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药学分子生物学重点

药学分子生物学重点

药学分子生物学重点
药学分子生物学重点

药学分子生物学

绪论

基因诊断: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人体某些基因结构或表达的变化,或检测病原体基因组在人体内的存在,从而达到诊断或监控疗效的目的

基因治疗:通过特定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关闭或降低异常表达的基因;或将正常的外源基因导入体内特定的靶细胞以弥补缺陷基因;或将某种特定基因导入体细胞表达一产生特定的蛋白质因子,实现对疾病的治疗作用

药物基因组学:研究遗传变异对药物效能和毒性的影响,开辟药物研发的领域、促进合理用药的发展、加强临床前及临床药理的研究并对药物经济学产生重要影响。

第一章核酸的分子结构、性质和功能

DNA双螺旋结构

DNA分子是由两条互补的多核苷酸链组成的。两条链以一定的空间距离,在同一轴上相互盘旋起来构成双螺旋结构。

DNA双链呈反向平行。一条链的走向从5’到3’,另一条链的走向从3’到5’。

A=T,G≡C

各对碱基上下之间的距离为3.4?,每个螺距的距离34 ?,包括10对碱基。

★中心法则

DNA是自身复制的模板

DNA通过转录将遗传信息传递给中间物质RNA

RNA通过翻译将遗传信息表达为蛋白质

在某些病毒中,RNA可以自我复制,并且在某些病毒蛋白质合成中,RNA可以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合成DNA

DNA的结构与功能

一级结构: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连接及其排列顺序,是物种间差异的根本原因

1为RNA和蛋白质一级结构编码的信息

2基因选择性表达的调控信息

二级结构:是指通过分子间相互作用形成的双链DNA或称为双螺旋DNA

三级结构:双螺旋DNA进一步扭曲盘绕则形成其三级结构,超螺旋是DNA三级结构的主要形式

三链DNA: DNA分子中的单链与双链相互作用形成的三链结构

1基因表达抑制物:选择性阻断靶基因,抑制其转录

2阻断序列专一性蛋白质的结合,影响DNA与蛋白质结合及DNA复制、转录

RNA的结构与功能

mRNA是蛋白质合成的直接模板,将细胞核内DNA的碱基顺序按互补配对原则,抄录并转送到胞质的核糖体,用以决定蛋白质合成的氨基酸序列

★核内不均一RNA(hnRNA):真核生物mRNA的原始转录物是分子量极大的前体,在核内加工过程中形成分子大小不等的中间产物,被称为hnRNA

★开放阅读框(ORF):mRNA分子上从起始密码(AUG)开始到终止密码子结束这一段连续的核苷酸序列,即mRNA分子上的编码区。是一个特定蛋白质多肽链的编码序列

特点★原核生物真核生物

半衰期数分钟数小时/天

翻译模板多顺反子单顺反子

5'帽子无有,保护mRNA及蛋白合成正确起始

3'尾巴无poly A,与mRNA半衰期及核到浆转运有关

内含子无有

SD序列有(AGGAGG)无

稀有碱基无有,但极少

生成方式边转录边翻译前体hnRNA修饰后转入胞质

tRNA 1、含有稀有碱基 2、3’末端含有CCA序列 3、二级结构呈三叶草形 4、三级结构呈倒L 型5、蛋白质生物合成中识别密码子,特异性搬运氨基酸的作用

二级结构三级结构

单链、三叶草叶形、四臂四环在二级结构基础上进一折叠扭曲形成倒L型

rRNA

与核糖体蛋白构成核糖体,是蛋白生物合成的场所

mRNA结合位点、起始部分的识别、密码子与反密码子的相互作用

肽键形成、AA-tRNA、肽基-tRNA的结合

★核小RNA和胞浆小RNA(snRNA/scRNA)

snRNA—核内、与蛋白质结合在一起形成小分子核内蛋白颗粒,参与mRNA的剪切加工

scRNA—蛋白质定位于内质网的信号肽识别粒子的组成成分

起始RNA—作为DNA生物合成的通用引物

指导RNA—RNA编辑的模板

端粒酶RNA和核酶

端粒:短而数目精确的串联重复DNA小片段与蛋白质够成的特殊结构

端粒酶(telomerase):自身携带RNA模板的逆转录酶,催化端粒DNA合成

端粒酶RNA:形成端粒重复序列的模板RNA

核酶(ribozyme):具有酶作用特征的一类RNA,无需能量可以自我催化和切割,使RNA被降解而无法进行转录和翻译

RNA种类★功能

mRNA 转录自编码蛋白质基因的RNA,携带翻译信息。

hnRNA mRNA剪接前体。

tRNA 在翻译过程中的转接分子。在反转录病毒复制的过程中,tRNA可以作为DNA复制的引物rRNA 是核糖体的主要结构组成部分,蛋白质合成过程所必需

iRNA(起始RNA)在DNA合成中作为后滞链合成引物的短RNA片段

snRNA(核内小RNA) 参与内含子的剪切及其他加工过程

scRNA(胞质内小RNA) 是信号肽识别颗粒的组成部分

端粒酶RNA 作为形成端粒重复序列的模板的核RNA,是端粒的组成部分

gRNA(指导RNA) 在锥虫动基粒中合成的RNA种类,可作为RNA编辑过程的模板

反义RNA 反义RNA与mRNA互补,可与其形成双螺旋结构阻断蛋白质的合成。

核酶指具有化学催化功能的RNA分子(RNA酶)。它通常具有自我催化功能

★DNA的变性:维持双螺旋稳定性的氢键和疏水键的断裂,DNA分子由稳定的双螺旋结构松解为无规则线性结构的现象。

断裂可以是部分的或全部的,是可逆的或是非可逆的,但不涉及DNA一级结构的变化

核酸分子杂交(hybridization):具有一定互补序列的不同来源的核苷酸单链在一定条件下,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形成异源双链的过程

Southern blot=印迹: 检测目标DNA

Northern blot=印迹: 定性分析mRNA

原位杂交: 在组织或细胞水平,使用标记探针与细胞内DNA或RNA杂交

Western—检测Protein

生物芯片—通过微电子、微加工技术在平方厘米大小的固相介质表面构建的微型分析系统,以实现对组织细胞中DNA、蛋白质及其他生物组分的快速、高效敏感地处理分析

反义核酸:是一段与靶基因的某段序列互补的天然存在或人工合成的核苷酸序列。通过碱基配对与细胞内核酸特异结合形成杂交分子,从而在复制、转录和翻译水平调节靶基因的表达

反义DNA:与DNA双链中的有义链互补结合的短小DNA分子

反义RNA:与mRNA完全互补的小分子RNA或寡聚核苷酸片段

RNAi—在进化过程中高度保守的、由双链RNA诱发的、同源mRNA高效特异性降解的现象

1、长双链RNA被细胞源性的双链RNA特异的Dicer成21-23个碱基对的短双链RNA—小干扰性RNA (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

2、siRNA与细胞源性的酶和蛋白质形成复合体—RNA诱导的沉默复合体(RISC)→识别与siRNA有同源序列的mRNA,并在特异的位点将该mRNA切断。

DNA病毒—多数动物病毒、双链DNA(环型或线型)

RNA病毒—RNA携带全部遗传信息。单链、双链和逆转录病毒

第二章染色质、染色体、基因和基因组

染色质(chromatin):是指细胞周期间期细胞核内由DNA、组蛋白、非组蛋白和少量RNA组成的复合结构

染色体(chromosome):是指在细胞分裂期出现的一种能被碱性染料强烈染色,并具有一定形态、结构特征的物体。

1染色单体:中期染色体由两条染色单体组成,两者在着丝粒的部位相互结合,每一条染色单体是由一条DNA双链经过螺旋和折叠而形成的。

2★着丝粒:两条染色单体相连处染色较浅向内凹陷的缢痕(主缢痕)

3副缢痕:染色体臂上狭窄浅染的缢缩的部分

4随体:位于染色体末端的球形染色体节段

5核仁组织区:是核糖体RNA基因所在的区域,位于副缢痕区

6复制子与复制起始点:

7★端粒(telomere):由端粒DNA与端粒结合蛋白形成的、染色体端部的特化部分。

★端粒的功能

1防止染色体DNA降解、融合和缺失,维持染色体的稳定性

2稳定和保护染色体的完整性,确保遗传信息完整复制

3指导染色体与核膜相连

4反映细胞分裂的能力

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化学成分及组成

化学组成

(1)DNA:约占30%,每条染色体一个双链DNA分子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2)蛋白质

组蛋白(histone):呈碱性,结构稳定;与DNA结合形成、维持染色质结构,与DNA含量呈一定的比例

非组蛋白:呈酸性,种类和含量不稳定;作用还不完全清楚,可能与染色质结构调节有关,在DNA 遗传信息的表达中有重要作用

(3)少量的RNA

脱氧核糖核酸(DNA)

1非重复序列:一个基因组中只有一个拷贝,是编码蛋白质和酶的结构基因

2轻度重复序列:一个基因组中有2-10个拷贝的序列

3中度重复序列:重复数十至数万(<105)次的重复顺序,在基因组中所占比例在不同种属之间差异很大,一般约占10-40。大多不编码蛋白质,编码各种rRNA和tRNA及结构基因。

4高度重复序列:在基因组中重复频率高,可达百万(106)以上,不转录,多位于着丝粒处,是异染色质组分,可能与染色体稳定有关。

有丝分裂—细胞间接分裂的一种方式,由多种过程复合而成,藉此二子核接受原种属体细胞的特征,即相等数的染色体,得以有丝分裂,集体成长并更新细胞

减数分裂—染色体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的分裂方式,其二倍体的原始生殖细胞染色体复制一次之后,要经过两次细胞分裂,结果子细胞(即生殖细胞)所含的染色体数目比亲代细胞减少一半。

染色体畸变是因为先天性染色体数目异常或(和)结构畸变

数目畸变:

整倍体:增加或减少整套的染色体①多倍体②三倍体

非整倍体:增加或减少一条或几条染色体①缺体②单体③三体

结构畸变:缺失、重复、倒位、易位

基因(Gene) 是核酸分子中贮存遗传信息的遗传单位。是DNA长链上一个由特定核苷酸组成并具有特定遗传功能的片段,包括编码蛋白质或RNA的核酸序列和调控序列。

特点:1能忠实地复制自己,以保持生物的基本特征2能够“突变”,致病或给自然选择带来原始材料

1顺反子:可以编码一条多肽链的的一个遗传功能单位。一个顺反子决定一条多肽链

2重叠基因: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因共有一段DNA序列,或是指一段DNA序列成为两个或两个以上基因的组成部分。

3断裂基因:真核生物的基因是不连续的,其编码区(外显子),被一些非编码区(内含子)所隔断4假基因:与有功能的基因在核苷酸顺序的组成上非常相似,却不具有正常功能的基因。

5癌基因:人类或其他动物细胞(以及致癌病毒)固有的一类基因,又称转化基因。是具有潜在的促发肿瘤发生活性的基因

6抑癌基因:是指某种基因当其受阻抑、失活、丢失、或其表达产物丧失功能可导致细胞恶性转化基因组单倍体细胞中所含有的全部遗传信息,包括编码和非编码序列在内的全部DNA分子。

