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创作中的联想和想象(诗歌部分)

创作中的联想和想象(诗歌部分)

创作中的联想和想象(诗歌部分)
创作中的联想和想象(诗歌部分)

创作中的联想和想象(诗歌部分)

文学创作要立足于现实和一定的社会背景,但是又不能直面于对现实的描述,创作者应当从中提炼出值得讴歌或者鞭挞讽刺的某个侧面,作为自己抒发感情的基调和铺垫,然后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对氛围进行渲染,对感情加以浓化,哪怕只是几种同一意境下联系在一起的几个意象,也会相互交织,相互弥补,相伴而生万象,使意境更加完美丰满,使感情的升华更具鲜活的背景,景,情,人,境,相携而生感,从而增添其图画感,立体感和美感,让人读后,自感画面就在眼前。

记得,五月的一个早晨,沿着倪伦河河岸晨练,空气有点儿清凉,漫空中弥漫着阵阵的槐花的清香,沁脾怡心,顿觉浑身舒然,猛吸一口,却又全无,一会儿却有直逼鼻息。河堤上绿树层层,洋槐,李子,塔松,绿杨,冬青,碧草,弓桥卧波,堤转径曲,翠鸟婉鸣,流水潺潺,晨练者来来往往,太极,练声,各从其好。那意境,顿感身心愉悦,诗情顿生,于是,联想想象,形成一个意象共生的晨景画面:晨清春凉叶色浓,径曲堤转鸟弄情。一桥枕水水微动,小亭之上有歌声。《倪伦河晨景》

有时候,当你看到某一个场景素材或者值得动笔的意象,不能就景言景,就事论事,要展开联想,拓展其空间容量和景物的内容与内涵,增添相关的人、物以及细节。写景是为抒情服务的,抒情更要借用多重意象的交叠和融汇,最后达到对境中的最重要元素(人或者动物)的活动的描写,或者升华到哲理的思考,并能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和水到渠成的同感。

现在正值杨柳絮绒飘飞的季节,看絮绒飘飘,漫天飞舞,若雪花轻飘,并有絮绒团团旋旋,汇集路边,簇簇涌涌。偶有风来,旋而不见,而空中依然,人行路上,侧头遮面,以防絮绒入鼻迷眼,仍却是絮绒满头,紧锁眼眉。便想象着有孩童,互相追逐,跳起身脚,手抓绒团,然后伸到眼前,鼓起腮帮,猛力吹飞,继而欢呼雀跃。联想到有孩童,捧起路旁团团绒团,扬手猛撒,絮落眼前,如天女散花,转身而笑。于是画面顿生,有感于此,写出《柳絮》:谷雨前后柳絮天,漫天飘飞路旁旋。谁家儿童追欲捉,误入鼻息也迷眼。低头侧行手遮面,絮绒翩翩落发边。更有孩童竞相嬉,捧起絮团散眼前。

画面清晰可见,逼真,让人动情,想象的空间极为广阔,甚至读者读后,在想象的同时无形中也会不由自主地融入自己的亲身影像,参与其中,想象着自己的童年。

创作中有时还可以,甚至需要通过进行联想和想象,把相似的,同类的,相关的,相对的意象或者情节,细节,连在一起,共同造就一个和谐共生的氛围,使场景意境化,使含量丰富,使内容充实,使人物和画面更鲜活。

先想像一下下面的意境,然后展开联想。

前天南风一夜吹,第二天,春暖花开,万木醒眼,一切欣欣然,舒筋展骨,连冬眠的蛙也耐不住寂寞,蛙鼓声声,聒噪不停,近一阵,远一阵,此起彼伏,遥相呼应,甚至第二天,晨练时,路旁的沟渠内,仍然传来,脆脆的蛙鸣,伴着婉转悦耳的鸟鸣,响在略有清冷的早晨,引数不清的晨练者驻步,指指点点,话语中颇多讶异。

但是昨晚,一夜的雨,夹着几阵风,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第二天,雨还在时断时续地下着,低洼处积满了水,倪伦河两岸,大理石方砖砌成的路面上落满了杨树的绒团,伴着一颗颗枯黄的柳穗。河塘两岸,柳树已经逐步褪去了鹅黄,泛着浅绿的光泽,雨中的杨树梢上湿湿的绿。站在三楼上,遥看楼前甬路旁的法桐,枝桠伸展,新叶满枝,急切的样子,着急

地堆满了满树的枝头。而河边路旁的刺槐,在雨中泛着黝黑的光泽,虬枝突突,小枝颤颤,似在探寻着春天的讯息。地理园里,几天前,一直开着艳丽的花炫耀着,吸引着游人驻足折枝的那几棵杏树,还有那几棵不知名字的植物,经过一夜的洗礼,花瓣铺满了地,着实让人痛惜不已。花落细叶出,那新出的细叶也着实让人倍添希望的生机。

先点明意象:春风,春暖花开,蛙鸣,(风清气明),一夜雨后,(产生转机)。

然后展开联想:杨绒柳絮(驻春意象正当时),法桐银杏(迎春吐叶),刺槐(探春刚冒芽,落花满地(惜春春去也),出现意象的层次感,时间差,产生明显的对比,最后以杏花落雨来反衬人的惜春感,于是形成了一幅活生生的画面,把诸多的意象连在同一个意境之中,构建成篇《春雨》:昨夜春雨昨夜心,洗却枝头冬遗尘。柳去鹅黄出浅绿,杨脱绒团绿将茵。楼前法桐一朝醒,路旁刺槐探春讯。可怜一地杏花雨,痛煞多少爱春人。

创作中有时还会通过想象和联想,把本来平实,质朴,毫无新意可言的景致和意境,生活化,夸大化,甚至借用一种典型的或者异乎寻常的意象,表达出惊讶,欣喜或者另类的情感,从而达到耐人寻味的效果。

有一天,推开阳台窗户,纳新透气,远眺原野,外面阳光清旭,顿有暖意扑面,远看,远处倪伦河边,新绿透吐几分,柳着绿意,尘将褪去,实感欣然。于是,推出小车,骑行河边,一路之上,虽有车来车往,然而其声也急,其响也浊,来去忽尔,唯鸟鸣婉转,入耳独具,其鸣也脆,其声也怡,实觉焕然一新。想象着河堤之上,老幼皆有,儿童追逐,嬉戏打闹,喧声脆耳的景象,再联想堤外远处,诸多鸢飞在天,五颜六色,或起或落,顿觉春天已至,内心年轻,感情蓬生:写下小诗:推窗顿觉暖几许,遥见新绿透几丝。入耳独闻哽鸟语,堤外鳶飞几童嬉?

