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优化教育布局整合教育资源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最新精选范文

优化教育布局整合教育资源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最新精选范文

优化教育布局整合教育资源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最新精选范文
优化教育布局整合教育资源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最新精选范文

优化教育布局整合教育资源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优化教育布局整合教育资源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优化教育布局,整合教育资源,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基础性工作,是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需要。近几年,区财政对教育投入保持高幅增长,年均增幅都在20%以上,20xx年教育财政拨款达1.2亿元,超过地方财政总支出的50%,但由于种种原因,仍存在教育成本大,财政投入的资金满足不了教育事业发展需要的问题,因此,财政部门应当针对我区教育经费投入现状,积极探索如何优化教育布局、整合教育资源,以有限的投入得到最大的教育效益,真正实现**区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一、 **区教育投入情况

要协调好教育发展公平与取得教育效益的关系,首先离不开政府对教育的资金投入。为此,区财政始终将教育放在优先发展地位,在全区各项事业都需要加大投入的情况下,把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放在首位,促使义务教育的投入经费逐年增加。

1、多措并举,确保教师待遇水平得到提高。一是在全市率先实行了财政统发教师工资,教师工资按国家标准由财政直达个人帐户,确保了教师工资及时足额发放。二是20xx年在实施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工作时,区财政对中小学校教师津补贴按照不低于公务员补助标准予以补助,与规范前相比,教师年人均增加

收入3500元。三是从20xx年9月开始,**区开始实施农村边远地区教师津贴补贴政策,两年来,全区已有较边远学校12所、边远学校32所、最边远学校4所共计859名教师享受了边远教师津贴补贴。据统计,20xx年全区教师人员经费支出总额为8323万元,其中:教师工资支出7050万元,津贴补贴支出1223万元,边远教师津贴50万元。与20xx年相比,增长率达10%,巨额的资金投入,切实保障了教师工资待遇的提高。

2、足额配套,确保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按时拨付。实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以来,**区按国家规定标准将中小学公用经费、免学杂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等资金全额纳入区本级财政预算,建立了稳定有效的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20xx 年我区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资金共计1705万元,其中区财政预算安排配套资金181万元,分别为:免学杂费及公用经费137万元,补助寄宿生生活费7万元,免教科书37万元。区财政按时足额将各项资金拨付到位,确保各中小学运转顺利。

3、增加投入,确保中小学办学条件得到改善。一是实施了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20xx年全区续建、新开工危改项目15个,拆除中小学d级危房1万多平方米,新建、续建校舍面积14081平方米,有力地确保了校舍安全。二是实施了中小学布局调整工程。20xx年改造农村中小学校11所,新建、改建农村中小学食堂、宿舍等建设项目20多个,学校面貌一新;三是实施了“改水改厕”工程。投入资金129万元,实施中心城区学校旱厕改造

项目8个,农村学校改水改厕项目21个,更新课桌凳13078套,大大改善了校园环境。据统计,20xx年区财政年初计划安排三税教育附加、城建税用于教育资金520万元,年终追加指标30万元,共安排550万元,另外从基建教育附加安排176万元专项用于城南小学建设,并根据义务教育保障机制经费改革要求,预算安排100万元,用于农村义务教育危房改造配套。通过以上措施,20xx年财政对教育校建经费投入达1213万元,较上年增长51%,有力地促进了全区校建工作的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

在看到财政对教育的大量资金投入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教育布局不尽合理及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造成资金投入的浪费,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教师配置不合理,加大了人员经费投入。根据区XX局,XX 局统计的实际在岗教师人数,每年教育系统缺编教师在50-80人左右。从20xx年开始,区XX局,XX局每年招聘教师以缓解教师紧缺状况,截止20xx年,已招聘教师400多人。据了解,剔除教育系统每年正常退休、调出人员等减员因素,造成教师紧缺的原因主要在于教师结构不合理,城区重点中小学缺编,农村小学普遍超编。如果教师资源能合理配置,按国家每人每年财政拨款工资和津贴补贴16000元计算,仅招聘人员经费就可节约财政投入80多万元。如果把这笔钱投入到教育,可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

2、校建经费投入不足,制约了农村教育发展。我区属经济欠发达地区,尽管教育经费总量逐年增长,但基本上用于保工资,财政在确保了教师工资、津贴补贴后,用于基本建设的经费相对不足。由于我区属中心城区,中央转移支付资金的投向侧重县城,下拨给我区的农村危改工程资金总量很小,据统计20xx-20xx年三年间,中央、省、市财政每年下拨我区的农村危改资金只有20多万元,远远不足以满足全区农村校建资金需求。而我区的城市三税教育附加及城建税用于教育支出大部分投入到城区中

小学,

以20xx年为例,教育附加及城建税用于教育投入城区中小学390万元,投入农村中小学160万元,农村校建经费基本依靠上级税改转移支付资金,这部分经费每年只有129.8万元,校建经费投入不足,影响了农村教育的发展步伐。

3、优质教育资源配置失衡,城乡差距仍然存在。优秀教师几乎被城区少数重点中小学校所垄断,择校现象普遍发生,造成城区重点中小学人满为患,大班额问题突出,例如同属城区的石阳小学、新村小学,这两个小学校园面积相当,但石阳小学招收学生人数达2300人,而新村小学人数则为1200人左右。由于目前财政对学校的拨款是根据学生人数按标准拨付,招生多的学校相应得到的财政拨款多,而且还能收取择校费,而薄弱学校由于生源少,财政拨款相应就少。长此以往,薄弱中小学与重点中小学校两级分化问题将更为突显,教育均衡发展将成为一句空话。

而且,由于历史原因和城乡间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差距,目前,设施落后、教师素质偏低、教学质量不高等问题在我区偏远的农村学校仍然存在,城乡教育差距明显。