★原核生物基因组特征

1基因组通常仅由一条双链DNA组成。

2基因组中只有一个复制起始点

3基因是连续的,没有内含子

4功能相关的基因高度集中构成操纵子

5DNA大部分是用于编码蛋白质

6编码蛋白质的基因通常为单拷贝

7结构基因的重复序列少

8基因组中存在可移动的DNA序列

★真核生物基因组特点

1真核基因组的复杂性:基因组大、主要的遗传物质与组蛋白等构成染色质,被包裹在核膜内,核外还有遗传成分(如线粒体DNA等)

2真核生物是一个结构基因转录生成一条mRNA,即mRNA是单顺反子,基本上没有操纵子的结构

3结构基因所占区域远小于非编码区

4结构基因大多为断裂基因,即有外显子(exon)和内含子(intron),转录后需经剪接去除内含子,才能翻译获得完整的蛋白质

5基因组中存在大量重复序列

高度重复序列:

①反向重复序列:两个相同顺序的互补拷贝在同一DNA链上反向排列而成,与复制、转录的调控有关。

②卫星DNA:一般较短,采用密度梯度离心后,分布于DNA主带的旁边,参与复制水平的调节、表达的调控、参与染色体配对

中度重复序列:重复次数在10~105,散布于基因组中。一部分编码rRNA、tRNA、组蛋白及免疫球蛋白,另一些与基因调控有关

Alu家族:哺乳动物中含量最丰富,有种属特异性

KpnI家族:灵长类所特有,用作天然标记

6基因家族:来源相同、结构相似、功能相关的基因构成

串联重复基因簇:编码RNA的基因串联排列

分散式基因簇:分布在不同部位,编码干扰素、珠蛋白、生长激素等

假基因:不能产生有功能基因产物的基因

★病毒和噬菌体基因组特征

1基因组很小,但是不同的病毒之间其基因组相差大

2基因组可以由DNA或RNA组成,但只能是其中之一

3 RNA病毒基因组可以由数条不相连的RNA链组成

4含有启动子和操纵基因

5存在基因重叠

6可以形成多顺反子mRNA

7噬菌体基因是连续的,真核细胞病毒基因是不连续的

第三章可移动的遗传因子(转座子)和染色体外的遗传因子

转座子:是基因组中一段可移动的DNA序列,可以通过切割、重新整合等一系列过程从基因组的一个位置“跳跃”到另一个位置。

★转座子的共同特点

1都有一个保守结构,有一个或多个ORF,两端有末端反向重复序列

2转座后靶位点呈现正向重复

3编码与转座有关的蛋白

4可以在基因组中移动

转座子的分类

1 DNA-DNA方式转座:通过DNA复制或直接切除两种方式获得可移动片段,重新插入基因组DNA 中

2逆转录转座:由RNA介导转座的转座元件。结构和复制上与逆转录病毒类似,但没有病毒感染必须的env基因。通过转录合成mRNA,再逆转录合成新的元件整合到基因组中完成转座

转座子的分类和结构特征

1插入序列( insertion sequence,IS):最简单的转座子,不含有任何宿主基因

(1)含短的末端反向重复序列;

(2)含编码转座酶的基因;

(3)靶位点存在5-9 bp 的短正向重复序列

(4)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转座

2复合转座子(Composite transposon):包含有转座非必需基因的中央区和两侧两个IS

(1)中间区域含编码转座酶以外的标记基因;

(2)两端具有插入序列;

(3)两末端是反向重复序列;

(4)靶位点存在短正向重复序列

(5)可以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转座;含有的一个或两个IS元件也可进行单独转座

3.真核生物中的转座子家族(transposon A, Tn A)

长约5kb左右,两端具有ITR,而不是IS,中部的编码区不仅编码抗性标记,还编码转座酶和解离酶

4.转座噬菌体:以溶菌和溶源周期性交替生长的温和噬菌体

①含有与转座有关的基因和反向重复序列

②能够整合进寄主染色体,催化一系列染色体的重新排列

转座作用的机制

1增殖:在基因组中增加转座因子的拷贝数

2步骤:

①供体剪切:使转座因子从宿主DNA中分离出来

②链交换:转座酶催化使转座子与靶位点相连

③修复:以DNA合成反应填补缺口

3靶位点的重复制:修复缺口的同时产生同向重复序列

转座的三种类型知道

1复制型转座(replicative transposition)

①转座因子在转座期间先复制一份拷贝,而后拷贝转座到新的位置,在原先的位置上仍然保留原来的转座因子

②有转座酶和解离酶的参与

2非复制型转座(Nonreplicative transposition)

①转座因子直接从原来位置上转座插入新的位置,并留在插入位置上

②转座只需转座酶的作用。

③结果是在原来的位置上丢失了转座因子,而在插入位置上增加了转座因子,可造成表型的变化。

3保守型转座(Conservative transposition)

①非复制转座的一种

②类似于入噬菌体的整合作用,转座因子都比较大

③转座的往往不只是转座因子自身,而是连同宿主的一部分DNA一起转座

④转座子从供体上切下然后插入靶位点,供体恢复原状

逆转录病毒和逆转录转座子

1逆转录病毒—RNA病毒。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首先将RNA转变为cDNA,并插入宿主的DNA中,进行复制、转录、翻译达到扩增目的

2三个结构基因:★gag-编码核心蛋白、pol-编码逆转录酶、env-编码被膜糖蛋白

3整合的原病毒是双链DNA序列

gag 基因编码病毒的核心蛋白质

pol基因编码与核酸合成以及重组相关的酶类

env 基因编码病毒外壳蛋白质

逆转录转座子:以RNA为中介,反转录成DNA而进行转座的遗传元件的转座子

1具有与逆转录病毒类似的长末端重复结构(LIT)

2含gag和pol基因,但无被膜蛋白基因env

3不具有LTR但有3’polyA,其中心编码区含有gag和pol类似的序列,5’端常被截短

逆转录转座子的类型

1LTR反转录转座子:含有与逆转录病毒相类似的LTRS,编码逆转录酶和整合酶,可自主地进行转录。但不能以自由感染的方式进行传播

2非LTR反转录转座子:包括LINES 和SINE 等。没有LTR,自身也没有转座酶或整合酶的编码能力,需要在细胞内已有的酶系统作用下进行转座

★质粒(plasmid)是染色体外能够进行自主复制的遗传单位,包括真核生物的细胞器和细菌细胞中染色体以外的DNA分子。

1 F质粒:携带有负责接合转移的基因即编码形成性纤毛的基因和DNA 复制的基因

2 R质粒(resistant plasmid ):由决定抗性转移因子的DNA和决定抗性因子的DNA做成,含有对抗生素的抗性基因又称抗药性质粒。

3 col质粒:携带有产生大肠杆菌素(colicin)酶系基因的质粒

4 质粒噬菌体(phagemid) :

★质粒DNA特性

1. 质粒DNA具有自我复制的能力,但要由细菌染色体多种酶系统来完成

2.质粒DNA所编码的基因产物赋予细菌某些性状特征

3.质粒可自行丢失与消除

4.质粒的转移性

5.质粒具有不相容性

质粒的复制有两种

1严紧型质粒:当细胞染色体复制一次时,质粒也复制一次,每个细胞内只有1~2个质粒

2松弛型质粒:当染色体复制停止后仍然能继续复制,每一个细胞内一般有20个左右质粒

质粒的不相容性:当某种质粒在宿主细胞内存在时,将阻止其他类质粒进入细胞寄宿

质粒的转移性:质粒通过细菌的结合作用,将质粒复制子转移到新的宿主细菌内

质粒中的选择性标记

鉴定稳定接受质粒的细菌群,常用抗生素

抗性基因做标记

1,氨苄青霉素(ampr)

2,四环素(tetr)

3,氯霉素(camr/cat)

4,卡那霉素(Kanr )

第四章DNA的复制、突变、损伤和修复

DNA的复制

★半保留复制:DNA复制过程中,两条链分别做模板各自合成一条新的DNA链,子代DNA分子中一条链来自亲代DNA,另一条链是新合成的。

1.DNA复制的起始点:复制是从DNA分子上的特定部位开始的,这一部位叫做复制起点(ori )

2.复制子★:DNA复制从起始点开始直到终点为止,每个这样的DNA单位称为复制子

3.复制叉:DNA分子复制是复制起始点两条链解开成单链,分别做模板各自合成其互补链所形成的Y 形结构

4.复制方向:

①双向复制:从原点开始在两个方向各有一个复制叉在延伸,直至与临近的复制叉汇合

②单向复制:

5.复制终点:

①环状DNA复制终点:两个复制叉进行到特殊的终止位点复制终止。有两个终止区域,需要tus基因的产物识别终止区信号序列,阻止复制叉继续前进

②线状DNA分子的复制终点:串联体模型

DNA复制的酶学

1.使DNA链解离的酶:

①解旋酶(helicase):通过ATP获能,

沿5‘→3’方向解开DNA双链

②单链DNA结合蛋白

(single-strand binding protein, SSB):

单链DNA结合,阻止其再形成双链体状态

③拓扑异构酶(DNA Topisomerase ):催化DNA拓扑异构体相互转换,松弛超螺旋

2.DNA聚合酶(DNA polymerase)

①大肠杆菌DNA聚合酶I:

★三种活性

5'→3'DNA聚合酶活性;

3'→5'外切酶活性,去除错误碱基,有校对作用

5’→3’外切酶活性,去除RNA引物及修正错误碱基,可水解成klenow片段和一个小片段

DNA的复制过程

★半不连续复制(semidiscontinuous replication) —DNA复制过程中,先导链合成是连续的;后随链合成是先形成小片段(冈崎片段),再连接而成大片段。

冈崎片段:DNA合成过程中,后随链的合成是不连续的进行的,先合成许多片段,最后各段再连接成为一条长链,这些小的片段称为冈崎片段

原核生物的DNA复制

★复制原点(Ori C)

⑴245bp的DNA序列⑵富含A-T ⑶3个13聚体的回文结构⑷4个9聚体的重复序列

⑸重复序列紧邻启动子⑹起到转录激活作用

复制的延伸

★1. 先导链(leading strand) 合成:以3’→5’亲本链为模板,由引发体合成引物,DNA聚合酶Ⅲ催化以5’→3’合成一条完整的新链

★2.后随链(lagging strand) 合成:引物RNA合成→DNA pol Ⅲ→合成冈崎片段→DNA pol I切除冈崎片段上的RNA引物→由DNA连接酶连接两个冈崎片段→形成完整的DNA后随链

E.Coli DNA复制的终止

E.Coli DNA具有终止位点(ter),与蛋白质Tus结合,阻止解链酶活性而终止复制

真核生物DNA复制的特点

1.DNA复制时要克服核小体结构的空间阻碍,复制叉前进速度慢

2.真核生物多起点复制

3.自主复制序列(ARS),核心序列为:5′-ATTTATRTTA-3′

4.DNA聚合酶有5种,分别负责先导链和后随链的合成

5.真核细胞内引物酶与polA紧密偶联,原核细胞引发酶和解旋酶偶联在一起形成复制体的一部分

6.真核细胞的复制起始点和复制子的大小在不同的发育时期会发生改变

7.真核生物在完成全部复制之前,各个起始点上DNA的复制不能再开始;

