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解析内部资本市场的运行问题

解析内部资本市场的运行问题

解析内部资本市场的运行问题
解析内部资本市场的运行问题

解析内部资本市场的运行问题徐改全(河南省漯河市财政局)

摘要:在与国际接轨的过程中,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竞争环境,有必要通过市场和政策引导,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

关键词:内部资本市场运行

0引言

实施大企业、大集团战略,是我国国有经济战略调整与改革以及贯彻走出去战略的重要内容。然而,当前我国外部资本市场的不完备性使得己有的许多企业很难发展成为大的集团企业,企业在获取外部融资的过程中受到较强的资金约束。而内部资本市场能够对有限的资源进行有效地配置,其意义就更加重大。

1企业内部资本市场运行的具体行为表现

1.1企业内部资本市场运行的融资行为如果将内部资本市场的资金来源等同于内部来源的话,则企业内部资本市场的研究会受到很大的限制,其研究无法体现出它的意义。后期对内部资本市场的研究所强调的是,内部资本市场运行的意义在于总部把整个利益相关者的资源置于统一的所有权。

内部资本市场可支配的资金与内部资金是不同的两个概念。内部资本市场可支配的资金是内部资本市场融资活动完成后拟在分部间进行划拨的资金;而内部资金是企业的内源资金,它属于内部资本市场可支配的范畴。因此,本文对内部资本市场可支配资金的内涵进行拓展,即无论资金来源于何处,只要其在总部统一的控制之下,就视其为内部资本市场可予以支配的资源。以此为起点的研究,对我国内部资本市场的研究才具有现实意义。

1.2企业内部资本市场运行的投资行为完全资本市场下,一个公司的投资行为仅仅决定于这个项目的盈利能力。而在现实世界中,不完全的外部资本市场存在着代理冲突、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使得具有正的NPV的投资机会可能融不到资金。内部资本市场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交易成本,使得内部资本成本低于外部资本成本。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内部资本市场将企业目前可控制的资金进行重新配置,将有限的资金配置到企业最好的投资机会中去。更为重要的是,如果结果证明对投资机会的选择是对的,则通过内部资本市场比通过外部资本市场会创造更多的价值。

1.3企业内部资本市场运行的资金集中管理行为从企业整体角度看,当企业达到一定的规模后,企业总部在资金管理上往往容易出现失控的现象。这种现象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资金散乱,使用效率低。由于总部对成员单位资金缺乏有效的监控和管理,内部资本市场整体资金运用散乱无序,并由此导致总体资金成本高、使用效率低。各成员单位从自身的经营目标出发,忽视整体发展战略和资本需要,一方面会使整体发展资金不足;另一方面由于自身投资项目缺乏合理规划,投资失误多,很多项目长期不见回报甚至亏损严重,投资资金沉淀严重。

其次,监督管理失控,资金风险大。在总部监管不力的情况下,高层决策者难以获取准确的成员单位财务信息,不能有效监督和控制成员单位资金收付,很容易造成内部资本市场整体资金失控,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表现为成员企业不按制度规定的借款、担保、投资、开支等。因此,针对上述问题,应从资金集中管理入手,建立并完善财务结算中心制度,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加强对现金流量的监测分析,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进行信息化管理。

1.4企业内部资本市场资金集中管理的模式资金集中管理在我国企业集团的实践中主要存在结算中心、内部银行和财务公司等模式,这些模式从其功能上来说,都在不同程度上发挥了内部资本市场的作用。它们是内部资本市场发挥作用的组织载体。

1.4.1结算中心模式。结算中心模式是指企业集团或企业内部设立资金结算中心,统一办理企业内部各成员或下属分公司、子公司资金收付及往来结算,它是企业的一个独立运行职能机构,其职能包括集团成员的转账结算、筹资、投资,并肩负监督企业资金使用方向、保证企业资金安全通畅等的责任。该种模式下,下属单位具有资金决策审批权,并且可以独立在银行开户(必须经集团公司授权)。在账户的管理权限上总部具有最高权利,企业的筹资、投资决策权仍然集中在集团公司或企业总部,下属的单位拥有更多的经营权和资金使用权。同时下属的单位有自己的财务部门,在总部的监督和引导下进行独立核算。

1.4.2内部银行模式。内部银行是企业在内部引入银行的管理体制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内部资金管理机构,其要求企业内部所有的单位都必须在内部银行开设账户,各单位遵照内部银行统一制定的结算制度进行日常现金结算及往来核算,内部银行实施银行化管理,对下属各单位统一发放贷款、对外统一筹措资金,并实施对企业资金的统一监控。该模式实际上是内部结算中心条件下将银行的管理体制引入,并强化内部资金结算中心的功能。使得内部银行成为结算中心、贷款中心、货币发行中心、监管中心,统一对企业内部实施日常的往来结算和资金的调拨、运筹。企业内部各单位均具有较独立的决策权和经营权,内部单位根据需要可以向内部银行进行贷款,但不能直接向外部单位借款,内部资金实行存贷分户管理、有偿使用原则。

1.4.3财务公司模式。财务公司是一种经营部分银行业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财务公司是企业集团发展到一定条件后经人民银行批准设立的企业财务管理中心。所以财务公司兼有管理企业集团财务的职能。财务公司在形式上是作为集团公司的子公司设立的,为企业内部单位提供资金往来结算及资金筹措功能,为企业提供担保、信息咨询、投资咨询等业务,并通过银行的手段为企业广开财路,将企业资金有效利用,发挥企业资金最大效用。

2企业内部资本市场运行存在的问题

内部资本市场的治理问题增加了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代理成本,产生了信用危机,导致内部资本市场的低效率甚至是无效率。这些低效率或无效率所涉及的后果可能表现为如下一些特征,这些特征或一并出现,或只表现为其中一种或几种形式。

2.1操作利润。具有内部资本市场的总部可以按照既定方案在分部内分配现金流,各分部(包括上市子公司)的经营业绩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被有目的的调节。

2.2扩大风险。在有限责任制下,单个企业的风险一般不会或者很少波及其他的企业。但是处于内部资本市场上的各成员单位中,因为企业之间通过内部资本市场的交易或多或少的存在各种联系,一旦某单个企业发生风险,很容易通过内部资本市场扩散到其他的企业。在金字塔结构的控股公司内,处于最终控制人地位的企业由于掌控着下属公司庞大的经济资源,最终控制人的经营风险将会危害到下属大量的控股公司,风险的扩散效应将危害到整个集团。

2.3掏空资产。在企业集团内,由于各子公司独立核算并承担有限责任,最终控制人可以通过内部资本市场的交易行为掏空下属上市公司或处于最底层子公司的资产,将其转移至其它全资控股的公司,而使被掏空的公司处于破产的边缘。

2.4粉饰财务业绩。企业高级管理层和部分经理出于自身效用最大化的目的,会用业绩好的部门的利润来补贴效益差的部门,使账面业绩变得更好看,而无视效率的高低。这样一种低效的补贴,既挫伤了业绩好的部门的积极性,同时也损害了其他的控股公司的中小股东利益。同时,也扭曲了内部资本市场的资本配置机制,导致预算的软约束问题。此外,这种补贴通常也会受到地方政府出于维护稳定,减少失业等方面的影响,要求企业用上市公司所融入的资金,来

