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延长组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延长组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延长组烃源岩地球化

学特征研究

摘要:鄂尔多斯盆地储量丰富的主要有石油、天然气、煤等矿产资源,盆地

内矿产资源广布,南部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煤及其它的金属矿藏,北部的煤、天然气、稀有金属等矿产极其丰富。本文以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延长组地层的烃源

岩为研究对象,结合岩芯、地化资料的综合分析,选取烃源岩与原油萜烷、甾烷、芳烃类生物标记化合物进行油源对比,研究长4+5、长6等油层组的烃源岩地球

化学特征,为该油田油气开发过程中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鄂尔多斯;富县;烃源岩;地球化学

目前对烃源岩研究主要是分析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并依据其中的一些特定

化合物来判别烃源岩沉积水体环境、沉积有机质的生物先质来源,指出处于还原

环境下的动植物繁盛区域,从而为油-岩对比及预测有利烃源提供基础资料。烃

源岩通常是在低能环境下沉积的含有机质的泥岩、暗色页岩及碳酸盐岩。

一、烃源岩的分布特征及规律

结合岩芯、地化资料的综合分析,发现延长组烃源岩长2-长6岩性特征为深

灰色泥岩、粉砂质泥岩与浅灰色泥质砂岩、细砂岩互层,长7-长9岩性特征为暗

色泥岩、黑色页岩、浅灰色泥质砂岩与细砂岩互层。由于富县地区在延长期主要

位于盆地的沉积中心,有浅湖、半深湖-深湖相沉积发育,在长4-5-长9层位均

有相对较厚的烃源岩发育,长7底部的张家滩页岩和长9顶部的李家畔页岩在盆

地广泛分布,近年来在盆地北部地区长8中部发现了一套富有机质碳的泥岩,这

些烃源岩是盆地延长组的重要烃源岩。

二、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

研究区长4+5、长6泥岩的正构烷烃碳数分布较宽,多数为C11至C35,正

构烷烃质量色谱图呈单峰态前锋型。长4+5泥岩∑C21-/∑C22+值为1.25-1.59,

C21+22/C28+29比值分布在2.18至2.37之间;长6泥岩∑C21-/∑C22+值介于1.92至1.95之间,C21+22/C28+29比值最大值3.08,最小值为2.72,长4+5与长6暗色泥

岩这两个参数相比表明长6泥岩热演化成熟度相对高,而长4+5相对较低。

1、甾烷地球化学特征

规则甾烷分布特征是区分烃源岩类型的一个重要依据,低等水生生物以C27

胆甾烷醇类为主,而高等植物则富含C29豆甾醇,不同类型的烃源岩其规则甾烷

的分布不同。一般来说,陆相高等植物来源的烃源岩其规则甾烷ααα20R

(C27-C28-C29)构型一般为反“L”型,而过渡相发育的泥岩一般呈“V”字型,而海相或深湖相烃源岩其规则甾烷ααα20R(C27-C28-C29)构型一般呈正“L”型。

2、萜烷类地球化学特征

研究区暗色泥岩五环三萜烷主要包括四类系列(C27-C32藿烷、莫烷、C27,

C29新藿烷系列及C30重排藿烷)和伽马蜡烷所组成。长4+5和长6泥岩抽提物

中Ts(三降藿烷)十分发育,而Tm不发育,无法检测到。C29降藿烷系列中,

C29降藿烷丰度较低,C29新藿烷丰度较高;长4+5、长6泥岩抽提物中重排藿烷

十分发育,其丰度为藿烷系列中最高;C30藿烷丰度较低,C30重排藿烷含量高

于C29Ts表明沉积有机质处于还原环境。

三、原油与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对比

在油源对比过程中,对该研究区不同储集层产出的原油进行对比,划分出该

区的原油族群,进行下一步的油与烃源岩的对比工作。根据油源条件或运聚成藏

过程中的地球化学变化而造成的组成差别,可将石油划分为若干个族群与组群。

石油的族群可以分为一个或多个以相同油源条件及地球化学特征相似为特征的石

油组群,处于同一族群的石油在运移聚集成藏、保存、地球化学特征等方面有差

异但其来源为同一套烃源岩层。同一套烃源岩产生的原油在运移聚集成藏过程中

其地球化学组成特征由于二次运移的岩层性质、油藏的保存条件等各种因素会发

生变化,致使处于不同储层不同油藏中来源于相同烃源岩的原油常被分为不同的

组群。在实际运用中可以首先选取原油的族组成、气相色谱、同位素资料及其相

关的参数,利用直观图件和数学统计方法划分原油的组群,分析石油的成熟度、

运移和保存条件,探讨不同组群之间原油组成上存在差别的原因。再根据原油生

物标志物和稳定碳同位素组成特征,分析不同组群原油之间的成因联系。并在此

基础上,根据反映生源和沉积环境的地球化学参数确定原油的族群。

四、研究取得的认识

鄂尔多斯盆地长6为陆相湖盆沉积体系,沉积变化快,单油层厚度普遍小于

5m,且横向连续性差,非均质性强,综合运用地质、地震、测井等方法,优选平

面“甜点”、纵向“甜点”、水平段“甜点”。

1、建立储层分类评价标准

确定了砂体结构、有效储集空间、裂缝密度和脆性指数等关键参数,建立了

鄂尔多斯盆地长6油藏统一分类评价标准,开展平面富集区研究。按照以上标准,开展盆地长6储层精细分类评价,筛选出Ⅰ类有利区5个,Ⅱ类有利区3个,Ⅰ

类和Ⅱ类有利区总面积为2100km2,为水平井部署区优选提供了依据。

2、利用三维地震技术实现平面储层预测

创新了黄土塬“炮振混采”三维地震技术,攻克了世界性难题首创了黄土塬

区高精度可控震源与井炮联合激发(炮振混采)、高性能单点接收等三维地震勘

探技术,获得了高品质、宽频带、宽方位三维地震资料。创新了黄土塬三维处理

和有利区预测技术,指导了水平井位部署基于黄土塬地震波衰减Q补偿理论,创

新了黄土塬表层校正补偿处理和有效储层预测等技术,砂体识别精度由15m提升

至5m,支撑了大井丛台的优选和水平井部署。

3、研究地质工程甜点综合评价技术

研发烃源岩评价、砂体预测、含油性、脆性、裂缝等地质和工程甜点评价技术,提高甜点预测精度,为落实油田储量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创建了全要素

