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城市轨道交通在机场枢纽集疏运体系中 的竞争力分析

城市轨道交通在机场枢纽集疏运体系中 的竞争力分析

城市轨道交通在机场枢纽集疏运体系中 的竞争力分析
城市轨道交通在机场枢纽集疏运体系中 的竞争力分析

第14卷第3期2014年6月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Journal of Transportation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V ol.14No.3

June 2014

文章编号:1009-6744(2014)03-0168-06

中图分类号:U491

文献标识码:A

城市轨道交通在机场枢纽集疏运体系中

的竞争力分析

堃,唐继孟,张素燕,彭宏勤*,朱宇婷

(北京交通大学城市交通复杂系统理论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44)

摘要:对比分析国内外机场集疏运体系的交通方式结构可以发现,我国机场集疏运体系中城市轨道交通所承担的运输份额远低于其他国家.本文分析了影响机场集疏运体系中各交通方式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构建了城市轨道交通竞争力的多元Logit 模型.以首都机场为研究案例,验证了本文模型的正确性与有效性.最后提出了提高机场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竞争力的措施,通过灵敏度分析得出了各项措施对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市场份额的影响.

关键词:城市交通;机场集疏运系统;城市轨道交通;竞争力分析;多元Logit 模型

Competitiveness Analysis of Urban Rail Transit in Airport

Access System

QIAN Kun,TANG Ji-meng,ZHANG

Su-yan,PENG Hong-qin,

ZHU Yu-ting

(MOE Key Laboratory for Urban Transportation Complex Systems Theory and Technology,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Beijing

100044,China)

Abstract:Comparing with other countries around the world,China ’s urban rail transit shares relative low transportation composition in the airport access system.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ain factors impact on the competitiveness of each transportation mode in airport access systems.A Multinomial Logit model is pro-posed to attain the market share of each transportation mode in airport access systems..The cases studies are carried out in Beijing capital airport,which test the correctness and validity of the proposed model.Several strategies are also present to increase the market share of urban rail transit in access system of Beijing capital airport and their effects are analyzed through sensitivity analysis of the proposed model.

Key words:urban traffic;airport access system;urban rail transit;competitiveness analysis;multinomial logit model

1引言

近年来,随着航空运输需求的快速增长,机场的旅客吞吐量不断增加.国际民用航空组织(ICAO )发布的数据表明,2013年全球约有31亿人次旅客使用航空运输方式来满足其出行需求.我国

的航空运输需求也在急剧增长,2006年至2012年期间,我国的机场旅客吞吐量年平均增长率为13.4%.面对如此大的航空客运量,如何有效快速地聚集和疏散机场旅客是一个热点研究问题.

国外对机场集疏运系统的研究较早.Ellis 等人

收稿日期:2014-01-12

修回日期:2014-03-23

录用日期:2014-04-25基金项目:国家基础研究计划项目(2012CB72540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131001,71390332).作者简介:钱堃(1986-),女,山东人,博士生.

*通讯作者:hqpeng@https://www.wendangku.net/doc/dd14032278.html,

第14卷第3期城市轨道交通在机场枢纽集疏运体系中的竞争力分析

最先将ML(Multinomial Logit)模型应用于机场交通方式选择分析,模型考虑了商务出行和非商务出行、机场到达和出发交通方式,分析了时间和成本这两个变量的影响,并提出了一些改善机场集疏运效率的方法[1].Gosling以1980年旧金山航空乘客的调查数据为基础建立了多模式的ML模型,分本地居民和非本地居民进行参数标定,模型考虑了出行时间、等待时间、进近时间(从家出发到达某种方式站点的时间)、出行费用和家庭收入[2]. Harvey建立了一个旧金山海湾地区的机场枢纽集疏运交通方式选择的组合模型,模型考虑的变量较多,发现时间和成本对机场集疏运交通方式选择影响较大,对于不同人群,二者重要度不同[3]. Lythgoe和Wardman指出机场轨道交通对轨道运营者和机场运营者都很重要,分析了成本和服务质量对出行方式选择的影响[4].Tam和Lam利用航空旅客调查数据分析了香港国际机场的机场集疏运交通方式选择模式,研究表明,由于小汽车拥有率较低,以及机场集疏运出行距离较短,航空旅客出行大多选择公交和轨道交通[5].Yoshihisa对成田机场轨道快线进行了顾客满意度和意愿调查,通过调查数据标定了模型,并分析了轨道快线的作用[6].

吴晓等分析了国内外大型机场地面交通衔接的现状和发展趋势,阐述机场枢纽地面交通集疏运机理,探讨了机场衔接优化的影响因素与组织方法[7].陈欣阐述和比较了民航机场地面集疏运体系中轨道交通方式的分类和优势,并分析了民航机场地面集疏运体系的发展趋势[8].袁建针对上海浦东机场航空旅客,进行了机场集疏运交通方式选择行为研究,将旅客分为12类,分别建立ML模型,对影响机场交通方式选择的进近时间、换乘时间、在车时间、总费用等因素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对机场轨道交通改善方案进行了评价[9].熊思敏通过不同机场各交通方式分担率的对比,以及与火车站客流集散交通方式分担率的对比,分析乘客出行方式的选择特征,为机场集疏运设施的建设提供依据[10].

上述研究主要考虑费用和时间(如进近时间、等待时间、在车时间等)这两个因素对机场各交通方式分担率的影响,但对换乘便捷性的考虑不够充分.本文考虑到不同出行距离下旅客在选择交通方式时对出行费用、在车时间和换乘时间的偏好程度有所变化,构建包含换乘时间在内的广义费用函数和ML模型,针对商务出行和非商务出行分别对模型参数进行标定.最后分析了提高轨道交通竞争力的措施及其效果.

2机场集疏运交通方式构成

通过对国内外大型机场的调查研究,可以将机场的陆侧集疏交通方式分为四类,分别是轨道交通、机场巴士、出租车和私家车.本节分析上述四种交通方式的特点,并对比分析国内外典型城市机场集疏运体系的交通方式结构.

2.1机场集疏运方式特性分析

私家车是衔接机场的主要陆侧交通方式之一.这种出行方式快速、便捷、舒适,是其他交通方式难以企及的,但是容易受到道路系统顺畅程度的影响,出行时间难以控制.出租车与私家车的特性大体上是相似的,不同之处在于出租车的费用略有不同.机场巴士作为公共交通方式之一,能提供较高的服务质量,出行费用也低,但存在线路固定且较少、发车频率小和容易受道路交通状况影响等缺点.轨道交通有独立的路权,是唯一不受道路交通状况影响的交通方式,具有运量大、污染小、费用较低、可靠性高等特点,是机场集疏运体系中未来重点发展的交通方式.表1从经济性、快速性、换乘便捷性三个方面对比分析了不同交通方式的特性.

表1机场集疏运系统中不同交通方式的特性Table1Features of different transportation modes in

airport access

systems

2.2国内外不同城市机场集疏运系统的结构分析

国内外典型城市机场集疏运系统的交通方式结构如表2所示.美国人均道路面积较大,其道路畅通情况远好于我国,同时人们出行的主要交通方式是小汽车,因此其私家车出行比重较高.而在

169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14年6月

绝大多数的欧洲和亚洲大城市机场集疏运体系中,轨道交通所承担的份额在衔接机场的四种交通方式中均为最高或接近最高.比如,成田机场和首尔机场的公共交通分担率高达81%和65%,其中轨道交通分担率分别为39%和30%.而我国大城市机场的公共交通分担率处于较低水平,特别是首都机场轨道交通分担率低于10%,其主要原因是衔接机场的轨道交通线路单一,且收费较高(25元),而成田机场有3条轨道线衔接机场,香港机场和虹桥机场均有2条轨道线衔接,且虹桥机场的轨道交通费用不超过8元.