财税金融101

浅议构建和谐税收文化刘忠燕(冀中能源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文化,作为一种无形的管理方式,是从人的思想、观念、感情出发来协调和统一人类个体和群体的行为,具有导向、凝聚、激励、教育、辐射等多种功能。

关键词:构建税收文化

0引言

文化,作为一种无形的管理方式,是从人的思想、观念、感情出发来协调和统一人类个体和群体的行为,具有导向、凝聚、激励、教育、辐射等多种功能。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税收,伴随着几千年来的实践,有着厚重的历史积淀,也必然形成了自己领域里特有的文化。在新的特定社会、经济条件下不断地研究它、发展它和建设它,对于指导税收实践一定有重要的意义,我们不应忽视。

如何构建和谐的税收文化呢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应该如何发挥作用呢?我认为,应该正确处理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关系。

1税收与经济的关系

“聚财为国,执法为民”。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任务。税收支持经济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财力支持是第一位的。税收来源于经济。税收的基础在经济。只有经济发展了,税收才有源源不断的来源。经济萎缩萧条,税收便成为无源之水,无从谈起。说税收来源于经济,是不是什么经济都可以发展;说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不是什么钱都可以收,什么钱都可以要,见钱眼开,见钱眼红呢?当然不是。发展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符合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税收要取之有道,取之有度,取之有理,考虑到纳税人的负担。由此引出了第二层关系。

2税收与国家产业政策和社会公平的关系

税收既是一个历史范畴,又是一个经济范畴。说税收是一个历史范畴,是因为在我国税收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在旧中国,税收掌握在剥削统治阶级手里,成为剥削和压榨劳动人民血汗的手段和工具。而在新中国,劳动人民成了国家主人,税收的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社会主义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公平服务。税收的一征一免,税率设计的高低,对偷抗骗税的打击,对社会过高收入的调节,都体现着税收调节生产,调节消费,调节收入的作用,体现社会的公平,体现正确处理国家、单位、个人三者利益。那么,到底谁说了算呢?是征税人说了算呢?还是纳税人说了算呢?谁说了都不算。要由法律说了算。这就带来了第三层关系。

3税收与法制的关系

法是规范人与人之间的活动准则,包括体现国家的意志和各项方针政策。法从广义说,有四层组成。即包括由人民选出的代表行使管理国家权力的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审议通过公布的法律,也包括代表人民行使管理国家行政事务权力的国务院和地方人民政府在自己权限规定范围内颁布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各部委办局颁布的部门规章,还有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颁布的地方性法规。这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都明白规定能够做什么?不能够做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应该提倡什么?支持什么?反对什么?限制什么?等等。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一经通过公布,都是每个公民必须遵守和部门必须执行的依据。即使需要调整修正的,在没有明确失效前仍应执行。税收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也是如此。人们常说: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就是这个道理。这样说,是不是就可以不要注意工作方法和工作中搞好各方面的关系了呢?当然也不是。这就带来了第四层关系。

4税收和纳税人的关系

当前,对税收文化的探讨不少都集中在笼统的税收精神文明或税务机关文化建设方面,显然有待深入。税收文化的主体,应该包括政府、代表国家征税的税务机关及其人员、纳税人和税务中介机构等,以征纳双方为主。如今,各地税务机关和税务人员,上上下下,一致行动,实行为广大纳税人提供全方位、各领域耐心周到的优质纳税服务,不仅已形成各项制度,而且已成为一种自觉的习惯,博得广大纳税人的称赞和好评。这是我国税收征管工作中指导思想上的根本性转变。而作为纳税人首先要积极履行依法诚信纳税义务。各级税务机关和税务人员依法征税,是国家赋予的神圣职责,也是最实在的为纳税人服务。只有依法征税,才能保证国泰民安,保证公平税负,保证纳税人在公平税负的前提下开展竞争。而纳税人依法诚信纳税,既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也体现了服务纳税。谁不能做到依法诚信纳税。谁就损害了全体人民的共同利益。其次要积极履行配合税务机关工作,这是纳税人实践服务纳税的具体体现。按照《税收征收管理法》,对税务管理、税款征收、税务检查、法律责任、票证账册管理等都有具体规定要求。纳税人应增强纳税自律意识,积极履行配合税务机关做好各项工作。要做到自觉、自重、自控。纳税人依法纳税,体现的是法中有情,对国家有感情;税务机关依法征税,优化纳税服务,体现的是情中有法,对纳税人有感情。双方都是以税法为准则。

相信处理好以上四个层面的关系,税收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一定会得到高分的。

当前形势下,我们在税收文化上面临着的挑战是什麽呢?谨提出以下两点以期引起大家的思考和关注:①税收文化的内涵可以发展,内容可以丰富,但指导思想和税收文化特色要保持住,税收文化建设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紧跟时代发展潮流。②创建和谐税收文化,可以借助法律、行政以外的手段来支配、控制和约束税收行为,利用征纳双方共同认同的税收目标、税收价值观、使命感等人文力量去引导和规范征纳关系,形成税务部门依法收税、纳税人依法纳税的良好税收文化氛围。

财税金融

补助非上市的业绩差的企业。

3企业内部资本市场运行问题的解决建议

内部资本市场运行涉及到诸多决策问题,利益相关者适当参与内部资本市场的决策,有利于企业目标的实现。让利益相关者参与企业内部治理,同样需要有适当的途径,这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去实现。

3.1制度层面是首要解决的问题。公司治理归根结底是一种权利制度安排,这种权利安排依赖于一定的制度和契约去实现,在制度层面上理顺利益相关者参与内部资本市场的治理。

3.2内部控制层面。企业应当加强内部控制,一方面缓解双层代理问题,另一方面也为利益相关者参与内部资本市场的治理创造条件。通过全面预算管理使各利益相关者拥有一定的决策权和控制权,同时又通过绩效考核,鼓励各利益相关者高质量的完成与其控制权相对应的价值创造,再实施内部审计程序检查各利益相关者完成的质量情况,最后通过利益分配让利益相关者能够获得与其付出相对应的收益。

3.3股权结构层面。可以积极开展职工持股计划,使员工贡献的人力资本得到应有的价值体现。鼓励员工参与到企业的管理当中来,这种参与管理一是对其投入人力资本的尊重;二是多元化的股权结构能有效防止大股东对中小股东的侵占;三是职工属于内部人,更易获得公司的信息,方便实施监督管理。但实施这一变革应当防范企业陷入内部人控制。

(上接第101页)

