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宏村资料

宏村资料

宏村资料
宏村资料

文化遗产编辑

遗产遴选标准:西递、宏村

黟县西递交通图[1]

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IV)(V)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西递、宏村这两个传统的古村落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保持着那些在上个世纪已经消失或改变了的乡村的面貌。其街道的风格,古建筑和装饰物,以及供水系统完备的民居都是非常独特的文化遗存。

2古村概貌编辑

西递

西递村[2]坐

山风景区仅40公里,素有“桃花源里人家”之称,她始建于北宋皇佑年间,发展于明朝景泰中叶,鼎盛于清朝初期,至今已近960余年历史。据史料记载,西递始祖为唐昭宗李晔(yè)之子,因遭变乱,逃匿民间,改为胡姓,繁衍生息,形成聚居村落。故自古文风昌盛,到明清年间,一部分读书人弃儒从贾,他们经商成功,大兴土木,建房、修祠、铺路、架桥,将故里建设得非常舒适、气派、堂皇。历经数百年社会的动荡,风雨的侵袭,虽半数以上的古民居、祠堂、书院、牌坊已毁,但仍保留下数百幢古民居,从整体上保留下明清村落的基本面貌和特征。[4]

宏村

宏村位于黟县城西北角,距屯溪65公里,

宏村导游图[5]

距黟县县城11公里。该村始建于北宋,距今已近千年历史,原为汪姓聚居之地。古宏村人独出机抒开"仿生学"之先河,规划并建造了堪称"中华一绝"的牛形村落和人工水系,统看全村,就象一只昂首奋蹄的大水牛,成为当今"建筑史上一大奇观"。全村现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有140余幢。民间故宫"承志堂"富丽堂皇,可谓皖南古民居之最。村内鳞次栉比的层楼

叠院与旖旎的湖光山色交相辉映,动静相宜,空灵蕴藉,处处是景,步步入画。从村外自然环境到村内的水系、街道、建筑,甚至室内布置都完整地保存着古村落的原始状态,没有丝毫现代文明的迹象。造型独特并拥有绝妙田园风光的宏村被誉为"中国画里乡村"。

3建筑特色编辑

西递

西递是黄山市最具代表性的古民居旅游景点,坐落于黄山南麓,距屯溪54公里,距黄山风景区仅40公里,距黟县县城8公里。该村东西长700米,南北宽300米,居民三百余户,人口一千多。因村边有水西流,又因古有递送邮件的驿站,故而得名“西递”,素有“桃花源里人家”之称。

拍摄日期:

? 2015 Baidu - Data ?NavInfo & CenNavi & 道道通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西递村中至今尚保存完好明清民居近二百幢。徽派建筑错落有致,砖、木、石雕点缀其间,已开发的有凌云阁、刺史牌楼、瑞玉庭、桃李园、东园、西园、大夫第、敬爱堂、履福堂、青云轩、膺福堂、应天齐艺术馆等20余处景点。该村建房多用黑色大理石,两条清泉穿村而过,99条高墙深巷,各具特色的古民居,使游客如置身迷宫。村头有座明万历六年(公元1578)建的三间四柱五楼的青石牌坊,峥嵘巍峨,结构精巧,是胡氏家族地位显赫的象征。村中有座康熙年间建造的“履福堂”,陈设典雅,充满书香气息,厅堂题为“书诗经世文章,孝悌传为报本”、“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的对联,显示了儒学向建筑的渗透。村中另一古宅为“大夫第”,建于清康熙三十年(公元1691年)。“大夫第”为临街亭阁式建筑,原用于观景,楼额悬有“桃花源里人家。”六个大字”有趣的是,近人多将此楼当作古装戏中小姐择婿“热抛绣球”所在,现已成为西递村举办此项民俗活动的场所。“大夫第”门额下还有“作退一步想”的题字,语意双关,耐人寻味。

宏村

宏村村数百幢古民居鳞次栉比,其间以“承志堂”最为杰出,它是清代盐商营造。

占地二千多平方米,为砖木结构楼房。此房气势恢宏,工艺精细,其正厅横梁、斗拱、花门、窗棂上的木刻,层次繁复、人物众多,人不同面,面不同神,堪称徽派“三雕”艺术中的木雕精品。据史料记载,“承志堂”是黟县境内保护最完美的古民居,到此参观的国内外游客,无不为之倾倒。

宏村水系是依牛的形象设计,引清泉为“牛肠”,从一家一户门前流过,使得村民“浣汲未妨溪路远,家家门巷有清渠”。“牛肠”在流入村中被称为“牛胃”的月塘后,经过过滤,复又绕屋穿户,流向村外被称作是“牛肚”的南湖。再次过滤流入河床,如此水系,堪称中国古代村落建筑艺术之一绝,它吸引了日本、美国、西德、法国等国内外专家接踵而来精心研究。

4遗产价值编辑

西递

西递宏村

西递村始建于北宋,迄今已有950年的历史,为胡姓人家聚居之地。整个村落呈船形,四面环山,两条溪流串村而过,村中街巷沿溪而设,均用青石铺地,整个村落空间自然流畅,动静相宜。街巷两旁的古建筑淡雅朴素,错落有致。西递村现存明、清古民居124幢,祠堂3幢,包括凌云阁、刺史牌楼、瑞玉庭、桃李园、东园、西园、大夫第、敬爱堂、履福堂、青云轩、膺福堂等,都堪称徽派古民居建筑艺术之典范。西递村头的三间青石牌坊建于明万历六年(公元1578),四柱五楼,峥嵘巍峨,结构精巧,是胡氏家族地位显赫的象征;村中有座康熙年间建造的“履福堂”,陈设典雅,充满书香气息,厅堂题为“书诗经世文章,孝悌传家根本”、“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的对联,显示出“儒商”本色;村中另一古宅为“大夫第”,建于清康熙三十年(公元1691年)为临街亭阁式建筑,原用于观景。门额下有“作退一步想”的题字,语意警醒,耐人咀嚼。西递村中各家各户的宅院都颇为富丽雅致:精巧的花园、黑色大理石制作的门框、镂窗,石雕的奇花异卉、飞禽走兽,砖雕的楼台亭阁、人物戏文,及精美的木雕,绚丽的彩绘、壁画,都体现了中国古代艺术之精华。其“布局之工,结构之巧,装饰之美,营造之精,文化内涵之深”,为国内古民居建筑群所罕见,是徽派民居中的一颗明珠。

宏村

西递宏村

宏村始建于南宋绍熙年间(公元1190—1194年),

原为汪姓聚居之地,绵延至今已有800余年。它背倚黄山余脉羊栈岭、雷岗山等,地势较高,经常云蒸霞蔚,有时如浓墨重彩,有时似泼墨写意,真好似一幅徐徐展开的山水长卷,因此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

古宏村人规划、建造的牛形村落和人工水系,是当今“建筑史上一大奇观”:巍峨苍翠的雷岗为牛首,参天古木是牛角,由东而西错落有致的民居群宛如宠大的牛躯。引清泉为“牛肠”,经村流入被称为“牛胃”的月塘后,经过滤流向村外被称作是"牛肚"的南湖。人们还在绕村的河溪上先后架起了四座桥梁,作为牛腿。这种别出心裁的科学的村落水系设计,不仅为村民解决了消防用水,而且调节了气温,为居民生产、生活用水提供了方便,创造了一种"浣汲未防溪路远,家家门前有清泉"的良好环境。全村现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有140余幢,古朴典雅,意趣横生。“承志堂”富丽堂皇,精雕细刻,可谓皖南古民居之最;南湖书院的亭台楼阁与湖光山色交相辉映,深具传统徽派建筑风格;敬修堂、东贤堂、三立堂、叙仁堂,或气度恢弘,或朴实端庄,再加上村中的参天古木、民居墙头的青藤老树,庭中的百年牡丹,真可谓是步步入景,处处堪画,同时也反映了悠久历史所留下的广博深邃的文化底蕴。

西递、宏村背倚秀美青山,清流抱村穿户,数百幢明清时期的民居建筑静静伫立。高大奇伟的马头墙有骄傲睥睨的表情,也有跌窍飞扬的韵致;灰白的屋壁被时间涂划出斑驳的线条,更有了凝重、沉静的效果;还有宗族词堂、书院、牌坊和宗谱。走进民居,美轮美奂的砖雕、石雕、木雕装饰入眼皆是,门罩、天井、花园、漏窗、房梁、屏风、家具,都在无声地展示着精心的设计与精美的手艺。

西递、宏村古民居群是徽派建筑的典型代表,现存完好的明清民居四百四十多幢,其布局之工、结构之巧、装饰之美、营造之精为世所罕见。

核心提示:历史的发展总会留下一些痕迹,在建筑上而言就是那些充满中国风的古民居建筑,大家熟知的王家大院、乔家大院,还有安徽省内的西递宏村等徽居、福建的土楼等,这些都是祖辈留给国人的财富。

中国历代民居建筑表现形式各异,因势而建,具备当地人文及地理环境的优良因素。特优选出中国十大最具有人文气息的特色古民居建筑摄影照片。

福建土楼。

土楼

NO.1福建土楼

客家土楼,也称福建圆楼,是中华文明的一颗明珠,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村民居建筑,是中国古建筑的一朵奇葩,它以历史悠久、风格独特、规模宏大、结构精巧等特点独立于世界民居建筑艺术之林。土楼民居以种姓聚族而群居特点和它的建造特色都与客家人的历史有密切相关。客家人每到一处,本姓本家人总要聚居在一起。加之客家人居住的大多是偏僻的山区或深山密大之中,当时不但建筑材料蒉乏,豺狼虎豹、盗贼嘈杂,加上惧怕当地人的袭扰,客家人便营造“抵御性”的城堡式建筑住宅。这样也就形成了客家民居独特的建筑形式土楼。土楼主要分布在福建省的龙岩、漳州等地区。

福建土楼产生于宋元时期,经过明代早、中期的发展,明末、清代、民国时期逐渐成熟,并一直延续至今。福建土楼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山区大型夯土民居建筑,创造性的生土建筑艺术杰作。福建土楼依山就势,布局合理,吸收了中国传统建筑规划的“风水”理念(参见董斌《现代风水精鉴》),适应聚族而居的生活和防御的要求,巧妙地利用了山间狭小的平地和当地的生土、木材、鹅卵石等建筑材料,是一种自成体系,具有节约、坚固、防御性强特点,

又极富美感的生土高层建筑类型。

20世纪80年代,福建漳州市南靖县、龙岩市永定县的土楼被美国人误以为是蘑菇状的核武设备,殊不知这独一无二、从宋元时期就已经产出的大型夯土民居建筑,早在第一枚原子弹蘑菇云腾云驾雾之前,就已经在闽西南一块6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矗立了数个世纪了。中国“福建土楼”2008年7月6日在加拿大魁北克城举行的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开平碉楼。