三、意见及建议

1、统筹教师资源,合理配置教师。一是对城区中小学,重点引导超编学校的富余教师向缺编学校流动;对农村中小学,重点调整和撤销一批生源不足、办学条件差、教育质量低的薄弱学校,从而控制农村中小学教师严重超编现象,尽量减少教育系统闲置人员耗费的财政支出,从而降低人员经费占教育经费中的比重,使教育经费从“养人”向“养事”回归。二是为促进城镇教师到农村支教,要切实落实农村边远教师特殊津贴政策,改变目前农村边远教师特殊津贴享受人数偏多、享受标准偏低的撒胡椒面分配方式,减少享受人数,挤出资金提高享受标准,让在农村边远地区任教的老师得到实惠,稳定教师队伍,促进教育质量不断提高。

2、筹集财政资金,优化支出结构。一是在区级财力有限的情况下,配合教育部门整合教育布局调整、危房改造项目,抓住目前国家扩大内需、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机遇,积极向上争资,并切实落实好配套资金,缓解我区校建经费不足。二是教育附加、城建税用于教育资金投向做到有的放矢,侧重向薄弱学校、农村学校基础设施改造等方面倾斜,全面改善农村办学条件。三是集中资金办大事。财政部门在分配危改资金、布局调整、基础

设施改造等资金时,要集中投入,力争投入一所、完成一所,避免半吊子工程和新增学校债务情况。四是加大农村寄宿制学校投入,从资金投向上引导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建设方向,让农村学校上规模,降低教育投入成本,形成规模效应。五是加强监督,避免财政投入校建资金被挤占、挪用到人员经费开支,确保资金专款专用。

教育资源均衡重在合理布局

教育资源均衡重在合理布局 袁锋在2014年4月23日《海南日报》撰文指出:如今在海口以及部分市县的城区,超员的“超级校”“超级班”现象并不鲜见;与之相对的是,不少农村小学纷纷并入镇区的中心小学,原来位于村里的校舍废弃或空置。 “自古开物成务,必以教学为先。”近年来家长们对孩子教育重视程度的提升,多多少少对城市学校、优质学校的超员运行起到了推波助澜的效果。不过,越来越大的班级,带来的却是教学质量难以保证。每个家庭为追求自家孩子的最佳教育效果,而导致了整体教育质量的削弱,恐怕是怀着良好愿望的家长们始料未及的。与此同时,一些农村学校由于生源快速减少,被纷纷撤并。但过度撤并学校,带来了辍学现象加剧、农村教育负担加重等负面效应。近年来一些地方盲目提出“小学进镇,初中进城”,违背了教育规律,学校离家远已成为了学生辍学的一个重要原因。 城市“超极校”和农村“空心校”这一增一减,折射了城乡教育资源的深度失衡。随着城镇化建设和城乡一体化的推进,我们不需要刻意将进入城里念书的孩子吸引回乡村学校,而是要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让不论在哪里念书的孩子都接受到质量过硬的教育。

无数事实证明,教育要均衡发展,就要摒弃简单算经济账的思维定势,用一点政府管理中的“亏损”换取百姓受教育权利的均等化。表面看来,一些农村撤点并校,使财力、物力、人力得以集中使用,管理成本降低了,建设维护成本降低了,课程也开得全了。但是,不是说教育资源集中了,教学质量就能提升。撤点并校之后,政府管理成本降低了,但是对于农民来说,孩子上学的交通、住宿、用餐等费用却提高了。何况,根据义务教育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就近入学是政府的法定责任,是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

城乡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均衡发展对策思考

城乡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均衡发展对策思考 摘要:随着农村城镇化建设不断深入落实和“五个重庆”的提出,城镇与农村经济差距日趋加剧,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乡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与均衡发展是当下各区县政府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只有继续坚持以农村教育为重点;加大农村学校“普九”欠债清理;重视师资培训力度;建立长效教育机制;确保农村孩子与城市同在一片蓝天下,共享平等、优质教育;健全贫困学生助学制度;才能最终实现城乡经济科学、统筹发展。 关键词: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均衡发展农村教育研究 教育是一个地区发展、繁荣昌盛的基本条件;是社会进步、民族兴旺的助推器;是提高人民整体素质、增强凝聚力的粘合剂;是促进人类文发展的根本途径。强国必先强教。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对全面实现小康目标、建设“五个重庆”具有决定性意义。然而,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综合实力的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以及人才资源的加速中心聚集化,使得城乡经济差距日趋加大。真正实现全民走上共同致富道路、构建和谐社会这一目标,必须缩小城乡差距。如何缩小城乡差距呢?着眼于长远利益,统筹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无疑是缩小城乡差距的起始之步。实现统筹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中心是城乡帮扶发展,重点是加快农村

教育发展,义务教育与职业教育并肩发展,促进人才的整体稳步推进。教育的发展,从而推动地区物质、文化、精神的谐调发展。 一、整体认识统筹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1. 统筹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 中心经济和区域经济是经济发展的结合体,城市和乡村构成了完整的社会。构建经济全面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重点、难点在农村。一枝独秀不是春,农民素质不提高,和谐社会难以形成;百花齐放春满园,统筹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有利于农村学校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进而促进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 2.教育资源配置与学校布局结构调整是教育与社会、教育与经济、教育与精神文明发展之间联系的核心,是教育在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关键之处。 教育资源合理、科学配置与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对高效、科学利用教育资源及国民经济结构整体协调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3.教育资源配置与学校布局结构调整有利于改善和提高农村办学条件。 二、客观认识地区教育发展。 (一)义务教育概况。 近年来,受人们意识提高、人口出生率降低、社会对优质教育资源需求激增等诸多因素影响,农村基础教育面临着投入严重不足、学校布

