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自考本科现代管理学最全资料

自考本科现代管理学最全资料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一、名词解释

1.管理:是在社会活动中,一定的人或组织依据所拥有的权力,通过一系列的职能活动,对人力、物力、财力及其他资源进行协调或处理,以达到预期目标的活动过程。

2.管理学:是专门研究管理活动及其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3.现代管理学:是在总结管理发展历史经验和借鉴传统管理理论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现代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所提供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现代条件下进行的各种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学问。

4.比较研究法:是通过对不同管理理论或管理方法异同点的研究,总结优劣以借鉴或归纳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管理规律的方法。

5.定量分析法:是运用自然科学知识,把握管理活动与管理现象内在的数量关系,寻求其规律的方法。

6.历史研究法:是对前人的管理实践、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予以总结概括,从中找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实现古为今用的方法。

7.案例研究法:是通过对现实中发生的典型管理事例进行整理并展开系统分析,从中把握不同情况下处理问题的不同手段,以达到掌握管理原理,提高管理技能的方法。

8.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把现成的管理理论与管理方法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检验这些理论与方法的正确性与可行性,并在实践中不断概括总结新的理论与方法。

三、简答

1.史前人类社会管理的特点:

(1)习惯化的管理方式

(2)原始民主的管理制度

(3)简单的管理机构

(4)人格化的管理权力

(5)单一的公共事务管理

2.资本主义社会(近代社会)的管理特征:

(1)科学管理

(2)分权管理

(3)法制管理

(4)经济管理成为管理的重点

3.现代管理的基本特征:

(1)系统化管理

(2)民主化管理

(3)科学化管理

(4)法治化管理

(5)以人为本

(6)追求效率

4.管理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管理是维系人类正常社会生活的条件

(2)管理是社会资源有效配置的手段

(3)管理是社会生产力实现的基础

(4)管理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保证,还能创造出新的生产力

5.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区别是:

(1)管理宗旨不同

(2)管理主体不同

(3)管理依据不同

(4)管理对象不同

(5)管理过程不同

6.管理学的学科特征:

(1)管理学是一门理论性与应用性相统一的学科

(2)管理学是一门定性和定量相统一的学科

(3)管理学是一门软科学

(4)管理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5)管理学是一门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相统一的学科

7.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1)是研究生产力方面的问题

(2)是研究生产关系方面的问题

(3)是研究上层建筑方面的问题

8.现代管理学的研究内容:

(1)关于管理、管理学和现代管理学的基本问题

(2)关于管理职能的基本问题

(3)关于管理方法与技术的基本问题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一、名词解释

1.行为科学:是指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理论和方法,从人的工作动机、情绪、行为与之间的关系出发,探索影响劳动生产率因素的科学。

2.红海战略:是指竞争的结果,是传统的竞争战略,是一种“血腥”的、你死我活的战略。

二、填空

1.《孙子兵法》在阐述用兵策略时提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

2.

3.。

4.

5.

6.

7.泰勒在

8.

9.

10.

11.

12.

13.Z

三、简答

1.中国古代朴素的系统管理思想表现在:

(1)长城有一个多层级的管理系统,命令自上而下层层下达

(2)都江堰各部分不仅能够独立发挥作用,而且可以互相结合,发挥整体功能

(3)《孙子兵法》强调要了解敌我双方的情况,要分析客观规律,从整体上把握战争局势才能克敌制胜

2.世界其他民族古代的管理思想:

(1) 最能说明古代人类生产组织和生产管理思想的实例,首推埃及人于公元前27世纪修建的胡夫金字塔。

(2)古代生产管理思想,还可以从15世纪和16世纪时威尼斯造船厂的管理中体现出来。

(3)古希腊也留下了宝贵的生产管理思想。一个从事高度专业化工作的人一定能工作得最好。

3.教会管理思想:

罗马天主教会也许是西方文明史上最持久而有效的正式组织。它之所以能历久而不衰,除了其追求的目标具有诱人的魅力外,其组织之严密,管理技术之高超,无疑也是重要原因。

4. 亚当·斯密对管理理论的贡献是:

亚当·斯密在1776年出版的《国富论》一书中,对管理问题进行了探讨,以制针业为例说明了劳动分工给制造业带来的变化。

5.亚当·斯密认为劳动分工之所以能提高生产效率的原因:

(1)技巧

(2)节约一个工作转到另一工作而损失的时间

(3)机械的发明

6.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内容:

(1)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2)为了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必须为工作挑选第一流的工人

(3)为了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必须实现标准化

(4)在制定标准定额基础上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

(5)设置计划层、实行职能制

(6)对组织机构的管理控制实行例外原则

(7)为实现科学管理应开展一场“心理革命”

7.一般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1)区分了经营与管理的概念并论述了人员能力的相对重要性

(2)概括并分析了管理的五项职能:即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

(3)阐述了管理教育和建立管理理论的必要性

(4)提出了管理中具有普遍意义的十四项原则

8.早期行为科学理论的内容:

(1)企业职工都是“社会人”,是复杂的社会系统的成员

(2)劳动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职工的工作态度及其人际关系状况

(3)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9.后期行为科学理论的内容:

(1)有关人的需要、动机、行为方面的理论

(2)有关人的特性方面的理论

(3)有关领导行为方面的理论

10.系统管理学派的基本观点是:

(1)把管理组织视作一个开放系统

(2)对组织的运行进行了系统分析

第三章决策

一、名词解释

1.决策:是指管理者根据对客观规律的认识,为一定的管理行为确定管理目标,制定并选择管理方案的过程

2.预测: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未来发展的性质、状态及变化趋势所作的估计和测算。

3.决策模式:是指决策者在决策过程中有规律的或反复出现的决策活动形式。

二、填空

1.决策的类型:

A 根据决策目标所涉及的规模和影响程度不同分为:

(1)战略决策

(2)战术决策

B 根据决策内容的具体情况不同分为:

(1)程序化决策

(2)非程序化决策

C 根据决策所处的时期不同分为:

(1)平时决策

(2)危机决策

D 根据决策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分为:

(1)初始决策

(2)追踪决策

E 根据决策所具有的条件和可靠程度不同分为:

(1)确定型决策

(2)非确定型决策

(3)风险型决策

2.

3.

三、简答

1.决策的地位:

(1)人类的活动总是伴随着决策的过程。

(1)决策的正确与否往往关系到一个组织的前途和命运。

2.决策与预测的关系:

(1)预测是为决策服务的。

(2)预测贯穿于决策的全过程。

(3)预测侧重于对客观事物的科学分析,决策侧重于对有利时机和目标的科学选择。

3.决策理论学派的主要观点是:

(1)强调了决策在管理中的重要性。

(2)分析了组织在决策中的作用。

(3)阐述了决策过程。

(4)提出了决策的准则。

(5)归纳了决策的类型。

(6)研究了信息对决策的影响。

4.有较大影响的几种决策模式是:

(1)理性决策模式。希望决策成为科学和理性的行为。

(2)渐进决策模式。决策过程是一个按部就班的过程。

(3)集团决策模式。竞争着的集团之间所出现的某种均势。

(4)精英决策模式。杰出人物决策模式。

5.理性决策模式的主要内容是:

(1)提出了“最优决策准则”。

(2)设计了严格的决策程序。

(3)要求决策运用科学方法。

(4)把决策过程看成是一个理性分析的过程

6.渐进决策模式的内容的:

(1)决策过程是一个按部就班的过程

(2)决策方案是在原有决策的基础上所做的修改

7.集团决策模式的内容:

(1)集团的互动是公共决策的核心内容

(2)决策方案是各个集团相互斗争、相互妥协的结果

(3)各个集团占有的资源不同,对决策的影响力不同

8.决策的程序是:

(1)发现问题(察觉问题、界定问题、陈述问题)

(2)确立目标

(3)拟订方案

(4)选择方案

9.决策的规则有:

(1)全体一致规则

(2)多数裁定规则

(3)简单多数规则

(4)绝对多数规则

第四章组织

一、名词解释

1.组织:一是作为名词,是指为实现特定目标,依据一定的权力与责任、权利与义务关系,按照分工与合作规则而构成的人的群体——机构体系;二是作为动词,也是作为管理的一项职能,组织是指设计、构建上述机构体系的活动。

2.正式组织:是按照一定的程序设立,具有明确的组织目标、机构与职位体系和规章制度的组织。

3.非正式组织:是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基于兴趣、爱好、情感等因素自发形成的组织。

4.直线制:由最高主管到基层工作人员自上而下建立垂直的领导关系,不设职能机构,形同直线

5.职能制:在组织内部除设置层级管理机构外,还按管理职能高若干职能机构

6.直线职能制:将直线制和职能制融为一体。

7.矩阵制:专门小组的横向关系和原来的纵向关系,组成了一个矩阵

8.多维制:是系统理论在管理组织中的具体应用

二、填空

1.

2.

3.

4.

5.格林纳认为,组织在聚合阶段后期,上下级间的矛盾不可避免,组织将陷于。

6.

7.

8.

