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华北明珠白洋淀》拓展阅读-白洋淀简介

《华北明珠白洋淀》拓展阅读-白洋淀简介

《华北明珠白洋淀》拓展阅读-白洋淀简介

白洋淀简介

白洋淀,又名西淀,古称掘鲤淀。白洋淀上游接纳海河水系中大清河上源唐河、潴龙河来水,下游由大清河排出。湖区水产丰富,芦苇分布面积广。环湖洼地大多已改为稻田。

白洋淀是国家级5A景区白洋淀在河北安新县境,地处京、津、石腹地,各距离150公里左右,总面积366平方公里,这里古有“北地西湖”之称,今有“华北明珠”之誉,诗赞“北国江南”,歌咏“鱼米之乡”,是帝王巡幸之所,“荷花淀派”诞生之地,雁翎神兵扬威之处,“小兵张嘎”造就之域。七下江南的康熙阅尽风光无数,他因风阻行程驻足白洋淀,写诗赞道:“可笑当年巡幸远,依稀吴越列行营。早知燕赵有此境,何必千里下江南! [4] 白洋淀水域辽阔,烟波浩淼,势连天际,总面积366平方公里,淀区被39个村落、3700条沟壕、12万亩芦苇分割成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143个淀泊。白洋淀气候宜人,风景绝美,四季竞秀,妙趣天成。春光降临,芦芽竞出,满淀碧翠;每至盛夏,“蒲绿荷红”,岸柳如烟;时逢金秋,芦荡飞雪,稻俗飘香;隆冬时节,坚冰似玉,坦荡无垠。

阅读白洋淀纪事感想3篇

阅读白洋淀纪事感想3篇 阅读白洋淀纪事感想3篇 白洋淀,一个极其不引人注目的小地方,小到在读这本书以前根本不知道这个地方。同样的,白洋淀里的人们也是不为人知的,这样的角色在中国各地都有。下面小编和大家分享培训结束领导讲话稿。提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一 在冀中平原上,有一个小村庄,叫白洋淀,那里的芦花做席子格外的好。就在这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庄,抗日的烽火正悄悄蔓延。 读完《白洋淀纪事》,发现里面完全没有什么英雄人物与事迹,只有平凡的农民与村级干部的互助互利,落后分子与积极分子的矛盾,以及游击队员对家乡的思恋......平静的日子却掩盖不住人民解放前生活的苦难与凄凉,以及解放后艰辛与欢乐。 董存瑞炸碉堡固然可歌可泣,黄继光堵枪眼也的确让人感动;狼牙山五壮士的奉献自我更让人深受震撼。可是,革命的胜利,绝不是单单建立在这些英雄身上的,而是建立在数百万人民子弟兵身上的,是建立在艰苦奋斗,对革命有着不灭的热忱的游击队员身上的,更是建立在成千上万的因帮助解放军而受苦受难却依旧热爱共产党的人民身上的。如果说英雄们是一盏光芒四射的明灯,驱散了四周的阴霾;那么觉悟了的人民群众就是缓缓升起的朝阳,更是让黑暗无所循形。他们固然微不足道,思想也未必那么进步,但千千万万的群众,就能

对革命产生深远的影响。共产党就是意识到这一点,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国民党就是忽视了这一点,最后才被消灭得一干二净。 而《白洋淀纪事》,就是讲述千千万万小人物事迹的一本书。这里,有人民热切招待负伤的八路军时的嘘寒问暖,也有游击队员冲锋时嘹亮的军号;有人民被地主土豪欺压时的哀号,也有胜利时快乐的欢呼;有批斗乡绅土豪时愤怒的叫喊,也有面对落后分子的认真开导。没有人描述他们,也没有人想到要去记载他们,他们过着平凡的生活,怡然自乐。但是,一到山河破碎,硝烟四起的时候,人人都拿起了武器,人人都成了战士。就是这些英勇抗战的前辈,还了我们一个完整的祖国。 革命也走过弯路,根据地也被扫平过,但是在幕后的人民却从不会放弃对美好未来的希望。台上演员的表演如此精彩,是因为幕后众多的群众支撑这帷幕;我们记住了演员的名字,难道就该忘记群众的艰辛吗? 如今,百岁老人们都挡不住时间的流逝。但是,请不要让他们平凡又伟大的事迹,胆怯又英勇的精神,随着时间一同逝去!请记住他们,这些给了我们新生活的伟大的老前辈! 篇二 “微风剪剪动新荷,雪鲙银鱗入市多;十里烟堤翻柳浪,数家茅屋挂鱼蓑。”这首诗描绘的是白洋淀水乡的美景,然而,“七七事变”却给这水乡里的人民带来无尽的灾难--鬼子抢粮食,烧房屋......在这民不聊生的环境中,一场抗日的英雄赞歌响起了。

小学二年级语文4 华北明珠白洋淀

4 华北明珠白洋淀 1、选择正确的拼音。 一切(qiē qiè)华北(huà huá) 切菜(qiē qiè)姓华(huà huá) 长出(zhǎng cháng)中间(zhōng zhòng) 2、比一比,组词。 组()吸()粉() 祖()级()芬() 眼()编()副() 跟()骗()幅() 3、按原文填空。 (1)湖面上一片片荷叶,一枝枝荷花 (2)渔民们一会儿,一会儿,那些网就在湖中。 (3)夏天,整个淀区芦苇密布,一望无边,像。 (4)一根根苇篾在她们手下,一张张苇席从她们手中,白洋淀的苇席、,。 4、连词成句。 (1)一望无边的像是海洋绿色的芦苇 (2)吸引这里许多每年中外游人都 5、用下列词语造句。 (1)一望无边: (2)远近闻名: 6、阅读理解。 白洋淀由九十多个浅水湖组成,湖边长满了芦苇大大小小的村子就分散在相连的河淀上,这一切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

夏天,整个白洋淀芦苇密布,一望无边,像是绿色的海洋。湖面上一片片荷叶挨挨挤挤,一枝枝荷花摇摇摆摆。那些荷花有白的,有粉的,还有红的,真好看!湖中心,渔舟三五成群渔民们一会儿张网,一会儿收网,那些网就在湖中上下翻飞。等到鱼儿满舱的时候,渔舟就一个跟着一个向村边划去(1)联系上下文理解“一望无边”词语的意思。 (2)从文中摘抄自己喜欢的词语。 (3)用“”画出描写渔民们紧张劳动的句子。 7、读诗歌,回答问题。 白洋淀春色 漫步在白洋淀堤岸—— 只见那芦苇绿, 绿接远方蓝天; 只见那桃花红, 红染水乡边; 只见那春水柔, 柔若碧绿绸缎; 只见那渔舟轻, 轻飘在浪花尖。 春光把水淀装点的红绿娇艳, 放开歌喉吧! 歌颂春天的白洋淀。 这首诗歌都歌颂了白洋淀的哪些景物?

