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7.1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

7.1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

7.1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
7.1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

1、本课时内容为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课时的内容。

2、本课时主要阐述了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文化的关系, 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尤其重点阐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中华民族精神的巨大作用;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及其核心。

2、能力目标:从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不衰、饱受磨难而更加坚强的发展历程中感受

中华民族精神的巨大作用和力量;善于结合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传统美德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长期奋斗的历史感悟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感受民族精神的巨大力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增强对民族精神的认同感;

②认同爱好和平、团结统一、勤劳勇敢、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民族优良品格,保

持艰苦奋斗、积极进取的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与核心内容

四、学情分析

⑴学生在通过学习第六课,看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的力量深深熔铸

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进一步深入理解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⑵这一课时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能透过我们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进

一步探究其内在的本质,这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学习难度,需要学生从形象思维能力向抽象思维能力的提高,提高分析文化的水平,具有正确看待文化的本领。

设疑法、创设情境法、引导总结法等。

六、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完成预习目标

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

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多媒体教室分配好学习小组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针对性。

(二)情境导入、展示目标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力量源泉。而中华文化的力量,又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下面,让我们通过视频资料来感受一下。

请同学看视频资料: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是“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是中国首次发射的载人航天飞行器,于2003年10月15日将航天员杨利伟送入太空。这次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成为继前苏联(现由俄罗斯承继)和美国之后,第三个有能力独自将人送上太空的国家。(学生讨论)看了这段视频资料之后,同学们有什么感受?

(学生发言略)

(教师总结)看了这段视频资料之后,我们每个中国人都会感到热血沸腾,激动不已,一方面是因为中国很伟大,我是中国人,我感到骄傲和自豪;别一方面,也为片中主人公身上所具有的精神所折服。

(学生讨论)在他们的身体上体现什么精神?

(学生发言)介绍中国航天人身上所具有的精神。

在长期的奋斗过程中,我国的航天工作者不仅创造出了非凡的业绩,而且铸就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

(教师总结)这些可贵的精神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它过去存在、现在存在、将来也将永远存在。下面我们听一段鲁讯的话,来继续感受民族精神。

(展示图片)图片1:"鲁迅的画像"。

配音:"我们自古以来,就是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有'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设问:哪位同学介绍一下这段话出自鲁迅先生的那篇文章?协作此文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学生发言)这段话出自鲁迅的杂文《中国人失去了自信了吗》。

"九一八"事变以后,日寇加紧侵略我国,国民站政府实行不抵抗政策,国土日益沦丧。当时资产阶级报纸《大公报》发表社论,指责中华民族失去了自信力,为国民党反动政府推卸责任。针对这一观点,鲁迅先生特地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国东北三省三周年以后的一星期,著文指出:又充满自信了的人存在,他们是中华民族的筋骨和脊梁。(学生讨论)鲁迅所说的"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在中国近现代的历史上是否存在这样的人物?如果存在,请举例说明,他们的具体事迹如何?

(同学分组探讨,发言)

"埋头苦干的人"如:袁隆平,中国工程院院士,从20世纪60年初开始从事杂交水稻的研究工作,历时20多年,默默无闻,埋头苦干,终于研究出优质的杂交水稻,为解决中国,乃至世界的粮食问题作出巨大的贡献,被评为"杂交水稻之父"。

"拼命硬干的人"如:孙中山,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先驱,19世纪末开始从事革命事业,为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先后发动广州起义、镇南关起义等,虽然是失败,但不屈不绕,拼命硬干,最终通过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为民请命的人"如:康有为,戊戌变法的主要发动者,为变法图强,七次上书光绪皇帝,要求变法。

"舍身求法的人"如:谭嗣同,戊戌变法的主要参加者,变法失败后,为唤醒民众,毅然赴死,留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昆仑"的千古名名。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一:中华民族之魂

以上我们一同感受了中华民族精神,感受到了这人物确实是"中国的脊梁",而他们身上所具有的民族精神,更是"中华民族之魂"。下面我们进行一些探究和计论。(可以前后左右分小组讨论)

(学生讨论)中华文明是唯一绵廷不绝的古老文明,中华文明、中华文化与我们刚刚感受到的民族精神有什么关系?

(学生归纳)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学生讨论)中华民族精神是如何产生、发展、发扬光大的呢?

(学生归纳)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熔炼于辉煌的古代中华文化之中,也玉成于近代中国人民球亡图强、前仆后继的奋勇抗争之中,更彰显示当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之中。

(学生讨论)中华民族精神在中华民族发展的过程中有什么作用?

(学生归纳)中华民族历沧桑而不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弥足精神永不泯灭,它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租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那么,中华弥足精神的内涵到底是什么呢?下面我们来继续研究。

探究二、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展示图片)图片2:"土尔扈特东归",一群土尔扈特人赶着牛羊艰难前行。

图片3:"渥巴锡汗",渥巴锡骑马远眺。

设问:你知道图片中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吗?图片中骑马的人是谁?他是一个什么人物?

(学生发言)图片反映的是"土尔扈特回归祖国"的历史事件,图片中骑马的人是土尔扈特的首领渥巴锡。

渥巴锡是我国厄鲁特蒙古土尔扈特部的杰出领袖。公元1744年出生在伏尔加河流域土尔扈特牧地,于清朝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初八(1775年1月9日)因病去世,终年31岁。

土尔扈特部落移牧于伏加河中下游无主之地140年后,由于不堪忍受沙皇俄国的压迫,于1771年1月16日,在渥巴锡的统率下,毅然举行武装起义,带领16万人东归祖国。途中打退了俄国军队无数次的围追堵截,战胜了疾病和沙漠,行程万余里,于同年7月20日回到祖国境内,全民族仅剩6万多人。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渥巴锡是一位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伟大的民族英雄。

(学生讨论)请你说说"土尔扈特回归祖国"所展示的是什么精神?

(教师归纳)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为了生存和发展,形成了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

(1)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之一:团结统一。

设问: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议审议通过了一部重要的法律,你知道它的名称吗?

(学生发言)《反分裂国家法》。

(展示图片)图片4:台湾民众举行反对"台独"的示威。

设问:对于全国人大通过《反分裂国家法》,你有什么看法?