三、简答

1.组织的基本构成要素:

(1)目标(第一要素)

(2)人员(主体)

(3)物财

(4)信息

(5)机构

(6)职位

(7)权责

(8)程序

(9)规制

2.非正式组织的消极作用:

(1)保守倾向

(2)角色领导

(3)滋生谣言

(4)不良压力

3.简述组织理论的产生与发展经历的阶段:

(1)古典组织理论阶段

(2)行为科学组织理论阶段

(3)系统科学组织理论阶段

(4)创新发展阶段

4.组织生命周期理论的阶段:

(1)创业阶段(幼年期)

(2)聚合阶段(青年期)

(3)规范化阶段(中年期)

(4)成熟阶段

(5)再发展或衰退阶段

5.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基本观点:

(1)第一项修炼是实现自我超越

(2)第二项修炼是改善心智模式

(3)第三项修炼是建立共同愿景

(4)第四项修炼是加强团队学习

(5)第五项修炼是进行系统思考(核心)

6.多维制组织结构模式把管理机构分为哪几类:

(1)按产品划分的事业部,它是产品利润中心;

(2)按职能划分的职能参谋机构,它是专业成本中心;

(3)按地区划分的管理机构,它是地区利润中心。

7.影响管理幅度的因素有:

(1)下属工作地点、场所分散程度;

(2)下属工作相似性、复杂程度、变动性;

(3)业务活动的复杂性、标准化程度,绩效考核的难易程度;

(4)通信与监控手段的有效性;

(5)下属人员的德、智等基本素质。

8.编制设计的内容主要有:

(1)任职者素质设计(确定每一职位需要什么样素质的人员任职)

(2)人员数量确定(确定各种素质的人需要多少)

9.运行机制的类别与功能:

(1)基本职能突现机制。其功能是:保证行政机构履行职能、正常有序运作。

(2)保障机制。其功能是:防范问题,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尽快消除不良后果。

(3)发展机制。其功能是:使管理系统不断改进,在变化的环境中始终保持活力。

第五章人事

一、名词解释

1.人力资源:

(1)广义,是指一个国家、地区或组织现在和未来已经成为或可能成为生产性要素的人口。

(2)狭义,是指一个国家、地区或组织能够作为生产性要素投入生产或经营活动的劳动人

口的数量和素质。

2.职位分类:是指根据工作性质、权力大小、责任轻重、所需资格条件以及工作难易程度对组织系统中的职位予以分门别类,划分出不同的类别和等级,以作为人事管理依据的人事分类制度。

3.职位描述:是规定某一具体职位的工作目标、职责范围、技能要求、工作条件以及职位关系的书面文件。

4.职位规范:是对职位人员所需资格条件的书面描述。

5.品位分类:是依据资格条件把人员划分为不同的品位等级的人事分类方法。

6.人事选聘:就是通过招聘等手段选择职位人员的过程。

7.人事考评:是人事考核、评价的总称,是指对组织内部人力资源状况进行考核和评价。

8.人事培训:是为开发组织人力资源而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在岗人员的业务知识、工作技能进行的培养、训练。

二、填空

1.

2.

3.

4.

三、简答

1.人力资源的特点:

(1)人力资源的能动性

(2)人力资源的时效性

(3)人力资源的时代性

(4)人力资源具有重复开发性

(5)人力资源具有生产和消费双重属性

2.人事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1)人事理论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其标志是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诞生

(2)20世纪中期,以传统人事理论为基础的传统人事管理模式逐步成熟,成为管理的支持系统

(3)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人力资源管理兴起,人事管理的性质发生了根本变革

3.早期人事理论的基本观点:

(1)强调以科学、定量的方法提高职工的劳动生产效率。

(2)把人员视之为生产要素。

4.人力资源管理兴起的原因:

(1)越来越多的人介入人事管理工作;

(2)人事招聘、选拔、培训、绩效评估和报酬支付等人事管理活动广泛开展,对组织系统产生了重大影响;

(3)有计划的培训以及培训手段的系统化,使一大批培训专家脱颖而出;

(4)人事预测、绩效评估开始受到重视。

5.职位分类的步骤:

(1)职位调查

(2)职位横向分类

(3)职位纵向分类

(4)制定职位描述和职位规范

6.职位分类在人事管理中的作用:

(1)职位分类为人事选拔提供了依据

(2)职位分类增强了人事管理工作的针对性

(3)职位分类促进了人事管理工作的法治化

7.品位分类与职业分类的比较:

(1) 品位分类以“人”为中心,职位分类则以“事”为中心

(2) 品位分类制下,人员级别由品位决定,职位分类制下,人员级别由职位决定

(3) 品位分类制下,人员升迁容易,职位分类制下,人员晋升相对困难

(4) 品位分类简单易行,职位分类过于复杂,操作难度大

8.传统人事管理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差别:

(1)对人的认识不同

①传统人事管理视人为手段、成本,视人事工作为行政工作

②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视人为资源

(2)管理原则不同

①传统人事管理强调以事为中心。

②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坚持以人为中心

(3)管理方法不同

①传统人事管理方法简单,缺乏灵活性

②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注重采用主动开发性,更灵活、更加人性化

(4)管理内容不同

①传统人事管理的主要任务是为组织招募人员

②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则着眼于未来

(5)人事部门在组织中的地位不同

①传统人事管理把人事活动视为非效益性活动,人事部门在组织系统中的地位较低

②现代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组织系统中地位突出,是决策层的核心成员

9.人事分类的发展趋势:

(1)组织高层管理职位、机密性职位、临时性职位以及军事管理职位等宜采用品位分类

(2)品位分类与职位分类的相互结合与渗透

10.内部提升的优势是:

(1)被选聘人员能迅速开展工作

(2)保证被选聘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3)有利于鼓舞士气,调动组织成员积极性

(4)有利于吸引外部人才

(5)内部提升手续简便,成本低

11.内部提升的局限性:

(1)造成“近亲繁殖”现象

(2)因操作不公或心理原因造成内部矛盾

(3)人员选择的有限性

12.外部招聘的优势是:

(1)外部招聘可以发挥“外来优势”。所谓“外来优势”,是指没有“历史包袱”

(2)利于缓和组织成员之间的紧张关系

(3)能够为组织带来新鲜空气

(4)人员来源广,选择余地大

13.外部招聘的局限性:

(1)外部招聘人员不熟悉组织情况,进入角色较慢。

(2)外部招聘人员存在一定的风险。

(3)组织成员失去了晋升机会,影响士气。

14.人事考评的内容:

A 公共管理人员考评的内容:

(1)德(思想品德)

(2)能(工作能力)

(3)勤(组织纪律性、责任感、工作积极性、出勤率等)

(4)绩(工作实绩)

(5)廉(秉公执法,廉洁自律)

B 企业单位人事考评的内容:

(1)劳动态度

(2)业务水平

(3)贡献大小

15.人事考评的要求:

(1)考评标准明确、具体,具有可操作性

(2)考评原则具有适应性和可靠性

(3)考评方法具有针对性、可行性

(4)考评结果要反馈

(5)考评工作具有民主性和透明度

第六章领导

一、名词解释

1.领导:是指在社会管理活动中具有影响力的个人或集体,在特定的组织结构中,通过示范、说服、命令等途径,动员组织成员以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2.领导者的影响力:是指领导者在与他人交往中,影响和改变他人心理和行为的能力。

3.领导方式:是领导者在领导活动过程中对下属的态度和行为的具体表现,是领导过程中领导者、被领导者及其作用对象相结合的方式。

二、填空

1.

2.

3.

4.

5.

6.

7.

三、简答

1.X理论(传统的管理方法)的基本观点:

(1)天生懒惰,厌恶工作

(2)缺乏进取心,不愿承担责任

(3)安于现状,反对改革

(4)以自我为中心,忽视组织目标

(5)不大聪明,易于受骗

2.Y理论的基本观点:

(1)人是勤奋的,并不是天生厌恶工作的

(2)控制和惩罚不是促使人们为实现组织的目标而努力的唯一方法

(3)激励在需要的每一个阶梯上都起作用

(4)在正常情况下,人们不仅会接受责任,而且能主动承担责任

(5)在现代工业条件下,人的智慧和才能只发挥了一部分,领导者的责任就是创造机会、挖掘潜力、排除障碍,使下属的智慧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3.X理论与Y理论的重要区别:

(1)X理论认为下属的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是相互矛盾的

(2)Y理论则认为下属的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应该相互融合

4.经济人假设的基本内容:

(1)人是由经济诱因来引发工作动机的,其目的在于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

(2)经济诱因在组织的控制之下

(3)人以一种合乎理性的、精打细算的方式行事

(4)人的情感是非理性的,会干预人对经济利益的合理追求

5.自我实现人假设的基本内容:

(1)人的需要有低级到高级的区别,其目的是为达到自我实现的需要,寻求工作上的意义

(2)人们力求在工作上有所成就,发展自己的能力和技术,以便富有弹性,更好地适应环境

(3)人们能够自我激励和自我控制,外来的激励和控制会对人产生一种威胁,造成不良后果

(4)个人的自我实现同组织目标的实现是一致的

6.领导作风理论的基本观点:

(1)专制式的领导作风。其权力定位于领导者个人手中

(2)民主式的领导作风。其权力定位于群体

(3)放任自流的领导作风。其权力定位于职工个人手中

7.领导四分图理论的基本观点:

(1)低组织低关心。领导者既不关心人,又不重视组织效率。

(2)低组织高关心。领导者对人十分关心,但对组织效率却缺乏关心。

(3)高组织低关心。领导者对组织的效率非常重视,但忽视人的情感和需要。

(4)高组织高关心。领导者把对人的关心和对组织效率的关心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

8.管理方格理论的基本观点:

(1)贫乏型领导

(2)任务型领导

(3)中间型领导

(4)俱乐误部型领导

(5)战斗集体型领导

9.领导权变模型理论的内容(影响领导效果好坏的因素):

(1)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

(2)工作任务结构

(3)职位的权力

10.领导生命周期理论的内容:

(1)高工作低关系

(2)高工作高关系

(3)低工作高关系

(4)低工作低关系

11.领导方式的类别:

(1)强制命令方式

(2)疏导教育方式

(3)物质激励方式

(4)榜样示范方式

第七章激励

一、名词解释

1.激励:是激发人的动机,诱导人的行为,使其发挥内在潜力,为实现既定目标而努力的过程。

2.激励因素:就是能影响个人行为的某种东西,它对一个人是否愿意做什么事情有重大影响。

3.保健因素:即工作本身之外的环境条件属于不满意因素,称之为保健因素。

4.公平:是指人们觉得他们得到的收益,与他们的投入,如时间、努力、经验等是相称的。

5.强化:指对某种行为肯定或否定的后果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该行为今后是否会重复发生。

6.归因:是心理学术语,是指依据人的外部表现或行为特征对其心理状态作出解释和推断。

二、填空

1.

