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总结

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总结

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总结
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总结

史纲第一章的重点总结:

一、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演变

1、资本一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1)鸦片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

a、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b、1843年10月,签订了中英《虎门条约》;

c、1844年7月签订了中美《望厦条约》,10月签订了中法《黄埔条约》。

2、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1)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2)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

a、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b、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二、抵御外国武装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1、早期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

(1)人民群众的反侵略斗争:1841年5月,三元里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

2、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

(1)帝国主义列强之所以没有能够实现瓜分中国的图谋,它们之间的矛盾和互相制约,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2)帝国主义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三、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1、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

(1)社会制度的腐败是根本原因;

(2)经济技术的落后是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2、民族意识的觉醒

(1)“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和早期的维新思想

a、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名师。(1841年编成《海国图志》);

b、在1843年编成的《海国图志》中,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史纲第二章的重点总结:

一、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1)《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a、《天朝田亩制度》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实际上是起义农民提出的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

《天朝田亩制度》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社会的基础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表现了广大农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强烈愿望。

b、《资政新篇》是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

(2)从“天京事变”到太平天国败亡

“天京事变”严重地削弱了太平天国的领导和军事力量,成为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分水

岭。

2、太平天国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

(1)太平天国农民斗争的局限性和教训

失败原因:(客观上,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主观上,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

a.根本原因在于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他们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因而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

b.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现象的滋长;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

c.太平天国也未能正确地对待儒学,把儒学中的封建纲常伦理原则保留了下来;

d.不能把西方国家的侵略者与人民群众区别开来,对于西方侵略者还缺乏理性的认识。

教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但它自身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二、洋务运动的兴衰

1、洋务事业的兴办

(1)目的:为了挽教清政府的统治危机;

(2)对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最先作出比较完整表述的是冯桂芬。他在《校邻庐抗议》一书中说:“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2、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主要是:(1)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2)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

(3)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三、维新运动的兴起与夭折

1、戊戌维新运动的开展

(1)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主要围绕以下三个问题展开:

a、首先,要不要变法;

b、其次,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c、最后,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西学。

2、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与教训

(1)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

a、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

b、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

c、戊戌维新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2)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具体为:

a、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b、维新派的局限性:a.不敢否定封建主义;b.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c.惧怕人民群众。

(3)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走自上而下的改良实现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是根本行不通的。

史纲第三章的重点总结:

一、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1、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1)孙中山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始:孙中山到檀香山组建了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

(2)资产阶级革命掘的宣传与组织工作。

a、章炳麟发表了《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歌颂革命为“启迪民智,除1日布新”的良药;

b、邹容以“革命军中马前卒”的名义写《革命军》,号召人民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共和国”;

c、陈天华写了《警世钟》、《猛回头》,号召人民奋起革命,推翻清政府这个“洋人的朝廷”。

(3)孙中山和黄兴、宋教仁等人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孙中山被公举为总理,同盟会以《民报》为机关报,并确定了革命纲领。这是近代中国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2、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

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1)民族主义即民族革命,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一是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朝政府,改变它一贯推行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二是追求独立,建立“民族独立的国家”。

(2)民权主义即政治革命,内容是“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政治革命的目的是建立民国。

(3)民生主义即社会革命,指的是“平均地权”。核定地价,按价征税,涨价归公,按价收买。

双方论战涉及的核心问题主要有三个:

a、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这是双方论战的焦点;

b、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c、要不要进行社会革命。

二、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

1、中华民国的建立

(1)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宣告成立

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2年3月,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它规定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国家、政府组织机构以及人民享有的各项民主权利。

2、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1)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

(2)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3)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

(4)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

(5)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三、辛亥革命的失败

1、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1)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根本原因:辛亥革命的失败原因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客观原因是中外反动势力过大;

主观原因:在于它的领导者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着许多弱点和错误。主要是:

a.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b.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

c.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这些弱点、错误,根源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史纲第四章的重点总结:

一、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1、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1)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新文化运动是从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成了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2) 新文化运动提出的基本内容是:

a.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迷信盲从;

b.提倡个性解放,反对封建礼教;

c.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实行文学革命。

新文化运动提出的基本口号是民主和科学。

(3)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前所未有的启蒙运动和空前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2、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是李大钊。

3、五四运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新文化运动的发生和发展

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

二、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意义

(1)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a、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举行;

b、大会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纲领是: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废除资本私有制,以及联合第三国际等。

(2)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意义

a、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信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

b、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

c、党所提出的纲领和奋斗目标,代表中国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代表着中国无产阶级和其他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它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

d、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并沟通了中国革命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之间的联系。中国革命的面目从此焕然一新。

三、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1、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

(1)制定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1922年7月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纲领,提出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它在当前阶段的纲领应当是:

a.打倒军阀;

b.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

c.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2、国共合作的形成与大革命的兴起

(1)国共合作的形成

a、1923年6月,中共三大正式决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建立统一战线。合作政治基础是新三民主义;

b、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大会通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

a.民族主义中突出了反帝的内容,强调对外实行中华民族的独立,主张国内各民族一

律平等;

b.民权主义中强调了民主权利应“为一般平民所共有”,不应为“少数人所得而私”;

c.把民生主义概括为“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两大原则,这个新三民主义的政纲

同中共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基本一致,因而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c、国民党一大的成功召开,就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史纲第五章的重点总结:

一、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1、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

(1)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张学良于1928年12月29日从东北发出通告,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这标志着国民党就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自己的统治。(史称东北易帜)

(2)国民党政权的性质

国民党实行代表地主阶级、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利益的一党专政和军事独裁。

2、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

(1)1927年7月中旬,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委会决定了三件大事。

(2)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八七会议开始了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折。

a、彻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的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b、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

c、选出了以瞿秋白为首的中央临时政治局。

(3)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这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

(4)毛泽东等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爆发,挫折后转移抵达江西省宁冈县茅坪,开始了创建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5)广州起义,对国民党的屠杀政策发动了又一次英勇的反击。

3、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1)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

a、《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两篇文章,论证了红色政权能够长期存在并发展的主客观条件,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b、1930年1月,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进一步指出: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到来的最重要因素;

c、《反对本本主义》提出了“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和“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的重要思想;

d、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毛泽东思

想的初步形成。

(2)反“围剿”战争与土地革命

a、1928年12月,毛泽东在井冈山主持制定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以立法的形式,首次肯定了广大农民以革命的手段获得土地的权利。由于缺乏经验,这个土地法关于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并不适合中国农村的实际;

b、1929年4月,毛泽东在兴国主持制定第二个土地法,将“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这是一个原则性的改正,保护了中农的利益使之不受侵犯。