开平碉楼

NO.2 开平碉楼

广东开平市的田野上,一座座欧式古典风格的小楼与中国南方农村的传统土屋。

交错,形成中国绝无仅有的乡间景色。碉楼中西合璧,融会了各种建筑风格的精髓。开平境内最多的时候共有3000多座碉楼,目前尚存1800多座,分布在开平15个镇、办事处。这些碉楼是上世纪开平华侨与村民主动把外国建筑文化与当地建筑文化相结合的结晶。其数量之多,建筑之精美,风格之多样,堪称世界最大的“碉楼博物馆”。

雕楼类型及艺术特点

建材上,有早期的泥墙楼(用灰沙、糖、盐、蚬壳、蚝壳等混合逐层锤打夯成),中期的青砖楼(用一般的青砖加厚建成),到最后的钢筋水泥楼(用钢筋混凝土按现代建筑用料建成)。

类型上,约分三大类:一是更楼或灯楼,这种楼一般建在村头或村尾,有些建在小山丘上,供民团及更夫使用,里面有探照灯及报警器,一旦发现匪贼立即报警,让村民准备。二是众楼,由十多户或几户人家合资兴建,这种碉楼有3~6层,每层设有2~4间房,如有匪贼或洪涝,各户人家可住进众楼,以避灾难。三是居楼,由华侨独资兴建,用于长久居住。开平碉楼中西合璧,碉楼的造型千姿百态。最大特点是按照自己的意愿选取不同的外国建筑式样综合一起,自成一体,既有古希腊、罗马的风格,又有哥特、伊斯兰、巴洛克和洛可可风格的建筑要素,很难将开平碉楼具体归入国外某一个时期的某种建筑风格之中。这些不同风格流派不同宗教的建筑元素在开平碉楼中和谐共处,表现出特有的艺术魅力。它在建筑结构上

则充分体现了防卫功能,其共同特点就是门窗窄小,钢窗、铁门,墙身厚,顶层四面都有枪眼,楼顶还有瞭望台、探照灯、警报器等,在历史上对保护村民生命财产安全有极大贡献。碉楼

开平碉楼历史作用

(一)避盗防涝

碉楼的历史作用主要是“以避盗匪”。开平地势低洼,河网密布,常有洪涝之忧。开平县位于广东省的中南部,其赤坎乡一带旧称驼驮,过去是一片湿地,芦苇丛生,水凫成群,最初到这里来定居的人是芦庵公。明末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社会动荡,盗匪常常袭扰百姓,为保护村民的安全,芦庵公的第四个儿子,关子瑞在井头里村兴建了一座瑞云楼。这座楼非常坚固,有防洪和防盗两项功能,一有洪水暴发或贼寇扰乱,井头里村和毗邻的三门里村的村民就到瑞云楼躲避。1884年潭江大涝,附近各地多屋被淹,开平赤坎三门里村民因及时登上碉楼而全部活下来。

(二)抗日据点

开平碉楼,在抗日战争后期,为阻止日寇开辟四邑直通两阳之捷径由新会、江门出广州,连结成一条由南路向广州撤退之交通线,起过一定作用。其中,以坐落在赤坎镇腾蛟村的南楼最为出名。南楼,位于开平市赤坎镇腾蛟村,南临潭江,北靠东龙公路,扼三埠至赤坎水陆交通之要冲,地势险要。1912年,司徒氏人为防盗贼而建此楼。楼高7层19米,占地面积29平方米,钢筋混凝土结构,每层设有长方形枪眼,第六层为了望台,设有机枪和探照灯。抗战时期,司徒氏四乡自卫队队部就设在这里。1945年7月16日,日寇为了打通南路干线以便撤退,从三埠分兵三路直扑赤坎镇,国民党军队闻风而逃。司徒氏四乡自卫队的勇士们凭据南楼抗击日军,给敌人以沉重打击。17日赤坎沦陷。是日晚,日军从陆路包围南楼。由于敌我力量悬殊,又无援军,自卫队部分队员在激战中突围出去,留下司徒煦、司徒旋、司徒遇、司徒昌、司徒耀、司徒浓、司徒炳等7名队员坚守南楼,战斗7天7夜,重创日军。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七勇士把枪支砸毁,在墙上写下遗言:誓与南楼共存亡。日军久攻不下,调来迫击炮等重型武器进行轰击,但因楼房坚固,不能奏效。最后,灭绝人性的日寇向南楼施放了毒气弹,七壮士昏厥后被捕,敌人把他们押赴赤坎司徒氏图书馆的日军大本营,施以酷刑后残暴杀害,并将烈士遗体斩成数段抛入江中。抗战胜利后,开平人民在赤坎镇召开追悼大会,开、恩、台、新四邑3万多人参加了大会,足见烈士的英勇事迹深得人心。

王家大院。

王家大院

NO.3 王家大院

王家大院是清代民居建筑的集大成者,由历史上灵石县四大家族之一的太原王氏后裔静升王家于清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年间先后建成。建筑规模宏大,拥有“五巷”、“五堡”、“五祠堂”。其中,五座古堡的院落布局分别被喻为“龙”、“凤”、“龟”、“麟”、“虎”五瑞兽造型,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以上。现以“中国民居艺术馆”、“中华王氏博物馆”和“力群美术馆”开放的红门堡(龙)、高家崖(凤)、崇宁堡(虎)三大建筑群和王氏宗祠等,共有大小院落231 座,房屋2078间,面积8万平方米。

王氏宗祠分上下两院,功能齐全,设计考究,祠前有精雕细刻的“孝义坊”。宗祠作为王氏先祖灵魂栖息的家园,1998年以来,已有数万名海外王氏后裔相继到此观光并拜祖敬香。2013-05-26 10:20:57 来源:新华网作者:佚名

乔家大院。

乔家大院

NO.4 乔家大院

乔家大院位于山西省祁县乔家堡村,北距太原54公里,南距东观镇仅2公里。它又名在中堂(楼盘资料业主论坛) ,是清代中国著名的商业金融资本家乔致庸的宅第。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以后曾有两次增修,一次扩建,经过几代人的不断努力,于民国初年建成一座宏伟的建筑群体,并集中体现了中国清代北方民居的独特风格。

大院为全封闭式的城堡式建筑群,占地10642(约十六亩)平方米,建筑面积4175平方米,分6个大院,20个小院,313间房屋。大院三面临街,不与周围民居相连。外围是封闭的砖墙,高10米有余,上层是女墙式的垛口,还有更楼,眺阁点缀其间,显得气势宏伟,威严高大。大门坐西朝东,上有高大的顶楼,中间城门洞式的门道,大门对面是砖雕百寿图照壁。大门以里,是一条石铺的东西走向的甬道,甬道两侧靠墙有护墙围台,甬道尽头是祖先祠堂,与大门遥遥相对,为庙堂式结构。北面三个大院,都是芜廊出檐大门,暗棂暗柱,三大开间,车轿出入绰绰有余,门外侧有栓马柱和上马石,从东往西数,依次为老院,西北院,书房院。布所有院落都是正偏结构,正院主人居住,偏院则是客房佣人住室及灶房。在建筑上偏院较为低矮,房顶结构也大不相同,正院都为瓦房出檐,偏院则为方砖铺顶的平房,既表现了伦理上的尊卑有序,又显示了建筑上层次感。大院有主楼四座,门楼,更楼,眺阁六座。各院房顶有走道相通,便于夜间巡更护院。

综观全院布局严谨,设计精巧,俯视成“喜喜”字形,建筑考究,砖瓦磨合,精工细做,斗拱飞檐,彩饰金装,砖石木雕,工艺精湛,充分显示了中国劳动人民高超的建筑工艺水平,被专家学者誉之为:“北方民居建筑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因此素有“皇家有故宫,民宅看乔家”之说,名扬三晋,誉满海内外。

皇城相府。

皇城相府

NO.5 皇城相府

皇城相府(又称午亭山村)总面积3.6万平方米,是清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加三级、《康熙字典》总阅官、康熙皇帝35年经筵讲师陈廷敬的故居。其建筑依山就势,随形生变,官宅民居,鳞次栉比,是一组别具特色的明清城堡式官宅建筑群。“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皇城相府不仅是一幅古代“自然山水画”、更是一座具有强烈人文精神的东方古城堡。

地理环境

皇城相府位于山西省东南部的晋城市北留镇境内,东与河南省焦作市毗邻,南与古都洛阳接壤,西与山西省的临汾市、侯马市相交,北与山西省长治市紧连,目前亚洲最大的坑口火力发电站阳城电厂近在咫尺,通讯网络覆盖全村、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晋阳高速公路擦肩而过,交通条件便利。

皇城村居住着234户,680余口人家,耕种着480亩土地,全村总面积1.7平方公里。地下有丰富的、得天独厚的煤炭资源,地上有清代康熙皇帝的老师,《康熙字典》总阅官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陈廷敬故里“皇城相府”。改革开放以来,先后创办了煤炭开采,轻工、农副产品加工,旅游服务等多种产业。皇城相府2001年被山西省政府确定为新十大旅游景点之一。目前,皇城相府每日游人如织,络绎不绝。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巍然城堡,雉堞林立;旧院古宅,错落典雅。绮丽的自然风光同返朴的人文景致交相辉映,构成了皇城独具魅力的风采。

皇城相府已成为太行山上一朵绚丽的奇葩,黄河流域一颗璀灿的明珠

大邑刘氏庄园博物馆。

大邑刘氏庄园博物馆

NO.6 大邑刘氏庄园博物馆

建于1958年10月,1966年11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9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中国近现代社会的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之一。该馆建立四十多年来,积累了丰富的藏品,内涵丰富。现有文物,藏品2万余件,规模宠大,保存完好的庄园建筑群,及庄园遗存的大量实物和文献资料,加上独具特色的庄园陈列,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为认识和研究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经济、文化建筑及中国四川军阀史、民俗学的重要场所和实物现场,是旧中国农村的一个缩影,是中国社会发展史的一个断面。

1965年,在原庄园主刘文彩的收租现场,雕塑家们将中国的传统雕塑技法和西方的现代雕塑艺术结合起来,运用典型化的创作手法,创作出了中外闻名,其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统一的超级现实主义雕塑杰作《收租院》,对外展出后,在国内外产生了深远和广泛的影响。该馆内的川西民俗博物馆,新开的“小姐楼”等内容丰富多彩,建筑风格独特,是认识旧中国国情和民风民俗的重要场所。

该馆馆藏文物2700多件,内有一级品15件,包括一套清代紫檀木镶大理石桌椅,其中8把坐椅通高108厘米、宽99厘米、坐深60厘米,嵌有各色宝珠27颗,四周有螺钿装饰的花草图形。

老庄园呈不规则多边形,四周由6米多高的风火砖墙围绕,7道大门耸立,大门两侧墙壁均有枪眼;内有27个天井,180余间房屋,3个花园。老公馆是刘文彩先后霸占23户农民的屋基和田地,于1932年营建起来的。刘文彩每撵走一户或几户农民就砌一堵墙,开一道门,修一座房屋。庄园内重墙夹巷,厚门铁锁,秘室复道,布局零乱,阴森恐怖,整座庄园宛若黑沉沉的迷宫建筑