测井定量解释模型,提高了纵向薄储层识别精度,创新形成了核磁采集脉冲序列,

构建了有机质丰度、孔隙结构、砂体结构、脆性、地应力等全要素测井解释模型,突破了薄层识别瓶颈,解释符合率由65%提高到85%。研发多参数图像融合水平

段甜点评价技术,优选压裂甜点段创新形成了基于岩性、物性、含油性的图像融

合技术,建立了水平井储层分级评价标准,为射孔段优选和压裂方案优化提供依据。在水平段储层分段分级精细评价的基础上,优选射孔段甜点,指导压裂改造

方案的差异化设计。Ⅰ类储层完全改造,密集布缝,提高加砂、进液强度;Ⅱ类

储层充分改造,均衡布缝;Ⅲ类储层适度改造,精准布缝,控制压裂成本。

综上所述,研究区长2、长6原油来源于陆相烃源岩,长8原油的沉积水体

为还原环境。长2、长6、长8原油的生油母质主要为低等动植物。依据原油与

烃源岩抽提物、甾烷、萜烷特征,长2、长6和长8的原油主要来源于长7烃源岩。

参考文献:

[1]周志军,陆远航,丁海峰,姚帅旗.聚合物凝胶调剖体系的优化应用研究[J].当代化工,2020,49(2):275-279.

[2]刘舵,谢春勤,陈治军,等.正构烷烃分布在确定烃源岩生源构成中的有

效性[J].断块油气田,2019,26(1):6.

[3]赵靖舟,曹青,白玉彬,等.油气藏形成与分布:从连续到不连续——兼

论油气藏概念及分类[J].石油学报,2016,37(2):15.

鄂尔多斯盆地靖边油田西部延9原油地球化学特征与油源

鄂尔多斯盆地靖边油田西部延9原油地球化学特征与油源张海;雷华伟;张涛;白玉彬 【摘要】为了明确靖边油田西部延9油藏石油的来源,采用原油物性、族组成、饱和烃色谱及色谱—质谱等方法,分析了延9原油地球化学特征,通过对比本区长7烃源岩与湖盆中心志丹地区长7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结合区域地质背景研究了延9油藏石油的来源.结果表明,延9原油饱和烃含量均在60%以上,正构烷烃单峰分布,主峰碳主要以C21为主;生物标志物中C30藿烷占优势,其次为C29藿烷,规则甾烷以C29为主,C27和C28含量相似,呈不对称\"V\"字型分布.延9原油地球化学特征相似,具有统一的物质来源和演化程度,为淡水条件下弱氧化—还原环境形成的成熟原油.油源对比表明,靖边油田本地长7烃源岩与延9原油具有明显的亲缘关系,延长组沉积时期位于湖盆中心的志丹地区长7烃源岩地化特征与延9原油差异明显.延9油藏的形成主要为本地区长7烃源岩成熟后,经叠置砂体及裂缝系统输导,主要经垂向运移至延9储层,再经过短距离侧向运移至圈闭聚集成藏. 【期刊名称】《石油实验地质》 【年(卷),期】2018(040)006 【总页数】7页(P836-842) 【关键词】地球化学特征;延9原油;长7烃源岩;油源对比;靖边油田;鄂尔多斯盆地【作者】张海;雷华伟;张涛;白玉彬 【作者单位】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靖边采油厂,陕西榆林 718500;西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成都 610500;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靖边采油厂,陕西榆林

718500;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靖边采油厂,陕西榆林 718500;西安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西安 71006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122.11 靖边油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中西部,其主力产层为三叠系延长组长2、长6油层组和侏罗系延安组延9油层组。近年来,在靖边油田西部外围地区勘探时发现延9油藏比较富集,并初步显示出良好的勘探前景。然而,长期以来关于鄂尔多斯盆地延安组油藏油源问题前人开展的工作较少[1],主要原因是认为延安组不发育有效烃源岩,延安组油藏原油主要来源于下部延长组长7优质烃源岩[2-7],其分布面积可达5×104 km2[8]。钻井及地化分析表明,靖边油田西部地区亦发育长7有效烃源岩,其厚度变化范围较大(3~14 m),且由东北部到西南部厚度逐渐增大[9]。已有的研究未能明确延9油藏原油到底是来自本地长7烃源岩还是湖盆中心长7烃源岩的贡献,而这直接影响到延9油藏的分布及运移、富集规律及勘探潜力的认识和评价。本文从分析延9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入手,并将其与本区长7和湖盆中心(志丹地区)长7优质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对比,探究延9油藏石油来源问题,以期为靖边油田延9油藏下一步勘探和有利区优选提供地质依据。 1 原油族组成特征 10口井原油物性分析表明,本区延9油藏地面原油密度平均为0.853 g/cm3;动力黏度平均为16.8 mPa·s;凝固点集中分布,平均为17.0 ℃,显示延9原油为正常原油物性特征。原油族组成与其化学组成、生油母质类型、热演化程度、运移效应等信息密切相关[10]。延9原油饱和烃为61.4%~69.7%,平均为65.5%;芳烃为16.3%~19.9%,平均为18.4%;非烃为11.0%~14.7%,平均为12.5%;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段致密油和页岩油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段致密油和页岩油的地球化学特征及 成因 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重要的非常规油气产区,广泛发育半深湖- 深湖相沉积的延长组长7段优质烃源岩,致密砂岩油和页岩油勘探潜力巨大。虽然长7段内作为储层的页岩和致密砂岩物性普遍较差,且具有很强的非均质性,但其中的原油普遍具有较高的轻质组分含量、较低的密度以及较好的流动性,这也是该区非常规油藏得以大规模成功开发的重要原因之一。已有的研究大多关注致密砂岩和页岩储层本身的物性特征与成因分析,但对其中原油组分偏轻、流动性较好的原因至今没有系统而详细的解答。此外,由于传统页岩油潜力评价方法的局限性,以及页岩形成的环境变化较大,长7段内页岩油藏资源潜 力的准确评价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长7段不仅是延长组页岩油最重要的勘探层位,也是致密油的主要储集层段。本文系统采集了盆地内长7段致密油和页岩油样品以及致密砂岩和页岩样品,同时采集了长6段致密油样品作为对比对象。在对原油样品进行物性、族组成、分子组成与分子碳同位素等有机地球化学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对致密砂岩储层和页岩的无机-有机组成、孔隙分布以及原油在其中的赋存形式进行了研究,并利用生烃动力学模拟实验技术分析了长7段富有机质页岩在生油窗范围内的生烃过程。本次工作主要获得以下几点结论:(1)盆地范围内延长组致密油和页岩油具有低密度、低粘度和低凝固点的特征,主要与原油高饱和烃含量(一般大于75%)、低芳烃/极性化合物含量(一般低于25%)以及较高含量的低碳数链烷烃有