102

H型和M型组织结构下的内部资本市场比较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财会月刊□2011.8中旬·· □一、内部资本市场的内涵 内部资本市场(ICM )虽然被冠以“市场”之名,但相比外部资本市场(ECM )而言,其在制度建设和行为规范方面并未形成统一标准。 尽管如此,企业组织内部资金的配置行为却真实存在,并且影响着整个集团的资金配置效率和企业绩效,从而进一步影响着企业的经营和财务决策行为。 对于ICM 的内涵,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界定和解释。基于美国联合大企业的组织背景,Alchian (1969)和Williamson (1975)将ICM 定义为企业内部各部门围绕资金开展竞争的一种现象,而Peyer 和Shivdasani (2001)则将其理解为企业内部各部门分配资金的一种机制。我国学者周业安和韩梅(2003)认为ICM 和ECM 具有互补关系,并将ICM 看作是企业改善资源配置的一种金融战略。李艳荣和金雪军(2007)将ICM 定义为企业集团内部资本交易行为的总和,并且这种交易行为造成了资源或利益在成员单位之间的实质性转移。 综上看来,虽然不同学者对ICM 的概念界定和阐述并不完全一致,但是我们可以总结出ICM 的基本内涵就是指在M 型(事业部制的联合大企业)或H 型(控股公司)组织结构内部所存在的一种资金筹集和配置的场所与机制。 二、ICM 在H 型和M 型组织结构内部运作的相同之处1.ICM 的运作空间随企业组织业务的扩张得以延展。无论企业组织发展成多法人多层级的H 型组织结构还是多事业部的M 型组织结构,对于整个企业集团来说,其ICM 的构建和运作都得益于组织业务的扩张和发展。正是由于经营范围的扩大才使得组织结构相应作出部门调整和业务划分,从而使集团内部资金能在不同的部门或项目之间有调配的可能性,并扩大ICM 的运作空间。随着企业规模的日益扩大,ICM 适应多业务发展的特点又激发了集团企业通过并购重组来进一步扩大经营广度的热情。Myers 和Majluf (1984)研究表明,企业多行业兼并就是为了建立ICM 从而克服企业与ECM 的矛盾。因此,组织业务的扩张和结构的复杂化有利于ICM 的运作,同时也彰显了ICM 的积极作用。 2.均存在一个“总部”性质的配置中心对集团资金实施 管控。ECM 的资金配置主要是依靠市场机制的作用实现,而企业集团内部的资本要想得到顺利和有效的配置,更多的是依赖于“总部”性质的权威来进行。M 型组织结构的集团总部以及H 型组织结构的母公司 (或控股公司)便是拥有这一配置决策权的机构,前者能对各个事业部的财务配置进行全局性的管理,包括公司财务战略制定、投资分配以及财务绩效评价等;而后者虽然给予子公司高度的分配权,但实际操作当中仍然对旗下子公司的资本财务具有较大控制权。 可见,无论企业组织处于何种形式,“总部”这一权威在集团企业整个ICM 的运行过程中起着支配性的作用。 3.实现组织内部资金的集中运作并降低集团的财务风险。 一方面,ICM 有利于集团企业实现集中融资的功能。Stein (1997)指出,ICM 能使企业财务更具协同效应,从而比作为单一企业能获得更多的外部融资以满足盈利性项目的资金需求,即ICM 具有“多币效应”。另一方面,集团总部可以将从各分部或成员企业处集中的闲置资金,根据需求进行投资项目间的资金调剂和融通,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各事业部或子公司盲目投资所导致的价值损失。同时,对于国际化的企业集团而言,资金的集中运作也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内部资金的头寸调剂,避免国际汇率、利率以及金融衍生品波动性风险。 因此,不论是M 型组织结构还是H 型组织结构的企业集团都可以通过ICM 集中运作资本的方式获得上述好处。 4.相比ECM 更具信息和监督优势。ICM 不仅具备集中和调剂内部资本的功能,同时也更具信息优势并肩负着监督激励的作用。相比ECM 而言,由于集团总部能更加充分并廉价地获取到有关分部或成员企业的信息,因而ICM 在对资金利用效率的监督方面更具优势。不论是M 型组织结构中直接拥有分部资产的集团总部还是H 型组织结构中持相对控股权的母公司,其利益与分部或子公司的利益都息息相关,并且在持有总部控制权(剩余控制权)的条件下,也就更有动机和能力采取多种方式对分部和子公司实施监控和激励。 5.具有基本相同的资本运作方式。Triantis (2004)将ICM 的资本运作方式归结为五种类型:一个项目的现金被用于另 H 型和M 型组织结构下的内部资本市场比较研究 兰宗 (重庆工商大学重庆400067) 【摘要】本文在简要概括内部资本市场内涵和特征的基础上,对M 型和H 型组织结构中内部资本市场的共性和差异做了深入剖析,以期对企业集团根据自身组织结构特点来构建和完善内部资本市场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 【关键词】内部资本市场H 型组织结构M 型组织结构金字塔结构77

企业集团财务管理形考册参考答案 - 作业1

《企业集团财务管理》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作业一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某一行业(或企业)的不良业绩及风险能被其他行业(或企业)的良好业绩所抵消,从而使得企业集团总体业绩处于平稳状态,从而规避风险。这一属性符合企业集团产生理论解释的(B)。 A.交易成本理论 B.资产组合与风险分散理论 C.规模经济理论 D.范围经济理论 2.当投资企业直接或通过子公司间接地拥有被投资企业20%以上但低于50%的表决权资本时,会计意义上的控制权为(C)。 A.控制 B.共同控制 C.重大影响 D.无重大影响 3.当投资企业拥有被投资企业有表决权的资本比例超过50%时,母公司对被投资企业拥有的控制权为(B)。 A.全资控制 B.绝对控股 C.相对控股 D.共同控股 4.金融控股型企业集团特别强调母公司的(A)。 A.财务功能 B.会计功能 C.管理功能 D.经营功能 5.在企业集团组建中,(B)是企业集团成立的前提。 A.资源优势 B.资本优势 C.管理优势 D.政策优势 6.从企业集团发展历程看,处于初创期且规模相对较小的企业集团,或者业务单一型企业集团主要适合于(A)的组织结构。 A.U型结构 B.H型结构 C.M型结构 D.N型结构 7.在H型组织结构中,集团总部作为母公司,利用(C)以出资者身份行使对子公司的管理权。 A.行政手段 B.控制机制 C.股权关系 D.分部绩效 8.在集团治理框架中,最高权力机关是(B)。 A.董事会 B.集团股东大会 C.经理层 D.职工代表大会 9.以下特点中,属于分权式财务管理体制优点的是(D)。 A.有效集中资源进行集团内部整合 C.避免产生集团与子公司层面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B.在一定程度上鼓励子公司追求自身利益 D.使总部财务集中精力于战略规划与重大财务决策 10.(B)具有双重身份,是强化事业部管理与控制的核心部门。 A.总部财务机构 B.事业部财务机构 C.子公司财务机构 D.孙公司财务机构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当前,企业集团组建与运行的主要方式有(ABC)。 A.投资 B.并购 C.重组 D.行政隶属 E.业务协作