18.部编版语文七上推荐阅读篇目《白洋淀纪事》知识点

部编版语文七上自主阅读推荐《白洋淀纪事》知识点大全 【作者简介】 孙犁(1913—2002),河北省衡水市安平人,原名孙树勋,曾用笔名芸夫,“孙犁”是他参加抗日战争后开始使用的笔名。现当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荷花淀派”创始人。十二岁开始接受新文学,1927年开始文学创作,1945年发表短篇小说代表作《荷花淀》。“七七”事变前夕,在白洋淀地方小学教书,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步人文坛。著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中篇小说《铁木前传》,文学评论集《文学短论》等。孙犁的作品极具特色,清新自然、朴素洗练,茅盾称之为“多风趣而不落轻佻”。 【作品简介】 《白洋淀纪事》是孙犁第一部比较完整的小说、散文选集,曾被评为“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包括作者从1939年到1950年所写的绝大部分短篇小说、散文、特写、通讯等,其中共收录短篇作品近百篇,按时间先后顺序编排,《荷花淀》与《芦花荡》这对“姊妹篇”是其中最负盛名的作品。 【主要内容】 小说主要反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区一带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战争、土地改革、劳动生产、互助合作以及移风易俗的生活情景。 战争的烽火燃遍冀中平原,燃遍白洋淀,根据地的人民是那么顽强。房子是烧了,但还有炊烟;草是枯萎了,但花还开着;淀是围了,但人们还在打渔;冷月虽然是凄清的,但还照着人们前行的道路。 作家没写前线酷烈的战斗,没写血火中的拼杀,他写根据地人民的坚韧执着,写苦难中的人民生生不息的斗争。作品中共刻画了六十多个性格鲜明的妇女形象,每个短篇虽然只刻划了一两个性格鲜明的人物,但总起来看,就勾画出了根据地妇女的生活,和她们在战斗中锻炼成长的过程: 吴召儿带领八路军转到山里打游击,她熟悉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八路军有她当向导如鱼得水,游刃有余。 秀梅在白色恐怖下不怕困难不怕牺牲,成功配合男友从伪军手中夺下枪枝,以后又帮助男友的父母渡过重重困难,表现了一个抗日军属的高风亮节; 刘兰作为一个八路军护士对革命军人用情之深也很见光彩,她也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就是对病人尽职尽责,嘘寒问暖,有空就给病人唱歌讲故事,用自己的热情和善良疗救着每一个伤病员。 【主要篇章】 (一)《荷花淀》 1.内容: 抗日战争期间,河北省中部白洋淀地区一个农村里有7个青年要去参军,在县委报了名。他们怕家里人拖后腿,就公推了一个名叫水生的游击组长回去跟他们的家里说明白。水生连夜

华北明珠白洋淀设计

3.华北明珠白洋淀 闫艳程建华周秀丽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以简练流畅的语言为我们介绍了风光秀丽的北方水乡白洋淀。全文共有五个自然段。其中第三、四两个自然段以夏秋两季为例,动静结合,人景相映,具体地描绘了白洋淀美丽的风光。让人感受到了一幅自然和人类活动融融和谐的画面,人在自然风景中,自然风景也因人的存在而更加美丽。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1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华”,会写10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 3.学生反复诵读,理解课文及拓展资料,感受白洋淀的美丽风光,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感受白洋淀的美丽风光,激发学生对白洋淀的向往和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 课前搜集白洋淀的资料,课件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总第课时) 课时任务:整体感知课文,读文识字。 一、情境导入 1.出示小兵张嘎的图片,师问:同学们,你们认识他吗?他是谁?谁知道关于他的故事? 嘎子的故事就发生在华北平原,(出示图片,介绍华北平原)这就是华北平原,这里土壤肥沃,主要有小麦、水稻、玉米、高粱、谷子和甘薯等粮食作物,还有棉花、花生、芝麻、大豆和烟草等经济作物。而且,矿产资源丰富,水果种类众多。华北平原是中国最大的粮棉油的生产基地。在华北平原上,有一颗璀璨的明珠,这就是—— 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3.引导学生质疑,教师归纳整理学生问题:白洋淀为什么是华北明珠?

【设计意图:白洋淀是华北平原上的一颗明珠,要了解白洋淀,不能离开华北平原,华北平原在这里是烘托的作用。先使学生了解华北平原的简单知识,为学生进一步了解华北明珠——白洋淀提供了背景资料,同时也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二、读文识字 1.自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圈出来,借助拼音或询问别人,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生再读课文,标注自然段。 3.同桌互读,纠正字音。 4.教师出示本课不易认读生字所在的句子,指名认读。 5.小组合作检查认读,边读边说一说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的? 6.检查认读生字。 华平由浅组相切幅 整挤粉划捆堆编引 7.学生开火车读课文,教师和学生共同检查正音。 8.学生利用新认识的字词再读课文,勾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 9.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白洋淀哪些季节的景色? 【设计意图:初读的目的一是为下面的阅读教学做准备,二是对文中要求认识的字词形成初步的印象。注意引导学生比较自己的识字方法和别人的识字方法哪种更好,学习使用最好的方法。读懂文字是深入学习课文的第一步,教师要帮助学生理解文中不了解的词语,为后面的学习做铺垫。】 第二课时(总第课时) 课时任务: 1.美读感悟,欣赏课文语言。 2.拓展阅读,继续培养朗读鉴赏能力。 一、美读感悟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白洋淀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觉得它美在哪里?请你读一读,画一画,把感受和小组同学说一说,并试着读一读。 2.学生默读课文。 3.小组交流讨论。 4.全班交流