关。原油正构烷烃的碳同位素组成变化较小(-33‰到-30‰),结合分子标志物和低成熟页岩的热解产物组成特征,认为原油母源主要为长7段湖相I-II型有机质,高等植物来源蜡质的贡献低,为轻质致密油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烃源条件。(2)原油、致密砂岩和页岩抽提物甲基菲异构化比值的大量分析结果表明长7段现今Ro范围主要在0.8–1.3%之间,致密油与致密砂岩储层抽提物正构烷烃平均δ13C值随未出现随成熟度增加明显偏重的趋势,结合模拟实验结果可以将致密油成熟度限定在Easy Ro 1.4%以下,证明长7段主要处于生油高峰到生油阶段晚期。长7段致密油成熟度的增加与原油饱/芳比升高、粘度降低有明显的相关性,表明较高的成熟度也是形成轻质致密油的一个重要条件。(3)长7段页岩不同极性溶剂的抽提物组成对比分析表明,石油醚抽提物与页岩油组分特征更接近,而二氯甲烷-甲醇混合溶剂抽提物含有较多的非烃和沥青质,页岩层内生烃产物的运移分馏作用是导致油质变轻、粘度降低的重要控制因素。页岩油和致密油正构烷烃的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生烃产物在页岩层内和页岩到砂岩储层的运移过程使部分高碳数链烷烃在两类原油中有不同程度的损失,是导致原油密度和粘度进一步降低的原因。(4)致密砂岩中的游离态原油是可溶有机质在砂岩中的主要存在形式,其组分特征与致密油接近,饱和烃类含量明显高于束缚态原油,而芳烃和极性化合物含量远低于束缚态原油。游离态原油的成熟度参数略高于束缚态原油,充注时间晚于束缚态原油,在充注过程中因砂岩储层致密化而遭受更明显的分馏作用,表明延长组砂岩储

烃源岩地球化学

烃源岩地球化学 烃源岩(hydrocarbonsourcerock)是一种多组分古生物残体碳氢化合物的特殊类型,其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碳、氢、氧、硫和氮,它是形成油气藏的重要元素。烃源岩地球化学是研究烃源岩物质成因、结构及水热性质的重要课题。 烃源岩的成因是复杂多变的,它们源于已知的碳、水、氧、氮和硫等主要元素,这些元素可能来自固体地球的改造过程,也可能来自外部的来源。烃源岩的成因和古环境密切相关,因此地球化学研究可以有助于研究古环境的演变以及古生物的生存状态。 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可以通过对其碳、氢、氧、氮和硫含量的测定来研究。利用地球化学技术,可以更好地识别含有烃源岩的岩性组合,进而预测油气藏的潜力。例如,在陆上油气勘探中,通过识别有机质含量高的烃源岩,可以有效地预测和定位潜在的油气藏。 地球化学的研究还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对油气藏的演化、储集模式及古生物活动的演变历史进行推断。使用地球化学技术,可以确定不同烃源岩类型之间的组分分布,并分析烃源岩的演化模式,以及油气藏的发育模式。 除此之外,研究人员还可以使用地球化学技术来识别和估算储层性质。对烃源岩中高分子质含量的测量,可以有效地评估油气藏的渗透性及粘稠度,从而可以估算储层的渗透性和油气的稳定性。 另外,地球化学技术还可用于研究烃源岩油气资源的发育及其产出时间。烃源岩研究中使用的具体技术包括:碳、氢、氧和氮的含量

分析;烃源岩的富集和析出分析;低分子碳氢化合物和烃源岩有机成分的同位素比值分析;含油烃有机质分析;烃源岩热史分析等。 总之,烃源岩地球化学是烃源岩物质成因、结构及水热性质的重要研究课题,利用地球化学技术,可以研究烃源岩油气资源的发育、潜力、古环境演变及古生物活动的演变历史,以及储层性质的估算等。烃源岩地球化学的研究,将为更好地开发油气资源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组长6、长7和长8段致密油资源评价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组长6、长7和长8段致密油资源评 价 孟旺才;孟祥振;陈立军;冷丹凤;王彩霞;王信棚;杨东旭;潘占昆;黄治鑫 【摘要】鄂尔多斯盆地内致密油资源潜力不清,资源分布不明,制约了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油的勘探开发.以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长6、长7和长8段致密油为研究对象,运用小面元容积法和分级资源丰度法2种方法对研究区致密油资源量进行了资源评价,从烃源岩特征、沉积相一储层特征和成藏特征系统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长6、长7和长8段致密油的特征.小面元容积法评价得到长6、长7和长8段致密油资源量分别为12.24×108,8.42×108,9.60×108 t,分级资源丰度类比法评价得到长6、长7和长8段致密油资源量分别为12.13×108,9.00×108,9.50×108t.高丰度区主要分布在樊学、新安边、吴仓堡、义正、张家湾—高哨和直罗—富县等地区.评价结果为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油的勘探与开发提供指导. 【期刊名称】《中州煤炭》 【年(卷),期】2018(040)011 【总页数】8页(P144-151) 【关键词】鄂尔多斯南部;致密油;资源评价;小面元容积法;分级资源丰度类比法【作者】孟旺才;孟祥振;陈立军;冷丹凤;王彩霞;王信棚;杨东旭;潘占昆;黄治鑫【作者单位】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开发技术研究中心,陕西延安 716000;延长石油(集团)有限公司研究院,陕西西安 710075;延长石油(集团)有限公司研究院,陕西西安 710075;延长石油(集团)有限公司研究院,陕西西安 710075;延长石油(集