内部资本市场

内部资本市场理论综述 摘 要:内部资本市场理论是研究企业内部资金配置最重要的理论之一,20世纪90年代以后,其研究开始规范化,不少经济学家提出了一些有益的见解,它对于研究企业投资行为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而且,新兴市场国家正在逐步接受并实践这些理论。因此,对该理论进行系统研究就很有必要。本文围绕内外部资本市场的区别、内部资本市场的存在性、配置效率及最优规模等几个方面对已有的文献进行归纳和梳理,旨在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一个逻辑起点。 关键词:内部资本市场;资本配置;存在性;配置效率;最优规模 A Survey of the Theory of Internal Capital Markets Abstract:The theory of internal capital markets (ICM)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theories to study the allocation of the internal funds within firms. The research became formal since 1990’s, and many economists put forward some useful views, which are very useful for the research of firms’ investment behavior. What’s more, these theories are gradually accepted and practiced in emerging markets. Therefore, it’s necessary to systematically study the theory of ICM. This paper organizes the material around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internal and external capital markets, the existence, the allocating efficiency and optimal size of ICM. The goal of this paper is to provide a logic foundation for further research. Key words: Internal Capital Markets; Capital Allocation; Existence; Allocating Efficiency; Optimal Size JEL Classification: D230,G310 一、引言 钱德勒(1987)认为现代企业的显著特征之一就是它们包含许多不同的业务部门。由于不同业务部门拥有不同的投资机会,企业总部为了追求整体利益的最大化,需要用一只“看得见的手”在不同部门之间调配资本、劳务和技术等内部资源,以提高投资效率。这种资本、劳务和技术的再分配使得企业内部实际上形成了一个内部市场,它包括内部资本市场(Internal Capital Market, ICM)、内部劳动力市场以及内部技术市场等。 Richardson(1960)、Alchian(1969)、Williamson(1975) 和Myers & Majluf (1984)等对ICM进行了早期研究。Richardson(1960)认为,当一家企业的经理试图与外部投资者签订一项长期合同时,即使他有充分的信息使自己相信其项目是低风险的,但若其不能使他人相信,合同将难以签署。正是企业与外部资本市场(External Capital Market, ECM)信息的不对称性使得ICM取代ECM成为可能。Alchian(1969)认为,ICM的关键是它规避了投资项目信息的披露以及困扰ECM的激励问题,也就是说公司总部在监督和信息方面可以做更好的工作。Williamson (1975) 认为ICM 代替ECM的原因有三个:第一,ECM由于在获取企业内部信息时存在

关于公司内部市场化的方案

关于公司内部市场化的 方案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关于推行内部市场化的方案 内部市场化是在企业内部引入市场与价格机制,通过划分内部市场主体、制定价格体系、统一内部结算等载体,将企业部门个人利益紧密联系,从而达到调动员工积极性,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目的。 内部市场化管理模式既吸收了全面预算管理理念、又融合了精细化管理思想,可以进一步提高成本管理质量,优化人力资源组合,提高工作效率。 一、内部市场化管理是企业降本增效的有效途径 (一)内部市场化管理是基于内部市场的全面预算管理 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成本管理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全面预算管理可以提升企业的战略管理能力,有效的规避企业的经营风险,并为企业成本考核提供依据。 实施内部市场化管理中关键一环就是价格测算(其实质就是“三定”:定员、定额和定量)。定员是薪酬分配的基础,是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依据;定额是工资、材料费、电费、修理费等既定生产成本控制的预算分解,部分指标可以精细分解到班组或个人;定量是劳务量(生产量或服务量)的任务分解。内部市场化管理与预算管理的目标相同,都是通过市场机制激活各生产要素、通过价格机制降低企业成本;二者不同点

主要是市场化重分权、重自主性,而全面预算重控制、重集中。 内部市场化管理的结算方式链式结算,它是全面预算管理的贯彻实施。企业内部实行链式结算,通过内部关联方根据测算价格,结合交易产品及服务量,衡量价值,这一过程正是将企业的预算全面落实到日常生产活动中,于最小单位保证预算的执行与落实。 将内部市场化与全面预算管理相结合,使预算的执行通过内部市场价格体系、结算体系、分配体系、仲裁体系等实现,使预算执行结果直接体现为市场主体的收支,计入其薪酬分配,既体现了预算的事前、事中、事后的全程控制思想,又体现了内部市场化分权管理思想下责权利主体下移、价值链延伸、作业及岗位价值增值的思想。 (二)内部市场化管理是基于内部市场的精细化管理 所谓精细化,就是从岗位做起,从员工的工作行为抓起,细化岗位作业标准、考核标准和管理标准,力求提高员工的素质,规范员工的操作标准和操作行为,全面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 内部市场化管理与精细化管理是相通的。精细化管理的思想精髓就是要精干队伍、细分工序、细化指标、精确工作等,内部市场化管理也必须要划分市场主体、明确上道工序与下道

资本运作型集团运作模式(典型企业案例)

资本运作型集团运作模式(典型企业案例)案例一:中信集团的运作模式 中信集团作为国家经济改革试点及对外开放窗口,通过强大资本运作能力开拓了一条通过吸收和运用外资,为国家开放和建设服务的发展之路,现在已成为一家金融(银行、证券、信托、保险、基金、资产管理等)与实业(房地产、工程承包、资源能源、基础设施、机械制造、信息产业等行业和领域)并举的综合性跨国金融控股集团。中信集团通过层层控股放大资本效应,在保证资本控制力的同时延伸产业范围,是典型的资本运作型集团运作模式。 一是模式定位。中信集团通过层层控股定位于大资本集团运作模式,同时发展混合所有制,建立股东平等的市场化机构,多元化投资,放大资本杠杆效应的同时实现资本超价值管理。各子公司通过以金融为主体,制造业、文化体育、信息产业、房产为辅助的多元化专业化经营,提升运营水平,保障资本价值的放大。 二是模式路径。中信集团通过构建银行、信托、资产管理、保险等金融业务与地产、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承包等实业业务的内部资本运作平台,强化集团对金融及实业板块的资本管理、控制、监管能力,利用多层持股等方式发挥资本的杠杆效应,保障资本价值最大化,利用产融结合实现资本的超价值管控。 三是模式价值。中信集团跳出单纯金融或单纯实业的产业经营思维,以投资、金融服务等资本运作作为驱动力,以信息、制造、全球范围内的工程承包等产业实体形成支撑力,通过金融与实业的结合形成资本组合效应,获取结构价值;以资本杠杆撬动实业资源获取运营价值。同时还通过集团整体对成本的压缩和风险的管理获取负向价值和风险价值。 四是模式进化。中信集团可以以资本为纽带,通过对银行、证券、信托、保