8.DNA的延长取决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

真核细胞DNA复制的终止

真核细胞DNA末端的复制即端粒结构的形成

端粒是一段DNA序列和蛋白质形成的复合体

端粒DNA由多个串联的5-8bp寡核苷酸序列组成

端粒DNA的合成

1端粒酶是反转录酶,由蛋白质和RNA两部分组成,它以自身的RNA为模板,在后随链模板DNA 的3’OH末端延长DNA

2再以这种延长的DNA为模板,继续合成后随连形成端粒结构

★端粒的功能和特点

1保证线性DNA的完整复制

2保护染色体末端不受核酸酶水解和不发生染色体的异常重组

3体细胞端粒酶活性低

4随着复制次数的增加端粒DNA逐步缩短,细胞组建停止分裂,进而进入凋亡

5恶性肿瘤细胞可表达端粒酶,永生分裂

单链环状DNA的复制

φX174噬菌体由一个单链环状DNA组成,这条链称为正(+)链;合成的互补链称为负(一)链。双链体的复制以滚环复制方式进行

线状DNA的复制过程

1.复制从DNA中间开始—T7噬菌体

复制起始必需的三个酶:T7RNA聚合酶、T7DNA聚合酶和基因4蛋白(gene product 4, gp4)

复制由转录开始

必需以RNA为引物

2.复制从末端开始—腺病毒, 以单链置换形式进行复制

逆转录病毒的复制

逆转录酶:

1.RNA指导的DNA聚合酶(以RNA为模板合成DNA)

2.DNA指导的DNA聚合酶(以DNA为模板合成DNA)

3.核糖核酸酶H (RNase H)活性

基因突变

★突变(mutation)—DNA碱基序列发生可遗传的改变

1.碱基置换:指DNA分子中一个碱基对被另一个不同的碱基对取代所引起的突变,也称为点突变(point mutation)。点突变分转换和颠换两种形式。

2.移码突变(frameshift mutation):指DNA片段中某一位点插入或丢失一个或几个(非3或3的倍数)碱基对时,造成插入或丢失位点以后的一系列编码顺序发生错位的一种突变。引起该位点以后的遗传信息出现异常。

★1.同义突变:突变没有引起编码氨基酸变化,不影响蛋白质一级结构

★2.错义突变:碱基序列的改变引起表达产物蛋白质氨基酸序列的改变

★3.无义突变:指某个碱基的改变使编码某种氨基酸的密码子变为终止密码子,使肽链过早终止,蛋白产物一般没有活性

突变的原因

1自发突变(spontaneous mutation):由于正常的细胞活动,或细胞与环境的随机相互作用的过程所引起的生物DNA序列的改变。

★原因:DNA复制错误、DNA自发的化学改变、碱基的互变异构体导致错配、氧化作用损伤碱基

2诱发突变(induced mutation): 特定的化学或物理因素引起的DNA序列改变。

★原因:射线(紫外线和电离辐射)、化学诱变剂、碱基修饰、DNA插入剂

DNA损伤的类型1各种射线2化学诱变剂:碱基类似物、烷化剂、DNA插入剂等

DNA的修复系统

1复制修复:校正DNA复制过程中产生的碱基错误连接

①尿嘧啶糖基酶系统:切除进入DNA分子的尿嘧啶核苷酸

②错配修复:原核细胞内存在Dam甲基化酶,能使位于5`GATC序列中腺苷酸的N6位甲基化。复制后DNA在短期内(数分钟)为半甲基化的GATC序列,一旦发现错配碱基,即将未甲基化链切除一段包含错误碱基的序列,并以甲基化的链为模板进行修复

2损伤修复①光复活修复②甲基转移酶③切除修复

3复制后修复(postreplication repair)

①大肠杆菌的重组修复系统

②SOS修复:DNA分子受损伤的范围较大,在复制受到抑制时出现的一种应急修复作用

第五章转录、转录后加工

★转录:生物体以DNA为模板,在RNA聚合酶催化下合成互补的RNA分子的过程

转录单位(transcription unit):从启动子到终止子,被转录成单个RNA分子的一段DNA序列

★复制和转录的相同点

1都以DNA为模板

2原料为核苷酸

3合成方向均为5′→3′方向

4都需要依赖DNA的聚合酶

5遵守碱基互补配对规律

6产物为多聚核苷酸链

★复制和转录的区别

作为RNA合成模板的链称为反意义链(模板链/负链);与其互补的链称有意义链(编码链/正链)

原核生物RNA聚合酶(RNA polymerase )

全酶= 核心酶(α2ββ’)+ σ因子

1, α亚基决定转录的基因

2, β亚基在5’→3’方向上延长多核苷酸链

3, β’亚基结合DNA模板

4, σ因子识别“启动子”并与之结合

真核的RNA聚合酶

酶转录产物鹅膏蕈碱敏感性

R N A聚合酶Ⅰ大部分

r R N A

不敏感

R N A聚合酶Ⅱh n R N A敏感

R N A聚合酶Ⅲ

t R N A、

5s r R N A、s n R N A前体

中度敏感

★启动子:RNA聚合酶识别、结合并起始转录的一段高度保守性DNA序列

★原核生物启动子结构

?-10区:TATA区(Pribnow box),RNA聚合酶的牢固结合位点

?-35区:TTGACA区,与RNA聚合酶的σ因子相互识别

-35 和-10区域之间的间隔17bp最佳。不影响转录起始但对转录效率十分重要

(大肠杆菌RNA聚合酶全酶所识别的启动子区) 图

★真核生物启动子

RNA聚合酶I的启动子

1.核心启动子(core promoter),由-45~+20位核苷酸组成,单独存在时就足以起始转录。

2.由-170 ~-107位序列组成,称为上游调控元件,能有效地增强转录效率

3.转录成rRNA

RNA聚合酶Ⅲ启动子

1.负责转录的是5SrRNA、tRNA和某些snRNA

2 .5S rRNA和tRNA基因的启动子是内部启动子(internal promoter)位于转录起始位点的下游,都由两部分组成

3.第三类启动子由三个部分组成,位于转录起始位点上游

RNA聚合酶Ⅱ启动子

1 起始子:转录起始的第一个碱基多为A,两侧各有若干嘧啶核苷酸

2 TATA box:-25~ -35区含TATA序列,是转录因子与DNA分子结合的部位,使转录精确地起始

3 CAAT 框:-70 ~ -80区含CCAAT序列,控制转录起始的频率

4 GC box:-80 ~ -110区含有GCCACCC或GGGCGGG序列,控制转录起始的频率

增强子(enhancer):使和它相连锁的基因转录频率明显增加的DNA序列

①增强效应明显但与位置和取向无关

②核心序列:TGTGGGTTTGG

③没有基因专一性但有严密的组织和细胞特异性

④许多增强子还受外部信号的调控

终止子(terminator) :DNA分子中终止转录的核苷酸序列。

1.不依赖Rho (ρ)因子的转录终止

2.依赖Rho (ρ)因子的转录终止

依赖ρ因子的终止:有些终止位点不形成强的发夹结构,需用ρ蛋白来帮助转录终止

ρ因子::六聚体蛋白、水解各种核甘三磷酸促使新生RNA链从三元转录复合物中解离出来,从而终

止转录。

★原核和真核生物转录启动子的比较

1原核启动子结构类型少,真核生物每种类型的RNA聚合酶均有自己的启动子

2原核启动子与真核生物RNA聚合酶II的启动子更接近,其基本功能单位由起始子和TATA保守区组成

3原核与真核生物RNA聚合酶II转录起始点第一个碱基均为嘌呤碱

4原核启动子范围较小,真核生物RNA聚合酶II的调控区域较大

5除Pribnow box外,原核启动子上游只有Sextama box,真核除含有CAAT box还有GC框、八聚体框和增强子等

原核生物的转录

1转录起始:

①核心酶在σ因子的参与下,与模板DNA接触,

生成非专一性的,不稳定的复合物在模板上移动

②起始识别:σ亚基发现识别位点后,

与-35区序列结合形成一个封闭的启动子复合体“酶-启动子二元复合物”

转录起始分为三步:

RNA聚合酶结合到识别位点上

移动到起始位点上

建立一个开链式启动子复合物

③全酶紧密地结合在启动子的-10序列处,模板DNA局部变性,形成“开放的启动子二元复合体”

④酶移动到转录起始点,第一个rNTP转录开始,σ因子释放,形成“酶-启动子-rNTP三元复合体”

2 RNA链的延伸

①核心酶向前移动,NTP不断聚合,RNA链不断延长

②核心酶覆盖双链DNA和RNA复合物,向前推进,边解开螺旋边释放出新合成的RNA链,已经转录的区域中分开的DNA链又重新形成双螺旋

RNA链延伸的暂停

1 RNA聚合酶在DNA上的移动速度不均匀,在经过富含G.C 的序列8-10个核苷酸后,发生暂停。

2 在RNA链的终止和释放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3 转录终止

①酶停止向正在延伸的RNA链添加核苷酸,开放三元复合物解体。

②终止既需DNA上可识别的终止序列,也需RNA产物的发夹结构

③两类终止子:依赖与不依赖ρ因子的终止子

真核生物的转录

1 三种RNA pol识别不同启动子。

2 转录起始过程需要很多转录因子(transcription factor, TF )参与,按一定顺序与DNA形成复合物,协助RNA pol定位于转录起始点

3 RNA-pol前移处处都遇上核小体,转录延长过程中可以观察到核小体移位和解聚现象

真核生物转录的终止

爪蟾转录终止位点:

T2、T3均含有7个碱基的保守序列5’—GACTTGG—3’

T2是前体rRNA转录的初始终止位点

T3是“失败-保险终止位点”

转录的抑制作用

阻断、抑制或干扰RNA的代谢过程,最终抑制转录的一类化合物

1嘌呤或嘧啶类似物:巯基嘌呤、氟尿嘧啶

2通过与DNA结合改变模板的功能:烷化剂、放线菌素、溴乙锭

3与RNA酶结合影响其活力:

利福平/利福霉素—与原核细胞RNA聚合酶的β亚基非共价结合,阻止RNA转录的起始

α鹅膏蕈碱—真核生物RNA聚合酶Ⅱ的抑制剂

转录后加工及其机制

转录后加工:将各种前体RNA分子加工为成熟的各种RNA

顺反子:与多肽链相对应的DNA片段连同启动部位和终止部位

原核生物mRNA为多顺反子,即几个结构基因,利用共同的启动子和终止信号经转录成一条mRNA。真核生物mRNA为单顺反子,即只含一个基因,一个mRNA分子编码一种蛋白质分子。

原核生物转录产物的加工

1,mRNA: 转录生成的初级转录本mRNA不需经过复杂的加工过程即可表现功能。多顺反子mRNA 在RnaseⅢ的催化下裂解为单个的顺反子

2,rRNA的加工:

①E.coli 的rRNA有三种:16S,23S和5S。

②初始转录物多为多顺反子

rRNA转录后加工包括:

1剪切:前体被RNaseⅢ、RNaseR等剪切

2修饰:修饰酶进行碱基修饰

3装配:rRNA与蛋白质结合形成核糖体的大、小亚基

3,tRNA的加工

①tRNA 初始转录本是多顺反子

②加工包括:

A核酸内切酶在tRNA两端切断

B核酸外切酶从3’端逐个切去附加顺序

C在3’端加上-CCA-OH

D核苷酸的修饰

参与tRNA后加工的酶

1, RNAaseP:内切核酸酶,负责切割所有tRNA分子的5‘端。识别tRNA的空间结构

2 RNAaseD:外切核酸酶,使Ⅰ型tRNA露出CCA端。RNAaseP 存在时RNAaseD可达最大活性

3 tRNA核苷酸转移酶:以ATP和CTP为前体,催化tRNA(Ⅱ型)的3’端生成CCA;CCA末端常丢失,该酶有修复作用;识别tRNA的空间结构,无种属特异性

4 RNAase Ⅲ:与RNAaseO、RNAaseP2的功能相似,负责切开间隔序列

真核生物转录产物的加工

1 mRNA前体的加工

①5’端形成特殊的帽子结构

②3’端切断一段序列并加上poly A尾巴

③通过剪切去除由内含子转录来的序列

④链内部核苷酸甲基化

⑤真核生物转录产物的加工

1)5’端加帽

帽子的三种类型:

帽子0(Cap-0)m7GpppX(共有)—m7G;N7—甲基鸟苷

帽子1 (Cap-1)m7GpppXm —第一个核苷酸的2’-O 位上产生甲基化

帽子2(Cap-2)m7GpppXmYm —第二个核苷酸的2’-O 位上产生甲基化

42

5’端帽子结构的重要性:

a. 翻译起始的必要结构,为IFⅢ(起始因子)和核糖体对mRNA的识别提供信号

b. 增加mRNA的稳定性,保护mRNA 免遭5’外切核酸酶的攻击

c. 运输,有助于mRNA越过核膜,进入胞质

2)3’端加尾

a、大多数的真核mRNA 都有3’端的多聚尾巴(polyA),约为200bp。

b、AATAA序列是加polyA尾信号。

★3′polyA尾巴的功能

1与mRNA从细胞核转送到细胞质有关

2稳定mRNA结构,保持生物半衰期

3与真核mRNA的翻译效率有关:①缺失可抑制体外翻译的起始②含poly(A) 的mRNA 失去poly(A) 可减弱其翻译

2. rRNA前体的加工

初始转录本为45S前体,18S,5.8S和28S 是一个转录本

5sRNA前体独立于其他三种rRNA的基因转录

前体rRNA与蛋白质结合,然后再切割和甲基化

3. tRNA前体的加工

①真核的前体分子tRNA是单顺反子,成簇排列,基因间有间隔区;

②前体分子两端都有附加序列需核酸内切酶和外切酶切除;

③3’端加CCA ;

④tRNA的前体分子中含有内含子需切除;

⑤碱基修饰

RNA的剪接

RNA剪接(RNA splicing):一个基因的外显子和内含子共同转录在一条转录产物中,将内含子去除而把外显子连接起来形成成熟RNA分子的过程

1 内含子(intron) —成熟RNA的序列中不出现的序列

2 外显子(exon) —在断裂基因及其初级转录产物上出现,并表达为成熟RNA的核酸序列

内含子的分类

1.Ⅰ类内含子—含有中部核心结构(细胞器基因、核基因)

2.Ⅱ类内含子—不含有中部核心结构(细胞器线粒体基因、核基因)

3.Ⅲ类内含子—具有GU-AG 特征的边界序列(核基因mRNA前体)

4.IV类内含子—tRNA基因的内含子(位于tRNA 的反密码环上)

第I类含子的剪接—rRNA的自我剪接

1结构特点:①边界序列5’U-G 3’②有由保守序列形成的二级结构

2剪接特点:

A自我剪接:主要由转酯反应构成,完全由内含子自身完成

B形成明显的二级结构:产生适于剪接反应的构象和活性位点,在G参与下完成剪接反应

第Ⅱ类内含子的剪接

结构特点

(1) 边界序列5’GU-AG;

(2) 二级结构:

a. 有6个茎环结构,

b. 分支点序列

剪接特点1)自我剪接2)反应需要一价和二价离子,不需能量

第Ⅲ类内含子的剪接—hnRNA的剪接

剪接特点:

a. 剪切过程和Ⅱ类内含子十分相似,

b. 本身不能形成二级结构,依赖于snRNPs进行剪接

结构特点:

1)边界顺序:符合GU-AG法则。

2)分枝点顺序:内含子3′端上游18-40nt处,Py80NPy87Pu75APy95,A具有2’-OH。

3)内含子5’端有一保守序列5’GUAAGUA3’,和剪接体中U1 snRNA的5’端的3’CAUUUCAU5’互补。

第Ⅳ内含子的剪接—tRNA的剪接

结构特点:

1)位置相同,都在反密码子环的下游3’;

2)内含子和反密码子配对形成茎环。

3)不同tRNA的内含子长度和序列各异,14-46bp

剪接特点:

(1) 没有边界序列,也没有内部引导序列;

(2) 剪切反应的识别信号是“三叶草”的二级结构;

(3) 不是转酯反应。

(4) RNase异体催化剪切内含子

1.前体tRNA在核酸酶作用下,切除内含子序列,生成两个半分子tRNA

2.反密码子环形成

3.在RNA连接酶作用下生成成熟tRNA分子

5.顺式和反式剪接

A顺式剪接—在同一个基因内,切除内含子,连接相邻的外显子

B反式剪接—不同基因的外显子剪接

RNA编辑(RNA editing)—在初级转录物上插入、剔除或置换一些核苷酸残基而改变遗传信息的基因调控方式,是转录后发生的另一个重要事件

第六章蛋白质生物合成—翻译及翻译后过程

翻译:将存在于mRNA上代表一个多肽的核苷酸残基序列转换为多肽链氨基酸残基序列的过程

遗传密码(genetic code)——能编码蛋白质氨基酸序列的基因中的核苷酸体系

密码子:mRNA分子上从5′→3 ′方向,由起始密码子AUG开始,每3个核苷酸组成的三联体,决定肽链上某一个氨基酸或蛋白质合成的起始、终止信号,称为三联体密码。

起始密码:AUG

终止密码:UAA、UAG、UGA

★遗传密码的性质

1.简并性:指一个氨基酸具有2个或2个以上的密码子

2.摆动性:密码子与反密码子配对,有时会出现不遵从碱基配对规律的情况,称为遗传密码的

摆动现象

3.通用性:除个别细胞器的特殊密码子外,蛋白质生物合成的整套密码,从简单生物到人类都

通用

4.偏爱性:密码子使用频率的差异

5.连续性:mRNA的读码方向从5'→3',两个密码子之间无任何核苷酸隔开

开放阅读框(ORF): 从起始密码AUG到终止密码处的正确可阅读序列

原核生物mRNA的特点

S-D序列:原核生物mRNA起始密码AUG上游8~13核苷酸处,存在一段5’-UAAGGAGG-3’的保守序列,称为S-D序列。是mRNA与核蛋白体识别、结合的位点

真核生物mRNA的特点

真核生物没有S-D序列,靠帽子结构识别核糖体

真核生物的起始密码位于Kozak序列(CCACCAUGG)中,增加翻译起始的效率

大亚基

P位(peptidyl site):结合肽酰tRNA的部位

A位(aminoacyl site):结合氨基酰tRNA的部位

E位(exit site):排出位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的过程

(一)原核生物翻译起始

①核蛋白体大小亚基分离—起始因子IF3 、IF1介导,利于小亚基与mRNA,fMet-tRNAfMet

结合

②mRNA在小亚基定位结合—通过5’端S-D序列(AGGA)配对结合到核蛋白体小亚基上的

16S-rRNA近3’-末端处(UCCU)

③起始氨基酰-tRNA的结合—fMet-tRNAifMet和IF-2及GTP形成复合物

④核蛋白体大亚基结合—70S起始复合物形成

起始因子IF和eIF

原核:起始因子——三种;IF-l、2和3

真核:起始因子——十种;eIF

翻译起始:

1)IF-3 —结合核蛋白体30S亚基,使大、小亚基拆离

2)IF-1协助IF-3结合和亚基拆离

3)单独的30S亚基易于与mRNA及起始tRNA结合

4)IF-2促进fMet-tRNA结合mRNA及核蛋白体

(二)真核生物翻译起始复合物形成

1.起始因子eIF3结合到核糖体(80S)的小亚基(40S)上,使大亚基(60S)与小亚基解离

2.甲硫酰tRNA(Met-tRNAimet )结合

3.mRNA结合(需帽结合蛋白CBP)

肽链延长在核蛋白体上连续性循环式进行,又称为核蛋白体循环,每次循环增加一个氨基酸

●进位(entrance)/注册(registration)

●成肽(peptide bond formation)

●转位(translocation)

延长因子EFG有转位酶活性,促进mRNA-肽酰-tRNA由A位前移到P位,促进卸载tRNA释放

蛋白质生物合成的调节

1.阅读框架的漂移、重叠和5’-AUG的作用

2.翻译错误:氨基酰合成酶校正

3.RNA的结构:帽子、poly (A)尾、空间结构

4.蛋白质生物合成阻断剂:

①抗生素类—大环内酯类、氯霉素、氨基糖苷类、四环素

②抗代谢药物—抗肿瘤药

③其他生物活性物质—白喉毒素、干扰素

分子伴侣

药学分子生物学题库

前四章 1.tRNA分子结构特征为(C) A.有密码环 B.3’端有多聚A C.有反密码环 D.3’端有C-C-U E.以上都不正确 2.关于2.原核生物启动子结构中,描述正确的是(C) A. –25bp处有Hogness盒 B.–10bp处有GC盒 C. –10bp处有Pribnow盒 D. –35bp处有CAA T盒 E.以上都不正确 3.关于蛋白质生物合成时肽链延伸,叙述不正确是(D ) A.核蛋白体沿着mRNA每移动一个密码子距离,合成一个肽键’ B.受大亚基上转肽酶的催化 C.活化的氨基酸进入大亚基A位

D .肽链延伸方向为C端→N端 E.以上都不正确 4.摆动配对是指( A ) A .反密码的第1位碱基 B.反密码的第2位碱 C.反密码的第3位碱基 D.密码的第1位碱基 E.以上都不正确 5.人类基因组大小(bp)为( B ) A. 3.5×108 B. 3.0×109 C. 2.0 ×109 D. 2.5×109 E.以上都不正确 6.以下有关转录叙述,错误的是(C ) A .DNA双链中指导RNA合成的链是模板链 B .DNA双链中不指导RNA合成的链是编码链 C.能转录RNA的DNA序列称为结构基因 D.染色体DNA双链仅一条链可转录 E.以上都不正确 7.与CAP位点结合的物质是(C )