表2国内外机场集疏运系统的交通方式结构表Table2The transportation mode structure of airport access systems in China and other

countries

据国际航空运输协会发布的报告,航空客运量仍将快速增长.另一方面,我国机场陆侧交通存在机场高速拥堵、可靠性低、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在机场集疏运系统中大力发展轨道交通这种运量大、污染小、可靠性高、安全性高的交通方式无疑是最佳的选择.针对我国大城市机场轨道交通分担率并不高的现状,本文将建立轨道交通竞争力模型,并据此分析提高轨道交通竞争力的可行措施.

3机场集疏运系统中轨道交通的竞争力模型

3.1影响竞争力的因素分析

影响机场旅客选择地面交通方式的因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旅客自身的特征,如年龄(老年人倾向于选择较为经济的方式)、性别(女性在夜间偏向于较安全的交通方式)、职业(职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收入和航空出行频率)、收入(收入高的旅客,对费用敏感低)、汽车拥有情况等等;另一方面是交通方式的特性,本文研究的对象是交通方式的竞争力,只考虑各种交通方式的特性,而将个人特性作为模型分类的依据.下面对影响方式选择的经济性、快速性、换乘便捷性进行量化分析:

(1)经济性.

用各种方式到达机场的费用C

i(i=1,2,3,4)(1是轨道交通、2是机场巴士、3是出租车、4是私家车)(单位:元)作为衡量经济性的指标.对于机场巴士而言,一般都是定点发车,但是机场巴士站点较少,一般需要借助其他方式才能到达巴士站点,所以机场巴士的费用包括利用其他交通方式到达巴士站点的费用;轨道交通有一票制和按里程计价两种;出租车的费用一般与出行距离有关;利用私家车出行的旅客接送情况占绝大部分,所以利用私家车到机场的费用应包括往返费用.

(2)快速性.

用旅客在车时间T1

i(i=1,2,3,4)(单位:分钟)来衡量快速性,这里所说的在车时间指通常情况下旅客采用某种交通方式到达机场花在车内的旅行时间.

(3)换乘便捷性.

用广义换乘时间T2

i(i=1,2,3,4)(单位:分钟)来衡量换乘便捷性,广义换乘时间包括等车时间和到达机场后去往候机楼所需时间,还包括进近时间(指从家出发到达某种方式站点的时间),对于轨道交通还包括线路间的换乘时间,对于机场巴士包括换乘机场巴士的时间.

3.2竞争力模型的构建

Logit模型中效用函数的变量与效用函数固定项的关系有很多种,本文采用最常用的形式,即假定两者呈线性关系,即

V

i=αC i+βT1i+γT2i+θi(1)式中α,β,γ——分别为各变量的系数;

θ

i

——第i种交通方式的固定项.

机场集疏运系统中不同方式的分担率是相应交通方式的竞争力的体现,所以以此构建表征机场集疏运体系中各方式竞争力的ML模型[11]:

P(i)=exp(V i)

∑j=14exp(V j)(2)

170

第14卷第3期城市轨道交通在机场枢纽集疏运体系中的竞争力分析

4模型参数标定与分析

考虑到距机场不同距离的乘客对各因素的偏好程度不同,以及商务出行的旅客和非商务出行的旅客对各因素的偏好程度也是不一样的,很难通过表2所示的总体统计数据进行模型参数标定.为此,本文通过SP(Stated Preference)调查获取乘客在不同情境下对各种交通方式的感知,即按距机场距离近、中、远三个层次分别调查商务出行旅客和非商务出行旅客对机场集疏运系统中四种交通方式的选择状况.根据三元桥、天安门和八角桥(距机场距离分别为19km、31km和50km)去往首都机场各方式的各属性真实值,设定了调查方案,进行SP调查,总共发放了143份问卷,收回的有效问卷为120份.

4.1模型的标定

以SP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最大似然估计对6类模型的各变量参数进行标定,这6种模型分别是:模型1:距机场近的商务出行(以三元桥为代表);模型2:距机场较远的商务出行(以天安门为代表);模型3:距机场远的商务出行(以八角桥为代表);模型4:距机场近的非商务出行(以三元桥为代表);模型5:距机场较远的非商务出行(以天安门为代表);模型6:距机场远的非商务出行(以八角桥为代表).参数标定的结果如表3所示.

考虑到不同类型旅客对费用的敏感程度不一样,即各类旅客的时间价值不一样.出行时间价值通常定义为节省单位时间Δt旅客愿意花费的成本Δc,表达式为[9]

VOT=ΔcΔt=c T c C×60(3)式中VOT——旅客出行时间价值(元/小时);

c

T

——时间的标定系数;

c

C

——费用的标定系数.

根据标定的6个模型,可以分别计算各类旅客的各类时间价值,如表4所示.2009年宗芳等人[12]计算得出佛山市南海区有车乘客平时工作出行的时间价值大约在24.9-28.7元/小时之间,与本文非商务出行时的在车时间价值基本相同.商务出行的旅客在车时间价值大约是45元/小时,比非商务出行的在车时间价值高出将近一倍(大约为25元/小时),说明商务出行时人们更在意时间而非费用,而非商务出行时人们更看重费用.无论是商务出行还是非商务出行,广义换乘时间价值大约是在车时间价值的两倍,说明去往机场的过程中,某些交通方式虽然在车时间较短,但是如果换乘时间较长的话,旅客选择此方式的概率较低.

表3各类模型的参数标定结果Table3The parameters of different

models

表4各类时间价值(元/小时)Table4Time value of different models(RMB/h)

4.2模型的应用与分析

利用上面标定的6个模型分别对三元桥、天安门和八角桥去往机场的各交通方式分担率进行预测,结果如表5所示.对比表5和表2可以发现,预测结果基本上符合实际统计数据.从表5中我们可以发现:

171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14年6月

①无论是商务出行还是非商务出行,随着出行距离的增加,轨道交通分担率逐渐上升(商务出行:10.12%-14.46%-17.97%,非商务出行:23.78%-26.7%-30.38%);而出租车的分担率逐渐减小(商务出行:48.22%-43.90%-40.56%,非商务出行:30.81%-28.09%-23.13%).其主要原因是出行距离越长,道路交通出行费用增加且可靠性比轨道交

通更差.

②不同地点商务出行时出租车的分担率都比非商务出行时高,而轨道交通分担率都比非商务出行时低.说明商务出行时人们更倾向于选择出租车去往机场,而非商务出行时,人们则倾向于出行费用较低的公共交通(轨道交通和机场巴士).

表5

不同交通方式的分担率

Table 5The market share of different transportation modes

4.3提高轨道交通竞争力措施及其效果分析

根据前文分析,经济性、快速性和换乘便捷性是影响轨道交通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快速性取决于交通方式的内在特点,难以进行调整.因此,本文主要分析票价调整和改善换乘对轨道交通竞争力的影响.

(1)降低票价.

无论是与上海虹桥机场(票价不超过8元)相比,还是与北京的城市轨道交通(2元,不含机场线)相比,首都机场快轨(25元)的价格都偏高,可以通过降低票价来提高轨道交通的竞争力.以天安门到首都机场的出行为例,图1给出了轨道交通分担率随票价变化的情况.可以发现,对于商务出行

来说,

降低票价对轨道交通分担率的影响并不明显,而对于非商务出行来说,降低票价可显著提高轨道交通竞争力,基本上每降低10%的票价,轨道交通分担率上升2%.

(2)改善换乘.

本文定义的广义换乘时间包括进近时间、等待时间、到达机场后去往候机楼的时间和地铁线路间的换乘时间,所以改善换乘的具体措施有很多,如增加地铁站点密度以减少进近时间、提高发车频率以减少等待时间、将轨道交通延伸到航站楼内部等.图2给出了轨道交通分担率随换乘时间的变化情况.可以发现,无论是商务出行还是非商务出行,轨道交通分担率随换乘时间的减少变化

明显.起始阶段,轨道交通分担率变化较平缓,当换乘时间进一步减少时,轨道交通分担率成指数趋势上升.换言之,小范围减少换乘时间对轨道交通竞争力的提升不是很明显,但是随着换乘便捷性的进一步改善,轨道交通竞争力提升效果愈发明显.