二、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1、遵义会议与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折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召开了的遵义会议集中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遵义会议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史纲第六章的重点总结:

一、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

1、中国共产党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

1931年九一八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局部抗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2、一二*九运动

(1)中国共产党于1935年8月1日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即八一宣言,呼吁全国各党派、各阶层、各军队团结起来,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2)1935年12月9日,北平(今北京)学生举行声势浩大的抗日游行,喊出“反对华北自治”、“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等口号,这就是一二*九运动。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3)1935年12月25日,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3、西安事变

1936年12月12日凌晨,张学良、杨虎城在屡次劝谏无效的情况下,发动了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十年内战的局面由此结束,国内和平基本实现。

4、全国性抗战的开始

(1)国共合作,共赴国难

a、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曰,蒋介石发表实际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b、与第一次国民革命统一战线相比较,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具有一些新的特点:

a.广泛的民族性和复杂的阶级矛盾;

b.国共双方有政权有军队的合作;

c.没有正式的固定的组织形式和协商一致的具体的共同纲领。

二、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1、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

(1)1937年8月,中国共产党在陕北洛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制定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强调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关键在于使已经发动的抗战成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

(2)1938年5月至6月间,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系统地阐明了持久抗战的总方针。

2、敌后战场的开辟与游击战争的发展及其战略地位

(1)敌后战场的开辟和发展

1937年9月,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利。

3、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

(1)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原则,既统一,又独立。

(2)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

中国共产党制定了:

a、“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总方针;

b、同顽固派作斗争时,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

4、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减租减息,发展生产

减租减息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为适当调节各抗日阶层的利益实行的土地政策。一方面,地主要减租减息以改善农民的生活;另一方面,农民要交租交息以照顾地主富农的利益。实行这个政策既调动了广大农民的抗日积极性,又有利于争取地主资产阶级的大多数站在抗日民主统一战线一边。

5、延安整风运动

(1)整风运动的主要内容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其中,反对主观主义是整风运动最主要的任务。

a、主观主义是“左”、右倾错误的思想认识根源。实质是理论脱离实际,主要表现形式是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尤其教条主义是整风运动的重点;

b、学风问题是第一个重要的问题;

c、调查研究是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的不可或缺的中间环节。毛泽东强调,加强调查研究是转变党的作风的基础一环;

d、整风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在全党范围确立了起来。

6、中共七大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三、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

1、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原因和基本经验

(1)具有重要历史意义:

a、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

b、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c、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d、对世界各国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

(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有:

a、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a.毛泽东思想;

b.坚持抗战的旗帜;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坚持全面抗战路线;

e.民族先锋。

b、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c、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同世界所有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也是分不开的。

(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a、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实现奋斗目标的力量源泉;

b、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

c、提高综合国力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保证;

d、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同时又决不惧怕战争;

e、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华民族才能捍卫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才能创造美好的未来。

史纲第七章的重点总结:

一、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

1、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1)10月10日,双方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确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同意“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

(2)1946年1月10日,国共双方下达停战令。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开幕。

2、全面内战爆发:

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军队以进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挑起了全国性的内战。

二、国民党政府处于全民的包围中

1、土地改革与农民的广泛发动

(1)从《五四指示》到《中国土地法大纲》

a、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这就将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实行的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

b、《中国土地法大纲》,明确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乡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由乡村农会接收”,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

(2)土地改革运动的热潮:土地制度改革,是从根本上摧毁中国封建制度根基的社会大变革。

三、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

1、第三条道路的幻灭

(1)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a、从民族资产阶级自身来看,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特点决定了民族资产阶级没有勇气和能力去领导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不能为资产阶级共和国扫清障碍;

b、从所处的时代条件来看,帝国主义列强不可能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富强的资本主义国家;

c、从中国的革命形势来看,国民党当局不允许任何阻止其一党专政的力量存在。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格局的形成

1949年1月22日,《对时局的意见》,声明表明中国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自愿地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决心走人民革命的道路,拥护建立人民民主的新中国。

四、创建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

1、人民政协与《共同纲领》

(1)1949年3月召开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在会上作了报告,主要内容有:

a、提出了迅速夺取全国胜利的方针;

b、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c、指出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的总任务和主要途径;

d、提出了“两个务必”的思想,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2)1949年6月30日,毛泽东发表了《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明确指出,人民民主专政需要工人阶级的领导。

(3)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中南海怀仁堂隆重开幕,会议通过了《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3个历史性文件。《共同纲领》在当时是全国人民的大宪章,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

史纲第八章的重点总结:

一、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其伟大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宣告中国人民当家做主的时代已经到来,中国历史由此开辟了一个新纪元。

a、帝国主义列强压迫中国、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从此结束,中华民族一洗近百年来蒙受的屈辱,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的民族之林。占世界人口总数1/4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b、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统治的历史从此结束,人民第一次成为新社会、新国家的主人;

c、军阀割据、战乱频仍、匪患不断的历史从此结束,国家基本统一,民族团结,社会政治局面趋向稳定,各族人民开始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

d、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条件;

e、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范围内的执政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的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社会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

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立

(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阶段。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我国社会进入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本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2)中国还存在着两种基本的矛盾:国际上是新中国同帝国主义的矛盾,国内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3、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恢复国民经济

1951年底到1952年10月,开展“三反”运动。这一运动是以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为核心的一场大规模的群众性政治运动,旨在惩治腐败,拒腐防变,保持党的先进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开展了打击不法资本家的行贿、偷税漏税、盗窃国家财产、偷工减料、盗窃经济情报等不法行为的大规模的群众性政治运动,即“五反”运动。

二、选择社会主义道路

1、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提出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党在这个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主体就是发展社会主义工业。一双翅膀,这就是对农业、手工业和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三、有中国特点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

1、农业、手工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

(1)几种过渡性经济组织形式:

a、第一是互助组,这具有社会主义的萌芽;

b、第二是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这具有半社会主义的性质;

c、第三是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具有社会主义的性质。

(2)要坚持自愿和互利的原则,采取典型示范、逐步推广的方法。

(3)在推进手工业合作化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采取的是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组织形式:手工业生产合作小组、手工业供销合作社到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2、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赎买政策的实施