(学生发言)全国人大通过《反分裂国家法》表明中国人民维护祖国统一的信念和决心。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任何分裂国家的行为都将遭到全体中国人民包括台湾人民的反对。

(展示图片)图片5:"世纪宝鼎"(见教材第73页)

设问:你知道世纪宝鼎的内涵吗?它体现了中华民族什么样的民族品格?

(学生发言)世纪宝鼎体现了中华文明的伟大品格和值得自豪的古老历史;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辉煌灿烂的居心;还体现了中华民族热爱和平的民族品格。(2)中华民族精神基本内涵之二;爱好和平。

中华民族素来以热情好客、睦邻好友、崇尚交流著称于世,以"礼仪之邦"享誉于史。在当代国际社会中,中国更是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

设问:你知道中国的外交政策是什么吗?

(学生发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展示图片)图片6:"印度洋海啸"。

(学生讨论)图片所展示的是印度洋海啸的情景,你知道在海啸发生之后,中国政府和人民为受灾的各国人民做了哪些事情?你所在学校做了什么?你做了什么?中国人民的所作所为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讨论发言,教师归纳总结)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为灾区人民提供了巨大的帮助,中国政府向受灾国家捐款捐物,派出了医疗队。这充分说明了中国人民与邻为善、与邻为伴的爱好和平的民族精神。

中国在国际交往中,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走和平发展道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广泛赞誉。

(3)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之三:勤劳勇敢。

中华民族历来把吃苦耐劳、勤俭节约、艰苦朴素、不畏强暴、英勇顽强视为优良品格。正是这种勤劳勇敢的精神,奠定了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

设问:还知道哪些反映中国人民勤劳勇敢精神的是例吗?

(学生发言略)

(展示图片)图片:"大禹治水"。

设问:大禹的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什么精神?

(学生发言)自强不息的精神。

(4)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之四:自强不息。

设问: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除了大禹治水之外,还有很多反映自强不息精神的典故,例如,"夸父逐日"、"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等,你能说出来这些典故的来历吗?(学生发言略)

(学生讨论)自强不息的精神,在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发展历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教师归纳)自强不息的精神是中华民族在创业实践中逐渐积淀而成的,是鞭策中华儿女不断开拓进取的永恒的精神力量。

探究三、永远高扬爱国主义的旗帜

(1)爱国主义之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教师总结)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在不同时代,爱国主义具有不同的内容。

(2)爱国主义要表现在具体的行动中

请看资料:

爱国主义应该表现实际行动中,例如:建设祖国、繁荣祖国;反对侵略、保卫祖国;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维护国家尊严,展现民族风采。

设问:请结合以上的提示,谈谈你自己打算如何做?

(学生发言)

"建设祖国、繁荣租过",现在要努力学习,掌握本领,长大之后为建设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反对侵略、保卫祖国",现在要努力学习,锻炼身体,长大之后,随时接受祖国的召唤,捍卫祖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反对任何破坏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言行。

"维护国家尊严,展现民族凤才",从小事做起,维护国家尊严,增强自己的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

(教师总结)中华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凝结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你能够归纳出我们今天学习"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应该掌握哪些基本理念吗?

1、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

(1)中华民族之魂

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与发展;它熔炼于辉煌的古代中华文化之中,也玉成于近代中国人民救亡图强、前仆后继的奋勇抗争之中,更彰显示当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中。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它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2)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3)永远高扬爱国主义的旗帜

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中华民族精神在当代的重要表现: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组织学生构建本课知识网络并进行当堂检测。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九、板书设计

一、什么是中华民族精神

1、中华民族之魂

2、基本内涵

二、永远高扬爱国主义的旗帜

十、教学反思

这一课时起到衔接的作用,是第六课向第七课过渡的一课时,可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看待文化的能力。但课时内容多,如何引导学生通过探究而生成知识就非常的关键,这就要求各环节都非常的紧凑,因而事先一些活动的设计意图应该让学生了解,并做一定必要的准备。同时,知识的学习是教学的重头戏,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同样不能忽视,这也是思想政治学科的一个特点,因而如何设置情境、设置问题就非常的关键,因为这是一个导入,引发学生兴趣,引起学生思考和参与,从而在知识的学习中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达到教育教学的目标。

【导学案】

第七课第一框《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

一、预习目标

识记民族精神的含义,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瘭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理解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找出身边的民族精神

二、预习内容

1、民族精神的含义

2、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3、身边的民族精神

三、提出疑惑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那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疑惑点疑惑内容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1.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文化之间的关系?

2.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3.爱国主义在实际行动中的表现有哪些?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什么?

二、学习过程

探究一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

认真阅读教材,探究以下问题

1、民族精神的含义及其作用是什么?

2、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关系是什么?

3、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表现在哪里?

探究二、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阅读教材,探究以下问题:

1、你觉得中国人的民族精神应该有哪些基本特征?

2、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容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在现实生活中又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探究三、永远高擎爱国主义的旗帜

探究以下问题.

1、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容有什么内在联系?

2、爱国主义在实际行动中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3、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什么呢?

三、反思总结

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是否矛盾。

四、当堂检测

1.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①团结统一②爱好和平③勤劳勇敢④自强不息

A.③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下列对爱国主义的认识错误的是()

A.爱国主义是抽象的、具体的

B.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

C.爱国主义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D.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

3.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A.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

C.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D.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4.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 )

A.集体主义

B.个人主义

C.爱国主义

D.民族主义

5、10月10日,“弘扬红旗渠精神大型展览”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这是近年来继“西柏坡精神”和“延安精神”等展览后,又一次弘扬时代主旋律的大型活动。材料中精神的共同内涵有()

①团结统一②爱好和平③勤劳勇敢④自强不息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

6、20世纪初,被誉为当时中国文化革命主将的鲁迅说过:“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1)鲁迅说的“中国的脊梁”体现了什么精神?

(2)这种精神为什么能称为“中国的脊梁”?

