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勾股定理回顾与思考教案

勾股定理回顾与思考教案

勾股定理回顾与思考教案
勾股定理回顾与思考教案

勾股定理回顾与思考(教案)(北师大版八年级第一章)渭南市临渭区三马路中学孙莉玲教学目标

教学知识点对直角三角形的特殊性质全面进行总结。让学生回顾本章的知识,同时重温这些知识尤其是勾股定理的获得和验证的过程,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应用过程中,体会各种数学思想方法的

应用。

了解勾股定理的历史。

能力训练要求体会在结论获得和验证过程中的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在回顾与思考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要善于思考、善于创新。

情感与价值观要求在反思和交流的过程中,体验学习带来的无尽乐趣。通过对勾股定理历史的了解,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体验科学给人类带来的力量。教学重点回顾并思考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获得和验证过程;总结直角三角形边、角之间分别存在的关系。

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应用过程中,体会各种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难点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应用过程中,体会各种数学思想方法。

建立本章的知识框架图。教学方法

交流与反思 -- 合作与探究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活动一:展示两幅图片,第一幅图片为2002 年在我国北京召开的第24 届国际数学家大会的场景,值得一提的是这次大会的会徽,为著名的赵爽弦图。

第二幅图片为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提议的向宇宙发射的勾股定理的图形,用来与外星人联

系。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把勾股定理送到外星球,与外星人进行数学交流”。

勾股定理是反映自然界基本规律的一条重要结论,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数学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勾股定理的发现、验证及应用的过程蕴含了丰富的文化价值。

这节课,我们将通过回顾与思考中的几个问题更进一步了解勾股定理的历史和它的广泛应用。

设计意图:这样的导入富有科学特色和浓郁的数学气息,激起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

二、反思交流,探求新知,:

一、议一议:

1、直角三角形的边、角之间分别存在什么关系?

⑴在△ ABC中,/ C= 90。,a, b, c为三角形的三边,则

角与角之间的关系:/ A+Z B= 90o 边与边之间的关系:a2 + b2 = c2 ⑵在△ ABC中,a, b, c

为三角形的三边,如果Z A+Z B= 90o,则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

a2 + b2 = c2 则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

活动三:回顾勾股定理及直角三角形的判别条件

如果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分别为a, b,斜边为c,那么a2 + b2 = c2

即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直角三角形的判别条件: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 满足a2 +b2=c2 ,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

三角形。

满足a2 +b2=c2 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

游戏:叫一列学生玩常见勾股数的接龙游戏。

3、4、5;6、8、10;9、12、15;15、20、25;5、12、13;8、15、17;7、24、25;9、40、

41 等。

二、方格纸中勾股定理的验证方法一:分割为四个直角三角形和一个小正方形。方法二:补成大正方形,用大正方形的面积减去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

方法三:将几个小块拼成一个正方形,如图中两块红色(或绿色)可拼成一个小正方形。方法四:利用皮克公式

正方形周边上的格点数a=12,正方形内部的格点数b=13,所以,正方形C的面积为:

S=1/2a+b-1.

三、史话勾股定理的证明

1 、三国时期数学家赵爽在为《周髀算经》作注时,创制了一幅“勾股圆方图”,也称为“弦图”,这是我国对勾股定理最早的证明.它用几何图形来证明代数式之间的恒等关系,体现了以形证数、形数统一、代数和几何的紧密结合.

2、传说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用下面的两个图形证明了勾股定理,你能直接观察验证勾股定

理吗?

活动:通过本章的学习,你还知道勾股定理的哪些证明方法?请同学们介绍。

1 、美国总统伽菲尔德的证明. 他的方法直观、简捷、易懂、明了。

2、刘徽的“青朱出入图”,证明不需用任何数学符号和文字,更不需进行运算,隐含在图

中的勾股定理便清晰地呈现,整个证明单靠移动几块图形而得出,被称为“无字证明”. 、著名画家达芬奇的证明

3

同学们,通过了解勾股定理的历史,我们感受到古代数学家的伟大成就和勾股定理丰富的文化价值,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善于探索,善于创新,并且把这些成就发扬光大。

四、欣赏美丽的勾股树,感受数学图形之美,创造之美。

五、拓展与应用勾股定理中的思想方法

数学思想方法是解决数学问题的灵魂.正解的运用数学思想方法也是成功解题的关键.尤其是在运用勾股定理解题时,更应注重思想方法的运用,那么你知道运用勾股定理解题应注重哪些思想方法呢?为了帮助同学们能清楚地知道这一问题,现就常用的思想方法举例说明,供同学们学习时参考.类型之一、分类讨论思想

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是和,求第三边的长.

分析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并没有指明是直角边还是斜边,因此要分类讨论.

解当和是两条直角边时,则利用勾股定理求得第三条边即斜边是= 5;当是直角边,是斜

边时,仍由勾股定理求得另一条直角边是

说明求解本题许多同学往往受勾3 股4 弦5 的思维定势,而误认为和就是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斜边当然是了,从而漏掉一解导致错误.

构造直角三角形解题

类型之二转化思想台阶中的最值问题空间图形的距离最短问题是勾股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具体应用,一般地求距离最短问题要把“立体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再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以及“勾股定理”等知识来解决问题,这类问题涉及的几何体主要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

1、台阶中的最值问题

如图,是一个三级台阶,它的每一级的长、宽和高分别等于5 cm, 3cm和1cm, A

和B 是这个台阶的两个相对的端点, A 点上有一只蚂蚁,想到B 点去吃可口的食物。请你

想一想,这只蚂蚁从A 点出发,沿着台阶面爬到B 点,最短线路是多少?解:台阶展开成平面如图所示,连接AB

因为B C=3X3 + 1X3 = 12, AC=5,所以AB2=AC2+BC2=169 AE=13cm, 所以蚂蚁爬行的最短路线为13

cm 。

B

类型之三方程思想

3、如图,在波平如镜的湖面上,有一朵美丽的红莲,它高出水面 3 尺。突然,一阵大风吹过,红莲被吹至一边,花朵刚好齐及水面,如果知道红莲移动的水平距离为 6 尺,请问水深多少?