2.人们普遍喜欢熟悉的事物,而不喜欢陌生或未知的事与物,

3.

4.

5.

6.

7.

三、简答

1.产生动机需要的条件:

(1)由于个体缺乏某种东西而引起的需求、欲望和驱动力

(2)个体受到客观存在的刺激

2.激励方式有:

(1)目标激励。

(2)奖惩激励。

(3)竞赛与评比激励。

(4)关怀与支持激励。

(5)榜样激励。

3.需求层次理论的主要内容:

(1)人类的基本需要

(2)人类需要层次之间的递进关系

(3)人类需要的动态性、发展性与个体差异性

4.需求层次理论中人类的基本需要:

(1)生理需要

(2)安全需要

(3)归属需要

(4)尊重需要

(5)自我实现需要(是人类最高层次的需要)

5.成就需要理论的内容:

(1)人的社会性需要并非与生俱来

(2)人类社会性需要的内容:成就需要、权力需要、社交需要

(3)有效管理者的需要结构:高度权力需要,适度成就需要,低度社交需要

6.双因素理论的基本观点包括:

(1)把影响人心理和行为的因素划分为保健因素(不满意因素)和激励因素(满意因素)。

(2)人的需要都能归结于保健需要或激励需要,不同需要的追求者,其心理与行为特点不同。

(3)提高效率的关键在于使工作丰富化

7.期望理论的基本观点是:

要调动工作积极性,必须处理好以下三方面的关系:

(1)个人努力与绩效的关系

(2)绩效与奖励的关系

(3)奖励与满足个人需要的关系

8.公平理论的基本观点是:

(1)人们不仅关心所得报酬的绝对量

(2)而且关心所得报酬的相对量

9.波特—劳勒模式的基本观点是:

(1)个人是否努力以及努力程度取决于激励力的大小

(2)工作绩效不仅取决于努力程度,还取决于个人能力以及对所承担目标任务的了解程度

(3)奖励的价值应以工作绩效为标准

(4)一个人对奖励满意与否以及满意程度取决于他对奖励是否公平的判断

(5)人们对所得奖励满意与否以及满意程度将影响下一次承担目标任务的行为

10.强化的类别:

(1)依发挥上的差异分:积极强化、消极强化、惩罚、消退

(2)依据使用繁率和时间方面的差异分:连续强化、间断强化

11.强化的作用:

(1)积极强化与消极强化发挥的是诱导、鼓励作用,属于奖励性强化措施

(2)惩罚和消退发挥的是抑制、惩戒作用,属于惩罚性强化措施

第八章协调

一、名词解释

1.协调:是管理的重要职能,是管理过程中引导组织之间、人员之间建立相互协作和主动配合的良好关系,有效利用各种资源,以实现共同预期目标的活动。

2.沟通:也称信息交流,是指将某一信息传递给相关对象,以期作出相应反应的过程。

二、填空

1.

2.

三、简答

1.协调的对象是:

协调的对象包括组织与人员,具体包括:

(1)人与人间的关系

(2)人与组织间的关系

(3)组织与组织间的关系

2.协调的内容:

(1)目标协调

(2)利益协调

(3)思想与行为协调

(4)政策与规章制度协调

3.协调的过程:

(1)了解、把握组织运行过程中各环节、各要素之间可能出现或已经发生的矛盾与冲突

(2)对可能出现或已经发生的矛盾与冲突进行具体分析,找出原因

(3)采取措施,消除矛盾与冲突

4.沟通的基本类型:

(1)依据信息传递的方向不同分为:下行沟通、上行沟通和双向沟通

(2)依据信息传递的方式有无组织系统分为: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

(3)依据信息传递的方式不同分为:书面沟通和口头沟通

5.如何克服沟通对象的障碍:

(1)管理人员应具备良好的注意力

(2)管理人员不仅要实现专业化、知识化,同时要根据职位与具体工作需要,不断重塑自己的性格和气质

6.沟通与协调的关系:

(1)沟通是协调的前提,是求得思想上的统一

(2)协调是沟通的结果,是谋得行动上的一致

7.权责划分可能出现的问题:

(1)纵向权力与责任分配不合理

(2)横向权力与责任分配不合理

8.机构设置方面可能出现的问题:

(1)层级设置太多。不同层级的管理机构层层截留权力,使纵向权力分配失去系统性

(2)部门划分太细。使权力分配过细过碎,横向权力失去完整统一性

9.人员配备方面可能出现的问题:

(1)分工不明确。分工不明确使岗位责任交叉,在具体工作中引发矛盾与冲突

(2)责任心不强。责任心不强导致人员没有或少有协调观念,不与他人配合,逃避责任等

第九章控制

一、名词解释

1.控制:是指由管理人员对当前的实际工作是否符合计划进行测定,并促使组织目标实现的过程。

2.前馈控制:是一种在计划实施之前,为了保证将来的实际成果能达到计划的要求,尽量减少偏差的控制。

3.现场控制:是一种发生在计划执行过程中的控制,是直接对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现场检查,并纠正其偏差。

4.反馈控制:是由主管人员通过分析计划的执行结果,将它与控制标准相比较,发现偏差及造成偏差的原因,拟订纠正措施,防止偏差发展或继续存在的控制活动。

二、填空

三、简答

1.控制职能与计划职能的联系:

(1)控制是依据计划所提供的标准来衡量组织运行所取得的成果的

(2)控制是计划的继续

(3)计划需要控制来为其提供保障

(4)控制的效果也取决于计划

2.人员控制的意义:

(1)通过各种方式观察被管理者的工作并纠正出现的问题

(2)通过对被管理者的工作进行系统化的评估,使每一位下属的近期绩效都得到鉴定,然后根据绩效情况找出原因,加以解决

3.财务控制的意义:

(1)通过财务控制来提高组织活动的效率。

(2)降低组织运行的成本。

4.控制的类型划分:

(1)按业务范围分:生产控制、质量控制、成本控制、资金控制

(2)按控制对象的范围分:局部控制、全面控制

(3)按照主管人员与控制对象的关系分:间接控制、直接控制

(4)按照管理者的控制方式分:集中控制、分散控制、分层控制

(5)按照控制的客观形式分:复合控制、动态控制

(6)按照控制的内容和效果分:程序控制、稳定控制、最优控制

(7)按照控制发生在一个完整的管理过程中的阶段性分:前馈控制、现场控制、反馈控制

5.反馈控制不是最好的控制,但却是最为普遍的控制,表现在:

(1)反馈控制是在计划执行中偏差已经出现并造成了一定后果的情况下进行的,所以也称作事后控制

(2)因为预测往往要受到各种条件限制

(3)人们在执行计划中也会出现大量的失误,前馈控制和现场控制都难以避免所有偏差

6.选择关键控制点的能力是管理艺术的体现,这是因为:

(1)抓住了关键环节,也就控制住了全局

(2)控制并不意味着主管人员需要事无巨细地一把抓,而是应当在管理系统的运行中抓住具有关键意义的事和环节,选择关键的控制点

第十章系统分析和网络技术

一、名词解释

1.系统分析:是一种决策辅助技术,它采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各种可行的方案或策略,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价,帮助决策者提高对所研究问题的认识程度,以便选择正确的行动方案。

2.网络计划方法:是指应用网络图全面反映整个工作的流程、计划内各项工作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进度,通过时间参数的计算,找出关键线路与机动时间,以对计划进行优化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

3.网络图:是用一系列箭线和圆圈来表明一项任务或工程中所有工作的先后顺序和相互关系的图解模型。

4.工程(任务):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既可代表一项工业工程或建筑工程,也可以代表一项社会管理工程或公共管理任务,即需要进行计划的一个系统。

5.工序(工作):指行政任务的一个工作单元,它需要一定的人力、财力、物力,经过一定时间才能完成。

6.线路(或路线):是指从网络图中的始点事项开始,顺着箭头所指的方向连续不断地到达终点事项,中间由一系列首尾相连的事项和箭线所组成的通道。

7.网络图的合并:把若干个局部的网络图合并成一个网络图,称为网络图的合并。

二、填空

1.

2.