诗歌的创作,不能单纯地写实,采用联想和想象,可以使意境诗化,创造更美,更诗意的画面,看到几棵苦菜花开,黄花朵朵风中摇,便要联想到一地花开,甚至想象苦菜花开,黄花满园,并有打碗花,猪草秧花,夹杂其间,红粉艳白,点缀其中,诗意摇动,人若身处其中又怎样,或躺或卧,手拿一本美文又是怎样的惬意,在想象的空间中,意蕴无穷,但是要符合开篇设立的意象存在的意境。联想到的意象更要符合时令,相提并生,由此牵彼,并留予想象,-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和余地,以引起读者的共鸣和同感。

诗歌的想象

放飞想象的翅膀 ——浅谈诗歌理解的情境再现法 优秀而又经典的古诗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内涵丰富深刻,意境高远深邃,充满着智慧与哲理,给人以启迪,千百年来,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成为祖国文化的瑰宝,这块瑰宝,以其最简洁的文字,给我们传达了最丰富的情感。但是,为什么这么优美深刻的作品,几乎是每年高考中得分率最低的呢?我认为,不是题目难做,而是考生没有理解好诗歌的本身内涵就根据经验下笔。要做好一道诗歌考题,正确理解诗歌,把握诗歌内涵是根本。那么,在高考复习中,我们该如何教会学生快速而正确去理解一首诗歌呢?本人认为是教会学生想象,调动其想象力,进入诗歌情境,再现生活画面。高尔基说:“只有作家描写的一切历历浮现在读者的眼前,使读者能够从个人经验,个人积累的印象和知识出发,‘想象”出作品可提供的画面、形象、人物和性格,而且对这些有可补充的时候,作家的作品才能够在某种程度上打动读者的心。”可见,对于诗歌的理解,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是何等重要。 在高三的诗歌板块复习教学中,对于如何正确理解诗歌方面,本人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 一、深情诵读,用心感悟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就是告诉我们诵读是学习、理解诗歌的根本。诗句的文字本身只是一种静止的符号,当我们以声音的形式把它表达出来,它就形象生动起来。声音的高低起伏,节奏的快慢缓急本身就蕴含着情感。因此,学生通过反复多遍的诵读,也自然会初步感受到诗歌的情感和诗句美妙的韵律,这为进一步理解诗歌做了很好的铺垫。 要注意的是,每一首诗歌,都有其自身独特的内涵,诵读时一定要注意节奏,这样才能更好的感悟到诗歌的内涵。复习之初,教师可以为学生进行范读,教师通过自己声情并茂地诵读和感染学生,并在诵读的节奏、语调、停顿等方面给予学生指导,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朗读节奏,培养学生准确的语感。 以李白的《蜀道难》为例,教师可以进行范读,并作这样一些诵读提示:开篇“噫吁巇,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几句感情激昂豪放,要读出一种强烈的感叹意味,特别是“难于上青天”这几个字要用升调读,读来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想象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想象 ——《中国古典诗词的美感与表达》之十二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对“神思”曾作了形象的描述:“古人云:‘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神思之谓也。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刘勰所说的神思,就是想象力。所谓想象,就是再现记忆中的印象或是对印象加以扩大或组合。文艺创作要有独创性,就必须有在人意中又出人意表的想象。所以,古往今来的文论家都很重视想象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德国黑格尔说:“真正的创造就是艺术想象的活动”;俄罗斯的别林斯基说:“在诗中,想象是主要的活动力量,创作过程只有通过想象才能完成”。清人方东树说李白的诗歌是“发想超旷”,陆时雍说李白是“想落天外”。诗人艾青说:“想象是诗歌的翅膀,没有想象,诗人就无法在理想的天空飞翔”。 浪漫主义诗人的想象力非常丰富,我们只要读一读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古风》十九,李贺的《梦天》、《李凭箜篌引》,岑参的《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等即可深知。其实,现实主义诗人也必须有丰富的想象力,杜甫的《秋兴》八首,《咏怀古迹》五首,《洗兵马》,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关于音乐的描绘,《长恨歌》中临邛道士对海上神山的搜寻,陈与义的《中牟道中》,元好问的《客意》等,之所以成为名诗、名句,与其中的想象力发挥关系极大。 一、想象的作用和范围 诗人的想象力范围可以“精鹜八极,心游万仞”,“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过去、现在、未来,任意遨游;天上、人间、地狱,无处不在。“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金陵五题》),这是过去和现在的对接;“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是今日对未来的期待!李白想象自己在天上的情形是“天上白玉京,五城十二楼。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经离乱后天恩流夜郎》);他想象中的现实是“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流血涂草野,豺狼尽冠缨”(《古风》十九),他想象中的黄泉是“纪叟黄泉里,亦应酿老春。夜台无李白,沽酒与何人”?至于想象在艺术创造中的作用,具体说来有以下三点: 1、赋予抽象的事物以形体 一种思绪如“愁”在艺术创造中如何表现?中国古典诗人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李煜有时将愁想像成一团乱麻,“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相见欢》),有时又想像成随地而生的春草,“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清平乐》),有时又想像成滚滚东去的江

中国诗歌中的想象

中国诗歌中的想象 摘要想象是文学创作的核心概念是无可置疑的,但是不同的文学体裁和不同民族的文学体系其想象力在文学作品中学作品中的表现形式和手段是不同的。想象在诗歌中的表现是最为集中和多样的。在中国传统诗歌中,无论是创作还是诗论中对于想象力的强调多由景物兴起而联系到诗人内心的感受。想象在中国古典诗歌创作中不止是一种创作手段,而是诗人认识世界和自身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想象意境情感 文学需要想象,这是不言而喻的,文学对生活的再加工的性质决定了,想象在文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在诗歌创作中就是这样,诗歌的言简和意义的丰富深邃之间得以联系起来的桥梁就是想象,这种想象不仅在创作过程中必不可少,在欣赏诗歌时,作为读者的我们同样需要展开丰富的想象才能进入诗歌所营造的意境之中。对于着眼于微言大义、余味曲包的中国古典诗歌来说,这一点就体现的更为明显。晋人陆机的《文赋》就描写了文学创作过程中想象的情形:“其始也,皆收视反听,耽思傍讯,精骛八极,心游万仞。其致也,情瞳眬而弥鲜,物昭晰而互进。倾群言之沥液,漱六艺之芳润。浮天渊以安流,濯下泉而潜浸。于是沉辞怫悦,若游鱼衔钩,而出重渊之深;浮藻连篇,若翰鸟缨缴,而坠曾云之峻。收百世之阙文,采千载之遗韵。谢朝华于已披,启夕秀于未证。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然后选义按部,考辞就班。”如果诗人不进入这样的一种忘我而心与物游的想象的至高状态,那么很难想象他能做出什么好诗来。 中国古典诗歌讲究意境,这个意境以物的形式表达出来,却又不是黏着于物的,而是在这个物的境界里生发出一种无一言明的情绪状态,而这种状态只能由想象才能在物质世界中飞腾起来,展开一个观念的世界。想象是诗人从现实的生活跃入感性天地的最要的催化剂。就像我们读到:“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王维:《秋夜独坐》)这样平淡而朴实的诗句的时候,实际上,在这再普通不过的风景之后,隐藏了诗人最自由的想象,诗人其实就是雨中的山果,就是灯下的草虫,诗人把自己想象成大自然的一份子,那么他的感受也就是大自然的感受的一部分了。可以说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想象都是在意境的召唤下的想象,而非仅仅为了文辞的华美和寄意的深刻而想象。这种想象不仅仅是文学创作的一种手法,而毋宁说是一种人生态度的展现的方式。晋人张翰做《思吴江歌》:秋风起兮佳境时,吴江水兮鲈鱼肥,三千里兮家未归,恨难得兮仰天悲。诗歌所表达的很简单,就是对于故乡的想象,具体的想象