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及其优化动因

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及其优化动因 摘要:本文通过对高等教育资源和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内涵的阐释,探究优化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三大动因,以期为优化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提供理论说明。 关键词: 高等教育资源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动因 随着受教育人口的增多,高等教育需求不断膨胀,高校的数量、规模和结构也不断上升、扩张和复杂化,高等教育资源需求的无限性与高等教育资源供给的有效性之间的矛盾日趋锐化。高等教育正面临着一场改革,而这场改革,无不围绕高等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而展开。那么,我们有必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重新审视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发掘其优化配置的动因。 1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内涵 1.1高等教育资源 《现代汉语词典》对“资源”一词的解释是“生产资料或生活资料的天然来源”,那高等教育资源可否理解为高等教育资料的天然来源呢?显然不全如此,狭义地说,“高等教育资源通常被界定为投入高等教育活动的一切人力、物力、财力的总和。其中人力包括教师、教辅人员和管理人员;物力包括教学设施、设备和教学耗材;财力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等货币资源。”但从广义上讲,高等教育资源还应包括除有形资源外的无形资源。所以,高等教育资源就是各级各类高等学校用于维持高等教育活动正常运行和维护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一切有形和无形资源的总和。 有形资源。顾名思义,有形资源就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资源。如前所述,有形资源主要包括人力资源、财力资源和物力资源三大主要资源。简而言之,人力资源包括学生和教师两部分。其中教师资源又包括教学人员、科研人员、管理人员和辅助人员四个组成部分。财力资源是维持学校正常运转必不可少的基础之一,是以货币形态存在的资源的总额及其结构。学校的财力资源一般都主要来源于国家或地方政府的投入,其他渠道筹集的资金比例较少,但在逐渐扩大。物力资源是以实物形态存在的固定资产,主要包括土地、房产、设备、图书等,是日常教学和管理活动的物质基础。 无形资源。“无形资源包括信息资源、市场资源、学科与专业资源、声望资源、政策资源和经验资源等,是一种看不见的资源。”无形资源创造的价值和形成的影响是不可度量的,甚至要高于有形资源。相信一所信息渠道畅通、资讯更新迅速,学科结构科学、专业设置合理,办学声誉良好、

合理调整校点布局 优化办学资源 提高办学效益

合理调整校点布局优化办学资源提高办学效益 双柏县爱尼山中心学校——普学荣 撤并收缩校点,合理调整校点布局,实行集中办学,能优化教育资源,减少或避免教育资源的浪费,有利于提高办学效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好农村教育,为农村文化、经济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从而推进山区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爱尼山乡从1996年以来,逐步收缩撤并校点,合理调整校点布局,实行集中办学,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爱尼山乡基本情况 爱尼山乡位于哀牢山东部,东、北与妥甸镇相邻,南与新平县接壤,西与独田乡隔江相望,乡机关驻地(海资底)距县城42公里,有国土面积675平方千米,最高海拔2250米,最低海拔556米。全乡辖7个村委会,381个自然村,3730户人家,总人口13014人。这里地广人稀,气候多样,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经济发展较为滞后,是一个集民族、边远为一体的典型的山区乡镇。辖区内现有普通初级中学1所,完全小学5所,有初中在校生335人,小学在校生766人,中学有教职工32人,小学有教职工62人。 二、收缩撤并校点,调整校点布局见成效 1996年以前,爱尼山乡共有小学校33所,其中,完全小学7所,小学校点26个,小学小点数占小学校数的78.78%。1996年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下,爱尼山乡逐步收缩撤并

小学校点,合理布局校点,优化教育资源,截止2008年,全乡收缩撤并了24个校点,仅保留了7所完小和把租戈孟田、大箐董家村2个校点。经过学校、各级各部门的努力,剩下的把租戈孟田、大箐董家村2个校点分别于2008年、2009年撤并。2010年9月,在乡党委政府、县教育局的领导、关心、协调下,撤并了麻海完小和力丫完小。至此,全乡仅有1所初级中学和5所完全小学。 三、撤并校点的利与弊 1、撤并校点的利 (1)撤并校点有利于教育资源的整合,发挥资源优势,提高教育质量。教学点大多都在农村偏远地区,且点多面广,生源不足,学生人数少,校舍、教学设备简陋,育人环境差,导致教师资源浪费,教育质量差,教育投入成本高。合理收缩撤并校点,有利于整合教师资源,有利于资金集中投入,改善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增加教学设备投入,合理配置资源,优化育人环境,提高教育质量。 (2)撤并校点有利于集中办学,克服教学工作的随意性,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由于校点边远,大多是一校一师,中心校难于做到有效的监管,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随意性大,教学行为缺乏规范性,教学质量低。撤并校点集中办学,既整合了教育资源,优化了育人环境,又强化了教育管理、教学行为的规范性,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努力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努力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三岔河镇雪华中心学校“教育规划纲要发布实施5周年”宣传典型材料 重点摘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把促进公平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本着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鼓励学校办出特色的教育发展规划纲要,学校近几年来一直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努力创建森林校园、洁净校园的育人环境建设目标而不懈努力。 凤庆县三岔河镇雪华完小创建于1912年3月,学校座落于凤庆县三岔河镇大雪山脚下的雪华村而得名,距县城81公里,1969年9月起曾经增办过有16届毕业生的附设初中班,后于1986年9月并入三岔河中学。从解放到现在一直是(学区)中心完小所在地。建校100多年来,学校在各级党委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下,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学校管理,办学水平和效益不断提高,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雪华村乃至三岔河镇培养了大批人才。学校现占地6933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2020平方米,绿化美

化面积1445.5平方米。2015学年在校学生174人,其中一至六年级6个教学班共计134人,学前教育2个教学班总计40人。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把促进公平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近年来,我中心学校在努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中,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努力打造校园文化建设,努力创建森林校园、洁净校园,进一步建构“建境为人,适境而生”的育人环境。 一、努力创建森林校园,注重学校环境育人功能。 学校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营造具有自然生成和人工印记的学校自然教育环境,既是政府的责任,更是学校的使命。在学校发展过程中,我们坚持“多留遗产、少留遗憾”的校园建设价值取向,认真谋划、规划、策划、计划校园基础设施建设,满足学校教育功能、空间和谐功能和立面审美功能的需求。匠心独运的校园绿化和美化,使学生一进入校园就有愉悦的心情。教学楼前茂盛的灌木增添了学校的绿意,更使学生凝智清神;淡淡的缅桂花香味伴随着浓浓的书香洋溢着整个校园,胜似神邸眷府;紫