三、简答

1.系统分析的作用:

(1)促使决策者用整体的眼光看待问题,把事物看成一个整体,从而避免片面性和盲目性

(2)提高决策者的决策效率

(3)帮助人们理解政策决定,从宏观的角度进行政策研究并进行政策之间的比较

(4)为人们对系统要素进行研究提供理论指导,并鼓励人们注意各系统中的层次结构和特点

(5)有助于开拓新的知识领域

2.系统分析的原则:

(1)整体性原则(最基本、最核心)

(2)优化原则

(3)模型化原则(模型化原则提出的要求:模型的逼真性、模型的简单化、模型的客观性)

(4)层次性原则

3.系统分析的方法论:

(1)行为研究(现状研究)

(2)价值研究

(3)规范研究

(4)可行性研究

4.绘制网络图的规则:

(1)网络图是有方向的

(2)任何一项工程的网络图中只能有一个始点事项和一个终点事项

(3)网络图中不能有回路

(4)箭线要用水平线或具有一段水平线的折线

5.绘制网络图的方法:

(1)顺推法(前进法)(2)逆推法(后退法)(3)重点工序法

6.绘制网络图的步骤:

(1)确定目标

(2)收集、研究编制网络图所需的资料

(3)划分工序项目

(4)确定每一个工序的时间定额或劳动定额

(5)确定工序间的相互关系,也就是确定该工序的紧前工序、紧后工序和平行工序(6)绘制网络图

7.网络图时间参数的计算方法:

(1)图上计算法(应用最广泛)

(2)表格法

(3)矩阵计算法

第十一章:目标管理与全面质量管理

一、名词解释

1.目标:是指始终存在于人们头脑中并促使人们积极行动以追求的结果,是人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一与归宿。目标管理中,目标则是组织者期望通过成员的努力力求达到的一个时期的预期结果,是始终在组织及全体成员头脑中控制和激励其活动的行为指南。

2.目标管理:是通过参与式的目标设置,实施和评价目标等活动来管理组织的一种方法

3.成果评价:是管理人员在目标实施过程后,将所取得的工作成果与既定的目标项目和标准进行比较,对目标的实现情况和组织成员的工作状况进行衡量,并总结目标管理活动的经验,然后以此为依据对组织成员进行适当的奖罚,以便在更高的起点上,开始新一轮目标管理。

4.授予权限:要使管理人员成功地达到既定目标,就必须给予充分的信任,最为有效的办法就是授予权限。

5.分配资财:是按照管理人员的目标对资财进行有计划的分配,与传统的预算有所不同。

二、填空

三、简答

1.目标管理的特点:

(1)注重管理实效,是一种成果管理

(2)实行参与制度,是一种民主管理

(3)实行自我控制,是一种自觉管理

2.有效目标的标准:

(1)目标的制定应该有具体的对象

(2)目标的表达一定要简洁清楚,一目了然

(3)分解出来的子目标,尽量实现定量化

(4)目标应有明确的时间界限

(5)目标的数量应该适当

3.成果评价的步骤:

(1)管理人员对目标成果的自我评价

(2)相关领导对目标执行管理人员的评价

(3)评价小组对目标执行者的评价

(4)单位主要领导做出结论性的评价意见

4.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

(1)全面质量管理的“质量”是全面即所指的质量是广义的质量

(2)全面质量管理的范围是全面的,即实现生产全过程的管理

(3)全面质量管理的参加人员是“全面的”,即全员性的参与

(4)全面质量管理作为一种现代管理方法,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模式

第十二章决策方法

一、名词解释

1.决策方法:是指在决策过程中为了作出最优选择而运用的各种方法与技术的总称,是为了实现决策方案的优化而必须借助的手段,也是决策任务得以完成的桥梁。

2.个人判断决策法:是指领导和专家根据其知识、经验对决策问题以及其所处的环境现状和发展趋势、决策方案及可能结果等作出判断的一种创造性思维方法。

3.头脑风暴法:即专家会议决策法,是指采用开调查会的形式,将有关专家聚集到一起,依靠一定数量专家的创造性思维,以发散性的方式讨论决策对象未来的发展趋势及对它的应对措施,从而作作出决策的方法。

4.德尔菲法:是指采用函询的方式咨询专家们的建议、专家们在提出意见后以不记名的方式反馈回来,组织者将得到的初步结果进行综合整理,然后反馈给各位专家,请他们重新考虑后再次提出意见,经过几次匿名反馈过程之后,专家意见基本趋于一致,组织者依此得出预测结果的方法。

5.模拟决策法:是指人们为取得对某一客观事物的准确认识,通过建立一个与所要研究的实际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相类似的微观模型,然后运用这一模型,并对各种不同条件下的模型运用进行评价和选优,从而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的一种决策方法。

6.方案前提分析法:是通过分析、评估决策方案赖以成立的前提,从而达到分析、评估决策方案本身的方法。

7.决策树法:是用树型图的形式,找出可供选择的决策方案及其可能出现的结果,计算和比较各个方案的损益期望值,最后从中选择令人满意的方案。

(完整版)自考00107《现代管理学》完整齐全

现代管理学 7月份题型:单选1′×20;填空1′×10;名解3′×5;简答5′×5;论述10′×2;案例10′×1。 名词解释: 1、管理:在社会活动中,一定的人或组织依据所拥有的权力,通过一系列的职能活动,对人力、物力、财力或其他资源进行协调或处理,以达到预期目标的活动过程。(名,11-7) 2、管理学:是专门研究管理活动及其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3、现代管理学:是在总结管理发展历史经验和借鉴传统管理理论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现代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所提供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现代条件下进行的各种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学问。 4、例外原则:是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把一般日常事务处理权授给下级管理人员,自己保留对例外事项(即重要事项)的决策和监督权。 5、行为科学:是指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理论和方法,从人的工作动机、情绪、行为与工作、工作环境之间的关系出发,探索影响劳动生产率因素的科学。(名,08-7) 6、企业再造:是指企业未在产品与服务质量、顾客满意度、生产与管理成本、员工工作效率等绩效评价的关键指标上能够得到显著改善,重新设计企业的经营、管理及运作方式。 7、“红海战略”;是指竞争的结果,是传统的竞争战略,是一种“血腥”的、你死我活的战略。 8、“蓝海战略”:是新型的战略,它要求企业把注意力从市场的供给方转向需求方,从关注力图超越竞争对手转向为买方提供价值的飞跃,即不参与瓜分现有的日趋萎缩的市场,也不以竞争对手为标杆,而是努力扩大需求,摆脱竞争。 9、决策:是指管理者根据对客观规律的认识,为一定的管理行为确定管理目标,制定并选择管理方案的过程。 10、预测: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未来发展的性质、状态及变化趋势所作的估计和测算。(名,10-7) 11、决策体制:是指由决策机构和决策人员组成的组织体系及其制度。 12、正式组织:是按照一定的程序设立,具有明确的组织目标、机构与职位体系和规章制度的组织。 13、非正式组织:是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基于兴趣、爱好、情感等因素自发形成的组织。(名,11-7) 14、直线制:是一种产生最早,也最为简单的组织结构模式。这种组织结构模式由最高主管至基层工作人员自上而下建立垂直的领导关系,不设职能机构,形成直线,因此称为直线制。 15、职能制:是“科学管理之父“泰勒首创的一种组织结构模式,是在组织内部除设置层级管理机构外,还按管理职能设若干职能机构。职能机构既协助行政主管工作,又在各自的职权范围内分别领导下级业务机构。16、直线职能制:将直线制和职能制融为一体,其特点是行政主管对下级管理机构和职能机构均实行直线式的垂直领导;职能机构是本级行政主管的参谋和助手;上级职能机构与下级职能机构之间是指导关系而不是领导关系,没有行政主管的授权不得以自己的名义向下级机构下达命令和指示;下级管理机构的负责人就业务活动直接向上级主管负责。 17、大部制:将组织机构中处在同一层次、职能重叠交叉的部门按照综合管理的要求,合并成一个大的部门,进行统一管理,以克服多头管理、政出多门的弊端,并能实现相关资源的共享,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18、人力资源管理:是指综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丰富人的知识、提升人的能力、激发人的活力、发挥人的潜能。(名,09-7) 19、人力资源:广义上,是指一个国家、地区或组织现在和未来已经成为或可能成为生产性要素的人口,包括现实的人力资源、潜在的人力资源和未来的人力资源;狭义上,是指一个国家、地区或组织能够作为生产性要素投入生产或经营活动的劳动人口的数量和素质。 20、职位分类:是指根据工作性质、权力大小、责任轻重、所需资格条件以及工作难易程度对组织系统中的职位予以分门别类,划分出不同的类别和等级,以作为认识管理依据的人事分类制度。(名,11-7) 21、职系:是指工作性质相同,权力大小、责任轻重、所需资格条件、工作难易程度不同而分属于不同职级、职等的一个职位系列。 22、职级:是指工作性质、权力大小、责任轻重、所需资格条件、工作难易程度基本相同的一个职位序列。23、职等:是指工作性质不同,权力大小、责任轻重、所需资格、工作难易程度基本相同,从属与不同职系的一个职位序列。 24、职位描述:是规定某一具体职位的工作目标、职责范围、技能要求、工作条件以及职位关系的书面文件。 25、品味分类:是依据资格条件把人员划分为不同的品味等级的人事分类方法。 26、人事选聘:是指在人事分类和定编定员的基础上,选择和配备合适人员充实组织中的各项职务,以保证组织活动的正常进行,进而实现管理目标。 27、人事考评:是人事考核、评价的总称,是指对组织内部人力资源状况进行考核和评价。 28、人事培训:是为开发组织人力资源而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在岗人员的业务知识、工作技能进行的培养、训练。 29、领导:是指在社会管理活动中具有影响力的个人或集体,在特定的组织结构中,通过示范、说明、命令等途径,动员组织成员以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30、领导者的影响力:是指领导者在与他人交往中,影响和改变他人心理和行为的能力。 31、领导方式:是领导者在领导活动过程中对下属的态度和行为的具体表现,是领导过程中领导者、被领导者及其作用对象相结合的方式。 32、激励:是激发人的动机,诱导人的行为,使其发挥内在潜力,为实现既定目标而努力的过程。