(1)对资本主义工商企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就是要把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成为社会主义性质的企业,并对民族资产阶级实行赎买政策。

(2)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有加工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等。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就是公私合营。

(3)企业利润采取“四马分肥”的办法,即分为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工人福利费、股金红利四个部分。

史纲第九章的重点总结:

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初步探索

1、中共八大路线的制定

(1)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国内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根本任务已经是在新的生产关系下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2)在经济建设上,大会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

(3)陈云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

a、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为补充;

b、计划生产是主体,一定范围的自由生产为补充;

c、国家市场是主体,一定范围的自由市场为补充。

2、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成果

(1)《论十大关系》的发表

a、基本方针是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服务;

b、《论十大关系》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

(2)《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发表

1957年2月,毛泽东在扩大的最高国务会议上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阐明社会主义社会的重大理论问题。主要内容有两点:

a、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用民主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

法;解决敌我矛盾用专政的方法;

b、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的,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不断地得到解决。

(3)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

1957年4月中共中央下发《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提出这次整风运动的内容是:反对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和主观主义。

二、探索中的严重曲折

“大跃进”及其纠正

国民经济的调整:1961年1月,中共八届九中全会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以此为起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开始从“大跃进”轨道转入全面调整。

史纲第十章的重点总结:

一、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

1、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继五四运动和延安整风运动之后又一场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其实质在于是不是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成为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思想先导。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转折

(1)邓小平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

(2)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会议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

3、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

(1)以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各地逐渐推广开来。

(2)“统分结合”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普遍实行,促进了“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的解体。

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展开

1、中共十二大制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纲领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命题的提出。

2、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

(1)中共十三大的突出贡献是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2)中共十三大根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3)大会规定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中共十三大的中心任务是加快和深化改革。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跨世纪发展

1、邓小平南方谈话

(1)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2)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3)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重要论断。

(4)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5)强调加强党的建设。

(6)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和前途。

2、中共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1992年10月12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1)明确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2)大会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3、中共十五大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提出跨世纪发展战略。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四、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中共十六大制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行动纲领

2002年11月8日至1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现在我们达到的小康只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2、不断推动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

2007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七大全面阐释了科学发展观的涵义。

3、中共十七大总结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提出全部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大会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五、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1、中共十八大确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

(1)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3)提出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等新的要求。

(4)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六、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1、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及其根本原因和主要经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2、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努力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

“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

(1)一是到2020年,即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时,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

(2)二是到本世纪中叶,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整理

近代史重点整理 上编 1.中国的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由鸦片战争引发)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 2.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这两对矛盾贯穿整个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始终。 近代中国人民两大历史任务:①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②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3.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了解): 1840-1842年,鸦片战争,中英《南京条约》,割香港岛; 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北京条约》,割九龙半岛南端和昂船洲; 1883-1885年,中法战争; 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日《马关条约》(割地最多),割台湾岛及所有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赔款最多)。 4.反抗外来侵略: ①第一次自发反抗“三元里”抗英(是近代中国最早的反侵略战争) ②义和团运动(在粉碎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战争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反侵略失败的原因P37 5.太平天国运动 ⑴代表人物:洪秀全 ⑵两大纲领: ①《天朝田亩制度》:进步性:确立了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实际上是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局限性:具有不切实际的空想的性质。 ②《资政新篇》:先进的中国人最早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探索,它不是农工实践的产物,而且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未能付诸实践。(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社会改革方案) 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P47 ⑶历史意义: ①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 ②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③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④有利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6.洋务运动(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⑴代表人物: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 ⑵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⑶主要内容:①经济上,兴办近代企业 ②军事上,建立新式海陆军 ③文化上,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⑷评价: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始,客观上对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社会风气的转变,但是,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注定要失败。 ⑸失败原因:①具有封建性②对外国具有依赖性③管理具有腐朽性

中国近代史纲要 学习感悟

那些岁月 中国近代史纲要学习感悟 姓名:韩晓甜 班级:工商1009班 学号:20102986

学习感悟心路历程 (以下诗句为个人的一些心得,不足之处还望老师指正) 那些岁月 虎踞龙蟠今非比,往日光辉寻踪迹。 洋枪洋炮敲国门,四万同胞齐心力。 太平运动率先起,人人平等得民意。 洋务开启新时代,内在腐朽终归迹。 改良迎来新风潮,戊戌君子遭陷害。 民主共和入人心,辛亥改天又换代。 胜利果实遭窃取,只因软弱不可取。 资本改良行不通,爱国志士苦寻觅。 造船制器终无用,中华大地倍凌欺。 学习西方精华处,民主科学新文化。 巴黎和谈遭失败,五四运动全国起。 解放思潮誓必行,马列思想树新风。 共党诞生新中国,革命道路壮士行。 农村也可包城市,武装革命夺政权。 列强欺凌非忍耐,民族团结抵外敌。 国共统一新战线,迎战呐喊不停息。 历时八年浴血战,终得胜利齐开颜。 扬眉吐气终有日,立我中华树我威。 百年反抗从未胜,只因未得团结心。

众志成城无阻挡,迎来东方新日升。 国共对峙十年期,战乱扰民不停息。 重庆谈判乃陷阱,双十协定终停息。 为民今后幸福日,消除反叛得民意。 国党逃往宝岛去,大陆和平已定局。 社会主义为基础,新时开天又辟地。 中国人民站起来,富强兴邦腾龙翼。 一九四九新阶段,中华梦想终实现。 不再软弱受人欺,携手并进同向前。没收资本归国有,土地改革合作路。建设工业新道路,计划经济来实现。过渡时期总路线,社会改造具条件。和平赎买新政策,基本制度来完善。前无古人后来者,未有踪迹来寻觅。《十大关系》可调动,八大制定新路线。正确处理内矛盾,塑风运动反右派。急于冒进求功利,左倾思想路入岐。人民公社大跃进,不切实际遭苦难。文革迎来十年乱,无数志士遭迫害。痛定思痛省悔悟,实事求是新天地。中华大地树新风,国泰安邦翔飞翼。

中国近代史纲要期末考试试题一(这套题整理的不错)