课后练习与提高

1.北京市崇文区广渠门中学宏志班,全班50多名学生,家庭人均月收入都在200元以下,这些学生不仅家庭生活困难,更主要的还是因为他们拥有不屈的自强精神。“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是这个宏志班学生奋斗经历的真实写照。宏志班展示的是一种

精神。()

A.勤劳勇敢

B.自强不息

C.爱好和平

D.艰苦创业

2、中国多次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为维护世界和平,加强联合国的作用做出了贡献。上述材料,说明中国是一个的国家。()

A.团结统一

B.爱好和平

C.勤劳勇敢

D.自强不息

3.“克勤于邦、克俭于家”,“业广唯勤”,“天道酬勤”强调了的重要性()

A.团结统一

B.自强不息

C.开拓创新

D.勤劳勇敢

4、中华民族精神是()

①中华文化力量的集中表现②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③支撑中

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④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A.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鲁迅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折射出()

A中华民族精神永不泯灭,贯穿于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全过程 B中华民族是最优秀的民族

C中华民族精神是世界上最可贵的精神D不同的民族精神有不同的时代特色

6、材料一: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种民族精神,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品格和力量,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机和活力,是中华民族强大生命力的重要源泉,是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精神既是一个民族强大的精神支撑,也是一个民族成就伟大事业的精神动力。

材料二:江泽民说:“我们坚持的爱国主义同狭隘的民族主义是有本质区别的。要使我们的人民懂得,坚持对外开放,认真学习世界各民族的长处,积极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增强我们自力更生的能力,加强祖国的发展,这本身就是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

(1)根据材料一,简要谈谈你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的认识。

(2)谈谈你对材料二所强调问题的认识。

第七课第一框《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参考答案

课内探究学案

《中华民族精神》期末考试 新

《中华民族精神》期末考试新最终分数99 姓名:班级:默认班级 一、单选题(题数:50,共50.0 分) 1中国传统的爱国主义思想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A、 皇族 B、 家族 C、 门阀 D、 家庭 我的答案:C 22009年感动中国人物最高奖项授予了()。 A、 卓琳 B、 宋文骢 C、 长江大学见义勇为大学生群体 D、 全体中国人 我的答案:C 3根据《论法的精神》,爱斯基摩人性格与东南亚人性格不同,主要是受到()的支配。A、 气候 B、 宗教 C、 先例 D、 法律 我的答案:C 4政府诚信的要义问题上,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与法制、服务、责任政府紧密相连 B、 从内在看,诚信意味着政府对公众的善良之动机 C、 从外在看,诚信意味着政府对公众的行动可以选择性忠诚 D、 政府的行政行为不可以随意改变和撤销 我的答案:C

5中华民族是一个农业民族,其民族特征不包括()。A、 重实际而黜幻想 B、 积极入世 C、 尊卑有序 D、 贵和持中 我的答案:C 6政府失信的表现没有()。 A、 以权谋私、权钱交易 B、 政令不稳、决策轻率 C、 征询百姓、公开公正 D、 暗箱操作、歪曲法律 我的答案:C 7决定各民族之间差异的是()。 A、 风俗习惯 B、 人种特征 C、 国籍 D、 民族精神 我的答案:D 8“华夏”的“华”代表的是一种()。 A、 生产方式 B、 生活方式 C、 文化修养 D、 地理方位 我的答案:A 9下列哪一项不是文化的三个层面?() A、 物质文化 B、

精神文化 C、 制度文化 D、 主流文化 我的答案:D 10()与()构成了西方社会的文明体系。 A、 民主、自由 B、 权利、法治 C、 民主、法治 D、 契约、民主 我的答案:C 11对于当今中国社会的性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A、 网络信息化的社会 B、 全球化的社会 C、 忽略环境保护的社会 D、 市场经济社会 我的答案:C 12民族精神的提炼与践行需要依靠()。 A、 文化精英 B、 仁人志士 C、 文化精英、仁人志士 D、 中央统治者 我的答案:C 13对于爱国主义说法有误的是下列哪一项?() A、 支持弱势群体,正义行为 B、 支持有利于国民政策的决定 C、 接受别国对别国的任何批评 D、

2017高中政治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公开课教案

7.1《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教学设计 【教学思路】 因为本课时内容较为抽象,可能会让学生感觉离他们的生活很遥远,如何能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感知民族精神特别是爱国主义精神就成为一大难点。所以,设计通过媒体片段,将身边事带进课堂,从媒体片段中更直接地感知,同时通过挖掘身边体现爱国主义精神的例子,让学生明白爱国并非抽象而是具体的。 【教材分析】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这一知识点是高中思想政治《文化生活》模块中第三单元第七课的内容。从整体上看,该课是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民族文化教育的整个链条中重要的一环,但内容理论性较强,所以重点是在于将课本理论的东西用现实情境再现出来,从而更好地达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理解中华民族精神对于中华民族的意义;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及其核心。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能从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不衰、饱经磨难而更加坚强的发展历程中感受中华民族精神的巨大作用和力量。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强学生对优秀民族文化,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的认同感,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以及内涵 难点: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教学案例】 汶川地震的视频,温总理的“多难兴邦”“断臂王子刘伟”“奥运会和字”;李卫“跪行高考路”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请同学们翻开课本77页,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第一框题“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 讲授新课: 探究一 播放汶川地震视频,并让学生结合视频思考,谈谈对温总理那句“多难兴邦”的理解, 学生:略 教师归纳:灾难为什么能够兴邦,不是因为灾难本身可以兴邦,而是在灾难中所涌现出来的团结的民族精神力量推动着我们, 我们知道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如98年水灾,03年非典,08年冰灾,还有地震,10年玉树泥石流,以及今年云南地震;在发生这些灾难的时候,我们特别能感受到一种精神力量,这种精神就是民族的精神;我们说灾难虽然是不幸的,但是灾难却也让我们明白一个道理:中华民族为什么历经沧桑而锐气不变,千锤百炼而斗志更坚? 归纳:民族精神永不泯灭 提问:为什么民族精神永不泯灭? (1)它植根于辉煌的传统文化之中,也玉成于近代中国人民救亡图强、前仆后继的奋勇抗争中,更彰显于当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中。(形成)(2)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民族精神作用) 过渡: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我们已经深深感受到了,那中华民族精神有怎样的内涵呢,我们接下来看第二部分 探究二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在五千年的发展中,中国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下面我们逐一来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中华民族精神》期末考试