图1

轨道交通分担率随票价的变化

Fig.1

The influences of ticket price on rail transit share rate

图2轨道交通分担率随换乘时间的变化

Fig.2

The influences of transfer time on rail transit share rate

172

第14卷第3期城市轨道交通在机场枢纽集疏运体系中的竞争力分析

5研究结论

本文指出,出行费用、在车时间和换乘时间是影响机场集疏运体系中各交通方式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并构造了相应的广义费用函数和竞争力模型.考虑到不同出行距离下旅客对不同因素的偏好程度有所变化,以首都机场为例按出行距离近、中、远三个层次分别调查了商务出行和非商务出行旅客对机场集疏运系统中轨道交通、机场巴士、出租车和私家车的选择状况.根据调查结果标定了模型的相关参数.分析标定后的模型可以发现:商务出行的旅客时间价值比非商务出行要高出一倍左右;广义换乘时间的价值比在车时间的价值要大;商务出行时旅客对出行的便捷性考虑得更多,非商务出行时大部分旅客倾向于选择出行费用较低的公共交通方式.针对首都机场轨道交通分担率低的现状,本文提出了两条提高轨道交通竞争力的措施,并根据竞争力模型分析了降低票价和改善换乘便捷性对提高轨道交通竞争力的效果.考虑到旅客对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未来将进一步研究舒适性和可靠性对机场轨道交通竞争力的影响.

参考文献:

[1]Ellis R H,Bennett J C,Rassam P R.Approaches for im?

proving airport access[J].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Journal,1974,100(3):661-673.

[2]Gosling G D.An airport ground access mode choice mod?

el[R].Institute of Transportation Studies,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1984.

[3]Harvey G.Models of airport access and airport choice for

the San Francisco bay region[R].Berkeley,California,

1988.

[4]Lythgoe W F,Wardman M.Demand for rail travel to and

from airports[J].Transportation,2002,29(2):125-143.

[5]Tam M L,Tam M L,Lam W H K.Analysis of airport ac?

cess mode choice:A case study in Hong Kong[J].Jour?

nal of the Eastern Asia Society for Transportation Stud?

ies,2005(6):708-723.

[6]Yoshihisa Y,Takeshi T,Naohiko H,et al.A measure?

ment of additional effects of a narita airport access train

[J].Proceeding of the Eastern Asia Society for Transpor?

tation Studies,2005(5):218-227.

[7]吴晓,周一鸣,刘小明.枢纽机场衔接公路网优化理论

与方法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9,26(5):123-126.

[WU X,ZHOU Y M,LIU X M.Study on theory and

method of highway network optimization for airport hub

access[J].Journal of Highway and Transportation Re?

search and Development,2009,26(5):123-126.] [8]陈欣,范东涛,过秀成.轨道交通在机场地面集疏运体

系中的应用[J].都市快轨交通,2010,23(4):23-26.

[CHEN X,FAN D T,GUO X C.Application of rail trans?

portation in ground collection and delivery systems of

airport hubs[J].Urban Rapid Rail Transit,2010,23(4):

23-26.]

[9]袁建.上海浦东国际机场集疏运交通方式选择行为分

析[J].公路交通科技,2011,28(3):118-124.[YUAN J.

Analysis of airport access mode choice:A case study of

Shanghai Pudong Airport[J].Journal of Highway and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2011,28(3):

118-124.]

[10]熊思敏,李开国.机场集疏运系统规划研究[J].运输

与物流,2013(21):46-50.[XIONG S M,LI K G.Plan?

ning of collection and delivery systems of airport hubs

[J].Transportation and Logistics,2013(21):46-50.] [11]关宏志.非集计模型——交通行为分析的工具[M].北

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GUAN H ZH.The disag?

gregate model——The tool of analysis of traffic behavior

[M].Beijing:China Communications Press,2004.] [12]宗芳,隽志才,张慧永,等.出行时间价值计算及应用

研究[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09,9(3):114-

119.[ZONG F,JUAN ZH C,ZHANG H Y,et al.Calcula?

tion and application of value of travel time[J].Journal of

Transportation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2009,9(3):114-119.]

173

轨道交通基础知识

1、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简史 国内外各大城市的发展经验证明:发展城市轨道交通是解决大城市交通问题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最有效的途径之一。自英国伦敦1863年建成世界上第一条地铁线以来,全世界已有40多个国家300多座城市修建了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系统。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历史仅仅30余年时间,但目前发展势头迅猛,已有30多个大城市正在建设和筹建自己的轨道交通,2010年前,中国仅北京、上海、广州三个城市的轨道交通总长度就将达到1000km以上。 2、城市轨道交通的分类 城市轨道交通顾名思义就是车辆在轨道上行驶并主要用于城市公共客运的 交通系统。火车,有轨电车等等都属于轨道交通,前者属于较长距离的城际间的交通,后者是低速行驶于街市的公共交通,但两者都不属于通常所说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一般来说,城市轨道交通可以按照以下方式进行分类:按构筑物的形态或轨道相对于地面的位置划分,城市轨道交通可分为三类:(1)地下铁路:位于地下隧道内的那部分铁路称为地下铁路; (2)地面铁路:位于地面的铁路称为地面铁路; (3)高架铁路:位于地面之上的高架桥的铁路称为高架铁路。 按服务范围和列车运营组织方式划分,城市轨道交通可分为三类: (1)传统的城市轨道交通:服务范围以中心城区为主,包括城市与郊区、机场之间的传统的城市轨道交通,通常站间距在l~2km以内。 (2)区域快速铁路(Regional Express Railway,Regional Metro):服务范围包括城市郊区的轨道交通系统,通常站间距较大,含有地面线路或高架线路。例如德国的S—Bahn,巴黎的RER,旧金山的BART,上海的R线。 (3)市郊铁路(Suburban Railway): 是指位于城市范围内、部分或全部服务于城市客运的那些城市间铁路,通常其所有权不属于所在的城市政府,而由铁路部门经营,主要运送城市郊区与闹市区间的乘客,故也称通勤铁路。这种铁路通常在郊区采用平交道口形式,在市区为高架或地下铁路。其站距长,运营组织方式与城市间铁路相近,可开行不停靠全部或部分中间站的直达列车;为减少环境污染,多采用电气化牵引方式。纽约、东京等国际大都市的市郊铁路都很发达,营业里程达到2000km以上。

北京市轨道交通首都国际机场线路合同段

目录 第一章工程综述 (3) 第1节施工组织设计概述 (3) 第2节工程概述 (6) 第3节工程特点、重点、技术难点及对策 (21) 第二章总体施工部署 (26) 第1节项目管理目标 (26) 第2节施工组织机构 (27) 第3节施工工区划分及施工队伍安排 (33) 第4节总体施工方案及施工顺序 (35) 第5节施工进度计划 (39) 第6节资源配置计划 (42) 第7节施工总平面布置 (43) 第三章主要项目施工技术方案 (49) 第1节路基区间施工技术方案 (49) 第2节高架区间桥梁施工技术方案 (62)

第3节施工测量方案 (114) 第四章各类保证措施 (118) 第1节冬、雨季施工措施 (118) 第2节安全目标、保证体系及措施 (125) 第3节质量目标、质量保证体系及措施 (149) 第4节工期保证措施 (181) 第5节环境保护、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185) 第6节消防、保卫、健康卫生保障措施 (207) 第7节协调配合措施 (212) 第8节降低造价的建议和措施 (216) 第9节风险源识别及预案 (222)

第一章工程综述 第1节施工组织设计概述 1.编制依据、编制范围及编制原则 1.1编制依据 1、北京市轨道交通首都国际机场线05合同段施工招标文件通用本、05合同段招标文件专用本及补遗书。 2、北京市轨道交通首都国际机场线05合同段土建施工招标设计图。 3、该标段业主要求的质量标准及我单位的创优规划。 4、本标段工程所在地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及地理、气候条件。 5、工程所在地的现场踏勘资料。 6、我单位拟投入该工程的机械设备与施工队伍及可调用到本工程的其他各类资源。 7、我单位积累的成熟技术、科技成果、施工工法以及从事同类工程的施工经验。 8、国家、北京市现行工程建设领域的规范、规程、标准以及有关行业法规和法令等。 1.2编制范围 北京市轨道交通首都国际机场线05合同段施工招标文件所规定的工程项目。 1.3编制原则