中国近代史纲要期末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120分) 1.1936年10\ 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于(D ) A.陕北保安地区 B.陕北洛川地区 C.陕北瓦窑堡地区 D.甘肃会宁、静宁地区 2. ( C) A.毛泽东朱德、周恩来 B.毛泽东、朱德、王稼祥 C.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 D.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 3.中华民族进入全民族抗战是在(D ) A.九一八事变后 B.一二八事变后 C.华北事变后 D.卢沟桥事变后 4.1935年12 是(B ) A.遵义会议 B.瓦窑堡会议 C.洛川会议 D.晋绥干部会议 5. 胜利的战役是(A ) A.台儿庄战役 B.桂南战役 C.枣宜战役 D.中条山战役 6. 的阶段是( B)

A.战略防御阶段 B.战略相持阶段 C.战略反攻阶段 D.战略决战阶段 7.1945年4 表是(C ) A.周恩来 B.刘少奇 C.董必武 D.王若飞 8. 表会谈纪要》的时间是( C) A.1945年8月 B.1945年9月 C.1945年10月 D.1945年11月 9.1947年10月10(C ) A.和平、民主、团结 B.向北发展、向南防御 B.C. D.将革命进行到底 10.1949年6 著作是(D ) A.《新民主主义论》 B.《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C.《论联合政府》 D.《论人民民主专政》 11.1898 (C ) A.李鸿章 B.左宗棠 C.张之洞 D.刘坤一 12.

(A ) A.《时务报》 B.《国闻报》 C.《湘报》 D.《万国公报》 13.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B) A.兴中会 B.中国同盟会 C.中华革命党 D.中国国民党 14. 是(D ) A.湖南 B.湖北 C.广东 D.四川 15.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是(D ) A.《中华民国宪法》 B.《钦定宪法大纲》 C.《中华民国约法》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6.1913年领导革命党人发动了( A) A.二次革命 B.护国战争 C.护法战争 D.北伐战争 17.1930年成立的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又称第三党) 主要领导人是(D ) A.梁漱溟 B.黄炎培 D.张君劢 D.邓演达

中国近代史纲要知识点梳理总结

中国近代史纲要知识点梳理总结 绪论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1、在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中,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占主要地位。 2、以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牢固结合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 3、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4、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结构的特点是族权和政权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其核心是宗族家长制,突出君权、父权、夫权。 5、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体系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6、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结构,一方面巩固和维系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稳定和延续,另一方面也使其前进缓慢甚至迟滞,并造成不可克服的周期性的政治经济危机。 7、资本主义产生需要两大前提:一是少数人积累大量财富;二是,劳动者丧失生产资料变成自由出卖劳动力的生产者。 8、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标志着世界开始进入资本主义时代。 9、中国近代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把香港岛割让给英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等5个港口城市为通商口岸。 10、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a、帝国主义和中国民族的矛盾(最主要); b、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11、反侵略战争等的失败根本原因:a、社会制度腐败;b、经济技术落后。 12、两大任务:a、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b、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1856年,俄国二战签订《瑷珲条约》,割去黑龙江以北的6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2、1860年,中俄签订《北京条约》割去乌苏里江以东40万平方公里领土,割让香港对岸九龙半岛南端和昂船洲给英国,开放天津为通商口岸,向俄国开放伊犁、喀什尔等商埠。 3、1864年,中俄签订《勘分西北边界约记》,割去西北44万平方公里领土。 4、1881年,中俄通过《改订伊犁条约》和5个勘界协议书,割去中国西北7万平方公里领土。 5、1895年,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割去中国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 6、1901年《辛丑条约》规定外国军队有权在北京使馆区等地留兵驻守。 7、1899年,义和团在山东兴起。 8、《天津条约》允许外国公使常驻北京,开放牛庄、登州、台湾、汉口、九江、南京等十个口岸。 9、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战争。 10、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组织翻译《地理大全》并编成《四洲志》。 11、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12、严复翻译了《天演论》,他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进化论思想为这种危机意识和民族意识提供了理论根据。 13、1894年11月,孙中山创立革命团体兴中会。 第二章对中国出路的早期探索 1、1851年1月,洪秀全率拜上帝教教众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天平天国。 2、《天朝田亩制度》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 3、洪仁轩提出的《资政新篇》是天平天国后期颁布的社会发展方案,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完整word版)大学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

中国近代史的时间:1840(鸦片战争)---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 2 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革命任务:反帝反封 4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5先后经过了地主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的探索救国活动。还有农民阶级的救国活动。 (1)地主阶级的活动:抵抗派林则徐,魏源等的师夷长技以制夷。19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 洋务派李鸿章,曾国藩等的师夷长技以自强。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2)资产阶级的活动: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戊戌变法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辛亥革命 资产阶级激进派的新文化运动 (3)无产阶级的活动:五四爱国运动 中国共产党的救国活动。 (4)农民阶级的活动: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 6历次侵华战争:鸦片战争(1840---184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中法战争(1884--1885)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日本全面侵华(1937---1945) 1.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第14、15页)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 主要矛盾是:1.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2.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历史任务是:1.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2.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2.如何认识近代中国社会的落伍(第6、7页) 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是自给经济,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这种小农经济限制生产力的发展,对新的生产方式具有较强的排斥力和抵抗力。中国封建政府还实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在社会内部,缺乏促使工业迅速发展和社会结构深刻变动的有效机制,造成封建经济发展的迟滞。 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和大程度上抑制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生机和活力。 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结构的特点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保守性日益增强,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思想体系以儒家思想为核心,融入佛教、道教和法家思想,实行文化专制统治。 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结构是社会前进缓慢甚至迟滞,并造成不可克服的周期性政治经济危机。 18世纪的中国走到了封建社会的末世,危机四伏,而且闭关锁国,固步自封,而工业革命使许多西方国家迅速强大,因此中国与新兴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拉开了很大的差距。近代中国社会因此而落伍了。 3.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过程(通过条约内容来展现) 列强通过迫使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侵占中国领土,勒索巨额战争赔款,并享有一系列的特权,使中国丧失了主权,进而在中国形成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局面,使中国社会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态:

学习中国近代史纲要的收获和感想

学习中国近代史纲要的收获和感想 学习中国近代史纲要的收获和感想 篇一: 《中国近代史纲要》学习心得体会学《中国近代史纲要》心得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惨痛、耻辱的历史,是一部悲壮的历史,更是一部彻底改变了中国几千年来封建社会的历史。学习中国近代史,作为中华民族的任何子孙都是义不容辞的,特别是当代大学生,越是生活在和平稳定、物资充足、无忧无虑的环境下越要了解一百多年前那改变我中国的历史。唐太宗说过: 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毛泽东也讲过: 历史是值得注意的。只有认真学习近代史、了解中国的荣辱史,我们才能做到以古为镜、知古监今,建设美好的社会主义色会。而作为理工科我,本身人文知识比较薄弱,于此我有什么理由不去认真学习《中国近代史纲要》这门课程呢?中国近代史从鸦片战争开始。1840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使得中国由独立逐渐变成半殖民地、有封建逐步成为半封建的国家。清朝以前,中国地大物博、人杰地灵,处于封建社会的中国在小农经济、男耕女织、以家庭手工业为主的状态下,无论在经济上还是政治上都处于世界的巅峰。因此,到了清朝,当朝统治者以此为傲,自恃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可以自给自足,无需与外国进行经济贸易、藐视世界抵制,抵制西方工业和科学,并将中国对外贸易的大门紧紧关闭。到了嘉庆、道光年间清王朝尽显衰相,闭关自守、固步自封带来的危机逐一爆发。毛泽东曾说过,落后就要挨打!由于中国的糜烂、腐败,西方资本主义的殖

民狂潮席卷中国,使得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格局。当时中国在外国人看来是一个富饶的古老神国,遍地是宝却不能收藏、没能力保护的国家,西方力强对中国虎视眈眈,为打开中国对海外市场,1840年鸦片战争终于爆发。鸦片战争爆发后,西方列强犹如才狼虎豹一般入侵我中华,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为首的资本主义强国——英国强迫清朝政府签下了中国近代史的首项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在中国近代史上,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一味赔款求和,西方大大小小的国家争先入侵中国,由此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清政府被迫签下了大批的不平等条约。其中,1894年到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签订了《马关条约》,标志着中国正式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国家。反外侵斗争的几十年里,中国政权和经济都遭到严重冲击,中国人民在深受封建统治者的压迫同时,经济负担更加重、政治压迫更加深。从另一个角度看待鸦片战争和西方列强侵略,其也有相当的积极影响。从政治上看,中国的社会矛盾由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之间的矛盾转向封建社会跟中国人民间的矛盾。由此中国两千年的封建社会受到严重的冲击,鸦片战争让国人看出时势格局,激发了中国人民的反封建斗争。从经济上看,中国以家庭手工业为主的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开始瓦解,为中国资本主义的残生和发展创造了条件,尽管中国资本主义在萌芽中凋零。从外交上看,自战争以后,中国人民认识了科学知识强大、西方工业发达带来的好处,统治者不再固步自封,开始学习西方知识,“师夷长技以制夷”。中国近代历史是一部耻辱的历史、也是悲壮的抗争史。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必须客观面对历史,不忘国耻、奋发图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科学是发达的、社会是进步的、人是

智慧树知到《中国近代史纲要》章节测试答案

对应章节第一章 1.【单选题】()是近代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A. 日本 B. 俄国 C. 美国 D. 英国 正确答案:俄国 2.【单和鼠 B. 牛和猪 C. 马和选题】 2009年法国佳士得拍卖行拍卖了()兽首 A. 兔羊 D. 鸡和鼠 正确答案:兔和鼠 3.【多选题】中国人民粉碎列强瓜分中国图谋的原因()? A. 帝国主义太弱 B. 列强之间的矛盾和相互制约 C. 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 D. 帝国主义寻找到新的目标 正确答案:列强之间的矛盾和相互制约###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 4.【判断题】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对

5.【判断题】甲午战争后,魏源翻译了《天演论》。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错 对应章节第二章 1.【单选题】洪秀全看到了一本介绍基督教的书叫() A. 《盛世危言》 B. 《劝世良言》 C. 《资政新篇》 D. 《天朝田亩制度》 正确答案:《劝世良言》 2.【单选题】洋务运动中最早兴办的军工企业是() A. 汉阳铁厂 B. 轮船招商局 C. 安庆军械所 D. 福州船政局 正确答案:安庆军械所 3.【多选题】北洋水师全军覆灭的原因() A. 军事实力不如日本 B. 经济动员力不如日本 C. 社会动员力不如日本 D. 轻敌所致

正确答案:军事实力不如日本###经济动员力不如日本###社会动员力不如日本 4.【判断题】中国修建的第一条铁路是京张铁路。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错 5.【判断题】百日维新共进行了100天。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错 对应章节第三章 1.【单选题】孙中山先生创立的第一个革命团体是()。 A. 同盟会 B. 光复会 C. 华兴会 D. 兴中会 正确答案:兴中会 2.【单选题】“三民主义”学说中,民权主义对应的是()。 A. 创立民国 B. 驱除鞑虏 C. 恢复中华 D. 平均地权 正确答案:创立民国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重点(完美版)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第一,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造成中国近代的贫穷与落后。 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发动一系列侵略战争,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勒索大量战争赔款,直接割占中国大片领土。设立租界,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列强严重破坏了中国领土完整。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 列强通过公使驻京直接向清政府发号施令,通过领事裁判权破坏中国司法主权,通过控制中国海关直接干预中国内政外交,他们还扶植收买代理人,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从而把中国当权者变成自己的代理人和驯服工具。 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的特权,迫使中国开放通商口岸,通过协定关税,使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被宰割的地位,同过大规模的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使中国逐步沦为外国侵略者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掠夺地,并操纵了中国的主要经济命脉。 列强还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一些传教士披着宗教的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他们还宣扬“种族优劣论”,“黄祸论”,目的是为了帝国主义侵略有理论制造舆论。 所以,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本国封建势力对人民的压迫,是中国落后、贫困的根本原因。 第二,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组滞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虽然,列强在侵华的时候也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把西方资本主义的及其技术带入中国,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但是,其主观上并不希望中国成为独立自主富强的近代化国家。因此,总是千方百计的压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阻挠和破坏中国社会的进步。历史证明,只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中国才有可能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 2、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 第一,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华的野心,粉碎了他们瓜分中国和把中国变成完全殖民地的图谋。 帝国主义列强一次次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绝不仅仅是为了通商,而是为了掠夺和扩大殖民地,为了他们自身的殖民扩张利益。每一次战争,都伴随着更大的贪梦目的和更多的利益要求。但每一次侵略都遇到了中国人民的反抗,使他们的狂妄野心无法得逞。正是中国人民的英勇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爱国主义精神,也给外国侵略者以沉重打击和深刻教训,使他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中国是一个很难征服的国家。他们虽然可以强迫清政府签订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但是始终无法把中国变成他们的完全的殖民地。尤其是甲午战争以后,在瓜分危机的严重关头,中国各阶层人民救亡图存的努力探索和奋起抗争,使侵略者看到了中国人民中所隐含的不甘屈服的伟大力量,不得不放弃了瓜分中国的政策。 第二,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教育了中国人民,振奋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鼓舞了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志,大大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意识。