团)有限公司研究院,陕西西安 710075;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2249;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2249;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224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8.13 0 引言 致密油是指夹持或紧邻富有机质生油岩中的致密碎屑岩或碳酸盐岩聚集的石油,储层覆压基质渗透率小于0.1×10-3μm2,孔隙度小于12%,石油经过短距离运移,单井一般无自然产能或自然产能低于工业油流下限,但在一定经济条件和技术措施下可获得工业石油产量[1-3]。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致密油资源最丰富的盆地,约 占全国致密油资源总量的1/4,具有分布范围广、烃源岩条件优越、砂岩储层致密、孔喉结构复杂、物性差、含油饱和度高、原油性质好、油藏压力系数低的特点[4-6]。盆地中生界延长组是主力产油层段,其致密油主要发育在长6、长7和长8油层组的原始湖盆中心的致密砂岩中[7]。近年来,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先后发现了西峰、姬塬、华庆等多个致密砂岩油田,已探明石油地质储量十余亿吨,发现亿吨级的新安边致密油田,并在国内率先实现了规模、有效开发[8-13]。前人对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油的资源潜力主要采用粗略的体积法或仅限于一个层位进行评价,如杨华等采用体积法对长6和长7段进行计算资源量粗略评价,得到致密油总资源量约 30×108 t[8];郭秋麟等和杨智等运用小面元容积法和分级资源丰度类比法对鄂尔多斯盆地长7段致密油资源量约为42×108 t[14-16],但针对3个层段前人没有 开展系统的资源和分布的评价。因此,本文在长6、长7和长8段烃源岩地球化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长7段有效烃源岩及生排烃研究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长7段有效烃源岩及生排烃研究 郭凯 【摘要】The distribution, hydrocarbon generation and expulsion history and intensity of active source rocks in the Chang 7 member of the Yanchang Formation in the Longdong area of the Ordos Basin were studied based on geoche⁃mical data, TOC calculation by well logging, hydrocarbon generation potential and expulsion history simulation. Dark mudstone (including oil shale) thickness with an organic carbon content (w(TOC)) more than 1.0%in the Chang 7 member mainly ranges from 20-90 m, and the average w( TOC) is mainly between 2%-9%. Active source rocks of the Chang 7 member have a w(TOC) value over 1.0% and Ro value over 0.7%, and are widely distributed in the Long⁃dong area. They became mature and generated hydrocarbon at the end of Jurassic, expelled hydrocarbon during the early stage of the Early Cretaceous (140-130 Ma,Ro≈0.7%), and reached peak at the end of the Early Cretaceous (100 Ma, Ro≈1.0%). At this time, the oil generation ratio reached 400 mg/g TOC, and the oil expulsion ratio could be 308 mg/g TOC. But oil generation was forced to stop as a result of regional tectonic uplift since the Late Creta⁃ceous. The oil expulsion intensity is mainly (10-250)×104 t/km2, show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rong oil expulsion. Oil reservoirs of the Yanchang Formation dominated with tight oil of the Chang 6-Chang 8 members mainly developed in the area with an oil expulsion intensity over 20×104 t/km2 , which indicated that oil accumulation in tight sandstones

鄂尔多斯盆地中西部长7段烃源岩及致密油潜力评价

鄂尔多斯盆地中西部长7段烃源岩及致密油潜力评价 宋兴沛;刘洛夫;徐正建;窦文超;杨悦舒;刘晓翔 【摘要】由于对鄂尔多斯盆地中西部地区延长组长7段烃源岩缺乏深入研究,制约了该区油气勘探的进程.为了阐明其烃源岩生烃条件,在大量资料和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该区长7段烃源岩的分布和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预测了油气有利勘探区,为研究区延长组致密油勘探提供依据.研究表明,长7段沉积期,研究区烃源岩沉积中心位于姬塬、耿湾、环县东部及白豹—纸坊地区,长7段暗色泥岩平均累计厚度大,烃源岩有机质类型好,丰度高,热演化程度较高,已进入生油阶段,属于典型的优质湖相烃源岩,是该区延长组油藏的主力烃源岩.在研究区圈定了6个有利勘探区,分别位于定边以南的油房庄西部地区、姬塬以东地区、铁边城以南地区、铁边城东北部地区、环县东北部地区以及白豹以南地区.%There is lack of profound study on the source rocks in Chang-7 member of Yanchang formation in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Ordos basin,which restricts the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process in the area.In order to clarify hydrocarbon generation conditions of the source rocks in Chang-7 member,the paper makes a systematic analysis on distribution and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hang-7 source rocks in the area based on enormous amounts of actual data and previous research results,predicts favorable areas for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and provides basis for tight oil exploration in Yanchang formation in the study area.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pocenters of the source rocks in the study area were mainly located in Jiyuan,Gengwan,Eastern Huan County,Baibo and Zhifang area during the deposition of Chang-7 member.The dark shales with large average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层序地层学研究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层序地层学研究 提要: 通过露头剖面、钻井岩心、录井剖面、测井曲线及微量元素等多种资料的综合分析,在识别出5种不同成因类型层序界面的基础上,将上三叠统延长组划分为区域上分布稳定的4个长期基准面旋回(LSC1、LSC2、LSC3、LSC4)。在此基础上详细讨论了层序与生储盖组合的关系,指出生储盖组合特征与长期基准面旋回最为密切,有利储层发育位置主要出现在基准面旋回上升半旋回的早中期以及下降半旋回的中晚期,基准面升降转换位置发育的湖相泥、页岩为良好的烃源岩及盖层。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层序地层原理,体系域,储集性能 1.区域地质概况 鄂尔多斯盆地北起阴山,南到秦岭,东自吕梁山,西至贺兰山,六盘山一线。盆地含油气地层主要为侏罗系的延安组合三叠系富含延长植物群的一套地层。盆地内出露的地层包括:太古界至奥陶系,石炭系至白垩系,第三系和第四系,以陆相中生代地层和第四系黄土最为发育且广泛分布,缺失志留系和泥盆系。 鄂尔多斯盆地经历了中侏罗纪末(为独立成盆时间,其成盆演化可分为太古代—早元古代基地形成阶段、中晚元古代坳拉槽发育阶段、早古生代克拉通坳陷阶段),晚古生代一早、中三叠世,晚三叠世一白至纪,新生代几个时期的发展演化。 研究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晚三叠世延长组T3y3时期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发育盐定、吴旗、志靖、安塞等5个大型曲流河三角洲。上三叠统延长组是鄂尔多斯盆地最重要的烃源岩发育层位,同时也是中生界主力产油层位之一。安塞三角洲东北物源方向的延河、清涧河、准宁河及大理河剖面上长6曲流河三角洲砂体出露良好(图 1)。