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共享的研究

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共享的研究 摘要:教育资源蕴含了特定的教育信息,能够创造出一定的教育价值,主要包括人力资源、技术资源以及资金的资源等等。教育资源的配置关系到社会的发展,我国在教育资源配置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教育资源配置的效率得到很大改善,但是还是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需要进一步创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本文提出了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原则和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共享;研究 目前,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共享是重点任务之一,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我国正处在社会的转型期,很多不公平导致了教育资源的不公平配置,从而导致了社会的不公平。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日益增长与优质教育资源的配置矛盾日益突出,这已经成为一种很严重的社会问题,急需我们解决。 一、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原则 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是通过对教育资源进行合理的布局,保证人力、财力以及物力得到最大程度的运用,提高办学的质量,所应遵循的原则主要有:学校的布局要促进薄弱学校和优质学校均衡发展,因为教育资源的均衡是在发展当中体现出来的。要针对现在教育资源的地域性差异大的问题来进行教育发展的规划和学校的建设等。要根据不同的地域来分区规划和分类发展。因为各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有很大差异,教育投资也有很大差异,所以教育资源的配置就有很大差异,这导致了受教育者的机会不平等。学校的教育资源要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逐渐解决落后地区学校教育资源匮乏的现象,还要把有限的教育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和有效的利用,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制定教育发展规划需要根据未来人口状况以及社会的需求来进行长远规划,不能只是依据传统的教育经验来推想未来发展。今后我国的教育是素质的教育,对师资以及办学的条件要求都比较高,所以,需要及时调整教育资源的配置来适应未来的发展趋势。 二、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策略 1、推动优质课程的共享 在教学当中,培养人才才是教育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就在于高质量的师资力量,如果没有高质量的教师,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高质量的教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育的发展。我国的教师资源的分配很不均衡,在大城市与小城市之间,重点学校与非重点学校之间师资力量有很大的差距,这是当前我国教学

优化教育资源 合理调整学校布局 方便学生就近入学

优化教育资源合理调整学校布局兼顾学生就近入学 随着农村适龄儿童减少,调整学校布点,撤点并校是集中优质教育资源,节省财政支出,提高办学效率的有效途径。从积极的意义上说,通过这几年的布局调整,整合了教育教学资源,学校面貌有了较大改善,教学质量也有了提高,解决了绝大多数农村地区学生的义务教育问题。但是近来数起重大校车事故,引发公众对校车以及近十余年来学校布局调整的关注,其中的焦点之一便是“就近入学”原则是否得到较好的贯彻落实。 问题分析: 政府与管理部门多从财力和便于管理等单一方面考虑,对教育带来很大影响。其中包括:具体执行的过程中受到地方财权与事权不匹配、农村留守儿童太多,接送学生的多是留守老人,不合理的学校布局调整带来交通安全问题、饮食卫生问题、营养欠缺、情感不能满足、本土文化认同断裂、文化与科技更难普及、家庭负担过重、超大班额、原有教育资源闲置浪费、学生辍学、寄宿学生远离家乡去求学获得的依旧是低质量的教育等等。 解决途径: 一是应恰当进行政策思想定位调整。就近入学政策是世界各国义务教育阶段推行的一项基本政策,也是基础教育共同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2001年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第十三

条要求地方政府“因地制宜调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要“按照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原则,合理规划和调整学校布局。农村小学和教学点要在方便学生就近入学的前提下适当合并,在交通不便的地区仍需保留必要的教学点,防止因布局调整造成学生辍学。学校布局调整要与危房改造、规范学制、城镇化发展、移民搬迁等统筹规划。调整后的校舍等资产要保证用于发展教育事业。在有需要又有条件的地方,可举办寄宿制学校。”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再次明确提出,“适应城乡发展需要,合理规划学校布局,办好必要的教学点,方便学生就近入学”。我们要采取相应的倾斜政策和激励措施,派出合格的教师,保障教学条件与质量合格,以保障儿童享受义务教育的公平权利。因此政府有责任提供就近入学的基本条件。要充分听取当地居民的意见,在安全保障措施到位,不加重家长、学生上下学负担,能有效提高教育质量的情况下,合理调整学校布局。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要“实事求是、积极稳妥”,小学要在兼顾就近入学、不影响普及水平和优化资源配置的前提下,进行适度的布局调整。 二是加大力度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协调发展,彻底抛弃重点校、中心校、示范校、品牌校的思路,大力开展合格学校建设,均衡教育资源,从源头上解决学生择校问题。 三是切实加强学校的安全工作,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严格实行中小学安全工作责任制和事故责任追究制度,特别要加强寄宿制小学的安全工作。

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正文)

浅谈视频课程的录制与发布共享技术 乳山市乳山口镇初级中学许航 【摘要】:近年来,如何高质量、高效率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有效地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是当前现代技术教育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基层教研部门及学校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视频课程的录制与共享发布方面,如何以较低的成本投入,寻求一条效率高的教学视频资源建设途径,编制优质的视频教学资源,并通过网络平台发布共享,从而为单位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是本文的研究主体。笔者结合实践,通过对师生教学活动的电脑画面的音频、视频等录制技术的简要分析,在视频课程资源的管理与共享发布方面,提供一个基于Web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课程资源视频课程录制开发和利用发布共享 一、研究背景 开发和利用优质课程资源对提高教学质量,推进新课程改革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从便于学习、交流、研讨等角度,要录制一堂好的优质课,并能充分利用这些视频资源,不仅要客观记录教学的全过程,还要充分的展现教师教学风范、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师生的双边的互动活动等。而学校并不是专业的电教部门,怎样才能把精彩的课堂互动过程实时地记录下来,如何进行后期制作及课程资源的流媒体视频发布、网站开发设计工作,笔者进行了长期实践与操作,获得了一些有益的经验和做法。 二、课堂教学活动的录制 优质课程的录制方式从技术上大体可分为单机录制、多机录制后期剪辑、现场制作、全自动录播四种。在具体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应根据视频录制的具体情况及实际需要,合理选择不同录制方式。 1、单机录制 单机固定镜头录制是最容易实现的方式,优点是技术简单、成本较低,无需专业电教人员操作,一台摄像机或是家用DV用三角架支撑在教室后排中间或两侧,即可实现。其缺点是较难全面表现教学过