现代管理学复习资料

现代管理学名词解释 结构性维度描述组织的部特征状态的参数。 决策树是用二叉树形图来表示处理逻辑的一种工具。 网络计划方法网络计划方法,是把一个工程项目分解成若干作业(或称活动),然后根据作业的先后顺序、逻辑关系进行统筹安排,合理规划,分别轻重缓急,从而对项目整体进行控制和调节,更好地监控项目的进度,发现可能的瓶颈环节,以及必要时调度资源确保项目按计划进行。 前馈控制是指通过观察情况、收集整理信息、掌握规律、预测趋势,正确预计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采取措施,将可能发生的偏差消除在萌芽状态中,为避免在未来不同发展阶段可能出现的问题而事先采取的措施。 企业文化或称组织文化,是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 关联性维度反映整个组织特征状态的参数。 矩阵结构组织是一种将按职能划分的部门与产品服务或工程项目划分的部门相结合的组织形式,在一个机构的机能式组织型态下,因*种特别任务需求,另外成立专案小组负责,此专案小组与原组织配合,在形态上有行列交叉之式,即为矩阵式组织。 管理方格图是一纵轴和横轴各9等分的方格图,纵轴表示企业领导者对人的关心程度,横轴表示企业领导者对业绩的关心程度。 反馈控制管理人员分析以前的工作的执行结果,将它与控制标准相比较,发现偏差所在并找出原因,拟定纠正措施以防止偏差发展或继续存在,就是反馈控制。 决策方式决策者在决策制定过程中组合运用各种资源的方式。 经济人假设主要观点:经济人”假设把人的一切行为都看成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自身的经济利益,工作就是为了获得报酬。人总是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资本家追求最大限度的利润,工人追求最大限度的工资收入,管理者和工人应该相互合作,以求共同繁荣。 影响力领导是一种影响力,是对人们施加影响的艺术或过程,从而使人们情愿地,真心地为实现组织或群体的目标而努力。 权利组织中,通过一定的程序赋予*个人的资源支配能力。 管理幅度又称管理宽度,是指在一个组织结构中,管理人员所能直接管理或控制的部属数目。 网格结构组织是一种"外部化”的组织结构,它只有很小的中心组织,并依靠其他组织以合同为基础进行制造、销售等等业务 社会人假设:"社会人”假设认为,人除了有经济上的需求外,还有友谊、受人尊重等社会因素方面的需求,社会性需求的满足比经济报酬更能激励人们。 学习型组织:所谓学习型组织,就是充分发挥每个员工的创造性的能力,努力形成一种弥漫于群体与组织的学习气氛,凭借着学习,个体价值得到体现,组织绩效得以大幅度提高。 决策方式体系:决策方式体是由以下三方面构成:1)明确区分组织运行过程中的决策问题类型;2)指明各种问题的具体决策责任人;3)规定决策责任人在进行决策时所采用的决策方式。 管理人假设:遵循令人满意准则进行经济活动的主体。 事业部结构组织:称为产品部式结构或战略经营单位。即按产品或地区设立事业部或大的子公司,每个事业部都有自己较完整的职能机构。 职权:职权是由于处于更高层次的管理者的授权而获得的(需要一定的程序)——权力链。 复合决策过程:当一个组织中的管理人员将其决策方案以命令的方式下达给其下级要求其执行时,下级人员又会将该方案中所确定的任务作为目标来进行新的决策。

自考现代管理学知识点汇总

自考现代管理学复习笔记 第一编总论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第一节、管理概述 管理是一种与人类文明共存的社会现象。管理起源于人类的共同劳动。 “管”、“理”二字连用,表示在权利范围内,对事或物的管束和处理过程。 管理:在社会活动中,一定的人或组织依据所拥有的权力,通过一系列的职能活动,对人力物力、财力及其他资源进行协调或处理,以达到预期目标的活动过程。 史前人类社会管理的特点:前资本主义国家的管理的特点: 1、习惯化的管理方式 1、管理阶层兴起、管理成为政治统治的手段 2、原始民主的管理制度2、管理内容趋于复杂,管理权力开始分化 3、简单的管理机3、管理制度产生,但在管理中的作用受到限制 4、人格化的管理权力4、管理思想提出,但经验管理仍占主导地位 5、单一的公共事务管理 资本主义社会的管理的特点:现代管理的基本特点: 1、科学管理 1、系统化管理4、法治化管理 2、分权管理2、民主化管理5、以人为本 3、法制管理3、科学化管理 6、追求效率 4、经济管理成为管理的重点 原始社会的公共事务管理,主要依赖于传统习俗来实现。部落议事会充当管理部落行政事务的最高机关。部落联盟首领的更替与继承采用军事民主制的惯例进行。 资本主义以前国家管理是管理最为基本的形式。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分工的出现时在阶级和国家产生之后。整个前资本注意国家管理仍以高度集权为特征,国家管理表现为经验管理。 中西方古代文献中,讨论管理问题的:柏拉图的《国家篇》、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孔子的《论语》、孙武的《孙子兵法》、司马迁的《史记》。 资本主义国家的分权管理,就是把国家权力分为:1、立法权 2、司法权 3、行政权。科学管理理论最早产生于工商企业管理中。 现代管理的系统化管理的基本要求:现代管理学的民主管理在实践中的变现: 1.管理主体具有全局关联,注重管理组织整体功能的发挥 1.管理组织有通畅的沟通网络 2.管理主体能正确处理管理系统与各组成部分之前的关系 2.组织成员能充分表达自己意志 3.管理主体重视结构在整体系统中作用。 3.组织领导者尊重下层人员的意见 4.有完善的民主参与制度 5.有健全的民主监督和制约机制。 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区别: 1.管理宗旨:公共管理管理宗旨是维护、分配和增进公共利益; 私人管理以盈利为目的,以利润为导向,私人部门或组织只有依靠获取利润而生存 2.管理主体:公共管理主体是政府; 私人管理主体个人或从属于私人的组织机构 3.管理依据:公共管理的依据是国家法制规范和依法制规范授予的公共权力和委托权力; 私人管理的依据是私人权利和市场权威, 4.管理对象:公共管理以公共领域为对象; 私人管理以私人领域为对象,主要表现为:1.商业活动 2.会计活动 3.技术活动 4.财务活动 5.安全活动的管理以及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各项职能活动。 5.管理过程:公共管理过程充满政治气氛,受制于周密的政治安排,表现为:1.依法行政 2.民主权力行使 3.加强监督 4.阳光政府 5.回应性政府。 私人管理享受较为充分的自主权、自治权、是相对封闭的管理、

自考现代管理学全书重点归纳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管理:在社会活动中,一定的人或组织依据所拥有的权力,通过一系列的职能活动,对人力、物力、财力及其他资源进行协调或处理,以达到预期目标的活动过程。 管理的历史发展: 1、史前人类社会的管理:①习惯化的管理方式②原始民主的管理制度③简单的管理机构④人格化的管理权力⑤单一的公共事务管理 2、前资本主义国家的管理:①管理阶层兴起,管理成为政治统治的手段 ②管理内容趋于复杂,管理权力开始分化③管理制度产生,但在管理中的作用受到限制④管理思想提出,但经验管理仍占主导地位 3、资本主义社会的管理:①科学管理②分权管理③法制管理④经济管理成为管理的重点 4、现代管理:①系统化管理②民主化管理③科学化管理④法治化管理⑤以人为本⑥追求效率 公共管理和私人管理的划分: 1、管理宗旨:公共事务、公共利益;盈利、利润 2、管理主体:政府、非政府组织;个人、公司、企业 3、管理依据:公共权力、委托权力;私人权力、市场权威 4、管理对象:公共领域;私人领域 5、管理过程:政治气氛、政治安排;自主权、自治权

管理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管理是维系人类正常社会生活的条件 2、管理是社会资源有效配置手段 3、管理是社会生产力实现的基础 4、管理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保证,还能创造出新的生产力 管理学研究的对象: 1、生产力方面的问题 2、生产关系方面的问题 3、上层建筑方面的问题 管理学的学科特征: 1、管理学是一门理论性与应用性相统一的学科 2、管理学是一门定性与定量相统一的学科 3、管理学是一门软科学 4、管理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5、管理学是一门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相统一的学科

(完整版)自考00107《现代管理学》考核知识点(完整齐全)

第一编总论 第一章管理与现代管理学 第一节管理概述 一、管理[识记 1、管理起源于人类的共同劳动,凡是有人类生活的地方就必然有管理。 2、我们把管理定义为:在社会活动中,一定的人或组织依据所拥有的权力,通过实施既定措施,对人力、物力、财力及其他资源进行协调或处理,以达到预期目标的活动过程。 3、管理是一门兼具科学性、艺术性的社会活动。 4、在资本主义以前,国家管理是管理最为基本的形式。 [领会] 1、史前人类社会管理的特点:⑴习惯化的管理方式;⑵原始民主的管理制度; ⑶简单的管理机构;⑷人格化的管理权利;⑸单一的公共事务管理。 2、前资本主义国家管理的特点:⑴管理阶层兴起,管理成为政治统治的手段; ⑵管理内容趋于复杂,管理权力开始分化;⑶管理制度产生,但在管理中 的作用受到限制;⑷管理思想提出,但经验管理仍占主导地位。 3、资本主义社会的管理特征:⑴科学管理;⑵分权管理;⑶法制管理;⑷经 济管理成为管理的重点。 4、现代管理的基本特征:⑴系统化管理;⑵民主化管理;⑶科学化管理;⑷ 法治化管理;⑸以人为本;⑹追求效率。 二、管理现代管理领域的划分 [领会]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区别(2011年7月论述题) 公共管理:指各类公共组织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特征:依据委 征:以盈利为目的;以市场为导向。 区别:在管理宗旨、管理主体、管理依据、管理对象和管理过程等方面有明显差别。 1、管理宗旨不同。(1)维护、分配和增进公共利益成为公共管理的宗旨。(2) 私人管理以盈利为目的,以利润为导向。 2、管理主体不同。(1)公共管理主体广泛,不仅包括据于核心地位的政府, 还包括各类非政府公共组织。公共管理提供的是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它们具有不可分割性、非市场性、非排他性。(2)私人管理的主体简单而清晰,或个人或从属于私人的组织机构。 3、管理依据不同。(1)公共管理的依据是国家法制规范和依法制规范授予的 公共权力、委托权力。(2)在国家法律制度许可的范围内,私人管理依据的

现代管理学(自考复习资料)