2.层序地层学原理 层序地层学理论的诞生是地学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层序一词的提出,最早是由Sloss、Krumbein和Dapples于1948年提出的,历经诸多学者的努力,现已发展成多门层序地层学理论。主要有Exxon公司Vail为代表的经典层序地层学派、以Johnson为代表的T-R旋回地层学派、以Frazier、Galloway为代表的成因层序地层学派以及由美国科罗拉多矿业学院的T .A. Cross教授所领导的成因地层研究组发展起来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派。 经典层序地层学的概念和理论是由Vail为代表的Exxon公司的研究人员根据被动大陆边缘沉积特征提出的。他们认为,层序是一套以不整合面或与之可对比的整合面为界的、成因上相关的、相对整合的连续地层序列。层序本身不包含规模甚至时间的意义,但层序内所有的岩层都是沉积在以层序边界年代所限定的地质时间间隔内。层序可以分为Ⅰ型层序和Ⅱ型层序,见图1,图2。 一个Ⅰ型层序是由低水位体系域、海侵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构成的,底界不整合面为一个Ⅰ型不整合面。一个Ⅱ型层序则是由陆架边缘体系域、海侵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构成的,其底界不整合面为一个Ⅱ型不整合面,如图1和图 2分别为Ⅰ型和Ⅱ型层序的界面及地层分布模式。经典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基础有二:其一为海平面升降变化具有全球周期性;其二认为构造沉降、全球海平面升降、沉积物供给速率和气候变化是控制层序形成的四个主要因素。 其余,以Johnson为代表的层序地层学者认为,以海侵面为层序边界,海进-海退旋回为一个层序;而以Frazier、Galloway为代表的成因层序地层学者则认为,层序边界为最大洪泛面。而以Cross教授为代表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者则认为,层序界面为基准面旋回转换面。 3.层序地层学划分 在古水深研究的基础上,采用Vail经典层序理论,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进行层序划分。主要利用露头、地震、测井等标志对层序界面进行识别,主要应用露头资料的不整合面、风化壳以及岩性突变面作为层序界面的直接标志, 应用地震剖面的削蚀、顶超和上超、下超作为层序边界的划分依据。层序界面在测井曲线上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方式:①层序界面位于测井曲线基值发生明显改变的转折点上;②层序界面位于反映加积的“箱状”或退积的正旋回“钟形”自然电位曲线的底部;③依据沉积旋回性判别层序边界的位置,层序界面位于反映进积的反旋回自然电位曲线的顶部,这是高位体系域发育进积型沉积体系之测井响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7、长9油页岩分布特征与油气富集关系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7、长9油页岩分布特征与油气 富集关系 董丽红;安思谨;王变阳 【摘要】鄂尔多斯盆地发育长7张家滩页岩和长9李家畔页岩两套烃源岩,其分布面积广、厚度大,为鄂尔多斯盆地主力生油岩。长7油页岩在盆地西南部广泛发育,厚度普遍在10~50m之间,中心部位厚度可达80~95m以上,目前发现的长4+5-长8油层组油藏主要分布在长7油页岩发育区及周围上倾斜坡带的有利部位。长9油页岩主要分布在盆地的中南部,南北向延伸较远,延伸距离达290km,往北到达靖边以北地区;长9油页岩的发育为长8-长10油层组提供了一定的油源,长8-长10油层组形成的油藏主要分布在长9油页岩发育区。勘探实践表明,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油藏的分布受长7、长9两套油页岩分布的控制,主要形成了“下生上储、上生下储、自生自储”的成藏模式。 【期刊名称】《非常规油气》 【年(卷),期】2014(001)001 【总页数】5页(P17-21) 【关键词】长7;长9;油页岩;油气富集 【作者】董丽红;安思谨;王变阳 【作者单位】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7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8.12

鄂尔多斯盆地为一个发育在华北克拉通之上的多旋回叠合盆地。其结晶基底在新元古代固结之后,进入稳定的华北克拉通沉积盖层发育阶段。中生代遭受印支构造运动,导致华北地台解体,加上西缘冲断带左旋走滑作用的影响,鄂尔多斯盆地在挤压和剪切作用下发生弯曲坳陷,并沿西缘冲断带下滑,经历了不同阶段的构造演化。现今的鄂尔多斯盆地是一个极其简单的西深东浅、南低北高的大向斜组成的构造盆地[1,2]。 依据现今的构造特征,鄂尔多斯盆地可划为6个一级构造单元,依次是北部的伊 盟隆起、东部的晋西挠褶带、南部的渭北隆起、西缘相邻天环坳陷和西缘逆冲带,以及中部的陕北斜坡。 盆地发育的中生界地层主要是下三叠统的刘家沟组、和尚沟组,中三叠统的纸坊组、铜川组和上三叠统的延长组;下侏罗统的富县组、延安组,中侏罗统的直罗组、安定组,上侏罗统芬芳河组及其上覆的白垩系。三叠系延长组的长7、长9油层组的暗色泥岩、油页岩是盆地的主力生油岩层。三叠系延长组的长10、长9、长8、 长6、长4+5、长2油层组及侏罗系延安组的延10、延9、延8油层组砂岩发育,为主要储层。 1.1 标志性特征 1.1.1 长7张家滩页岩(K1标志层) 张家滩页岩是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地层对比的重要标志层。岩性主要为黑色油页岩、泥岩、页岩、碳质泥岩。在电性特征上,该层有高电阻率出现,称为高电阻率段,同时还表现为高声波时差、高伽马值、自然电位偏正等特点。长7张家滩页岩的 底部为长7与长8的分界(图1)。 1.1.2 长9李家畔页岩(K0标志层) 位于长9顶部,岩性为灰黑色泥岩、油页岩、页岩、含凝灰质泥岩,李家畔页岩 为长8与长9的分界,除具有长7油页岩的岩性、电性特征外,与长7张家滩页