中小学校布局结构调整规划.doc

****市2010-2015年中小学校布局结构调整规划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适应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推进中小学合理布局、有序建设,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优化教育布局,切实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进一步推动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在深入调查研究、摸准底数的基础上,遵循青少年儿童的的成长规律,把握中小学办学特点,面向教育中长期发展需求,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科学论证,准确测算,编制本规划。 一、现状分析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积极推进中小学校布局结构调整,经过几年的努力,取得了明显成效,2000 -2008年撤并小学129所,整合初中校2所。但是,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农村人口向城镇不断集中,加之计划生育成效的显现,农村学龄儿童逐年递减,城乡教育布局又出现了新的不均衡,影响了农村义务教育的健康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目前,全市有中小学402所(不含民办学校),其中高级中学5所、完全中学23所,职校3所,初级中学50所,小学321所。 由于历史原因,几乎每个村都有一所小学,有的甚至有

两所。农村学校布点多、容量小、条件差、效益低,教师难配备,管理难跟进,质量难保障,发展不均衡,优质教育资源短缺。部分小学和初级中学由于生源、教育资源配置等问题,导致教育资源和投资出现浪费。与此同时,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和进城务工人员不断增加以及广大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追求,城市和经济较发达的乡镇教育资源日益相对短缺,学生上学难、教学班额大、择校现象突出的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因此,进一步加快推进城乡教育布局调整,优化资源配置,已成为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促进我市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任务。 二、指导思想 以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为统领,以实施校舍安全工程为契机,以****的长远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以政府投入为保证,以创办寄宿制中小学为突破口,科学论证、合理规划。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先建后撤、典型引导”的思路,正确处理好需求与可能、数量与质量、当前与长远的关系,稳步推进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工作,扎实推进全市校安工程进程,实现全市基础教育均衡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三、布局规划原则 学校布局结构调整,是学校基本建设规划的重要组成部

优化教师资源配置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优化教师资源配置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诸城市枳沟初级中学王培友 “教育公平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公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应该包含以下三方面内容:一是要确保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二是相对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即在教学内容、教育经费、教育设备、师资水平等方面有相对均等的条件;三是教育成功机会和教育效果的相对均等。教育均衡发展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在三个内容中,第一个现在已经基本实现,农村的孩子已经拥有与城市孩子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就目前情况看,第二项是实现市域教育城乡一致均衡发展的关键。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不仅仅是物质资源的合理配置,教师资源的合理配置也将直接影响某一所学校、某一个级部、某一个班级、某一学生群体的教育效果,因此,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资源配置,既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与前提,更是实现区域内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因素。 义务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人才的基础工程。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镇化建设的快速推进,人民群众已从希望“人人有学上”转向渴望“人人上好学”。为适应时代发展对义务教育提出的要求,我市义务教育工作重心已由“普及”转向“双高”,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已成为我市教育工作新的重要任务。 有好教师,才有好教育。国家发展的希望在教育,办好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是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是各类人才的培育者,是现代化建设一支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教师不仅深深影响了祖国的下一代,也在整个社会树立了光辉的典范。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需要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当前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现状及原因是多方面的。近年来,由于政府对教育的高度重视,全市所有中小学校教学设施、教学环境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成功创建了省级教育强市。然而由于师资等原因,市域内教育发展的不均衡现象日趋明显:

优化教育布局整合教育资源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优化教育布局整合教育资源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优化教育布局整合教育资源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优化教育布局,整合教育资源,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基础性工作,是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需要。近几年,区财政对教育投入保持高幅增长,年均增幅都在20%以上,20xx年教育财政拨款达1.2亿元,超过地方财政总支出的50%,但由于种种原因,仍存在教育成本大,财政投入的资金满足不了教育事业发展需要的问题,因此,财政部门应当针对我区教育经费投入现状,积极探索如何优化教育布局、整合教育资源,以有限的投入得到最大的教育效益,真正实现**区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一、 **区教育投入情况 要协调好教育发展公平与取得教育效益的关系,首先离不开政府对教育的资金投入。为此,区财政始终将教育放在优先发展地位,在全区各项事业都需要加大投入的情况下,把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放在首位,促使义务教育的投入经费逐年增加。 1、多措并举,确保教师待遇水平得到提高。一是在全市率先实行了财政统发教师工资,教师工资按国家标准由财政直达个人帐户,确保了教师工资及时足额发放。二是20xx年在实施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工作时,区财政对中小学校教师津补贴按照不低于公务员补助标准予以补助,与规范前相比,教师年人均增加收入3500元。三是从20xx年9月开始,**区开始实施农村边远地区教师津贴补贴政策,两年来,全区已有较边远学校12所、边远学校32所、最边远学校4所共计859名教师享受了边远教师津贴补贴。据统计,20xx年全区教师人员经费支出总额为8323万元,其中:教师工资支出7050万元,津贴补贴支出1223万元,边远教师津贴50万元。与20xx年相比,增长率达10%,巨额的资金投入,切实保障了教师工资待遇的提高。 2、足额配套,确保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按时拨付。实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以来,**区按国家规定标准将中小学公用经费、免学杂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等资金全额纳入区本级财政预算,建立了稳定有效的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20xx年我区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资金共计1705万元,其中区财政预算安排配套资金181万元,分别为:免学杂费及公用经费137万元,补助寄宿生生活费7万元,免教科书37万元。区财政按时足额将各项资金拨付到位,确保各中小学运转顺利。 3、增加投入,确保中小学办学条件得到改善。一是实施了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20xx年全区续建、新开工危改项目15个,拆除中小学d级危房1万多平方米,新建、续建校舍面积14081平方米,有力地确保了校舍安全。二是实施了中小学布局调整工程。20xx年改造农村中小学校11所,新建、改建农村中小学食堂、宿舍等建设项目20多个,学校面貌一新;三是实施了“改水改厕”工程。投入资金129万元,实施中心城区学校旱厕改造项目8个,农村学校改水改厕项目21个,更新课桌凳13078套,大大改善了校园环境。据统计,20xx年区财政年初计划安排三税教育附加、城建税用于教育资金520万元,年终追加指标30万元,共安排550万元,另外从基建教育附加安排176万元专项用于城南小学建设,并根据义务教育保障机制经费改革要求,预算安排100万元,用于农