A.RNA聚合酶 B.操纵子 C.分解(代谢)物基因激活蛋白 D.阻遏蛋白 E.以上都不正确 8.目前认为基因表达调控的主要环节是(C) A.基因活化 B.转录起始 C.转录后加工 D.翻译起始 E.以上都不正确 9.顺式作用元件是指(A ) A.基因的5’侧翼序列 B.基因的3’侧翼序列 C.基因的5’、3’侧翼序列D基因的5’、3’侧翼序列以外的序列 E.以上都不正确 10.反式作用因子是指(b)

药学分子生物学重点

药学分子生物学 绪论 基因诊断: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人体某些基因结构或表达的变化,或检测病原体基因组在人体内的存在,从而达到诊断或监控疗效的目的 基因治疗:通过特定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关闭或降低异常表达的基因;或将正常的外源基因导入体内特定的靶细胞以弥补缺陷基因;或将某种特定基因导入体细胞表达一产生特定的蛋白质因子,实现对疾病的治疗作用 药物基因组学:研究遗传变异对药物效能和毒性的影响,开辟药物研发的领域、促进合理用药的发展、加强临床前及临床药理的研究并对药物经济学产生重要影响。 第一章核酸的分子结构、性质和功能 DNA双螺旋结构 DNA分子是由两条互补的多核苷酸链组成的。两条链以一定的空间距离,在同一轴上相互盘旋起来构成双螺旋结构。 DNA双链呈反向平行。一条链的走向从5’到3’,另一条链的走向从3’到5’。 A=T,G≡C 各对碱基上下之间的距离为3.4?,每个螺距的距离34 ?,包括10对碱基。 ★中心法则 DNA是自身复制的模板 DNA通过转录将遗传信息传递给中间物质RNA RNA通过翻译将遗传信息表达为蛋白质 在某些病毒中,RNA可以自我复制,并且在某些病毒蛋白质合成中,RNA可以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合成DNA DNA的结构与功能 一级结构: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连接及其排列顺序,是物种间差异的根本原因 1为RNA和蛋白质一级结构编码的信息 2基因选择性表达的调控信息 二级结构:是指通过分子间相互作用形成的双链DNA或称为双螺旋DNA 三级结构:双螺旋DNA进一步扭曲盘绕则形成其三级结构,超螺旋是DNA三级结构的主要形式 三链DNA: DNA分子中的单链与双链相互作用形成的三链结构 1基因表达抑制物:选择性阻断靶基因,抑制其转录 2阻断序列专一性蛋白质的结合,影响DNA与蛋白质结合及DNA复制、转录 RNA的结构与功能 mRNA是蛋白质合成的直接模板,将细胞核内DNA的碱基顺序按互补配对原则,抄录并转送到胞质的核糖体,用以决定蛋白质合成的氨基酸序列 ★核内不均一RNA(hnRNA):真核生物mRNA的原始转录物是分子量极大的前体,在核内加工过程中形成分子大小不等的中间产物,被称为hnRNA ★开放阅读框(ORF):mRNA分子上从起始密码(AUG)开始到终止密码子结束这一段连续的核苷酸序列,即mRNA分子上的编码区。是一个特定蛋白质多肽链的编码序列

兽医动物药理学重点总结 完整版

药理学实验及作业第一部分:绪论及总论 1、药物:用于疾病治疗、预防或诊断的安全、有效和质量可控的化学物质。 2、毒物:对动物机体产生能损害作用的物质。 3、兽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动物疾病,以及有目的地调节动物生理机能的物质 4、药物利用度:指药物制剂被机体吸收的速率和吸收程度的一种度量。 5、药物的来源:药物可分为天然药物、合成药物和生物技术药物,天然药物包括植物、动物、矿物及微生物发酵产生的抗生素,合成药物包括各种人工合成的化学药物、抗菌药物等,生物技术制药即通过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分子生物学技术生产的药物。 6、剂型:这些药物的原料一般不能直接用于动物疾病的治疗或预防,必须进行加工,制成安全、稳定和便于应用的形式,称为药物剂型。 7、兽医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动物机体之间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是为临床合理用药、防治疾病提供基本理论的兽医基础学科。 8、药效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规律,阐明药物防治疾病的原理,称为药效学。 9、药动学:研究机体对药物的处置过程,即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生物转化和排泄过程中药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10、兴奋:机体在药物作用下,使机体器官、组织的生理、生化功能增强的效应。 11、抑制:机体在药物作用下,使机体器官、组织的生理、生化功能减弱的效应。 12、局部作用:药物在吸收进入血液以前在用药局部产生的作用。 13、吸收作用:药物经吸收进入全身循环后分布到作用部位而产生的作用,又称全身作用。 14、直接作用:药物对直接接触到的器官、组织、细胞的作用。 15、间接作用:由于机体的整体性,会对药物的直接作用产生反射性或生理性调节,即为药物的间接作用。 16、药物作用的选择性:指药物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只作用于某些组织和器官,对其他组织和器官没有作用。 17、对因治疗:用药目的在于消除原发致病因子,彻底治愈疾病。 18、对症治疗:用药目的在于改善症状,称对症治疗,或称治标。 19、药物的不良反应: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对动物产生损害的作用。包括副作用、毒性作用、、变态反应、继发性反应、后遗效应、停药反应。 20、副作用:药物在常用治疗剂量时产生的与治疗无关的作用或危害不大的不良反应。 21、毒性作用:是有用药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对机体产生的有害作用。 22、变态反应:又称过敏反应,药物和血浆蛋白或组织蛋白结合后作为抗原而引起的机体体液性或细胞性的免疫反应,并对机体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损害。 23、药物的构效关系:药物的药理作用与其化学结构之间的关系。 24、药物的量效关系:定量分析与阐明药物的剂量与效应之间的变化规律 25、LD50:引起半数动物死亡的量称半数致死量。 26、ED50:对50%个体有效的药物剂量称半数有效量。 27、治疗指数:药物LD50与ED50的比值称为治疗指数。 28、安全范围ED95~LD5之间的距离或95%有效量~5%致死量 29、受体:对特定的生物活性物质具有识别能力并可选择性结合的生物大分子。 30、受体的功能:与配体结合、传递信息。 31、受体的特性:饱和性、可逆性、特异性、灵敏性、多样性。 32、受体的调节:增敏调节和脱敏调节 33、占领学说:药物与受体间的相互作用是可逆的;药效与被占领受体的数量成正比,当全部受体被占领时,就会产生最大药理效应;药物浓度与效应关系服从定量作用定律;药

(完整word版)药学分子生物学题库.docx

前四章 1.tRNA 分子结构特征为(C) A.有密码环 B.3 ’端有多聚 A C.有反密码环 D.3 ’端有 C-C-U E.以上都不正确 2.关于 2.原核生物启动子结构中,描述正确的是( C ) A. –25bp 处有 Hogness盒 B.–10bp 处有 GC 盒 C. –10bp 处有 Pribnow 盒 D. –35bp 处有 CAA T 盒 E.以上都不正确 3.关于蛋白质生物合成时肽链延伸,叙述不正确是( D ) A.核蛋白体沿着mRNA 每移动一个密码子距离,合成一个肽键’ B.受大亚基上转肽酶的催化 C.活化的氨基酸进入大亚基 A 位 D . 肽链延伸方向为 C 端→N端 E.以上都不正确 4.摆动配对是指(A) A .反密码的第 1 位碱基 B.反密码的第 2 位碱 C.反密码的第 3 位碱基 D.密码的第 1 位碱基 E.以上都不正确 5.人类基因组大小( bp)为(B) A. 3.5 10×8 10× 99 D. 2.510× 9 E.以上都不正确B. 3.0 C. 2.010× 6.以下有关转录叙述,错误的是(C) A .DNA 双链中指导 RNA 合成的链是模板链 B .DNA 双链中不指导 RNA 合成的链是编码链 C.能转录 RNA 的 DNA 序列称为结构基因 D.染色体 DNA 双链仅一条链可转录 E.以上都不正确 7.与 CAP 位点结合的物质是( C) A.RNA 聚合酶 B.操纵子 C.分解(代谢)物基因激活蛋白 D.阻遏蛋白 E.以上都不正确 8.目前认为基因表达调控的主要环节是(C) A.基因活化 B.转录起始 C.转录后加工 D.翻译起始 E.以上都不正确 9.顺式作用元件是指(A) A.基因的 5’侧翼序列 B.基因的 3’侧翼序列 C.基因的 5’、3’侧翼序列 D 基因的 5’、3’侧翼序列以外的序列 E.以上都不正确 10.反式作用因子是指(b) A.具有激活功能的调节蛋白 B. 具有抑制功能的调节蛋白 C.对自身基因具有激活功能的调节蛋白 D.对另一基因具有功能的调节蛋白 E.以上都不正确 11.cAMP 与 CAP 结合, CAP 介导正性调节发生在( C ) A.有葡萄糖及cAMP 较高时 B.有葡萄糖及cAMP 较低时 C.没有葡萄糖及cAMP 较高时 D. 没有葡萄糖及cAMP 较低时 E.以上都不正确 12.乳糖操纵子上Z、 Y 、 A 基因产物是( B )

药学分子生物学

绪论 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简史 (一)孕育阶段(1820~1950年代); 1、达尔文进化论 2、遗传学规律的诞生 3、遗传因子在哪里? 4、生命的遗传物质是DNA 5、RNA也是重要的遗传物质 (二)创立阶段(1950~1970年代); 1、DNA双螺旋结构的确立 2、遗传信息如何传递—中心法则 3、DNA如何复制—半保留复制 4、基因表达如何调控—操纵子学说 5、DNA如何编码蛋白质—密码子(三)发展阶段(1970年代以后); 1、逆转录酶的发现 2、DNA测序技术的诞生 3、PCR技术的诞生 4、基因工程的诞生 5、人类基因组计划 6、克隆技术的旋风 7、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PS) 8、microRNA 9、芯片技术 10、组学: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 11、CRISPR/Cas系统 二、分子生物学在医药科学中的应用(一)发病机制 1、遗传性疾病:寻找突变基因 2、病原微生物:从分子水平确定其致病机理 3、肿瘤、肥胖等疾病 (二)疾病诊断 PCR技术、核酸杂交、基因芯片等(三)疾病治疗 基因治疗、试管婴儿、三亲婴儿(四)法医学 身份鉴定、亲子鉴定等 (五)医药工业 1、DNA重组技术与新药研究 (1)小分子代谢产物(维生素、氨基酸、抗生素、染料、生物多聚体的前体等) (2)亚单位疫苗、合成肽疫苗(3)细胞因子、血液因子、激素(4)糖(糖肽+有机小分子化合物)、核酸(反义核酸、肽核酸)、脂类等 (5)新型反应器(动物、植物等)2、药物基因组学、药物蛋白质组学与现代药物研究 (1)药物疗效与基因多态性相关,个体差异大(如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氯氮平) (2)发现新的靶基因 (3)在蛋白质组水平上研究发病机理 3、中医药 (1)对中医理论的解释 (2)中药:种质鉴定、育种、新的活性成分提取技术 三、“药学分子生物学”教学大纲绪论、细胞 核酸的分子结构、性质和功能 染色质、染色体、基因和基因组 可移动的遗传因子和染色体外遗传因子 DNA的复制、突变、损伤和修复 转录、转录后加工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翻译及翻译后过程 基因表达的调控 基因编辑 外源基因表达与基因工程药物 药物生物信息学基础