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延长组长7烃源岩特征及评价

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延长组长7烃源岩特征及评价 黄彦杰; 白玉彬; 孙兵华; 黄礼; 黄昌武 【期刊名称】《《岩性油气藏》》 【年(卷),期】2020(032)001 【总页数】10页(P66-75) 【关键词】烃源岩; 地球化学特征; 长7; 富县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作者】黄彦杰; 白玉彬; 孙兵华; 黄礼; 黄昌武 【作者单位】西安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西安710065; 陕西省油气成藏地质学重点实验室西安710065; 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富县采油厂陕西延安716000;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132.2 0 引言 烃源岩是油气生成的基础。近年来,自美国成功勘探开发页岩油后,我国含油气盆地中页岩油的开发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1]。其中,鄂尔多斯盆地页岩油资源十分丰富,与国内其他含油气盆地相比,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优质烃源岩较为发育,具有总有机碳(TOC)含量高、生排烃潜力大的特征,为页岩油的勘探开发奠定了基础。三叠系延长组发育北西—南东向生烃中心[2-4],其中长7 烃源岩分布范围最广,尤其是长7 下部的“张家滩页岩”是最优质的烃源岩,为研究区的油

气聚集成藏提供了丰富的油源[3-4]。关于鄂尔多斯盆地烃源岩的研究,学者们已经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主要集中在盆地西部和西南部[5-6],但位于盆地东南部的富县地区的烃源岩研究较少,长7 沉积时期的富县地区为湖盆沉积中心,烃源岩厚度较大,且质量较好[7-8]。近年来,勘探家们在富县地区延长组长7 烃源岩中的致密油勘探获得重要突破。已有研究成果表明[8-11],富县地区三 叠系油藏为典型的构造-岩性油气藏或岩性油气藏,储层致密、非均质性强,探明 的含油层受沉积相和储层物性控制,具有平面上大面积连片分布和纵向上复合叠置的特征。 杨华等[12]通过研究鄂尔多斯盆地烃源岩特征认为,延长组长7 烃源岩在志丹 地区最厚,向东至甘泉—富县一带逐渐变薄,有机质热演化程度较高;王晖等[13]认为富县地区延长组长7 烃源岩的下部页岩的有机质热演化程度相对较低,大部分页岩仍处于生油窗期;袁媛等[14]总结了甘泉—富县地区长7 烃源岩受 沉积相带控制,整体表现为“西北部较厚、向东南逐渐变薄”的特征,有机质热演化程度较高,已处于成熟阶段;贺永红等[15]认为富县探区长7 烃源岩呈条带 状展布,中间较厚,两侧较薄。上述研究从宏观上阐述了研究区烃源岩的分布特征,但未能明确富县地区长7 烃源岩的生烃潜力,笔者在一系列地球化学指标分析的 基础上,评价富县地区长7 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有机质成熟度, 并结合饱和烃气相色谱特征、生物标志化合物对其生烃潜力进行综合评价,以期对富县地区长7 致密油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1 区域地质概况 贾承造等[16]研究认为,中国中西部晚三叠世沉积均具有“大原盆、小今盆” 的特点,如华北地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沉积期,湖盆水体浅,南陡北缓,南深北浅,向西开口,远超现今鄂尔多斯盆地的分布范围。 鄂尔多斯盆地是中国第二大含油气盆地,为多旋回、多构造体系的大型沉积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地层特征及油藏地质研究方法(分层依据)

目录 前言 第一讲盆地构造特征 一区域构造单元划分二区域构造成因 三构造和油气的关系四构造分析技术 第二讲盆地地层特征 一盆地沉积演化阶段划分二三叠系延长组地层特征 三侏罗系富县组、延安组地层特征 第三讲油藏形成条件与油气分布规律 一油藏形成条件二油气分布规律 三侏罗系早期古地貌图的编制方法 第四讲油藏地质研究方法 一相关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二地层对比与划分 三常用图件的编制 四地质研究报告的内容及编写方法 第五讲沉积相研究方法 一勘探阶段区域沉积相研究方法简介二油田开发阶段沉积相研究 前言 在地理上,鄂尔多斯盆地是指河套以南,长城以北的内蒙古自治区伊可昭盟地区。而地质学中的鄂尔多斯盆地范围则广阔,它东起吕梁山,西抵桌子山~贺兰山~六盘山一线,南起秦岭山坡,北达阴山南麓。包括宁夏东部,甘肃陇东,内蒙古伊可昭盟、巴彦单尔盟南部、阿拉善盟东部,陕北地区,山西河东地区。面积约37万K㎡。(长庆油田勘探开发的鄂尔多斯盆地总面积约25万K㎡。) 黄土高原是盆地主要地貌特征,著名的毛乌素沙漠位于盆地北部,周边山系海拔1500~3800m,平均2500m左右。盆地内部西北高,东南低,海拔800~1800m左右;西北部的银川平原、北部的河套平原、南缘的关中平原,地势相对较低(前二者海拔高度1600m左右,关中平原仅300~600m)。 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沿盆地周缘流过。盆地内部发育有十几条河流,多数集中在中南部,在东南角汇入黄河,属黄河中游水系;像著名的无定河、延河、洛河、泾河、渭河流域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盆地内油气勘探始于上世纪初,1907年在地面油苗出露的陕北地区,用日本技术钻了我国大陆第一口油井。大规模油气勘探、开发始于1970年。到目前,不但在石油、天然气开采上取得了辉煌成果,而且在地质理论研究、钻采工艺技术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为世界特低渗透油田开发提供了成功经验。 第一讲盆地构造特征 一、区域构造单元划分 地质学上讲的鄂尔多斯盆地是一个周边隆起,中部下陷,内部西低东高,不对称的地史时期的沉积盆地;并非现今的地貌盆地。按地层的分布形态划分为:(盆地一级构造单元) 1 、(北部)伊盟隆起 2 、(南部)渭北隆起 3 、(西部)西缘断褶带、天环坳陷(天环向斜)