城市交通枢纽交通换乘分析与客流组织评价研究.doc

城市交通枢纽交通换乘分析与客流组织评 价研究- 摘要:交通换乘功能是城市交通枢纽的核心功能之一,交通枢纽的交通换乘能力及枢纽内部客流交通组织状况是评价枢纽综合性能的重要指标。本文结合东直门交通枢纽工程实践就交通枢纽的交通换乘及客流交通组织评价问题进行探讨。引进交通分布原理,将每种交通方式近似看作为一个交通源,其服务范围看成为交通影响区,对枢纽内交通方式间的换乘量进行分析与预测。在充分考虑行人的舒适性、安全性和可靠性等定性评价的基础上,以乘客步行距离作为评价枢纽客流交通组织的主要量化指标。测算行人最大步行距离、平均步行距离、绕行系数评价枢纽布置的方便性,进而评价枢纽内部布局设计的合理性。 关键词:交通枢纽换乘出行分布交通组织评价 一、交通换乘分析 1.概述 城市交通枢纽是车流与人流的集散地。多种交通方式在枢纽中汇聚,人流与车流形成交通枢纽内的两大矛盾。一般,大城市交通枢纽中至少集中了地铁、公共交通、行人、自行车与社会及出租车辆等多种交通方式。因此,交通枢纽可以看成是一

座大规模的交通流换乘中心,是各种交通工具间交通流量交换的主要场所,提供各交通流量间的高效、快速、安全交换。交通换乘功能是城市交通枢纽的核心功能之一。交通枢纽的交通换乘能力及相应的服务水平是评价其综合性能的重要指标。分析与预测城市交通枢纽中各种交通方式间的乘客交换量可以为确定交通枢纽建设的合理规模,各种交通工具在枢纽中的布局分布等提供依据。 2.影响换乘量的因素 交通换乘量受出行时间、费用、舒适性及安全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根据出行目的的不同,人们会选择不同的交通工具。自行车和步行一般适宜于近距离出行,费用低但舒适性与安全性差。地铁的优势是快速准点,但其服务面积较窄,只对其沿线产生作用,而公共交通的覆盖面则较广。出行时间短且费用低的交通方式的交通需求必然较大,相应的其换乘量较大。但对换乘量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各种交通工具服务范围内的出行需求的多少。 3.交通换乘量分析的基本思路 (1)换乘分析原理 交通枢纽中各种交通方式的出行总量可以用传统的预测手段根据现状交通、土地利用和经济情况及发展趋势分析得到,但是各交通方式之间未来的交换量的确定是十分复杂的。交

北京西直门综合交通枢纽内部交通分析论证

交通枢纽规划 项目名称:北京西直门综合交通枢纽内部交通分析论证 承接时间:2003-5-13 项目大类:交通枢纽规划 项目小类: 项目规模:6公顷 委托单位:北京金融街建设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合作单位: 主管所长: 主管主任工: 项目负责人:殷广涛 主要参加人:殷广涛、赵一新、徐素敏、盛志前 项目简介: 本项目的目的主要是对西直门枢纽的内部客流进行分析和预测,目的是为枢纽建成后能够更好的协调各种交通方式之间的关系。采取了基本情况和弹性情况两种可能的客流分析结果,对枢纽内部交通系统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并通过客流分析的结果,对公共交通、机动车、出租车等交通设施提出了优化的建议,作为规划、建筑设计调整方案参考。 详细介绍:

1 项目背景 为保证西直门综合交通枢纽内部交通方案设计以及内外交通衔接组织的合理、科学,保证人流、车流的顺畅。受北京金融街建设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的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进行综合交通枢纽内部交通分析论证研究。 2 研究范围与年限 研究范围:北京西直门枢纽及其影响区域。 规划范围:北京西直门枢纽,占地6公顷。 规划年限:近期为枢纽建成年,远期为2010年。 3 主要内容 3.1 研究目标 研究目标是分析西直门交通枢纽在城市综合交通系统中,作为一个重要的交通节点,其枢纽客流总规模以及客流各种换乘方式的客流量的分析,为交通组织方案的合理确定提供依据。 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部分: (1)枢纽各组成部分(包括公交、地铁、城铁、国铁、商业建筑)的客流分析以及各种交通方式换乘量分析 (2)进出枢纽及枢纽内部(包括建筑进出)车流和人流的分析 (3)相关建议 3.2 主要技术思路 3.2.1分析原则

(完整版)城市轨道概论答案解析

绪论 1.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必要性有那些? 答:城市化进程加速,机动车数量增加迅猛。带来了如何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减少环境污染、解决能源危机等一系列问题。城市轨道交通因其快速、安全、舒适、节能等特点,已经成为大城市解决交通拥堵的首选方。 2.城市轨道交通所涉及的专业有那些? 答:城市轨道交通是一个多专业多工种配合工作、围绕安全行车这一中心而组成的有序联动、时效性极强的系统。各有关专业如隧道、线路、供电、车辆、通信、信号、车站机电设备及消防等。 单元一 一、判断题 1. 老式有轨电车由于其性能差,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被彻底淘汰。(×) 2. 世界上第一条地下铁道于1836 年诞生在英国伦敦。(×) 3. 地铁首次采用电力牵引是从1890 年开始。(√) 4. 有轨电车是介于轻轨交通与地铁交通之间的轨道交通系统。(×) 5. 人们常说的地铁是由传统的有轨电车发展而来的。(×) 6. 轻轨交通与地铁交通的主要区别在于地铁运行于地下专用隧道内,轻轨运行在高架上。(×) 7. 单轨交通与我们常见的汽车类似,由司机控制前进方向。(×) 8. 世界上通车里程最多的城市是纽约。(√) 9. 世界上最繁忙的地铁是上海地铁、经济效益最好的地铁是香港地铁。 (×) 10.我国通车里程最多的城市是上海。(√) 二、填空题 1. 世界上第一条地铁在1863年建于英国伦敦。世界上第一辆有轨电车1881年在德国柏林工业博览会期间展示。世界上第一个投入商业运行的有轨电车系统是1888年美国弗吉尼亚州的里磁门德市。 2. 我国北京第一条地铁建于1969年。上海地铁1 号线于1995年建成通车向社会开放。 3. 单轨通常区分为跨坐式和悬挂式两种。 4. 狭义上的城市轨道交通特指地铁、轻轨和单轨(独轨)。 5. 磁浮列车是依靠磁悬浮技术将列车悬浮起来并利用直线电机驱动列车行驶的交通工具,它分为常速、中速、高速和超高速等几种形式。 三、问答题 1、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定义 答:指采用轨道进行承重和导向的车辆运输系统,设置全封闭或部分封闭的专用轨道线路,具有车辆、线路、信号、车站、供电、控制中心和服务等设施,车辆以列车或单车形式,运送相当规模客流量的城市公共交通方式。 2、城市轨道交通按技术经济特征来分有那些基本形式? 答:主要有有轨电车、地铁、轻轨、单轨(独轨)、磁浮、自动导向交通系统和市域快速轨道系统等,尤其是以地铁和轻轨为主。 3、地铁的优缺点有那些? 答:优点:具有运量大、速度快、安全、准时、舒适、节约城市土地资源等;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体系研究

编号:AQ-JS-06135 ( 安全技术)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体系研究 Research on safety system of Urban Rail Transit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体系研究 使用备注:技术安全主要是通过对技术和安全本质性的再认识以提高对技术和安全的理解,进而形成更加科 学的技术安全观,并在新技术安全观指引下改进安全技术和安全措施,最终达到提高安全性的目的。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综合实力的日益增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此同时,人们对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问题也空前重视,建立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体系迫在眉睫。 1城市轨道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 城市轨道交通分为两种,一种是地铁,一种是轻轨。两种运输方式都是采用轨道运输,同时由于这两种运输方式主要承担城市内部旅客的运输任务,因此城市轨道交通具有旅客列车同公交汽车二者结合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运输对象为人。②城市轨道交通主要分布在各大型城市中。目前我国地铁及轻轨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天津、广州四座城市,此外武汉、重庆也拥有轻轨列车。③列车开行密度大,运行区间短,最小地铁运行间隔仅为2min。④列车上旅客密度大,旅客流通量大。据上海地铁运营公司对外公布的数据,每天早