(完整版)白洋淀纪事复习知识点

期末复习名著——《白洋淀纪事》 一、作品简介: 《白洋淀纪事》是孙犁第一部比较完整的小说、散文选集,曾被评为“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包括作者从1939年到1950年所写的绝大部分短篇小说、散文、特写、通讯等,其中共收录短篇作品近百篇,按时间先后顺序编排,《荷花淀》与《芦花荡》这对“姊妹篇”是其中最负盛名的作品。 二、作者简介: 孙犁(1913—2002),河北省衡水市安平人,原名孙树勋,曾用笔名芸夫,“孙犁”是他参加抗日战争后开始使用的笔名现当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荷花淀派”创始人。十二岁岁开始接受新文学,1927年开始文学创作,1945年发表短篇小说代表作《荷花淀》。“七七”事变前夕,在白洋淀地方小学教书,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步人文坛。著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中篇小说《铁木前传》,文学评论集《文学短论》等。孙犁的作品极具特色,清新自然、朴素洗练,茅盾称之为“多风趣而不落轻佻”。 三、主要内容: 小说主要反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区一带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战争、土地改革、劳动生产、互助合作以及移风易俗的生活情景。在作品中我们看到烽火燃遍冀中平原,燃遍白洋淀,根据地的人民是那么顽强。房子是烧了,但还有炊烟;草是枯萎了,但花还开着;淀是围了,但人们还在打渔;冷月虽然是凄清的,但还照着人们前行的道路。作家没写酷烈的战斗,没写血火拼杀,他就写根据地人民的坚韧执着,写苦难中的人民生生不息的斗争。吴召儿带领八路军转到山里打游击,她熟悉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八路军有她当向导如鱼得水,游韧有余。秀梅在白色恐怖下不怕困难不怕牺牲,成功配合男友从伪军手中夺下枪枝,以后又帮助男友的父母渡过重重困难,表现了一个抗日军属的高风亮节。刘兰作为一个八路军护士对革命军人用情之深也很见光彩,她也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就是对病人尽职尽责,嘘寒问暖,有空就给病人唱歌讲故事,用自己的热情和善良疗救着每一个伤病员。 作品共刻画了六十多个性格鲜明的妇女形象,每个短篇虽然只刻划了一两个性格鲜明的人物,但总起来看,就勾画出了根据地妇女的生活,和她们在战斗中锻炼成长的过程。 四、重要篇章: (一)《荷花淀》1.内容:在抗日战争期间,河北省中部白洋淀地区一个农村里有7个青年要去参军,在县委报了名。他们怕家里人拖后腿,就公推了一个名叫水生的游击组长回去跟他们的家里说明白。水生连夜赶回家,辞别了自己的妻子,又到别人的家里做了些说服工作,第二天就忽忽走了。过了两天,这些青年妇女就想去看看参了军的丈夫了。她们偷偷地坐在一只小船上,划到对面的马庄去。谁知道赶到那里,部队刚巧在前一天晚上开走了。她们只好回家去。可是在回家的路上,碰到一只日本鬼子的运输船。她们拼命逃命,把小船划进荷花淀里,鬼子却穷追不舍。幸亏我们有一支部队埋伏在荷花淀里伏击鬼子,在危险关头救了她们性命的,正是新参军的丈夫。战士们完成了伏击任务,又和亲人见了面,就兴高采烈地带着战利品转移到别的地方去了。青年妇女们在荷花淀伏击战中受到锻

小学二年级语文《华北明珠白洋淀》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二年级语文《华北明珠白洋淀》原文、 教案及教学反思 【篇一】小学二年级语文《华北明珠白洋淀》原文在华北平原上,有一个美丽的地方,那就是白洋淀。 白洋淀由九十多个浅水湖组成,湖边长满了芦苇。大大小小的村子就分散在相连的河淀上。这一切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 夏天,整个淀区芦苇密布,一望无边,像是绿色的海洋。湖面上一片片荷叶挨挨挤挤,一枝枝荷花摇摇摆摆。那些荷花有白的,有粉的,还有红的,真好看!湖中心,渔舟三五成群。渔民们一会儿张网,一会儿收网,那些网就在湖中上下翻飞。等到鱼儿满舱的时候,渔舟就一个跟着一个向村边划去。 到了收苇子的时节,妇女们就忙起来。成捆的苇子堆满了院子。她们席地而坐,说笑着,编织着。一根根苇篾在她们手下飞起来,一张张苇席从她们手中编出来。白洋淀的苇席精美、结实,远近闻名。 人们都把白洋淀称为“华北明珠”。这里每年都吸引了很多中外游人。【篇二】小学二年级语文《华北明珠白洋淀》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6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

过程与方法: 1、学生反复诵读,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体验情感。 2、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3、继续学习搜集、整理资料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准备: 课前搜集白洋淀的资料,生字卡片、配乐磁带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第3课《华北明珠白洋淀》,看着题目,你有什么问题吗? 学生自由发问。 那么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读课文,在课文中找一找答案吧。 引导针对题目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动机,使学生产生可以利用的阅读期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同桌互读课文。 3、教师指名读课文。 4、全班交流自己初读课文寻求到的答案。 5、教师检查学生生字的自学情况。

2020年阅读白洋淀纪事感想3篇

阅读白洋淀纪事感想3篇 白洋淀,一个极其不引人注目的小地方,小到在读这本书以前根本不知道这个地方。同样的,白洋淀里的人们也是不为人知的,这样的角色在中国各地都有。下面职场范文网和大家分享培训结束领导讲话稿。提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一 在冀中平原上,有一个小村庄,叫白洋淀,那里的芦花做席子格外的好。就在这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庄,抗日的烽火正悄悄蔓延。 读完《白洋淀纪事》,发现里面完全没有什么英雄人物与事迹,只有平凡的农民与村级干部的互助互利,落后分子与积极分子的矛盾,以及游击队员对家乡的思恋……平静的日子却掩盖不住人民解放前生活的苦难与凄凉,以及解放后艰辛与欢乐。 董存瑞炸碉堡固然可歌可泣,黄继光堵枪眼也的确让人感动;狼牙山五壮士的奉献自我更让人深受震撼。可是,革命的胜利,绝不是单单建立在这些英雄身上的,而是建立在数百万人民子弟兵身上的,是建立在艰苦奋斗,对革命有着不灭的热忱的游击队员身上的,更是建立在成千上万的因帮助解放军而受苦受难却依旧热爱共产党的人民身上的。如果说英雄们是一盏光芒四射的明灯,驱散了四周的阴霾;那么觉悟了的人民群众就是缓缓升起的朝阳,更是让黑暗无所循形。他们