分析:由题意,我们知在图1-1中为AB湖水的深度,AC为荷花的长,△ ABC为直角三角

形.

解:设水深为x尺,则荷花的长为(x+3)尺,由勾股定理得:

62+ x2= (x+3)2

解得:x=4.5,所以这个湖的水深为4.5尺.

类型之四数形结合思想应用勾股定理及其逆用解决有关航海问题的应用题,首先要能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画出图形,结合其他知识求出直角三角形的未知边或相关的量。

例如:甲、乙两船从港口A 同时出发,甲船以30 海里/小时的速度向北偏东35°的方向航行,乙船以40 海里/小时的速度另一个方向航行,2 小时后,甲船达到C 岛,乙船到达B 岛。若两岛相距100 海里,问:乙船航行的方向是南偏东多少度?

解:如图所示,在△ ABC中,因为AC=2 X 30=60,

AB=2 X 40=80, BC=100,

所以AC2+BC2=602+802=3600+6400=10000=1002=BC,2

所以△ ABC是直角三角形,

且/ BAC=90 .

由于180°-35°-90° = 55°,

所以乙船航行的方向是南偏东55 °。

六、跟踪练习

1、已知一个Rt ABC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4,则第三边长的平方是

2、有一个圆柱,它的高等于13 厘米,底面半径等于3 厘米.一只蚂蚁从距底面1 米的A 点

爬行到对角B点处去食物,需要爬行的最短路程是多少?(n的值取3).

解:将圆柱的侧面展开成平面图形,连接AB

因为AC=13 — 1 = 12 cm ,

BC=3X3 = 9 cm ,

所以AB2=AC2+BC22 2 5,AE=15cm,

所以蚂蚁爬行的最短路线为15 cm 。

七、感悟与收获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哪些收获?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获得了那些数学思想和方法?

3、学习过程中你还有什么困惑?

八、分层作业

必做题:

1、课本第16 页复习题

3,4,5 B 组1

2 、独立完成一份小结,用自己的语言梳理本章的内容。

选做题:勾股定理不仅在数学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应用,请同学们试举几例,感受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连。

探索勾股定理一 教学设计

第一章勾股定理 1.探索勾股定理(一)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这节课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八年级第一章第一节《探索勾股定理》第一课时。在本节课以前,学生学习了(三角形、正方形、梯形)一些图形的面积公式,还学习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有关性质以及整式运算中的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学生在这些原有的认知水平基础上,探索直角三角形的又一条重要性质——勾股定理。我国是最早了解勾股定理的国家之一,这一定理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为以后学习《解直角三角形》和《二次根式》奠定基础,在有关的物理计算中也离不开《勾股定理》,它在生活中的用途很大。 (二)、学生起点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归纳、探索和推理的能力.且他们勤于思考、乐于探究。(根据以上教材地位和学生情况,再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分析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用数格子的办法体验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并理解勾股定理反映的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会初步运用勾股定理进行简单

的计算和实际运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归纳——验证”的数学过程,并体会数形结合和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在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增进学习数学的信心,感受数学之美。 (2)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介绍中国古代勾股方面的成就,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为学生在今后解决有关几何问题。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教学重点】勾股定理及勾股定理的证明与简单运用 【教学难点】用拼图求面积的方法证明勾股定理 【难点成因】在小学,他们已学习了一些几何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包括割补法)但运用面积法和割补思想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还远远不够,因此形成了难点。 【教具】教师准备:课件直角三角形 学生准备: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二、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选择 针对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本节课我选择的方法是:引导探索、讨论发现法(其意图是由浅到深,由特殊到一般的

勾股定理优秀教案

勾股定理优秀教案 【篇一:探索勾股定理优秀教案】 —1— —2— —3— 1.1探索勾股定理 1.小明用火柴棒摆直角三角形,已知他摆两条直角边分别用了6根和8根火柴棒,他摆完这个直角 三角形共用火柴棒()根 a.20 b. 14 c. 24 d. 30 2.在rt△abc中,斜边ab=1,则 ab2+bc2+ac2=() a.2 b. 4 c. 6d. 8 3.如图,阴影部分是一个正方形,则此正方 形的面积为() a.8 b. 64 c. 16 d. 32 4.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比为3:4,斜边长25cm,则斜边上 的高为() a.10cm b. 12cm c. 15cmd. 20cm 15 第3题 —4— 【篇二:勾股定理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设计 【篇三:《勾股定理》教学设计】 《勾股定理》教学设计 创新整合点 本节课采用探究发现式教学,由浅入深,由特殊到一般地提出问题,鼓励学生采用观察分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让学生 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教材分析 这节课是苏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下)教 材《勾股定理》第一节的内容。勾股定理的内容是全章内容的重点、难点,它的地位作用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勾股定理是学习锐角三角函数与解直角三角形的基础,学生只有正确掌握了勾股定理的内容,才能熟练地运用它去解决生活中的测 量问题。