晚上下班高峰时段,原本载客2000人的地铁列车,现在某些站点常常要运载3000多人,在地铁车厢内每1人数约在15人至20人。⑤城市轨道交通地理位置特别。地铁均建在地面以下,只有在两端终点站处才延伸至地面;而轻轨虽在地面以上,但其绝大多数采用高架结构,高出地面。二者与其他的运输方式在地理位置上有明显的不同。也正是因为这个特点,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往往是一个独立的封闭系统,仅在车站处才能与其他运输方式联接起来。 2城市轨道交通容易出现的安全问题 作为城市中旅客运输的主要载体,其安全一直是人们所关注的焦点,但安全事故仍时有发生,这里拟结合城市轨道交通的特点重点分析容易引发的几方面安全问题。 a)列车开行密度大,导致列车相撞等运行事故的发生机率增大。如2001年8月美国芝加哥市两辆电气轻轨列车高架铁路上发生追尾,造成141人受伤,当时车上坐满了赶着上早班的乘客。2003年1月英国伦敦发生地铁列车撞月台引发大火事故,至少造成32人受伤。 b)车站及列车内旅客密度大,旅客流通量大这一特点容易引发

城市公共交通换乘方式分析

蝈窃国弱爨固国圜 窃岛国四 王欲敏 (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重庆400067) 摘要:换乘是接驳系统规划的核心问题。接驳系统是否具有良好的换乘设计,是大容量快速轨道交通在将来能否成为客运系统主体的关键。城市公共交通之间的换乘也是我国大城市在不久的将来进行规划的重点之一。 关键词:城市公共交通;交通换乘;接驳系统 中图分类号:U491.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786(2010)06—0129--05 DoI:10.3869/j.1002--4786.2010.06.069 TransferModeofUrbanPublicTransport WANGYU—min (ChinaMerchantsChongqingCommunicationsResearch&DesignInstituteCo.,Ltd.,Chongqing400067,China)Abstract:Traffictransferisthecoreofconnectionsystemplanning.Thegoodtransferdesignofconnectionsystemisthekeyofwhetherthelarge-capacityrailrapidtransitgoestobethemainpartofpassengertrafficsystem.ThetransferamongurbanpublictransportmodesisalsotheemphasisofplanninginChina’Slargecitiesinthenearfuture. Keywords:urbanpublictransport;traffictransfer;connectionsystem 0引言 城市客运交通是由多种交通工具和交通方式组成的立体化大系统。除私人交通方式外,通常情况下.采用一种交通工具或同一路线,不可能完成所有的门到门服务.因而,各交通工具之间或同一丁具不同路线间的相互转换是不可避免的。换乘是公共交通的一大特点,也是与私人交通的不同之处。城市交通的换乘方式主要有停车场换乘和乘车换乘两种。停车场换乘也叫存车换乘,是指将自备车存放后,改乘公共交通工具到达目的地的交通方式;乘车换乘是指从一种公共交通T具或一条线路,转换到另一种公共交通工具或另一条线路上的换乘方式,这是一种前后衔接的连续转乘方式【l】。 1换乘的必要性 大城市的客运交通系统庞大而复杂。必须建立完善便捷的换乘系统,才能使系统充分发挥活力。其必要性可以从以下两点来说明: a)以百万人口占地一百平方公里的城市为例,若每平方公里划分一个交通小区,其各点均直接联系需要4950条线路,显然,这既无可能也无必要,必须用换乘的方式来解决【习; b)如果采用不同的交通工具,换乘更是大量存在。 交通发达的国家,小汽车拥有量很大,居民出行乘小汽车的较多,而城市的公共交通则大多依靠轨道交通。由于投资水平及城市条件的限制,轨道交通的线路是有限的,其公共交通体系多以快速轨道交通为主,地面公交为辅。很显然,在这些国家中.居民出行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私人交通与公共交通的转换、公共交通之间转换的需求。即使是在轨 ≥TRANSPORTSTANDARDIZATION.1HALFOFju‰2010(No.222)曩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类型与选用要素

广州华夏职业学院教案首页 授课题目单元4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 4.1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类型与 选用要素 授课时间第10 周星期3 第1,2 节 授课班级14城轨3 课次第9 次课 教学方法讲授课时 2 学时 授课方式理论课□√实验课□讨论课□ 习题课□其他□ 教具多媒体 教学目的 了解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特殊要求 掌握车辆的类型 掌握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选用要素 教学重点掌握车辆的类型 教学难点掌握车辆的类型 课后作业 与思考题 P112 三—3 教学后记

广州华夏职业学院教案纸 单元4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 4.1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类型与选用要素 一、复习提问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轨道的基本组成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的类型与组成 二、讲授新课 1.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特殊要求 (1)容量大、安全、快速、舒适、美观、节能 (2)良好的动力性能 较高的起动加速度和制动减速度 (3)减少能耗、减少发热设备 (4)对乘坐舒适性的要求 2.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类型 A、按牵引动力配置分 ①动车:带受电弓和不带受电弓 ②拖车:带有司机室或不带司机室 如上海地铁一号线车组由三种车组成: A型带有司机室列车自动控制装置、静止逆变器、空调装置和蓄电池组的拖车。 B型设有牵引电机、牵引斩波器、静止逆变器、空调装置和受电弓的动车。 C型设有牵引电机牵引斩波器、静止逆变器、空调装置和空气压缩机的动车。(不带受电弓的动车) 运行编组 近期(六节编组,四动两拖) -A=B*C=B*C=A- 远期(八节编组,六动两拖) 一号线2009年底全部8节 -A=B*C=B*C=B*C=A-

-为全自动车钩 =为半自动车钩 * 为半永久车钩 B、按车辆规格分 重型车辆:轴重较大,载客人数较多,车体尺寸较大。 注轴重:车辆总重量与轴数之比,单位吨/轴 轻型车辆 轴重:每根车轴所能承受的包括车辆自重在内的载重量。 上海地铁轴重为:16t C、按车辆制作材料分 钢骨车 新材料车:采用轻质合金材料(铝合金、钛合金等) 拓展 1.与普通钢结构相比,制造时焊缝数量大为减少,焊接工作量可减少40%~60% 2.采用大型中空截面挤压型材制造车体,焊接变形易于控制,制造工艺变得简单、规范,从而提高了制造质量。 3.可根据结构强度要求制成不同截面形状的挤压型材,从而使材料得到充分的利用。 4.车体自重可得到大幅度的降低,与钢制车体相比自重可降低1/3~1/4. 5.耐腐蚀性优良,使用寿命长,维修维护工作量少。 3.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选用要素 1、车辆类型的选择因素 早期地铁因客流小,车体尺寸相对较小。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尤其亚洲,建造地铁时,根据客运量的需要,采用更宽、更长的车辆。60年代,我国北京建造地铁,采用长春客车厂DK20型地铁车辆。 上海地铁建造于90年代,采用较大尺寸的车辆。 2、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选用要素 客流特点 上下班客流、车站和机场的集中到达客流、节假日及大型活动的集中客流、流动人口集中进