固然微不足道,思想也未必那么进步,但千千万万的群众,就能对革命产生深远的影响。共产党就是意识到这一点,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国民党就是忽视了这一点,最后才被消灭得一干二净。 而《白洋淀纪事》,就是讲述千千万万小人物事迹的一本书。这里,有人民热切招待负伤的八路军时的嘘寒问暖,也有游击队员冲锋时嘹亮的军号;有人民被地主土豪欺压时的哀号,也有胜利时快乐的欢呼;有批斗乡绅土豪时愤怒的叫喊,也有面对落后分子的认真开导。没有人描述他们,也没有人想到要去记载他们,他们过着平凡的生活,怡然自乐。但是,一到山河破碎,硝烟四起的时候,人人都拿起了武器,人人都成了战士。就是这些英勇抗战的前辈,还了我们一个完整的祖国。 革命也走过弯路,根据地也被扫平过,但是在幕后的人民却从不会放弃对美好未来的希望。台上演员的表演如此精彩,是因为幕后众多的群众支撑这帷幕;我们记住了演员的名字,难道就该忘记群众的艰辛吗? 如今,百岁老人们都挡不住时间的流逝。但是,请不要让他们平凡又伟大的事迹,胆怯又英勇的精神,随着时间一同逝去!请记住他们,这些给了我们新生活的伟大的老前辈! 篇二

白洋淀纪事知识点

《白洋淀纪事》知识点 一、作品简介: 《白洋淀纪事》是孙犁第一部比较完整的小说、散文选集,曾被评为“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包括作者从1939年到1950年所写的绝大部分短篇小说、散文、特写、通讯等,其中共收录短篇作品近百篇,按时间先后顺序编排,《荷花淀》与《芦花荡》这对“姊妹篇”是其中最负盛名的作品。 二、作者简介: 孙犁(1913—2002),河北省衡水市安平人,原名孙树勋,曾用笔名芸夫,“孙犁”是他参加抗日战争后开始使用的笔名现当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荷花淀派”创始人。十二岁岁开始接受新文学,1927年开始文学创作,1945年发表短篇小说代表作《荷花淀》。“七七”事变前夕,在白洋淀地方小学教书,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步人文坛。著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中篇小说《铁木前传》,文学评论集《文学短论》等。孙犁的作品极具特色,清新自然、朴素洗练,茅盾称之为“多风趣而不落轻佻”。 三、主要内容: 小说主要反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区一带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战争、土地改革、劳动生产、互助合作以及移风易俗的生活情景。在作品中我们看到烽火燃遍冀中平原,燃遍白洋淀,根据地的人民是那么顽强。房子是烧了,但还有炊烟;草是枯萎了,但花还开着;淀是围了,但人们还在打渔;冷月虽然是凄清的,但还照着人们前行的道路。作家没写酷烈的战斗,没写血火拼杀,他就写根据地人民的坚韧执着,写苦难中的人民生生不息的斗争。吴召儿带领八路军转到山里打游击,她熟悉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八路军有她当向导如鱼得水,游韧有余。秀梅在白色恐怖下不怕困难不怕牺牲,成功配合男友从伪军手中夺下枪枝,以后又帮助男友的父母渡过重重困难,表现了一个抗日军属的高风亮节。刘兰作为一个八路军护士对革命军人用情之深也很见光彩,她也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就是对病人尽职尽责,嘘寒问暖,有空就给病人唱歌讲故事,用自己的热情和善良疗救着每一个伤病员。 作品共刻画了六十多个性格鲜明的妇女形象,每个短篇虽然只刻划了一两个性格鲜明的人物,但总起来看,就勾画出了根据地妇女的生活,和她们在战斗中锻炼成长的过程。 四、重要篇章: (一)《荷花淀》1.内容:在抗日战争期间,河北省中部白洋淀地区一个农村里有7个青年要去参军,在县委报了名。他们怕家里人拖后腿,就公推了一个名叫水生的游击组长回去跟他们的家里说明白。水生连夜赶回家,辞别了自己的妻子,又到别人的家里做了些说服工作,第二天就忽忽走了。过了两天,这些青年妇女就想去看看参了军的丈夫了。她们偷偷地坐在一只小船上,划到对面的马庄去。谁知道赶到那里,部队刚巧在前一天晚上开走了。她们只好回家

白洋淀纪事阅读感受

白洋淀纪事阅读感受 白洋淀纪事阅读感受 读完《白洋淀纪事》,发现里面完全没有什么英雄人物与事迹,只有平凡的农民与村级干部的互助互利,落后分子与积极分子的矛盾,以及游击队员对家乡的思恋平静的日子却掩盖不住人民解放前生活的苦难与凄凉,以及解放后艰辛与欢乐。 董存瑞炸碉堡固然可歌可泣,黄继光堵枪眼也的确让人感动;狼牙山五壮士的奉献自我更让人深受震撼。可是,革命的胜利,绝不是单单建立在这些英雄身上的,而是建立在数百万人民子弟兵身上的,是建立在艰苦奋斗,对革命有着不灭的热忱的游击队员身上的,更是建立在成千上万的因帮助解放军而受苦受难却依旧热爱共产党的人民身上的。如果说英雄们是一盏光芒四射的明灯,驱散了四周的阴霾;那么觉悟了的人民群众就是缓缓升起的朝阳,更是让黑暗无所循形。他们固然微不足道,思想也未必那么进步,但千千万万的群众,就能对革命产生深远的影响。共产党就是意识到这一点,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国民党就是忽视了这一点,最后才被消灭得一干二净。 而《白洋淀纪事》,就是讲述千千万万小人物事迹的一本书。这里,有人民热切招待负伤的八路军时的嘘寒问暖,也有游击队员冲锋时嘹亮的军号;有人民被地主土豪欺压时的哀号,也有胜利时快乐的

欢呼;有批斗乡绅土豪时愤怒的叫喊,也有面对落后分子的认真开导。没有人描述他们,也没有人想到要去记载他们,他们过着平凡的生活,怡然自乐。但是,一到山河破碎,硝烟四起的时候,人人都拿起了武器,人人都成了战士。就是这些英勇抗战的前辈,还了我们一个完整的祖国。 读后感 革命也走过弯路,根据地也被扫平过,但是在幕后的人民却从不会放弃对美好未来的希望。台上演员的表演如此精彩,是因为幕后众多的群众支撑这帷幕;我们记住了演员的名字,难道就该忘记群众的艰辛吗? 如今,百岁老人们都挡不住时间的流逝。但是,请不要让他们平凡又伟大的事迹,胆怯又英勇的精神,随着时间一同逝去!请记住他们,这些给了我们新生活的伟大的老前辈!