《中华民族精神》期末考试(20) 一、单选题(题数:50,共50.0 分) 1()的专制反映了专制主义集权的极致。(1.0分)1.0 分 A、财权 B、军权 C、政权 D、文化 2民族主义的内涵包括()。(1.0分)1.0 分 A、贯穿于全世界近现代的发展过程的历史现象 B、总是出现在那些长期或暂时处于弱势的或处于上升阶段的民族内部 C、可以葬送一个民族,也可以振兴一个民族 D、以上均是 3喜马拉雅山的隆起是()向()挤压的结果。(1.0分)1.0 分 A、印度板块、太平洋板块 B、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 C、印度板块、亚洲板块 D、亚洲板块、印度板块 4为广大网友解决网络课问题的是()(1.0分)1.0 分 A、20932+ B、02559 C、扣扣 D、百度 5孙中山的兴中会纲领不包括以下哪一个?()(1.0分)1.0 分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国 C、创立合众政府 D、维护封建统治 6从什么时候开始中国的最高统治者被称为“天子”?()(1.0分)1.0 分 A、夏代 B、商代 C、西周 D、秦朝 7全球化对各个民族的挑战体现在()。(1.0分)1.0 分 A、挑战了民族存在的可能性 B、挑战了民族存在的合法性 C、挑战了民族的生死存亡性 D、以上都是 8在德国人的意识里,对于民族精神的解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1.0分)1.0 分 A、文化不等于精神 B、英法工业发达,也有文化 C、我们没有文化,但一定有文明 D、不是有了文明就一定有文化 8信用制度的建立需要从哪些方面进行考虑?()(1.0分)1.0 分 A、建立信用法律体系 B、建立信用道德规范 C、把诚信原则作为学校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 D、以上均是 9爱国主义的类型不包括()。(1.0分)1.0 分 A、个人爱国主义 B、官方爱国主义 C、符号爱国主义 D、形式爱国主义 10科举制度是()建立的。(1.0分)1.0 分 A、秦朝 B、汉朝 C、隋朝 D、唐朝 11“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是()的名言。(1.0分)1.0 分 A、范仲淹 B、孟子 C、孔子 D、顾炎武 12对于文化生存的概念解释,下列哪一项不正确。()(1.0分)1.0 分 A、民族生存的前提和条件 B、积淀着一个民族国家的全部文化和文明成果 C、永远不会消亡 D、蕴含着民族国家走向未来的一切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基因 13“为祖国而死,那是最美的命运啊!”是出自谁的主张?()(1.0分)1.0 分 A、托尔斯泰 B、大仲马 C、巴甫洛夫·伊凡·彼得洛维奇 D、瓦·阿·苏霍姆林斯基 14下列哪项不是民主化过度发展带来的后果?()(1.0分)1.0 分 A、极端个人主义 B、对公共服务的依赖 C、现代社会的分离 D、社会凝聚力下降 15一个民族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内在身份标识是()。(1.0分)1.0 分 A、民族情感 B、民族意识 C、民族性格 D、民族心理 16中华民族精神需要凝练的新内容不包括()。(1.0分)1.0 分 A、本土意识 B、全球意识 C、爱国主义 D、和谐的民族观 17中国传统的爱国主义思想不包括下列哪一项?()(1.0分)1.0 分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教学反思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教学反思 反思一: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教学反思 这一课时起到衔接的作用,是第六课向第七课过渡的一课时,可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看待文化的能力。但课时内容多,如何引导学生通过探究而生成知识就非常的关键,这就要求各环节都非常的紧凑,因而事先一些活动的设计意图应该让学生了解,并做一定必要的准备。同时,知识的学习是教学的重头戏,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同样不能忽视,这也是思想政治学科的一个特点,因而如何设置情境、设置问题就非常的关键,因为这是一个导入,引发学生兴趣,引起学生思考和参与,从而在知识的学习中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达到教育教学的目标。 反思二: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教学反思 1、本课内容从知识点的理解程度上看难度不大,但从知识的容量上看还是比较大的,加上高二x班学生的基础不太好,如果课堂思维不活跃,配合不好的话,要完成这些教学内容就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2、学生对于本课重点知识的掌握不太牢,会影响运用,课后有待加强记忆。当然为了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学习目标,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一是多与学生在情感上的交流与沟通,课堂上注意眼神交流,亲其师信其道,二是给不同层次学生以不同评价,鼓励为主,培养学习兴趣,特别是对基础薄弱,缺乏自信的学生,三是创造不同的展示机会,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结对帮扶,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四是,在反馈练习中,根据学生情况设计分层练习,加强针对性。 反思三: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教学反思

这一课时起到衔接的作用,是第六课向第七课过渡的一课时,可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看待文化的能力。但课时内容多,如何引导学生通过探究而生成知识就非常的关键,这就要求各环节都非常的紧凑,因而事先一些活动的设计意图应该让学生了解,并做一定必要的准备。同时,知识的学习是教学的重头戏,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同样不能忽视,这也是思想政治学科的一个特点,因而如何设置情境、设置问题就非常的关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在教学设计突出两点。第一:重点关注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突破,主要由两个教学活动集中体现:首先是在课堂活动(一)中通过对学校的文化生活和观看温家宝总理《多难兴邦》视频的感受交流,激起学生对民族精神的认同感;其次是在课堂活动(四)中组织学生进行"抵制日货是不是爱国行为"这一辩题进行辩论时注意引导学生在 "理性爱国"这个观念上的意识。第二:是注重对能力目标的突破,主要是通过课堂活动(三)中让学生分组讨论完成对中华民族精神基本内涵五个方面的比较,有利于学生锻炼合作探究能力与比较分析能力。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最新资料推荐------------------------------------------------------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我们的民族精神----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这 7 个方面加以分析和说明,同时本节课将围绕教什么?、怎样教?以及为什么这样教?这三个问题来展开。 一、说教材(一)内容和地位一、说教材(一)内容和地位本框是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 3《文化生活》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二框题的内容。 共包括三目: 薪火相传,越燃越旺;永远高擎中华民族的精神火炬;书写中华民族精神的新篇章三个方面,容量较大。 本框内容是围绕中华民族精神这个核心展开的,既是作为上一框题知识的拓展延伸,又为以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地位十分重要。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学生要识记并感悟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与发展;理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现实意义。 懂得人人是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2、能力目标: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1 / 7

增强学生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经过一堂课的学习之后,学生们要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激发同学的爱国热情,引导他们自觉担负起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责任和义务,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三)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 1、重点: 识记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依据:这一知识点比较抽象,所以需重点讲授) 2、难点: 让同学们自觉做民族精神的建设者、弘扬者和传播者。 (依据: 新课标指出: 要注重实践,贴近生活) 3、关键点: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 (依据: 只有意识到重要性,才会更加重视民族精神)二、说学情高中同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文化观还处在不断形成和完善的过程中,一些同学对中国传统文化、传统美德、民族精神的认同感还比较弱,通过对本框题的学习后,能进一步培养和完善同学们的三观,从而培养同学们的爱国主义精神。 三、说教法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辨清疑点,更好的完成本框的教学目标,本课主要采取了讲授法、案例法、启发式教