2、本章“勾股定理”的内容在本册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学习斜三角形、三角函数的基础,在知识结构上它起到了承上启下的 作用,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3、解直角三角形内容在航空、航海、工程建筑、机械制造、工农业生产等各个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并与生活息息相关。 学情分析 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观察,几何图形的分析能力已初步形成。部分学 生解题思维能力比较高,能够正确归纳所学知识,通过学习小组讨 论交流,能够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现在的学生已经厌倦教师单独 的说教方式,希望教师设计便于他们进行观察的几何环境,给他们 自己探索、发表自己见解和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更希望教师满足 他们的创造愿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说出勾股定理,并能应用其进行简单的计算和实 际运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发展合情推理的能力,体会数形结合和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勾股定理历史的了解和实例应用, 体会勾股定理的文化价值;通过获得成功的经验和克服困难的经历,增进数学学习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情境: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在生活中有许多美丽的 图案是由几何图形构成的,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颗由几何图形构 成的美丽的大树。 问:请观察这棵树,它是由哪些几何图形构成的? 问:如果这里不是一个一般直角三角形,而是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你能想象出此时大树的形状吗?(学生猜想,教师出示图片) 问:这颗大树中有很多大大小小的形状相同的组合,你能把它找出 来吗? 这四个图形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呢?哪个图形起决定作用? 引入课题:三个正方形是以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为边长作出来的,这三个正方形之间有什么关系呢?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之间有着怎样 的关系呢?这棵美丽的大树是根据什么设计出来的呢?今天我们就 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勾股定理回顾与思考教学设计

第一章勾股定理 回顾与思考 一、学生起点分析 通过前面三节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勾股定理及逆定理的知识,并能应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解决一些具体的实际问题,因而学生已经具备解决本课问题所需的知识基础和活动经验基础.同时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已经经历了很多合作学习的过程,具有了一定的合作学习的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八年级学生已初步具有几何图形的观察,几何证明的理论思维能力.他们希望老师创设便于他们进行观察的几何环境,给他们发表自己见解和表现自己才华的机会,希望老师满足他们的创造愿望,让他们实际操作,使他们获得施展自己创造才能的机会.但对于勾股定理的综合应用,还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归纳的思维方法和运用数学的思想意识,但学生在这一方面的可预见性和耐挫折能力并不是很成熟,可能部分同学会有一些困难. 二、教学任务分析 勾股定理是反映自然界基本规律的一条重要结论,它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将形与数密切联系起来,理论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数学发展中起过重要的作用,在现实世界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勾股定理的应用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价值.勾股定理也是后续有关几何度量运算和代数学习必要的基础,具有学科的基础性与广泛的应用.

本课时教学是复习课,强调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以学生自主探索为主,并强调同桌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强化应用意识,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口自主探索,感受数学的美,以提高学习兴趣.为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①让学生回顾本章的知识,同时重温这些知识尤其是勾股定理的获得和验证的过程,体会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广泛应用. ②在回顾与思考的过程中,提高解决问题,反思问题的能力. ③在反思和交流的过程中,体验学习带来的无尽的乐趣.通过对勾股定理历史的再认识,培养爱国主义精神,体验科学给人来带来的力量. 三、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设计了六个环节.第一环节:情境引入;第二环节:知识结构梳理;第三环节:合作探究;第四环节:拓展提升;第五环节:交流小结;第六环节: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情境引入 勾股定理,我们把它称为世界第一定理.它的重要性,通过这一章的学习已深有体验。首先,勾股定理是数形结合的最典型的代表;其次,了解勾股定理历史的同学知道,正是由于勾股定理得发现,导致无理数的发现,引发了数学的第一次危机,这一点,我们将在《实数》一章里讲到,第三,勾股定理中的公式是第一个不定方程,有许许多多的数满足这个方程,也是有完整的解答的最早的不定方程,最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 1.1 探索勾股定理 教案

1.1 探索勾股定理 教案 【学习目标】 1.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了解勾股定理的多种证明方法,体验数形结合的思想; 2.能够运用勾股定理求解三角形中相关的边长(只限于常用的数); 3.通过对勾股定理的探索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运用方程思想解决问题. 【要点梳理】 要点一、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 b ,,斜边长为c ,那么222 a b c +=. 要点诠释:(1)勾股定理揭示了一个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 (2)利用勾股定理,当设定一条直角边长为未知数后,根据题目已知的线段长 可以建立方程求解,这样就将数与形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了解决问题的 目的. (3)理解勾股定理的一些变式: 222a c b =-,222b c a =-, ()222c a b ab =+-. 要点二、勾股定理的证明 方法一:将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成如图(1)所示的正方形. 图(1)中,所以. 方法二:将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成如图(2)所示的正方形. 图(2)中,所以. 方法三:如图(3)所示,将两个直角三角形拼成直角梯形.

,所以. 要点三、勾股定理的作用 1. 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任意两条边长,求第三边; 2. 用于解决带有平方关系的证明问题; 3. 与勾股定理有关的面积计算; 4.勾股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典型例题】 类型一、勾股定理的直接应用 例题1、在△ABC 中,∠C =90°,∠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 (1)若a =5,b =12,求c ; (2)若c =26,b =24,求a . 【思路点拨】利用勾股定理222a b c +=来求未知边长. 【答案与解析】 解:(1)因为△ABC 中,∠C =90°,222a b c +=,a =5,b =12, 所以2222251225144169c a b =+=+=+=.所以c =13. (2)因为△ABC 中,∠C =90°,222a b c +=,c =26,b =24, 所以222222624676576100a c b =-=-=-=.所以a =10. 【总结】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求第三边长,关键是先弄清楚所求边是直角边还是斜边,再决定用勾股原式还是变式. 举一反三: 【变式】在△ABC 中,∠C =90°,∠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 (1)已知b =6,c =10,求a ; (2)已知:3:5a c =,b =32,求a 、c . 【答案】 解:(1)∵ ∠C =90°,b =6,c =10, ∴ 2222210664a c b =-=-=, ∴ a =8. (2)设3a k =,5c k =, ∵ ∠C =90°,b =32, ∴ 222a b c +=. 即222(3)32(5)k k +=. 解得k =8. ∴ 33824a k ==?=,55840c k ==?=. 类型二、与勾股定理有关的证明 例题2、阅读下面的材料

优秀教案:勾股定理第1课时

14.1 勾股定理第1课时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社旗县二初中丁云锋 2012年10月