老公馆为主要展出区。基本陈列由序馆、雇工院、刘文彩生活现场、大型泥塑《收租院》4个相联系的部分组成。新公馆布置有川西民俗陈列

2013-05-26 10:20:57 来源:新华网作者:佚名

宏村。

宏村

NO.7 宏村

地理位置:黟县东北部,距黟县县城11km

地理坐标:东经117°38,北纬30°11

面积:9.17公顷(300多亩)

宏村的选址、布局,宏村的美景都和水有着直接的关系,是一座经过严谨规划的古村落。村内外人工水系的规划设计相当精致巧妙,专家评价宏村是“人文景观、自然景观相得益彰,是世界上少有的古代有详细规划之村落”。被中外建筑专家称为“中国传统的一颗明珠”、“研究中国古代水利史的活教材”。

宏村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联合国专家称赞它为“举世无双的小城镇水街景观”。因为它背倚黄山余脉羊栈岭、雷岗山等,地势较高,有时云蒸霞蔚,如浓墨重彩,有时似泼墨写意,四周山色与粉墙青瓦倒映湖中,人、古建筑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好似一幅徐徐展开的山水画卷。

水在宏村的选址中作用重大。相传宏村的汪氏祖先先后在歙县唐模、黟县奇墅湖村居住,但都曾遭遇火灾。后来汪氏举家迁到雷岗山下,最初建十三楼,取名弘村,取弘广发达之意。鉴于以往教训,宏村在规划时十分注重人工水系的安排,提高预防火灾的能力,后历经400余年、几代人的努力,特别是明永乐年间宏村76世祖汪思齐请风水先生勘定环境,对建筑重新布局,宏村的设计、构造最终实现。

在村落的科学布局中,水起着重要的作用。整个村落采用仿生学的“牛”形布局,以雷岗山为牛头,村口的两株古树为牛角,月沼为牛胃,南湖为牛肚,蜿蜒的水圳为牛肠,民居建筑为牛身,四座古桥为牛脚,称作“山为牛头树为角,桥为四蹄屋为身”,形状惟妙惟肖,整个村落就像一头悠闲的水牛静卧在青山绿水之中。

西递。

西递

NO.8 西递村

西递村建房多用黑色大理石,两条清泉穿村而过,99条高墙深巷,各具特色的古民居,使游客如置身迷宫。村头有座明万历六年(公元1578)建的三间四柱五楼的青石牌坊,峥嵘巍峨,结构精巧,是胡氏家族地位显赫的象征。

村中有座康熙年间建造的“履福堂”,陈设典雅,充满书香气息,厅堂题为“书诗经世文章,孝悌传为报本”、“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的对联,显示了儒学向建筑的渗透。村中另一古宅为“大夫第”,建于清康熙三十年(公元1691年)。“大夫第”为临街亭阁式建筑,原用于观景,楼额悬有“桃花源(楼盘资料) 里人家。”六个大字”有趣的是,近人多将此楼当作古装戏中小姐择婿“热抛绣球”所在,现已成为西递村举办此项民俗活动的场所。“大夫第”门额下还有“作退一步想”的题字,语意双关,耐人寻味。此外,村中各家各户的富丽宅院、精巧的花园、黑色大理石制作的门框、漏窗,石雕的奇花异卉、飞禽走兽,砖雕的楼台亭阁、人物戏文,及精美的木雕,绚丽的彩绘、壁画,都体现了中国古代艺术之精华。

西递是黄山市最具代表性的古民居旅游景点,坐落于黄山南麓,距屯溪54公里,距黄山风景区仅40公里,距黟县县城8公里。该村东西长700米,南北宽300米,居民三百余户,人口一千多。因村边有水西流,又因古有递送邮件的驿站,故而得名“西递”,素有“桃花源里人家”之称。据史料记载,西递始祖为唐昭宗李晔之子,因遭变乱,逃匿民间,改为胡姓,繁衍生息,形成聚居村落。故自古文风昌盛,到明清年间,一部分读书人弃儒从贾,他们经商成功,大兴土木,建房、修祠、铺路、架桥,将故里建设得非常舒适、气派、堂皇。历经数百年社会的动荡,风雨的侵袭,虽半数以上的古民居、祠堂、书院、牌坊已毁,但仍保留下数百幢古民居,从整体上保留下明清村落的基本面貌和特征。

姜氏庄园。

姜氏庄园

NO.9 姜氏庄园

姜氏庄园位于米脂县城东南16公里桥河岔乡,建于清朝同治年间。姜氏庄园由该村首富姜耀祖请北京专家设计,招聚县内能工巧匠兴建而成,前后用时十三年。姜氏庄园设计巧妙,施工精细,布局紧凑,由上而下,浑然一体。对外严于防患,院内互相通联,是陕北罕见的庄园建筑。

庄园占地40余亩,主体建筑为陕西地区最高等级的“明五暗四六厢窑”式窑洞院落。庄园三院暗道相通,四周寨墙高耸,对内相互通联,对外严于防患,整个建筑设计奇妙,工艺精湛,布局合理,浑然一体,是全国最大的城堡式窑洞庄园,也是汉民族建筑的瑰宝之一。

整个庄园由山脚至山顶分3部分:第一层是下院,前以块石垒砌高达9.5米的寨墙,上部筑女墙,犹若城垣。沿第一层西南侧道路穿洞门达二层,即中院。院西南又耸立高约8米,长10余米的寨墙,将庄园围住,并留有通后山的门洞,正中建门楼。沿石级踏步到第三层上院,是全建筑的主宅,座东北向西南,正面一线5孔石窑,两侧分置对称双院,东西两端分设拱形小门洞,西去厕所,东侧下书院。整个庄院后设寨城一道,中有寨门可通后山。点评

点评:到过这些地方的人就会了解,这些地方却是非常有魅力。所以才成为现在的旅游胜地。但是现在一些建筑已经充满了现代的味道了。

美丽的西递宏村

喜欢

大字

小字

位于安徽省黟县| 新浪旅游微博| 2014年02月13日11:17

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

喜欢

大字

小字

位于安徽省黟县| 新浪旅游微博| 2014年02月13日11:17

安徽省黟县西递、宏村两处古民居以其保存良好的传统风貌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这是黄山风景区内的自然与文化景观第二次登录世界文化遗产目录,也是中国继北京后第二座同时拥有两处以上世界遗产的城市,同时也是世界上第一次把民居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西递、宏村古民居位于中国东部安徽省黟县境内的黄山风景区。西递和宏村是安徽南部民居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两座古村落,它们以世外桃源般的田园风光、保存完好的村落形态、工艺精湛的徽派民居和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内涵而闻名天下。

宏村

西递村坐落于黄山南麓,距黄山风景区仅40公里,素有“桃花源里人家”之称,她始建于北宋皇佑年间,发展于明朝景泰中叶,鼎盛于清朝初期,至今已近960余年历史。据史料记载,西递始祖为唐昭宗李晔(yè)之子,因遭变乱,逃匿民间,改为胡姓,繁衍生息,形成聚居村落。故自古文风昌盛,到明清年间,一部分读书人弃儒从贾,他们经商成功,大兴土木,建房、修祠、铺路、架桥,将故里建设得非常舒适、气派、堂皇。历经数百年社会的动荡,风雨的侵袭,虽半数以上的古民居、祠堂、书院、牌坊已毁,但仍保留下数百幢古民居,从整体上保留下明清村落的基本面貌和特征。

宏村位于黟县城西北角,距屯溪65公里,距黟县县城11公里。该村始建于北宋,距今已近千年历史,原为汪姓聚居之地。古宏村人独出机抒开"仿生学"之先河,规划并建造了堪称"中华一绝"的牛形村落和人工水系,统看全村,就象一只昂首奋蹄的大水牛,成为当今"建筑史上一大奇观"。全村现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有140余幢。民间故宫"承志堂"富丽堂皇,可谓皖南古民居之最。村内鳞次栉比的层楼叠院与旖旎的湖光山色交相辉映,动静相宜,空灵蕴藉,处处是景,步步入画。从村外自然环境到村内的水系、街道、建筑,甚至室内布置都完整地保存着古村落的原始状态,没有丝毫现代文明的迹象。造型独特并拥有绝妙田园风光的宏村被誉为"中国画里乡村"。

西递宏村

西递是黄山市最具代表性的古民居旅游景点,坐落于黄山南麓,距屯溪54公里,距黄山风景区仅40公里,距黟县县城8公里。该村东西长700米,南北宽300米,居民三百余户,人口一千多。因村边有水西流,又因古有递送邮件的驿站,故而得名“西递”,素有“桃花源里人家”之称。

据史料记载,西递始祖为唐昭宗李晔之子,因遭变乱,逃匿民间,改为胡姓,繁衍生息,形成聚居村落。故自古文风昌盛,到明清年间,一部分读书人弃儒从贾,他们经商成功,大兴土木,建房、修祠、铺路、架桥,将故里建设得非常舒适、气派、堂皇。历经数百年社会的动荡,风雨的侵袭,虽半数以上的古民居、祠堂、书院、牌坊已毁,但仍保留下数百幢古民居,从整体上保留下明清村落的基本面貌和特征。

西递宏村

西递村中至今尚保存完好明清民居近二百幢。徽派建筑错落有致,砖、木、石雕点缀其间,已开发的有凌云阁、刺史牌楼、瑞玉庭、桃李园、东园、西园、大夫第、敬爱堂、履福堂、青云轩、膺福堂、应天齐艺术馆等20余处景点。该村建房多用黑色大理石,两条清泉穿村而过,99条高墙深巷,各具特色的古民居,使游客如置身迷宫。村头有座明万历六年(公元1578)建的三间四柱五楼的青石牌坊,峥嵘巍峨,结构精巧,是胡氏家族地位显赫的象征。村中有座康熙年间建造的“履福堂”,陈设典雅,充满书香气息,厅堂题为“书诗经世文章,孝悌传为报本”、“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的对联,显示了儒学向建筑的渗透。村中另一古宅为“大夫第”,建于清康熙三十年(公元1691年)。“大夫第”为临街亭阁式建筑,原用于观景,楼额悬有“桃花源里人家。”六个大字”有趣的是,近人多将此楼当作古装戏中小姐择婿“热抛绣球”所在,现已成为西递村举办此项民俗活动的场所。“大夫第”门额下还有“作退一步想”的题字,语意双关,耐人寻味。

宏村村数百幢古民居鳞次栉比,其间以“承志堂”最为杰出,它是清代盐商营造。

占地二千多平方米,为砖木结构楼房。此房气势恢宏,工艺精细,其正厅横梁、斗拱、花门、窗棂上的木刻,层次繁复、人物众多,人不同面,面不同神,堪称徽派“三雕”艺术中的木雕精品。据史料记载,“承志堂”是黟县境内保护最完美的古民居,到此参观的国内外游客,无不为之倾倒。