现代管理学(自考复习资料)第一章导论 1、管理的四个阶段的特点 (1)史前人类社会:惯化的管理方式/原始民主的管理制度/简单的管理机构/人格化的管理权力/单一的公共事务 (2)前资本主义国家:管理阶层兴起,管理成为政治统治的手段/管理内容趋于复杂,管理权力开始分化/管理制度产生,但在管理中的作用受到限制/管理思想提出,但经验管理仍占主导地位. (3)资本主义社会:科学管理/分权管理/法制管理/经济管理(作为管理的重点) (4)现代社会管理:系统化管理/民主化管理/科学化管理/法制化管理/以人为本/追求效率 2、管理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02论述)(四点) a.管理是维系人类正常社会生活的条件; b.管理是社会资源有效配置手段; c.管理是社会生产力实现基础; d.管理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保证,还能创造出新的生产力

3、管理学学科特征(04简答):(五点) a.管理学是一门理论性与应用性相统一的学科; b.管理学是一门定性和定量相统一的学科; c.管理学是一门社会属性与阶级属性相统一的学科; d.管理学是一门软科学; e.管理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4、当代管理学特点:(四点)变革性/开放性/严密性/实用性 5、研究现代管理学的意义:(四点) a.有助于把握现代管理规律,提高人类社会实践活动能力; b.有助于合理组织生产力,发挥生产力在人类文明进步中的作用; c.有助于面向未来,实现管理国际化和管理创新. 6、进修当代管理学的途径:(四点) a.基本条件是马克思主义辩证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 b.出发点是统统从实际出发,认识国情; c.重要条件是分析借鉴国外有关理论; d.保证是掌握相关学科基本知识. 7、研究现代管理的具体方法:(五点)

自考00107《现代管理学》完整齐全

自考00107《现代管理学》完整齐全 1. 课程概述 自考00107《现代管理学》是一门关于现代管理理论和实践的综合性课程。本 课程旨在通过理论教学和案例分析,使学生系统地了解管理的基础理论、管理过程、管理行为、组织设计、管理决策等方面的内容,培养具备现代管理思维、方法和技能的实际应用型人才。 2. 课程内容 •第一章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理论体系 – 1.1 管理学的起源和发展 – 1.2 管理学的概念与特征 – 1.3 管理学的主要理论体系 •第二章管理过程 – 2.1 管理过程的定义与特征 – 2.2 管理过程的内容和环节 – 2.3 管理过程的规律 •第三章管理的领导行为 – 3.1 领导行为的概念和解释 – 3.2 领导行为的类型和特征 – 3.3 领导行为的有效性评价 •第四章组织设计 – 4.1 组织设计的基本原则 – 4.2 组织结构的设计与调整 – 4.3 组织文化的塑造和管理 •第五章管理决策 – 5.1 管理决策概述 – 5.2 确定管理决策的信息需求 – 5.3 有效的管理决策方法和技巧 3. 学习建议 •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可以先了解一些管理方面的基本知识,如企业管理、项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 •关注相关领域的实际案例,深入了解管理在实践中的应用。 •选购好的教材和辅导材料,并且结合实际问题逐步提高自己的应用能力。

•留足时间进行复习和练习,逐步深入理解和掌握本课程的核心内容。 4. 自考00107《现代管理学》是一门重要的管理类自考课程,涵盖了现代管理学的核心理论和实践内容。通过学习本课程,可以深入了解管理学的重要概念和基本理论,提升管理思维和应用能力,为今后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现代管理学学位考试复习资料知识分享

现代管理学学位考试复习资料知识分享 现代管理学复题汇总 第一章绪论 考试题型及分值:单选题 20%;多选题 20%;判断题10%;简答题 10%;计算题 10%;案例分析 10%;论述题20%。考试时间为 2 小时。 管理是在特定环境下对组织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通过优化配置资源来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 管理概念包含以下几层意思: 1.管理的目的是实现组织的目标。 2.管理工作要综合运用组织中的各种资源来实现组织目标。

3.管理工作的过程由一系列相互关联、连续进行的活动所构成,包括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它们成为管理的基本职能。 4.管理要紧紧围绕组织目标来进行,注重效率和效果。 5.管理工作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进行的,有效的管理必须充分考虑组织内外的特定环境条件。 组织中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资本资源、物质资源、信息资源和关系资源。 管理的基本问题是资源配置、人性假设和管理道德。 管理的主要目的是指导实践活动。 管理的职能包括计划(首要职能)、决策(贯穿整个管理过程)、组织、领导、人事、激励、协调和控制(使实践活动符合于计划)。

管理原理包括系统原理、人本原理、责任原理和效益原理。 管理的基本方法包括法律方法、行政方法、经济方法和教育方法。 管理者应是既拥有正式的主管职位行使权力,也能通过决策等管理工作对组织承担责任、做出贡献的人。 管理者的技能包括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和政治技能。创新是现代管理者素质的核心,创新素质主要体现在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上。 管理者的角色包括挂名首脑、领导者、联络者、监听者、传播者、发言人、企业家、故障排除者、资源分配者和谈判者。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管理理论发展阶段: 19 世纪末到 20 世纪初被称为古典管理理论阶段,包括:

自考本科现代管理学最全资料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一、名词解释 1.管理:是在社会活动中,一定的人或组织依据所拥有的权力,通过一系列的职能活动,对人力、物力、财力及其他资源进行协调或处理,以达到预期目标的活动过程。 2.管理学:是专门研究管理活动及其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3.现代管理学:是在总结管理发展历史经验和借鉴传统管理理论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现代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所提供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现代条件下进行的各种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学问。 4.比较研究法:是通过对不同管理理论或管理方法异同点的研究,总结优劣以借鉴或归纳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管理规律的方法。 5.定量分析法:是运用自然科学知识,把握管理活动与管理现象内在的数量关系,寻求其规律的方法。 6.历史研究法:是对前人的管理实践、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予以总结概括,从中找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实现古为今用的方法。 7.案例研究法:是通过对现实中发生的典型管理事例进行整理并展开系统分析,从中把握不同情况下处理问题的不同手段,以达到掌握管理原理,提高管理技能的方法。 8.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把现成的管理理论与管理方法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检验这些理论与方法的正确性与可行性,并在实践中不断概括总结新的理论与方法。 三、简答 1.史前人类社会管理的特点: (1)习惯化的管理方式 (2)原始民主的管理制度 (3)简单的管理机构 (4)人格化的管理权力 (5)单一的公共事务管理

2.资本主义社会(近代社会)的管理特征: (1)科学管理 (2)分权管理 (3)法制管理 (4)经济管理成为管理的重点 3.现代管理的基本特征: (1)系统化管理 (2)民主化管理 (3)科学化管理 (4)法治化管理 (5)以人为本 (6)追求效率 4.管理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管理是维系人类正常社会生活的条件 (2)管理是社会资源有效配置的手段 (3)管理是社会生产力实现的基础 (4)管理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保证,还能创造出新的生产力 5.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区别是: (1)管理宗旨不同 (2)管理主体不同 (3)管理依据不同 (4)管理对象不同 (5)管理过程不同 6.管理学的学科特征: (1)管理学是一门理论性与应用性相统一的学科 (2)管理学是一门定性和定量相统一的学科 (3)管理学是一门软科学 (4)管理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5)管理学是一门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相统一的学科 7.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1)是研究生产力方面的问题 (2)是研究生产关系方面的问题 (3)是研究上层建筑方面的问题 8.现代管理学的研究内容: (1)关于管理、管理学和现代管理学的基本问题 (2)关于管理职能的基本问题 (3)关于管理方法与技术的基本问题

《现代管理学》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单选题 1.P4首开管理定义先河的是——法约尔,它认为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2.P6最高权力机关——聪明议事会 3.P7管理最为基本的形式--国家管理 4.P12现代管理领域分为:公共管理和私人管理 5.P32战国时期的思想家荀子以孔子“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的富民思想为基础提出了“上 下俱富“的管理思想 6.P32西汉司马迁在荀子之后进一步提出了“上下俱富“的方略即-—善因论 7.P33人类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典——汉穆拉比法典 8.P36被誉为“人际关系之父”——罗伯特欧文 9.P42科学管理理论以“经济人"为假设 10.P46早期行为科学的代表人物梅奥及霍桑实验企业职工都是社会人 11.P52—53系统论创始人——贝塔朗菲控制论——维纳信息论—-申农 12.P54现代管理理论的丛林代表——孔茨 13.P55巴纳德被誉为“现代管理理论之父” 14.P55西蒙提出的决策准则,主张用“令人满意”准则取代“最优化标准” 15.P55系统管理学派的提出者——卡斯特和罗森茨韦克 16.P60,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兴起了企业再造运动,形成了“从毛毛虫变蝴蝶"的革命 17.P60以先进的信息系统和技术为手段,以满足市场或顾客的中长期需要为目标的是——企业再造 18.P61市场或顾客需求是企业再造的驱动力 19.P62强调以过程为核心的是——企业再造理论的精髓 20.P82林德布洛姆提出——渐进决策模式 21.P86戴伊和齐格勒提出-—精英决策模式

22.P95决策中枢系统是公共决策的核心公共决策的逻辑起点——问题 23.P100组织的第一要素——目标 24.P104首次提出“非正式组织”的概念——巴纳德 25.P108韦伯被誉为“组织理论之父“ 26.▲▲即容易出单选或判断说明题P112—114组织生命周期理论如下:1)—-——5) 1)创业阶段—-幼年期称“成长经由创造力”——“领导危机” 2)聚合阶段—-青年期称“成长经由命令"-—“自主性危机" 3)规范化阶段——中年期称“成长经由授权"——“失控危机” 4)成熟阶段—-“失控危机" 5)再发展或衰退阶段—-“官僚主义危机”或“硬化危机" 27.P134现代社会组织都强调法治的重要性,韦伯的科层制强调组织要求的—-“照章办事”就是法治 28.P138第一资源--人力资源,是最宝贵的资源 29.P144人力资源管理者不仅进入最高领导层,还成为——决策层的核心成员 30.P148制定职位描述和职位规范是-—职位分类的关键环节 31.P165分为强制性影响力和非强制性影响力的是—-领导者的影响力 32.P173以人为中心的理论—-Y理论 33.P175复杂人假设的提出者——沙因 34.P220强化理论的提出者——斯金纳 35.P221通过对积极性行为的表扬、奖励、使人的行为更加积极、主动——积极强化(正强化)(判断说明题) 36.P221对某种观念淡薄,不能严格遵守遵守而受到批评和处罚,近期表现良好,从未发生过什么,批评和 处罚随之撤销——消极强化(负强化)(判断说明题) 37.P221对某种消极行为采取具有警戒性的强制措施-—惩罚(判断说明题) 38.P221对那些功于表面文章、善于在领导面前表现自己,喜欢打小报告的人而采取的视而不见、不予理睬