想象与联想教案

3.2---3.6课程总体安排 第一课时3.2 星期一上午第四节(11:10—11:55)评讲作文、指导新作文写作 第二课时3.3 星期二上午第二节(9:05—9:50)学习“赏析指导”、《将进酒》 第三课时3.4 星期三上午第二节(9:05—9:50)《阁夜》及杜甫诗歌鉴赏指导 第四课时3.5 星期四上午第三节(10:15—11:00)《虞美人》、《苏幕遮》 第五课时第四节(11:10—11:55)点击高考,结合前两单元总结诗歌鉴赏基本方法第六课时3.6 星期五下午第二节(3:00—3:45)自由命题仿写或创作诗歌,分享阅读,评点周记 第一课时:评讲作文、指导新作文写作 【教学目标】 1、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联想和想像能力。 2、领悟写作中如何运用联想和想像。 【教学过程】 1、点评上一篇作文情况:(15—20分钟) 2、课程导入:接下来,我们就来一同学习一下,如何运用联想和想象来使我们的写作更具有多样性和独特性。前不久,我国有关部门完成了一个有关于"中国城市儿童想象和幻想研究"课题,该研究透露了许多闻所未闻的信息,比如,想象在儿童的学习和思维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人的想象力越强,思维能力越强;想象力强的人,记忆能力一般也较高。调查资料显示,幻想力和想象力特别强的学生,学习成绩也比较好。想象力也被认为是一种21世纪的竞争力。有才艺的同学想象能力也会比一般人来的丰富,因为所有的艺术创作都是离不开想象的。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大家小时候都听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吧?有位小学老师问孩子们:谁知道小蝌蚪为什么要去找妈妈呀?有个可爱的小孩子就说:因为他被爸爸打屁股了!你觉得这个答案好吗?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体会,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想象力反而在退化,但是在写作的殿堂里,我们可以尽情张开想象和联想的翅膀,这样,我们的作文就会神采飞扬。之前的优秀习作大都有这样的特点。所以我们应当有意识的去培养我们的想象能力。 那么,想象与联想真有这么神奇的力量吗?究竟什么是想象、什么是联想呢?下面我给大家讲个故事,注意听哦,讲完了我可要考考大家的。一个寒冷的冬天,纽约一条繁华的大街上,有一个双目失明的乞丐。那乞丐的脖子上挂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自幼失明”。经过的人都像没见到他似的走开了。有一天,一个诗人走近他身旁,他便向诗人乞讨。诗人说:“我也很穷,不过我给你点别的吧。”说完,他便随手在乞丐的牌子上写了一句话。那一天,乞丐得到很多人的同情和施舍。问1:你猜这个诗人给乞丐写了一句什么样的话?“春天就要来了,可我不能见到他。” 问2:为什么路人看了这句话都比较愿意给乞丐献上自己的同情和施舍? 明确:当时正是“寒冷的冬天”,人们盼望严冬早日消逝,春天早日到来,诗人写的“春天就要来了”就如同报晓金鸡的第一声高啼,唤起了人们对春天的憧憬和遐想,给人们带来了生机和希望,紧接着写的“可我不能见到他”真切地表达

培养孩子想象力的60首古诗词

培养孩子想象力的60首古诗词 (儿童诵读佳品)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瑰宝,其中一些诗词文字优美,意境清新,朗朗上口,特别适合儿童诵读,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和语言能力。下列诗词简单易读,实在是家长早期 教育培养孩子的绝佳材料。 1.江南 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2.咏鹅 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3.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4.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5.凉州词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6.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7.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8.风 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9.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0.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11.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2.鹿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3.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4.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5.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6.古郎月行

儿童诗里的美丽想象

插上想像的翅膀 ——儿童诗里的美丽想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欣赏三首儿童诗,感受而是的美,体会“读”的重要性。 2.分析三首诗歌的特点,为创作诗歌搭支架。 3.展开想象,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创作诗歌。 教学重难点: 1.读出诗歌的美,激发创作兴趣。 2.展开想象,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创作诗歌。 教学准备: ppt 诗歌资料单题单 教学过程: 一、赏 1.导入 孩子们好,还认识我吗?想知道我来自哪里吗,走,我们去看看,(放视频)我来自哪儿(成都),成都是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是一座充满诗意的城市。今天,让我们到月光下去欣赏一台水果们的晚会,在晨风里聆听小叶子恬静的梦,和小动物们在雨后欢呼,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去感受(儿童诗里的美丽想象)。 2.出示三首诗的题目, 让我们走进这三首诗,孩子读题目 3.赏《林中月夜》 (1)孩子们在学习《林中月夜》之前,老师想考考大家,出示题: 欣赏诗歌的方法有哪些? A.正确地朗读诗歌 B.理解诗歌的意思 C.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D.读通顺句子 E.悟出诗歌表达的情感 开始答题吧。 咱们先不公布答案,学完诗歌后再来看。 (2)首先让我们一起走进《林中月夜》,看看自读要求:自由小声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抽生读:这首诗有两个小节,请两个孩子来读。(你把字音读准了,句子也读通顺了,孩子,再来读读着个词语:耀眼,生读,送进句子里读,这一遍,把字音