宏村水系是依牛的形象设计,引清泉为“牛肠”,从一家一户门前流过,使得村民“浣汲未妨溪路远,家家门巷有清渠”。“牛肠”在流入村中被称为“牛胃”的月塘后,经过过滤,复又绕屋穿户,流向村外被称作是“牛肚”的南湖。再次过滤流入河床,如此水系,堪称中国古代村落建筑艺术之一绝,它吸引了日本、美国、西德、法国等国内外专家接踵而来精心研究

西递宏村西递村始建于北宋,迄今已有950年的历史,为胡姓人家聚居之地。整个村落呈船形,四面环山,两条溪流串村而过,村中街巷沿溪而设,均用青石铺地,整个村落空间自然流畅,动静相宜。街巷两旁的古建筑淡雅朴素,错落有致。西递村现存明、清古民居124幢,祠堂3幢,包括凌云阁、刺史牌楼、瑞玉庭、桃李园、东园、西园、大夫第、敬爱堂、履福堂、青云轩、膺福堂等,都堪称徽派古民居建筑艺术之典范。西递村头的三间青石牌坊

建于明万历六年(公元1578),四柱五楼,峥嵘巍峨,结构精巧,是胡氏家族地位显赫的象征;村中有座康熙年间建造的“履福堂”,陈设典雅,充满书香气息,厅堂题为“书诗经世文章,孝悌传家根本”、“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的对联,显示出“儒商”本色;村中另一古宅为“大夫第”,建于清康熙三十年(公元1691年)为临街亭阁式建筑,原用于观景。门额下有“作退一步想”的题字,语意警醒,耐人咀嚼。西递村中各家各户的宅院都颇为富丽雅致:精巧的花园、黑色大理石制作的门框、镂窗,石雕的奇花异卉、飞禽走兽,砖雕的楼台亭阁、人物戏文,及精美的木雕,绚丽的彩绘、壁画,都体现了中国古代艺术之精华。其“布局之工,结构之巧,装饰之美,营造之精,文化内涵之深”,为国内古民居建筑群所罕见,是徽派民居中的一颗明珠。

西递宏村宏村始建于南宋绍熙年间(公元1190—1194年),

原为汪姓聚居之地,绵延至今已有800余年。它背倚黄山余脉羊栈岭、雷岗山等,地势较高,经常云蒸霞蔚,有时如浓墨重彩,有时似泼墨写意,真好似一幅徐徐展开的山水长卷,因此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

西递宏村

古宏村人规划、建造的牛形村落和人工水系,是当今“建筑史上一大奇观”:巍峨苍翠的雷岗为牛首,参天古木是牛角,由东而西错落有致的民居群宛如宠大的牛躯。引清泉为“牛肠”,经村流入被称为“牛胃”的月塘后,经过滤流向村外被称作是"牛肚"的南湖。人们还在绕村的河溪上先后架起了四座桥梁,作为牛腿。这种别出心裁的科学的村落水系设计,不仅为村民解决了消防用水,而且调节了气温,为居民生产、生活用水提供了方便,创造了一种

"浣汲未防溪路远,家家门前有清泉"的良好环境。全村现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有140余幢,古朴典雅,意趣横生。“承志堂”富丽堂皇,精雕细刻,可谓皖南古民居之最;南湖书院的亭台楼阁与湖光山色交相辉映,深具传统徽派建筑风格;敬修堂、东贤堂、三立堂、叙仁堂,或气度恢弘,或朴实端庄,再加上村中的参天古木、民居墙头的青藤老树,庭中的百年牡丹,真可谓是步步入景,处处堪画,同时也反映了悠久历史所留下的广博深邃的文化底蕴。

西递、宏村背倚秀美青山,清流抱村穿户,数百幢明清时期的民居建筑静静伫立。高大奇伟的马头墙有骄傲睥睨的表情,也有跌窍飞扬的韵致;灰白的屋壁被时间涂划出斑驳的线条,更有了凝重、沉静的效果;还有宗族词堂、书院、牌坊和宗谱。走进民居,美轮美奂的砖雕、石雕、木雕装饰入眼皆是,门罩、天井、花园、漏窗、房梁、屏风、家具,都在无声地展示着精心的设计与精美的手艺。

西递、宏村古民居群是徽派建筑的典型代表,现存完好的明清民居四百四十多幢,其布局之工、结构之巧、装饰之美、营造之精为世所罕见。

游宏村心得

游宏村心得 今年暑假短学期,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徽州这片神奇的土地,从来没出过浙江的我对此感到非常新鲜。建筑与艺术的完美结合是安徽这个古老的村庄吸引游客的独特之处,来到安徽的三日里,我们尽情的享受着自然和前人给我们带来的这种艺术的气息。感受这黑瓦白墙、小桥流水。其中,最后一日的宏村一游最是让我感慨。 宏村带给我们另一种不同于城市喧嚣的感觉,我们各自绕着村子细细游览品味,村中的小河和村边的池水让我感叹皖南的灵动和秀丽,这样清澈的水在城市实不多见。 宏村民居令人特别印象深刻,她是特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产物,是徽州古建筑重要组成部分,因而无论以形式、特征、特点、意识都离不开这个特定的自然与社会环境。先说他的自然环境:徽州地处安徽南端,北有黄山,南有天目,新安江青弋江的源头都在境内,四季分明雨水充沛,气候宜人,物产丰富。再说她的社会环境,远在秦汉时期中原文化就影响到了新安,南宋时期这里已融入中原文化为盛期。特别是南宋期间由于帝都南迁临安,这样的社会背景造就了民居的文化内涵。她在建筑学家的眼中是件无暇的建筑珍品,在历史学家的眼中是无法估值的文物瑰宝,在美术学家眼中是一幅诗魂画境的艺术杰作。民居与青山绿水辉映一体,古树从中粉墙黛瓦淡雅清新,一眼望去仍是幅静态雅致的图画。统一中的变化,厚实稳重的高墙和瓦檐,神秘莫测的卷门和漏窗,都给观者一种感官上的强烈刺激。宏村民居深宅高墙,屋内采光仅靠一方天井,厅堂半明半昏,而房间即使暗黑,从黑房到厅堂是一个从压抑到舒畅的过程。 在一旁导游解说下,我了解到宏村不仅拥有世界文化遗产的古民居,同时地处新安江源头,群山环抱,自然风光十分优美。在宏村方圆不到十公里之内已开发旅游景区——木坑竹海、塔川秋色和正待开发的奇墅湖水上乐园、协里风光、羊栈岭古道、新安江源头生态游等众多山水田园风光,被誉为“中国画里乡村”。 我们参观了整个宏村。听说全村是仿照水牛形布局的。村中有月沼称之为牛肚,流动于村中的小溪则有牛肠。宏村的入口有一湖叫南湖,南湖中桥。进入村中,到处有溪流,溪流第一是为消防,第二是为方便洗东西,流水人家,倒也不错。宏村最引人注目的当是村中间的月沼。月沼半月形,两边古建筑的白墙黑瓦印在潭中,四下村民写菜,美术院校的同学写生。这个情景小时候在多个杂志看到过,几乎是安徽的代表作之一。宏村另外一个地方比较特别的是承志堂。其实就是一个地主的家,里面建筑非凡,墙上金字皆黄金化粉而作,让我们感叹一番,一路上,同学们有说有笑的,完全不在意似火的骄阳。 我认为社会实践教学对我们的帮助是非常重大的。学校安排这次考察是为了锻炼我们: 一、提高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二、培养对自然风景和环境的观察力和感受力;三、锻炼自己的表现技法,加强对速写的掌握能力;四、增加班级集体荣誉感。总而言之,正因为艺术离不开生活,我们从生活中表现出艺术,才是真正平凡中的不平凡美。我非常喜欢这次宏村之旅,使我受益匪浅。课后的写生使我对这门课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提高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有些平凡的的事物尽管平凡,但它是美的,要用我们的眼睛去发现美,用我们的观察力去研究美,用我们的表现力去表现美,去对自然风景和环境进行美的提炼,不再漫无目的的去做一件事,几像老师说的那样,即使是不画也不能为了完成任务而匆忙地乱画,因为那根本就不能算是作品,只是为了作业而做的。虽然考察结束了,我们回到了学校,但不一样的是我们对以后的学习有了更明确的目标,对美的感受也有所提高,对没一件事情都有了新的认识。篇二:安徽宏村西递旅游心得 安徽宏村西递旅游心得 我是从学校出发,前往安徽宏村的旅行,终于在10个多小时的车程之后到了安徽宏村,我们在导游的组织下一起去观光了宏村,南湖。 首先导游向我们介绍南湖,湖成大弓形,湖堤分上下层,上层宽4米,原来古树参天,

宏村十大景点

宏村建筑特色

宏村的建筑主要是住宅和私家园林,也有书院和祠堂等公共设施,建筑组群比较完整。各类建筑都注重雕饰,木雕、砖雕和石雕等细腻精美,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村内街巷大都傍水而建,民居也都围绕着月沼布局。住宅多为二进院落,有些人家还将圳水引入宅内,形成水院,开辟了鱼池。比较典型的建筑有南湖书院、乐叙堂、承志堂、德义堂、松鹤堂、碧园等。 南湖书院位于南湖的北畔,原是明末兴建的六座私塾,称“倚湖六院”,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合并重建为“以文家塾”,又名“南湖书院”。重建后的书院由志道堂、文昌阁、启蒙阁、会文阁、望湖楼和祗园等六部分组成,粉墙黛瓦,碧水蓝天,环境十分优雅。乐叙堂是汪氏的宗祠,位于月沼北畔的正中,是村中现存唯一的明代建筑,木雕雕饰非常精美。 承志堂建于清末咸丰五年(1855年),是大盐商汪定贵的住宅。它是村中最大的建筑群,占地约2100平方米,内部有房屋60馀间,围绕着九个天井分别布置。正厅和后厅均为三间回廊式建筑,两侧是家塾厅和鱼塘厅,后院是一座花园。院落内还设有供吸食鸦片烟的“吞云轩”和供打麻将的“排山阁”等。全宅有木柱136根,木柱和额枋间均有雕刻,造型富丽,工艺精湛,题材有“渔樵耕读”、“三国演义戏文”、“百子闹元宵”、“郭子仪拜寿”、“唐肃宗宴客图”等。 西递、宏村背倚秀美青山,清流抱村穿户,数百幢明清时期的民居建筑静静伫立。高大奇伟的马头墙有骄傲睥睨的表情,也有跌窍飞扬的韵致;灰白的屋壁被时间涂划出斑驳的线条,更有了凝重、沉静的效果;还有宗族祠堂、书院、牌坊和宗谱。走进民居,美轮美奂的砖雕、石雕、木雕装饰入眼皆是,门罩、天井、花园、漏窗、房梁、屏风、家具,都在无声地展示着精心的设计与精美的手艺。西递、宏村古民居群是徽派建筑的典型代表,现存完好的明清民居四百四十多幢,