小学语文4 华北明珠白洋淀

4 华北明珠白洋淀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十六个生字,正确书写六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白洋淀的美丽风光。激发学生对白洋淀的向往和喜爱之情。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说明 第一课时 (一)出示图片,导入新课 1.教师介绍华北平原(出示地图):这就是 华北平原,这里土壤肥沃,主要有小麦、水稻、玉米、高粱、谷子和甘薯等粮食作物,还有棉花、花生、芝麻、大豆和烟草等经济作物。而且,矿产资源丰富,水果种类众多。华北平原是中国最大的粮棉油的生产基地。在华北平原上,有一颗璀璨的明珠,这就是—— 2.板书课题,齐读。 3.引导学生自由质疑,学习新课。白洋淀是华北平原上的一颗明 珠,要了解白洋淀,不能离开华北 平原,华北平原在这里是烘托的作 用。先使学生了解华北平原的简单 知识,为学生进一步了解华北明珠 ——白洋淀提供了背景资料,同时 也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二)初读读文,整体感知 师:刚才很多学生提出了自己想知道的问题,那么,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读书。 1.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圈出来,借助拼音或询问别人,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出示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指名认读。 3.自由读,边读边想自己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的?初读的目的一是为下面的阅读 教学做准备,二是对文中要求认识的字词形成初步的印象。 注意引导学生比较自己的识字方法和别人的识字方法哪种更好,学习使用最好的方法。 读懂文字是深入学习课文的第一步,教师要帮助学生理解文中不了解的词语,为后面的学习做铺垫。

4.班内交流识字的方法。指名读。 5.学生利用新认识的字词再读课文,勾画出自己不了解的词语。 6.班内交流。 第二课时 (三)再读课文,深入品味 师:我们上节课知道了华北明珠就是白洋淀,同学们还提出了这个问题——白洋淀为什么是华北明珠,我们这节课就来游览白洋淀,顺便解决这个问题。 1.学生默读课文,找答案。 2.小组交流讨论。 3.全班交流。 (1)第三段前部分 ①指名学生读,其余学生想象:你看到了怎样的景色? ②讨论,交流。 ③出示荷叶荷花的图片,让学生欣赏。 ④指名配乐朗读这些句子。 (2)第三段后部分: ①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 ②引导学生谈论,你还看到了什么? ③教师出示视频短片,问学生你还看到了什么? ④询问学生感受到了什么,指名学生读出这样的感受。 (3)第四段 ①师:自由地读读第四段,白洋淀又是怎样的特别呢? ②全班交流,指导学生朗读。 (4)师:我们自白洋淀尽情的游览归来,你课堂伊始,抓住了主要问题引 领学生全文的学习,又以游览的形式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使学生在感性的游览、欣赏的同时有理性的收获。 学生通过读文、想象把语言文字转化成了形象,在头脑中出现了文字描述的景色,进而通过这个语言训练,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仿佛身处其中。 课文中只描写了荷叶荷花的多和颜色,这个环节的设计,丰富了文本,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朗读是把书本上的文字转化成内在的内容,再通过想象把文字转化成形象,因为这是一幅联动的画面,所以用视频短片来印证。又通过短片,丰富了隐含在文字中的白洋淀的物产丰富,渔民的喜悦,使学生易于感受。 这个环节,既有前面环节的沉淀积累,又为学生了解白洋淀之后生发激情创设了倾吐的机会,是全文学习的进一步深化、升华。

阅读白洋淀纪事感想3篇

阅读白洋淀纪事感想3篇 篇一 在冀中平原上,有一个小村庄,叫白洋淀,那里的芦花做席子格外的好。就在这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庄,抗日的烽火正悄悄蔓延。 读完《白洋淀纪事》,发现里面完全没有什么英雄人物与事迹,只有平凡的农民与村级干部的互助互利,落后分子与积极分子的矛盾,以及游击队员对家乡的思恋--平静的日子却掩盖不住人民解放前生活的苦难与凄凉,以及解放后艰辛与欢乐。 董存瑞炸碉堡固然可歌可泣,黄继光堵枪眼也的确让人感动;狼牙山五壮士的奉献自我更让人深受震撼。可是,革命的胜利,绝不是单单建立在这些英雄身上的,而是建立在数百万人民子弟兵身上的,是建立在艰苦奋斗,对革命有着不灭的热忱的游击队员身上的,更是建立在成千上万的因帮助解放军而受苦受难却依旧热爱共产党的人民身上的。如果说英雄们是一盏光芒四射的明灯,驱散了四周的阴霾;那么觉悟了的人民群众就是缓缓升起的朝阳,更是让黑暗无所循形。他们固然微不足道,思想也未必那么进步,但千千万万的群众,就能对革命产生深远的影响。共产党就是意识到这一点,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国民党就是忽视了这一点,最后才被消灭得一干二净。 而《白洋淀纪事》,就是讲述千千万万小人物事迹的一本书。这里,有人民热切招待负伤的八路军时的嘘寒问暖,也有游击队员冲锋时嘹亮的军号;有人民被地主土豪欺压时的哀号,也有胜利时快乐的欢呼;有批斗乡绅土豪时愤怒的叫喊,也有面对落后分子的认真开导。没有人描述他们,也没有人想到要去记载他们,他们过着平凡的生活,怡然自乐。但是,一到山河破碎,硝烟四起的时候,人人都拿起了武器,人人都成了战士。就是这些英勇抗战的前辈,还了我们一个完整的祖国。 革命也走过弯路,根据地也被扫平过,但是在幕后的人民却从不会放弃对美好未来的希望。台上演员的表演如此精彩,是因为幕后众多的群众支撑这帷幕;我们记住了演员的名字,难道就该忘记群众的艰辛吗?

