协调和沟通。 5、负责研究清洁发展机制,自愿减排交易机制及其它温室气体减排交易机制的 政策、规则及实施方法。 6、负责对集团公司温室气体减排项目产生的减排量进行统一管理,根据国家政策和国际规则进行交易或处置。 7、负责对集团公司温室气体减排项目工作进行检查考核。 第五条项目主体单位是指建设项目的业主单位,项目主体单位应配合资源环境管 理局开展温室气体减排项目活动。其职责是: 1、建设项目立项时,及时通报资源环境管理局,协助资源环境管理局,进行项 目的温室气体减排项目潜力评估。 2、协助资源环境管理局,进行温室气体减排项目开发。

农业温室气体

农业温室气体

主要参考文献 《中国农业温室气体排放的现状与减排路径》 《农业生产的问世气体排放研究进展》 《农业生产中氧化亚氮排放源的影响因素分析》 《动物温室气体排放机制及减排技术与策略研究进展》 《中国农业温室气体排放:现状及挑战》 《中国农业源温室气体排放与减排技术对策》 《秸秆还田对中国农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中国农田主要温室气体排放特征与控制技术》 《免耕施肥对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及其温室效应的影响》 《保护性耕作和稻田免耕栽培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 《稻田秸秆还田的土壤增碳及其温室气体排放效应和机理研究进展》《稻田温室气体排放与减排研究综述》 《稻田CH4和N2O排放消长关系及其减排措施》 《免耕施肥对稻田CH4和N2O排放及其温室效应的影响》 《农田N2O排放影响因素及其减排措施》 《中国农业领域温室气体主要减排措施研究分析》 《农田土壤N2O排放和减排措施的研究进展》 农业温室气体CH4和N2O的产生机制、影响因素以及减排措施

1、水稻田 1、种植业 2、秸秆还田 农业源CH 4 1、家畜胃肠道发酵 2、畜牧业 2、 粪便管理系统 一、 水稻田: 1、产生机制:产甲烷菌在厌氧条件下将土壤有机质分解成甲烷。 2、影响因素:土壤特性、灌溉、施肥、水稻品种等。 3、减排的措施:○1合理灌溉;(是最简单效果最明显的措施,间歇灌溉和烤田可以有 效的降低甲烷的排放,但增加了N 2O 的排放,减排效应应从两者综 合增温效应考虑。) ○2科学施肥;(推广用沼渣代替有机肥。有机肥与化肥混施。) ○3选育新品种。(选育土壤氧化层根系发达、厌氧层根系分布小、通气组 织不发达的品种,有利于根际形成有氧环境,抑制产甲烷菌的活性, 如杂交水稻。选育根系较大,氧化获利较强,经济系数高,CH4排 放量低的水稻品种,如超级稻。) ○4土壤耕作方式(稻麦两熟制农田采用周年旋耕措施能有效减少甲烷的 释放。) 二、秸秆还田 1、产生机制:焚烧后的秸秆灰含有一定量的有机质,为产甲烷菌提供了产甲烷基质。 (其增 温潜能 是CO2 的 20-30 倍)

全市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最新)

全市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最新) 为贯彻《XX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XX省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的通知》(XX府发〔XX〕31号)精神,推进我市绿色低碳发展,确保完成省下达我市的“十三五”碳排放强度控制目标,实现二氧化碳排放在XX年前达到峰值,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顺应绿色低碳发展国际潮流,推进《中共XX市委关于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XX山的决定》(XX委发〔XX〕14号)实施,将低碳发展作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采取积极措施,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加快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强碳排放和大气污染物排放协同控制,强化低碳引领,推动能源革命和产业革命,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消费端转型,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为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 (二)主要目标。到XX年,全市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XX年下降21%,碳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氢氟碳化物、甲烷、氧化亚氮、全氟化碳、六氟化硫等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控排力度进一步加大。碳汇能力持续增强。力争我市部分条件成熟的重点开发区域