加大教育投入 优化资源配置 促进各类教育均衡发展.doc

加大教育投入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各类教 育均衡发展 加大教育投入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各类教育均衡发展 近年来,我县以实施教育向上集中工程为主线,按照规范发展学前教育,巩固提高义务教育,稳步推进高中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工作思路,积极增加投入,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了全县教育均衡发展。 一、启动教育向上集中工程,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近两年来,我县按照"教育发展与人口数量、结构变化相协调;教育发展与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匹配"的工作思路,启动了教育向上集中工程,积极探索出一条初中向县城及中心镇集中、农村小学向集镇及中心村靠拢的均衡发展新路子,科学调整学校布局,均衡配置教育资源。 1、加大教育投入,从经费上保障教育向上集中工程的实施。 2010年,我县拓宽教育投入途径,不断加大教育投入。一是城市教育附加费和城市建设维护税用于教育经费有所增长。2010年,我县征收城市教育附加497万元,全部用于教育;征收城市建设维护税为822万元,划出了583.93万元用于教育,占城市建设维护税的71.04%,比2009年翻番。二是用于教育用地的投入有大幅度增长。为顺利教育园区建设和农村中小学

校改扩建,2010年,我县征地143 亩,投入资金12258万元,其中:县城新区教育园区建设83亩,投入资金1.2亿元,农村中小学60亩,投入资金258万元,比2009年增长了85%。三是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做到逐年增长并按时拨付到位。2010年,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拨款1706.5万元,比2009年增长了31.6%。 2、加快校园建设,从硬件上保障教育向上集中工程的实施。 近两年来,我县不断加快校园建设步伐,促进了城乡办学条件均衡。一是加快县城学校建设。2010年,我县在完成县一中复办了初中部、二中复办了高中部,县城形成了新老城区各一所完中的布局;同年8月,教育局机关整体搬迁后,原教育局机关办公楼划归附小使用,附小校园面积扩大了500平方米,校舍面积扩大了2000平方米,办学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二是加快农村中小学建设。近两年来,我县共争取到上级扶助和自筹资金4000万元,全部用于农村中小学教学楼、食堂、学生公寓建设。其中:县城学校投入1225万元,农村初中投入980万元,农村小学投入1795万元。三是启动教育园区建设。2010年,我县启动了县城新区教育园区建设工程,以县城新区桔都广场为中心,在1公里半径的范围内,合理布局从幼儿园到高中、从基础教育到职业教育各阶段学校。建设内容包括"三新建"和"三改建","三新建"即新建新区幼儿园、新区小学和特殊教育学校;"三改建"即收购民营中学、搬迁并改造***二中、搬迁并扩建***职中,扩建子固小学。整个教育园区规划占地面积333亩,计划投资14020万元,可容纳12000名学生就读。 3、强化各项措施,从受教育机会上促进教育向上集中工程的实施。

高一政治《资源优化配置》知识点总结

高一政治《资源优化配置》知识点总结 高一政治《资优化配置》知识点总结 经济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问,说它古老,是因为有人类历史以,经济活动和经济学思想就自然而然产生了;说它年轻,则是因为近年经济学越越成为一门流行的学科,各种新的理论层出不穷,经济学的发展日新月异。不过,有很多今天听起似乎很新潮的经济学理论,其实在很久以前就被普通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着。很多的经济学理论都可以用一些我们耳熟能详的成语表达,比如:资优化配置与信息不对称博弈可以通过“田忌赛马”理解;“洛阳纸贵”反映了需求与供给的关系,解读此类成语中蕴含的经济学智慧,有助于搞好经济类程的教学。 田忌赛马——资优化配置与信息不对称 《史记》记载:齐威王要田忌赛马,规定每个人从自己的上、中、下三等马中各选一匹赛;每有一匹马比赛;每有一匹马取胜可获一千两黄金,每有一匹马落后要付一千两黄金。齐威王的每一等次的马比田忌同样等次的马都要强,因而,如果田忌用自己的上等马与齐王的上等马比,用自己的中等马与齐王的中等马比,用自己的下等马与齐威王的下等马比,则田忌要输三次,要输黄金三千两。田忌的谋士孙膑

让田忌用自己的下等马去与齐威王的上等马比,用自己的上等马与齐威王的中等马比,用自己的中等马与齐威王的下等马比。田忌的下等马当然会输,但是上等马和中等马都赢了。因而田忌不仅没有输掉黄金三千两,还赢了黄金一千两。 这个简单的故事蕴藏着两个重要的现代经济学理论:资的优化配置与信息的不对称问题。田忌之所以能赢齐威王,是因为他懂得如何配置资对自己最有利。马还是那三匹马,只是稍微改变了出场的顺序,这实质上是资配置方式的改变,就完全颠覆了整个赛果。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谁能创造性地优化资配置的方式,谁就能创造出更多的财富。 在赛马中,孙膑除了知道所有马的速度快慢外,还知道齐威王的出马顺序,而这两方面信息是田忌取胜的关键,田忌和齐威王处于信息不对称状态。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博弈的双方处于非对称性信息状态,例如在房地产市场,房产商对自己所开发房产质量、面积以及房价等信息的掌握相对于购房者讲,处于绝对的优势;并且,房产开发商为了保持这种优势,甚至利用媒体向购房者提供有利于自己的虚假信息加强自己在信息方面的优势地位,谁能在信息方面占优势,谁就能占尽先机。 洛阳纸贵──需求与供给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满意度”调查问卷 市民朋友: 您好!我们是平湖市政协“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满意度”课题调研小组。现想听听您对我市教育工作的一些看法和意见建议,希望能得到您的支持和帮助。此问卷答案没有对错之分,请您在符合您意见的选项序号后的“□”内划“√”,请注意不要有遗漏。 一、您的居住地是: 1.□市区 2.□乡镇 3.□农村 二、您的职业是: 1.□企业单位 2.事业单位(科教文卫) 3.□机关 4.□个体工商户及其雇员5.□自由职业 6.□无业(失业)人员 7.□离退休人员 8.□农民 9.□其他(注明) 三、您家现在是否有孩子在上初中或高中: 1.□有 2.□没有 四、整体印象 (一)您对我市的初中教育均衡发展情况是否满意? 1.□满意 2.□基本满意 3.□不满意 4.□不了解 (二)您对我市的高中教育均衡发展情况是否满意? 1.□满意 2.□基本满意 3.□不满意 4.□不了解 (三)您认为我市初中与高中教育的均衡发展情况相比较而言: 1.□都比较好 2.□初中比高中好一些 3.□高中比初中好一些 4.□都不够好 五、专题问答 (一)您认为我市初高中各学校之间的办学条件是否大体相当? 1.□相当 2.□差不多 3.□差距大 4.□不了解 (二)您认为我市初高中各学校之间教学硬件设施是否差距很大? 1.□差距很大 2.□差不多 3.□有些差别 4.□不了解 (三)您认为我市初高中各学校之间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是否差距很大? 1.□差距很大 2.□差不多 3.□有些差别 4.□不了解 (四)您认为我市初高中学校生源是否差异很大? 1.□差异很大 2.□差不多 3.□有些差别 4.□不了解