中国近代史纲要观后感

中国近代史纲要观后感 导语:学习了中国近代史,我感触颇深。一方面,我对中国近代的这一段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另一方面,我自己也有深刻的体会。 中国近代史纲要观后感中国近代社会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列强通过对中国进行的侵略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取得了在华政治、军事、经济、外交、文化等方面的许多特权,把持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操纵着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力量。而现在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外开放、引进外资等,其历史背景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了新中国,并进行数十年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中国今天的对外开放、引进外资等是独立自主的,不允许外国附加任何条件,外国人在中国从事经商投资等活动,必须遵守中国的法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相比,其社会性质根本不同,不能以现在的情况和观念硬往历史上套,不能将历史与现实同等看待。 中国近代史纲要观后感客观原因,他们最终没能把握住。而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共产党却能在相同的历史舞台上脱颖而出,这就能说明中共所主张的马克思主义最大程度上适应和迎合了当时中国的需要。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以后,国门洞开,近代史的序幕也开始缓缓拉开。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质的变化。 两千年的封建制度使农民和地主成为当时中国最主要的两大阶级,它们也几乎同时做出了行动。然而落后的生产状况和落后的阶级状况容易导致不成熟的政治行动。面对前所未有的新情况,农民阶级的表现先是近乎邪教的太平天国起义,而后是19世纪末盲目排外、扶清灭洋的义和团运动,即便是放在完全封建社会的背景下,他们都不能算是成功的达到改朝换代,重新分配社会资源的周期性农民大起义。更何况此时的中国已开始被无可抗拒地卷入资本主义占主导的新世界中,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存在的巨大差距使这些农民运动仿佛成为一种无以为继的历史的倒退。 地主阶级在19世纪中叶开始了所谓“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运动,但作为制度的组成部分,他们不可能认识到制度本身才是最大的罪孽,因此洋务运动的结果也一如其重要的领导人李鸿章一样,仅仅成为大清一时的裱糊匠,勉强维持局面,但在愈演愈烈的欧风美雨面前最终难脱轰然倒塌的命运。 我始终认为革命党人的“民智未开则以革命开之”这句话颇有值得商榷之处,他们显然过分相信革命的作用了。革命的确迫在眉睫,但是观念作为一种心理承袭,其养成是几

《中国近代史纲要》学习体会

《中国近代史纲要》学习体会 学习了中国近代史,我感触颇深。一方面,我对中国近代的这一段历史有了愈加深刻的了解,另一方面,我自己也有深刻的体会。 中国的近代史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鸦片战争到五四前夜的风云变幻的八十年,这是一段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第二个阶段是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的翻天覆地的三十年,这是全国各民族人民在中国的领导下,入行伟大的艰苦的斗争,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 1840年,成为首号资本主义强国的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清G_O_V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从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历史也以鸦片战争为标志入入近代史。 中国近代史是灾难深重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耻辱的历史,中国人民饱尝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欺凌。在中国近代史上,大大小小的帝国主义国家争相侵略我们,中国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几百个,中国人民在西方的侵略战争中一次又一次被打败。 一系列的侵华战争和大批的不平等条约,把中国推向灾难耻辱的深渊,造成了近代中国的贫穷和落后,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严重的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和领土完整。 在西方列强野蛮侵略中国的同时,伟大的中华民族和不屈的华夏子孙,进行了一系列的抗争,除了爱国官兵的抗争外,广大人民群众从未放弃斗争,帝国主义侵略到那里,就在那里受到抵抗。在中国近代史上,有两次大规模农民运动给帝国主义主义势力以沉重打击。第一次是太平天国运动,第二次是义和团运动,这两次农夫运动都给外国侵略者以沉重打击,都体现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英勇斗争的精神。 在近代中国的特殊时期,中国的根本任务是维护民族独立和主权完整,促进经济发展,实现政治进步。在为了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中,在伴随中国艰难的近代化历程中,先进的中国人入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初步认识到西方的现代化,以林则徐、魏源等人以经世务实的态度,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承认落后和不足,注目世界,探索新知,寻求强国御辱之道,产生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 戊戌变法的失败证实在中国走资产阶级改良道路是行不通的,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了历史的舞台,经过一系列的武装起义和革命斗争,终于在1911年取得了辛亥革命的胜利,使中国走向民主共和道路,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颠覆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但是辛亥革命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为维护国家主权,1919年中华民族又爆发了爱国的五四运动,波及全国,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的成立创造了条件。 在1919年五四运动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这个时期,中国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的主要抵触仍然是中国人民同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抵触;农夫仍然是反帝反封建斗争的主力,工人阶级、学生群众和新兴民族资产阶级这些新的社会力量发展起来了,而工人阶级则代替资产阶级成了新式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领导力量。 在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经过长期、艰辛、曲折的斗争,颠覆了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制度,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创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上完成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任务,从而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创造了前提,开辟了道路。