14.1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勾股定理及其简单应用,理解定理的一般探究方法 过程与方法:探索勾股定理的活动,让同学们经历观察、归纳、猜想和验证的数学发现过程,发展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勾股定理及其简单应用 难点:用测量和拼图法说明勾股定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语:同学们,中华民族有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我们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在数学方面,有大家熟悉的祖冲之对圆周率的贡献,以及刚刚接触过的杨辉三角等。在平面几何方面,我们国家也有突出的成就,大家想不想了解呢?(板书课题——14.1 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二)提出问题,引入探究 某楼房三楼失火,消防队员赶来灭火,了解到每层楼房

高3米,消防队员搬来一架6.5米长的梯子,要求梯子的底部离墙脚2.5米,请问消防队员能否顺利进入三楼灭火? 学生猜想。那么怎样用数学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呢?学完本节课大家就能解决了。 活动一:探究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 出示课件图一,让学生完成表格,最后得出结论:等腰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猜想:一般的直角三角形的三边有这样的关系吗? 活动二:探究一般的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出示课件图二和图三,让学生小组合作完成表格,强调用分割法或拼图法求最大的,即以斜边为边的正方形的面积。 在学生充分探究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几何语言:∵在Rt△ABC中,∠C=90°(已知) ∴a2+b2=c2(勾股定理) 做一做:在课本后边的网格中画一个直角三角形,使它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3cm和4cm,测量出斜边的长度,计算一下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以及斜边的平方,看看是否相等。 进一步验证勾股定理的正确性。 那么,如果改为∠B=90°,用几何语言该怎样描述呢? 向学生介绍勾股史话,特别是课本47页,我国古代数

勾股定理回顾与思考教学设计

2013年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 第一章勾股定理 回顾与思考 一、学生起点分析 通过前面三节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勾股定理及逆定理的知识,并能应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解决一些具体的实际问题,因而学生已经具备解决本课问题所需的知识基础和活动经验基础.同时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已经经历了很多合作学习的过程,具有了一定的合作学习的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八年级学生已初步具有几何图形的观察,几何证明的理论思维能力.他们希望老师创设便于他们进行观察的几何环境,给他们发表自己见解和表现自己才华的机会,希望老师满足他们的创造愿望,让他们实际操作,使他们获得施展自己创造才能的机会.但对于勾股定理的综合应用,还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归纳的思维方法和运用数学的思想意识,但学生在这一方面的可预见性和耐挫折能力并不是很成熟,可能部分同学会有一些困难. 二、教学任务分析 勾股定理是反映自然界基本规律的一条重要结论,它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将形与数密切联系起来,理论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数学发展中起过重要的作用,在现实世界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勾股定理的应用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价值.勾股定理也是后续有关几何度量运算和代数学习必要的基础,具有学科的基础性与广泛的应用. 本课时教学是复习课,强调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以学生自主探索为主,并强调同桌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强化应用意识,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口自主探索,

感受数学的美,以提高学习兴趣. 为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①让学生回顾本章的知识,同时重温这些知识尤其是勾股定理的获得和验证的过程,体会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广泛应用. ②在回顾与思考的过程中,提高解决问题,反思问题的能力. ③在反思和交流的过程中,体验学习带来的无尽的乐趣.通过对勾股定理历史的再认识,培养爱国主义精神,体验科学给人来带来的力量. 三、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设计了六个环节.第一环节:情境引入;第二环节:知识结构梳理;第三环节:合作探究;第四环节:拓展提升;第五环节:交流小结;第六环节: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情境引入 勾股定理,我们把它称为世界第一定理.它的重要性,通过这一章的学习已深有体验,首先,勾股定理是数形结合的最典型的代表;其次,了解勾股定理历史的同学知道,正是由于勾股定理得发现,导致无理数的发现,引发了数学的第一次危机,这一点,我们将在《实数》一章里讲到,第三,勾股定理中的公式是第一个不定方程,有许许多多的数满足这个方程,也是有完整的解答的最早的不定方程,最为著名的就是费马大定理,直到1995年,数学家怀尔斯才将它证明.勾股定理是我们数学史的奇迹,我们已经比较完整地研究了这个先人给我们留下来的宝贵的财富,这节课,我们将通过回顾与思考中的几个问题更进一步了解勾股定理的历史,勾股定理的应用. 目的: 通过对勾股定理历史及地位的解读,让学生了解知识脉络及前后联系,激发学习探究热情. 效果: 从历史的深度提出问题,学生探究热情高涨,为下一环节奠定了良好基础.第二环节:知识结构梳理 本章知识要点及结构:

勾股定理判定

初二数学直角三角形的判别导学案 执笔人:孙丹 参与人:曲明 林娇 【学习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我要学会通过边长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并能进行简单应用; 2、过程方法目标:我要积极参与到直角三角形判别条件的探索过程,发展自己的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我要了解勾股定理的历史及应用,体会其文化价值。 【教学重难点】:会根据直角三角形的判别条件灵活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求下图中的边长 2、如图1,从电线杆离地面3米处向地面拉一条长为5米的拉线,这条拉线在地面的定点距离电线杆底部有 米。 二、自主学习 1、尺规作图:作一个三角形,使得它的边长分别为: 3cm ,4cm 、5cm 。画完后猜想你作的是什么三角形?用量角器量一量。 2、猜想下列三组数据能否组成直角三角形?为什么? (1)5,12,13; (2)8,15,17; (3)7,24,25。 3、总结得出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 满足______________,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并把满足2 2 2 c b a =+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 三、典例讲解 一个零件的形状如图,按规定这个零件中∠A 与∠BDC 都应为直角,工人师傅量得零件各边尺寸:AD = 4,AB = 3, DC = 12 , BC=13,这个零件符合要求吗? A D 四、巩固练习 A 类1、下列几组数能否作为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说说你的理由. ⑴9,12,15; ⑵15,36,39; ⑶12,35,36; ⑷12,18,22. 2、已知?ABC 中,BC=41, AC=40, AB=9, 则此三角形为_______三角形。 3、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分别为5厘米、12厘米,则斜边上的高是_______。 4、如图3所示的一块地,已知AD =4m ,CD =3m , AD ⊥DC ,AB =13m ,BC =12m ,则这块地的面积是__________2 m . B 类5、如图,AD=7,AB =25,BC =10,DC =26,DB =24,求四边形ABCD 的面积. 6、如图,已知在△ABC 中,CD ⊥AB 于D ,AC =20,BC =15,DB =9. (1)求DC 的长. (2)求AB 的长. (3)求证: △ABC 是直角三角形. 五、课堂小结 六、课堂检测 A 类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 ⊥DC ,AD =8,DC =6,C B =24,AB =26.则四边形ABCD 的面积为____________. B 类已知:如图,∠ABD=∠C=90°,AD=12,AC=B C ,∠DAB=30°,求BC 的长.