读准了,句子也读通顺了。) 师小结:看来,我们在欣赏诗歌的时候,先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板书:读准,读通)。 (3)让我们再一次小声的读诗歌,勾出你认为写的美的句子,把你的感受带到句子里读一读。(PPT出示自读提示) 拍照上传,你勾的句子,读一读。(若不美,孩子,着溶溶的月光多美啊,出示图片,请你读的再柔一点, 孩子们,通过他的读,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生:我仿佛看到了天空中明亮的月光。 4.在诗里月光被说成了是春水,它们有什么相同之处呢? 生1:都有光。 生2:都是银亮银亮的 5.难怪金波先生把月光想象成了春水,这就是把一种事物想象成另一种事物,这种修辞手法就叫比喻。(板书:比喻)咱们再来感受感受这如春水般的月光吧!溶溶的月光——(读第一小节 溶溶的月光 像银亮的春水 洒在每一片绿叶上 闪着耀眼的光辉) 4.(4)师读:叶子一动不动,做着恬静的梦,它还会梦见什么呢?(抽3人) 5.你们也学会想象了(板书:想象)!也正因为诗人展开了美丽的想象,林中的月夜才这般美好静谧。咱们轻轻地再来读读。 叶子一动不动 做着恬静的梦 梦见月光化做露珠 一样的晶莹 一样的玲珑 在晨风里摇落 一滴滴 叮咚 叮 咚 师小结:孩子们,你们用甜美的声音让我们走进了诗歌,感受了儿童诗的美。(板书:读美)。 孩子们,现在你们知道欣赏诗歌的方法有哪些了吗?让我们再次作答,拿出答题器 (若第一次就对了,孩子们,你们欣赏诗歌的方法跟老师不谋而合,让我们用上这样的方法欣赏诗歌) 统计分数,孩子们,看来你们已经知道了欣赏诗歌的方法。让我们用上欣赏诗歌的法宝去学习《水果们的晚会》和《雨中森林》 二、析

通过联想和想象进行古诗词解读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da2312408.html, 通过联想和想象进行古诗词解读 作者:李一岚 来源:《文学教育》2012年第09期 内容摘要:在古诗词教学中,我们应把教学重心放在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上。该文结合高中新课程教学实践案例,从了解诗人生平,想象写诗背景;鉴赏诵读诗词,联想写诗意境;联系生活体验,感悟诗中韵味三个方面就展开联想和想象对古诗词有效教学,作一探讨。 关键词:古诗词有效教学联想想象 按照《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教学实施建议,高二下半学期,语文教学进入到《唐诗宋词选读》选修课的教学。目前,苏州市各高中选用的是苏教版教材。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词,究其原因有三:一是学生对选修课学习不像必修课那样重视;二是学生缺少对古诗词相关知识的了解,如作者生平、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境等;三是面对古诗词,学生普遍缺乏有效学习的方法,尤其是不能展开欣赏古诗词的重要要素——联想和想象。著名诗人艾青曾说:“没有想象就没有诗,诗人最重要的才能就是运用想象。”所以,在鉴赏诗歌的时候,读者同样需要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才能细细品味诗歌,感悟诗歌的意蕴。学生正是缺乏了联想和想象,才说不出个中体会,道不明期间内涵。 诗词是极其精炼的艺术,它以少量的文字包孕丰富的思想内容,联想和想象是诗词艺术的翅膀,同样也是诗词鉴赏的触发媒介。诗词作者在创作时,固然是心骛八级、神游万仞;而读者在品读时,必然也需发挥联想、展开想象,思接千载,寻求诗词之中所包含的无尽韵味。据此,笔者在《唐诗宋词选读》选修课教学中,指导学生以联想和想象来引领古诗词学习,从而提高古诗词学习的有效性,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主要以如下三方面为抓手。 一.了解诗人生平,想象写诗背景 “诗言志”,诗词是诗人抒发自己情感、表达自己志向的载体。诗人的不同经历和社会体验会激发其不同的思想情感并融入不同题材的诗词中。古诗词教学中,了解诗人的生平和写诗背景对解读诗词,理解其内涵起到关键的作用。引导学生循着诗词中的情感联想到诗人当时的生活与经历,由诗人的生平想象其写作背景,以有效促进学生对诗词的解读。 例如,在学习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时,如能由诗人生平展开联想,这首诗就不难理解了。指导学生在诵读该诗后,找出隐含诗人情感的诗句: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当问及这两句诗句中诗人的情感是否矛盾时,学生就开始争论不休。有人认为李白此时已失去抱负,对现实已消极至极;但与此相反,有人认为李白此时的心态还是很豪放的。这时笔者引导学生由此联想到诗人的生平,此诗为李白离开长安之后所作,李白一生欲为国家出力,最终病倒在赶赴战场的路上,虽然一生屡遭挫折,但

浅谈诗歌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

浅谈诗歌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 诗歌是想象的果实,没有想象就没有诗歌。可是在我们的诗歌教学中,却往往局限于对主题、思想内容的分析和对字词的解释,忽略以想象力为重点的艺术分析。培根说:“读诗使人灵秀。”因为读诗可以丰富语言,发展想象力和审美能力。一首精彩的短诗,虽寥寥数语,却抵得上千言万语。因此我们认为,惟有结合诗歌本身的艺术特点进行诗歌教学,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写作水平。 一、评诗要重意境分析 诗人写诗常常追求诗的意境,评诗也要着重分析意境。教师评诗要运用形象思维的方法,展现出诗的艺术画面,使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历其境,体验作者对生活的感受,与作者的思想感情相交通,从而唤起自身的生活联想,引发自身的激荡情怀,在脑海中产生具体的表象。 试看(唐)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 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诗歌中能够触发

学生想象的诱导物是恬静的农村风光和淳朴诚挚的主客情谊,我们便可以抓住这两个因素点燃学生想象的火花。 在描写恬静秀美的农村风光方面,诗人善于吸取绘画中布局、构图的技法,对景物作恰到好处的调度,做到远近得体,疏密相间,使得情景如画。我们可启发学生展开空间想象,体味绿树与青山的遥遥相伴,谷场与菜圃的互相搭配,农屋与田野的参差错落,以及其他各种景物的对照映衬等等。 在体现淳朴诚挚的主客情谊方面,诗人善于用看似平淡的描述显示老朋友间的融洽气氛。我们可启发学生想象老朋友间热情相邀,把酒闲谈,临别依依,约定会期的情景,使学生感受到那愉悦轻松的心情。 经过这样的步步引发,学生的思维闸门被打开,“化入”到诗作中,跟着诗人到清幽恬静的山村田园中去漫游,在脑海中就呈现出韵味无穷的意境:近处,绿树环绕;郭外,青山逶迤,知心的老友们在屋里靠窗的地方喝着酒,谈着农事。窗外,风儿阵阵,不时送来泥土和庄稼的气息……好一派恬静安详的景象! 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再现诗中情景 教好诗歌除了教师在评诗时注重分析意境外,最重要的是要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诗人写诗时的情感活

关于想象力的现代诗

关于想象力的现代诗 想象力是美妙的,想象力是我们生活中的调剂品,无形中为我们的生活增加了许许多多的情趣。下面是本站WTT为你们整理的关于关于想象力的现代诗的内容,希望你们喜欢。 充满想象力的现代诗一 海盗船长 我们第一次,多么洁白 数学般的漂亮 自由 这世界最卑微的傲慢 通往漂泊的船 散于大海等待沉没 那是谁的名字 刻于船舷告别的地方 一枪打死了父亲 火药味还萦绕着 尽情杀伐 人性:可鄙而自私,没有希望 新世界的第一座岛 寂静无声 语言只是一面镜子