为什么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为什么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1、必要性:当前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要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必须更高地举起民族精神的火炬,把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1)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2)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3)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4)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2、重要性 (1)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2)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怎样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1、要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2、最重要的是发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主心骨”的作用。 3、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4、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文化思想的影响。 5、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文化的关系 (1)文化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精神力量,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2)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中和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 如何看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 (1)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继承、革新、弘扬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要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同时,对传统文化中的腐朽的、落后的东西,加以改造与剔除,并要做到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即“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2)正确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学习、借鉴与融合优秀外来文化成果。对待外来文化,要面向世界,吸收与借鉴世界文化的优秀成果,同时还要警惕与抵制西方文化中的腐朽思想,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植根于自己民族的文化土壤,不断实现中华文化的创新发展。 (3)反对错误观点:既要克服一味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的文化复古主义,又要克服一味推崇外来文化的全盘西化论。 发展先进文化 (1) 含义:它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A、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 B、目标---- “四有”公民

中华民族精神考试(答案)

中华民族精神考试(答案) 选择题(50分) 1、中华民族“一元论”起源说认为中华民族的始祖是? (1.00分) A.黄帝 B.伏羲 C.少典 D.炎帝 正确答案: C 2、一个民族区别的其他民族的根本标志是什么? (1.00分) A.政治 B.经济 C.文化 D.思想 3、哪一项不是唐型文化的特征? (1.00分) A.雄阔高亢 B.相对闭塞 C.相对外倾 D.色调热烈 4、蒙古人种是什么颜色的 (1.00分) A.白 B.黑 C.黄 D.棕 5、以下哪个人物提出了民族大同的主张? (1.00分) A.孙中山 B.梁启超 C.杨度 D.黄兴 正确答案: D 6、马斯诺认为,人区别于动物在于人有:() (1.00分) A.生活需要 B.生存需要 C.安全需要 D.自我实现需要 7、《离骚》是谁写的 (1.00分) A.屈原 B.顾炎武 C.东林党人 D.文天祥 8、以下哪个时期属于中华民族精神的锤炼时期? (1.00分)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正确答案: C 、 9、中国社会最大的问题是? (1.00分) A.诚信缺失 B.技术核心能力竞争力差 C.科技发展慢 D.创新性弱 10、科学理性是在中国()时确立的。 (1.00分) A.新文化运动 B.民国 C.五四 D.中国成立后

正确答案: A 11、清政府在经济上成为帝国主义的() (1.00分) A.守土官长 B.税吏 C.附庸 D.太上皇 正确答案: B 12、二十世纪世界走向全球化的四个阶段,错误的是:() (1.00分) A.两次世界大战 B.两大阵营划分 C.冷战 D.三个世界的划分 13、民族主义最早产生在()世纪。 (1.00分) A.16 B.17 C.18 D.19 正确答案: B 14、以下属于民族精神比较的基本视角的是? (1.00分) A.民族精神的历史渊源、寻根之比。 B.比较民族精神的内容结构和价值取向。 C.比较民族精神发展历程中代表性的人物。 D.以上说法都正确 正确答案: D 15、近代以来,越南曾是()的殖民地。 (1.00分) A.西班牙 B.法国 C.英国 D.美国 16、以下不属于对台政策的是? (1.00分) A.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B.争取和平统一 C.反对“台独” D.放弃使用武力 17、以下关于爱国主义的说法错误的是? (1.00分) A.爱国主义具有一种防卫的理念。 B.爱国主义对社会具有正面的作用。C.爱国主义侧重于自己国家民族的文化。 D.爱国主义更多地表现为政治情结。 18、洪秀全最先在()发动起义。 (1.00分) A.河南 B.广东 C.湖南 D.广西 正确答案: D 19、全球化是从什么时候真正开始的? (1.00分) A.十八世纪 B.二十一世纪 C.二十世纪 D.十九世纪 20、哪一项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1.00分) A.制度文化 B.物质文化 C.政策文化 D.精神文化 正确答案: D

《中华民族精神》期末考试2016下学期超星

1
“惟人人欲欲其私,则无损于公家之弩项,而终为公家之大利。”出自以下哪一位的主张? ()(1.0 分)
1.0 分
?
A、
薛福成
?
B、
郑观应
?
C、
陈炽
?
D、
林则徐
我的答案:A
2
下列生活日常用语,哪一个不是来自佛教用语?()(1.0 分)
1.0 分
?
A、
当头棒喝
?
B、
门外汉
?
C、

急急如律令
?
D、
头头是道
我的答案:C
3
在中国,对于民族概念的研究和传播贡献最大的是()。(1.0 分)
1.0 分
?
A、
康有为
?
B、
胡适
?
C、
梁启超
?
D、
杨度
我的答案:C
4
下面哪项不是民族精神的体现?()(1.0 分)
1.0 分
?
A、
共同的思想品格

?
B、
共同的价值取向
?
C、
共同的道德规范
?
D、
共同的语言特点
我的答案:D
5
秦朝的统治思想是()。(1.0 分)
1.0 分
?
A、
儒家思想
?
B、
道家思想
?
C、
法家思想
?
D、
墨家思想
我的答案:C
6
在德国人的意识里,对于民族精神的解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1.0 分)