白洋淀纪事阅读感受5篇

白洋淀纪事阅读感受5篇 篇一 “微风剪剪动新荷,雪鲙银鱗入市多;十里烟堤翻柳浪,数家茅屋挂鱼蓑。”这首诗描绘的是白洋淀水乡的美景,然而,“七七事变”却给这水乡里的人民带来无尽的灾难--鬼子抢粮食,烧房屋--在这民不聊生的环境中,一场抗日的英雄赞歌响起了。 作者孙犁用饱含激情的笔调勾勒出一个又一个英雄人物,在这群英雄中,还有大批的妇女,如水生嫂,刘兰,秀梅等,她们在大后方积极投入生产,盼望着小鬼子早日离开这片土地。虽然作者创作的背景是战争时期,但并未有那种大场面的战争描写,即使有,也都没有那么血腥和惨烈,就像?芦花荡---白洋淀纪事二?中的老头,每天像个没事人,早出晚归,自己设计陷阱来打鬼子,把鬼子耍得团团转,反而透出几分幽默感。 看完全书后,一些人物留给了我很深的印象,就比方说?纪念?这章中的纪同志,在与还乡团交战时,还一边和小鸭闲聊,谈家常,体现出他的临危不乱。在书中那些青年们不怕牺牲,不怕流血,义无反顾地参了军,他们对行军途中的危险毫不在乎,因为他们凭借着一股信念,一股可以打跑鬼子的信念。 我也被这首英雄赞歌感染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虽然我们现在身处一个和平年代,但如果没有那一批批革命同志的努力,又怎么会有如今的幸福美满的生活呢?现在正是我们风华正茂时,我们要好好学习,将来投入祖国的建设发展中,为实行振兴中华的中国梦而奋斗。 篇二 在冀中平原上,有一个小村庄,叫白洋淀,那里的芦花做席子格外的好。就在这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庄,抗日的烽火正悄悄蔓延。 读完《白洋淀纪事》,发现里面完全没有什么英雄人物与事迹,只有平凡的农民与村级干部的互助互利,落后分子与积极分子的矛盾,以及游击队员对家乡的思恋--平静的日子却掩盖不住人民解放前生活的苦难与凄凉,以及解放后艰辛与欢乐。

冀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一单元 4华北明珠白洋淀》教案_11

《华北明珠白洋淀》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白洋淀的美丽风光。激发学生对白洋淀的 向往和喜爱之情。 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白洋淀的美丽风光。激发学生对白洋淀的向往和喜爱之情。 教具准备: 白洋淀图片、白洋淀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上节课知道了华北明珠就是白洋淀,这篇课文写了白洋淀什么?(学生简要复述课文主要内容)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 二、精读课文,分析理解 自学提示:自由朗读课文,人们称白洋淀为华北明珠,它究竟美在哪?(画一画突出它美得句子) 1、学生自主学习。 2、小组交流讨论学习结果。 3、全班交流。 (一)春天美 春天,芦苇冒出新芽,生机勃勃,一望无边,像是绿色的海洋。

生:生机勃勃从、一望无边体会到白洋淀的美。 (冬天的枯黄被春天的新绿盖住了,给大地增添了生机,不是一点点,而是一样望不到边呢,多美的白洋淀呀!) 师:那就美美的读读春天的白洋淀吧!(找学生有感情的读书,再次体会白洋淀的美。) (二)夏天美 1、夏天,一片片荷叶挨挨挤挤,一枝枝荷花迎风盛开,有白的, 有粉的,还有红的,真好看! 生:我觉得“挨挨挤挤、有白的有粉的、还有红的”从这看出夏天的白洋淀真是美不胜收。 师:同学们做做挨挨挤挤的动作,再说说这个词。 挨挨挤挤:不留一点空隙,挨得非常紧凑,说明荷叶长得很茂盛。生:一片片荷叶像玉盘一样就已经很美了,而且还那么多,长得那么茂盛,怎么不美呢! 师:美美的读读吧!找学生读课文。 师:除了一池的荷叶那么美,还有荷花呢! 生:荷花五颜六色的美丽极了,在微风的吹拂下,一朵朵荷花就像娇羞的仙女一样,婀娜多姿,美丽极了。 师:美美的读读吧!指名朗读课文。夏天除了满池满塘的荷花那么美,白洋淀的人们还利用这大好时光在淀上忙碌着。 2、淀上渔舟三五成群,渔网上下翻飞,一派繁忙景象。等到鱼儿 满舱的时候,一只只渔舟就在落日云霞中向村边划去。从船上

华北明珠白洋淀同步练习(有答案):

华北明珠白洋淀 1、选择正确的拼音。 一切(qiē qiè)华北(huà huá) 切菜(qiē qiè)姓华(huà huá) 长出(zhǎng cháng)中间(zhōng zhòng) 2、比一比,组词。 组()吸()粉() 祖()级()芬() 眼()编()副() 跟()骗()幅() 3、按原文填空。 (1)湖面上一片片荷叶,一枝枝荷花 (2)渔民们一会儿,一会儿,那些网就在湖中。 (3)夏天,整个淀区芦苇密布,一望无边,像。 (4)一根根苇篾在她们手下,一张张苇席从她们手中,白洋淀的苇席、,。 4、连词成句。 (1)一望无边的像是海洋绿色的芦苇 (2)吸引这里许多每年中外游人都 5、用下列词语造句。 (1)一望无边: (2)远近闻名: 6、阅读理解。 白洋淀由九十多个浅水湖组成,湖边长满了芦苇大大小小的村子就分散在相连的河淀上,这一切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21教育网

夏天,整个白洋淀芦苇密布,一望无边,像是绿色的海洋。湖面上一片片荷叶挨挨挤挤,一枝枝荷花摇摇摆摆。那些荷花有白的,有粉的,还有红的,真好看!湖中心,渔舟三五成群渔民们一会儿张网,一会儿收网,那些网就在湖中上下翻飞。等到鱼儿满舱的时候,渔舟就一个跟着一个向村边划去(1)联系上下文理解“一望无边”词语的意思。 (2)从文中摘抄自己喜欢的词语。 (3)用“”画出描写渔民们紧张劳动的句子。 7、读诗歌,回答问题。 白洋淀春色 漫步在白洋淀堤岸—— 只见那芦苇绿, 绿接远方蓝天; 只见那桃花红, 红染水乡边; 只见那春水柔, 柔若碧绿绸缎; 只见那渔舟轻, 轻飘在浪花尖。 春光把水淀装点的红绿娇艳, 放开歌喉吧! 歌颂春天的白洋淀。 这首诗歌都歌颂了白洋淀的哪些景物?