徽州古村落布局及建筑特点分析

名字:特伦斯 学号:2008326660067 徽州古村落布局及建筑特点分析 ——以西递、宏村为例 【摘要】中国古村落建设自古重视人的生存环境和生态意识。在徽州无论是整个村落的布局,还是单栋建筑的空间、结构,无不体现着因地制宜、依山就势、相地构屋的营建思想以及“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关键词】古村落;风水理论;宏村、西递、建筑 1.引言 中国古民居是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建筑类型。徽派民居群体的村落更是中国古村落建筑中最有特色的村落之一。徽州地区现保存着许多风貌古朴、个性鲜明的古村落,这些古村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和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有着极高的文化、历史、地理、美学、建筑、艺术、旅游等学术价值。近年来,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开展了古村落研究。 2. 徽州古村落天人合一的布局 2.1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徽州古村落是指位于安徽省长江以南山区地域范围内,以呈坎、棠樾、西递和宏村为代表的古村落,是具有共同地域文化背景的历史传统村落,有强烈的徽州文化特色。 皖南古村落地处古徽州,自古山川秀美,人杰地灵。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中国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在古徽州所属黟县境内,黟县是古徽州地区有名的县份,现为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县内群山怀抱,峰峦奇绝。北接著名的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黄山,南连中国道教四大名山之一的“白岳”————齐云山。素有“黄山白岳甲江南之誉”。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崛起皖南群山之中,横亘于歙县、黟县、休宁县和黄山区、徽州区三县两区之间。黄山古称黟山,因峰岩苍黛

而得名,相传轩辕黄帝曾在此修炼成仙,唐玄宗信奉道教,于747年敕改黟山为黄山。“巧石、奇松、云海、温泉”,被称为黄山“四绝”。唐代大诗人李白有“黄山四千仞,三十二莲峰。丹崖夹石柱,菡萏金芙蓉。”的赞诗,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两次登黄山,认为“薄海内外,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遂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之说。 徽州古村落地图 2.2 独特的风水布局——以宏村为例 宏村,古称弘村,位于黄山西南麓,距黟县县城11公里,是古黟桃花源里一座奇特的牛形古村落。整个村落占地30公顷,枕雷岗面南湖,山水明秀,享有“中国画里的乡村”之美称。

宏村徽派建筑考察报告

宏村徽派建筑考察报告 宏村徽派建筑考察报告 现代文明的快速发展,促使人们对古代文明的回望与借鉴。而建筑作为一门艺术在从古到今扮演着重要角色。古建筑作为古代文明史中的完美篇章,它的保护和修缮是现代建筑工作者学习和研究的典范,是人人都应尽的责任。为进一步认识和了解古建筑特色以及其周边环境,开阔视野,深刻感受生态文化和文明在古建筑中的体现。5月18号下午,我们坐上了去往安徽宏村的大巴车,经过了5多小时的颠簸,终于到达宏村,这个拥有清新空气和美丽环境的仙境。一、安徽宏村古建筑资源概况宏村古建筑位于中国东部安徽省黟县境内的黄山风景区,是安徽南部建筑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古村落,它以世外桃源般的田园风光,保存完好的村落形态、工艺精湛的徽派民居和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内涵而闻名天下。宏村始建于南宋绍兴元年(公元313年),现存明清时期建筑共137幢,主要是住宅和私家园林,也有书院和祠堂等公共设施,建筑组群比较完整。各类建筑都注重雕饰,木雕、砖雕和石雕等细腻精美,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村内街巷大都傍水而建,民居也都围绕着月沼布局。住宅多为二进院落,有些人家还将圳水引入宅内,形成水院,开辟了鱼池。比较典型的建筑有南湖书院、乐叙堂、承志堂、德义堂、松鹤堂、碧园等。由于这里地势较高,因此常常被云雾笼罩,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二、安徽宏村古建筑资源存在的问题随着宏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知名度逐渐的提高,使宏村的旅游业发展迅速,但是这一现象导致这里的生态和人文环境遭到了一定的破坏。所以,如何减少这一现象?保护宏村古建筑群的具体措施有哪些?如何在不伤害原始风貌的情况下修补古建筑群?如果不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我们将会失去这一宝贵的遗产。当前,古建筑资源的保护工作蛀牙存在几个方面的问题:(一)、古建筑的墙面剥落情况严重。(二)、旅游业过度的开发使古建筑所处环境存在问题。(三)、古建筑建成历史悠久,保护工作存在难度。(四)、预计古建筑修复的周期长。(五)、古建筑修复对原住居民的日常生活有一定的影响。(六)、古建筑修复经费来源存在一定问题。三、关于宏村古建筑资源保护和发展的建议(一)、希望尽早制订《宏村古建筑资源保护办法》,并对这一现象成立专项工作小组,由此对古建筑

安徽宏村写生报告

安徽宏村写生报告 大二5月7号开始的近十天的宏村采风让我的大学四年生活更加的丰富多彩和难忘,我相信,等到毕业那天,蓦然回首,我会清楚地记得和同学老师们和睦相处机会难得的一次采风。 我们从学校出发,大家一路上都情绪高昂,激动不已,终于在6个多小时的车程之后到了我们要住的宾馆,时是下午,我们在导游的组织下一起去观光了宏村,南湖。 首先导游向我们介绍南湖,湖成大弓形,湖堤分上下层,上层宽4米,原来古树参天,苍翠欲滴,躯干青藤盘绕,禽鸟鸣唱,还有垂柳,枝叶婀娜,像临镜梳妆的少女,把秀发洒向湖面水中。整个湖面倒影浮光,水天一色,远峰近宅,跌落湖中,加之树荫水深和日光的相互作用,明暗协调,动静相宜,显得幽深、雅静、清新、明丽。之后我们从小桥上进入宏村,导游小姐向我们介绍说:宏村自古口碑称为“牛形村”。全村以耸峙高昂的雷岗山如“牛头”,苍郁青翠的古树如“牛角”,村里高低错落的房舍为“牛身”,碧波荡漾的塘湖为“牛胃”和“牛肚”,穿堂绕屋,九曲十弯的人工水圳为“牛肠”,当时村边有四座木桥为“牛腿”。四环青山黛峰。稻田相连,整个村落就像一头牛静卧在青山绿水之中。 来到村北头,沿着水圳往回走,只见那九曲十湾的水圳如同一条轻柔的银带在村中“缓缓飘动”。沿路处处可见一池碧水中楼台涟漪,形成了家通水渠,户有水池,巷穿水圳,村有月沼的水上村落。既有山林野趣,又有水乡风貌,村中各户皆有水道相连,汩汩清泉从各户潺潺流过,层楼叠院与湖光山色交辉相映,处处是景,步步入画。闲庭兴步其间,悠然之情浓烈得让人心醉。导游带我们穿梭于宏村狭窄的石板小道,参观月沼,承志堂等地,不得不说宏村给人一种宁静淡雅的气质,在这里能让一颗嘈杂的心变得宁静。 第二天我们早早的起床一起吃饭之后乘车去了西递,到那之后发现小巷子里面都是画画的学生,成了另一条美丽的风景线。我们在西递呆了一天,拍照,画画,22号又去了南屏。我感觉宏村和西递很像,不知以前宏村和西递谁当年更加兴旺,都有雕梁刻窗、莲门斗拱,洋溢着徽商的富贵,只是西递更加厚重,宏村更加写意,首尾衔湖,水系纵横,随时随地,都有轻盈淡然的感觉。

安徽宏村古建筑资源考察报告

安徽宏村古建筑资源考察报告 安徽宏村古建筑资源考察报告 现代文明的快速发展,促使人们对古代文明的回望与借鉴。而建筑作为一门艺术在从古到今扮演着重要角色。古建筑作为古代文明史中的完美篇章,它的保护和修缮是现代建筑工作者学习和研究的典范,是人人都应尽的责任。为进一步认识和了解古建筑特色以及其周边环境,开阔视野,深刻感受生态文化和文明在古建筑中的体现。5月18号下午,我们坐上了去往安徽宏村的大巴车,经过了5多小时的颠簸,终于到达宏村,这个拥有清新空气和美丽环境的仙境。一、安徽宏村古建筑资源概况宏村古建筑位于中国东部安徽省黟县境内的黄山风景区,是安徽南部建筑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古村落,它以世外桃源般的田园风光,保存完好的村落形态、工艺精湛的徽派民居和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内涵而闻名天下。宏村始建于南宋绍兴元年(公元313年),现存明清时期建筑共137幢,主要是住宅和私家园林,也有书院和祠堂等公共设施,建筑组群比较完整。各类建筑都注重雕饰,木雕、砖雕和石雕等细腻精美,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村内街巷大都傍水而建,民居也都围绕着月沼布局。住宅多为二进院落,有些人家还将圳水引入宅内,形成水院,开辟了鱼池。比较典型的建筑有南湖书院、乐叙堂、承志堂、德义堂、松鹤堂、碧园等。由于这里地势较高,因此常常被云雾笼罩,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二、安徽宏村古建筑资源存在的问题随着宏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知名度逐渐的提高,使宏村的旅游业发展迅速,但是这一现象导致这里的生态和人文环境遭到了一定的破坏。所以,如何减少这一现象?保护宏村古建筑群的具体措施有哪些?如何在不伤害原始风貌的情况下修补古建筑群?如果不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我们将会失去这一宝贵的遗产。当前,古建筑资源的保护工作蛀牙存在几个方面的问题:(一)、古建筑的墙面剥落情况严重。(二)、旅游业过度的开发使古建筑所处环境存在问题。(三)、古建筑建成历史悠久,保护工作存在难度。(四)、预计古建筑修复的周期长。(五)、古建筑修复对原住居民的日常生活有一定的影响。(六)、古建筑修复经费来源存在一定问题。三、关于宏村古建筑资源保护和发展的建议(一)、希望尽早制订《宏村古建筑资源保护办法》,并对这一现象成立专项工作小组,由此对古建筑