无需解释 虚伪的虚像总带着苍白 “战争”和“存在”一样永恒刀锋划过肌肤刺进骨头 你嘴里的尸体正咯咯地笑 永远沉默的聚魂棺 飞翔的荷兰人需要船长 杀戮杀戮杀戮 然后 嘲笑嘲笑嘲笑 禁闭于永恒寂静中的心脏 渴望 渴望撕碎一切 渴望填补那空缺用石头用鲜血这充满腐肉气息的生活 秃鹫身穿燕尾服跳起了华尔兹架起刀叉准备用餐 撕扯下眼珠然后吞下 沁人心脾 暖人肺腑 风暴中的火烈鸟 燃烧殆尽

徒劳地嫉妒真正的凰 不会再有真命天子 鄙夷凌驾于自由平等博爱 纯真是最血腥的自私 用这尊大炮敲响伪善者的丧钟 它为你也为我而鸣 共赴同一个地狱 从这里扬帆吧! 追捕的不会是大鲸 与冰山擦肩而过高昂的船头没有探照灯极光闪烁 没带一丁点粮食 只有一粒种子和一捧故乡的黄土 那令我憎恶的家乡啊 直到永远地离开才察觉 它某方面也令人怀念 等待一个春分 用海水灌溉我的种子 我的朋友我的命 我不灭的希望 最后一粒子弹打穿秃鹫贪婪的眼睛 割肉喂鹰

我的身体已一无所有 黑黢黢的眼眶深处 是两团磷火 点燃破碎的衣服 潮湿的木头青竹般爆炸 燃烧的海鸥在空中叫啸飞翔 风声鹤唳 这是我请来的伴奏 一首将永远失传的安魂曲 不留下一块舢板 我的玫瑰还没发芽 有些人不想再见 有些人难说再见 充满想象力的现代诗二 快看!天边飞来几滴流萤, 一会儿灭,一会儿明,像一颗星,两颗星......像一颗颗长着翅膀的繁星。 我从菜园里拨一根葱管,好放进几只流萤,让它闪出柔和的光吧,孩子,送你一盏翠绿的灯。 放萤火在你的枕边,我再编一个童话给你听:说在夏天的夜里,有一个翠绿的梦...... 摘选自《流萤》

有趣的想象,美妙的诗歌(4稿)

有趣的诗歌,奇妙的想象 鲍丹丹 一、想象热身:什么是什么 1、(出示一组图形)看到这些图形,你猜他们可能是什么?(圆形、曲线) 2、出示:原来,什么都有可能,可能是……可能是…… 3、(出示一组事物)看到生活中这些熟悉的事物,你又会想到什么呢? 出示句式:()像()()是() 4、这些熟悉的东西,到了诗人的眼里,就变身成了一首首有趣的小诗。大家来读读吧! 有只老母鸡在下蛋/ 一不小心/ 鸡蛋被石头磕破了/ 流出了一个金色的小太阳。(《小太阳》) “好多的棉花糖啊!/谁把它举得那样高/叫人看又让人尝不到。”(《白云》) 5、有时候,同一种东西,在不同的人眼里会有不同的想象—— 出示: 《看月亮》《清夜》 歌唱家为什么觉得月亮像唱片?卖馒头的为什么……百货店的老板为什么……布莱克为什么觉得月亮像鲜花?(形成板书:联系生活) 6、那如果是一片落叶,联系你的生活,你会想到什么?再次使用句式:落叶像()落叶是() 【鼓励学生不一样的想象,最后选一个最独特的写下来】 二、想象拓展:他会干什么/他爱干什么/他想干什么 1、有时候,在诗人的眼里,很多东西还会活起来,他们会有自己的兴趣、爱好、脾气等等,不信你看—— 《日出》 《山》 《秋天不肯吃药》 2、诗歌哪里让你觉得最有趣? 3、诗歌里的“太阳”爱睡懒觉,“山”想找朋友玩儿,“秋天”和小朋友一样不爱吃药,多有趣!那么秋天的落叶又会怎么样呢?出示句式: 落叶爱(干什么) 落叶想(去干什么) 生自由想象 4、师出示开头,激发想象: (1)落叶是秋天的小脚丫【启发:接下来会怎么样呢?结果怎么样呢?】 (2)落叶是大树宝宝撒了一地的玩具【启发:接下来会怎么样呢?结果怎么样呢?】 五、尝试创作 1、小朋友们,知道吗?刚才你们说的那几句话,把它写下来就是一首小小诗啊!写诗的时候,我们可以先想想“什么是什么”,再想想它爱干什么,它想干什么,最后会怎样呢?就这样想,大胆地想,想与众不同的,把你的想法和感受写下来,就是一首小诗啦!大家都来试试吧! 2、挑战星级题

伊丽莎白·毕晓普诗歌中的客观想象力

伊丽莎白·毕晓普诗歌中的客观想象力 内容摘要:作为20世纪杰出诗人之一,伊丽莎白?毕晓普的诗歌独树一帜。她在诗歌创作中尽量避免私人情感的直接表达,运用恰当的意象、视角转换以及反讽,在客观世界中寻找“对应物”搭配成图案,从而带给诗歌一种独特的“客观想象力”。 关键词:伊丽莎白?毕晓普意象视角转换反讽 伊丽莎白?毕晓普(Elizabeth Bishop,191-1979)是20 世纪美国重要女诗人之一。毕晓普的诗歌数量虽少,却获誉良多。谢默斯?希尼(Seamus Heaney,1939-)在《数到一百:论伊丽莎白?毕晓普》中称赞她是“最缄默和文雅的诗人”。与同时代的自白诗人不同,毕肖普在诗歌中避免个人情感的表达和宣泄,她通过准确无误的意象描写,反讽的运用以及视角转换,不动声色地将诗人与诗歌主体分离,让自己的声音超然物外而又无处不在,赋予诗歌以无穷的张力和理解的空白,带给诗歌一种独特的想象力,让读者和自己一起探索,去发觉作品中的思想意蕴和审美内涵,引发读者的思考与感悟。Peggy Rizza曾一针见血的指出,“她具备客观想象力”。 T.S.艾略特提出的非个人化理论对现代诗歌的写作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创作的过程中,艾略特提出了“客观对应物”