加快布局调整,优化教育资源全面提升实验区基础教育发展水平

加快布局调整,优化教育资源 全面提升实验区基础教育发展水平 林述辉 平潭综合实验区建设如火如荼,海峡两岸瞩目平潭。平潭教育作为实验区软环境建设中的极其重要一环,同样必将受到两岸的共同关注。宜居城市,需要优质教育;共同家园,需要优质教育。为此,县政协组织了“整合农村教育资源”课题组,深入部分乡镇学校进行专题调研,同时还安排到晋江市考察学习,提出了加快布局调整理,优化农村教育资源,全面提升实验共基础教育水平的调研思路。 一、农村小学教育现状分析 调研中,我们一次次深切感受到长期形成的“村村办完小”的农村教育格局,已经导致了平潭农村基础教育的落后,严重制约了素质教育的实施和教育质量的提高,主要表现在: 1、校数多,规模小。以小学为例,2010年,全县13个农村乡镇(东庠乡已经完成资源整合)共有86所小学,其中100人以下的有31所,100人至199人的有35所,200人至299人有的11所,300人以上的仅9所,最小的学校只有学生16人和19人。班生数在10人以下的班级逐年增多,平源全镇小学共有54个班级,而20人以下的班组竟有30个之多,其中10人以下占14个,类似情况比比皆是,今后随着适龄儿童的减少,办学规模还会逐年下降。 2、师资力量薄弱。按目前的师资配备标准是小学师生比为1比23,100人以下小学只能配备5名以下教师,根本无法开展正常的教学活动,即使我县在适当倾斜照顾超职数配备规模小学校师资情况下,据了解,目前我县100人左右小学都配备9至11名教师,大部分小学仍然无法配备英语、电脑及艺体科专职教师,这也是我县目前出现总体教师超编又有许多学校教师不够的怪现象的主要原因。由于规模小,教师少,每个教师身兼“数职”,任务重,既没有时间参加进修培训,进行必要的“充电”,也无法相互开展教研活动,只能埋头“单干”,既没有教学氛围,也没有学习氛围,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3、办学条件差。由于学校数多,规模小,僧多粥少,政府难以集中投入经费,分摊到各样的办学经遇有限,校园校舍、实验器材、多媒体教室、体育器材、图书资料等教学设施设备无法配备或配齐,众多学校的办学条件相当简陋,甚至一部分校舍存在安全隐患。农村小学教师、中学大部分教师没有配备电脑,小学几乎没有多媒体教室,现代远程教成为一句空话。 这些因素很大程度制约了平潭基础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结论不言而喻:布局调整势在必行,资源整合迫在眉睫。 二、阻碍布局调整的主要因素 据我们了解,广大干部、教师、群众对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整合教育资源非常支持,与此同时,对如何整合以及整合后学校情况,小孩小学路途安全、寄宿管理等心存疑虑,这是为何既支持整合又害怕整合的主要原因,具体表现在:(1)村老人会的干扰。老人们认为青壮年在外务工经商赚钱,小孩需要老人看护、保护,而农村学校情况都差不多,合并反而造成小孩小学路途远,安全隐患多,因此极力反对学校合并。(2)家长的顾虑。家长希望小孩受到良好的教育,但对上学路途安全、寄宿后小孩生活自理和管理不放心,内心非常矛盾。(3)缺乏一批标准化的优质学校。目前平潭农村没有几处标准化的优质学校,使布局调整理、学校合并对家长缺乏吸引力,这是阻碍布局调整的最主要原因。(4)经费严重不足。布局调整、资源整合需要建设一批标准化的寄宿制优质学校,甚至还要配备校车,让合并后的学生享受优质教育,这才是布局调整的目的所在,也才会吸引家长,打消家长的照顾虑,这