宏村写生实践报告

宏村写生实践报告 安徽宏村是大学第一次写生的地方,也是平身第一次去那里。以前听说个过那地方,想到马上要去,心理难免有点激动。对于我来说,这次安徽宏村、西递写生之行是非常有意义的,不仅使我的速写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也使我了解了宏村、西递的特色文化,见识到了它们独具的气息风格,还能对中国南方的文化有些些许的了解,对我以后的学习有很多的帮助。 我们在车上坐了将近30个小时才到达目的地。一路上,从大西北南下至江南之地,从干燥到湿润,从苍黄到冷绿,从塞上之风到江南美景。变化纷多,目不暇接,我想这也是中国南北文化差异的一部分吧!坐车绕过几个曲陡的山路后,终于到了宏村。我们到是已经比较晚了,于是我们打算先休息一晚,明天一早再去村子里看看。 第二天,天刚刚亮,我们就被组织到村子里看看。清晨的宏村,薄雾朦朦,远处的山水都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仿佛有着仙气一般,吸引我们去探索。我们按原计划参观了村中的一些有代表性的景点,之后我们各自绕着村子细细参观品味,同学尽情的享受着宏村的自然风景和古色古香的徽派传统建筑风光。在这黑瓦白墙、小桥流水之间,随处可见同学们三三两两的参观于其中,大家一起参观一起分享各自的感悟。 宏村的建筑主要是徽派建筑,它也是是中国古建筑最重要的流派之一,主要流行在古徽州地区。它的工艺特征和造型风格主要体现在民居、祠庙、牌坊和园林等建筑实物中。徽式民居集中反映了徽州的山地特征、风水意愿和地域美饰倾向,其结构多为多进院落式(小型者多为三合院式),一般坐北朝南,倚山面水。布局以中轴线对称分列,面阔三间,中为厅堂,两侧为室,厅堂前方称“天井”,采光通风,亦有“四水归堂”的吉祥寓意。民居外观整体性和美感很强,高墙封闭,马头翘角,墙线错落有致,黑瓦白墙,色彩典雅大方。在装饰方面,大都采用砖、木、石雕工艺,如砖雕的门罩,石雕的漏窗,木雕的窗棂、楹柱等,使整个建筑精美如诗。作为一个传统建筑流派,徽派建筑融古雅、简洁、富丽为一体,它至今仍保持着独有的艺术风采。徽州古民居受徽州文化传统和优美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形成独具一格的徽派建筑风格。粉墙、瓦、马头墙、砖木石雕以及层楼叠院、高脊飞檐、曲径回廊、亭台楼榭等的和谐组合,构成徽派建筑的基调。徽派古民居规模宏伟、结构合理、布局协调、风格清新典雅,尤其是装饰在门罩、窗楣、梁柱、窗扇上的砖、木、石雕,工艺精湛,形成多样,造型逼真,栩栩如生,让人流连忘返。 接着我们走到古村口,那有条河,那条河是人们用来洗衣服、洗菜用的,河上有两座石桥,桥面都是由大块的石板铺设的,看起来很厚重,据说哦是三四百年前留下的,说是那里有个官为了感谢皇恩而建造的,那里的房子大部分都有三四百年之久,房屋的特色是:外观都建有“码头墙”。房屋里面都是用木头建造的,门窗的雕刻很精致很细腻,看了无人不赞叹前人的高超的雕刻技术,厅堂里都有一块露天的地方,那里放着一

自己总结的安徽宏村写生感悟

写生感悟 前两周我们去了安徽宏村写生。下车整顿一下后导游带领着我们进村游览以前宏村的先人们按照牛的形象布局整个村落,在建筑领域里符合“仿生学在以后的几百年里也为宏村的后人们带来了兴旺,牛形村落是当时历史的文化遗产,恰似山水长卷,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2000年11月30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文化遗产名录,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桥面都是由大块的石板铺设的,看起来很厚重,据说哦是三四百年前留下的,说是那里有个官为了感谢皇恩而建造的,那里的房子大部分都有三四百年之久,房屋的特色是:外观都建有“码头墙”。房屋里面都是用木头建造的,门窗的雕刻很精致很细腻,看了无人不赞叹前人的高超的雕刻技术 不知不觉中,我们踏着青石小路,嬉笑着来到了南湖书院。这岑经是这个村庄的小孩读书的地方。在它的对面有一个湖叫南湖湖边景色很美,湖中有一桥叫作画桥,所以大多数同学,也都喜欢在此作画。确实,在宏村里画建筑,在适合不过了,高高的马头墙,曲径通幽的小巷子,一些因为潮湿而发霉变黄的墙,都在不经意间为画面增添了许多色彩,还有少许的尚未发芽的树木,再加上一些十分具有地方特色的场景,面对这些,当我们静下心来仔细的体会感受,也许会发现这种感觉还不错。 为了提高我们对艺术的审美,色彩的认识和对徽派建筑的了解,我们又到了屏山、让我们更了解了安徽这座古城的文化。 当然来这主要还是画画不是陆游一天的时间熟悉环境,接下来就应该步入正轨了,我们开始写生了。第二天,我们开始了来这里的目的,各自带上速写本、钢笔,出去写生了,这里景点十分丰富,让我们无从下笔,到底先画哪处,我们还是先观察了几处后,才在小巷中开始动笔了,这里的房屋外墙都是白色的,瓦是黑色的,一律都是黑白配,但这就是这里的风格,这里的特色,不张扬,不妖艳,有一种古朴的纯美。 刚开始的时候吧画的当场觉得还行,但是回到我们宿舍以后再看的时候,咋看咋觉得难看。所以呢,一有时间就会自己一个人呢就在村庄里转,可能是准备静一静急躁的心吧。然后又经过大约几天的画画吧,自己觉得有点进步,也知道自己那不行了,所以呢就开始多画,也多看别人画。到了最后几天吧,感觉好多了,但还是呢失手有点多。 现在想想,其实自己在南湖边上画的最多了,这里呢其他学校其他专业的同行也多,同学在此写生纷纷从自己最广阔的情怀来展现这里的建筑的特别和风景的美,在绘画中融入了自己的感情,也同时锻炼了自己,展示了自己的绘画风格。在村里还可以与其他院校的同学相互交流,共同探讨。 有时我画够了,就偷偷跑到别人后面看别人作画,不偷偷的话别人就不好意思画了,其实倒不是怕打扰别人,更多的是怕破坏了别人的画画思维。有那么一次,我的感触很深,很深我看一个同学作画,我从头看到了尾,她就问我干嘛看了那么藏时间。其实更多的不是看而是感受,感受一下别人对那种场景的感受吧,我记得她当时用的是一个叫小楷的笔,在她的驾驭下整个画面的效果非常好,这深深的触动了我。我问了一下她是学什么专业的,她说艺术设计,我有看看她的书写本,里面真的画了很多,而且各种形式都有,有黑纸白笔的,上颜色的,还有各种的构图。人家也是艺术设计,我也是艺术设计,可看看自己画的画,觉得很幼稚啊!我本来就觉得自己渺小,现在觉得更渺小了,哎,很受教育啊。回宿舍后我出去买了黑卡纸,白笔,红笔,接着下午又买了软笔,炭笔。我买这些笔,也不是应为买笔画而买笔的,其实我现在心里也有一定的积累了。在花书写的时候我老感觉到钢笔书写这几个字旁边挤满了平面构成,设计素描,设计速写,老是有种想用平面构成来表现眼下这片建筑的感觉。我觉得这种感觉是好的,都是学艺术设计的吗!设计不就是要不断去创新,不断去挖掘人得思想吗?至少现在的我觉得是这样。 对于艺术专业的学生来说,写生的目的在于了解建筑的特色,徽派建筑是一大建筑派

以宏村为例对徽派建筑进行赏析教案资料

以宏村为例对徽派建筑进行赏析

以宏村为例对徽派建筑进行赏析宏村独出机杼的艺术布局、天人合一的生态环境观念以及其特有的徽派建筑特征,是我国民居艺术的典范,它体现了聚居村落对当地地理、气候等自然环境的尊重。 徽州地处山川丘陵之中,其西北部是黄山山脉。东南部则是天目山和率水,新安江及其支流蜿蜒其间。域内丘陵的面积占十分之九,盆地面积仅占十分之一。地区气候温和湿润,雨水丰盈。宏村是徽州地区的一个著名村落,处于四围皆山的黟县盆地北缘。 宏村整个村落布局独出机杼。它背依海拔360 米、拥有成片榛林的雷岗;南临新安江末支、羊栈河二水交汇处,所谓“枕高岗、面流水,一望无际”。(1)反映了中国古代理想的居住环境选址是“背山面水”、“负阴抱阳”的模式。宏村是一个“山为牛头树为角,屋为牛身桥为脚”的牛形村落,故被人们称为“牛村”。全村以高昂挺拔的雷岗山为“牛头”,满山青翠苍郁的古树为“牛角”,村内鳞次栉比建筑群为“牛身”,碧波荡漾的塘湖为“牛胃”和“牛肚”,穿堂绕屋、九曲十弯的人工水圳为“牛肠”,村边的四座木桥为“牛腿”。(2)村口溪边原有雎阳亭,现亭已毁。旧址旁有一株高18 米、直径1.8 米的红杨和另一株高20 米、直径1 米多的银杏耸立桥头,浓荫覆盖。 宏村的理水艺术是中国传统民居理水的典范。乡土聚居以水为命脉,一是发展农业生产需要灌溉、需要泄水排涝;二是需要生活用水。宏村人不仅利用水来生产、生活,还用来美化环境。宏村的水是由地势较高的村西头引西溪水入村,一条宽近一米的水由西北向东南,九曲十弯,经村中的“月沼”,穿村而

过,最后流向村南的南胡。溪水是村落的水脉,村镇顺溪水走向展开。水圳的一侧就是街巷的青石板路,另一侧则是鳞次栉比的民居。居民们大多将圳水引入宅内,有的从宅下暗沟中通过,形成徽州民居所特有的“宅园”、“水园”或成为一方养鱼池于前院。宏村的水还可作为消防用水,木构架建筑极易火灾,月沼、南湖的水使之多次免受灾害。水系还调节了小气候,活络着村里街巷空间的形态,形成时而狭长、时而开敞的空间形态。月沼的水是村子的核心,是村民的聚集地,女人们在这里洗衣、洗菜。 宏村是以汪氏家族为主的聚居村落,整个村落占地28 公顷。汪氏是中原望族,自汉末南迁,其后裔遍布江南各地。宏村汪氏祖籍金陵,约在南宋时迁居到徽州,是为宏村始祖。作为封建社会家族的聚集地,这里的建筑、装饰和布局不可避免地反映了儒家的“礼”制。村中的祠堂、书院是居民的精神中心,家族的宗教仪式在这里展开。南湖书院是明末所建的私塾,专供族人子弟授业解惑,以育人才之用。书院占地面积6000 余平方米,建筑高大宏伟,庄严宽敞。在村子的西北角,有一个集市,是村民们进行贸易活动的场所。此外,全村跨溪建有四座桥,每座桥形态各异,小巧玲蓉,融于自然,尤其南湖上的那座桥,是村落的一个明显特征。宏村的整体布局和天人合一的生态环境观念,对今天的居住环境的营建仍有许多积极意义。具体归纳如下: 一、选址艺术 《管子·乘马》中就论述了建筑的选址问题:“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田近旱而水用足,下田近水百沟防省。因天时,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徽州民居坐落在“背山面水”、“负阴抱阳”之地,背山可以抵御寒风,面水可以提供丰富的水源,负阴抱阳则提供了