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试题和答案解析

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试题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一、选择题 单选 1、自动导向交通系统的优点是( A.技术简单 B .噪声较低 2、从乘客进站到上车、下车、出站,这几 个环节的服务应该是以售检票和 ( )为中心的。 A.安全检查 B .车辆维护 C .乘客导向 D .乘客 3、定量预测方法有时间序列客流预测方法和( )客流预测方法两类。 A.距离远近 B .客流数量 C .因果关系 D .德尔菲法 4、一级大客流的判定标准是:站台聚集人数达到或大于站台有效区域的 ( ),并且持续时间大于实际行车间隔时间。 A . 90% B . 80% C . 70% D . 60% 5、票务人员离开岗位没有按规定在票务设备上注销或误用他人账号操作票务 设备属于( )。 A. —类违章 B .二类违章 C .三类违章 D .四类违章 多选 6、 城市轨道交通的换乘方式主要有( )。 A.站台换乘 B .站厅换乘 C .通道换乘 D .组合式换乘 7、 营销组合分为四大类,即( )。 A.产品策略 B .分销渠道策略 C .促进销售策略 D.价格策略 E .营销策略 8、 轨道交通车辆的检修级别通常分为( )。 A.日检 B .双周检和双月检 C .定修 D.架修 E .大修 9、 售检票系统的运营模式有( ) A.正常运营模式 B.列车故障运营模式 C.高峰/非高峰运营模式 使用教材: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 试题范围:全册 版次:第 3 版 )。 C .速度快 D .输送能力强

D.超时、超程运营模式 E. 大客流、紧急运营模式 10、()是提供轨道交通车辆与工程车辆整备作业、停放、保养、维修 及清洗的场所。 A.车辆段 B .停车场 C .车体 D.出车 E .列车发车 二、填空题 1、地铁站按其运营功能划分为________ 、_________ 和________ 。 2、列车自动控制系统的英文缩写是_________ ,它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 3 _________ 个子系统组成。 3、车站吸引区域是以_________ 为圆心、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半径的圆来确定的。 4、城市轨道交通的需求具备的特征 有: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5、进站乘客最基本的流线是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 。 6、车辆定员的多少取决于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 。 7、车站应用管理系统一般由__________ 、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 构成。 8自动售检票系统必须具备相应的____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_ 、—和________ 。 9、屏蔽门系统的运行模式包括___________ 、_________ 和___________ 。 10、环控系统的运行模式分为___________ 、 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 。 三、名词解释 1、备用车辆

交通枢纽的客流特性与旅客行为特征调查

第一章调查背景 1.1国内概况 城市客运交通枢纽是城市客运交通系统的关键环节,是各种运输方式交通网络的交汇点,是客流集散、换乘的主要场所。它承担衔接各种交通方式、保证居民出行时中转换乘等重要功能,对所属区域的客运交通运输网络的高效运转具有重要的作用。城市客运枢纽的规划、设计、建设工作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城市客运交通系统中各种交通方式的衔接配合以及功能的充分发挥,关系到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客运一体化和公交优先发展战略的建立,关系到居民出行的顺畅便捷程度和“以人为本,公交为民”的人性化服务水平的高低 1.2郑州新客运枢纽概况 郑州市是中原城市群核心城市,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具有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重要地位。建设郑州综合交通枢纽就成为促进中部崛起及实现中原城市群战略的重要抓手之一,成为提升郑州的交通中心枢纽地位的重要手段,对于郑州市城市空间布局的调整有着重要意义。 郑州市是中原城市群核心城市,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具有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重要地位。京广、陇海两条国家铁路干线和京珠、连霍两条高速公路国道主干线在此交汇,规划建设的北京一广州和徐州一兰州两条铁路客运专线也将在此交汇为了促进郑沛一体化的进展,郑沛城市连接道路也正在建设之中。这一系列交通设施的建设,将进一步加强郑州市在全国以及区域中交通枢纽城市的地位。建设郑州综合交通枢纽就成为促进中部崛起及实现中原城市群战略的重要抓手之一,成为提升郑州的交通中心枢纽地位的重要手段,对于郑州市城市空间布局的调整有着重要意义。 1.3定位分析 郑州新客运综合交通枢纽的选址位于郑东新区,金水东路以南、东风东路以东、商都路以北、博学路以西范围内,南北长约3km,东西宽约l .5km,规划用地面积约4km2。

城市轨道交通各种制式系统

城市轨道交通的基本技术类别和优缺点 城市轨道交通模式种类繁多,分类方法也较多。目前,世界上城市轨道交通 分类大体如下:按构筑物的形态或轨道相对于地面的位置划分为地下铁路、地面 铁路和高架铁路;按列车服务范围划分为传统的城市轨道交通、区域快速铁路和 市郊铁路;按运能等级(大运量、中运量、小运量)及车辆类型可分为地下铁道、 轻轨交通、单轨交通、有轨电车、胶轮地铁、直线电机车辆、中低速磁悬浮(HSST)、磁悬浮;按照列车驱动力可以大致分为轮轨系统和磁悬浮系统两大类,城市铁路、 地铁、轻轨、单轨属于轮轨系统,而直线电机车辆介乎两者之间,原理上属于磁 悬浮系统。 目前,城市铁路、地铁、轻轨、单轨、胶轮地铁、磁悬浮交通等等形式在中 国均有应用,北京13号线被称为国内第一条城市铁路,上海建成了世界上第一 条投入商业运营的磁悬浮线路(其原理图如图2.2.1-1所示),重庆单轨,广州四 号线采用直线电机驱动的车辆,各城市轨道交通模式的选择正在趋于多样化。由 于分类方法很多,而且分类的界限越来越不清晰,下面暂按列车驱动方式分类方 法(即磁悬浮系统和轮轨系统)简要地对各种制式进行比较论述。 1.磁悬浮模式 (1)磁悬浮(TR) 磁悬浮列车分为常导型和超导型两大类。常导型也称常导磁吸型,以德国高 速常导磁浮列车Transrapid为代表,它是利用普通直流电磁铁电磁吸力的原理将 列车悬起,悬浮的气隙较小,一般为10毫米左右。常导型高速磁悬浮列车的速 度可达每小时400-500公里,适合于城市间的长距离快速运输。而超导型磁悬浮 列车也称超导磁斥型,以日本MAGLEV为代表。它是利用超导磁体产生的强磁场,列车运行时与布置在地面上的线圈相互作用,产生电动斥力将列车悬起,悬 浮气隙较大,一般为100毫米左右,速度可达每小时500公里以上。这两种磁悬 浮列车各有优缺点和不同的经济技术指标。磁悬浮系统的突出特点是速度高,造 价昂贵,而且应用经验不足。突出的缺点是: 1)由于磁悬浮系统是以电磁力完成悬浮、导向和驱动功能的,断电后磁悬 浮的安全保障措施,尤其是列车停电后的制动问题仍然是要解决的问题。其高速 稳定性和可靠性还需很长时间的运行考验。

北京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方案

北京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方案( 2010 ―― 2020) (2010-08-02 16:50:32) 近几年,随着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北京城市化进程逐渐加快,人口已超 过千万,既有的城市公共交通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运输要求,交通堵塞,乘车难,行路难已成 为制约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城市交通运输在于发展轨道交通。城市轨道交通具有 运量大,舒适性好,对环境污染小,能源利用率高等特点,是一种快速,安全,便捷的城市交通工具.(《地铁与轻轨》) 由市规划委组织编制,经过多轮专家咨询形成的《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线网初步方案(2011 —2020)?近日完成并上报市政府。该方案规划(至2020年)线路31条(含2条市郊铁路和现代有轨电车西郊线) ,其中,地铁线路28条,总长约1050公里(本次线 网方案新增地铁规划建设项目15个(含11条地铁线和4条已有规划线路延长线),长约450 公里),车站近450个,形成中心城棋盘式+新城放射式”的线网格局,规划线网规模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线网建成后,轨道交通将实现对中心城全面覆盖及中心城与新城的贯通连接。 四环路内站点覆盖率达95% (实现居民步行15分钟或自行车5分钟内到达一个地铁车站的目标),线网密度1.4公里/平方公里,超过纽约、伦敦、巴黎、东京等国际先进城市的建设水平。通州、顺义、大兴、亦庄等重点新城均有两条以上轨道交通服务。市政府批复后,我市将在此基础上,开展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 2011年—2020年)修编和上报国家 发展改革委工作。 1# M1 (苹果园一一四惠东)全长30.44km ,设25站,北京地铁一期(苹果园一一北京站) 修建于1976; 2000全线贯通。所用车型:SFM04,DKZ4,dk20,bd2 代表色:大红。 沿途设站:苹果园站一一古城站一一八角游乐园站一一八宝山站一一玉泉路站一一五棵松站一一万寿路站一一公主坟站(M10)――军事博物馆站(M9))――木樨地站(M12) ——南礼士路站——复兴门站(M2)——西单站(M4) ——天安门西站——天安门东站——王府井站――东单站(M5)――建国门站(M2)――永安里站一一国贸站(10)――大望路站(M14)――四惠站(BT)――四惠东站(BT) 2# M2 (环形)西直门一一积水潭(西直门),全长23.1km共18站,一期修建于1976, 全线于1984建成通车。所用车型:DKZ16。代表色:正蓝。 沿途设站:西直门站(M4,M13)――车公庄站(M6)――阜成门站(M3)――复兴门站(M1)――长椿街站一一宣武门站(M4)――和平门站一一前门站一一崇文门站(M5)――北京站一一建国门站(M1)――朝阳门站(M6)――东四十条站(M3)、东直门站(M13,ABC)――雍和宫站(M5)——安定门站——鼓楼大街站(M8)——积水潭站——西直门 3# M3(苹果园一一皮村),线路规划中 苹果园(M1,S1)――西黄村一一田村(S1)――永定路一一定慧寺(四环线) 一一西钓鱼台(M10)――航天桥一一白堆子(M9)――甘家口( M3 )――展览路(M12)――阜成门(M2)――白塔寺(M16)――西四(M4)――北海