国有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运作模式及启示——基于哈药集团的研究

国有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运作模式及启示 国有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运作模式及启示 ————基于哈药集团的研究基于哈药集团的研究 基于哈药集团的研究 2013年11月04日 规模经济优势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模式,使国有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的存在和运 作成为可能。哈药集团是大型国有企业,较早完成了内部资本市场构建,并通过对内部资本市场的有效运作,不断促进企业集团内部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鉴于此,笔者以哈药集团内部资本市场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其运作模式,分享哈药集团内部资本市场运作的成功经验,提出内部资本市场构建的有效模式,以期对我国国有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的构建和有效运作提供借鉴。 一、内部资本市场研究现状 内部资本市场研究现状 (一)国外对内部资本市场的研究。经济学家威廉姆森(Williamson,1975)最早提出内部资本市场(ICM)的概念,认为:“这些体现M 型组织原则的联合大企业,最好还是将其看成一个内部资本市场,因为它把各条渠道的现金流量集中起来,投向高收益的领域。”ICM 的存在是因为其在监督、激励、内部竞争、资本的低成本配置等方面具有外部资本市场不可比拟的优势。ICM 多存在于大型企业集团当中,基于企业的多元化、内部资金集中管理和规模经济等特点,大型企业集团运用ICM 进行资源有效配置更能提高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对ICM 的研究,国外先于国内。国外Alchian(1969)、Williamson(1975)、Myers & Majluf(1984)等对ICM 进行了早期研究。其中Alchian(1969)较早提出了ICM 的关键是它规避了投资项目信息的披露以及困扰外部资本市场(ECM)的激励问题。其后,相继有很多学者对ICM 作了多视角的深入研究,包括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但研究结论多倾向于发现在国外企业集团中ICM 效率普遍较低。尤其是金融危机后一些学者对韩国、日本等一些企业的ICM 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其效率与金融危机前相比有降低趋势。 (二)国内对内部资本市场的研究。国内在20世纪末才开始有人关注ICM 问题,但引起广泛关注并陆续开展研究则是从进入21世纪后逐渐开始的,日前对ICM 的研究还主要处于理论探讨阶段。卢建新(2006)对ICM 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综述;冯丽霞、范齐芳(2007)对我国国有企业集团ICM 效率进行了影响因素的分析,构建了影响国有企业集团ICM 效率因素的综合模型;叶康涛、曾雪云(2011)的分析表明内部资本市场的经济后果受集团战略和投资者保护的双重影响:专业化战略可以降低集团信息不对称问题、抑制经理人代理成本,而投资者保护可以缓解企业集团的外部融资约束,抑制大股东财富转移。但在诸多研究中,对ICM 效率进行专向研究的学者较少,尤其对具体企业进行ICM 深入研究的数量则更少,据笔者统计,截至2011年6月,进行案例企业ICM 运作效率研究的文献不足10篇。信息不对称和“逆向选择”使研究企业内部问题比较困难。笔者参加了哈尔滨国资委直属企业调研课题,对哈药集团进行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从而能够对哈药集团ICM 运作问题展开较系统的研究。 二、哈药集团内部资本市场构建与运作 哈药集团内部资本市场构建与运作 (一)哈药集团内部资本市场的构建基础。哈药集团积极响应深化国企改革的号召,逐步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改革战略,吸引外部资源,优化企业架构,有效运作ICM,使企业在国企改革的过程中脱颖而出。 哈药集团组建于20世纪80年代末,2005年通过增资扩股改制成为国有控股的中外合资企业。2004年12月,哈药集团与中信资本冰岛投资有限公司、华平冰岛投资集团、黑龙江辰能哈工大高科技风险投资有限公司三家公司正式签署《重组增资协议》。三家公司以现

关于公司内部市场化的方案说明

关于推行内部市场化的方案 内部市场化是在企业内部引入市场与价格机制,通过划分内部市场主体、制定价格体系、统一内部结算等载体,将企业部门个人利益紧密联系,从而达到调动员工积极性,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目的。 内部市场化管理模式既吸收了全面预算管理理念、又融合了精细化管理思想,可以进一步提高成本管理质量,优化人力资源组合,提高工作效率。 一、内部市场化管理是企业降本增效的有效途径 (一)内部市场化管理是基于内部市场的全面预算管理 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成本管理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全面预算管理可以提升企业的战略管理能力,有效的规避企业的经营风险,并为企业成本考核提供依据。 实施内部市场化管理中关键一环就是价格测算(其实质就是“三定”:定员、定额和定量)。定员是薪酬分配的基础,是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依据;定额是工资、材料费、电费、修理费等既定生产成本控制的预算分解,部分指标可以精细分解到班组或个人;定量是劳务量(生产量或服务量)的任务分解。内部市场化管理与预算管理的目标相同,都是通过市场机制激活各生产要素、通过价格机制降低企业成本;二者不同点主要是市场化重分权、重自主性,而全面预算重控制、重集中。 内部市场化管理的结算方式链式结算,它是全面预算管理的

贯彻实施。企业内部实行链式结算,通过内部关联方根据测算价格,结合交易产品及服务量,衡量价值,这一过程正是将企业的预算全面落实到日常生产活动中,于最小单位保证预算的执行与落实。 将内部市场化与全面预算管理相结合,使预算的执行通过内部市场价格体系、结算体系、分配体系、仲裁体系等实现,使预算执行结果直接体现为市场主体的收支,计入其薪酬分配,既体现了预算的事前、事中、事后的全程控制思想,又体现了内部市场化分权管理思想下责权利主体下移、价值链延伸、作业及岗位价值增值的思想。 (二)内部市场化管理是基于内部市场的精细化管理 所谓精细化,就是从岗位做起,从员工的工作行为抓起,细化岗位作业标准、考核标准和管理标准,力求提高员工的素质,规范员工的操作标准和操作行为,全面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 内部市场化管理与精细化管理是相通的。精细化管理的思想精髓就是要精干队伍、细分工序、细化指标、精确工作等,内部市场化管理也必须要划分市场主体、明确上道工序与下道工序的劳务关系(服务、交易产品)、分解定额指标、以量化指标考评工作的数量和质量。 在物业管理中,体现在内部市场化中:一个项目,都要根据招标文件,精确测算每一道人工费、材料费、设施设备使用费等,并配备详细的工作要求。这解决了以前员工不计成本、凭经验干

集团公司资本运营规划

集团公司资本运营规划 一、背景 为了加速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改革进程,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组建企业集团,当时主要是通过政府的干预形成了一批依靠行政关系统一管理的企业集团的雏形。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通过国有资本授权持股等方式,我国组建了一批以产权、技术和产品等要素控制为特征的、较为规范的企业集团。随着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的深入以及企业破产、兼并、重组的发展,企业集团的形成和规模扩张的速度逐渐加快。 XX集团也是在上海九十年代后期组建大集团的背景下,由政府牵头组建的通过行政关系统一管理的企业集团。成立五年来,在上级领导和部门的关系支持下,在集团上下的共同努力下,集团营业规模迅速扩大,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尽管几年来集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面对“两会”后国资体制的重大变革以及上海新一年国有资产重组的大潮,上海的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型企业集团的格局将会在未来不长的时间内发生重大变化,以集团目前

的经济和实力,也面临着何去何从的问题。2003年4月上海四大国有商业集团合并组建上海百联集团已经发出了明显的信号,将引发我们更多的思考。 在集团所处的外经贸系统中,外经贸委提出了关于系统企业改革的“三化”要求,即集团功能化、二级公司多元化、三级公司民营化,并要求集团成为以资本经营和资产管理为主的贸易型集团。而集团过去虽然在产品经营上有较大的发展,但在资本经营方面,尽管已做出了一些努力和工作,但总体上发展还相对滞后。因此,如何通过资本经营加快集团发展,跨大步、跨快步,进一步增强企业实力,使集团在新一轮的改革和发展中处于比较主动的地位,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资本市场的迅猛发展,也出现了越来越多通过资本运营迅速发展壮大的企业集团,例如上实集团、华润集团、德隆集团、复星集团。这些集团中既有国有大型企业集团,也有民营企业集团,既有上海本地的集团,也有其它地区的集团。他们不仅通过资本运营获得了超常规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获得了可持续的超常规发展。他们在规模扩张的同时也注重核心产业竞争力和总体效益的提高,没有因为过渡的多元化导致集团规模扩张的同时效益大幅下降,也不是完全依赖二级市场的炒作而形成的短期的规模膨胀。因此