安徽宏村写生心得

安徽写生报告 4月5日,我们学院开始了皖南写生之旅。这是作大学里第一次那么远的集体活动。记得出发前的一个晚上,我跟宿舍的人都兴奋的睡不着,直到凌晨3,4点才睡去。第二天又早早的起来,坐上大巴之后,是一心装满的往后十几天里奔波劳累的心理准备,也说不好期不期待,但对于陌生的东西,我想总是会有一些陌生的情绪吧。好在一路上来淡淡的风景,在大巴上看到几个同学对着车窗拍照,心里也泛出一些热情来。怎么说外出写生也是件那么艺术的事是不是?虽然几小时的车程里自己也是大半在睡梦里度过,但偶然睁眼里的山色迷蒙,突然在未到之时对着目的地有了一些憧憬,听说是黄山脚下,那么必然也是好水好山了吧。 到达的时候已经将近傍晚,拎起行李站在来来往往的同学之中,我第一眼看到的是平坦的桥下平静的河水,就这样对自己说,这个,便是我们要放在画里的景色么?忙忙碌碌的生活学习着,如今能够安静地看一方山水,心里也有点小得意吧。当然接下来的食宿安排虽然有点简陋,但想想毕竟不是堂而皇之的旅游,在乡村古旧的小民房里拿出几碟家常小菜招待远来的客人,有点小流浪的风情也是不错的。村庄里平静地充斥着生活的气味,明亮的夜市,露天的歌唱甚至于简陋的台球室,也算得上有些事做有些事看了。如果要说一个第一印象,那么这个村庄是安静又热闹的吧。 第二天是一个清晨,好久没起那么早的自己也有点不习惯自己的醒来了。集合后第一次出去写生,我们参观了宏村景区,虽然就在一旁的景区里,但仿佛完全是另一番景象,早早地进去,导游带我们参观了这个被称为“中国画里乡村”的村落。宏村旅游,形象地说,是一次穿越“牛肚”的旅游。“山为牛头,树为角,桥为牛腿,屋为身,凿湖为牛肚,引泉为牛肠” ,宏村的古人在500 年前,便开始在建筑领域里探索“仿生学” 。他们按照“牛” 的形象设计整个村落布局。从而为宗族带来了兴旺。牛形村落是当今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一大奇迹。高高的马头墙,曲径通幽的小巷,还有满目的绿色,完整的徽派建筑,流淌着的皖南风韵将天空染得碧蓝。看到铺平的石板小路,整齐的白墙,村里村外的古树,是不是有一些微微的熟悉,原来乡村的氛围是老早就住在自己心里的那一份宁静,看到了就会想到。所以暗暗地祝愿自己的这次的经历会安静而深刻。 绕了几圈后放下速写本来,虽然周围都是细细画着的人,其实在来往的观光者里突然觉得自己还是有些不一样吧。第一天,走着看着是过得有些略有点散漫的,作业是肯定没完成,却也不怎么心急,可能因为左边右边都是新鲜的光景吧。也许因为习惯.也许因为的确饿了,这一天的晚上也是吃了不少,依旧拥挤的房间里大家也好好地睡了一觉。 从第二天开始的行程里,我们也走遍了周围的几个小村落,不细心地说当然都是一样的民居风色。其实也很有不同吧,导游也会很细心地提出一些比较来。几个地方里印象最深的应该是南屏,相比一些凌乱来,南屏给人的感觉是整齐安静而美丽的。有房当然是有,但些许地点缀着些田野古树,在流过的溪水走过的人群里,真是一个美好的村子。 前几天一直静不下心去画画,都不停的在景区乱逛。去了好多地方,见识了好多新鲜事物,每天总是去哪几家小吃店吃餐点,跟老板都混熟了,呵呵,很开心。 风景再好画总是要画的。在写生上,一开始完全没有办法动笔,以前都是照着照片画,就那么大的画面,可到了写生,问题就来了,放眼望去好大一片画面,不知道如何取景,总想把看到的都画进去,但画纸面积有限。除此之外,线条不流畅,透视也总是出错。又喜欢花很久把所有的细节都画出来,但整体看来画面凌乱而没有中心。慢慢的,通过临摹和老师的讲评,也找到了感觉。开始注意构图,学会省略,拉开明暗关系,线条肯定。也画了不少令自己满意的画。

宏村空间分析

宏村空间分析(总2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一、宏村古村落街巷空间形态 宏村现存街巷道路分为三个等级(如图1-1):第一等级为沿南湖的湖滨南北两条道路、村东西两侧的道路、村北侧靠山的后街以及东西走向横贯村中心的宏村街,路宽基本在2m以上。第二等级为以后宏村街为中心向南北两侧的后街和湖滨北路发散的道路及环月沼中心,主要是大户人家间的通道,路宽基本在2m-1.2m左右,道路交界处经常形成大空地,是居民日常交往的聚集处之一。第三等级主要是村内窄小巷道,通往普通人家的住宅地,路宽仅供通人。 图1-1 宏村道路等级图 二、宏村房屋类型排布研究 出于交通运输便利以及河冲积平原易开 发、灌溉农田等因素考虑,早期村庄定居基 本在河流旁,宏村也不例外。据宗谱记载及 考察推测,八百年前有一河道贯穿现宏村范 围内,此即为现西溪的原河道,此时村庄主 要分布在雷岗山脚至原西溪河道(现十三间 楼处)。至南宋西溪因故改道至现在位置, 而后村中族长王辛和其夫人胡重专门请风水 大师看过风水,以大师建议扩大月沼,挖渠引水,并将宏村第一幢汪家祠堂建于月沼北侧,将村中心移至此处,至此,宏村内各种系统建设以月沼和汪家祠堂为中心、以各水圳为纽带展开,后至宏村发展鼎盛时期,南湖建立,奠定了现有宏村格局。 月沼扩大、汪家祠堂建后,村中大户迁至环月沼周边,其后的大户(主要也为汪氏一族)落户在月沼附近的各水圳旁,汪氏人家基本集中在村子中西部。而村子东部可由祠堂等看出大多为韩、万、吴等小姓人家居住。至于商业部分,烟、茶、药、客栈相关高档产业位于村西的茶行弄和宏村街,两个主要

关于安徽宏村的社会实践论文

关于安徽宏村的社会实践论文 (工程学院俞佳燕家具072班) 摘要:本文是关于在安徽宏村写生时的所见所闻,以及访问一些当地人来了解宏村居民的生活现状和关于安徽宏村被作为旅游区开发后对当地居民的利与弊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安徽宏村;居民生活现状;旅游区的利与弊 一、前言 2008年7月6日怀着兴奋的心情,我终于来到期待已久的写生地——安徽宏村,在那里我和我的同学们度过了别样的六天生活,古代与现代,热闹与寂寞,势利与淳朴的对比,让我在心里对宏村有了一番思考。 (一)安徽宏村概况 宏村位于安徽省黟县东北部,地理坐标:东经117°38′,北纬30°11′,村落面积19.11公顷,宏村始建于南宁绍熙年间(公元1131年),至今有800余年的历史。 在皖南众多风格独特的徽派民居村落中,宏村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村落。从整个外观上说,宏村是古黟桃花源里一座奇特的牛形古村落,既有山林野趣,又有水乡风貌,素有“中国画里的乡村”之美誉。 村内高大的徽派建筑引人注目,水系四通八达,且均系人工挖凿而成,因此形成了村中各户皆有水道相连,汩汩清泉从各家门口潺潺流过,创造了一种“浣汲未防溪路远,家家门前有清泉”的良好环境。宏村层楼叠院与湖光山色交辉相映,处处是景,步步入画。 整个宏村现完好保存明清民居140余幢,承志堂“三雕”精湛,富丽堂皇,被誉为“民间故宫”。著名景点还有:南湖风光、南湖书院、月沼春晓、牛肠水圳、双溪映碧、亭前大树、雷岗夕照、树人堂、明代祠堂乐叙堂等等。村周有闻名遐迩的雉山木雕楼、奇墅湖、塔川秋色、木坑竹海、万村明祠“爱敬堂”等等景观。 在2000年11月30日,宏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宏村从此被世人所认识,知名度直线上升。 (二)宏村的生活现状 1.住房条件 在我们出去写生的过程中,我参观了几位居民的住宅,注意到因年代久远而显得衰败的墙面,爬满了斑斑驳驳的裂缝,看了让人心头有了别样的滋味。因为古民居为砖木结构,采光和通风性能较差,阴暗潮湿,加之受白蚁、黄蜂等侵蚀,自然损毁和老化现象比较严重。据调查统计,宏村大多数古民居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白蚁的侵蚀;众多承载游客的车辆排除的废气也对景区的空气造成了一定的污染;每天数百人甚至上千游客对石板路的损毁在悄然发生,众多游客的触摸也在无形之中腐蚀着古老的建筑. 我问居民为什么你们不自己修一修呢,住这么破败的房子?其中一位汪阿姨

安徽宏村古建筑资源考察报告

安徽宏村古建筑资源考察 现代文明的快速发展,促使人们对古代文明的回望与借鉴。而建筑作为一门艺术在从古到今扮演着重要角色。古建筑作为古代文明史中的完美篇章,它的保护和修缮是现代建筑工作者学习和研究的典范,是人人都应尽的责任。为进一步认识和了解古建筑特色以及其周边环境,开阔视野,深刻感受生态文化和文明在古建筑中的体现。5月18号下午,我们坐上了去往安徽宏村的大巴车,经过了5多小时的颠簸,终于到达宏村,这个拥有清新空气和美丽环境的仙境。 一、安徽宏村古建筑资源概况 宏村古建筑位于中国东部安徽省黟县境内的黄山风景区,是安徽南部建筑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古村落,它以世外桃源般的田园风光,保存完好的村落形态、工艺精湛的徽派民居和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内涵而闻名天下。宏村始建于南宋绍兴元年(公元313年),现存明清时期建筑共137幢,主要是住宅和私家园林,也有书院和祠堂等公共设施,建筑组群比较完整。各类建筑都注重雕饰,木雕、砖雕和石雕等细腻精美,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村内街巷大都傍水而建,民居也都围绕着月沼布局。住宅多为二进院落,有些人家还将圳水引入宅内,形成水院,开辟了鱼池。比较典型的建筑有南湖书院、乐叙堂、承志堂、德义堂、松鹤堂、碧园等。由于这里地势较高,因此常常被云雾笼罩,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 二、安徽宏村古建筑资源存在的问题

随着宏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知名度逐渐的提高,使宏村的旅游业发展迅速,但是这一现象导致这里的生态和人文环境遭到了一定的破坏。所以,如何减少这一现象?保护宏村古建筑群的具体措施有哪些?如何在不伤害原始风貌的情况下修补古建筑群?如果不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我们将会失去这一宝贵的遗产。当前,古建筑资源的保护工作蛀牙存在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古建筑的墙面剥落情况严重。 (二)、旅游业过度的开发使古建筑所处环境存在问题。 (三)、古建筑建成历史悠久,保护工作存在难度。 (四)、预计古建筑修复的周期长。 (五)、古建筑修复对原住居民的日常生活有一定的影响。 (六)、古建筑修复经费来源存在一定问题。 三、关于宏村古建筑资源保护和发展的建议 (一)、希望尽早制订《宏村古建筑资源保护办法》,并对这一现象成立专项工作小组,由此对古建筑进行集成工作。 (二)、省财政安排针对宏村古建筑资源保护专项经费,并考虑通过政府拨款,民间资金吸纳等渠道。 (三)、对原住居民和游客宣传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使其建立这一意识,由此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对环境问题进行缓解。 (四)、广泛的征求各个领域的专家对古建筑保护的建议,可以更科学,跟有效的运用到古建筑保护工作上去。 四、总结