自考本科现代管理学

自考本科现代管理学 现代管理学是指根据现代社会的特点和管理发展的要求,对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进行研究和探索的学科。自考本科现代管理学课程主要涵盖了管理的基本概念、管理职能、管理的发展趋势等内容。下面将介绍自考本科现代管理学主要的内容和意义。 一、管理的基本概念 管理是指通过协调和组织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资源,实现组织预定目标的一种活动。自考本科现代管理学课程首先介绍了管理的基本概念,包括管理的定义、内容、特点和基本原理等。了解管理的基本概念对于理解后续的管理理论和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管理职能 管理职能是指管理者在组织中进行管理活动时需要履行的各项职责。自考本科现代管理学课程重点介绍了管理职能的内容和要求,包括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方面。通过学习管理职能,可以帮助学习者建立起系统化的管理思维和管理方法,提高管理能力和效率。 三、管理的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管理也在不断地演变和进步。自考本科现代管理学课程通过介绍管理的发展趋势,使学习者了解到管理的新理论和新实践,帮助学习者跟上时代的步伐,适应管理的新要求。管理的发展趋势包括全球化、信息化、知识化等方面,学习者可以通过对这些趋势的理解和掌握,提高自己的全球化视野和战略思维能力。

自考本科现代管理学课程的学习对于个人和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个人而言,学习现代管理学可以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和竞争力,使个人在职场和生活中更好地协调和管理各种资源,实现个人的发展目标。对于社会而言,学习现代管理学可以培养大批具备管理能力的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总之,自考本科现代管理学是一门重要的管理学科,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可以了解到管理的基本概念、管理职能和管理的发展趋势等内容,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和竞争力,为个人和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现代管理学自考复习资料

00107现代管理学复习资料(选择题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 1.首开管理定义先河的是(B ) A.西蒙B.H.法约尔C.小詹姆斯·H.唐纳德D.孔茨 2.人类管理思想史上发展最早也最全面的成果之一是(A ) A.行政管理思想B.生产管理思想C.军事管理思想D.教会管理思想 3.被誉为人事管理的先驱者、“人际关系之父”的是(B ) A.亚当·斯密B.罗伯特·欧文C.乔治·埃尔顿·梅奥D.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 4.泰罗认为,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A) A.提高劳动生产效率B.制定标准定额C.挑选第一流的工人D.开展心理革命 5.亨利·法约尔认为,在管理的五项职能中,最重要的管理职能是( C ) A.组织B.指挥C.计划D.协调 6.古典管理理论对人性的假设是(D ) A.“社会人"假设B.“复杂人”假设C.“自我实现人"假设D.“经济人”假设 7.企业再造的驱动力是(B ) A.组织管理的需要B.市场或顾客需求C.技术革新的需要D.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8.要求企业把注意力从市场的供给方转向需求方的新型战略是(D ) A.竞争战略B.企业再造C.红海战略D.蓝海战略 9.将决策分为战略决策和战术决策的根据是(A ) A.决策目标所涉及的规模和影响程度不同B.决策内容的具体情况不同 C.决策所处的时期不同D.决策所要解决的问题的不同 10.美国著名的政治学家和政策科学家查尔斯·林德布洛姆提出的决策模式是( B )A.理性决策模式B.渐进决策模式C.集团决策模式D.精英决策模式 11.在组织的构成要素中,唯一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组织要素是(D ) A.目标B.信息C.程序D.人员 12.以对法律确立的职位权力的服从为基础而形成的权威称为(C ) A.传统权威B.超凡权威C.合理-合法权威D.法律权威 13.美国学者彼得·圣吉在1990年出版的《第五项修炼》一书中,首次系统地提出的全新概念是(B )A.学习型社会B.学习型组织C.学习型企业D.学习型国家 14.产生最早,也最为简单的组织结构模式是( A ) A.直线制B.职能制C.直线职能制D.事业部制 15.在职位的分类中,把工作性质不同,权力大小、责任轻重、所需资格、工作难易程度基本相同,从属于不同职系的一个职位序列称为( C ) A.职系B.职级C.职等D.职位描述 16.不属于强制性领导影响力的产生因素的是(A ) A.才能因素B.传统因素C.职位因素D.资历因素 17.不成熟-成熟理论的提出者是(B ) A.道格拉斯·麦格雷戈B.克里斯·阿吉里斯C.埃德加·沙因D.弗雷德·菲德勒 18.在领导方式的类型中,领导者运用启发、诱导、商讨、教育的方法,使下属心悦诚服地接受并贯彻领导意图的领导方式是(C) A.强制命令方式B.物质激励方式C.疏导教育方式D.榜样示范方式 19.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类最高层次的需要是(D ) A.安全需要B.归属需要C.尊重需要D.自我实现需要 20.变量的取值除了有类别、属性之分外,还有等级次序上的区别,这指的是(B )A.定类变量B.定序变量C.定距变量D.定比变量

2023年自考科目现代管理学重点

目前管理学重点 第一章 1、管理旳定义:在社会活动中,一定旳人或组织根据所拥有旳权利,通过一系列旳职能活动,对人力、物理、财力及其他资源进行协调或处理,以到达预期目旳旳活动过程。 2、现代管理领域旳划分“公共旳”与“私人旳”比较。P12页 第二章 1、近代西方管理理论旳先驱者: 小詹姆斯·瓦特和马修·鲁滨逊·博尔顿:发展了管理技术—市场研究与预测技术;生产计划技术;生产过程规范化和产品部件原则化;根据工作流程有次序地安装机器;成本核算制度;培训与管理;按成果支付工资;工人福利由自己保管等。[英] 亚当·斯密:《国富论》及劳动分工。[英古典政治经济学杰出代表] 罗伯特·欧文:关怀人旳哲学—改善工厂内旳工作条件;限制童工旳最低年龄;缩短工人旳劳动时间;为工人提供厂内膳食;设置按成本向工人发售生活必需品旳商店;通过建造房舍与修筑街道改善工人居住条件,等。“人际关系之父”,人事管理旳先驱。[英空想社会主义者] 查尔斯·巴贝奇:细致分析了劳动分工能提高生产效率旳原因7点,强调劳资协作,提出一种固定工资加利润分享旳制度,制度旳好处5点;全面论述了详细管理,设计有关原料旳表格,探讨使投资效率更高旳大工厂旳优越性及这些工厂原料,工艺过程和制导致本;探

讨同一领域各个企业旳比较研究。[英数学家、发明家,科学管理旳先驱《论机器和制造业旳节省》] 安德鲁·尤尔:强调三项原则:机械原则、道德原则、商业原则;建立学院传授知识,对法国管理学者夏尔·潘迪有影响,而后都又对管理大师法约尔产生了直接影响。[英医学博士,管理教育旳先驱] 丹尼尔·麦卡勒姆和亨利·普尔:丹制定严密旳管理制度——①明确分工负责制;②授予权力;③采用措施理解与否履行了职责;④每日汇报核查制度反应状况。和严密旳组织措施——①职工分等级,并穿上标有等级旳制服;②指定职务阐明书,按规定开展工作;③绘制组织图表明各部门之间旳分工和汇报控制关系;亨进定步发挥其管理思想—①主张建立一种管理体系,组织、沟通、信息原则。②注意到企业中人旳原因,提出变化僵化旳领导作风。[丹苏格兰籍赴美移民,其经验被美宾夕法尼亚铁路企业采用。亨《美国铁路杂志》编辑] 2、泰勒旳科学管理理论 一、科学管理旳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二、为了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必须为工作挑选第一流旳工人 三、为了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必须实现原则化 四、在制定原则定额旳基础上实行差异计件工资制 五、设置计划层、实行智能制 六、对组织机构旳管理控制实行例外原则 七、为实现科学管理应开展一场“心理革命”

现代管理学自考复习资料

现代管理学自考复习资料 现代管理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是现代企业实现高效管理的 核心内容之一。在现代企业中,管理层需要掌握一系列的管理知 识和技能,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日益变化的市场环境和不断增 长的竞争压力。而在准备现代管理学自考复习资料时,需要重点 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一、理论知识的掌握 现代管理学自考考试需要掌握的理论知识非常丰富,涉及到组 织理论、管理学理论、领导学理论、企业文化理论等多个方面。 考生需要熟悉每个理论的基本概念、内容、发展历程以及理论的 应用。 对于组织理论,考生需要了解组织的定义和特征、组织性质、 组织构成、组织行为、组织变革和组织生态学。对于管理学理论,考生需要熟悉管理的定义和特征、管理的目标、管理的职能、管 理过程和管理机制。领导学理论则涵盖了领导的定义、领导的功能、领导的格局、领导的风格和领导的行为等方面。企业文化理 论则需要考生引入企业发展战略、理念与文化之间的关系等内容。