药学分子生物学题库

前四章 1.tRNA分子结构特征为(C) A.有密码环 B.3’端有多聚A C.有反密码环 D.3’端有C-C-U E.以上都不正确 2.关于2.原核生物启动子结构中,描述正确的是(C) A. –25bp处有Hogness盒 B.–10bp处有GC盒 C. –10bp处有Pribnow盒 D. –35bp处有CAAT盒 E.以上都不正确 3.关于蛋白质生物合成时肽链延伸,叙述不正确是(D ) A.核蛋白体沿着mRNA每移动一个密码子距离,合成一个肽键’ B.受大亚基上转肽酶的催化 C.活化的氨基酸进入大亚基A位 D .肽链延伸方向为C端→N端 E.以上都不正确 4.摆动配对是指( A ) A .反密码的第1位碱基 B.反密码的第2位碱 C.反密码的第3位碱基 D.密码的第1位碱基 E.以上都不正确 5.人类基因组大小(bp)为(B ) A. 3.5×108 B. 3.0×109 C. 2.0 ×109 D. 2.5×109 E.以上都不正确 6.以下有关转录叙述,错误的是(C ) A .DNA双链中指导RNA合成的链是模板链 B .DNA双链中不指导RNA合成的链是编码链 C.能转录RNA的DNA序列称为结构基因 D.染色体DNA双链仅一条链可转录 E.以上都不正确 7.与CAP位点结合的物质是(C )

A.RNA聚合酶 B.操纵子 C.分解(代谢)物基因激活蛋白 D.阻遏蛋白 E.以上都不正确 8.目前认为基因表达调控的主要环节是(C) A.基因活化 B.转录起始 C.转录后加工 D.翻译起始 E.以上都不正确 9.顺式作用元件是指(A ) A.基因的5’侧翼序列 B.基因的3’侧翼序列 C.基因的5’、3’侧翼序列D基因的5’、3’侧翼序列以外的序列 E.以上都不正确 10.反式作用因子是指(b) A.具有激活功能的调节蛋白 B.具有抑制功能的调节蛋白 C.对自身基因具有激活功能的调节蛋白 D.对另一基因具有功能的调节蛋白 E.以上都不正确 11.cAMP与CAP结合,CAP介导正性调节发生在(C ) A.有葡萄糖及cAMP较高时 B.有葡萄糖及cAMP较低时 C.没有葡萄糖及cAMP较高时 D.没有葡萄糖及cAMP较低时 E.以上都不正确

生药学重点 最全

第一章:生药的分类和记载 药物:凡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类的疾病,并规定有适应症、用法和用量的物质称为药物。 生药:来源于天然的、未经加工或只经简单加工的植物、动物和矿物类药材。 生药拉丁名组成:来自动植物学名的词/词组+药用部位 生药学:是研究生药的基源、鉴定、有效成分、生产、采制、品质评价及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科学。 中药:指中医用以治疗的药物,是根据中医学理论和临床经验应用于医疗保健的药材。 有效成分:有显著生理活性和药理作用,在临床上有一定应用价值的成分。包括生物碱、苷类、挥发油等。包括中药材、中药汤剂、中成药。 道地药材:指来源于特定产区的货真质优的生药,是中药材质量控制的一项独具特色的综合判别标准的体现。 生药学:是应用本草学、植物学、动物学、化学(包括植物化学、药物分析化学、生物化学等)、药理学、中医学、临床医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理论知识和现代科学技术来研究生药的基源、鉴定、有效成分、生产、采制、品质评价及资源可持续性开发利用等的一门学科。 本草纲目——作者:李时珍(1518—1593);成书年代—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分52卷,列为16部,共载药1892种,方11096条。 第二章:生药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合成 糖类的鉴别方法: (1)Fehling 试验:试剂:Fehling试液(碱性酒石酸酮试液甲、乙,临用时等量混合)结果:产生砖红色沉淀C6H12O6+Cu(OH)2→C6H12O7+Cu2O↓检测化合物类型:还原性糖类,非还原性多糖需水解后呈阳性反应; (2)糠醛(酚醛缩合)反应,Molish反应是糖的检识反应,也是苷类的检识反应。特征:糖或苷类遇浓硫酸/α-萘酚试剂将呈紫色环于界面上。反应机理:在浓硫酸作用下,苷分子中糖内部脱水成糠醛衍生物,与酚类试剂缩合形成有色物。 皂苷类的鉴别方法: 1、泡沫试验取生药粉末1g,加水10ml,煮沸10min后过滤,滤液在试管中强烈振摇,如产生持久性泡沫(15min以上)为阳性反应。(中性皂苷的水溶液在碱性溶液中可形成较稳定的泡沫,借此可与酸性皂苷区别。) 2、浓硫酸-醋酐反应将样品溶于氯仿中,加浓硫酸-醋酐(1:20)数滴。三萜皂苷:红或紫红。甾体皂苷:蓝绿色。 3、三氯醋酸反应将样品溶液滴在滤纸上,喷25%三氯醋酸乙醇溶液。三萜皂苷:加热至100 ℃,生成红色渐变为紫色。甾体皂苷:加热至60 ℃,发生变化。 生物碱:是一类存在于天然生物界中含氮原子的碱性有机化合物。 生物碱的鉴别方法:1)显色反应2)沉淀反应碘化铋钾-橘红色碘-碘化钾-棕红色碘化汞钾-白色或黄白色硅钨酸-灰白色磷钼酸-鲜黄或棕黄苦味酸-淡黄

药学分子生物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灭菌采用强烈的理 化因素使任何物体内 外部的一切微生物永 远丧失其生长繁殖能 力的措施,称为灭菌。 2.抗原漂移:指由基因 组发生突变导致抗原 的小幅度变异,不产 生新的亚型,属于量 变,没有质的变化。 多引起流感的中小型 流行。 3.补体系统是一组存 在于人和动物体液中 及细胞表面,经活化 后具有生物活性,可 介导免疫和炎症反应 的蛋白,也称为补体 系统。 4.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 体是所有生物相容 复合体抗原的一种统 称,表示由MHC 基因 家族编码而成的分子, 位于细胞表面,主要 功能是绑定由病原体 衍生的肽链,在细胞 表面显示出病原体, 以便于T-细胞的识别 并执行一系列免疫功 能(例如杀死已被病 菌感染的细胞,激活 巨噬细胞杀死体细胞 内细菌,激活B细胞 产生抗体等)。 简答题 1.简述病毒的复制周期 分为哪几个阶段:1. 吸附. 2.侵入. 3.脱 壳.4.病毒大分子的 合成.5. 装配和释放。 2.简述金黄色葡萄球菌 致病物质:a.溶血毒 素b.杀白细胞素c.血 浆凝固酶d.脱氧核糖 核酸酶e.肠毒素 3.简述细菌合成代谢产 物:1热原质 2毒素 和侵袭性酶3色素4 抗生素5细菌素6维 生素 4.简述干扰素的分类及 生物学作用:干扰素 分为α、β、γ干扰 素三种类型,作用是 抑制细胞的增殖,提 高机体免疫功能,,包 括增强巨噬细胞的吞 噬功能,增强细胞毒 性淋巴细胞对靶细胞 和自然杀伤细胞的功 能。 5.简述Ig的基本结构: Y型的四肽链结构,即 两条完全相同的重链 和两条完全相同的轻 链以二硫键连接而成。 6.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 因素有哪些: 1.异物性(主要) 2.机体因素 3.免疫方式 4.理化性质 分子大小 化学组成 抗原表位的易接 近性 物理因素 7.试述MHC的主要生物学 功能:MHC分子的生物学 功能 MHC抗原最初是作为移 植抗原而被发现的,是引起 移植排斥的主要抗原系统。 这种抗原不合,即可引起受 体的免疫应答,排斥移植的 供体组织。MHC分子也参予 免疫调节作用。 MHC分子在T细胞自身 耐受的形成和T细胞库的 产生中都起着重要作用。 8.试比较人工自动免疫和 人工被动免疫的特点:人工 自动免疫是将疫苗、菌苗或 类毒素接种于人体,使机体 产生特异免疫力,主要用于 预防接种。这种免疫力出现 较慢,一般接种后2-4周才 产生,但能维持半年到数年, 接种次数一般1-3次。常用 的接种有卡介苗、麻疹疫苗、 小儿麻痹糖丸等。人工被 动免疫是当机体感染以后, 注射含有特异性抗体的免 疫血清等免疫制剂,使机体 立即获得特异性免疫,由于 这些免疫物质不是病人自 身产生的,所有免疫作用虽 快,但维持时间只有2-3周, 因此,人工被动免疫常用于 紧急预防和治疗。常有的: 破伤风抗毒素、胎盘球蛋白、 丙种球蛋白、干扰素、胸腺 素等。 论述题 以TD抗原为例,CD8﹢Tc 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基本 过程 CD8+Tc细胞对TD抗原产生 免疫应答基本过程:(1) TD抗原的提呈:诱导 CD8+Tc细胞发生免疫应答 的TD抗原主要是病毒感染 的细胞或肿瘤细胞(二者为 广义的APC,也是靶细胞) 内产生,这些病毒TD抗原 或肿瘤TD抗原产生后被细 胞内蛋白酶体LMP降解成 为小分子抗原肽,经TAP转 运至内质网,并与MHCI类 分子结合形成抗原肽/MHCI 类分子复合物表达在APC 的表面,供CD8+Tc的TCR 识别。(2)CD8+Tc细胞 的活化主要有两种方式: 一种为Th细胞非依赖性, 如病毒感染的DC,由于其 高表达共刺激分子,可直接 刺激CD8+T细胞合成IL-2, 促使CD8+T细胞自身增殖 并分化为细胞毒T细胞(Tc 细胞),无需Th细胞辅助; 另一种方式为Th细胞依赖 性,如病毒抗原、肿瘤抗原、 同种异体MHC抗原从宿主 细胞表面脱落,以可溶性抗 原形式被APC摄取,并在胞 内分别与MHC-I类或 MHC-II类分子复合物,表 达于APC表面。CD4+T和 CD8+T细胞识别同一APC所 提呈的特异性抗原,此时, CD4+T被激活后可产生并分 泌IL-2,辅助CD8+T活化、 增殖和分化,或者,活化的 CD4+T细胞表达CD40L,可 促进APC细胞表达B7等共 刺激分子,促进CD8+T完全 活化,使之产生IL-2,引 起自身增殖分化。(3) CD8+Tc细胞介导的免疫效 应是细胞毒作用。其基本过 程:首先是效-靶细胞结合, 效应细胞(CD8+Tc)在与靶 细胞接触面形成免疫突触, 进而导致效应细胞内细胞 骨架系统、高尔基复合体及 胞浆颗粒等极化,均向效- 靶接触面重新排列和分布, 然后,进行致死性攻击。 CD8+Tc杀伤靶细胞的机制 是一方面活化的CTL脱颗 粒,释放穿孔素和颗粒酶, 靶细胞坏死或凋亡另一方 面活化的CTL细胞高表达 FasL,通过Fas-Fasl途径 引起靶细胞凋亡。