关于公司内部市场化的方案

编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会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布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施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于推行内部市场化的方案 内部市场化是在企业内部引入市场与价格机制,通过划分内部市场主体、制定价格体系、统一内部结算等载体,将企业部门个人利益紧密联系,从而达到调动员工积极性,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目的。 内部市场化管理模式既吸收了全面预算管理理念、又融合了精细化管理思想,可以进一步提高成本管理质量,优化人力资源组合,提高工作效率。 一、内部市场化管理是企业降本增效的有效途径 (一)内部市场化管理是基于内部市场的全面预算管理 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成本管理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全面预算管理可以提升企业的战略管理能力,有效的规避企业的经营风险,并为企业成本考核提供依据。 实施内部市场化管理中关键一环就是价格测算(其实质就是 “三定”:定员、定额和定量)。定员是薪酬分配的基础,是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依据;定额是工资、材料费、电费、修理费等既定生产成本控制的预算分解,部分指标可以精细分解到班组或个人;定量是劳务量(生产量或服务量)的任务分解。内部市场化管理与预算管理的目标相同,都是通过市场机制激活各生产要素、通过价格机制降低企业成本;二者不同点主要是市场化重分权、重自主性,而全面预算重控制、重集中。 内部市场化管理的结算方式链式结算,它是全面预算管理的 贯彻实施。企业内部实行链式结算,通过内部关联方根据测算价格,结合

中国内部资本市场研究的现状及其评价

中国内部资本市场研究的现状及其评价 【摘要】本文综述了国内学者对内部资本市场领域的研究成果,包括对内部资本市场相关问题的实证研究和个案研究;阐述了该领域国内研究的优势和不足,指出了对内部资本市场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内部资本市场; 资源配置效率; 融资约束; 多元化决策 一、引言 内部资本市场产生于美国,由美国经济学家威廉姆森1975年提出,上世纪90年代末成为关注的热点。内部资本市场的研究多半是伴随着多元化战略的兴起和并购重组的日益频繁而逐渐活跃起来的。国外对内部资本市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研究内部资本市场是有效的资源配置(如Gertner,Scharfstein和Stein,1994)还是无效的资源配置(Jensen,1993,1999);二是对内外部资本市场之间关系的研究,即共生(如Williamson,1995和Peyer,20XX等)、危害(如Inders和Muller,20XX等)或消亡的关系(Guilien,20XX等);三是发展中国家内部资本市场的正面效应(如Fauveih Hounston和Naranjo,1998)和负面效应等(如Claessens等,1999)。 当前,我国正面临着以增强核心竞争力为目标的特殊时期,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集团,是我国今后改革和发展的重点。在外部资本市场欠发达的情况下,对我国内部资本市场的研究有以下4个方面的重要意义: 第一,随着规模的扩张,集团日益成为经济活动的重要主体,其内部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问题和资金管理问题也逐渐成为理论和实际关注的焦点。 第二,针对我国公司治理尚不完善,代理问题比较严重,股权集中度普遍偏高的特殊问题,控股股东有很强的利益侵占动机,内部资本市场的存在很可能为控股股东进行利益输送创造条件。因此,如何将内部资本市场和公司治理问题紧密结合起来分析和探讨,将为我们提供一个崭新的研究视角。 第三,随着络信息的发展,国内研究型数据库(如CSMAR等)的建立为内部资本市场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数据,有效地弥补了前期研究样本小、数据跨度时间短的局限性,大大提高了对内部资本市场研究的说服力。 第四,随着集团附属公司数量增加,附属公司和母公司之间的信息传递成本、监督、控制成本也将不断增加,内部控制是保证有效运行的重要手段,如何将内部资本市场和内部控制紧密结合,将为我们研究内部资本市场提供另一个新的

企业集团财务管理

B并购的第一步就是搜录合适的并购对象。错 并购战略的首要任务是确定并购投资方向及产业领域。对 并购支付方式中,(卖方融资方式)通常用于目标公司获利不佳,急于脱手的情况下。 并购中,对目标公司价值评估模式中的非现金流量折现模式包括(市盈率法、市场比较法、现金流量折现法、账面资产净值法、清算价值法)。 并购中,对目标公司价值评估模式中市场比较法的第一步是选择可比公司。可比公司一般要求满足(行业相同、规模相近、财务杠杆相当、经营风险类似、具有活跃交易)等级条件。 不管集团财务管理体制是以集权为主还是以分权为主,在具体到集团融资这一重大决策事项时,都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统一规划、重点决策、授权管理)。 不同方法,甚至同一方法由不同人使用时,对目标公司的估值都会存在差异。对 并购支付方式各有优劣,可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在支付方式的选择上,必须审慎地考虑并购价格及不同的支付方式对未来资本结构与财务风险的影响。对 并购支付方式中,(股票对价方式)可能会稀释企业集团原有的股权控制结构与每股收益水平。 并购支付方式中,(卖方融资方式)可以使企业集团获得税收递延支付的好处。但需要注意的是,作为一种未来债务的承诺。采用这种方式的前提是,企业集团有着良好的资本结构和风险承荷能力。 并购支付方式中,(现金支付方式)是一种最简捷、最迅速的方式,且最为那些现金结算拮据的目标公司所欢迎。 并购中,对目标公司价值评估中实际使用的是目标公司的(股权价值); 并购中对目标公司价值评估方法中的市盈率法,一般适合于主并或目标公司为上市公司的情况。对 不论是直接融资还是间接融资,其目的都是实现资本在社会上合理流动和和配置。对 C 财务报表分析是单纯的财务数据分析,它不应被当作一种“数字游戏”。错 财务风险是审慎性调查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风险。财务风险所涉及的核心问题包括(资产质量风险、资产的权属风险、债务风险、净资产的权益风险、财务收支虚假风险)。 财务公司作为非银行金融机构,其风险大体来自于(战略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 财务上假定,满足资金缺口的筹资方式依次是(内部留存、借款和增资)。 财务业绩是指以(财务数据)所表达的业绩,涉及对包括偿债能力、资产周转能力、盈利能力、成长能力等方面财务指标的评价。 财务业绩指标是指除财务业绩以外的,反映企业运营、管理效果及财务业绩形成过程的指标。错 财务业绩指标主要包括三方面,即顾客、内部流程、员工学习与成长。错 财务战略与经营战略之间存在“天然”互补性,经营上的高风险性也要求财务上的高杠杆化。错 测算目标公司的增量现金流量有两种方法:一是倒挤法,二是相加法。一般来说。在收购的情况下宜采用倒挤法。错 产业型企业集团在选择成员企业时,主要依据母公司战略定位、产业布局等因素。(√) 持续改善法所确定的预算目标是过去式的,在考虑环境变化和管理要求等多种因素的条件下,具有可实现性和挑战性。对 筹资活动是指导企业股本及债务规模、构成变化的项活动,如吸收投资和取得借款收到现金、偿还债务本息等支出现金、分配股利等。对 从财务管控角度,集团总部与集团下属单位之间不存在:“上—下”级间的财务管理互动关系。(×) 从集团管理角度,母公司自身业绩评价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集团总部作为战略管理中心、管理控制中心等,接受集团股东对其集团整体业绩的全面评价。对 从价值驱动因素角度,通过总资产周转率指标分析,主要关注的问题有(现有资产效率*是否存在闲置资产或产能剩余资产*总资产结构是否合理*现在设备、生产线的产出质量是否符合生产要求)。