安徽宏村实习报告

宏村实习报告总结 一周的宏村实践使我深深地领略到了精致细腻的徽州文化,徽派建筑精美如诗,融古典、简洁、富丽为一体,作为徽州人生存文化最直观的载体,其固有的审美价值一直吸引着国内外诸多学者的关注。 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徜徉于宏村的大街小巷,时刻感受着徽派建筑所带来的独特的视觉震撼。每个村落的建筑风格都保持着高度的统一,建筑外观也及其类似。徽派建筑不愧是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高度和谐统一的典范。不论是从建筑风格还是装饰艺术上来说,徽派建筑都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及吸引力。它以黛瓦、粉壁、马头墙为表型特征,以砖雕、木雕、石雕为装饰特色,以高宅、深井、大厅为居家特点。作为传统的建筑流派,徽派建筑一直都保持着古雅、简洁、富丽于一体的独特艺术风格。 如今我们所看到的徽派建筑并不是一开始就这么具有如此显著的特征的,而是经历数百年逐渐发展演变形成的。明朝中叶以后,徽商崛起,雄据中国商界。致富后的徽州商人,将大量资本返回家乡,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对建筑的投入。他们修祠堂,建宅第,造园林,竖牌坊,架桥梁,盖路亭,给徽州乡村面貌带来了巨大变化。由于“贾而好儒”的特点,具有很高文化素质的徽商们在建筑中注入了自己对住宅布局、结构、内部装饰、厅堂布置的看法,促使徽派建筑逐渐形成风格独特的建筑体系。在皖南古民居到新民居的演变过程中,平面型制的变化,装饰的简化,建筑新材料的运用等,是人们一直积极努力探索新生活的热情和天然创造力的表现,也是我们应该正视和学习的地方。地域更新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建筑文化的不断发展创新将是历史的必然。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发生转变。徽州民居作为徽派建筑文化的重要载体,它的更迭告诉我们创新并不是抛弃传统,相反只有不断的发展创新才是对传统最好的继承和保护。 同时,面对信息化的时代,地地域建筑文化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而作为徽派文化的重要载体,徽派建筑的创作也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对建筑地域性和建筑文化的探讨一直是业界热点。当前,面对传统与现代所发生的碰撞,如何创作出“现代的”地域性建筑?人们在不断积极努力的探索。比如,80-90年代初期,一方面是安徽身外的建筑师对安徽的传统地域建筑文化的关注,为此人们留下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对省内地域建筑创作起到了极大地促进作用。 另一方面,徽派建筑风格的设计师在探索地域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的实践中也做了大量的工作,留下了许多有价值的作品。如黄山轩辕大酒店、合肥亚明艺术馆、徽州文化园、安徽省徽文化博物馆。这些建筑作品从多角度对徽派传统地域建筑进行了新的诊释,反映了安徽省内地域建筑设计思维的活跃以及在实践中达到的新的高度。 徽派建筑是我国建筑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支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建筑设计史上的一朵靓丽的奇葩。其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征服越来越多人的心。

安徽宏村导游词

安徽宏村导游词 宏村位于安徽省黟县东北部,村落面积19.11公顷,宏村始建于宏村建于南宁绍熙年间(公元1131年),至今800余年。它背倚黄山余脉羊栈岭、雷岗山等,地势较高,常常云蒸霞蔚,时而如泼墨重彩,时而如淡抹写意,恰似山水长卷,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一体,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 特别是整个村子呈“牛”型结构布局,更是被誉为当今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一大奇迹。那巍峨苍翠的雷岗当为牛首,参天古木是牛角,由东而西错落有致的民居群宛如宠大的牛躯。以村西北一溪凿圳绕屋过户,九曲十弯的水渠,聚村中天然泉水汇合蓄成一口斗月形的池塘,形如牛肠和牛胃。水渠最后注入村南的湖泊,鹆称牛肚。接着,人们又在绕村溪河上先后架起了四座桥梁,作为牛腿。历经数年,一幅牛的图腾跃然而出。这种别出心裁的科学的村落水系设计,不仅为村民解决了消防用水,而且调节了气温,为居民生产、生活用水提供了方便,创造了一种“浣汲未防溪路远,家家门前有清泉”的良好环境。 共接待中外游客4万人次,门票收入60.8万元,比上年增长8%。在2000年11月30日,宏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篇二:宏村导游词 “何时就此卜民居,花月南湖画不及。浣汲未防溪路远,家家门巷有清泉。”各位朋友上午好,非常欢迎大家来到美丽的徽州。大家一定好奇我为什么要读这首诗,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座优美的古村落,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人生就像西递宏村古村落,到哪儿都有出口的宏村。宏村地势较高,云蒸霞蔚,有时如浓墨重彩,有时似泼墨写意,恰似山水长卷,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一体,这里可享有“中国画里的乡村”的美称!宏村始建于北宋,是一座已有千年历史的古村落,原来是汪姓聚居地。 说它动静结合是因为它的溪水既活泼又安静。南湖的静是安若明镜,天光云影,四周民居环绕,炊烟袅袅。水圳的动是川流不息,九曲十弯,绕家穿户,贯通流畅,长年流水不腐。月沼也是静谧的,恬静温柔,水天相接,人语回音清晰。 说它精妙绝伦是因为它的建筑装饰精妙绝伦。全村现完好保存明清民居140余幢,注重雕饰,木雕、砖雕和石雕,门罩、天井、漏窗、房梁,都在无声地展示着精心的设计与精美的手艺。其中承志堂“三雕”精湛,富丽堂皇,气势恢宏,精雕细刻,可谓皖南古民居之最;被誉为“民间的故宫”;南湖书院的亭台楼阁与湖光山色交相辉映,深具传统徽派建筑风格;敬德堂门楼上雕刻的图案精美复杂,细致有趣,象征意义很多。 今天走进历经千年岁月洗礼的宏村,是不是像在美丽的画中浏览呢?我们能够真切的感受到宏村的美,宏村的奇,以及宏村的原生态,宏村是徽州辉煌的历史见证。希望这次旅行能给你带来美好的回忆。篇三:宏村导游词 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梦回徽州 美食:梅菜烧饼,毛豆腐 鱼 时间 宏村阴雨天多,云雾天多,接近于海洋性气候,年均气温7.8°c,年平均降雨日数183天, 数49天。在海拔630米的温泉区,夏季平均温度为25℃,冬季平均温度为0℃以上。对于宏村这样既有山林野趣,又有水乡风貌的皖南乡村,且村中各户皆有水道相连,汩汩清泉从各户潺潺流过,层楼叠院与湖光山色交辉相映,因而四季宜游,3月16日―11月15日为旺季,11月16日―次年3月15日为淡季。 月沼 水利 承志堂

安徽宏村旅游攻略

安徽宏村旅游详细实用攻略 宏村,古取宏广发达之意,称为弘村,位于安徽省黄山西南麓,距黟县县城11公里,是古黟桃花源里一座奇特的牛形古村落。地理坐标:东经117°38′,北纬30°11′,村落面积19.11公顷,宏村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公元1131——1162年),距今约有900年的历史。宏村最早称为“弘村”,据《汪氏族谱》记载,当时因“扩而成太乙象,故而美曰弘村”,清乾隆年间更为宏村。 宏村背倚黄山余脉羊栈岭、雷岗山等,地势较高,经常云蒸霞蔚,有时如浓墨重彩,有时似泼墨写意,真好似一幅徐徐展开的山水长卷,因此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 古宏村人规划、建造的牛形村落和人工水系,是当今“建筑史上一大奇观”:巍峨苍翠的雷岗为牛首,参天古木是牛角,由东而西错落有致的民居群宛如宠大的牛躯。引清泉为“牛肠”,经村流入被称为“牛胃”的月塘后,经过滤流向村外被称作是"牛肚"的南湖。人们还在绕村的河溪上先后架起了四座桥梁,作为牛腿。这种别出心裁的科学的村落水系设计,不仅为村民解决了消防用水,而且调节了气温,为居民生产、生活用水提供了方便,创造了一种"浣汲未防溪路远,家家门前有清泉"的良好环境。 全村现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有140余幢,古朴典雅,意趣横生。“承志堂”富丽堂皇,精雕细刻,可谓皖南古民居之最;南湖书院的亭台楼阁与湖光山色交相辉映,深具传统徽派建筑风格;敬修堂、东贤堂、

三立堂、叙仁堂,或气度恢弘,或朴实端庄,再加上村中的参天古木、民居墙头的青藤老树,庭中的百年牡丹,真可谓是步步入景,处处堪画,同时也反映了悠久历史所留下的广博深邃的文化底蕴。 宏村 宏村必游五处 宏村南湖形似牛肚大而方圆,刚好位于牛肚的位置,形而成名。南

宏村传统建筑对当代建筑的思考

自然与人文景观考 察 课题:自然与人文景观考察 院系名称:设计艺术学院 姓名:徐倩倩 专业班级:环境F1403 学号:201425910702 指导教师:尚娜 教师职称:讲师 2016年11月27日

徽派建筑与传统文化对现代建筑的思考 摘要: 中国传统“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的思想,成为构建古村落的重要灵魂。起人文趣旨在于追求和实现人与自然、社会等多方面的和谐统一。传统的聚落的体系完美,民俗民风,空间形态,以及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对于挖掘合计陈起文化内涵,探索新的居住形式有着重要的鉴赏价值。尤其在现在受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下的当代中国人居住模式,严重迷失自我。在社会进步的同时,危机也向人们发出警告。 关键词:自然环境 传统文化 徽州人文

宏村古取宏广发达之意,位于安徽省黄山西南麓,距黟县县城11公里,宏村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距今约有900年的历史,宏村最早称为“弘村”,据《汪氏族谱》记载,当时因“扩而成太乙象,故而美曰弘村”,清干隆年间更为宏村。村落占地30公顷,枕雷岗面南湖,山水明秀,享有“国画里的乡村”之美称,山因水青,水因山活,南宋绍兴年间,古宏村人为防火灌田,独运匠心开仿生学之先河,建造出堪称“中国一绝”的人工水系,围绕牛形做活一篇水文章,九曲十弯的水圳是“牛肠”,傍泉眼挖掘的“月沼”是“牛胃”,“南湖”是“牛肚”,“牛肠”两旁民居为“牛身”,湖光山色与层楼叠院和谐共处,自然景点与人文内涵交相辉映,是宏村区别于其他民居建筑布局的特色,成为当今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一大奇迹。 宏村不仅有粉墙瓦黛明清时期的古民居建筑,更因其清泉绕湖,水渠穿巷的动态精致被世人称为中国画里的乡村。 宏村水系布局 村民们将村西的河水引入村内,开凿了一条近1米宽的水圳,九曲十弯,绕过家家户户、长年清水不断的水圳就是“牛肠”,总长有1200多米为各家各户提供生活用水,同时也起到调节气温和美化环境等作用。水圳在村的中部形成半月形的月沼,又在南部形成弓形的南湖,构成了宏村独特的风貌。一水圳盘旋村中,以南湖作为水系之尾,汇纳众水,连接屋舍。人工古水系自西北而南,贯穿全村,虚实相间,构成一个水墨“牛行村”。 宏村水口位于村落入口,是众水汇集之地,水口的作用一方面界定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