342-大城市中心城区公路客运枢纽客流特征分析与布局优化对策探讨——以广州市为例

大城市中心城区公路客运枢纽客流特征分析与布局优化对策探讨 ——以广州市为例 易斌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空间不断拓展,位于大城市中心城区的公路客运枢纽面临着与城市发展不适应、加剧中心城区道路拥堵、与轨道交通发展不协调等一系列问题,通过深入分析现状中心城区公路客运枢纽的客流特征,找出实际出行需求与枢纽空间布局之间存在的问题,把握新形势下公路客运枢纽的发展趋势,为优化大城市中心城区公路客运枢纽布局提出“内减外增”的现状迁建调整与规划新增布点策略,以更好地适应城市功能布局与城市客运交通体系的发展要求。 【关键字】中心城区;公路客运枢纽;客流特征;布局优化 1. 引言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空间不断拓展,大城市交通问题日益突出,公路客运枢纽在为城市提供服务的同时,对中心城区的城市和交通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深入分析中心城区公路客运枢纽的客流特征,有利于把握实际出行需求与枢纽空间布局之间存在的问题,为优化大城市中心城区公路客运枢纽布局奠定基础,以更好地适应城市功能布局与城市客运交通体系的发展要求。 2. 公路客运枢纽布局与城市发展的关系 公路客运枢纽是承担城市对外公路旅客运输,与空港、铁路、城市轨道或城市公交等多种交通方式相接驳,是由站场、衔接设施和移运设备等组成的客运交通综合体。公路客运枢纽作为城市基础性、服务性设施,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对满足居民对外出行需求及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公路客运枢纽的空间布局应与城市及交通的发展相适应。大城市的公路客运站一般分散布置在中心区的边缘地带、靠近城市对外出入口通道附近,既能服务于城市中心区的对外出行需求,又能减少对中心区内部交通和环境的干扰。随着近年来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及城市空间不断拓展,原来位于中心区边缘的客运站,周边已经逐渐发展成为新的城市中心区。由于这些客运站的车流、人流高度集中,与周边的城市发展特征已经不太适应,常常成为城市道路交通的拥堵黑点或者对周边的城市环境造成较大的影响。许多大城市都面临中心城区公路客运枢纽需要优化调整布局的问题。 3. 客流特征分析 深入分析公路客运枢纽的客流特征,有利于把握实际出行需求与枢纽空间布局之间存在的问题,为优化公路客运枢纽布局奠定基础。以广州为例,分析大城市中心城区公路客运枢纽的现状客流特征。

轨道交通产业发展现状详解

我国轨道交通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2015-06-26 14:55:05来源:中国检测网阅读: 6497 次 一、我国轨道交通产业发展现状 在铁路轨道交通方面,自2008年,我国在大规模的铁路建设投资的带动下,铁路制造业呈逐年高速增长的态势。在5年内,全国电力机车、货车的保有量增长了50%,产值年均增幅近30%,远远高于世界2%的平均增速。2008年实现产值1285.1亿元,同比增长了29.8%; 2012年实现产值3540亿元,同比增长16.3%;比2008年增长了2.8倍。 在2013年12月28日,厦深铁路、西宝高铁、柳南客专、衡柳铁路、渝利铁路、广西沿海铁路等7条铁路开通运营。至此,我国铁路营运里程突破10万公里,时速120公里及以上线路超过4万公里,其中时速160公里线路超过2万公里;高速铁路突破1万公里,在建规模1.2万公里,使我国成为了世界上高速铁路运营里程最长、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 中国铁路总公司表示,2014 年全年建设目标将全面完成,其中,64个新项目的密集开工将是2014年铁路投资的重要亮点。国内铁路市场还面临着多重积累因素,包括高铁客流快速增长使动车组需求预期向上修正、各地积极推动城际铁路建设、铁路产业基金等投融资改革措施正在落定等。在主要经济体增长乏力的背景下,全球轨道交通装备市场在2013年突破了1,600 亿欧元,并不断创出新高。

此外,我国铁路的旅客周转量、货物发送量、货运密度和换算周转量均为世界第一。

城市轨道交通方面,由于经济实力和技术水平的限制,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起步较晚。2000年之前,全国仅有北京、上海、广州三个城市拥有轨道交通线路。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轨道交通也进入大发展时期。“十一五”期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保持加速上升趋势。 2012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累计运营里程达2064公里,其中2012年新增投运里程321公里。其中,上海、北京和广州位居全国前三甲,运营里程分别为444千米、442千米和221千米。 截止到2012年12月31日,我国内地已有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州、深圳、武汉、南京、沈阳、长春、大连、成都等17个城市累计开通70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含

交通枢纽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 一、课题的来源及意义 本课题为《大连轻轨三号线火车站枢纽区域交通系统分析》,调研方式为在互联网、图书馆查找相关资料。 1.来源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是社会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各环节正常运转和协调发展的先决条件,对保障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交通运输枢纽是指在两条或者两条以上交通运输线路的交汇、衔接处形成的,具有运输组织与管理、中转换乘及换装、装卸存储、多式联运、信息流通和辅助服务六大功能的综合性设施,作为交通运输的生产组织基地和交通运输网络中客货集散、转运及过境的场所,交通运输枢纽是提高客货运输效率的关键环节。交通运输枢纽系统分析主要是研究交通运输枢纽的功能、结构及枢纽内各种运输方式或设备(包括工业运输和城市运输)间的相互协调,以充分发挥交通运输枢纽系统的综合功能和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优势,强化交通运输枢纽的系统功能,优化运输网的点、线系统能力协调,进而提高整个交通运输大系统的综合运输能力,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的需要服务。 一般来说,交通枢纽多位于几种运输方式的结合部或几条运输干线的交叉点,有大量客货流集散,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方便的交通运输条件。大连经过力和长期的建设,已基本形成全方位的涵盖港口、高速公路、铁路和民航综合运输体系,但大连在全国综合运输网络体系中尚处于末梢地位。随着我市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对新一轮交通建设的要求 2.意义 交通枢纽是带动交通经济带发展的坚实基础。交通经济带是以综合运输通道为发展主轴,以轴上或其紧密吸引域内的大中城镇为依托,建立在沿线经济部门技术联系和生产协作基础上的,由产业、人口、资源、信息、城镇、客货流等集聚而成的幅带状空间地域综合体。交通枢纽的人流和物流,促进了沿港、沿路加工制造业的发展,会给沿路、沿港的地区带来经济的繁荣,并促进旅游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给沿线、沿港和枢纽节点附近地区的经济发展创造无限机遇。 交通枢纽是改善投资环境的重要支撑。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进程中,世界经济继续快速地向亚太地区转移,按照大连打造先进制造业中心的要求,交通对投资环境的改善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交通网络形成以后,对产品的进出有很大的带动作用。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 处于区域经济中心地位的城市间交通运输日益广泛, 交通运输业发展的重点转变为城市和地区之间的线路或通道连接的建设上。城市和地区之间主要以铁路、航空和公路为主, 高速公路和铁路客运专线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 尤其是高速铁路客运专线车站的引入, 对处于通道节点位置的大型和特大型城市的城市综合交