探索勾股定理时教案

1.1.1探索勾股定理 一、教学目标叙写 1.学生通过预习教材1页,完成“引入”经历探索勾股定理. 2.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做一做”,验证猜想勾股定理,从而得出结论,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3.学生通过交流知识点、易错点和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归纳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4.学生通过完成“五、当堂评价”,运用勾股定理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勾股定理及其应用. 2.难点: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 三、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02年世界数学家大会在我国北京召开,投影显示本届世 界数学家大会的会标:标中央的图案是一个与“勾股定理”有关 的图形,数学家曾建议用“勾股定理”的图来作为与“外星人”联系 的信号.今天我们就来一同探索勾股定理.(板书课题) 2. 俄罗斯的伟大作家托尔斯泰在作品《一个人需要很多的土地 吗?》中写出一个故事: 有一个叫巴河姆的人到草原上去购买土地。卖地的人提出了一个非常奇怪的地价:“每天1000卢布。”意思是:谁出1000卢布,那么他从日出到日落走过的路所围成的土地都归他;不过,如果日落之前买地的人回不到原来的出发点,那么他就一点土地也得不到。 巴河姆觉得条件对自己有利,于是付了1000卢布。第二天太阳刚刚从地平线升起,就连忙在草原上大步走去。他走了足足10俄了里才左拐弯,接着又走了许久,才再向左拐弯, 这样又走了2俄里,这时他发现天色已经不早,而自己离出发点还足足有17俄里,于是只 得改变方向,拼命朝出发点跑去,总算在日落之前赶回了出发点。可是,他还未站稳,两脚 一软,就倒地口吐鲜血而死。 你能算出巴河姆这一天共走了多少路?走过的路所围成的土地面积有多大吗?(二)、自主探究 探究一:在纸上画若干个直角三角形,分别测量它们的三条边,看看三条边之间的平方具有什么关系?与同伴进行交流。 探究二: (1)如图1-2: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平方分别是多少?它们满足上面所猜想的 A的面积(单位面积) B的面积 (单位面积) C的面积 (单位面积)

北师大版探索勾股定理教案

课题 1、1 探索勾股定理 教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第1节P2~ P6。 勾股定理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一种美妙关系,将形与数密切联系起来,在数学的发展和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作用。本节是直角三角形相关知识的延续,同时也是学生认识无理数的基础,充分体现了数学知识承前启后的紧密相关性、连续性。此外,历史上勾股定理的发现反映了人类杰出的智慧,其中蕴涵着丰富的科学与人文价值。 授课教师: 刘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学会用符号表示。学生在经历用数格子与割补等办法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中,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的逻辑推理过程。 2、能力目标:通过分层训练,使学生学会熟练运用勾股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掌握勾股定理的应用技能。 3、情感目标:通过数学史上对勾股定理的介绍,激发学生学数学,爱数学,做数学的情感。使学生从经历定理探索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之美,探究之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用面积法探索勾股定理,理解并掌握勾股定理。 难点:计算以斜边为边长的大正方形C面积及割补思想的理解与应用。 教学方法 选择引导探索法,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进行教学。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若干张已画好直角三角形的方格纸;剪刀;已剪好的纸片若干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请同学们观察动画,我国科学家曾向太空发射勾股图 试图与外星人沟通,在2002年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上采用弦图 作为会标,它为什么有如此大的魅力呢?它蕴涵着怎样迷人的 奥妙呢?这节课我就带领大家一起探索勾股定理。 (设计意图:用一段生动有趣的动画,点燃学生的求知欲,以 景激情,以情激思,引领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活动1:(观察图1)你知道正方形C的面积是多少吗? 你是怎样得出上面结果的呢? (生)独立思考后交流,采用直接数方格的办法,或者是 分割成几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方法计算正方形C的面积。(多 媒体演示) (过渡语)同学们用数格子的方法发现了正方形C的面积,那么对于 下面图2中的正方形C,“数方格子”的方法还行得通吗?下面我们 一起来研究。 活动2:(观察你手中方格纸上的图2)正方形C的面积是多少? 你是怎样得出结果的呢?