白洋淀纪事阅读感受-精品文档

白洋淀纪事阅读感受-精品文档 【小雅为你整理的精品文档,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欢迎你的阅读下载。】内容如下-白洋淀纪事阅读感受 读完《白洋淀纪事》,发现里面完全没有什么英雄人物与事迹,只有平凡的农民与村级干部的互助互利,落后分子与积极分子的矛盾,以及游击队员对家乡的思恋……平静的日子却掩盖不住人民解放前生活的苦难与凄凉,以及解放后艰辛与欢乐。 董存瑞炸碉堡固然可歌可泣,黄继光堵枪眼也的确让人感动;狼牙山五壮士的奉献自我更让人深受震撼。可是,革命的胜利,绝不是单单建立在这些英雄身上的,而是建立在数百万人民子弟兵身上的,是建立在艰苦奋斗,对革命有着不灭的热忱的游击队员身上的,更是建立在成千上万的因帮助解放军而受苦受难却依旧热爱共产党的人民身上的。如果说英雄们是一盏光芒四射的明灯,驱散了四周的阴霾;那么觉悟了的人民群众就是缓缓升起的朝阳,更是让黑暗无所循形。他们固然微不足道,思想也未必那么进步,但千千万万的群众,就能对革命产生深远的影响。共产党就是意识到这一点,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国民党就是忽视了这一点,最后才被消灭得一干二净。 而《白洋淀纪事》,就是讲述千千万万小人物事迹的一本书。这里,有人民热切招待负伤的八路军时的嘘寒问暖,也有游击队员冲锋时嘹亮的军号;有人民被地主土豪欺压时的哀号,也有胜利时快乐的欢呼;有批斗乡绅土豪时愤怒的叫喊,也有面对落后分子的认真开导。没有人描述他们,也没有人想到要去记载他们,他们过着平凡的生活,

怡然自乐。但是,一到山河破碎,硝烟四起的时候,人人都拿起了武器,人人都成了战士。就是这些英勇抗战的前辈,还了我们一个完整的祖国。 革命也走过弯路,根据地也被扫平过,但是在幕后的人民却从不会放弃对美好未来的希望。台上演员的表演如此精彩,是因为幕后众多的群众支撑这帷幕;我们记住了演员的名字,难道就该忘记群众的艰辛吗? 如今,百岁老人们都挡不住时间的流逝。但是,请不要让他们平凡又伟大的事迹,胆怯又英勇的精神,随着时间一同逝去!请记住他们,这些给了我们新生活的伟大的老前辈! 【小雅为您整理的文章结束,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欢迎阅读下载。】

冀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一单元 4华北明珠白洋淀》教案_17

4 华北明珠白洋淀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以简练流畅的语言为我们介绍了风光秀丽的北方水乡白洋淀。描写的场面动静结合,人景相应,具体地描绘出了一幅自然与人类活动融融和谐的画卷。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文中16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白洋淀的美丽风光。激发学生对白洋淀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聊天交流带领学生走进白洋淀,欣赏白洋淀,热爱白洋淀。 2、通过各种形式的诵读,想象画面,激发学生对白洋淀的热爱和向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朗读文字、想象画面、观看视频等方式理解课文的内容,感受白洋淀的景美、物美和人的美,激发学生对白洋淀的喜爱和向往。重难点分析: 1、本课重点是品味课文描写的景色,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 2、在指导朗读的基础上,达到背诵的目标。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激情引入 1、同学们,我们河北地处华北平原,这里地势平坦,四季分明,种植

着大量的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是我国最大的粮油棉生产基地。在华北平原上,有一个美丽的地方,那就是白洋淀。今天让我们走进白洋淀,去领略那里的美丽风光。 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词 1、同学们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2、找六人来读课文一人一段。 3、认读词语: 华北平原浅水湖芦苇生机勃勃一望无边绿色的海洋一片片一枝枝迎风盛开挨挨挤挤上下翻飞淡淡的炊烟无边的苇絮漂浮摇摆白雪皑皑北国风光 同学们注意到这些不同颜色的词语吗?你发现了什么? 三、再读课文,深入品味 (一)、走近白洋淀,感受风光之美 多媒体视频向学生展示,让我们一起领略白洋淀的美丽风光,教师读第一段。 (二)、学习2-5自然段品读‘白洋淀’,体味语言之美 1、朗读课文2-5自然段 边读边想象:课文给我们展示了白洋淀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不同景色,你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把能反映这个季节特点的词语用波浪线画出,体会着读一读。 谁来说说你喜欢哪个季节,体会着读一读。 2、我喜欢春天:春天,芦苇冒出新芽,生机勃勃,一望无边,像是绿色的海洋。 (1)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比喻) (2)把什么比作什么?

白洋淀纪事阅读感受

白洋淀纪事阅读感受 白洋淀纪事阅读感受读完《白洋淀纪事》,发现里面完全没有什么英雄人物与事迹,只有平凡的农民与村级干部的互助互利,落后分子与积极分子的矛盾,以及游击队员对家乡的思恋……平静的日子却掩盖不住人民解放前生活的苦难与凄凉,以及解放后艰辛与欢乐。 董存瑞炸碉堡固然可歌可泣,黄继光堵枪眼也的确让人感动 ;狼牙山五壮士的奉献自我更让人深受震撼。可是,革命的胜利,绝不是单单建立在这些英雄身上的,而是建立在数百万人民子弟兵身上的,是建立在艰苦奋斗,对革命有着不灭的热忱的游击队员身上的,更是建立在成千上万的因帮助解放军而受苦受难却依旧热爱共产党的人民身上的。如果说英雄们是一盏光芒四射的明灯,驱散了四周的阴霾 ;那么觉悟了的人民群众就是缓缓升起的朝阳,更是让黑暗无所循形。他们固然微不足道,思想也未必那么进步,但千千万万的群众,就能对革命产生深远的影响。共产党就是意识到这一点,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国民党就是忽视了这一点,最后才被消灭得一干二净。

而《白洋淀纪事》,就是讲述千千万万小人物事迹的一本书。这里,有人民热切招待负伤的八路军时的嘘寒问暖,也有游击队员冲锋时嘹亮的军号 ;有人民被地主土豪欺压时的哀号,也有胜利时快乐的欢呼 ;有批斗乡绅土豪时愤怒的叫喊,也有面对落后分子的认真开导。没有人描述他们,也没有人想到要去记载他们,他们过着平凡的生活,怡然自乐。但是,一到山河破碎,硝烟四起的时候,人人都拿起了武器,人人都成了战士。就是这些英勇抗战的前辈,还了我们一个完整的祖国。 革命也走过弯路,根据地也被扫平过,但是在幕后的人民却从不会放弃对美好未来的希望。台上演员的表演如此精彩,是因为幕后众多的群众支撑这帷幕 ;我们记住了演员的名字,难道就该忘记群众的艰辛吗 ? 如今,百岁老人们都挡不住时间的流逝。但是,请不要让他们平凡又伟大的事迹,胆怯又英勇的精神,随着时间一同逝去 !请记住他们,这些给了我们新生活的伟大的老前辈 !