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作业和参考答案全

《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作业1、2、3、4参考答案 作业一 一、单项选择题 BCBAB ACBDB 二、多项选择题 ABC BE BD BCE BCD CE ABCE ABCDE ABCE BCD 三、判断题 对错错错错对对错对错 四、理论要点题 1.请对金融控股型企业集团进行优劣分析 答:从母公司角度,金融控股型企业集团的优势主要体现在: (1)资本控制资源能力的放大 (2)收益相对较高 (3)风险分散 金融控股型企业集团的劣势也非常明显,主要表现在: (1)税负较重 (2)高杠杆性 (3)“金字塔”风险 2.企业集团组建所需有的优势有哪些? 答:(1)资本及融资优势 (2)产品设计,生产,服务或营销网络等方面的资源优势。 (3)管理能力与管理优势 3.企业集团组织结构有哪些类型?各有什么优缺点? 答:一、U型结构 优点:(1)总部管理所有业务(2)简化控制机构(3)明确的责任分工(4)职能部门垂直管理 缺点:(1)总部管理层负担重(2)容易忽视战略问题(3)难以处理多元化业务(4)职能部门的协作比较困难 二、M型结构 优点:(1)产品或业务领域明确(2)便于衡量各分部绩效(3)利于集团总部关注战略(4)总部强化集中服务缺点:(1)各分部间存在利益冲突(2)管理成本,协调成本高(3)分部规模可能太大而不利于控制 三、H型结构 优点:(1)总部管理费用较低(2)可弥补亏损子公司损失(3)总部风险分散(4)总部可自由运营子公司(5)便于实施的分权管理 缺点:(1)不能有效地利用总部资源和技能帮助各成员企业(2)业务缺乏协同性(3)难以集中控制 4.分析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的类型及优缺点 答:一、集权式财务管理体制 优点:(1)集团总部统一决策(2)最大限度的发挥企业集团财务资源优势(3)有利于发挥总公司管理 缺点:(1)决策风险(2)不利于发挥下属成员单位财务管理的积极性(3)降低应变能力 二、分权式财务管理 优点:(1)有利于调动下属成员单位的管理积极性(2)具有较强的市场应对能力和管理弹性(3)总部财务集中精力于战略规划与重大财务决策 缺点:(1)不能有效的集中资源进行集团内部整合(2)职能失调(3)管理弱化 三、混合式财务管理体制 优点:调和“集权”与“分权”两极分化 缺点:很难把握“权力划分”的度。 五、从以下两个方面写两篇不低于800字的分析短文 1.产业型多元化企业集团

阿米巴经营:通过内部交易实现“内部市场化”

阿米巴经营:通过内部交易实现“内部市场化” 阿米巴经营不仅有清晰分权、分责、分利的组织结构,如玻璃般透明的独立核算会计制度,通过责任数字化,公平公开进行绩效考核;同时,通过市场内部交易实现组织市场化,培养自主经营能力,随时观察经营单元的盈亏状态。要实地导入等级化、多重化的阿米巴经营体系,需借组外部智力将每个环节贯彻实施,不能出现一丁点错误,其中内部市场化交易是阿米巴经营模式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因为衡量阿米巴价值的创造,离不开定价,而公平、公正的制定交易价格,是每一位工作人员协助企业发展的不可或缺的环节。 构建内部市场 内部市场化指的是,企业内部模拟市场交易,使企业内部的行政关系,变成等价交换的内部交易。内部市场化可以使企业内部感受到来自市场的压力,有利于增强企业内部员工的活力,激发出员工的潜力。 内部交易是阿米巴经营模式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内部交易,使企业内部上下道工序之间以价格为纽带,以服务和资源为商品,进行等价交换,统一结算交易。通过内部交易行为,可以观察各个经营单元的盈亏状态。 内部交易同市场交易一样,将商品卖给下一道工序,上下工序之间讨价还价,最终达成交易。比如,采购的商品要卖向生产,生产的产品要卖给营销,营销的产品要卖向客户,其中的过程就是内部交易。 以京瓷的一个原料调配部门为例,该部门为一个独立阿米巴经营单元,自主经营、独立核算,是一个独立运作的小企业。它可以向内部供应商低价购进原料,再将调配好的原料提供给内部客户。一旦实行交易钱货两清,就算是实现了销售。 传递市场压力 两个阿米巴之间进行交易就像两个小企业之间的经营一样,上一个阿米巴生产的东西卖给下一个阿米巴,通过内部交易进行独立核算。如果外部营销接到的订单价格下降了,这个价格会直接传到内部市场,营销传到生产,生产传到原料,再传到采购都要求降价。因为双方之间都有买有卖,大家都需要对自己的利润负责,所以一层一层传下去,市场压力就传到了企业内部。 同时,实施内部市场化管理,可以将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费用收益计算到自己的组织中,将单纯的行政管理变成自我的经费管理,即我们的薪资收入应大于价格的结算收入减去总支出,否则自己的阿米巴就亏损了!也就是说,我们组织里的支出经费多,收入就会变少,支出的经费少,收入就会变多。这就需要我们努力节省各项开支。 除此以外,通过内部市场化管理,能够将企业内部的资源进行合理流动,比如人才流动。每个经营组织需要根据成本最小和利润最大的原则进行劳动组织优化,组织生产量小、人员多是不行的,需要自行下岗分流,需要去人员少生产量大的组织上岗,这就实现了人才流动。 然而,实行内部交易有一点需要注意,即在内部交易开展之前,大家需要将企业的经营理念贯彻到底,不能为了个人利益而与其他工序阿米巴之间起利益冲突。 比如,下个工序的阿米巴要价尽可能的低,而上个工序的阿米巴则狮子大开口,于是为发展自己利益两道工序之间无法达成一致,谁也无法在实现自身利益的同时,达到企业的整体利益最大化。销售阿米巴为实现自身销售额轻易向客户降价,但是企业内部的生产组织却无法让成本降低,于是这单买卖便做不成了,这就导致损失了企业的整体利益。 我们要做的就是在满足自己利益的同时,保证企业的整体利益。实施内部交易就是让我们将自己的产品销售出去,赚取的利益就是我们的。这就需要我们实现“经费最小化,收益最大化”,那么怎么实现呢? 经营单元分化后,每个经营单元都会有一个单位时间核算表,里面会表明我们的每一项支出和每一项收益。而根据内部市场交易统计的数字,可以分析出我们是否能创造出更大的收益。 实现内部市场化,有利于培养我们经营者的意识,培养我们怎样经营一个企业,怎样经营自己的事业。我们的经营单元就是我们创造利益的载体,实现自身价值的平台,从经营自己,到经营单元,再到经营更大的企业,这也是我们的经营之路。 如何建立阿米巴数字化经营的反馈系统