的概念――“用艺术形式来表现情感的唯一方法是寻找一个‘客观对应物’,换句话说,是用一组实物,一个场景,一连串的事件,来表现特定的情感。要做到最终形式必然是感觉经验的外部事实一旦出现,便能立刻唤起那种情感”。 在毕肖普的诗中,她隐藏在诗歌背后,娴熟地展开一组组静态或动态意象,勾勒出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画面,以客观冷静的笔调,力图表达一种艾略特等现代主义诗人所倡导的普遍经验。在她的诗中,这样的意象到处可见:教堂、海港、鱼、公鸡、地图、矶鹞、玩具等等。如《佛罗里达》一诗,这首诗的排列像一串串珠子:一连串奇怪的个体形象挂在一起,“红树林的根”,“活牡蛎”,“鸟”等。“the skeleton of the mangrove roots,and the tantrum of the hysterical birds,the clowning of the pelicans,”依靠skleton,tantrum,clowning 这些词语的使用,每个意象都变得生动立体,颇有画面感,引发读者的遐想。而接下来,毕肖普精致的细节描绘则更让读者深思。“Enormous turtles,helpless and mild,/die and leave their barnacled shells on the beaches,/and their large white skulls with round eye-sockets/twice the size of a man's.”表面上,观察者细致入微地打量着乌龟,但读者却清晰地可以在字里行间感受到死亡的力量以及生命的强大。但诗人却从来不曾直抒胸襟。在一篇评论中,Howard Nemerov 写道,“这类作品最让人开心的事它不止给读者带来了一种耳目

诗歌鉴赏中的联想想象

诗歌鉴赏中的联想想象 想象和联想是审美活动中一种基本的思维方式,诗歌鉴赏必须注重联想和想象能力的培养。诗人是通过想象和联想创造出诗的形象,读者也就要通过想象和联想正确地把握住诗人的艺术构思,从而丰富地再现诗人创造的形象。那么怎样想象与联想呢?本文试图从诗歌创作虚实结合的角度作一些探讨。 按照中国古代哲学和美学的理论,虚实结合是艺术创作和审美观照的一条基本原则,作家在艺术创作的实践中也都十分重视虚实结合的表现方式,因此,我们鉴赏诗歌时也必须抓住实与虚的结合关系去展开想象与联想。常见的做法,我以为可有以下几种。 1、有些诗歌为了笔墨经济和表达需要,常常只写出事物的一些断面,而把中间过程或某些情节省略和跳过。这时就应该抓住诗歌中实写出的一些片断,把省略和跳过的(虚写的)中间内容想象出来,把形象还原成一个完整的整体。如杜甫的《孤雁》: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间,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这首诗首联先写孤雁不饮不啄,飞着叫着思念雁群的情景,可是颔联却突然展示出高远云天中它那孤单纤小的身影:云海茫茫,路途遥远,它却不避艰难在那里追寻。同时描写了它心意的执著坚定:它望断远处云天也不见自已同伴的身影,但它却好像已经看见了一般;它声声哀鸣,虽不见同伴的应答,却又像已经听到了同伴的召唤。在首联和颔联之间,作者就运用了虚缺的写法,将孤雁先在近处追寻,追寻不到时并未放弃努力,而是千回百转,越追越远,越寻越高,直到高飞云天这样一个苦苦求索的过程省掉了。我们鉴赏这首诗时,首先就应当根椐上下文已写出的部分,运用由部分到整体的相关联想填补虚掉的内容,想象出它追赶雁群的完整过程,从而深刻体验孤雁的执著精神,把握它的完整形象。 2、有些诗歌还常常只是集中突出地展示事物本身的姿态,而不去交代与主体事物相关的任何背景材料,鉴赏时要善于透过事物本身想象出它的广阔背景来。如刘禹锡的《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诗中只是集中笔墨突出地描写石头城的现状:群山环绕、潮水默默拍击、冷月当照(这是实写),对它的历史却只字不提(这是虚写)。鉴赏时就应该通过实写的眼前景象,运用相关或相反的联想,把它过去的无限繁华热闹想象出来:如春风吹送,彻夜笙歌,人声鼎沸,欢乐无时等等。在联想中体验作者的那种故国萧条,人生凄凉的深沉感伤。 3、有些诗歌还经常通过比喻、象征、比拟、夸张等方式,借助某些虚拟的形象去描摩实体形象,鉴赏时应该抓住这些虚拟的形象去类比想象实体事物,从而把握实体形象的特征。如朱庆余的《近试上张水部》: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眉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全诗用比喻,主体事物根本没出现。鉴赏时应抓住诗中新妇怕见公婆的情状,想象出作者自已在应试之前担心文章不合时宜,因而惴惴不安的心情。 4、有些诗歌还经常借助于不在眼前的事物来表现眼前事物,如借助于假想、借助于希望、借助于推测、借助于回忆等等。鉴赏时应抓住这些虚笔联想到它们折射出来的现实。如李煜的词《望江南》: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通篇写梦,表面上写的是对住昔繁华的眷恋,但实际上是表达梦醒后处境的凄凉。作者对他当前的处境不置一词,而是通过梦中生活的繁华进行反照。梦境越是繁华热闹,梦醒后的悲哀便越是浓重;对旧日的繁华眷恋越深,今日处境越凄凉。鉴赏时就应该抓住梦中情景,从反面想象作者的现实处境。

运用联想想象-鉴赏古代诗歌

运用联想想象鉴赏古代诗歌 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歌是我国最早出现的文学体裁之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形象的语言,从各个方面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历史面貌,风土人情和诗人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它是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2000版新的语文教学大纲为中小学生推荐了一定数量供背诵的古诗篇目;从1993开始,在高考语文试题中,对古代诗歌鉴赏的考查,就一直没有停止过。其目的就是要我们继承这笔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积累一定数量优秀的古诗词。因为这对于我们了解历史,增强古典文学知识,培养审美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以及提高人文素质,都有很大的裨益。 于是古代诗歌鉴赏考查的应试技法的议论就多起来了,这不是正确的做法。我们应该把重心放在培养学生鉴赏古诗的能力上。 因为诗歌是运用精炼和富有韵律的语言,最集中,最概括地反映生活的文学体裁,它是通过联想、想象,通过生动的形象来反映现实生活,表达作者的感受、愿望的。联想和想象就是诗歌的艺术翅膀,诗人是借助它浮想联翩,“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陆机《文赋》),创造出生动的形象,感人的意境的。创作诗歌如此,我们阅读诗歌,也必须展开联想和想象,来品味作品的诗情。 所以,在培养学生鉴赏古诗的能力时,联想和想象这种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运用,又是重中之重。在鉴赏古诗的各个阶段,各个方面都离不开联想和想象。是否善于运用联想想象,是否养成联想想象的习惯,以及是否具有联想想象的深度和广度是衡量学生鉴赏古诗能力高低的最重要的标准。 一、理解诗句含义要运用联想想象。