率先实现碳排放达峰,部分重化工业XX年左右与全国同行业同步实现碳排放达峰,全市能源体系、产业体系和消费领域低碳转型取得积极成效。市级碳排放统计核算、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进一步健全,低碳试点示范进一步深化,节能减碳协同作用进一步加强,公众低碳意识明显提升。 二、建立清洁低碳能源体系 (三)加强能源碳排放控制。严格实行全市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目标双控管理,以大力推进能源节约和发展清洁低碳能源为主要路径,努力实现“十三五”省下达我市的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到XX年,力争全市能源消费增量控制在200万吨标准煤以内、总量控制在1619万吨标准煤以内,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费比XX年下降17%,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35%。大型发电集团单位供电二氧化碳排放控制在550克二氧化碳/千瓦时以内。〔牵头单位:市发改委;责任单位:市经信委、市住建局、市交委、市农业局、市商务局、市接待办(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以及XX山XX区管委会,以下均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以及XX 山XX区管委会落实,不再列出〕 (四)大力推进能源节约。突出抓好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节能,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完善能效标识制度,推动节能低碳产品认证和节能低碳产品政府强制采购,推进能效领跑者引领行动,开展高耗能行业能效对标达标活动,强化节能评估审查。实施工业锅炉窑炉节能改造、能量系统优化等节能技术改造工程和燃

2007年中国CDM温室气体减排现状及相关政策分析报告

2007年中国CDM温室气体减排现状及相关 政策分析报告

《2007年中国CDM温室气体减排现状及相关政策分析 报告》 全球经济发展到现在,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但同时对环境造成极大伤害,特别是全球气候变暖的现实问题,更成为问题的焦点。2005年2月正式生效的《京都议定书》明确规定:从2008年到2012年,所有工业发达国家要将二氧化碳等六种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在1990年的基础上降低5.2%。并规定,发达国家每帮助发展中国家减少一吨二氧化碳排放,就可获等量排放权。2006年,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权第一供应国,占全球供应总量的43%,可见国内CDM 项目迎来高速发展黄金时期。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2008年12月11日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2008年全球正在实施或者处于筹备过程中的《京都议定书》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的总数达4200多个。中国、印度、巴西、墨西哥四个国家占据极高的比例,总数为3218个,其中中国有1557个,印度有1135个。环境署估计,到2012年,处于实施或筹备阶段的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将超过8000个,由此带来的“由北向南”的资金流动金额将超过300亿美元。 《2007年中国CDM温室气体减排现状及相关政策分析报告》是在中心“十一五”CDM研究组课题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我们对企业进行战略和竞争策略分析的基础上撰写而成。本研究报告的主要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国家信息中心、海关总署、清洁发展机制促进会等业内权威专业机构,同时采用本中心大量产业数据以及我们对CDM所进行的市场调查资料,综合运用定量和定性的分析方法对该行业的发展方向进行了预测分析。在报告的成稿过程中得到业内专家、领导的耐心指导和建议,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本报告主要面向于CDM相关的企业,同时对于产业研究规律、产业政策制定和欲进入的金融投资集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报告全文共七章255页,20余万字,其中图表21个,2008年12月出品)