第二十四讲--中国文化基本精神的功能.docx

第二十四讲中国文化基本精神的效用 民族凝聚效用 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表现,在中国古代社会的长期发展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发挥着重要的效用。全面了解这些效用,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意义,促进今天的新文化建设。 中国文化基本精神的一个重要效用,是民族凝聚的效用。文化基本精神有着巨大的思想统摄性,它可以超越地域、阶级、种族、时代的界限,用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哺育每一个中华儿女,使其凝为一体,同心同德地为民族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而不懈地奋斗。正因为如此,每当历史上出现外敌入侵之时,中华民族都能够万众一心地抵御外侮;而每当内乱出现之时,人们往往又可以在“中华一体”的民族认同基础上,捐弃前嫌,团结一致,变分为合,化乱为治,这些,都是与刚健自强、以和为贵的民族文化精神对人们的滋养分不开的。 我们民族以和为贵的文化精神,还滋养出了崇尚和谐统一的博大胸怀。坚持和而不同的矛盾统一观,反对片面求同或乱斗一气;坚持统一,反对分裂。把家庭邻里的和谐、国家的统一看做天经地义的事情,这种文化传统,对于中华一体、国家一统的民族文化心理的形成,对于我们国家、社会的长期稳定发展,曾经起了十分重要的聚合作用。 自西周以来,作为一种理性自觉,大一统观念便深深地扎根于中国人的心中,“《春秋》大一统”是人人皆知的名言。作为中国传统精英文化主流的诸子百家学说,尽管各是其说,有的甚至形同水火,但在国家统一、民族融合、使天下“定于一”的思想方向上,却有共鸣,可谓相反相成。这种政治上的大一统观念,实际上是天人合一、以和为贵的民族文化精神熏陶的结果,是它的折射。不仅如此,“天下一家”、“民胞物与”、“四海之内皆兄弟”的观念,还成为凝聚全社会的精神力量。以国家统一为乐,以江山分裂为忧,是中华民族天经地义的政治价值取向。这种大一统观念,经过儒法两家从不同思维路向的论证,特别是经过秦汉时期封建大一统国家的建立而带来的民族融合、配合发展的历史实践,逐渐转化为民族文化深层社会心理的结构,成为中华民族的政治思维定势,有力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整体发展和社会文化的进步。 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是民族凝聚力形成并发挥作用的思想基硪,也是它的思想核心。民族凝聚力作为一种思想整合力量,作为民族文化对其全体成员的吸引力,作为统摄人心、团结族类的精神纽带,它逻辑地要以文化基本精神为思想依托。没有民族文化基本精神的存在,没有它的感召力量,就没有真正的民族凝聚力。 中国文化基本精神还是增强并推动民族凝聚力更新的精神力量:作为观念形态的东西,民族凝聚力具有相对稳定性,而作为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则是历史地发展着的。因此,不同时代民族凝聚力的内容会有所变化,或增强,或减弱,或者更新自己的形态。因此,人们就必须用不断更新、不断充实的文化基本精神去充实、改铸民族凝聚力,丰富它的内涵,增强它的力量,推动它不断地更新自己的形态,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精神激励效用 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对于中华民族的每一个成员,还有着强烈而积极的精神激励效用。 如前所述,作为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必须具有影响广泛、促进社会发展进步的特点。文化基本精神代表着民族精神,是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体现。因此,它应该而且必然反映着中国文化的健康的发展方向,能够鼓舞人民前进,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在当代中国的文化建设中,都具有激发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的伟大作用。它理所当然地要成为维系全民族配合心理、配合价值追求的思想纽带,成为焕发人们为民族统一、社会进步而英勇奋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源泉。 中国文化中刚健自强的精神,在两千年的历史发展中,一直激励着人们奋发向上,不断前进,坚持与内部的恶劣势力和外来的侵略压迫者做不屈不挠的斗争。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了救亡图存和民族自强而进行了坚苦卓绝的斗争。鸦片战争后,林则徐的学生冯桂芬提出了“若要雪耻,莫如自强”的口号。近代史上的洋务运动,正是打着“自然新政”的旗号出台的。严复强调,中国要自强,必须在“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的“自强之本”上下功夫。康有为在著名的《公车上书》中,也以《易传》的刚健、有为、尚动、通变原则作为“变法”的理论根据。孙中山领导的

尔雅中华民族精神考试答案

尔雅中华民族精神考试答案 1、俄罗斯在漫长的历史中形成民族精神是()D沙皇俄国精神 2、华夏”的“华”代表的是一种()A生产方式 3、对“舍生取义”的理解,下列不正确的是()A是对生命价值的否定 4、费孝通认为,()之后,中华民族从自发的发展阶段过渡到了自发的民族实体发展阶段。C1840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全球化侵蚀了中国文化的内涵 6、以下哪一项不是“国”的三种英文解释?()A、county 7、下列哪一项不是林则徐学习西方长处的事迹?()D、出洋学习 8、杨度在1907年提出了“文化共同体”这一概念,其中“文化”包括特性。()D、以上均有 9、哪一项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传统美德?D、诚实守信 10、梁漱溟先生认为印度文化的精神特点是()。B、反身向后要求 11、《中国通史》对中国地理的介绍中,()构成了三大水系。D、黄河、长江、珠江 12、政府诚信的要义问题上,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C、从外在看,诚信意味着政府对公众的行动可以选择性忠诚 13、政府失信的表现没有()。C、征询百姓、公开公正 14、以下哪项不属于中华民族在人类学上的印记?()D、黑色瞳孔 15、诚实守信也是有选择性的,下列选择诚实守信得当的是()。D、委婉提醒别人的错误之处 16、斯大林1913年提出的民族四大要素不包括()。D、共同政治背景 17、不能体现美利坚民族精神的是()。D、反对纵欲 18、孙中山的兴中会纲领不包括以下哪一个?()D、维护封建统治 19、下列关于全球化的解释不正确的是()。D、世界依旧被认为是分散的个体组成 20、科举制度是()建立的。C、隋朝 21、爱国主义最明显的表现之一是()。C、对祖国其他同胞的认同感

浅谈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浅谈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精神。这些精神推动着本民族的发展和兴旺。这样的民族精神也正是一个民族凝聚力的真正体现。试想,假若一个民族没有民族精神、没有民族凝聚力将会有一个怎样的命运?当一个民族真正失去民族精神和民族凝聚力的时候,或许它就已经走上了衰落和灭亡的道路了。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撑,是民族的灵魂、是国家的支撑,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深刻的体现。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华夏子孙创造了璀璨的文化,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些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生生不息的、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动力,也是在未来的岁月里薪火相传、继往开来的强大精神动力。为了中华的崛起,为了振兴华夏,为了腾飞于世界,我们的先辈们发愤图强,凝聚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正是这股民族精神一直在推动中华民族的不断发展和前进。无论何时都要谨记弘扬民族精神。 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有利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凝聚力,激发民众的志气,促进民族的伟大复兴和早日完成祖国统一的伟大历史使命。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和脊骨,是中华民族传统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结合。所以必须把弘扬民族精神和培育新时代精神有机统一起来。任何一个走在时代前列的民族,其民族精神都是民族性和时代性的统一,都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结合。民族精神是基础和根源,时代精神则不断为民族精神注入飞速发展的活力和动力。 十六大报告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假若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是不可能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的。”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就必须得进一步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全体人民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弘扬民族精神是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为政治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智慧和精神力量。我国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弘扬民族精神有利于加强以德治国,同时有利于提升全公民的道德素质修养。民族精神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现代会建设有知道作用。弘扬民族精神,有利于增强公民的爱国情感,民族凝聚力,民族自豪感,民族自信心,民族精神能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主动性,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