要鉴赏一首古诗词,首先要理解每个诗句的含义。由于诗歌的语言是精炼的,富有跳跃性的,仅理解诗句的字面义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运用联想想象,理解诗句深层的含义,也即“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下阕: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下阕可分三层:第一层叙写周瑜英姿潇洒,韶华似锦,年轻有为,字里行间流溢着词人赞美和羡慕之情,第二层叙写词人自感苍老,壮志未酬。两相对照,顿生叹惋之情。从这两层字面上看,对别人建功立业的羡慕,对自己壮志难酬的叹惋,表达的是一个意思就是强烈地渴慕建功立业。这不难理解。第三层词人洒酒寄情,抒发了“人生如梦”的超脱旷达的情怀,也就是说词人认为建功立业又怎么样,人生短暂,何必自苦。这是字面的意义,也好理解。如果仅从诗句字面意义理解,到此就结束了。 但是这样的理解是远远不够的,如果我们问一句:第一、二层表达的对建功立业的渴慕,第三层抒发的是对建功立业的鄙弃,在同一首词中,同一阕词中,前后竟会有如此尖锐的对立和矛盾,如何理解?看来,要理解这首词深层的含义,仅从字面的理解是不行的。这就要我们运用联想、想象,去深入揣摩词人当时,当地的处境,心境及思想心理的微妙的变化。联想到词人因用诗讽喻新法,为新派官僚罗织罪名贬谪到黄州的处境;想象一下词人自知北宋国力衰微和辽夏军事政权的严重威胁,时刻关心边境战事,有着一腔报国热忱的心境。当这种强烈的建功立业的愿望与严酷的现实发生尖锐的冲突时,词人思想感情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貌似旷达超脱,实是无可奈何,这是词人真实的思想感情的曲折的反映。赞颂周瑜也好,自叹苍老也好,洒酒寄情也好,看似矛盾,实际都极其真切地表达了词人渴望建功立业的热烈的思想感情。

论潘维诗歌语言的想象力【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题目:论潘维诗歌语言的想象力 专业:汉语言文学 一、前言部分(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概念、综述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或争论焦点) 潘维(1964—),浙江湖州人。出生于安吉孝丰镇一个人丁兴旺的大家庭,儿时多病,受到家族里众多女性的宠爱。74年,10岁那一年,随父母迁居长兴。15岁时开始写诗,是受到唐诗宋词的影响,写一些押了韵的句子,可以搏得邻居小姐姐异样的眼光。这,也许是一个诗人的发生学的最初源头。“让一艘大轮船拖走所有讨厌的数学题目吧!”根据潘维初中同班同学吴元丁博士的回忆,潘维当时逃离初二毕业班的直接导火索是他的数学老师的一次解题中的批评。在解一道平面几何题里,潘提出了与老师不一样的思路,而老师自己讲不清楚,于是判学生胡思乱想,潘维勃然大怒,掀翻课桌,抛开课本,冲出了平行线、圆切线、辅助线,冲出课本、学校与老师喋喋不休的引领。后来,他在一首诗中这样写道:“统一无非是让愚昧扩大一点罢了”体制化了的教育如同另类的“法西斯”,迫使潘维像任性的诗句那样冲出格律、教条与多数人的篱笆。当是时也,潘维还是个“玻璃孩子”,一头扎进了他毕业于杭州大学中文系的父亲书柜里的《高等数学》的微分、积分、复变矩阵的迷宫。很快,他就放弃了做一个东方莱布尼茨的自学梦想。一贯的基本主题为少女、时间里的江南和作为审美化生存的诗歌。为当代汉语诗歌贡献了非凡的才华,在呈现江南水乡之生命体验的诗篇里展现得尤其精彩,是汉语诗坛公认的“江南天王”,被誉为“现代汉语之美硕果仅存的高地”。著有诗集《诗五十首》《隋朝石棺内的女孩》《潘维诗选》等。现居杭州,为影视公司制片人。 诗歌的想象力是一位诗人的诗歌得以存活的灵魂,假如失去了想象力的依托,那么这样的文字就不再被称为诗歌了,变成了仅仅具有信息传递功能的语言,这样的语言表达得再华丽,它也仅仅能够作为散文的意义而存在。潘维要做的就是为其独特的想象力灵魂配上语言这个躯体,使其诗歌变得有血有肉。潘维主张捍卫汉语诗学的尊严,虽然真正进入汉语诗界的人并不是很多,很多人还没有进入汉语写作,因为汉语有它内部的世界,每个人心性不一样,关注的部分也不一样,所以潘维语言中他表达了整个江南。 潘维始终将自己的写作提法称为“江南写作”,他反对南方写作称谓,认为前者似乎更具体。江南是有既定概念的,南方没有界定的概念,但是江南是有的,它首先是阴性的东西,江南的传统的形成,还是宋以后的一些文化因素导致的,江南文化比较完美,基本上完成得非常好,包括日常的生活状态,在封建系统里是完成得特别纯粹的,至少在他的理解里是特别纯粹的一个时间状态。我们所要研究的真正在这样一幅流动的液体江南中,潘维如何用自身充满想象力的语言捍卫这片汉语诗学的阴柔土地。 二、主题部分(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

浅谈想象在诗歌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想象在诗歌教学中的作用 山西省阳城三中元曙光说到诗词教学,首先看看古人鉴赏诗文的方法。中国古代文论中诗歌鉴赏强调“兴味”;孔子“诗可以兴”的见解,按宋人朱熹的解释即为“感发志意”,也就是说,读诗可以激发人的丰富的想象与联想,感受体味诗中的意蕴。南北朝的钟荣在他的《诗品序》中提出了“滋味说”,钟荣所谓“滋味说”,主要是指南北朝的五言诗言简意丰,可以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的特征。唐人司空图从阅读欣赏的角度指出,诗的高妙境界在于其“象外之象”“景外之景”“韵外之致”“味外之旨”,即在优秀的文学作品中,读者借自己的想象和体味,可以在有限的文学符号中得到无限的意蕴和旨趣。不难看出古人诗歌鉴赏时是非常注意想象的。所谓“想象”是人脑对记忆的表象进行改造并创造新形象的过程。通过想象可以将文学符号和生活的感受串联起来,可开拓思路,提高思维能力,感悟作品中的“象外之象”,可以将作品中的意象“还原”。 想象分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想象包括其初级形式——联想(即指由当前感知的事物想到有关的另一事物);狭义的想象专指其高级形式——再造想象和创造思想(即指将头脑中已有的感知形象,进行分解、组合和改造从而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无论是哪一种想象,都对文学作品的鉴赏有着重要作用。