温室气体的减排成本曲线

温室气体减排的成本曲线 麦肯锡季刊 2007年3月 作者:Per-Anders Enkvist, Tomas Naucl e r and Jerker Rosander 有关温室气体的争论正日益升温。在众说纷纭中,一些言论坚持认为,温室气体排放和气候没有关联,而另一些言论则敦促全球尽快采取一致行动,减少温室气体向大气层的排放。即使行动的倡议者之间也对行动的时间、目标和手段意见不一。尽管存在种种争议,但有一件事情是确定无疑的:任何形式的法规强化都将对企业产生深远影响。 我们对这一主题的贡献,并非是对气候变化科学进行评估,或者来回答全球各国是否应该以及怎样采取行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这一问题。相反,我们旨在通过本文,为决策者(如果他们选择采取行动的话)提供各种可能的减排方法的重要意义和成本,并提供对不同地区和行业的相对重要性的认识。为此,我们建立了一个综合数据库和相关成本曲线,以此显示全球及各地区和各行业各种可用方法的重要意义和成本。我们的另一个目的是,帮助企业领导人认识潜在法规变化对企业和行业的影响。实际上,许多高层管理者已经在考虑法规问题。近期的一项调查1显示,欧洲能源密集型行业企业中有一半 将《欧盟排放交易方案》视为影响它们长期投资决策的主要因素之一。 作为本次研究的一个基准,我们采用了国际能源署(IEA)和美国环境保护署(EPA)排放量增长常规预测2。然后,我们分析了减少,即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各种可用方法 相对于这些常规预测的重要意义和成本。我们的研究3覆盖六个地区(北美、西欧、东欧(包括俄罗斯)、其他发达国家、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发电、制造业(侧重钢铁和水泥 卜交通运输、住宅和商业建筑、林业,以及农业和垃圾处理行业。这项研究横跨三个时间段,即2010、2020和2030年,重点研究到2030年我们估计可能花费每吨40欧元或以下的减排措施。其他人对具体行业和具体地域开展了更为详细的研究。但据我们了解,我们的研究是所有关于温室气体、行业和地区同类研究中首个涉及微观经济的调查。 解读成本曲线 我们建立的成本曲线显示了对预期年减排成本的估计4,以每吨避免排放的温室气 体多少欧元为单位5,以及采取这些方法的潜在减排效果,单位为千兆吨(十亿吨)。例如,风力发电技术的减排成本应被理解为,采用这一零排放技术的额外成本,而非它所替代的用更廉价的化石燃料发电的额外成本。风力发电减排潜力即我们所估计的以每

“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国发[2016]61号)

“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为加快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确保完成“十三五”规划纲要确定的低碳发展目标任务,推动我国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达峰,特制订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顺应绿色低碳发展国际潮流,把低碳发展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采取积极措施,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加快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强碳排放和大气污染物排放协同控制,强化低碳引领,推动能源革命和产业革命,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消费端转型,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深度参与全球气候治理,为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维护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 (二)主要目标。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5年下降18%,碳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氢氟碳化物、甲烷、氧化亚氮、全氟化碳、六氟化硫等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控排力度进一步加大。碳汇能力显著增强。支持优化开发区域碳排放率先达到峰值,力争部分重化工业2020年左右实现率先达峰,能源体系、产业体系和消费领域低碳转型取得积极成效。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运行,应对气候变化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初步建立,统计核算、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得到健全,低碳试点示范不断深化,减污减碳协同作用进一步加强,公众低碳意识明显提升。 二、低碳引领能源革命 (一)加强能源碳排放指标控制。实施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基本形成以低碳能源满足新增能源需求的能源发展格局。到2020年,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50亿吨标准煤以内,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费比2015年下降15%,非化石能源比重达到15%。大型发电集团单位供电二氧化碳排放控制在550克二氧化碳/千瓦时以内。 (二)大力推进能源节约。坚持节约优先的能源战略,合理引导能源需求,提升能源利用效率。严格实施节能评估审查,强化节能监察。推动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节能降耗。实施全民节能行动计划,组织开展重点节

“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

“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 国务院 为加快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确保完成“十三五”规划纲要确定的低碳发展目标任务,推动我国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达峰,特制订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顺应绿色低碳发展国际潮流,把低碳发展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采取积极措施,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加快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强碳排放和大气污染物排放协同控制,强化低碳引领,推动能源革命和产业革命,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消费端转型,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深度参与全球气候治理,为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维护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 (二)主要目标。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5年下降18%,碳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氢氟碳化物、甲烷、氧化亚氮、全氟化碳、六氟化硫等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控排力度进一步加大。碳汇能力显著增强。支持优化开发区域碳排放率先达到峰值,力争部分重化工业2020年左右实现率先达峰,能源体系、产业体系和消费领域低碳转型取得积极成效。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运行,应对气候变化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初步建立,统计核算、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得到健全,低碳试点示范不断深化,减污减碳协同作用进一步加强,公众低碳意识明显提升。 二、低碳引领能源革命 (一)加强能源碳排放指标控制。实施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基本形成以低碳能源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