鄂尔多斯盆地长9烃源岩评价

鄂尔多斯盆地长9烃源岩评价 师磊;卢双舫;李吉君;王雪飞 【摘要】In recent years, the discovery of Chang 9 Member high-quality hydrocarbon source rocks and the good hydrocarbon show and the gain of commercial oil flow in Chang 8, 9, 10 Reservoir , which indicate Chang 9Member may be a set of important potential hydrocarbon source rocks. Therefore the hydrocarbon generation potential of hydrocarbon from source rock of Chang 9 Member was researched qualitatively and quantitatively. The result indicated that the quality source rock of Chang 9 Member, Yanchang Formation, Ordos Basin is mainly distributed in Zhidan and Yingwang areas. Hydrocarbon resources from source rock of Chang 9 Member in Ordos Basin are (2.09 ~4.17) x lO8 t and (0.06 ~0.12) x l0ll m3. Because of the low expulsion efficiency of hydrocarbon in Yingwang area hydrocarbon resources mainly concentrate in Zhidan area. Therefore, hydrocarbon resources from source rock of Chang 9 Member should be considered when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is conducted in Zhidan area.%近年来长9优质烃源岩的发现,及相邻的长8、9、10储层中好的油气显示和工业油流的获得,表明长9可能是一套重要的潜在烃源岩.对鄂尔多斯盆地长9烃源岩生烃潜力进行了定性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长9优质烃源岩主要集中在志丹、英旺地区,计算得出鄂尔多斯盆地长9烃源岩油气资源量分别为(2.09~ 4.17)×10<'8>t和(0.06~0.12)×10<'11>m<'3>.由于英旺地区排烃效率较低,资源量主要集中在志丹地区.因此,在志丹地区进行油气勘探时应考虑长9烃源岩的贡献.

鄂尔多斯盆地不同沉积环境中煤系烃源岩重排藿烷的组成特征及其意义

鄂尔多斯盆地不同沉积环境中煤系烃源岩重排藿烷的组成特征 及其意义 段志强;张敏 【摘要】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煤系烃源岩中重排藿烷类化合物异常丰富,经 GC/MS分析,检测出17α(H)-重排藿烷系列相对丰度最高,这类化合物以C30重排藿烷为主峰,C29重排化合物次之,分布模式与正常藿烷类似.从烃源岩的生源构成、沉积环境的氧化还原性和有机质的热演化程度3个方面来探讨高丰度的17α(H)-重排藿烷的成因.研究表明,烃源岩中高丰度17α(H)-重排藿烷的母质来源可能是低等水生菌藻类弱氧化-弱还原、微戚水的扇缘泥炭沼泽相有利于高丰度17α(H)-重排藿烷形成;其形成不完全取决有机质的热演化程度. 【期刊名称】《科学技术与工程》 【年(卷),期】2015(015)015 【总页数】7页(P27-32,43)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煤系烃源岩;沉积环境;17α(H)-重排藿烷;有机质的热演化程度 【作者】段志强;张敏 【作者单位】长江大学油气资源与勘查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武汉430100;地球环境与水资源学院,武汉430100;长江大学油气资源与勘查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武汉430100;地球环境与水资源学院,武汉430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122.113 重排藿烷类是指与正常藿烷有相同的碳环骨架,而甲基侧链碳位有所不同的一类生物标志物,在烃源岩和原油中存在多种同系物[1—3],17α(H)-重排藿烷[4,5]系列是其中之一,其分布与正常藿烷类似,通常也以C30重排藿烷(C30*)为主峰, C29重排藿烷(C29*)次之。迄今,国内外许多学者在烃源岩和原油中发现重排藿 烷类化合物,并对其地学化学属性做了较多的研究,但是其成因和来源尚不明确[1—9]。鄂尔多斯盆多个地区内含有异常丰富的重排藿烷类化合物,长期以来,有不少学者对这类化合物进行了研究,如张文正等[9]对延长组不同烃源岩17α(H)- 重排藿烷的分布进行了报道,程熊等[5]对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上古生界煤系烃源 岩17α(H)-重排藿烷类的分布及成因探讨进行了报道。本文在GC/MS分析资料的基础上,对影响鄂尔多斯盆地煤系烃源岩中高丰度17α(H)-重排藿烷的地质因素进行深入研究。研究结果有助于揭示高丰度17α(H)-重排藿烷的来源与成因机理,丰富和完善生物标志化合物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鄂尔多斯盆地,北起阴山、大青山,南抵秦岭,西至贺兰山、六盘山,东达吕梁山、太行山,总面积37×104km2,是我国第二大沉积盆地。总体可划分为6个二级 构造单元,分别为伊盟隆起、渭北隆起、伊陕斜坡、西缘逆冲带、晋西挠褶带和天环坳陷,是一个整体升降、坳陷迁移、构造简单的大型多旋回克拉通盆地[10](图1、图2)。盆地晚古生代经历了海相沉积为主的陆表海盆地、海陆过渡相沉积为主的近海湖盆以及陆相碎屑岩沉积为主的内陆坳陷湖盆的古地理演化过程[11]。野外露头上古生界主要出露有下二统山西组、太原组和上石炭统羊虎沟组、靖远组等四个地质时代的地层,自下而上发育了上石炭统本溪组、下二叠统太原组和山西组、中二叠统下石盒子组和上石盒子组、上二叠统石千峰组。山西组主要发育三角洲平原泥炭沼泽沉积和三角洲前缘沉积;太原组主要发育堡岛-泻湖沉积、浅水三角洲 沉积、碳酸盐潮坪沉积;羊虎沟组主要发育泻湖沉积、潮坪沉积、障壁岛沉积和潮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烃源岩17α(H)-重排藿烷的组成及分布研究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烃源岩17α(H)-重排藿烷的组成及分布 研究 邹贤利;陈世加;路俊刚;张海;王力;周世颖 【摘要】以鄂尔多斯盆地陕北地区延长组下油层组烃源岩及储层抽提物为研究对象,探讨了17α(H)-重排藿烷和18α(H)-新藿烷系列化合物的分布规律、影响因素及在石油地质中的应用.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湖相烃源岩普遍分布170t(H)-C30重排藿烷(C30DiaH),但研究区各层烃源岩之间C30DiaH的相对丰度存在明显差异,深湖相缺氧环境的长7烃源岩相对丰度较低,而浅湖-半深湖相偏氧化环境的长7-长9黑色泥岩具有高-异常高的C30DiaH.Ts、C29Ts、早洗脱重排藿烷与 C30DiaH之间表现出良好的正相关关系,说明在研究区重排藿烷类化合物可能与新藿烷系列具有相同的演化路径与形成机制.环境的氧化还原性和陆源的有机物来源等可能是制约17α(H)-重排藿烷相对丰度的主要因素,因此,不同油层组原油的 17α(H)-重排藿烷相对丰度受到烃源岩的影响,用17α(H)-重排藿烷参数能很好地把研究区原油区分开来,为延长组不同油层的油源精细对比、油气富集规律和油气勘探提供可靠依据.%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source rock and reservoir extracts in the lower part of the Yanchang Formation in the Ordos Basin,North Shaanxi,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distribution rules,influencing factors and applications in petroleum geology of 17α(H)-diahopane and 17α(H)-neohopane.Relatively high abundances of 17α(H)- C30diahopane(C30DiaH) were detected in black mudstone,while various types of 17α(H)-diahopane were observed in different hydrocarbon source rocks of the Yanchang Formation in the Ordos Basin.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black mudstone was deposited under anoxic condition of semi-