2019年勾股定理回顾与思考教学设计.doc.doc

第一章勾股定理 回顾与思考 成都市石室联合中学林武 一、学生起点分析 通过前面三节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勾股定理及逆定理的知识,并能 应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解决一些具体的实际问题,因而学生已经具备解决本课问 题所需的知识基础和活动经验基础.同时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已经经历了很多 合作学习的过程,具有了一定的合作学习的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与交流的能 力. 八年级学生已初步具有几何图形的观察,几何证明的理论思维能力.他们希 望老师创设便于他们进行观察的几何环境,给他们发表自己见解和表现自己才华的 机会,希望老师满足他们的创造愿望,让他们实际操作,使他们获得施展自己创造 才能的机会.但对于勾股定理的综合应用,还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归纳的 思维方法和运用数学的思想意识,但学生在这一方面的可预见性和耐挫折能力并不 是很成熟,可能部分同学会有一些困难. 二、教学任务分析 勾股定理是反映自然界基本规律的一条重要结论,它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 间的数量关系,将形与数密切联系起来,理论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有着悠久的 历史,在数学发展中起过重要的作用,在现实世界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勾股定理 的应用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价值.勾股定理也是后续有关几何度量运算和代数学习必 要的基础,具有学科的基础性与广泛的应用. 本课时教学是复习课,强调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鼓励学 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以学生自主探索为主,并强调同桌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强化应用意识,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口自主探索,感受数学的美,以提高学习兴趣. 为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①让学生回顾本章的知识,同时重温这些知识尤其是勾股定理的获得和验证

探索勾股定理优秀教案

课题 1.1探索勾股定理课型新授课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用数格子(或割、补、拼等)的办法体验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并理解勾股定理反映的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会初步运用勾股 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和实际运用.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归纳—验证”的数学思想,并体会数形结合和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通过介绍勾股定理在中国古代的研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祖国悠久文化历史,激励学生发奋学习 重点 了解勾股定理的由来并能用它解决 一些简单问题 难点勾股定理的发现 方法教具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2002年世界数学家大会在我国北京召开,投影显示 本届世界数学家大会的会标:会标中央的图案是一个与 “勾股定理”有关的图形,数学家曾建议用“勾股定理” 的图来作为与“外星人”联系的信号.今天我们就来一 同探索勾股定理. 第二环节:探索发现勾股定理 1.探究活动一 内容:投影显示如下地板砖示意图,引导学生从面积角度观察图 形: ★问题:你能发现各图中三个正方形的面积之间有何关系吗? 学生通过观察,归纳发现: 2.探究活动二 内容:由结论1我们自然产生联想:一般的直角三角形是否也具 有该性质呢? (1)观察下面两幅图: (2)填表: A的面积(单位面积) B的面积 (单位面积) C的面积 (单位面积) 独立思考 并回答问 题 填写表格 观察、计 算、探讨、 归纳进一 步发现一 般直角三 角形的性 质 独立完成 用自己的 语言进行 表达 紧扣课题,自 然引入 探究活 动二意在让 学生通过观 察、计算、探 讨、归纳进一 步发现一般 直角三角形 的性质.由于 正方形C的 面积计算是 一个难点,为 此设计了一 个交流环节 议一议意在 让学生在结 论2的基础 上,进一步发 现直角三角 形三边关系, 得到勾股定 理 巩固基本知 识和基本技

勾股定理的回顾与思考

《勾股定理的回顾与思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含义,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掌握与勾股定理相关的技能,会运用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的数学思想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简单运用 难点:应用技能和数学思维的培养 教学过程: ㈠ 课前热身 1.由下列条件不能判别△ABC 为直角三角形的是( ). A .1=a ,2=b ,3=c B .3:2:1::=∠∠∠ C B A C .c b a 222-= D .6:4:3::=c b a 2.在Rt △ABC 中, ①若∠C=90°,a =5,b =12,则c =___________; ②若∠C=90°,a =15,c =25,则b =___________; ③若∠C=90°,a b :=3∶4,c=10则S Rt △ABC =________; ④若a =5,b =12,则c =___________。 ㈡ 本章知识结构 ????? ??????????????????????????-=?-=-=?-=+==+路线等勾股定理的应用:最短 的多样性)角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直 ,,,,,,,,常见的勾股数:的三种变形种基本图形”证明(等积法):“三勾股定理.3.2171582524713125543c c b c b c b c b .12222222222 22222a b a b a a a c a

2 x 3x 2x x 30? 基本知识点: (1)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2)勾股定理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 有关系:c b a 2 2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勾股数: 满足c b a 2 22=+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 如常用的勾股数有: 3,4,5; 5,12,13; 7,24,25; 8,15,17; 9,40,41 (4)特殊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㈢ 综合运用 1.已知Rt △ABC 两直角边分别为4cm 、3cm,则斜边为____cm,斜边上的高为____cm. 2.一艘帆船由于风向的原因,先向西南方向航行了7千米,然后向西北方向航行了24千米,这时帆船离出发地_____千米. 3.左图由4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组成,其中第1个直角三角形腰长为1cm ,第4个直角三角形斜边长度为_______. 那么,按照此种方式下去,第n 个直角三角形斜边长度为_______.

勾股定理及直角三角形的判定

勾股定理及直角三角形的判定 知识要点分析 1、勾股定理 222,即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b=c,斜边为a、bc,那么一定有a如果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分别为斜边的平方。 2、勾股定理的验证 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很多,其中大多数是利用面积拼补的方法证明的。我们也可将勾股定理理解为:以两条直角边分别为边长的两个正方形的面积之和等于以斜边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因此,证明勾股定理的关键是想办法把以两条直角边分别为边长的两个正方形作等面积变形,使它能拼成以斜边为边长的正方形。另外,用拼图的方法,并利用两种方法表示同一个图形的面积也常用来验证勾股定理。 22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此结论是勾股定理的逆定理+b=cb、c有关系:a3、如果三角形的三条边a、(它与勾股定理的条件和结论正好相反)。其作用是利用边的数量关系判定直角三角形,运用时必须在已知三角形三条边长的情况下。我们还可以理解为:如果三角形两条短边的平方和等于最长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并且两条短边是直角边,最长边是斜边。 4、勾股数 222的三个正整数a、b、c称为勾股数。满足条件a+b =c友情提示:(1)3,4,5是勾股数,又是三个连续正整数,并不是所有三个连续正整数都是勾股数;(2)每组勾股数的相同倍数也是勾股数。 【典型例题】 考点一:勾股定理 例1:在△ABC中,∠C=90°, (1)若a=3,b=4,则c=__________; (2)若a=6,c=10,则b=__________; (3)若c=34,a:b=8:15,则a=________,b=_________. 例2:已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3、4,如果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求第三边的长。 解: 考点二:勾股定理的验证 例3:如图所示,图(1)是用硬纸板做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长分别是a和b,斜边长为c,图(2) 是以c为直角边的等腰三角形。请你开动脑筋,将它们拼成一个能证明勾股定理的图形。 (1)画出拼成的这个图形的示意图,写出它是什么图形。 (2)用这个图形证明勾股定理。 (3)假设图(1)中的直角三角形有若干个,你能用图(1)中所给的直角三角形拼出另一种能证明勾股定理的图形吗?请画出拼接后的示意图。(无需证明)