中国近代史纲要期末试题

中国近代史纲要期末试题 1、为什么《天朝天亩制度》的主张是难以实现的? 《天朝田亩制度》确立了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但他并未超出农民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他所描绘的理想天国,仍然是闭塞的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是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传统生活方式;同时又是一个没有商品交换的和绝对平均的社会。这种社会理想具有不切实际的空想的性质。因此,《天朝田亩制度》的主张难以实现。 2、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是什么? 失败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教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走自上而下的改良的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要想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3、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第一,太平天国革命达到了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第二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加速了清朝统治的衰落和崩溃。第三,打击了外国侵略者,阻滞了中国半民地化的进程。第四,太平天国的反抗精神鼓舞了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意志。第五太平天国革命也是当时世界人民革命斗争的一部分,推动了亚洲民族解放运动,同时也震动了欧洲大陆 4、辛亥革命的意义、失败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历史意义: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在近代历史上,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1). 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 5、近代中国所进行的反侵略斗争具有什么意义? 帝国主义的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巨大历史灾难。但是列强发动的侵略战争以及中国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从反面教育了中国人民,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思考,探索和奋起。鸦片战争以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了,中日甲午战争以后,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中国的仁人志士正是怀着强烈的危机感和民族意识,历尽千辛万苦,不怕流血牺牲,去探索挽救中华民族危亡的道路。 6、试析帝国主义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的原因? ( 1 )帝国主义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正是包括义和团在内的中华民族为反抗侵略所进行的前赴后继、视死如归的战斗,才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灭亡和瓜分中国的图谋。 ( 2 )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互相制约,也是列强不能瓜分中国的一个重要原因,但并非是瓜分中国的阴谋破产的根本原因。因为帝国主义列强在世地争夺殖民地时,都存在着利害冲突,瓜分非洲和东南亚时,都是如此。它们或者通过协商,或者直接采取战争的手段,还是把非洲、东南亚地区等瓜分了。

中国近代史纲要试题(含答案)

中国近代史纲要试题(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在甲午战争后,严复翻译的《天演论》所宣传的重要思想是(D)。A.师夷长技以制夷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D.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2.戊戌政变后,新政中被保留下来的只有(B)。A.农工商总局B.京师大学堂C.译书局D.铁路矿务局 3.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的是(B)。A.洋务派与顽固派的论战B.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C.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D.问题\与\主义\的论战\ 4.洋务派创办的第一个规模较大的近代军事工业是(AA.江南制造总局B.马尾船政局C.天津机器局D.湖北枪炮厂 5.下列关于洋务运动表述,不正确的是(B)。A.内忧外患,清政府内部产生洋务派B.师夷长技,洋务派选择资本主义强国C.自强求富,办军工兴民用采用机器生产D.只师长技,破产结局不可避免6.洋务派认为清王朝的“心腹之害”是(D)。A.英国B.俄国C.日本D.太平天国和捻军。) 7.在我国近代最早出现的近代企业是(C)。A.洋务派创办的企业B.民族资本主义企业C.外商企业D.官僚资本主义企业8.近代中国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是(D)A、兴中会B、科学补习所C、华兴会D、中国同盟会

9.新文化运动中对封建礼教进行揭露控拆的《狂人日记》的作者是(B) A.胡适 B.鲁迅C.李大钊 D.陈独秀 10.1895年,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割去中国(B)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A.香港B.台湾C.澳门D.崇明 11.19世纪80-90年代签订的中外不平等条约,与19世纪40-50年代相比,最根本的不同是(D)。A.割取中国领土的面积最大B.索取的赔款数额不断加大 C.规定开放更多的通商口岸 D.列强获得在华投放资本的特权 12.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的是(C)。A.龚自珍B.林则徐C.魏源D.郑观应 13.1839年组织编写成《四洲志》,向中中国人介绍西方情况的是(A)。A.林则徐B.魏源C.马建忠 D.郑观应 14.五四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后,运动的新特点是(C) A.商人罢市B.学生大规模罢课 C.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D.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15.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主要由于它(B)A.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 B.在军事上确定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C.在生死关头妥协地处理了党内当时最主要的问题D.保证了长征转移的胜利

中国近代史纲要选择题和重点知识点整理

《中国近代史纲要》考试要点资料整理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清朝唯一盛世时期是康乾盛世。 2、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资本主义的发展突出表现在工业革命的爆发上。 3、所谓的殖民地是指商品倾销市场、廉价劳动力、廉价原料的供应地和自由投资市场。 4、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主要有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文化渗透。 5、1840年,英国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1856年,英法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发动了著名的“火烧圆明园”;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并签订《辛丑条约》 6、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是在中英《南京条约》中规定的。 7、割占中国最多的帝国是俄国,赔款最多的是《辛丑条约》。 8、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中国设厂,各国开始大规模的对华进行资本输出。 9、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是农民阶级。中国民族资产的特性是革命性、软弱性或妥协性。 10、中国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广州三元里人民斗争。 11、鸦片战争战死虎门的将领是关天培,镇南关大捷的指挥大将是冯子材,甲午中日战争中战死的爱国将领有邓世昌、林永升、丁汝昌、刘步蟾。 12、要求中国实行门户开放政策的是美国,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的根本原因是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的反侵略斗争。 13、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林则徐,他编写了《四洲志》,魏源的《海国图志》是在综合了世界各国历史,地理及对外政策后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严复翻译了《天演论》。 1、简述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是什么? P12-14 资本帝国主义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中国封建势力成为外国列强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封建剥削制度封建地主的徒弟所有制在广大地区保持着;中国资本主义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体;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和发展是及不平衡的;人民毫无政治权利和生活的极端贫困化。 2.如何理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P12-14 半半社会含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实际上是半殖民地半独立,半封建半资本主义的略称。半殖民地是促成半封建的原因,半封建又是半殖民地的基础。半殖民地的意思是国家有政府,但没有完全的主权,一些国家主权,比如我们国家的海关等被外国控制;半封建的意思是我们国家当时的经济特点是既有封建的小农经济也有资本主义经济,就是半封建半资本主义经济的意思。 3简述近代中国的两对主要矛盾及其关系?【许多矛盾P16第二节】 ①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两对主要矛盾,而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②两对主要矛盾之间的关系,一是当外国列强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时,民族矛盾上升到主要地位;二是当外国侵略者同中国封建政权相勾结共同镇压中国革命时,阶级矛盾就上升为主要矛盾;三是国内战争发展到直接威胁帝国主义在华利益及中国封建地主阶级统治时,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主义完全公开站在一条线上。 4、简述中国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P17 ①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以来中华名族始终面临两大历史任务:第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②两大历史任务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其区别在于,前者要改变民族遭压迫、人民受剥削的地位和状况,是要从根本上解决生产关系问题;后者是要改变近代中国经济、文化和社会落后的地位和状况,解决生产力问题。其联系在于,只有完成第一大任务,才能为第二大任务的完成创造条件。第一,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制度,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近代以来的历史表明,争得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