中华民族精神考试题+答案

维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民族精神是什么?为什么今天我们仍然要继续继承和弘扬民族精神。新的时代条件下,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要怎样去做? 1、维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民族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指民族性格中的正面和优秀部分,或民族道德与民族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基本内涵有两个层面,一是相对于民族和民族社会的物质实质存在而言,指称民族精神存在。民族精神存在包括它现存的精神面貌,主要表现在人类心理的不同层面及其积淀之上,因此,它与民族心理的涵义是相互沟通的。二是民族精神的狭义使用,特指以既定民族和民族社会为背景的民族性格和民族文化中正面和富于肯定性价值的部分,它是对民族文化之优秀遗产的心理继承,是民族和民族社会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并具体地内涵在民族社会与民族文化历史的发展过程之中。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精神,这种民族精神具有某种核心价值,成为某种向心力的源泉。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富有生命力的优秀思想、高尚品格和坚定志向的集中体现。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中华民族精神再次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例如:大庆精神———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艰苦创业精神;胸怀大局、为国分忧的奉献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是我们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凝聚和激励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背景下,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日益扩大,西方各种思想文化也对我国的民族文化、社会思想产生了广泛而复杂的影响。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进程中,我们必须把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让昂扬的民族精神成为提升综合国力、应对时代挑战、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巨大动力。 2、(1)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一个民族的发展,不仅取决于经济、科技发展水平,而且取决于民族的综合素质。民族精神是民族综合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高昂奋进的民族精神能产生巨大的力量,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2)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有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尺度。中华民族精神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具有凝集和动员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的重要功能,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保证。(3)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西方敌对势力不愿意看到社会主义中国发展壮大,加紧一各种手段和方式对中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面对这种挑战,要顶住霸权主义的种种压力,抵制外来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弘扬的培育民族精神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 3、第一,要牢固树立百年大计人才为本,人才大计教育为本的思想。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他们应当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才能担负起祖国富强、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

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诚信缺失、道德滑坡现象日益严重,拷问着中国人内心的良知和道义,时代强烈呼唤一种能唤起人们内心良知的东西,我认为这种东西就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时期,必须大力培育公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准则,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为根基,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形成向上、向善的的力量,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一)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有助于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在千百年的历史进程中逐渐积淀形成的优秀道德品质、优良民族精神、崇高民族气节、高尚民族情感、良好民族礼仪等诸方面的总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作为社会意识的重要内容, 是一种以维护祖国民族利益为标志的精神, 是我们民族文明的集中表现, 也是中华民族的一大精神支柱。战国时代的屈原, 他那壮烈的爱国行为, 以及那皓月般的爱国诗篇, 激励着中华民族世代人民。汉代的苏武, 唐代的杜甫, 宋代的岳飞、陆游、文天祥等都是爱国民族英雄的杰出代表。他们反对民族压迫, 渴望祖国统一和强盛, 为了祖国忧心如焚, 九死不悔。岳飞“精忠报国”、苏轼“报国之心, 死而后已”对祖国的忠贞之志, 跃然纸上。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优, 后天下之乐而乐”成了后人的座右铭。顾言武提倡“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的思想, 林则徐写的“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必趋之”的诗句都显示了强烈的为国家、为民族、为社会的爱国精神。正是这种精神, 昭示着后继者在历代谱写了伟大的篇章, 成为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 向心力。不能设想一个自卑感十分沉重的民族, 一个缺乏民族自尊心、自信心, 没有凝聚力的民族, 如何能够自立于世界,所以克服民族虚无主义和民族自卑感, 振奋民族精神, 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有助于增强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 有利于增强人们的爱国热情, 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怀, 提高民族主体意识, 还有利于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 (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有利于建设新道德。 任何社会的道德观念和道德体系都具有三重基本的特性: 即历史的继承性, 社会存在决定的现实性, 反映社会生活未来发展因素的超前性或理想性。也就是说, 从一定道德观念的形成和道德体系的确立过程来看, 它是三方面的组合。一定社会的一定道德体系总是内含着过去、现在、未来三种基本因素的。继承和发扬以往道德中的合理因素, 体现出的是道德的文化本位价值。这不仅是道德发展连续性的必然, 而且也是一定道德观念为一定社会和民族所认同并容纳的需要。新道德不能脱离开传统道德而产生。 我们讲社会主义道德, 必须和中华民族传统的伦理道德结合起来, 这样才会有民族的语言、民族的形式和民族的情感。我们的传统伦理道德中有许多东西可以给我们很好的启发。如中国传统道德中的整体为上的集体主义,在今天仍然有现实价值。孟子讲过: “天下之本在国, 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曾子在《大学》中也讲过, 修身, 齐家, 治国平天下的内在联系: “修身而后家齐, 家齐而后国治, 国治而后天下平。”古代将个人、家庭和国家利益看成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强调全局利益高于局部利益, 整体利益高于个体利益, 它反映了中华民族勇于牺牲、乐于奉献小我而成全大我的优秀品格。这种品格是国家利益至上的思想基础, 也是孕育集体主义价值观心理的土壤。再如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注重提倡人伦价值, 强调每个人在人伦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 一个人在社会中生活, 就必然会同各种人发生不同的社会关系, 承担不同的社会角色, 强调个人在不同关系中所应遵守的道德义务, 对于社会稳定是不可缺少的。在人伦关系中, 古人特别重视“孝梯”。“孝”乃人伦之始, 是人类相生相养的自然情感,是中国社会最基本的伦理道德规范。古人认为, 只有对父母敬重的人, 才有可能为国家尽忠。“在家孝父母, 而好犯上做乱者, 未之有也。”孝敬父母不只在衣食上, 还应使父母精神上得到安慰。如果一个人只顾