探索勾股定理公开课优质课教学设计一等奖及点评

1.1探索勾股定理(第1课时)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 一、教材内容和内容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教材《数学八年级(上)》第一章勾股定理第一节的内容,主要学习勾股定理的探究、证明及简单应用. (二)教学内容分析 勾股定理的内容是: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它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把有一个角是直角这个形的特征转化成数量关系,搭建起了几何图形和数量关系之间的一座桥梁,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它也是反映自然界基本规律的一条重要结论,勾股定理启发了人类对数学的深入思考,促成了三角学、解析几何学的建立,对数学进一步的发展拓宽了道路.因此,可以这样说,勾股定理是数学发展的重要根基之一.它不仅被认为是平面几何中最重要的定理之一,也被认为是数学中最重要的定理之一. 教学重点:探究并证明勾股定理 二、教学目标和目标解析 (一)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验证勾股定理的过程,初步掌握勾股定理,进一步了解等面积法的应用; 2.通过不同证明方法的探究,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3.借助勾股定理丰富的文化背景,培养学生的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的核心素养. (二)教学目标解析 达成目标1:学生通过分析以特殊的直角三角形三边为边长的正方形面积之间的关系,归纳并合理地用数学语言表达勾股定理的结论.通过割补法构造图形验证勾股定理,从而理解直角三角形三边的数量关系. 达成目标2:以赵爽弦图和青朱出入图为载体,了解勾股定理各种证明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即实质都是运用等面积法加以证明. 使学生感受多角度分析问题,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同时,在图形的

勾股定理16种证明方法

勾股定理的证明 【证法1】(课本的证明) 做8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设它们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a 、b ,斜边长为c ,再做三个边长分别为a 、b 、c 的正方形,把它们像上图那样拼成两个正方形. 从图上可以看到,这两个正方形的边长都是a + b ,所以面积相等. 即 ab c ab b a 21 4214222?+=?++, 整理得 222c b a =+. 【证法2】(邹元治证明) 以a 、b 为直角边,以c 为斜边做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则每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 等于ab 21. 把这四个直角三角形拼成如图所示形状,使 A 、E 、 B 三点在一条直线上,B 、F 、 C 三点在一条直线上,C 、G 、 D 三点在一条直线上. ∵ Rt ΔHA E ≌ Rt ΔEBF, ∴ ∠AHE = ∠BE F . ∵ ∠AEH + ∠AHE = 90o, ∴ ∠AEH + ∠BEF = 90o. ∴ ∠HEF = 180o―90o= 90o. ∴ 四边形EFGH 是一个边长为c 的 正方形. 它的面积等于c 2. ∵ Rt ΔGDH ≌ Rt ΔHAE, ∴ ∠HGD = ∠EHA . ∵ ∠HGD + ∠GHD = 90o, ∴ ∠EHA + ∠GHD = 90o. 又∵ ∠GHE = 90o, ∴ ∠DHA = 90o+ 90o= 180o. ∴ ABCD 是一个边长为a + b 的正方形,它的面积等于(a +∴ ()2 2 21 4c ab b a +?=+. ∴ 2 22c b a =+. 【证法3】(赵爽证明) 以a 、b 为直角边(b>a ), 以c 为斜 边作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则每个直角

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

【证法1】(课本的证明) 做8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设它们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a、b,斜边长为c,再做三个边长分别为a、b、c的正方形,把它们像上图那样拼成两个正方形. 从图上可以看到,这两个正方形的边长都是a + b,所以面积相等. 即 a^2+b^2+4*(ab/2)=c^2+4*(ab/2), 整理得到:a^2+b^2=c^2。 【证法2】 以a、b 为直角边,以c为斜边做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则每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等于 ab/2.把这四个直角三角形拼成如图所示形状,使A、E、B三点在一条直线上,B、F、C三点在一条直线上,C、G、D三点在一条直线上. ∵ RtΔHAE ≌ RtΔEBF, ∴∠AHE = ∠BEF. ∵∠AEH + ∠AHE = 90o, ∴∠AEH + ∠BEF = 90o. ∴∠HEF = 180o―90o= 90o. ∴四边形EFGH是一个边长为c的 正方形. 它的面积等于c^2. ∵ RtΔGDH ≌ RtΔHAE, ∴∠HGD = ∠EHA. ∵∠HGD + ∠GHD = 90o, ∴∠EHA + ∠GHD = 90o. 又∵∠GHE = 90o, ∴∠DHA = 90o+ 90o= 180o. ∴ ABCD是一个边长为a + b的正方形,它的面积等于(a+b)^2. ∴(a+b)^2=c^2+4*(ab/2),∴ a^2+b^2=c^2。

【证法3】 以a、b 为直角边(b>a),以c为斜边作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则每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等于ab/2. 把这四个直角三角形拼成如图所示形状. ∵ RtΔDAH ≌ RtΔABE, ∴∠HDA = ∠EAB. ∵∠HAD + ∠HAD = 90o, ∴∠EAB + ∠HAD = 90o, ∴ ABCD是一个边长为c的正方形,它的面积等于c^2. ∵ EF = FG =GH =HE = b―a , ∠HEF = 90o. ∴ EFGH是一个边长为b―a的正方形,它的面积等于(b-a)^2. ∴(b-a)^2+4*(ab/2)=c^2,∴ a^2+b^2=c^2。 【证法4】 以a、b 为直角边,以c为斜边作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则每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等于ab/2. 把这两个直角三角形拼成如图所示形状,使A、E、B三点在一条直线上. ∵ RtΔEAD ≌ RtΔCBE, ∴∠ADE = ∠BEC.