药用分子生物学考试要点

分子生物学 基因治疗:指把目的基因导入人体,通过在特地靶细胞中表达该细胞本来不表达或低表达、或已异常突变而不表达的基因,或采用特定方式关闭、抑制异常表达基因,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治疗方法。 原癌基因:与癌基因同源、正常细胞内调控生长和分化的基因,变异后成为癌基因。 抑癌基因:一类存在于正常细胞内、调控细胞生长,具有潜在抑癌作用的基因。 癌基因:能使靶细胞发生恶性转化的基因。 细胞周期:指连续分裂细胞从一次有丝分裂结束到下一次有丝分裂结束所经历的整个过程。细胞凋亡:指细胞在一定的生理或病理条件下,受内在遗传机制的控制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RNA干扰(RNAi):一种由双链RNA诱发的基因沉默现象,在此过程中,与双链RNA有同源序列的mRNA被降解,从而抑制该基因的表达。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在模板DNA、引物和4种脱氧核苷酸(dNTP)存在的条件下,由耐热DNA聚合酶在体外反复酶促合成双链DNA的反应。 分子杂交:异源互补的核苷酸序列通过碱基配对形成稳定的杂合双链DNA分子的过程。 基因:指携带有遗传信息的DNA或RNA序列,也称遗传因子,控制性状的基本遗传单位基因组:一个染色体组中所含的全部DNA为一个基因组。 蛋白质组:指在一种细胞内存在的全部蛋白质,包括基因组表达的蛋白质和修饰后的各种形式的蛋白质,是细胞内所有蛋白质的集合体。 基因芯片:将寡核苷酸、基因组DNA或互补DNA等有序地固定在固相载体的表面形成微阵列的生物芯片。 引物:是一小段单链DNA或RNA,作为DNA复制的起始点,在核酸合成反应时,作为每个多核苷酸链进行延伸的出发点而起作用的多核苷酸链。 信号转导:细胞应答环境信号的过程表现为细胞内代谢过程发生相应改变,包括代谢物浓度、代谢速度、细胞生长、分化甚至衰老死亡速度等的改变,这种针对环境信号所发生的细胞应答过程称为信号传导。 探针:已知序列的标记单链DNA片段,用于检测与其互补的核酸序列。 基因敲除:将细胞基因组中某基因去除或使基因失去活性的方法。常用同源重组的方法敲除目的基因,观察生物或细胞的表型变化,是研究基因功能的重要手段。 限制性片段多态:不少DNA多态性发生在限制性酶切酶识别切割位点上,酶解该DNA片段就会产生长度不同的片段,成为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LFP)。 限制性内切酶:由细菌产生的一种能识别双链DNA中的特定序列,并以内切方式水解核酸链中磷酸二酯键的核酸内切酶,又叫切割酶或限制酶。(识别并切割特异双链DNA的核酸内切酶) 简答题: 1.从细胞周期调控的角度论述肿瘤的发生 细胞水平——细胞增殖、分化、凋亡发生异常,细胞总数失控,恶性生长造成。 增殖↑分化、凋亡↓生得过度,死亡失缺 基因水平------细胞周期(增殖、分化、凋亡)由两大类基因调控: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原癌基因↑抑癌基因↓ ?一些原癌基因产物就是Cyclin ?一些原癌基因产物诱导Cyclin表达 ?一些原癌基因产物调节CDK活性 ?一些原癌基因产物是Cyclin,CDK底物 ?作为CDKI:p15、p16、p21和p27

药学分子生物学

第一章基因与基因组 基因 (gene) :是指合成有功能的蛋白质、多肽或RNA所需的全部DNA序列(除部分病毒RNA),是基因组的一个功能单位。 基因组(genome):是指生物体一套完整的单倍体遗传信息的总和,包括所有基因和基因间的区域。 基因组的主要功能是贮存和表达遗传信息,是物种及其个体之间区别和联系的最本质生物学特征。 基因组学(genomics):是研究生物基因组的结构、功能及表达调控的一门科学。 调控序列(顺式作用元件):一个基因的调控区和其结构基因位于同一个DNA分子的相邻部位,这种调节方式称为顺式调节,相应的DNA序列成为顺式作用元件。 (1)启动子:RNA聚合酶特异性识别和结合的DNA序列。(2)增强子:能强化转录起始的一段DNA序列。(3)沉默子(4)终止子。 反式作用因子:通过识别或结合顺式作用元件上的核心序列从而参与调控基因转录的蛋白质。也称转录因子。 原核生物基因组结构特点: 1. 具有类核结构 2. 以操纵子为功能单位/多顺反子mRNA 3. 结构基因大多为单拷贝,编码序列一般不重叠 4. 结构基因大多没有内含子 5. 非编码序列比例约为一半 6. 含可移动 DNA 序列 操纵子(operon) ?操纵子是原核生物的一段DNA序列,由几个串联排列的功能相关的结构基因,加上 调节序列组成的一个完整的连续的功能单位。 ?操纵子结构通常与启动子区域有部分重叠,可通过代谢物与调节蛋白相互作用而激 活或抑制基因转录,这是原核生物最常见的转录调节方式。 真核生物基因组结构特点 1. 基因组庞大,为线状双链DNA 2. 断裂基因 3. 非编码区与单顺反子 4. 大量重复序列 5. 基因家族与假基因 断裂基因(split gene):真核生物结构基因由外显子与内含子间隔排列,内含子在转录后被剪切掉。 基因家族(multi gene family):是来源相同,结构相似,功能相关的一组基因,由某一共同祖先基因经重复和突变产生。 假基因(pseudogene):与具正常功能基因序列相似,但无转录功能或其转录产物无功能的基因。 人类基因组计划(HGP) HGP的主要目标: ?遗传图谱:基因或DNA标记在染色体的相对位置与遗传距离。 ?物理图谱:一级结构上两个DNA片段之间的实际距离。 ?序列图谱:基因组DNA的全部核苷酸序列。 ?转录图谱:正常或受控条件全基因表达的时空图。 HGP的意义: ?鉴定人类全部基因,推动生物技术发展。 ?理解疾病与基因的关系。 ?推动模式生物研究。 ?促进多学科发展与交叉融合。 不同生物基因组结构特点:

兽医动物药理学重点总结-完整版

兽医动物药理学重点总结-完整版

药理学实验及作业第一部分:绪论及总论 1、药物:用于疾病治疗、预防或诊断的安全、有效和质量可控的化学物质。 2、毒物:对动物机体产生能损害作用的物质。 3、兽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动物疾病,以及有目的地调节动物生理机能的物质 4、药物利用度:指药物制剂被机体吸收的速率和吸收程度的一种度量。 5、药物的来源:药物可分为天然药物、合成药物和生物技术药物,天然药物包括植物、动物、矿物及微生物发酵产生的抗生素,合成药物包括各种人工合成的化学药物、抗菌药物等,生物技术制药即通过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分子生物学技术生产的药物。 6、剂型:这些药物的原料一般不能直接用于动物疾病的治疗或预防,必须进行加工,制成安全、稳定和便于应用的形式,称为药物剂型。 7、兽医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动物机体之间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是为临床合理用药、防治疾病提供基本理论的兽医基础学科。 8、药效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规律,阐明

药物防治疾病的原理,称为药效学。 9、药动学:研究机体对药物的处置过程,即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生物转化和排泄过程中药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10、兴奋:机体在药物作用下,使机体器官、组织的生理、生化功能增强的效应。 11、抑制:机体在药物作用下,使机体器官、组织的生理、生化功能减弱的效应。 12、局部作用:药物在吸收进入血液以前在用药局部产生的作用。 13、吸收作用:药物经吸收进入全身循环后分布到作用部位而产生的作用,又称全身作用。14、直接作用:药物对直接接触到的器官、组织、细胞的作用。 15、间接作用:由于机体的整体性,会对药物的直接作用产生反射性或生理性调节,即为药物的间接作用。 16、药物作用的选择性:指药物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只作用于某些组织和器官,对其他组织和器官没有作用。 17、对因治疗:用药目的在于消除原发致病因子,彻底治愈疾病。

药学分子生物学重点

绪论 分子生物学( ):是在分子水平研究生命现象的科学,是现代生命 科学的共同语言。 生命分子基础,从而探讨生命的奥秘。 药学分子生物学( ):由于分子生物学的新理论、新技术渗入到药学研究领域,从而使药物学研究以化学、药学的培养模式转化为以生命科学、药学和化学相结合的新药模式。 分子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核酸、蛋白质、酶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及相互作用 分子生物学在医药工业中的应用: 1、重组技术与新药研究 2、药物基因组学、药物蛋白质组学与现代药物研究 3、药物蛋白质组学是基因、蛋白质、疾病三者相连的桥 梁科学 第一章核酸的分子结构、性质和功能 核酸的基本结构(重点掌握):磷酸 核苷碱基 戊糖 引起构象改变的因素: 核苷酸顺序、碱基组成、盐的种类、相对湿度。 双螺旋结构有利氢键不利疏水力

稳定性的影响:碱基堆积力静电斥力 :遗传信息 真核生物的结构: 5'帽子—5’非编码区—编码区— 3’非编码区—3’ 原核生物的结构: 5'非编码区—调控序列—编码区—终止子—起始调控序列—编码区—终止区—3’非编码区 的二级结构:三叶草形 三级结构:倒L形 功能:接受氨基酸、携带氨基酸,把氨基酸转运到核糖体上,然后按照上的密码顺序装配成多肽或蛋白质。 :组成核蛋白体 核酸分子杂交的原理:复性(变性的重新恢复成双链的过程称为复性也叫做退火。) 反义的作用机制(掌握):

Ⅰ类反义:直接作用于靶的S D序列和(或)部分编 码区,直接抑制翻译,或与靶结合形成双 链,从而易被酶Ⅲ降解; Ⅱ类反义:与的非编码区结合,引起构象变 化,抑制翻译; Ⅲ类反义:则直接抑制靶的转录。 双链诱导诱导的过程主要分为两个阶段(重点掌握): Ⅰ启动阶段Ⅱ执行阶段 启动阶段:当细胞中由于感染等原因出现双链分子时, 细胞中一种称为的核酸酶就会识别这些双 链,并将其降解成21-23长的小干扰 (),单链与一些蛋白形成复合体, 构成“诱导的沉默小体”() 执行阶段:当目标与中的完全配对时, 就会切割目标,并由细胞中的核酸酶将 其进一步降解,从而抑制目标基因的表达病毒核酸的特点(了解): (1)病毒只含一种核酸,构成病毒体的心髓。 (2)核酸类型多态化 (3)分子量小,基因组结构简单,所含基因组数目少 (4)病毒基因组核酸复制多样化 (5)病毒核酸更易受宿主细胞的影响而发生基因突变和重组 (6)有些病毒去除囊膜和衣壳,裸露的或也能感染细胞,这样的核酸成为传染性核酸