中华民族精神期末考试答案

中华民族精神期末考试答案之一 一、单选题(题数:50,共50.0 分) 1.下面哪一项是《赵氏孤儿》的主题:()1.0 分 A、 爱情 B、 复仇 C、 报恩 D、 励志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2.1929年,()的发现表明了中国也是人类起源地之一。1.0 分A、 北京猿人 B、 元谋人 C、 长阳人 D、 蓝田人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3.信用制度的建立需要从哪些方面进行考虑?()1.0 分A、 建立信用法律体系 B、 建立信用道德规范 C、 把诚信原则作为学校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 D、 以上均是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4.“兼爱”是()的观点。1.0 分 A、 儒家 B、 法家 C、 道家 D、 墨家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5.2009年感动中国人物最高奖项授予了()。1.0 分A、

卓琳 B、 宋文骢 C、 长江大学见义勇为大学生群体 D、 全体中国人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6.下面哪项不是民族精神的体现?()1.0 分 A、 共同的思想品格 B、 共同的价值取向 C、 共同的道德规范 D、 共同的语言特点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7.对于当今中国社会的性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1.0 分A、 网络信息化的社会 B、

全球化的社会 C、 忽略环境保护的社会 D、 市场经济社会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8.“华夏”的“华”代表的是一种()。1.0 分 A、 生产方式 B、 生活方式 C、 文化修养 D、 地理方位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9.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正式确认在中国共产党的第几次代表大会上?()1.0 分A、 十五大 B、 十六大 C、

中华民族精神期末考试答案

1
爱国主义的类型不包括()。(1.0 分)
1.0 分
?
A、
个人爱国主义
?
B、
官方爱国主义
?
C、
符号爱国主义
?
D、
形式爱国主义
我的答案:D
2
西方人把()翻译成“黄金律”。(1.0 分)
1.0 分
?
A、
儒家文化
?
B、
天人合一
?
C、
中庸

?
D、
贵和尚中
我的答案:C
3
亨廷顿认为,二十世纪前半叶和后半叶世界的冲突分别是()和()的冲突。(1.0 分)
1.0 分
?
A、
政治、经济
?
B、
意识形态、经济
?
C、
政治、文明
?
D、
意识形态、文明
我的答案:D
4
下列哪项不是民主化过度发展带来的后果?()(1.0 分)
1.0 分
?
A、
极端个人主义
?
B、

对公共服务的依赖
?
C、
现代社会的分离
?
D、
社会凝聚力下降
我的答案:B
5
全球化对各个民族的挑战体现在()。(1.0 分)
1.0 分
?
A、
挑战了民族存在的可能性
?
B、
挑战了民族存在的合法性
?
C、
挑战了民族的生死存亡性
?
D、
以上都是
我的答案:D
6
杨叔子在华中科技大学针对理工科学生倡导()教育。(1.0 分)
1.0 分

高二上册政治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教案

高二上册政治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识记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2)理解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 (3)结合自身实际把握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2.能力目标 (1)列举一些历史事实、名言警句,说明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进而认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结晶。 (2)列举中国古代与现代的一些典型事例,体会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结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伟大的民族精神的体会,加深对民族精神的理解和认同,在价值取向和行为选择上,自觉坚持爱国主义。 二、教学重点 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三、教学难点: (1)中华民族精神永不泯灭 (2)如何理解爱国主义 四、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2)讨论法(3)多媒体演示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六、课时量: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中国梦》中国梦是一个什么样的梦呢?我们怎样实现中国梦? 生:略 师:实现中国梦,需要强大的民族凝聚力,需要凝聚伟大的民族精神。 讲授新课 一、中华民族之魂 师:那什么是民族精神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71—72页的专家点评的内容,并找出什么是民族精神? 生:略 师: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是一个民族特有的精神品质。同学们结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能不能来归纳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 生:略 1、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 Snap1 2、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Snap2 师: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人类四大文明古国,其中只有中华文化得到了绵延不断的继承和发展,而中华民族在发展的过程中是否是一帆风顺的呢? 生:略

中华民族精神考试答案

一、单选题(题数:50,共 50 分) 1 以下属于现代社会的特点是?1.0 分 A、生态化社会 B、全球化社会 C、市场经济社会 D、以上说法都正确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2 哪一项是具有高度象征性的正式内容的爱国主义?1.0 分 A、个人爱国主义 B、官方爱国主义 C、集体爱国主义 D、符号爱国主义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3 需求层次理论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1.0 分 A、荣格 B、斯金纳 C、马斯洛 D、华生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4 哪一项不属于儒家五论?1.0 分 A、姐妹 B、君臣 C、父子 D、朋友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5 以下属于民族精神比较的基本视角的是?1.0 分 A、民族精神的历史渊源、寻根之比。 B、比较民族精神的内容结构和价值取向。 C、比较民族精神发展历程中代表性的人物。 D、以上说法都正确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6 在多元一体的过程中起凝聚作用的核心是?1.0 分 A、汉族 B、蒙古族 C、俄罗斯族 D、傣族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7 哪一项不是全球化对民族精神的消极影响?1.0 分 A、民族文化的西化 B、民族意识的弱化 C、民族自尊心受挫 D、民族信仰的缺失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8 欧阳康老师认为全球化经历了几个阶段1.0 分

A、 1.0 B、 2.0 C、 3.0 D、 4.0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9 哪一项不是产生于“轴心时代”?1.0 分 A、基督教 B、佛教 C、儒教 D、犹太教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10 爱国主义更多表现为()情结1.0 分 A、政治 B、经济 C、文化 D、精神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11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受谁的影响1.0 分 A、卫夫子 B、卫青 C、董仲舒 D、霍去病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12 以下关于爱国主义的说法错误的是?1.0 分 A、爱国主义具有一种防卫的理念。 B、爱国主义对社会具有正面的作用。 C、爱国主义侧重于自己国家民族的文化。 D、爱国主义更多地表现为政治情结。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13 哪一项不是民族主义的实质?1.0 分 A、源于民族情感 B、源于民族自豪感 C、政党问题 D、一个近现代话语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14 以下对现代化的说法正确的是?1.0 分 A、现代化是一个综合性的运动。 B、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人类文明中间的特殊现象。 C、现代化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一次理性的运动。 D、以上说法都正确。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15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1.0 分 A、我国政府缺少服务意识 B、我国政府权利监督缺失 C、我国政府官本位思想很薄弱 D、我国存在腐败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