一、想象能帮助学生感知到更鲜明更生动的文学形象 德国文艺理论家莱辛曾经说过:“凡是我们在艺术作品里发现美的东西,并不直接由眼睛,而是由想象力通过眼睛去发现美的。”这话讲得很有道理,文学作品尤为如此。因为文学作品是以语言为媒介,我们只有通过自己的想象,才能将他们还原成一个个生动鲜明,有声有色的形象,在《邶风·静女》中,诗歌前两章都以“静女”开篇,反复咏唱,意在强调姑娘的娴静温婉。但我们能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通过“爱而不见,搔首踟蹰”想到首先赶到约会地点的姑娘,躲在不易发现的地方,瞪着两只大眼睛,看着小伙子找不到自己时那急不可耐的样子,不觉“噗嗤”一声笑了出来的情景,通过“贻我彤管”“自牧归荑”想到姑娘馈赠信物的动人画面,我们就能让学生明白,这是一位沐浴着爱情阳光的姑娘,她的活泼行为只在和恋人约会时才表现出来,从而认识到这是一位大胆而炽热地追求爱情、追求自己美好生活的美好形象。 二、想象能帮助学生充分领略作品中的意境 意境是作家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物象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足以使读者沉浸其中的想象世界。注重意境的创造,是中国文学艺术的共同特点,诗歌、散文尤为如此。既然中国的创作诸种表现意境,文学的鉴赏当然也就应该力求感受和进入意境。那那么怎样才能进入文学作品的意境呢?这就必须驰骋自己的想象。在教授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时,我让学生闭上眼睛,随着我的范读展开想象:在轻柔、妩媚、婉

运用想象力学习古诗文

运用想象力学习古诗文 南宁市第四十六中学黄乘浪 摘要: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学以致用,培养学生运用想象力学习的能力。本文从古诗文教学方面阐述了怎样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力来学习,从抓题眼到悟内涵,由浅入深地分析,颇能给人一番启发。 关键词:古诗文引导想象理解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我们的教育目的之一,在平时我们教师都很重视这一点,但更重要的是,要学以致用,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将想象力运用于学习之中,尤其是学习古诗文。古诗文是我们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瑰宝,是我们应当继承的最为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不过对于现在的学生而言,由于古诗文年代久远,跟现代文差距甚大,所以觉得艰涩难懂,这时,我们作为教师的,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来学习、理解古诗文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一、抓住题眼,引发想象。 司空图在《诗品·含蓄》中说:“不著一字,尽得风流”。极言一字传神之功效,所以我们在讲授古诗文时可引导学生重点理解某些字眼,从“字眼”中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而题目中往往就有这个“字眼”,理解这个题眼即可起到事倍功半的作用。 比如讲授曹操《观沧海》,可引导学生抓住一个“观”字,想象诗歌内容,观的地点在哪里,观到的景物是什么,由观又想到了什么(抒发了什么感情).......无限的遐想源源不断,吸引学生研读诗句,探个究竟了。 又如王安石的《伤仲永》,应引导学生抓住“伤”字,想象为什么伤,伤什么,伤之后有什么感悟......这种种想象,无疑是一个个诱惑,让学生产生迫切往下读的欲望。 二、泛读作品,想象大意。 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诸葛亮读书也常“观其大略”,告诉我们读书有时不必精挖细掘,先领会其大意再说,大意已经把握,细节即可推敲了。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泛读作品是必要的,粗略地读下去,有时有些词句不大明白,模模糊糊,也不怎么要紧,来个想象,想象作品内容,理解作品的大意。明白了作品大意,就相当于有了根基,有了基础,之后其它的枝节就迎刃而解了。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天上的街市》现代诗歌的意境美——浅析《天上的街市》中联想与想象的运用语

现代诗歌的意境美——浅析《天上的街市》中联想与想象的运用 《天上的街市》诗中引用了我国古代民间故事《牛郎织女》的有关传说来描写天上的美好生活,用自然来表达作者的追求和理想,其显著特点就是运用了大量的想象与联想。郭沫若的现代诗,将想象与联想完美结合,使诗歌的意境深远、意味开阔,从而让读者有着无尽的遐想以及对理想世界的憧憬。 一、联想与想象的运用 《天上的街市》开头便展开联想,从远远的街灯想到了无数明亮的星星,又从明亮的星星想到了街灯,这样的联想使得天与地融为一体,也为下文写天上的美好生活做了铺垫。接着,作者写道,天空中有一个繁华的街市,街市中陈列着很多人间珍宝,由于没有写出具体是什么珍宝,这再一次的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这首诗写作于五四运动之后,中国正处于军阀混战时期,郭沫若深深感到痛苦和失落,他愤恨黑暗,向往光明,也许郭沫若所说的珍宝就是对未来的美好生活的追求,而对我们来说或许可以把这些珍宝当成是能让心灵安静的东西。 从文章开始,我们就能感受到梦幻世界与现实世界的矛盾关系。对比的想象手法让我们看到远的是现实中的街灯,近的是天上闪闪发光的星星,这是诗人的情感投射,开篇即让我们感受到矛盾的心理,由于梦幻的世界比现实世界更加美好所以他能够让让我们很轻松地走进想象世界的意境,所以说,天上的街市不仅仅是一个街市,而且是一个场景,用来铺垫牛郎织女的传说。牛郎织女还是在守护着银河两岸遥遥相望的吗?没有。诗人用了一个“定然”—— “定然骑着牛儿来往”。随后诗人写到,在美丽的夜里,牛郎织女一定提着灯笼在珍宝无数的街市中闲游。很简单的几句话,就已经颠覆了这个让人伤感了千年的神话。尤其是诗中所使用的“定然”一词,也是表明诗人肯定这样的世界存在,也让读者的脑海中充满了意境美。从上述可以看出,诗歌和散文都是用联想与想象来做到珠联璧合,《天上的街市》就是将联想和想象结合到一起,再用大量丰富的联想与想象构建出一个美好的理想世界。同时,不仅显示了诗歌本身的神韵,也让我们看到了其精妙之处。 二、运用平凡语言构造出最优美的境界 本诗创作于1921年,当时郭沫若第三次从日本回国,当时五四运动高潮刚过,面对着军阀混战,面对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黑暗政治统治,郭沫若痛心疾首,就好像他在《星空》集中写的那样:“啊,深说不定的星辰啊!你们有的是鲜红的血痕,有的是净朗的泪晶,在你们可怜的幽光之中,含蓄着多少的苦闷?”这些都能表现出,诗人对祖国未来憧憬破碎后内心的真实写照。古代诗歌讲究辞藻华丽,而现代诗则讲究纯真明朗,用最简单的语言来勾勒出美妙的意境。现代诗是1912年才真正兴起的,在此之前很多人写过现代诗但是没有摆脱古代诗歌的范畴,从郭沫若的现代诗集出现后,真正意义上的现代诗才形成,郭沫若将现代诗把握得炉火纯青并为现代诗奠定了浪漫主义情调,也可以说郭沫若就是现代诗的奠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