学习中国近代史纲要感想

学习中国近代史纲要感想 刚刚开始上《中国近现代史》课时,我心里充满了疑惑:这段历史我们初中学过两遍,高中学过一遍,现在来到了大学,怎么还要学啊?而且内容是雷同的,都是从鸦片战争讲到至今,没什么翻新嘛!但细看内容,以及老师讲解的侧重,我明白了这将是一次对以往知识的扩充以及对事物一分为二,辩证思考的过程。 本书以中国“鸦片战争”为起点到以“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末端的中国近代发展历史。清代末期的腐朽统治,“鸦片战争”让中国进入了“双半”社会。由于“小农”的阶级性并没有科学的理论作为指导的“农民运动”,最终都已失败告终。洋务派的本阶级利益,维新派的自身弱点与局限性根本不可能拯救中国。而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革命果实却被袁世凯所窃取,中国的旧民主主义也随之结束。以“新文化运动”作为铺垫,“五四”运动成为了开启新民主主义的一把金钥匙,让“双半”的社会看到了一丝光明,“反帝反封”成为了社会的主流,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播撒了革命的种子。第一二次国共合作的成功与失败、十年内战,是由于国民党的贪婪与野心作祟、浪费国家人力、物力、财力而发生的不必要的战争。民族资产阶级的摇摆不定让我们看到了要以共产党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来夺取国家的领土与主权的独立自主。“八七会议”纠正了“大革命失败”的原因,是到土地革命兴起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动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土地革命的序幕,开展“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工农武装割据道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等著名论断,鼓舞了气势。由于博古、王明等人犯了“左倾”错误,采取“直面攻击”“机会主义”错误,导致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遵义会议”解决了在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并确定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开展了“万里红军长征”,挽救了党的实力。 接下来的毛泽东领导时期让我折服,抗日战争全过程、第二次国共合作抗日、土地革命,无时无刻让我看到了他犀利的眼光、审时度势、先见性与战略性。他能够在危机关头作出决定性的正确判断,能够在让士气低落的战士看到胜利的曙光,能够顾及人民的利益,注重民生,他可以不顾个人安危、挺身情愿走进蒋介石的圈套里,他可以“熊掌与鱼兼得”、看清国民党本质、制定周密计划,他可以看清国际国内环境、看出世界发展主流、抓住机遇。建国后,过渡时期总路线、社会主义改造(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工业化和社会主义同时并举,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大跃进”“文革十年”,毛泽东尽管有错误,但是“人无完人”,“熟能无过”?年纪的上升也会使决定产生错误思想。每个人都有思想,作为领导更希望自己的国家能够走上民主富强的道路,他是为国家而急、为国家经济发展而急、为社会进步而急、为深陷贫困的广大人民群众而急。他有被中国人民称颂的资格与权利! “落后就要挨打”,在我看来,这个道理贯穿着整个历史。回顾过去,无论是鸦片战争还是日寇侵华,无一不在印证着:昔日的中国因为懦弱而受尽欺

中国近代史纲要知识点总结

中国近代史纲要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第一节 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 (1)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 (2)在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3)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4)在社会结构上,形成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第二节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外国列强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自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资本主义有所发展,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体,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下,它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它的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外国列强的争斗和间接统治之中,加上中国地域广大,以及在地方性的农业经济的基础上形成地方割据势力的存在,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极不平衡。 第六,在外国列强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后来还加上官僚资本主义),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至大批地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对的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第三节 三元里抗英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 第二章 第一节 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第二节 1.洋务派部分成员:奕訢、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刘坤一,恭亲王奕訢是清朝统治集团中倡导洋务的首领。 2.洋务派举办洋务是从近代军用工业着手的。 3.洋务事业: 一是兴办近代企业。(曾国藩支持、李鸿章筹备的上海江南制造总局;李鸿章在南京设立的金陵机器局。江南制造总局是洋务派办的第一个规模较大可称之为近代军事工业的兵工厂。最重要的官督商办民用企业有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局和上海机器织布局。) 二是建立新式海陆军。

学习中国近代史纲要的感想

学习中国近代史纲要的感想 学号:xxx 姓名: xxx 回首中国的近代史,有愤怒,有悲痛,有感慨,有自豪。愤怒帝国主义的无耻侵略,悲痛中国人民的受苦受难,感慨仁义志士的为国捐躯,自豪中国人民的伟大与坚强。 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开始,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侵华战争,将中国人民推入了水深火热之中。在历次的侵华战争中外国侵略者屠杀了大量的中国人民。他们截取中国的经济劫掠中国的财富,破坏中国的领土完整,强占中国租界,强租中国港湾。在外国主义列强的压迫和蹂躏下,中国几乎已经没有独立的领土主权可言,“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这是当时爱国志士发出的悲愤呐喊。 有压迫就会有反抗,随着帝国主义的压迫政府的腐败无能,中国人民再也受不了这样的生活,各地的起义不断,其中以义和团运动声势最好大,对帝国主义的打击最大,意义也重大,这次起义使帝国主义列强并没有能实现瓜分中国的图谋。 在社会各阶级都面临着“怎么办”的问题的时候,农民阶级、地主阶级、地主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他们从各自的阶级立场出发,对国家的出路进行探索,先后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和方案。直到20世纪初,以孙中山为首的一批有志之士,发动了新骇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中国的社会出现了一丝光明,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在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势力以及附从革命的旧官僚。立宪派的共同支持下,窃夺了辛亥革命的果实。中国又一次的面对了新的危机。辛亥革命仅仅赶跑了一个皇帝,却没能改变中国封建主义和军阀官僚统治的统治基础,无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先进的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开始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而此时的中国也迎来了新的曙光。1919年五四运动的爆发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工人阶级首次登上历史的舞台,显示了他们的伟大力量。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条件。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展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带领着中国人民一步步地向自由与解放迈进。其中牺牲了很多的民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思考题答案

近代史纲要课后题总结 综述 ....... ..风云变幻八十年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1)战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如果没有外来势力干扰,中国最终也会成为资本主义国家;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获得正常发展,中国也就不可能发展为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3)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战后主要矛盾包括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及中华民族与外国殖民侵略者的矛盾,也就是社会主要矛盾复杂化。 (4)革命任务发生变化,原先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后则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革命的性质也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为旧民族主义革命。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1)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各种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2)社会性质是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基本特征: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科学分析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 ①封建时代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被破坏了,但是封建剥削制度依然保持着,而且同买办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的剥削结合在一起,在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仍占着显著的优势。 ②民族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它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力量很软弱,它的大部分同外国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③封建专制政权被推翻了,代之而起的先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统治,接着是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联盟的专政。封建势力是中国最反动最腐朽的势力,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工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