18-药学分子生物学实验-路新枝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 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 一、课程介绍 1.课程描述: 药学分子生物学实验是一门理论和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在药学和生命科学研究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该课程是从分子水平来研究药物与生命现象的学科,其核心内容是通过对生物的物质基础——核酸、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实验操作实现药物的制备、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本课程包括核酸的分离、制备、剪切与检测,重组蛋白药物的表达与检测。通过该课程学习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基础的分子生物技术的原理和方法,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观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科学素养和科研能力,通过实验,巩固和加深理论知识,并能够利用这些技术,进行药物的生产、研究药物的作用。 2.设计思路: 本课程侧重于从核酸水平进行的实验操作,使同学们巩固药学分子生物学的的基础理论,掌握相关的实验技术、应用领域、发展动态并及时运用到药学和基因工程药物实际应用中。课程包括以下三个模块 (1)核酸的分离提取:包括质粒的分离提取、基因组DNA的分离提取、RNA的分离提取核酸的体外操作:包括核酸的限制性酶切实验、核酸的重组实验、核酸的体外扩增实 - 1 -

验、核酸的凝胶回收实验 重组药物蛋白的表达:重组DNA的转化和重组蛋白的检测 3. 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先修课程生物化学实验,本课程与生物化学课程密切相关,构成了生命科学系列课程群,其中生物化学实验侧重于糖和蛋白质的检测,而分子生物学实验侧重于核酸检测。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分子生物实验操作技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系统而深入地掌握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操作方法,熟悉基本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及其在医药领域的应用,了解本领域的最新实验技术和发展状态,为将来从事医药相关的研究工作打下基础,以利今后的发展。 三、学习要求 药学分子生物学实验是一门应用非常广泛、发展非常迅速的课程,要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必须做到 (1)课前预习,熟知本次实验课程的相关基础理论,了解基本的实验原理、应用范围以及发展动态。 (2)按时上课,认真完成每一项实验操作,仔细观察实验中出现的现象,做好实验记录。 (3)完成实验结果的分析,总结实验经验,完成课后思考题。 四、教学进度 - 1 -

药学分子生物学重点

绪论分子生物学(molecular biology):是在分子水平研究生命现象的科学,是现代生命科学的共同语言。核心内容是通过生物的物质基础— 规律的研究来阐明生命分子基础,从而探讨生命的奥秘。 药学分子生物学(pharmaceutical molecular biology):由于分子生物学的新理论、新技术渗入到药学研究领域,从而使药物学研究以化学、药学的培养模式转化为以生命科学、药学和化学相结合的新药模式。 分子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核酸、蛋白质、酶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及相互作用 分子生物学在医药工业中的应用: 1、DNA重组技术与新药研究 2、药物基因组学、药物蛋白质组学与现代药物研究 3、药物蛋白质组学是基因、蛋白质、疾病三者相连的桥 梁科学 第一章核酸的分子结构、性质和功能 核酸的基本结构(重点掌握):磷酸 核苷碱基 戊糖 引起DNA构象改变的因素: 核苷酸顺序、碱基组成、盐的种类、相对湿度。

DNA双螺旋结构有利氢键不利疏水力 稳定性的影响:碱基堆积力静电斥力mRNA:遗传信息 真核生物的mRNA结构: 原核生物的mRNA结构: tRNA的二级结构:三叶草形 三级结构:倒L形 功能:接受氨基酸、携带氨基酸,把氨基酸转运到核糖体上,然后按照mRNA上的密码顺序装配成多肽或蛋白质。 rRNA:组成核蛋白体 核酸分子杂交的原理:复性(变性的DNA重新恢复成双链的过程称为复性也叫做退火。) 反义RNA的作用机制(掌握): Ⅰ类反义RNA:直接作用于靶mRNA的S D序列和(或)部分编 码区,直接抑制翻译,或与靶mRNA结合形成双 链RNA,从而易被RNA酶Ⅲ降解; Ⅱ类反义RNA:与mRNA的非编码区结合,引起mRNA构象变 化,抑制翻译; Ⅲ类反义RNA:则直接抑制靶mRNA的转录。

药学分子生物学

绪论 一、分子生物学的定义 分子生物学是在分子水平研究生命现象的科学,是现代生命科学的“共同语言”。它的核心内容是通过对生物的物质基础----核酸、蛋白质、酶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作用等的研究来阐明生命分子的基础,从而探索生命的奥秘。 二、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证据(1944年Avery) 他们从SⅢ型活菌体内提取DNA、RNA、蛋白质和荚膜多糖,将它们分别和R Ⅱ型活菌混合均匀后注射人小白鼠体内,结果只有注射SⅢ型菌DNA和RⅡ型活菌的混合液的小白鼠才死亡,这是一部分RⅡ型菌转化产生有毒的、有荚膜的S Ⅲ型菌所致,并且它们的后代都是有毒、有荚膜的。 三、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提出(年代提出人) 1953年,Waston和Crick阐明DNA双螺旋结构 四、中心法则 第一章 一、核酸的种类 核酸分为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 二、DNA的结构与功能 (1)一级结构的定义 定义:指4种脱氧核糖核苷酸的连接及其排列顺序脱氧核糖核苷酸:脱氧戊糖、磷酸和碱基-----→A、T、C、G------→dA TP、dTTP、dCTP、dGTP (2)二级结构的定义、分类、 定义:指两条脱氧核苷酸链以反向平行的形式,围绕同一个中心轴盘绕所形成的双螺旋结构。分类: 右手螺旋:A-DNA,B-DNA,C-DNA,D-DNA 左手螺旋:Z-DNA (3)DNA的三级结构定义、主要形式、拓扑异构酶 定义:指在DNA双螺旋结构基础上,进一步扭曲所形成的特定空间结构。 主要结构模式:超螺旋结构 DNA 拓扑异构酶 定义:细胞内存在的一类能催化DNA拓扑异构体相互转化的酶。 种类:拓扑异构酶?和拓扑异构酶Π 三、RNA的结构与功能: (1)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mRNA结构差异 原核生物mRNA的结构特点:①3 `-末端有polyA尾巴②5 `-末端有帽子结构③是单顺反子 真核生物mRNA的结构特点:①半衰期短②以多顺反子形式存在③ 5 `-末端有SD序列

药学信息检索复习要点

信息检索复习要点 题型:填空、名解、选择、判断、简答、结合 第一、二章(出小题) 1、信息按处理加工程度划分:一次信息(期刊论文)、二次信息(目录、索引、文摘)、三 次信息(辞典、年鉴、字典、百科全书)。P3 按信息传播范围划分:公开信息(白色信息)、内部信息(灰色信息)、秘密信息(黑色信息)。P4 药学经济信息的内容:生产技术信息、经营管理信息、市场信息、产品信息、公司厂商信息、经济政策法令信息、环境信息。P9 2、ISBN (International Standard Book Number) 国际标准(图)书(编)号, ISSN(International Standard Serial Number) 国际连续出版物编号。 3、信息检索类型按内容分类分为文献检索、事实检索、数据检索。P25 4、检索方法:常用法(顺查法,从时间上由远而近的检索信息的一种方法;倒查法,用于 对新课题的研究;抽查法,一定时期、一定内容的信息资料的一种方法)、追溯法、循环法。P26 5、信息检索途径,外表特征:书名、刊名、篇名、责任者、序号等;内容特征:分类、主 题、分子式等。P27、P29 6、《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简称《中图法》,分为22类,采用拉丁字母和阿拉伯数字的混合制 号码。F经济,R医药、卫生。P31 语义关系:属分关系、同义关系、相关关系P32、P34 第三章 1、检索工具的结构:前言、凡例、目录、正文、索引、附录。 2、检索工具的编排方式:字顺排检法、分类排检法、主题排检法、时序和地序排检法(自 然顺序排检法)。P39 第四章 1、检查一个文章被引用情况:使用SCI。 2、《中国药学文摘》各辑内容包括该类药物的研究、生产技术、分析、药理、临床应用、质 量管理、制药设备、新药介绍等。P49 3、《中国药学文摘》的检索方法主要通过分类途径、主题途径和外文药名途径检索。P53。著 录格式P52 4、《全国报刊索引》按《中图法》标引,检索方法主要通过分类途径、著者途径检索。P53 P54 5、《国内医药信息总览》分类目次:法规与管理、研究开发、技经贸市场、企事业动态、其 他。P54 著录格式P55 6、《国内医药信息总览》检索方法主要通过分类途径和关键词检索。P56 7、CA收录了与化学直接或间接相关的化学、化工文献,还涉及与化学有关的生物、医学、 药学、卫生学、生物遗传工程、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文献,包括期刊文献、专利文献、综述、专著、会议录、科技报告、学位论文等。检索途径期索引、卷索引、累计索引。 P61 8、文献类型:P为专利;R为review,评述;B为book,图书。P66 9、专利族,同族专利,一般是指同一发明思想,用不同文种向多国多次申请、公开或批准, 内容相同或所有修改的一族专利,其中,最先得到批准的专利称为基本专利。同族专利分为:基本专利、等同专利、相关专利。P67

药学分子生物学重点

绪论 分子生物学(molecularbiology):是在分子水平研究生命现象的科学, 生命分子基础,从而探讨生命的奥秘。 药学分子生物学(pharmaceuticalmolecularbiology):由于分子生物学的新理论、新技术渗入到药学研究领域,从而使药物学研究以化学、药学的培养模式转化为以生命科学、药学和化学相结合的新药模式。 分子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核酸、蛋白质、酶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及相互作用 分子生物学在医药工业中的应用: 1、DNA重组技术与新药研究 2、药物基因组学、药物蛋白质组学与现代药物研究 3、药物蛋白质组学是基因、蛋白质、疾病三者相连的桥 梁科学 第一章核酸的分子结构、性质和功能 核酸的基本结构(重点掌握):磷酸 核苷碱基 戊糖 引起DNA构象改变的因素: 核苷酸顺序、碱基组成、盐的种类、相对湿度。 DNA双螺旋结构有利氢键不利疏水力

稳定性的影响:碱基堆积力静电斥力 mRNA:遗传信息 真核生物的mRNA结构: 原核生物的mRNA结构: tRNA的二级结构:三叶草形 三级结构:倒L形 功能:接受氨基酸、携带氨基酸,把氨基酸转运到核糖体上,然后按照mRNA 上的密码顺序装配成多肽或蛋白质。 rRNA:组成核蛋白体 核酸分子杂交的原理:复性(变性的DNA重新恢复成双链的过程称为复性也叫做退火。) 反义RNA的作用机制(掌握): Ⅰ类反义RNA:直接作用于靶mRNA的SD序列和(或)部分编 码区,直接抑制翻译,或与靶mRNA结合形成双 链RNA,从而易被RNA酶Ⅲ降解; Ⅱ类反义RNA:与mRNA的非编码区结合,引起mRNA构象变 化,抑制翻译; Ⅲ类反义RNA:则直接抑制靶mRNA的转录。 双链RNA诱导诱导RNAi的过程主要分为两个阶段(重点掌握): Ⅰ启动阶段Ⅱ执行阶段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