加大教育投入力度,优化教育资源

加大教育投入力度,优化教育资源 石门小学高钰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家对于基础教育经费投入也不断加大,呈现着逐年增长的良好趋势,特别是近几年,国家推行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为广大农村学生免除学杂费,并为贫困学生补助生活费,还拿出专项资金用于学校危害改造,合格学校建设,标准化建设等,都为农村学校的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但我们清醒的看到,农村教育经费不足的压力依然很大,其投入与实际需求还相差甚远,同时现行的投入机制也存在一定的缺陷。 首先,从农村的教育现状分析。 1、办学条件艰苦落后,教师年龄老年化。 近些年来,农村基础教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体制改革后,各级政府进一步加大投入,使农村基础教育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是现实的种种原因, 导致农村学校基础差,办学条件艰苦落后。再者农村学校的教师70%是55岁以上的老年教师,这些教师教育理念落后,业务能力也跟不上现在形势的需求,又面临退休,所以工作上按步就班,还有些学校缺教师,只有请临时代课教师,其责任心可想而知。这样导致农村学校的学生挤到城中的学校,城中学校学生过剩,农村学校生源不足,学校日常运转经费困难。 2、师资建设不配套,整体教学水平不高。 农村学校所处的地理、交通、经济及社会生活环境相对较差,地方财政用于补充基础教育的经济实力极为有限,教师的工作环境、生活条件、福利待遇相对较差,缺乏吸引和挽留优秀教师安心农村教育工作的实力和条件,导致教师数量不够、整体实力不强、教学水平偏低、教学效率不高的被动局面长期难以缓解,给农村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种了下“先天不足、后补不力”的严重苦果。 3、农村教师待遇差,学校难以形成竞争激励机制。 教师的收入低,负担重。特别是农村教师的收入与城市和其他行业不同,他们没有外水(其他收入),没有绩效奖、也没有其它补贴,甚至也没有城市教师所享受的请客送礼。他们的吃、喝、拉、撒、住、行等一切费用都要从工资中支出。他们上有老,下有小,正是需要用钱的时期。多数教师没有享受到住房改革带来的优惠政策,而现在的学校也没有教工宿舍,教师无处安身,只能举债购房,每月偿还一定债务后,所剩难以维持生计,常年在贫困线上挣扎。试想,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能安心工作吗? 同时为了减轻农民负担,国家实行免收学杂费后,学校没有造血功能。所以学校的费用很紧,拿不出钱来奖勤罚懒。干好干坏、干多干少一个样。作为农村寄宿制学校,只要有学生在校,就要有教师上班,包括上早晚自习、一日三餐、夜间查寝等。其实非工作时间上班也不只是学校,比如医院等有很多单位。但教师在非工作时间上班没有加班费,没有补助或补助很少。自然教师就不愿在非工作时间上班,所以只能排班,作为工作,教师不能不接受,但要提高积极性,那就难了。 奖勤不行,罚懒也难。为了保护教师的合法权益,现在的工资都是打在教师个人帐户上,教师违了纪,工作不努力,成绩不好,如果学校拿不出钱奖勤激优,自然也罚不了懒惩不了劣。或者学校能拿的钱很少,那就会出现“我宁

关于调整黄冈市区中小学校布局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工作方案

关于调整黄冈市区中小学校布局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工作方案 来源:黄政办发〔2011〕27号 【摘要】 《方案》提出用5年左右的时间,通过改革教育管理体制,合理调整学校布局,科学配置教育资源,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实现市区学校布局合理化、规模适度化、条件均衡化和教育优质化,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 实施步骤: ●2011年,主要完成市区中小学布局规划设计,启动市、区学校管理体制、办学体制改革和学校布局调整、资源优化工作。 1、完成并颁布市区中小学布局规划; 2、完成启黄中学、黄冈外校办学体制改革; 3、启动市区D级危房改造工作; 4、完成黄州城区学校教师编制核定工作; 5、建立教师补充流动机制; 6、启动黄州区属学校和黄冈经济开发区学校管理体制改革; 7、启动老城区学校“改、扩、并、迁”工程; 8、根据城东新区规划,做好城东新区教育用地预留规划; 9、启动并部分完成市区学校标准化建设工作。 ●2012-2013年,全面实施市区学校“改、扩、并、迁”工程,完成市区部分学校的整合工作。 1、完成黄州区属学校和黄冈经济开发区学校管理体制改革; 2、完成市区D级危房改造工作; 3、完成老城区部分学校的整合; 4、加大迁建学校的建设力度; 5、基本完成市区学校标准化建设; 6、启动城东新区新建学校的筹建工作; 7、加大教师交流、互派力度。 ●2014-2015年,重点加强市区学校的基本建设,着力改善办学条件,市区中小学布局调整基本到位,实现市区学校均衡发展,基本实现规划目标。 1、完成市区“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基本实现办学条件均衡化; 2、完成市区学校“改、扩、并、迁”工程; 3、基本完成城东新区新建学校建设工程。 正文: 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调整黄冈市区中小学校布局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工作方案的通知 黄政办发〔2011〕27号 黄州区人民政府,黄冈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有关部门:

优化配置教育资源

优化配置教育资源 XXX小学党支部 XXX 教师古今中外,在人类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没有一个发达文明是不重视教育的。我国古代第一部教育专著《学记》,开宗明义第一句话就是:“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也就是说,要建设发展一个国家,教育最为重要。作为当代西方发达国家文明源头的古希腊,也是一个非常重视教育和学习的国家,产生了许多重要的教育思想家。当今世界最发达的超级大国美国,从建国伊始就非常重视教育。美国独立宣言的起草者、第三任总统杰斐逊曾明确指出,如果我们要想建设一个发达的民主国家,我们就必须发展教育事业,扩大人民受教育的机会,增进人们对公共利益的理解和对社会生活进行有效参与的素质准备。 教育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也是公民个人发展的迫切需要。当代中国,教育公平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包括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新的《义务教育法》已经以法律的形式将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确定了下来。《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也明确提出了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战略任务,河南省人民政府也下发了《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

见》。可以说,平等地接受义务教育是我国适龄儿童、少年的权利和义务,教育的宗旨和性质决定了义务教育必须更加体现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原则,决定了教育的发展本质上应当是均衡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委员会发表的重要文献《学会生存》指出,政治民主化与社会民主化进程的重要标志之一是,教育公平是否进入国家公共政策和社会政策的基本框架。 教育资源是开发和发展教育产业的基本保障和基本条件。教育资源有软、硬件之分:软资源是指在发展教育产业过程中对硬资源的使用和开发所显示出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又称为无形资产,包括技术资源和管理资源;硬资源是指可以直接使用或开发其存在价值的资源,又称为有形资源,包括财力资源、物力资源和人力资源。 教育资源配置,主要是指各级政府或其他投资主体,在一定时期内将所拥有的有限的教育资源,包括财力、物力、人力和科技资源等,通过不同的渠道、方式和程序配置到各级各类学校中,以取得好的办学效益。其中:财力资源主要是指各级政府及市为发展教育事业而进行的经费投入:物力资源主要是指各级各类学校在发展教育事业中所需的固定资产的投入,包括教学场地、图书资料、仪器设备和实验设施等;人力资源主要是指各级各类学校所拥有的师资与生源的总量与规模。科技资源主要是指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中所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