鲁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3.1《探索勾股定理(1)》 教案

鲁教版五·四制 《3.1探索勾股定理(1)》教学设计 案例 名称 3.1 探索勾股定理(1)(鲁教版五·四制)七年级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经历探索、验证勾股定理的过程,由测量猜想勾股定理,再由方格纸验证勾股定理;(2)会运用勾股定理计算直角三角形中未知边的长. 过程与方法:经历利用三角形卡片进行测量,从“数”的角度猜想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接着借助方格纸从“形”的角度进一步验证,进而得到勾股定理并会简单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师组织学生在活动中大胆猜想、严格论证、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努力解决问题的进取心,体验获得成功的快乐,锻炼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 在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中,发展学生归纳、概括和有条理地表达活动过程及结论的能力,初步形成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学 重点 难点 重点:勾股定理的探索和验证以及勾股定理的应用. 难点:勾股定理的验证和应用. 课前 准备 分发学案,学具,板书需要用到的图形 教学 过程 教学内容双边活动设计意图 情境 导入 视频《改革开放后深圳的变化发展》 120米 50米 你能求出深圳湾大桥 上斜塔的长度吗? 时间2分钟 学生活动:观看视频 师:你能求出深圳湾大桥上斜 塔的长度吗?直角三角形中, 三边具有怎样的关系呢? 由《改革开放 后深圳的变 化发展》导入 新课,出示斜 塔问题,能更 好引起学生 学习兴趣.使 学生感受到 勾股定理与 我们息息相 关;

讲授新课第一部分玩转纸片初探究 两人一张直角三角形卡片,动手操 作进行测量,猜想直角三角形三边 关系 要求:积极测量、计算,合作完成 表格。 时间:3分钟 学生活动:2人小组合作学生测 量并计算各边长的平方,完成 表格,小组展示成果 师:哪位同学给大家分享一下 你们的表格?(汇总表格) 观看三组数据,请同学们猜想 直角三角形中三边平方关系, 哪位同学来回答? 活动效果: 第1组:同桌2人,一人说a、 b、c三边的测量结果,另一人 说三边平方的计算结果。 第2组、第3组补充:不同的 测量和计算结果的数据展示。 猜想:一位同学直角三角形中, 三边平方的可能关系。 1.通过动手 测量、计算、 填表,让学生 从“数”的角 度猜想三边 关系,学生可 带着问题进 行交流,提升 了学习效率。 2.小组合作 展示成果,使 每一位学生 成为课堂的 主人,提升课 堂效率。 第二部分细数格子再探究 借助方法纸,以直角三角形三边为 边长,构造正方形,通过数格子、 割补法计算三个正方形的面积,进 一步探究勾股定理 导引1:边长是2的等腰直角三角 形,口答完成填空. 导引2:边长是3的等腰直角三角 形,完成学案上. 导引2:边长是3和4的等腰直角 三角形,口答以及小组合作. 教师活动: 1.出示边长是2等腰直角三角 形,引导学生通过数格子得到 正方形面积,从而验证三边平 方关系(学生口答) 2.组织学生大组讨论图2中正 方形C的面积求法,推选组长 上台展示讲解割、补方法,验 证三边平方关系. 通过师生对 学,设置问题 串突破难点

勾股定理16种证明方法

v1.0 可编辑可修改 【证法1】(课本的证明) 做8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设它们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a 、b ,斜边长为c ,再做三个边长分别为a 、b 、c 的正方形,把它们像上图那样拼成两个正方形. 从图上可以看到,这两个正方形的边长都是a + b ,所以面积相等. 即 ab c ab b a 21 4214222?+=?++, 整理得 222c b a =+. 【证法2】(邹元治证明) 以a 、b 为直角边,以c 为斜边做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则每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 等于ab 21. 把这四个直角三角形拼成如图所示形状,使A 、E 、B 三点在一条直线上,B 、F 、 C 三点在一条直线上,C 、G 、 D 三点在一条直线上. ∵ Rt ΔHAE ≌ Rt ΔEBF, ∴ ∠AHE = ∠BEF . ∵ ∠AEH + ∠AHE = 90o, ∴ ∠AEH + ∠BEF = 90o. ∴ ∠HEF = 180o―90o= 90o. ∴ 四边形EFGH 是一个边长为c 的 正方形. 它的面积等于c 2.

v1.0 可编辑可修改 ∴∠HGD = ∠EHA. ∵∠HGD + ∠GHD = 90o, ∴∠EHA + ∠GHD = 90o. 又∵∠GHE = 90o, ∴∠DHA = 90o+ 90o= 180o. ∴ ABCD是一个边长为a + b的正方形,它的面积等于()2b a+. ∴()2 2 2 1 4c ab b a+ ? = + . ∴2 2 2c b a= +. 【证法3】(赵爽证明) 以a、b 为直角边(b>a),以c为斜边作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则每个直角 三角形的面积等于 ab 2 1 . 把这四个直角三 角形拼成如图所示形状. ∵ RtΔDAH ≌ RtΔABE, ∴∠HDA = ∠EAB. ∵∠HAD + ∠HAD = 90o, ∴∠EAB + ∠HAD = 90o, ∴ ABCD是一个边长为c的正方形,它的面积等于c2. ∵ EF = FG =GH =HE = b―a , ∠HEF = 90o. ∴ EFGH是一个边长为b―a的正方形,它的面积等于()2a b-. ∴ ()2 2 2 1 4c a b ab= - + ? .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