白洋淀心得体会

红色之旅游后感 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感受先烈们的英雄事迹,体验革命老区的生活气息,我院党委组织全院优秀共产党员到抗日战争胜利纪念地——河北省冉庄地道战遗址和白洋淀革命文化胜地考察学习,开展了一次生动而深刻的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我有幸作为其中一员参加了这次心灵洗涤的红色之旅。 冉庄地道战遗址,位于河北省保定市西南30公里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华北抗日斗争中一处重要的战争遗址。 1937年“七·七”事变后,冉庄人民为保存自己、抗御外侮,于1938年春开始挖地洞,并由单口洞逐步发展成为双口洞、多口洞,最后挖成长达32华里的地道网。整个村落设有各种构思巧妙的地道口,并筑有多处战斗工事,构成一个立体火力交叉网。形成能打能藏、可攻可守、进退自如的地下长城。冉庄民兵利用地道优势,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配合武工队、野战军积极开展地道战,神出鬼没的打击敌人,致使敌人“宁绕黑风口,不从冉庄走”。共对敌作战157次,歼敌2100余名,曾荣获“地道战模范村”称号。 冉庄地道战遗址现仍保留着三、四十年代冀中平原村落的环境风貌。还保留着当年构筑的地道及各种作战工事,我们还进入地道,亲身感受一下前辈们是如何在地道中打击敌人的。构思巧妙的地道口,火炕上,灶台下,井壁上,还有地道中的卡口、翻板和防毒、防水

门,不禁让我们佩服起革命先烈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就像电影地道战中,最后高传宝揪着小鬼子的衣领说:“你抬起头来看一看,这是什么?这是人民!只有人民才能创造出这样的奇迹,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 接着我们又去了美丽的白洋淀。白洋淀位于河北省中部平原,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淡水湖泊,总面积366平方公里。江泽民主席曾亲笔为其题词:“华北明珠白洋淀”。白洋淀在中国现代革命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抗日战争时期,白洋淀活跃着一只闻名中外的水上游击队——雁翎队。他们利用淀区芦荡遍布、沟河交错的有利地形,开展机动灵活的游击战,以弱胜强,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谱写出一曲曲全民抗日的凯歌,大长我中华民族之威风,显示出燕赵儿女的聪慧勇敢与不愿做亡国奴的英雄气概。 我们乘船渡水穿行在连绵不绝的芦苇丛中,在欣赏美丽湖景的同时,不由地追忆起当年雁翎队驾小舟神出鬼没于芦苇荡中的那段革命岁月。在“白洋淀文化苑”著名的“雁翎队纪念馆”内,陈列着大量反映雁翎队员作战和生活情况的珍贵历史图片、文献、图表,以及雁翎队曾经使用的抬杆、土炮、枪排子等实物,真实再现了雁翎队从成立到抗战胜利的光辉历程。同志们一边参观一边交流心得体会,无不为革命先烈的英雄气概所感动。英雄的雁翎队在抗日战争中诞生,在血与火的斗争中成长,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壮大,在人民群众支持与掩护下坚持战斗,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支具有浓厚地方特色人民抗日武装力量。雁翎队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

(冀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华北明珠白洋淀

(冀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华北明珠白洋淀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十六个生字,正确书写六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白洋淀的美丽风光。激发学生对白洋淀的向往和喜爱之情。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说明 第一课时 (一)出示图片,导入新课 1.教师介绍华北平原(出示地图):这就是 华北平原,这里土壤肥沃,主要有小麦、水稻、玉米、高粱、谷子和甘薯等粮食作物,还有棉花、花生、芝麻、大豆和烟草等经济作物。而且,矿产资源丰富,水果种类众多。华北平原是中国最大的粮棉油的生产基地。在华北平原上,有一颗璀璨的明珠,这就是—— 2.板书课题,齐读。 3.引导学生自由质疑,学习新课。白洋淀是华北平原上的一颗明 珠,要了解白洋淀,不能离开华北 平原,华北平原在这里是烘托的作 用。先使学生了解华北平原的简单 知识,为学生进一步了解华北明珠 ——白洋淀提供了背景资料,同时 也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二)初读读文,整体感知 师:刚才很多学生提出了自己想知道的问题,那么,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读书。 1.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圈出来,借助拼音或询问别人,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出示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指名认读。初读的目的一是为下面的阅读 教学做准备,二是对文中要求认识的字词形成初步的印象。 注意引导学生比较自己的识字方法和别人的识字方法哪种更好,学习使用最好的方法。 读懂文字是深入学习课文的第

3.自由读,边读边想自己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的? 4.班内交流识字的方法。指名读。 5.学生利用新认识的字词再读课文,勾画出自己不了解的词语。 6.班内交流。一步,教师要帮助学生理解文中不了解的词语,为后面的学习做铺垫。 第二课时 (三)再读课文,深入品味 师:我们上节课知道了华北明珠就是白洋淀,同学们还提出了这个问题——白洋淀为什么 是华北明珠,我们这节课就来游览白洋淀,顺便解决这个问题。 1.学生默读课文,找答案。 2.小组交流讨论。 3.全班交流。 (1)第三段前部分 ①指名学生读,其余学生想象:你看到了怎样的景色? ②讨论,交流。 ③出示荷叶荷花的图片,让学生欣赏。 ④指名配乐朗读这些句子。 (2)第三段后部分: ①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 ②引导学生谈论,你还看到了什么? ③教师出示视频短片,问学生你还看到了什么? ④询问学生感受到了什么,指名学生读出这样的感受。 (3)第四段 ①师:自由地读读第四段,白洋淀又是怎样课堂伊始,抓住了主要问题引 领学生全文的学习,又以游览的形式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使学生在感性的游览、欣赏的同时有理性的收获。 学生通过读文、想象把语言文字转化成了形象,在头脑中出现了文字描述的景色,进而通过这个语言训练,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仿佛身处其中。 课文中只描写了荷叶荷花的多和颜色,这个环节的设计,丰富了文本,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朗读是把书本上的文字转化成内在的内容,再通过想象把文字转化成形象,因为这是一幅联动的画面,所以用视频短片来印证。又通过短片,丰富了隐含在文字中的白洋淀的物产丰富,渔民的喜悦,使学生易于感受。 这个环节,既有前面环节的沉淀积累,又为学生了解白洋淀之后生发激情创设了倾吐的机会,是全文学习的进一步深化、升华。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