城市交通枢纽交通换乘与客流组织评价

城市交通枢纽交通换乘与客流组织 评价 摘要:交通换乘功能是城市交通枢纽的核心功能之一,交通枢纽的交通换乘能力及枢纽内部客流交通组织状况是评价枢纽综合性能的重要指标。本文结合东直门交通枢纽工程实践就交通枢纽的交通换乘及客流交通组织评价问题进行探讨。引进交通分布原理,将每种交通方式近似看作为一个交通源,其服务范围看成为交通影响区,对枢纽内交通方式间的换乘量进行分析与预测。在充分考虑行人的舒适性、安全性和可靠性等定性评价的基础上,以乘客步行距离作为评价枢纽客流交通组织的主要量化指标。测算行人最大步行距离、平均步行距离、绕行系数评价枢纽布置的方便性,进而评价枢纽内部布局设计的合理性。 关键词:交通枢纽换乘出行分布交通组织评价 一、交通换乘分析

1.概述 城市交通枢纽是车流与人流的集散地。多种交通方式在枢纽中汇聚,人流与车流形成交通枢纽内的两大矛盾。一般,大城市交通枢纽中至少集中了地铁、公共交通、行人、自行车与社会及出租车辆等多种交通方式。因此,交通枢纽可以看成是一座大规模的交通流换乘中心,是各种交通工具间交通流量交换的主要场所,提供各交通流量间的高效、快速、安全交换。交通换乘功能是城市交通枢纽的核心功能之一。交通枢纽的交通换乘能力及相应的服务水平是评价其综合性能 的重要指标。分析与预测城市交通枢纽中各种交通方式间的乘客交换量可以为确定交 通枢纽建设的合理规模,各种交通工具在枢纽中的布局分布等提供依据。 2.影响换乘量的因素 交通换乘量受出行时间、费用、舒适性及安全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根据出行目的的不同,人们会选择不同的交通工具。自行车和步行一般适宜于近距离出行,费用低但舒适性与安全性差。地铁的优势是快速准点,

城市轨道交通的概念

城市轨道交通的概念

城市轨道交通的概念 轨道交通很早就作为公共交通在城市中出现。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经济发达国家城市的交通发展历史告诉我们,只有采用大客运量的城市轨道交通(地铁和轻轨)系统,才是从根本上改善城市公共交通状况的有效途径。 城市轨道交通(Rail Transit)具有运量大、速度快、安全、准点、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和用地等特点。世界各国普遍认识到:解决城市的交通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优先发展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 城市轨道交通的基本概念 ⒈城市轨道交通的定义 城市中使用车辆在固定导轨上运行并主要用于城市客运的交通系统称为城市轨道交通。在中国国家标准《城市公共交通常用名词术语》中,将城市轨道交通定义为“通常以电能为动力,采取轮轨运输方式的快速大运量公共交通的总称”。 城市轨道交通是指具有固定线路,铺设固定轨道,配备运输车辆及服务设施等的公共交通设施。“城市轨道交通”是一个包含范围较大的概念,在国际上没有统一的定义。一般而言,广义的城市轨道交通是指以轨道运输方式为主要技术特征,是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系统中具有中等以上运量的轨道交通系统(有别于道路交通),主要为城市内(有别于城际铁路,但可涵盖郊区及城市圈范围)公共客运服务,是一种在城市公共客运交通中起骨干作用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系统。 ⒉城市轨道交通在城市公共交通的地位与作用 ⑴城市轨道交通是城市公共交通的主干线,客流运送的大动脉,是城市的生命线工程。建成运营后,将直接关系到城市居民的出行、工作、购物和生活。 ⑵城市轨道交通是世界公认的低能耗、少污染的“绿色交通”,是解决“城市病”的一把金钥匙,对于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⑶城市轨道交通是城市建设史上最大的公益性基础设施,对城市的全局和发展模式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为了建设生态城市,应把摊大饼式的城市发展模式改变为伸开的手掌形模式,而手掌状城市发展的骨架就是城市轨道交通。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可以带动城市沿轨道交通廓道的发展,促进城市繁荣,形成郊区卫星城和多个副部中心,从而缓解城市中心人口密集、住房紧张、绿化面积小、空气污染严重等城市通病。 ⑷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与发展有利于提高市民出行的效率,节省时间,改善生活质量。国际知名的大都市由于轨道交通事业十分发达方便,人们出行很少乘私人车辆,主要依靠地铁轻轨等轨道交通,故城市交通秩序井然,市民出行方便、省时。 城市轨道交通的主要技术特性 ⒈城市轨道交通有较大的运输能力 城市轨道交通由于高密度运转,列车行车时间间隔短,行车速度高,列车编组辆数多而具有较大的运输能力。单向高峰每小时的运输能力最大

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阶段与特征研究解析

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阶段与特征研究 摘要通过对城市轨交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分析,阐述了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所经历的生成期、成长期和成熟期等3 个阶段的主要特征,并从可持续发展的角 度展望了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阶段,特征 随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已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重要趋势。在城市化的历程中,不同规模及不同发展阶段的城市产生了不同的交通需求,需要通过相应的交通技术水平及运输工具来加以满足。从许多国际化大都市发展的实践来看,轨道交通以其运量大、速度快的技术优势已成为城市交通结构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较好地解决了大、中城市交通日益增长的供需矛盾问题,并满足了城市化的要求。与城市的形成、发展及城市化进程的初级阶段、中级阶段和高级阶段相对应,城市交通的发展也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3 个阶段;相应地,作为城 市交通主要组成部分的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则经历了生成期、成长期和成熟期 3 个阶段。 1 生成期的城市轨道交通 此处的生成期在时间跨度上主要包括城市轨道交通的产生及发展的初期。大约在200 a 前,人类社会开始了城市化历程,城市交通的爆发导致城市轨道交通的产生。 1. 1 城市轨道交通的生成公共交通 城市化是人与物、资金、技术、信息等由乡村向城市、由小城镇向大城市、由空间上的平面向某些点聚集的历史过程。生成期城市轨道交通的变革具有时代的爆发性。城市化初期,工业技术进步所创造的所有先进交通工具基本上是首先用于解决市际交通问题的。当城市化过程发展到一定程度,城市规模扩大到只有利用交通工具才能保证城市经济生活的正常进行时,城市内部交通系统才开始诞生,出现了相应的交通工具并逐渐有所发展。正是在这种背景之 下,1828 年在巴黎出现了一种可供14 人乘坐的单行“ 公共马车”,并以固定 路线、固定价格、按固定站循环的方式运载乘客,这是历史上第一条公共交通线,随后又演变成马拉轨道车,从而拉开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序幕。 自从巴黎的马拉轨道车面世后,世界上其他一些城市也纷纷仿效,城市轨道交通得到了初步发展。如1832 年,纽约市建成了第一条马车铁道。城市轨道交通的出现,对城市化过程而言虽然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但由于在城市发展的数千年历史中,城市内部交通问题并没有突出过,所以对整个城市发展史而言,却是一个具有爆发性的瞬态过程。这可从表1[ 1 ] 中一些国外城市的城市化 起步与轨道交通工具开始出现的间隔时间中得出结论。 从表1 可以看到,如以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出现作为城市内部交通问题的爆发 时期来看,城市公共交通问题大约要在城市化开始后的20~70 a 以后才爆发出来, 并且城市化起步越晚, 爆发的时期就可能越短。这是一个从渐变到突变的飞跃过程,当滞后于城市发展的交通工具不能满足城市交通运输的需求,当科学技术的发展为运输工具的变革提供了物质条件,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量的积累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