环境不确定性、内部资本市场与企业价值

环境不确定性、内部资本市场与企业价值环境不确定性导致了企业的业绩波动、经营风险以及信息不对称,从而向外部资本市场传递了不利的信号,降低了外部资本市场的投资者向高不确定性企业提供融资支持的意愿,增加了高环境不确定性企业的融资难度和融资成本;然而,环境不确定性程度越高,企业的管理层需要足够的现金持有量来应对经营风险。已有的研究表明,内部资本市场的产生是为了克服外部资本市场的摩擦,具有降低交易成本、对内部企业提供融资支持的功能,且企业集团具有统一管理分散资金以及集团内部企业之间共同保险作用而增加举债能力,使内部资本市场拥有充分的资金为其成员企业提供融资支持;因此,企业的环境不确定性程度越高,其内部资本市场越活跃,表现出更多的内部资本市场的资本流入,且内部资本流入量大于其向内部资本市场的资本流出量,即高环境不确定性的公司有正向的内部资本净流入。由于高融资约束企业的外部融资受到更大的限制,其经营活动更多地依赖企业内部资金;因此,在环境不确定性与融资约束交互影响下,导致融资约束企业在高环境不确定性下,对内部资本市场的融资需求更加强烈,表现出显著的内部资本市场的资本流入,且内部资本流入量大于其向内部资本市场的资本流出量,呈现出正向的内部资本净流入。在我国新兴加转轨的特殊经济环境下,外部资本市场尚不发达,且我国的上市公司中,国有企业占据绝对多数;此外,我国的商业银行多数为国有控股或国有参股企业,由于国有企业与政府以及商业银行之间的特殊关系,相对于民营企业来说,国有企业更容易获得银行的信贷资金支持,使其拥有相对较为宽松的外部资本市场环境。 此外,国有企业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也承担了相对较多的社会负担,因此,国有企业在面临高环境不确定性时,更容易获得政府为其提供的资金支持。因此,相对于民营企业来说,国有企业在面临高环境不确定性时,其从内部资本市场中寻求融资支持的欲望相对较弱。环境不确定性程度反映了企业经营风险的高低,高环境不确定性的企业其经营风险相对更高,为了抵御经营风险而向内部资本市场寻求更多的融资支持,这将导致较为负面的经济后果:一方面,为高环境不确定性企业带来更多的现金流,增加了高环境不确定性企业管理层的代理成本;另一方面,从企业集团整体来说,资金流向高环境不确定性企业并未实现资金的有效配置;因此,高环境不确定性企业的资金流入将导致其价值降低,而高环境不确定

我国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效率

Management 经管空间 https://www.wendangku.net/doc/d313944803.html, 2012年7月 093 我国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效率研究 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赫昕 摘 要:内部资本市场存在基本功能是实现高效率的资源配置,能够凭借信息优势、监督优势等降低外部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成本。但是内部资本市场必须要满足一定的条件才能实现有效率的资源配置。因此,本文分析了集团公司内部资本市场失败的原因,并给出了提高内部资本市场配置效率的措施。关键词:集团公司 内部资本市场 资源配置 效率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00(2012)07(b)-093-02 1 集团公司内部资本市场概述 20世纪中期,美国资本市场出现了兼并收购的浪潮,产生了一大批的大企业、大集团公司。随着现代企业组织结构的变化以及多元化、集团化的企业的出现,内部资本市场出现了。一般来说,完整的资本配置过程包括两个方面的环节:第一,社会资本通过信贷市场和证券市场配置给不同形态的企业单位,构成资本的“外部资本市场”流通环节;第二,各企业单位将资本分配给所属的子公司、分公司和部门等,构成资本的“内部资本市场”流通环节。内部资本市场通过集中不同渠道的资本,有针对性的投向高收益的部门或项目,使得内部资本市场在监督、激励和配置成本方面优于外部资本市场。 内部资本市场从本质上来讲,是一种配置企业资源的一种方式,那么其边界问题就是能够在多大的范围内配置资源的问题。根据学者们对企业内部资源配置的研究,发现内部资本市场是依附于企业组织这一个载体的。当企业能够运用行政权威在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进行资源配置时,该企业集团就形成了“内部资本市场”。而当内部资本市场的运作、资源配置权力和资本配置活动超过了企业集团的界限,而在不同关联企业之间或者是企业联合体之间进行资本分配时,内部资本市场的边界就突破了原有企业的边界。因此,内部资本市场的边界与企业的边界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 从联系上讲,企业是内部资本市场存在的组织载体。在集团公司内部,母公司掌握着整个集团资源配置的权力,并通过行政权威在集团公司内部各个分部或子公司之间进行分配。这样,内部资本市场的边界就自然地从属于集团公司边界内。若企业消失,内生于企业的行政权威也就会消失,那么内部资本市场就失去了存在的载体。同时,因为集团管理者可以利用行政权力来降低资本配置的成本,所以内部资本市场就发挥着外部资本市场的功能而在企业内部运行。 从区别上讲,根据制度经济学的研究,企业是为了降低交易成本而存在的,其功能除了资本配置,更重要的是要组织生产经营活动。因此,企业边界从本质上来讲是其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范围。从这一点上来讲,企业边界和内部资本市场的边界有着本质的区别。内部资本市场的边界取决于剩余控制权的范围。实际上,当这项权力突破企业的边界而在企业联合体之间进行资本配置时,内部资本市场就不在局限于单一的一个企业内部。 2 内部资本市场的功能 2.1 内部资本市场具有缓解融资约束的功能 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外部资本市场投资者无法完全掌握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从而增加了外部融资的交易成本。此外,通常情 况下从获得外部资本到将资本配置给下属子公司、部门或项目所需的时间通常较长,势必影响资金的使用效用,从而再次增加了外部市场融资的时间成本等。而在内部市场上,集团用于分配资金包括历年留存的收益或者是集团总部多年累积下来的剩余现金流量。由于企业集团对各子公司或分部具有控制的权力,因此其所掌握的信息较外部投资者而言肯定是多而且准确。这样就减少了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交易成本。同时内部资本市场上资源分配的程序较为简单,也就大大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 2.2 内部资本市场具有激发集团内部良性竞争的功能 集团总部通常是站在战略和宏观的高度来进行内部财务资源的分配。通过综合比较各个分部和子公司的经营状况和投资机会,集团公司将财务资源投入回报率高、前景较好的分部和子公司,引导资金从经营业绩和前景差的分部和子公司流向经营业绩和前景好的分部和子公司,激发内部资本市场对稀有资源展开竞争,提高集团内部的活力,从而提升企业集团的投资效率。2.3 内部资本市场具有资金平衡的功能 尽管上面提到了内部资本市场的竞争功能,但是也会存在集团公司将资源分配给经营效益差、投资回报率低的子公司或分部。出现这种情况通常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集团公司处于战略的考略,将资源用于扶持现阶段收益较差但投资前景较好的分部或子公司,以实现集团的长远发展;一是由于信息不对称,集团公司对下属子公司或分部的经营情况出现了误判。一般而言,若是内部资本市场能够正确发挥其资源配置的作用,即是第一种原因引起上述现象,则是充分发挥了资金平衡的功能。2.4 内部资本市场具有规避外部融资风险的功能 外部资本市场的资金通常受到更为严格的监管,资金运用受到限制,也会经常受到宏观经济周期的影响。因此,企业使用外部资金具有较大的风险。在内部资本市场上,通过集团总部的调节,可以实现各子公司和分部的资金互补的作用,避免出现资金链断裂的危机,降低了集团公司整体的财务危机。2.5 内部资本市场具有治理和控制的功能 当出现严重信息不对称时,外部资本市场的投资者就无法控制项目公司的经理,很难获得其真实的财务状况。而当项目公司处于一个内部资本市场上时,集团公司的管理就能够利用权力优势、信息优势,采用绩效考核、内部审计等多种工具监控该项目公司。 3 内部资本市场出现配置无效率的原因分析 尽管内部资本市场是为了实现以更低的交易成本来进行企业 资本配置的目的而出现的,但是内部资本市场要实现有效率地配置企业资源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因此,本文下面将分析影响内部资本市场效率的一些因素。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