鄂尔多斯盆地志丹地区长10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源探讨

鄂尔多斯盆地志丹地区长10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源探讨王变阳;董丽红;李广涛;刘佳庆;朱海涛;王康乐 【摘要】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10油源一直存在争议,以志丹地区为例,试图通过对志丹地区可能为长10供烃的3套烃源岩的发育情况、长10原油族组成情况.、生物标志化合物等特征的分析,开展油-源对比综合研究,探讨长10石油来源,为后期勘探提供科学依据.志丹地区长10原油样品具有饱和烃含量最高,芳烃次之,非烃和沥青质含量最低的特点.长10原油生物标志化合物显示出生油母质为低等水生生物和高等植物混合成因,原油具有成熟度高的特点.通过对该地区长7,长9,长10等3套烃源岩的分析,认为该区长7烃源岩厚度最厚,长9次之,长10发育程度较低;生物标志化合物方面3套烃源岩在正构烷烃、萜烷分布上表现出一定的相似性,主要差异体现在长7-长10,Pr/Ph有增高趋势,ααα20R构型的C27,C28和C29规则甾烷具有从“L”型为主到“V”型和反“L”型增加的趋势.综合分析认为,长10原油主要为长9烃源岩贡献,长10烃源岩有一定贡献. 【期刊名称】《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6(036)004 【总页数】7页(P490-496)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志丹地区;长10;原油地球化学;油源对比 【作者】王变阳;董丽红;李广涛;刘佳庆;朱海涛;王康乐 【作者单位】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65;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65;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65;陕西延安石油天然气有限公司,陕西西安710018;延长油田股份有

鄂尔多斯盆地南梁西区延长组烃源岩生物标志物特征研究

鄂尔多斯盆地南梁西区延长组烃源岩生物标志物特征研究赵天林;罗静兰;李杪;白雪晶 【摘要】通过正构烷烃、类异戊二烯烷烃、萜烷、甾烷等生物标志物的研究,对鄂尔多斯盆地南梁西区延长组的沉积环境、烃源岩有机质类型、成熟度等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氯仿沥青“A”质量分数已达到好烃源岩标准,族组分中可溶烃类质量分数较高,有机质类型好,烃源岩姥植比(Pr/Ph)绝大部分小于1,显示植烷优势,反映烃源岩沉积和保存于缺氧、弱还原~还原环境,有利于有机质的富集;升藿烷指数指示烃源岩沉积和保存于缺氧、弱还原~还原的湖相环境,沉积介质主要为淡水~微咸水.有机质来源具有低等水生生物和陆源高等植物双重输入特征,长6~长8油层组烃源岩有机质来源相似,以水生生物略占优势;绝大部分烃源岩处于成熟阶段,部分长9油层组样品或已达高成熟阶段,有利于油气的生成. 【期刊名称】《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版)理工卷》 【年(卷),期】2019(016)001 【总页数】9页(P6-14) 【关键词】生物标志化合物;烃源岩;延长组;南梁西区;鄂尔多斯盆地 【作者】赵天林;罗静兰;李杪;白雪晶 【作者单位】中陕核工业集团地质调查院有限公司,陕西西安710100;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陕西西安710069;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陕西西安710069;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陕西西安710069;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陕西西安710069;中石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五采油厂,黑龙江大庆16351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539 生物标志物是指存在于地壳和大气圈中,分子结构与特定天然产物之间有明确联系的天然有机化合物。目前已检测出的生物标志物不下几百种,常用的有正构烷烃、类异戊二烯烷烃、萜烷及甾烷类等。在石油地质研究中,生物标志物主要用于判别有机质类型、成熟度和古沉积环境评价等。近年来,发现生物标志物的相对稳定性突破了常规油源对比指标的局限性,在原油组群划分、油-源精细对比、主力烃源岩厘定方面有了新的进展和应用[1,2]。 长期以来,对延长组烃源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岩石学、测井响应特征、分布范围以及有机地球化学分析等方面[3~6],而对延长组下部长8~长9油层组烃源岩生物标志物研究相对较少。南梁西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中西部,是长庆油田第一采油厂近年来高产勘探开发区块之一,勘探面积约135km2(见图1)。 延长组为该区主要的烃源岩和含油层系,属湖泊~三角洲沉积环境。长6油层组为其主力产层,其次为长4+5油层组、长7油层组和长8油层组,同时在长3油层组、长9油层组和长10油层组亦发现零星分布的产油井,预示着良好的石油勘探开发前景[7]。由于该区是长庆油田新建产能区块,对烃源岩生物标志物特征未开展过系统研究,从而制约了更深层次的勘探工作。为此,笔者在分析延长组烃源岩生物标志物分布特征的基础上,系统讨论了其对有机质成熟度、母质类型、沉积环境判别等的指示意义,以期为该区下一步油气勘探提供地质依据。 图1 鄂尔多斯盆地区域构造及采样位置图 1 样品及试验方法 该研究选取了7口井10块延长组泥页岩样品,所有样品均为井下新鲜岩样(采样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