通过对这些理论知识的深入掌握,考生就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各种管理理论,从而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 二、实践经验的积累 现代管理学自考对于考生的实践经验和管理技能都有较高的要求。因此,考生需要根据平时在工作中的经验,结合学习的理论知识,寻找出最佳的管理解决方案。同时,考生还需要学会如何有效地进行团队管理和沟通,这对于成为一名出色的管理者至关重要。 在实践中,考生可以通过工作中的实际案例来复习现代管理学的理论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发现和掌握新的管理方法和技能,同时也可以提高自身对于管理问题的处理能力。在与团队成员和高层管理层的交流中,也将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应用现代管理学的知识和技能。 三、实践模拟的练习

现代管理学复习范围

现代管理学复习资料 1.管理是一种社会现象,它起源于人类的共同劳动。 2.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认为管理包括五项职能。 3.把管理职能划分为计划、组织和控制的美国学者是戴维斯。 4.与私人产品相比较,纯粹的公共产品的特点是非排他性、不可分割性。 5.行为科学可分为早期与后期两大阶段,其中早期行为科学又称人际关系论。 6.泰勒在科学管理理论中提出了例外原则,其目的是解决总经理的职责权限问题。 7.管理思想史上,巴纳德被誉为是“现代管理理论之父”。 8.—般管理理论是古典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代表人物是法国的法约尔。 9.英国学者查尔斯·巴贝奇认为,要调动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应釆用固定工资加利润分享制度。 10.霍桑实验证明,劳动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职工的工作态度及人际关系状况。 11.控制论是研究各类系统的控制和调节的一般规律的科学,其创立者是诺伯特·维纳。 12.管理是一种社会现象,它起源于人类的共同劳动。 13.梅奥等人通过霍桑实验创立了社会人”假说。 14.美国著名的政治学家和政策科学家查尔斯·林德布洛姆提出的决策模式是渐进决策模式。 15.蓝海战略理论体系中所谓的“红海”是指业已存在的饱和市场。 16.社会系统学派的创始人,美国学者切斯特·巴纳德的重要贡献是提出了权威接受理论。 17.具有回溯分析、非零起点、双重优化特点的决策类型是追踪决策。 18.产生最早也最为简单的组织结构模式是直线制。 19.管理思想史上,德国学者马克斯·韦伯被誉为是“组织理论之父”。 20.将管理机构划分为职能管理机构和专门任务小组的组织结构模式是矩阵制。 21.提出“实现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等五项修炼的是学习型组织理论。 22.在管理决策中,只有釆取“满意准则”,才是更合理、更可行的。提出这一观点的学习型组织理论。 23.传统人事管理的主要任务是为组织招募人员。 24.同一职系内对职位进行纵向划分的是职级。 25.传统人事管理向当代人力资源管理过渡或转折的重要原因是人际关系运动的兴起。 26.在职位分类中,司局级正职与巡视员属于同一职等。 27.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职位分类的第一步是职位调查。 28.决策理论学派根据决策给定条件不同,归纳出的决策类型是程序化决策与非程序化决策。 29.“不成熟一成熟”理论主张,在管理中选择领导方式应该以“现实”为中心。 30.按照领导四分图理论,效果最差的领导方式是低组织低关心。 31.按照管理方格理论,在九等分的方格图上,下列坐标位置代表任务型领导的是9.1。 32.提出“复杂人”假设,认为人的需要会根据不同的发展阶段、生活条件和环境而改变的是埃德加·沙因。 33.领导者在不同条件下选择不同领导方式,以期达到理想领导效果”的主张属于低组织低关心。 34.领导方式理论归纳的领导类型是放任自流式。 35.某员工善于做表面文章,喜欢在领导面前表现自己,领导决定对他视而不见、不予理睬。按照强化理论的观点,领导这种做法属于消退。 36.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处于低层的需要是安全需要。 37.认为“领导者的领导方式应该随着被领导者成熟程度的变化而变化”,这种理论领导生命周期理论。 38.根据强化理论的观点,下面能够归于奖励性强化的措施是消极强化。 39.符合“波特——劳勒模式”的是个人的努力程度取决于激励力的大小。 40.某企业面临整体改制,需要裁减员工、转换机制,而企业员工人数多,改革范围大,情况各异,要求差别大,在这种情况下管理者宜釆用的协调方法是酝酿协商。 41.根据领导生命周期理论,当下属的成熟程度处于不成熟阶段时,领导者应采取的领导类型是高工作低关系。 42.按照行为科学家莱维特、巴维拉斯等的沟通方式分类理论,社会上流行的微信群沟通方式可归为全通道沟通。 43.对组织内部的管理活动及其效果进行衡量和校正,确保组织目标及计划得以实现的管理职能是控制。 44.管理关系中,管理对象或者下级需要对上级组织或者领导汇报结果、反映情况、提出建议的沟通类型是反馈沟通。 45.反馈控制的依据是结果。

(完整word版)51966《现代管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现代管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一、多项选择题 1.企业外部环境包括()。 A政治法律 B科学技术 C社会文化 D自然条件 E经济条件 F竞争态势 2.()不是系统所具有的特征。 A整体性 B复杂性 C模糊性 D控制性 E目的性 F适应性 3.管理的经济环境是一个多元、动态的系统,主要由()要素构成。 A经济结构 B经济发展水平 C气候条件 D宏观经济政策 E资源状况 F 经济体制 4.现代管理学的学科特性表现为()。 A综合性 B科学及艺术性 C系统性 D不精确性 E是一门软科学 5.管理的目的就是有效地实现组织的目标,较为完整的有效包括()。 A效率 B效益 C效应 D效果 6.现代社会中,管理可以说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其主要作用有()。 A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因素 B提高组织经济效益 C促进社会快速发展 D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7.按照系统的思想,管理的效益原理应当是广义的效益,它包括()。 A经济效益 B企业效益 C社会效益 D生态效益 8.管理是一种人的行为,它一般包括()基本要素。 A管理者 B被管理者 C管理环境 D管理目的 E管理方法 9.卡尔森以前只有宾馆管理经验而无航运业管理经验,但是他被聘为美国泛美航空公司总裁后,短短三年,就使这家亏本企业成为高盈利企业,你认为下面总结有道理的是()。A最高管理者无需专业知识,只要会学习,勤于思考就够了; B成功的管理经验具有一定的普适性,所以可以成功移植; C成功管理的关键是,只要做好人的管理,就可以取得成功; D这是一种巧合,只能说明卡尔森有很强的环境适应能力。 10.一般来说管理人员应当具备的技能包括()。 A技术技能 B人际技能 C 领导技能 D决策技能

01511现代管理实务---自考重点

现代管理实务课程代码:01511 第一章现代管理学导论 (一)现代管理的含义与特征(重点) 现代管理的含义 1.包含的类别:决策说;协调活动说,工作说,资源说,器官说,程序说。 现代管理的核心是实现组织资源的有效整合 2.现代管理的特征(理解)二重性、动态性、创造性、统一性 (二)现代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体系(次重点) 3.现代管理学的研究对象:管理学所涉及的一切领域 4.现代管理学的研究体系 (三)现代管理学研究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历史比较法是一种基于时间序列、纵向的研究纵向方法,是从纵向的、历史的角度考察和研究管理的起源和发展、管理的历史类型和经验、不同时代管理的特点等,从中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 系统研究法可以应用以下方法:信息方法、功能模拟法、黑箱法 个案研究方法是对某一具体社会单位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的方法。 心理研究方法是属于行为主义的研究方法。 归纳演绎法是属于逻辑分析方法的具体形式之一,具体分为归纳法和演绎法 (四)现代管理在治国中的地位与作用(一般) 1、现代管理在治国中的地位与作用: 首先管理处在一切生产领域中;其次,管理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再次,管理作为一门学科处于诸学科的综合地位。最后现代管理组突出的特点在于它的应用性。 2、如何发挥现代管理在治国中的作用 答:现代管理是国家经济腾飞的增效力。现代管理师促使整体功能充分发挥的催化剂。现代管理师培养现代管理人才的大学校。现代管理师兴国之道。 第二章中西方管理思想 (一)东方管理思想(次重点) 一、中国传统管理活动 中国传统管理活动主体的正当性基础表现在:1.德性 2.能力 3.身份等级 中国传统管理活动的有效性保障:1.德治教化2.法律规制3.权数运用 中国传统管理活动的作用对象:1.君 2.臣 3.民 二、中国近代管理思想的嬗变 (1.洋务运动:近代管理模式的试验2.清末新政“近代管理体制的蜕变3.辛亥革命:近代管理理念的飞跃) 三、中国现代管理思想的两种路向:后孙中山时代的国民独裁统治;人民民主管理思想的理论与实践 (二)西方古典管理思想(次重点) 1、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泰罗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其倡导的科学管理核心目的是为了提高工厂的生产效率。 体现在八个方面: 1.劳动定额原理(为某种工作规定出合理的日工作量) 2.第一流工人制 3.标准化管理(必须用科学的方法对公认的操作方法、使用工具、劳动和休息时间的搭配以致机器的安排和作业环境的布置进行分析,消除不合理因素,把各种最好的因素结合起来,形成一种科学的、标准的操作方式。) 4.刺激性工资制度(制定科学的定额和标准;按照工人完成定额的不同情况实行不同的工资率;把工资给人不是给职位) 5.思想革命 6.计划和执行分离原理 7.职能工厂制(工厂是“军队式“的组织结构形式)] 8.管理的例外原则(是指工厂的高层管理者只集中精力处理生产经营中重大的问题,而把那些经常出现、重复出现的“例行问题”的解决办法制度化、标准化,并交给工厂中的下级人员去处理) 2、法约尔的一般管理思想:法约尔被誉为“现代经营管理之父”,他归纳出一般的14项管理原则:劳动分工、权利与责任、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人员的报酬、集权、等级系列、秩序、公平、人员稳定、首创精神、人员团结 3、韦伯行政管理思想(韦伯最大的贡献是提出了理想的行政组织模式—科层制)科层制是指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